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石灰吟课堂小结(汇总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30 15:44:02
优质石灰吟课堂小结(汇总15篇)
时间:2023-10-30 15:44:02     小编:琉璃

学习方法的总结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总结时应该注意哪些要点和技巧?如果您对总结写作缺乏灵感,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供您参考和借鉴。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一

渔坪小学地处渔峡口集镇,是一所全县规模最小的中心小学,音乐课“器乐进课堂”实施小结。长期以来,渔坪小学坚持素质教育的理念,而音乐课作为学校美育的主阵地,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然而在音乐课的教学上也一直存在着这样的误区:小学的音乐课就是唱歌或律动课,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的没有收获,老师教得很苦很累。过去渔坪小学在器乐课教学上是有一定的基础的,1997年我在渔坪小学工作时学校就组织了竖笛队,主要是各班有兴趣的同学参加,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训练。后来因为调到中学,这一兴趣活动停止。20xx年,我回到了渔坪小学,我又拿起心爱的竖笛,加入到全县器乐教学这个实验课题中来。

在上竖笛课之初,学生不会吹,觉得学起来很难,有放弃情绪。我在上课时就请吹得好的同学来表演,平时很调皮的一个小男生一曲《龙的传人》征服了不少听众,文静秀气的小蔓吹了一首《希望》让其它女同学羡慕不已。虽然是几首简单的曲子,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竖笛的欲望。以致于上课时,其它同学经常会要求让他们来示范。“竖笛小师傅”的头衔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通过以点带面,树立典型的方法让实验班的学生对学好竖笛这个小乐器有了信心和动力。

虽然在渔坪小学开展器乐教学实验研究的时间不长,但通过这一年多来的教学实践,我从中感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一是通过器乐进课堂的活动,转变了教和学的方式。过去的唱歌课,学生不会识谱,老师从头教到尾口干舌燥,而现在学生认识了简单的节奏型,就可以通过吹奏的方式来识谱唱谱,减少了老师的工作量。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竖笛这个工具帮助学生学习音乐,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这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极为有利,工作总结《音乐课“器乐进课堂”实施小结》。

二是对于农村学生来说竖笛价廉物美,简单易学,同时它有固定音高、有助于学生掌握时值、节奏、视唱及乐理知识,有助于解决学生唱歌的音准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欣赏能力,使其能够进入音乐之门。在刚把竖笛引进课堂时,很多家长都觉得这对孩子很有好处,至少可以学会一门简单的乐器,甚至有会吹笛子的家长还给我打来电话,询问竖笛和横笛的区别。也有家长因为孩子吹出来的声音不成曲调对竖笛表示质疑,对这些,我都一一给家长解释,我想只有孩子们学到了一定的程度,家长们看到了孩子的进步就会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

三是通过器乐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音乐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组织、设计、分工、合作、讨论、协商的方式开展音乐学习与实践活动,是音乐教学利用学生资源进行教学的好方法。在教学时,我常采用分组训练再合作表演的形式,刚开始有的同学自顾自的吹,不管别人,结果导致小组成绩欠佳,有的同学相互埋怨指责。我及时指出了他们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合作精神,再美的曲子有了不和谐的音符自然就听起来刺耳,所以我们必须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才行。

在我的带动下,我校其它两位兼职音乐老师也行动起来,二年级音乐老师把竖笛引进了课堂,音乐课上笛声悠扬。而一年级则主要以自制的乐器为主,如用矿泉水瓶制作的沙锤,还有用树叶卷出的笛哨等开展音乐教学,这些小玩意儿既让低年级的小朋友感受到童趣,又有了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体会到原来音乐就在我们的身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通过县文联陈哈林主席和县研训中心田玉红老师的牵线搭桥,在全国音乐教育界享有盛名的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组织了全国来自各地二十多名音乐教师暑假在我校免费支教,为我们学校捐赠了大量的乐器,并表示要长期关注我校器乐教学工作的开展,这一活动的开展无疑给我校的音乐教学工作打了一支强心剂。

虽然《山区中小学器乐教学的教育价值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结题,但教育的道路是漫长的。通过实践也证明了器乐进课堂对学生学习音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价值的东西自然要为我所用,所以我们会沿着“竖笛进课堂”这条路继续走下去。“人贵有志,学贵有恒”,只要我们坚持不放弃,一定会让艺术之花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二

课前先学:

1、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老师也做适当的准备,可以准备一些书面资料)

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一、直接揭题

1、我们今天将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师板书课题)

2、大家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简介于谦。

(1)学生自己说一说。

(2)老师做适当小结、概括。

3、释题:

(1)看题目你觉得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吗?

(2)理解“吟”(是一种文体,有赞扬、称颂的意思)

(3)师小结:这也就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到底赞颂了石灰的什么?

二、读准古诗

1、学生自由读一读,老师行间指导。

2、指名试读,老师、学生相机更正、强调。

3、齐读

三、理解诗意、读懂古诗、读好古诗

【1、2句: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小组交流

2、师先重点指导“千锤万击”、“烈火焚烧”(主要表现了石灰的制造过程的艰辛、困难重重)

3、指导“等闲”的意思(结合《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或者《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学生自由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5、这两句是赞颂石灰的什么呢?读了这两句诗有何感受呢?(生自由说说)

6、那我们应该如何读这两句诗呢?(指导朗读)

【3、4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运用刚才理解诗句的方法,小组来交流一下这两句的意思。

2、学生自由说说,(相机说说这是赞扬石灰的什么?)

3、我们再来读这两句诗(指导读一读)

4、读好整首诗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小组读——齐读

四、深化古诗,升华情感

1、你觉得作者仅仅是在赞扬石灰吗?(不是)那你觉得他是在写谁呢?(自己)

2、透过这首诗我们一起来推测或者是说去猜想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或者他对人生的价值看法(据说写这首时他才7岁)(学生自由说说)

3、这不得不让我们想起了一些人,谁呢?(指名说)

4、这还让我们想起了一些关于生命意义的名言(学生说说)

5、师做小结

五、作业布置

2、读读“千锤万击”“粉骨碎身”等词语,在到其它的诗句中找一找类似的出自诗文的成语。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三

第5、6周除去十一长假实际上课7天,本次值周巡查课堂共68节次,总体情况较好,所有老师能遵守课堂常规,不坐教,不迟到早退,不在上课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教学认真,班班通得到了运用。教师工作情绪饱满,学生学习状态良好,教学秩序有条不紊。

1、语数学科教师在推进“五步三查”课堂模式方面作出了一些积极地尝试,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自学、群学、展示、交流环节落到了实处。

2、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辅助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何枝枝老师把学生作业、试卷上做错的题目用手机拍照,利用班班通展示、讲解,有针对性,形象直观。

3、班班通利用率较高的老师有:何枝枝、陈倩倩、刘琼、冯志柏、杨永红等。

2、部分教师运用班班通的`能力还不强,用得也很少,要加强学习,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四

3月18日—4月3日,在学校教导处的组织下,我校举行了20xx学年下学期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活动。在此,我代表教导处,向在这次比赛中辛勤工作的评委老师们、年级组长、给予各参赛教师大力支持、指导和帮助的广大老师们表示真诚的感谢,向取得优异成绩的各位参赛教师表示衷心的祝贺。

在前期公开课教学活动的基础上,经过各科组商议推荐,共有三十名优秀的教师分别代表各科组参加本次课堂教学比赛初赛。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进入决赛的老师分别有:语文科组陈惠谦、陈月芬老师;数学科组严均亮、林彩凤老师;英语科组陈素冰、肖金娜老师;政史科组刘卫华老师;理化科组黄丽兴老师;生地科组谭美娟老师;体艺科组古庆良、唐诗老师。比赛历时四周,现已圆满结束。受教导处的委托,现将此次比赛情况做一个简短的小结,以期将比赛取得的成果与大家分享。

赛前,教导处专门制定了《xx学年三角中学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实施方案》,并明确了比赛的指导思想:检验本期以来广大教师学习和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向广大师生充分展现中学教师优良的教学风格,探讨和摸索适合我校中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和训练模式,建设良好的教研氛围,以此推动和提高全校教师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研究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积极性和热情。每位参赛教师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精心准备。比赛过程有序、紧凑,组织严密、规范,通过半个月来的紧张比赛,经过8位评委客观、公正的评价,最终评出了:

一等奖:xx

二等奖:xx

三等奖:xx

以上奖次,充分展现了我校教师过硬的业务素质、严谨的教学态度、突出的教学水平、优良的教学风格。

11位进入决赛的教师无论是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还是课堂实践,我们都感觉到执教者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甄别,合理选择现代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以创新为宗旨,努力摒弃传统的灌输式的授课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结果来看,都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指导学生掌握良好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体验,这样的教学思路,均得到大家的高度认可。例如,陈惠谦、唐诗等老师的课,我们一致认为是好中精品。我有理由相信他们在备课前就有了明确的教学指导思想,而且是很现代,很先进的思想在做指导。

