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旅游概况导游词(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18 21:37:03
天津旅游概况导游词(三篇)
时间:2022-12-18 21:37:03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天津旅游概况导游词篇一

欢迎各位尊贵的客人来到八仙山旅游观光。我是导游员某某,很高兴能与大家共同渡过在八仙山这段宝贵而难得的时光。能为大家作导游服务,是我们的缘分。

下面,我向各位朋友(贵宾、领导),介绍一下八仙山景区的概况:

(八仙山风景区位于天津市蓟县东北部,燕山山脉南侧,翠屏湖北岸,万里长城横亘景区南部,周围与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中上元古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毗邻。总面积53。6平方公里,包括神女峡、玉龙潭、黑水河南山、仙姑泉、松林浴场、明安梁子、旗松台、聚仙峰、八仙桌子、庙台沟、石洞沟、太平沟、黄乜子、梨木台景区等——大括号内的内容是原文稿删除的)

八仙山之名来源于古代传说。相传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韩国舅、蓝采和、何仙姑等八位神仙,乘云驾雾经过此山上空时,发现了这里群峰竞秀,飞瀑高悬;峡谷深邃,流水潺潺;古木参天,林海苍茫;云雾缭绕,鸟语花香,众八仙异口同声称赞道:“真乃神仙之宅也”,便降下祥云在此山中一块方形巨石上小憩,后人便称这块方形巨石为“八仙桌子”,这座山也就被称为“八仙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八仙山不仅有美丽的神话传说,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生态旅游胜地。

从旅游观光来看,八仙山景区有供大家观赏的八奇:

一是奇石,八仙山景区内有千奇百怪的石。论类型,有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论年龄,有36亿年的片麻岩,18亿年的石英岩;论分布,有石海、石河、飞来石;论形态,有金龟石、金狮石、金猴石、金雕石、鳄鱼石、青蛙石、鸽子石、将军石、神女石、童子石;论颜色,红黄蓝白黑紫绿等各色石一应俱全;论价值,有科学价值极高的太古界变质岩、元古界的沉积岩,有经济价值很大的含金、银铜铅锌矿的脉石英,有陶瓷工业用的最理想的紫陶页岩等,八仙山真可谓一个“天然奇石博物馆”。

二是奇峰,八仙山景区有峥嵘竞秀的山峰,八仙山是天津地势最高、群峰汇集的地区,900米以上的山峰有19座,其中著名的有天津市最高峰聚仙峰(1052米)、钟鼓峰(995米)、元宝峰(978米)、骆驼峰(960米),些山峰高耸入云,接连天际,夏秋季节山峰经常是云遮雾罩,难见庐山真面目,特别有趣的是这些山峰随着季节的更替,而变换颜色,春季山花烂漫,夏季翠绿欲滴,秋季红叶满山,冬季银装素裹,一季一景,分外妖娆。

三是水奇,八仙山多年平均降水量达968。5毫米,是华北地区的多雨中心,当地有一年“七十二场浇陵雨”之说。降水多给八仙山带来了生机和灵气,夏秋季来八仙山观水嬉水是一大享受,山崖上瀑布高悬,如彩练当空舞,著名的瀑布有石洞沟红龙瀑布、神水峡玉龙瀑布、庙台沟黑龙瀑布、黑龙潭瀑布、鳄鱼潭瀑布、文燕沟阶梯瀑布等;山脚下泉流涌出,叮咚作响,随处可见,著名的八仙泉,仙姑泉、松花泉、冷水泉等,河谷里激流奔腾,水声隆隆。冬春季节到八仙山石洞沟、庙台沟、文燕沟还可以看到罕见的冰瀑布、冰河奇观,特别是春季山桃花、杜鹃花与冰瀑布为伴的景观,更令人称绝。

四是林奇,八仙山景区森林茂密,覆盖率90%以上,不少地区为100%,是华北少见的林海苍茫、绿涛起伏的景观。(这儿的森林起源于距今7000万年的新生代第三纪,清朝宣统以前一直是古木参天、苍松翠柏、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被列为清东陵的风水禁地,有军队守护,任何人不准进山樵采,柯栖息繁衍着多种野生动物,老虎、豹子、狗熊、狍子等大形动物时常出没。宣统二年的1920xx年,开禁以后,原始森林遭到破坏,现在的天然林是原始森林泯灭的地方自然萌生的原始次生林;但仍保留着原始森林生态的系统的特性,是地球上北半球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性植被类型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八仙山的森林还具有区系成分多,森林类型多,树森种类多的特点,既有华北本土成分的油松、侧柏、槲栎、栓皮栎、无宝槭即五角枫,杨柳榆白蜡,东北区万分的蒙古栎、糠椴、核桃楸、锦带花、也有南方热带区系的黄檗即黄柏,栾树、盐肤木、吴茱萸、鹅耳枥、黑枣、香椿、臭椿、苦木等,还有八仙山特有的东陵八仙花、蚂蚱腿子)八仙山的天然林与人工林不同,它是由高大的乔木,矮乔木、灌木、草类、地衣苔藓等多种成分组成,呈多层结构,并有多种高大木质藤本植物及草类藤本植物穿插、攀缘其间,形成完整、典型的森林生态,是我国北方罕见的天然植物园,游客赞誉八仙山是天津的西双版纳。

