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心得(案例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31 06:36:14
最优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心得(案例16篇)
时间:2023-10-31 06:36:14     小编:BW笔侠

瑜伽让人们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平静心灵。怎样才能在总结中准确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以下是一些经典总结的例子,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心得篇一

听课评课与教学断想读后感

本学期,利用闲暇断断续续读了《听课评课与教学断想》一书,于文森教授在书中通过对课堂听评课的分析,对有关教学问题的思考和感悟,用各种教学随笔和短文的形式展示了他的教育、教学思想,读后让我受益匪浅。

一、听课评课,借鉴别人经验

于教授说,真正的教育学是活在课堂里的。《公开课断想》一文中讲到公开课的意义是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及促进学科教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我们每学期都要听课,其中许多是公开课,公开课一般都是开课教师精心准备过的,其实都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常常有许多可学之处,值得学习和借鉴。听课后的一些思考、点评和分析,能带给我们许多启发和灵感,让我们感受到课堂教学的价值和魅力,从而学到许多经验。在准备过程中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如今年我校教师在市学业水平考试培训会上公开课《认识国家》,在磨课过程中,我们组的同事共同听课、评课,提出建议,帮助老师备课,每个人都学习感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教学专题,表达的是余文森教授对各种教学现象和问题的相对专业化的看法和见解;对比自己的教学实践,感受到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上,尊重学生,随着新课程课堂变革的实施,我开始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逐渐改变教师讲为主到学生学为主。引导学生勤学、勤思考、勤动手,使课堂向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转变。不断学习,认真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取长补短。自己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很多感受和收获。

二、课堂落实,创造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要抓落实》一文认为课堂要特别注重抓落实。课堂的每个环节都要抓落实,每个环节的目标、内容、任务具体清晰。要求认真备课,根据教学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整体把握全册内容,单元教学内容及每课的主要内容,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及重难点,通过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制定出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备课时老师要想好教什么,什么需要教,只教学生不会的,这种“针对性”非常重要。凡是学生自己看书能懂的,凡是看书不懂但自己想想能弄懂的,经过学生之间交流讨论能懂的,也不教。上课时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与学法指导进行自主学习,并结合目标要求对所学内容进行重点训练。这样目标具体明确,效率就高。课后作业向课堂转移,极大地减轻了自己和学生的负担,也能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

始终以生为本,及时解决课堂问题。如常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常常看到小组内组长与部分同学在讨论、学习,甚至是独自学习,其余同学在闲聊。组长汇报时还说是经过了小组成员深入的讨论。()通过老师指导,让没参与自主、合作学习的参与到自主、合作学习之中。帮助到位是在学生愿意学又学不会时,教师起到帮助作用。只要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之时,及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讨论中去,有个别问题就讲解点拨,共性的问题再面向全体同学一起探讨解决,课堂才为更加有效。

三、不断反思,努力提高自身素养

书中还讲到作为教师要,坚持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学习中汲取营养,提升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学习不在于年龄多大,有没有时间,而在于你是不是愿意去学,乐不乐意去动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阅读各种有益书籍,使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我们现在开展的课题研究、集体备课、集体教研都是为教学服务的。积极实践,及时反思,才能做得更好。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促使自己不断进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通过不断地学习,力求把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升华的过程不断积累经验,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造和实施,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使其变成属于自己的经验。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心得篇二

这是一位新老师的新授课,面对一篇篇幅冗长,情节丰富,人物众多的文章,该老师教材处理大胆,格局大气,充分地展现了一位90后自信张扬的风采。

6、不足之处:面面俱到,人人不落,教材处理重点不突出;还有本文设计强调“对比”并最后是拓展到写作训练,但古文中有所涉及却不突出,建议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对比”这种手法。但不管如何,对于一位新老师而言,这真的是一堂瑕不掩瑜的课!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心得篇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评课议课稿

我有幸听了唱老师上的一节生动有趣的公开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获益匪浅。对于唱老师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课,我想作一个简要的评议。唱老师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开阔的思维方式从他的课堂教学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从他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也可以看出这位老师的教学理念,紧密地与新课程改革结合起来。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

唱老师语文功底深厚,教师语言丰富、优美、感染力强。既求新又求实,充分突出了文言文教学中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教师充分体现了参与式教学的理念,运用了朗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分析课文层次清楚、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下深入理解了课文,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用一组赞美春天的优美的排比句创设情境,再用“美国阿拉斯加自然保护区银狼逐鹿”的故事导入新课。这个导课新奇、精彩,既切合文中对月色的描述,又为下面理解苏轼的情趣、突破本课的难点埋下了伏笔。这个导课可以总领本课内容与主旨,高屋建瓴,实在精彩,可见唱老师课前充分的准备及对文本透彻的理解。

根据课标要求,上好一堂课,要凸显这堂课的“三维”价值,谋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这节课,唱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学生资助研读文本,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翻译课文,掌握一些字词的特殊用法。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分析文章层层推理的论证方法,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唱老师将教学目标分散开来,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分为四个模块,逐一完成各项学习目标。

这节课教学思路的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实际;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一新鲜的感受。故事导入,创设情境——确立目标,明确重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全文,积累学法——课后整理,积累素材。整个教学流程能把欣赏文章的权利下放给学生,努力打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纵观这一节课,老师能很好地把握“导”的尺度,努力把欣赏文章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学习的主人,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创造力不论把握情节,给学生以课堂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解决了本文的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了课文,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文言文,就文言文教学来讲,读课文是至关重要的。唱老师重视了朗读和朗读指导,这是文言文教学的根。重视了基础知识,即字词句的教学,落实字词句的教学应该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核心。注意到了文言文教学的时代性,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一些和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拓展与延伸,体现了古为今用的原则。善于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活化、丰富了文言文教学的手段,便于学生理解,提高了课堂效率。