。从教案设计来看,每位参赛教师均能依据考纲要求、教材内容、学生认知水平,精心确定教学目标,问题设计难易适中,教学目标在课堂上都得到了充分体现。都注重了结合课内知识适度发散、联系生活向课外知识延伸,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很有好处。

我们印象比较深的教案有陈惠谦、唐诗和黄丽兴等老师的教案,详细、实用、有拓展、符合我校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有设计意图等。从教学过程设计来看,教师们重视引导、创设情景,有小组合作,有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现。

学生的参与度是衡量是否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指标,教师能引导、启发学生来获取信息、来思考探究、辨析纠错,使课堂成了可说、可想、可做的学堂,就是一堂成功的课。我做过一些统计,有7位教师一节课提问学生超过15人次。有3位教师课堂提问近20人次。参赛教师能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学习成果,重视对学生的适时鼓励和表扬肯定,使学生在课堂上不时地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喜悦中较为轻松地完成了课堂学习目标任务。

所有教师都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精美,无论是几何动画效果,还是视频影像效果,无论是把静态展示,还是动画演示,充分体现了学科特点,都恰到好处地辅助了教学,是历次比赛中出现上乘作品最多的一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卫华老师所执教的《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精彩视频,唐诗老师所执教的《青春舞曲》的影像资料等,都给听课的老师们留下深刻影响。

一大批青年教师具备成为一位优秀教师的基本素质。他们语言清晰,清亮,普通话好,更为可喜的是有的课堂语言非常精准。绝大部分教师课堂上沉着自然、运用自如,在学生中有非常强的亲和力。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五

为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树立良好的教风及学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我校值周领导每日都要进行两次以上的课堂巡查。现将本学期第八周的巡查情况小结如下:

1教师没有迟到空堂、打手机、坐教的情况出现,没有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行为。上课正点到达,很多老师能做到提前候课。师生互动较好,学习主动。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老师是李光忠老师。

2学生上课纪律总体很好,基本上没有大声喧哗,秩序混乱的情况。学生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听讲较认真。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的`是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五年级的学生。

1老师授课行为很规范,不接打手机。时刻课堂为重,以学生为主体。没有发现老师有体罚学生的现象,对待调皮学生,老师能耐心教导,细心引导。

2师生的互动较好,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热情高。在课堂上积极地使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李泽玉等老师。

1中个别教师的普通话有待加强,发音不够标准。

2.部分老师的课堂组织教学有待提高,这样才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1.强调普通话的重要性,加强教师普通话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

2.有针对性的加强组织教学,需要提高的老师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并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提高。学校进行传帮带的工作,让有经验的老教师对新教师的教学进行一对一的深入指导,帮助新教师提高。同时学校也要加强课堂教学的监督工作。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六

为全面更好地开展我园的省级课题《幼儿园游戏与课程之间的整合》,有效深化课题研究工作,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结合我园的教学特色,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在第七周我园的课堂评优课如期展开,共评出2篇优秀公开课。此次评比活动,发现我们教师开课时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也发现了老师的闪光之处,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开课中的亮点:

1.赵洁、张玉霞两位老师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环节设计合理,目标达成度高。她们在教学活动中能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教学,效果较好。可见在此次评比中她们还是下了一定功夫的。其他老师有的活动也不错,但还存在一些或多或少的问题。从本次开课可以看出:大家基本上已经能够理解“整合”的含义。老师们能紧紧围绕我园的省级课题进行,设计了较有价值的渗透式数学案例,提高了各年龄段幼儿的数学兴趣及操作能力。也充分体现了我园教师对于游戏与课程整合这一领域的理解。

2.大部分老师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参与课堂教学。

3.在活动中,大多数老师都能不同程度地引导幼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做得较好,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做到了师幼互动,使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不足之处:

1.有的老师在教学中设置的内容多,教学活动的重、难点不够突出。

2.有的幼儿内向、不肯发言,教师应怎样引导他们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呢?教师的提问能否吸引孩子?让他们乐意发言,养成良好的发言习惯,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要努力增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亲和力,使幼儿能在公开课时,做到大方、自然、更加活跃而又能体现班级常规。(有些幼儿一兴奋就忽略了常规,出现插嘴、忙东西、讲话,思维不集中)

4、有的老师设计的活动很好,但在教学中缺乏激情,过于平淡,教师语言不严谨、不流畅、承上启下的语言运用不好,过快或过慢,导致这节课失败。

5、还有的老师在环节的设计上还不够新颖,创新意识不够。既然是公开课,就不能等同与于平时的课,就要下功夫,拿出自己最高的.水平。

这次活动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它更加明确了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七

老师们都精心编写了导学稿,且包含“导学研练评”五个环节,设置合理,条理清楚。特别是初四语文组的导学稿,将每个环节的“导学研练评”突出放大,引起学生关注,设计新颖;数理化的导学稿更注意点击中考,关注课堂的拓展与创新,具有实用性和时效性。课堂上,老师们尽可能多的把时间给学生。语文组的作文专题课,文言文复习课;英语组的.大量巩固单词,多人登台展示;政治组的当堂整理、巩固,组内互助等模式,虽然在听课人觉得比较低年级还有不足之处,但在一直是题海战术、灌灌灌的思想左右的毕业班,老师们要有多么大的勇气?要精心筛选多少题目?要下怎样的决心告诉自己“舍得”,有“舍”才会有“得”?从整个初四“导学互助”的课堂教学,可以看出我校老师素质高,能力强,“课堂控”

修养、潜能是其他学校无法比你的。

试试就有方法、改改就有体会、做下去才有收获。全校上下、全体老师的积极的参与中,我们的课堂变化是潜移默化的,成就是显而易见的。在我们初战告捷的课堂中,是老师们积极参与的结果,学生的思维被调到起来了,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了,我们的课堂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的目光,这就是我们的成功。特别是“史地生”等会考学科的体会犹深。更多的学生在小组的力量下,从开始的被动,到慢慢的参与,是一种团队的合力在引导着他们。

但谁都知道,教育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改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无论造型多么生动,构图多么完整,色彩多么丰富,线条多么流畅,功力多么深厚,却始终不会尽善尽美。有了缺憾,才有了思考;有了缺憾,才有了追求更加完美的动力。

好多老师都没有了“评”的时间,大约少5分钟,即完不成任务,其实是时间没有合理分配,课堂运行速度把握不好,所以导致在有些过程中浪费了时间,最后重要的落实工作没法进行。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调控好时间,把握好课堂节奏,让我们的课堂弹奏出更加和谐的音符。

爱默生说:上课决不拖堂---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拖堂要么是准备得太充分,要么是准备得不充分。即使有人同情"拖堂"老师的苦心,也不满意"拖堂"的后果。拖堂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使学生感到无可奈何。老师们不要迁就自己,不要给自己找那么多拖堂的理由,哪怕你是为了学生,也不要拖堂。养成不拖堂的习惯,试试看,你的心情可能都会大好!

学生学习或讨论的时间尽量少提示。其一提示有时是一种干扰,其二学生出错是正常的,教师还应该有意设计让学生出错的环节,解决错误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要巧妙的利用学生的错误组织教学,在课堂上我们需要带领学生展现知识的生成过程,重视学生的思维密度,关注学生的思考、参与度。此时此刻,留余留白显得更为重要。

一句话、一个题、一次回答,都应该及时给与评价。学生回答问起结束了,没有任何评价,摆摆手学生坐下了,一节课心里都在嘀咕,是否老师对我??老师适度的赞扬,中肯的正确答案都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和关注。

我们必须带着一种深刻的思考,一种执着的热情,一种崇高的追求,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导学互助”教改模式中,文峰的今天要靠我们把握,文峰的明天要靠我们去开拓。我们坚信,爱拼才会赢,付出总有回报!

老师们,课改是辛苦的,收获是幸福的,成长是快乐的。让我们在教学改革的征程中携手并肩共同前进,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提升,祝愿我们的“导学互助”之花满园绽放!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八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学习一篇关于花的课文,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课题:13.花钟)一起把课题读一读。

生:第13课,花钟。

简评:导入环节将课文首句与课后练习融合在一起,创设情境,将课本资源与教学环节有机融合在一起。

师:很精神!读了课题,你的脑海中产生了怎样的疑问?好,你来。

生1:花钟是什么?

师:哦,花钟是什么?值得思考。你呢?

生2:为什么给他取一个名字叫花钟?

师:你呢,男孩?

生3:花为什么能是花钟呢?

师:哎哟,花和钟是怎么联系在一起,是怎么组成花钟的呢?还有这么多同学有疑问,很好!读书要有疑,这可是个好习惯!来,孩子们,先把小手放下,在心里记下你想问的问题,我们去读读课文,看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简评:开课引导学生依据课题质疑,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这是好习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理解能力。

(一)自由朗读课文

打开语文书52页,放声自己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书吧!(生变成齐读)孩子们,自己读自己的,好吗?(生依旧齐读,师巡视过程中轻声提醒)可以自己读自己的课文吗?不要和别人一起读。

(二)生字词学习

师:孩子们都读得很投入。课文读完了,文中的词语都认识了吗?

