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浅谈创新创业论文大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31 04:44:10
专业浅谈创新创业论文大全(17篇)
时间:2023-10-31 04:44:10     小编:梦幻泡

时间如流水般飞逝,让我们懂得珍惜当下,把握未来。写总结时可以参考相关范文和经典案例,汲取他人的经验和教训,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这里有一些精选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一份优秀的总结。

浅谈创新创业论文篇一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要素的规模驱动力逐步减弱,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粗放式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通过结构性改革、体制机制创新,消除不利于创业创新发展的各种制度束缚和桎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不断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培育新兴产业,形成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打造新引擎、形成新动力。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我国有13亿多人口、9亿多劳动力,每年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数量较大,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潜力巨大,但就业总量压力较大,结构性矛盾凸显。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营造公平竞争的创业环境,使有梦想、有意愿、有能力的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失业人员等各类市场创业主体“如鱼得水”,通过创业增加收入,让更多的人富起来,促进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实现创新支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创业创新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创业教育培训体系还不健全,善于创造、勇于创业的能力不足,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尚未形成。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通过加强全社会以创新为核心的创业教育,弘扬“敢为人先、追求创新、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厚植创新文化,不断增强创业创新意识,使创业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

浅谈创新创业论文篇二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不断改革,高职院校在教学中采取“五位一体”教学体系,是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有序开展的前提。在创新创业教学中,通常都会采取以人为本、开放共享的原则,本篇文章主要就是分析“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原则和内容,为搭建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奠定了基础,为社会培养更加专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全国高职院校都在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同时开展大范围的教育活动。但是经过分析现在创新创业的基本情况,大多数高职院校自身缺少管理理念和方法,所以说建立一个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创业体系是现在重点工作内容,更好的解决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一、简述高职院校采取“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构建的准则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主要就是依靠整体性、有序性和反馈性作为理论基础。所谓的整体性就是指任何一个系统要想正常运行和发挥作用,主要就是需要互相之间的联系。有序性主要就是指任何事物都在顺应时代发展在不断的变化、调整,这样才会从没有规律走向有序的行列。反馈性主要指任何系统在正常运行中都需要信息之间的反馈,这样才会更加完善系统,实现最终目标[1]。所以说如果想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顺利进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后的创业成功率,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创新型人才,所以高职院校“五位一体”教学模式需要按照整体性、有序性和反馈性作为准则开展教学活动,一切都需要以人为本,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搭建工作。

二、简述高职院校采取“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的保障就是组织

近几年,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各高职院校顺应时代发展建立相应的创新创业学院,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为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打下基础。大家都知道,随着创新创业学院的建立,对学校创业管理和课程体系有着关键作用。但是现在我们国家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没有建立创新创业组织,对于创新创业管理模式只是简单的挂靠在其他组织内部,这样就会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很难发挥具体作用,同时也阻碍了相关人员进一步探索工作。所以,高职院校想要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就需要建立相应的专业组织和机构,推进创新创业建设风生水起。例如在学校层面或者二级层面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以及职能工作小组。这样就会使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按照规矩进行管理,做到责任制,促进教学工作顺利进行[2]。

(二)高职院校采取“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的核心就是课程

一切教学都离不开课程设置,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实现的主要方法,同时也是核心内容。课程的构建是非常讲究的,需要把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都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提高技能和提升素质,并且设置中重点掌握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特点。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的搭建还是处于萌芽期,没有推出适应教育的课程体系,普遍存在不足现象,出现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轨的现象,所以课程设置是现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工作,成为现在的重点抓手。

(三)高职院校采取“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的关键就是师资

一切教育都离不开教师,教师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资源,对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的层次和水平起着关键作用。所以,在设置和推动创新创业工作过程中,国家需要注重师资建设,并把这个问题看成最先要解决的问题,突出教师的'位置,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指导学生队伍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教师应该具备创新创业素养。随着所学知识的改变,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单单要具有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重点掌握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保证学生在以后工作岗位上可以更好的适应工作。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中,应该扩大师资队伍,人数增加的同时,专业知识也要增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扩展自己知识领域,学校应该建立教师到企业中的锻炼制度,鼓励教师走向企业进行实践活动,并且将企业管理理念和创业实践带到课堂中,让学生更加理解教学内容[3]。高职院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中应该采取多种方法进行交流,可以利用学校和企业之前合作、论坛讨论等方式进行知识交流扩展,同时在进行活动中聘请企业中知名的产业者,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导师,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中实践教学教师,定期给学生分享行业现在的最新信息,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四)高职院校采取“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的载体就是平台

高职院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学中,应该整合利用校内外资源,建立相应的创业园,在各种创业园中实行市场运行和企业化管理模式,为一些比较成熟的学生提供基地,并且在其中建立竞争机制,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中,可以利用比赛的方式进行搭建工作,充分利用项目竞赛的方式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所以举办各种创新创业型比赛,已经成为现在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关注的重点项目。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开展“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同时在当下也是非常复杂和长期的工程,在具体实施中应该受到社会、学校和企业等多方面的支持,同时相关部门以及政府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之下,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创业成功率。此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利用校外资源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建立相应的创业基地,让学生没有走出校门就进行创业练习,之后再由专业教师指导,确保以后创业路上更加平坦。

参考文献:

浅谈创新创业论文篇三

摘要:

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文化的发展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需要,重新构建大学创新创业文化,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通过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挖掘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论文以金陵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为研究对象,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培养机制、实践机制、激励机制和孵化机制上做了一系列改革尝试,探索了一条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文化建设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那时的中国将迈进世界创新型国家行列。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宏伟目标,亟需提升国民的自主创新能力。新兴新型应用性本科院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社会生产模式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需要大学生成为转变的主体。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开展知识型创业的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积极培养各类创业型、创新型和创智型人才,是适应国家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之路的最佳切入点和落脚点。大学创新创业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大学创业文化是注重创业教育、重视创业实践、提高创业倾向的文化,创业教育以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创业能力提高、成功创业为目的。大学创业文化虽然有与社会创业文化共性的一面,但是它又有独特的内涵和个性。大学创业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帮助学生创办企业,应当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脱离功利主义为导向,坚持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创业教育不但不排斥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而且必须更深地依赖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文化对国家而言,是具有中国时代特色的文化,对高校而言,是具有区域特色和自身特色的文化。根据我院应用型大学工科学院的特点,我们在科技创新和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革和尝试。

一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培养机制

(一)建立全开放、自学习实验教学平台

国内高校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学计划的内容和教师制定的实验方案按部就班的完成实验实习,忽略了对学生个性化和创新性的培养。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加大,实验室硬件条件不断完善,充分用好实验室资源,对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为了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主性、创新性的实践环境,我们建立了“三自主、四开放”的实践教学平台:“三自主”,即学生自主设计实践项目、安排实践时间和进行实践操作;“四开放”:即实践时间、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开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安排课内实践、实训和各类科技创新创业活动。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课程设置

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开设适销对路的专业方向,增设实践教学环节。积极倡导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开展项目化、案例化教学,开设研究性课程,把课堂搬进实验室,实现理(理论)实(实践)一体化,同时按照项目、任务、和学科竞赛的具体内容进行小班化教学。

(三)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

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最常用的校企合作方式,这种合作方式以满足学校和企业各自的需要为基础,以对口生产企业为依托,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教学实践为主要内容。这种基地主要为教学实践服务,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方式,让学生在基地实习可以接触到实物形态的设备,了解生产的具体过程,深化课堂学习内容。我院机械类专业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建筑电气专业暑期企业实习都采用的是这种方式。另外我院还积极和企业共建校内实验室,共同开发科研项目,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同时根据我院专业特点,寻找一些行业知名的企业共建实验室和示范中心,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感受到社会上最新的技术和管理。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和基地不但有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增强自身办学活力,培养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人才的需要,还可以有效地弥补实验室条件和设备的局限性,对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让他们更快地融入社会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力争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专家化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向和能力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创新创业的指导能力。我院由骨干教师牵头,邀请教授担任本科生导师,聘任校外院士、专家和企业负责人担任名誉导师,带领学生成立科技创新小组,给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技术指导。支持更多的教师下到企业挂职锻炼,促进教师观念和知识的更新。同时,我们还要求辅导员参加创业指导师、职业指导师培训,持证上岗,从专业和管理两条线,达到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专家化。

二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实践机制

(一)积极组织、主办学科竞赛

学院高度重视学科竞赛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分别从专业教师队伍和学生工作队伍两条线抓落实。专业教师队伍主要负责学科竞赛的组织、培训、指导等方面的工作,系主任、本科生导师、教授等全员参与,利用暑假较长的假期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学生工作队伍主要负责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的宣传、开展、

总结

等方面的工作。除了参加学科竞赛,学院还积极为主办大赛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教师、学生参加到学科竞赛工作中来,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建科技创新型社团

学院在每个班级专门增设科技委,负责本班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自我管理,在学院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让科创工作深入到每一个班级。同时学院还积极鼓励学生成立科技创新社团,并以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大赛为载体,开展各项活动。

(三)指导学生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固化科技创新成果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所收获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学院开展了专业论文写作、专利申报、知识产权讲座、创新创业讲座等,引导学生将科技创新活动中的认识、创意,整理成论文、专利,通过发表论文和申报专利,将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多元化、最大化。

三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激励机制

(一)实验室让学生参加管理,实验室助理竞争上岗

为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弥补实验室管理人员人手的不足,我们让学生担任实验室助理,参与管理实验室。学生实验室助理采取竞争上岗,优先录用动手能力强、有项目和课题的学生,学生助理一经录用,除了有相应的经济补贴,还可以优先使用实验室,实验室其他同学要服从其统一管理。实验室助理实行以来,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大大提升,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项目增多,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负担减轻。

