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牧童说课稿三年级大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31 01:33:05
2023年牧童说课稿三年级大全(18篇)
时间:2023-10-31 01:33:05     小编:薇儿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经历进行回顾和总结,从而提炼出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总结时可以参考已有的范文,但要保持自己的独特性。总结范文中的观点和建议,或许能给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一些启示。

牧童说课稿三年级篇一

1、教材分析

《争吵》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先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再写“我”的内心活动: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然后写克莱谛的友善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两人重归于好;最后写父亲对“我”的严厉批评。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一个明是非却爱面子的“我”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也为克莱谛后边的友善行为作了铺垫和暗示。

2、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结合具体语境体会任务的心理变化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探究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激活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通过课堂上的这种研究性学习注意创设一种重要研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面临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促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1、谈话引入

2、学习1—4自然段,初步感受人物特点

(1)课件出示:我和克莱谛争吵老师配读课文1—4自然段

(2)请你说说你对事件的看法?

(3)出示调查表

调查时间调查人:

调查对象

事件原因

争吵中的人物

表现(关键词)

你的看法

要求:仔细阅读课文1—4自然段,以小组为合作团体,快速完成表格。

(4)反馈交流(选一份)

过渡:看来同学们对他们的情况了解比较深刻,那么他们争吵过后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和好如初)

3、探究人物心理,感受人物形象

出示主问题:那争吵之后是什么使他们又和好了呢?

(1)探讨研究策略,自主合作研究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要着重研究什么?有该怎么研究?

(着重研究我是怎么说的?怎么想?怎么做?克莱谛是怎么说的?怎么想?怎么做?)

(2)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体会我和克莱谛的表现。自己钻研好了的同学可以与你的合作伙伴交流。

(学生朗读,画有关句子,小组合作学习)

(3)呈现学习结果,综合训练提高。

重点句:我觉得很不安……不该那样做(我很后悔)

克莱谛是个好人……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看出克莱谛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啊,要是我……该有多好!(非常的后悔)

我又记起父亲……的话来。

克莱谛不时……而是悲哀。他又说……“我也等着你!”

可我心里……只要防御就是了”

(从中进行朗读训练,并做到适时的评价)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

(4)出示调查表

现在你又有什么新的看法?

(设计调查报告形式的作业,本身就是很有创造性。通过调查报告的呈现展示为导入,在展示交流中逐步聚焦,让学生明白课堂自主探索的主题。采用多次调查的形式,体会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和进步。)

4、圆满结局,感情升华

过渡:当我的父亲知道了这件事,是怎么样的态度呢?

出示:既然你错了,就应该……戒尺!

你觉得父亲的话对吗?为什么?

(利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体会作者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5、小结本课

15争吵

弄脏本子

“我”争吵克莱谛

重归于好

牧童说课稿三年级篇二

本课属于美术学习中的造型表现领域,“恐龙”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从喜爱玩恐龙玩具,看有关恐龙的连环画,听关于恐龙的故事,因此这节课从题目上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恐龙的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观察、记忆、表现恐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环境,训练他们的观察、记忆、表现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针对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身心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显性目标是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学习表现不同特点的恐龙及其生活环境,培养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隐性目标是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热爱自然、用于探究科学奥秘的精神,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实际,考虑到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我确定本课的重点为通过对恐龙资料、玩具的观察、分析,了解恐龙的基本特点,学习如何表现不同特点的恐龙;难点为不同种恐龙的特点及情节的表现。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思、画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课前:观看有关恐龙的短片。

(一)组织教学。

(二)揭题。恐龙生活在一亿几百万年前的'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时代,几百万年前就从地球上神秘地消失了,给人类留下了无穷的奥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恐龙的世界,: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恐龙。

(三)了解恐龙的种类、习性和体貌特征。

1.说一说你知道的恐龙知识。

教师小结。

2.学习恐龙的种类、习性和生活环境。

(1)了解恐龙的生活环境:说说恐龙生活在什么地方?

(2)了解恐龙身体结构。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分析,恐龙有哪几部分组成的?

a、头部b、颈部c、身躯d、四肢e、尾部

(3)恐龙的分类。

提问:不同的恐龙有不同的特征,这些恐龙有什么特征呢?有什么功能?

学生回答。(分别从恐龙的身躯、头部、四肢、尾部,颈部的造型特点进行区分。)

教师小结:曾经在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恐龙,大致可分为食肉类和草食类,都有独特的外型特征。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分别从恐龙的身躯、头部、四肢、尾部,颈部的造型特点进行区分。

(四)创作指导。

1.最想画的是那种恐龙?他有什么特征?怎么样表现。

2.怎样体现巨大?在两张作品中,哪个恐龙比较大?哪个比较小?为什么会这样呢?

3.欣赏学生作品:哪些地方画得好,给你有什么启发。

(五)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1.虽然恐龙如此巨大,但早已消失在地球上。今天我们让消失的恐龙重返地球,能不能雄纠纠气昂昂地来到我们眼前,奇迹就看同学们了:用你的画笔,大胆地画出巨大的恐龙,让我们来场“龙王争霸赛”吧。

2.在开始比赛前,我们先来熟悉下比赛规则吧。

a、画一只你最喜欢的恐龙或想象的恐龙,抓住恐龙的外形特点或动态去画。

b、评选出三大龙王:

龙王一:体形巨大,威武。

龙王二:色彩鲜艳,合理。

龙王三:造型新颖,独特。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六)展示评价。

作业展示:进行学生互评,大家互相欣赏,表扬优秀作品。

(七)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用大小对比的方法造型巨大的恐龙,还进一步了解了恐龙生活的环境、不同种类以及不同的生活习性。

(八)课后延伸。

1.课后可以用泥塑的方法去做一做自己喜欢的恐龙。

2.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曾经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后来为什么消失了?课后请查阅有关恐龙的资料,了解恐龙为什么会消失的原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牧童说课稿三年级篇三