唱老师能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有效组织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更多是参与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主动性和创作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讲究一定的教学艺术,合理的安排课堂结构,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科学、恰当。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适当,针对性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与学双边活动协调。注重交给方法,培养能力,注重引导学生。

1、导语,唱老师先采用优美的的语言创设情境,再用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朗读课文:教师面对全体学生先范读,再让学生朗读,还注意朗读的方式方法,掌握朗读的技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3、疏通文意,欣赏课文: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翻译课文,积累重点文言实、虚词。通过对课文的研读分析,唱老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这些问题紧扣教学目标,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透彻了,另外唱老师还选择了重点的词、句进行点拨,赏析,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感悟课文主旨,进而突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鉴赏能力。

唱老师的这节课是应时而生的,既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还使课堂具有浓浓的语文味。本节课很好的达成了预期的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堂实效性较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有效地投入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思考,讨论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有序学生受益面大,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

总之,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谓是众说纷纭。现在,对新课改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我个人认为,成绩不容否定,信念不能动摇,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改的灵魂。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就应该适应时代的召唤,教育的需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理念。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心得篇四

数学教材中的练习题,与新授内容的关联度很高,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对所学内容理解不到位的学生容易“依葫芦画瓢”,在解题中未能真正地进行数学思考。因此,当与教材中的习题处于同一思维层次时,教师要引入异质题目,让学生在“思维惯性”中犯错,学生犯错后再对题目进行比较、分析,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例如:教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看到“比谁的几倍多几或少几”的题型时就会想到列方程解决。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加强对比训练,让学生明确:什么情况下需要列方程解答,什么情况下可以用算术方法解决。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对比练习题:1.农贸市场运进大米4.8吨,比运进的小麦的2倍还多0.42吨,农贸市场运进小麦多少吨?2.农贸市场运进大米4.8吨,运进的大豆比大米的2倍还少0.52吨。农贸市场运进大豆多少吨?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题目中的关键条件进行比较:当“比”后面的量已知时,就可以直接用算术方法解答,而“比”后面的量未知时,可以列方程解答。这样,列方程的解题方法就不再是学生解题时的一种直觉反应,而是经过数学思考后的理性选择。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心得篇五

传统的听评课十一甄别和奖惩为目的,听者与评者经常把目光集中到教师身上,而忽视教学理念的体现、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策略的选择、学生的表现、课程资源的开发等方面。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角色、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听评课关注的重点也随之进行改变,这样才能顺应体育教学发展的潮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效果。

一、关注教学理念的体现

新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坚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重视运动兴趣的激发,由于部分教师对指导思想理解不深、领会不透,产生了一些误解,造成了一些误导,致使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如新课程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针对“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状提出来的,它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想。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过于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而忽视了运动机能的传授,使体育教学成为“放羊式”的活动课、游戏课和休闲课。针对这种认识上的错误,理念上的`偏差,教师在听课时应加以关注,以避免自己在实际教学中出现同样的的错误。

二、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学目标达成是衡量课堂成败的关键。因此,在听评课时要授课教师在课程设计、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定、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评价的使用的同时,应重点关注“健康第一”理念的落实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如运动技能目标是学生体能目标和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在听、评课时,应重点关注授课教师处理运动技能教学的方法、手段、以及学生获取运动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看这个过程学生是不是主动参与、主动学习、自主交流、全面提高、持续发展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才是新课程体育教学需要的理想课堂。

三、关注教学策略的选择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内心世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听课时关注教学策略,主要看教师能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识水平,灵活选择,合理运用,科学组织,使学生在课堂上勤学、乐学、善学、会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自主性教学策略

关注教师的自主性教学策略主要看:教师是否解放学生的头脑、嘴巴、双手,给他们自主的时间,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己表达,自己练习,教师适时引导,共同提高。

2、探究性教学策略

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听评课时要关注教师是否能够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和探究相辅相成,提高教学效果。

3、激励性教学策略

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导向、激励、诊断和反思提高的作用,在听课、评课时我们应关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及时的评价与反馈,使课堂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而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也能及时引导,使其积极转化,尽可能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惩罚”。

四、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

学生使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并对自己的学习抱有有负责的态度时,体育学习才能取得实效。因此,在听评课时应从重点关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转向关注师生互动、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听课者可以从以下几各方面来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

1、学生的情绪状态。在听课中,主要观察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兴趣的高低,能否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体育活动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情绪;对体育学习能否保持较长的注意,能否积极参与,主动求知。

2、关注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许多教师为学生参与学习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多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气氛活跃起来了;但有些可表面上热热闹闹,有温度、无深度。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深层思考,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3、关注学生的交往状态。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相交往的过程。因此听评课是要关注教师能否有意识的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科学合理的进行分工合作,能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是否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否以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五、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

体育教学是一种室外活动,课堂上可能会发生很多不可预知的情况,对此教师要改变以往为教而写教案的意识,精心设计教学预案,以便在课堂上生成相关问题,及时调整教学预案,让预案真正服务于课堂的有效生成。

1、悉心安排环节。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便于教师调控课堂,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使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够适应新环境、容纳新内容,让课堂充满生活的真情,焕发生命的活力。

2、灵活设计流程。流程设计应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安排,巧妙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的激活课堂。

3、精心设计练习。课堂练习要精心设计。首先,课堂练习设计要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其次,课堂练习设计形式要多样,内容要注意有针对性、层次性与拓展性,但不要面面俱到。

