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中,报告在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或向团队成员分享研究结果。撰写报告需要注重细节和事实精确度,避免含糊不清和错误信息。如果你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报告的写作技巧和范例,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考察报告该篇一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把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试点引导,循序渐进,全镇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6686亩,占承包面积的22%;转出土地的农户2819户,占承包农户的21%;承包30亩以上的大户有115户,承包面积5334亩,大户承包占承包总面积的7、1%。近期,我们对全镇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就土地规模经营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随着农村生产条件的改善,农业技术的进步,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快,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化转移,使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成为必然。镇有21个行政村,二轮延包时有368个自然小组,农业人口54659人,承包农户13895户,承包面积73884亩,劳动力33065人。调查统计:外出务工劳动力21503人,留守在家的劳动力只有11562人,全镇外出劳动力占66%,举家外出户1386户,占总户数的10%,如村(原治安村)7组有人口86人,现在只有21人在家;申津渡村1组(原双明村7组)一轮承包人口176人,二轮延包只有77人,在家人口仅有39人;法华寺村9组有人口212人,外出人口88人,留守在家的多数都是祖孙隔代。在家人口中,超过60岁的健康男性,充当着农村的正式劳动力。村的胡祖兵今年67岁,和老伴耕种18亩地,还是一个正式劳动力。在耕地面积总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在家劳力力的大量减少和年龄结构的逐渐老化,促进了土地的规模经营。
(二)社会资本回流农村,成为土地规模经营的“催化剂”。随着农村经营环境的改善,经济效益的提高,一些有实力的投资者或投资公司,特别是从农村走出去的“老板”受农业规模经营效益的吸引,不断与家乡联系,要求投资农业。原村,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公司某分公司副总经理,他多次与家乡联系,要求规模经营土地1000亩以上;外地养殖大户罗旭初多次与镇相关负责人联系,要求规模经营土地。大量的社会资本回流农村,为土地规模经营起到了催化作用。
(三)社会化服务的健全与完善,为土地规模经营提供了条件。随着社会分工分业不断深化,农户家庭“小而全”、“兼业化”的经营格局被不断打破,一些经营项目和生产环节逐步从家庭经营中分离出来,成长为专门的农业生产服务的产业和项目。该镇村农户自发组建农机服务队,购置收割机14台、耕整机20台,年收入250多万元。农业生产服务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家庭经营内容的日益精简,为农户家庭规模经营土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政府的引导推动,加速了土地规模经营的步伐。该镇以法华寺村为试点,专班与村委会一道入户了解民意,召开了不同层次会议10多次,到农户做了大量工作。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成功集中该村5个组与镇边的机动地土地222亩,为规模经营树立了样板。用该镇农民的话说:土地经营“捏拢来了,效益也就带得出来了。”规模经营带来的收益,为农民带来了动力,也成为了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的根本因素。
就该镇在法华寺村的试点来看,规模经营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双重效益。
(一)优化了农业资源。土地规模经营不是简单地集并土地,而是通过土地流转和集中,实现土地、劳力、资金、技术、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变粗放经营的`状况,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资源的作用。从该镇法华寺村试点看,5个村民小组农户转让的124亩土地,转让前种不保收,转让后,连同98亩荒摊一并开发与利用,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广种薄收、抛荒不种的问题,而且新开发利用了一些农业资源,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利用率。
(二)增加了农户和村集体的收入。法华寺村集中农户土地后,村以每亩230元的价格发包给大户罗旭初规模经营,发包期15年,每年收益5、06万元,总收益75、9万元。该村农民除获取转让收益外,还可腾出精力从事其他行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村集体通过转让荒摊、沟干、田界等,每年可获取收益2、1万元。
(三)促进了经营大户的发展。经营户罗旭初在承包经营法华寺村土地后,根据土地低洼的特点,将其改造成13口渔池,在放养一定数量鱼种的同时,发展黄鳝网箱养殖,共放养网箱7100口,每年可获纯利200万元以上。
(四)加快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实行规模经营后,农业成为业主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经营户注重使用新品种、新技术,使用农业机械,提高生产水平,带动了当地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规模经营大户罗旭初为掌握网箱养鳝技术,自费到华中农学院学习,并将养殖技术传授给周边农户。在他的带动下,该镇网箱养鳝增加了2万多口。
(五)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法华寺村低湖田与未开发的荒摊,历来是血吸虫重疫区。全村感染血吸虫病人数155人,晚血病人10人,近10年来,该村因血吸虫病感染共有9人死亡。通过集中转包,由业主实行低湖田及荒摊的改造,不仅使闲置土地变废为宝,而且对钉螺孽生环境进行了有效治理,消除了血吸虫病威胁,农民十分满意。
镇在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探索实践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缺乏宏观政策的指导,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影响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顺利开展。
(一)干部群众认识上有偏差。部分村干部认为,确权到户后承包权三十年不变,种是农民的权利,流转不流转是农户自己的事,与集体没多大关系,不想管多了惹麻烦;还有不少群众对经营权流转的法律含义不清楚,担心土地流转了,今后无着落。
(二)流转程序和手续不规范。根据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农户的土地流转基本处于自发、放任状态,随意性较大。一是农户间私下转让、代耕代种较多,没有经过村组集体;二是流转时仅为口头协议,没有办理书面流转协议的较多;三是双方约定租期、租金比较随意,缺乏应有的基本参照;四是有的合同中签约主体和流转主体与实际情况不一致;五是已签约的合同中仅包含租金、年限等关乎眼前利益的约定,对今后可能出现的纠纷预计不足,解决办法不具体,留下矛盾隐患。如该镇申1组于年将组级土地交与村委会,随着国家惠农补贴政策的实施,该组农户再次要求承包现属于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引发了一系列纠纷和上访事件。
(三)推进深化有障碍。主要存在三大难点:一是土地集中连片难。目前,土地流转大多是农户间的分散零星流转,土地流转后很难成片,特别是有的农户对承包大户存在对立情绪,不愿将土地流转给大户,也增加了大面积集中土地的难度。土地不集中,是发展规模经营的主要障碍。二是相关基础设施不完善,规模经营扩大难。三是在家劳动力少,规模经营业主请工难。
实行土地规模经营,既要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对农民负责,又要保护农村土地流转权,发挥土地的最大产出效益。当前,应按照十七大提出的“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的指导思想,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推进土地的规范、有序流转,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一)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引导。土地的耕种和流转是农民的权利。一方面,要积极向农民宣传政策法律,鼓励、引导农民盘活土地资源,促进土地经营从低效益向高效益转变,把“命根子”变成“钱袋子”;另一方面,要把承包户摆在土地流转的主体地位,尊重承包户的选择权,不包办、不搞行政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用市场手段调节流转行为,逐步推进和发展土地规模经营。
(二)规范土地流转行为。要进一步明确土地流转主管部门的职能,赋予工作权力,给予必要的财力支持,做到“有人管事”,“有钱管事”;要迅速搭建以乡镇为中心的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开展土地流转咨询、登记、仲裁、法律援助等服务;要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程序,统一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加强流转过程的管理。
(三)引进培育经营主体。要加大现有农民的培训力度,支持有实力、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民开展规模经营;要鼓励已外出当“老板”的农民回乡发展,创办现代农业;要着力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原料基地,发展订单生产,优化产业布局,形成规模效应;要打破行业、区域界限,引导、鼓励部分工商企业进入农业生产领域,促进规模经营。
(四)强化对规模经营的政策扶持。要在认真研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在政策性补贴、信贷、专业合作社或协会、种养保护和生产销售、市场流通、税收优惠等各个方面,对规模经营提供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进程,推动规模经营快速、健康发展。
考察报告该篇二
政协二届会议以来,广大政协委员就“如何振兴我市传统轻纺工业”等相关议题提出了许多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提案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对此,市政协提案委、财农委组织部分委员在乔万荣副主席的带领下先后到二毛纺厂、皮革厂等企业进行了带案视察,并和有关部门、部分企业代表进行座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轻纺工业基本状况
