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过去,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总结的结构和要点有哪些?下面是一些总结的写作技巧和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个数乘分数说课稿篇一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一个数除以小数》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小数除法”中的内容。
小数除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是在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小数除法教学的重点,也是今后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概括、尝试以及创新能力,提高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及事物之间互相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难点
其中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但是由于五年级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有限,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下面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可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由于本节课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根据商不变性质把它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很明显商不变性质就是新知识除数是小数除法与旧知识除数是整数除法的连结点。因此,教学新课之前首先要检查学生对商不变性质的掌握情况,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商不变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从而把新知转化为旧知,使新知旧知融为一体,便于学生把新知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根据以上分析,看出本节教材属递进教材,适合采用“尝试教学法”。在学生已经掌握除数是整数除法和充分复习商不变性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学习例5,二次尝试例6,最后达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目的。
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线。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枯燥的计算教学至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并用计算解决的全过程。注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利用旧知迁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尝试经历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过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思维得到碰撞,情感得到交流,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根据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掌握学习”策略的理论,根据本课教材新旧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按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为落实素质教育,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促进知识的迁移
数学学习的特点就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就象走台阶一样,有了一层的基础就可以不断向更高的一层迈进。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其关键之处就是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因此,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是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基础,所以课前的复习就变得非常必要。
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的关键是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先利用20页上的填表,复习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的变化规律即商不变的性质,为“转化”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做了铺垫,然后引疑,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探究饿冲动。
(二)感知身边数学
(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熟悉饿生活背景或现实出发,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中结合学校的读书节活动,合理改编教材中的情景,既向学生进行了读书教育,同时又符合学生的校园活动实际,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备感熟悉和亲切,并产生要解决问题的热情和冲动,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
(三)享受探究乐趣
第一步:尝试学习,明确算理
首先设问引路:这是一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想一想,能不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请大家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待学生完成后,师生共同讨论明确算理。这时学生可能会想出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把“7.65和0.85”都换成“分”作单位来进行计算。第二种方法是根据商不变性质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来进行计算,这里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目的是为了把除数0.85转化成整数,另外还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为什么被除数和除数要扩大相同的倍数,目的是为了不改变原题的商。在学生理解算理后,教师向学生讲解竖式的书写格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照样试一试把竖式补充完整,使学生不仅明白转化过程;又掌握了规范的竖式书写格式。最后完成“做一做”第一题。
第二步:二次尝试,明理得法
在学生尝试完成例4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成功的喜悦继续尝试学习例6。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尝试学习例6,在尝试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联系例5的方法,想一想该怎样计算?有什么问题?当学生发现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到相同的倍数时,“被除数的位数不够”这一问题时,让学生围绕着这个问题讨论解决方法。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忆:“过去学习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变化时,如果原来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办?”讨论交流完后,教师结合学生讲述板书竖式,着重说明划掉除数中的小数点,使除数变成整数,要注意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到了几位,被除数中的小数点也要相应地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少几位就补几个零。
完成“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通过矫正错误,明确计算小数除法要注意的问题。
第三步,积极引导,总结算法。
在学生尝试完成例5、例6之后,引导学生对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小结。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探究新知时,先给学生提供思维方向,即能否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然后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联系旧知,适时点拨,不断尝试不同的数学活动,组织、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获取新知,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渗透于教学之中,放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使学生算法多样化中细细体会这一数学思想。
(四)、体验成功的喜悦
练习先易后难,注重反馈中的交流,展示与评价。学生在评价中品味成功的快乐,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更好地促进对本节课难点的理解和应用。
(五)、分享你我收获
在课堂临近尾声时,向学生提出,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由学生进行总结和互相补充。教师只做适当点拨,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1、贯彻一个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2、突出一个思想——转化的数学思想
3、渗透一个意识——应用数学的意识
一个数乘分数说课稿篇二
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一单元第二小节教学内容之一,本节课教学p20—p21的例4、例5以及第21页的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五第1-4题。
数除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是在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不变性质”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小数除法教学的重点,也是今后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学好本节课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算理,掌握计算法则,渗透转化的数学方法来培养相互联系的辩证观点,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从而建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法则,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简单问题和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初步基础。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概括、尝试以及创新能力,提高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及事物之间互相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其中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但是由于五年级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有限,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法:教学新课之前首先要检查学生对商不变性质的掌握情况,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商不变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从而把新知转化为旧知,使新知旧知融为一体。本节教材适合采用“尝试教学法”。在学生已经掌握除数是整数除法和充分复习商不变性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学习例4,二次尝试例5,最后达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目的。
学法: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线。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放手让学生利用旧知迁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通过尝试经历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复习导入
1、要使下列各小数变成整数,必须分别把它们扩大多少倍?小数点怎样移动?
0.330.230.120.78
2、把下面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是多少?
1.582130.63.95
3、填写下表。
被除数252502500
除数550500
商
根据上表,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二)探究算理归纳法则
列式0.58÷7.65
提问:怎样才能转化为我们前面所学的整数除法
同桌讨论(引出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
然后按什么除法去算?
2.例6:12.6÷0.28
提问:这道题和上面例题的方法相同吗如不同该怎样扩大被除数和除数呢
同桌讨论:引出应以除数的小数位数为标准,这里被除数和除数应扩大100倍,才能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同时教师要适时点拨:被除数的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分小组演算,讨论和提炼方法
a组:6.4÷0.857.6÷4.246.8÷1.2
b组:16.1÷0.460.093÷0.3190÷0.06
课堂学生演算时,教师巡视,进行引导,点拨,使学生逐步领悟本节知识的要点所在.
思考:你用哪种方法转化?为什么?