六、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连接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知识与方法、能力与发展的纽带。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是根据大纲和教材按部就班的进行课堂教学,不敢越雷池一步。而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课程资源,面对新教材,面对新教材的新思想、新观念、新要求,体育教学中教师开发体育课程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多,形势也越来越新颖,如在体育教学中出现了现代搏击操、轮滑、滑板、等体育项目,也出现了踢毽子、跳竹竿等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因此,在听评课时要关注体育教师能否根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当地教学资源,开展创造性的体育课堂教学。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心得篇六

提高数学练习课实效性的关键就在于习题的设计,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已学知识,并能灵活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教师在准备练习课时不能简单地满足于数学习题的“线性”排列,而应认真研究教材和习题,把握习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一些能够拓宽学生思维的创编习题,提高练习的针对性。

如:教学“圆柱和圆锥”时,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体积关系是考查的重点。如可以设计这样的习题:一个圆柱形容器里面盛满水,若把这个容器里的水倒入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容器里面,水会溢出150毫升,圆柱的容积是多少毫升?这种题型是学生常见的,解答也没有困难。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围绕“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体积关系”,结合分数应用题创编习题。对比习题如下:一个圆柱形容器里面盛的水,若把这个容器里的水倒入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容器里面,水会溢出150毫升,圆柱的容积是多少毫升?在创编题中,题目有两点变化:一是学生能透过题目,发现倒入圆锥的水是圆柱的;二是引导学生理解“溢出的150毫升水”对应圆柱形的容积的分率是多少?这样的题型,是对常规题的一种突破,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防止学生形成“思维定式”。

总之,教师要提高数学练习课的效率,就要选择具有代表性、能促进学生思考的数学问题。要引导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真正学懂,学透,学深。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心得篇七

近日,我拜读了一些王崧舟老师门下弟子的文章,常能看到这么个词:如醍醐灌顶,理解词意,却未能深深体悟其境界。今天观看了王老师一个题为《语文意识烛照下的语文教学之道》讲座录象,我亲身感受了这“如醍醐灌顶”的感觉,大道至简,套用一组俗得不能再俗的语句来形容:一个字:爽!两个字:真爽!三个字:极其爽!

王老师庄谐相容,谦狂相合的讲解如甘露,滋润着你干涸的语文教学之路,为绽放出的点点绿意欣喜万分;如航灯,指引着你迷失的语文教学航向,为发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惊喜不已;如匕首,刺痛着你混沌的语文教学之心,为自己曾经的误人子弟深深忏悔。

从读小学到走上工作岗位,提到我,熟知的人会用这话形容:这个人写文章还好的。小学时,老师常把我的作文念在同学听;初中时有本《中学生天地》举办了个全国作文赛,我凑巧得了个2等奖,全校就我一个,喜报张贴在宣传窗醒目的地方,又有不少人知道我会写作文;师范时,闲得无聊,写了几篇,竟然发表了几篇,大家也说这家伙没别的长处,写写倒还可以。工作了,偶尔涂写涂写,权当增添点闲情雅致。其实呢,我那几下子跟“好”的边都搭不上,只是人家不写,我写了,好像显得我会写一样了。可能就是因为我比人家爱写点,所以,在琢磨“语文课到底教些什么?学些什么?”时,我有个很明确的想法:弄明白课文的内容,蕴涵的情理,更重要的是要学点写作的方法。我认为学了语文就是要会写,这个是最常用,最实用的。

这么想着,也这么探寻着,实践着。

王校长在《诗意语文,追寻审美化实践智慧》讲座中举了个《我的战友邱少云》的例子:

老师先让学生“读一读,读懂了哪些心情?”,交流后,指着板书总结:我是怎么写心情变化的呢?先是紧张,然后是担忧,接着是矛盾,最后是痛苦。你们看,由紧张到担忧,由担忧到矛盾,由矛盾到痛苦,这个过程写得清清楚楚,有条不紊,同学们,以后你们写文章也要像作者一样要把心理变化过程写得清清楚楚。刚走上岗位那几年,类似于“同学们,你们以后也要像作者一样写”的话常常挂在我的课堂上,每篇课文我让学生明白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懂了什么道理后,再把那个写作点挖出来告诉学生“以后也要这样写哦”。然后,我就觉得大功告成,对得起学生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我这话的点拨下也一定能提高一截了。事实上,我的学生在写作文时依然因为不会写痛苦得哇哇叫,我也为自己的失败痛苦不已。

后来,我看了不少关于读写结合的资料,明白了读写结合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是语文教学的原则之一。读是从感知语言文字入手,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从而把握文章中心的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过程是从语文到思想,从形式到内容,从外表到内部,从部分到整体。写是从写作目的出发,围绕中心选材组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过程是从思想到语文,从内容到形式,从内部到外部,从整体到部分。阅读和写作的心理过程正好是互逆的,如叶圣陶先生指的:“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我渐渐清楚我的语文教学的大方向应该没错,只不过对小学生不该那么直白的`讲枯燥的写作知识。

再后来,各种渠道的学习中,我更明白了:语文课也不仅仅是教点写作知识就可以完事的。语文教学的责任太沉重了。瞧瞧叶圣陶先生的话: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应该是教孩子们学习祖国语言。语言承载着思想,承载着情感,承载着文化;它是思维的外壳,又具有审美内涵。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就接受了思想,接受了情感,接受了知识,接受了文化;也就训练了思维,陶冶了情操。语言是本体,其它是从属于本体的。抓住了语言,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语文课要学习语言,还要体悟思想,陶冶情操,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等等,这些沉甸甸地担子让我像许多语文老师一样在不知所措中把语文教学揉成了一团麻。

我跟着语文教学改革的大旗东奔西跑,累得喘不过气来,审视自己的课堂,依然是迷迷糊糊,从言到意,从意到言,工具性,人文性……不知道有什么法术可以将它们在课堂中融合得天衣无缝,我的语文教学之途依然是一幅“剪不断,理还乱”的困状。