轻纺工业是我市历史悠久的传统支柱产业,曾是全市利税贡献最大、从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轻纺工业一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过非凡贡献的产业,占工业总产值65%,利税70%左右,财政收入33%以上,就业人数达12万多,在我市经济发展史上书写了辉煌篇章。上世纪末,由于受政策、体制、管理、设备、人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轻纺工业全面滑坡,国有、集体企业逐步停产、破产。到本世纪初,衰落到谷底,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0.6%左右。近年来,稍有所回长,2015年,总产值占全市工业的0.9%,2015年1—6月份完成总产值7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3%。我市轻纺工业的基本特点是产业分布较广,各县区都有,有食品加工、服装、纺织、皮革、皮毛、医药及工艺美术等十多个种类;有食盐、食品、饮料、白酒、啤酒、西服、防寒服、地毯、毛毯、花炮等几百种产品。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将对我市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稳定社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我市毗邻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其地理位置、资源状况与我市基本相同。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紧紧抓住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的'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开展科技创新,在重点发展能化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轻纺工业,带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1990年全市轻纺工业总总产值7.5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值的56.97%。xx年全市轻工业总产值70.1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8.45%。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鄂尔多斯市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将优势轻纺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激活了企业经营机制。同时,政府对鄂尔多斯集团等强势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采取拨款支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协调金融机构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鼓励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协调金融机构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鼓励企业打造名优品牌、建立轻纺工业园区等一系列措施,培育出鄂尔多斯集团等龙头企业,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壮大,也创造了鄂尔多斯品牌形象。2015年,全市轻工业总产值达到114.34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是我市的7.7倍以上。轻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工业经济多元发展,也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鄂尔多斯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主要问题有:一是我市轻纺工业总体上技术含量低,生产规模孝市场份额少、竞争力弱,处于自由发展、自我生存状况;二是国有集体企业纷纷破产关闭,民营企业各自为战,影响做大做强;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在轻纺工业上没有存续的知名品牌,毛纺、地毯、制革及制鞋等传统优势产业已退出市场;四是在农产品加工上,处于孝零、散状态,加工简单,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五是以工业产品为原料进行深加工,如进行日用化工等终极产品生产、拉长能源化工产业链的项目几乎是空白;六是当地城乡居民就业率底,就业结构不合理。
考察报告该篇三
*镇位于**市的东北端,幅员面积58.5平方公里,总人口35189人,辖20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近年来,该镇通过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活动,大力发展以加弹、棉纺、灯饰为主的民营经济,xx年实现工业产值30亿元,销售收入27亿元,财政收入707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居*市 第一,从几年前的经济落后镇巨变为该市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增长最快的镇。
一、大力强化“四动”,*镇民营经济迅猛发展
*镇民营经济之所以能得到迅猛发展,成为“中国加弹第一镇”,其经验主要体现在“四动”。
一是观念变动。按照思想上放心、放胆,工作上放手、放开,政策上放宽、放活的“六放方针”,破除民营经济姓“资”姓“社”的束缚,牢固确立“三个有利于”的观念;破除民营经济适度发展的束缚,牢固确立能快则快的观念;破除民营经济会造成两极分化的束缚,牢固确立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的观念;破除民营经济是百姓的自发经济,可抓可不抓的束缚,牢固确立领导带头的观念;破除服务民营经济怕遭非议的束缚,牢固确立身正不怕影子歪的观念。
二是干部带动。积极进行“六看六比”,即看企业规模,比社会效益;看税费上缴数,比对国家贡献;看发展速度,比创新程度;看帮带实效,比模范作用;看环境建设,比文明素质;看依法经营,比劳动致富。评选 “双带”示范户、“双带”榜样区、“双带”领先村。目前,该镇80%左右党员带头办了企业或入股,70%的老百姓办有自己产业。
三是政策推动。按照“法律上给予保护,政策上给予鼓励,经营上给予指导,发展上给予扶持,政治上给予地位,服务上给予方便”的原则,对民营经济发展不限经营方式、投资方式、经营规模、地域界线,积极鼓励投资者想投、能投、快投、多投。四是环境牵动。对民营经济发展做好法律、用地、用钱、用电、用技、用权等六项服务。
二、正视“六大差距”,增强民营经济发展的紧迫感
南办处与*镇条件相差不大,但民营经济发展存在巨大反差。对照别人,反思自己,我们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理念上人新我旧。*镇敢于挑战禁区,坚信发展生产力没有错,为民富民不犯罪。选干部不但比思想先进,更比发展经济怎么样;要成为村委、支委委员,创办的企业必须分别在全村前20名、10名;要入党必须要有企业。
相比之下,我们大谈解放思想,但对新理念、新事物却无所适从,求稳求安,怕担风险。二是精力上人专我散。“上级围绕下级转,下级围绕基层转,一切围绕发展转”在*镇成为普遍现象,领导干部三分之一的时间围绕投资者跑,哪有项目哪里跑;三分之一的时间围绕上级重要部门跑,争取资金、审批项目;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本乡本土落实具体工作。
而我们,务虚的多,陷入“文山会海”的多,真正能用于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时间和精力太少。三是机制上人优我差。*市对镇、镇对村的考核主要是税收、用地、用电和投资四项,以税务、国土、电力、计委等部门提供的数据为准。
而我们的综合目标考核多达40多项,还有7个单项,造成了考核时务虚的多,收到实效不大。四是招商上人实我虚。*镇采取政策跟着项目走、上门招商、网络招商、感情招商、产业招商、形态招商等多种方式。
一位领导到上海招商,在客商房间门口连续守了18个晚上,深受感动的客商来投资了2亿,并带动另外3位客商投了6亿。回顾我们的招商引资,高呼口号的多,等客商上门的多,主动出击招商的少。五是服务上人优我劣。*镇承诺是“一切手续我来办,一切矛盾我来解决,一切服务我来做”。而我们,优化发展环境各级都在讲,但在一些边缘政策运用、社会信用建设、政府职能转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提高等方面,始终是说得多,落实得少。六是创新上人进我稳。
*镇对民营经济发展实行干部创业带出一批,降低门槛引进一批,挖掘能人兴办一批,强化载体发展一批。该镇国税分局局长、财政所会计、司法办副主任辞职办起了企业,兴联村支部副书记创办了年产值8000万元、利润400万元的宝莲化纤公司,还帮群众担保400万元兴办企业。我们的“创新”仅停留在口头上,在具体事情处理上,“创新”却成了“包装”。
三、夯实“四个领先”,加快南办处民营经济发展
借鉴*镇先进经验,立足实际,要把民营经济培育成南办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力军,必须夯实“四个领先”。
一是观念领先,深入开展思想大解放活动。思想解放一步,发展向前一步,思想超前一步,发展领先一步。要深入学习宣传*镇的先进经验,解放和统一全办干部思想,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勇于实践,加大民营经济发展力度,加快全面建设南城小康社会步伐。
二是党员领先,扎实开展“双带双争”活动。在全办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争当先进、争创一流”的“双带双争”活动。要求全体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社 干部和农村45周岁以下党员必须带头创办经济实体(独资或入股)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力争30%的农户也参与到活动中来。
同时,全体机关干部要争当先进,部门的业务工作要争创全市前十名。每年评选 “双带双争”标兵和“双带双争”先锋办公室、先锋村、先锋社区,并召开表彰大会予以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
三是载体领先,加快十里工业经济走廊建设。在铜合路沿线,发挥交通便利的优势,全力打造十里工业经济走廊。
四是服务领先,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努力建设客商投资审批时的一条龙服务、企业建设过程中的全方位服务、企业开工投产后的经常××*等三大服务体系,成立客商服务受理中心、企业协作交流中心、客商投诉中心等服务民营企业“三大中心”。积极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编印《南城投资指南》,为投资者提供项目、政策、信息等一系列服务。
考察报告该篇四
根据市教育局的安排,我市初中校长一行50余人于xx年年11月13日至17日考察了江苏省如东实验中学、如东实验小学、泰兴洋思中学、溧水东庐中学、苏州大学附属中学等五所学校,共听课三节,听报告六堂。收获颇丰,感慨颇多,现与我校我镇我市比照,就以下四个方面谈差距。
江苏省各级高度重视教育,真正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在真正意义上的实施教育强省战略,营造了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已经把教育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
其一、办学条件差距大。考察的如东实验中学、如东实验小学、泰兴洋思中学、苏州大学附属中学都是国有民办性质的学校,其办学条件当然无法进行对比。而溧水东庐中学是一所农村乡镇中学,它的办学条件很好,如各教室安装了电子摄像系统、学校有塑胶跑道、师生有标准的宿舍等。如东131所中小学都建设成了高标准的学校,高举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两面大旗,近几年来政府实施了中小学危改工程、布局调整工程、三新(新课桌、新黑板、新讲台)工程、六有工程、校校通工程、四配套工程等,实现了教育的均衡和超前发展。我镇即使建设成标准化学校就需投入经费500万元以上,我校也需200多万元。
