一些琐碎的细节自然融入其中,形成一个整体的结论。参考相关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总结的结构和写作风格。写总结时,我们应该客观、准确地叙述自己的观点和体会,尽量避免主观臆断。
绝句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篇一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理解文中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二、教具准备:
挂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有没有去过桂林?谁来说一说,你眼中的桂林是什么样的?
2、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同学们想不想去亲眼看一看?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2。
二、指导看图
1、图上有哪些景物?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依次出示相应的词语,认读。
碧水秀峰倒影
对歌榕树壮乡
象鼻骆驼笔架
竹伐鸬鹚画廊
三、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1、学生打开书。
2、用你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借助拼音,认读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3、请同桌的同学互相听一听,读音有没有错误。
4、说一说在朗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个字读起来较困难,现在你能读得准了吗?请你读给大家听一听。
绝句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篇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教材中个别的能力点和知识点,而是致力于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在学习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广泛的文化积累。所以,自主学习语文,让学生又一次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骤增笼罩忧心忡忡心急如焚痛哭流涕痛苦不堪晨曦初露阴雨霏霏等词语。
2、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当代神农氏”——袁隆平不畏艰难困苦的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
3、合作研读,给文中四个片断拟小标题。
学习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给每个片断概括一个小标题。
2、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主人公对研究成功的珍爱,对科学的热爱。
自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引入新课。
1、收集神农氏的传说故事以及袁隆平其他方面的资料,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和资料。
2、朗读课文,自学生字,初步理解生词。
3、“神农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当代神农氏”又是谁?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赞誉呢?让我们进入到今天的课文学习中去。
二、小组合作研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文章的开头两段对袁隆平在什么方面的成功进行了高度的评价?(杂交水稻)是怎样评价的?(世界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氏”)
2、熟读课文,学习第二部分四个片断的内容。
方案一:
认真阅读每一个片段,说说每一部分分别从哪些方面表现袁隆平的科学精神。(画出相关的词句,仔细品读)
片断一:
(1)袁隆平是在什么情况下萌发培育杂交水稻这个惊人的念头的?(国内面临严重饥荒)
(2)“忧心忡忡”“心急如焚”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袁隆平怎样的情怀?(忧国忧民)
(3)袁隆平在这样情况下是怎样做的?(决计……,驱走……。)
片断二:
(1)当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时。”袁隆平又是怎样对待这个舆论的?(迎难而上)
(2)“偏偏”和“硬骨头”说明了什么?(迎难而上的决心和这一任务的艰巨)
片断三:
(1)袁隆平和助手是如何找到“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大海劳针”充分说明了什么?(寻找工作的艰难)
(2)“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把水稻连根带泥挖出来。”这句话表现了科学家们什么精神?(表现了科学家们对试验成果的珍爱和成功时的喜悦)
片断四:
(1)袁隆平是怎样取得成功的,哪句话最能说明试验研究的艰辛?(开头第一句话)
(2)“夜色下袁隆平捧起劫后余生的四钵稻苗又惊又喜,像慈母似的抚摸着……”这个比喻句生动地表达了袁隆平怎样的心情?(再现了袁隆平当时兴奋、喜悦、失而复得的复杂心理)
方案二:
整体阅读四个片段,归纳出袁隆平取得成功的过程中经历的种.种艰辛。(画出相关的词句,仔细品读)
(1)压力大:国内的饥荒形势严峻;国外科学家的断言。
(表现了袁隆平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不畏困难的决心)
(2)困难多:西方舆论的压力;找“雄性不育植株”如“大海捞针”;“__”期间人为的破坏。
(表现了袁隆平迎难而上的精神和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3)时间长:整个研究历时十多年,其中寻找雄性不育水稻植株就化了六年时间。
(表现了袁隆平坚持不懈的追求和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
(4)挫折重:“十年__”几乎断送了他全部试验成果。
(表现了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
3、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四个片断是按什么顺序组织在一起的?(时间顺序)
4、研读后给每个片断概括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5、文章最后的两个自然段,再一次对袁隆平的科研成果进行了赞誉,称之为中国对世界的“第五大贡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首尾呼应,浑身一体)
三、总结课文
1、就全篇来说,全文采用的是什么样的叙述方法?(倒叙)这种写法对于歌颂袁隆平献身科学事业有什么作用?(突出了杂交水稻试验成功的伟大意义)
2、本文以“当代神农氏”为题,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怎样的思想感情?(歌颂和崇敬之情)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从小立志报国,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献身科学;不畏艰难困苦,坚持不懈的追求,发扬勇往直前的科学精神。)
四、课后作业
1、搜集摘录科学家名言。
2、根据研读的收获写一篇学习心得。
评析:
本课设计针对自读和小组研读的学习方法,大胆创新而设计。重点部分拟两套方案,不拘泥文本的限制,不局限课堂的生成,力求适应不同学情的课堂教学的指导。
1、设计把握住了课标对第三学段在阅读方面的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文章基本是表达方法。
2、设计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指导学生能够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
3、设计在重点部分设立了两种方案,但要求都要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实施。方案一的学法指导虽然精细,但注意不要着眼于支离破碎的分析,而应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来感悟对科学精神的理解;方案二是个整体的粗线条,但如果不仔细地分片段品读课文,也是不容易概括出来的。因此,无论哪一种方案,必须借助文中的重点词句,才能达到理解的目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绝句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篇三
1.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数字在诗中的独特含义:两个、一行、千秋、万里。
2.培养幼儿根据古诗的韵律有表情的朗诵,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图片:黄鹂、白鹭。
2.音乐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白鹭、黄鹂。
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
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二、理解古诗内容
1.结合图片提问
(1)小朋友看一看有几个黄鹂鸟呀?(两个黄鹂)
再看看有多少白鹭呢?