三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围绕“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选编。《燕子》是第一组课文的第一篇文章,也是三年级下册开篇之文,这篇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的优美的散文文笔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以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以及文静优美的休息场面这四个方面构成文中的四个自然段。全文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燕子,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对春天及“春天的使者”燕子的喜爱之情。

本课拟定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扫清阅读障碍;抓住描写燕子外形和描写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机灵和春天的生气勃勃;积累好词佳句。第二课时从燕子的飞行和停歇两个方面来进一步感受燕子为春光增添的生机。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我本次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

只有了解读者的阅读现状,才能充分发挥文本的魅力。经过了两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积累了一些识字的经验,初步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学习重点逐渐向阅读过渡。一些阅读方法掌握,如:朗读、默读;借助图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学生已有一定基础。

随着年龄的提升,学生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够通过事物的变化感知春天的勃勃生机。但由于孩子们生活在城市里,对于燕子这种候鸟的了解大多来源于书本、电视等媒介,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却是一个难题。基于对学情的分析,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发展需要,结合课文内容,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语,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生气勃勃。

3)积累好词佳句。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抓住重点词语,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生气勃勃。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通过反复读,关注长句的断句和停顿,读通难读的句子,扫清阅读障碍。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可见品词析句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提出: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重点采取了“抓关键词句,体悟词句意蕴形象”的方法,带着学生沉入词语的“四度空间”,采用想象画面、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式学习词语,从而在头脑中建立形象,感悟文本,内化情感。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语),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王尧语),运用多种方法,走进词语的“四度空间”:触摸词语的温度,点染词语的亮度,开掘词语的深度,提升词语的效度,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

本课的设计特色为:紧扣语文教学特质,抓住语言,立足词汇,注重词语的意蕴形象教学,让一个个词语连同它们的画面感、温度、情感深入到学生的精神生活里,从而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领略到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光的美好。

语文教材中的文字是凝固的,但其凝固的东西是鲜活的。语文教学就应该引领学走进其中,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本着这样的理念,下面我就来重点说说第一个课时的教学流程,我是分四个环节进行设计的: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学生交流描写春的词语,初步感知春天的生机勃勃。

2、揭题、板题:燕子,在出示课题的时候指导学生书写“燕”这个字。书写“燕”,边写边说燕的上面是燕子的头部,不要忘了下面的一短横,中间部分的口是燕子的身体,分别放到口字的两旁部件就像是燕子的翅膀,底下的四点就是燕子的尾巴。

3、读题。读准字音,读出燕子的活泼,可爱,读出对它的喜爱之情,为进入文本奠定情感基础。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读顺。(这样通过学生自主读书达到读通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夯实基础的目的。)

2、立足生情,让学生提出难读的词和句子。

3、相机指导两个不容易读通顺的长句子。

句子1:微风吹拂着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句子2: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圈地荡漾开去。

读这两个句子时,我从三个方面关注提升孩子们的读书效果。

(1)读准字音。关注翘舌音、第三声的准确。

(2)关注字形、字义。理解“吹拂”的“拂”时,通过偏旁感受感受春风的轻柔。理解“荡漾”时,想象画面感受水波的起伏。

(3)读长句时,除了反复读,提醒注意停顿,达到通顺的目标。

(三)精读文本,感悟特点

在深度解读文本时,我围绕词语展开,层层递进;在品词析句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生气勃勃。

学习第一自然段,我选择了四个关键词: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活泼机灵,从以下几个层次进行解读。

1、读准字音;

2、通过让学生思考这些词是写什么的,归纳出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透过词语想象小燕子的样子,感悟小燕子的外形美和活泼机灵的特点。

4、感悟基础上读句子,读出对燕子活泼、轻巧,读出对它的喜爱之情。

5、背诵积累语言。

学习第二自然段,我选择了蒙蒙细雨微风吹拂赶集似的聚拢光彩夺目这四个词。

1、读准字音;

2、通过让学生思考这些词是写什么的,引入对春光的想象。

3、出示含有“赶集似的聚拢”的句子。通过理解本意,迁移生活,结合文本,想象画面等方法,感悟春天的有声有色,光彩夺目。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句子。5、引导学生关注除了写了春天,这一自然段还写了什么,进一步了解这段话的内容。

6、最后教会学生将两个内容相加便归纳出这一自然段的段意。

这节课,读通了课文,学会了读通课文、归纳段意的方法,还通过想象画面、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式学习词语,读懂了课文,感受到春光的美好,及小燕子外形的活泼机灵。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近燕子,了解它的其他特点。

1、燕子

外形——燕子在春天赶来

好的板书是一篇课文的袖珍版,是直观教学的体现,更是课堂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我今天的板书采用学生感悟、教师归纳的方法来设计,根据作者的思路,展示教学的思路,体现我的课堂重难点,既简洁又明了。

在教学中,学生学会借助拼音等方式读准生字;通过反复读,学会断句停顿,读通难读的句子,把课文读通、读流利。

抓住语言,立足词汇,采用想象画面、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式学习关键词语,让一个个词语连同它们的画面感、温度、情感深入到学生的精神生活里,从而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领略到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光的美好。

课堂是生成的,也是灵动的。总之,在这堂课中,我始终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在凸现语文课的“文”味,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习得语文,在愉悦的环境中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

牧童说课稿三年级篇四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讲的是unit1《hello》的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理念、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简单的来说课。

本教材是20xx年春季人教版本,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1《hello》该单元共六个课时,对初学英语的孩子们起着启蒙教育,激发兴趣的作用,因为本单元以简单的问候语句型为主线,贯穿学习文具类单词类单词如crayon,pencil,eraser,ruler,bag,book等,让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问候语句型,以及相关的交际用语和让学生用英语表达与自己学习生活相关的文具名称。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不论是新授内容还是在拓展部分都是对本单元知识的渗透与升华。所以本课时在本单元中起到核心地位。