其二、经费上差距不小。从我的感觉中,好像江苏所参观到的中学都不存在经费上的问题,办学条件改造经费、学校运转经费、教师福利待遇经费等都无需校长操心,而我们的校长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考虑解决经费问题。我校是一所现仅360名学生的初中,学校没有任何其它经费来源,教师福利待遇与我镇两所小学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年头到年尾,作为校长的我都要愁钱,为钱奔波。
其三、队伍建设上的差距。江苏十分重视校级领导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管理体制比较顺畅,努力营造了尊师重教的浓烈氛围。由于我镇属边远山区、教师待遇低、教师缺少住房等诸多原因,教师调出的多,调进来的少,教师队伍不稳定,我们的教师都是凭着一种敬业奉献的精神在此努力工作。
当然,从湖南省、到xx市、再到大围山镇,各级党委、政府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不容否认。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在落实上。
在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的大旗下,江苏各学校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让家长满意作为奋斗目标。因以质量和效益来进行管理,所以使江苏教育教学质量长期处于全国前列。
其二、建设书香校园。教师与学生都注重读书,形成制度,学校还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其三、课堂教学求实效。我听了洋思中学八年级语文和七年级数学各一堂,他们的课朴实无华,课堂教学目标明确,讲究“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只只蚂蚁捉上树,实现了课堂效益的最大化,提出了构建和谐课堂的目标,即紧张、有序、高效,还提出了教育“打假”的问题。溧水东庐中学多年来推行的“讲学稿”,以“学”定“教”、“教”“学”合一,实际上是围绕课标设置大量的题目,让学生一个个搞懂,最终实现了教学质量的飞跃。
当然,在抓质量方面,我觉得我们现在的作法比较好,但小学要加强质量管理,在课堂教学和有些管理方面要务实,少搞花架子,也确实要打假。
所参观到的各所学校都做到了学校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卓有成效。而且他们还特别注重创新、总结与推介,各学校都有成套的资料,洋思中学和东庐中学还收取门票。
1、如东实验中学:最大的亮点是学校节会和文化立校理念。他们每年举办全员参与的体育节、科技节、文化艺术节等节会。制度文化、管理文化、德育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等构成了学校文化。学校建有网站,教师都有博客网,注重交流。办学理念“享受快乐、演绎精彩”。
2、如东实验小学:注重生态校园、数字校园、和谐校园、书香校园建设。把学校建设成花园、家园、乐园。特别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注重课堂教学。教育理念“让儿童天天快乐、让教育处处精彩”。
xx县教育局长期开展课堂教学“一听二警三停制度”,从局领导到学校领导都经常性随堂听课。管理上做到了严、精、细、实、活。
思想上“尊重主体、面向全体”。
4、溧水东庐中学:推行“讲学稿”,以“学”定“教”、“教”“学”合一。集体备课和捆绑式考核作法。
5、苏大附中高万祥校长:书香校园理念、教育打假思想等。
所参观的几所学校都有全新的教育理念,都有各自的特色,他们的校长都有全新的、完整的教育思想。我发现,我们缺少创新、总结与推介,我们的校长为“钱”所累、为繁琐的事务性工作所累,还没有沉下来去认真研究教育教学,更谈不上创新、总结与推介。
考察了江苏的教育,我真正体会了“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有思想校长,就是一所发展的学校”的内涵。我们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学习江苏的经验。主要是学习江苏中小学校的先进办学理念,校长们的先进办学思想。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实干精神。学习他们以质量为中心,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学习他们努力建设书香校园,以文化立校;学习他们注重反思、总结、推介,注重学校特色发展。可学习借鉴的除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外,捆绑式质量评价方式、“讲学稿”课堂教学模式、学校节会作法、“生活课程”作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等都值的探讨。
xx年年11月20日
附:洋思中学“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简介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看、练)
(兵教兵)
(练)
(生)—————(生)————(生)
一、先学:1、教师简明扼要提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相关要求,进行学前指导。2、学生带思考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相关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自学的形式有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问题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
二、后教: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学习。1、教师巡视学生自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2、学生自学结束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形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三、当堂训练:分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不少于15分钟。
附:东庐中学“讲学稿”教学模式简介
讲学稿的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法指导、教与学内容(包括有课前预习、课堂巩固、想一想、试一试、自我测评、课后练习等等)。
“教”“学”程序:
1、头一天发下讲学稿,交代学生自学完成。
2、课前教师检查预习自学情况。
3、课堂上师生共同释疑、巩固。
“讲学稿”含教师教案、学生练习册、笔记本、复习资料四用
考察报告该篇五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把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试点引导,循序渐进,全镇土地流转面积到达16686亩,占承包面积的22%;转出土地的农户2819户,占承包农户的21%;承包30亩以上的大户有115户,承包面积5334亩,大户承包占承包总面积的7.1%。近期,我们对全镇土地流转情景进行了调查,并就土地规模经营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随着农村生产条件的改善,农业技术的提高,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快,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化转移,使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成为必然。镇有21个行政村,二轮延包时有368个自然小组,农业人口54659人,承包农户13895户,承包面积73884亩,劳动力33065人。调查统计:外出务工劳动力21503人,留守在家的劳动力仅有11562人,全镇外出劳动力占66%,举家外出户1386户,占总户数的10%,如村(原治安村)7组有人口86人,此刻仅有21人在家;申津渡村1组(原双明村7组)一轮承包人口176人,二轮延包仅有77人,在家人口仅有39人;法华寺村9组有人口212人,外出人口88人,留守在家的多数都是祖孙隔代。在家人口中,超过60岁的健康男性,充当着农村的正式劳动力。村的胡祖兵今年67岁,和老伴耕种18亩地,还是一个正式劳动力。在耕地面积总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在家劳力力的很多减少和年龄结构的逐渐老化,促进了土地的规模经营。
(二)社会资本回流农村,成为土地规模经营的“催化剂”。随着农村经营环境的改善,经济效益的提高,一些有实力的投资者或投资公司,异常是从农村走出去的“老板”受农业规模经营效益的吸引,不断与家乡联系,要求投资农业。原村,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公司某分公司副总经理,他多次与家乡联系,要求规模经营土地1000亩以上;外地养殖大户罗旭初多次与镇相关负责人联系,要求规模经营土地。很多的社会资本回流农村,为土地规模经营起到了催化作用。
(三)社会化服务的健全与完善,为土地规模经营供给了条件。随着社会分工分业不断深化,农户家庭“小而全”、“兼业化”的经营格局被不断打破,一些经营项目和生产环节逐步从家庭经营中分离出来,成长为专门的农业生产服务的产业和项目。该镇村农户自发组建农机服务队,购置收割机14台、耕整机20台,年收入250多万元。农业生产服务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家庭经营资料的日益精简,为农户家庭规模经营土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政府的引导推动,加速了土地规模经营的步伐。该镇以法华寺村为试点,专班与村委会一道入户了解民意,召开了不一样层次会议10多次,到农户做了很多工作。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成功集中该村5个组与镇边的机动地土地222亩,为规模经营树立了样板。用该镇农民的话说:土地经营“捏拢来了,效益也就带得出来了。”规模经营带来的收益,为农民带来了动力,也成为了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的根本因素。
就该镇在法华寺村的试点来看,规模经营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双重效益。
(一)优化了农业资源。土地规模经营不是简单地集并土地,而是经过土地流转和集中,实现土地、劳力、资金、技术、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变粗放经营的状况,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资源的作用。从该镇法华寺村试点看,5个村民小组农户转让的124亩土地,转让前种不保收,转让后,连同98亩荒摊一并开发与利用,不仅仅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广种薄收、抛荒不种的问题,并且新开发利用了一些农业资源,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利用率。
(二)增加了农户和村团体的收入。法华寺村集中农户土地后,村以每亩230元的价格发包给大户罗旭初规模经营,发包期15年,每年收益5.06万元,总收益75.9万元。该村农民除获取转让收益外,还可腾出精力从事其他行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村团体经过转让荒摊、沟干、田界等,每年可获取收益2.1万元。
(三)促进了经营大户的发展。经营户罗旭初在承包经营法华寺村土地后,根据土地低洼的特点,将其改造成13口渔池,在放养必须数量鱼种的同时,发展黄鳝网箱养殖,共放养网箱7100口,每年可获纯利200万元以上。