生:认识了!

师:来,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这些带生字的词语。

生:(齐读)

师:都会读了,去掉拼音,谁做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你来领读第一行,其他同学认真听,他读对了,我们就跟着他也读一遍。

生1领读

师:哎哟,“”的平舌音读得很准。第二行,那个女孩。

生2领读

师:不错!第三行,你来吧!

生3领读

师:不错,词语会读了,一起来读读单个的生字,比一比,看谁读得更准确!一起读(师依次出示字卡,生齐读)

简评:生字学习步骤:借助拼音自由拼读——去拼音小老师领读——去拼音单个字认读。先学习词语,再认识巩固生字,这是字不离词。

师:生字也读准了,很好!老师自己在读课文的时候呀,发现有几个句子不容易读好,不知道你们读得怎样,一起来看一看!这是三个长句子,自己先自由的读一读。注意老师的要求:读好句子的停顿,读准多音字,读通句子,自己读自己的。(生自由读句子)

好,谁来读给大家听?你来吧,孩子!你想读哪一句?

生1:第一句。(屏幕出示第一句,生朗读第一句)

师:停顿很不错,句子也读通了。还有谁想读?来,女孩子!

生2:我想读第二句。(屏幕出示第二句,生朗读)

师:孩子,你的声音很动听,句子也读得很流利!但是,在这个句子里有一个多音字(生:结)“结出种子”这个“结”,当它表示长出果实的时候,读第一声“jie”(板书:结jie)跟老师读一遍:结出种子。记住了,再读的时候就不要读错了!还有一句谁想读?来,男孩。

生3:(屏幕出示第三句,生读得不是很顺畅)

师:哎,看清楚。(生继续读)哎哟,这个句子的确有点难读,不急,听老师读一读。(师将手搭在学生肩上,范读)你还能再读读吗?能吗?好!

生3:(再次朗读,不顺畅,师纠正,鼓励:别急)

师:再多读几遍,相信你能读得更好!有进步的孩子!全班一块来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生齐读。

师:以后我们再遇到长句子的时候,就像这样把握好停顿,才能把句子读好,读通。

简评:长句朗读指导与多音字“结”的教学结合在一起,指导学生读好停顿。采取自由练习——展示朗读,相机指导的方式进行。第一、二个同学的朗读直接作为示范,这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学生高强度的注意力吧!当第三个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采取鼓励、范读、纠正、鼓励、全班强化的方式指导。

(三)再次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再读课文,有信心比之前读得更好吗?

生:有!

师:很有自信!拿好书,自己再读一遍课文,如果遇到不好读的句子,就像刚才一样,多练一练。注意,要求自己读自己的,不要和别人一起读,能做到吗?(生:能!)好,读书吧!

简评:在赛课中,两次自由朗读全文,可见教师对朗读的重视。学生在第二次朗读中体会成就感,也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四)整体感知,解疑

师:孩子们,感觉这一次读书是不是比刚才读得更好了?(生:是)

生1:我刚才想问“花为什么和钟有关系”,现在我明白了花为什么和钟有关系,是因为花开放的时间和钟上的时间一样。

师:哦,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它能表示不同的时间。这是你读懂的。还有吗?

生2:我刚才问的问题是这个课题为什么叫“花钟”,现在我明白了,因为花开放的时间,你看了之后就知道是几点钟。

生3:我本来想问,花钟是什么样子的?现在我读懂了花钟像钟面一样。

师:噢!你知道了花钟是怎么组成的。你呢?

生4:我刚才想问什么是花钟,现在我明白了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是几点钟。

师:花可以表示时间呢!孩子们,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啊!通过读书,我们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也读懂了课文的内容。

(一)默读课文,圈划句子

师:那么不同的花分别在什么时候开放呢?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哪个句子具体写了这个内容,用波浪线把它画下来。(生默读,师巡视指导:这边的孩子动作比较快,有的孩子已经画完了。)你们画了哪个句子?谁来读一读?你画得最快,请你来!

生:(朗读句子)

(二)朗读句子,关注表示时间的词语

师:你们画的也是这个句子吗?拿好书,来,把书本拿起来!我们一块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边读边看看课文一共介绍了哪些花开的时间。

(生齐读)

同学们,读了这个句子,我们不难发现,课文一共介绍了九种花开的时间。看大屏幕,我们一起读读这九个表示时间的词语,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你们有什么发现?(生齐读九个表示时间的词语)

谁来说说你的发现是什么?请你,女孩子

生1:我发现了这个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生2:我发现了这些都是写时间的词语。

师:对呀,这些都是写时间的词语,作者是怎么写的?你呢?

生3:我发现了写时间的词语可以放在前面,也可以放在中间。

生4:“左右”表示大约。

师:是一个大概的时间,是的,作者写时间,有的是正点的时间,有的用了“左右”,表示大概的时间,作者的观察多细致呀!通过观察,作者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这个句子,就是围绕这个内容来写的。

简评:聚焦句子,关注表示时间的词语,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作者写时间的表达特点:一是按时间顺序写,二是有的是正点时间,有的是大概的时间。接着引出作者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并自然而然明确本段话是围绕这句话展开的。统编版教材第四单元的单元导语中要求训练学生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这样的教学环节用在统编教材也很好,如果再点一下方法就更好了吧!

(三)多种方式表达“花开”

师:同学们,作者写花开,除了写花开的时间词语不同,再看看这个句子,你发现还有写什么的不同?你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写花开的样子不同。

(男女配合朗读)

师:作者写了九种花开,用了九种不同的说法。孩子们,你们喜欢哪些花开的说法?为什么?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说法,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生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

交流: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生1:我喜欢牵牛花,因为作者写的牵牛花像紫色的小喇叭,写得很生动。(师:所以——)所以我喜欢牵牛花。

师:你觉得这样写花开的方法很生动,所以你喜欢。还有谁是喜欢这个说法的?你还有补充吗?来,你来。

生2:牵牛花像喇叭,(师:所以,怎么样?)所以我喜欢它。(师板书:吹起喇叭)

生3:(朗读比较小声)

师:谁的小喇叭还能吹得更响亮?好,你来,做着动作读一读

生4:(朗读很响亮)

师:你这朵牵牛花可开得真漂亮!都想读对吗?来——

生:(做动作齐读)

简评:这部分的教学步骤:生分享喜欢的句子及原因——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发现这种表达与花开的联系,进一步体会这种表达方式的好处——朗读指导(做动作朗读,指名读——全班读)

交流:睡莲从梦中醒来

生1:我还喜欢睡莲,因为作者用了拟人的写法,写得很美。

师:作者怎么写的?

生1:因为作者写了睡莲从梦中醒来,人也会做梦。

师:那你想一想这朵睡莲做了一个什么梦?

生1:美梦!

师:美梦,是的!那么这朵从美梦中醒来的睡莲一定很舒服,你能读一读睡莲的这个部分吗?(师板书:梦中醒来)就请那个女孩,你来读一读!

生1朗读。

师:嗯,真是一朵美丽的睡莲花!接着交流其他的花!

简评:这部分的步骤相对简单:分享——引导联系生活,感受美梦中醒来的舒服——朗读指导。

生:我喜欢蔷薇花。

师:蔷薇花!

生:因为蔷薇花绽开了笑脸,把句子写得更加生动。

师:哦!作者说蔷薇花绽开了笑脸,其实就是把蔷薇花开的样子展现出来了。(板书:绽开笑脸)孩子们,我们也来绽开自己的笑脸,比一比,谁笑得最甜,最美?都笑得很美!带着这样的表情读一读!(生带着笑脸齐读)接着交流!

简评:步骤相对简单:分享——引导学生展开笑脸,带着表情朗读。

生:我喜欢昙花,因为它也用了拟人句。人也会笑,他把昙花比作了人。

师:作者说它怎么样?——含笑一现。(板书:含笑一现)同学们,谁知道昙花开花的特点?你来说一说。

生:昙花开放的特点是时间很短暂!

师:开的时间很短暂。“含笑一现”中的“一现”说明什么?

生齐答:时间很短。

生:昙花一现。

步骤:分享——拓展昙花开花的特点,学习成语“昙花一现。”

生:我喜欢烟草花,因为作者将烟草花也比喻了人。

师:把它当做人来写,说它怎么样啊?

生:说它从暮色中苏醒。

师:这样的写法很生动,对不对?还有其他的花嘛?

步骤:分享——肯定

生:我喜欢夜来香,它在八点开花,因为八点正是人们散步的时间,让人们来观看它开花。

师:夜来香八点开花,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也告诉我们花开了,可是却没有像其他的花一样,用一些词语把它花开的样子具体的写出来。孩子,你们能展开想象,说一说夜来香是怎么开花的吗?也像其他的花一样,用上一些词语说一说。嗯?想到吗?夜来香,说明什么呀?哎哟,你想到了,就请你来说!