三年级新生作为英语的初学者,对英语充满好奇的同时有很莫生,但学生对新事物的兴趣大于困惑,他们思维活跃,善于表达自己,乐于与同学交流,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表扬和赞许。绝大多数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们注意力分散、好动。鉴于这样的学情,我们要抓住以培养兴趣为重点,通过learn english by playing , singing and so on.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和开口说英语的勇气,进而培养他们的'英语语感。

本节课中我充分运用网络资源的优势,以言语交际为中心,以“双主”教学思想为指导,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层次整合,构建非网络环境下新型学习过程模式。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不断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积极获取知识,通过拓展听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会话交际的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针对学生实际,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如下:

1、知识目标

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文具名称

能听懂理解会说句子:i have a /an….并会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运用。语音、语调准确流利,表情自然。

拓展部分:

单词:pen,pencilcase等;句型:it is new. show me your _! here you are.

2.能力目标

能通过听读练习,结合主题greeting这个话题进行学习并展开对话,尝试模仿情景自编对话。

3.情感目标

结合实际生活,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和张口说英语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理解并熟练使用i have a/an句型.

教学难点:读准文具单词的发音。

教学准备

新单词卡片、ppt课件实物学生所用文具

为了突破这堂课的重、难,点,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模仿力强、表现欲旺盛等生理和心理特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任务型教学模式为主,以听读、说为主线,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感悟等多法并用的方式组织教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不论在知识的呈现上还是邻座两两说都做到了,分层次有递进。这样就会使语言交际更充分。

与此同时在教学中要尽量多的采用实物情景进行直观的教学,这样做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既能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又比较生动地为学生创设了语言环境,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同时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欲望,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这节课中有四大教学环节:一是复习导入,巩固旧知,唤起学生们的交际欲望;二是新知呈现,做到以旧带新,在巩固新授内容的同时为拓展打下基础;三是拓展听读,深化了和超越了教学目标达到语言的大输入。四是综合说,做到语言的大输出。

教学目标清晰明确,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各个击破。这样的处理,各个击破本课的教学目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英语学习“以言语交际为中心”。

英语学习中“言语交际”是至关重要的,在本课的设计中,听读材料、师生对话、生生交流提供了不同层面的交际。听读材料为学生提供了知识应用的情景,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交流中,也为生生交流提供了素材基础。师生对话起到了示范的作用,进一步进行的生生对话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说英语的机会,同时同伴互助可以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总之,本课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积极引导,在完成了课标的教学目标基础之上,又有所提升,相信坚持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一定能够实现学生的“跨越式”发展,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与城市里的孩子在英语学习上取得同样的发展。

我认为跨越的脚步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不断努力、探索、反思,争取更好。

牧童说课稿三年级篇五

本课为省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十二课,主要教材为放松跑和游戏(快快跳起来)。本课从教材性质出发,把新授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以保证学生饱满地精力去学习、掌握新授内容,把激烈的竞赛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目的在于激起学生练习的浓厚兴趣。

1、 认知目标:

(1)、学生了解放松跑的技术概念和要求。

(2)、学生了解游戏对发展身体的重要意义。

2、 技能目标:

(1)、能做出放松跑的动作,做到自然、放松,并能有效地改进跑的技术。

(2)、能够在游戏活动中,学会跳的正确动作,提高基本活动能力。

3、 情感目标:

(1)、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能动脑学练。

(2)、能遵守纪律、互相配合、协同一致地进行游戏。

本课重点:(1)、学会放松跑动作,跑的自然、放松。

(2)、熟练地掌握规定跳的动作。

本课难点:(1)、跑动中动作正确并有所改进。

(2)、动作轻松、协调。

1、 教法:

根据本课内容枯燥的特点,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情绪激励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还采用了示范法和对比法,讲解发和练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的练习,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动作要领。

2、 学法:

本课在学法上运用了尝试法、对比法和观察法。首先,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发现问题,后通过观察、比较好与不好之间地区别,从中悟出正确的动作要领和方法,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开始部分:

1、 常规教学:

(1)、体委整队 (2)、报告人数 (3)、师生问好 (4)、宣布本课内容

2、 队列练习:原地踏步、齐步走

(二)、准备部分:(1)、绕场慢跑 (2)、徒手操第1——8节

(三)、基本部分:

1、跑:放松跑

教法:

(1)、组织学生原地摆臂和原地高抬腿的辅助练习,提示动作自然放松。

(2)、提问:从字面上理解“放松跑”的动作要求,学生回答。

(3)、再听教师讲解并示范,理解放松跑与慢跑的区别,建立以中等速度为主的放松跑的节奏概念。

(5)、请教好的学生进行示演,教师小评,提出存在问题并进行改进。要求跑的自然、放松。

(6)、组织学生再次改进练习 (7)、教师小结。

2、游戏:快快跳起来

教法:

(1)、教师讲解游戏名称、方法和规则。

(2)、请一组学生试做,教师强调规则,注意安全。

(3)、分组试做,教师巡视指导。 (4)、分组比赛。 (5)、教师小结。

3、 素质练习:俯卧撑(略)

1、 放松活动:原地轻跳、甩腿,要求放松、协调。 2、 课堂小结。

3、 课外作业。 4、 师生再见。 5、 收回器材。

本课的平均心率:125~130分钟

本课的练习密度:40~45

牧童说课稿三年级篇六

本课属于美术学习中的造型表现领域,“恐龙”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从喜爱玩恐龙玩具,看有关恐龙的连环画,听关于恐龙的故事,因此这节课从题目上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恐龙的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观察、记忆、表现恐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环境,训练他们的观察、记忆、表现能力。

针对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身心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显性目标是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学习表现不同特点的恐龙及其生活环境,培养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隐性目标是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热爱自然、用于探究科学奥秘的精神,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实际,考虑到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我确定本课的重点为通过对恐龙资料、玩具的观察、分析,了解恐龙的基本特点,学习如何表现不同特点的恐龙;难点为不同种恐龙的特点及情节的表现。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思、画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课前:观看有关恐龙的短片。

(一)组织教学。

(二)揭题。恐龙生活在一亿几百万年前的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时代,几百万年前就从地球上神秘地消失了,给人类留下了无穷的奥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恐龙的世界,: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恐龙。

(三)了解恐龙的种类、习性和体貌特征。

1.说一说你知道的恐龙知识。

教师小结。

2.学习恐龙的种类、习性和生活环境。

(1)了解恐龙的生活环境:说说恐龙生活在什么地方?