这个讲座,算是把我心中的麻捋顺了些,虽然要深入领悟还需时日不断地学习,但就像在黑道中看到了曙光,朝着曙光追寻,我一定能找到出路。

什么是语文意识?王老师认为语文意识就是关注文本“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的意识。为了验证这样的语文意识能否从一年级贯穿到六年级,王老师做了个试验:从1到6年级的12册语文书中随机抽取第17课进行寻找。12篇课文,王老师一一讲述着其中潜藏着的语文意识。比如:

第一册《雪地里的小画家》:

来了哪些小画家?为什么说是小画家?————这样的教学只是内容的了解,语文老师可以讲,美术老师,数学老师都可以讲,不是语文意识。老师该怎么找语文意识?可以找两条:

第一条:读一读,把诗句写成这样行不行?(与原文换了位置)

小狗画梅花,小鸡画竹叶。

小马画月牙,小鸭画枫叶。

一读,就明白了这样的改变韵脚变了,换了就不对味,无法念。

第二条:读一读,把诗句写成这样行不行?

小狗画竹叶,小鸡画梅花。

小马画枫叶,小鸭画月牙。

不能换,涉及到诗的意像的正确性。“月牙”这个词多美呀!还可以换成什么?这形状换香蕉行吗?也不行,不押韵,不美。教学时就要让学生感受到“用词的准确性和意境的美”。这些只能由语文老师来管,数学美术老师都无法管,这才是语文意识,这样的课堂才是语文教学。

第11册《少年闰土》:

第一段特好,从语文角度怎么设计:这画面是根据底下哪些文字想像而成的?就凭这几段文字想像成这段话,这个画面,可见,文字需要什么?想像!文章为什么要用刺猹的画面开头?那么多画面中为什么独独写这个?这么传神、细腻的描写,文字透露出的不是美,而是凄美,怀旧的美,因为后来的闰土完全变了。

每讲一篇,短的,王老师就把课文念一念,长的,讲讲主要内容,或者截取个片段读读。

以上两篇课文,在王老师读文时,我对教学作了这样的设想:第一篇:先让孩子们把生字学会,把课文读顺,背诵后,再来个仿说:小猫来了,小牛来了,它们会怎么说呀?第二篇呢,我也知道这个开头写得美呀,到底怎么美?不知道,看看图,其实也没什么美的,教参上说美么,我也要跟着对学生说美。教学时就让学生读读,说说闰土是什么样子,从外貌特点中你感受到他是怎样一个人?最后就是学课文抓特点的方法来描写一个同学的外貌。

与王老师的设想一比较,什么是浓浓的语文意识就一目了然了。对于自己肤浅的解读,我只能用个词来形容心中的滋味:汗颜!一条“语文教学之道”若隐若现地浮现出来————了解文本内容,抓住典型的语言文字,体悟情感,揣摩文章的写作密妙。

如何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把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有效地融合在一起?王老师讲了语文意识烛照下进行的语文教学策略:

首先是细读文本:细读文本,老师才会发觉文章的密妙,才会引导学生去感悟其中密妙。

其次是教学中渗透:比如《慈母情深》中,“我的母亲……”在一段话中出现三次,老师要敏感的发现这样的语言节奏在语速上是慢的,是组慢镜头,你就得让孩子们想像这慢镜头,你看到了什么?这三个“我的母亲”能放在句子前面说吗?思索中,诵读中,学生自然而然的悟到了写作中的密妙。

最后是迁移&·读写互动: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四次幻景的出现是主体部分,四次差不多,老师可以开创语境:这样一个小女孩仅仅只有这么几个梦想吗?帮帮她,在火柴一次一次擦亮中还会有哪些梦想呢?写一写。交流。

听到这里,我不由沾沾自喜,因为我常常采用这样的读写结合方式,估计自己的教学主导思想跟王老师的语文意识是比较接近了。

但是,下面的讲述就如棒喝了:到此为止是读写结合,应回过来:那么多的梦想都是她需要的,为什么安徒生没写……,只写这四样呢?^答~`案在文章的第一大段。这就是文章的密妙,前有伏笔,后有照应,第一段中描写的“天冷极了照应后面的火炉,大街上的烤鹅照应后面的烤鹅,大年夜照应圣诞树……前面一段不是随便写的,这么一来,学生就能感悟到这文章写得真好。

这策略中,我想“文本细读”是最重要的了,这是把麻团解开的必修课,试想:如果老师自己都没深入的读透文本,又怎能发现《少年闰土》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一段中潜藏着的写作密妙?自然也不会明白为什么此段此文会成为经典的缘由了。难怪王老师非要求前来求学的弟子们写一个又一个的“文本细读”稿子。

想起了王老师的经典之课《一夜的工作》,对文本的研究让他抓住许多人不曾注意的一个词————“宫殿式”,孩子们在设想宫殿式的房子的主人,摆设,紧接着话锋一转,来体会文本中的句子,孩子们在强烈的反差中感受到了总理办公室的极其简单,更感受到了总理极其不简单的精神品质。深入研究了文本,才能把这些潜藏着密妙开发出来,才能让课堂产生“师生泪眼婆娑”的教学至高境界呀!