4、比较例4与例5有什么不同?(被除数在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在末尾用“0”补足。)
(三)、练习:课本p21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归纳小结。
对被除数小数点移位后补“0”的方法,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学生试做后先不急于讲评,让他们对照教材中的两个例题启发学生观察、比较两道例题的不同点与计算时的注意点。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逐步抽象出移位的方法。让学生在充分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会收到水道渠成的效果。)
(四)回顾总结
思考: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应怎样计算?讨论得出(填空):除数是小当选的除法的计算法则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的小数点,使它变成();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移动()(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看书p19-20,划出重点词语。
列式7.65÷0.58=9个
答:可以做9个。
例6:12.6÷0.28
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100倍,
一个数乘分数说课稿篇三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能够根据分数乘法意义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数据中含有分数,但数量关系及解答方法与整数相同,如练习三中的2、9、7、9题即属于这一类。另一种是由分数乘法意义的扩展而新出现的,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理解了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比较特殊,而线段图可以比较清楚地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时从会看、会画线段图入手,使学生能够能过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并且能够从众多算法选择最优算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掌握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学习看、画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让学生学会用分数乘法知识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难点:准确判断是求哪个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就是单位“1”是谁。
1、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熟悉的学生近视率、未来理想、身边的有趣数学信息等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教学时,我立足于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优化这些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于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心。不断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去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深层次的认知投入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而良好的情感态度的形成反过来会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与探索。学生的兴趣是一种资源,是学习的动力。上课伊始,以生活中的小事:老师开车与平时的不同为背景,始学生发现老师在开车的时候要戴眼镜,经过亲切谈话,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既为新知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做好情感上的准备。自然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当出现例题:我们班近视的人数占学生总数的,近视的同学有多少人?引导学生分析不能计算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学生总数,实际上也就是没有单位“1”,引起学生对单位1的重视。然后适时的补充条件,让学生试算。学生有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解答:
(1)画线段图
(2)通分
(3)利用分数的意义
(4)利用分数乘法的意义
不论是哪一种方法的出现,都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最后达成共识。
随后为了巩固对单位“1”的认识,再次出现一组练习,使学生明确应该是求谁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三)精心练习,追求高效
这里我安排了三个练习
第一层次:基本练习:
通过收集学生未来的理想这一信息,制作了扇形统计图,加强知识间的整合,进一步巩固是求谁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第二层次:变式练习:
从众多信息中选取有用的信息来解决问题,最终目的还是要让学生掌握求哪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就是弄清楚单位“1”是谁。
第三层次:拓展练习:
出现了众多生活中的数据,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进一步明确这类问题的特点。从根本上掌握此类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感觉数学的魅力。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课的最后,设计了我是小法官这一练习:
通过这个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思维,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力求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练习体现了层次性,知识技能得于落实和发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因而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行舟的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一个数乘分数说课稿篇四
(一).教材分析
“一个数除以小数”是人教版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的基本计算方法.考虑到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难度,这部分教材安排的除法题,被除数的小数位数都多于或等于除数的小数位数.
本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编排的例题,首先需要解决计算的策略问题,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才能进行计算,第二步需要解决转化的具体操作问题,即根据商不变性质,如何把除数由小数转化成整数。教学的重点是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并能够正确计算。而计算中商的小数点的位置以及除法竖式的写法则是教学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1、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口算、笔算相应的试题。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2)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利用迁移,明确转化原理来解决问题,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3)练习巩固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说学法
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可以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
(1)观察分析:让学生要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探究归纳:让学生通过探究归纳出如何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明确应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以及商不变的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练习巩固:让学生知道数学重在运用,从而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差距。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去掉下列各数的小数点后,原数扩大了多少倍?
3.74.0214.28.0070.005
2、根据3684÷12=307,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明理由。
3684÷12=()
368.4÷1.2=()
3.684÷0.012=()
0.3684÷0.0012=()
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二)探究算理归纳法则
1.学习例6:
(1)学生审题列式:7.65÷0.85
一个数乘分数说课稿篇五
这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制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3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设计”、“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之后学习的内容,为以后学习复杂的分数乘法及乘除混合运算做好铺垫。
教材通过展示同学们多彩的泥塑作品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展开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学习。
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迁移和合理推理的能力。在知识储备上,已经理解了分数乘整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学会了分数乘整数、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根据上述分析,结合课程标准,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1. 知识与技能:能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用乘法计算,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初步的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所学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培养应用知识的意识和兴趣。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
二、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以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观察发现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六年级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采取数形结合的方法,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使直观教学与抽象概括有机结合,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的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
这节课以“ 让学生主动学习”为教学指导思想,为突出重,突破难点,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上课开始,我通过展示同学们多彩的泥塑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梳理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根据相关联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入手,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探究方法,建立模型
1.解决红点1问题
此环节先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全班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男生做了总数的 ” 这句话的意思,学会找单位“1”。在此基础上,借助线段图,让学生理解求男生做了多少件也就是求15的 是多少。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应该用乘法计算,然后学生列式计算并订正答案。
此环节让学生借助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更直观,便于学生理解题意解决问题,为后面解决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做好方法上的指导。
2. 解决红点2问题
因为已经有了第一个问题的基础,所以在这里放手让学生自己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并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想法。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画一条线段表示。在此基础上提出质疑:男生作品中有 是女生的作品,男生作品中包含女生作品吗?以此引发学生的矛盾冲突,学生会想到这是两种数量,应该画两条线段来表示男生和女生作品,接着教师演示画线段图的全过程,重点是怎样画出女生作品的线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修改自己的线段图,并根据线段图自觉将“求女生做了多少件”转化为“求12的 是多少”,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应该用乘法进行计算,然后学生列式计算并订正答案。
3.观察总结
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观察、比较刚才解决的两个问题,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学生会发现相同点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做;不同点是第一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通常画一条线段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二组是两种量之间的关系,通常画两条线段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画线段图时通常先画出表示单位“1”的量。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小结:解决这类“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的实际问题,用乘法计算。
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最终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应该用乘法计算,为后面解决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做好方法上的指导和铺垫。
(三)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巩固练习是学生深化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径。本课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围绕重点、难点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
1. 看图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观察,列式计算,重点交流第一道题求什么?第二道题求什么?