(二)落实奖励,形成长效

学院在综合测评细则、奖学金评定方案、学院贡献卡等规定中制定了科技创新的奖励措施,对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成绩的个人和集体进行相应的奖励。将科技创新、学科竞赛作为学生评奖评优的一项重要指标,并形成长效机制。为了表彰先进,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学院还多方联系企业,设立企业奖学金用于资助或表彰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大学生。此外,学院还组织各类活动,举办学院青春故事报告会—科技创新专场,并且在校社团巡礼、科技节等活动中宣传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情况,在学院的网页和微信学生工作公众号设专栏跟踪报道,让科技创新表现突出和学科竞赛获奖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荣誉感得到极大提升,同时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

四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孵化机制

(一)强化学生创业支持体系

政府和学校都加大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设立了各类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开辟了场地让学生创业项目落地生根。学院除了帮助大学生了解这些政策,让这些政策红利真正惠及每位创业的大学生,还积极因地制宜,制定可操作性的配套措施。我院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学院现有的教学科研设备,依托其在机械加工、电气设计的专业优势,发挥科技创新能力,以小型科技创新企业的形式开展创业活动,用微型公司的方式实现科技创新创业产品的孵化;组织挑选动手能力强的在校学生在创业学生的企业打工,利用学生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降低创业学生的劳动力成本;另外还积极联系企业,为创业学生提供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和合作。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对于创业学生的评价体系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学生个人的评价,在校大学生创业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可想而知的,对于创业的学生我们不但不能单纯用分数来评价他们,相反我们还要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学习方面给他们更多的优惠政策,同意他们用一些创业方面的培训课程、创新方面的成果冲抵一部分课内学分,同时给他们小班化辅导,解决他们因为参加一些创业活动而耽误下来的课程;二是对学生项目的评价,在评价学生项目的时候,我们重点关注的是项目的前期可行性,而对于项目的实施和后期的督查关注度不高,对失败的宽容度不够,导致很多创业项目一旦遇到难题就以失败告终,而不是指导教师、学生一起静下心来找到解决办法,这是高校学生项目成功率低的重要原因。所以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保证创新创业活动能够持续开展的关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符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需要,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专业教育,挖掘学科专业中创新创业教育内容,通过提高教师的创业素质,强化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把创新创业文化融入到专业教学和就业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推动大学生真正成为未来创业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吴玉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困境和路径选择[j].教育探索,2015,(11).[2]王晓红.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有效机制的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3,(5).

浅谈创新创业论文篇四

摘要:小学作业设计与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密切相关,所以优化小学作业设计意义深远。本文从作业设计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了我国小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语文科目提出了优化小学作业设计的建议,希望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创新能力

按照多元智能理论,作业的目的是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契机,有效的作业设计有助于扩大学生学习的内容领域,发展他们的智力潜能。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与特定活动相关联的,对小学生而言,作业是与创新能力相关的重要活动。因此,本文认为,优化小学作业设计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我们需要对小学作业设计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成长,更关系到我国的社会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确立和稳固。

那么如何优化小学作业设计呢?这便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当前小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前小学作业设计中存在以下问题:作业设计成品化,作业练习一刀切,作业练习以应试为导向。

1.作业设计成品化。市场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练习册、习题集等成了老师们直接现成的选择,老师们倾向于不加思考地将这些资料作为作业,少有老师结合自己的体会、贴近学生生活地去设计和布置作业,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对作业感到乏味甚至“毫无知觉”,使他们难以产生联想、难以积极思考,当然创新也就无从谈起了。

2.作业练习一刀切。每个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爱好等方面是呈现出差异性的,也就是说,同样一个问题对不同学生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可能学习优秀的会认为很简单而草草了事,成绩欠佳的则会认为太难了,自己不会做而产生恐惧、抵制等情绪。所以,对所有的同学搞“一刀切”,不因人而异地设计作业,是难以让不同的学生都产生兴趣的,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创新的原动力。

3作业以应试为导向。期中考试考什么?期末考什么?毕业会考考什么?当这些成为老师们所唯一关注的话题的时候,一切都会围着考试转圈了,在作业设计上就表现为:布置大量的习题,强调重点知识点,强调标准的解题步骤和标准的答案。

那么,鼓励不同角度的思考、不同的解题方法以及结合生活解题这些呼吁也就被撇在一边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日复一日的习题中逐渐枯萎了。

二、优化作业设计以培养创新能力

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为了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本文认为有不同的作业设计模式可以借鉴。老师可以有比例地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乐趣、丰富知识、增强运用和创新能力。1.操作型作业。操作型作业是指以动手制作为主要内容、以增强动手能力为目的的`作业类型。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地方可以运用此类作业。例如,讲授到《巨人的花园》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尝试将文字所描述的画面绘画出来,或者让学生自由形象巨人的花园是什么样子的,并让学生们相互合作,分成小组,最后将他们的绘画贴出来,以起到自我评价的作用。这样的作业,显然可以增强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基础性作用。

3.调查型作业。调查是增加学生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比如,可以带领学生们到乡村,让他们看哪些植物是知道名字的、哪些是没有见过的、这样,他们的思维就活跃了,动手能力也增强了,无形之中创新的素质也就积累起来,持之以恒,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也就不再是空谈。

优化小学作业设计关系到教学效果,关系到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关系到祖国的未来,真心希望老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们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尤其是作业设计上的优化,逐步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此,我们要满怀信心积极行动起来。

参考文献

[2]唐瑞军小学作业设计与练习的时效性研究.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南京,2006:3-5。

[3]束素芳充分发挥作业设计的导向作用.江苏教育报[n],2011,11,18(003)。

[4]高爽谈小学科学教学错误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j],2010,10(2):676。

[5]熊祎有效作业设计的探索与思考.江苏教育报[n],2011,9,22,(005)。

浅谈创新创业论文篇五

语文是富有创造性的学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创造和创新。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我们的教学教法等方面不仅要创新,学生的作业也同样需要创新。作业是语文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获得,技巧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体现创新的多元复合体。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内容上体现生活,贴近生活,合理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形式上活泼多样,形成了“自主学习”的作业设计与指导策略。

一: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很多情况下,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是由于教师满堂灌,学生不知道该学什么,该怎样去学,从而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挫伤,学习兴趣下降,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要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明每次课的学习目的,即课堂上应该理解和掌握的学习内容;其次要向学生解释本堂课学习内容的价值,即现在所学的内容与日常生活实践有何联系,对学生今后发展有什么意义;最后教师还应该具体指导学生通过何种方式才能更好地达到学习要求。

传统的作业练习中,教师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也很少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导致作业只是师生之间浅薄的文本符号的往来。学生个性得不到发挥,创造潜力也得不到挖掘,难以由此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能力。新课程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作业应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座桥梁。我鼓励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可以用图画、照片、剪报、互联网资料来表达,甚至可以用手工制作、植物叶片,用创作的乐曲,用摄录的活动录像,用排练的短剧或小品来表现……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像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

如学习了古诗《春晓》,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幅“春夜幻想图”,体会春天到来的景象;学了《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让学生联系实际主动说说学生的实际进步的例子;学了《一次科技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学过《长城》、《泰山》、《日月潭》等课文后,举办“我的.足迹”摄影展览;春天到来的时候,可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四季的足迹,可以到春风中去放风筝;可以搜集赞美夏天的诗歌、散文,举行“秋之声”诵读会;可以写和冬天有关的任何题材的习作;可以拍摄一组反映季节变化有趣的照片……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不仅充分学习了教材内容,还广泛涉猎与教材相关的文学、生物、绘画、历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走进社会生活。这样,作业就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而是一个极好的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潜能,与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不仅获取了许多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二:整体统一,突出层次。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强制式,给学生的作业也开设一个“自助餐”,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

如学习了古诗《小池》后,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a、背诵、默写古诗《小池》。

b、《小池》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发挥想像写一段话。

c、学习作者杨万里的另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比较:两首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异同。

a项是巩固练习,旨在积累语言;b项是写话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c项作业期望学生迁移学法,提高阅读能力。这三项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但是,小学生又具有好奇、争强、好胜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

三:学生共同合作探讨合理答案

黄全愈博士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讲到:“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教!”“有‘创’才有‘造’。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所谓‘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如果我们拒绝学生打破常规的举动,那我们也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拒之门外。学完《争吵》一课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你喜欢文中的谁?喜欢他的什么?大部分学生谈到喜欢克莱谛,有一个学生却对克莱谛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意见,认为克莱谛只看重友情,忽略了原则,应该对“我”的报复行为提出批评。我认为评价这样的回答不在于看学生提供的答案是否标准,而在于看他的思维过程。也就是说不在于看学生答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为什么这样说,说的有没有道理,有没有独特的思维方法和理解角度,这种与众不同的意见有新意,应予以肯定。

总之,我们必须冲破“标准答案”的樊篱,变“标准答案”为合理回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个人见解.允许学生与同学争论答案,最后自己得出正确答案,而不是一味由教师下定语。

四,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善于发现并欣赏每个学生的创新活动。

师生之间有了信任后,有时学生会在语文作业后面询问一些其他学科的疑难问题,出几道奥林匹克数学题,问几个英语单词,考几个常识问题,猜一道不知从哪儿找来的脑筋急转弯……这要求老师掌握多少知识啊!有时候,学生有意要考一考我,出的题不但陌生,而且在一般的工具书中也难找到。我就迅速地打开电脑上网去搜索。现在,每到批改作业,我桌上的电脑总是开着。

评价学生的作业,不仅要评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评价非智力因素,评价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兴趣和习惯,评价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创造意识的体现,创造水平的提高,创新习惯的养成。评价时应多采用激励的方法,我从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当发现他将字写得工整了,发现他组了一个很特别的词语,发现他的日记又多了几个精彩的句子……一句真诚的赞语,可以让学生欣喜很多天!