2.老师朗诵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2)“窗含西岭千秋雪”。
西岭:一个地方的名字;
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
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
(3)“门泊东吴万里船”。
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
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
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
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船。
三、学习古诗
1.教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2.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
上:飞上;
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
泊:停泊、停靠。
3.启发幼儿学习用古诗的韵味有表情的朗诵。
4.古诗是描写人物的还是描写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
5.幼儿欣赏配音朗诵,学会有表情的跟诵。
四、结束
幼儿两人之间相互朗诵,感受古诗韵律。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篇四
关于《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的意图与思考 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关键在于我们面对一篇教材能做到深刻、准确、全面地解析。在此基础上,从学生实际需求来考虑选取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确定后,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出有效的教学问题。简单概括之,就是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下面从三个方面来陈述我们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认识。
作者陈忠实是土生土长的西北人,他血管里流淌着西北汉子刚毅的血液。也只有这种不轻易屈服命运的顽强人格,才表达出这般刚性的文字——《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散文以凝练、厚重的文字,大胆的猜测与想象,将一株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粗壮的柳树呈现在人们眼前。也许在有些人眼里它是一株极其平常的柳树,但是当我们走进它、读懂它,你就会对它身处逆境所表现出的顽强精神产生敬畏。这棵神奇的柳树,傲然挺立在青海高原上,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特的风景,它似乎在告诉人们,面对人生的逆境,我们不可或缺的是生活的毅力与韧劲。从本文表达上看,文章既有词句华丽流畅、气势磅礴的工笔细描式的实写,又有天马行空、大刀阔斧式的想象,还有厚重蓬勃的直抒胸臆。这样的文章,在我们成人读来激情澎湃,思绪万千,但在教学中实施起来,却往往觉得那是一份不能承受之重。
二、目标的设定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文章对柳树的工笔式描画,用苍凉、恶劣的高原环境衬托,以及用家乡灞河的柳树进行对比,意在突显柳树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我们认为,教学中应通过引导学生对相关语言文字的理解、赏析,感悟出文章的主旨,同时在感悟的基础上朗读,以促进学生语言的内化,这是高年段语文教学的年段目标,也是这课时教学的主要目标。其次,基于文章表达特点,我们在这课时中,引导学生理解青海高原的苍凉,然后用对比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作者青海高原的环境描写对柳树所起的衬托作用。
三、教学设计的意图与思考
1、整体设计构思
2、青海高原的环境描写部分;
3、作者天马行空的猜想与想象部分。这个三个部分也就是散文的“形”。根据散文神聚的特征,我们设计了用“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一株令我望而敬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这一灵魂的句子把三个组块串联起来,设计了由“柳树的外形——青海高原的环境——作者的猜想与想象”这样一条教学主线。
2、细节的处理
这篇散文语言凝练、厚重。部分看似很普通的词语却极显张力。例如作者对柳树树干、树枝、树叶的颜色描写中用了“生铁铁锭的色泽、锻铸”这样的词语。之所以用这样词语来描写柳树的颜色,实际上是作者对柳树的刚毅、生命力强大的肯定与赞颂。因此,我们设计了用替换词语进行比较的方式让学生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在此基础上,顺势引导学生朗读文章对柳叶颜色的描写,以求得学生的意会。当然设计中,我们对环节的过渡,句子的理解,朗读等细节方面也做了精心的设计。
3、教学方式的选择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和启发性原则。基于这样的原则,我们采取了把学生引领到学习内容的组块上去,然后用富有驱动力的话题,激发学生去自读、理解、感悟,再通过朗读外化自己的理解。在第一、第二两个组块中,我们主要引导学生自读——想象——感悟——朗读;然后通过一二两个组块的对比朗读,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第三组块中,我们除了上述要求外,还设计学生提炼、归纳语言文字的训练。例如:要求学生默读六七自然段,说说这株柳树在生长过程经历哪些艰难困苦就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另外在多媒体运用方面力求简单实用,主要把呈现一些青海高原的图片,让学生对青海高原苍凉、恶劣的环境有更为直观的感受。
绝句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篇五
润 泽 生 命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本着目标—教学—评价三者相一致的教学理念来进行的。本节课主要通过两个模块来进行的,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教学中设计了达成学习目标相对应的评价方式,力求做到使目标、教学活动、评价一一对应,达到一致。
在本节课中首先设置三个问题的知识回顾,这三个问题每一道题的设计都是有目的的。既能巩固旧知,又能对本节教学有帮助,为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必要的知识铺垫。
在第一模块电阻的串联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想“串联总电阻是变大还是变小”,而知识回顾的第3题此时对学生猜想起作用,能使学生有根据的进行猜想,并有目的地进行探究。在课堂上学生经历“由猜想到实验验证”的实验探究过程,从感性上认识电阻串联之后总电阻变大了;又初步体验“理论推导”的解决问题模式,从理性上认识了串联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定量关系,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建立“等效替代”的方法理念。
在第二模块电阻的并联的教学中,教学环节与第一模块很相似。有了探究电阻的串联作为基础,同学们很容易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但是,在进行实验与理论推导的过程中,并联比串联还是有一些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做出必要的点拨与指导。
两个模块完成之后,利用一个综合练习巩固本节的两个学习目标。本人认为本节课习题的设置不易过难,学生会完成简单的计算即可,本节的目标就可达成。
由于正处于“目标—教学—评价”三者相一致的教学模式的研究阶段,所以教学中肯定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定会吸取采纳,以求成长!