又想起了刚刚研讨过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我查了不少资料,看了不少实录,发现采用诗意语文中一唱三叹的技法进行教学的有很多:四个场景,学了每个场景后就出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来感叹童年美好时光的消逝是多么无奈多么值得怀念。期待着这一层层感叹推动孩子们更好的感受、珍惜美好的童年生活。我这么设计的,管红也是这么设计的,估计还有更多的老师也会认为这样的设计挺好,挺有诗意。

但是,王老师这样点评:这篇课文是否适合用一唱三叹的教学方式?你们发现没有?该文结构安排很特别。同是回忆性文章,《桂花雨》的行文结构是:当下——过去——当下。本文是:过去——当下,一开始读感觉不出这是回忆,就是一个个充满童真童情童趣的童年的场景,一到结尾,“夏天过去了,秋天过去了,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给人制造一种强烈的感情落差,一种叹息“逝去的美好时光永远不可能返回了的淡淡的伤感”油然而生。《长相思》是读法决定教法,该文应该是写法决定教法。这童年的美好不能解构,要到尾才能把淡淡的忧伤牵出来:实际的童年逝去,但心灵的童年永存。大师就是大师,这么一点拨,老师们豁然开朗:先让学生陶醉在童年的美好生活中,再来读尾文。如此一来,文本的基调,作者淡淡的伤感,童年美好光阴的短暂,全部在强烈的落差中爆发出来。

这神奇的设计,这极佳的教学效果后面,我们感受到的是王老师高深的文本解读能力。王老师这种文本细读的“醇境,化境,终极之境,对我而言,只是一个彼岸的理想,终身不能至,但是,即便终身不能至,我依然终身向往之!”(引用王老师一讲座中的结语)

感谢王老师,我想,在您的烛照下,我对语文教学之道会悟得更透更有实效!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心得篇八

学习目标:

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5.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2、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片断。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有一位叫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描写了乡下人家的生活,这节课我们将随着作者陈醉云一起走进乡村生活,走进这平凡的农家小院,去领略田园生活的美好。

二、检查预习,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曾让同学们简单预习课文,现在你读正确了吗?读通顺了吗?读美了吗?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的一段或是几句话再练读一番。

4、交流,如:乡村生活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乡村生活自然亲切,优美恬静,宁静和谐等。

乡村生活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季节……

……

5、齐读本文最后一句话。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

三、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的片断。

1、作者描写这浓郁的乡村生活抓住了哪些独特的迷人的乡村风景?默读课文找一找,试着给这些风景画取一个漂亮、顺口的名字。(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齐读,多么漂亮多么漂亮的名称啊,我们继续走进这独特迷人的风景画,来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的片断。

2、仔细观察文中插图,自由读课文,画出你认为描写得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在脑海里出现那些美丽的画面。

3、小组交流,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4、全班交流:(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a、“……别有风趣的装饰……”

1)理解“别有风趣”、“装饰”的含义(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

2)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再请学生读一读,其它学生评读: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b、“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里)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3)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4)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c、……朴素中带有几分华丽,显出……(“朴素”和“华丽”相对,这岂不是互相矛盾吗?)

d、探(拟人化的手法感到长势迅速,显得生动、自然,而又充满生机)

e、会见到一群鸭子,……即使……也不吃惊。

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些什么?

游戏——生活得很自由很快乐;

从不吃惊——这种自在、轻松、和谐的场景在农村是很常见的。

f、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如果老师想让你们画这幅画,你会画上什么?为什么?

——由此我也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珍珠鸟》,尤其是里面的一句话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出示,齐读,积累)

5、啊,多么美丽、多么独特的乡村生活啊!我想读,我想背,那就把你最喜欢的几句话背下来。

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1、学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

——是啊,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我想,此时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给板书再增添一句话,连起来读读如乡下景般朴实无华的小小诗(板书)

4、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座听一听。

5、全班交流。

五、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诵下来。

(可简单介绍一下诗人戴望舒)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3、小练笔: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快拿起笔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

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

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

夜静催眠曲迷人乡下景》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心得篇九

自从我参加工作以来,我经常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因此,我总以为“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没有区别。本学期参加国培学习以后,我才明白二者不一样。

我通过认真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议”不是为了下结论,它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是对话和反思,议课谋求的是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课只是交流和探讨的平台。如果说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的话,议课则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解放。

思考。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由学生的活动中分析与教师教学方面的联系情况;思考如果自己是任课教师,由学生的活动,自己如何的处理教学;观察授课教师的教学情况,思考其行为与教学理念的联系程度;观察教学中学生掌握情况,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观察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联系,思考怎样通过优化过程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等。

我深深体会到观课议课比听课评课加入了更多的人文观点,能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尊重,营造了教师之间平等对话的氛围。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心得篇十

摘要:目前,评课议课在我校已形成一种风气。校领导注重把校本研究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引领教师结合实际搞教学研究,积极倡树校本研究文化,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提升学校文化的品位。不同教书育人的声音在这个平台产生激烈碰撞的火花,这种浓厚的评课议课研究氛围使每位老师都能得到较好的锻炼和提高,教师正是在这种更新理念,调整行为的过程中获得了较大的收益。

关键词:教研组互评 名优教师互动式评课 主题性听课评课

评课议课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只有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保护教师的课改积极性,正确引导课改走向深入。对此校领导对公开课严格把关,每堂公开课后,要求全科组的老师进行认真的评课,大家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对有研究性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都能畅所欲言,尽管有时争论的很激烈,但道理是越辩越明的,大家都的确通过争议都很有收获,以此推动科组的教研氛围。但在评课时也存在的一些问题,有的要么有碍情面,只讲赞歌,不讲缺点,评课敷衍了事,走走过场;要么认为评课是专家的事,至少也是老教师、资深教师的事,他是重听轻评;要么更多的是教师评课抓不住关键,不解决实际问题, 平淡肤浅等等。这样的评课,不能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更不能从本质上促进教师的成长。为此,根据当前评课现状,本人认为只有采取形式多样的评课方式,才能更为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我校以下评课方式都值得推广和改进。

求教师在自评时要客观审视,冷静分析,注重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抓住教学中的得与失,有重点、有层次地进行评述。