(2)了解恐龙身体结构。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分析,恐龙有哪几部分组成的?

a、头部 b、颈部 c、身躯 d、四肢 e、尾部

(3)恐龙的分类。

提问:不同的恐龙有不同的特征,这些恐龙有什么特征呢?有什么功能?

学生回答。(分别从恐龙的身躯、头部、四肢、尾部,颈部的造型特点进行区分。)

教师小结:曾经在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恐龙,大致可分为食肉类和草食类,都有独特的外型特征。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分别从恐龙的身躯、头部、四肢、尾部,颈部的造型特点进行区分。

(四)创作指导。

1.最想画的是那种恐龙?他有什么特征?怎么样表现。

2.怎样体现巨大?在两张作品中,哪个恐龙比较大?哪个比较小?为什么会这样呢?

3.欣赏学生作品:哪些地方画得好,给你有什么启发。

(五)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1.虽然恐龙如此巨大,但早已消失在地球上。今天我们让消失的恐龙重返地球,能不能雄纠纠气昂昂地来到我们眼前,奇迹就看同学们了:用你的画笔,大胆地画出巨大的恐龙,让我们来场“龙王争霸赛”吧。

2.在开始比赛前,我们先来熟悉下比赛规则吧。

a、画一只你最喜欢的恐龙或想象的恐龙,抓住恐龙的外形特点或动态去画。

b、评选出三大龙王:

龙王一:体形巨大,威武。

龙王二:色彩鲜艳,合理。

龙王三:造型新颖,独特。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六)展示评价。

作业展示:进行学生互评,大家互相欣赏,表扬优秀作品。

(七)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用大小对比的方法造型巨大的恐龙,还进一步了解了恐龙生活的环境、不同种类以及不同的生活习性。

(八)课后延伸。

1.课后可以用泥塑的方法去做一做自己喜欢的恐龙。

2.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曾经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后来为什么消失了?课后请查阅有关恐龙的资料,了解恐龙为什么会消失的原因。

牧童说课稿三年级篇七

1、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设计本课。

2、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维健康理念。

3、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4、小学三年级体育说课稿快速跑:从不同的个体出发设计练习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快速跑基本技能,提高快速跑能力。

三年级快速跑的教学,是在水平一走和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走和跑两部分内容联系紧密,不能人为地把它分开,在教学设计上,要与之衔接。本课的“三角形跑”和“争先跑”是在掌握了走、了解了跑的基本技术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多种方式的游戏,发展学生位移速度,进一步培养跑的正确姿势,发展快速跑的能力。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跑”习惯和方法还没有定型,身体发育还不完善,心理发育不成熟。如果在教学中,以跑的各种游戏来教学,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跑的正确方法和身体姿势,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发展跑的能力。

1、体验快速奔跑位移的身体感受,提高快速奔跑位移的能力。

2、发展协调、反应、灵敏和位移速度能力。

3、培养竞争意识,发扬顽强的拼搏精神,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重点:提高快速跑的能力。

难点:在较困难的环境下完成练习。

约50米跑道四条,小红旗一面。

1、三角形跑。2、争先跑。

集合队伍——准备活动——同质中速三角形跑——异质中速三角形跑——--同质快速三角形跑——异质快速三角形跑游戏——争先跑——放松——小结。

以下是各环节的实施过程:

环节一:

1、集队

2、队列练习。

3、准备活动。(具体内容略)。

本环节的目标是:

1、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集中注意力,调整学习状态。

3、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本环节教法:

讲解示范,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共同参与。

学法及要求:

四列横队集合,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

环节二:

同质三角形跑(采用如下手段)

1、同质中速三角形跑

2、异质中速三角形跑。

3、你能用更快的速度跑吗?。

4、同质快速三角形跑。

5、异质快速三角形跑。

本环节目标:

巩固直道快速跑技术,提高直道快速跑能力体验直道跑中的心理感受。提高兴奋性。

本环节教法:

1、讲解引导启发

2、语言激励。

学法及要求:

1、三人一组,分组练习

2、利用自主学习方式进行自由练习。

3、体验手脚配合的直道快速跑技术。

环节三:

争先跑(采用如下手段)

1、四路纵队,从高到矮排序

2、四路纵队,从矮到高排序。

3、一、三,二、四调换顺序争先跑。

本环节目标:

1、进一步巩固直道快速跑技术动作,提高学生快速跑能力

2、敢于挑战自我,培养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加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3、提高自信,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本环节教法:

1、教师讲解

2、表扬引导

3、评价鼓励

学法及要求:

1、四路纵队,分组学习。

2、自主和合作学习。

3、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体验和运用快速跑的技术。

环节四:

放松活动内容为徒手操。

本环节目标:愉悦身心,放松机体。

本环节教法:教师组织并参与学生活动。

本环节学法:小组进行,自主活动。

本课评价的宗旨:主要从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学生关心同伴、鼓励同伴的情况,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体能、身心方面的进步程度去评价学生。

牧童说课稿三年级篇八

本次习作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语文园地五”中的习作。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用一两件事,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也可以写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别的感人的事,要表达真情实感。

1、知识技能:

(1)学习如何把事情写具体。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3)继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真情实感。

2、过程方法:

(1)继续锻炼口语表达。

(2)小组合作学会倾听与分享、尝试修改习作。

3、情感态度: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细微处感受父母的爱,实现道德情感的升华。

1、从细微处感受父母之爱,激起情感共鸣,让学生有写作的欲望。

2、口语中按照按照一定顺序叙述生活心中与父母在一起的精彩瞬间。

1、精读本组中的课文,即《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妈妈的账单》。

2、收集生活中体现与父母在一起的精彩瞬间的生活照。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主要表现为感知爱、体验爱和抒写爱三个过程。在感知阶段,通过素材的调用,情感的激发,让学生明确父母爱的特点和内涵;体验阶段,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审视母爱,调动学生的情感,学习从细微之处体验父母的爱。抒写爱,要在教师的点拨之下,让学生拓展思路,说真心话,抒真挚情,同时学习运用细节来表现母爱真情的写作方法。

(一)情境创设,未成曲调先有情,感知父母的爱。

1、揭示习作内容。(音乐导入)

2、素材交流。

(1)组织学生交流、朗诵课前收集到的歌颂父爱、母爱的诗词和文章。相机进行指导,认识爱。

(2)师生共同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父爱、母爱的资料。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可能找到《游子吟》《可贵的沉默》《给予树》等)

(二)互动交流,大珠小珠落玉盘,体验父母的爱。

1、明确选材。

2、组内交流互动。

介绍活动要求: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带来的生活照片,用这些照片作为钥匙,打开记忆的大门,回忆自己和父母之间最温馨的瞬间,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同学们交流。(1、激情解说。2、故事派对。)学生在四人小组内相互启发,充分练说,再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三)自由表达,抒写爱。

1、习作指导。

(1)请学生对比阅读两个片段。

(2)交流:你认为哪个片段能更好地表现父亲对女儿的爱?为什么?

教授方法:步步追问法加合理想象。

a出示片段

b点明方法

c学生口头补充学生按照步步追问的思路,口头补充片段。

d出示范例

2、真情表达。

(1)学生进行当堂片段练习。要求利用步步追问的方法写一个片段,来表达妈妈或者爸爸对自己的爱。写清楚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

(2)评说片段

3、课后习作。

把当堂交流的故事写具体,来表达父母对自己的爱。

(四)习作讲评修改。

学生参与进来,通过示范,学习修改符号的使用方法,试着诊断他人习作,提高自身水平与能力。

1、示范性点评。

2、组内点评。

3、组内随机点评。

4、带回家,请家长点评。

(二次修改习作)

总之这次作文,是力求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日常小事的感悟和体验,用真心诉真情,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感受父母的爱,表现父母的爱。这不仅仅是在写作经验和技巧上的一种提高,更是灵魂的一次洗礼,道德的一次升华,人生的一次顿悟!相信这节课后,同学们会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观察我们的生活,去感受我们身边的人和事,能写出更多更精美的文字来歌咏我们美好的生活!

牧童说课稿三年级篇九

题目是《用心灵去倾听》,我觉得整整一节课,我们的每位老师都在用心灵去倾听,倾听苏珊那温暖的话语,倾听吴老师那磁性般的`声音和凝炼的语言,倾听孩子的真情告白。在倾听中,我们感受到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倾听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听说读写能力渐次提高的过程。

首先,通过读阅读提示导入课文的学习,简洁明了,引导学生提示语来学习课文,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其次,教师在学生对课文大概内容了解之后,提出要求“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哪些地方看出了汤米把苏珊当成了第二个母亲,哪些地方写出了苏珊像母亲一样关怀汤米,自己划出来后小组交流。”教师要求学生不仅要划出来,还要写好旁批。使学生在思考的同时动手,手脑结合,思维更灵活,而交流过程中的师生模仿对话更是整节课的亮点。

最后,教师对写作方法进行了总结,为学生今后的习作打下了基础。

牧童说课稿三年级篇十

听了这节课感受最深有两点。第一点就是:“立足于学生的实际,从段入手教会评赏方法。”采用的教学方法我认为是很适度的教学方法。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刚刚学习评赏课文,教学时做到了扶放结合。从段入手,带领学生一块儿学习第二自然段做风筝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有了方法后,为学生的下一步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做好了铺垫。

如:学习第二段指导学生赏读结合,体会作者和小伙伴的心情变化。首先让学生读课文,思考文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你是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学生找到了这样的句子“通过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让学生交流体会,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带着憧憬和希望做风筝,和自由快乐的幸福体验。还有“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中的“依然”这个重点词,通过换词理解赏析,体会作者和小伙伴的心情。

下面放风筝、找风筝运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我认为很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度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扶放结合让学生走进文本,以学生为主体,和感受与文中的孩子们一起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的快乐,感受那天真的童真童趣。通过感情朗读,引导学生“读中悟情”、“思中想象”,实现学生与文本的真正对话。

第二点:把握好了拓展延伸的合适度。这篇课文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细致的心理描写,课文中孩子们的心情是变化的又是通过一些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来表现的,是很好的些写作范本,本课的拓展延伸,设计了读写结合的环节。先让学生回忆全文,读一读有关心情、动作、语言、心里的句子,让学生在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后,让学生联想生活中的情景,“你考了100分,见了妈妈怎样表达你高兴的心情”学习文中的写作方法,根据生活积累,让学生先练说,为学生的写作做了铺垫,拓展延伸适时适度。但是在指导学生说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平时观察的不够细致,词汇贫乏、语句表达的不够流畅。今后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生活的能力。

牧童说课稿三年级篇十一

这节课的亮点:

1、充分运用教材,在运蔬菜这个情景主线的贯穿之下,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的.意义,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并能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2、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

3、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4、复习题设计得好,让学生知道在求近似值时,应该根据题目的实际情况来估算。

