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在协调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模板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30 19:56:03
最优在协调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模板17篇)
时间:2023-10-30 19:56:03     小编:翰墨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提高。在总结中,可以采用排比句和比较句等修辞手法,增加表达的效果。总结范文的多样性能够启发我们的思考和写作灵感。

在协调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篇一

今天,召开这次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主要是总结上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分析研判当前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进一步落实下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以及落实措施。借此机会,讲四点意见。

一、正确判断和把握“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20xx年以 来,我市围绕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农业农村工作的意见和措施,实施了一大批“三农”工程和项目,城乡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应当说,这 一时期是我市农业发展最好、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也是多年期盼的统筹城乡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农村改革取得阶段性突破、农村各项事业实现历史性进步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稳定发展,这为我们在目前的情况下,应对比较困难的经济形势,推进整个经济实现稳中求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如果没有这几年农业农村的科学发展,没有这几年农业的连年丰产增收,没有这几年农村惠民政策的落实和一系列统筹城乡项目的实施,农业农村没有今天这样的稳定,农民的情绪没有今天这样的平稳。在目前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由于农业农村比较稳定,所以说全市上下才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企业,应对各种市场压力。

总结起来,农业农村持续向好的发展成果,主要体现在 “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统筹城乡,领导和工作力度不断加强。 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和落实“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从领导分工、机构建设、干部配备、政策和资金支持上,都给予了强化和倾斜。同时,按照四个层级统筹发展要求,加快推进“六个一体化”建设,建立形成了较完备的领导和工作格局。应该说,城乡统筹这一块从组织领导力量上、从政策上是一步一步强化的。

二是坚持务实创新,“三农”工作富有活力 。前几年,坚持“一个主体、两轮驱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集中实施“建设农村殷实小康十大工程”,配套开展“联片创建”、“联手共建”活动、现代农业建设等一系列措施,使整个的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生态建设、农村村庄建设都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三是坚持稳中求进,带动整体工作上水平。 粮食生产实现 “ 九连增 ” ,今年夏粮再创历史新高 ; 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 今年上半年在这种形势下,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 了 18.2% ,这是来之不易的。 这个基本面,是 “ 三农 ” 工作 “ 稳 ” 的重要基础。 因为这个“稳”,我们也在“稳”上努力求“进”,“ 进 ” 也有几个标志性成果:有机农业生产面积 超过 10万亩,认证品牌238个 ,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向科技创新、生态有机方向转化 ;建成都市农业示范园区70多个; 在 全省 率先 全面实现小麦、玉米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完成139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160公里骨干河道景观治理、 多 处生态湿地公园建设;造林 面积超过 10万亩, 这都是在稳定的前提和基础下,实现的突破。这就是所谓的“进”。

在看到我们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融合”的发展阶段。现在仔细分析,信息化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太突出了,信息化把市场结成一体,把距离大大缩短,实际上把城乡连接在一块,把三个产业连接在一块,实际上就是“四化融合”向前推进的一个阶段,必然带来农业农村的深刻变革。农业农村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归结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整体环境仍然严峻。 大的来看,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仍未消除,欧债危机持续恶化,世界经济低迷、复苏乏力、下行态势未变,由此带来国内经济环境偏紧,外需萎缩、内需不振、投资增长乏力,没有形成稳定回升态势,“稳增长、保发展”压力加大;经济社会转型处在关键期,既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还要面对和解决各类利益冲突、矛盾问题,“促和谐、保稳定”压力加大。

二是农业形势复杂。 现在,农业现代化与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还明显滞后,传统农业仍然占有相当的比重。 首先,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 特别是对于淄博市来说,耕地减少、水土流失、用水紧缺、面源污染十分突出,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对淄博市来说将是一个不断趋紧的态势。 其次,是生产经营成本趋高。 能源价格的高企,促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人口红利逐步消失,老龄人口占到10%,社会人工成本增加,农业劳动力价格快速提高;农业生产的集中集聚,使得农产品跨区域流通量增大、运距拉长,物流成本增长,农业生产经营进入成本上升时期。 第三,青壮年劳动力紧缺。 经过长时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进入工业和服务业,农村劳动力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从事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二是出现结构性短缺。农业生产副业化、农民就业兼业化、农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越来越突出,现代农业后继乏人的问题很突出。 第四,各种自然风险加大。 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如前段台风“达唯”对我市的影响。各种自然灾害频发重发,自然风险加大。现在看各种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加大,农产品市场价格涨跌是很剧烈的,这些问题容易使各种风险重合叠加,使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非常突出。

三是目标任务艰巨。 在这种情况下,推进城乡统筹、实现“四化融合”,这个目标任务是十分艰巨的。我市搞“两区三村”改造,已经整村改造了270个村,实事求是讲,全市实施整村改造,一年连改造完成50个村也做不到。解决中国农村的问题,从目前的发展和老百姓的要求看很迫切,但是我们现在的工作量是相当突出的,这个矛盾也将越来越突出。具体到我市,当前农业农村已进入以生态文明为引领、以城乡统筹为总抓手的发展阶段。过去,我们一开始单纯追求“增长”,主要解决“有”的问题;到后来追求“发展”,主要解决“好”的问题。现在,我们追求生态文明、内涵发展,追求绿色低碳、生态环保、和谐可持续,主要解决“优”的问题。这一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挑战和矛盾,十分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

四是条件逐步优化的趋势。 中央和省市委对“三农”工作越来越重视,连 续9 年以一号文件部署农业农村工作。大家看到,“四化融合”、 工业反哺农业、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不管是投入上、还是工作措施上,各级都是加强的态势,这为我们推进农业农村工作,现代农业建设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同时我们也创造了很多经验,这些经验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借鉴。总的看,农村农村工作的四个特征还是很明显的,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

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保民生,首先要稳住农业、稳住农村。越是经济环境趋紧,越是工作形势复杂、压力增大,越要坚定不移的把农业农村工作作为重点来抓。无论形势怎样变化,人都需要吃粮食,种地这块无论如何不能动摇,一动摇就马上面临吃饭问题。当前美国的旱情一定会带来农产品剧烈的变化。十三亿人吃粮食的问题必须要靠自己解决。现在要认识到不管“三农”工作在gdp中占的比例多么低,都是战略性的、基础的、必保的。只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农产品供给有了充分保障,才能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只有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农村消费需求潜力得到激活,才能为扩大需求、调整结构注入强大动力;只有夯实农业基础、加快农村发展,才有底气去应对和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农业农村发展,对我们现在的工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我讲的第一部分,分析农业这些情况和当前的形势,希望农村领导小组的同志们能有个科学的研判和正确的把握。我们从事这项工作面临的是什么形势,好的方面在哪里,差的方面在哪里,矛盾在哪里,发展的方向在哪里,我们应该清楚。

二、强力推进和落实生态文明乡村建设重大任务

今明两年的重点,就是突出城乡统筹,以中心镇、中心村建设为重点,集中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村庄“五化”建设。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特别是牵头责任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力促项目落地,尽快抓出实物工作量,实现“农村一年有变化、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目标。重点解决好“四个问题”:

第一,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 我们搞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搞现代农业建设,要明确工作的重点在哪里。一 是思路理念。 用科学、城乡统筹、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理念来指导,就是要坚持统筹发展,以生态文明的理念来抓农村建设。坚持统筹抓好中心镇和村庄规划、产业发展和乡风文明建设,中心镇和村庄规划要体现生态文明理念,注意保持和体现田园风光、乡土风情、民俗风韵。农村经济发展要走生态高效的路子,通过保护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乡风文明建设要着重提升农民素质,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是“五化”建设。 从最基础的工作、从力所能及的事情抓起 ,穷村“穷”干,富村“富”干, 力 争用3 年左右的时间 ,使不能实现整村改造的村庄达到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的标准。 三是环境整治。 从环境最脏、最乱、最差的镇村入手,治脏治乱治污,持续抓好垃圾清理、“六乱”治理、河道清淤、路域绿化和村庄环境治理,建立健全村容保洁长效机制。

第二,典型培育问题 。今年,省里已经确定了要抓一批示范样板的小城镇、我市是7个。同时也确立了一部分中心镇、中心村,要集中精力抓出典型来。各区县要以省、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为突破口,重点抓好每年 要抓2-3个示范镇,每个镇每年要抓5-7个示范村,用5年左右的时间整体提升一遍。前段,全市选择24个镇办68个村居,建立了工作联系点,各区县也 抓了一批重点镇、重点村,要积极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打造 。

第三,分类指导问题。 主要是“四种类型” : 一是近郊镇城市化发展类型。 加快合村并居或旧村改造步伐,建设现代化的城市新社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农业,促进农民变市民。如傅家镇、马尚镇、果里镇等。 二是工业化带动发展类型。 强化规划导控,合理划分工业区、商贸区、居住区、行政服务区等功能分区,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也就是工业园区和城镇一体化,如齐鲁化学工业园区、新的化工区和各区县的开发区可以和镇一体化,镇就是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就是镇,合理规划出哪里是工业园区,哪里是住宅区,实现了镇和园的一体。三是山区生态建设类型。 引导生态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打造绿色有机农业品牌,建设绿色、生态型山区新农村。如池上镇、东里镇等。 四是农区现代农业建设类型。 具有高端高质高效现代农业园区的,要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如南部山区有机农业发展、北部平原精准农业建设、高青县黑牛产业化发展等。不具备这样条件的,像太河水库流域,要发展生态农业,打游击农业品牌。

第四,实践路径问题。 重点推广“六条路径”: 一是 突出生态农业发展,走强农富农的路子; 二是 突出环境综合整治,走生态环境美化家园的路子; 三是 突出村庄建设改造,走村容村貌换新颜的路子; 四是 突出历史文化传承、古村落保护、生态休闲观光,走乡村旅游兴村富民的路子; 五是 突出镇办和园区一体化建设,走工业强镇强村富民的路子; 六是 突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子。

三、全面统筹抓好 农业农 村各项重点工作

一是中心镇中心村规划建设。 我们统筹城乡,除了加快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区建设以外,突出抓“中心镇、中心村”这也是城乡统筹的重要节点。中心镇、中心村处在“四个层级”的关键节点上,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要坚持规划先行,明确区域功能定位,进一步细化深化优化整体规划,科学谋划和构建中心镇、中心村发展格局,以完善的规划引领各项建设;要坚持产城融合,把产业和城镇融为一体,统筹考虑、协调发展,如昆仑、金山、凤凰、马桥、东里这几个镇都具备这样的条件。要坚持项目推进,把产业发展、社会建设、公共服务、基层组织建设等具化为工作项目,靠项目建设实现中心镇、中心村建设新突破;要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区分情况、分类推进,不能搞“一刀切”。

二是农业现代化建设。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南部生态涵养和有机农业区、 中部休闲观光都市农业区、北部高产高效农业区“三大板块”, 加强有机农产品基地和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培植淄博现代农业新亮点。 大力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全面落实 粮食、棉花、蔬菜、畜牧等产业 振兴计划, 推动百万亩粮棉、百万亩林果、百万亩蔬菜和高青生态畜牧养殖等主导产业 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大力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尽快形成加工、销售、技术推广服务龙头集群发展态势。大力强化农业科技进步和食品安全,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平台、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农业科技力量要主要靠镇办,农业科技人员要搞全科,到村、到户、到地,推行责任农技员制度,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

三是农村民生保障。 农村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滞后,是城乡差距和二元结构的集中表现。要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推进农村路、水、电、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旧村改造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持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就医条件和文化休闲环境,认真抓好新农保、新农合、农村低保、“五保”供养、救济救助等社会保障工作。

四是农民持续增收。 农民增收要着眼于淄博实际,一方面加快城乡就业统筹,另一方面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家庭加工业,促进在乡农民兼业就业、充分就业。围绕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大力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支持农民自主创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持续性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增加财产性收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最大限度保护农民各类财产性权利。围绕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认真落实强农富农政策,确保给予农民的实惠一分不少,努力形成多点支撑、多元化收入新格局。

五是深化农村改革。 省里正在研究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问题,提出了加快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的要求和举措。结合淄博实际认真落实省市委要求,坚持积极稳妥、系统推进各项工作。通过搞好适度规模经营权流转,实现农村土地经营权股权化、证?化经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工作持续向前推进。

四、切实提高“三农”工作能力和水平

一是强化组织 领导。 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口综合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市委农工办要充分发挥好牵头抓总和综合协调职能,积极衔接争取,强化督查考核,促进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市农口其他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能,主动衔接沟通,加强指导服务。

二是强化 政策落实。 坚持抓好各项农业政策落实,抓好各项农业项目的落实,以政策和项目的落实来促进城乡产业融合,推进城乡统筹,要探索城市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的问题,来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坚持把上级强农惠农扶农政策与各地实际结合起来,制定出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意见。各区县要按照“三个高于”的要求,落实支农资金,加大对“三农”的投入。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利用目前各类政策叠加的机遇,找准适合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设项目,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投资 “三农”项目, 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强化作风和能力建设。 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是一篇大文章,既需要具有较高的理论和政策水平,又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要加强学习,努力掌握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农业知识、法律知识、科技知识等。 要吃透民情,做扎实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和群众的真实想法。要积极研究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客观规律,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 严格按照政策和法律开展工作,善于用政策凝聚人心、用法律教育引导农民。 要始终保持好的精神状态,凝神聚力抓落实。今年市委、市政府分解落实了 81 项农业农村工作项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必须瞄准一流水平抓好落实,整体工作要走在全省前列,单项工作要走在全国前列。

在协调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篇二

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农村工作的领导同志和有关农村、农业经济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对农村、农业经济工作领域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今天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传达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对农村工作进行专题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我们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和机遇挑战,准确把握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着力重点,结合我省农村工作实际,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会议审议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努力开创三农发展新局面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审定了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方案和20xx年三农工作先进县(市、区)名单。省委农工委要抓紧对文件作修改完善,尽快报省政府常务会和省委会审定。要按照方案,抓紧筹备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对三农工作先进县(市、区),要根据有关方面意见,特别是农民增收情况,再次进行核实,在全省通报表扬。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20xx年三农工作成效

20xx 年,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主题,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深入实施四大片区扶贫攻坚,实现了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农民收入实现“八连快”。从预计看,第一产业产值增长3.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为全省经济稳中求进增添了底气,赢得了主动。

一是农村改革有序推进。召开全省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会,对农村改革作出全面部署。以确权颁证为基础,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以放活经营权为重点,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培育新型主体为关键,加快创新农业经营体系;以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支撑,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加快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农村改革顺利推进,已经见到明显成效。

二是农民收入大幅增长。进一步完善农民增收书记县长负责制考核工作。先后召开川西南山区、川东北片区和乌蒙山片区助农增收现场会,加强对藏区和彝区农牧民增收工作的指导,开展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改革试点。每季度召开农民增收分析例会,加大了对助农增收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三是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加快现代农业基地、千亿示范工程、万亩亿元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百亿千亿优势特色产业。预计经济作物产值达到1738.9亿元,增长5.3%,其中蔬菜、水果、茶叶产值分别增长3.6%、18.2%、15.0%,分别实现农民人均增收40元、32元和19元;肉类总产量增长3.2%,畜牧业助农增收46元;林业产值增长8.4%,助农增收120元;渔业产值增长7.5%,助农增收34元。

四是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回稳向好,川茶和白酒产业加快转型发展。积极搭建农产品加工企业投融资平台,大力开拓省外农产品销售市场,举办(20xx)四川农博会,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062.5亿元,增长8.1%;销售产值5210.3亿元,增长7.8%。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行动,预计乡村旅游收入4692.5亿元,增长27.3%,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27.5%。全省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460万人,劳务收入3215亿元,增长12%。

五是新村建设扎实推进。全面启动实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推行民居新建、改造提升和保护修缮相结合的建设模式,推广“小组生”规划建设理念,启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20xx个,是全年目标任务的202.1%。建成新村聚居点7269个,超过全年目标任务的45.4%,累计建成新村聚居点30742个。

六是减贫任务圆满完成。精确识别扶贫对象,大力实施扶贫项目,特困地区连片扶贫开发全面启动,民族地区帮扶工程有序开展。减少农村扶贫对象129万人,完成年度减贫目标的108%。农村低保对象补助标准达到月人均103元,完成民生工程任务的108%。

七是重大项目有力推进。大力推进农业重点项目建设,抓好涉农项目落地和项目建设进度督查,省委确定的10个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全部按计划开工、按进度推进。

二、扎实推进20xx年三农重点工作

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xx年,必须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全面推动“四化”同步,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一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农村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守住底线,把住方向,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围绕主攻方向抓好农村改革试点试验,做到改有所进、改有所成,靠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通过“多权同确”统筹推进农村各类产权确权颁证。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体系建设,引导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研究扶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措施,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研究财政转移支付、城镇建设用地与农业转移人口挂钩的具体政策。

二要全面促进转型发展。我省区域发展水平和农业生产力水平差异很大,构建现代农业,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要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严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大力扶持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积极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生产经营,着力打造优质水稻、马铃薯、专用玉米、套作大豆、酿酒高粱等粮食作物生产基地。要引导特色农业集群集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打造“川字号”农产品区域品牌和产品品牌。要抓好农业开放合作和投资促进,办好(20xx)四川农博会、川台农业合作论坛,引导农业企业走出去开拓省外和国际市场。要加大助农增收力度,继续采取强有力措施,落实好农民增收书记县长负责制,通过深化改革,内涵挖掘,培育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确保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三要全面推进新村建设。全面实施新村建设“五大行动”。实施扶贫解困行动,坚持把扶贫解困作为新村建设首要任务,先难后易,雪中送炭,抓好连片特困地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廉租房建设;实施产业提升行动,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动乡村旅游业扩面提升,大力拓展民宿经济和休闲养生等新型业态,推进现代农业基地景区化建设;实施旧村改造行动,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农房改造新建和传统村落民居保护修复为重点,推动旧村落改造提升全覆盖;实施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创建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庄,打造国家级和省级生态文明乡村;实施文化传承行动,对传统村落民居进行甄别鉴定,保护好本乡本土民俗文化,开展非遗传承活动,着力打造一批传统文化村落。

四要全面推动增收减贫。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联动发展,不断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大力推动转移就业,积极鼓励自主创业,支持以农兴业,拓展农业功能,探索农民增收新途径和新模式。创新扶贫机制,深化 “六大机制”改革,完善重点县退出机制和扶贫工作考核机制,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因户因人制定差异化帮扶措施,统筹推进片区内外扶贫,持续推动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和五大扶贫工程,抓好片区外扶贫开发,做好社会扶贫工作,推进中央在川定点扶贫、省内对口定点扶贫和东西扶贫协作,建立扶贫产业发展基金,打造扶贫公益活动品牌,形成社会各界共同支持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

五要全面推进依法治理。改革发展离不开法律保障,要按照中央精神,立足四川实际,勇于探索创新,敢于攻坚克难,学会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三农问题。要健全完善涉农法规,推动涉农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与上位法相衔接。加强农村普法宣传教育,开展农民学法用法活动,帮助农民知法懂法,提高依法维权意识。推进基层政府依法行政,完善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重点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强对三农政策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有效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六要全面抓好当前工作。切实抓好农作物田间管理,搞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确保春节期间农产品市场供给,切实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督促抓好农民工工资兑付,解决好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难题。

今天,召开这次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主要是总结上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分析研判当前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进一步落实下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以及落实措施。借此机会,讲四点意见。

一、正确判断和把握“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20xx年以 来,我市围绕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农业农村工作的意见和措施,实施了一大批“三农”工程和项目,城乡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应当说,这 一时期是我市农业发展最好、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也是多年期盼的统筹城乡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农村改革取得阶段性突破、农村各项事业实现历史性进步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稳定发展,这为我们在目前的情况下,应对比较困难的经济形势,推进整个经济实现稳中求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如果没有这几年农业农村的科学发展,没有这几年农业的连年丰产增收,没有这几年农村惠民政策的落实和一系列统筹城乡项目的实施,农业农村没有今天这样的稳定,农民的情绪没有今天这样的平稳。在目前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由于农业农村比较稳定,所以说全市上下才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企业,应对各种市场压力。

总结起来,农业农村持续向好的发展成果,主要体现在 “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统筹城乡,领导和工作力度不断加强。 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和落实“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从领导分工、机构建设、干部配备、政策和资金支持上,都给予了强化和倾斜。同时,按照四个层级统筹发展要求,加快推进“六个一体化”建设,建立形成了较完备的领导和工作格局。应该说,城乡统筹这一块从组织领导力量上、从政策上是一步一步强化的。

二是坚持务实创新,“三农”工作富有活力 。前几年,坚持“一个主体、两轮驱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集中实施“建设农村殷实小康十大工程”,配套开展“联片创建”、“联手共建”活动、现代农业建设等一系列措施,使整个的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生态建设、农村村庄建设都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三是坚持稳中求进,带动整体工作上水平。 粮食生产实现 “ 九连增 ” ,今年夏粮再创历史新高 ; 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 今年上半年在这种形势下,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 了 18.2% ,这是来之不易的。 这个基本面,是 “ 三农 ” 工作 “ 稳 ” 的重要基础。 因为这个“稳”,我们也在“稳”上努力求“进”,“ 进 ” 也有几个标志性成果:有机农业生产面积 超过 10万亩,认证品牌238个 ,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向科技创新、生态有机方向转化 ;建成都市农业示范园区70多个; 在 全省 率先 全面实现小麦、玉米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完成139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160公里骨干河道景观治理、 多 处生态湿地公园建设;造林 面积超过 10万亩, 这都是在稳定的前提和基础下,实现的突破。这就是所谓的“进”。

在看到我们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融合”的发展阶段。现在仔细分析,信息化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太突出了,信息化把市场结成一体,把距离大大缩短,实际上把城乡连接在一块,把三个产业连接在一块,实际上就是“四化融合”向前推进的一个阶段,必然带来农业农村的深刻变革。农业农村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归结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整体环境仍然严峻。 大的来看,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仍未消除,欧债危机持续恶化,世界经济低迷、复苏乏力、下行态势未变,由此带来国内经济环境偏紧,外需萎缩、内需不振、投资增长乏力,没有形成稳定回升态势,“稳增长、保发展”压力加大;经济社会转型处在关键期,既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还要面对和解决各类利益冲突、矛盾问题,“促和谐、保稳定”压力加大。

二是农业形势复杂。 现在,农业现代化与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还明显滞后,传统农业仍然占有相当的比重。 首先,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 特别是对于淄博市来说,耕地减少、水土流失、用水紧缺、面源污染十分突出,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对淄博市来说将是一个不断趋紧的态势。 其次,是生产经营成本趋高。 能源价格的高企,促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人口红利逐步消失,老龄人口占到10%,社会人工成本增加,农业劳动力价格快速提高;农业生产的集中集聚,使得农产品跨区域流通量增大、运距拉长,物流成本增长,农业生产经营进入成本上升时期。 第三,青壮年劳动力紧缺。 经过长时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进入工业和服务业,农村劳动力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从事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二是出现结构性短缺。农业生产副业化、农民就业兼业化、农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越来越突出,现代农业后继乏人的问题很突出。 第四,各种自然风险加大。 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如前段台风“达唯”对我市的影响。各种自然灾害频发重发,自然风险加大。现在看各种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加大,农产品市场价格涨跌是很剧烈的,这些问题容易使各种风险重合叠加,使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非常突出。

三是目标任务艰巨。 在这种情况下,推进城乡统筹、实现“四化融合”,这个目标任务是十分艰巨的。我市搞“两区三村”改造,已经整村改造了270个村,实事求是讲,全市实施整村改造,一年连改造完成50个村也做不到。解决中国农村的问题,从目前的发展和老百姓的要求看很迫切,但是我们现在的工作量是相当突出的,这个矛盾也将越来越突出。具体到我市,当前农业农村已进入以生态文明为引领、以城乡统筹为总抓手的发展阶段。过去,我们一开始单纯追求“增长”,主要解决“有”的问题;到后来追求“发展”,主要解决“好”的问题。现在,我们追求生态文明、内涵发展,追求绿色低碳、生态环保、和谐可持续,主要解决“优”的问题。这一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挑战和矛盾,十分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

四是条件逐步优化的趋势。 中央和省市委对“三农”工作越来越重视,连 续9 年以一号文件部署农业农村工作。大家看到,“四化融合”、 工业反哺农业、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不管是投入上、还是工作措施上,各级都是加强的态势,这为我们推进农业农村工作,现代农业建设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同时我们也创造了很多经验,这些经验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借鉴。总的看,农村农村工作的四个特征还是很明显的,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

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保民生,首先要稳住农业、稳住农村。越是经济环境趋紧,越是工作形势复杂、压力增大,越要坚定不移的把农业农村工作作为重点来抓。无论形势怎样变化,人都需要吃粮食,种地这块无论如何不能动摇,一动摇就马上面临吃饭问题。当前美国的旱情一定会带来农产品剧烈的变化。十三亿人吃粮食的问题必须要靠自己解决。现在要认识到不管“三农”工作在gdp中占的比例多么低,都是战略性的、基础的、必保的。只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农产品供给有了充分保障,才能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只有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农村消费需求潜力得到激活,才能为扩大需求、调整结构注入强大动力;只有夯实农业基础、加快农村发展,才有底气去应对和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农业农村发展,对我们现在的工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我讲的第一部分,分析农业这些情况和当前的形势,希望农村领导小组的同志们能有个科学的研判和正确的把握。我们从事这项工作面临的是什么形势,好的方面在哪里,差的方面在哪里,矛盾在哪里,发展的方向在哪里,我们应该清楚。

二、强力推进和落实生态文明乡村建设重大任务

今明两年的重点,就是突出城乡统筹,以中心镇、中心村建设为重点,集中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村庄“五化”建设。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特别是牵头责任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力促项目落地,尽快抓出实物工作量,实现“农村一年有变化、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目标。重点解决好“四个问题”:

第一,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 我们搞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搞现代农业建设,要明确工作的重点在哪里。一 是思路理念。 用科学、城乡统筹、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理念来指导,就是要坚持统筹发展,以生态文明的理念来抓农村建设。坚持统筹抓好中心镇和村庄规划、产业发展和乡风文明建设,中心镇和村庄规划要体现生态文明理念,注意保持和体现田园风光、乡土风情、民俗风韵。农村经济发展要走生态高效的路子,通过保护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乡风文明建设要着重提升农民素质,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是“五化”建设。 从最基础的工作、从力所能及的事情抓起 ,穷村“穷”干,富村“富”干, 力 争用3 年左右的时间 ,使不能实现整村改造的村庄达到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的标准。 三是环境整治。 从环境最脏、最乱、最差的镇村入手,治脏治乱治污,持续抓好垃圾清理、“六乱”治理、河道清淤、路域绿化和村庄环境治理,建立健全村容保洁长效机制。

第二,典型培育问题 。今年,省里已经确定了要抓一批示范样板的小城镇、我市是7个。同时也确立了一部分中心镇、中心村,要集中精力抓出典型来。各区县要以省、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为突破口,重点抓好每年 要抓2-3个示范镇,每个镇每年要抓5-7个示范村,用5年左右的时间整体提升一遍。前段,全市选择24个镇办68个村居,建立了工作联系点,各区县也 抓了一批重点镇、重点村,要积极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打造 。

第三,分类指导问题。 主要是“四种类型” : 一是近郊镇城市化发展类型。 加快合村并居或旧村改造步伐,建设现代化的城市新社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农业,促进农民变市民。如傅家镇、马尚镇、果里镇等。 二是工业化带动发展类型。 强化规划导控,合理划分工业区、商贸区、居住区、行政服务区等功能分区,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也就是工业园区和城镇一体化,如齐鲁化学工业园区、新的化工区和各区县的开发区可以和镇一体化,镇就是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就是镇,合理规划出哪里是工业园区,哪里是住宅区,实现了镇和园的一体。三是山区生态建设类型。 引导生态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打造绿色有机农业品牌,建设绿色、生态型山区新农村。如池上镇、东里镇等。 四是农区现代农业建设类型。 具有高端高质高效现代农业园区的,要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如南部山区有机农业发展、北部平原精准农业建设、高青县黑牛产业化发展等。不具备这样条件的,像太河水库流域,要发展生态农业,打游击农业品牌。

第四,实践路径问题。 重点推广“六条路径”: 一是 突出生态农业发展,走强农富农的路子; 二是 突出环境综合整治,走生态环境美化家园的路子; 三是 突出村庄建设改造,走村容村貌换新颜的路子; 四是 突出历史文化传承、古村落保护、生态休闲观光,走乡村旅游兴村富民的路子; 五是 突出镇办和园区一体化建设,走工业强镇强村富民的路子; 六是 突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子。

三、全面统筹抓好 农业农 村各项重点工作

一是中心镇中心村规划建设。 我们统筹城乡,除了加快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区建设以外,突出抓“中心镇、中心村”这也是城乡统筹的重要节点。中心镇、中心村处在“四个层级”的关键节点上,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要坚持规划先行,明确区域功能定位,进一步细化深化优化整体规划,科学谋划和构建中心镇、中心村发展格局,以完善的规划引领各项建设;要坚持产城融合,把产业和城镇融为一体,统筹考虑、协调发展,如昆仑、金山、凤凰、马桥、东里这几个镇都具备这样的条件。要坚持项目推进,把产业发展、社会建设、公共服务、基层组织建设等具化为工作项目,靠项目建设实现中心镇、中心村建设新突破;要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区分情况、分类推进,不能搞“一刀切”。

二是农业现代化建设。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南部生态涵养和有机农业区、 中部休闲观光都市农业区、北部高产高效农业区“三大板块”, 加强有机农产品基地和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培植淄博现代农业新亮点。 大力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全面落实 粮食、棉花、蔬菜、畜牧等产业 振兴计划, 推动百万亩粮棉、百万亩林果、百万亩蔬菜和高青生态畜牧养殖等主导产业 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大力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尽快形成加工、销售、技术推广服务龙头集群发展态势。大力强化农业科技进步和食品安全,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平台、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农业科技力量要主要靠镇办,农业科技人员要搞全科,到村、到户、到地,推行责任农技员制度,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

