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的价值在于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改进的方法。专注于重要的事情,摈弃琐碎的事务,可以提高时间利用效率。下面是一些成功总结的实例,希望能给您带来启发和借鉴。
牧童说课稿三年级篇一
本次习作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语文园地五”中的习作。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用一两件事,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也可以写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别的感人的事,要表达真情实感。
1、知识技能:
(1)学习如何把事情写具体。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3)继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真情实感。
2、过程方法:
(1)继续锻炼口语表达。
(2)小组合作学会倾听与分享、尝试修改习作。
3、情感态度: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细微处感受父母的爱,实现道德情感的升华。
1、从细微处感受父母之爱,激起情感共鸣,让学生有写作的欲望。
2、口语中按照按照一定顺序叙述生活心中与父母在一起的精彩瞬间。
1、精读本组中的课文,即《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妈妈的账单》。
2、收集生活中体现与父母在一起的精彩瞬间的生活照。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主要表现为感知爱、体验爱和抒写爱三个过程。在感知阶段,通过素材的调用,情感的激发,让学生明确父母爱的特点和内涵;体验阶段,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审视母爱,调动学生的情感,学习从细微之处体验父母的爱。抒写爱,要在教师的点拨之下,让学生拓展思路,说真心话,抒真挚情,同时学习运用细节来表现母爱真情的写作方法。
(一)情境创设,未成曲调先有情,感知父母的爱。
1、揭示习作内容。(音乐导入)
2、素材交流。
(1)组织学生交流、朗诵课前收集到的歌颂父爱、母爱的诗词和文章。相机进行指导,认识爱。
(2)师生共同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父爱、母爱的资料。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可能找到《游子吟》《可贵的沉默》《给予树》等)
(二)互动交流,大珠小珠落玉盘,体验父母的爱。
1、明确选材。
2、组内交流互动。
介绍活动要求: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带来的生活照片,用这些照片作为钥匙,打开记忆的大门,回忆自己和父母之间最温馨的瞬间,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同学们交流。(1、激情解说。2、故事派对。)学生在四人小组内相互启发,充分练说,再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三)自由表达,抒写爱。
1、习作指导。
(1)请学生对比阅读两个片段。
(2)交流:你认为哪个片段能更好地表现父亲对女儿的爱?为什么?
教授方法:步步追问法加合理想象。
a出示片段
b点明方法
c学生口头补充学生按照步步追问的思路,口头补充片段。
d出示范例
2、真情表达。
(1)学生进行当堂片段练习。要求利用步步追问的方法写一个片段,来表达妈妈或者爸爸对自己的爱。写清楚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
(2)评说片段
3、课后习作。
把当堂交流的故事写具体,来表达父母对自己的爱。
(四)习作讲评修改。
学生参与进来,通过示范,学习修改符号的使用方法,试着诊断他人习作,提高自身水平与能力。
1、示范性点评。
2、组内点评。
3、组内随机点评。
4、带回家,请家长点评。
(二次修改习作)
总之这次作文,是力求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日常小事的感悟和体验,用真心诉真情,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感受父母的爱,表现父母的爱。这不仅仅是在写作经验和技巧上的一种提高,更是灵魂的一次洗礼,道德的一次升华,人生的一次顿悟!相信这节课后,同学们会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观察我们的生活,去感受我们身边的人和事,能写出更多更精美的文字来歌咏我们美好的生活!
牧童说课稿三年级篇二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 17课《太阳》。
一、 说教材
《太阳》是一篇说明文,全文分为两大部分,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更多地了解太阳的特点,培养热爱科学的情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并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学习方法,建立学习自信 。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了解太阳的特点,难点是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
二、 说教法
这是一篇说明文,它不是借助艺术形象传授知识的,而是用准确、通俗的语言来说明事物和传授知识的。所以我是侧重以下几方面教的:
1、 抓住说明文的构段特点进行教学。教师精讲第一段,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注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自学相似段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 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展开教学,品悟理解内容。
3、 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明文同记叙文相比,语言比较枯燥,形象性不强。 我借助课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接受知识,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
三、 说学法
这篇课文没有过多的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大多数学生都能读懂,因此我设计让学生这样去学习:
1、 学生读文后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2、 加强朗读,在阅读中理解课文是怎样讲述太阳的特点和我们的关系的。学生抓住每个自然段的重点词句 , 体会说明事物怎样运用列数字、做比较、打比方、比喻等多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给人的感觉是准确、简炼、明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3、 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使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
我国教育家程颐提出:"教育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这就是说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因此,我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神话故事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有这么一个传说,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这就是后羿射日的故事。其实,这只是古代劳动人民想象出来的一个有关太阳的神话。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地探索到了宇宙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17课,去探索太阳的奥秘。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首先,我给学生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讲了太阳的哪些特点?本课课文思路清晰,这样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
2、学生自由读书后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字词教学仍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重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因此,我利用课件出示本课生词,学生自己读,指名读,老师相机指正多角度评价鼓励学生, 最后齐读,加深记忆。
3、指名学生交流课文讲了太阳的哪几个特点。教师相机板书:远大 热
(三)再读课文,加深感悟
了解太阳的特点是本文的重点,我采用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先请学生默读有关段落,体会一下文章是通过哪些词句写出太阳的远、大、热的呢?并画出有关词句,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四)集体交流深入品读
引导学习太阳的“远”: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写太阳离我们很远这一特点的?
指一名学生读。
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其实,…………箭哪能射得到呢?”