蜊江中学
绝句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篇六
1、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数字在诗中的独特含义:两个、一行、千秋、万里。
2、培养幼儿根据古诗的韵律有表情的朗诵,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图片:黄鹂、白鹭。
2、音乐
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白鹭、黄鹂。
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
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1、结合图片提问
(1)小朋友看一看有几个黄鹂鸟呀?(两个黄鹂)
再看看有多少白鹭呢?
2、老师朗诵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2)“窗含西岭千秋雪”。
西岭:一个地方的名字;
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
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
(3)“门泊东吴万里船”。
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
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
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
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船。
1、教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2、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
上:飞上;
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
泊:停泊、停靠。
3、启发幼儿学习用古诗的韵味有表情的朗诵。
4、古诗是描写人物的还是描写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
你是 从哪里知道的?
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
5、幼儿欣赏配音朗诵,学会有表情的跟诵。
幼儿两人之间相互朗诵,感受古诗韵律。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篇七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鹂”“鹭”,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贴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同时引发学生萌动诗情,动手尝试写一写关于春天的诗。
二、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现在什么季节?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华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这就是――(揭题齐读)
3、引导学生解题,介绍绝句与杜甫的资料。
4、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二、初读诗句,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过渡: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想读一读杜甫的这首即兴之作吗?
1、学生按要求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鹂”“鹭”。指名读,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描红。
(2)指名读诗正音。
三、精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借助贴图,理解诗意。
1、学生默读,用笔画出诗中写到的景物。
2、汇报交流,教师出示景物图。
3、指名学生贴图,说说理由,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意。
4、出示整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二)引导质疑,突破难点。
1、引导质疑:读到这儿,古诗中还有那些地方,你们弄不懂的?
2、交流释疑。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
“万里船”:为什么说是万里?
3、理解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名说。
4、教师小结:诗人正是透过窗户看到了近处的――,远处的――(相机板书:近景、远景)
(三)诵读诗句,体会语感。
1、既然是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谁能说说怎样才能读出韵味?
2、同桌诵读诗句,体会语感,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
3、指名同桌汇报:一生读,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点评。
4、男女生按标记赛读、背诵。
5、配乐齐背古诗。
四、拓展练习,尝试作诗。
1、引导学生背诵其他春天的古诗,并试着说说古诗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引导诗歌写法:这些春天的诗告诉我们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写出春天的蓬勃生机。
3、出示有关春景图二幅。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春天,你们看――(贴图)
这是――这是――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图,想想还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让我们拿起笔来当名小诗人,写一写我们身边的春天,好吗?可以写儿歌这类现代诗,也可以模仿绝句写一写古体诗,题目自定。
4、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可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五、布置作业,让学生自选两项。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准备在早晨会的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介绍。
绝句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篇八
常规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学会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维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
愉悦之情。
教学难点
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
的意思。
教法设计
情境导入法、朗读感悟法、合作交流法。
学法指导
读一读、议一议、想一想、画一画。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设想
鼓励学生图文对照,自读自悟,合作解疑来理解诗歌内容,通过
朗读、想象来体会诗歌的意境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师导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创新发展
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现在什么季节?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同学们都积累了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指名背诵。
3、师板书课题,解释“绝句”
4、学生交流诗人杜甫的资料,师补充。
二、自读自悟,学习古诗。
(一)绘一幅彩画
1、初读全诗,要求把诗句读准确、读通顺。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游戏识字,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识记生字。
3、字正腔圆地读给自己听,指名读古诗,正音。
4、读词语。
5、小组合作,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那些疑问。
6、质疑,交流对这首诗的疑问。带着疑问再读古诗。解决一些疑问。
7、师解说诗句的意思,生接诗句。