二是教研组的互评。这个环节容易出现前文所述的问题,不过我们科组的老师对评课向来非常认真,从不避丑,不走过场,授课结束后,在教师自评的基础上,我们将听课教师分成教学观察组、师生互动组等四个小组,推选组长组织教师进行互评,最后集中反馈,这样有利于促进听课教师全员参与评课。这种多向信息交流,为执教教师提供了更多改进教学、全面发展的方法与策略。互评的过程又是评课教师相互学习吸纳、借鉴反思、提升专业素养的过程,它打开了教者和评者相长的通道,开启了教学智慧的大门。在活动过程中,引导教师在互评过程中,既要看常规,又要看改革与创新;既要看预设,又要看生成;既要看教师的主体引导,又要看学生的自主探究……另外,评议时要善于发现教者的闪光点,并及时总结交流。教研组对一时统一不了、争论不休的问题及时和教研室教研员沟通,以待专家定论,对于教者的不足之处,应坦诚指出,并给予帮助指导。

三是总评。在学校开展的评课活动中,学校尽可能地邀请教研员、骨干教师参与评课。面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教师自评、小组互评中争论不休难以定夺的问题,让专家给予解答,进行总结性评价,并提出指导性意见。专家的总评是指点教师教学迷津的钥匙,会使教师受益很大,能促使教师深刻反思、快速成长。

的优点、缺点,提出修改意见后,执教者在修改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再进行评价和修改,如此反复几次,使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断改变、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开展互动式的评课研究,一方面,改变以往教研活动一次性听课、评课,不求甚解的弊端,通过反复实践反思,不断将理念转化为行为;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智慧,使不同背景和层次的教师都得到专业发展。

五是开展开展主题性听课评课活动,主题性评课可以改变过去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的做法,每节课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听课评课,从而使教研活动更具针对性,更有深度。因此,在设计听、评课活动前,确定研究的主题内容,听课教师在听课之前一定要深入研究主题内容,带着问题听课。听课时要关注细节,不断思考,找出每个与主题有关的细节背后的教育意义,以便提出新的、有价值和针对性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执教者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两年来,我们根据教研活动小专题开展主题性听课评课活动,先后进行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在课堂关注个体差异,实施不同要求下的分层教学”等主题研讨活动的听课评课。

总之评课效果如何,这是个方法问题。方法得当,效果就好。否则就会失去评课的意义,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评课议课要使每一位参与活动的教师都品味到其中的真味,真正做到“听有所悟,评有所得” 。教研能力在听评中加强,技能技巧在听评中产生,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达到教学相长,学习教学方法,改进不足,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心得篇十一

在九月份的听评课活动中,通过本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听评课,我从刚开始上课时的怯生忐忑到现在,教学中有了收获,有了进步。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很多的不足,需要今后去改进,去完善。

首先,课堂管理方面。一个老师只有先管住了学生,才能把他们教好。一堂课你准备得再精彩,没人听都白搭。我一堂课下来,只管把自己的内容讲完,没有注意到学生的状态,或只关注到一部分学生,忽略了部分学生,这样教学效果就达不到。

其次,没有充分使用态势语。态势语就是以体态、手势、表情、眼神等非语言因素传递信息的一种辅助形式。其实有时候很简单,只要面带微笑,让学生进入一个轻松的课堂,就能有很好的收效,还有老师的眼神的交流很重要,要注视到所有学生,有时候可能我会不自觉的就只看着前排的学生而忽视了后几排的学生。没有受到老师的注视,可能有些学生就会有些失落,或用吵闹的方式来引起注意。

最后,教学形式单一。都说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课堂结构都没有吃透的情况下,很难变出各种花样让学生喜欢,但怎么丰富教学活动是一个需要我们时刻去思考的问题,有待我在实践中慢慢探索。

虽然我存在很多不足,但我相信这些不足会驱使我前进,向高素质教师迈进。 另外,本次活动,一二年级上的是口语交际课,期间我听了六位老师给带来的不同风格的口语交际课,每一堂课都渗透着老师们的智慧,让我受益匪浅。张主任的点评让我更清楚地明确了该如何上好一堂口语交际课:创设真实的情境,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应再现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的案例,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让学生有话愿说,有话可说。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巧妙地引导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角色体验中,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如安老师执教的《我最喜爱的水果》一课,一开始就由游戏入手,体验游戏的快乐。交流中,学生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发自内心的感受,很自然地引出自己喜爱的水果,充分体现了生活中的课堂。

无论在课堂上、课下,还是生活中,教师都要有意的引导学生,如何与人交流。如颜老师执教的《如何待客》一课,学生回答问题、评价别人时,教师总是引导用“我认为??因为??”的句式来说话。并引导学生如何接待陌生人、朋友、长辈等来家做客,学会交流。

课堂上我们要学会抓住孩子的优点,并且放大孩子的优点。鼓励性的语言和评价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单纯的“很好”“棒极了”这种单调的表扬已经推出了课堂评价的主流,取而代之的是更为人性化的评价语言。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心得篇十二

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教学,同时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郭丽娜老师执教的这一课符合课程标准,符合教学内容,也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借助直观形象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就像郭老师在导入部分出示的一段关于欢庆场面的视频和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田野、大海等的图片理解课文,教学效果很好,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特别是低年级的识字和写字教学,可以看出郭老师平时上课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教学基础很扎实,在书写的时候时刻提醒孩子注意写字姿势,而且学生对生字的识记、观察也很认真,笔画书空很熟练,并且边书空边说出笔画名称,这一点在自己的教学中很值得借鉴。孩子们的识记方法很灵活多样,拆一拆,换偏旁,独体字识记等,可以看出郭老师平时对学生很注重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郭老师很注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手口并用,边读边做动作,我觉得很符合二年级孩子上课的特点,这样做学生既学会了知识又学的很轻松,对课文的理解也更深刻。