2、师强调:对,这几句话向我们介绍了太阳离我们很远,让我们都来读一读,看看哪些词句突出了太阳离我们远。
学生自由读后指名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通过读书很容易能感受到太阳离我们很远,这里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陶行知说:"创造力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1)学生谈到数字,教师相机总结: 大家看,文章列举了几个具体的数字就把太阳离我们很远这一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再鼓励学生谈对步行和坐飞机两个例子的体会。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说明方法说明太阳的特点是本课的难点这样引导学生接触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 ,突破难点。
(2)学生谈完后教师小结:对,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相机出示课件。提问:这句话什么意思?追问:为什么用反问句呢?(反问句更能突出太阳离我们远。)
3、指导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教师及时的点评,或者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增强自信,体验成功 ,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4、教师小结学习方法: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抓重点词句体会朗读的方法,学习了太阳的远,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自学太阳的“大”和“热”。
(二)学生自学太阳的“大”和“热”。 这一环节,我意在指导学生怎样学习,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给学生自主的权利,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困生进行学习,以防他们无所适从。逐步培养学困生的能力 。
2、集体交流。
先请一个同学来读读描写太阳大的段落。(课件出示,指名学生读)
众所周之,合理的语言文字练习设计和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是相统一的,我在学生理解课文中有机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比较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按照先展示读然后谈体会再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学习太阳的热。
5、教师小结过渡到课文的第二大部分太阳和人
牧童说课稿三年级篇三
本课为省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十二课,主要教材为放松跑和游戏(快快跳起来)。本课从教材性质出发,把新授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以保证学生饱满地精力去学习、掌握新授内容,把激烈的竞赛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目的在于激起学生练习的浓厚兴趣。
1、 认知目标:
(1)、学生了解放松跑的技术概念和要求。
(2)、学生了解游戏对发展身体的重要意义。
2、 技能目标:
(1)、能做出放松跑的动作,做到自然、放松,并能有效地改进跑的技术。
(2)、能够在游戏活动中,学会跳的正确动作,提高基本活动能力。
3、 情感目标:
(1)、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能动脑学练。
(2)、能遵守纪律、互相配合、协同一致地进行游戏。
本课重点:(1)、学会放松跑动作,跑的自然、放松。
(2)、熟练地掌握规定跳的动作。
本课难点:(1)、跑动中动作正确并有所改进。
(2)、动作轻松、协调。
1、 教法:
根据本课内容枯燥的特点,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情绪激励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还采用了示范法和对比法,讲解发和练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的练习,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动作要领。
2、 学法:
本课在学法上运用了尝试法、对比法和观察法。首先,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发现问题,后通过观察、比较好与不好之间地区别,从中悟出正确的动作要领和方法,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开始部分:
1、 常规教学:
(1)、体委整队 (2)、报告人数 (3)、师生问好 (4)、宣布本课内容
2、 队列练习:原地踏步、齐步走
(二)、准备部分:(1)、绕场慢跑 (2)、徒手操第1——8节
(三)、基本部分:
1、跑:放松跑
教法:
(1)、组织学生原地摆臂和原地高抬腿的辅助练习,提示动作自然放松。
(2)、提问:从字面上理解“放松跑”的动作要求,学生回答。
(3)、再听教师讲解并示范,理解放松跑与慢跑的区别,建立以中等速度为主的放松跑的节奏概念。
(5)、请教好的学生进行示演,教师小评,提出存在问题并进行改进。要求跑的自然、放松。
(6)、组织学生再次改进练习 (7)、教师小结。
2、游戏:快快跳起来
教法:
(1)、教师讲解游戏名称、方法和规则。
(2)、请一组学生试做,教师强调规则,注意安全。
(3)、分组试做,教师巡视指导。 (4)、分组比赛。 (5)、教师小结。
3、 素质练习:俯卧撑(略)
1、 放松活动:原地轻跳、甩腿,要求放松、协调。 2、 课堂小结。
3、 课外作业。 4、 师生再见。 5、 收回器材。
本课的平均心率:125~130分钟
本课的练习密度:40~45
牧童说课稿三年级篇四
本课属于美术学习中的造型表现领域,“恐龙”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从喜爱玩恐龙玩具,看有关恐龙的连环画,听关于恐龙的故事,因此这节课从题目上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恐龙的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观察、记忆、表现恐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环境,训练他们的观察、记忆、表现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针对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身心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显性目标是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学习表现不同特点的恐龙及其生活环境,培养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隐性目标是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热爱自然、用于探究科学奥秘的精神,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实际,考虑到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我确定本课的重点为通过对恐龙资料、玩具的观察、分析,了解恐龙的基本特点,学习如何表现不同特点的恐龙;难点为不同种恐龙的特点及情节的表现。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思、画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课前:观看有关恐龙的短片。
(一)组织教学。
(二)揭题。恐龙生活在一亿几百万年前的'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时代,几百万年前就从地球上神秘地消失了,给人类留下了无穷的奥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恐龙的世界,: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恐龙。
(三)了解恐龙的种类、习性和体貌特征。
1.说一说你知道的恐龙知识。
教师小结。
2.学习恐龙的种类、习性和生活环境。
(1)了解恐龙的生活环境:说说恐龙生活在什么地方?
(2)了解恐龙身体结构。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分析,恐龙有哪几部分组成的?
a、头部b、颈部c、身躯d、四肢e、尾部
(3)恐龙的分类。
提问:不同的恐龙有不同的特征,这些恐龙有什么特征呢?有什么功能?
学生回答。(分别从恐龙的身躯、头部、四肢、尾部,颈部的造型特点进行区分。)
教师小结:曾经在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恐龙,大致可分为食肉类和草食类,都有独特的外型特征。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分别从恐龙的身躯、头部、四肢、尾部,颈部的造型特点进行区分。
(四)创作指导。
1.最想画的是那种恐龙?他有什么特征?怎么样表现。
2.怎样体现巨大?在两张作品中,哪个恐龙比较大?哪个比较小?为什么会这样呢?