8、古人说:“诗不离画,画不离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再读古诗并思考给这首诗配一幅画,你认为都应该画上哪些景物?关键是要说明自己的理由。
(二)品一幅彩画
1、用波浪线画出诗中描写颜色的词语,从中体会诗中所描绘的亮丽色彩。
2、用单横线画出诗中描写动作的词语,从中体会动态画面的美。
3、用双横线画出诗中出现的数量词。
4、指导朗读,看动画听录音范读,指名读,挑战读。
5、试着背诵这首诗。
(三)展一片天地
1、杜甫的诗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2、比较阅读。出示杜甫的另一首《绝句》,为学生展一片天地。自由试读。
3、师小结
三、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给古诗配一幅画。
3、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准备在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介绍。
4、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春天的诗作,准备参加“春之声”赛诗会。
学生说说春天的发现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杜甫的资料
自由读全诗,要求把诗句读准确、读通顺。
检查生字预习情况,并給生字组词。
同桌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并和其他同学分享
开火车读词语。
先读古诗,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回报
教师导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创新发展
板书设计:绝句
(唐)杜甫
情:愉悦、热爱大自然
画意:彩画:黄翠白青
动画:鸣上
教学反思:
绝句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篇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绝句》,理解古诗的含义,理解诗句中“鸣”、“上”、“含”、“泊”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积累背诵一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3、情感目标: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难点: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理解。
三、教学流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出示《草》、《宿新市徐公店》的图片,请学生根据出示的图片背诵描写春天的古诗。)
2、师:同学们发现了吗?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哪个季节的景色?(生:春天)春天是美丽的、多彩的。有许多人歌颂过春天,有许多人赞美过春天,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优美的诗作。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吧。
它的题目是《绝句》(课件出示)
(板书:绝句,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生跟着老师书空)
课件出示:绝句是一种古诗的体裁,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4、师: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78页,看看杜甫所写的这首绝句是几言绝句。
(学生看后回答)
(二)初读古诗,尝试感悟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古诗,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2、检查生字:要读好杜甫的《绝句》,必须穿过一个美丽的生字花园,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生字和拼音,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3、师:(课件出示节奏)读诗不仅要读准,还要读出诗的节奏,诗的韵味,这也是绝句的一个重要的特点,让我们通过一个游戏体会一下。
4、对对子游戏。
师:对对子,同学们都对过吧,和老师一起来对对子!
师:两个、对生:一行
师:黄鹂、对生:白鹭
师:鸣翠柳、对生:上青天
师:两个黄鹂鸣翠柳、对生:一行白鹭上青天
(下两句同上)
师生合作,师1、3句,生2、4句。
男女生合作,男生1、3句,女生2、4句。
5、师:好了,同学们,读得快乐吧?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去欣赏诗中的美景吧。
三、看图说话,领悟全诗。
1、同学们快看,多么美丽的风景啊?谁来跟大家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啊?
黄鹂、翠柳
白鹭、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板书)
2、感悟诗中的色彩。
师:美丽的风景之所以打动人心,肯定少不了漂亮的色彩。你能找道这些景物的色彩吗?
现在,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这些美丽的风景。
3、感悟前两句。
(1)师:今天老师介绍两个新伙伴给大家认识一下,它们来了。(课件出示黄鹂翠柳的图片)
师:谁来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生:我看见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唱歌。如果学生没有说的很完整,比方说漏掉“两只”“翠绿”,就提醒他们说完整。
提示:小鸟叫,可以用哪个字?(鸣,板书)
师质疑:两个。“只”在古代汉语里不做量词用。
师:你能找到藏在这幅画中的诗句吗?(课件出示诗句)
(2)指导朗读。
师:两只小黄鹂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话呢,它们在说些什么啊?
随机采访:小黄鹂,你在说些什么啊?那你的心情怎么样?(指导朗读“两个黄鹂鸣翠柳”。
(3)师:近处的柳树上有欢乐歌唱的黄鹂,那么远处的蓝色的天空中有什么啊?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蓝天白鹭图)。
师:你看到什么了?(生:我看见了一行白鹭在天上飞。)一行:横着排叫行,竖着排叫列。
(随机出示诗句)
师:白鹭在蓝天飞翔,作者用了一个“上”字?你有什么感觉?请你来读一读?哪位同学能让白鹭再往上飞高一点?(请学生朗读)
(一行行同学赛读,理解一行的意思。)
(4)朗读前两句诗。
师: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这是多么清新自然的一张画啊!多么美丽的一张画啊,你们喜欢吗?(生:喜欢)此时,大家已经和诗人心意相通了,诗人也很喜欢这风景,让我们用朗读读出你们的喜欢吧。
4、感悟后两句。
(1)师:看过高飞的白鹭,诗人的视线开始往下移,另一番景色出现在他眼前,这美丽的景色就在这两句诗中。一起读一读。(课件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师:对于这两句诗,同学们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生质疑,再让其他知道的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绝句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篇十
教学目标:
1、能理解诗歌内容,并初步学会朗诵诗歌。
2、认识动物名词:老鹰、小鸡、青蛙、小鱼、马儿、花儿、小鸟。
教学准备:
老鹰、小鸡、青蛙、小鱼、马儿、花儿、小鸟的头饰、操作卡、相应的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已学过的字宝宝,引入课题。
t:今天,有很多小动物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它们听说你们很会认字,于是就带来了很多字宝宝来考考你们。(教师抽出字卡,幼儿认读)
二、出示动物卡片,幼儿认读。
t:哗!你们都能读出这些字宝宝,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小动物来。(逐一出示动物卡片,幼儿认读)
t:你们看!这是谁呀?(老鹰)老鹰会怎样呢?(飞飞)
咦,它们也有名字。(出示字卡,幼儿认读)
三、出示范例,学会儿歌。
1、t:今天陈老师教你们念一首儿歌,里面也有这些小动物的。(教师出示动物卡片,让幼儿跟读)
如:我学飞飞,我学刨刨……
2、把小动物的名字放进儿歌里,让幼儿学念。
四、表演游戏
1)、请小部分幼儿表演小动物,其他幼儿念儿歌;表演者跟随念儿歌的幼儿念的内容做出相应动物的动作。(游戏换人重复几次)
2)、全体幼儿边念儿歌,边做相应的动物动作。
五、结束活动
t:小朋友,现在我们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一起飞回家吧!