5、课件设计优美,充分利用“班班通”设备,教学效果很好。

6、补充例题实用性强。

我认为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

1、复习题中求近似值时,要复习一下用四舍五入方法来求。

2、老师喜欢重复学生说的话。

3、要设计好教学中各个环节教学时间。

牧童说课稿三年级篇十二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一篇文包诗。课文主要讲述了王维在重阳节这天,特别思念家乡的亲人,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文诗对照,内容浅显易懂,不管是故事还是诗句,都蕴含着浓浓的思念之情。郭越老师敢于选择这样的一种文体来执教,我很欣赏其挑战自我的勇气,让我们所有语文老师都在思考:文包诗这种文体的课文我们该如何教?聆听完郭越老师的这节课,以下几点感受颇深:

“文包诗”这种文体是苏教版教材的独创。“文包诗”,“文”是对“诗”的意思、背景或情感的描述;“诗”是对“文”的凝结和升华,内核还是在“诗”。郭越老师从品读古诗入手,因势利导询问学生:“王维在诗中表达的怎样的感情?(思亲)他为什么会思念亲人呢?”以这条主线导入到“文”的赏读。教者充分挖掘“文”的作用,指导学生反复赏读、吟诵,不但拓宽、深化了对古诗意境的领悟,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语感,提高其理解与表达能力,收到了“读文学诗”的双重功效。最后回到“诗”主题上来:“现在你们还小,可多年以后,你们总要离开自己的父母,独自一人在外求学、工作,这时,你们孤单在外,每逢佳节,就会想起故乡,想起亲人,你还会想起唐代曾经有个跟你一样经历的人,他就是——王维。于是,你看着窗外人们的欢度节日的场景,你一定会忍不住充满深情地背诵一首诗,那就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郭越老师的.教学设计基本体现了文包诗这种文体的特点。

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郭越老师在这节课中努力体现新课标关注语用的精神:上课伊始,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用这些词语连起来说一句话;学习第二小节大街上热闹景象时,让学生用成语描述看到的情景;紧接着让学生联系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想象大街上人们还在干什么,进行句式练习:节日的长安街头可真热闹呀!人们有的(),有的(),还有的(),真是()。“学以致用”,只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坚持让学生进行这样的言语训练,学生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会逐步得到提升。

“朗读”是语文课堂的灵魂。从这节课中我们看到郭越老师在朗读指导方面的可喜进步。可圈可点有两处,第一:在指导第一自然段朗读时,郭老师首先抓住重点词理解诗人的孤独情感后指导朗读;接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你离开过亲人吗?多久?心情怎样?让学生再读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教者的朗读继续向纵深推进,创设情景引发学生与诗人情感的共鸣,再次指导朗读。第二:学习第三自然段时,王维想到了过去和兄弟登高的欢乐,想到了现在独自一人的孤独,内心是百感交集,指导朗读此句时,最后后的省略号就像一声长长的叹息后,让学生加上了一个“唉”,加得妙哉,一个“唉”更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孤独、惆怅、伤感的情怀。这对于一名青年教师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

年轻人磨课是要促使他们进步、成长得更快,下面谈几点自己不太成熟的看法:

第一:开篇可直接抓住“诗眼”导入教学。因为这篇课文是文包诗,我个人觉得没必要让学生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直接出示这首诗,让学生读出诗的味道。然后问学生:静静地读这首诗,有一个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是哪个字呢?接着紧扣“思”字追问:思谁?何时思?为何思?“独、异、异”,这样的几个词语一抓,诗人的情感也就初步体会了。下面由“诗”过渡到“文”的学习。

第二:可通过教师的指导来提高语言训练的效果。在进行句式练习:“节日的长安街头可真热闹呀!人们有的(),有的(),还有的(),真是()。”时,学生回答:“人们有的赏菊,有的登高,还有的团聚聊天,真是热闹非凡。”这样的表达太简单了!怎么办?当第一名学生这样说时,教师可以这样评价:在哪儿赏着什么样的菊花?人们登上了什么山?团聚聊天在聊些什么呢?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会立刻心领神会,知道要表达得更具体,这样才能达到提高言语表达的目的。

第三:可再凸显“诗”在学习中的分量。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朱家珑先生曾说过:“我们自主编写了‘文包诗’的古诗故事,把诗词的写作背景、诗境赏析融在一篇文章中,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这说明“文包诗”是为“诗”的。

在学习完每个自然段后,段落下方就出现相对应的诗句,这样方能凸显“诗”在“文包诗”这种文体中的分量,更能体现文体特点。

第四:可紧扣“思绪万千”进行小练笔。第四自然段说:“王维思绪万千,提起笔来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种诗。”在学习完前三个自然段后,可以设计这样的小练笔:“王维此时此刻思绪万千:他站在窗口,看着家家户户欢度重阳的热闹情景,他是那么();想起(),他是那么();(),他是那么()……”这样的练笔,既加深了学生对前三个自然段的理解,又更深地体会诗人此时此刻复杂的情感,可谓一举两得。

第五:教师可即兴创作一首文包诗。郭越老师语文功底比较深厚,结合本单元的习作写关于诗歌的研究报告,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根据同一题材,即兴创作一首文包诗,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散发诗意的芬芳,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多好!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相信我们一同研究,一同探讨,我们对“文包诗”这种文体的教学把握得会更加准确、精当。

牧童说课稿三年级篇十三

《南极风光》是一篇内容生动,文笔优美的三年级课文,观摩了昌邑小学杨翠红老师执教的《南极风光》课堂实录后,禁不住连连为之击掌叫好。

但我觉得《南极风光》一课的教学最吸引人的还是独具匠心的`语言文字的训练,正如杨老师在说课中所说:她充分挖掘了教材的语言因素,设计适合学生的语言训练环节,在落实语言训练的过程中,把握全程性和多样性原则,将语言文字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可以说这堂课是真正的姓“语文”的,学生在课堂上确实有所收获!