(四)加快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实行规模经营后,农业成为业主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经营户注重使用新品种、新技术,使用农业机械,提高生产水平,带动了当地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规模经营大户罗旭初为掌握网箱养鳝技术,自费到华中农学院学习,并将养殖技术传授给周边农户。在他的带动下,该镇网箱养鳝增加了2万多口。
(五)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法华寺村低湖田与未开发的荒摊,历来是血吸虫重疫区。全村感染血吸虫病人数155人,晚血病人10人,近10年来,该村因血吸虫病感染共有9人死亡。经过集中转包,由业主实行低湖田及荒摊的改造,不仅仅使闲置土地变废为宝,并且对钉螺孽生环境进行了有效治理,消除了血吸虫病威胁,农民十分满意。
镇在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探索实践中,虽然取得了必须的成效,但由于缺乏宏观政策的指导,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影响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顺利开展。
(一)干部群众认识上有偏差。部分村干部认为,确权到户后承包权三十年不变,种是农民的权利,流转不流转是农户自我的事,与团体没多大关系,不想管多了惹麻烦;还有不少群众对经营权流转的法律含义不清楚,担心土地流转了,今后无着落。
(二)流转程序和手续不规范。根据调查的情景来看,目前农户的土地流转基本处于自发、放任状态,随意性较大。一是农户间私下转让、代耕代种较多,没有经过村组团体;二是流转时仅为口头协议,没有办理书面流转协议的较多;三是双方约定租期、租金比较随意,缺乏应有的基本参照;四是有的合同中签约主体和流转主体与实际情景不一致;五是已签约的合同中仅包含租金、年限等关乎眼前利益的约定,对今后可能出现的纠纷预计不足,解决办法不具体,留下矛盾隐患。如该镇申1组于年将组级土地交与村委会,随着国家惠农补贴政策的实施,该组农户再次要求承包现属于村团体所有的土地,引发了一系列纠纷和上访事件。
(三)推进深化有障碍。主要存在三大难点:一是土地集中连片难。目前,土地流转大多是农户间的分散零星流转,土地流转后很难成片,异常是有的农户对承包大户存在对立情绪,不愿将土地流转给大户,也增加了大面积集中土地的难度。土地不集中,是发展规模经营的主要障碍。二是相关基础设施不完善,规模经营扩大难。三是在家劳动力少,规模经营业主请工难。
四、有序发展土地规模经营的对策与提议
实行土地规模经营,既要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对农民负责,又要保护农村土地流转权,发挥土地的最大产出效益。当前,应按照十七大提出的“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能够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的指导思想,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推进土地的规范、有序流转,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一)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引导。土地的耕种和流转是农民的权利。一方面,要进取向农民宣传政策法律,鼓励、引导农民盘活土地资源,促进土地经营从低效益向高效益转变,把“命根子”变成“钱袋子”;另一方面,要把承包户摆在土地流转的主体地位,尊重承包户的选择权,不包办、不搞行政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用市场手段调节流转行为,逐步推进和发展土地规模经营。
(二)规范土地流转行为。要进一步明确土地流转主管部门的职能,赋予工作权力,给予必要的财力支持,做到“有人管事”,“有钱管事”;要迅速搭建以乡镇为中心的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开展土地流转咨询、登记、仲裁、法律援助等服务;要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程序,统一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加强流转过程的管理。
(三)引进培育经营主体。要加大现有农民的培训力度,支持有实力、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民开展规模经营;要鼓励已外出当“老板”的农民回乡发展,创办现代农业;要着力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原料基地,发展订单生产,优化产业布局,构成规模效应;要打破行业、区域界限,引导、鼓励部分工商企业进入农业生产领域,促进规模经营。
(四)强化对规模经营的政策扶持。要在认真研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在政策性补贴、信贷、专业合作社或协会、种养保护和生产销售、市场流通、税收优惠等各个方面,对规模经营供给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进程,推动规模经营快速、健康发展。
考察报告该篇六
由于数码相机是属于耐用消费品,但随着电子产品更新速度的加快,用户在购买数码相机后一般会在3年内重新购买,此类用户占此次调研数据的51%,可以视作消费类数码相机产品最普遍的更新周期;同时,也有近37%的用户会在一年左右更换数码相机产品,这个数据占整体的37%,究其原因是目前用户除了将数码相机作为拍摄工具外,也将其作为一种时尚消费品。
分析:基于此调研数据,我们建议数码相机生产厂商可以根据用户的更新换代时间来调整自身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周期,从而适应用户更新换代的需求,对于以时尚类数码相机为市场切入点的厂商,可以适当的缩短自身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周期,借以满足更新产品时间较短的用户需求。
2.数码相机类型。
从分析数据来看,家用数码相机在目前数码相机用户中所占比例为5%;其次是时尚卡片型数码相机,所占比例为38%;再次是长焦手动消费级数码相机,所占比例为6%;所占比例最少的是数码单反产品,比例为5%。
从20xx年用户使用数码相机品牌的调研数据来看,排名前三全部是日本数码相机品牌。其中排名第一的品牌为索尼,所占比例为16.7%,产品类型以家用数码相机和时尚卡片型数码相机为主。位居第二的佳能所占比例为14.6%,产品类型包含消费级与专业产品,较为均衡。
从不同价格区间所占百分比来看,1000-3000元价位是目前最为消费者所接受的价格区间,占据了29.3%;其次是5000-10000元价位的中高端数码相机产品价格,占据了29.2%;由此可见价格适中的中端数码相机产品价格和5000-10000元价位的中高端数码相机产品价格受到市场的认可,而价格过低或者偏高都无法受到市场欢迎。
从数据来看,目前在消费者心目中居于前三位的国产数码相机品牌全部为国内主流厂商,其中爱国者的品牌知名度达到41.9%,为目前知名度的国产数码相机品牌。
从数据来看,目前在消费者心目中居于前三位的国产数码相机品牌全部为日本数码相机主流厂商,其中索尼的品牌知名度达到29%,为目前知名度的国外数码相机品牌。
分析:就知名度而言,日本数码相机品牌已深入人心,这和日系厂商进入中国的时间较早和较大的市场推广力度密切相关。目前国内一级城市的市场格局基本稳定,在20xx年除了维持原有的策略外,因加强在二、三级城市的品牌影响力塑造工作。
考察报告该篇七
自从我选择了环境艺术这个专业后,我就对自己有了些新的认识。做事要注重效率这个没错,但有些事情并不是光花时间就能见成效的,就拿环境艺术设计这个专业来说吧,它就是一个科学与艺术兼容的新兴学科。而没有立意新颖的审美观和一定的艺术鉴赏力是无法在此专业上有太大成就的。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就从如下几方面去努力。首先通过自身的刻苦努力,训练好扎实的美术功底;其次,守住一颗宁静的心,排除杂念,着力提高自身对艺术的修养及审美鉴赏力;再次,着眼长远,多多浏览名家名作,兼顾现实,学好环境艺术设计相关基础。
此次考察屏山、西递、宏村、南屏之行,让我获益不少,收获颇多。早日就对安徽世界文化遗产地——屏山、西递、宏村、南屏怀有一种美好向往,很想见识一番它的无限魅力之处。当然,对一种美好事物的欣赏,光用眼睛去观看,用现代数码技术去记录是远远不够的。某学者为徽州题词:“想了解中国古代帝王生活,到北京去;想了解中国明清百姓生活,到屏山、西递、宏村、南屏去。”这足以体现了这里民居建筑的艺术魅力,也从侧面反映了屏山、西递、宏村、南屏的历史背景。
我们的第一站——屏山。
经过了两个小时汽车的颠簸,终于到了这次考察的目的地——黟县屏山。到达之后稍做安顿就参观村落,那么的古朴,小桥、流水、人家,最原始古朴的村落。北靠如屏青山、地处黟县盆地一角的屏山村,兼有山乡小镇与江南水乡的风景特色:一条小河穿村而过,十几座单孔石拱古桥又弯腰弓背地跨河将它们紧紧相连。
这里秀丽的湖光山色、对比强烈的青瓦白墙、坚挺厚实的老砖古房,还有处处氤氲的文化气息,都让我的目光难以离弃。只要到过这里的人没有一个不称赞这里的美景的,这个被称作“桃花源里人家”的地方。
洁白的粉墙、黝黑的屋瓦、飞挑的檐角、鳞次栉比的兽脊斗拱以及高低错落、层层昂起的马头墙,绵亘着一幅宗族生息繁衍的历史长卷,穿行其间,思绪随着青石板巷步移景异,遥远的历史记忆渐渐复苏。作为极具个性特征的文化现象,徽州的老房子是在特定的自然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胸中小五岳,足底大九州”的徽州人,他们服贾四方,或成巨富荣归故里,将域外更高层次的文化引入境内,穷极土木,广侈华丽以明得志,构筑起一幢幢精巧别致的民居建筑。故此,早在晚明时期,“入歙、休之境而遥望高墙白屋”就成为徽州村落的独特景观。我真正领略徽派建筑是在屏山村。这是一个被现代社会遗忘的旧梦。现代的阳光还没有照耀在它青灰的屋瓦上,在都市的喧哗这之外,它抱残守缺,在皖南的清澈中向我们呈现了一种朴素的民间生活。屏山村在黟县,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徽派建筑群。远处望去,屏山村是一片线条简洁的黑瓦铺成的屋顶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错落有致。迈入老屋你会发现,这些老屋内部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成鲜明的对照,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屏山村整个村落的布局也是有讲究的。村中的古民居、祠堂,密密匝匝,鳞次栉比。尽管吉阳溪穿村而过,但是这些古建筑主要集中在吉阳溪的西畔。为什么不沿着溪流大体上呈对称分布呢?其实,“河右为吉,河左为凶”,这是经验之谈。“河右为吉,河左为凶”中的左、右分法是以人横跨河流,水从背后流向前方,此时左手为河左,右手为河右。中国古代文献中关于“河右为吉,河左为凶”的记载颇多。因此屏山舒氏在做房屋特别是建造族祠时,一定也会考虑到这一点。
屏山舒氏非常看重风水,认为风水与人生祸福、家族兴衰息息相关。所以,他们的村落布局和住宅基地,力求遵循风水定律,甚至墓地选择,也郑重其事,丝毫不敷衍。在胡时滨、舒育龄编著的《屏山旅游诗话》一书中,载有“调包计堪得好风水,朱娘子热葬发屏山”的传说故事,说的是嫁到舒家的朱娘子依据风水先生所言,在一块神牛宝地“热葬”,数十年之后,舒氏家族果然兴旺发达起来了。故事是真是假,谁也说不清。
在这块风水吉地上,屏山舒氏世代致力耕读,勤俭持家,民风淳朴。明清之际,不少人外出经商,以诚待客,以义取利。致富后,热心公益事业,捐资助学济困,行善积德。古人云:“好风水必以德求之。”千百年来,风水的神奇魅力在屏山的展现,无疑与舒氏家族一贯重视读书修身、行善立德分不开。
现在,屏山村正在大力开发古村落旅游,以显示自身的特色与价值,因为风水在该村确有一种神妙和玄乎。
在屏山住下一星期后我们就去了附近的一个古村落——南屏。南屏是那种还没开发完全的小村,民风淳朴,没有浓厚的世俗气。村落里只有一些出售小吃和古董的小店,其他什么都没有,村民生活得安逸,差不多与世隔绝。徽派建筑大体相同,比较引人注意的是做工很精细的木雕和石雕。南屏虽深居山第,却也是各家各户门第井然,等级森严。古时的比较富贵的人家门楣高挑,做工细致;而一般人家就平淡无奇了。
贯穿村落的还有小溪,不止江南古镇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这边也不缺,而且更胜一筹,这边的水都是山间的水顺流而下流进村落,自然清冽洁净。村民们就在家门口的小溪里洗菜洗衣,考察时听着敲衣棒敲出的嘟嘟的声音,很是惬意。村中家中大都养些小猫小狗,我们进去的时候也是异常的热情,围绕着我们转了又转。安徽村落中的小路大都蜿蜒曲折,像迷宫一样,一不小心就会走迷路,对于我这个毫无方向感的人自然是很困难,所以便迷路了好几次,只能向村上的人打听去路,村民也是热情周到,有两次还亲自将我送到村口。