绝句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篇十一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初中美术《清晨》教学设计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了基本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但由于学生的素质、学习习惯不可能一致,有的接受能力强,思维敏捷,掌握快一些,有的则相反。
3.教学内容分析:教材选择“清晨”为主题,从美术知识的角度来讲,是试图通过学生利用陶泥这种易于塑造的材料来表现清晨人物的行为活动,提高学生立体造型与表现的能力。教材首先展示的是齐程翔的油画《都市早安》和一组反映清晨人物户外活动的摄影作品。这些作品以清晨特有的情景入画,如晨练、升旗、朝阳、晨曦??引导学生发现经常发生而又容易被人们忽略的生活细节中蕴涵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洞察力。
4.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感受圆雕艺术作品的美,思考圆雕艺术作品的艺术特点。雕塑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
(2)能力目标:能够模仿优秀雕塑作品,提高立体造型能力与表现技巧。(3)情感目标:学会发现雕塑中特有德望美感和生命力,提高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和生活美的感受能力。
5.教学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学生在生活中对各种人、物等形体的把握,要善于扑捉美的形象,树立造型美的观点。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捕捉“动态”。
(展示一组清晨户外的影视片断剪辑)(开阔学生的眼界,汲取灵感)
二、游戏参与
1、请几位同学模仿人们晨练的不同场景动态,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分析模仿的同学是否将最具特征的动态表现出来了,并将不太典型的动态进行纠正。
2、教师请几位同学表演统一场景动态,看了谁的动作模仿得最具特点。
3、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人物基本比例与肢体运动变化的特点。
4、教师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强化记忆人物特定动态的造型要点。分析“动态”、抓住“特征”
(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把握造型动态的能力。)
三、对比分析
1、展示几件不同材料塑造的人物雕塑,分析不同材料对造型的影响。
2、展示几件不同泥雕作品,对比分析捏制成型的造型特点。
3、对比雕塑家作品与学生作业的造型塑造,提示学生需要把握的基本造型要点。(通过不同风格作品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的思维往返于生活和艺术之间。)
四、学习活动
1、活动要求:将你在清晨捕捉到的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动态捏制成一个简单的泥塑。
2、学生尝试探索与制作,按自己的表现方式进行制作。
3、教师在学生普遍尝试完成后,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评价分析,深化对泥塑知识与雕塑方法的学习。
4、学生根据教师提示修改作业,完善自己的造型。
5、教师积极评价学生中的优秀作业,指出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再次强调基本知识,深化学生对泥塑人物造型的认识。
6、学生加工,整理造型,完成作业。
(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实践中深化、巩固了新学的理论知识。)
五、展示交流——自主评价
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自己和同学们的作品总结研究课题——讨论圆雕的特点是什么?(学生针对性地评说,进一步巩固新知,同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欣赏——自我升华
(欣赏环节是为了升华学生的审美情感,并发散思维,巩固新知。)
绝句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积累咏春的诗句。
4.巧妙记忆生字,有感情地读课文。
5.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古诗的喜爱。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准备:录音带、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本课是一首古诗,作者是孟浩然,“春晓”指春天拂晓的情景。那春天拂晓在作者笔下是
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来学习这些古诗。
二、学习古诗中的生字。
1.学生试读古诗,找出课文中的生字。
知 晓 眠 闻 落
2.根据拼音试读生字,学生自己指出在读音时应注意的问题。
3.检查认字情况。(从不同层次的学生中抽出学生读。
4.只认识这些字还不够,还要记住字形。在记字形时要讲究方法,同学们有哪些好方法请说出来。
5.记往了这些字形,那就要会写这些字。教师在黑板上写这些字,学生仔细观察。要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以下生字的笔顺要注意:
晓、闻、眠、落、三、朗读指导。
2.在朗读时,语速成稍慢,学生跟着朗读诗歌。
四、扩展活动。
永春的诗不少,学完《春晓》后,请再积累几句写春的诗句。
等闲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第二课时
一、导语。
我们刚学了一首写春的诗,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写春天美丽景色的唐诗《绝句》。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出示课文插图。
同学们,你们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
3.学生试读课文,体会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并找出其中的生字。
三、学习本课生字。
1.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1)应特别注意哪几个字的读音?
丽 泥 沙 暖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的?
3.认读并练写这几个字。
4.老师指导在田字格中练写。
四、指导朗读,背诵。
1.刚才同学们从画面上就看出了本首诗描写了春天美丽的景色,那么就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喜欢、赞美)
2.还要注意诗的节奏。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五、总结课文。
1.这首诗中写了哪些富有春天特色的景物?