2. 自主练习2
3.自主练习5
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和运用。
整个练习设计层次清晰,既有基础练习,又有拓展练习,并注重让学生在练习中有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为后续深入学习做好孕伏。
(四)引导总结,构建网络
我提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我将以教材丰收园为依托,并在果篮外增加了3个生成性的绿苹果,直面课堂生成,灵活地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四、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这样设计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一个数乘分数说课稿篇六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一单元第二小节教学内容之一,本节课教学p20—p21的例4、例5以及第21页的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五第1—4题。
数除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是在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不变性质”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小数除法教学的重点,也是今后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学好本节课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算理,掌握计算法则,渗透转化的数学方法来培养相互联系的辩证观点,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从而建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法则,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简单问题和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初步基础。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概括、尝试以及创新能力,提高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及事物之间互相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其中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但是由于五年级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有限,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法:教学新课之前首先要检查学生对商不变性质的掌握情况,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商不变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从而把新知转化为旧知,使新知旧知融为一体。本节教材适合采用“尝试教学法”。在学生已经掌握除数是整数除法和充分复习商不变性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学习例4,二次尝试例5,最后达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目的。
学法: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线。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放手让学生利用旧知迁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通过尝试经历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要使下列各小数变成整数,必须分别把它们扩大多少倍?小数点怎样移动?
0.33 0.23 0.12 0.78
2、把下面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是多少?
1.58213 0.6 3.95
3、填写下表。
被除数252502500
除数550500
商
根据上表,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列式0.58÷7.65
提问:怎样才能转化为我们前面所学的整数除法
同桌讨论(引出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
然后按什么除法去算?
2、例6:12.6÷0.28
提问:这道题和上面例题的方法相同吗如不同该怎样扩大被除数和除数呢
3、分小组演算,讨论和提炼方法
a组:6.4÷0.85 7.6÷4.24 6.8÷1.2
b组:16.1÷0.46 0.093÷0.319 0÷0.06
课堂学生演算时,教师巡视,进行引导,点拨,使学生逐步领悟本节知识的要点所在、
思考:你用哪种方法转化?为什么?
4、比较例4与例5有什么不同?(被除数在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在末尾用“0”补足。)
课本p21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归纳小结。
对被除数小数点移位后补“0”的方法,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学生试做后先不急于讲评,让他们对照教材中的两个例题启发学生观察、比较两道例题的不同点与计算时的注意点。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逐步抽象出移位的方法。让学生在充分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会收到水道渠成的效果。)
思考: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应怎样计算?讨论得出(填空):除数是小当选的除法的计算法则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的小数点,使它变成();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移动()(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看书p19—20,划出重点词语。
列式7.65÷0.58=9个
答:可以做9个。
例6:12.6÷0.28
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100倍
一个数乘分数说课稿篇七
《一个数除以小数》是小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除法的推导过程,能熟练地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计算。
二是除数的小数位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同(例6)。在这两个例题中,都要先教学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来使除数变为整数,再进行计算。
当除数的小数位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时,只需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把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转化为整数,然后进行计算;而当除数的小数位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相同时,则应以除数的小数位数为标准来确定被除数应该扩大多少倍(比如:除数是两位小数,那么被除数和除数只能扩大100倍,不管被除数有几位小数或者是整数)。对于这两种题型有一条规律,其依据都是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推导过程。
(二)通过运用商不变的规律,引导学生初步知道事物是相互联系、变化的,从而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通过小组交流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师要依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来安排教材,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来呈现教材内容,以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学的要领是:重视基础,做好过渡,掌握规律。教师要精讲,让学生充分参与数学活动,以促进他们进行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加强基础训练。小数是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在教学本单元时,应认真适时地抓好几个基本训练。如:看竖式口算二、三位减法;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熟记小数点移动的规律等等。要随着教学的进程采用不同形式进行训练,切实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性。
(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教学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同的例题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讨论的兴趣,教师应从整体出发,适当地增加题型的容量和密度,分多种情况让学生在实际演算中自主地探讨、归纳出规律性的计算方法。在学生的演算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理解当除数的小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同时,应以除数的小数位数为标准的道理。
(三)适时练习提高准确度。不管是在训练的方式上还是在训练的时间上,都要精心设计,以达到提高练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中以课堂练习最为重要。实践证明,抓好课堂练习,既是提高练习质量和效率的可靠保证,也是减少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措施。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一定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并及时反馈矫正。
(一)复习沟通。
1、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
2、计算:108÷3656*28÷27。
(二)探究新知。
提问:怎样才能转化为我们前面所学的整数除法?
同桌讨论(引出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
2、例6:12、6÷0、28。
提问:这道题和上面例题的方法相同吗?如不同该怎样扩大被除数和除数呢?
同桌讨论:引出应以除数的小数位数为标准,这里被除数和除数应扩大100倍,才能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同时教师要适时点拨:被除数的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分小组演算、讨论和提炼方法。
a组:6、4÷0、857、6÷4、246、8÷1、2。
b组:16、1÷0、460、093÷0、3190÷0、06。
课堂学生演算时,教师巡视,进行引导、点拨,使学生逐步领悟本节知识的要点所在。
(三)课堂练习:(略)。
(四)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进行计算?