评价还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尽量捕捉作业中的亮点,如有的学生字写得好,增加评价写字质量这一项;有的学生理解与众不同,富有创新,在作业本上画上一个笑脸;有的学生的作业质量高,令人赏心悦目,给予“作业能手”的称号。

这样我每天面对的都是崭新的、充满天真灵气的作业,在这里,学生和教师之间是那么地默契,是最真诚的朋友和伙伴。在这里,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才华、学识、风度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的交往、纯真的情趣和进步的快乐。一句话,普通的作业活动,应是一种师生共同进行学识交流、情感沟通、志趣相融、教学相长的发展过程,应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形成、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

浅谈创新创业论文篇六

创业教育及成人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既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成人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其人才培养质量下降,社会认可度降低,其转型势在必行。为此,成人高等教育可以借助于创新创业教育推进自身转型,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发挥成人高等教育的优势。故而,通过成人高等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更新成人高等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积极培育新型创新创业教育队伍,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整合复合型的教学资源以及建立弹性学制等方式来保证成人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与提升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转型;融合;路径

长期以来,成人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下,其人才培养质量已经为人所诟病,而且已经陷入生源危机。因此,成人高等教育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是帮助其摆脱困境、实现成功转型的关键。

一、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发展

在高校学生中间开展创新创业竞赛活动起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哈佛大学,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高校。1998年,清华大学联合北京、上海的5所大学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此次大赛的举办形式、竞赛内容基本上是照搬哈佛大学的模式。到1999年,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中国科协等三家单位决定仿照第一届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模式,由清华大学承办第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由此,将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常规化,此次大赛汇集了全国130所大学近600件作品,对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挑战杯”赛事的常规化及日渐推广,高校中有关创新创业竞赛的辅导、课程设置也越来越多。2002年,教育部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效果,决定由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教育部鼓励这些试点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探索不同的办学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高校由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正式发展到创新创业教育,既实现了定期的竞赛到常规教育形式的过渡,也形成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尽管如此,创新创业教育进入我国高等教育的时间较短,是一种新的教育形式。面对这种从未有过的教育形式,首要问题就是要解决好师资问题。为此,2003年教育部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了第一期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来自全国的近百所高校的250多名有创新创业教育经历的教师参加了培训,由此标志着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的正式启动。此后的十多年时间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业管理培训学院相继举办了十多届师资培训班,解决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范围、课程设置方式、教育教学方法等基本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从2010年开始,随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各校的逐步建立,创业教育的实施方式、创新路径、实施方法等逐渐成为高校及教师新的关注点。由此,2011年清华大学承担了这一新型师资培训内容,到目前已经为全国高校共培养了1300名教师。除了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担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任务以外,2005年,共青团中央、中国青联与国际青年创业联盟合作,针对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不足,开展了kab(knowa-boutbusiness)创业教育(中国)培训项目,截至2014年,kab项目已为来自全国1100所大学近5000名教师提供了相关培训,在全国160所大学建立了大学生kab创新创业俱乐部及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吸引了30万人次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并联合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编辑出版了《大学生kab创业基础》教师与学生用书各一套,帮助全国近800所大学完善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质量监控、创业推广等体系。随着前述各个师资培训项目的推进,逐渐解决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问题,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教学水平、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各高校针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专业也在逐步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逐渐完善,实现了从师资培训到学生培养的承接,逐步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覆盖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创新创业教育日渐成为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仅凭现有的退、缺岗位难以完全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因此,通过创新来引领创业、通过创业来带动就业是解决就业难的基本途径。无疑,创新创业教育为此提供了突破口,成人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意识,提升创新创业的成功率。如此,不仅能够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还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成人高等教育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既充分体现了其服务经济社会的功能,也提升了其办学的社会认可度。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转型之间的关系

(一)成人高等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其自身转型的要求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已然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之一,成人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自然也不能无视这样的发展方向。自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日趋下降,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得到社会认可,毕业生的就业率较低,创新创业意识也不强,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成人高等教育转型的瓶颈。这些瓶颈严重制约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如果不能顺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亦无法转型,这是一个恶性循环[2]。具体而言:第一,在办学理念上,成人高等教育还没有从学历补偿教育中走出来,继续追求学历教育,追求办学规模与经济效益,忽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第二,在教学方式上,依然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导,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创新创业的实践教学;第三,在课程设置上,过细的专业分科无法满足学生对创新创业综合素质的需求;第四,在教材选择上,普教化色彩浓厚,内容和知识陈旧,没有吸收最新的创新创业知识体系;第五,在师资上,成人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基本上是理论研究者,缺乏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的教师;第六,在学制设置上,学年制在很多时候过于僵化,无法满足在职成人创业要求。鉴于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成人高等教育无法走出自身的发展困境,以至于很多成人高校已经深陷生源危机。面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蓬勃开展,成人高等教育应该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积极改革办学理念、教学模式、专业设置,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学水平,将过去的学历补偿教育功能转移到创新创业教育,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按照成人学生的特点和自身的专业特色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由此推动自身的转型发展。

(二)成人高等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

从整体看,成人高等教育无论是在教学理念还是教育方式、内容上均具有一些特点,如教学内容力求精细、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自主性、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等。这些优势使得成人高等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备一定的优势,能够充分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之效果。具体而言:第一,普通高等教育主要是以学术教育为主导,过于注重创新创业教育,显然有本末倒置的嫌疑,会降低其学生的学术创造力;而成人高等教育本身就是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可以较好地与这一培养目标相结合。第二,成人高等教育的对象大部分是在职成人,这些人中大部分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学生对学习的需求是明确的,能够较好地做到在学习中保持针对性[3]。如此,在这些人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其实践经验,使其能够保持创业的主动性,并充分利用其社会关系,进而使得创业计划顺利开展,大大提升创新创业的成功率。第三,作为成人高等教育对象的成人群体,这些人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愿望,成人高等教育为其提供的灵活学习方式能够解决其工学矛盾,从而能够充分保证其创业的实践时间。因此,从整体看,成人高等教育相较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点,结合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完全可以发挥成人高等教育的优势,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活力。

三、成人高等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路径

(一)理念更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第一,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创业意愿进行综合评定,按照学生的意愿与个性正确评定学生适合的创业类型与模式。第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的理想与热情,让学生了解到创新创业的意义与必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社会创业成功的案例或是邀请这些创业成功人士到校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规划好其创业计划,减少学生创新创业的迷茫感,从而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意愿。第三,注重创新创业的价值观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虽然是实用性的教育形式,但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也是不可缺少的。实践表明,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仅需要课程设置或实践指导,还需要对学生开展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教育,使得学生能够正确认知创新创业过程中的艰辛、困难,以及正确应对这些困难的方式方法。第四,强化创新创业的政策教育。通过政策教育帮助学生消除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后顾之忧,使得每位学生能够了解和熟悉政策,增强创新创业的信心。

(二)师资培育,建设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

尽管我国高校中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比例较高,但真正创业成功的学生并不多,而成人高校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仅为3.2%[4]。显然,这相较于普通高校,这是一个非常低的数字,这其中除了学生个体差异以及社会因素不同之外,最关键就在于与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有重要的关系,师资力量是否专业化影响着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故此,成人高等教育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需要打造一批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具体而言:第一,推进校企合作,积极聘请企业人员或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兼职指导教师。这些有着丰富企业管理经验或创新创业成功经验的人士,其创新创业的经验、意识较为丰富,将这些创新创业的经验、意识或教训传递给学生,将对学生创新创业过程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与借鉴性。第二,积极提升在职教师的创新创业素质。当前,大部分成人高校的教师不但没有创新创业的经历,而且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也较为薄弱,对创新创业的研究不够深入,严重影响了创新创业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对在职教师进行创新创业的理论培训和实践经历指导,采取体验式的培训方式确保教师能够亲身体验到创新创业的具体运作,同时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挂职,亲自参与创新创业实践,进而提升教师综合的创新创业能力与素养。为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可以在经费、项目、职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第三,构建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机制。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跨学科的教育,对师资力量有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成人教育机构与普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积极的合作,充分利用合作机构的师资,为自身构建一个动态化的、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库,从而提升校际合作的优势。

(三)丰富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经历

第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大部分均是有着工作经验的成人,其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自我探索、自我设计创新创业过程,主动发现创新创业实践中的问题、难处,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解决。第二,在实践教学中,应该做好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来源范围极为广泛,在人生经验、生活阅历和工作经历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正视并尊重这些差异,力求做好一对一的实践指导,发挥学生个性在创新创业实践中的作用[5]。第三,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应该充分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实践教学的平台。当然,除了搭建平台之外,还需要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提供经费支持,对学生开展的各类小型、微型创新创业活动给予大力的支持。第四,积极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实战训练,引导学生开展模拟创新创业计划,将课堂理论讲授与实战创新创业结合起来,保持学生充分了解创新创业的实际运作。

(四)整合课程资源,着力培养复合型的创新创业人才

第一,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应该转变人才培养观念,致力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针对当前社会转型对人才的复合需求以及学生就业的要求,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在改变以往的学科分科过细的问题,在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资源安排上,侧重于综合性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以及综合性教育理念的传播。第二,在具体课程设置上,要构建立体式的课程资源体系。要打破学科、专业之间的界限,构建跨学科的专业体系与课程体系,为学生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学习提供条件。同时,在教材开发上,针对创新创业的具体要求,开发立体式教材体系,将各类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综合性的课程资源教学包,而且将书本教材与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结合,形成一个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的课程体系,保证学生的综合性需求和个性化需求相结合。

(五)改革学制,保证学生有充裕的创新创业实践时间

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基本上是在职在岗人员,工学矛盾较为突出,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就是改革学制,建立弹性化学制。在修满学分的前提下,保证学习实践的伸缩性,学生能够选择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半工半读或工学交替等[6]。显然,弹性学制是非常适合成人高等教育的,在这种情况下,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可以开设形式多样的课程体系,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同的学生根据自身不同的要求,充分利用学分制,发展自身的个性,保证创新创业的时间。对于在职学生而言,可以按照工学矛盾解决的要求,统筹安排学习时间,在理论学习之外,可以充分利用剩余的时间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对于非在职学生,弹性学制为其提供了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选择,能够充分保证其能够循序渐进地接触社会,在实践经验积累之后,开展创新创业实践,避免创新创业实践的速成,从而提升创新创业实践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浅谈创新创业论文篇七