春风 花草、冻土、燕子 鸳鸯
2.从诗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感情?
热爱春天的感情
绝句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篇十三
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
3、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2、自读诗歌,要求学生找出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3、理解上述词语的意思,逐句诗句的内容。
黄鹂------也叫黄莺,一种益鸟。身体呈黄色,嘴淡红,在春天经常啼唱,声音很好听。
翠柳------翠,就是新绿。翠柳就是指处春时节刚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鹭------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鸣------鸣叫。
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
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相称。千秋就是千年。
万里船------万里指遥远。万里船指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船。
含------包含。
泊------停泊。
重点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
句意: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长年不化的积雪,
门外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船只。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4、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同时用简笔画的形式加以表现,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和体会。
5、川联诗句内容,要求学生独立说出译文。
6、结合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近景------- 两个黄鹂鸣翠柳,
远景------- 一行白鹭上青天。数量
远景------- 窗含西岭千秋雪,色彩
近景------- 门泊东吴万里船。
7、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知道朗读,背诵。
8、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
(2)解诗题
(3)明诗意
(4)悟诗情
9、“知诗人”--------唐朝诗人杜甫。
10、“解诗题”--------绝句: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补充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境。
11、学生自由为作者加诗题。
进一步体会“绝句”为题的好处,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激情。
12、“悟诗情”------- 在体会背景和诗题的情况下,自然领悟到诗人是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13、朗读全诗。
绝句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篇十四
同学们从小学古诗,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吧,老师想考考大家。(电脑出示诗的意境和画面)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请你选择其中一幅画,配上一首诗,并能有感情地吟诵。(指名学生看图朗诵)
(一)读
1、请你试着把这首诗读一读,把字音读正确,诗句读流利。
2、检查:两个同学试读,纠正字音。
3、再来细细地读这首诗,你读懂了哪些字,词,句子。
(二)交流
1、鸣:叫。
2、翠柳:碧绿的柳枝。
3、黄鹂:也叫黄莺,叫的声音很好听。两个黄鹂鸣翠柳:两个黄鹂在碧绿的柳枝上鸣叫。
4、白鹭:也叫鹭鸶,能涉水捕食鱼虾。
5、上青天:飞上蓝天。一行白鹭上青天:一行白鹭飞上蓝天。
(三)质疑
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什么意思
2、老师(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诗人是从什么地方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3、理解"千秋雪"就是千年不化的白雪;"万里船"就是东吴与成都相隔十分遥远,从东吴行船到成都经过了千万里路。
4、整句诗的意思是:从窗口望去,远处的西山顶上覆盖着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客船。
过渡:的确,这短短的一首绝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要是能用彩笔把它画下来,那多好啊!请你边读诗边画画,把诗中描绘的情景展现出来。
1、学生作画。
2、指名学生谈谈为什么这么创作。(展示学生的画,请他对照着画面说出对诗的理解)
3、其他同学的画课后把它完成,并做成精美的卡片收藏起来。
4、看图背诵古诗。
(配乐)过渡:正如这位同学所画的那样,诗人从草堂向外远眺,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飞上蓝天。从窗口望去,远处的西山顶上覆盖着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客船。诗人把这动,静,远,近的景物描绘的错落有致,有声有色,勾画出一幅美好的风景图,一首千古传诵的绝句。
师生共同配乐背诵《绝句》。
1、关于这首诗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2、生自由发问:作者是谁为什么以"绝句"为题等等。
3、教师讲解。
希望同学们对唐诗的研究,不只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更要通过课外的阅读,丰富知识。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国是诗的国度,让我们一起来继承这流传了一千多年的灿烂文化——唐诗。
绝句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篇十五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绝、鸣、岭、泊”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并会默写。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录音机、小黑板、自制生字卡片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2、在黑板上斜着往上画一行白鹭,让学生用一句诗来说谜底。
3、告知谜底,揭示课题。
(谜底:一行白鹭上青天。课题:绝句)
4、简介作者: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今湖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5、回忆学过的杜甫的诗,练习背他的另一首《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6、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呢?赶紧翻开书读一读吧。
二、指导自学(按上节课的方法学习)
1、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1)读准生字,读通诗句。
(2)理解诗句意思。
(3)想象诗句画面,背诵古诗。
2、根据以上方法自学古诗。
三、检查自学情况,合作探究,质疑释惑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出示抄有诗歌的小黑板,检查自读情况,相机纠音。
3、采用多种形式读诗:
拍手读、摇头晃脑读、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读
4、理解字词意思:
鸣:叫的意思。青:(让学生查字典选择)蓝色。
千秋:许多年。万里:来得很远。
泊:停。东吴:地名,在现在的江浙一带。
5、指导看图:你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6、谁来说说诗句意思?
(窗外翠绿的柳枝上,有两只黄鹂正在唱着动听的歌,一行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向蓝蓝的天空。透过窗子,可以看到远处西边的山岭上,积了多年的雪还没有融化,门前的江边,停泊着来自遥远的东吴的船只。)
教师小结:诗句中的一个“含”字使我们体会到诗人在屋子里向远处眺望,这窗户好像画框,远处的山,蓝天下的白鹭,柳树上的黄鹂,门前的大船,都镶嵌在画框里,简直就是一幅绝妙的画。作者写前既不写题目,写后也不想写题目,干脆用“绝句”做题目了。
7、想象说话,体会作者的心情:
看到这么美妙的画面,你听到了什么悦耳的声音吗?启发学生想象黄鹂一边唱一边跳的情景。
黄鹂会说些什么呢?看到此情此景,作者的心情会怎样?你的心情呢?