(五)作业:(略)。
一个数乘分数说课稿篇八
《一个数除以小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个内容。小数除法是继整数除法、分数除法之后数的除法的又一次扩展,分为一个数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小数两种情况。“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又是难点,它在计算教学中处于关键地位。它是综合性最强的计算,包含了商不变的性质、小数的基本性质、试商的方法,还有商中间有零的除法、商末尾有零的除法,为以后的小数四则运算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出问题,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教材在编排时重点突出运用商不变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将新知转化为旧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
小数除法是小学数与代数当中的一个重难点。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抽象思维,但是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这一内容学习比较困难。但是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数的运算方法,特别是这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运算,对除法的运算法则和小数点的移动规则已基本掌握,对商不变的性质也有所了解。这些都为小数除法奠定了基础。而且在前几个课时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将更有利于一个数除以小数的学习。
1、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2、经历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推导过程,能正确运用竖式进行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转化和归纳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但是由于五年级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有限,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法。利用猴子分桃子的故事,不但激发了学习兴趣法,而且为新知做了很好的铺垫,复习了商不变的性质。
(3)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利用迁移,明确转化原理来解决问题,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4)练习巩固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可以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
(1)观察分析:让学生要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探究归纳:让学生通过探究归纳出如何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明确应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以及商不变的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练习巩固:让学生知道数学重在运用,从而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差距。
我将这节课的教学分为六个环节
1、(导入)这节课我采用猴子分桃子的故事导入,利用猴子分桃子的故事,不但激发了学习兴趣法,而且为新知做了很好的铺垫,复习了商不变的性质。
2、(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我将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图(编中国结),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抛出问题“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你可以得到哪些数学信息?”,“你从这些数学信息当中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提出“总共可以做多少个中国结?”,要求学生解决这个问题。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或现实出发,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置这个情景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备感熟悉和亲切,并产生要解决问题的热情和冲动,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
3、(合作探讨,发现算理,归纳方法)当学生列出“7.65÷0.85”这个算式时,学生发现这个式子是新知识,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是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将设问引导学生把这个新知转换成旧知,并让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小组汇报讨论结果。(1)利用换单位将除数转化成整数来算。(2)根据商不变性质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来进行计算。之前的复习导入为这里的学习埋下伏笔,学生很容易联想到这个方法,所以在学生自主发现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目的是为了把除数0.85转化成整数,另外还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为什么被除数和除数要扩大相同的倍数,目的是为了不改变原题的商。在学生理解算理后,我将向学生讲解竖式的书写格式并且引导学生照样试一试把竖式补充完整,使学生不仅明白转化过程;又掌握了规范的竖式书写格式。最后,让学生总结归纳算理及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避免了灌输式的教学,在探究新知时,先给学生提供思维方向,即能否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然后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联系旧知,适时点拨,不断尝试不同的数学活动,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渗透于教学之中,放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使学生算法多样化中细细体会这一数学思想,从而总结归纳出计算方法:一看、二移、三算。
4、(巩固练习)例题讲解之后,我将安排学生做练习题,并及时纠正。以此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让学生巩固强化算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5、(达标测评)由基础训练和拓展应用两部分组成,全体学生必须完成基础训练部分,优生完成拓展应用。
当堂测评。
6、(结课)在将要结束课时我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由学生进行总结和互相补充,教师只做适当点拨。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接着问学生你还有疑问吗?通过学生的回答全面的了解了学情。
一个好的板书设计应该是简洁明了、整洁美观,突出重难点,能够对学生理解知识有一点的强化作用。因此,我设计的板书为在黑板中央出示课题,下方出示“7.65÷0.85”这个算式,在这个算式的下面为计算这个算式的竖式。
一堂好的课不在于设计的多么新颖另类,而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让学生在快乐中能够掌握知识。我设计的这堂课虽然不够新颖,但是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新观念。
通过教学我认为我做到了以下几点:1、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都能正确的掌握除数是小数计算方法。2、做到了迁移、类比的数学学习方法,让学生能更好地进行学习新知。
有以下两方面没有做好:1、在教学时对学生现有知识掌握度估计过高,导致课堂松懈。2、应该注意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辅助学生学习,使所有学生学有所获。3、时间把握不够好,后面有些紧张。
一个数乘分数说课稿篇九
一、说教材。
《一个数除以小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个内容。小数除法是继整数除法、分数除法之后数的除法的又一次扩展,分为一个数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小数两种情况。“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又是难点,它在计算教学中处于关键地位。它是综合性最强的计算,包含了商不变的性质、小数的基本性质、试商的方法,还有商中间有零的除法、商末尾有零的除法,为以后的小数四则运算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出问题,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教材在编排时重点突出运用商不变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将新知转化为旧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
二、说学情。
小数除法是小学数与代数当中的一个重难点。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抽象思维,但是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这一内容学习比较困难。但是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数的运算方法,特别是这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运算,对除法的运算法则和小数点的移动规则已基本掌握,对商不变的性质也有所了解。这些都为小数除法奠定了基础。而且在前几个课时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将更有利于一个数除以小数的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2、经历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推导过程,能正确运用竖式进行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转化和归纳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但是由于五年级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有限,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法。利用猴子分桃子的故事,不但激发了学习兴趣法,而且为新知做了很好的铺垫,复习了商不变的性质。
(3)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利用迁移,明确转化原理来解决问题,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4)练习巩固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六、说学法。
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可以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
(1)观察分析:让学生要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探究归纳:让学生通过探究归纳出如何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明确应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以及商不变的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练习巩固:让学生知道数学重在运用,从而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差距。
七、说教学过程。
我将这节课的教学分为六个环节
1、导入。
这节课我采用猴子分桃子的故事导入,利用猴子分桃子的故事,不但激发了学习兴趣法,而且为新知做了很好的铺垫,复习了商不变的性质。
2、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我将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图(编中国结),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抛出问题“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你可以得到哪些数学信息?”,“你从这些数学信息当中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提出“总共可以做多少个中国结?”,要求学生解决这个问题。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或现实出发,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置这个情景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备感熟悉和亲切,并产生要解决问题的热情和冲动,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
3、合作探讨,发现算理,归纳方法。