三是农村民生保障。 农村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滞后,是城乡差距和二元结构的集中表现。要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推进农村路、水、电、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旧村改造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持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就医条件和文化休闲环境,认真抓好新农保、新农合、农村低保、“五保”供养、救济救助等社会保障工作。

四是农民持续增收。 农民增收要着眼于淄博实际,一方面加快城乡就业统筹,另一方面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家庭加工业,促进在乡农民兼业就业、充分就业。围绕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大力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支持农民自主创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持续性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增加财产性收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最大限度保护农民各类财产性权利。围绕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认真落实强农富农政策,确保给予农民的实惠一分不少,努力形成多点支撑、多元化收入新格局。

五是深化农村改革。 省里正在研究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问题,提出了加快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的要求和举措。结合淄博实际认真落实省市委要求,坚持积极稳妥、系统推进各项工作。通过搞好适度规模经营权流转,实现农村土地经营权股权化、证?化经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工作持续向前推进。

四、切实提高“三农”工作能力和水平

一是强化组织 领导。 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口综合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市委农工办要充分发挥好牵头抓总和综合协调职能,积极衔接争取,强化督查考核,促进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市农口其他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能,主动衔接沟通,加强指导服务。

二是强化 政策落实。 坚持抓好各项农业政策落实,抓好各项农业项目的落实,以政策和项目的落实来促进城乡产业融合,推进城乡统筹,要探索城市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的问题,来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坚持把上级强农惠农扶农政策与各地实际结合起来,制定出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意见。各区县要按照“三个高于”的要求,落实支农资金,加大对“三农”的投入。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利用目前各类政策叠加的机遇,找准适合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设项目,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投资 “三农”项目, 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强化作风和能力建设。 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是一篇大文章,既需要具有较高的理论和政策水平,又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要加强学习,努力掌握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农业知识、法律知识、科技知识等。 要吃透民情,做扎实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和群众的真实想法。要积极研究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客观规律,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 严格按照政策和法律开展工作,善于用政策凝聚人心、用法律教育引导农民。 要始终保持好的精神状态,凝神聚力抓落实。今年市委、市政府分解落实了 81 项农业农村工作项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必须瞄准一流水平抓好落实,整体工作要走在全省前列,单项工作要走在全国前列。

同志们:

今天召开州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主要任务是研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等工作。

20xx年,各县、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主题,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现代草原畜牧业和现代林业,扎实推进幸福美丽家园巩固提升工程建设,深入实施扶贫攻坚,全州农业农村发展形势总体向好,稳中有进。实现全州粮食产量18万吨,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基地10万亩,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产品产量达到160万吨,肉奶总产量分别增长4%、2%,农村减贫1.6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7866元,增长15.8%,增速列全省第二,农村改革、产业发展、新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全州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做出了积极贡献。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作出批示,对去年全州“三农”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这些成绩的取的,与在座各位的努力分不开,更凝聚着全州各县“三农”战线和涉农部门的心血和汗水,在此,谨代表州委、州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推进20xx年“三农”重点工作讲几点意见。

近几年来,中央、省、州对农村工作非常重视,对农村牧区建设发展和农牧民增收投入非常大,可以说,这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期限。说它是机遇,是因为州委、州政府高度关心、重视“三农”工作,各级政府每年对“三农”工作的投入都是几十亿的资金,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去谋划农村工作,脚踏实地去推进产业发展,真心诚意地去促进农牧民增收,就一定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说它是期限,是因为农牧民的发展愿望十分迫切,农牧民持续增长越来越难,发展机遇稍纵既失,到时,我们的农村工作就会后继乏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我们在座的农村工作者对历史就没有一个交待。参加今天会议的单位,绝大多数是涉农部门,或多或少掌握着一些涉农资金、项目和资源。我们必须让这些资源为农村发展、农牧民增收服好务,在配置资源时既做到科学、合理、有效益,更做到公平、公道、有效果。要把农牧民是否增收、农村牧区面貌是否改变、农牧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不能只把为民写在群众路线的材料上,还要把务实体现在具体工作中,把农牧民实实在在受益,得到真金白银的好处,能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作为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xx年,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提质扩面、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围绕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全面推动“四化”同步,确保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5%以上,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一、积极作为,扎实推进产业发展

产业是农牧业工作的重心,农牧区建设不抓产业,其他工作都是空谈。

一要用好产业发展资金。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发展,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州生态农业产业已初露端倪、初具规模。特别是20xx年,在全州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州委、州政府仍然挤出1亿资金,80%用于产业发展,力度非常大。州委、州政府的初衷是计划用这部分资金起示范和撬动作用,希望让这些资金“发酵”,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让各县看到州委、州政府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强力推进生态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从而更加重视本县产业发展,加大投入。去年,全州各县共配套投入资金2.28亿元,整合涉农项目资金6.32亿元,在实施过程中,主要用于了主导产业发展和生产设施配套建设,大多数县做得比较好。我们在实地实地调研中发现,也有一些县未按要求使用资金,甚至把产业发展资金挪作他用,使产业发展迟迟未见起色。今年,州委、州政府将继续投入1亿元资金,80%用于产业发展,希望有关部门要加大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使这些资金实实在在用到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上。

二要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全州的产业发展规划迟迟没有出炉,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工作进程,尽快完成此项工作。同时,全州的产业规划应是一个全局的、中长远的、可操作性比较强的规划,这样才能对全州各县产业发展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才能真正具备现实意义。希望各县也结合本县实际,充分考虑本地优势,尽快研究制定本县产业发展规划。在制定规划时,切忌拍脑门决策、拍胸口办事,要让规划与老百姓见面,与农牧民沟通,要搞好调查研究,让规划切合当地实际,这样才能得到老百姓拥护和支持,如果只是所谓的专家、所谓的权威部门作了一个生不了根、落不了地的规划,还不如不作,因为庄稼永远是长在田里的、牛羊永远是放在草坡上的,闭门造车形成的规划一定会不切实际。

三要依靠农业科技发展产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产业发展当中,一定要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我们确定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战略定位,阿坝州的农业产业发展到现在,必须要向农业科技要空间,必须要向农业科技寻找出路和突破口,因为我们土地有限,基本耕地只有人均一亩左右,光靠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很快就会山穷水尽,在这个时候,要切实加快农、林、牧现有成熟技术的组装配套与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才能真正把农业科技的作用和贡献尽快体现出来。

四要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抓产业和农业工作,特别要注意连续性、可持续性和产业的发展后劲,要确保在今年增长的基础上还有小增长或微增长,这是最低要求,不能只顾当前,交差了事。不能今朝有酒今朝醉,急功近利;更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打干吃尽,做形象工作、搞面子活路,只搞景上添花、不做雪中送碳。

二、落实责任,切实做好农牧民增收工作

“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农牧民增收。目前,在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未实施完成前,可以说我州的农牧民增收渠道越来越狭窄,增收空间越来越狭小,增收来源越来越难,增收后劲越来越乏力。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各县、各部门认真研究助农增收措施,努力寻找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去支撑农牧民纯收入可持续增收。

一要落实农牧民增收工作责任制。农牧民增收工作是省委、省政府给县委书记、县长的责任工程,是服务全州70多万农牧民的最终体现。希望各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以及州级涉农部门对农牧民收入来源结构、渠道做到胸中有数,经常开展收入形势和收入结构分析,更重要的是要去研究如何拓宽增收渠道,培育新的增长点。20xx年以来,省上启动了农牧民增收末位述职,截止去年,我州未上榜,这是既是压力更是动力,希望在“”收官之年和“十三五”开局之年都不上这个“光荣榜”。

二要充分挖掘农业增收潜力。要以农业为基本依托,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生产、加工、销售、休闲服务等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的增收格局。按照“西部增量、东部提质”和“稳粮增油、兴蔬优果、强药助旅、增草调畜”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狠抓农村经济结构、种植业结构、畜牧业结构和产品品质结构调整。要在积极引导群众在保护好资源的前提下,开展山野菜、野生菌、中药材等的采集和开发利用,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

三是要积极盘活闲置资源。今年省上要求完成75%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此项工作完成后,要积极利用市场化、资本化途径,激活农村房屋、土地等资源要素的内在价值,使其产生租金、红利等收益,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

三、统筹兼顾,务实抓好新农村建设

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必须是“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必须充分尊重老百姓的主体地位和主观意愿,决不能搞劳民伤财、大抱大揽的形象工程。

一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定。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是成片推倒,整村推进不是整村推倒,建设一个新农村,既要有新建的,也要有改造保护的。要立足实际,整体把握“建、改、保”三种形式,尊重意愿,统筹城乡、产村相融,不能顾此失彼。要从实际出发,做到因地制宜,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保则保。

二要统筹兼顾,突出特色。要坚持把民居新建、改造和保护性修缮结合起来,重点突出改造和保护。旧房改造不能简单穿靴戴帽,不能一味涂脂抹粉,要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的改造完善,在功能提升上下功夫。要突出乡村特色,突出田园风光、庭院生活和农(牧)家情趣;要注重对藏羌民居的保护,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唤起人们对前庭后院、瓜果飘香、柳扬蛙鸣、炊烟缭绕的乡愁记忆。

三要产业先行,产村相融。要坚持产业先行、产村相融,认真落实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五大行动”,切实抓好幸福美丽家园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努力实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和“三好两富”目标。在保质保量完成汶川、金川和理县3个第二轮新农村示范县建设目标任务的同时,积极谋划和争取第三轮新农村示范县。

四、积极进取,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农村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守住底线,把住方向,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围绕主攻方向抓好农村改革试点试验,做到改有所进、改有所成,靠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要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土地、草原承包经营权和农村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通过“多权同确”,统筹推进农村各类产权确权颁证。要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体系建设,引导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家庭牧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研究扶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措施,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农”工作任务繁重、工作繁琐,仅凭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是无法完成任务的,需要各成员单位积极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参与,形成推动“三农”工作的强大合力。希望各部门准确把握会议精神实质,抓紧时间贯彻落实,认真对照农业农村的年度目标,一项一项细化分解,一件一件落实责任,做到任务分解细、责任落实明,避免目标不明、责任不清、部门推诿,年底突击、算总账的情况。即将召开的州委农村工作会议,要对今年农业农村工作进作全面、详尽的安排部署。会议召开前,各部门不能等、不能拖,务必紧盯目标,全力以赴,抓好当前春耕生产、抗灾保畜、农资供应等各项工作,使全年农业农村工作取得良好的开端。

在协调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篇三

今天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传达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对农村工作进行专题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我们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和机遇挑战,准确把握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着力重点,结合我省农村工作实际,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会议审议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努力开创三农发展新局面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审定了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方案和20xx年三农工作先进县(市、区)名单。省委农工委要抓紧对文件作修改完善,尽快报省政府常务会和省委会审定。要按照方案,抓紧筹备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对三农工作先进县(市、区),要根据有关方面意见,特别是农民增收情况,再次进行核实,在全省通报表扬。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20xx年三农工作成效

20xx 年,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主题,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深入实施四大片区扶贫攻坚,实现了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农民收入实现“八连快”。从预计看,第一产业产值增长3.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为全省经济稳中求进增添了底气,赢得了主动。

一是农村改革有序推进。召开全省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会,对农村改革作出全面部署。以确权颁证为基础,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以放活经营权为重点,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培育新型主体为关键,加快创新农业经营体系;以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支撑,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加快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农村改革顺利推进,已经见到明显成效。

二是农民收入大幅增长。进一步完善农民增收书记县长负责制考核工作。先后召开川西南山区、川东北片区和乌蒙山片区助农增收现场会,加强对藏区和彝区农牧民增收工作的指导,开展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改革试点。每季度召开农民增收分析例会,加大了对助农增收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三是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加快现代农业基地、千亿示范工程、万亩亿元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百亿千亿优势特色产业。预计经济作物产值达到1738.9亿元,增长5.3%,其中蔬菜、水果、茶叶产值分别增长3.6%、18.2%、15.0%,分别实现农民人均增收40元、32元和19元;肉类总产量增长3.2%,畜牧业助农增收46元;林业产值增长8.4%,助农增收120元;渔业产值增长7.5%,助农增收34元。

四是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回稳向好,川茶和白酒产业加快转型发展。积极搭建农产品加工企业投融资平台,大力开拓省外农产品销售市场,举办(20xx)四川农博会,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062.5亿元,增长8.1%;销售产值5210.3亿元,增长7.8%。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行动,预计乡村旅游收入4692.5亿元,增长27.3%,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27.5%。全省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460万人,劳务收入3215亿元,增长12%。

五是新村建设扎实推进。全面启动实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推行民居新建、改造提升和保护修缮相结合的建设模式,推广“小组生”规划建设理念,启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20xx个,是全年目标任务的202.1%。建成新村聚居点7269个,超过全年目标任务的45.4%,累计建成新村聚居点30742个。

六是减贫任务圆满完成。精确识别扶贫对象,大力实施扶贫项目,特困地区连片扶贫开发全面启动,民族地区帮扶工程有序开展。减少农村扶贫对象129万人,完成年度减贫目标的108%。农村低保对象补助标准达到月人均103元,完成民生工程任务的108%。

七是重大项目有力推进。大力推进农业重点项目建设,抓好涉农项目落地和项目建设进度督查,省委确定的10个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全部按计划开工、按进度推进。

二、扎实推进20xx年三农重点工作

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xx年,必须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全面推动“四化”同步,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一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农村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守住底线,把住方向,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围绕主攻方向抓好农村改革试点试验,做到改有所进、改有所成,靠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通过“多权同确”统筹推进农村各类产权确权颁证。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体系建设,引导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研究扶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措施,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研究财政转移支付、城镇建设用地与农业转移人口挂钩的具体政策。

二要全面促进转型发展。我省区域发展水平和农业生产力水平差异很大,构建现代农业,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要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严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大力扶持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积极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生产经营,着力打造优质水稻、马铃薯、专用玉米、套作大豆、酿酒高粱等粮食作物生产基地。要引导特色农业集群集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打造“川字号”农产品区域品牌和产品品牌。要抓好农业开放合作和投资促进,办好(20xx)四川农博会、川台农业合作论坛,引导农业企业走出去开拓省外和国际市场。要加大助农增收力度,继续采取强有力措施,落实好农民增收书记县长负责制,通过深化改革,内涵挖掘,培育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确保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三要全面推进新村建设。全面实施新村建设“五大行动”。实施扶贫解困行动,坚持把扶贫解困作为新村建设首要任务,先难后易,雪中送炭,抓好连片特困地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廉租房建设;实施产业提升行动,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动乡村旅游业扩面提升,大力拓展民宿经济和休闲养生等新型业态,推进现代农业基地景区化建设;实施旧村改造行动,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农房改造新建和传统村落民居保护修复为重点,推动旧村落改造提升全覆盖;实施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创建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庄,打造国家级和省级生态文明乡村;实施文化传承行动,对传统村落民居进行甄别鉴定,保护好本乡本土民俗文化,开展非遗传承活动,着力打造一批传统文化村落。

四要全面推动增收减贫。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联动发展,不断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大力推动转移就业,积极鼓励自主创业,支持以农兴业,拓展农业功能,探索农民增收新途径和新模式。创新扶贫机制,深化 “六大机制”改革,完善重点县退出机制和扶贫工作考核机制,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因户因人制定差异化帮扶措施,统筹推进片区内外扶贫,持续推动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和五大扶贫工程,抓好片区外扶贫开发,做好社会扶贫工作,推进中央在川定点扶贫、省内对口定点扶贫和东西扶贫协作,建立扶贫产业发展基金,打造扶贫公益活动品牌,形成社会各界共同支持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

五要全面推进依法治理。改革发展离不开法律保障,要按照中央精神,立足四川实际,勇于探索创新,敢于攻坚克难,学会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三农问题。要健全完善涉农法规,推动涉农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与上位法相衔接。加强农村普法宣传教育,开展农民学法用法活动,帮助农民知法懂法,提高依法维权意识。推进基层政府依法行政,完善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重点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强对三农政策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有效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六要全面抓好当前工作。切实抓好农作物田间管理,搞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确保春节期间农产品市场供给,切实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督促抓好农民工工资兑付,解决好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难题。

在协调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篇四

同志们:

今天召开州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主要任务是研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等工作。

20xx年,各县、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主题,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现代草原畜牧业和现代林业,扎实推进幸福美丽家园巩固提升工程建设,深入实施扶贫攻坚,全州农业农村发展形势总体向好,稳中有进。实现全州粮食产量18万吨,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基地10万亩,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产品产量达到160万吨,肉奶总产量分别增长4%、2%,农村减贫1.6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7866元,增长15.8%,增速列全省第二,农村改革、产业发展、新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全州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做出了积极贡献。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作出批示,对去年全州“三农”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这些成绩的取的,与在座各位的努力分不开,更凝聚着全州各县“三农”战线和涉农部门的心血和汗水,在此,谨代表州委、州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推进20xx年“三农”重点工作讲几点意见。

近几年来,中央、省、州对农村工作非常重视,对农村牧区建设发展和农牧民增收投入非常大,可以说,这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期限。说它是机遇,是因为州委、州政府高度关心、重视“三农”工作,各级政府每年对“三农”工作的投入都是几十亿的资金,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去谋划农村工作,脚踏实地去推进产业发展,真心诚意地去促进农牧民增收,就一定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说它是期限,是因为农牧民的发展愿望十分迫切,农牧民持续增长越来越难,发展机遇稍纵既失,到时,我们的农村工作就会后继乏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我们在座的农村工作者对历史就没有一个交待。参加今天会议的单位,绝大多数是涉农部门,或多或少掌握着一些涉农资金、项目和资源。我们必须让这些资源为农村发展、农牧民增收服好务,在配置资源时既做到科学、合理、有效益,更做到公平、公道、有效果。要把农牧民是否增收、农村牧区面貌是否改变、农牧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不能只把为民写在群众路线的材料上,还要把务实体现在具体工作中,把农牧民实实在在受益,得到真金白银的好处,能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作为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xx年,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提质扩面、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围绕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全面推动“四化”同步,确保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5%以上,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一、积极作为,扎实推进产业发展

产业是农牧业工作的重心,农牧区建设不抓产业,其他工作都是空谈。

一要用好产业发展资金。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发展,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州生态农业产业已初露端倪、初具规模。特别是20xx年,在全州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州委、州政府仍然挤出1亿资金,80%用于产业发展,力度非常大。州委、州政府的初衷是计划用这部分资金起示范和撬动作用,希望让这些资金“发酵”,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让各县看到州委、州政府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强力推进生态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从而更加重视本县产业发展,加大投入。去年,全州各县共配套投入资金2.28亿元,整合涉农项目资金6.32亿元,在实施过程中,主要用于了主导产业发展和生产设施配套建设,大多数县做得比较好。我们在实地实地调研中发现,也有一些县未按要求使用资金,甚至把产业发展资金挪作他用,使产业发展迟迟未见起色。今年,州委、州政府将继续投入1亿元资金,80%用于产业发展,希望有关部门要加大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使这些资金实实在在用到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上。

二要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全州的产业发展规划迟迟没有出炉,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工作进程,尽快完成此项工作。同时,全州的产业规划应是一个全局的、中长远的、可操作性比较强的规划,这样才能对全州各县产业发展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才能真正具备现实意义。希望各县也结合本县实际,充分考虑本地优势,尽快研究制定本县产业发展规划。在制定规划时,切忌拍脑门决策、拍胸口办事,要让规划与老百姓见面,与农牧民沟通,要搞好调查研究,让规划切合当地实际,这样才能得到老百姓拥护和支持,如果只是所谓的专家、所谓的权威部门作了一个生不了根、落不了地的规划,还不如不作,因为庄稼永远是长在田里的、牛羊永远是放在草坡上的,闭门造车形成的规划一定会不切实际。

三要依靠农业科技发展产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产业发展当中,一定要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我们确定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战略定位,阿坝州的农业产业发展到现在,必须要向农业科技要空间,必须要向农业科技寻找出路和突破口,因为我们土地有限,基本耕地只有人均一亩左右,光靠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很快就会山穷水尽,在这个时候,要切实加快农、林、牧现有成熟技术的组装配套与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才能真正把农业科技的作用和贡献尽快体现出来。

四要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抓产业和农业工作,特别要注意连续性、可持续性和产业的发展后劲,要确保在今年增长的基础上还有小增长或微增长,这是最低要求,不能只顾当前,交差了事。不能今朝有酒今朝醉,急功近利;更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打干吃尽,做形象工作、搞面子活路,只搞景上添花、不做雪中送碳。

二、落实责任,切实做好农牧民增收工作

“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农牧民增收。目前,在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未实施完成前,可以说我州的农牧民增收渠道越来越狭窄,增收空间越来越狭小,增收来源越来越难,增收后劲越来越乏力。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各县、各部门认真研究助农增收措施,努力寻找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去支撑农牧民纯收入可持续增收。

一要落实农牧民增收工作责任制。农牧民增收工作是省委、省政府给县委书记、县长的责任工程,是服务全州70多万农牧民的最终体现。希望各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以及州级涉农部门对农牧民收入来源结构、渠道做到胸中有数,经常开展收入形势和收入结构分析,更重要的是要去研究如何拓宽增收渠道,培育新的增长点。20xx年以来,省上启动了农牧民增收末位述职,截止去年,我州未上榜,这是既是压力更是动力,希望在“”收官之年和“十三五”开局之年都不上这个“光荣榜”。

二要充分挖掘农业增收潜力。要以农业为基本依托,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生产、加工、销售、休闲服务等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的增收格局。按照“西部增量、东部提质”和“稳粮增油、兴蔬优果、强药助旅、增草调畜”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狠抓农村经济结构、种植业结构、畜牧业结构和产品品质结构调整。要在积极引导群众在保护好资源的前提下,开展山野菜、野生菌、中药材等的采集和开发利用,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

三是要积极盘活闲置资源。今年省上要求完成75%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此项工作完成后,要积极利用市场化、资本化途径,激活农村房屋、土地等资源要素的内在价值,使其产生租金、红利等收益,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

三、统筹兼顾,务实抓好新农村建设

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必须是“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必须充分尊重老百姓的主体地位和主观意愿,决不能搞劳民伤财、大抱大揽的形象工程。

一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定。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是成片推倒,整村推进不是整村推倒,建设一个新农村,既要有新建的,也要有改造保护的。要立足实际,整体把握“建、改、保”三种形式,尊重意愿,统筹城乡、产村相融,不能顾此失彼。要从实际出发,做到因地制宜,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保则保。

二要统筹兼顾,突出特色。要坚持把民居新建、改造和保护性修缮结合起来,重点突出改造和保护。旧房改造不能简单穿靴戴帽,不能一味涂脂抹粉,要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的改造完善,在功能提升上下功夫。要突出乡村特色,突出田园风光、庭院生活和农(牧)家情趣;要注重对藏羌民居的保护,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唤起人们对前庭后院、瓜果飘香、柳扬蛙鸣、炊烟缭绕的乡愁记忆。

三要产业先行,产村相融。要坚持产业先行、产村相融,认真落实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五大行动”,切实抓好幸福美丽家园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努力实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和“三好两富”目标。在保质保量完成汶川、金川和理县3个第二轮新农村示范县建设目标任务的同时,积极谋划和争取第三轮新农村示范县。

四、积极进取,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农村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守住底线,把住方向,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围绕主攻方向抓好农村改革试点试验,做到改有所进、改有所成,靠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要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土地、草原承包经营权和农村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通过“多权同确”,统筹推进农村各类产权确权颁证。要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体系建设,引导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家庭牧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研究扶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措施,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农”工作任务繁重、工作繁琐,仅凭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是无法完成任务的,需要各成员单位积极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参与,形成推动“三农”工作的强大合力。希望各部门准确把握会议精神实质,抓紧时间贯彻落实,认真对照农业农村的年度目标,一项一项细化分解,一件一件落实责任,做到任务分解细、责任落实明,避免目标不明、责任不清、部门推诿,年底突击、算总账的情况。即将召开的州委农村工作会议,要对今年农业农村工作进作全面、详尽的安排部署。会议召开前,各部门不能等、不能拖,务必紧盯目标,全力以赴,抓好当前春耕生产、抗灾保畜、农资供应等各项工作,使全年农业农村工作取得良好的开端。

在协调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篇五

11月15日,中国残联召开了普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全国残联系统“六五”普法工作。中国残联党组副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乃坤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讲话指出,要进一步提高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按照国家“六五”普法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残疾人工作特点,在总结“五五”普法经验的基础上,切实做好未来五年残联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将王乃坤同志的讲话印发各地,请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切实加强残联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宣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研究讨论全国残联系统的“六五”普法工作,我们召开了这次会议。下面,就残联系统今后五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我代表中国残联党组讲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现代社会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相应的法律制度。制定的法律只有让大家充分知晓,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我们国家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也进入了“十二五”时期,目标任务繁重,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对于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完成“十二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对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均提出了明确要求。20上半年,政治局常委会专题听取“五五”普法工作情况和“六五”普法规划制定情况汇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中宣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对“六五”普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原则和主要任务做出全面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关于“五五”普法工作情况汇报,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对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组织领导、保障机制和监督检查等提出了要求。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召开第七次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同志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动人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

中国残联党组、理事会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一直非常重视。王新宪书记在维权工作专题会议上指出,普法宣传是亟待加强的一项工作,要按照中央要求,加强对普法宣传工作的领导,尽快对普法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加强。为理顺残联普法工作领导和工作机制,落实新宪书记的批示,对中国残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成人员进行了调整,进一步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和工作任务。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要结合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形势和需要,根据职责分工和本单位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普法工作。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残联系统普法工作,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宣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六五”普法工作的各项任务。通过突出学习宣传宪法,使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全面深刻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学会运用宪法原则和精神,促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通过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在全国残联系统内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充分发挥法律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规范、引导、保障作用。通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法治意识,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逐步深入人心。通过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在全系统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氛围。

残联系统普法工作要突出自己的特色,把学习宣传与残疾人事业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残联系统“六五”普法工作的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残疾人保障法》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根本法,要通过积极宣传修订后的《残疾人保障法》,进一步提高残疾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改善残疾人依法维权的社会环境。要深入学习宣传《残疾人就业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以及即将出台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精神卫生法、社会救助法等与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文化、社会保障、无障碍环境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促进改善广大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三、在总结“五五”普法经验的基础上,切实做好未来五年残联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五五”普法期间,各级残联加强领导,制定规划,全面完成了“五五”普法工作任务。其中特别抓住了《残疾人保障法》修订契机,把《残疾人保障法》及其实施办法的修改作为一次向全社会宣传普及保障残疾人权益的过程。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间,有针对性地大规模开展普法工作,有声势,有影响。各地方根据当地情况,利用多种途径,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摸索总结出了很多普法工作好的经验做法,确保普法工作取得了实效。残联系统涌现出了一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这次会上提交给大家的残联系统“五五”普法工作总结写的很好,很全面、很实,总结了“五五”普法工作成绩和经验,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残联党组对“五五”普法期间同志们作出的努力表示感谢。

“六五”普法工作要在认真总结“五五”普法经验和做法基础上,按照残联系统“六五”普法规划的具体要求进行。中国残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员要积极发挥作用,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切实提高各地方各部门普法工作的实效。各相关部门和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和协作,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残联普法工作要求在全国的落实还要靠各地方残联,要加强对地方残联的指导,重视普法工作经验交流,查找问题和不足,改进方式方法,进一步营造学法用法氛围。

要针对宣传教育的对象扎实有效地做好普法宣传教育。一要加强对残疾人及其亲友的宣传。因为残疾人工作保障和服务的对象是残疾人,要让他们了解相关法律规定才能知道自己的权益是否受到侵犯,残联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维权。二要重视各级残联领导干部和残疾人工作者的法制学习和教育。中共中央政治局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建立了法制讲座制度,请著名法学专家讲授基本法律制度、法律知识和某些专业法律,各级残联党组中心组学习要加强法制学习内容,做残疾人工作首先要自己明白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各项法律规定。三要重视对社会进行残疾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只有让全社会都了解残疾人有哪些权利,残疾人才能得到尊重,才能真正实现平等、参与、共享。四要创新对相关政府部门和执法机关的宣传。只有执法机关清楚保障残疾人权益的规定,才能依法办事,最终落实相关规定。

在宣传教育的形式上,要把利用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法制宣传日等集中宣传和日常工作中随时宣传结合起来,既要注重有声势、有规模的大型活动,也要注重润物细无声、日积月累、点点滴滴的渗透式宣传教育。

在宣传工作的方法上,要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书刊等传统媒介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好网络、移动通讯等新媒介的作用。

今后五年,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实施,我国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发展和进步,依法治国进程将不断加快,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提高认识,完善和创新工作方法,通过残联系统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促进残疾人事业各项工作依法开展,有效维护残疾人的各项合法权益。

【残联发言稿范文】

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是第28个国际盲人节,我们高兴地参加盲人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暨关爱残疾人—阳光志愿助残基地揭牌仪式,收获盲人文化事业发展的又一成果。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残联向盲人兄弟姐妹及其家人表示亲切的节日问候!对中国盲文图书馆成为“关爱残疾人--阳光志愿助残基地”表示诚挚的祝贺!对各部委领导同志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和国家历来关心、重视残疾人文化事业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残疾人文化事业发展的文件、法规政策。盲人文化事业作为残疾人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中国盲文图书馆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就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盲人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及特别扶持,体现了伟大祖国对广大盲人的深情厚爱。李长春、刘云山、邓朴方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两次到中国盲文出版社和新落成的中国盲文图书馆视察工作,对加快推进盲人文化事业发展提出了战略部署和具体要求,李长春同志明确指出“盲人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繁荣发展盲人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邓朴方同志也对盲人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提出了细致而具体的指示要求。此次在中国盲文图书馆启动阳光志愿助残基地得到了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老龄办、中华志愿者协会等部委的大力支持,凝聚了大家的共同爱心,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的重要举措,是开展阳光志愿助残行动的具体体现。

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了丰厚的无私奉献的精神理念,这也是中国仁人志士一贯秉承的思想脉络,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志愿服务正是这种奉献精神最直接的体现。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以及正在举行的全国第八届残运会全面彰显了志愿者服务所体现出来的伟大精神——它包括了大爱无私的奉献精神,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

我国有1233万盲人,这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盲人有同样的权利、尊严和价值,有同样的智慧、创造和激情。盲人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既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盲人文化事业发展新要求的具体举措,也是弘扬志愿助残理念、彰显志愿助残风尚的具体行动。为了进一步落实盲人文化志愿助残的社会责任,希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以保障盲人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增强志愿服务责任感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构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框架的攻坚时期。努力促进盲人文化事业发展,保障盲人基本文化权益,让盲人共享社会文明成果,事关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大局,事关惠及盲人民生社会大局,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

作为盲人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作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盲人文化志愿服务工作要紧扣文化助盲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盲人为重点,深刻理解党和国家对盲人文化事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新举措,充分认识盲人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努力提高盲人文化服务能力,完善盲人文化服务体系,将这一惠及最困难群体的民生大事抓实抓好。

二是以满足盲人实际特殊需求为切入点,积极拓宽志愿服务领域

要坚持以盲人为本,以服务至上,以盲人文化服务为主线,把完善和提高盲人文化服务工作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盲人实际特殊需求出发,积极拓宽服务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服务。要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开展盲人迫切需要的、盲人文化事业发展急需的志愿活动项目。要把盲文图书馆作为人道主义思想宣传基地、大中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基地,充分发挥中国盲文图书馆作为全国视障文化资讯服务中心辐射作用,以贴心、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切实帮助盲人提高现代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和自身文化修养,切实改善盲人出行、信息无障碍、社会服务等内外环境。

三是以努力提高志愿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着力点,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

我很高兴地看到,我们志愿者普遍年富力强,有丰富的学识,有广泛的社会联系,有稳定的心理素质,有抓住机遇、做好工作的强烈愿望和激情活力,后发优势明显。刚才志愿者代表的宣誓让我们感到十分振奋,助残志愿者不仅仅有中小学生、青少年,还包括广大妇女、老年人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昭示着盲人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前景广阔、态势喜人。

要针对盲人服务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特点,进一步加强盲人文化服务志愿者培训,让志愿者更多了解盲人的特点和盲人文化服务的特殊性,以“人道为基、志愿为本、服务为先”理念为服务宗旨,通过健全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为盲人服务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从而提供优质高效的志愿服务。同时,要让志愿者在参与盲人文化服务过程中,也能得到自我提升,发现其服务价值,得到社会的尊重与应有的回报。此外,要注重发挥社会力量的助推作用,抓住当前大力加强社会管理与创新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方式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广泛弘扬志愿助残理念,大力宣传志愿助残感人事迹,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盲人文化公共服务,使志愿服务精神和人道主义思想深入学校、深入社区、深入人心。

四是以不断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建设为着眼点,构建科学长效发展机制

要积极做好志愿者工作、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等基础建设工作,具体规划完善好由几部委共同制定的盲人文化志愿服务实施方案并落到实处,不断建立健全科学的志愿服务体制机制,突出把盲人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和志愿者个人发展有机结合,让志愿者乐于参与志愿服务,并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得到自我能力的提高和个体发展的机会,让社会上更多的有志人士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扩大社会影响力,积极营造扶残助残良好社会氛围,形成稳定而长效的志愿服务发展机制。

我们将注重发挥中国残联的组织协调作用,与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老龄办、中华志愿者协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国盲人协会、北京市残联等多家单位和部门共同协作,密切配合,整合多方资源,加大投入力度,支持盲人文化志愿服务工作。

在加快发展盲人文化事业的新形势、新任务下,保障广大盲人共享文化成果、参与文化活动和创造,让公共文化服务的阳光照亮广大盲人朋友的心灵,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份内责任。期望大家都来关注盲人文化事业,关心盲人文化生活,积极参与到盲人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中来,以盲文图书馆为平台,努力使盲人朋友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并获得实实在在的公共文化服务,为盲人朋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生力量而创造有力条件!今天,大家都是志愿者,我们将在志愿服务大旗下,为大众提供更多更好志愿服务。

最后,再次感谢各部委、各部门的各位领导和朋友们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祝愿本次活动圆满成功!祝福大家顺意安康!