8、轻松、愉快地读诗。
9、简介写作背景,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心情。
唐朝当时发生了战乱,江河不通,被军队占用,老百姓保受战乱之苦。那一年,战乱被平息了,杜甫又回到成都草堂,当时心情特别好,就靠在窗前,欣赏窗外的景色。当他看到来自东吴的船,你知道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吗?(更高兴,感到欣慰和振奋)
10、再次感情读诗。
四、指导朗读背诵,想象画面
1、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这首歌里,有哪些表示颜色的词?(黄、翠、白、青)这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色彩明丽的画。你就是杜甫,你为自己写出了这么一首诗而感到兴奋,于是,你情不自禁地大声地读起来。
2、合上书,读着《绝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美丽景色?
3、指名上台拿话筒比赛读。
4、齐背古诗,边背边做动作。
5、每组派一名选手上台比赛背诗。
五、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练习默写古诗。
六、课外作业:
课外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写在采集本上。
绝句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篇十六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一.看画吟诗,吟诗想画。
孩子们,我们已经会很多古诗,老师想考考你们。行吗?我们就来个看画想诗。看到这幅画,你会吟哪句诗?(课件出示)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能看画吟诗。古代的诗人更了不起,读着他们的古诗,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幅画。这就是诗中有画,。今天让我们一起再走进诗人杜甫的《绝句》中去,去欣赏诗中美丽的画面。
二.初读古诗,复习生字。
(出示整首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绝句,这可是由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哦。
1.学生自读古诗。请你至少读3遍。第一遍读时,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第二遍读注意把诗读通顺,第三遍读,要求更高一些,要注意诗的节奏,开始吧。
2.复习生字。
(1)读生字。你看,可爱的黄鹂鸟带着生字宝宝来了,读一读吧。(课件出示生字,学生逐一认读)。
3.指名读诗:老师很想听你们读诗,你们能读给我听吗?(四人读,一人读一行——个别读——集体读。及时评价)。
4.认识诗人。你知道杜甫吗?(生介绍杜甫。)
师小结:杜甫是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一千多年前,杜甫到了四川,在朋友的资助下,他在成都城郊浣花溪边建起了一座草堂。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再加上草堂周围景色很美,他的心情特别好。一个阳春三月的一天,他看到了草堂附近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便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小诗。
三.再读古诗,绘幅彩画。
杜甫究竟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让我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诗,边听边在脑子里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看谁看到的画面最美,好吗?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诗人的脚步,走进美丽的草堂。(老师配乐朗诵。)师:孩子们,你乘着想象的翅膀看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分享吧!
根据学生汇报,结合课件,相机理解每一句诗意。
预设一:我好像听到了黄鹂在叫。你怎么知道黄鹂在叫呢?理解“鸣”。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哪儿鸣叫呢?(柳树枝间)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翠是什么意思?(嫩绿、翠绿的意思)可见此时正是什么时节?(早春时节)那么你们想,美丽的黄鹂鸟儿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呢?(欢快地、自由自在地)想听听她的歌声吗?黄鹂在歌唱什么呢?你喜欢这样的黄鹂吗?你喜欢这样的黄鹂吗?喜欢的话就读一读这句诗吧!
预设二:我好像看到了白鹭。(白鹭怎样飞上蓝天?说说白鹭飞翔时的样子。想象一下你看,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自由地快活地飞翔,飞过——飞过——飞向蔚蓝色的天空。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白鹭,你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感觉是怎样的?读出这种感觉。)
预设四:我看到了船。(可提问:你知道船是停着的还是行驶的?船准备到哪里去?东吴离四川有多远?)
师:孩子们,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来到了杜甫草堂(音乐)那正是阳春三月的一天,日光柔和,微风徐徐,诗人杜甫正在桌前研读诗文,忽然听到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婉转的鸟鸣声,他循声望去,看到了——不经意中又抬头看到了——这一切多么富有情趣,富有诗情画意啊!正当作者想着怎么写诗,他的目光又投向更遥远的地方,看到了——低头又瞧见了——这是一幅多么和谐优美的图画呀,诗人杜甫不禁诗兴大发,高声吟诵——齐读。(动态课件)
谁想当小诗人,再来吟诵吟诵,配上动作更好。(指导读)
四.拓展阅读。
师:通过杜甫这首绝句,我们欣赏了诗中的画,感受了诗中的情。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杜甫写的一首五首绝句。(出示〈迟山江山丽〉自己读一读吧。
1.朗读古诗。(自由读)谁会读?你就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小老师领读——齐读)默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懂?向旁边的同学请教一下。
2.质疑问难。(预设一:“迟日”的意思:《诗经》中有“春日迟迟”的诗句,所以后人以“迟日”指春天的太阳。)(预设二:“融”什么意思?泥土湿润。)
3.理解诗意。展开你的想象,如果给你一支画笔,你准备画什么?