当学生列出“7.65÷0.85”这个算式时,学生发现这个式子是新知识,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是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将设问引导学生把这个新知转换成旧知,并让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利用换单位将除数转化成整数来算。
(2)根据商不变性质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来进行计算。之前的复习导入为这里的学习埋下伏笔,学生很容易联想到这个方法,所以在学生自主发现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目的是为了把除数0.85转化成整数,另外还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为什么被除数和除数要扩大相同的倍数,目的是为了不改变原题的商。在学生理解算理后,我将向学生讲解竖式的书写格式并且引导学生照样试一试把竖式补充完整,使学生不仅明白转化过程;又掌握了规范的竖式书写格式。最后,让学生总结归纳算理及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避免了灌输式的教学,在探究新知时,先给学生提供思维方向,即能否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然后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联系旧知,适时点拨,不断尝试不同的数学活动,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渗透于教学之中,放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使学生算法多样化中细细体会这一数学思想,从而总结归纳出计算方法:一看、二移、三算。
4、巩固练习。
例题讲解之后,我将安排学生做练习题,并及时纠正。以此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让学生巩固强化算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5、达标测评。
由基础训练和拓展应用两部分组成,全体学生必须完成基础训练部分,优生完成拓展应用。
当堂测评。
6、结课。
在将要结束课时我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由学生进行总结和互相补充,教师只做适当点拨。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接着问学生你还有疑问吗?通过学生的回答全面的了解了学情。
八、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设计应该是简洁明了、整洁美观,突出重难点,能够对学生理解知识有一点的强化作用。因此,我设计的板书为在黑板中央出示课题,下方出示“7.65÷0.85”这个算式,在这个算式的下面为计算这个算式的竖式。
九、说教学得失。
一堂好的课不在于设计的多么新颖另类,而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让学生在快乐中能够掌握知识。我设计的这堂课虽然不够新颖,但是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新观念。
通过教学我认为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都能正确的掌握除数是小数计算方法。
2、做到了迁移、类比的数学学习方法,让学生能更好地进行学习新知。
有以下两方面没有做好:
1、在教学时对学生现有知识掌握度估计过高,导致课堂松懈。
2、应该注意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辅助学生学习,使所有学生学有所获。
3、时间把握不够好,后面有些紧张。
一个数乘分数说课稿篇十
一、教材分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一单元第二小节教学内容之一,本课题用3课时完成教学,本节课教学p20-p21的内容,练习五第1-4题,余下内容第2、3课时完成。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一个数除以小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的不变性质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节课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算理,掌握计算法则,渗透转化的数学方法来培养相互联系的辩证观点、教材把列表、转化等方法作为途径,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从而建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法则,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简单问题和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初步基础。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提高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及事物之间互相联系的辩证观点。
4、教学重点、难点和教材的编排特点:
掌握除数是小学的除法法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根据商的不变性质把除数转化为整数;教材的编排特点仍然是注意加强整数、小数计算法则、性质的联系,以便把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等知识迁移到本课教学,并安排一组列表、计算等用来显示商不变性质等对已有相关的知识进行复习,启发学生以疑为线索,并通过竖式旁边方框的图示,使学生加深认识,体验整个过程,从而也分散了教学难点,减缓了坡度。抓住主要矛盾,有层次的显示,循序渐进,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二、教法选择
1、激疑法:以疑激趣,抓住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如果除数是小数怎么办?”“能不能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呢?”造成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以疑为线索,激发求知欲望,产生主动参与动机。
2、发现法:通过第20页表的填写,引导观察、比较,再现规律,发现根据商的不变性质可以把除数转化为整数。这样,以疑引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体会、去感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去探究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在体验过程中建立计算法则。
3、质疑法:在学生初步建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法则的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空间质疑问难,充分发挥学生、教师、教材三者的相互作用和信息交流,力求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针对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和教材的重点,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使师生间、学生间在情感与知识等方面得到充分的交流和满足,有利于学生的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又能确保知识系统掌握。
三、学法指导:
1、借助填表,通过观察比较、归纳除数,被除数的变化规律,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掌握转化的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尝试练习、推理、归纳,结合观察、比较,运用转化的方法,建立除数是小学的除法法则,通过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掌握计算法则。
3、学会读书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课本例题的选用具有广泛性和典型性,学生如能读懂课本,读懂例题,就能仿造书写格式、操作程序和思维过程进行思考、操作,持之以恒,正确引导,他们就会利用课本自学,无师自通,达到“不教”的目的。如:读懂表格,说说除数、被除数、商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性质),读懂例4、例5及旁边的方框图示,长度单位换算,体会操作过程,进行尝试练习就不会太难,就有章可循。“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通过努力就能解决问题。
不仅如此,还应培养学生学会利用课本的评价功能来检验,评价自己尝试的结果,发挥课本的评价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出自己的不足,为进一步探究解决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四、教学程序设计:
1、复习导入,以疑激趣。先利用20页上的填表,复习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这一性质,为“转化”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做好铺垫,然后引疑,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兴趣,产生探究的冲动。
2、以疑促思,自主探究。通过学生学习中,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例子,以“转化”思想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尝试解决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交流、讨论、归纳等合作探究,理解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法则。
3、多层训练,深化拓展。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坡度的弹性练习,使各层次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内得以各自最充分的训练。
4、联系生活,总结引伸。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再次质疑,确保知识系统掌握,同时联系生活实际,捕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
一个数乘分数说课稿篇十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圈一圈、说一说、算一算、摆一摆等多种方法,探索发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联系除法的含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创设情境,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正确分析与解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愿意与人交流,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
评价设计:
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感悟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检测知识与技能目标达成度。
2、通过学生小组探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检测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度。
教学过程:
一、直入问题,尝试探索。
1、同学们,你经常到郊外去玩吗?在郊外你参加过哪些活动?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说捡贝壳等等。
3.图中的小朋友说了什么?
4、听了这些小朋友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说问题,老师出示课件。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许多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来解决。
(1)王丁的贝壳数3只,李飞的贝壳数是6只,刘林的贝壳数15只,王晶的贝壳数是5只。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生:刘林比王晶多几只?
生:王丁和李飞加起来一共有多少只贝壳?
生: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
生:刘林的
...贝壳数是王晶的几倍?
师选择板书: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刘林的贝壳数是王晶的几倍?
3、解决问题: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
(1)师:你能根据信息用学具摆一摆李飞和王丁的贝壳数吗?
指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摆,其他同学在自己学具板上摆一摆。
(2)6÷3等于几?你想怎样来计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如果需要,可以使用教具。
(3)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了哪几种方法?
同学们刚才想出了许多好的方法算出了6÷3的结果。其实我们都是在想几个3是6?也就是二三得六这句口诀来计算。
板书:二(三)得六,商是2。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用乘法口诀来求商。(板书)
(4)林杰拾的贝壳数是李飞的几倍?
那么你会列算式吗?
18÷6=3板书算式。
口诀:三(六)十八,商是3.