生:它开花的时候很香。

简评:学生喜欢夜来香,但是表达方面较平常。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夜来香“香气袭人”的特点,试着换一种方式表达。也许是教师提前预设好,也许是课堂生成。这为最后的仿写做了铺垫。

师:孩子们,有人喜欢月光花的吗?作者怎么写月光花开花呀?说它舒展开——自己的花瓣。我请这一列同学,都是女孩子,起立。没见过月光花是吧?想象一下,现在你们就是那一朵朵美丽的月光花,你们会怎么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呢?做着动作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来,一边做动作一边读。

生:边做动作边读。

师:再读一读,动作做得挺美的!

生再次做动作朗读。

师:孩子们,像他们这样,自由地,想怎么开就怎么开,就是——舒展!一块站起来,我们也边做动作,边读写月光花的句子。

全班做动作读句子。

师:多美呀!老师的眼前出现了一大片美丽的月光花,请坐。(板书:舒展花瓣)

简评:月光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对于这个表达,学生仿佛不太能体会其好处,老师请学生做动作感受“舒展”,再请全班一起做动作朗读。这环节的设计,既体会了词语,也活跃了课堂,让学生动一动,更好地集中精力学习。

生:不是。

师:想象一下,欣然怒放的万寿菊,是怎样的景象?你来说一说。

生1:很激动!

师:很激动!激动是人的心情,花能开得激动吗?花会开得怎么样?

生2:很高兴!

师:很高兴,对呀,欣然怒放。

生3:开得很美丽、

师:还会开得怎样?

生4:愉快。

师:愉快,还有呢?

生5:开得很漂亮。

师:很漂亮!来,一块看一看(ppt出示万寿菊图片)这就是欣然怒放的万寿菊,它的花瓣全打开了,开得多么有活力啊!同学们,读一读,把万寿菊欣然怒放的气势读出来。

指名2生读——全班读。

师:欣然怒放的万寿菊多美啊!(师板书:欣然怒放)

简评:抓住“怒”字展开想象。

师:孩子们,通过想象,我们看到一朵朵美丽的鲜花在我们眼前绽放的样子,想亲眼看看嘛?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世界,我们一起边欣赏图片,边接读课文,让我们一起把花的美读出来!

(ppt出示图片,师生配乐接读课文)

简评:在体会句子独特的表达方式之后,此处配乐,看图接读课文,通过美美地朗读积累语言。

生1:很生动。

生2:这样写很具体,把花的样子写出来了。

生3:写了这些花开的时候,非常……

师:非常的?你已经被它吸引得说不出话来了是吗?

好,孩子们,同样写花开,却可以有这么多的表达方法,我们祖国的语言是多么的富于变化,多么的丰富多彩呀!

简评:小结表达特点,分享这种表达方法带给读者的感受。孩子能体会到多样表达的好处之后,会更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方式表达。为后面的仿写做铺垫。

师:孩子们,你们能不能也像课文这样,也来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什么花,用上恰当的词语和说法,把它开花的样子写出来,好吗?从抽屉里拿出我们的快乐小练笔。我们静静的写一写。写的时候,同学们可以用上刚刚学的词语,也可以用平时自己积累的词语。看谁能把花开的样子写出来。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九

这学期一开始我校就开展“高效课堂”活动,并给出了实施意见。我们的课堂教学占据了教师大部分工作时间和学生的绝大部分学习时间,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还是沉闷压抑;是师生相互启迪,不断创新,彼此产生心理愉悦,还是枯燥乏味、简单重复、彼此厌倦,这在一定意义上决定师生的生活质量。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既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又关系到生命质量的提升。为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学校内部的教育均衡发展,我校把“高效课堂”作为重中之重。

在“高效课堂”中我们还是有很大收获的:

一、教师在教学中能注意学生的层次性,注意他们在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能以“人人会学”为宗旨。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

二、教师注意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开放,改变单纯依赖课本的陈规陋习。选择一些难易适度、形式活泼、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和研究性的学习材料,同时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调、枯燥的形式,组织小组讨论、多媒体演示,学生上讲台等教学形式,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题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师生配合默契、热烈和谐融洽、心理呼应,让课堂活而不空,实而不死,生机勃勃、趣意盎然。

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展示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更主要的是胸怀与个性的袒露,思想与情感的交融,文化与智慧的流淌。只有当教师博大的胸怀、真诚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对学生产生春风化雨的影响时,才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想象力,使教学活动充满理性和激情。

当然,我校在推行“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问题也不断涌现:要么设计的检测题没有时间做;要么,在学习过程中问题不当,破坏语境,影响学生自主学习……高效课堂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教师透彻理解教材,需要教师设计高效而又有价值的问题,需要教师设计高效而又有价值的习题检测,才能真正高效的完成教学。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十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这是人们对孔子教学方法的称赞。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那么,如何“导”呢?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问题,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明之。”可见,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而作为人文学科之一的历史学科,尤其应注重提问的艺术。

1.是由历史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能“经世致用”、“彰往而知来”。若只是简单化、形式化的课堂提问,则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总体脉络,多角度、深层次地考察、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揭示教材中隐含的知识点和内在联系,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同时,历史教学的功能,诸如思想道德教育,借鉴启发作用、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陶冶情操等,都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

2.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要成为现代化人才最主要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其思维方式的现代化。要实现上述目的,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多维教学法,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智能。而精心设计提问艺术,正是多维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3.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青少年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相对优势,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得到发展,并且表现出思维的独创性。他们不仅喜欢探求事物的根源、喜欢怀疑和争论,而且富于想象,常提出一些新的设想、新的见解,并乐于去尝试一些新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置学生于主体地位,教师处于不断点拨、引导的主导地位。在授课中,不时出现的能够发人深思的问号,能够打开扇扇闭锁着的心扉,使教学中的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处于一种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这正是教学活动中所必需的最佳心理基础。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可见,问“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

教师要按照教学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设计不同思路的问题,使各类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或教师的点拨引导,能获得成功的喜悦。笔者在这方面的实践中,取得了一些经验,现简单谈谈。

1.求异设问,变中求新。同一问题可从不同侧面提出,提出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就不一样。例如,讲授“美国内战”一节时,可提问:“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美国内战有什么历史意义?”但这类问题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难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若一反常规地发问:“为什么说美国内战的爆发是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什么说内战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这个问题学生感到似懂、新鲜有趣,思维的波澜也就因之激起。这样,既使学生认识到了矛盾对立双方的斗争,提高了辩证思维能力,又起到了增强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作用。

2.浅处深问,静中得疑。教材中有些内容,学生似乎一看就懂,处于无疑的境地。若教师从浅处深问,在无疑处激疑,则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讲授“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一节时,学生对“国民政府的北伐”这一内容似乎极易掌握:既知道北伐的目的、对象,又清楚北伐的经过、结果。从现象上看,仿佛“无疑”。若及时设问:“南京政府的北伐在形式上是北伐战争的继续,但性质则完全不同,这如何理解?既然张作霖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为什么日军还要制造皇姑屯事件?皇姑屯事件和济南惨案的发生,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虽一时答不上来,但可促其思维。这时趁势对其引导,就能使他们排除疑点,深化知识。

3.故设障碍,诱导思维。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在提问时可故意设置障碍。学生虽不能及时回答,但可令其有所发现。例如,在讲授完“王安石变法”这一内容后,可作如下设问:“王安石变法失败了,但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这该如何理解?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而我们已学过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他们为什么能成功?通过学习了我国古代的几次著名的改革,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这样,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发散、求异、既保持了思维的活力,又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4.层层设问,步步深入。教学中有不少难点,需分步骤才能解答清楚。这时提问应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逐步引导,以期收到各个击破的效果。经过几步设问,加上教师的进一步点拨、引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他们很快就得出有关结论,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5.迂回设问,退中求进。有些历史问题较复杂,让学生正面回答,效果不佳;若采用迂回设问的办法,则可达到退中求进的目的。通过设问,经学生归纳、分析、综合,其思维顺利地越过障碍,掌握了历史问题所包含的知识要素。

6.创设矛盾,激起波澜。针对某些特殊的历史问题,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若能在提问中直接引起对立意见,则其激疑效果是不言而喻的。通过设问,激发学生的积极讨论,让他们在争论中形成统一,在矛盾中获得真理――地理环境虽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但它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为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师一定要紧紧把握提问这把“金钥匙”,使学生逐渐把学习历史当作一种愉快的求知增能活动,这不仅可以积极地“减轻学生负担”,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十一

须知在初中数学课堂之中,包含的知识点极为繁多,包括公式、法则和性质等,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高效率地记忆和灵活性地应用,便需要配合相对简洁性地语言将这部分内容予以总结与概括,这便是所谓的课堂小结。至于其在现代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经常运用且实效性较高的方法,则具体如后续一一呈现。