老徽州的两大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我对其历史背景有了如下一些了解。
西递——位于黟县城东8公里处,属于黄山市,黄山脚下,它是一处典型地,以宗族关系为纽带,经数十年的繁衍而成的同族聚居村落。相传,历史上我负盛名的唐太宗的后代,流落到皖南山区,并形成了胡氏聚居村落,并在此土地上创造了辉煌。
这就是西递?高墙夹着深巷,这般沉寂,如此安详,我们所想见的帝王之村的风范呢?穿过巷子时,仿佛进入了中世纪的古堡,始终没有一丝光亮。幽幽的高墙并着沈沈的石板路,淡淡的星辉稀疏地游离在遥远无边的暗空。我们完全进入另一个时代了。
兴奋让我们半夜难眠,马的嘶鸣,透过清澈的夜风传了过来,明天,会是怎样的一个开始呢?我们都在想着,不知不觉,古村迎来了它的平常的朝阳了。我们却惊奇于这千百年如一的平常了。
这里的雾气很平常,淡淡的游丝般飘浮在空气中,无处不在。我早早地起了床,站在招待所房顶上。这是一个比较陈旧开阔的两层楼的屋顶,带队的卢老师比我们还早地在那里画画。四周是比较矮而连绵起伏的山脉,把西递装在碗里,但又不是很压抑的那种。
天空还只是灰蒙蒙的一片,古老的西递像裹在纱帐里酣睡的帝王。高高的马头墙被勾勒出浅浅而威武的轮廓仰天长啸。灰白的房屋辉映出变化多姿的色彩,分不清哪里是真,哪里是假,哪里是实,哪里是虚,搜肠刮肚也找不出几个词儿来形容此刻的心情。
雾气缓缓地像是虔诚的朝圣者,轻盈又如超凡脱俗的绝色舞女。那么自然却又无序整齐,理论中所有的矛盾,似乎都在这里相互拥抱,和平共处了。相信处在这样的朝雾中的每一个人都会暂时地忘却尘世所有的烦忧。
一会儿,同学们都来了,有的背了相机,有的拿了速写本,都惊叹于眼前的超脱,忘了手中记录的工具,只好相互安慰,还有机会,反正还有几天时间。
那雾却是要走了,恋恋不舍地还回头望了望,终于一丝丝地不知消失到了哪里。太阳从树梢探出头来,柔柔睁开惺忪的睡眼,微笑地看着朝圣者远去,宣告了人间的到来。
西递的夜是美的,那种古老的美,没有车水马龙的烦杂,也没有霓虹闪烁的艳丽,就那样古朴的,不加修饰地存在着。如果要说有修饰,那便是这相宜的建筑和脚下别有情致的石板路。
白天要参观和画画、照相,晚上的时间全是我们自己的,一路逛过去,一些制作精巧的小玩艺和服饰别开生面地摆在店铺里,让人禁不住诱惑。还有不少的风味小吃,就在宗祠门口,我想在以前,这可能是大逆不道的,但现在谁也不会管了,只要白天不挡道也就足够了,何况,这些小吃,真的让旅途的生活充满了乐趣。
有时候,也喜欢几个人一起走一走小巷子。让脚步击打着石板的节奏在夜的静谧里传得悠扬。那天我们走到水边的时候,听到一声猫叫,同学突然讲出一句,猫在西方是邪恶的象征,吓得我们一个个毛骨悚然,拔腿就跑。尽管还没有看到猫的影子。要是在白天就不同了,我拍了许多以古墙为背景的猫,有晒太阳的、奔跑的,捉鱼的。毕竟,猫这东西,还是暗夜的精灵。
有月光的晚上,整个村落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古树摇曳着阴影,斑驳的墙壁更显得古老和神秘。有人说西递的形状像一艘扬帆待航的船,而此刻,真的感觉到心在波涛里畅游。周围的山,都如同海中的巨浪,余下的,只有无尽的剌激了。
溪水的流响在夜里更为清晰,清脆的声音像是合着节拍的舞步。水并不深,但镶嵌在西递这样的村子里是恰合时宜的,使它不会喧宾夺主,映衬着主体的完美。月光投在水面泛起的粼粼微波,游动着在石壁上投下若隐若现的影像。村子的周围是一大片的土地,收了庄稼的稻田已长满了青草,可以养马、养牛,晚上的时候,马的嘶鸣划破夜的空气,雄浑而清亮。远处的山也在阴影中沉寂地睡着了。只有星星,还在满空地乱跑,像是顽皮的孩子,我们是不行的了,一天的劳累,爬到床上刚聊不到几句,就都甜甜地进入梦乡了。
在西递的一段日子,浅略地了解了徽州的一些文化,徽州保存了太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和村落,历经了这么多的年代,那里的人们似乎连生活上的作息都一并从祖辈上继承了下来,没有什么大的改变,而时间在那里,似乎也捎不走更多的东西,于是我们才能看到,错过时光的流转,看到从前。徽州,有“一世婚姻三年半”的说法,男人们长年在外谋生计,即便成了家,也是三年才回家一次,每次在家中只能待上一个月,然后又要离开。这样算下来,一辈子的时间里,与妻子一起生活的日子加起来也不过三年半而已。为了保障家人的安全(当然也为了防止“后院起火”),徽商们的房子全部都是高墙深宅,外墙上不开一扇窗,只在宅子里留有天井,取“肥水不留外人田,四水罩明堂”之意。而西递、宏村,都是这样一个徽商聚合的村落。
宏村——有着500多年历史的牛形古村落,可以说是当今世界历史文化上的一大奇迹。宏村位于黟县县城东北,距县城10公里。这里川媚山秀,气候宜人,湖光山色,独领神韵。故被艺术家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始建于南宋年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为汪氏聚族而居之地。
信步走进窄窄的巷子,不必担心会迷失方向。一条涓涓清流,绕过村中的家家户户,只要顺着水流的方向走,就能一直走回到碧荷秀水的南湖。这条流水,当地人把它叫做“牛肠”,从修建至今,大约有600年的历史了,据说是中国最早的“自来水”。这一水绕村,户户清泉的设计,当初是为了避免村里接连遭遇几次的火灾,没想到后来竟成了日常生活中所必须依赖的重要水源。循着记忆中对那些扎染衣服和画的印象,我们冲进了几家店。挑了块彩色的披肩,叫老板披上,很是满意,拍了照,臭美了一下,哈哈,最终还是把它买回来了。
村子的正中央有一片半月形的水塘,取名叫“月沼”,这里常常是徽商妇们淘涣浆洗、垂泪思念的地方。高高的院墙,消磨了女们人的青春,也囚住了她们隐忍的心。年华逝去,徽州女人也只能一日复一日地在寂寞无奈中感叹着,生活着。只是如今,这个吸引了无数人的月沼,看上去显得那么浑浊,太多的游客显然不经意间污染了它。无奈的是宏村与西递不同,已经成了商业的奴隶。承包着的的人拒绝不了游客的消费,却也让月沼不可避免的黯然失色。相比之下还是更喜欢西递。少了烦躁,更多了份古朴。
考察作为一门课程,有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初到宏村,看着那一幢幢青瓦白墙的小房子,一座座沿着小河而建的小桥,心里由然产生了向往之感。首先导游带领参观了宏村全景,经过导游的历史讲解,我对宏村有了更为细致的了解。南湖——南湖书院——承志堂——承德堂——德义堂。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是那一条条水圳——牛肠,静如镜面的湖水月沼——牛胃。被看作宏村的点睛之妙。
初到这里,便定了定神,不管生活条件如何艰苦,我都守住一颗宁静的心,因为艺术是容不得半点浮躁之心的。当天上午,我们便背着作画工具—速写本,到达宏村的风水宝地——月沼。被这里的一番情景所感染和折服。这里不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更有为数不少的外国朋友,然而,更令人激动的是,这里河边上,小巷子里坐满各地美术院校及环境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他们坐在那里,在认真的创作,用自己手中的笔在细心地记录眼前这个神奇的地方,并为自己的未来描绘蓝图。
老师每天给我们指点作品,让我们在一天天的进入了状态。开始了我们真正意义上的考察。也掌握了钢笔速写的基本技法。在取景方面也慢慢学到了一些技法。学会了选取各种美丽的地方,作为我们的素材,让它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学习一些特殊的表现手法。我在钢笔速写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也建立了自信心。我开始在速写时着要训练自己的速度,提高我下笔的准确性,及画面的美观性。
总之,在那个艺术与自然的环境中,给了我一些在不能得到的感受。我的考察之行虽然已经过去了,但它带给我们的艺术修养是不会过时的,也会在我的以后学习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考察报告该篇八
近年来,委、镇政府把水产养殖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紧扣“特色、规模、品牌、效益”四个环节,大力推进水产业发展,全镇水产养殖面积达22510亩,其中精养鱼池20xx3亩,逐步走上了一条“水产富民、水产强镇”的发展路子。近期,我们就进一步推进水产养殖业发展,打造“水产强镇”做了一些调查与思考。
(一)自然条件优厚适宜。地处两省三县市结合部,平均海拔高度30米,水资源丰富,适宜水产养殖水域面积达3万多亩;交通便利、贸易交往频繁,水产品内外流通活跃。
(二)规模养殖渐成气候。近年来,本着宜农则农、宜渔则渔的方针,加大水产开发养殖力度,全镇水产养殖呈现出以栗树村、曾口村、肖家咀村、上升村、新堤村为主的万亩小龙虾野生寄养板块和以为中心的“一场五村”(曾口、上升、新堤、永兴垸、肖家咀)2万亩高产优质水产板块。同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原则,采取互换、租赁、承包、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集并土地,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全镇顺利流转土地9638亩,实现水产连片开发7390亩。
(三)养殖产量逐年攀升。四大家鱼、小龙虾、黄颡鱼和甲鱼等水产品种正逐年发展壮大。年,全镇水产养殖面积18210亩,水产品产量10092吨,渔业产值9782万元,居全县第三位;2009年,水产养殖面积22510亩,水产品产量将达12475吨,预计渔业产值1.12亿元。
(四)水产市场日益活跃。年全镇居民消费水产品达0.2万吨左右,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到达50公斤。水产品在满足本镇居民消费的同时,主要销往湖南怀化、澧县和县内周边乡镇,市场需求量呈逐年递增趋势。
(一)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全镇20xx3亩精养鱼池,普遍存在鱼池淤塞、池埂崩塌等问题,保水深度仅有1.5米左右,生产本事大幅下降。同时,全镇70%的鱼池水电路不通,鱼池护坡率不到10%;“三机”(抽水机、增氧机、投饵)
考察报告该篇九
有效益,就有动力;一个产业要发展,依靠行政手段来推动是不可行的。仅有当生产行为成为一种自发的行动时,这个产业就走向了成熟。该镇党委书记李向东深有感触地告诉我们,镇葡萄产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已有20余年,该产业经历了试种、扩面、升级三个阶段,应验了这一发展的历史规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起步阶段。以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的镇天心眼村是全镇有名的贫困村、落后村。穷则思变,在时任村支部书记的引导下,以等为代表的数名农户,各自拿出几分田,开始了葡萄种植的有效尝试。经过反复的摸索与实践,京亚、高麦等葡萄品种相继在这个贫困、偏僻的村落试种成功,颠覆了平原不能种植葡萄的一贯观念,并显现出了明显高于传统产业的效益优势。
据天心眼村现任支部书记介绍,一般种植葡萄第一年亩平需投入0.4万元左右,第二年需投入0.2万元左右,三年后亩平年投入0.1-0.2万元左右;葡萄收益后的成本大概0.4元斤,而平均销售价格一般在2-7元不等,亩平年收益可达1.2-1.5万元,相当于棉花种植收益的近10倍。应对可观的收益,看着身边的农户因种植葡萄走上了致富发家的路子,天心眼村356户农民悄悄地改变了传统的粮棉油种植习惯,都种上了葡萄。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天心眼村成了葡萄第一村。目前,仅葡萄销售一项,每年流入该村的资金就多达1200万元至1500万元,该村昔日最贫最困的农户储蓄上10万元已不再是新鲜事。
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身边越来越多葡萄致富的例子,使全镇农民对种植葡萄发家致富深信不疑。村果农曾是一名乡村医生,家庭收入稳定可靠,也算得上是该村比较富裕的农户。后经天心眼村同行介绍,毅然停下了他的从医生涯,开始种植葡萄,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在短短一两年时间内,由三分田发展到三亩田。年,在得知新品种藤稔葡萄产量高、效益好,亩产可到达6000-7000元后,他又大胆偿试,引进藤稔,改良高麦、京亚等基本品种,种植效益得到极大提高。