杨老师是个有心人,她将整堂课的语文文字训练分为感知性语言训练、理解性语言训练、熟记性语言训练和运用性语言训练四个层次,各个层次都精心设计语言训练点,方法多样,对我启发很大。

我特别欣赏杨老师的南极光这部分的教学设计,这部分课文很有文才,适合让学生背诵积累,背诵是提高学生语感的有效方法,但现在的学生却大多害怕背诵,有时背诵练习中出现的加字、漏字现象令人咋舌。杨老师采用层层递进的方法,让学生当场便在课堂上完成了这一要求。她先是指导学生看录象,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熟悉课文;接着,让学生看图片,根据提示语进行背诵;最后是只看图片进行背诵训练。这样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学生既学得轻松,又充满兴趣,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举一反三!

《南极风光》一课的语言文字训练亮点还有很多,如在学习南极冰雪的说话练习的教学设计也是水到渠成。学生熟读课文的有关内容后,在师生配合读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出示了“晶莹剔透”、“绰约多姿”两个词语,然后媒体展示南极冰雪的其他图片,四人小组合作模仿课文的形式进行想象说话训练。整个环节有条不紊,既加强了课文中“晶莹剔透”、“绰约多姿”两个词语的理解,又化解了说话训练的难度,一举两得,可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处理教材的重要性。

总之,杨老师在这堂课上所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朗读能力、收集资料等能力得以锻炼提高。

牧童说课稿三年级篇十四

李老师执教的《航天飞机》一课让我收获很大。尤其是关于“卫星”这个词语的理解。李莉老师采用卫星自述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认识卫星,富有童趣,孩子们兴趣很浓。这种方式避免了科普知识的枯燥与难懂。以后在教学中,我也要多动动脑,让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味。

下面重点谈谈这节课给我留下的启示。

一.生字指导能抓住重点。例如:陶老师在书写“飞机”这个词语时,强调了“飞”这个字的第一笔为“横折斜钩”,“机”的最后一笔为“横折弯钩”。这两笔形似但名称不同的笔画,学生容易混淆。

二.词语教学时,让学生说出自己是通过何种方式理解这个词语的,这种方法启发了其他的同学,以后他们也会学习用各种方法记住词语的。

三.朗读教学时,让学生加上自己的动作,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航天飞机》一课介绍航天飞机的有关知识,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在航天事业上的'最新成果。李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运用电教媒体的先进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播放录像,导入情境中

李老师在教《航天飞机》一课时,我们一开始播放航天飞机在空中飞行的一幅动画,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随后适时听录音磁带的对航天飞机的介绍,将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

二、再现情境,弄懂关键词

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些最终要落实到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提供丰富的信息,对学生理解重点词很有帮助。如理解《航天飞机》第二自然段时,先让学生划出有关航天飞机重点句子读一读,再用多媒体演示航天飞机升空时的气势,看过之后让学生畅谈给人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说说什么是“一声呼啸”、“庞然大物”、“无影无踪”。如果教师仅满足于字面的解释,学生往往就会感到印象不深,认识模糊。而当多媒体演示航天飞机的情景之时,特别是当航天飞机起飞的气势、飞行速度展现在学生面前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会豁然开朗。

三、对比想象,激发发科学热情

在教“智慧”两个字时,教师启发学生说识记方法后,自己边说口诀“天天求知,日日进步”、“横山上边双丰收,人民心里乐悠悠”,非常形象地指导了写字。

牧童说课稿三年级篇十五

今天,听了雷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下册《奇异的植物世界》一课。这篇课文紧紧扣住一个“奇”字,主要写了小星和同学们在参观的植物园中所看到的几种植物,向大家展现了一个奇异的植物世界。

在课堂教学中,雷老师以奇异的植物——猪笼草,切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在板书课题后,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奇异,让学生找出文中介绍了几种奇异的植物。因为文章结构基本相同,老师采用了“先扶后放”的方法,借助多媒体,学习文中植物奇异的地方。最后,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让孩子们认识了解更多具有奇异之处的植物。

这节课给人感觉就是安静而朴实。教师没有华丽的语言,教学过程也并不复杂,但却足以吸引所有前来听课的老师。

雷老师有一副令人羡慕的好嗓音,特别是我。课堂上一张嘴,那优美的声音,清新的语调,就像磁铁般一样把学生和在座的老师紧紧地抓住。

文中介绍的几种植物,都各有各的奇异之处。雷老师大胆的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贯穿在每种植物教学中:假如你有一棵这样的树(植物),你会有什么想法?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了孩子们对社会、对家人浓浓的爱。例如:在学习“哈哈树”时,老师提出这个问题后,孩子们七嘴八舌,有的说种在自己家里,让爸爸妈妈永远快乐;有的说送给朋友当生日礼物;还有的说送给汶川的孩子们,让他们忘记痛苦。多善良的孩子们呀!老师趁势小结:把哈哈树种在世界的每个角落,让世界少些痛苦,多些快乐,到处洋溢着欢乐的笑声。这样闪耀着爱心光芒的思维,在这节课上多次出现。我想这和老师平日里对学生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文中这些奇异的'植物,连听都没有听过,更是没有见过。雷老师在课堂上竟然带来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材料,别说是孩子们,也满足了我们听课老师的强烈好奇心,忍不住地啧啧称奇。看的出雷老师为了这节课费了一番功夫。

总以为课文不够煽情、设计不够新颖的课堂是不能引起大家共鸣的。但今天,雷老师的这堂课却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安静而热烈”的课堂魅力,也正是我要学习的地方。如有不足之处,那就是对学生的评价还不是很到位,特别是朗读后的点评。

看到今天身着红衣为我们带来新的教学启迪的雷老师,让我不由地想到这两年我们学校组织的优质课比赛,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吹遍了整个校园,吹进每个老师的心田。青年教师在这种思潮的带动下,纷纷展露才华,用智慧装点十三小这个百花园。而雷老师正如其中一朵娇艳的红杏,默默吐露着自己独特的芬芳,这正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牧童说课稿三年级篇十六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题记