一、系统性地梳理归纳

这类方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谓是经常出现的,一旦说某类课题内容讲解完毕之后,教师便需要将具体的解题方法等细节加以梳理总结,而其间可以沿用的手法众多,包括图表记录等形式,主要目的便在于进行重点和难点标记基础上,引导学生加深对不同章节核心内容的印象,最终衍生出完善化的知识体系。经过实际考察发现,这类方式存在一类显著性的优势,就是可以确保课堂小结的完整和系统性结果,并且还可以使得课程的中心内容得到简洁和明确地表达。如在进行三角形全等条件这类课题讲解过程中,教师有必要预先将全等的条件一一陈列出来,保证学生完全明确这类要求之后,令他们结合实际进行富有针对性的'选取,为日后深度明确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奠定基础。长此以往,初中生便可以更为清晰地把握数学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提升单位班级数学课程的教学实效。

二、合理性地拓宽延展

拓宽延展在初中数学课堂小结过程中,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工序流程,毕竟单纯掌握课本中提到的知识点是不够的,唯独进行教学内容适当程度地丰富,才可以顺利发散个体的思维。需要注意的是,在初中数学教学期间,极为关键的要素便是问题,所以,教师务必要针对学生进行协调性地引导,保证彼此倾力合作,在合理时间范围内解决一类难题。如在进行认识三角形这类课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包括本堂课之中大家掌握了哪些内容等,基于此,学生便会依次阐述“三角形即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线段首次连接产生的图形”、“三角形包含三条边,以及三个内角”等。与此同时,教师应该保证结合学生个体的知识掌握状况,进行更为深层次的问题设计,令学生在独立思索、小组探究过程中激发出愈加强烈的学习欲望,进一步调动课堂和谐愉悦的氛围。

三、实时性组织实践活动

透过客观角度观察,初中生群体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他们的思维相对比较活跃,特别是在较强的发散性作用下,使得教师能够在课堂小结过程中预留部分时间,鼓励学生结合相关课题和实际进行实践操作,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不同类型知识点的理解并从中收获满足感。需要注意的是,在该类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实时性地给予学生个体鼓励,毕竟如此,才能确保他们掌握原有知识的同时,全方位地锻炼自身的思维创造实力。

四、清晰性地对比异同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期间,异同对比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引导模式。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比认证新传授知识和已学内容,在保证清晰化辨别不同概念之间差异性的前提下,锁定它们之间的关联和彼此的独特性,为日后初中生对比分析实力提升,提供一定的保障条件。在该类指导方式作用下,初中生便可以持续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并且提升各自的知识水平和实践应用技能。如在进行菱形的性质以及判定这类课题内容讲解时,教师会发现学生经常混淆菱形与矩形的概念,所以,在组织课堂教学小结活动期间,教师可以考虑将这两类图形的判定条件加以同步梳理和对比认证。表现为:“菱形即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其每条对角线各自平分一组对角的同时,两条对角线还相互垂直;矩形,则是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同时其内角各为九十度。”在该类指导方式影响下,初中生便会深度明确各类相似知识点之间的区别。

五、积极性地鼓励质疑

在正式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期间,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困惑现象,为避免他们学习自主性遭受打击,教师要鼓励他们积极思索并且快速发现相关问题。特别是在一堂课接近尾声阶段的时候,教师要适当腾出一些时间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探讨,保证个体提出疑问之后可以独立进行解答,之后教师总结他们讨论后获得的结果,保证针对性地化解学生内心的疑问之余,提升该类群体的智力水平。如在鼓励学生进行一类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类问题,即怎样利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张制作一类无盖长方体,并且保证其一定大小的容积。之后鼓励学生进行集体探究和独立思索,确保在合理依据辅助作用下强化他们的创造能力,为他们日后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和完善自身的创造性思维等目标贯彻,做足准备工作。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小结始终是不可或缺的指导环节,所以,作为一类合格的初中数学教师,务必要实时性设计和灵活性沿用各类创新性的设计方式。长此以往,令初中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进一步提升他们独立思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十二

1.理解石灰的形象和特点,体会诗人的崇高品质,并自学《墨梅》。

3.了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3.学会以正确的节奏地诵读这两首古诗,并能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出诗歌的韵味。

4.创作诗歌书法作品。

教学过程

师: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你学过的古诗中,你最喜欢哪一首?来背诵给我们大伙和台下的老师听听。

生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师:我很想认识一下第一位发言的同学,老师送你几个词语,你是独占鳌头,当仁不让,一马当先,前无古人啊,这节课你的发言是前无古人。

生背诵《出塞》。

师:你虽然是第二个发言的同学,老师却要给你最高的赞许,因为你的朗诵实在是太精彩了。

生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巾帼不让须眉啊!

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两首》,先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古诗,认识一位诗人。

生: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是一首赞美(母爱)的诗歌,那这个“吟”字就是什么意思呢?

生:吟是吟诵、赞美的意思。

(师板书:赞美)

生:我想知道作者赞美石灰的什么?

师评价:孩子,你真会提问题。在黑板上板书?号。

生:我想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石灰?

孩子,你的问题非常的有价值,相机在黑板上写上第二个?号。

看来同学们都有相类似的疑问。是啊,石灰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让五百年前的于谦感动不已从而来吟诵赞美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探究你们想知道的答案。

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还是先从读课文开始吧!请同学们自由读两遍这首诗,注意把诗歌读准确,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把诗读通顺,用笔划分一下诗歌的节奏。开始读吧。

生读诗。

谁来给我们读这首诗。注意读正确,大家还注意听一听他读得节奏。

指名一生读。

指名一生读。

师评价:你读的也是非常的流畅。

老师听出刚才两位同学都是用223的节奏来读这首诗的,我想问问像这样划分节奏的有哪些同学?大部分同学都这样划分的,哦,有不同的声音,老师最爱听不同的意见,你来说说看,你是怎样划分的?按照你的节奏来读一读。

生读。

师:能说说理由吗?

生:我觉得“千锤万击”等都是一个完整的词语,如果把它从中间断下来,好像意思就断掉了。(掌声)

生齐答:第二种。

那好,老师也跃跃欲试,想和同学们一起按照这个节奏来读这首诗,我们合作一下,一起读,老师读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诗的后三个字。非常棒!调换一下,你们读前四个字,老师读诗的后三个字;还可以这样读:老师读一三两行,同学们读二四两行,一定注意诗的节奏哦。

师评价:合作得非常愉快,谢谢同学们,这样一读,就把诗歌的节奏和韵味读出来了,读诗就变得特别有趣了。

想象画面,读出感悟:

师: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诗歌字面的意思相信对于同学们而言并不难懂,但读诗不能仅限于读懂意思,还要能够在脑海里想象出画面。现在再来默默地读上一两遍,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的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可以在与画面对应的诗句旁边写上关键词。默默地读,静静地想吧!

孩子们,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说给老师听一听。再把与你想象的画面相对应的诗句读一读,争取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交流学生交流想象到的画面。

生说画面:埋藏在深山之中的石灰石,被采石工人千锤万击,锤子敲打着这些石头,火光四溅,石灰强忍着这种锥心的痛苦,开始了自己新的旅程。

师评价:孩子,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表达的也很精彩。读一读对应的诗句。

生读:千锤万击出深山。

你为什么强调“千锤万击”呢?

生:我仿佛看见了石灰被千万次地锤击,经历了长途跋涉,好不容易才从深山老林里被开采出来,非常不容易,所以我想重读“千锤万击”。

师:看啊,同学们,这就是读出了自己的感悟,这一句还有人想说说自己准备怎么读的吗?我想听见不同的读法。

生:我觉得诗人在这儿就是在叙述石灰从山里被开采出来的这一件事,就是一种叙述,所以我觉得在这儿读得平淡些就可以了。

师:有道理,敢说!

生:我也认为这儿要读得平淡些,下面的内容很有力,为了体现变化,我觉得读得平淡些。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的意思是后面你想读得铿锵有力,所以这儿就读得平淡些,以突显这种抑扬顿挫的效果,是吗?恭喜你,都掌握这种技巧了!

(崔峦老师作为评委在听课)

生继续说画面:在烈焰腾腾的石灰窑中,石灰被焚烧着,但石灰把这些都当作平平常常的事情。我似乎在听见它大喊道:让烈火来得更猛烈些吧!

孩子,你不仅有思想家的想象力,还有小演讲家的口才,让我来握一握未来的哲学家的手,老师也期待你在课堂上的表现来得更给力一些吧!读一读对应的诗句。

生读: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你为什么这么读?

生:虽然是疼痛难忍,但是石灰想到自己要留下清白在人间,这所有的痛苦在石灰眼里都成为平平常常的事了,就像我们在五年级学过的《长征》里面的一样: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连绵不绝,乌蒙山气势磅礴,都是很难翻越的,但在红军眼里只是平平常常的事。所以在这儿,我也想把它读得平淡些。

师:说得好不好,真不可思议,居然还没有掌声!

(如潮的掌声)

生:我觉得石灰正是因为从深山老林里被开采出来,又面对烈火焚烧的考验,它一定会斗志昂扬,所以我不想读得平淡。

生读: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一个读得平淡,一个不想平淡,孩子们就这么去想,就这么来说!