3.欣赏学生作品:哪些地方画得好,给你有什么启发。
(五)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1.虽然恐龙如此巨大,但早已消失在地球上。今天我们让消失的恐龙重返地球,能不能雄纠纠气昂昂地来到我们眼前,奇迹就看同学们了:用你的画笔,大胆地画出巨大的恐龙,让我们来场“龙王争霸赛”吧。
2.在开始比赛前,我们先来熟悉下比赛规则吧。
a、画一只你最喜欢的恐龙或想象的恐龙,抓住恐龙的外形特点或动态去画。
b、评选出三大龙王:
龙王一:体形巨大,威武。
龙王二:色彩鲜艳,合理。
龙王三:造型新颖,独特。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六)展示评价。
作业展示:进行学生互评,大家互相欣赏,表扬优秀作品。
(七)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用大小对比的方法造型巨大的恐龙,还进一步了解了恐龙生活的环境、不同种类以及不同的生活习性。
(八)课后延伸。
1.课后可以用泥塑的方法去做一做自己喜欢的恐龙。
2.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曾经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后来为什么消失了?课后请查阅有关恐龙的资料,了解恐龙为什么会消失的原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牧童说课稿三年级篇五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讲的是unit1《hello》的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理念、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简单的来说课。
本教材是20xx年春季人教版本,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1《hello》该单元共六个课时,对初学英语的孩子们起着启蒙教育,激发兴趣的作用,因为本单元以简单的问候语句型为主线,贯穿学习文具类单词类单词如crayon,pencil,eraser,ruler,bag,book等,让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问候语句型,以及相关的交际用语和让学生用英语表达与自己学习生活相关的文具名称。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不论是新授内容还是在拓展部分都是对本单元知识的渗透与升华。所以本课时在本单元中起到核心地位。
三年级新生作为英语的初学者,对英语充满好奇的同时有很莫生,但学生对新事物的兴趣大于困惑,他们思维活跃,善于表达自己,乐于与同学交流,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表扬和赞许。绝大多数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们注意力分散、好动。鉴于这样的学情,我们要抓住以培养兴趣为重点,通过learn english by playing , singing and so on.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和开口说英语的勇气,进而培养他们的'英语语感。
本节课中我充分运用网络资源的优势,以言语交际为中心,以“双主”教学思想为指导,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层次整合,构建非网络环境下新型学习过程模式。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不断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积极获取知识,通过拓展听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会话交际的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针对学生实际,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如下:
1、知识目标
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文具名称
能听懂理解会说句子:i have a /an….并会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运用。语音、语调准确流利,表情自然。
拓展部分:
单词:pen,pencilcase等;句型:it is new. show me your _! here you are.
2.能力目标
能通过听读练习,结合主题greeting这个话题进行学习并展开对话,尝试模仿情景自编对话。
3.情感目标
结合实际生活,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和张口说英语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理解并熟练使用i have a/an句型.
教学难点:读准文具单词的发音。
教学准备
新单词卡片、ppt课件实物学生所用文具
为了突破这堂课的重、难,点,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模仿力强、表现欲旺盛等生理和心理特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任务型教学模式为主,以听读、说为主线,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感悟等多法并用的方式组织教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不论在知识的呈现上还是邻座两两说都做到了,分层次有递进。这样就会使语言交际更充分。
与此同时在教学中要尽量多的采用实物情景进行直观的教学,这样做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既能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又比较生动地为学生创设了语言环境,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同时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欲望,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这节课中有四大教学环节:一是复习导入,巩固旧知,唤起学生们的交际欲望;二是新知呈现,做到以旧带新,在巩固新授内容的同时为拓展打下基础;三是拓展听读,深化了和超越了教学目标达到语言的大输入。四是综合说,做到语言的大输出。
教学目标清晰明确,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各个击破。这样的处理,各个击破本课的教学目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英语学习“以言语交际为中心”。
英语学习中“言语交际”是至关重要的,在本课的设计中,听读材料、师生对话、生生交流提供了不同层面的交际。听读材料为学生提供了知识应用的情景,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交流中,也为生生交流提供了素材基础。师生对话起到了示范的作用,进一步进行的生生对话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说英语的机会,同时同伴互助可以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总之,本课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积极引导,在完成了课标的教学目标基础之上,又有所提升,相信坚持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一定能够实现学生的“跨越式”发展,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与城市里的孩子在英语学习上取得同样的发展。
我认为跨越的脚步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不断努力、探索、反思,争取更好。
牧童说课稿三年级篇六
三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围绕“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选编。《燕子》是第一组课文的第一篇文章,也是三年级下册开篇之文,这篇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的优美的散文文笔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以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以及文静优美的休息场面这四个方面构成文中的四个自然段。全文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燕子,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对春天及“春天的使者”燕子的喜爱之情。
本课拟定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扫清阅读障碍;抓住描写燕子外形和描写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机灵和春天的生气勃勃;积累好词佳句。第二课时从燕子的飞行和停歇两个方面来进一步感受燕子为春光增添的生机。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我本次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
只有了解读者的阅读现状,才能充分发挥文本的魅力。经过了两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积累了一些识字的经验,初步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学习重点逐渐向阅读过渡。一些阅读方法掌握,如:朗读、默读;借助图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学生已有一定基础。