生在解答完以后,集体交流。鼓励学生用口诀计算。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推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
三、课堂练习:
1、基础练习:
8÷2=25÷5=15÷3=
6÷2=4÷1=20÷4=
2、变式练习:
(1)红花有3朵,黄花有9朵,黄花是红花的()倍;
(2)糖有4块,巧克力有8块,巧克力是糖的()倍。
3、综合练习:
我5岁,妈妈35岁,妈妈的年龄是我的几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计算练习强化学生对计算方法的应用和理解,多层次多形式练习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同时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回顾本课内容,转化迁移学习方法、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感受成功的喜悦)
一个数乘分数说课稿篇十二
本课主要教学倍的认识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本课时主要做到了:
一、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多渠道促进学生内化对“倍”概念的理解。
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欣赏图片说一句话“谁是谁的几倍”,接着让学生根据“倍”的知识灵活、开放地摆小棒,使学生牢固建立起“倍”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内化对“倍”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中,我充分提供给学生活动和发展的空间。
本节课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注意改进:比如应强调:“倍”不是单位名称,它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所以商的后面不要写“倍”字,应关注一些细节,使学生答题更加规范严谨。再如:在比较“求10、15、30分别是5的几倍”时,可引导学生发现:现阶段的解决问题,一般是“求一个大数是较小数的几倍”。这样能避免学生提出“求一个较小数是大数的几倍”的错误问题。
一个数乘分数说课稿篇十三
一、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师:森林里在开森林运动会,你想知道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了运动会吗?
出示:小兔3只
小熊的只数是小兔的2倍
小猴的只数是小兔的3倍
你知道小熊和小猴有多少只吗?
(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学习。
1、cai出示(黄花和红花)
2、引导观察:
谁能说说这两种花有什么关系?或者说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发现其中的倍数关系、相差关系)
3、着重研究“倍”
提问:你为什么说红花是黄花的3倍呢?
a、你有什么好方法让其他人一眼就看出是3倍呢?(学生动手移一移、圈一圈)
b、你为什么要2朵2朵地圈呢?
c、请你填完下面的填空
因为黄花有朵,红花有()个2朵,所以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倍。
d、你能不能用数学方法来算出3倍呢?
你想过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吗?(生:就是求6里面有几个2)
想6里面有()个2(板书)6是2的(3)倍。
算式6÷2=3表示什么意思?(6里面有3个2),在这道题里表示什么意思?(6是2的3倍)。师说明:倍不是单位名称,表示的是份,所以在算式6÷2=3后面不要写单位。
先独立想一想,再同座两个小朋友互相说说。指名说。
3、巩固练习:10里面有()个2,10是2的()倍
15里面有()个5,15是5的()倍
24是8的()倍,16是4的()倍
3、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兔子有5只,猴子的有10只,猴子的只数是兔子的几倍?
先让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写算式。摆小棒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巡视。得出结论:
4、基本练习:
(1)、唱歌的有30人,跳舞的有6人,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2)、动物园
cai出示大象6只鹦鹉4只老虎2只猴子12只
你能从中找出倍数关系吗?
()的只数是()的倍
三、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现在我要来考考大家。
思考题:
1、cia鸭子有12只,兔子有3只,乌龟的只数是兔子的2倍。
(1)鸭子的只数是兔子的()倍(2)乌龟有()只,你是怎样想的?
对比两题的不同点,找到解题的关键。
一个数乘分数说课稿篇十四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教学的重点我认为应该是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若用教师为主的说教方法进行学生肯定是很难理解的,我在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的形式去逐步发现并理解这一点。
我先让学生摆小棒“第一行摆2根,第二行摆3个2根”,摆好问:“谁能用一句话来表示第二行小棒根数与第一行的关系?”“第二行比第一行多。”“第一行比第二行少。”“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3倍。”……对学生们的说法我都给予肯定,我选择了第三种说法并板书,接着问为什么可以这么说?“因为有3个2根。”我在上面板书的那句话左边继续板书:第二行有3个2根。然后第二次让学生摆小棒:第一行摆3根,第二行摆12根。接着问:你摆完后想到什么?“第二行里有3个4。”“第二行里有4个3。”“第二行里有6个2。”……“为了与第一行的根数3发生联系我们该选择哪种说法?”学生们异口同声说了第二种,我把它板书在黑板上,“你们能用一句话来表示第二行与第一行的关系吗?”“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4倍。”学生说出后我继续板书出来。
通过两次摆棒学生已初步理解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最后进行实际的应用——例5的教学,例5的教学我让学生先尝试练后自学课本的方式进行,全班学生都能顺利完成。最后进行课堂总结并揭题。
本课的教学我认为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了每个学生的回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个数乘分数说课稿篇十五
实物图
题目解答
探究活动
商品价格
活动目的
通过调查、整理、分析商品价格,使学生熟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活动过程
1.前期调查
去自己家附近的商场或超市调查一些商品价格.
要求:(1)商品的价格要是整元数的;(2)商品的价格要在1――50元之间.
2.整理、分析调查数据
一号商品的价格(元)
价钱高的商品
二号商品的价格(元)
价钱低的商品
二号商品的价格是一号商品的多少倍
一个数乘分数说课稿篇十六
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运用知识的转化解决问题,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并且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习惯。通过对该课的教学我反思如下:
1、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学习新知。
这节课,主要通过孩子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提炼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让学生明确:在两数已知的情况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应该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并记住这一题型的结构和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提供知识基础与支柱。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同桌合作摆飞机图,突破这一知识点,学生学的轻松愉快。
2、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数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性,引导学生多观察,多用数学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能根据图片提供的大量信息,选择一些有用的数据,提出相关的问题,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同时,引导学生仔细审题,根据具体的题意,按要求提问、并解答。
3、注重低年级学生习惯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听课中,往往注意力不够集中,并且爱说话,课堂上我经常让学生注意坐姿,写字姿势。反复提醒学生专心听讲,不但要听老师的话语,最主要的还要听回答问题的同学的发言,因此,我时不时的让学生重复别人发言中的要点以及问题,比如,学生对除法的读法,往往爱丢“除以”的“以”,这样不但引起回答错误同学的重视,更主要的是引起全班同学的重视。
4、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合作中,往往缺乏时效性,因此,合作前,我注意讲清合作学习的要求,并及时进行个别指导,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5、在课堂上对个别学困生指导不够,这些学生思维不活跃,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
板书过多使用彩色粉笔,导致后面学生看不清楚。今后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
一个数乘分数说课稿篇十七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反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2、能够初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3、进一步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索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够初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启发诱导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师: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有许多事物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一个量发生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比如生活中:穿衣和天气有联系,天气越冷,人们穿的衣服就越多;落叶和秋风有联系,秋风刮的越大,地上的树叶也就越多,以至于有了秋风扫落叶的说法。再如学习中: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有联系,学习方法科学,学习效率就高,花的时间少,学习成绩好;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效率就低,花的时间多,学习成绩反而差。
生活和学习中有一定联系的事物,我们可以把他们叫做相关联的事物或相关联的量。
师:你们能举出一些生活或学习中这样的相关联的量吗?