【残联发言稿范文】

这次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推动专门协会工作再创新局面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中国残联高度重视,朴方同志发来贺信对专门协会工作寄予深情厚望并作出重要指示,朴方同志特别嘱托:“各专门协会要认真研究社会组织的运作规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以更开放、更积极的心态走向社会,勇敢地担当起本类残疾人利益代言人、服务组织者和权利维护者的角色,自觉地和全体残疾人一起为社会建设出一份力。”海迪同志也特别强调:“各级残联和各级专门协会要珍惜专门协会社团法人登记来之不易的机会,促进各项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坚持为残疾人服务的宗旨,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保持残疾人组织的活力和生命力,赢得广大残疾人和亲友们的支持,展示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国际形象。”新宪同志在讲话中回顾并总结了专门协会发展历史、取得的成就和创造的经验,深刻阐述了专门协会社会团体登记工作的重要意义,他指出:“专门协会进行社团登记,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民主和增强代表职能,有利于进一步体现协会主体地位和残疾人‘主人翁’地位,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协会优势和增强协会活力”,对下一阶段残联和专门协会共同推进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小泉同志也提出:“各级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应给予专门协会资金支持。希望各专门协会提出符合本类别残疾人特点和个性化需求的实施项目,要具备操作性,符合基金会资金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会上,中国残联通报表扬了241个全国残联专门协会创先争优活动优秀单位和优秀个人。受表扬的单位和个人代表也介绍了工作经验和感人事迹,具有很好的学习借鉴意义。

(一)会议履行了四个协会社团登记法定程序,标志着中国残联各专门协会社团登记工作即将顺利完成。

各专门协会委员作为全国本类别残疾人的代表,选举产生了本协会的负责人,通过了新修订的《协会章程》。会员代表大会之后,各协会委员会连夜召开会议,各位代表就协会工作和其他相关业务工作提出了积极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是完善协会工作机制,加大残联支持力度,保证人员、经费、场地落实,盲人、聋人理事的配备,残疾人参政议政,章程修订以及涉及当前基层残疾人普遍面临的困难等愿望和诉求。会后我们将归纳整理,专题上报主席团、党组、理事会研究,有效地吸纳和落实。

(二)会议对于做好今后专门协会工作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提高了认识。

与会代表认真学习了朴方同志的贺信和新宪同志的讲话,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大家纷纷表示受到了一次全面深刻的思想教育,进一步系统了解了各专门协会工作的发展历程、成效和经验,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学习交流协会工作的先进经验,提高了对专门协会地位和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做好协会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满了信心和决心。

(三)会议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专门协会的工作目标。

以来每个五年计划或纲要实施之初,中国残联都召开一次全国性的专门协会工作会议,专题部署工作,已经形成制度。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又是中国残联四个专门协会社团登记第一年,会议恰逢其时,为专门协会工作提出了战略规划、做出了重要部署。各专门协会委员会会议研究了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为协会工作开创新局面明确了任务目标。

(四)会议对残疾人事业大局有了更加全面准确的把握。

程凯副理事长向各位代表详实解读了“十二五”发展纲要的历史背景、科学内涵、人文理念、重要举措和宏伟目标。通报了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进程及自上而下所取得的显著成效,让我们更加全面了解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特惠政策、项目投入、设施建设以及采取的配套实施举措等。从宏观政策到微观措施,信息量很大,说明广大残疾人的需求、困难、愿望太多太多。正因如此,需要更多的政策、更多的关爱、更多的扶持,需要中国残联在国家层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从中也让我们感受到广大残疾人已经并将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并对未来充满了期盼。大家深刻地认识到“两个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实效内涵,感受到广大残疾人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和辛勤努力,更加体验到专门协会和广大残疾人不仅仅是事业的受益者,也是事业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使我们增强了信心、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对于我们今后把握工作格局、肩负历史使命、兢兢业业地投入残疾人事业都大有裨益。

【残联发言稿范文】

各专门协会进行社团登记,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对推动专门协会工作再创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谈三点贯彻意见: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领导讲话和会议精神。

朴方同志的贺信和新宪同志的讲话立意深刻、高瞻远瞩,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以人道主义思想、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阐述了活跃专门协会工作的重要意义。结合当前国家形势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大局,明确了专门协会工作的战略发展目标,是推动今后协会工作开展的纲领性文献和基本指导方针。朴方同志殷切希望各专门协会真正成为“利益代言人、服务组织者、权益维护者”,新宪同志提出专门协会要“五个增强”、各级残联保证“五个有”的工作要求,为进一步做好协会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出了行动举措。各地要认真做好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和落实工作,及时向党组、理事会全面汇报,提高对协会工作的认识,结合本省工作实际,制定支持协会工作的发展思路,提出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明年3月底前将本省具体贯彻落实的情况报告报送到中国残联组联部。各省专门协会主席要通过各种形式向基层广大残疾人传达领导讲话精神和此次会议成果,向本类别残疾人宣讲中国残联推动协会工作的战略部署,使贯彻会议精神成为一次既部署工作又联系残疾人的过程,进一步团结凝聚本类别残疾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自身特殊优势,借鉴成功经验,不惧挑战,克服不利因素,克服畏难情绪,克服消极观念,切实做好本省协会工作。

(二)抓住机遇、把握契机,推动协会工作向纵深开展。

正如朴方同志在贺信中指出:“进行社团登记,对协会来说,是新的起点。对残联来说,是新的课题。登记只是形式,如何体现内容、形成力量则需要更多的努力。”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现在协会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一点新宪同志在昨天的讲话中分析得十分深刻。我们还要进一步增强推进协会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解放思想、锐意创新、狠抓落实,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圆满完成会议所提出的各项任务,不负广大残疾人和亲友们的期望与重托。

各级专门协会要勇于承担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抓住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把握社团登记的有利契机,保证协会稳定健康科学发展,保持创新生机活力,切实履行好“代表、服务、维权”职能。要抓住“实施强基育人工程、开展社会化科技助残、举办多样性品牌活动”三条主线,着力“素质建设、能力建设、制度建设”三项基本建设,努力将协会建设成为“学习文化型、服务能力型、创新活力型”“三型”协会,实现新宪同志提出的要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组织的活力和发展动力,增强亲和力和感召力,增强国际合作交流的影响力,增强自我教育和管理能力。”

——夯实组织基础,规范运行模式。进一步加强协会基层组织建设,确保县级以上组建率在“十二五”末达到100%。按照中国残联要求的规范化建设、组建率等任务目标,下大气力突破,全面完成。不要仅仅追求形式和数量,而要更加注重质量和实效。

——强化基层协会,实化基层工作。对省、市、县(区)级专门协会工作实施分类指导、统筹兼顾,加强基层工作力量,延伸工作触角,调动基层积极性,活跃基层协会工作。明年在部分县(区)级专门协会探索实施负责人差额选举试点工作,然后总结经验,逐步推开。有效发挥各协会内设委员会作用,做优做实。加强调研,积极反映残疾人特殊需求,兼顾特性建言献策,统筹安排同步推进。

——推进文化建设,保持创先争优。各级专门协会要建设成为“学习文化型”协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各级专门协会要认真贯彻中央精神,融入大局,发挥优势,参与推动残疾人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符合残疾人特点的文化活动,打造品牌、拓展项目,扩大影响、满足需求,繁荣残疾人文化艺术,使协会成为残疾人的文化精神家园。要配合残联业务部门加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以此推动协会活动场所的落实。从开始,全国残联专门协会创先争优活动将进入巩固规范阶段。协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对于坚持政治方向、融入服务大局,确保创新活力、增强先进素质呈现了特色成效。前一段时间中组部、国家机关党工委来中国残联座谈听取了专门协会创先争优活动的作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关注。希望各省残联高度重视,组联部门认真组织各专门协会积极参与,把协会创先争优的规范化标准、工作内容纳入到地方专门协会工作的年度考核中,使之常态化、制度化。总结好经验,巩固好创先争优工作成果,每年以不同的形式,对地方开展创先争优、推进协会工作进行经验交流。

——培育综合素质,提升服务能力。各级专门协会要建设成为“服务能力型”协会。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协会负责人和协会工作者的综合能力,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强化自身建设,提高残疾人综合素质、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提升残疾人参政议政能力和社会参与意识。要发现培养输送残疾人后备人才,使之在工作实践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要联合一些高校、研究机构加强理论研究工作,特别是纳入到残疾人事业理论研究体系当中,形成协会独有特色、符合实际、特性突出的协会工作理论,指导具体工作。要与有关部门配合,满足各类残疾人特殊需求,提供类别化、个性化服务,提升服务水平,牢记使命、不负重望,以人为本、服务至上。

——增强协会活力,创新工作机制。各专门协会要建设成为“创新活力型”协会,加强与本类别残疾人的血肉联系,抓住国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与服务的历史机遇,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进同残疾人社会组织的联系、交流与合作,并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借助专项工作基地、家长资源、志愿者力量等,继续打造各协会创造的品牌,比如无障碍与辅具、信息交流无障碍、你行我行大家同行、中途之家、特奥活动推广、心智障碍人士家庭财产信托保险、精障孤独症人士康复等,突出个性与特点,形成优势与特色,提升品质和影响。积极参与“两个体系”建设等残联中心业务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参与涉及残疾人法规政策的制定。五个专门协会要相互团结、互联互助,充分运用社会化工作方式,共享并整合社会资源为残疾人所用。协会现在具备两大方面的优势,既有残联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作为坚强的后盾,又具有登记后的社团法人地位,充分依法按章履职,发挥独特优势作用。专门协会要在实践运行中探索出工作新模式,这一新模式一是在朴方同志贺信和新宪同志讲话中已经深刻诠释了,二是由各专门协会以及广大残疾人朋友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创新并加以自我发展完善。要增强社会化管理意识,与时俱进发挥社会化工作优势,整合调动社会资源,激发内在活力动力。要加强并完善制度建设,坚持协会工作每年向主席团报告工作制度,坚持理事会与专门协会年度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协会密切联系残疾人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协会社团登记之后,要依章管理、依法募捐,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范经费使用,管好用好资金。时刻警钟长鸣,公开透明,绝不能出任何问题。这次会后要针对社会团体法人登记后的协会委员会工作规则以及工作规范标准进行修订完善,还要开展残疾人工作的评估与监督,探索建立评议监督机制。切实加强能力建设,提高运作实施能力和落实执行能力。

(三)完善机制、团结协作,形成残疾人事业发展合力。

海迪同志在省级残联专门协会主席培训班上指出,“专门协会工作是残联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开展工作的重要力量。残联的业务与专门协会工作是互相促进的,同样属于残疾人事业这个有机整体,是互相配合、互相推动的关系。各级残联要克服官僚主义和本位主义,将专门协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将专门协会工作与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协会主席和委员的作用。”昨天会上新宪同志深情地说:“各级残联要怀真心实情、出真招实招,把真挚感情融为对协会工作的诚心支持,把对残疾人及亲友的敬重化为对协会工作的重视,切实促进协会工作健康发展”。对任何工作而言,一个合理的机制非常重要,可以发挥长久的作用。坚持“残联领导、部门协同、协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发挥协会自身特有的优势和作用,以社会化工作方式,密切联系本类残疾人及社会组织,宣传感召动员社会,广泛扩大社会影响,多方努力形成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合力。

切实提高对专门协会地位和重要性的认识,在重大工作部署中发挥协会应有作用,前期征求意见、中期共同参与、后期评估反馈,保障协会及残疾人知情权、话语权与参与权,让残疾人及亲友充分表达意见、提出建议,加强残疾人工作的民主参与、民主决策,团结教育和引导广大残疾人,让残联工作更有实效,更加贴近残疾人,满足残疾人特殊需求,增强协会和残联的代表职能,防止残联组织脱离残疾人,防止残联组织滋生官僚主义,防止残联组织失去活力与生命力,最终让残疾人认同、让残疾人信任、让残疾人拥护。

我强调一下,要切实关心和支持从事组联工作和协会工作同志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成长。继续加大盲、聋专职理事及智、精亲友专(兼)职理事的配备和培育工作,没有完成任务的省份要按新宪同志的要求,在两年内抓紧配齐配全;要形成长效稳定的人才机制,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残疾人干部、协会骨干及优秀残疾青年在专门协会工作及各项业务工作中的特殊作用,互为补充,相互促进。残疾人干部要切实加强自身修养和自律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和理论学养,以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以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态充分参与社会,超越自己、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要按照新宪同志的要求,各级残联对支持专门协会工作做到“五个有”:“有坚强的领导、有明确的工作要求,有固定的工作人员、有预算经费、有活动场地”。现在大部分省级残联都成立了协会工作办公室,配备了工作人员,场地与人员有了基本的保障,至于经费问题还希望各地残联再努一把力加以解决。由于专门协会与残联的特殊关系、渊源关系、天然关系,虽然协会进行了社团登记,但是为了协会全面科学发展,更好地履行“代表、服务、维权”三项职能,实现“三个活跃”,发挥主体协会和残联支柱的独特优势作用,残联应义不容辞地提供必要的活动资金,给予长效性支持。明年组联部门要实施残疾人组织建设“强基育人”工程,协会需要组联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已经分解,指标已经量化,纳入到了“强基育人”工程的任务目标之中,每年还要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评估督导,以切实抓好落实。

在创新社会管理与服务中,协会既是参与者也是助推者,也要切实增强在社会管理与服务大局中发挥作用的责任感、使命感。中国残联始终重视社会管理与创新工作,加强对残疾人社会组织的联系、指导和服务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各级残联要支持专门协会发挥联系本类别残疾人社会组织方面的天然优势,既要加强对残疾人社会组织的培育、服务和管理,推动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机制,也要发挥专门协会在联系残疾人社会组织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增进与残疾人社会组织的联系,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社会组织共同努力做好工作。

同志们,这次会议就要圆满结束了,我们倍感肩上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今后五年是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时期,“十二五”发展纲要确定了宏伟的发展目标,残疾人事业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为此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这既有赖于残疾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也有赖于全体残疾人的积极参与,各专门协会将大有作为。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7号文件和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残联发言稿范文】

这次全国残联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是全面贯彻落实第四次全国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精神,明确“十二五”信息化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任务,推动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将全面总结近年来残联信息化建设经验,深入分析残联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残联信息化建设工作。下面,我就加强全国残联信息化建设,提升各级残联的行政信息能力讲几点意见:

一、顺应发展,提高认识,深入推进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正进入一个更加广阔、更加深入、更加扎实的新阶段,信息化日益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残联要主动顺应信息化浪潮,充分解放思想,把推进信息化与履行残联职能、提高科学发展能力结合起来,与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业务监管效能结合起来,与加强自身建设、规范行政行为结合起来,与拓展职能空间、促进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对信息化建设在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一)信息化建设是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信息技术发展为提升治国理政能力提供了新机遇、新手段。党中央国务院将推进社会信息化作为覆盖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举措,把“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任务。“十二五”期间,国家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在工作模式、工作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融入了更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残疾人事业要主动顺应信息社会的客观要求,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将信息化作为推动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支撑,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残疾人事业整体业务格局中的整合作用,为残疾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全面的信息化支撑体系,不断提高残疾人事业的科学化水平。

(二)信息化建设是残联系统开展工作的基本前提。

构建残疾人工作综合信息平台,为党委、政府,为相关部门提供准确有效的工作信息是残联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各级残联的基本职能之一。在部署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时,回良玉副总理亲自将“真实的了解、真挚的关爱”确定为调查口号。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之初,朴方主席经常说,“不是不人道,而是不知道”。知道和了解,是残疾人工作赢得支持、纳入大局的前提和基础。不同时期的信息化建设有着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当前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残疾人工作走向精细化的背景下,要通过系统化、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的手段,构建工作综合信息平台,积极协调人社、民政、教育、卫生、扶贫等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同推进残疾人工作。要主动运用信息化手段,逐步建立科学、精细、有效的信息化业务监管和绩效评估机制,开展绩效监督和评估,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三)信息化建设是残联系统履行职能的重要载体。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各级残联主动推行网上办事和政务公开,规范工作流程,提高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既开辟了新的为残疾人服务的途径,也便于广大残疾人行使民主监督权利。深入推进各级残联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为残疾人办事的效率,有利于保障残疾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是强化残联“代表、服务、管理”职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四)信息化建设是残联组织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抓手。

残疾人工作走向个性化,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的服务,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趋势。面对残疾人群体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快速增长的需求,依靠传统业务管理和服务模式已经无法应对。信息化建设是残联组织服务能力的放大器。一方面,信息化建设增强我们开展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向性,使有限的服务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应用;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化建设,个性化的残疾人需求得到更加及时有效充分的反映。要贴近业务工作发展和残疾人需求开展信息化建设,构建综合业务平台和残疾人基础信息需求平台,强化功能,突出实用,使残疾人需求更快得到反映,使服务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业务工作与残疾人需求的对接,切实提高残联组织服务能力和水平。

残联系统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政策和工作规范方面,将残疾人信息化、统计、信息无障碍等工作纳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7号)文件和国家相关规划,紧紧围绕残疾人事业和各项重点领域,先后制定了“十五”、“十一五”、“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技术规范,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在组织建设方面,已经在全国残联系统建立了信息化、统计工作管理体系和专业工作队伍。在业务应用方面,已在全国2800多个县级以上残联建立起四级网络化业务应用和统计台账。在核心数据建设方面,截止到年9月,已采集了2074万持证残疾人的基础信息和2028万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信息。在政务公开和便民服务方面,33个省级残联已建立了门户网站。在信息共享方面,残联系统内部及相关政府部门已建立了工作机制。这些工作的开展都为各级残联推行电子政务管理,提高为残疾人的办事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整体推进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的条件已基本形成。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信息、统计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中国残联党组、理事会向辛勤工作在信息化和统计战线的全体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

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面对信息时代的要求、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广大残疾人的迫切需要,残联系统信息化工作还存在需要加强和改进的方面:一是各级残联的信息化建设普遍缺乏顶层管理、顶层设计、顶层协调的管理机制和有效的执行力度。一些部门和领导对信息化工作重视不够,信息化工作存在边缘化倾向;二是工作机制不顺,统筹协调不畅,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突出,数据资源不能共享;三是机构队伍不健全,缺人少编现象严重。这些问题,极大制约了残联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改善和提高。各级残联要进一步提高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认识,采取切实有力措施,不断完善机制体制,推动信息化工作适应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在协调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篇六

同志们: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工业稳则经济稳。去年,面对各种复杂矛盾问题交织和主客观内外部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我们坚持集中精力大抓工业,成为全省三个、全市唯一的“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高端纺织服装产业园成为首批xx省“5+1”重点特色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4.3%、全市第二,成功斩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全市唯一,充分说明我们集中精力大抓工业的方法得当、措施有力、成效明显。今年1-5月,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5.05亿元、增长19.3%,总的来看,全县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出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实现了良好开局,成绩值得充分肯定。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底子薄、总量小、效益低、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还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市场主体梯次化培育、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等方面均还存在不少短板,特别是当前工业经济稳定恢复态势仍不牢固,工业稳增长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原材料价格上涨、要素供应偏紧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必须攻坚突破的着力点和切入口。今年以来,中央、省、市相继出台《关于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关于工业稳增长促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这些举措既充分体现了上级对工业经济的重视支持,同时也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压力倍增。

工业是决定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大家要深入贯彻落实市委“稳增长”工作专题会议精神,继续坚定不移走基于农业优势和人口红利的工业强县之路,自觉把工业经济稳增长放到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积极主动找差距、补短板,立足问题找根子、开方子,咬定目标抓进度、促发展,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以工业经济大突破带动县域经济大提升,力争完成工业投资51亿元,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30亿元,确保地区生产总值迈上500亿元台阶,蝉联“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一要聚焦项目投资精准发力。抓工业关键要抓投资,抓投资关键要抓项目。要切实强化“以项目论成败、以项目论英雄”意识,坚定不移抓项目,矢志不渝上项目,全力推动项目建设“量质齐升”。要强化项目谋划招引。聚焦鞋服纺织、食品医药、新能源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延链补链,充分发挥驻外招商“先锋队”作用,继续引进大中型品牌服装、食品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等企业。要积极对接洽谈拟签约项目,持续跟进绿溪优食谷国际食品产业城、中药材加工、纤维新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力争全年招引5亿元以上项目7个,各类到位资金超目标任务20%以上。要加快项目开工建设。对已签约未开工的项目进行逐个梳理,及时对存在问题进行处置化解,及早做好选址、立项、用地等前期工作及水电气等要素保障工作,确保台原恒晟包装生产项目(二期)、佳实纺织、鸿凯双泰技改扩能等已签约项目尽快履约开建;对在建的宏湃新能源、汽车底盘生产等项目,要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项目一线“把脉问诊”,着力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问题,确保形成更多投资额和实物量,推动形成重大项目梯度推进、滚动签约、批次履约、顺利开工、投产达效的良好态势。

二要聚焦工业园区精准发力。园区兴则产业兴,园区强则经济强。园区是产业发展的“主战场”。近年来,工业园区发展态势良好,园区规模持续提升,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创新举措成效明显,去年园区90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1.6亿元、占全县的83.14%。实践证明,园区对于产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要全力以赴推进园区建设,坚持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千方百计把园区做大做强做优,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加快发展壮大。聚焦园区“2+2”特色主导产业(纺织鞋服、休闲食品+新能源、绿色装配式),围绕实施“产业项目落地促建”等五大攻坚行动,加快政策、资金、要素资源向园区集中,推动园区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增效,力争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6户、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特别要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优化和拓展园区产业空间,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西平工业区,加快推动xx州织造产业园项目建成达效、刘营绿色装配式产业园尽快“齐装满员”,着力打造“一园多区”工业发展空间格局。要着力完善“硬件”。持续完善电力、燃气、供水、通信、道路等基础设施以及孵化器、仓储物流、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持续推动青东坝工业区标准厂房三期、xx州织造产业园租赁房等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园区承载能力。要推动园区集约化发展。全面梳理工业项目闲置厂房、闲置土地情况,做好闲置土地和厂房的“二次利用”,有序推进“腾笼换鸟”,优化产业布局,不断提高园区土地的“亩产效益”。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园区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特色化发展道路,进一步理顺园区体制机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动行政审批流程再造,缩减行政审批办事流程、办结时限,不断提升行政审批效率,确保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园区事园区办”。

三要聚焦惠企纾困精准发力。惠企纾困是做大总量、扩张规模、增添后劲的有力抓手,更是当前工业稳增长的关键支撑。目前,我县虽然亿元以上企业已近50户,但1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仍仅有佳联印染1户。只有以更大力度、更有效举措持续助力企业纾困发展,才能更好巩固“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力量、守住“保”的底线,确保全年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逗硬落实政策。目前,我们已经把中央和省市各类惠企纾困政策措施进行了系统梳理,大家要摸清吃透、统筹落实,确保已有政策“直达一线、直到企业”。同时,今天我们审议通过了推动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十四条硬措施以及今年的工业经济工作要点,接下来就要认真按照文件要求,严格兑现各类优惠政策,简化落实项目奖补、租金减免等申报流程,加快惠企资金拨付进度,切实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确保“应享尽享、快速兑现”。要用心服务企业。为企业排忧解难、做好服务,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大家要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主动作为、细致服务、周到服务、靠前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加优质的环境。要大力开展“企业一线大走访,服务企业大提升”专项行动,对企业面临的用工、融资、用地等难题,努力想办法、添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在用工方面,人社局要牵好头,多形式开展招聘活动,尤其是要充分发挥乡镇、职业学校等单位的作用;在融资方面,县财政局要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持续加强企业应急转贷、小额信贷、担保融资、股权合作等方面的协调服务;在用地方面,自然资源局要充分利用现有用地指标,优先供给工业项目,工业园区要加大“清闲促建”力度,积极盘活闲置土地。要精准培育企业。全面实施重点工业企业梯次培优行动计划,建立县级企业名录库和梯度培育库,制定“一企一策”培育方案,重点支持铁骑力士(绿溪)优食谷、台沃科技等企业做大做强,以“龙头企业+孵化”模式,辐射带动本土小微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户。要继续坚持专班服务和“一对一”培育指导制度,重点培育类似于固锐实业、剑门泵业等专注于细分市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创新能力强的中小微企业,力争今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户、国家级单项冠军1户。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在协调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篇七

今天的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20xx年全市人才工作,研究部署20xx年工作。总体看,20xx年全市人才工作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成效明显,主要体现在“三个更加”上:

一是引才途径更加广泛。这种广泛性主要体现在刚性人才的柔性使用上,就是以企业的创新平台来留智,通过与领军人才或创新团队开展项目合作来增强技术实力。全市上下解放思想,不断加大柔性引才力度,进一步拓宽引进渠道。特别是加快推进随州高新区“人才特区”建设,继续深化与高校合作,通过引博工程、挂职服务、项目和技术合作、研究生实践等多种形式,争取到有份量的人才团队来随工作,为全市特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正能量。例如泰晶公司,过去是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现在正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从省级到国家级的跳跃,靠的就是高端人才的引进;程力公司通过新产品的开发,把与专汽产业相关的技术人才资源聚集到随州,做到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与此同时,我市还引进了一大批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急需紧缺人才,有力推动了相关事业发展,得到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充分认可。