我认为唯一不足之处就是对于这首小诗,郭老师对孩子们朗读指导的训练不够到位,如果老师能进行适当的范读,再让学生练读的话,学生朗读的效果肯定会更好!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心得篇十三

金秋10月,我校全体教师举行了用导学案“听课评课”活动。本次的听课、评课活动,用了两周的时间,学校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听课评课活动已经圆满地结束。我校在听课评课活动中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本次听课、评课活动情况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1.课前准备充分,认真钻研教材,把握重难点,找准教学的突破口。老师们都能认真钻研教材,教师一起对教材深入分析,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找准教学的突破口,使得教学能够有的放矢。教学中,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先导后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讨论,激活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授课教师教态自然大方,教案准备充分,重点、难点突出。能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条理清晰,资料充实,能与学生交流,课堂气氛较好。充分展示了各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水平,有些老师的课很精彩,显示了丰厚的教学功底和较高超的教学艺术,比如薛跃民老师的《比的应用》课、周俊涛老师的《约分》、侯小燕老师的《比的化简》、李春丽老师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张艳芳老师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等课程都可以用“精彩”二字来评价。青年教师刘萍年轻有朝气,乐于与学生沟通,且虚心好学,在课堂上展示了我青年教师的风采。

3.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教学语言亲切。

每位教师都能使用多媒体、小黑板和自制教具,为课堂教学服务。一些老师语言有感染力,教态有亲和力,对学生的提问有吸引力,对学生的评价有说服力。善于运用小奖品、小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聚焦于课堂。

4.课后及时说课反思,积极评课交流。

没有反思的教学是难以提高的。全部授课老师课后主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说课,说重点、说难点、说导学思路。反思失误,寻找和发现问题,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有的老师除了认真总结自己教学的得失外,还主动诚恳地与听课评课的老师进行交流,虚心听取意见,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显示了我校教师积极进取的精神。

5.增进了解,互评互学,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中,每位老师都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并对教学的全过程和教学的效果作出分析评价。评课时,老师们积极开展评课交流,每一位听课教师都要发表意见,根据本节课特点,给授课教师做出一个恰当的评价,在肯定长处的基础上,侧重于提出存在的不足或值得商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教学的建议。

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是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丰富自身知识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是对新的教学方法探讨的一个途径,同时它也是学校对每位教师的基本要求。通过听课、评课,一是为了汲取他人长处,二是为自己的教学提供借鉴,同时也通过评课给授课教师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评课的过程是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过程,老师们开诚布公、认真细致地评课,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形成了浓厚的评课氛围,既提高了我校教师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也对整体教学素质提高带来切实的帮助。通过此次听课活动,全校教师更加重视对教学的精力投入,注重改进自己的导学方法,完善自己的导教案设计,提高自己教学的水平,这对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极为有益的。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心得篇十四

这时,北小实外教研员工作站的宋桂芳老师轻轻推门而入,她示意相迎的老师继续他们的探讨,然后静静地坐下,聆听老师们的争论,不时参与到老师们的讨论中,并对老师们的困惑给予细致的指导,耐心的解答。

整个下午,宋老师走遍了六个语文教研组,深入各年级的教研活动中,对我校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参与教研活动的'态度,有效落实学习与研究的作风给予高度赞扬,同时也对我们的教研活动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我们的常态教研不仅有鲜明的主题,也要关注教研的序列性。相信在专家的指导下,我校的教研组建设,教研活动水平将更上一层楼!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心得篇十五

在听课中,应能做到翔实记录,积极推敲。听课者要综合运用自己的感官,努力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和心到,认真做好听课记录。一定要听看结合,详细记录。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是评课的依据。

根据现代教学理论,教学是涉及教师与学生双边的活动过程。因此,听课时不仅要关注教师教的活动,还要关注学生学的情况。看教者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看学生的学,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生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由于教学是一种学习活动,其本质是学而不是教,而且教师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的,因此在关注教与学双边活动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活动。教师听完课后应进行反复的琢磨。在分析总结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

(一)以正确的理念为指导、

1.评课的目的在于增值。评课的主要目的不是水平甄别,而是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评课的作用重在诊断。注意突出重点,充分挖掘亮点,避免吹毛求疵,力求深入浅出。

3.评课的方式强调对话。评课的过程应是一种沟通,交流对话的过程。

4.评课的成效需要行为跟进。

(二)明确新课程对评课的要求

1、评课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评课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评课要从有利于对教学的诊断和正确的导向出发。正确评价一堂课,既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又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对体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的考查,以便于在评价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确保正确的`导向。

3、评课要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把评课的重点放在评学上面。

4、评课要提倡创新,培育个性。

5、评课要从实际出发。教学要回归生活。评价一堂课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肯定成绩,也要指出缺点;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不要以势压人;要允许有不同意见,尤其是在教学方法上要提倡百花齐放。

教学工作中的听课与评课,强调相互学习、借鉴提高。作为新时代的合格教师,既要做好执教者,也要扮演好听评课的角色。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从实际出发,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更新课堂教学观的同时,也要更新课堂教学评价观。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形成自己的理念,然后通过不断实践,以检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以先进的观念和过硬的理论、实践能力来实践、带动教育教学。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心得篇十六

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广大教师发现教材内容的增减,编排的顺序,选材都有很大的变化,教学中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在我们教师面前。怎样使用教材,有效组织课堂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式的需要,我们学校组织了全体教师观课、议课活动。