生1:下雨了要打伞。
生2:肚子饿了要吃饭。
生3:人累了要睡觉。
生4:学习越认真成绩就越好。……
生:想.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数学中的一些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学生齐答“有”)
教师出示下列表格: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时间(时)123456路程(千米)601202工厂加工600个机器零件。
工效(个)102030405060时间(时)6030
师:你能把表格填写完整吗?试试看。(先请学生自已填,再请一个学生口答,全班学生校对)师:在刚才填写表格的过程中,相信不少同学已经感觉到两个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它们倒底有什么不同。
请小组同学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1、找一找:表中有相关联的量吗?如果有是哪两种?
2、想一想:一种量发生变化,另一种量是怎样随着变化的?
3、算一算:计算相对应的.每组数的和、差、积、商。看看有什么发现?(例题以及小组合作的要求课前印发给学生,学生分前后四人一组合作学习,教师行间巡视,并随机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师:我们先来讨论1、2两个问题,那位同学先来回答。
生1:有相关联的量,分别是时间和路程、工效和时间。(板书:时间和路程、工效和时间)
生2:两个表中数据的变化情况不同。
表1一个量大,另一个量也变大。表2一个量大,另一个量反而变小。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两个表中尽管数据都在变化,但变化的情况是不同的,表1中一个量变大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大,表2中一个量变大反而另一个量随着变小(教师用箭头在黑板上形象地表示)。
第三个问题我们请同学们先把算式写出来再讨论。(选择几个学生到黑板上分别写现了表1除法和比的不同算式,表2的乘法算式)
师:他们写得对吗?观察这些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3:表1中几组相对应的数的商或者比值是相同的。
生4:表2中几组相对应的数的乘积是相同的。
师:你们知道这些相同的商或者积,实际上是什么量吗?
生5:汽车的速度和零件的总数。
师:谁能把大家的发现概括一下?
师: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例1例2中相关联的两种量的变化规律是不同的,那么如何区别这峡谷两种不同的变化规律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教材中叙述正反比例意义的两小节内容),看书后把自已的理解告诉你的同桌。师:现在我们交流一下,书中出现了哪两个新的名词?生1:正比例和反比例。
(板书)师:谁能结合例题,说说什么是正比例?什么是反比例?
生2:(指着表1)路程和时间是两个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大路程也变大,路程和时间的比即速度是一定的,所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生3:(指着表2)工效和时间是相关联的两种量,每小时生产的零件越多,需要的时间就越少,每小时生产的零件越少,需要的时间就越多。
但是它们的乘积也就是零件的总数始终是一定的,所以工效和时间成反比例。(交流中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理解,有不同意见欢迎主动上台补充,对主动上台的、讲得好的请同学给予热烈的掌声)(交流、讨论后,教师板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工效和时间成反比例)
一个数乘分数说课稿篇十八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内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初步把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探讨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解析能力、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结合教学情境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难点: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指导相结合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学具:
教具:相关教学课件。
学具:小棒(10根或15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课件播放: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画面,你的心情怎么样?(高兴、自豪、激动……)让我们记住这一难忘的时刻吧!你们想不想像杨利伟叔叔那样象往遨游太空呢?(想)有志气!现在我们就用小棒摆飞机,代表我们的心愿吧!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动手操作
课件出示:老师摆1架飞机用了5根小棒。
师:你们想摆飞机吗?估一估,你手中的小棒能摆几架像老师这样的飞机?
(稍作停顿)自己动手摆摆!
(生动手操作后汇报)
(2)观察思考
课件出示:两架飞机。
师:这个同学用几根小棒摆几架飞机?他用摆小棒根数是老师的几倍?
(集体探究“同学们用摆小棒根数是老师用摆小棒根数的2倍。)
(3)列式计算
师:要求同学们用摆小棒根数是老师的几倍,就是求10里面有几个5,就是求10是5的2倍。可以用除法计算,我们可以这样列式:10÷5=2。
(重点强调:倍不是单位名称,它表示的是两个数量的一种关系,所以得数后面不要写“倍。)
(4)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可以用除法计算。(板书完整课题)
(5)练习
完成54页做一做。
2.教学例3
(1)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
师:为了欢迎航天英雄杨利伟到学校做报告,这些小朋友正在排练节目呢!瞧,他们多么认真啊!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欣赏的有5人。)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吗?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后列式解答。师巡视,重点指导学生写单位名称的情况。
(2)集体交流后,小组代表发言。
三、反馈练习,应用拓展
1.课件出示“神五”杨利伟相片。
(1)信息站:你会提哪些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数据一):
神州飞船的高大约是9米教室的高大约室3米
(课件出示数据二):
飞船舱内面积约是6平方米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4平方米
(课件出示数据三):
一件宇航服重约10千克小明的书包约重2千克
(2)小组交流探讨。
(3)学生汇报。
重点让学生讲出用除法计算的理由。
2.55页做一做。
(1)课件出示“做一做”图片。
(2)学生提出问题并口头列式解答。
四、总结评价
五、思维拓展
开放题:第一行画6个三角形,第二行画圆,使他们之间存在倍数关系。
六、课外延伸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用除法计算
例2:10÷5=2例3:35÷7=5
15÷5=3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一个数乘分数说课稿篇十九
1.情感目标:渗透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的哲理,通过枚举归纳,认识分数乘法的本质属性,通过类比(与整数、小数乘法比较),认识事物的异同、变化和发展,初步掌握比较与归纳的`思维方法,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2.认知目标:认识分数乘法的含义、掌握分数乘法计算法则,能把分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分数都归纳到一个数乘以分数,概括出分数乘法的基本法则。
一个数乘分数说课稿篇二十
听了符老师这节课的练习设计能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突出内容的层次性、多样性、开放性和趣味性,给学生提供了思维拓展的空间。
符老师设计的这几道练习题,题型从观察、操作到填空、计算,从具体直观到抽象思考,教学要求逐步提高,体现了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不断加深认识、掌握方法的明确意图。而且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确保作业的正确率,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第一个练习:出示12个红三角形和4个绿三角形,求红三角形的个数是绿三角形的x倍,再次巩固强化了学生去思考“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时要先把谁看成“一份数”的模型。
第二个练习:出示3个正方形和3个三角形,求三角形是正方形的x倍。此题我觉得会有点困难,猜想对于1倍的关系学生会怎么说呢,结果很意外学生竟然讲得出来,但是所有的学生都明白其中的关系了吗,我觉得有待商榷。
第三个练习:考考您————先出示12个草莓和4个桔子,求草莓的个数是桔子的x倍。接着再出示我吃掉了一个桔子,剩下3个桔子,现在草莓的个数是桔子的x倍。然后又吃掉了一个桔子,剩下2个桔子,现在草莓的个数是桔子的x倍。最后我吃掉了一个桔子,剩下1个桔子,现在草莓的个数是桔子的x倍。此题设计的很有心意,比较好地解决了当标准“1”份不同的时候,应该是哪两个数在比较。
总之,符老师的课堂上每一个练习的安排都是精心设计,富含内容的。使学生通过大量练习,掌握了新知。让听者赞叹,佩服。不足之处是这节课在练习设计上虽然内容丰富,题量也很多。但有些题目重复,可删减。比如第4个填空练习,就可以去掉。第5和第6这两个解决问题可以整合一下,第5题出示问题让学生照样子,第6题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设计练习也显得更精练,而且有了足够的时间,讲解最后一道拓展题。使整节课在练习设计上有一个更高层次的递进,效果会更好。
一个数乘分数说课稿篇二十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经历转化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上一节数学课。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先来复习一下以前我们学过的知识,首先看这个问题。
(1)蓝气球有6个,红气球的个数是蓝气球的5倍。红气球有多少个?