随机提问:你怎么感受到柔柔的春风吗?(花草弯腰)花草散发出阵阵芳香,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才能让看画的人感受到呢?(蝴蝶、蜜蜂)
4.老师总结:春天到了,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祖国的山河多么美丽啊!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着芳香。冰冻的河泥早已融化了,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一对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安静地睡觉。让我们再来吟诵一遍这首诗吧。有兴趣的小朋友把这首诗里藏着的画画下来。
7.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甜甜地睡着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书合上,千万不要打扰它,就让它在甜甜的梦中去感受美丽的春天吧。
绝句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篇十七
女子总归还是女子,所以我今天的说课从今天选择的衣服说起。按理说,我喜欢红色,那就穿红色;上公开课应该在舞台上亮一点,就更应穿红色。但,思来想去,今天活动的主题是“学程导航、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学生是舞台的主角,那穿红色是否会抢了孩子的光彩,不如选择黑色。但愿我的衣服穿对了,课也上对了。见笑!
二、说流程
第一板块:解题导入
1.大家会背的诗还真多。那陈老师也来考一考你们,背一首《绝句》。
举手,我还会一首绝句,请吧
1.导学:
(1)这两首怎么都叫绝句?
(2)这两首诗都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即兴之作,当时没写题目,后就以诗的体裁为题。
(3)我们今天就来学其中的一首。
2.预习检测:
绝是生字,谁来汇报?
第二板块:感情朗读
1.任务驱动:过渡:这首诗我们都会背了,那会读吗?诗不但要读正确,还要读出韵味来。
2.导学:谁来试试。
预设:读出了这首诗的情趣,都可以当小老师了
就让我们学着这位小老师的样子也试试。(自己试一遍停下)
第三板块:预习导学
过渡:学古诗,要读、背、理解
l预习作业三1
1.交流预习中字词的意思。选择有代表性的一名学生展示交流。
2.导学。
千秋雪的意思说的特别好,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只是正好一千年,是指时间特别长,就像万里指距离特别远。
l预习作业三2
1.大体说说诗意。小组推荐4名学生展示交流。
2.导学:含。
第四板块:精读诗句
过渡:同学们,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
1.任务驱动。
我们再读读第一句,看看插图,展开想象,你欣赏到了怎样的美景呢?
学习单1
借助填空,把看到的美景说出来吗?
阳春三月,微风徐徐,柳树,有两只的黄鹂在鸣叫,仿佛。
2.导学
3.组织反思。我们用了什么方法把诗意说美了?
4.任务驱动
学习单2:
(也可以借助填空)
2.合作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取长补短。(有收获可以添添改改)请每组1号主持。(时间3分钟)。
3.导学:
(1)引导学生欣赏。
(2)帮助修正。
4.过渡:大诗人杜甫就在如此美景之中,他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两个……(生齐诵)
千年后的我们也仿佛身临其境,声情并茂地吟诵起来:两个……(生齐诵)
第五板块:赏析诗歌
过渡:同学们,杜甫的这首诗,真可谓流传千古。其中对仗的运用为人们称道。对仗就是词语的对称,他与比喻拟人一样都属于修辞手法,看黄鹂和白鹭都是鸟的名字,而且前一个字都表颜色,后一字都为鸟名。黄鹂对?白鹭。
1.任务驱动。你还能找到其他的对仗吗?
2.与同桌对一对。感受对仗的音韵美
3.和老师对。黄白翠青,对着对着我们对出了一个的春天。
鸣—上、鸣翠柳—上青天,对着对着我们对出了一个的春天。
千秋雪万里船……对着对着我们对出了一个的春天。
就这样,对着对着,对出了一首流传千古的绝句:齐
第六板块:布置作业
课堂一、默写古诗6’
课外二、积累好词
三、完成《补充习题》三2
四、在熟悉的诗文中找找对仗,与好朋友“对一对”。
三、说反思
1.自我对学程导航范式内化不够,研课更多的停留于研形式,研流程,而减少了对文本的发掘与利用研究。
2.对孩子的了解不够,因此“以学定教”的理念落实得不够扎实。
绝句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篇十八
1.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数字在诗中的独特含义:两个、一行、千秋、万里。
2.培养幼儿根据古诗的韵律有表情的朗诵,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图片:黄鹂、白鹭。
2.音乐
一、图片导入
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白鹭、黄鹂。
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
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二、理解古诗内容
1.结合图片提问
(1)小朋友看一看有几个黄鹂鸟呀?(两个黄鹂)
再看看有多少白鹭呢?
2.老师朗诵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2)“窗含西岭千秋雪”。
西岭:一个地方的名字;
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
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
(3)“门泊东吴万里船”。
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
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
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
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船。
三、学习古诗
1.教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2.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
上:飞上;
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
泊:停泊、停靠。
3.启发幼儿学习用古诗的韵味有表情的朗诵。
4.古诗是描写人物的还是描写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
你是 从哪里知道的?
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
5.幼儿欣赏配音朗诵,学会有表情的跟诵。
三、结束
幼儿两人之间相互朗诵,感受古诗韵律。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5266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