通过观课与议课,尤其是我们低年级数学组组内的观课议课,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质的区别:观课议课要求观课教师与作课教师必须提前沟通,作课教师希望观课教师观察他某方面的问题,比如“教师对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引导”,观课教师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的听课是不强调提前和作课教师沟通的,更不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的。明确观课的目标后,观课教师要围绕观课目标,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信息,使自己对要观察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进而在观课的过程中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提高议课效率;听课评课往往是跟着感觉走,甚至走进课堂还不知道要听什么课。观课教师在观察课堂时必须精力高度集中,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围绕观课目标发现问题,完成自己的任务;听课教师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所以在课堂上可以很放松。观课要求观课教师尽量坐在学生中间,这样可以更好地从学生的视角发现问题;听课教师则往往坐在教室最后面。议课时,议课教师与作课教师是在平等地交流,更多的是这样的语言:“我观察到某某现象,请问你是怎么考虑的??”;而评课者一般会说:“某某地方处理得有问题??”

效观课议课,也使我们从活动中收获经验得到成长:通过上课,听课教师了解为什么这样上;通过观课议课,使听课教师明确这堂课好在哪里,哪里需要完善等;观课老师也从活动中得到启示,给出自己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丰富自己的阅历。我想在今后的观课议课中,有以下几方面是要注意加强的:

程中自己慢慢揣测体会。而如果课前上课者有所说明、听课者有所了解,那么听课过程中目的性就会更明确,效率也会更高。在议课的过程中,平等的交流更为重要。陈大伟教授指出:观课议课不是为了展示教师自己多么出色优秀,而是为了发现和解决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所以,尊重、平等、交流,使上课者和观课者消除隔阂、直面问题、共同分享,才能取得议课的成功。

通常的听课评课活动往往面面俱到,这种方式看似全面,但也隐含着听课者对课的思考不够深入,泛泛而谈,在有限的研讨时间内不能使议课达到一定的深度,对上课者的帮助不大。陈大伟教授提倡观课议课要有相对集中的问题和主题。看看书中的案例,都很好的表明了这一点。比如:一节课超时,探讨是哪些地方“浪费”了时间?语文课观察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方面的做法和效果。?有主题才能有重点,才能更深入,更有效。

常常我们会说:你这样设计是好的,就是学生不配合。加涅认为:教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重点,以学的方式、效果来思考教学方式的合理性,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教学反思是当下大力提倡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观课议课的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无论是上课者还是观课者,不能满足于这一课的顺利结束。应该立足于一课而放眼于将来,要通过眼前这一课的研究与思考,对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观念进行批判、反思、重建,以求得自身教学行为长效的改进。

看了陈大伟的《有效观课议课》的光盘,可以说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观看这些光盘,我认识到,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质的区别:观课议课要求观课教师与作课教师必须提前沟通,作课教师希望观课教师观察他某方面的问题,比如“教师对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引导”,观课教师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的听课是不强调提前和作课教师沟通的,更不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的。明确观课的目标后,观课教师要围绕观课目标,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信息,使自己对要观察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进而在观课的过程中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提高议课效率;听课评课往往是跟着感觉走,甚至走进课堂还不知道要听什么课。观课教师在观察课堂时必须精力高度集中,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围绕观课目标发现问题,完成自己的任务;听课教师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所以在课堂上可以很放松。观课要求观课教师尽量坐在学生中间,这样可以更好地从学生的视角发现问题;听课教师则往往坐在教室最后面。议课时,议课教师与作课教师是在平等地交流,更多的是这样的语言:“我观察到某某现象,请问你是怎么考虑的……”;而评课者一般会说:“某某地方处理得有问题……”

陈大伟教授在光盘中提倡以学论教,是把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这样的做法能给我们的教提供学习的条件。陈大伟教授鼓励作课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评课需要在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之处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议课强调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入对话,促进理解和教师自主选择。如果说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话,议课则是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解放。

议课就是要通过询问,思考前前后后的问题,找到有意义的方法.目的是改进而不是评价,作课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而不是为了展示。

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 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这些天,我认真学习了继续教育课本陈大伟教授著的《有效观课议课》一书。本书首先以课学教学研究的故事为引子,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讨论观课议课的价值追求,观课议课的实践操作,以及观课议课如何更好地促进和实现教师发展。案例与讨论相结合写作形式,让你在读书中不知不觉成为了思想的参与者,读中思考,读中感悟,尤如聆听名师的讲座,置身于争鸣的学堂。

感悟之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观课议课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以人为本是观课议课的核心理念。人是根本,这一理念落实在观课议课中,首先体现在要关心人、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满足人。以人为本不仅需要心中有人,而且要看到眼前的人,通过对眼前人的关怀使以人为本中的“人”具体化和现实化。具体表现为:以人为本,要以眼前的教师为本,其中包括参与观摩的观课议课教师,更要包括做课献课的教师。以人为本要致力增进学生的福祉。观课议课致辞力教师发展和教学改进,更好地促进和实现学生发展。以人为本要务人之本。人之本在于致力和追求幸福生活。观课议课要致力引导教师追求和享受幸福的教师生活。幸福的教师生活来源于创造性的劳动和对创造性劳动的审美性体验。“大创造,大突破,大快乐;小创造,小突破,小快乐;无创造,无突破,无快乐。”

人有思想的权利,人会思考,在思考中能对收益和得失进行算计,并在算计中根据自己所理解的价值标准追求利益最大化。观课议课要尊重参与者思想的权利,并搭建交流与表达思想的平台,鼓励参与者在观课议课中积极主动的思想。要防止参与者对他人思想权利的剥夺和对他人思想过程的包办代替,也要防止权威思想对草根思想的禁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设身处地,感身同受。

感悟之二:观课议课是促进教师思想、实现专业成长的捷径。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563540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