生说想象到的画面:经过烈火焚烧后的石灰,放入水中,水立刻沸腾起来,石灰石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面对这粉身碎骨的考验,石灰是毫不畏惧。

我想这样读:粉骨碎身全不怕。因为我觉得这儿的“全”,不光是指粉骨碎身不怕,连前面的“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都不怕,所以我想强调“全不怕”

师:三人行必有我师,孩子,你的理解比老师强,你太了解石灰了!我都想叫你“石灰王子”了!

(笑声)

生读:要留清白在人间。我觉得石灰的理想就是要把清白留在人间,所以清白两字我要强调一下。在人间,我感觉就是石灰的这种清白遍布人间,范围很广,我想赞扬它。

生:我觉得石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它应该很欣慰,所以我想欣慰地读。

师:石灰不惧千锤万击,不怕烈火焚烧,不畏粉身碎骨,那它是为了什么呢?生齐读(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这就是石灰的信念。

此时此刻,你明白于谦是在赞美石灰的什么了吗?

生:于谦是在赞美石灰即使粉身碎骨,也要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品质。

师评价:是的,相信同学们都已经把石灰的这种品质深深地镌刻在了心上。(擦去赞美后面的第一个问号。)

(最佳

教学设计

奖颁奖)

那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石灰呢?《石灰吟》是于谦少年时的誓言,更是于谦一生的写照,如果我们联系作者于谦的一生经历,相信你就会明白诗人为什么要赞美石灰了!

生读。

于谦从小发愤读书,立志为国为民。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的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那年,于谦刚好十二岁。

于谦在他的另一首诗《咏煤炭》中也曾如此写道:“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课件展示)字字句句饱含着的是于谦的拳拳爱国心哪!

师配乐讲述:正统年间,官场贪污成风,进京办事,总要先送白银贿赂上司,只有于谦从来不送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甩动他的两只袖子,笑着说:“只有清风。”因为古人的袖子里面是可以装银子的。(课件)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

指名学生读: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师范读《石灰吟》(掌声)

一个大组学生读《石灰吟》。

两个大组读《石灰吟》。

学生全体齐读《石灰吟》

(一等奖颁奖现场)

那声音似乎消失了,但它又没有消失。几百年来,那声音一直留在每个人心中。

石灰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了人间,于谦又把什么留在了你的心中呢?

生:于谦把他从小立志为国为民的志向留在了我心中。

生:于谦一生甘于清贫,不同坏人同流合污的品质留在了我心中。

生:于谦坚贞不屈的品质留在了我心中。

师:于谦的一生如同这首诗一样坦坦荡荡,堪舆日月同辉……后人如此评价于谦(出示课件:有巍巍定难之功,有侃侃立朝之节,有孜孜及民之惠,有徼徼律贪之洁。)

同学们,学到这儿,你知道于谦为什么要赞美石灰了吗?

生:因为于谦和石灰有着相同的品质。

师:是啊,于谦是在借石灰表达自己崇高而远大的志向啊!

指名说意思,相机指导朗读。

师:为什么大自然里面的梅花十分鲜艳,但在王冕的诗里面却是淡淡的墨色呢?

生:因为王冕长期在池边洗毛笔,梅树的茎叶都被染黑了,所以是墨梅。

师:你的说法用时髦的解释就是它属于转基因植物了?(笑声)

生:王冕可能在洗毛笔的时候,墨汁溅在了梅花上面。

师:王冕是文人,应该不会那样像猛张飞一样!其实,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他是诗人王冕在自己的画作上面题写的一首诗,而这幅中国画画得正是梅花,所以才有淡墨痕一说。

生:表达了诗人要像梅花那样,让清香之气在天地间流淌。

师:评价:孩子,朋友易得,知音难求啊,你可真是王冕的知音啊!)

生:我知道王冕不愿意做官,我想这首诗也是表达他不愿意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的志向。

师: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王冕若是在世,他一定会说:知我者,莫若啊!

同学们,带着你自己的感悟再来自由地读一遍这首诗吧。

生读诗。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诗,知道了这两首诗都是托物言志的诗,

同学们都学得不错!

其实,诗歌与书法往往如影随形,并存于中华文化的长河之中,历代的书家,不乏诗人;诗人也历来有诗书结合的美德。我们来欣赏一些书法作品。这是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所写的《兰亭序》,这幅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这是当代著名书法家田英章的硬笔书法,令人赏心悦目。再看一看,这是谁的作品。知道陈宏斌是谁吗?是的,那就是我,虽然我不是书法家,但我也非常喜爱书法艺术。写得怎么样?能不能给点掌声鼓励一下?好的,老师怕大家不待见,还自带了拉拉队!(大笑声)

看看老师的作品,与我们平时的写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我们平时写字是从左往右写,书法作品是从右向左写。

生:正文写完后,后面要写上作者。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从右往左写,落款要与正文错落有致,不宜与正文齐平。今天请同学们完成一幅条幅作品,从两首古诗中任意选择一首,老师刚才提出的几点与平常写字的不同,注意这儿的某某书不要写陈宏斌,而是写上你的大名哦!

学生创作书法作品。(头正、肩平、身直,足安)

很快就要下课了,比对这两首诗,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质疑。

同学们,相信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你们再读这两首诗时,一定会产生更多的问题,其实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最后老师想和同学们说一句发自肺腑的话:做你们的老师,幸福指数五颗星!

下课

板书

设计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留?流

石灰吟墨梅

托物言志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十三

1.理解石灰的形象和特点,体会诗人的崇高品质,并自学《墨梅》。

3.了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3.学会以正确的节奏地诵读这两首古诗,并能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出诗歌的韵味。

4.创作诗歌书法作品。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师: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你学过的古诗中,你最喜欢哪一首?来背诵给我们大伙和台下的老师听听。

生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师:我很想认识一下第一位发言的同学,老师送你几个词语,你是独占鳌头,当仁不让,一马当先,前无古人啊,这节课你的发言是前无古人。

生背诵《出塞》。

师:你虽然是第二个发言的同学,老师却要给你最高的赞许,因为你的朗诵实在是太精彩了。

生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巾帼不让须眉啊!

二、新授:

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两首》,先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古诗,认识一位诗人。

生: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是一首赞美(母爱)的诗歌,那这个“吟”字就是什么意思呢?

生:吟是吟诵、赞美的意思。

(师板书:赞美)

生:我想知道作者赞美石灰的什么?

师评价:孩子,你真会提问题。在黑板上板书?号。

生:我想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石灰?

孩子,你的问题非常的有价值,相机在黑板上写上第二个?号。

看来同学们都有相类似的疑问。是啊,石灰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让五百年前的于谦感动不已从而来吟诵赞美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探究你们想知道的答案。

三、想象画面,读出感悟。

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还是先从读课文开始吧!请同学们自由读两遍这首诗,注意把诗歌读准确,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把诗读通顺,用笔划分一下诗歌的节奏。开始读吧。

生读诗。

谁来给我们读这首诗。注意读正确,大家还注意听一听他读得节奏。

指名一生读。

指名一生读。

师评价:你读的也是非常的流畅。

老师听出刚才两位同学都是用223的节奏来读这首诗的,我想问问像这样划分节奏的有哪些同学?大部分同学都这样划分的,哦,有不同的声音,老师最爱听不同的意见,你来说说看,你是怎样划分的?按照你的节奏来读一读。

生读。

师:能说说理由吗?

生:我觉得“千锤万击”等都是一个完整的词语,如果把它从中间断下来,好像意思就断掉了。(掌声)

生齐答:第二种。

那好,老师也跃跃欲试,想和同学们一起按照这个节奏来读这首诗,我们合作一下,一起读,老师读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诗的后三个字。非常棒!调换一下,你们读前四个字,老师读诗的后三个字;还可以这样读:老师读一三两行,同学们读二四两行,一定注意诗的节奏哦。

师评价:合作得非常愉快,谢谢同学们,这样一读,就把诗歌的节奏和韵味读出来了,读诗就变得特别有趣了。

想象画面,读出感悟:

师: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诗歌字面的意思相信对于同学们而言并不难懂,但读诗不能仅限于读懂意思,还要能够在脑海里想象出画面。现在再来默默地读上一两遍,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的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可以在与画面对应的诗句旁边写上关键词。默默地读,静静地想吧!

孩子们,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说给老师听一听。再把与你想象的画面相对应的诗句读一读,争取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交流学生交流想象到的画面。

生说画面:埋藏在深山之中的石灰石,被采石工人千锤万击,锤子敲打着这些石头,火光四溅,石灰强忍着这种锥心的痛苦,开始了自己新的旅程。

师评价:孩子,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表达的也很精彩。读一读对应的诗句。

生读:千锤万击出深山。

你为什么强调“千锤万击”呢?

生:我仿佛看见了石灰被千万次地锤击,经历了长途跋涉,好不容易才从深山老林里被开采出来,非常不容易,所以我想重读“千锤万击”。

师:看啊,同学们,这就是读出了自己的感悟,这一句还有人想说说自己准备怎么读的吗?我想听见不同的读法。

生:我觉得诗人在这儿就是在叙述石灰从山里被开采出来的这一件事,就是一种叙述,所以我觉得在这儿读得平淡些就可以了。

师:有道理,敢说!