——坚持深化改革,营造创业环境。通过结构性改革和创新,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增强创业创新制度供给,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营造均等普惠环境,推动社会纵向流动。

——坚持需求导向,释放创业活力。尊重创业创新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创业者面临的资金需求、市场信息、政策扶持、技术支撑、公共服务等瓶颈问题,最大限度释放各类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开辟就业新空间,拓展发展新天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坚持政策协同,实现落地生根。加强创业、创新、就业等各类政策统筹,部门与地方政策联动,确保创业扶持政策可操作、能落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创业创新经验。

——坚持开放共享,推动模式创新。加强创业创新公共服务资源开放共享,整合利用全球创业创新资源,实现人才等创业创新要素跨地区、跨行业自由流动。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推动各行业创新商业模式,建立和完善线上与线下、境内与境外、政府与市场开放合作等创业创新机制。

浅谈创新创业论文篇八

:创新创业教育既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成人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其人才培养质量下降,社会认可度降低,其转型势在必行。为此,成人高等教育可以借助于创新创业教育推进自身转型,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发挥成人高等教育的优势。故而,通过成人高等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更新成人高等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积极培育新型创新创业教育队伍,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整合复合型的教学资源以及建立弹性学制等方式来保证成人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与提升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

长期以来,成人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下,其人才培养质量已经为人所诟病,而且已经陷入生源危机。因此,成人高等教育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是帮助其摆脱困境、实现成功转型的关键。

在高校学生中间开展创新创业竞赛活动起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哈佛大学,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高校。1998年,清华大学联合北京、上海的5所大学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此次大赛的举办形式、竞赛内容基本上是照搬哈佛大学的模式。到1999年,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中国科协等三家单位决定仿照第一届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模式,由清华大学承办第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由此,将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常规化,此次大赛汇集了全国130所大学近600件作品,对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挑战杯”赛事的常规化及日渐推广,高校中有关创新创业竞赛的辅导、课程设置也越来越多。2002年,教育部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效果,决定由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教育部鼓励这些试点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探索不同的办学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高校由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正式发展到创新创业教育,既实现了定期的竞赛到常规教育形式的过渡,也形成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尽管如此,创新创业教育进入我国高等教育的时间较短,是一种新的教育形式。面对这种从未有过的教育形式,首要问题就是要解决好师资问题。为此,2003年教育部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了第一期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来自全国的近百所高校的250多名有创新创业教育经历的教师参加了培训,由此标志着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的正式启动。此后的十多年时间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业管理培训学院相继举办了十多届师资培训班,解决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范围、课程设置方式、教育教学方法等基本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从2010年开始,随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各校的逐步建立,创业教育的实施方式、创新路径、实施方法等逐渐成为高校及教师新的关注点。由此,2011年清华大学承担了这一新型师资培训内容,到目前已经为全国高校共培养了1300名教师。除了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担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任务以外,2005年,共青团中央、中国青联与国际青年创业联盟合作,针对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不足,开展了kab(knowa-boutbusiness)创业教育(中国)培训项目,截至2014年,kab项目已为来自全国1100所大学近5000名教师提供了相关培训,在全国160所大学建立了大学生kab创新创业俱乐部及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吸引了30万人次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并联合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编辑出版了《大学生kab创业基础》教师与学生用书各一套,帮助全国近800所大学完善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质量监控、创业推广等体系。随着前述各个师资培训项目的推进,逐渐解决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问题,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教学水平、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各高校针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专业也在逐步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逐渐完善,实现了从师资培训到学生培养的承接,逐步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覆盖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创新创业教育日渐成为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仅凭现有的退、缺岗位难以完全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因此,通过创新来引领创业、通过创业来带动就业是解决就业难的基本途径。无疑,创新创业教育为此提供了突破口,成人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意识,提升创新创业的`成功率。如此,不仅能够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还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成人高等教育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既充分体现了其服务经济社会的功能,也提升了其办学的社会认可度。

(一)成人高等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其自身转型的要求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已然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之一,成人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自然也不能无视这样的发展方向。自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日趋下降,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得到社会认可,毕业生的就业率较低,创新创业意识也不强,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成人高等教育转型的瓶颈。这些瓶颈严重制约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如果不能顺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亦无法转型,这是一个恶性循环[2]。具体而言:第一,在办学理念上,成人高等教育还没有从学历补偿教育中走出来,继续追求学历教育,追求办学规模与经济效益,忽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第二,在教学方式上,依然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导,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创新创业的实践教学;第三,在课程设置上,过细的专业分科无法满足学生对创新创业综合素质的需求;第四,在教材选择上,普教化色彩浓厚,内容和知识陈旧,没有吸收最新的创新创业知识体系;第五,在师资上,成人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基本上是理论研究者,缺乏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的教师;第六,在学制设置上,学年制在很多时候过于僵化,无法满足在职成人创业要求。鉴于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成人高等教育无法走出自身的发展困境,以至于很多成人高校已经深陷生源危机。面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蓬勃开展,成人高等教育应该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积极改革办学理念、教学模式、专业设置,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学水平,将过去的学历补偿教育功能转移到创新创业教育,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按照成人学生的特点和自身的专业特色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由此推动自身的转型发展。

(二)成人高等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

从整体看,成人高等教育无论是在教学理念还是教育方式、内容上均具有一些特点,如教学内容力求精细、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自主性、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等。这些优势使得成人高等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备一定的优势,能够充分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之效果。具体而言:第一,普通高等教育主要是以学术教育为主导,过于注重创新创业教育,显然有本末倒置的嫌疑,会降低其学生的学术创造力;而成人高等教育本身就是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可以较好地与这一培养目标相结合。第二,成人高等教育的对象大部分是在职成人,这些人中大部分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学生对学习的需求是明确的,能够较好地做到在学习中保持针对性[3]。如此,在这些人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其实践经验,使其能够保持创业的主动性,并充分利用其社会关系,进而使得创业计划顺利开展,大大提升创新创业的成功率。第三,作为成人高等教育对象的成人群体,这些人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愿望,成人高等教育为其提供的灵活学习方式能够解决其工学矛盾,从而能够充分保证其创业的实践时间。因此,从整体看,成人高等教育相较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点,结合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完全可以发挥成人高等教育的优势,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活力。

(一)理念更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第一,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创业意愿进行综合评定,按照学生的意愿与个性正确评定学生适合的创业类型与模式。第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的理想与热情,让学生了解到创新创业的意义与必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社会创业成功的案例或是邀请这些创业成功人士到校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规划好其创业计划,减少学生创新创业的迷茫感,从而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意愿。第三,注重创新创业的价值观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虽然是实用性的教育形式,但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也是不可缺少的。实践表明,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仅需要课程设置或实践指导,还需要对学生开展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教育,使得学生能够正确认知创新创业过程中的艰辛、困难,以及正确应对这些困难的方式方法。第四,强化创新创业的政策教育。通过政策教育帮助学生消除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后顾之忧,使得每位学生能够了解和熟悉政策,增强创新创业的信心。

(二)师资培育,建设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

尽管我国高校中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比例较高,但真正创业成功的学生并不多,而成人高校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仅为3.2%[4]。显然,这相较于普通高校,这是一个非常低的数字,这其中除了学生个体差异以及社会因素不同之外,最关键就在于与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有重要的关系,师资力量是否专业化影响着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故此,成人高等教育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需要打造一批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具体而言:第一,推进校企合作,积极聘请企业人员或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兼职指导教师。这些有着丰富企业管理经验或创新创业成功经验的人士,其创新创业的经验、意识较为丰富,将这些创新创业的经验、意识或教训传递给学生,将对学生创新创业过程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与借鉴性。第二,积极提升在职教师的创新创业素质。当前,大部分成人高校的教师不但没有创新创业的经历,而且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也较为薄弱,对创新创业的研究不够深入,严重影响了创新创业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对在职教师进行创新创业的理论培训和实践经历指导,采取体验式的培训方式确保教师能够亲身体验到创新创业的具体运作,同时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挂职,亲自参与创新创业实践,进而提升教师综合的创新创业能力与素养。为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可以在经费、项目、职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第三,构建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机制。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跨学科的教育,对师资力量有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成人教育机构与普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积极的合作,充分利用合作机构的师资,为自身构建一个动态化的、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库,从而提升校际合作的优势。

(三)丰富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经历

第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大部分均是有着工作经验的成人,其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自我探索、自我设计创新创业过程,主动发现创新创业实践中的问题、难处,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解决。第二,在实践教学中,应该做好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来源范围极为广泛,在人生经验、生活阅历和工作经历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正视并尊重这些差异,力求做好一对一的实践指导,发挥学生个性在创新创业实践中的作用[5]。第三,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应该充分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实践教学的平台。当然,除了搭建平台之外,还需要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提供经费支持,对学生开展的各类小型、微型创新创业活动给予大力的支持。第四,积极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实战训练,引导学生开展模拟创新创业计划,将课堂理论讲授与实战创新创业结合起来,保持学生充分了解创新创业的实际运作。

(四)整合课程资源,着力培养复合型的创新创业人才

第一,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应该转变人才培养观念,致力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针对当前社会转型对人才的复合需求以及学生就业的要求,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在改变以往的学科分科过细的问题,在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资源安排上,侧重于综合性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以及综合性教育理念的传播。第二,在具体课程设置上,要构建立体式的课程资源体系。要打破学科、专业之间的界限,构建跨学科的专业体系与课程体系,为学生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学习提供条件。同时,在教材开发上,针对创新创业的具体要求,开发立体式教材体系,将各类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综合性的课程资源教学包,而且将书本教材与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结合,形成一个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的课程体系,保证学生的综合性需求和个性化需求相结合。