年以来,镇种植葡萄的热情与日俱增,葡萄种植规模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增长期,实现了由单家独户向一个村发展、由一个村向一个镇发展的转变。目前,全镇葡萄种植面积到达2.2万亩,年产量到达6万吨,总产值到达2.4亿元,占全镇农业年产值的40%。镇葡萄产业也开始辐射到我县、、等乡镇,成为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
服务就是扶持:做什么政府找准位置
发展、壮大一个产业,行政推力可能会适得其反;扶持、提升一个产业,政府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葡萄产业的发展中,农民是市场的主体。他们种什么、种多少,政府必须尊重市场主体意愿,遵循市场规律。机关干部肖明柱给我们讲了一个事例,年,镇葡萄种植户采购葡萄种苗时,因受骗购回假苗38万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多万元,但没有一个农户到政府上访扯皮。个中原因,就是镇党委、政府一向没有干预农民的种植行为。
一名果农用生动的比喻告诉我们:“一个产业,就如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刚出生时,你要让他无拘无束的成长;长到必须年龄、懂事了,你要教育引导他,但不能左右他。”
不一样的阶段,不一样的定位。镇葡萄零星种植的时候,镇党委、政府提出了“无为”就是“有为”的发展思维,“关注但不影响”,让果农自我摸索,自我发展。在发展中期,镇党委、政府提出了“你种植、我帮忙,你发展、我扶持”的发展观念,千方百计组织资金,相继拿出500多万元,对种植大户、种植能手,给予资金和技术上的扶持与帮忙。年,随着全镇葡萄产业加速发展、规模日益壮大,镇党委、政府提出了“服务就是扶持”的发展理念,成立了葡萄产业科学发展领导专班,着手研究制定葡萄产业发展规划,广泛收集市场信息,引导建立中介组织,完善科技服务,规范市场行为,全力维护果农利益。
近年来,镇政府相继与长江大学、省农科院果树茶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聘请相关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对内快速培养“土专家”,组织技术骨干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交流和辅导。同时,还以金秋农业科技园为载体,坚持向上争取,每年投入100万元项目资金,开展葡萄品种试种试验,控产、整形、套袋技术研究,大棚、避雨设施栽培等推广示范,开展测土配方,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经验,全镇葡萄试验试种品种达80余个,各类技术日益成熟,葡萄种植逐步走向了优质、标准、安全的科学发展轨道。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让葡萄走向全国,镇党委、政府加大了宣传力度。仅年就发放《葡萄专刊》10期共5万份,组织省、市、县各级各类媒体集中宣传葡萄产业发展情景30余次;异常是今年7月成功举办首届葡萄交易会,邀请全国20多个省市的客商参加,“政府搭台,果农唱戏”,向外成功宣传了葡萄产业,推介了“秋缘”、“天心眼”等葡萄品牌。
交通、工商等职能部门也加强协作配合,严格执行“绿色通道”、“直通车服务”政策,严厉打击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等违法行为。全力服务葡萄产业、尽力方便种植户和中介组织,已经成为全镇各职能部门的共识。
市场成就产业:抓什么中介疏畅流通
没有市场,产业做不大;市场不畅通,产业也做不强。葡萄成熟时间较北方提早一个月左右,而较南方晚一个月左右。7月上市的葡萄恰好与南北两产区葡萄上市时间错开,作为平原规模较大的葡萄生产基地,镇葡萄不愁找不到市场。此刻每年7月中下旬,镇葡萄都畅销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南京、长沙、成都、宜昌等大中城市,真正实现了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的转变,身为种植能手和经纪人的何一方对此信心十足。
也正是看到了这一广阔的市场,围绕葡萄产业应运而生了一批中介组织和经纪能人。
年,以市金秋农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为载体,成立了市葡萄产业协会,在此基础上还组建了6个分会,并辐射周边县、市。该协会在日常工作中大力实行“六个统一”,即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生产指导、统一操作规程、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市场销售。经过吸纳种植会员,逐步壮大协会力量,为各会员供给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帮忙解决生产、销售中的实际问题,近5年来,该协会为果农供给优质葡萄种苗300万株,农药肥料6000多吨,销售葡萄40多万吨。
同时,以各村为单位培养出来的种植能手和经纪能人也活跃在田间地头和市场中间,联系果农、网络客商,传授技术、代销产品,极大地促进了葡萄市场的健康发展。今年葡萄上市期间,全镇共有200多个经纪人活跃在武汉、广州、长沙、北京、上海等城市,经过牵线联系,有效解决了全镇6万吨葡萄在一个月内售罄的难题。
到目前为止,镇还以秋缘葡萄交易中心为轴心,根据种植分布情景,在全镇建立大小葡萄交易市场20多个,组建的规范化专合组织有3个、成员1500多人,销售经纪人300多人,网络客商200多个。在各类流通主体的推动下,葡萄生产由松散型、粗放型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型发展,产品价格也不断攀升。年,每吨葡萄销售价格在2700元左右;年,上涨到了每吨4200元。
思路决定出路:破什么上下力解隐忧
金秋农业科技园负责人刘军谈及当前镇葡萄产业发展态势时说到:目前,全镇上万亩的葡萄都实现了单产突破1万元,不可思议;今年全镇新购种苗到达了150万株,明年葡萄种植面积将新增上万亩左右。自发订购种苗的农户之多、数量之大,不可思议。
对此,不少干部不免流露出一丝隐忧。以近两年镇葡萄销售情景来看,当地农民的确是找准了市场,但目前镇葡萄基本是鲜果销售,缺乏深加工企业,产业链条并没有完善,以单一产品形式进入市场存在较高风险,政府担心当前的直观效益,会造成农民的盲目跟风,如果对种植面积不加以控制,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势必会造成产品积压、价格下滑,从而严重损害果农的利益,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不少果农和经纪人也直言不讳,怕政府政策转向、过早地强调“适可而止”,给葡萄产业“泼冷水”,从而错过葡萄发展的“黄金时期”。
应对葡萄产业“过热”的态势和干部群众的担心和隐忧,镇党委书记李向东破解了大家的疑虑:目前,我国葡萄生产主要分为南北两极,南部产区的葡萄一般在每年的5、6月份上市,而北部产区基本在每年的8、9月份进入市场,我县地处平原,属亚热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有利于优质葡萄的生产。镇依靠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品种选择、种植时间以及气候条件等方面有着自我的优势。虽然镇葡萄种植面积明年将到达3万亩,但从今后一个时期葡萄鲜果市场需求行情和我县葡萄生产销售时间规律来看,发展空间仍然很大,葡萄市场还远没有到达饱和程度。
思路决定出路。葡萄产业要发展,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打造葡萄核心区”这一思路,对葡萄产业发展作出明确规划,以“三线五点十八村”为重点,进一步优化葡萄产业发展布局,进取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严格控制膨大剂、着色剂及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供给以农家肥、生物有机肥为主的肥料,确保产品绿色、健康、安全,确保果品高质高产。要充分利用好省委、省政府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的有利时机,以葡萄产品深加工为突破口,尽快引进葡萄汁、葡萄酒、葡萄罐头加工等一批葡萄深加工项目,争取早日落户、早投产。要在进一步培植壮大各专合组织、发展农村经纪人的同时,注重加强中介组织的规范和引导,抓好各类交易市场建设,强化品牌创立,将“秋缘”、“天心眼”葡萄品牌推广出去,以此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
考察报告该篇十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人才是实现发展目标的关键因素。为了对接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县委、县政府确立了突出工业优先,推进“一主三化”,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思路,提出了加快建设新兴工业强县、特色农业大县、区域物流中心、生态水乡,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县市发展争第一,县域经济争先进”的奋斗目标。为了切实加强我县人才队伍建设,为我县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近期,县人事局组织专班到县卫生、教育、农业、建设等专业技术人才集中的事业单位和部分规模企业,就人才队伍现状、人才需求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就加强我县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建议。
近年来,全县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积极探索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不断推进人才政策机制创新,下大力气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至年底,全县企事业单位有各类人才15847人(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具有初级及以上职称以及高技能人才)。从人员分布上看,事业单位人才10205人,企业人才3174人,乡土人才2468人;从专业技术职务上看,正高13人,副高903人,中级6346人,初级8585人;从文化层次看,研究生24人,本科生20xx人,专科生5780人,中专(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及以下7978人;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2516人,36岁—45岁3524人,46岁—55岁6890人,55岁以上2917人;现有各类优秀人才43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5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政府专项津贴3人,市政府津贴6人,县政府专项津贴30人。
一是人才匮乏,分布不匀。从总量上看,各类人才占全县总人口的1、53%,明显偏低。从人才分布上看,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人才大部分集中在事业单位,企业人才仅占20%,在数量、质量上难以支撑企业的快速发展。从地域分布上看,乡镇人才仅占15、6%。仅以农业技术推广技术人员为例,按每1、5万亩农田配备一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标准,我县有农田120万亩,应配80人,现仅有45人。从结构层次上看,我县高、中、初三类专业技术人才之比为1:7:9,高层次人才仅占人才总量的6、13%,而且特别缺乏在省、市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二是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文化程度偏低,专业知识较差,能独挡一面的人才缺乏。如县疾控中心,核定事业编制60人,按编制配齐人员后,第一学历为本科的只有4个,能独挡一面的人员仅占1/3、在现有人才队伍中,年龄结构老化,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级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偏大,而且部分高层人才已退居二线或外流。如国务院津贴享受者张全忠(化工行业)、宋宏章(汽车行业)等,均已退居二线。县植保站在编在岗4名专业技术人员,平均年龄46岁,不能适应事业发展要求。