二是育才形式更加多样。这种多样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围绕项目抓人才。主动对接省级重大人才工程,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动,同时加强党委政府与企业的互动,启动了10项重点人才培养工程。二是立足本土抓人才。推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洋”教授与“土”专家联手、高校课堂与田间地头并重,因地制宜开展各类人才的培养活动。齐星公司光伏发电站建设,发电技术的主要负责同志是从公司一名普通电工成长起来的。这种本地培养的“土”专家比比皆是,在我市企业的发展壮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县炎帝科技公司的老总刘银水同志,小学文化程度,从提着篮子卖香菇成长为企业家,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邀请到武汉大学张俐娜教授与公司合作研发新产品。我曾经开玩笑问过张教授:“你是院士,与我们小学毕业的企业家交流起来有没有困难和障碍?”她说没有,每次交流都受益匪浅,因为做科研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而地方企业家、“土”专家对市场的敏感性、对技术应用的理解,往往会对科研水平的提升和科技成果转化有很大启发和帮助。这就是“土”“洋”结合的典型例子。三是瞄准市场抓人才。先后举办企业家、专汽技术研发人才、农村实用人才、服务业领军人才等专题培训班,促进全市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升级。

三是用才平台更加坚实。坚持以用为本,组建随州高层次人才协会和博士服务团,促进人才资源向基层一线流动。进一步深化校地校企战略合作,新建省级重点产业创新平台5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企业技术(工程)中心4个、校企共建研发中心6个,以及刚才市人社局的同志发言中提到的要建设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等等,都是我们引才用才很好的工作平台。我市成立的湖北省专用汽车研究院,常年有30多位教授、博士、硕士在这里工作,我们尽力提供了公租房、科研场所、仪器等工作生活保障和配套设施。这些都对随州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过大家共同努力,20xx年我市人才工作得到省委的高度肯定,在全省人才工作重点创新项目评比中获一等资助,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总体上来看,去年全市人才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与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是有差距。一方面,人才的整体层次还不高。人才队伍就像金字塔,其宽度决定着高度。为什么北京中关村和武汉光谷会成为人才高地?因为有大量的研究生、博士生以及海归人才在那里创业,人才基数大,其层次水平自然水涨船高。随州由于人才总量不足,导致人才队伍的层次水平还有差距。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人才工作的贡献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无论是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还是开展引才引智活动,其目的就是要为企业创造效益、为社会创造价值,在这两个“创造”方面,我觉得还要加强。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其核心还是技术创新、人才管理工作创新。因此,人才工作任重而道远。

当前,随州面临着办好市场大学的“大市场”课题,迎来了武西高铁、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华能火电的“大项目”时代,拉开了建设“双百”城市的“大城市”格局,这些都为进一步发挥人才作用提供了宝贵机遇和广阔舞台,全市人才工作大有可为。在把握机遇的过程中,我们要认准“三个要求”:一是党管人才的基本要求。曾经说过,我们搞市场经济和简政放权,不能自由落体、放任不管,要有放有接。人才工作也是一样,我们聚集人才需要一面旗帜,这面旗帜就是党管人才。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其核心在于牵头抓总,重点在于统筹各方,关键在于各负其责。实践证明,凡是人才工作做得好的地方,都是党管人才核心战斗力较强的地方。这也是我们今天召开会议的初衷。二是以用为本的客观要求。鸿忠书记多次提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问题,许多科研成果在湖北产生,效益却在外地产出,这种现象对于本地发展非常不利。因此,要摒弃花拳绣腿,坚持以用为本。抓人才工作,要把用好人才作为关键环节,在使用中培养人才,为使用而引进人才,以使用来激励人才,切实解决好人才不够用、不适用、不尽用、不善其用的问题。三是市场配置的现实要求。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人才是资源,而且是特殊资源,也应该由市场来配置。为什么中心医院能够成为我市引进人才的一个高地?不仅是因为医院提供了住房等生活保障,更为重要的是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因此,我们要将人才选拔、培养、评价、流动等具体环节交给市场,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同时也要建设好人才市场,强化人才公共服务,推进人才法制化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把握好这三个要求,人才工作才不会失之于虚、失之于偏。要落实好三个要求,抓好新一年的人才工作,需要我们在四个方面来努力:

深刻指出,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一流的发展优势。引进人才与宣传产品一样,都需要吆喝,党委政府要吆喝,企业也要吆喝,要让人才知道随州、知道企业,通过我们的引领和主动作为引进一批优秀人才。实践证明,引进一个优秀的人才,往往就可以带出一个团队,创造一批成果,兴旺一方产业。齐星公司的发展,一个核心的推动力就是人才。当初为建立模具车间,引进了日本高级技术人才;现在发展光伏等产业,也是通过引进人才带出的团队来支撑。在新常态下,我们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出重围,在巨大的压力中谋求发展,都需要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和强劲动力。希望各级党委政府要有求贤若渴的紧迫感,主动作为,帮助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借此推动科技创新,带动产业持续发展。

第一,要主动对接,搭建资源连接轨道。武汉是华中地区高校最集中、人才资源最富集的地区。我们要就近取才,在武汉和随州之间搭建引才引智的轨道,吸纳武汉人才资源投身随州发展。最近我接待了几批武汉高校过来的专家教授,他们都觉得随州交通很便利,创业平台也不错,而且房地产市场持续保持稳定,生活环境和事业前景较好。我们要用好这些优势和便利条件,进一步深化与武汉高校、科研院所的政产学研合作,利用与高校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举办有针对性的校地校企合作活动。今年适当的时候,可以由市委市政府领导带队,吸引本地企业积极参与,赴高校、科研院所走访对接,加强校地校企联系交流,引才借智促发展。

第二,要主动投入,筑牢政策扶持通道。我们常说“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最重要的当然是事业留人,但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也不可或缺,三者相辅相成。泰晶公司引进的一个纳米专家,就是我们肖伏清主席通过老乡关系和感情帮忙联系的,人才来泰晶后,发现产品市场前景很好,事业发展平台不错,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建成了省级研发中心,叫纳米研究中心,产品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今后多领域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我们要像招商引资一样招才引智,舍得拿出“真金白银”,为人才引进工作输送实实在在的“养分”。要善于整合地区、部门和企业的资源,出台符合实际、务实管用的引才优惠政策,特别是以“人才特区”建设为龙头,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要有突破性政策。市委组织部、人才办要会同市编办等有关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具体实施办法,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为人才引进工作提供长效化的坚实保障。要健全帮助企业引才的相关机制,探索对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适度给予生活补贴的办法,加大企业引才力度。

第三,要主动创新,拓宽柔性引才渠道。随州建市时间短,在发展阶段、经济基础、创业条件等方面相对弱势,要建设人才强市,就要创新办法,变刚性引进为柔性集聚,提高随州对于人才的吸引力。要把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结合起来,在引客商、引资本的同时注重引进人才。要把引才与引智结合起来,建立固定与流动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灵活引才机制,通过咨询讲学、技术指导、技术入股、合作经营、联合攻关等方式,吸引各类人才到随州干事创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引进只是在土壤里播下了一粒种子,要结出累累硕果还需要不懈的培育。要立足随州实际,突出人才培养的重点,以符合实际的办法抓好现有人才的培养,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第一,要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首先要办好“市场大学”,提高全市党政干部对市场的理解和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市场经济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如果没有人才,地方和部门的事业发展不起来,大家要有这种认识和紧迫感。下个月我们准备邀请企业家来为党政干部授课,谈谈创业的艰辛、对市场的认识,分享经营管理的智慧,帮助我们的干部认识市场、转变思想。其次要提升企业家队伍素质。如果我们的企业家眼光不够、视野不大、胸怀不宽,仅仅满足于小富即安、买辆好车舒舒服服过日子,那么不管党委政府怎么去引导扶持,企业都不可能发展壮大。因此,近几年我市不断加强企业家培养力度,先后组织重点企业负责人赴清华大学、杭州市委党校、北京大学等地研修,开拓视野,提升素质,效果非常好,今后这类活动还要继续举办。其三,要统筹推进其他人才队伍建设。要培养市场化的专业技术人才,针对市场需求开展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知识层次和能力水平;围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实践锻炼、技能竞赛等方式加大培养力度,更好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培养市场化的致富人才,做好农业实用技术和创业培训工作;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鼓励扶持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立完善相关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

第二,要坚持引进人才和本地人才两手抓。在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同时,也要抓好我市现有人才资源的培养,做到内外联动、“土”“洋”结合。以公务员人才队伍为例,近几年每次省里遴选,不管是重要的综合部门,还是专业性的单位,只要面向全省,随州都没落空,而且入选比例很高。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就是因为我们过去储备培养了一批行政人才。因此,坚持引进人才和培养本土人才两手抓很有必要。要引导本地人才在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高自主消化吸收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在政策和待遇上公平对待引进人才和本地人才,促进我市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同时,“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对于正常的人才流动,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前几天我到市中心医院看病,顺便跟医院从十堰引进的一名主治医生交流,我说你愿意来随州工作,说明这里的平台好,我们非常欢迎,也会给予最大的支持;如果以后你发现其他地方有更好的发展平台,我们也不会设置障碍。人才在随州工作了几年,离开的时候高高兴兴的,走到哪儿都会说随州好,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来,我们欢迎;走,我们欢送”,要有这种胸怀,因为一潭死水是没有前途的。

第三,要坚持开展好重大人才工程。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是全市近几年推进人才工作的一个突出抓手。从2013年起,省委组织部等省直部门先后实施人才工作重心下移“六个一百”、万名创业人才计划、“双聘双挂行动”等重大人才工程,既给资金,也给政策,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与省重大人才工程对接,争取项目、资金、政策支持,加快我市人才资源开发。同时结合上级要求,设计和实施切实可行的本地人才培养工程、人才引进工程、牵线搭桥工程以及服务保障工程,推动人才工作取得实效。比如传根副市长正在亲自抓的企业家市场大学,就是提升随州企业家素质的好办法。还有我们连续4年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养了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和基层组织负责人,要乘势而上,继续深化项目成果,甚至让“一村一名大学生”变成“一村多名大学生”,从而助推新农村建设。

人才工作以用为本。评价一个地方人才工作做得好不好,不是看人才的学历,也不是看人才的占比,关键要看是否把人才用好了。去年省里派驻随州的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组长是省科协的主要领导,她说随州科协在基础条件较差的情况下还能有作为、出成绩,让省科协刮目相看,就是因为工作思路很清晰,始终在为企业和高校牵线搭桥,为发挥技术人才作用而努力。各地各部门要学习借鉴好的做法,为人才搭建平台,让人才学有所用、用有所成,争取有为有位。

第一,要完善更具开放性的用人平台。完善用人舞台,首先要解放思想。如果我们还以论资排辈、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陈旧思想看待人才,带着“有色眼镜”使用人才,就会导致人才变成庸才。过去评价人才,一看学历高不高,二看头发白不白,三看证书多不多,这种观念要改变。党委政府和企业都要有敢于用人的胸襟和胆识,要解放思想,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积极倡导重视人才就是促进发展、浪费人才就是影响发展、刁难人才就是阻碍发展的理念,坚决破除束缚人才施展才能的体制机制障碍,放手使用优秀人才。

第二,要完善更具实践性的用人平台。要继续发挥好专汽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示范基地等生产研发平台的引领作用,发挥好人才需求导向等机制的保障作用,发挥好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的激励作用,发挥好项目对接、社会实践等活动的推动作用,让人才在企业生产的一线和项目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目前我市的专用汽车等特色产业,已经创造了很多实用性的平台。过去随州只有一个牌子“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现在科技部叫我们“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工信部叫我们“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地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下一步还要授予随州“承接产业转移创新示范基地”称号,其引领性极强,对于我市聚才用才留才有着积极意义。去年曾都区发掘出汉代竹简,被列入全国20xx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考古工作者在随州有了该项考古发现,才干和名誉双丰收,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省考古研究所黄凤春教授在随州发掘了叶家山曾侯乙墓地,通过这个实践平台的锻炼,现在已经成为研究曾国历史的资深专家。这个例子证明了实践平台对于培养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重要性。我们党委政府和企业家都要高度重视实践性平台的运用,把它用好用活用出成效。

第三,要完善更具创新性的用人平台。要完善创新激励机制,运用好科技进步奖、重大成果产业化项目、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等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的表彰奖励,坚持好市委人才办对人才创新项目的扶持办法,加大扶持力度,充分调动人才在随州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要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继续深化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培养一批技术骨干,解决一批技术难题,开发一批创新产品。要完善创新联动机制,统筹部门、高校、企业创新资源,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以创新资源的整合形成整体创新的合力。

引进人才靠政策,留住人才靠环境。指出,精神产品,创造发明,一切人的智慧结晶,只有在高度自觉、高度兴奋的时候才能奏效,我们领导者的责任,就是帮他们排难解忧,努力使他们处于最佳竞技状态!我们对人才,要倾心相交,宽容以对,对他们给予多方面的爱护和帮助。

第一,要营造大氛围。大氛围就是干事创业的氛围、万众创新的氛围。在营造氛围的过程中,各地各单位要把握“求、诚、用”三个字。“求”就是求贤若渴,无论是对“土”人才还是“洋”人才,都要有求贤若渴的态度。“诚”就是真心诚意、真心待人,这种真诚体现在方方面面。齐星公司老总徐德同志年纪比我们在座的都大,工作比我们很多企业家和干部们都忙,但为了引进高端人才,经常亲自驾车到机场去接人。我们多少企业家能够做得到?多少干部做得到?就这一条,感动了许多来随州工作的人才。“用”就是大胆使用,曾都区引进的清华博士,一来就担任副区长,接着就是、组织部长,这就是大胆用才的典型例子。人才如果不能用当其时,时间长了必然会埋没才华。所以,在人才的使用上,要着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第二,要优化小环境。随州不产柑橘,但大小水库边上柑橘还是很甜,这就是小气候、小环境的作用。同样,我市人才工作也要加强小环境建设,这是对整个大氛围的有力支撑,也是有机组成部分。“人才小环境建设”是随州人才工作的特色亮点,曾被评为全省组织工作优秀创新项目,得到省委组织部的高度评价和认可。我们要继续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特色。各地各部门要当好“保障部”,采取综合措施,多角度为人才搞好服务,努力创造科研有条件、创业有保障、干事有舞台的工作环境,创造彼此尊重、相互信任、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创造尊重知识产权、保护商业秘密、维护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创造生态优美、身心健康、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确保各类人才在随州干得开心、住得安心、生活舒心。

第三,要建立真感情。感情上的纽带往往比利益上的联系更加牢固可靠。对于人才不能一引了之,要加强跟踪服务,哪怕在随工作时间较短已经离开的人才,也要加强联系,为以后可能产生的合作埋下伏笔。比如科技副职,省委组织部从武汉高校先后选拔了20多名科技副职来随工作,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已经离开了随州,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举办寻根节等机会,把他们请回来,通过加强联系谋求合作机会。各地各部门既要当好人才的“服务员”,更要当好人才的“贴心人”,引导人才适应随州水土、热爱随州文化、融入随州风情;经常与人才交流沟通,筑牢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一道树立积极的态度、良好的品质、健康的情趣,做人才的知心朋友。

同志们,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我们要牢牢把握新常态下人才工作的新要求,继续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用人才工作的新作为创造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业绩。

在协调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篇八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一方面是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分析我们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明确今年的人才工作思路,部署今年的各项工作重点。刚才大家就07年的人才工作要点和《*县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办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许多中肯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大家都提得很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从刚才章部长的总结中可以看出,20*年的全县人才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明显,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牵头抓总职能进一步强化。组织部门积极履行牵头抓总职能,统筹推进党政领导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五支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制定了《*县“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明确了今后五年全县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出台了《*县“人才特区”试点工作意见》、《关于大力加强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关于进入*县企业人才站的相关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意见》等一系列“人才特区”建设方面的政策文件,开展了人才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8家具有显著示范带动作用的“人才高地”脱颖而出。二是招才引智水平进一步提升。我县分别与江苏省人才市场、西安人才市场、沈阳人才市场三个部级人才市场和西安工程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东北大学等13所高校签订了人才智力资源共享协议。成立了苏中地区首家江苏省新农村实用(*)人才市场。先后组织1*家重点企业赴西安、沈阳等地的人才市场招贤纳才,一年来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600余名。三是人才工作环境进一步优化。开展了“人才工作宣传月”活动,出台了《*县优秀人才读研奖励办法》,实施了人才申报项目资助制度,建立了全省首家企业人才站和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协会,开展了“乡村优秀科技人才”、“科技标兵”、“优秀大中专毕业生”等评选活动,设立了“杰出人才政府特别奖”,调动了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四是服务中心成效进一步显现。实施了以“百名专家帮百村、百名专家兴百企”为主要内容的“双百”科技工程和“人才扶企1+1”工程,开展了“为农服务百村行”活动,各类优秀人才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目前,全县人才总量5.12万人,每万人科技人员数539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及副高职称以上人才数达2566人。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与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相比,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对照,我县人才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人才队伍结构比例还需进一步优化,高层次人才和技术创新型人才占比明显不足,各类人才的行业分布也有待调整;吸引人才的优势还不够明显,人才外流的现象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人才队伍的创新创业能力亟待加强,人才发展的载体相对不足;对人才工作的许多规律和特点的认识也还在探索中,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人才工作的许多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也要进一步做细做实。这些问题都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举措认真加以解决。

随着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县委“工业超千亿,提前进百强”的战斗号角已经吹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也在大步向前,我们主抓人才工作的各个职能部门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从加快发展、富民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出发,正视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要破除一切不利于人才成长的因素,改革一切不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调整一切不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维、开阔的胸襟和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努力开创我县人才辈出、各尽其能的人才工作新局面。

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今年我县人才工作要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超千亿、进百强”的战略目标,狠抓关键环节,创新工作方法,扎实推进人才强县战略。重点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要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培养人才,是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壮大人才队伍要靠培养,优化人才结构要靠培养,提高人才的创新力也要靠培养。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抓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努力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把潜在的人才资源转化为显性的骨干人才。要根据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变化情况,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等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培养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依托党校、职业学校、农干校等培训机构,重点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双强双带”型人才、现代农业人才和农民经纪人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是要坚持培养与需求相结合。根据企业和农村人才需求情况,采取“委托培养”、“订单培养”等多种方式培养人才。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采取委托培养的方式,通过资助一定的学杂费定向培养大学生来企业发展,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是要坚持重点培养与普遍提高相结合。采取联合办班、出境培训、选派访问学者等多种途径,加大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同时也要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序开展和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三是要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培养的目的在于使用,使用也是最好的培养。要建立科学的人才使用机制,充分利用人、岗两种资源,实现“量才适用”。要采取承担重点科研项目、负责科研团队等形式,使人才在培养中使用,在使用中提高,促进各类人才迅速成长。

2、要在人才引进上下功夫。西方经济学中有一个重要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它告诉我们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人才引进是最具实力的经济引进,人才流动是最具潜力的经济流动。近年来,我县陆续从外地引进了2200多名高层次人才,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县的人才结构,提高了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但由于经济条件、发展环境、吸纳载体等方面的制约,我县的人才引进工作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我们不能知难而退,要从实际出发,既要量力而行,更要尽力而为,切实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一是把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结合起来。在招商引资中谋划人才引进工作,在引进项目的同时引进人才。二是把引才和引智结合起来。要建立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和固定与流动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灵活引才机制。近年来,我县实施的科技合作“双百千”工程和“工程院院士*行”等活动,柔性引进高等院校的人才和智力为本地经济发展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今年也要加大柔性引才力度,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产学研活动,全年力争柔性引进400名以上专家教授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三是把部门推动和用人单位自主引进结合起来。引进人才,着重是要调动企业等用人主体的积极性,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人事部门要定期编制人才需求目录,通过网上招聘、组织团队外出招聘等方式,提高人才引进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招聘过程中要大力宣传我县的人才优惠政策,用政策来吸引人才,如我县建立的企业人才站(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享受事业单位保险政策),这在全省都是首创,要宣传出去,成为我县吸引人才的重要筹码。要加强引才载体建设,做细做实13个毕业生实习与就业基地的配套服务工作,吸引一定数量的实习生来我县就业发展。

3、要在鼓励人才创新创业上下功夫。创新创业人才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推进科技进步、企业升级和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一个创新创业人才,可以带动一个企业发展,可以提升一个区域的经济实力,可以凝聚和培养一批优秀人才。去年,县委、县政府召开了科技创新大会,提出了建设创新型*的重大战略决策。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支持和推动人才的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是当前我县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是要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发挥重点企业集团技术主导作用,依靠高校院所进一步推进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为主体的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今年重点推进年销售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促进其与1-2家高校、科研院所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共建研发中心。按照国家标准,加快*工业园区科技孵化器建设,力争与有关高校院所合作建成一个全面的、高标准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由单一的寻求技术依托、转化科技成果向项目、人才、资金同时引进转变。二是要积极开展产学研活动。在县这一级人才、技术、资源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坚持走产学研合作之路,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及成果资源优势,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破解经济发展难题的突破口。今年要继续实施科技合作“双百千”工程,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三是要积极营造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要通过政策引导、加强创业指导等多种办法,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尽情发挥。要继续实施人才申报项目资助制度,对优秀人才从事的项目(课题)研究实施资助。要通过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科技标兵评选和广泛宣传优秀人才典型事迹等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才创新创业的热情,让创新有为、创业有成的人才有荣誉、有地位、有实惠。

人才工作渗透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是不断开创我县人才工作新局面、加快推进人才强县战略的关键所在。

1、抓协调,形成人才工作整体合力。党管人才是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重要原则。坚持党管人才,有利于发挥党的政治、思想、组织等优势,有利于形成人才工作合力,有利于解决人才工作中的全局性、关键性问题,保证人才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组织部门要认真履行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出思路、出方法、出经验,协调各部门抓好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评价、表彰等相关工作,形成上下齐抓、左右协同的工作合力,提高人才工作的组织化程度。在协调各方时,要坚持重大问题共同研究、主动协商,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做到牵头不包揽,抓总不包办。要认真执行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和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会议,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2、抓调研,探索人才工作创新举措。调查研究是谋事之道、成事之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才工作必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组织人事及相关成员单位,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收集信息,努力探索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根据中央、省、市要求,今年要重点围绕这样几个课题开展好调研工作:一是研究探索县级层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在培养、使用、激励、保障上的新途径;二是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研究;三是加强人才科研载体建设,提升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四是城市医疗卫生人才支持农村卫生事业发展问题研究。组织部要牵头组织好调研工作,各职能部门要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共同加强研究,为县委决策提供参考。

3、抓督查,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我县已出台了人才工作百分考核细则,并纳入到三个文明建设目标考核体系和镇党政领导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中,以进一步增强“一把手”抓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为保证工作实效,从20*年起,我们在研究制定年度人才工作计划时,就对人才工作的工作重点和完成时限逐项分解,细化落实到有关部门。今年,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督查,重点对2007年的33项重点工作任务进行检查督促,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同志们,20xx年人才工作任务重,要求高。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县委提出的“工业超千亿,提前进百强”的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在协调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篇九

同志们:

2020年,全市人才工作有招数、有措施、有成效,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值得充分肯定。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打出实招。特别是出台《×》,产生了积极效应,得到了省委领导的高度肯定。二是“引”“育”发力。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引进了一批高层次和紧缺专业人才,培养了一批本土人才。三是“进”“出”并举。组织市党政代表团赴发达地区考察学习,派出一批干部赴中央国家机关、央企和省级机关、发达地区挂职锻炼。从一年多的情况来看,赴外挂职干部学有所获、干有所成、抓有成果、宣有成效。同时,我们从中央国家机关、知名企业请进来×名干部进行“传帮带”,发挥了“鲶鱼效应”。

2021年,是全面贯彻党的__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上路之年。我们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xxxxx来×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努力推动全市人才工作再上台阶。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2021年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要自觉把人才工作放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去审视,放在更好地落实省委“一二三四”战略谋划、市委“一二三四”工作思路中去推进和抓好落实。对照中央、省委的新部署新要求和×发展需要,目前我市人才工作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高”“专”型人才短缺。×、×方面的专业人才不多,金融类人才难找,管理型人才、经济类人才不足,有的干部能力不强,不会干事、不能干事,“推一下,动一下”“工作永远在路上”的现象比较突出,延误了发展良机。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党政干部人才在年龄、知识、专业结构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三是环境还需要优化。在吸引人才、招揽人才的政策上,与成都等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缺乏竞争优势,需要增强政策级差效应;在干事创业的环境上,还要进一步鲜明选人用人导向,不转观念就换位置,不转作风就调岗位,不提能力就摘帽子。最近,省委办公厅下发了《×》,我要求市督查办优化目标考核办法,弱化发了多少文件、开了多少会议等过程考核,把重点放在项目落实了多少、经济发展了多少、民生改善成效如何等效果和结果考核上来,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切实营造良好的干事环境。

第一是“招”,即招揽人才。一方面,要分领域、分层次开展宣传解读,宣传好、落实好《人才新政七条》,增强在市內外的知晓率、影响力,充分发挥其招才引智作用;抓好政策落地和跟踪评估,发挥好引领带动效应;实施差异化引才策略,注重把握区域经济发展形势下的人才流向,充分发挥我市的×、×等比较优势,重点面向东北、西北等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招才引智。另一方面,要加强事业招人力度,善于筑巢引凤,既筑好温暖的“巢穴”,又提供干事的平台,让人才在×能够大展其能;加大对已引进优秀人才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他们在×干事创业的典型事迹,发挥好他们的示范、引领和带动效应;强化服务保障,为人才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解决好住房、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医疗待遇等方面的后顾之忧。

第二是“借”,即外借人才。要破除“大山意识”“峡谷意识”,不断提升干部人才工作的对外开放水平。去年,我们在借才引智方面走出了坚实的一步,今年要继续作为重点来抓,进一步推进与名校、名院、名企和发达地区的合作,结合ד五个一工程”建设、五个“×+”产业发展,对接争取中科院局级、处级干部和高端人才到我市挂职,选派干部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上级单位、大型企业学习锻炼、提升能力,积极推进与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的人才交流合作,不断扩大×的“朋友圈”,大力引进先进理念、高端技术和优秀人才。

第三是“培”,即培养人才。招人才、借人才的数量有限,更重要的是抓好对现有人才的培养,持续推动转变观念、转变作风、提升能力。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力度。“走出去”方面,三月底四月初,市委、市政府将组织党政代表团到浙江考察学习,各县(区)也要行动起来。同时,要积极把有发展前途的干部和人才送到北大、清华、上海交大等高校进行培训,探索开展委托培养。“请进来”方面,要积极邀请国内外优秀学者、知名专家和企业家来攀开展访问、交流、培训。要抓好“×之光”优势工业人才、“大地飘香”现代农业人才、“情满金沙”×产业人才等重点人才工程实施,大力培养“高精尖缺”人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让人才在学中培养,在干中提升,造就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第四是“用”,即发挥才能。对人才要用其长、避其短,让有文字功底的去搞文字工作、会协调事的去搞统筹协调、有点子有思想的去搞策划、懂群众工作的去做群众工作。要营造好“用”的环境,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受激励和重用,对不作为、慢作为的坚决调整,对乱作为的坚决处理。要用当其时,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优化人才结构,继续建好科技研发、创新创业孵化、专家服务基层等平台,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要加大人才服务基层和脱贫攻坚力度,鼓励和引导人才到基层一线和贫困地区创新创业,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解决人才管理中行政化、“官本位”等问题,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要认真贯彻中办、国办最近印发的《×》,改进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评价方式,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建立人才功勋奖励制度,让有真才实学、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实现“名利双收”。

市委提出的“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得到了省委的充分肯定和各方面的高度评价,现在关键是要抓落实。对刚才讲的人才工作“招、借、培、用”四字诀,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梳理,明确具体刚性的措施,一条一条抓好,集众智、汇众力,推动“一二三四”工作思路落地落实。

一要压实人才工作责任。人才工作是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健全人才工作专项述职、目标责任制考核等制度,推动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抓好人才工作,真正做到xxxxx要求的“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今天,会议审定了全年×项重点人才工作任务,下来以后,各责任单位要逐一明确责任人、时间进度,逗硬考核。

二要形成人才工作合力。各成员单位要在人才强市格局中承担应有职责,发挥应有作用,推动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作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组织部(人才办)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切实履行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在当好参谋、统筹协调、调研指导上下功夫。各成员单位要抓好本领域、本系统、本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履行好在制定人才政策措施、构建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培育和发展人才资源市场等方面的职责。

三要切实保证人才投入。建立人才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强对人才新政、重大人才工程项目的保障,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激励和杠杆作用,引导社会、用人主体和个人共同投资人才开发,构建多元化的人才投入体系,共同推动人才事业发展。现有的人才经过培养和合理使用能够成长起来,外面的人才能够招得进借得来,通过多方发力,人才短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就能得到有效解决。

同志们,人才聚则事业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xxx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务实高效地抓好人才工作,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在协调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篇十

年初以来,全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省委、市委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的文件、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实现“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目标任务,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和前期严重干旱等带来的不利形势,全力抓好去年“11.2”洪灾及其他原因损毁的农村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了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为应对今年的各种不利形势,保证农业农村工作稳步推进,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于2月3日召开成员单位负责人工作会议,专门对旱情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安排部署抗旱保春耕各项工作。县委政府于2月24日召开由各乡(镇)党政领导、县直各部委办局主要领导、各人民团体负责人、驻景单位负责人、第三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参加的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今天召开的会议是今年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第二次会议,是全县第三次专题研究、安排部署农业农村工作高级别会议。下面,就我县目前农业农村工作情况作简要通报、分析,同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几点意见,没有提及方面或讲不到的地方,接下来请各位再作发言。

一、农业生产工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情况

(一)农业生产情况

粮食生产:经过主要农产品认证工作的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实施烟区小麦良种示范,完成云麦53等小麦良种示范3000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0万亩和电脑农业技术7.5万亩;实施了2万亩农业部立项的冬季马铃薯高产创建项目和15万亩农作物间套种项目;启动了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装备了200台电动喷雾器;加强农业技术培训,举办各类培训361期,培训人数26163人次;狠抓良种推广,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75%,经济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1%。收获小春粮豆面积22万亩,产量2.3万吨,与去年持平;大春粮豆种植31.5万亩,完成计划73.5%,大春作物尤其是玉米播期比去年提前,更有利于明年的小春生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呈增加趋势,13.1万吨的粮食生产任务有望完成。全县农经作物比例不断优化和订单农业平稳增长,烤烟产业不断壮大,蚕桑、茶叶、畜牧等产业围绕市场逐步调优。目前,农业生产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烤烟产业:全县有11个乡镇、120个村、5735户种植烤烟,目前,全县烤烟移栽全面结束,完成种植面积69637亩;建设烤烟育苗点38个、小棚15557个;新建卧式烤房1439座,普通烤房1464座,外围建设已全面完成;计划供应块煤12776吨、无烟煤7870吨,截止5月5日已供应块煤10525吨、无烟煤5566吨。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发展健康。今年20.5万担烤烟产量任务,以为计算基数,外加10%的调价因素,有望实现烟农收入16500万元,亩收入可达到2350元,预计可实现烟叶税3300万元以上。