微风徐徐地扑面而来,我轻轻地踏上那片广阔的原野追寻那如诗似梦般地意境。轻轻的草地广阔无垠,一望无际,绿草茵茵漫布山野。似哪位美丽的仙子遗忘在大地的绿色披纱。

悠扬的笛声逗弄着晚风,笛声追逐着晚风,玩笑着,嬉戏着,渐渐地,笛声随着晚风越飘越远,越飘越远……这笛声在安详的`草原上显得很柔和,仿佛是一只优美的催眠曲,劳作一天的人们进入甜甜的梦乡。

我放完羊回来,吃完过饭后,漫步在草原上,欣赏着这美丽的风景,看天边夕阳美丽风光,慢慢的已是黄昏之后了。

牧童说课稿三年级篇十七

俞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习作《我的发现》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整堂课设计精巧,凸显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课的伊始,教师让孩子做了一个“找不同”的游戏,让学生意识到我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以此导入本次习作“我的发现”。课堂老师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拍了有关春天校园植物变化的视频,并让学生课前用相机或画笔记录下自己的发现。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进行四人小组交流,推选出最有趣、最与众不同的发现,全班交流展示。学生将自己的发现贴在黑板上,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发现分分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同学们的发现分成了动物、植物、人、自然现象等。通过这个小小的步骤让学生意识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发现也可以多种多样,有很多东西可以写。

接下来教师带领着学生认真学习例文,通过一系列巧妙的环节让学生逐步习得将文章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思路清晰,设计环环相扣。首先,教师出示了这样一句话:“我发现地上有一群蚂蚁,离蚂蚁洞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只甲虫。”这句话出来后,我知道教师一定是想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例文写的好处,进而学会如何将文章写具体。但是接下来教师的设计真的让我眼前一亮。教师在出示了这句话之后,并没有急着出示例文,让学生对比。而是问学生,你有什么疑问吗?教师将学生的疑问板书在黑板上:在哪儿、什么样子、干什么…这时再出示例文,听朗读。听完例文朗读,再问学生之前的疑问有答案了吗?这一步步的学习之后,教师再请学生回顾并总结用什么方法就能将文章写具体了?教师再进一步进行总结:用向自己提问题的方法来将文章写具体,并将具体二字写在刚才学生的疑问旁。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我经常是在面批作文时,针对学生的作文,由我向学生提问。却没有想到让学生针对自己的作文提问题。有时转换一下思维会让习作教学更有效。

在学习了方法之后,教师让学生就自己的发现提问题,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当堂就将刚学习的方法进行运用,反复巩固。

解决了如何将文章写具体的问题后,教师接下来又指导学生如何将文章写生动。教师让学生再认真读一读例文,看看有没有什么你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呢?说说为什么?例文中将甲虫头上两根长长的须比作电视机上的天线。我在教学时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这个地方学生可能并不理解。因为自己见过这样的电视,在备课时还是没有做到从学生出发。平时在教学中,往往你认为没有什么难的地方,你也会想当然地认为到学生那儿也不会成问题。这种思想一定要改。这节课上,教师就准确地把握住了学生理解的难点,找了这样的电视机图片让学生看,虽然只是一张简单的图片,但就是这样一张图片就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例文中这个比喻句的贴切。学生一般抓的都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接下来教师便引导学生去关注例文中一些精彩的词语。教师圈出了“拨开、惊喜”两个词。先看“拨”这个字,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左边是个提手旁,右边是个发现的发,动动手就有惊喜的发现。看来发现不仅要靠眼睛,有时还要动动手。这个字的教学实在是太巧妙了。结合字形理解字义,表面上是在教汉字,却不动声色、异常巧妙地给学生渗透了一个有所发现的新思维。接着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有没有过这样额经历,动动手就有了新发现的?学生的经历和思维被教师点燃,很多孩子激动、兴奋地说着自己的发现。最后教师总结写作方法,要想写生动,不仅要展开合理的想象,运用恰当的修辞,还应写出自己发现时的那份惊喜和好奇。

课的最后学生当堂作文,不用说,学生写得很棒,当让学生出色的写作水平不仅仅是这一节课的功劳,更是教师长期充满智慧教学的结果。

牧童说课稿三年级篇十八

本周二,我听了谢老师执教的《年月日》。整节课,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师激情饱满,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师生互动,谢老师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听完这节课后,有很大的收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本节课开始,教师问学生今天是哪年哪月哪天,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来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与学生谈话中进行了新课的导入,贴切自然,顺理成章。

本节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看日历填信息,在白板上标一标、圈一圈等活动,了解大月、小月以及特殊月2月的概念。通过交流让学生自己发现月份的不同,更有利记住12个月天数的区别。借助多种不同的方式,如、念着记、记单双数、拳头法、记歌诀等记忆大小月份,生动活泼,有趣,有助于学生的记忆。

三年级数学评课稿《年月日》2

上周三中午,我听了朱xx老师执教的《年、月、日》一堂课。整节课,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师激情饱满,学生参与积极,通过师生互动,朱老师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听完这节课后,有很大的收获,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在朱老师的课堂上,我们能看到孩子举手发言时候笔直的小手以及很好的倾听习惯。因为有了很好的课堂常规,就使得课堂教学扎实有效。

朱老师应用情景图片和年历卡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就有必要有意识地设计和生活相关的练习和活动,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朱老师的练习设计巧妙,针对性强,强化了学生对年月日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不仅练习形式新颖多样,而且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而且设计闯关训练,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体现了思维训练的层次性。

值得商榷的地方有:

一、大月/小月的概念应在课堂对学生进行随机渗透。

二、预设与生成的把握应准确到位。当老师布置学生记下自己的生日,并在年历表上圈出时,老师有必要对学生介绍公历年份和农历年份的认识。

三、黑板上的板书对一年有十二个月的归纳和表述不够完整,只写出了七个有31天的月份。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553644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