(五)改革学制,保证学生有充裕的创新创业实践时间

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基本上是在职在岗人员,工学矛盾较为突出,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就是改革学制,建立弹性化学制。在修满学分的前提下,保证学习实践的伸缩性,学生能够选择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半工半读或工学交替等[6]。显然,弹性学制是非常适合成人高等教育的,在这种情况下,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可以开设形式多样的课程体系,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同的学生根据自身不同的要求,充分利用学分制,发展自身的个性,保证创新创业的时间。对于在职学生而言,可以按照工学矛盾解决的要求,统筹安排学习时间,在理论学习之外,可以充分利用剩余的时间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对于非在职学生,弹性学制为其提供了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选择,能够充分保证其能够循序渐进地接触社会,在实践经验积累之后,开展创新创业实践,避免创新创业实践的速成,从而提升创新创业实践的成功率。

浅谈创新创业论文篇九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体现自身意义

当今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点问题。所谓的创新教育就是指将培养人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将培养一种创造型的人才作为根本目标的教育。创新教育的提出不仅仅是弘扬人的创新本性的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深化教育改革以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需求。实施素质教育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只有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这一前提和基础之上,学生创新能力、创造精神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才具有现实的可能性。由此可见,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相比,创新教育具有自身十分鲜明的特征。自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这些都是小学生自身的弱点。如果教师能够在音乐教学中十分巧妙地利用创新教育的优势,就能够有效地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并对小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进行适当的调节,从而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思考力以及观察力,并且有利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有些小学音乐教师以及家长认为小学生学习时间本就十分有限,学习音乐就是在浪费时间,这种想法是十分不科学的。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审美教育,美化音乐教室其实就是一种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情境的措施,能够使学生刚刚步入教室就产生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再加上对优美音乐的欣赏,学生会更快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从而大大优化小学音乐教学的效果。所以,音乐教师必须要勤于动手和动脑,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来布置小学音乐教室。比如,教师可以改进原来横平竖直的座椅排法,设计出更加具有艺术性的半圆形、方形以及圆形的排法,这些排法具有更强的美感。音乐教室的墙壁上也可以张贴一些山水画或者著名音乐家的画像等,从而使小学生在这样优美的教学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的熏陶和感染。

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当今的音乐教育领域,备受争议的一个问题就是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究竟谁才是教学的中心。有些小学音乐教师认为,教师才是课堂的'主宰者。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必须要保障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地位。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权威人士,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有的时候教师偶尔唱错了音,小学生也不敢指出来,这样做容易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抵触心理,也就更谈不上实施创新教育了。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必须要认识到,音乐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必须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追求无权威的学习机制,追求双向交流、和谐、自由的音乐教育教学氛围,建立起一种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小学音乐课堂没有强迫性以及权威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进而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融洽、宽松的学习环境。

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提升自身素质

想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要拥有一桶水,小学音乐教学同样如此。想要在小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就必须不间断地加强自身音乐专业素质的培养。有些小学音乐教师只是安于现状,多年来都一成不变地使用过去的教学模式,这也就从本质上阻碍了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发展。事实上,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所谓的创新精神就是指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方法、技能、信息以及知识,提出新观点以及新方法的精神。而要想成为具有创新意识以及创新精神的音乐教师,我们就必须要具有很强的教学能力以及扎实的音乐专业基础,这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此外,教师还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而不能墨守成规。

浅谈创新创业论文篇十

1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在小学美术的教育过程当中,教师还要重视对孩子们审美想象力的培养,并将丰富的想象力转化成为对艺术的审美创造力。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发现,儿童对色彩有着强烈的感觉,如果教师加大对学生形体组合的认知,色彩规律的认知或者是视觉方面的认知训练的话,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审美创造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是一切知识产生和演变的根源所在,想象力是成就这个世界发展的重要因素。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具有特色的个体,他们的潜力是我们无法设想得到的,因而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深入挖掘,只要帮助孩子们寻找到那双想象的翅膀,他们就能够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小学美术课堂是帮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的重要平台,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美术课堂这一个梦想绽放的舞台,给孩子们创设一个完好的情景,帮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将其演变成为审美创造力。具体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1欣赏成功的艺术作品,发掘孩子们的审美想象力

在欣赏课上教师可以学生欣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如在《古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这一欣赏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结合当时社会的发展形态和背景让学生体会到广大劳动人民对美的不同理解和丰富的想象力,这些艺术瑰宝是广大劳动人民艺术的结晶,假如没有这些丰富的想象力,就不可能创造出如此宏伟壮观的文化遗产和艺术瑰宝。再比如,讲到我国的万里长城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想如果自己是长城的设计者,会怎样进行改良和设计,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想法用绘画或者其他美术方式表示出来,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智慧;另外一个方面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丰富的审美想象力。

1。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构思作品

为了进一步将孩子们的审美想象力演变成为审美创造力,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想象力训练。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做好课前的组织设计工作,在备课的时候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寻找良好的创造素材,可以下载图片或者是优秀的学生作品在课堂上放映,通过对大量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进一步发掘孩子们的思维创造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为不同的小组,利用几分钟的时间给学生提出作品的创作要求,剩下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的讨论,尽情地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见解和看法,并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代表发言,选出精彩奇妙,富有创造力的想法与大家分享。在学生创作的过程当中,要求学生要独立思考,杜绝超抄袭现象的发生。如此反复的训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2小结

本文结合个人在实践工作过程当中的经验总结,就小学美术的创新教育理念实践方案展开探讨。首先,要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具体的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成功的艺术作品,发掘孩子们的审美想象力和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构思作品两个方面展开。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和同仁的关注。

浅谈创新创业论文篇十一

传统法学教育的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创新创业能力相对较差,能力培养不能完全适应职业需求。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培育创新创业理念成为我国高等法学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法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等方面的教学改革,通过优化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调整师资队伍结构等手段,探索以实践创新能力教育为核心的专业改革。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卓越法律人才

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重点支持卓越计划教育培养基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辽宁大学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的实践,试分析法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路径。

法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改革依托大学的多学科优势和资源,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通识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方针,以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为平台,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具有突出的法律实务操作能力和法律应用能力的,服务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创新创业法学人才为目标。

(一)培养方案改革

培养方案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其设计以课程体系改革为基础,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相结合,专业培养方案体现创新创业教育本质,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各个环节和法学学科的所有课程教学中,不断扩大实践(实验)教学的学分学时在培养方案中的比重,以创新创业能力教学为核心,开设创新创业基础类课程和拓展类课程,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和内容。

(二)课程体系改革

1、课程体系改革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1)在一年级和三年级,分两个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分析、了解就业形势,掌握就业前景。

(2)针对专业特点,开设专业前沿类课程,如法律前沿问题研究,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方向和最新动态;开设专业技能类课程,如法律文献检索课、审判业务、律师实务等,帮助学生掌握法学专业实践技能,提升创业能力;开设专业思维和方法类课程,如法律逻辑学、法学方法论等,指导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思维方法和体系。开设职业伦理类课程――法律职业规范与道德,增强学生法律职业伦理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增强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进一步增强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紧密度,深度拓宽合作领域,邀请共建的实践教学基地专家参与课程设计、教学和指导活动。邀请实务专家单独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使学生在校期间尽快熟悉司法实务业务流程,尽快融入实务角色,掌握法律实务技能和方法。

2、注重知识更新,及时修订教学大纲

首先,注重知识更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定期以讲座、座谈、交流等方式,向学生传达最新创新创业动态。

其次,组织教师团队编写适应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求和法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实训教材和专业教材。

第三,对不具备出版教材条件的教学讲义及实验讲义,定期组织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召开会议进行修订更新,保证知识的规范性。

3、落实精品课程建设,促进课程资源的开放共享

对于已经获批的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力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鼓励优秀教学团队加强协同合作,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对于开课历史悠久,具备示范辐射作用的法学专业核心课程,鼓励申报省级专业核心课程。

(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既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也是学生难得的教师资源。学生通过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实习活动,提高学生积极学习法学专业知识的主动性,培养研究法律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与研究潜质,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人际沟通和心理承受能力。

为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目标,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基地布局,具体体现为:

1、有步骤地增加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同时考虑实践教学基地的地域分布及层级。合理地调整实践教学基地的种类,实践教学基地不应只局限于公检法司机关,还应有计划地延伸至工会组织、妇联组织、法律援助中心以及电台、网站等媒体的法制节目等领域。

2、进一步增强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紧密度,加强联系,深度拓宽合作领域,邀请更多的实践教学基地中的专家来院讲学、参与教学、科研活动。

3、定期邀请各级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创业典型等先进人物“进基地、进课堂”,以报告、座谈、参观等形式,现身说法,分享他们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实现个人价值的经历,这也是实践教学活动的一种体现。

(一)加强图书资料建设,力争建成门类齐全,涵盖国内、国际各类法学专业期刊、图书的法学专业图书馆。

(二)建设专业的电子数据信息平台,加快法学专业法律法规、中英文期刊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强化港澳台地区文献数据、外文文献数据的扩容,增加港澳台地区案例图书、德文、英文案例图书以及相关研究文献在数据库中的比例和更新频率。

(三)建立有地方特色的高水平法学实验实训素材库。加强与实践教学基地的联系,建立并不断加大案例教学在教学工作中的比例。素材库的材料均来源于地方立法、司法部门,保证实验素材的原始性、真实性、可操作性,为法务实训课程的开展和培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提供保障。

浅谈创新创业论文篇十二

近年来,快递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其对文化理念的重视不够,成为其发展的约束。这种现象的产生由多方面因素所致,既有企业自身的因素,也有员工自身的因素,还有社会的因素。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我国快递业企业文化理念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以利于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重视文化理念,有效发挥企业理念的作用。