蚕桑产业:我县从开始实验种桑养蚕,引进佳浩茧丝绸有限公司,建立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被国家列为200个“东桑西移”重点基地县。计划蚕桑面积5万亩,完成养蚕6万张,产量2220吨、产值4550万元。目前,已完成全年2万亩高产优质桑园基地建设前期规划和1万亩以农桑、女桑为主要品种的杂交桑园嫁接改良工作;共发春蚕种8340张,比去年同期减少40张,下降0.4%,至6月2日止,共收鲜茧331.59吨,与去年的329.88吨比增0.52%;共发夏蚕种8129张,与去年的16358张少8229张,减50%。企业生产白厂丝42吨,实现工业产值710万元,占目标任务的15.78%;受市场等综合因素影响,蚕桑产业呈下行态势。

茶产业:××县是种植加工普洱茶历史悠久的地区。20初全县茶叶面积20.1万亩,可采摘面积为13.6万亩,受茶叶市场低迷影响,效益渐行下滑,预计产量和产值均比20的5922吨、8291万元有所降低。今年1—4月,全县完成茶叶产量1209吨,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65吨,减少12%。完成工业产量153.6吨,其中普洱茶123吨,名优绿茶30.6吨;茶农收入1106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810.4万元,减幅达42.3%;完成工业产值460.8万元。现在全县亩无性系良种优质茶园基地建设和3万亩茶树林的种植正在抓紧组织规划实施,茶苗育种准备充分,长势良好;茶园低改正在稳步推进。

核桃产业:我县是最适宜泡核桃种植的地方之一,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现有核桃面积42万亩,其中21万亩是泡核桃;核桃产业成为全县第一大经济林产业,现已投产核桃面积为18万亩。泡核桃树被群众称为“绿色银行”、“养老树”,其产品有果大、皮薄、无病虫害等优点,深受客商欢迎。近年来核桃产量产值逐年提高,农民经济效益逐步突显。特别是培育的核桃苗,多年来一直深受广西、甘肃、贵州、四川等省份的欢迎,每年卖出省外的苗木在1800万株以上,产值达4500万元。年,培育核桃苗2500亩,1800万株,预计产值3240万元;预计核桃干果产量达4800吨,按年价格计算,农民收入可达9600万元,可超计划1000多万元。当前我们要抓住建设泡核桃基地县的机遇,积极推进核桃产业发展,“十一五”期间,要在42万亩的基础上再发展8万亩,使总面积达50万亩,到“十一五”末农民人均核桃面积达1.5亩、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达3000元以上。

畜牧业:坚持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方向,加强疫病防控与技术服务,重点发展养殖大户。目前,我县上报的中央无偿投资300万元的现代农业生猪产业化项目已获省级评审论证通过;现已实施5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完成50万元的上级投资;完成了2个新模式示范点建设工作,共带动90户养殖户从事新模式养殖。截止5月18日,完成畜牧业产值达18478万元;大牲畜、生猪存栏分别为:11.08万头、38.62万头,出栏分别为:0.96万头、9.14万头,与去年同期相比存栏、出栏量均略有增长。但今年以来生猪价格降幅较大,已突破了6:1的粮猪盈亏平衡点,每养一头肥猪将亏损200—300元,因此,要从肉食品深加工建设方面想办法,引进或建立深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蔗糖产业:完成种植面积3.1701万亩,预计产量14万吨、产值3640万元。要实现蔗糖产业恢复性增长,要在巩固和逐步发展种植面积、推广良种良法上采取切实措施;加强中耕管理技术指导提高产量、产值。

(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目前,全县完成了除险加固1件,配套1件,修复水毁125处,人畜饮水工程97件,“五小”水利工程75件(其中小水窖75口)。完成新增灌溉面积0.1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36万亩,完成干支渠防渗建设任务69.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平方公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1.3万人。投入劳动积累工137万工日,完成水利水电投资1783万元。徐家坝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74.52万元;湾水河水库渠道配套工程完成投资3.2万元;川河河道延长段整治工程、者干河花山街段河道防渗工程进展顺利。

高稳产农田建设及中低产田地改造:全省2009-2000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规划中××有18万亩任务。2009年全县的中低产田地改造任务是1.8万亩,现已完成改造1.4万亩,完成投资1628.8万元。其中:烟草公司完成3786亩,国土资源局完成2499亩,农业综合开发办完成4600亩,水务局完成增灌面积1200亩。“11.2”洪灾水毁垦复0.15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0.29万亩,现已完成900亩,项目正在实施中。预计年内可完成全县1.8万亩的建设任务。

农村交通发展:交通问题历来就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交通问题,采取措施,高位推动、强势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去年10月份以来,我县先后启动实施了大街乡至九米桥、芹菜塘至林街、林街至帮崩丫口、县城至太忠4段共127.76公里、总投资9095.28万元的油路建设工程。目前,大街乡至九米桥38公里沥青路面改建,计划投资2590.91万元,完成投资2200万元;芹菜塘至林街55.76公里沥青路面改建,计划投资4076.18万元,完成投资850万元;林街至帮崩丫口12公里沥青路面改建,计划投资880.31万元,完成投资122万元;县城至太忠22公里沥青路面改建,计划投1547.88万元,完成投资260万元。林街至万龙公路、大街平地村公路、花山文明村公路3条通达工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00万元。完成连南线、景太线、文三线、南景线、锦屏菜户路共5条79公里农村公路养护大修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30万元,现正准备组织竣工验收。在建大朝山、安定、曼等、大街农客站4个,计划投资39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146万元。全县交通工程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农村电力建设:预算投资808.1万元的2008年无电人口通电工程,现已完成投资513.2万元;批复总投资600.5万元的国债2008年中西部农网完善工程(追加及追加部分第二批),为解决雨季到来电杆运输及立杆困难,当前主要开展台变立杆工作,现已完成11个台变664棵电杆组立工作。35kv曼等变电站项目工程土建部分已基本完成,电气部分进展顺利。

农村生态建设:进一步落实退耕还林任务、整改个体承包退耕行为。从20开始,全县共开展人工造林33.8万亩,县域生态状况明显改善,产业建设稳步推进。现已完成了龙街乡石垭口村5000亩退耕还林项目整改落实到户任务;完成了退耕还林1.73万亩核桃造林、0.2723万亩补植补造的作业设计工作;完成了整改个体承包退耕9410亩,并全部落实到耕地所有者手中。农村能源建设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低价值消耗逐步减缓,2009年全县计划完成沼气建设2783口(其中:2008年余留1500口、退耕还林项目283口、国债项目1000口),现已完成875口;到2009年5月全县累计完成沼气39673口、节柴改灶75153户,每年节约薪材19.5万立方米,每年相当于保护了6万亩森林资源免遭砍伐、产生了4621多万元经济效益。

家电下乡情况:自2009年3月27日家电下乡工作正式启动后,农民购买踊跃,农村市场有所拉动。据统计截至5月14日止,全县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643台,销售金额1042888元。在网上显示销售信息共1243台,其中彩电121台,冰箱323台,手机25台,洗衣机174台。财政已发放补贴268台,补贴资金合计58928.09元。由于部分销售网点信息录入不畅以及少数乡镇正在启动补贴申请备案,因此部份销售产品还未录入电脑。从运行情况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购买、补贴、申请及兑付等手续繁琐和部分销售网点对信息管理系统不熟悉、录入不畅等问题。

在协调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篇十一

领导小组会议讲话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既是领导小组工作例会,同时也是一次对部门计生工作的检查会、督查会。通过汇报、交流、检查、分析,我们对今年上半年的计生工作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对当前计生形势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有了比较冷静的分析,对如何解决问题、做好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思路和措施,必将为圆满完成全年计生工作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矗刚才,潘主任通报了全市上半年计生工作情况,马上范市长、倪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根据会议安排,我着重讲一下下半年全市计生工作任务和要求。

,为流动人口提供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完善流动人口计生信息交换平台,加强流入地、流出地的信息沟通和交换管理。关心留守子女,落实流动人口计生宣传管理服务措施。三要着力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继续推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为今年3709名符合奖励扶助条件的对象及时、足额发放奖励扶助金。继续开展“走门串户”、“结对帮扶”和“亲情牵手”活动,把帮扶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位。

2、服务宣传并举,进一步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各级计生部门要以满足育龄群众需求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优质服务和宣传教育贯穿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始终。一要着力抓好世代服务品牌试点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抓好市计生指导站世代服务品牌试点工作,加强软硬件规范化建设,更新服务设备,美化服务环境,打造世代服务品牌,并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同时,继续深入推进避孕节育和生殖保健服务系列工程,在规范及时系统、提高质量上下工夫。做好入户规范随访服务,加强b超服务,提高参查率。提高知情选择质量,控制软措施人数。完成第二轮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任务,抓好出生缺陷一级干预,做好避孕节育措施的更换和终止工作,降低意外怀孕率,保护育龄妇女身心健康。二要把优质服务与“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结合好。抓实抓好计生宣传服务“进千组、访万户”活动,深化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加强随访和咨询服务,重点要把意外妊娠率和人流率降下来,坚决杜绝大月份引产,积极实施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出生缺陷干预和生殖道感染干预“三大工程”,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群众生殖保健水平。三要开展丰富多采的计生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生育文化园区建设和乡镇生育文化一条街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举行首次生育文化摄影、书法、绘画比赛及展览。准备宣讲材料,巡回城乡各学校开展国情国策、计生法律法规和青春期知识教育。

在协调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篇十二

今天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过去一年全市人才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安排部署今年重点工作,明确方向,鼓足干劲,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刚才,几家成员单位先后进行了述职,既有亮点成绩,也有工作创新,讲的都很好,听了以后也很受启发。下面,讲几点意见。

(一)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各县(市、区)、各有关单位也把人才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市里成立了高规格市委人才工作领导机构,xx书记亲任组长,我任常务副组长,x名市级领导任副组长,x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重要工作、重大政策由领导小组审议,各县(市、区)、各有关单位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推动党管人才工作从“抓微观”向“管宏观”转变。我们首次将人才工作纳入年度党建工作责任制述职评议,x个县(市、区)委书记就履行党管人才职责情况向市委进行述职,强化了“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理念。我们把人才工作纳入市管班子和市管干部年度综合考核,强化考核指挥棒作用,激励党委(党组)履职尽责,主动作为。我们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高层次专家人才制度,去年首次组织市县两级领导干部向专家人才送上慰问信、慰问金,送去了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尊才爱才氛围。

(二)特色品牌加速形成。坚持以创品牌促人才工作发展,全力打造“x”人才集聚计划,实现人才特色品牌从0到1的突破,形成了“1+x”政策体系,涵盖人才落户、住房保障、生活补贴、创新创业补贴、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方方面面,为人才在安工作提供全方位政策保障。同时,建成人才引进综合性服务平台x个,实现有专窗、有专人、有制度,为人才提供“一卡通行”服务,解决人才工作生活后顾之忧。去年以来,为各类企业引进本科以上人才x余人。兄弟地市纷纷来安考察学习、借鉴经验,成为在省内叫得响的人才特色品牌。

(三)人才工作基础更加厚实。制定了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支持办法,明确“abcde”五类人才,为用人单位引才、用才拓宽了渠道。建成了全市高层次人才库,人才服务更加科学。引导人才向基层汇聚,开展了“专家人才助力脱贫攻坚”活动,组织xx余名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基层办实事xx余件。强化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举办“市管专家助力脱贫攻坚服务团国情市情专题研修培训班”等研讨活动,鼓励专家人才结合安阳市情创新创造。选树人才典型,让广大专家人才学有榜样,增强了人才的荣誉感、自豪感。实施了年度“十大功勋企业家”“外贸十强企业家”“十佳成长型企业家”“青年科技专家”“名师工作室”等人才培养项目,为各类人才成长提供了更多机会。

回顾去年的工作,虽然取的了一些成绩,但和先进地区相比、和企业的需求相比、和广大专家人才的期盼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一是政治站位还不够高。一些地方和职能部门,特别是一把手,思想上不重视,对人才工作关心不够、谋划不够,抓人才和抓业务成立“两张皮”。有的单位对“党管人才”理解有偏差,淡化部门自身人才工作职能,习惯于被动应付,缺少主动作为。二是服务本领还不够强。市委市政府多次强调要有服务企业、服务人才的“店小二”意识,但在工作中,一些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服务观念淡薄,简单的把服务对象当成管理对象,“官本位”、“衙门作风”依然存在,坐等服务对象上门,用人单位也好、专家人才也好,想要享受政策红利,还要看人脸色,影响极坏。部分职能部门不搞政策协同、不抓配套衔接,好政策被棚架,无法有效落地。一些服务窗口“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落实不到位,经办人员对政策不能“一口清”,遇到问题推三阻四。回去之后,各部门一定要把涉及人才的服务事项拉一拉单子,该完善的及时完善,该整改的坚决整改,确保各项人才政策落到实处。三是人才评价机制还不够优。一些职能部门“放管服”落实不到位,层层审批,效率低下;人才评价标准“一刀切”,手段“单一化”,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倾向严重;激励机制不灵活,用人单位自主权难以发挥,人才活力释放不够。另外,企业招才引智市场化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目前全市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只有xx来家,数量少、能级低,不能满足企业发展对引才的需求,全市人力资源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深刻反思,切实拿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一)拓宽工作视野。一是把握引才机遇。全球疫情背景下,人才回流趋势显现,在这一重要的人才引进“窗口期”,必须拿出拼劲、抢劲,出实招、出真招,借助域内外招才引智活动平台,吸引更多人才集聚,抓住竞争的主动权,抢占发展的制高点。二是聚焦重大战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省委就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成立了五个专班,其中“乡村人才振兴专班领导小组”由省委王国生书记亲自担任组长,围绕《意见》正在制定河南省的《实施方案》。下一步,我们也要按照省委乡村人才振兴的部署,谋划好我市的实施办法和工作载体,用好博士服务团、科技特派员等品牌优势,持续开展好乡村人才振兴示范点创建工作,完善人才下沉基层服务长效机制,加大乡土人才培育力度,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田间大显身手。三是积极履职尽责。各成员单位要根据自己的职责,凡是能够提升人才发展环境的职责,都要充分履行,凡是利于人才成长的事,都要不遗余力去干。无论是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平台建设,还是服务保障、营造环境,至少明确一个“专项+专班”,采取项目化运作的方式,建立台账,分解任务,逐条落实。

(二)打造一流环境。一是创优引才环境。办好“洹泉涌流·聚才兴安”招才引智专项行动,积极参加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等,全方位引才聚才;在xx、xx、xx等发达地区设立“招才引智工作站”,将招才引智融入招商引资,组织企事业单位开展常态化招才引智活动,以更灵活的路径方式吸引人才集聚。二是创优平台环境。大力支持“三本四专”、xx所、市xx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平台提质升级;加快“xxxx产业技术研究院”“xx科学院”等平台建设推进;灵活运用乡情引才、“全职+柔性”等方式,引育一批创新人才团队,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三是创优成长环境。支持各类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构建“一站式、高标准、全方位”高效快捷的人才引进渠道;健全梯次培养制度,注重人才开发评价和“培养升级”;完善服务清单,优化在编制、职称、医疗、子女入学等全方位服务;建立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充分激发各类人才活力。

(三)强化综合保障。一是完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事、议事、例会等制度,严格落实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实行人才工作专项述职,严格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二是坚持系统观念,齐抓共管、整体推进,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人才”观,补台不拆台、分工不分家。加强沟通交流和协作配合,建立完善统分结合、协调高效、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三是强化力量配备,各成员单位要挑选精兵强将充实窗口服务力量,组织部门要加大人才工作者培训力度,提升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推动人才政策全面有效落实。

今天的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20xx年全市人才工作,研究部署20xx年工作。总体看,20xx年全市人才工作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成效明显,主要体现在“三个更加”上:

一是引才途径更加广泛。这种广泛性主要体现在刚性人才的柔性使用上,就是以企业的创新平台来留智,通过与领军人才或创新团队开展项目合作来增强技术实力。全市上下解放思想,不断加大柔性引才力度,进一步拓宽引进渠道。特别是加快推进随州高新区“人才特区”建设,继续深化与高校合作,通过引博工程、挂职服务、项目和技术合作、研究生实践等多种形式,争取到有份量的人才团队来随工作,为全市特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正能量。例如泰晶公司,过去是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现在正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从省级到国家级的跳跃,靠的就是高端人才的引进;程力公司通过新产品的开发,把与专汽产业相关的技术人才资源聚集到随州,做到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与此同时,我市还引进了一大批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急需紧缺人才,有力推动了相关事业发展,得到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充分认可。

二是育才形式更加多样。这种多样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围绕项目抓人才。主动对接省级重大人才工程,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动,同时加强党委政府与企业的互动,启动了10项重点人才培养工程。二是立足本土抓人才。推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洋”教授与“土”专家联手、高校课堂与田间地头并重,因地制宜开展各类人才的培养活动。齐星公司光伏发电站建设,发电技术的主要负责同志是从公司一名普通电工成长起来的。这种本地培养的“土”专家比比皆是,在我市企业的发展壮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县炎帝科技公司的老总刘银水同志,小学文化程度,从提着篮子卖香菇成长为企业家,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邀请到武汉大学张俐娜教授与公司合作研发新产品。我曾经开玩笑问过张教授:“你是院士,与我们小学毕业的企业家交流起来有没有困难和障碍?”她说没有,每次交流都受益匪浅,因为做科研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而地方企业家、“土”专家对市场的敏感性、对技术应用的理解,往往会对科研水平的提升和科技成果转化有很大启发和帮助。这就是“土”“洋”结合的典型例子。三是瞄准市场抓人才。先后举办企业家、专汽技术研发人才、农村实用人才、服务业领军人才等专题培训班,促进全市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升级。

三是用才平台更加坚实。坚持以用为本,组建随州高层次人才协会和博士服务团,促进人才资源向基层一线流动。进一步深化校地校企战略合作,新建省级重点产业创新平台5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企业技术(工程)中心4个、校企共建研发中心6个,以及刚才市人社局的同志发言中提到的要建设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等等,都是我们引才用才很好的工作平台。我市成立的湖北省专用汽车研究院,常年有30多位教授、博士、硕士在这里工作,我们尽力提供了公租房、科研场所、仪器等工作生活保障和配套设施。这些都对随州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过大家共同努力,20xx年我市人才工作得到省委的高度肯定,在全省人才工作重点创新项目评比中获一等资助,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总体上来看,去年全市人才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与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是有差距。一方面,人才的整体层次还不高。人才队伍就像金字塔,其宽度决定着高度。为什么北京中关村和武汉光谷会成为人才高地?因为有大量的研究生、博士生以及海归人才在那里创业,人才基数大,其层次水平自然水涨船高。随州由于人才总量不足,导致人才队伍的层次水平还有差距。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人才工作的贡献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无论是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还是开展引才引智活动,其目的就是要为企业创造效益、为社会创造价值,在这两个“创造”方面,我觉得还要加强。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其核心还是技术创新、人才管理工作创新。因此,人才工作任重而道远。

当前,随州面临着办好市场大学的“大市场”课题,迎来了武西高铁、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华能火电的“大项目”时代,拉开了建设“双百”城市的“大城市”格局,这些都为进一步发挥人才作用提供了宝贵机遇和广阔舞台,全市人才工作大有可为。在把握机遇的过程中,我们要认准“三个要求”:一是党管人才的基本要求。曾经说过,我们搞市场经济和简政放权,不能自由落体、放任不管,要有放有接。人才工作也是一样,我们聚集人才需要一面旗帜,这面旗帜就是党管人才。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其核心在于牵头抓总,重点在于统筹各方,关键在于各负其责。实践证明,凡是人才工作做得好的地方,都是党管人才核心战斗力较强的地方。这也是我们今天召开会议的初衷。二是以用为本的客观要求。鸿忠书记多次提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问题,许多科研成果在湖北产生,效益却在外地产出,这种现象对于本地发展非常不利。因此,要摒弃花拳绣腿,坚持以用为本。抓人才工作,要把用好人才作为关键环节,在使用中培养人才,为使用而引进人才,以使用来激励人才,切实解决好人才不够用、不适用、不尽用、不善其用的问题。三是市场配置的现实要求。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人才是资源,而且是特殊资源,也应该由市场来配置。为什么中心医院能够成为我市引进人才的一个高地?不仅是因为医院提供了住房等生活保障,更为重要的是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因此,我们要将人才选拔、培养、评价、流动等具体环节交给市场,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同时也要建设好人才市场,强化人才公共服务,推进人才法制化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把握好这三个要求,人才工作才不会失之于虚、失之于偏。要落实好三个要求,抓好新一年的人才工作,需要我们在四个方面来努力:

深刻指出,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一流的发展优势。引进人才与宣传产品一样,都需要吆喝,党委政府要吆喝,企业也要吆喝,要让人才知道随州、知道企业,通过我们的引领和主动作为引进一批优秀人才。实践证明,引进一个优秀的人才,往往就可以带出一个团队,创造一批成果,兴旺一方产业。齐星公司的发展,一个核心的推动力就是人才。当初为建立模具车间,引进了日本高级技术人才;现在发展光伏等产业,也是通过引进人才带出的团队来支撑。在新常态下,我们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出重围,在巨大的压力中谋求发展,都需要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和强劲动力。希望各级党委政府要有求贤若渴的紧迫感,主动作为,帮助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借此推动科技创新,带动产业持续发展。

第一,要主动对接,搭建资源连接轨道。武汉是华中地区高校最集中、人才资源最富集的地区。我们要就近取才,在武汉和随州之间搭建引才引智的轨道,吸纳武汉人才资源投身随州发展。最近我接待了几批武汉高校过来的专家教授,他们都觉得随州交通很便利,创业平台也不错,而且房地产市场持续保持稳定,生活环境和事业前景较好。我们要用好这些优势和便利条件,进一步深化与武汉高校、科研院所的政产学研合作,利用与高校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举办有针对性的校地校企合作活动。今年适当的时候,可以由市委市政府领导带队,吸引本地企业积极参与,赴高校、科研院所走访对接,加强校地校企联系交流,引才借智促发展。

第二,要主动投入,筑牢政策扶持通道。我们常说“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最重要的当然是事业留人,但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也不可或缺,三者相辅相成。泰晶公司引进的一个纳米专家,就是我们肖伏清主席通过老乡关系和感情帮忙联系的,人才来泰晶后,发现产品市场前景很好,事业发展平台不错,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建成了省级研发中心,叫纳米研究中心,产品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今后多领域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我们要像招商引资一样招才引智,舍得拿出“真金白银”,为人才引进工作输送实实在在的“养分”。要善于整合地区、部门和企业的资源,出台符合实际、务实管用的引才优惠政策,特别是以“人才特区”建设为龙头,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要有突破性政策。市委组织部、人才办要会同市编办等有关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具体实施办法,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为人才引进工作提供长效化的坚实保障。要健全帮助企业引才的相关机制,探索对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适度给予生活补贴的办法,加大企业引才力度。

第三,要主动创新,拓宽柔性引才渠道。随州建市时间短,在发展阶段、经济基础、创业条件等方面相对弱势,要建设人才强市,就要创新办法,变刚性引进为柔性集聚,提高随州对于人才的吸引力。要把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结合起来,在引客商、引资本的同时注重引进人才。要把引才与引智结合起来,建立固定与流动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灵活引才机制,通过咨询讲学、技术指导、技术入股、合作经营、联合攻关等方式,吸引各类人才到随州干事创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引进只是在土壤里播下了一粒种子,要结出累累硕果还需要不懈的培育。要立足随州实际,突出人才培养的重点,以符合实际的办法抓好现有人才的培养,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第一,要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首先要办好“市场大学”,提高全市党政干部对市场的理解和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市场经济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如果没有人才,地方和部门的事业发展不起来,大家要有这种认识和紧迫感。下个月我们准备邀请企业家来为党政干部授课,谈谈创业的艰辛、对市场的认识,分享经营管理的智慧,帮助我们的干部认识市场、转变思想。其次要提升企业家队伍素质。如果我们的企业家眼光不够、视野不大、胸怀不宽,仅仅满足于小富即安、买辆好车舒舒服服过日子,那么不管党委政府怎么去引导扶持,企业都不可能发展壮大。因此,近几年我市不断加强企业家培养力度,先后组织重点企业负责人赴清华大学、杭州市委党校、北京大学等地研修,开拓视野,提升素质,效果非常好,今后这类活动还要继续举办。其三,要统筹推进其他人才队伍建设。要培养市场化的专业技术人才,针对市场需求开展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知识层次和能力水平;围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实践锻炼、技能竞赛等方式加大培养力度,更好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培养市场化的致富人才,做好农业实用技术和创业培训工作;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鼓励扶持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立完善相关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

第二,要坚持引进人才和本地人才两手抓。在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同时,也要抓好我市现有人才资源的培养,做到内外联动、“土”“洋”结合。以公务员人才队伍为例,近几年每次省里遴选,不管是重要的综合部门,还是专业性的单位,只要面向全省,随州都没落空,而且入选比例很高。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就是因为我们过去储备培养了一批行政人才。因此,坚持引进人才和培养本土人才两手抓很有必要。要引导本地人才在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高自主消化吸收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在政策和待遇上公平对待引进人才和本地人才,促进我市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同时,“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对于正常的人才流动,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前几天我到市中心医院看病,顺便跟医院从十堰引进的一名主治医生交流,我说你愿意来随州工作,说明这里的平台好,我们非常欢迎,也会给予最大的支持;如果以后你发现其他地方有更好的发展平台,我们也不会设置障碍。人才在随州工作了几年,离开的时候高高兴兴的,走到哪儿都会说随州好,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来,我们欢迎;走,我们欢送”,要有这种胸怀,因为一潭死水是没有前途的。

第三,要坚持开展好重大人才工程。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是全市近几年推进人才工作的一个突出抓手。从2013年起,省委组织部等省直部门先后实施人才工作重心下移“六个一百”、万名创业人才计划、“双聘双挂行动”等重大人才工程,既给资金,也给政策,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与省重大人才工程对接,争取项目、资金、政策支持,加快我市人才资源开发。同时结合上级要求,设计和实施切实可行的本地人才培养工程、人才引进工程、牵线搭桥工程以及服务保障工程,推动人才工作取得实效。比如传根副市长正在亲自抓的企业家市场大学,就是提升随州企业家素质的好办法。还有我们连续4年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养了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和基层组织负责人,要乘势而上,继续深化项目成果,甚至让“一村一名大学生”变成“一村多名大学生”,从而助推新农村建设。

人才工作以用为本。评价一个地方人才工作做得好不好,不是看人才的学历,也不是看人才的占比,关键要看是否把人才用好了。去年省里派驻随州的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组长是省科协的主要领导,她说随州科协在基础条件较差的情况下还能有作为、出成绩,让省科协刮目相看,就是因为工作思路很清晰,始终在为企业和高校牵线搭桥,为发挥技术人才作用而努力。各地各部门要学习借鉴好的做法,为人才搭建平台,让人才学有所用、用有所成,争取有为有位。

第一,要完善更具开放性的用人平台。完善用人舞台,首先要解放思想。如果我们还以论资排辈、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陈旧思想看待人才,带着“有色眼镜”使用人才,就会导致人才变成庸才。过去评价人才,一看学历高不高,二看头发白不白,三看证书多不多,这种观念要改变。党委政府和企业都要有敢于用人的胸襟和胆识,要解放思想,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积极倡导重视人才就是促进发展、浪费人才就是影响发展、刁难人才就是阻碍发展的理念,坚决破除束缚人才施展才能的体制机制障碍,放手使用优秀人才。

第二,要完善更具实践性的用人平台。要继续发挥好专汽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示范基地等生产研发平台的引领作用,发挥好人才需求导向等机制的保障作用,发挥好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的激励作用,发挥好项目对接、社会实践等活动的推动作用,让人才在企业生产的一线和项目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目前我市的专用汽车等特色产业,已经创造了很多实用性的平台。过去随州只有一个牌子“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现在科技部叫我们“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工信部叫我们“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地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下一步还要授予随州“承接产业转移创新示范基地”称号,其引领性极强,对于我市聚才用才留才有着积极意义。去年曾都区发掘出汉代竹简,被列入全国20xx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考古工作者在随州有了该项考古发现,才干和名誉双丰收,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省考古研究所黄凤春教授在随州发掘了叶家山曾侯乙墓地,通过这个实践平台的锻炼,现在已经成为研究曾国历史的资深专家。这个例子证明了实践平台对于培养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重要性。我们党委政府和企业家都要高度重视实践性平台的运用,把它用好用活用出成效。

第三,要完善更具创新性的用人平台。要完善创新激励机制,运用好科技进步奖、重大成果产业化项目、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等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的表彰奖励,坚持好市委人才办对人才创新项目的扶持办法,加大扶持力度,充分调动人才在随州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要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继续深化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培养一批技术骨干,解决一批技术难题,开发一批创新产品。要完善创新联动机制,统筹部门、高校、企业创新资源,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以创新资源的整合形成整体创新的合力。

引进人才靠政策,留住人才靠环境。指出,精神产品,创造发明,一切人的智慧结晶,只有在高度自觉、高度兴奋的时候才能奏效,我们领导者的责任,就是帮他们排难解忧,努力使他们处于最佳竞技状态!我们对人才,要倾心相交,宽容以对,对他们给予多方面的爱护和帮助。