随着年龄的提升,学生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够通过事物的变化感知春天的勃勃生机。但由于孩子们生活在城市里,对于燕子这种候鸟的了解大多来源于书本、电视等媒介,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却是一个难题。基于对学情的分析,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发展需要,结合课文内容,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语,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生气勃勃。
3)积累好词佳句。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抓住重点词语,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生气勃勃。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通过反复读,关注长句的断句和停顿,读通难读的句子,扫清阅读障碍。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可见品词析句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提出: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重点采取了“抓关键词句,体悟词句意蕴形象”的方法,带着学生沉入词语的“四度空间”,采用想象画面、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式学习词语,从而在头脑中建立形象,感悟文本,内化情感。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语),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王尧语),运用多种方法,走进词语的“四度空间”:触摸词语的温度,点染词语的亮度,开掘词语的深度,提升词语的效度,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
本课的设计特色为:紧扣语文教学特质,抓住语言,立足词汇,注重词语的意蕴形象教学,让一个个词语连同它们的画面感、温度、情感深入到学生的精神生活里,从而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领略到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光的美好。
语文教材中的文字是凝固的,但其凝固的东西是鲜活的。语文教学就应该引领学走进其中,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本着这样的理念,下面我就来重点说说第一个课时的教学流程,我是分四个环节进行设计的: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学生交流描写春的词语,初步感知春天的生机勃勃。
2、揭题、板题:燕子,在出示课题的时候指导学生书写“燕”这个字。书写“燕”,边写边说燕的上面是燕子的头部,不要忘了下面的一短横,中间部分的口是燕子的身体,分别放到口字的两旁部件就像是燕子的翅膀,底下的四点就是燕子的尾巴。
3、读题。读准字音,读出燕子的活泼,可爱,读出对它的喜爱之情,为进入文本奠定情感基础。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读顺。(这样通过学生自主读书达到读通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夯实基础的目的。)
2、立足生情,让学生提出难读的词和句子。
3、相机指导两个不容易读通顺的长句子。
句子1:微风吹拂着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句子2: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圈地荡漾开去。
读这两个句子时,我从三个方面关注提升孩子们的读书效果。
(1)读准字音。关注翘舌音、第三声的准确。
(2)关注字形、字义。理解“吹拂”的“拂”时,通过偏旁感受感受春风的轻柔。理解“荡漾”时,想象画面感受水波的起伏。
(3)读长句时,除了反复读,提醒注意停顿,达到通顺的目标。
(三)精读文本,感悟特点
在深度解读文本时,我围绕词语展开,层层递进;在品词析句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生气勃勃。
学习第一自然段,我选择了四个关键词: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活泼机灵,从以下几个层次进行解读。
1、读准字音;
2、通过让学生思考这些词是写什么的,归纳出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透过词语想象小燕子的样子,感悟小燕子的外形美和活泼机灵的特点。
4、感悟基础上读句子,读出对燕子活泼、轻巧,读出对它的喜爱之情。
5、背诵积累语言。
学习第二自然段,我选择了蒙蒙细雨微风吹拂赶集似的聚拢光彩夺目这四个词。
1、读准字音;
2、通过让学生思考这些词是写什么的,引入对春光的想象。
3、出示含有“赶集似的聚拢”的句子。通过理解本意,迁移生活,结合文本,想象画面等方法,感悟春天的有声有色,光彩夺目。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句子。5、引导学生关注除了写了春天,这一自然段还写了什么,进一步了解这段话的内容。
6、最后教会学生将两个内容相加便归纳出这一自然段的段意。
这节课,读通了课文,学会了读通课文、归纳段意的方法,还通过想象画面、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式学习词语,读懂了课文,感受到春光的美好,及小燕子外形的活泼机灵。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近燕子,了解它的其他特点。
1、燕子
外形——燕子在春天赶来
好的板书是一篇课文的袖珍版,是直观教学的体现,更是课堂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我今天的板书采用学生感悟、教师归纳的方法来设计,根据作者的思路,展示教学的思路,体现我的课堂重难点,既简洁又明了。
在教学中,学生学会借助拼音等方式读准生字;通过反复读,学会断句停顿,读通难读的句子,把课文读通、读流利。
抓住语言,立足词汇,采用想象画面、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式学习关键词语,让一个个词语连同它们的画面感、温度、情感深入到学生的精神生活里,从而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领略到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光的美好。
课堂是生成的,也是灵动的。总之,在这堂课中,我始终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在凸现语文课的“文”味,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习得语文,在愉悦的环境中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
牧童说课稿三年级篇七
1、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设计本课。
2、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维健康理念。
3、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4、小学三年级体育说课稿快速跑:从不同的个体出发设计练习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快速跑基本技能,提高快速跑能力。
三年级快速跑的教学,是在水平一走和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走和跑两部分内容联系紧密,不能人为地把它分开,在教学设计上,要与之衔接。本课的“三角形跑”和“争先跑”是在掌握了走、了解了跑的基本技术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多种方式的游戏,发展学生位移速度,进一步培养跑的正确姿势,发展快速跑的能力。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跑”习惯和方法还没有定型,身体发育还不完善,心理发育不成熟。如果在教学中,以跑的各种游戏来教学,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跑的正确方法和身体姿势,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发展跑的能力。
1、体验快速奔跑位移的身体感受,提高快速奔跑位移的能力。
2、发展协调、反应、灵敏和位移速度能力。
3、培养竞争意识,发扬顽强的拼搏精神,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重点:提高快速跑的能力。
难点:在较困难的环境下完成练习。
约50米跑道四条,小红旗一面。
1、三角形跑。2、争先跑。
集合队伍——准备活动——同质中速三角形跑——异质中速三角形跑——--同质快速三角形跑——异质快速三角形跑游戏——争先跑——放松——小结。
以下是各环节的实施过程:
环节一:
1、集队
2、队列练习。
3、准备活动。(具体内容略)。
本环节的目标是:
1、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集中注意力,调整学习状态。
3、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本环节教法:
讲解示范,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共同参与。
学法及要求:
四列横队集合,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
环节二:
同质三角形跑(采用如下手段)
1、同质中速三角形跑
2、异质中速三角形跑。
3、你能用更快的速度跑吗?。
4、同质快速三角形跑。
5、异质快速三角形跑。
本环节目标:
巩固直道快速跑技术,提高直道快速跑能力体验直道跑中的心理感受。提高兴奋性。
本环节教法:
1、讲解引导启发
2、语言激励。
学法及要求:
1、三人一组,分组练习
2、利用自主学习方式进行自由练习。
3、体验手脚配合的直道快速跑技术。
环节三:
争先跑(采用如下手段)
1、四路纵队,从高到矮排序
2、四路纵队,从矮到高排序。
3、一、三,二、四调换顺序争先跑。
本环节目标:
1、进一步巩固直道快速跑技术动作,提高学生快速跑能力
2、敢于挑战自我,培养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加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3、提高自信,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本环节教法:
1、教师讲解
2、表扬引导
3、评价鼓励
学法及要求:
1、四路纵队,分组学习。
2、自主和合作学习。
3、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体验和运用快速跑的技术。
环节四:
放松活动内容为徒手操。
本环节目标:愉悦身心,放松机体。
本环节教法:教师组织并参与学生活动。
本环节学法:小组进行,自主活动。
本课评价的宗旨:主要从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学生关心同伴、鼓励同伴的情况,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体能、身心方面的进步程度去评价学生。
牧童说课稿三年级篇八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分享的快乐》。本课从人与人之间互动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让学生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本课目标为以下三个:
1、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2、实际参与合作,体验来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
3、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互相帮助体现了一种生存的道德智慧。
三年级的学生仍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与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参与、合作意识。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分享是一种快乐。
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小组合作等活动方式。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孩子们将准备一两件自己喜爱的物品。我将准备西瓜、橘子。以及多媒体课件。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下五个环节:
(一) 歌曲导入,缩近距离
(二) 合作交流,感知分享
(三) 共同体验,分享快乐
(四) 回归生活,体验快乐
(五) 故事延伸,共享快乐
下面我依次为大家进行介绍。
课前,引导学生唱《拍手歌》,上课伊始,随机引出话题:“同学们,听到大家愉快的歌声,老师的心情也变的轻松愉快起来。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有一份快乐和别人分享,你将有两份快乐。(教师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分享快乐。”这样一开始,就和学生拉近了距离,与学生融合在一起。
这时我会适时引入活动一“我们的分享日”这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突破。首先在小组内介绍自己喜欢的东西。接着我会引导学生畅谈感受。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好东西和别人分享才快乐。最后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对比感知分享的快乐。我会先将准备好的西瓜让一个学生吃,接着让孩子们在小组内分吃橘子。让学生分别畅谈自己的感受。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分享是一种快乐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我准备这样引入活动二:“同学们让我们在小组内共同合作一起来画一画、拼一拼,把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形成新的作品。”在小组展示后,我将相机提问“孩子们,通过这个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你的心情如何?”最后出示萧伯那的语言进行总结(教师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进一步从个体之间的分享扩展到集体生活中。
回归生活是品德课的基本目标。因此在学生感悟到分享是一种快乐的基础上,我将随机出示课本33页的图画,“俗话说的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这不,这些孩子碰到了困难,我们该怎么办?假如你帮助了他,他会怎么想?” 这样,让学生懂得当别人需要的时候,把自己的东西分给他人一些,或者借人用一用,也是一种分享。最后我还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和别人分享快乐的事情。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加深了学生对分享的理解。
新课程一个特点就是给学生留有自由发展和创造的空间。在这一环节,我会先给学生讲《盲人点灯》这个故事的开头,而后让学生去猜测故事结尾。在此,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引导学生明确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享不仅为了别人,也是为了自己。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出了这样图文并茂的板书。它暗示着愿分享之花开在每个学生心中。
最后说一下我的设计理念。我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使学生形成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牧童说课稿三年级篇九
首先要谢谢季老师,辛苦了。季老师的这堂课提倡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符合了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正如我们今天的主题,学业项目评价与课堂变革。我们知道学业项目评价,正是考虑到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认知比较浅显,体现出了他们在学习上的不确定性和可塑性,因此对他们的评价不能只限于结果的评价,应考虑学生的发展性。一直以来,学业项目评价倡导开展多样化、发展性的评价活动,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以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和谐的发展。当然学业项目不是简单的走过场的一两次测评活动,它必然要求教师改变观念,,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以学业项目评价为导向,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要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活动的设计要有弹性,要有延长性等等。综观季老师的这堂课,她已经很好地做到了学业项目评价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体现了我爱学习的评价理念。季老师的`具体做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三、促进发展:在学生对知识的生成反馈阶段,季老师会适时地停一停,让学生有个内化反思的过程,也会不落痕迹地点一点,让学生很自然地,水到渠成地把想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正是这停一停和点一点,润物细无声地让学生在原由水平上有了提升。
其实评价活动的本质功能也是在于此,评价的本质功能不是为了证明,而是在于促进,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正如我们今天学业项目评价与课堂变革活动。它不仅使今天上课的学生和老师有所收获,有所促进,它也使我们今天与会的老师们有所收获,有所促进。
牧童说课稿三年级篇十
听了这节课感受最深有两点。第一点就是:“立足于学生的实际,从段入手教会评赏方法。”采用的教学方法我认为是很适度的教学方法。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刚刚学习评赏课文,教学时做到了扶放结合。从段入手,带领学生一块儿学习第二自然段做风筝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有了方法后,为学生的下一步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做好了铺垫。
如:学习第二段指导学生赏读结合,体会作者和小伙伴的心情变化。首先让学生读课文,思考文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你是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学生找到了这样的句子“通过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让学生交流体会,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带着憧憬和希望做风筝,和自由快乐的幸福体验。还有“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中的“依然”这个重点词,通过换词理解赏析,体会作者和小伙伴的心情。