生:我也认为这儿要读得平淡些,下面的内容很有力,为了体现变化,我觉得读得平淡些。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的意思是后面你想读得铿锵有力,所以这儿就读得平淡些,以突显这种抑扬顿挫的效果,是吗?恭喜你,都掌握这种技巧了!

生继续说画面:在烈焰腾腾的石灰窑中,石灰被焚烧着,但石灰把这些都当作平平常常的事情。我似乎在听见它大喊道:让烈火来得更猛烈些吧!

孩子,你不仅有思想家的想象力,还有小演讲家的口才,让我来握一握未来的哲学家的手,老师也期待你在课堂上的表现来得更给力一些吧!读一读对应的诗句。

生读: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你为什么这么读?

生:虽然是疼痛难忍,但是石灰想到自己要留下清白在人间,这所有的痛苦在石灰眼里都成为平平常常的事了,就像我们在五年级学过的《长征》里面的一样: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连绵不绝,乌蒙山气势磅礴,都是很难翻越的,但在红军眼里只是平平常常的事。所以在这儿,我也想把它读得平淡些。

师:说得好不好,真不可思议,居然还没有掌声!

(如潮的掌声)

生:我觉得石灰正是因为从深山老林里被开采出来,又面对烈火焚烧的考验,它一定会斗志昂扬,所以我不想读得平淡。

生读: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一个读得平淡,一个不想平淡,孩子们就这么去想,就这么来说!

生说想象到的画面:经过烈火焚烧后的石灰,放入水中,水立刻沸腾起来,石灰石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面对这粉身碎骨的考验,石灰是毫不畏惧。

我想这样读:粉骨碎身全不怕。因为我觉得这儿的“全”,不光是指粉骨碎身不怕,连前面的“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都不怕,所以我想强调“全不怕”

师:三人行必有我师,孩子,你的理解比老师强,你太了解石灰了!我都想叫你“石灰王子”了!

(笑声)

生读:要留清白在人间。我觉得石灰的理想就是要把清白留在人间,所以清白两字我要强调一下。在人间,我感觉就是石灰的这种清白遍布人间,范围很广,我想赞扬它。

生:我觉得石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它应该很欣慰,所以我想欣慰地读。

师:石灰不惧千锤万击,不怕烈火焚烧,不畏粉身碎骨,那它是为了什么呢?生齐读(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这就是石灰的信念。

此时此刻,你明白于谦是在赞美石灰的什么了吗?

生:于谦是在赞美石灰即使粉身碎骨,也要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品质。

师评价:是的,相信同学们都已经把石灰的这种品质深深地镌刻在了心上。(擦去赞美后面的第一个问号。)

四、联系生平,托物言志:

那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石灰呢?《石灰吟》是于谦少年时的誓言,更是于谦一生的写照,如果我们联系作者于谦的一生经历,相信你就会明白诗人为什么要赞美石灰了!

生读。

于谦从小发愤读书,立志为国为民。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的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那年,于谦刚好十二岁。

于谦在他的另一首诗《咏煤炭》中也曾如此写道:“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课件展示)字字句句饱含着的是于谦的拳拳爱国心哪!

师配乐讲述:正统年间,官场贪污成风,进京办事,总要先送白银贿赂上司,只有于谦从来不送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甩动他的两只袖子,笑着说:“只有清风。”因为古人的袖子里面是可以装银子的。(课件)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

指名学生读: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师范读《石灰吟》(掌声)

一个大组学生读《石灰吟》。

那声音一开始是轻轻的,也许是对当权者还有丝丝恐惧,渐渐地,应和的人越来越多——

两个大组读《石灰吟》。

学生全体齐读《石灰吟》

那声音似乎消失了,但它又没有消失。几百年来,那声音一直留在每个人心中。

石灰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了人间,于谦又把什么留在了你的心中呢?

生:于谦把他从小立志为国为民的志向留在了我心中。

生:于谦一生甘于清贫,不同坏人同流合污的品质留在了我心中。

生:于谦坚贞不屈的品质留在了我心中。

师:于谦的一生如同这首诗一样坦坦荡荡,堪舆日月同辉……后人如此评价于谦(出示课件:有巍巍定难之功,有侃侃立朝之节,有孜孜及民之惠,有徼徼律贪之洁。)

同学们,学到这儿,你知道于谦为什么要赞美石灰了吗?

生:因为于谦和石灰有着相同的品质。

师:是啊,于谦是在借石灰表达自己崇高而远大的志向啊!

指名说意思,相机指导朗读。

师:为什么大自然里面的梅花十分鲜艳,但在王冕的诗里面却是淡淡的墨色呢?

生:因为王冕长期在池边洗毛笔,梅树的茎叶都被染黑了,所以是墨梅。

师:你的说法用时髦的解释就是它属于转基因植物了?(笑声)

生:王冕可能在洗毛笔的时候,墨汁溅在了梅花上面。

师:王冕是文人,应该不会那样像猛张飞一样!其实,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他是诗人王冕在自己的画作上面题写的一首诗,而这幅中国画画得正是梅花,所以才有淡墨痕一说。

生:表达了诗人要像梅花那样,让清香之气在天地间流淌。

师:评价:孩子,朋友易得,知音难求啊,你可真是王冕的知音啊!)

生:我知道王冕不愿意做官,我想这首诗也是表达他不愿意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的志向。

师: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王冕若是在世,他一定会说:知我者,莫若 啊!

同学们,带着你自己的感悟再来自由地读一遍这首诗吧。

生读诗。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诗,知道了这两首诗都是托物言志的诗,

同学们都学得不错!

五.诗书结合,传承文化。

其实,诗歌与书法往往如影随形,并存于中华文化的长河之中,历代的书家,不乏诗人;诗人也历来有诗书结合的美德。我们来欣赏一些书法作品。这是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所写的《兰亭序》,这幅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这是当代著名书法家田英章的硬笔书法,令人赏心悦目。再看一看,这是谁的作品。知道陈宏斌是谁吗?是的,那就是我,虽然我不是书法家,但我也非常喜爱书法艺术。写得怎么样?能不能给点掌声鼓励一下?好的,老师怕大家不待见,还自带了拉拉队!(大笑声)

看看老师的作品,与我们平时的写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我们平时写字是从左往右写,书法作品是从右向左写。

生:正文写完后,后面要写上作者。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从右往左写,落款要与正文错落有致,不宜与正文齐平。今天请同学们完成一幅条幅作品,从两首古诗中任意选择一首,老师刚才提出的几点与平常写字的不同,注意这儿的某某书不要写陈宏斌,而是写上你的大名哦!

学生创作书法作品。(头正、肩平、身直,足安)

六、质疑:很快就要下课了,比对这两首诗,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质疑。

同学们,相信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你们再读这两首诗时,一定会产生更多的问题,其实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最后老师想和同学们说一句发自肺腑的话:做你们的老师,幸福指数五颗星!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十四

设计理念: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是我们应当继承的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小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小学生学习古诗,在他们单纯的世界里构建起一片诗韵袅袅的世界呢?我为此进行了认真的探索与实践,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使学生爱诗、懂诗、诵诗、写诗,使诗歌真正感染熏陶学生,内化丰富他们的语言。

《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诗,作者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面上写石灰,实际拿石灰自喻,说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粉骨碎身,也要保持清白高洁的崇高品格。诗人的一生是精忠为国的一生,最后被昏庸的皇帝害死,这首诗成为他的真实生动的写照。我充分挖掘诗歌的意蕴,创设情境,通过有层次的诵读,带领学生理解、品味、感悟诗情,积累诗歌语言,还引导学生尝试写诗。下面我就以《石灰吟》的教学实录展示一下我在古诗教学中的做法。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焚”,会写“锤、凿、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千锤万凿、焚烧、粉骨碎身”等词语。理解“清白”的含义。

(2)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要留清白在人间”,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诵读、默写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养成查阅资料的好习惯,通过联系时代背景,更好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提高理解诗句的能力。

(3)在理解诗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默写这首诗,并尝试仿写诗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悟诗人“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尚节操。

重、难点:

联系查阅的有关诗人的资料,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实录:

(课前,学生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上课铃响,师生问好。)

师:请看老师用洁白的粉笔写字。(板书:石灰吟)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

师:知道石灰是一种什么东西吗?

生:是一种建筑材料。

生:吟咏。

师:石灰到底有什么值得吟咏的呢?让我们走进诗里看看吧。先看本诗的作者是——

生:明代的于谦。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于谦?

(指名学生介绍于谦的生平。)(播放课件:简介于谦。)(生齐读资料。)

师:你对于谦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生:我对于谦产生了敬仰之情。

师:让我们走进这位可敬的诗人的诗作中吧。请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认准字形,读准字音,读顺每句诗。(学生自由读诗)

师:谁来提醒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音需要注意?