第一,要营造大氛围。大氛围就是干事创业的氛围、万众创新的氛围。在营造氛围的过程中,各地各单位要把握“求、诚、用”三个字。“求”就是求贤若渴,无论是对“土”人才还是“洋”人才,都要有求贤若渴的态度。“诚”就是真心诚意、真心待人,这种真诚体现在方方面面。齐星公司老总徐德同志年纪比我们在座的都大,工作比我们很多企业家和干部们都忙,但为了引进高端人才,经常亲自驾车到机场去接人。我们多少企业家能够做得到?多少干部做得到?就这一条,感动了许多来随州工作的人才。“用”就是大胆使用,曾都区引进的清华博士,一来就担任副区长,接着就是、组织部长,这就是大胆用才的典型例子。人才如果不能用当其时,时间长了必然会埋没才华。所以,在人才的使用上,要着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第二,要优化小环境。随州不产柑橘,但大小水库边上柑橘还是很甜,这就是小气候、小环境的作用。同样,我市人才工作也要加强小环境建设,这是对整个大氛围的有力支撑,也是有机组成部分。“人才小环境建设”是随州人才工作的特色亮点,曾被评为全省组织工作优秀创新项目,得到省委组织部的高度评价和认可。我们要继续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特色。各地各部门要当好“保障部”,采取综合措施,多角度为人才搞好服务,努力创造科研有条件、创业有保障、干事有舞台的工作环境,创造彼此尊重、相互信任、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创造尊重知识产权、保护商业秘密、维护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创造生态优美、身心健康、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确保各类人才在随州干得开心、住得安心、生活舒心。

第三,要建立真感情。感情上的纽带往往比利益上的联系更加牢固可靠。对于人才不能一引了之,要加强跟踪服务,哪怕在随工作时间较短已经离开的人才,也要加强联系,为以后可能产生的合作埋下伏笔。比如科技副职,省委组织部从武汉高校先后选拔了20多名科技副职来随工作,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已经离开了随州,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举办寻根节等机会,把他们请回来,通过加强联系谋求合作机会。各地各部门既要当好人才的“服务员”,更要当好人才的“贴心人”,引导人才适应随州水土、热爱随州文化、融入随州风情;经常与人才交流沟通,筑牢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一道树立积极的态度、良好的品质、健康的情趣,做人才的知心朋友。

同志们,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我们要牢牢把握新常态下人才工作的新要求,继续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用人才工作的新作为创造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业绩。

今天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过去一年全市人才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安排部署今年重点工作,明确方向,鼓足干劲,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刚才,几家成员单位先后进行了述职,既有亮点成绩,也有工作创新,讲的都很好,听了以后也很受启发。下面,讲几点意见。

一、聚焦中心,服务大局,人才工作面貌一新

(一)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各县(市、区)、各有关单位也把人才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市里成立了高规格市委人才工作领导机构,xx书记亲任组长,我任常务副组长,x名市级领导任副组长,x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重要工作、重大政策由领导小组审议,各县(市、区)、各有关单位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推动党管人才工作从“抓微观”向“管宏观”转变。我们首次将人才工作纳入年度党建工作责任制述职评议,x个县(市、区)委书记就履行党管人才职责情况向市委进行述职,强化了“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理念。我们把人才工作纳入市管班子和市管干部年度综合考核,强化考核指挥棒作用,激励党委(党组)履职尽责,主动作为。我们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高层次专家人才制度,去年首次组织市县两级领导干部向专家人才送上慰问信、慰问金,送去了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尊才爱才氛围。

(二)特色品牌加速形成。坚持以创品牌促人才工作发展,全力打造“x”人才集聚计划,实现人才特色品牌从0到1的突破,形成了“1+x”政策体系,涵盖人才落户、住房保障、生活补贴、创新创业补贴、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方方面面,为人才在安工作提供全方位政策保障。同时,建成人才引进综合性服务平台x个,实现有专窗、有专人、有制度,为人才提供“一卡通行”服务,解决人才工作生活后顾之忧。去年以来,为各类企业引进本科以上人才x余人。兄弟地市纷纷来安考察学习、借鉴经验,成为在省内叫得响的人才特色品牌。

(三)人才工作基础更加厚实。制定了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支持办法,明确“abcde”五类人才,为用人单位引才、用才拓宽了渠道。建成了全市高层次人才库,人才服务更加科学。引导人才向基层汇聚,开展了“专家人才助力脱贫攻坚”活动,组织xx余名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基层办实事xx余件。强化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举办“市管专家助力脱贫攻坚服务团国情市情专题研修培训班”等研讨活动,鼓励专家人才结合安阳市情创新创造。选树人才典型,让广大专家人才学有榜样,增强了人才的荣誉感、自豪感。实施了年度“十大功勋企业家”“外贸十强企业家”“十佳成长型企业家”“青年科技专家”“名师工作室”等人才培养项目,为各类人才成长提供了更多机会。

二、认真梳理,研判分析,找准当前工作短板弱项

回顾去年的工作,虽然取的了一些成绩,但和先进地区相比、和企业的需求相比、和广大专家人才的期盼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一是政治站位还不够高。一些地方和职能部门,特别是一把手,思想上不重视,对人才工作关心不够、谋划不够,抓人才和抓业务成立“两张皮”。有的单位对“党管人才”理解有偏差,淡化部门自身人才工作职能,习惯于被动应付,缺少主动作为。二是服务本领还不够强。市委市政府多次强调要有服务企业、服务人才的“店小二”意识,但在工作中,一些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服务观念淡薄,简单的把服务对象当成管理对象,“官本位”、“衙门作风”依然存在,坐等服务对象上门,用人单位也好、专家人才也好,想要享受政策红利,还要看人脸色,影响极坏。部分职能部门不搞政策协同、不抓配套衔接,好政策被棚架,无法有效落地。一些服务窗口“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落实不到位,经办人员对政策不能“一口清”,遇到问题推三阻四。回去之后,各部门一定要把涉及人才的服务事项拉一拉单子,该完善的及时完善,该整改的坚决整改,确保各项人才政策落到实处。三是人才评价机制还不够优。一些职能部门“放管服”落实不到位,层层审批,效率低下;人才评价标准“一刀切”,手段“单一化”,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倾向严重;激励机制不灵活,用人单位自主权难以发挥,人才活力释放不够。另外,企业招才引智市场化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目前全市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只有xx来家,数量少、能级低,不能满足企业发展对引才的需求,全市人力资源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深刻反思,切实拿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三、站位全局,精准施策,为“十四五”开局起步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一)拓宽工作视野。一是把握引才机遇。全球疫情背景下,人才回流趋势显现,在这一重要的人才引进“窗口期”,必须拿出拼劲、抢劲,出实招、出真招,借助域内外招才引智活动平台,吸引更多人才集聚,抓住竞争的主动权,抢占发展的制高点。二是聚焦重大战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省委就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成立了五个专班,其中“乡村人才振兴专班领导小组”由省委王国生书记亲自担任组长,围绕《意见》正在制定河南省的《实施方案》。下一步,我们也要按照省委乡村人才振兴的部署,谋划好我市的实施办法和工作载体,用好博士服务团、科技特派员等品牌优势,持续开展好乡村人才振兴示范点创建工作,完善人才下沉基层服务长效机制,加大乡土人才培育力度,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田间大显身手。三是积极履职尽责。各成员单位要根据自己的职责,凡是能够提升人才发展环境的职责,都要充分履行,凡是利于人才成长的事,都要不遗余力去干。无论是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平台建设,还是服务保障、营造环境,至少明确一个“专项+专班”,采取项目化运作的方式,建立台账,分解任务,逐条落实。

(二)打造一流环境。一是创优引才环境。办好“洹泉涌流·聚才兴安”招才引智专项行动,积极参加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等,全方位引才聚才;在xx、xx、xx等发达地区设立“招才引智工作站”,将招才引智融入招商引资,组织企事业单位开展常态化招才引智活动,以更灵活的路径方式吸引人才集聚。二是创优平台环境。大力支持“三本四专”、xx所、市xx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平台提质升级;加快“xxxx产业技术研究院”“xx科学院”等平台建设推进;灵活运用乡情引才、“全职+柔性”等方式,引育一批创新人才团队,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三是创优成长环境。支持各类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构建“一站式、高标准、全方位”高效快捷的人才引进渠道;健全梯次培养制度,注重人才开发评价和“培养升级”;完善服务清单,优化在编制、职称、医疗、子女入学等全方位服务;建立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充分激发各类人才活力。

(三)强化综合保障。一是完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事、议事、例会等制度,严格落实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实行人才工作专项述职,严格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二是坚持系统观念,齐抓共管、整体推进,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人才”观,补台不拆台、分工不分家。加强沟通交流和协作配合,建立完善统分结合、协调高效、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三是强化力量配备,各成员单位要挑选精兵强将充实窗口服务力量,组织部门要加大人才工作者培训力度,提升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推动人才政策全面有效落实。

同志们: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不可替代资源,实现“五位一体”和党的建设工作目标关键在人才。全县上下要切实将人才工作第一资源理念深深扎根于心中,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充分发挥人才工作者和人才工作的杠杆效应,深入推进人才强县战略,为全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跨越赶超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

当前,正值我县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深入推进人才强县战略尤其重要。人才强县不只是一个口号,它既包括要实现人才数量充足、结构优良、政策优惠的“强县”目标,也包括必须把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作为“强县”手段。依靠人才兴县,走人才强县之路,大力提升区域竞争力,是人才强县战略的核心要义。

(一)要坚定人才强县的战略目标。党的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推动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迈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以更多的人才强县、人才强市、人才强省作为支撑。在座各位都是党员领导干部,是我县各行各业、各个地方、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更是人才工作的具体谋划者和实施者,建设人才强县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

(二)要拓宽人才强县的战略路径。人才工作与区域发展是枝和叶的关系,枝繁才能叶茂,人才工作做得好才能带动县域经济全面发展。当前,我县正处于转型升级,建设全省山区生态经济强县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三峡移民后续规划、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等多重战略机遇。抢抓重大机遇,需要人才支撑;实现经济转型升级,需要人才引领;建设“两园三区”,打造“四大百亿产业”,更需要各类优秀人才的加盟。面对机遇和挑战,唯有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找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工作的切合点,通过项目化和工程化的手段,引进、培养、使用优秀人才,积极破解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助推县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三)要肩负人才强县的战略担当。人才强县既是目标,也是途径,更体现了执政有为的责任担当,各人才工作成员单位必须肩负起人才工作的责任。近年来,我县人才工作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仍然存在极少数单位人才工作意识不够浓,人才工作责任不够强,对人才工作缺乏系统谋划等问题。作为人才工作部门的领导,要以人才强县的使命感不断鼓舞自己,以竞进赶超的紧迫感不断鞭策自己,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蓬勃局面。

社会要发展,人才是保证;工作要推进,思想要先行。谋划人才强县的秭归方略,要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

(一)人才谋划要守土有责。要始终坚持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人才工作格局。这一格局的核心内涵就是守土有责。组织部门要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围绕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做好全县人才工作的总体谋划和部署。各个成员单位要结合赋予的工作职能,积极思考,抓好专业人才、行业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好县委的各项人才工作部署。各乡镇要进一步落实党管人才职责,做好对乡土人才的发掘、培养、扶持,重点抓好在外优秀人才联系和人才环境营造等各项工作,为人才强县贡献力量。

(二)人才谋划要积极有为。当前,我县人才工作干部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本位感不够强,主动性不太足,满足于完成上级交代的各项工作任务,有的甚至对交代的工作也仅仅是被动应付,草草了事。对待工作不思进取、固步自封,对待自己得过且过、放任自流,这是典型的为官不为,是缺乏担当、缺乏责任的表现。人才工作的生命力在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全县人才工作者要增强主动性,积极关注县域经济发展前沿,找准区域发展、行业进步与人才工作的切合点,采取个性化、工程化、项目化的手段营造人才工作环境、发挥优秀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切实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三)人才谋划要勇于创新。人才工作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按部就班出不了成绩。要注意运用发展思维和创新思维,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工作创新,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要注重打造人才工作品牌,追求人才工作品牌效应,提升人才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要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推进政策创新。目前我县陆续出台了《人才公寓管理办法》和文化旅游人才、建筑业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政策,但人才政策的系统性和实效性需要进一步提升,同时要加强人才政策的整合、宣传和运用力度,为人才强县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下一阶段,全县人才工作者要围绕人才工作的各项部署,潜心研究、狠抓落实,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无私无畏的实干精神深入推进人才强县建设。

(一)要让人才环境最舒心。要进一步加强人才服务管理工作。2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投资3500多万元建成人才公寓2栋288套,投资120多万元配备生活设施,为人才引进、拴心留人创造了良好的安居环境。下如此大的决心,投入这么多的资金,建成堪称全市一流的人才公寓,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重视。县委组织部、县委人才办要严格按照《人才公寓管理办法》做好人才公寓服务管理工作,促进人才公寓规范运行,切实发挥人才公寓的凝心、暖心、安心作用。要进一步健全人才荣誉制度,梳理全县人才荣誉体系,形成各个行业、各个层次的人才标准和待遇标准。要进一步加强优秀人才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敬才、重才、爱才氛围,引导全县人民尤其是青年人向人才看齐,激发他们昂扬向上的激情、干事创业的热情,真正做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

(二)要让人才平台最广泛。近年来,省委实施人才工作重心下移工程,市委也加大了对县市区人才工作的支持力度,为基层人才平台建设和项目创新打了气、鼓了劲。县委组织部、县委人才办对上级人才工作精神、人才工作政策和项目进行了汇编,各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学习宣传,鼓励用人单位在人才引进、培养及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发挥主体作用,扎实开展人才工作项目、平台和政策创新,借力打力破解自身发展难题,破解发展瓶颈。20**年,我县屈姑公司和帝元食品公司成功申报“院士专家工作站”,匡通公司和戈碧迦光电科技公司成功申报“省级重点产业创新团队”,县委组织部“农民专家支撑计划”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重点支持项目。各部门、各乡镇、各企业要向他们看齐,认真组织实施本行业、本地方、本企业的人才工作创新项目和研发平台,让人才工作在屈乡大地遍地开花、百花争艳。

(三)要让人才队伍最健全。产业发展到哪里,事业推进到哪里,人才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努力做到人才队伍建设全覆盖。要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力度,切实解决部分行业存在的青黄不接、新老不继等问题,防止人才断层、断代。要提升用人单位在人才引进上的话语权,切实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引进、培训、培养和使用上的主体作用,努力做到谁用人、谁负责,确保人岗相适。要创新人才评价工作,在人才引进、评价上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地方,逐步采用市场和社会检验的人才质量评价标准。要加大高端人才柔性引进和使用力度,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通过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柔性聘用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以此解决研发力量不足、专业力量空白等问题,努力加强可用人才队伍建设。

(四)要让人才作用发挥最充分。要努力完善决策咨询制度,发挥各类专家在相关行业发展中的决策咨询作用,促进民主决策、科学执政。要善于发挥优秀人才的领军作用,广泛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专业人才工作站,建立技能传承帮带体系,引领人才队伍建设。要积极开展人才成果评比和激励工作,以成果评比激励带动人才创新创业。要强化在外优秀人才联系工作,各乡镇、各行业、各单位要加大与在外优秀人才联系力度,通过乡情吸引、友情联系、亲情感召等方式,充分发挥在外优秀人才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对外宣传和项目争取等方面的作用,为秭归经济社会发展再辟新渠道、再添新举措、再作新贡献。

同志们,人才资源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各地各部门要把“一把手”抓第一资源作为硬任务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去,以此次会议的召开为契机,进一步强化责任、精心谋划、扎实工作,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为人才强县建设添砖加瓦,为秭归在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中争当排头兵、建成桥头堡,建设全省山区生态经济强县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一方面是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分析我们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明确今年的人才工作思路,部署今年的各项工作重点。刚才大家就07年的人才工作要点和《*县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办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许多中肯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大家都提得很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从刚才章部长的总结中可以看出,20*年的全县人才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明显,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牵头抓总职能进一步强化。组织部门积极履行牵头抓总职能,统筹推进党政领导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五支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制定了《*县“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明确了今后五年全县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出台了《*县“人才特区”试点工作意见》、《关于大力加强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关于进入*县企业人才站的相关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意见》等一系列“人才特区”建设方面的政策文件,开展了人才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8家具有显著示范带动作用的“人才高地”脱颖而出。二是招才引智水平进一步提升。我县分别与江苏省人才市场、西安人才市场、沈阳人才市场三个部级人才市场和西安工程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东北大学等13所高校签订了人才智力资源共享协议。成立了苏中地区首家江苏省新农村实用(*)人才市场。先后组织1*家重点企业赴西安、沈阳等地的人才市场招贤纳才,一年来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600余名。三是人才工作环境进一步优化。开展了“人才工作宣传月”活动,出台了《*县优秀人才读研奖励办法》,实施了人才申报项目资助制度,建立了全省首家企业人才站和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协会,开展了“乡村优秀科技人才”、“科技标兵”、“优秀大中专毕业生”等评选活动,设立了“杰出人才政府特别奖”,调动了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四是服务中心成效进一步显现。实施了以“百名专家帮百村、百名专家兴百企”为主要内容的“双百”科技工程和“人才扶企1+1”工程,开展了“为农服务百村行”活动,各类优秀人才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目前,全县人才总量5.12万人,每万人科技人员数539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及副高职称以上人才数达2566人。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与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相比,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对照,我县人才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人才队伍结构比例还需进一步优化,高层次人才和技术创新型人才占比明显不足,各类人才的行业分布也有待调整;吸引人才的优势还不够明显,人才外流的现象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人才队伍的创新创业能力亟待加强,人才发展的载体相对不足;对人才工作的许多规律和特点的认识也还在探索中,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人才工作的许多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也要进一步做细做实。这些问题都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举措认真加以解决。

随着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县委“工业超千亿,提前进百强”的战斗号角已经吹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也在大步向前,我们主抓人才工作的各个职能部门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从加快发展、富民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出发,正视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要破除一切不利于人才成长的因素,改革一切不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调整一切不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维、开阔的胸襟和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努力开创我县人才辈出、各尽其能的人才工作新局面。

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今年我县人才工作要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超千亿、进百强”的战略目标,狠抓关键环节,创新工作方法,扎实推进人才强县战略。重点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要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培养人才,是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壮大人才队伍要靠培养,优化人才结构要靠培养,提高人才的创新力也要靠培养。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抓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努力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把潜在的人才资源转化为显性的骨干人才。要根据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变化情况,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等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培养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依托党校、职业学校、农干校等培训机构,重点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双强双带”型人才、现代农业人才和农民经纪人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是要坚持培养与需求相结合。根据企业和农村人才需求情况,采取“委托培养”、“订单培养”等多种方式培养人才。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采取委托培养的方式,通过资助一定的学杂费定向培养大学生来企业发展,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是要坚持重点培养与普遍提高相结合。采取联合办班、出境培训、选派访问学者等多种途径,加大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同时也要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序开展和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三是要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培养的目的在于使用,使用也是最好的培养。要建立科学的人才使用机制,充分利用人、岗两种资源,实现“量才适用”。要采取承担重点科研项目、负责科研团队等形式,使人才在培养中使用,在使用中提高,促进各类人才迅速成长。

2、要在人才引进上下功夫。西方经济学中有一个重要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它告诉我们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人才引进是最具实力的经济引进,人才流动是最具潜力的经济流动。近年来,我县陆续从外地引进了2200多名高层次人才,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县的人才结构,提高了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但由于经济条件、发展环境、吸纳载体等方面的制约,我县的人才引进工作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我们不能知难而退,要从实际出发,既要量力而行,更要尽力而为,切实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一是把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结合起来。在招商引资中谋划人才引进工作,在引进项目的同时引进人才。二是把引才和引智结合起来。要建立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和固定与流动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灵活引才机制。近年来,我县实施的科技合作“双百千”工程和“工程院院士*行”等活动,柔性引进高等院校的人才和智力为本地经济发展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今年也要加大柔性引才力度,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产学研活动,全年力争柔性引进400名以上专家教授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三是把部门推动和用人单位自主引进结合起来。引进人才,着重是要调动企业等用人主体的积极性,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人事部门要定期编制人才需求目录,通过网上招聘、组织团队外出招聘等方式,提高人才引进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招聘过程中要大力宣传我县的人才优惠政策,用政策来吸引人才,如我县建立的企业人才站(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享受事业单位保险政策),这在全省都是首创,要宣传出去,成为我县吸引人才的重要筹码。要加强引才载体建设,做细做实13个毕业生实习与就业基地的配套服务工作,吸引一定数量的实习生来我县就业发展。

3、要在鼓励人才创新创业上下功夫。创新创业人才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推进科技进步、企业升级和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一个创新创业人才,可以带动一个企业发展,可以提升一个区域的经济实力,可以凝聚和培养一批优秀人才。去年,县委、县政府召开了科技创新大会,提出了建设创新型*的重大战略决策。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支持和推动人才的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是当前我县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是要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发挥重点企业集团技术主导作用,依靠高校院所进一步推进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为主体的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今年重点推进年销售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促进其与1-2家高校、科研院所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共建研发中心。按照国家标准,加快*工业园区科技孵化器建设,力争与有关高校院所合作建成一个全面的、高标准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由单一的寻求技术依托、转化科技成果向项目、人才、资金同时引进转变。二是要积极开展产学研活动。在县这一级人才、技术、资源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坚持走产学研合作之路,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及成果资源优势,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破解经济发展难题的突破口。今年要继续实施科技合作“双百千”工程,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三是要积极营造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要通过政策引导、加强创业指导等多种办法,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尽情发挥。要继续实施人才申报项目资助制度,对优秀人才从事的项目(课题)研究实施资助。要通过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科技标兵评选和广泛宣传优秀人才典型事迹等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才创新创业的热情,让创新有为、创业有成的人才有荣誉、有地位、有实惠。

人才工作渗透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是不断开创我县人才工作新局面、加快推进人才强县战略的关键所在。

1、抓协调,形成人才工作整体合力。党管人才是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重要原则。坚持党管人才,有利于发挥党的政治、思想、组织等优势,有利于形成人才工作合力,有利于解决人才工作中的全局性、关键性问题,保证人才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组织部门要认真履行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出思路、出方法、出经验,协调各部门抓好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评价、表彰等相关工作,形成上下齐抓、左右协同的工作合力,提高人才工作的组织化程度。在协调各方时,要坚持重大问题共同研究、主动协商,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做到牵头不包揽,抓总不包办。要认真执行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和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会议,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2、抓调研,探索人才工作创新举措。调查研究是谋事之道、成事之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才工作必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组织人事及相关成员单位,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收集信息,努力探索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根据中央、省、市要求,今年要重点围绕这样几个课题开展好调研工作:一是研究探索县级层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在培养、使用、激励、保障上的新途径;二是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研究;三是加强人才科研载体建设,提升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四是城市医疗卫生人才支持农村卫生事业发展问题研究。组织部要牵头组织好调研工作,各职能部门要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共同加强研究,为县委决策提供参考。

3、抓督查,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我县已出台了人才工作百分考核细则,并纳入到三个文明建设目标考核体系和镇党政领导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中,以进一步增强“一把手”抓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为保证工作实效,从20*年起

在协调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篇十三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来回顾总结20xx年人才工作,明确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并对下阶段人才工作进行分解和部署:

一、增强信心,充分认识20xx年人才工作喜人成绩

20xx 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紧紧围绕人才工作的中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区战略,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推进人才集聚亭湖,为全区转型升级和新特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是机制日益健全,人才工作方法不断创新。 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定期召开会议会办研究人才工作。各大块党政主要负责人签订人才工作目标责任状,实施人才工作项目化管理。把人才工作作为重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综合考核体系,单设科技创新与人才工作奖。进一步加大人才投入,建立人才投入刚性机制,划拔95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资助创新创业领军人才950万元,扶持高端人才创业项目4000多万元。完善人才信息库,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组建16支招才引智小分队,建立12个人才工作办事处,新建3个海外人才工作站。聘请一批知名企业家、重点人才担任“招才引智大使”,每人给予20万元工作经费。积极对接青年海归协会等知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协会,海外招才引智成果丰硕。

二是工作取得新成效,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 实施“精英领航工程”,围绕新特产业,重点集聚外籍院士、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人才、海外专家等高端科技型人才,以高端人才集聚引领产业发展。以沿海发展人才峰会为契机,深入开展“招才引智突击月”、“招才引智名校行”、“精英人才亭湖行”等系列活动,举办亭湖(上海)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推介会,组团参加精英人才峰会、海外人才创业周,区领导带头外出招才引智。全年共引进院士4名,其中外籍院士1名,“千人计划”专家5名,海外专家6名,双创领军人才26名,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7个,成功引进科技镇长团1个。《新华日报》头版重点推荐报道了我区集聚高端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的做法。

三是载体建设完善,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不断拓展。 “绿巢”、科学家工作室、复旦创新创业基地等公共服务和创新创业平台的集聚孵化功能进一步增强,100多家科技型企业入园孵化,南大研究院、上岛工作室等近20所高校和研发机构入驻。环保产业会展中心、光电展示中心、现代物流信息中心、环保科技展览馆、环保质量检测中心等各类服务平台功能逐步完善。与清华、复旦等“985”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建了一批研发机构,与中科院、环科院构建战略合作联盟,与中国航天研究院、美国通用北美生产基地共建信息共享平台。南大研究院筹建盐城环保产业创新中心,逐步从科技服务型向科技实业型发展。聘请14名校企合作联络员,并与上海张江科技园等寻求园区合作共建,服务园区发展。

四是工作特色鲜明,区域影响力不断扩大。 成功举办第二届国际环保产业博览会,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400多位专家学者和客商应邀参会,集中签约了一批高端人才和合作项目。赴日本东京举办 20xx 中国亭湖(东京)环保专场推介会。全年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共获省“双创计划”项目8个、“博士计划”项目8个、“六大人才高峰”项目4个、市第四批领军人才项目13个,位居全市前列。其中“千人计划”专家李溪获市领军人才1000万元资助,并作为人才创业代表,在沿海人才峰会主题论坛上演讲。江苏科行集团董事长刘怀平获全省十大创新创业人才奖。组织推荐32名高层次人才参加盐城首届创业大赛,17位来自海外,2个人才项目正式落户,荣获大赛组织奖。市委组织部对我区人才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五是服务水平提升,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建立区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人才及人才引进培养、绩效考核、奖惩激励、“人才绿卡”、高层次人才服务联席会议、高层次创业人才帮办等制度。区主要领导与高层次人才结对挂钩,定期组织会商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难点问题。为重点高层次人才配备专门工作班子,提供“保姆”服务。推动建成一批人才公寓免费提供给来亭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居住。区域人才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招才引智竞争力不断增强。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规模骨干企业数量较少,与其他县(市、区)相比有差距;二是科技型成长型企业数量较少,导致人才承载能力较不足;三是公共创新创业平台仍有不足,尚未建成省、市级留学生创业园,没有形成海外人才来亭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体系;四是高层次人才数量偏少,特别是掌握核心技术的顶尖人才偏少,等等,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重进一步完善。

二、着眼大局,牢牢把握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

亭湖作为盐城的主城区、大市区“东向出海”的主阵地、引领全市转型升级的新高地,承担着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大量重点工作。区委七届四次全会立足新的起点,对全区新一轮发展作出部署,明确提出“率先突破城乡一体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人才工作是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必须要一着不让抓当前,凝心聚力谋长远,要注意把握以下四点:

——聚焦深化改革,服务科学发展。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必须以高层次人才来引领,靠高科技智力来支撑。亭湖近年来的良好发展势头,得益于区委、区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大力投入。推动亭湖新一轮改革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我们要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不断推进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服务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引进培育和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力量的积极作用,通过集聚高端人才服务改革,依靠深化改革释放人才红利。

——坚持党管人才,发挥制度优势。 党管人才是党管干部的拓展和延伸,是抓好人才工作的制度优势。要全面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发挥好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功能,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形成工作合力。要集中智慧和力量抓战略、议大事、谋全局,更加有效地优化资源配置、解决关键问题。要积极推进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创新,完善人才项目绩效评价办法,增强人才工作效益。

——注重统筹兼顾,促进整体提升。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各类人才竞相发展,各类要素充分集聚。我们要强化问题导向,既要紧扣不足,坚持重点突破,又要统筹兼顾、促进整体提升。要坚定不移聚人才、育英才、建平台、搭舞台,统筹人才、科技、资本、产业四种资源,统筹推进“六支队伍”建设,不断扩张人才总量,盘活人才存量,提升人才质量,激活人才能量,使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新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积极推动区域人才竞争力进位争先、跨越赶超。

——突出品牌打造,构筑竞争优势。 人才品牌是工作成果的集中展示,是引进人才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创新的理念、开阔的视野,精心打造盐城环保产业博览会这个品牌。经过不懈的努力,博览会已经成为集聚海内外高端人才、展示最新科技产品的重要平台,在全国乃至海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我们要牢固树立“以创新树品牌、以品牌聚人才”的理念,坚持一年突出一个主题,不断做大做强环保产业博览会品牌,面向全球充分展示亭湖的求才诚意、引才政策、用才平台、聚才环境,努力形成引进人才的“井喷效应”。

三、围绕中心,谋划做好20xx年重点人才工作

20xx 年是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今年,市里对各县(市、区)人才工作首次实行分类考核,将亭湖与东台、大丰等人才工作先进县(市、区)划在一类考核区域,内容多、任务重、要求高,特别是全市招才引智“百日会战”开始后,周边县(市、区)招才引智势头强劲,我区的人才工作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清形势,锁定重点目标,确保完成今年的人才工作任务。各大块党政“一把手”要走上招才引智第一线,亲自洽谈引进高层次人才。关于今年的工作重点,会上已经下发了《20xx年全区人才工作要点》,在这里,我再强调几点:

一是落实责任,明确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 进一步完善党管人才考核机制,扩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拓展到三个经济区,通过分解任务、签订责任状、督查通报以及年底考核等方式,强化党政领导重抓人才优先发展的责任,推动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推进人才工作组织领导、发展目标、人才项目全覆盖。加大人才投入,继续推进区、镇(街道、经济区)两级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优化资金支出结构,直接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投入比例不少于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的50%, 促进人才工作各项任务在基层落到实处。

二是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整体提升人才队伍建设。 围绕中心,重点实施“高端人才汇聚工程”、“产业人才集结工程”、“企管人才提升工程”和“技能人才培育工程”四大人才工程。推进新特产业人才“十百千”计划,即招引和培养十名创业领军人才、百名产业急需人才、千名产业专业技能人才。以招才引智“百日会战”活动为契机,积极组团外出招才引智,确保全年引进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5名,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30名。拓宽海外招才引智渠道,新建2-3个海外人才联络站,聘请一批海外招才大使,组织海外人才联谊会,构建海外人才网络,积极推进人才国际化。深化“创新型企业家培育计划”,在知名高校举办科技企业家培训班,加强企业家队伍梯次建设,加强对“创二代”企业家的培养和锻炼,全年培训科技企业家100人次以上。加快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新建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年内新增高技能人才1000人以上。

三是强化平台支撑,助推人才创新创业。 构建政产学研平台,巩固与清华、复旦等“985”高校以及中科院、环科院等科研院所的长期合作关系,构建战略合作联盟,共建信息共享平台。积极发挥“科技镇长团”作用,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骨干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创新载体,搭建产研合作直通车。推进载体建设,重点打造复旦创新创业基地、留学生创业园等特色产业孵化器,推动建设环科院创新基地、规划高科技孵化区。构建多元人才投入机制。通过设立政府引导基金、配套跟投等举措,引导人才创业项目与社会资本对接,整合社会资本参与人才初创企业的股权投资,建立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绿色通道。

四是优化人才环境,提升区域引才魅力。 构建人才工作多元参与机制,统筹整合各类资源,组建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设立实体化服务平台,构建全程服务网络,着力提升人才服务“软环境”。探索人才工作社会化服务模式,招引国内外知名猎头、风投、创投、新特产业人才培养、人才测评等各类人才服务机构,推进人才供给、人才项目资本对接、产业孵化、技术转移、市场开发等一体化服务,提高人才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按照市人才办部署,在重点园区组建 “八个一”人才载体平台,全面提升人才服务水平。

同志们,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为“率先突破城乡一体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在协调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篇十四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县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会议,这不仅是传达贯彻省、市会议的需要,也是全面落实争创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任务的需要。刚才,钱锁梅副县长传达了全省人口计生工作会议精神,李广珍同志通报了我县“十五”工作情况和“十一五”创建的有关情况。在此基础上我想强调三点:

一、深入学习领会省人口计生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重大意义

人口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自20xx年中央《决定》颁布以来,国家人口计生委等十四个部门提出了关于全面加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省、市纷纷提出了“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分别召开了高规格的会议,对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行部署。我省提出了“十一五”创建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的目标要求。在刚刚召开的省人口计生工作会议上,又就我省率先实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全覆盖和“十一五”中期评估做了部署。省长罗志军亲自到会,逐一与各市签订目标责任书,并明确指出各地要从组织领导、经费投入、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人口计生工作创造良好条件。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人口计生工作的一贯重视和解决好人口问题的决心。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人口计生工作会议精神上来,统一到罗省长讲话上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要求,立足我县实际,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我县人口基数大、密度高,人口出生缺陷较高,人口老龄化偏重,流动人口不断增多,计划生育“世代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的兑现对财政的压力不断加大,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矛盾,将长期存在,所有这些都直接影响县委县政府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海安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流动和生殖健康等一系列问题,为总体达小康,建设新海安创造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二、明确目标,认真开展创建全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活动创建目标不动摇。“十一五”期间创建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20xx年海安要首批通过验收,这不仅是省、市领导提出的要求,也是海安发展的实际需要,这块奖牌关系着海安总体达小康的实现。

创建指标要清楚。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的指标,不仅包含计划生育率、出生人口性别比、孕前-围孕期保健率、政策兑现、依法管理、优质服务、机构队伍建设、财政投入等八项计划生育工作指标,还包括婴儿死亡率、平均预期寿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等九项涉及社会发展和保障的参考指标,认真分析先进县指标,可以看出这一创建工作不仅是人口计划生育部门的事,也涉及我们在座的各个部门。

创建责任要落实。当前国家和省、市正在进行中期评估工作,今后的两年也是创建的关键时期,各部门特别是各成员单位,要明确自己的职责,积极配合主动参与。要把创建和迎接中期评估工作摆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一把手要抓关键问题,在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分管负责人要切实负起责任,具体组织协调,确保各项工作到位。具体的说,人口计生委要积极牵头、组织、协调,加大对各镇、各单位的指导、检查、督促、考核;各镇要始终坚持党政第一把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进一步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度。当前除做好正常工作外,要把重点放在优质服务全覆盖上,认真抓好镇级“世代服务”站的创建和村服务室建设工作,确保20xx年实现优质服务全覆盖。

县各相关单位及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成员部门要主动融入、找准位置、发挥优势、有所作为。今天的会议上已经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印发给了大家,希望大家按照文件精神做好本职工作。(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部门要督促各级党组织教育党员、干部带头实行计划生育,加大对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党员、干部的处理力度。要把领导干部落实计划生育责任制的情况作为衡量政绩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发展党员、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把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情况列入考察的重要内容。要加强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建设,优先配齐配强计划生育助理和站长队伍,优先选拔使用计划生育有功人员,优先充实技术服务人员,保证服务机构正常运转,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宣传部门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大力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财政局要加大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投入,按照“建立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财政投入机制”要求,围绕“十一五”期末全省各级财政人口和计划生育事务支出达到人均30元的投入目标,保证各项奖励优惠政策、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免费基本技术服务以及队伍建设经费的落实;逐步加大对出生缺陷干预、婚前医学检查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公安局要指导各派出所加强户口迁移和新生儿户口登记管理工作并及时通报情况,协助做好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查验及管理工作。民政局要加强婚姻登记和收养登记管理,配合处理非婚姻关系生育、非法收养行为,积极做好优生优育等的宣传教育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审批流动人口用工手续时,要协助核查、登记、通报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情况。卫生局要督促各医疗机构做好持证分娩、取环和无证通报等工作。工商局在为育龄流动人口办理营业执照时,要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要配合有关部门督促私营企业落实企业法人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其他各职能部门都必须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执行“属地管理、单位负责”的要求,落实好单位法人代表计划生育负责制。管好自己的下属单位、管好每位人,自觉接受人口计生工作的管理、考核。各相关单位要及时提供涉及考核指标的第一手数据和资料。)

三、突出重点,做好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今年,时间已经过半,下半年工作任务还比较紧,我们要按照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要求,突出做好以下工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1、加快“世代服务”品牌建设,推进优质服务体系全覆盖省里明确提出,到“十一五”期末,将全省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全面转型提升,改造成融管理与服务于一体,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信息管理、药具发放、人员培训和政策服务有机结合,充分体现综合服务功能和便民维权要求的优质服务体系。20xx年完成50%,20xx年完成80%,20xx年实现县、乡、村全覆盖。我县这项工作已相对滞后,人口计生委和卫生局、财政局等部门以及各镇要引起高度重视,迅速拿出实施步骤和配套政策,确保20xx年提前实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体系全覆盖。

2、加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力度,加强人口计生基础管理工作流动人口是计划生育管理的难点,我们要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现居住地管理服务,不断强化社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功能,各职能单位要密切配合,共同促进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由传统分散管理向综合服务管理转变。要继续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加强基层机构队伍建设,完善工作机制,确保经常性基础管理服务工作落实到实处。

3、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加强生育文化建设。

我县是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项目县,9、10月份又是国家、省统一部署的生育文化宣传月,各镇要按照统一要求,提高生育文化环境布置的质量,推进生育文化家庭建设,大力开展生育文化宣传活动。

4、拓展生育关怀行动,救助计生特困家庭,促进小康建设。要继续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建立生育关怀基金,开展募捐活动,增强救助能力。抓好帮扶项目落实,变输血为造血,帮助计生特困家庭发展种植、养殖和加工业生产,力争早日脱贫。

5、推进创建活动,促进人口协调发展。要对照创建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活动标准,难中求进,努力破解服务体系建设、奖励政策兑现等难题;以“能争第一争第一,不能争第一创唯一”的理念做好工作,迎接国家和省、市“十一五”中期评估,力争相关工作继续保持全国先进、全省前列、全市领先位置,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同志们,人口计生工作责任重大,使命神圣。我们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人口计生工作的各项决策,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齐心协力、真抓实干,认真做好人口计生各项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看过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的人还看了:

在协调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篇十五

同志们:

为了切实有效地发挥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区委开展党建工作议事协调机构的作用,根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的例会制度,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宝山区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刚才,大家审议、讨论了我区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工作意见、关于召开“贯彻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系列会议的方案以及加强“为民地图”走访队伍建设的情况报告,讲得很好,希望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各成员单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下面,我就如何将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到宝山党的建设具体工作中,谈三点意见。

一是要把学习贯彻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到加强宝山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之中。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围绕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民主集中制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的作风建设六个方面,对加强党的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既是我们在今后一个阶段开展党建工作的努力方向,也是我们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党的建设是一项新的伟大的工程,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按照“项目化、制度化、社会化和量化”的工作理念,把党的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全面来抓,在坚持分类指导的基础上,逐项推进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一要坚持项目化的工作方式,各成员单位要将《宝山区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007年工作要点》与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六个方面的工作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按照时间节点,认真对照,逐项梳理,切实把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同时,结合贯彻市党代会精神,认真总结上半年工作,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精心谋划好下半年的工作重点。二要坚持制度化的工作机制,用制度来保证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当前,我们缺少的不是制度,应该说制定的制度很多,关键是要很好地执行和落实。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宝山区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007年工作要点》确定的任务,经常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加强督促和检查。对一些重大任务,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可以联合组织起来,到基层进行检查和指导。三要坚持量化的考核措施,党的工作是具体的,是可以被量化的,是可以虚工实做的,要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拿出实实在在的工作措施和工作办法加以落实,要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量化指标,加大对党建工作项目完成情况的考核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四要坚持社会化的工作理念,党的工作历来是同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推进党的建设过程中,要使每一个党建工作项目融入到宝山经济社会的发展之中,切实解决好宝山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扩大党的社会影响力,真正使党建工作在构建和谐宝山的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是要把学习贯彻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到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之中。群众路线既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同时也是我们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从根本上转变我们的工作作风。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对此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回顾和总结近几年的宝山基层党建,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和活动,我们始终运用了这么一条经验,即: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根本保障;将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是检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唯一尺度。因此,在推进宝山党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切实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有群众满意的党员,才有群众满意的组织;有了群众满意的组织,才能办好群众满意的工程。因此,要坚持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把群众工作与党的基层工作同考虑、同规划、同布置、同落实、同考核,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着力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党的各项工作最终要落实到基层,抓住基层就抓住了党的工作的关键。因此,要学会沉下去开展工作,将工作的重心朝下,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尤其要深入到实际困难多、群众意见大、工作开展不力的地方,同群众一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近,区委、区政府组织开展的领导干部下基层农村集中蹲点调研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方法,通过与农村干部群众面对面的交流,熟悉了解基层农村的发展实际和新农村建设推进的具体情况,进一步明确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切实帮助农村基层干部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战斗力的基础,群众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至关重要。要通过基层党组织,不断深化“为民地图”、“双在、四最”和“双结对”等主题实践活动,将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尽心尽力解难事上来。要坚持把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从根本上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言必行,行必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重实践、看实绩,展示党员干部的模范形象,使我们党求真务实、言行一致的优良作风在新时期得到弘扬和发展。

三是要把学习贯彻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贯彻到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各项工作之中。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推进“四个率先”这一工作主线,努力推进“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宝山党的建设工作来说,也同样要放到实现这一目标的大局中去考虑、去谋划。我们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认真抓好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充分发挥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始终把党的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整合各类党建资源,强化工作措施,协调各方力量,切实加强对宝山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要抓好基层党建的分类指导工作,从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实际出发,找准基层党建工作的着力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全面推进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对于一些事关全局、牵动力强的重点工作,要拿到党的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上来研究、讨论和审议。这两次会议,我们重点讨论和审议了宝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有关工作,接下来我们还要逐一对各成员单位提出的一些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进行研究和讨论,真正发挥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区委开展党建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的作用,共同为推动和加强全区党的建设出力。

同志们,今年“七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六周年纪念日,各成员单位要以此为契机,号召全区党员干部积极行动起来,营造好纪念“七一”的氛围,营造好学习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氛围,营造好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的氛围,使全区广大党员和群众在区委的领导下,振奋精神,求真务实,乘势而上,迎难而进,为进一步开创宝山党的建设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在协调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篇十六

根据会议安排,我结合组织部门的职能,对抓好下半年基层党建工作讲四点意见。

第一、要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中央明确,今年要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项工作,中央和省、市委将专门召开会议进行部署,我们县级是第二批开展,各单位要坚持不等不靠,提前谋划、精心组织,突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着力解决党员干部理念信念宗旨、履职担当作为等方面存在的重点问题。当前,要结合主题教育宣传动员等前期准备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新党章和习总书记在xx工作期间到xx个村企调研指示精神等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支部“三会一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要抓好2018年度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和个人查摆剖析出来的问题整改落实,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事事见实效。

第二、要狠抓基层党建重点任务落实。

一要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xx镇要进一步总结提升xxxxx联村党委工作,xx镇、xx镇、xx镇、xx镇要大力推行村居联建,其他各乡镇也要结合实际推进“跨村联建”工作,实现党建工作联抓、基础设施联建、产业发展联兴、矛盾调解联调、发展利益联享、乡村环境联治、村企村校联动,以联建联创提升区域内党建工作上水平。要加大在农村专业合作社、城市居住小区、商业楼宇、灾后集中安置点、“两新”组织等组建党组织力度,对符合组建党组织条件的,做到应建尽建。要进一步巩固提升党小组建设水平,在经济产业链、专业合作组织或重点项目一线组建党小组,形成“一个(产业)项目、一个党小组、一面旗帜”的干事创业局面。二要加强党员分类管理。要组织开展党员“双亮”活动(亮身份、亮承诺)和星级评定、积分管理,推行农村社区党员网格化管理,建立党员联户制度,推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加强流动党员管理,x、x、x、x等外出流动党员集中的乡镇要及时组建驻外流动党支部,对不符合组建条件的,要依托党建微信群和驻外党小组,强化流动党员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发展党员质量,落实政治审查制度,今年之内要全部消除三年未发展党员的村。要进一步疏通党员队伍“出口”,稳妥有序处置不合格党员。要加强农村党员档案管理,对党员档案缺失的,抓紧做好相关补缺工作。要以成立离退休工委为契机,按照有利于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作用、有利于参加活动的原则,灵活设置党组织,加强对离退休党员管理。三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要用好扶持政策,开展村财增收行动计划,抓好省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x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项目的组织实施,确保实现持续稳定的较高收益,并抓紧谋划对接第二批项目,争取尽早产生效益。要进一步探索资源开发、资产经营、入股分红、服务创收、光伏发电等渠道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确保2019年底全县行政村自有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3万元以上。四要大力推进支部规范化建设。县委组织部将制定出台《关于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各单位要按照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三会一课”、发展党员、民主评议党员、党费收缴、支部活动场所管理使用等制度。要大力推进有条件的村(居)建立党群服务中心,通过开展党支部“达标创星”活动,抓两头、带中间,扩大先进支部增量,提升中间支部水平,整顿转化后进支部,推动工作整体提升。今年全县重点培育农村、机关、学校、“两新”组织等不同领域x个基层党建示范点,每个乡镇、每个领域都要培育x个特色品牌。

第三、要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

一要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党建工作。机关党组织要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有关制度,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着力解决党建“灯下黑”问题。要围绕县委“x攻坚项目”“x要事”“x”、脱贫攻坚等中心工作,深化“党建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完善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解决机关党建“两张皮”现象。县教育局、x医院党委要围绕中心工作,探索创新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机制,在深化医改和教育事业改革中加强党的建设。二要扎实推进城市党建工作。x、x、x、x等乡镇要建立社区党建联席会议,明确相关职责任务,确保协调推进、同向发力;要健全共建机制,采取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党员共管等形式,推动区域内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和新兴领域党建互联互动;要强化基础保障,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对社区的支持。三要抓好“两新”组织和国企党建工作。要建立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联建联抓机制,探索“1+x”工作法,开展机关与企业党组织结对帮扶,实现支部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x集团、x集团等县属国有企业,要抓紧完善国有企业“三重一大”议事决策机制,不断优化党组织设置,加强企业党员教育管理,推动县属国有企业做大做强。

第四、要加快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县委党校要针对干部知识、经验、能力等方面的“短板”,开展“短小精专”的精准培训,特别是加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七个战略”和打好“三大攻坚战”等方面专题培训,提升干部专业能力素质。要加大干部实践锻炼,通过建立“四个一批”锻炼机制(选派一批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到信访维稳一线历练,选派一批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年轻干部到村(社区)任党建指导员或主任助理,选调一批优秀乡镇干部到县直机关事业单位跟班学习,推荐一批优秀科级干部到上级机关和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推动干部在干中学、在干中提升。要坚持严管与厚爱、激励与约束并重,注重抓早抓小,从严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同时,结合巡视整改,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推动形成重基层一线的鲜明导向。今年,县委还将在推进“x项目攻坚”“x要事”工作中开展干部专项考核,在县直部门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蹲点调研,特别是针对班子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战斗力不强的部门,及时进行调整优化。各基层党委要抓好县委关心关爱基层干部30条措施的落实,用好关心关爱专项资金,持续常态开展基层党员干部关怀、帮扶、激励工作,切实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在协调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篇十七

【篇一】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过去一年全市人才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安排部署今年重点工作,明确方向,鼓足干劲,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刚才,几家成员单位先后进行了述职,既有亮点成绩,也有工作创新,讲的都很好,听了以后也很受启发。下面,讲几点意见。

(一)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各县(市、区)、各有关单位也把人才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市里成立了高规格市委人才工作领导机构,xx书记亲任组长,我任常务副组长,x名市级领导任副组长,x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重要工作、重大政策由领导小组审议,各县(市、区)、各有关单位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推动党管人才工作从“抓微观”向“管宏观”转变。我们首次将人才工作纳入年度党建工作责任制述职评议,x个县(市、区)委书记就履行党管人才职责情况向市委进行述职,强化了“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理念。我们把人才工作纳入市管班子和市管干部年度综合考核,强化考核指挥棒作用,激励党委(党组)履职尽责,主动作为。我们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高层次专家人才制度,去年首次组织市县两级领导干部向专家人才送上慰问信、慰问金,送去了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尊才爱才氛围。

(二)特色品牌加速形成。坚持以创品牌促人才工作发展,全力打造“x”人才集聚计划,实现人才特色品牌从0到1的突破,形成了“1+x”政策体系,涵盖人才落户、住房保障、生活补贴、创新创业补贴、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方方面面,为人才在安工作提供全方位政策保障。同时,建成人才引进综合性服务平台x个,实现有专窗、有专人、有制度,为人才提供“一卡通行”服务,解决人才工作生活后顾之忧。去年以来,为各类企业引进本科以上人才x余人。兄弟地市纷纷来安考察学习、借鉴经验,成为在省内叫得响的人才特色品牌。

(三)人才工作基础更加厚实。制定了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支持办法,明确“abcde”五类人才,为用人单位引才、用才拓宽了渠道。建成了全市高层次人才库,人才服务更加科学。引导人才向基层汇聚,开展了“专家人才助力脱贫攻坚”活动,组织xx余名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基层办实事xx余件。强化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举办“市管专家助力脱贫攻坚服务团国情市情专题研修培训班”等研讨活动,鼓励专家人才结合安阳市情创新创造。选树人才典型,让广大专家人才学有榜样,增强了人才的荣誉感、自豪感。实施了年度“十大功勋企业家”“外贸十强企业家”“十佳成长型企业家”“青年科技专家”“名师工作室”等人才培养项目,为各类人才成长提供了更多机会。

回顾去年的工作,虽然取的了一些成绩,但和先进地区相比、和企业的需求相比、和广大专家人才的期盼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一是政治站位还不够高。一些地方和职能部门,特别是一把手,思想上不重视,对人才工作关心不够、谋划不够,抓人才和抓业务成立“两张皮”。有的单位对“党管人才”理解有偏差,淡化部门自身人才工作职能,习惯于被动应付,缺少主动作为。二是服务本领还不够强。市委市政府多次强调要有服务企业、服务人才的“店小二”意识,但在工作中,一些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服务观念淡薄,简单的把服务对象当成管理对象,“官本位”、“衙门作风”依然存在,坐等服务对象上门,用人单位也好、专家人才也好,想要享受政策红利,还要看人脸色,影响极坏。部分职能部门不搞政策协同、不抓配套衔接,好政策被棚架,无法有效落地。一些服务窗口“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落实不到位,经办人员对政策不能“一口清”,遇到问题推三阻四。回去之后,各部门一定要把涉及人才的服务事项拉一拉单子,该完善的及时完善,该整改的坚决整改,确保各项人才政策落到实处。三是人才评价机制还不够优。一些职能部门“放管服”落实不到位,层层审批,效率低下;人才评价标准“一刀切”,手段“单一化”,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倾向严重;激励机制不灵活,用人单位自主权难以发挥,人才活力释放不够。另外,企业招才引智市场化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目前全市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只有xx来家,数量少、能级低,不能满足企业发展对引才的需求,全市人力资源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深刻反思,切实拿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一)拓宽工作视野。一是把握引才机遇。全球疫情背景下,人才回流趋势显现,在这一重要的人才引进“窗口期”,必须拿出拼劲、抢劲,出实招、出真招,借助域内外招才引智活动平台,吸引更多人才集聚,抓住竞争的主动权,抢占发展的制高点。二是聚焦重大战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省委就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成立了五个专班,其中“乡村人才振兴专班领导小组”由省委王国生书记亲自担任组长,围绕《意见》正在制定河南省的《实施方案》。下一步,我们也要按照省委乡村人才振兴的部署,谋划好我市的实施办法和工作载体,用好博士服务团、科技特派员等品牌优势,持续开展好乡村人才振兴示范点创建工作,完善人才下沉基层服务长效机制,加大乡土人才培育力度,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田间大显身手。三是积极履职尽责。各成员单位要根据自己的职责,凡是能够提升人才发展环境的职责,都要充分履行,凡是利于人才成长的事,都要不遗余力去干。无论是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平台建设,还是服务保障、营造环境,至少明确一个“专项+专班”,采取项目化运作的方式,建立台账,分解任务,逐条落实。

(二)打造一流环境。一是创优引才环境。办好“洹泉涌流·聚才兴安”招才引智专项行动,积极参加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等,全方位引才聚才;在xx、xx、xx等发达地区设立“招才引智工作站”,将招才引智融入招商引资,组织企事业单位开展常态化招才引智活动,以更灵活的路径方式吸引人才集聚。二是创优平台环境。大力支持“三本四专”、xx所、市xx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平台提质升级;加快“xxxx产业技术研究院”“xx科学院”等平台建设推进;灵活运用乡情引才、“全职+柔性”等方式,引育一批创新人才团队,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三是创优成长环境。支持各类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构建“一站式、高标准、全方位”高效快捷的人才引进渠道;健全梯次培养制度,注重人才开发评价和“培养升级”;完善服务清单,优化在编制、职称、医疗、子女入学等全方位服务;建立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充分激发各类人才活力。

(三)强化综合保障。一是完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事、议事、例会等制度,严格落实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实行人才工作专项述职,严格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二是坚持系统观念,齐抓共管、整体推进,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人才”观,补台不拆台、分工不分家。加强沟通交流和协作配合,建立完善统分结合、协调高效、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三是强化力量配备,各成员单位要挑选精兵强将充实窗口服务力量,组织部门要加大人才工作者培训力度,提升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推动人才政策全面有效落实。

【篇二】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就实施《xx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21—2030年)》、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人才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深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抢抓历史新机遇,构筑人才新高地,为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广泛智力支持。

刚刚过去的2020年,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把人才强市作为事关xx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来抓,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招才引智的工作载体和运行机制更加健全,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环境更加优化,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得到有效激发。截至2020年底,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x万人,形成了新一轮人才集聚的良好局面。

刚才,我们对市智联院首批“首席专家”和参事颁发了聘书。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各位专家对xx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就做好全市人才工作,我再强调五点意见。

第一,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必须以求贤若渴之心爱才惜才。士者,国之重器;得士则重,失士则轻。历史和实践表明,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xx正进入工业化加速、信息化升级、城市化提升、市场化转型、国际化拓展的关键时期,对照区域性国际城市发展目标,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人才问题,最大的危机是人才危机。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严重失调”,即人口总量与人才规模严重失调,财政供养人才与社会供养人才严重失调,党政人才与市场经济人才、社会管理人才严重失调。这极大地延缓了富民进程、制约了强市步伐。从一定意义上讲,地方政府抓经济工作,主要是抓五个层次的运作,即资源运作、产业运作、资本运作、技术运作、人才运作。其中,最高层次的运作是人才运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人才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xx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21—2030年)》,提出了我市人才发展新的目标定位,明确要把xx建设成为人才特区和西部人才高地。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饱含爱才之心、求才之意、惜才之情,像抓经济发展一样抓人才工作,毫不动摇地培育好、开发好、利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让一切善于创造的潜能充分释放,让一切勇于创新的智慧竞相涌流,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智慧源泉,为事业兴旺提供有力人才支持。

第二,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必须以伯乐相马之明识才选才。为政之要,在于得人。要破除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破除求全责备的错误观念,破除固步自封的保守观念,不唯资历、不唯年龄、不唯学历,敢于选用有锐气、有朝气、有勇气的“初生牛犊”,敢于选用本质优良、富有个性、术业专攻的“偏才专才”,以天下之才兴xx发展大业。在选用党政人才方面,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深化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拓宽选人用人视野,继续推行和完善公开选拔、招考、招聘、竞争上岗等办法,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在选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方面,要坚持市场配置、组织选拔和依法管理相结合,改革和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任用方式,完善企业内部用人机制,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一支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在选拔任用专业技术人才方面,要按照政事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管的要求,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良好格局。

第三,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必须以海纳百川之怀引才育才。一个地区快速崛起的过程,往往也是人才迅速集聚的过程。要坚持高端引领与整体开发、自主培养与开放引才相结合,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推动人才与经济社会的有效互动。要健全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打破国籍、户籍、身份、学历、年龄等限制,加大户籍、用人、分配、社保和职称等制度改革,建立对国内外人才更具有吸引力、更加开放灵活的人才政策体系,实现人才进入“零障碍”。要加快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借才引智工程”,着力引进在各领域有影响力的高端人才,引进掌握关键技术、能够带动新兴学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杰出人才,引进金融管理、企业经营等高层次专业人才。要全面实施“高技能人才开发计划”、“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工程”、“万名六类人才素质提升工程”、“xx之星”青年英才培养计划等项目,建立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政产学研战略联盟,推广“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在创新实践中集聚和培养一流人才。要全力支持在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特别是xx学院,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建设一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要紧紧抓住xx等区域合作开发的有利时机,深化区域间人才资源开发交流与合作,统筹开发利用好国际国内、省外省内各种人才资源,形成“人才荟萃”的喜人局面。

第四,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必须以不拘一格之制励才用才。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是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必须探索建立一整套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发展机制,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要尊重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知人特长、按才授岗,用其所长、容其所短,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人才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创造效益。要大胆启用人才,放手使用人才,只要是群众公认的党政领导人才、市场公认的经营管理人才、学术公认的专业技术人才,都要大胆使用,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让他们在重要岗位上挑大梁、唱主角,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要改革和完善现行分配制度,采用年薪制、股权、期权等多种分配方式,研究鼓励知识、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办法,使一流的人才享受一流的待遇、一流的贡献得到一流的报酬,形成和强化正确的人才导向。要坚持物质激励与成就激励、精神激励相结合,大力表彰优秀人才,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增强优秀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的荣誉感。要研究制定对非公经济组织中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的表彰奖励办法,完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办法,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

第五,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必须以筑巢引凤之策聚才留才。“栽得梧桐树,自有凤来栖”。环境是人才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决定人才去留的主要因素。全市上下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让人才进得来、干得成、过得好、留得住。要加强各类开发园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加强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载体建设,以良好的产业优势、一流的创新平台、完备的扶持机制集聚人才,使xx真正成为吸引人才的“磁场”、培养人才的“摇篮”、各类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学术无禁区的原则,尊重特点,形成鼓励创新创造、宽容失败失误的良好学术气氛,营造浓厚的学术自由空气,创造民主活泼的学术环境。要进一步改善高层次人才的住房和医疗条件,切实提高福利待遇,尽可能帮助解决在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各类人才进得“顺心”、干得“舒心”、活得“开心”、留得“安心”。要加大城市美化绿化和生态保护力度,繁荣城市文化,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档次,增强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强化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汇集能力,满足人才创业发展的需要;全力打造“平安xx”,以一流的人居环境和治安环境吸引人才。要大力宣传我市的人才政策,大力宣传在引才、育才、用才方面的典型,大力宣传优秀人才、有突出贡献人才的业绩,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崇尚知识,爱才、惜才、重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人才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人才强市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落实人才工作责任,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努力形成做好人才工作、建设人才强市的强大合力。要着力构建人才工作社会化格局,不断完善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建立党的干部工作和人才工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要把《xx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21—2030年)》与“十四五”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衔接起来,把人才发展“四优先”要求和各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实现人才发展与其他产业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要建立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进一步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比重,以资本优先投入促进人才优先发展,切实为吸引、培养、使用、激励人才提供资金保障。