下面放风筝、找风筝运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我认为很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度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扶放结合让学生走进文本,以学生为主体,和感受与文中的孩子们一起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的快乐,感受那天真的童真童趣。通过感情朗读,引导学生“读中悟情”、“思中想象”,实现学生与文本的真正对话。
第二点:把握好了拓展延伸的合适度。这篇课文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细致的心理描写,课文中孩子们的心情是变化的又是通过一些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来表现的,是很好的些写作范本,本课的拓展延伸,设计了读写结合的环节。先让学生回忆全文,读一读有关心情、动作、语言、心里的句子,让学生在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后,让学生联想生活中的情景,“你考了100分,见了妈妈怎样表达你高兴的心情”学习文中的写作方法,根据生活积累,让学生先练说,为学生的写作做了铺垫,拓展延伸适时适度。但是在指导学生说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平时观察的不够细致,词汇贫乏、语句表达的不够流畅。今后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生活的能力。
牧童说课稿三年级篇十一
在指导朗读方面,王老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读出“我想你”的温暖,“看不懂”的困惑。此外,课堂上朗读形式多样,有指名读,小组分角色读,师生读,生生读,方式灵动,扎实有效。
王老师的大语文观,在这节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王老师选择了相对短小有趣味的小诗进行教学,还一教就是三四篇,引出了三本有趣的适合孩子课外阅读的书籍。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充实了孩子的课余生活。
王老师选择的几篇小诗,以有趣入手,以小朋友感兴趣的小动物入手,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孩子说出精彩。小朋友们在课堂上也显得兴致盎然,特别积极。
在学习小诗时,王老师反复提到:“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理解”“鞋像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红雨鞋像什么?给你什么感觉?”等等,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
这么精彩的课堂上飞扬着想象的翅膀,从始至终,温柔的王老师引导着孩子们猜想小虫和小蚂蚁说了什么?引领着孩子们想象八只逃跑的气球怎么了?牵引着孩子们完成鞋子的想象。为孩子们插上想象地翅膀,踏实自然地上好了这节课。
牧童说课稿三年级篇十二
李老师执教的《航天飞机》一课让我收获很大。尤其是关于“卫星”这个词语的理解。李莉老师采用卫星自述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认识卫星,富有童趣,孩子们兴趣很浓。这种方式避免了科普知识的枯燥与难懂。以后在教学中,我也要多动动脑,让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味。
下面重点谈谈这节课给我留下的启示。
一.生字指导能抓住重点。例如:陶老师在书写“飞机”这个词语时,强调了“飞”这个字的第一笔为“横折斜钩”,“机”的最后一笔为“横折弯钩”。这两笔形似但名称不同的笔画,学生容易混淆。
二.词语教学时,让学生说出自己是通过何种方式理解这个词语的,这种方法启发了其他的同学,以后他们也会学习用各种方法记住词语的。
三.朗读教学时,让学生加上自己的动作,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航天飞机》一课介绍航天飞机的有关知识,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在航天事业上的'最新成果。李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运用电教媒体的先进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播放录像,导入情境中
李老师在教《航天飞机》一课时,我们一开始播放航天飞机在空中飞行的一幅动画,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随后适时听录音磁带的对航天飞机的介绍,将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
二、再现情境,弄懂关键词
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些最终要落实到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提供丰富的信息,对学生理解重点词很有帮助。如理解《航天飞机》第二自然段时,先让学生划出有关航天飞机重点句子读一读,再用多媒体演示航天飞机升空时的气势,看过之后让学生畅谈给人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说说什么是“一声呼啸”、“庞然大物”、“无影无踪”。如果教师仅满足于字面的解释,学生往往就会感到印象不深,认识模糊。而当多媒体演示航天飞机的情景之时,特别是当航天飞机起飞的气势、飞行速度展现在学生面前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会豁然开朗。
三、对比想象,激发发科学热情
在教“智慧”两个字时,教师启发学生说识记方法后,自己边说口诀“天天求知,日日进步”、“横山上边双丰收,人民心里乐悠悠”,非常形象地指导了写字。
牧童说课稿三年级篇十三
《果园机器人》是一篇略读课文,吴老师从略读导语中入手,即领悟果园机器人的有趣设计此略读要求即为教学目标,紧紧围绕这略读导语进行教学,通过问题引领,再让学生发挥想象与思考,展示自己心目中的机器人。
教学理念:问题引领以说促想
教学模式:问题研学分享提升
略读课文的阅读训练点是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去读。吴老师根据导语中的问题和学生提出的问题总结归纳成若干问题即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么样的,哪些地方有趣。要求先大声朗读,再拿着笔默读,画出和这两个问题有关的`词句。有了这两种阅读方式,学生对课文一下子熟悉起来。就让学生安静地思考,安静地品读句子。
在学生充分阅读和思考后,吴老师让学生先交流第一个问题——机器人有哪些特点和本领。这个问题涉及到整篇课文,也是整体感知课文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问题。隐含着一个逻辑关系的问题,果园机器人是怎么设计出来的,要让学生知道这种设计的独特性和合理性。也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铺垫,想象必须是奇特而合理的。
在这一节课中,老师能抓住语文本色,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是阅读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课文内容生动、有趣,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尤其是介绍果园机器人的本领的那一串形容词和动词,老师抓得很准,既达到在赏析语言中引发对机器人世界的兴趣,在对科技的兴趣中习得语言,又提高了语文素养。
在略读课上,学生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探究的机会,要多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整节课中学生主动参与性很高,课文的内容虽然离孩子们较远,但内容的生动和趣味符合孩子的心理,吴老师采用主动探究式的略读课文教学方法,学生自读自悟——交流探究,使整节课环环相扣,有效地抓住了重点,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和生产的实际要求,是发明和创造的动力,接着让学生畅谈设想,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设计机器人,通过学生对不同造型、不同功能的机器人图片的展示介绍,使整个课堂教学达到高潮,学生意犹未尽。可惜的是学生的评价不够。
牧童说课稿三年级篇十四
《南极风光》是一篇内容生动,文笔优美的三年级课文,观摩了昌邑小学杨翠红老师执教的《南极风光》课堂实录后,禁不住连连为之击掌叫好。
但我觉得《南极风光》一课的教学最吸引人的还是独具匠心的`语言文字的训练,正如杨老师在说课中所说:她充分挖掘了教材的语言因素,设计适合学生的语言训练环节,在落实语言训练的过程中,把握全程性和多样性原则,将语言文字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可以说这堂课是真正的姓“语文”的,学生在课堂上确实有所收获!
杨老师是个有心人,她将整堂课的语文文字训练分为感知性语言训练、理解性语言训练、熟记性语言训练和运用性语言训练四个层次,各个层次都精心设计语言训练点,方法多样,对我启发很大。
我特别欣赏杨老师的南极光这部分的教学设计,这部分课文很有文才,适合让学生背诵积累,背诵是提高学生语感的有效方法,但现在的学生却大多害怕背诵,有时背诵练习中出现的加字、漏字现象令人咋舌。杨老师采用层层递进的方法,让学生当场便在课堂上完成了这一要求。她先是指导学生看录象,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熟悉课文;接着,让学生看图片,根据提示语进行背诵;最后是只看图片进行背诵训练。这样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学生既学得轻松,又充满兴趣,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举一反三!