三是人才流失严重,地域优势不足。近十年来,由于多方原因,“人才东南飞”现象持续不断,并呈增量加速之势。目前平均每年流失各类人才约50人。人才流失呈现“两多”现象: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流失多;技能人才流失多。如县梅园中学省级明星教师凡华,年因提拔不成,辞职到深圳某中学任教;原建筑规划设计院10名专业人才中有7人(包括国家一级构造师1人、一级设计师1人,一级监理师1人,本科生4人)陆续外流到广东、武汉等地。年车桥副总徐才安辞职到三环公司任职等等。我县基础教育一直抓得较好,每年高考上大学的学生都在5000人左右,但毕业后回县工作的每年仅几十人,约占考入大学人数的1%。
四是人才难引进,更难留住。面对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各类人才短缺的现状,各部门(单位)也采取了诸多措施,想办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但收效甚微。如车桥公司年以来先后招聘、引进100多人,仅留住19人。今年计划招聘120人(包含专业人才和普工),赶了7场次招聘会,2场为零,目前招聘不到20人。年该公司引进德国c28齿轮生产线后,花费20多万元选送10人(工段长2人,大学毕业生8人)到北京进行专业操作知识培训2个月,两个月后仅留下2个工段长。新生源公司自年起先后招聘、引进各类人才40多人,现仅留下4人。
我县在人才方面存在这些问题,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障碍:
1、经济区位优势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人才的发展。我县是欠发达县市,人均收入在全省比较靠后,事业单位人均月收入(扣除“三险一金”)约为1400元,如县植保站高级植保师张才德,扣除三险一金后实际月收入为1600元;规模企业平均约为普工800-1400元/月,本科生约为1500-2500元/月。与南方地区和沿海地区相比,劣势明显。我县经营行业主要是传统行业和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行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不多。加上县内企业块头不大,实力不强,目前尽管,我县规模企业增加到130家,与20xx年相比净增50家,但没有一家税收过亿的企业,销售过10亿的企业也仅有公司一家。大多数企业存在“有多大庙就供多大菩萨”的思想。相对竞争力较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队伍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2、传统的计划模式和“重财轻才”的旧观念,使得部分单位引才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意识和传统的价值取向将大部分专业技术人才集中到机关事业单位。加上受深层次文化意识的制约,企业爱才只在口头上,亲信式团队、家族式管理使许多企业重资本聚集,轻人才组合,个别单位是缺才拒才,重引资、轻引智,重使用、轻开发,忽视科研、培训、引进、待遇、晋升等人才密切关心的问题。
3、体制与机制上的障碍及人员调配方式,客观上造成人才资源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县事业单位严重超编,年实施以编制为龙头的人员调配管理机制以来,全县大多数事业单位仍然在还历史的旧帐,造成人员难流动,新鲜血液难补充,人才年龄结构老化。如县实验小学有教职员工149人,40岁以上占70%,30岁以下5人,28岁以下仅2人。现有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急需的人才引进了人,却难留住心。县职教中心2年前引进了2名模具专业教师,但一直是临时工身份。目前事业单位普遍反映缺三类人:能做事会干事的人、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如县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核定事业编制32名,按要求医疗和财会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应为总人数的70%以上,但实际不足50%。该单位目前空余编制6名,拟调进医管等专业人员,但县里要求从县卫生系统其它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中进行人员调剂。目前卫生系统内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专业人才无法调剂,而能调剂的非专业人才又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4、投入及激励强度不够,综合环境欠佳,影响人才创业环境的优化。从人才投入看,近几年全县各类人才开发的投资有了较大的增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实用人才培训等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十年来,县委、县政府每两年对部分优秀人才进行一次表彰奖励,对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政府津贴,累计投入财政性资金30多万元,但与其他地区的人才创业环境相比较,仍有较大的差距。在投资政策上,往往把产业投资放在首位,技术投资放在第二位,人才投资放在第三位。在投资机制上,尚未建立政府、企事业、人才个体多元投资的机制,也未建立县级人才发展基金。从动力机制上看,以激发各类人才内在动力为目的,集精神物质激励为一体的机制尚未形成,利益驱动的作用发挥不够,薪酬待遇也未与能力、业绩挂钩,人才的归属感和向心力较弱。从引才留才环境上看,没有制定吸引人才的特殊政策,企业的人文环境也有待改善、提高,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人才资源的开发和人才队伍的可持续优化。
(一)拟定人才发展战略目标,深化各级各部门人才意识。
调整充实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组织人事部门负责综合协调,强化各级各部门职责,将人才工作情况纳入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十二?五”县级人才发展规划,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加大财政对人才经费的投入,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各方出资为补充的多元化人才开发投入机制。着力营造关心、支持、理解、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盘活用好现有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1、优化用人机制,拓宽选用渠道,促进各类人才有序流动。制定有利于人才流动的办法和实施细则,比如对选调生、“三支一扶”毕业生,工作期满后,只要本人愿意,通过相应考核,就可给与编制,办理聘用手续,留住人才。积极培养企业人才,如党政机关干部愿意到企业工作,保留人事关系,行政级别不变,适应的继续留企业工作,不适应的可回原机关工作。实行编制的动态管理,建立事业单位人员正常补充机制。有空编的应每年补充一次。对高精尖人才实行定向招考。
2、打破地区、部门界限,鼓励现有人才参与社会分工合作。人才是活化的资源,在一个企业内也不可能得到完全的发挥,在遵守职业道德准则的前提下,允许他们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施展才华。如车桥公司的技师郭全,是省级技能大师,在、都小有名气。公司与其约定,在保证公司机修工作基础上(总经理给其特殊待遇),可接揽其他厂家维修工作。
3、加强培训、畅通渠道,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环境和条件。一方面,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利用各类培训基地、网络教育平台,加大对人才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与更新。另一方面,建立各级领导听取高层次人才意见直通车制度。明确县四大家领导每人联系1—2名优秀人才或技术骨干,经常性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参政议政舞台,发挥他们智慧和作用。再次,加强单位(企业)文化建设,打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物质、人文环境,进一步增强单位(企业)吸引人才的魅力,并激发人才的归属感与向心力。
(三)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才引智”
1、加强项目建设,搭好引才引智平台。项目建设是聚集资本、吸引人才、落实国家优惠政策的核心,也是吸引人才的突破口。要加强新生源、移栽灵两家企业省级博士后产业基地建设,借助这一平台,加强与相关高校联系沟通,提前向优秀毕业生提供实习岗位,招引高层次人才到我县工作。
2、完善人才政策,用良好的待遇吸引高层次人才。用足用活现行工资福利政策,提高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待遇。搞活事业单位活的工资部分,允许单位根据工作情况进行再分配。对愿意回县工作的本科生直接执行定级工资,对引进的外籍本科生给予适当生活补贴。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县政府实行补贴制度,鼓励企事业单位引进高、精、尖人才,实施“一流人才、一流报酬”。用高薪吸引急需的高端人才。如高薪聘请某技术研究所任光电缆项目负责人,月薪5万元左右,还为公司带来了一个5人技术团队。设立县级人才发展基金。由县财政、企业、社会多方筹集100万以上发展基金,定期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
3、解决后顾之忧,创优环境稳定人才。建设人才周转公寓。针对企业难以单一地征(用)地为高级人才建公寓的现实,采取政府统一建设,企事业单位租用的模式,解决企事业单位引进人才的居住问题,并力求停车、健身、商务、娱乐、物业管理等功能齐全。简化程序,开辟“绿色通道”,帮助解决新引进人才家属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发放“人才健康绿卡”,确定定点医院,联系科室,由定点医院为持卡人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定期跟踪、回访。加强与外来人才的沟通和联系,定期开展座谈会、乡友联谊会等活动,使他们更好地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才智。
(四)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培养急需、长线人才。
1、加大职业教育工作力度。根据事业单位和规模企业发展的需求,对缺口较大的营销、企业管理、设计等专业实行定单式培训。由县职校与需求企业单位签订委培合同。
2、实施人才回归工程。结合需求,与毕业后愿回县工作(至少5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本科或以上)签订就业合同,由财政给予一定数额的补贴(约为大学学费数额),并确保一定的工资待遇(类似国家对师范生优惠政策),为持续发展储备一些长线人才。
考察报告该篇十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的扩大及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不断增加,城市垃圾问题随之日趋严峻。据统计,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堆放量已高达70多亿吨,侵占土地约6亿平方米。20xx年,全国668座城市年清运生活垃圾约2.5亿吨,且每年以8%—10%的增长率逐年增加,其中约200多座城市处于垃圾污染重围之中。城市垃圾快速增长已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四大环境污染之一。