物流业;文化理念;管理;创业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组织内部所有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信念、共识及生活准则,是企业理念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形态文化的有机复合体”,是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我国快递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创业者加强企业文化理念势必对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快递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应运而生。其改变了国有邮电局一家独大的局面,逐渐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的格局,现在已经形成了“国有、民营、外资快递企业业务量市场份额分别为22.8%、75.4%和1.8%”的局面。从这一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民营快递业在快递业所占的比重已经占到绝对优势,成为快递行业的主力军。在我国网络购物迅猛发展的环境下,越来越多人开始网络购物,因为网购具有方便、快捷和品种多等特点。近年来每逢“双十一”,淘宝、京东等网站纷纷采取多种促销手段,这一时期成为快递业的黄金时期,每年的快递总量都在迅速攀升。2014年我国快递行业收入2040亿元,快递业务量达到140亿件;2015年业务收入达到2650亿元,业务量达到196亿件。但快递业企业文化理念较单一,一些快递业企业的理念,如提出诸如“企业利益第一”这样的口号,这样的经营理念显然不能与其快速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显得过于狭隘,目光过于短浅。这样的口号不仅不能规范企业管理,也不能很好地吸引留住员工,也最终难以形成行业的核心价值观,限制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虽然我国快递业在近些年来迅速发展,但同时其负面新闻报道经常见之于媒体报端,诸如存在快递员服务态度差、快递损坏、快递调包、拒绝验货、行业监管差、消费维权难等多方面的问题。这反映出快递业企业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企业理念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1、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认同度不够

在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理念在企业的正常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引导企业的经营理念、规范企业和员工的行为、确保企业建立起规范的制度。因此,好的文化理念在不同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的管理组织能力,对企业形象的打造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反之亦然。现在快递业的企业文化理念现状不容乐观,有学者对快递业企业文化理念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在企业理念中,“43%的企业缺少企业使命这一项,企业愿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形象口号缺失率达14%”。这一调查结果虽然反映的是一些民企中的现象,但是民营快递在我国快递业中占据三分之二的比例,这种结果充分反映出快递业的企业理念薄弱。此外,即使有些快递企业有一定的企业文化理念意识,但是所提出的理念也表现出雷同,或者没能体现企业自身的特点,使得企业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缺失。特别是随着外资企业进入我国快递市场,快递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提升企业文化的内涵,练好企业文化内功,都将在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和长远意义。

2、快递员文化素质低,服务意识淡薄

快递员是快递业与快递用户联系的纽带,是快递业外在形象的反映。由于快递业对快递员的学历要求不高,所以大多数快递员的文化素质不高。快递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低下,流动现象频繁,因而常常会出现一些快递损坏、快件被调包、先签收后验货等现象。随着快递业的迅速发展,每天快递员都要背负着沉重的工作任务,加之快递企业对其员工的培训不够,这就使得快递员根本没有时间学习。忙碌辛苦的工作使得他们在工作中的服务意识有所降低,有时候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心情,因而会发生一些有损客户利益的事情,最终致使快递企业自身的信誉度受到损害。有调查发现,“只有13.29%的快递员每次都会提醒消费者在快递货物时进行保价(保险),只有34.41%的快递员会将货物送到消费者手中亲自签收”。这样淡漠的服务意识,使得其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势必会影响快递行业的健康发展。

3、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管体制

快递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不高,所以从业人员的来源、层次都比较混杂,这就给企业的管理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现在的快递经营网点大多数规模较小,以加盟化模式进行经营。在网点数量庞大的情况下,企业对经营网点的经营资质缺乏有效审核,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的监管,造成对所属网点的具体业务缺乏监管,造成快递行业的乱象丛生。同时,由于快递员对企业归属感的缺失,对企业的荣誉感和责任心也就会大打折扣。再加上企业只是单纯讲究投递数量而忽视企业理念的教育,没有对员工实行“以人为本”的理念,虽有处罚机制,却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不能有效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也是造成快递业从业人员服务意识淡漠的原因之一。

4、行业的自动化程度有限

虽然快递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它们的自动化程度较低,大多数工作都采用人工进行包装、分拣选和搬运,这在不同程度上造成粗暴拣选,使得工作效率低下。快递业务主要靠快递员人工投递,特别是在诸如“双十一”这样的黄金季,就会出现一些物件不能及时投递、投递错误、邮件丢失等现象,且几率明显加大、加剧。这一方面反映出在快递数量突然增加时会造成人员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行业自动化程度不高而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同时,快递业投递模式是单一的,规模不大,投递网点人员少,而这种基本靠人力运作的模式,最终会成为该行业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

1、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文化理念极其重要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政府、高校以及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点。在网购已经成为不少人选择的今天,快递成为给人们现实生活中带来便捷的途径。在物流迅速发展的今天,快递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加广阔发展的新途径。据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简称为《报告》),可以充分反映当前中国人使用网络的情况。《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的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规模达6.20亿。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这为大学生通过物联网进行创业奠定了良好的现实基础。大学生作为新形势下的知识分子,在面临挑战的同时,更多的是应该抓住时代的机遇进行创业,实现人生的价值。

2、制定合适的企业文化理念,进行有效的宣传

不同企业要认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制定出适合自身企业的文化理念,不能盲目制定所谓的企业文化理念。企业要通过文化理念来打造企业自身的品牌,使企业理念成为一个企业的标志。所以企业在制定适合的文化理念之前,必须立足于自身企业,并进行一定的市场调研,制定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只有合适的文化理念才能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反映企业的社会服务意识。当然好的文化理念还需要被员工所认同,这就需要对员工进行宣传,因为宣扬企业文化也是在宣扬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3、提升员工的素质,增加企业的凝聚力

人员文化素质低、组成人员复杂,是物流业应该重视的问题,对于创业者来说也要注意这一点。首先要把好用人这一关,对于入职的员工要加强培训,加强企业文化理念的宣讲,更要在实际工作中落实企业理念。当然企业也要爱护关心员工,以体现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只有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才能让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增加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同时,企业要鼓励并奖励有优秀表现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员工,使他们真真切切在实际中感受和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好的文化理念要通过技术的支持才能有好的发展,所以创业者要正确处理好文化理念和优秀人才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使二者形成合力,更好地发挥彼此的积极作用,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加强企业文化理念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制定适合自身的文化理念,也需要通过加强管理,完善规范企业和员工的行为,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使企业得到健康发展,让创业者最终取得成功。

浅谈创新创业论文篇十三

一、强化学科基础建设

小学教育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健全完善的学科体系作支撑,这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学科体系的建设,一方面要满足小学教育专业教学的基本需要,另一方面要承担一定的教学科研任务,而小学教育专业又需要多个专业的支撑,如心理学、教育学、文学、史学、理学、音乐、美术等,这一特点就决定了小学教育专业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科基础的有效建设。因此,玉林师范学院在小学教育学科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多科学、综合性、厚基础的原则,然后再突出初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以及小学各学科课程等学科,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发展学生的个性化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在学科建设中,要正确处理好“基础”与“专业”之间的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上的均衡。知识是基础,所以学科体系建设要满足基本科学文化知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教学需求;而能力与素质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所以学科体系建设还要满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创新意识等方面的教学需求。总之,小学教育专业学科体系的建设,需要正确确立知识、能力的素质结构,拓宽专业教学领域,建立完善、科学的课程体系,重视人文教育,进而提高学生的'从师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坚持职前培养与小学教育发展的适应

随着小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现阶段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很多新要求、新任务,所以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职前培养需要积极与小学教育的发展相适应,要把高校周边地区的小学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基地,通过更多的小学教育实践来促进小学教育专业人才职前培养与现代小学教育发展的积极适应,增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对自身教育职业的理性认知,从实实在在的教育现场中获取更多的职业感悟。因此,玉林师范学院作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非常重视同社会、小学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同更多的学校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创建校外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现有玉东小学、实验一小、实验二小等多所小学成为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基地,真正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思路,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教学科研精神的培养。学校积极建设教师教育发展中心,构建校内教育教学实践平台,建设先进设备与技术的教学实训室、教师能力提升实训室、教师教育行为观察室、微格教室等,为学生的职前实训提供了充分的保障,这将有助于小学教育专业教学与小学教育实践的协调与适应,增强小学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专业性、针对性。

三、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对于小学教育专业创新人才而言,其毕业后进行小学就业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在教育活动中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需要格外注意实践性教学环节,这是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为此,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在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上做了积极的探索。首先,增加实践类课程的比例,如小学教育文科方向,开设了识字教学、朗读教学专题、小学文本解读、教师口语训练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大大提高了实践课程的比例,还要求学生积极进行专业实践课程的拓展训练,如课前五分钟实训、微型课试讲、有效教育模式演练等,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积极探索丰富多样有效的形式。其次,根据小学教育的实际需要调整专业教学计划,高度重视学生的见习和实习,小学教育教研室自编教育见习手册,从大一起就每个学期安排学生去见习,培养学生对小学教师职业的情感和倾向性,在见习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做好教育见习的记录、总结和反思,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理论的学习。实习的时间延长至三个月,充分的保证了学生的实践要求。另外,在一些班级中探索双导师制,给学生在校内外安排了指导老师,尤其是校外的实践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在校外基地的教育实践,在见习和实习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动态化的监督与管理,及时发现学生在教育专业素质上的缺陷,做到及时的查漏补缺,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自身的从师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在教育工作岗位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第一时间适应工作岗位。

四、建立健全再教育机制

小学教育专业在校教育以及专业课程学习的结束,并不代表着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生涯的结束。小学教师在进入职业岗位之后,会在教育实践中面对许多新的问题和困惑,需要接受新的教育。同时,从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来看,同样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进步。然而,当前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岗位再教育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很多小学教师在进入职业角色后,虽然会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但是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创新能力却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不仅如此,小学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在进入就业岗位后接受更多系统化的再教育、再培训,但是大多数小学教师的课业负担比较重,加上学校对教师再教育工作的不够重视,很容易影响小学教育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小学教育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实现学校教育上的改革与创新,还需要加强再教育机制的建设与完善,加强高校、小学学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进而为小学教育专业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及其职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如网校、网络课程、远程教育学院等再教育平台的建立,可以打破再教育活动中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将再教育常态化、自主化。综上所述,小学教育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优化与探索,进一步健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丰富创新人才培养的渠道和主体,重视小学教育专业人才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补充和完善,紧紧围绕“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能力强”的培养目标,逐步建立科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浅谈创新创业论文篇十四