师:自由读题,谁来解决?
生:6×5=30(个)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6的5倍也就是5个6,所以用6×5=30(个)。
师:同学们看,这里的5倍也就是5个,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所以我们用乘法来计算。
2、15个小朋友在做游戏,每5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师:自由读题,谁来解决?
生:15÷5=3(组)
师:怎么想的?
生:15人,每5人一组,15里面有3个5,所以15÷5=3。
师:这道题实际上是把15个小朋友按每5个人一组平均分,15里面有几个5,也就是几组,像这样有关平均分的问题我们用除法。
师: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在以前知识的基础上我们今天继续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1、课件出示“小红摆飞机”的情况。
师:看,小红在干什么?数一数,她是怎么摆的?
生:小红摆了一架飞机,用了5根小棒。
师:小红用了5根小棒(板书5根),摆出了一架飞机,小棒数就是1个5。(板书1个5)
2、课件出示“小红和小丽摆飞机”的情况。
师:接着看,小丽又是怎样摆的?(谁还有补充?)
生:小丽用10根小棒,摆出了2架飞机。
师:她用的小棒根数就是几个5?
生:2个5。(板书:10根2个5根)
师:小红用了5根小棒,小丽用了10根,10里面有2个5,我们就可以说10是5的2倍,小丽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2倍。(板书:10是5的2倍)谁能像老师这样把结论完整地说一说?没关系,老师引着你说。(找两名同学说)来,我们一起说。
师:都会说了吗?好,再来看图。
3、课件出示“小红和小强摆飞机”的情况。
师:小强又是怎么摆的?
生:小强用了15根小棒,摆了3架飞机。
师:小强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来解决,他用的小棒的根数是小红的几倍呢?有同学一下子就想出来了,别着急,只说出结果还不行,还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师:谁来说?
预设:
情况一:
生:小红用了5根,小强用了15根,15根里面有3个5,15是5的3倍,所以小强用的小棒的根数是小红的3倍。
师:挺好,你是结合我们刚才的学习来思考的。
情况二:
生:15÷5=3,小强用的小棒的根数是小红的3倍。
师:你为什么这样列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小强有15根小棒,每5根一架,可以分成3架。
师:你这样解释,实际上求的是可以摆3架。不过能摆3架,就说明15里面有3个5,15是5的3倍。
师:这里的“5”指的是谁?你能到前面来指一指吗?(生指小红的飞机)
师:同意吗?对了,要求小强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列算式时是以小红的根数作为标准,看看小强的15根里面有几个小红这样的5根,就是小红根数的几倍。解决这类问题得到的是几倍,不写单位名称。
师:来看图,指着小红,这是几架飞机,指着小强,这是几架飞机,不数根数,只看架数,小强摆的架数是小红的几倍?刚才求的是根数和根数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求的是架数和架数之间的关系。
师:回过头来我们看这个问题,小丽用的根数是小红的几倍,谁能快速列出算式?10÷5=2,10里面有2个5,10是5的2倍。
4、求“老师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
生:20÷5=4,老师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4倍。我是这样想的:20根里面有4个5,20是5的4倍。
师:说得真完整,谁能像他这样再完整地说一说?
师:大家观察一下,今天我们求的都是什么样的问题?
生: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师板贴)
师:一起来读一读。解决这样的问题就是看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来解决。
三、应用“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藏着许多关于这样的问题呢,想去看看吗?春天到了,我们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公园春游。这是我们春游的路线图,看看路线图,我们要经过哪些地方。每到一处都藏着数学问题,等着你们去解决,你们想去吗?来,我们出发吧!
问题1:儿童票每张8元,成人票每张16元,每张成人票的价钱是儿童票的几倍?
师:谁来说说题意?
师:怎么算?(口答)怎么想的?
师:同学们进入公园,来到了演艺中心的会场,看到少年宫的小朋友们正在表演歌舞,大家兴奋地走到跟前。
问题2: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师:谁来说说题意?
师:仔细观察,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问题3:请选择你需要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于求倍数的问题并列出算式。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同学们在游乐场里玩得特别开心,最后来到了百花园赏花。
师:这个问题有点复杂,你们要仔细思考,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师: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问题,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要弄清题意,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问题5:
四: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这样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你们出色的表现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谢谢同学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小红5根1个5
小丽10根2个510是5的2倍10÷5=2
小强15根3个515是5的3倍15÷5=3
老师20根4个520是5的4倍20÷5=4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5457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