据统计,20xx年德州市城区人口为53万,加上流动人口,日产垃圾总量已达1000吨(垃圾550吨,粪便450吨),垃圾的大量产生已严重影响了德州市经济发展和居民身心健康,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难题之一。近几年,我市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讲,仍不能适应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城市环境的需要。解决垃圾问题需要寻求新的途径。
当前,处理垃圾的国际潮流是“综合性废物管理”,就是动员全体民众参与三r行动即减少浪费(reduce)、物尽其用(reuse)、回收利用(recycle)。当全社会的消费者都这样做时,生活垃圾的总量就会大大减少。垃圾综合治理应从源头做起,使千家万户和每个市民都认识到自己是污染的受害者,又是污染的制造者,也应是污染的治理者,从而限度的减少垃圾量,对产生的垃圾则采用分类、分选、焚烧制能等科学处理方法,使其资源化、无害化。
按照政企分开、干管分离的原则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总体要求,选择适合我市情况和实践阶段的对策,建立科学合理、职责明确、调控有力的管理、作业、监督三位一体的环卫管理体制,努力建立起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又符合环卫事业发展规律的运行机制,做到全城区覆盖、全方位无缝隙管理,确保城区环境卫生明显改观。
目前,我市环卫行业的资金来源,主要靠政府的财政拨款,部分为行政事业性收费。拓宽资金渠道,引入企业竞争机制的基础是实行有效的垃圾收费制度。财政拨款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有偿服务和“污染者负担”,则是市场经济行为的必然结果。同时还要培育环保市场,发展环保产业,通过利益导向,用市场的办法引导企业和个人参与环保,实现投资多元化。这样即可畅通投资渠道,解决资金困难,达到社会公众办环保的目的。
考察报告该篇十二
姓名,男,汉族,19xx年x月生,河北省xx市人,本科学历,河北经贸大学管理学学士,200x年x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x年x月参加工作。
表现情况:该同志能够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发展科学发展观,自觉执行党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单位的各项决定,在工作上认真学习有关方针的政策文件,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工作能力水平大大提高。
政历情况:该同志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方针政策,政治立场坚定,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没有参加“法轮功”等邪教组织。
通过单位x人员的测评,测评结果都为优秀x票。并对单位个别同志的座谈,大家给予一致好评,该同志能够胜任此职务。考察结果符合提职条件。
考察人:
年月日
考察报告该篇十三
市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模式为市、区(县)分级管理模式,城市管理局是全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工作。各县(市)、区城市管理(建设管理)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建筑垃圾的处置管理工作。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139号令)颁布实施以后,市城市管理局依法对城市建筑垃圾的运输、处置及经营服务企业实行许可管理;市建设委员会对城市建筑垃圾的运输、处置及经营服务企业实行市场准入管理,凡从事城市建筑垃圾经营服务企业,必须取得城管部门颁发的《城市建筑垃圾经营服务企业资格证书》;对建筑工地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采取签署责任书和预收卫生保洁费用的措施。对全市渣土运输车辆的实施密闭改装管理工作,目前其相关政策正在报批。在建筑垃圾消纳处置管理工作方面,主要以调剂利用回填为主,目前市还没建设有专用建筑垃圾消纳场地。
镇江市(地级市)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模式为统一管理模式,城市管理局是全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其直属单位镇江市特种垃圾管理处(全民事业单位)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工作。在管理体制上从有利于建筑垃圾管理出发,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机动大队成立四中队,6名干警与渣土管理处合署办公;市城管行政执法支队成立直属三大队也与渣土管理处合署办公。这种管理体制,加大了管理力度,融管理、服务和执法于一体,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
镇江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地方性法律法规相对比较健全,制定了《镇江市城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管理的暂行办法》、《镇江市城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和特种垃圾管理规定》、《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准运证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证使用暂行规定》、《镇江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业务工作规定》、《镇江市渣土运输行业行为规范》、《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车辆安装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暂行规定》等10多个规范性文件。对建筑工地的监督管理方面,要求各施工工地出入口路面必须硬化处理,配备洗车(洗轮机)设备,并确定一名卫生监督员,不经监督员同意,车辆不准出场。同时采取预收一定数量的卫生保洁费用,以利于开展监督考核。
早在的时候,镇江市对从事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实行密闭装置的改造,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城管局、执法局、公安局、交通局、环保局、质监局联合下发通告,提出具体工作要求。为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市政府还决定,采取优惠的鼓励政策,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车辆改造的,市政府给予经费补贴。全市120余辆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市政府共补贴40多万元。同时为了遏制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乱弃土偷倒行为,对车辆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实施全程监控。
在建筑垃圾消纳处置管理工作方面,主要以调剂利用回填为主,目前镇江市政府还没建设有专用建筑垃圾消纳场地。目前,镇江市从事建筑垃圾处置施工单位有18家,其中主城区有5家。主城区有建筑垃圾弃置场4家。为了加强行业管理,镇江市于12月经市民政部门批准,成立了镇江是建筑垃圾处置协会,经过2年多的引导和强化,其行业自律管理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南京市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模式为市、区(县)两级级管理模式,市市容管理局是全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南京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处(全民事业单位)受南宁市市容管理局委托,依法按照《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南京市市容管理条例》、《南京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规定》、《南京市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负责对全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协调工作。主要包括:负责渣土的产生、运输、消纳和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置的管理;制定全市渣土管理的发展规划和日常整理工作;负责全市渣土管理信息收集、统计及上报工作;指导、协调、检查各区渣土业务管理工作;负责南京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处置核准,核发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准运证;负责南京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场的设置审批;并依法对渣土处置违章行为进行查处。
南京市对市区建筑施工工地的监管力度大,对市区主要施工工地的出入口均安装设置无线视频监控设施,对施工工地出入口路面硬化、进出车辆冲洗和保洁行为实施监管。
在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车辆监管方面,南京市于已经实施渣土运输车辆密闭化改装、和市场准入管理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健全,渣土运输行业自律管理规范。
11月22日,南京市政府颁布实施第262号人民政府令,进一步规范渣土设置场的审批和监管,以奖励的措施鼓励部门、单位和广大市民对规定的实施进行监督,加大了建筑垃圾处置监管力度。与此同时,在建筑垃圾消纳处置(调剂)管理方面,南京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处制定了渣土(泥浆)处置场的审批条件及标准、渣土处置费补偿标准及审批规定,使渣土(泥浆)消纳处置场的审批和监管工作更加规范化。
综合这次考察的情况,3个城市在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方面的管理模式、体制合理,相应的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职能明确;建筑垃圾管理相关政策法规比较健全,都有一个互通的建筑垃圾核准信息监控平台和有效的联动机制。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为逐步做好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工作,建议:
1、建立健全建筑垃圾处置核准信息互通监控信息平台,同时制定出台建筑垃圾运输市场准入管理规定并组织实施。促使我市城市建筑垃圾排放、运输、消纳处置核准和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2、筹备成立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协会,并建立一个建筑垃圾(土石方)回收调剂利用交易平台,通过引导和行业自律,促使城市建筑垃圾(土石方)的回填市场行为进一步规范化。
3、进一步理顺、明确相关部门建筑垃圾管理职能,形成建筑垃圾监督管理联动机制,进一步提高南宁市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行政效能。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5494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