大发展的xx渴望人才,大开放的xx呼唤人才,大开发的xx急需人才。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面开创我市人才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建设xx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篇三】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昨天全区上下收听收看了中央纪念建党95周年大会的现场直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新区"二次创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把全面从严治党牢牢抓在手上,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抓出成效。今年3月份,全区党建工作会议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作了部署。周三,召开纪念建党95周年大会,号召全区广大党员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谱写新区改革发展新篇章。今天召开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主要是和在座的各位"关键少数",就三个方面做一些研究部署。一是按照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最新要求,对全区上半年党建工作情况进行一次系统总结,并进一步明确下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目标任务。二是结合正在深入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交流如何当好一名党委(党组)书记,如何抓好班子、带好队伍。三是村、社区"两委"换届在即,也借这个机会听听各镇、街道党(工)委对换届工作的想法和安排。

刚才家政传达了市委夏书记在"如何当好党委(党组)书记"专题研修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家要高度重视,对照要求,更多地考虑我们的差距在哪里,下一步怎么做。18个党委做了述职报告,希望各家党委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就全区来说,上半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有不少特色亮点工作,可圈可点,但有几个问题需要引起大家高度重视。一是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认识和重视问题。今天的会议,表明了新区党工委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刻认识和鲜明态度。二是工作不平衡性的问题,薄弱环节不少,创新不足。三是作为一个党组织书记如何来履职尽责,如何抓班子带队伍。重业务、轻党建依然存在,有些部门、单位还比较严重。四是基层基础工作,特别是村、社区,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还有不少问题。五是党风廉政建设,尤其是作风效能建设,需要我们持续发力。

昨天上午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强调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本周二,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刚才传达的夏书记讲话,也告诉我们应该如何从严治党。下面我讲几点意见和大家作些交流。

当前,要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新区已经全面开启了"二次创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党的建设也要往这个阶段发展,这是一个基本规律。学习领会好、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有五个重要方面需要大家进一步认识,并在实践中抓好落实。一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打铁还需自身硬".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二是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灵魂。党的建设要有灵魂,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离不开党的思想建设这一灵魂工作。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丝毫动摇。三是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党员教育管理上不能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必须硬起来!四是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同时又要勇于改革创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一方面要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使党的作风全面好起来,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另一方面,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也就越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每个党组织、每名党员都必须考虑怎么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五是自律和他律的结合。党员素质的提高和组织战斗力的增强,必须要靠自律和他律相结合。首先要把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好,让领导干部发挥好带头示范作用。同时高度重视制度建设,用党的纪律规矩管好党员,要加强对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党内外监督,加强他律的力度。

落实管党治党责任,第一责任人就是书记,要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切实担好"关键之责".党建是最大的政绩,不是喊出来的,是干出来的。一要牢固树立"主业主责"意识;二要带头践行"四讲四有",书记要做合格党员,做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带头人;三要加强学习、勇于实践,"两学一做"要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改,积极探索管党治党的新路子、新举措,加强改革创新,创造更多亮点特色,在当好党委书记上努力交出合格答卷。

党的建设与改革发展稳定还存在"两张皮"的问题。要紧紧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更好地抓党建促改革发展稳定,为加快跻身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前列提供强大的思想活力、组织保证、干部人才支撑和作风保障。

1.坚持问题导向,扎实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我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总体良好,但是少数党组织重视不够,存在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学做分离等现象。要边学边做、以学促做、以做促知、知行合一。无论是学还是做,都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正在全面推进"二次创业",解放思想永无止境,也要用新的发展理念推动全区上下思想大解放,凝聚起加快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2.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党建工作活力。新区新在改革,兴也在改革。今年以来,新区党工委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高度重视,制订了全年工作目标和计划,扎扎实实推进各项任务。习总书记讲,改革往往都是从易到难,我们的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敢于涉深水区、啃硬骨头。各项改革越往纵深推进,就越要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党的建设工作如何深化改革?从新区来看,有以下几个重要课题在需要积极探索。一是关于园区党建创新。年初党建工作会议已明确要将其作为重点特色来打造。有两个重要板块,就是科技新城和新能源产业园,领导管理体制机制如何创新,3月份的时候我们做了初步讨论,希望尽快有结果。二是关于非公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全覆盖和"两个作用发挥"的问题。最近在几个重点项目的推进中,遇到了不少具体问题,反映了在项目的推进服务上存在很多短板,"四个办"的理念没有能得到有效落实。客商来新区投资,是出于对我们投资环境的信任。好的投资环境,会吸引更多更好的项目落户。这样的投资环境,需要每个人的呵护和关怀,每一个人每一个微小的举动,都会影响到投资环境。我们正在推进的力信锂电池、席勒直升机、奥悦冰雪馆等项目,对新区发展的意义十分重大。对于这些重点项目和企业,我们能否从项目落户之日起,就帮助它们把党组织建起来?如果企业在党组织建设上有困难,我们的同志能不能兼任党组织书记去做好服务?要把支部建到项目上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先建起党支部,发展壮大后成立党总支,到了一定程度建成党委。这些方面,我们必须要开动脑筋,作出探索。我们正在开展的"红色帮办1+1",绝不是搞活动,一定要实打实。党的建设不是空中楼阁,党建工作和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绝不能"两张皮",要水乳交融。三是关于党员教育管理。口袋党员、隐形党员的问题怎么解决?一些不合格的党员,甚至是有劣迹的党员,该如何处理,怎么纯洁我们的队伍?在新党员发展上,我们的党委、基层支部,能不能严抓严管?这些都十分重要。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四是村、社区党组织建设问题。农村和城市社区并存的,如何做好融合互动?特别是丁岗平昌需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五是党的思想建设问题。要加强正面宣传,传播正能量。一个地区需要强大的正能量,我们要挖掘一批重大典型,要能像李保国、赵亚夫等同志一样,让我们的党员干部、老百姓可观可感可敬,见贤思齐,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我们马上要开展先进事迹报告会,巡回演讲,切实加强正面引导。六是党风廉政建设问题。这些方面,需要全区上下一起研究解决,要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抓,像抓产业项目一样来抓。

3.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好的党委书记,不但能抓业务工作,还要能抓好班子、带好队伍。习总书记强调:"党委书记要善于当好班长,带好队伍。"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好将军,就必定能带出一批精兵强将。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做示范做表率。书记要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保落实。党(工)委要贯彻落实好民主集中制。统揽而不包揽、领唱而不独唱;"弹好钢琴",凡事都有轻重缓急,要统筹协调;调动班子成员积极性、创造性。二是关于选人用人。总书记昨天讲话中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特别强调了德的问题,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年轻干部和基层一线干部的培养和使用。总书记特别强调了青年的问题。开发区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发展要靠年轻干部,加强对年轻干部的选拔使用迫在眉睫,同时老、中、青干部要形成合理的结构。要注意对基层一线干部的使用。四是要全面净化政治生态,"严"字当头。

4.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筑牢第一防线,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村、社区是"二次创业"的第一道线,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是巩固基层政权的最前沿。而恰恰这道线,我们目前还有短板和缺口。有些村、社区党组织缺乏战斗力,轻轻碰一下,就有可能"溃堤".要突出抓好几个重要方面:一要坚持以"双型"党组织建设统揽基层党建工作,要真抓真干。今天,大家都汇报了"三星""四星"以及"五星"支部的创建情况,但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党建搞成一次次"活动",否则是没有战斗力的,很容易走向形式主义。二要切实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尤其是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开发区目前正处于"二次创业"的新阶段,"两委"换届工作也一定要适应新常态和"二次创业"对于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对村级集体经济长期薄弱,多年面貌未改的;稳定责任不到位,赴省进京访问题突出的;"三资"管理混乱,群众反映强烈的村、社区"两委班子"要采取措施调整优化。此外,关于大学生村官,目前被抽调到区、镇两级而实际未从事村社区工作的,必须全部回归,这是重要的导向问题。大学生村官干出成绩一样可以提拔重用。三要强化法治思维,狠抓信访稳定。

5.坚持党管人才,围绕"两个高地"建设,切实加强创新人才招引服务工作。一个地区没有人才的支撑,就会缺乏发展的爆发力。昨天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对于开发区尤其重要。我们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要继续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党委书记要切实担起责任,抓好创新人才建设。

创新不仅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力量源泉。对于新区来说,做好党建创新,下一步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1.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推进。今年年初,我们对开发区的党建创新明确了三个重点方向:村社区党组织建设,尤其是转型社区党的建设;专业园区党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希望在下半年进一步落实好,取得阶段性成效。

2.坚持实打实创新、项目化推进。党建不是活动,不能简单地将其"活动化".党建办要结合今天会议内容,将下半年党建工作计划作进一步调整完善,最终项目化落实到各级党组织,把问题解决好。

3.突出制度创新这个重点。要特别注重发挥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各基层党组织、党员带头创新示范。把实践中创造的、经过检验确实效果好的新探索新做法,及时进行总结、完善和提升,努力形成更多"新区经验".

一方面要健全制度。党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发挥好主观能动性,统筹做好领导小组日常工作。两个月开一次会议,每次解决一到两个重点问题。此外,调研、报告等相应制度也要同步完善。同时,请党建办根据今天的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下半年党建工作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另一方面要明确责任,加强指导。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要强化领导责任,加强对全区党建工作的调研和指导。对领导小组确定的有关决策事项,要进一步加强督查问题。希望通过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能够更好地推进新区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各相关单位部门也要各负其责,团结协作,共同把党建工作抓实抓好。

【篇四】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的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20xx年全市人才工作,研究部署20xx年工作。总体看,20xx年全市人才工作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成效明显,主要体现在“三个更加”上:

一是引才途径更加广泛。这种广泛性主要体现在刚性人才的柔性使用上,就是以企业的创新平台来留智,通过与领军人才或创新团队开展项目合作来增强技术实力。全市上下解放思想,不断加大柔性引才力度,进一步拓宽引进渠道。特别是加快推进随州高新区“人才特区”建设,继续深化与高校合作,通过引博工程、挂职服务、项目和技术合作、研究生实践等多种形式,争取到有份量的人才团队来随工作,为全市特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正能量。例如泰晶公司,过去是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现在正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从省级到国家级的跳跃,靠的就是高端人才的引进;程力公司通过新产品的开发,把与专汽产业相关的技术人才资源聚集到随州,做到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与此同时,我市还引进了一大批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急需紧缺人才,有力推动了相关事业发展,得到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充分认可。

二是育才形式更加多样。这种多样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围绕项目抓人才。主动对接省级重大人才工程,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动,同时加强党委政府与企业的互动,启动了10项重点人才培养工程。二是立足本土抓人才。推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洋”教授与“土”专家联手、高校课堂与田间地头并重,因地制宜开展各类人才的培养活动。齐星公司光伏发电站建设,发电技术的主要负责同志是从公司一名普通电工成长起来的。这种本地培养的“土”专家比比皆是,在我市企业的发展壮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县炎帝科技公司的老总刘银水同志,小学文化程度,从提着篮子卖香菇成长为企业家,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邀请到武汉大学张俐娜教授与公司合作研发新产品。我曾经开玩笑问过张教授:“你是院士,与我们小学毕业的企业家交流起来有没有困难和障碍?”她说没有,每次交流都受益匪浅,因为做科研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而地方企业家、“土”专家对市场的敏感性、对技术应用的理解,往往会对科研水平的提升和科技成果转化有很大启发和帮助。这就是“土”“洋”结合的典型例子。三是瞄准市场抓人才。先后举办企业家、专汽技术研发人才、农村实用人才、服务业领军人才等专题培训班,促进全市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升级。

三是用才平台更加坚实。坚持以用为本,组建随州高层次人才协会和博士服务团,促进人才资源向基层一线流动。进一步深化校地校企战略合作,新建省级重点产业创新平台5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企业技术(工程)中心4个、校企共建研发中心6个,以及刚才市人社局的同志发言中提到的要建设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等等,都是我们引才用才很好的工作平台。我市成立的湖北省专用汽车研究院,常年有30多位教授、博士、硕士在这里工作,我们尽力提供了公租房、科研场所、仪器等工作生活保障和配套设施。这些都对随州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过大家共同努力,20xx年我市人才工作得到省委的高度肯定,在全省人才工作重点创新项目评比中获一等资助,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总体上来看,去年全市人才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与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是有差距。一方面,人才的整体层次还不高。人才队伍就像金字塔,其宽度决定着高度。为什么北京中关村和武汉光谷会成为人才高地?因为有大量的研究生、博士生以及海归人才在那里创业,人才基数大,其层次水平自然水涨船高。随州由于人才总量不足,导致人才队伍的层次水平还有差距。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人才工作的贡献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无论是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还是开展引才引智活动,其目的就是要为企业创造效益、为社会创造价值,在这两个“创造”方面,我觉得还要加强。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其核心还是技术创新、人才管理工作创新。因此,人才工作任重而道远。

当前,随州面临着办好市场大学的“大市场”课题,迎来了武西高铁、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华能火电的“大项目”时代,拉开了建设“双百”城市的“大城市”格局,这些都为进一步发挥人才作用提供了宝贵机遇和广阔舞台,全市人才工作大有可为。在把握机遇的过程中,我们要认准“三个要求”:一是党管人才的基本要求。曾经说过,我们搞市场经济和简政放权,不能自由落体、放任不管,要有放有接。人才工作也是一样,我们聚集人才需要一面旗帜,这面旗帜就是党管人才。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其核心在于牵头抓总,重点在于统筹各方,关键在于各负其责。实践证明,凡是人才工作做得好的地方,都是党管人才核心战斗力较强的地方。这也是我们今天召开会议的初衷。二是以用为本的客观要求。鸿忠书记多次提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问题,许多科研成果在湖北产生,效益却在外地产出,这种现象对于本地发展非常不利。因此,要摒弃花拳绣腿,坚持以用为本。抓人才工作,要把用好人才作为关键环节,在使用中培养人才,为使用而引进人才,以使用来激励人才,切实解决好人才不够用、不适用、不尽用、不善其用的问题。三是市场配置的现实要求。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人才是资源,而且是特殊资源,也应该由市场来配置。为什么中心医院能够成为我市引进人才的一个高地?不仅是因为医院提供了住房等生活保障,更为重要的是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因此,我们要将人才选拔、培养、评价、流动等具体环节交给市场,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同时也要建设好人才市场,强化人才公共服务,推进人才法制化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把握好这三个要求,人才工作才不会失之于虚、失之于偏。要落实好三个要求,抓好新一年的人才工作,需要我们在四个方面来努力:

深刻指出,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一流的发展优势。引进人才与宣传产品一样,都需要吆喝,党委政府要吆喝,企业也要吆喝,要让人才知道随州、知道企业,通过我们的引领和主动作为引进一批优秀人才。实践证明,引进一个优秀的人才,往往就可以带出一个团队,创造一批成果,兴旺一方产业。齐星公司的发展,一个核心的推动力就是人才。当初为建立模具车间,引进了日本高级技术人才;现在发展光伏等产业,也是通过引进人才带出的团队来支撑。在新常态下,我们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出重围,在巨大的压力中谋求发展,都需要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和强劲动力。希望各级党委政府要有求贤若渴的紧迫感,主动作为,帮助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借此推动科技创新,带动产业持续发展。

第一,要主动对接,搭建资源连接轨道。武汉是华中地区高校最集中、人才资源最富集的地区。我们要就近取才,在武汉和随州之间搭建引才引智的轨道,吸纳武汉人才资源投身随州发展。最近我接待了几批武汉高校过来的专家教授,他们都觉得随州交通很便利,创业平台也不错,而且房地产市场持续保持稳定,生活环境和事业前景较好。我们要用好这些优势和便利条件,进一步深化与武汉高校、科研院所的政产学研合作,利用与高校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举办有针对性的校地校企合作活动。今年适当的时候,可以由市委市政府领导带队,吸引本地企业积极参与,赴高校、科研院所走访对接,加强校地校企联系交流,引才借智促发展。

第二,要主动投入,筑牢政策扶持通道。我们常说“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最重要的当然是事业留人,但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也不可或缺,三者相辅相成。泰晶公司引进的一个纳米专家,就是我们肖伏清主席通过老乡关系和感情帮忙联系的,人才来泰晶后,发现产品市场前景很好,事业发展平台不错,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建成了省级研发中心,叫纳米研究中心,产品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今后多领域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我们要像招商引资一样招才引智,舍得拿出“真金白银”,为人才引进工作输送实实在在的“养分”。要善于整合地区、部门和企业的资源,出台符合实际、务实管用的引才优惠政策,特别是以“人才特区”建设为龙头,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要有突破性政策。市委组织部、人才办要会同市编办等有关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具体实施办法,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为人才引进工作提供长效化的坚实保障。要健全帮助企业引才的相关机制,探索对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适度给予生活补贴的办法,加大企业引才力度。

第三,要主动创新,拓宽柔性引才渠道。随州建市时间短,在发展阶段、经济基础、创业条件等方面相对弱势,要建设人才强市,就要创新办法,变刚性引进为柔性集聚,提高随州对于人才的吸引力。要把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结合起来,在引客商、引资本的同时注重引进人才。要把引才与引智结合起来,建立固定与流动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灵活引才机制,通过咨询讲学、技术指导、技术入股、合作经营、联合攻关等方式,吸引各类人才到随州干事创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引进只是在土壤里播下了一粒种子,要结出累累硕果还需要不懈的培育。要立足随州实际,突出人才培养的重点,以符合实际的办法抓好现有人才的培养,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第一,要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首先要办好“市场大学”,提高全市党政干部对市场的理解和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市场经济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如果没有人才,地方和部门的事业发展不起来,大家要有这种认识和紧迫感。下个月我们准备邀请企业家来为党政干部授课,谈谈创业的艰辛、对市场的认识,分享经营管理的智慧,帮助我们的干部认识市场、转变思想。其次要提升企业家队伍素质。如果我们的企业家眼光不够、视野不大、胸怀不宽,仅仅满足于小富即安、买辆好车舒舒服服过日子,那么不管党委政府怎么去引导扶持,企业都不可能发展壮大。因此,近几年我市不断加强企业家培养力度,先后组织重点企业负责人赴清华大学、杭州市委党校、北京大学等地研修,开拓视野,提升素质,效果非常好,今后这类活动还要继续举办。其三,要统筹推进其他人才队伍建设。要培养市场化的专业技术人才,针对市场需求开展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知识层次和能力水平;围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实践锻炼、技能竞赛等方式加大培养力度,更好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培养市场化的致富人才,做好农业实用技术和创业培训工作;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鼓励扶持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立完善相关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

第二,要坚持引进人才和本地人才两手抓。在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同时,也要抓好我市现有人才资源的培养,做到内外联动、“土”“洋”结合。以公务员人才队伍为例,近几年每次省里遴选,不管是重要的综合部门,还是专业性的单位,只要面向全省,随州都没落空,而且入选比例很高。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就是因为我们过去储备培养了一批行政人才。因此,坚持引进人才和培养本土人才两手抓很有必要。要引导本地人才在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高自主消化吸收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在政策和待遇上公平对待引进人才和本地人才,促进我市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同时,“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对于正常的人才流动,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前几天我到市中心医院看病,顺便跟医院从十堰引进的一名主治医生交流,我说你愿意来随州工作,说明这里的平台好,我们非常欢迎,也会给予最大的支持;如果以后你发现其他地方有更好的发展平台,我们也不会设置障碍。人才在随州工作了几年,离开的时候高高兴兴的,走到哪儿都会说随州好,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来,我们欢迎;走,我们欢送”,要有这种胸怀,因为一潭死水是没有前途的。

第三,要坚持开展好重大人才工程。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是全市近几年推进人才工作的一个突出抓手。从2013年起,省委组织部等省直部门先后实施人才工作重心下移“六个一百”、万名创业人才计划、“双聘双挂行动”等重大人才工程,既给资金,也给政策,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与省重大人才工程对接,争取项目、资金、政策支持,加快我市人才资源开发。同时结合上级要求,设计和实施切实可行的本地人才培养工程、人才引进工程、牵线搭桥工程以及服务保障工程,推动人才工作取得实效。比如传根副市长正在亲自抓的企业家市场大学,就是提升随州企业家素质的好办法。还有我们连续4年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养了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和基层组织负责人,要乘势而上,继续深化项目成果,甚至让“一村一名大学生”变成“一村多名大学生”,从而助推新农村建设。

人才工作以用为本。评价一个地方人才工作做得好不好,不是看人才的学历,也不是看人才的占比,关键要看是否把人才用好了。去年省里派驻随州的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组长是省科协的主要领导,她说随州科协在基础条件较差的情况下还能有作为、出成绩,让省科协刮目相看,就是因为工作思路很清晰,始终在为企业和高校牵线搭桥,为发挥技术人才作用而努力。各地各部门要学习借鉴好的做法,为人才搭建平台,让人才学有所用、用有所成,争取有为有位。

第一,要完善更具开放性的用人平台。完善用人舞台,首先要解放思想。如果我们还以论资排辈、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陈旧思想看待人才,带着“有色眼镜”使用人才,就会导致人才变成庸才。过去评价人才,一看学历高不高,二看头发白不白,三看证书多不多,这种观念要改变。党委政府和企业都要有敢于用人的胸襟和胆识,要解放思想,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积极倡导重视人才就是促进发展、浪费人才就是影响发展、刁难人才就是阻碍发展的理念,坚决破除束缚人才施展才能的体制机制障碍,放手使用优秀人才。

第二,要完善更具实践性的用人平台。要继续发挥好专汽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示范基地等生产研发平台的引领作用,发挥好人才需求导向等机制的保障作用,发挥好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的激励作用,发挥好项目对接、社会实践等活动的推动作用,让人才在企业生产的一线和项目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目前我市的专用汽车等特色产业,已经创造了很多实用性的平台。过去随州只有一个牌子“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现在科技部叫我们“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工信部叫我们“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地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下一步还要授予随州“承接产业转移创新示范基地”称号,其引领性极强,对于我市聚才用才留才有着积极意义。去年曾都区发掘出汉代竹简,被列入全国20xx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考古工作者在随州有了该项考古发现,才干和名誉双丰收,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省考古研究所黄凤春教授在随州发掘了叶家山曾侯乙墓地,通过这个实践平台的锻炼,现在已经成为研究曾国历史的资深专家。这个例子证明了实践平台对于培养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重要性。我们党委政府和企业家都要高度重视实践性平台的运用,把它用好用活用出成效。

第三,要完善更具创新性的用人平台。要完善创新激励机制,运用好科技进步奖、重大成果产业化项目、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等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的表彰奖励,坚持好市委人才办对人才创新项目的扶持办法,加大扶持力度,充分调动人才在随州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要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继续深化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培养一批技术骨干,解决一批技术难题,开发一批创新产品。要完善创新联动机制,统筹部门、高校、企业创新资源,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以创新资源的整合形成整体创新的合力。

引进人才靠政策,留住人才靠环境。指出,精神产品,创造发明,一切人的智慧结晶,只有在高度自觉、高度兴奋的时候才能奏效,我们领导者的责任,就是帮他们排难解忧,努力使他们处于最佳竞技状态!我们对人才,要倾心相交,宽容以对,对他们给予多方面的爱护和帮助。

第一,要营造大氛围。大氛围就是干事创业的氛围、万众创新的氛围。在营造氛围的过程中,各地各单位要把握“求、诚、用”三个字。“求”就是求贤若渴,无论是对“土”人才还是“洋”人才,都要有求贤若渴的态度。“诚”就是真心诚意、真心待人,这种真诚体现在方方面面。齐星公司老总徐德同志年纪比我们在座的都大,工作比我们很多企业家和干部们都忙,但为了引进高端人才,经常亲自驾车到机场去接人。我们多少企业家能够做得到?多少干部做得到?就这一条,感动了许多来随州工作的人才。“用”就是大胆使用,曾都区引进的清华博士,一来就担任副区长,接着就是、组织部长,这就是大胆用才的典型例子。人才如果不能用当其时,时间长了必然会埋没才华。所以,在人才的使用上,要着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第二,要优化小环境。随州不产柑橘,但大小水库边上柑橘还是很甜,这就是小气候、小环境的作用。同样,我市人才工作也要加强小环境建设,这是对整个大氛围的有力支撑,也是有机组成部分。“人才小环境建设”是随州人才工作的特色亮点,曾被评为全省组织工作优秀创新项目,得到省委组织部的高度评价和认可。我们要继续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特色。各地各部门要当好“保障部”,采取综合措施,多角度为人才搞好服务,努力创造科研有条件、创业有保障、干事有舞台的工作环境,创造彼此尊重、相互信任、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创造尊重知识产权、保护商业秘密、维护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创造生态优美、身心健康、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确保各类人才在随州干得开心、住得安心、生活舒心。

第三,要建立真感情。感情上的纽带往往比利益上的联系更加牢固可靠。对于人才不能一引了之,要加强跟踪服务,哪怕在随工作时间较短已经离开的人才,也要加强联系,为以后可能产生的合作埋下伏笔。比如科技副职,省委组织部从武汉高校先后选拔了20多名科技副职来随工作,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已经离开了随州,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举办寻根节等机会,把他们请回来,通过加强联系谋求合作机会。各地各部门既要当好人才的“服务员”,更要当好人才的“贴心人”,引导人才适应随州水土、热爱随州文化、融入随州风情;经常与人才交流沟通,筑牢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一道树立积极的态度、良好的品质、健康的情趣,做人才的知心朋友。

同志们,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我们要牢牢把握新常态下人才工作的新要求,继续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用人才工作的新作为创造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业绩。

【篇五】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总结不足,分析形势,部署任务,推动全区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刚才,xx同志通报了全区人才工作开展情况,一会,x同志还要提出工作要求,希望大家抓好贯彻落实。另外,会议审议通过了20xx年度人才项目支持计划和7个政策文件,有关部门要加强工作调度和监管,确保政策落实和资金使用效益。

人才兴则xx兴,高素质人才始终是区域发展不可替代的核心资源。实践证明,过去xx的高速发展得益于人才,现在全面开创现代化济东强区建设新局面,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渴求人才,也更有条件成就人才。赢得人才就是赢得未来,我们要把人才工作作为一项事业,持续打造人才工作品牌,放大政策效应,优化服务环境,推动产、才、城融合发展,让各类人才与xx同成长、共进步,大力营造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真正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赋能xx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于下步工作,再强调几个方面:

一、抓好开放聚才,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上实现新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今年,国家开始部署实施海外人才引进计划,我们要乘势而为,借助xx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契机,以国际化的视野、海纳百川的胸怀,放眼四海聚人才,做好招才引智的“国际大循环”文章。一是借势省市双创大赛。双招双引,主要领导要在状态。但从实际工作情况看,部分单位对省市双创大赛这个重要引才载体,见事迟、反应慢,一直没有进入状态,报名时间截止了,有的还没有找到参赛项目。各单位对此要高度重视,加强与重点企业交流,着重在海外人才项目上下功夫,力争明年打个“翻身仗”,实现参赛数量、获奖项目、落地项目“三个突破”。二是打造离岸创新驿站。这项工作,就是依托海外创业基地、创业联盟等海外群团组织,拓展海外高层次人才渠道,省市都有专项扶持政策,但我区还一直没有破题。下一步,职能部门要大胆“走出去”,积极在发达国家广布站点,建立人才信息“直通车”,密织海外引才网络,扩大海外朋友圈,助推双招双引工作实现新的突破。三是探索海外人才飞地。围绕落实xx“海外基金+海外驿站+总部空间+基地联盟”引才机制,相关职能部门、镇街鼓励和指导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加强与高端猎头、人才中介机构的合作,以华裔专家人才、xx籍留学生为重点,积极打造“工作生活在海外、成果贡献在xx”的海外人才“飞地”,广泛储备人才和项目,不断丰富海外人才队伍数量。

二、抓好产业兴才,在提升人才队伍质量上实现新突破。人才和产业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才能打好聚才育才“组合拳”,使更多人才关注xx、选择xx、留在xx。当前,结合我区产业发展,应重点抓好四支人才队伍:一是高层次创新团队。高层次人才是实体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引擎,特别是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人才就是决定性因素。客观讲,受制于**地理区位、产业基础等,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注重柔性引才,不求所有、但求所有,今后每引进一名高层次人才,都要补充自有人才组成创新团队,借助外来人才培养现有人才,实现共同成长,奠定产业发展基础。二是高技能实用人才。从市场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看,企业缺少一流的研发人才,可花高价钱引进解决,但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只有自力更生,自己培养。对此,要以评选“xx名匠”、特殊人才为载体,拓展深化全区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成果,培养更多适合xx企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切实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三是青年人才。我区驻有13所高校、约12万名在校生,谋篇布局青年人才工作,把更多的青年学生留在xx,是集聚振兴实体经济后备力量、打造青年创业大军的一篇大文章,是具有前瞻性、利在长远的人才工作。要研究制定青年人才创业扶持措施,加快打造xx青年人才成长示范港,广泛举办校地企合作论坛,引领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齐抓共管青年人才工作,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到xx就业创业。四是乡村人才。要着眼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研究推进工商资本、科技、人才“三下乡”的具体措施,持续开展“双百人才、下乡兴农”活动,拓宽“科技小院”覆盖面,努力打造一支本土人才为主体,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分布适宜的乡村人才队伍,为取得乡村振兴阶段性成果奠定人才基础。

三、抓好平台聚才,在搭建人才发展平台上实现新突破。人才干事创业,离不开优质平台的支撑。要不断加大人才平台载体建设,推动产业合作、成果转化,以平台升级延揽高端人才。一是做好“提速”文章,把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速度提上去。这几年,我们采取各种形式建了不少研究院,但是推进的比较缓慢,有的还是一个“空架子”。下一步,各单位要结合“科创xx”建设,深化全区科技创新工作,继续推动各个研究院有序运营,加快建设齐鲁科创大走廊、山东先进材料研究院等重点项目,努力打造科技创新的新高地。二是做好“聚才”文章,把平台载体的作用发挥好。人才、科技和平台相辅相成,平台越大,人才舞台就越大,聚才作用就越突出。各单位要加强协调,指导企业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实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542230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