生:“凿”字容易写错。(师板书“凿”)

生:不要把“粉骨碎身”读成“粉身碎骨”。

师:提醒得好,我们一起来读两遍。(生齐读两遍“粉骨碎身”)

生:“焚烧”两个字要注意。

师:真是个细心的孩子。(板书:焚烧)这两个字都带有“火”字旁,但因为字的结构不同,“火”字旁的写法就不一样:“焚”字是上下结构,“火”字写得舒展;“烧”字是左右结构,左边的“火”字旁就要注意让位了,把最后的捺笔变成了点。

生:“锤”字笔画多,也应当注意。(师板书“锤”)

师:“锤”就是——

生:用铁锤砸。

师:没错。“凿”呢?

生:用钢钎来钉、挖。

师:预习得真好。诗中“锤”“凿”是用“千……万……”连起来的,表示——

生:砸的次数多,挖的次数多。

师:对。那么以前我们积累过哪些带有“千……万……”的词语呢?

(生说出: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变万化、千丝万缕、千门万户、千山万水……)

生:因为诗中的“清白”指的是高尚的节操;“青”表示一种颜色。

师:哦,“清”本意是水清澈、纯洁,没有污点。在诗中“清白”指高尚的节操。同学们真会学习。

师:本诗是一首七言诗,下面请同学们读出这首诗的节奏。(指名学生读诗)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诗中天然的词语都没读破,但有些地方该停顿久一点。

师:请你来试试。

(生读诗,节奏有变化,语调的高低起伏也处理得当。)

师:我们也像他那样读诗。(先自由练习,再齐读。)

师: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画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画面吧。

(课件出示第一、二句诗,指名学生说说他想象到的画面。)

生:我看到石灰被人们千锤万凿从深山里采出来,又被送到石灰窑里焚烧。

师:理解得不错,你还可以看得细一点。

生:大火熊熊燃烧,可是石灰却当作平平常常的事。

师:请带着你的理解读诗句。(学生读诗)

师:你的朗读好像使我们感到石灰受到的“千锤万凿”很温柔,并不费力呀。(做出温柔举起铁锤往下砸的动作,学生不好意思地笑。)石灰石是一种很坚硬的石头,要开采它,非下大力气不可。你还想再试读一次吗?(生再读,“锤”和“凿”的力度明显增加。)

师:同学们,他读得怎么样?(指名一学生评价)

生:他读出了石灰经受的“锤”和“凿”力度非常大,而且使人感觉次数非常多。

师:说得好。从这句诗中,我们感受到石灰石受到的折磨——

生:非常大。生:非常多。生:非常残酷。

师:是啊,石灰石真是被折磨得支离破碎、骨肉分离啊,痛苦吗?

生:痛苦。

师:我们再来读第一句。(生齐读第一句。师板书:千锤万凿)

师:紧接着它又被运到窑里经受——

生:熊熊烈火的焚烧!

师:请用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到熊熊的烈火中去吧!(请一名学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抓住了“烈火焚烧”的感觉来读,读得好。(板书:烈火焚烧)

师:可是石灰石对“烈火焚烧”是怎样的态度呢?

生:若等闲。生:当作平平常常的事。(板书:若等闲)

师:请再读这句诗。(学生齐读。)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后两句诗,相信同学们能像刚才那样细细品味,能深入理解诗意。(课件出示第三、四句诗,第三句少了一个“浑”字)

生:老师,第三句少了一个字。

师:哎呀,怎么少了一个字呢?是什么字?

生:“浑”字。(课件出现“浑”字)

师:“浑”是什么意思呀?

生:是“全”的意思。

师:你们还能找出其它的近义词来解释“浑”吗?

生:“都”“尽”“皆”“俱”

师:说得好,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不少。那么整句诗的意思就是——

生:即使粉骨碎身也全不惧怕。(板书:粉骨碎身浑不怕)

师:大家看,“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石受到的折磨与摧残真是到了极点啊。然而这一切石灰都不怕,它怕什么呢?(学生思考)

生:怕失去清白。

师:你真会思考!所以,它要在人世间留下——

生(齐):清白!

师:让我们再读这两句诗。(生读诗句,语调铿锵)

生:地震。生:洪灾。生:失败。

师:这些灾难确实很不幸。请联系作者于谦的坎坷人生想一想,谈一谈。

生:带兵打仗,生命有危险。

生:不和奸臣同流合污,遭小人陷害。

生:被皇帝怨恨。

生:被罢官,被关进监狱。

生:被杀头……

师:这一切,都是人世间的大不幸啊!然而,诗人对这一切不幸遭遇的态度是—

生:浑不怕。

师:那么他怕什么呢?他要——

生(齐):留下清白在人间。

师:好!这“清白”就是指一个人的——

生:高尚的节操。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一个人应当怎样才能留住自己的“清白”呢?

(学生思考)

师:假如你是一名官员,你会怎样留住你的清白?

生:我会一心一意为国家做事,不贪污受贿,两袖清风。

师:于谦就是这样一个人!你长大后,一定也是一位人民的好公仆。(与学生握手)

师:假如你是一名军人,你会怎样留住你的“清白”?

生:我会尽职尽责保卫祖国。

师:祖国和人民的安全就交给你了,谢谢!(与学生握手)

师:假如你是一名医生,你会怎样留住你的清白?

生:我会关心病人,救死扶伤。

师:人民的健康有保障了,谢谢你!(与学生握手)

师:假如……(指名学生回答)

生:假如我是一名商人,我会诚信做生意,把赚来的钱拿去做慈善事业。

生:假如我是一句警察,我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障人民的安全。

生:假如我是一名教师,我会关心热爱学生,把我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

师:好!我又有了一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同行!(鼓掌)

(指名学生,学生读诗。)

师:好一个意气风发的小于谦。长大成人并且为官多年的于谦,当他回首自己坎坷的为官生涯时,又想起了少年时代写下的这首诗,他会怎样读这首诗呢?(指名学生读诗)

师:请评一下这位同学的朗读。

生:他读出了于谦的感慨。

师:请你也来读读。(生读诗)

师:好深沉啊。于谦为国为民立下了许多功劳,可他却遭到争权夺利的朝廷的迫害。当他戴着脚镣手铐走上刑场的时候,他又想起了石灰,想起了少年时代写的这首诗,他又会怎样诵读这首诗呢?(指名学生读)

师:请大家说说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慷慨激昂。

生:他读得铁骨铮铮。

师:说得好。于谦的生命就要结束了,可他这一辈子没有白活,他在人世间留下了——

生:清白!

师:对!因此他面对死亡,毫不惧怕,视死如归!请同学们带着这种体会读全诗。

(学生读诗)

生:崇敬之情。

师:请读吧。(学生读诗)

生:《蜜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生:《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学生思考、讨论、动笔写诗句)

生:我想做个像胡杨一样的人。“咬定沙漠不放松,绿化大地建奇功。烈日炎炎我不怕,流芳千古史册中。”(鼓掌)

师:真是个坚强的人啊。把你的人生志向写得像诗一样美。

生:我想做个像梅花一样的人。“皑皑大雪皆不怕,一缕花香斗严寒。风雪交加愈红艳,留得芬芳满人间。”(鼓掌)

生:我想做像黄牛一样的人。

师:啊,黄牛走进你的心里去了。

生:虽然牛吃的是草,但做的是最辛苦的工,我喜欢牛。“天天辛苦不放松,吃了青草又开工。田地留下血和汗,农民怎不爱心中?”(全班同学热烈鼓掌)

师:诗句流畅,押韵好,意思明白。老师也想和你一起读读这首诗。(师生一起读《黄牛》)

师:老师的感动已经在心中。

生:老师,我也写了一首《粉笔》。“身小色白一粉笔,一挥过去少半根。化作粉尘全不悔,要留真情在人间。”(全班同学热烈鼓掌)

(学生默写《石灰吟》;欣赏学生默写的诗;再一次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下课铃声响起,下课。)

石灰吟课堂小结篇十五

一、转变观念,改进方法

1.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把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做为教学的重心,使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学习知识,更要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最终落实到学生能力的提高。同时使学生在学习上从听讲向思考转变,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能力转变。

2.转变教育观念,老师由“主角”转化为“导演”角色。传统的教学观,一切教育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唱“主角”,而学生总是围着教师被动地听讲,机械地接受,成为教学活动的“配角”,严重束缚着学生的自由发展。而自主学习则强调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以学生主体发展、自主发展为中心,学生扮演“主角”,而教师要围绕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如何主动学习进行筹划,扮演“导演”角色。这一角色的转化是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3.实施教法向学法的转化,强调学法指导。教师要在问题设计之下,创设主动参与情境,诱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主动合作,善于合作,培养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二、实施目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教师缺乏目标意识,或目标不明确,就会使课堂教学处于失控状态,教学任务很难完成。所以教师要认真研究大纲,确立适宜具体的教学目标,才能纲举目张,达到教学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转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加工,将知识体系编成问题体系,使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创设问题与讨论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形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致教学效率不高。我们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多种感官来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533839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