大学生自主创业对于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学生自身的成长都非常重要。就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做法、成效以及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论述,旨在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高校 大学生 创业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腾飞与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创业构建了良好的平台,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市场空间,为新时代有志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大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地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选择适合于自己理想的创业之路。但是从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等方面考察,我国的创业活动尚处于较低水平,这与全社会缺乏创业教育有关。此外,大学生就业问题日渐凸显,面对急剧的就业压力,高校不仅要培养具有竞争就业岗位能力的能力,更应培养具有较高创业能力,既能求职又能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因而,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

国外的创业教育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在20世纪60~70年代间,国外的院校就开始在教学中大量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国外的商学院更是普遍重视给创业者提供这方面的系列课程,创业学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中已经成为成熟的学科。国内的创业教育始于当20世纪90年代末,受到世界上高技术领域的创业热潮的影响,创业教育逐步得到社会重视。2002年教育部在全国9所院校进行创业教育试点,高教司举办了两届“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标志着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正式开始。我院正是在2003年选派老师参加首届培训班后,开始开展创业教育,在经历引进、吸收、设计、实施、完善、提高和推广阶段后,已成功进行了多个有影响的创业项目,创业的教育和研究得到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而有价值的做法和经验。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自2003年底开展创业教育以来,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在内容、形式、方法上的探索与实践,在创业实践上效果显著,至今已形成了以蜜蜂创业团、宠虫工作室、爱心助困岗为主打品牌的创业项目。

2.1 蜜蜂创业团

蜜蜂创业团以农产品市场为导向,结合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发挥专业优势,以种植和销售香瓜、番茄、茄子、菜椒、玉米等各类无公害蔬菜瓜果为主,在我院的支持和指导下,于2004年成立的一个由团员青年学生组成的主要创业团队。团队种植基地由起初的667m2增加到3335m2,专业指导老师5名,团队成员也由起初的10余人发展到40余人,下设生产部、销售部、行政部、财政部、宣传部五个部门。每年,团队种植的蔬菜瓜果的毛收入近1万元,三年来产品销售额已累计达2万余元,扣除工资和扩大生产投入后现有流动基金2000余元,已安排大学生勤工助学150余人次。

2.2 宠虫工作室

宠虫工作室主要由宠虫影像制作部和宠虫文印部两个部门组成。宠虫影像制作部主要是为校、院及个人的提供各种活动的拍摄与制作服务,现已承接第31届校运会、袁隆平院士报告会等校内外大型活动和其他各类活动的拍摄及制作等上百单业务。宠虫文印部主要从事打印、复印、扫描及图文处理等,自营业以来,将a4纸的复印价格降到0.1元/张,为广大同学提供了优惠服务。工作室发展至今,现有固定资产3万余元,指导教师4名,成员10余名,累计营业额已达7万余元,为40多位贫困生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

2.3 爱心助困岗

爱心助困岗于2005年8月由学院组建,起初以销售水果瓜菜为主,2006年4月由学院和海南资深配送有限公司合作,增加“伊利”学生牛奶的销售项目,队员也由起初的6人增加到近20人,至今已为50余人提供了勤工助学和实践创业的机会。

3.1 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提供良好创业条件

大学生创业普遍存在缺资金、缺场地的情况。无庸讳言,创业实践需要钱,无钱的创业实践只能是纸上谈兵;创业实践要有场所,要有阵地,否则就只能在电脑上虚拟,在纸上设计。面对此情况,学院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入近1万元的固定资产,并提供3万元的借款为宠虫工作室购买摄像机、电脑、打印机等设备,为蜜蜂创业团免费提供种植基地及水灌溉、生产工具等,经与学校有关部门协商,为宠虫工作室、爱心助困岗提供营业场所,使大学生创业有了启动资金和活动阵地,为创业的开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有效促进了创业的发展。

3.2 学生创业与专业学习、科学研究三结合

创业教育更强调人的“会学习”与“会做事”的高度统一,是知识、技能和情感教育的整合,是课堂理论教育与课外活动教育的整合。我院具有“学、产、研”三结合的鲜明特色,学院充分利用这一特色,积极引导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知识确定创业项目,结合创业提高专业。

浅谈创新创业论文篇十五

虽然新加坡高职教育发展时间不长,但其典型的东西方融合特色使其成为亚洲乃至其他地区国家竞相学习的榜样。南洋理工学院在办学策略上,重点突出市场导向、柔性系统、能力开发、国际合作、面向世界以及重应用、重开发的办学策略,可谓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的代表。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更具个性化的创新教育理念,为学生的职业生活与创新创业作好准备,使他们成为新加坡科技创新、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南洋理工学院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专才、创意及创新能力来支持企业之发展需求,如此远大而又切合实际的使命定位,使其办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更加具有了科学的发展依托。

1。1无界化校园理念下的实用主义

无界化校园管理理念是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灵活学习,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见解和判断有针对性对教学内容按照社会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得到保证。现实中的问题往往不分专业界限,任何一个项目都是综合性和系统性的,依赖于多个学科之间专业知识的融合和创新,从现实中对具有创新创业特质的复合型人才的热衷追求也可看出其重要意义。这种复合体现在校园教学中就是强调各学科之间的紧密沟通和联系,而南洋理工学院将这种联系制度化地高度融合,并以此来强化行政管理部门和教学系之间合作的团队精神,同时强化资源与人才的共享,促进不同学系间的项目合作及教学活动交流,提供更多综合科技创新创业与应用机会。通过这种复杂的综合应用项目,提升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学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加强学院的灵活度和反应能力。在此理念下,学校培养了更多具有开放性创新思维和国际眼光的教师和学生,这种国际化使教师具备更加宽广的视野和领先的专业技能以及跟踪国际最新发展趋势的创新能力,使得学生无论是从教师处学习,还是参与国际竞赛,抑或参与国际企业的项目,都主动或被动地置身于国际化的环境中,进而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都体现了真正的全球无界化。

1。2注重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技能培养

南洋理工学院开创的“教学工厂教学方式通过高度仿真的环境使学生有直接的感悟和现场感,尤其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学工厂是以学校,而不是企业为本位,在现有的教学系统的基础上设立,是将实际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之中,由模拟到模仿再到融合的过程。其中企业和研发项目是教学工厂里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使学生能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环境中。教学工厂的办学理念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学院与企业开展伙伴关系,尽可能多地吸收先进企业的技术和资金,全面模拟企业环境;第二阶段,学院全年不间断地为学生安排项目,以配合企业需求;第三阶段,学校开始着手系统地进行专业开发;第四阶段,树立全面的教学工厂理念,帮助学校实现自己的理想。

1。3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

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实现了职业教育的高等化和高等教育的职业化,其推行的教学工厂教学模式以及全方位的校企合作使其具备了高职教育高速发展的动力。这种源于企业、用于企业的校企合作精神,使其可掌握市场发展最新信息和趋势,扩充教学与发展资源,开拓科研和创新项目,不断引入国内外企业实习机会。南洋理工学院各系部都与产业实现了较强的融合,通过校企共同设立的实验室让教师与学生和企业共同研发项目,或通过学系专业咨询委员会成员来增强与产业间的融合,另外还通过在职培训课程加深与企业的联系。令人侧目的是,该学院的各学系都具有与新加坡国内外企业的融合项目,其中很多都是国际知名的大公司,如信息科技系与企业合建的实验室,就涉及微软、思科、甲骨文等大型企业,其提供在职培训的专向专业如电子商务、it安全等,主要服务对象是在职的专业人员,以此来满足企业在各关键领域对专向人才的需求。

2。1教学体系不统一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当作高等职业教育主流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自发、分散的探索阶段。现行的教学模式中,创新创业教育多以选修课讲授为主,没有形成统一的课程目标,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差异很大。很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人员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教学效果不明显。另外,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学术研究深度不够,没有与生产企业相互融合,导致创新研究成果转化率低。

2。2办学定位模糊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在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上界定模糊,很多高职院校依据普通高校的办学模式组建,有着普通高校的共同特点,重理论轻实践,特别是缺乏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策略。另外,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还不够完善,有些高职院校的管理机构、校园设施、师资队伍等方面类似本科院校,但运行模式又按照中专时期的方法进行,无法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突出反映在教学上注重理论体系讲授,忽视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理念的培育;理论课时占用比重较大,实践实训时间不足。另外,考核方式比较单一,注重理论知识考核,实践实训考核方式不够完善和科学,使很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的人才无法获得公正评价,埋没了大量具有潜质的人。

2。3校企横向联系结合度不高

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是完成教学使命的需要,提高教学科研能力的需要,加强学生实训基地建设的需要,也是多渠道筹措经费的需要。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产学研也呈现了蓬勃发展良好势头,但限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发展并未达到其应有的高度。无论是职教集团还是实习基地,都没有真正实现学校的主导地位。究其原因,根源在于企业的需求并没有得到充分满足,造成了学校方面主动,企业方面被动的单向合作局面。应通过寻找适当模式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充分满足企业方需求,避免学校方面单方索取,使校企双方真正实现共赢。