《南极风光》一课的语言文字训练亮点还有很多,如在学习南极冰雪的说话练习的教学设计也是水到渠成。学生熟读课文的有关内容后,在师生配合读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出示了“晶莹剔透”、“绰约多姿”两个词语,然后媒体展示南极冰雪的其他图片,四人小组合作模仿课文的形式进行想象说话训练。整个环节有条不紊,既加强了课文中“晶莹剔透”、“绰约多姿”两个词语的理解,又化解了说话训练的难度,一举两得,可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处理教材的重要性。
总之,杨老师在这堂课上所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朗读能力、收集资料等能力得以锻炼提高。
牧童说课稿三年级篇十五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题记
微风徐徐地扑面而来,我轻轻地踏上那片广阔的原野追寻那如诗似梦般地意境。轻轻的草地广阔无垠,一望无际,绿草茵茵漫布山野。似哪位美丽的仙子遗忘在大地的绿色披纱。
悠扬的笛声逗弄着晚风,笛声追逐着晚风,玩笑着,嬉戏着,渐渐地,笛声随着晚风越飘越远,越飘越远……这笛声在安详的`草原上显得很柔和,仿佛是一只优美的催眠曲,劳作一天的人们进入甜甜的梦乡。
我放完羊回来,吃完过饭后,漫步在草原上,欣赏着这美丽的风景,看天边夕阳美丽风光,慢慢的已是黄昏之后了。
牧童说课稿三年级篇十六
题目是《用心灵去倾听》,我觉得整整一节课,我们的每位老师都在用心灵去倾听,倾听苏珊那温暖的话语,倾听吴老师那磁性般的`声音和凝炼的语言,倾听孩子的真情告白。在倾听中,我们感受到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倾听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听说读写能力渐次提高的过程。
首先,通过读阅读提示导入课文的学习,简洁明了,引导学生提示语来学习课文,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其次,教师在学生对课文大概内容了解之后,提出要求“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哪些地方看出了汤米把苏珊当成了第二个母亲,哪些地方写出了苏珊像母亲一样关怀汤米,自己划出来后小组交流。”教师要求学生不仅要划出来,还要写好旁批。使学生在思考的同时动手,手脑结合,思维更灵活,而交流过程中的师生模仿对话更是整节课的亮点。
最后,教师对写作方法进行了总结,为学生今后的习作打下了基础。
牧童说课稿三年级篇十七
李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教学中,老师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之前已经对这些图形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让学生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而且引出本节课的`研究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这样的引入简单,直入主题,效果也不错。接着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先猜测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然后指导学生如何验证猜测是否正确,在验证环节中,方老师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采用了先猜测后验证的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教给学生研究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学生参与的面广,积极性也高。整节课学生经历了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等活动过程,他们在活动中观察,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发现,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
细节决定成败。认为老师在这节课上有几个细节处理得很到位。第一个是老师在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之后都追问“你现在会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长方形(正方形)了吗?怎么判断?”这里的追问很有必要,不但巩固了新知,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运用意识。第二个是老师的板书设计得简洁、明了,图文结合,重点突出。
但也有需要和大家商榷的地方,是否可以帮助学生准备好方格纸,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就更加直观的看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难度也降低了。在验证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时,学生在投影下用折一折的方法验证时,后面学生可能看不清楚,教师可准备一张大正方形纸,在黑板上演示验证过程,就更加清晰了。
牧童说课稿三年级篇十八
九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p77《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初步认识,对于元为单位的小数,在日常生活学生有过较多接触,如学生看到过商品的标价,商品广告图片上的标价……,如4。65元,学生有生活经验,知道是4元6角5分。而怎么读学生有陌生感,整数读法对小数读法产生负迁移。因此,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元为单位的小数,学会读写元为单位的小数是本节课的任务之一。
小数可以改写成“十进”分数,从这个意义上讲小数的初步认识,也为分数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加减法也为以后的小数加减法打下了基础。学生又学过了三到五位数的加减法使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加减法有了计算基础。
二、教材处理
1、数学知识往往来源于生活实际,应用于生活实际,让学生收集价格信息,在物品包装袋上贴价钱。三年级学生对小数的具体概念陌生,而直观生活经验丰富。借助他们的生活经验引入。
2、小数的整数部分读法与整数读法相同,小数部分读法有别与整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由学生自己解决,而小数的读法先由学生尝试,再由教师点拨引导解决之。
3、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加减法也由学生尝试进行,通过反馈校正进一步获得知识。通过搜集物品价格信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能力,并达到培养信息的整理加工能力,从一个侧面体现一些新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
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确定的:
1、本课是学生结合元角分知识来直观认识小数,掌握读、计算小数的方法。由此可确定为本课的知识目标。
2、学生通过收集生活实际中的信息来理解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并运用所学小数知识参与社会实践,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可作为本课的情感目标。
3、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知识,让学生学会信息搜集可作为能力目标。
四、重、难点分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阶段小数部分教学的起始点,小数概念抽象,难理解,学生虽然对以元为单位的价钱比较熟悉,但是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同时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出现小数概念不清的情况,要引起重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加减法,由于学过整数加减法容易造成负迁移,而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加减法又是今后学习小数运算的基础。因此,理解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含义和小数的加减法既是本课时的重点又是难点。
五、主要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直观演示法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尝试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我充分运用直观演示价格信息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沟通元角分与小数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理解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归纳读小数的方法。在教学中做到有扶有放,使学生在愉悦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讲练结合,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体会。
六、教学准备说明
课前,由学生收集商品价格信息,并做成价格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运用多媒体投影中鲜活的图片,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直观认识小数知识。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引出新知
出示部分价格牌,引出小数
(二)加强直观,探索新知
1、学生看书自学并试读小数,师生共同归纳读法。
2、巩固以“元”为单位小数的读法练习,练习形式分判断、写小数形式的价格。
3、小数加减法的教学,先口答数字简单的价格加法,再进行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教学,方法是先创设情境,再由学生试算,归纳计算方法。
这部分教学是在学生获取一定知识的基础上,初步概括并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加减法。
(三)实际运用,巩固方法联系实际进行购物游戏活动
以上练习的设计,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学生对小数含义的理解,提高了练习效率。
(四)拓展
哪些地方还用到小数?