3。1革新教育理念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多元化的不断深入,各经济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也加速了各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大学的作用和活动范围从纯理论科学研究转为倾向于实用性,更直接地参与科技成果产业化,更多地介入行业或区域经济发展,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结构更注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过程中更强调实践环节,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元素开始成为当前很多高校的发展特征。教育部2014年提出对全国600余所高校进行转型,将其办学理念进行重新定位,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自己的目标,在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同时,创造条件,培养“行业创业者或领导者。如何寓学科能力培养于应用能力训练中,做到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结合,融合通识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新一代大学生,需要改革高等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机制,通过跨领域全方位的教育,培养有创造力和创业精神的未来行业领袖。应在大学教育中推广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学生、教师把创新点概念化,然后拿到企业中去测试、调整和提高,不断完善并实现转化。这是实现创新和转变的最佳办法,也是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与“无界化校园教育理念之典型写照。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匮乏是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必须加强师资引进和培养力度。可借鉴南洋理工学院的做法,从企业、政府中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理论修养的企业家、咨询师、创业投资家等担任兼职教师。同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咨询、研发和管理工作,增加实践经验。高职院校应当将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作为自己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通过现场引进、教师锻炼、行业兼职等方式加强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将对学生的教育与教师的教育紧密结合,以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同时,应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与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另外,要建立良好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通过校际之间合作,共建地区性的职教师资培训中心,多方面加强师资培养工作。

3。3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借鉴南洋理工学院的职业教育理念,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积极探索分层教育,构建多方位课程体系,开展包含普惠、小众、精英等类别的分层教育,建成了必修保基、限选强能、公选拓展、网络延伸、实践提升、“二课熏陶的“三层次六方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第一层次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普惠教育。通过《创业基础》必修课和各专业创新创业限选课的理论教学,启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业意识,点燃学生的创业激情,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发现创新创业型人才,提升学生创造性就业的能力。第二层次面向有意向创业的学生开展小众教育。通过创业类公选课与相关的实习实训,进行创业知识、创业素质拓展教育和创业技能培训,引导学生为自主创业做出积极准备,一旦时机成熟即可创业。第三层次面向已经进行创业实践的学生开展个体教育。针对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培训,让学生全过程、全方位地体验创业历程,全面提升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鼓励其毕业后直接创业,同时创造就业岗位带动其他学生就业。

3。4建设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体系

2000年以来,科技部、教育部先后在全国部分省(市)和高校相继建立了国家级与省级大学生科技园、产业园及创业孵化器等服务保障机构。但是,与新加坡相比,投入和产出非常有限。可借鉴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模式,采取以下措施:

3)建立由政府或企业参与,高校主导的科技园区或孵化器,在政策、资金层面给予支持和投入,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后勤保障。

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和无界化校园理念"为国内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优秀的可借鉴经验。同时我们应注意到,任何一种教育模式的最终实效性,取决于其实施过程的本土化,创新创业教育也不例外。因此,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中,应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将创新创业教育最大化,为社会培养更多创新人才。

作者:李寿泉单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浅谈创新创业论文篇十六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将创新教育引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是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有利于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形成,更能够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与创新能力。开发具有创新意义的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有利于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音乐;创新教育;教学活动;音乐氛围

创新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更是重视学生潜能开发与个人需求的教育。在最大程度上开发小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主动性,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利用创新教育,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知识的开发过程中来,会让学生逐渐意识到音乐学习的乐趣,成为音乐知识的追求者。

一、营造良好音乐氛围,促进创新教育

对于音乐学科来讲,审美是学科的特色,审美教育是学科教学的特殊部分。要促进创新教育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落实,教师要认识到音乐教学的艺术性与审美性,利用有效的方法对教师进行美化,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美化教师环境,让小学生从进入音乐教师的那一刻起就找到音乐学习的兴趣与美感。用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小学生全情投入,有利于教学活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动手与动脑,根据不同年级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爱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首先,从教师的桌椅摆放来讲,传统的桌椅摆放为横排竖列式,这样的桌椅摆放方法过于规矩,会给小学生带去学习压力。鉴于音乐学习内容具有艺术性,教师可以利用艺术性的手段摆放桌椅。将桌椅摆成圆形、半圆形或者小组方块型,有利于教室美感的提升,也能让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更加轻松。其次,做好教室的墙面装饰。教师可以在墙上挂一些山水画与音乐家的生活图像,让小学生在进入教室之时,有一种走入音乐殿堂的感觉。通过音乐教学环境的创新,促进教学氛围改变,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举措。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创新教育

到底谁才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中心,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谁高谁低,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大难题。部分教师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在课堂教学中有绝对的决定权。小学音乐课堂中必须要体现教师的中心地位,保障教师的权威。但要落实创新教育,就要认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主体观点。肯定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犯了错误,小学生发现却不敢说,小学生有个性化学习需求,不敢向教师表达。这只会让课堂教学变得越发死板,不利于教学进步。教师要关注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感受与学习需求,在课堂中为学生服务。选择小学生喜爱的方式实施教学,重视课堂中的师生交流,才能促进教学创新。比如,引导小学生学习“狮子舞绣球”这首歌时,教师不能为了教学方便让小学生反复跟自己学唱。教师鼓励小学生离开座位,根据歌词的内容与歌曲的旋律做出狮子舞绣球的`动作,给小学生展示个人能力的机会,有利于小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快乐,逐渐爱上音乐学习。用不同的方式实施音乐教学,对于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发展十分重要。

三、提升教师个人素质,促进创新教育

要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落实创新教育,教师必须要具备创新教学的意识与能力。教师要给学生讲一点知识,自己必须要掌握十点,甚至百点知识。教师要重视个人音乐专业能力的提高与教学技能的提升,从多年不变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要对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落实创新教育,需要教师从教学方法上积极创新。从学校来讲,学校要重视教师创新教学能力的培养,定期举办创新教学大赛,给教师动力去思考新的教学想法,并积极去实施。从教师个人来讲,教师要建立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积极去学习新知识。比如,引导学生学习“藏猫猫”这首歌时,教师就可以将游戏与音乐学习结合起来。小学生对于游戏的向往是不能抑制的,将游戏活动作为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吸引点,有利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是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将创新教育模式与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能够让音乐学习满足小学生的精神需求,促进小学生更加积极地面对音乐课堂活动。重视民族进步与国家发展的灵魂,将创新元素植入到小学音乐课堂中,是构建高效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明月辉.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学周刊,,(05):221.

浅谈创新创业论文篇十七

摘要:音乐属于艺术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有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从而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音乐教学从社会的发展意义上来说,对于主体教育的模式发展等,可以结合学生的发展趋势,以及学生在利益趋势上的潜能应用,通过在学生成长中的学习深造作用等,加强对学生在积极性方面的有效培养。而在小学音乐教育的执行过程中,如何应用现代化教育,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就需要从现代的创新性教育,进行全面的改革执行,从根本的教育基础上,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上的培养。下面,针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教育发展进行简要的探讨分析。

关键词:艺术;小学音乐;创新教育

一、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育价值

现在属于一个典型的知识经济时代,在进行创新的教育执行过程中,为更好地满足热点词汇的执行应用,就需要从创新的教育理论上,加强对人才能力的有效培养,并通过思维模式的创新,促进对创新理念的应用推进。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教育上,为更好地满足在现代教育的创新能力推进,需要结合学生的自身创造能力来进行意识方面的`全面培养,并通过现实的教育可能性,加强对传统应试教育的相互对比,并以此来促进对教学教育目的上的改革。在教学中,由于青少年儿童自身的自制能力极差,从而导致了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学习上的兴趣价值观取向问题,从而导致学习上的惰性出现。因此在进行此类教育的过程中,教学的目的,就应当以挑起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为目的,并依照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音乐方面的引导,从而引导学生可以将心思放在学习上,从而激发其对学习的创新思维。

二、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育的影响因素

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内容,在于对音乐的审美。因此在进行此类的教学中,就应当以为学生塑造一个更优良的音乐欣赏环境作为最终的教学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在不如教师的一刻起,就能够培养出一个更具有兴趣因素的课堂氛围,对于培养小学生艺术意识及良好情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小学教学中,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提供学习的基础,并结合相应的学习基础进行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就可以从学生学习环境来进行课堂形式上的调节。而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习环境的改变作用,就成为了影响整体发展的基础所在。因此在进行教学环境的创新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音乐的美感形式,进行整体的教学模式调整,并依照相应的音乐教学需求,进行音乐形式上的画像悬挂,给学生塑造一个更具优雅的学习环境。

三、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育的实施对策

从近年来我国所大面积开展的音乐课程教学情况来说,进行创新教育,对于音乐教学的进程,以及创建教育的效果来说,都有着极大的促进效果,一方面激发了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作用,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心理视野。对于音乐性人才的培养作用,也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在此类人才上的培养,并更进一步地促进了创新型教育人才的全面塑造。对于学生在基础音乐理论上的培养,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在进行这一类的教育推进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创新思想意识方面的执行调节。在进行现代化的教育中,为更好地满足音乐教育的基础设施需求,并结合教学的中心应用理论,可通过现代的音乐教学认知来促进对教学活动和应用地位多个层面的权威认知,并以此来促进对地位和抵触心理情绪上的全面培养。而在这个过程中,为更好地满足学生在艺术学习过程中的个人修养成长,就需要结合艺术课程的基本需求,实现对教学模式方面的改良改进。在音乐的教学中,不管在那个阶段,都是对艺术创造性上的一种完美展示,通过声乐从而引导人内心灵魂的释放。而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任务,也在于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方面的培养,只有更好地确保学生在创造性思维上的夯实,才能够在当今这个依靠现代化教育的时代中,能够发光发热。而从现实的意义来说,创新思维时一个民族科技成长的灵魂,同时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所在。而艺术的在扩展人思维创新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只有在创新的能力上,加强对创新精神层面的优势改革,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的全面开发。而小学音乐教育的社会发展价值,也在于此。是辅助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项培养基础模式,应当在现代化教育建设中,进行推广应用。

四、结语

小学音乐教育旨在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育中,就应当更好地提升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培养,并通过创新的思维能力,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在身心健康成长。总的来说,音乐的创新教育,对于现代化的教育来说,有着更好的促进作用。而我国在新课改过程中,音乐教育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为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上,提供了意识基础。在进行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为更好地满足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上进行创新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改革途径。本文针对现代小学的音乐创新教育,从基础的学习任务和创新模式进行全面的探索分析,探究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策略,以及教育的有效作用,以为同行工作者提供相应的参考文献。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559890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