(五)课堂总结
牧童说课稿三年级篇十九
今天,听了雷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下册《奇异的植物世界》一课。这篇课文紧紧扣住一个“奇”字,主要写了小星和同学们在参观的植物园中所看到的几种植物,向大家展现了一个奇异的植物世界。
在课堂教学中,雷老师以奇异的植物——猪笼草,切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在板书课题后,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奇异,让学生找出文中介绍了几种奇异的植物。因为文章结构基本相同,老师采用了“先扶后放”的方法,借助多媒体,学习文中植物奇异的地方。最后,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让孩子们认识了解更多具有奇异之处的植物。
这节课给人感觉就是安静而朴实。教师没有华丽的语言,教学过程也并不复杂,但却足以吸引所有前来听课的老师。
雷老师有一副令人羡慕的好嗓音,特别是我。课堂上一张嘴,那优美的声音,清新的语调,就像磁铁般一样把学生和在座的老师紧紧地抓住。
文中介绍的几种植物,都各有各的奇异之处。雷老师大胆的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贯穿在每种植物教学中:假如你有一棵这样的树(植物),你会有什么想法?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了孩子们对社会、对家人浓浓的爱。例如:在学习“哈哈树”时,老师提出这个问题后,孩子们七嘴八舌,有的说种在自己家里,让爸爸妈妈永远快乐;有的说送给朋友当生日礼物;还有的说送给汶川的孩子们,让他们忘记痛苦。多善良的孩子们呀!老师趁势小结:把哈哈树种在世界的每个角落,让世界少些痛苦,多些快乐,到处洋溢着欢乐的笑声。这样闪耀着爱心光芒的思维,在这节课上多次出现。我想这和老师平日里对学生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文中这些奇异的'植物,连听都没有听过,更是没有见过。雷老师在课堂上竟然带来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材料,别说是孩子们,也满足了我们听课老师的强烈好奇心,忍不住地啧啧称奇。看的出雷老师为了这节课费了一番功夫。
总以为课文不够煽情、设计不够新颖的课堂是不能引起大家共鸣的。但今天,雷老师的这堂课却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安静而热烈”的课堂魅力,也正是我要学习的地方。如有不足之处,那就是对学生的评价还不是很到位,特别是朗读后的点评。
看到今天身着红衣为我们带来新的教学启迪的雷老师,让我不由地想到这两年我们学校组织的优质课比赛,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吹遍了整个校园,吹进每个老师的心田。青年教师在这种思潮的带动下,纷纷展露才华,用智慧装点十三小这个百花园。而雷老师正如其中一朵娇艳的红杏,默默吐露着自己独特的芬芳,这正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牧童说课稿三年级篇二十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学过这三个知识点:
1、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
2、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三位数乘两位数。因些这节课的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出发,引导学生由旧知迁移到新知。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算的简便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由其是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难点:这种简便写法的算理
三、说设计理念
1、在生活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既可以提供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也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计算来源与生活问题,也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
2、以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自主的利用旧知迁移出新旧。
3、注重算法多样化,和算法简便化,但又不拘泥与让学生使用一种算法。
四、说教学设计
计算课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枯燥和乏味的,所以我在教学时尽量让计算的素材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联系在一起,既达到提高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计算来源与生活问题,也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但三位数乘两位数,因为结果比较大,而且还要是中间或末尾有0,这样的计算背景,学生平时的生活很少接触到。所以我设计时也为这个问题而烦过,如果不创设情境,直接引出计算例题,这样就比较枯燥,如果为情境而情境,不切实际的造一个情境,那又有背数学和生活相联系。应该说我还是幸运,在我上课的前一天四3班刚好是第一次去阅览室看,所以我的教学情境也就从阅览室里展开。课前谈话我也有意出示了前一天学生看书的照片,然后谈谈在新阅览室的感想,然后自然的引入课堂。接着我出示了一组阅览室信息,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并列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算式。达到从生活情境中提练出学习内容。
接着我让学生比较这三个算式与前一课学习的区别,明确这节课学习的目的。又让学生回忆0在乘法中的特点,特别是复习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和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算理。为下面自主探索迁移作知识准备。
然后我让自主尝试探索末尾有0有乘法,并为学生设计了一张表格,表格中有学生喜欢的方法也有方法一、二,体现算法多样化。然后让学生自己上台来给大家展示各自的算法,并讨论比较那种算法更简便,从而总结出末尾有0的乘法列竖式的简便方法。为了解决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在这个环节里又有针对性的设计了两个练习,一个是0和非0的对位,还有一个是积末尾补0。在教学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因为学生有了前面的基础,所以我直接让学生在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解决。重点强调了因数中间0不能漏乘。
在练习方面,我设计了看谁的眼睛亮,通过找错误,再次突破本课的重点。一题是因数末数一共有二个0,而积的末尾应该有三个0。还有一题是因数中间0不乘的。第二练习的围绕课开始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对阅览室提出合理的建议,从而引出两个合理的建议,并渗透了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在最后一个问题还渗透了乘法的估算和13乘105,两位乘三位数第二个因数中间有0有乘法。因为新教材的乘法第二个因数只学到两位,所以我本来想这块内容当作是拓展内容的。
五、反思
1、在列竖式时用口算的方法来列可不可以。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5489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