天津旅游概况导游词篇二

进入大门即是一条宽阔的长长的甬路,构成大院的中轴线,甬路上有形式各异、建筑精美的5座门楼。从南向北门楼逐渐升高,寓意为“步步高升”,而每道院门都是3级台阶,寓意为“连升三级”。道路东西两边各有五进院落。东院为内宅,有内账房、候客室、书房、鸳鸯厅、内眷住房等,现在陈列着杨柳青年画、泥塑、木雕、砖雕及天津民俗,细细观览,十分有趣。西边的院落为接待贵宾的大客厅、暖厅、大戏楼、祠堂等,现已基本恢复了原有陈设。与内宅相比,这里建筑用材更为考究,做工更为精细。大客厅院内有高近5米的大天棚,可挡风避雨,当年从镇外很远就能看到。大戏楼宽敞华丽,可供200人听戏饮宴,是华北民宅中最大的戏楼,京剧名家孙菊仙、谭鑫培等都曾在此献艺,其中花灵格扇全部是楠木原色,精雕细刻,极为华贵。西院的西边还有三进院落,是私塾先生教书及其他的专用房,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尊美堂

随着年代的变迁,树大招风,时至民国后期,早先以“尊美堂”为首的四大门分成了大小近20个小堂。后世子弟中,虽有勤勉上进,刻意经营的,但大多是纨绔子弟,吃喝玩乐,寄生度日。“尊美堂”的主持石元仕不仅注重家产的积累,更善于扩大势力,结交权贵,他的夫人就是当时两广总督张之洞的侄女。他还先后被李鸿章和慈禧接见过。有四品官衔。民国以后到新中国成立,石家游手好闲之辈竟有盗窃祖墓变卖挥霍之事,最终结束了石家二百年的兴发史。

“尊美堂”有着“津西第一家”;“华北第一宅”的美誉。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民宅。无论从规模还是从设计;无论是精密还是宏大,完全可以和山西的“乔家”,“王家”媲美。这一具有典型北方四合院就是以建筑的精美而闻名于世。它那垂花迎门是宫廷传统结构中的绝学,显示着其豪华高贵。它那三道垂花门的门楼都是精雕细刻,门柱石鼓上的“八骏图”和“丹凤朝阳“由两位巧石匠干了一年,耗银500两。石家的祖先在朝期间考察了各种各样的宅第,结合了王宫官邸与大户民宅的建筑形式,就地绘制了蓝图,在正式起地基时还从北京高薪请来几十位建筑高手,动用了囤积50年之久的上等砖石木材,耗资白银几十万两,工期达三年之久,修缮将近几十年,终于完成了在民居史上的一次壮举,显示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建筑之科学精巧,智慧之高超绝伦。

长廊回廊

石家大院的长廊回廊大约有800米,它的故事听也听不完。要是您来到了杨柳青的石家大院,不仅会听到和看到石家的兴衰,要是赶巧在街上兴许还能碰上石家的后代,听听他们口中有关石家的故事呢。

整个石家大院,现辟为杨柳青民俗博物馆。跨进石家大院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大青方砖铺就的长甬道。甬道的东侧,原是石氏家族的起居寝室,现今是展品陈列区,陈列了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历代杰作和砖雕艺术品。甬道西侧,主要有花厅、戏楼、佛堂等建筑,是石氏家族会晤宾朋、娱乐消闲、诵经礼佛的场所,现辟为博物馆的“石府复原陈列区”。

花厅

即客厅,现已按照原来的陈设进行复原。与花厅一墙之隔的是戏楼,这是北方最大的民宅戏楼,造型落落大方,特别是以美轮美奂的内部装点著称于世,令观者瞠目。出佛堂,往西跨一道隔扇门,就是“天津民俗陈列馆”了,这里展现了具用浓郁地方民间特色的杨柳青风筝、剪纸、花会道具以及婚俗等。大院建筑的内外檐装修,用料考究,作工精细,砖雕木刻形式多样,是清代津沽豪富住宅常见的做法。现为天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津旅游概况导游词篇三

以天后宫为中心的古文化街,南口的牌楼上高悬“津门故里”大匾,标志着这一带是820xx年前的一处居民聚落点。金代在这里建立了天津城市最早的政治建制--直沽寨,今日市区就是以这一带为原始中心区域而逐渐拓展的。当人漫步这条古老街道时,总要情不自禁地寻觅历史的踪迹,体会一下古味、中国味、天津味和文化味,而且非寻不能出情趣。“故里寻踪”一名由此而来。

“天后宫”

这条街上有一座古庙,原名叫“天妃宫”,后改为“天后宫”。因此庙门以北的一段街,叫宫北大街;庙门以南的一段街,叫宫南大街。要了解这一带的历史,还要从这座古庙谈起。

这座古庙是海神庙,它所供奉的海神娘娘,在史书和传说中都真有其人。史书记载着她姓林,是宋代福建莆田湄州岛人,生于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卒于北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因出生后一段时间不会哭,故起名林默。她生在海岛,娴于水性,遂有一个美丽传说流传在民间:“能乘席渡海,云游岛屿间,人呼神女,又曰龙女”。在宋代,我国的航海事业虽有较大发展,但在当时的造船和航海技术条件下,海上安全无保障是严酷的事实。广大从业者幻想有一种超人力量,来保佑他们平安地飘洋过海,林默的一些传说,便很自然地被选中作为超人力量的偶像,成了他们心目中的“保护神”。

据说,在北宋宣和年间,赴高丽使臣路允迪的船队在海上遇风涛,7只船沉没6只,路允迪受随船人员启发,诚心祈祷林默的保护,所乘船只竟得生还。后来,由于路允迪的奏闻,对林默的崇信渐渐得到官府的承认。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将林默封为“灵惠夫人”;南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又封为“灵惠妃”。到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五年,开始晋封为“护国明着灵惠协正善庆显着天妃”。其间,封号一提再提,经历了由夫人到妃、由妃到天妃的过程。到清代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对这位“保护神”作最后一次晋封,封号为“护国庇民昭灵显应仁慈天后”,达到皇封的最高品级,由天妃改为天后,民间俗称“娘娘”。

元代以来,北方沿海一带的海神庙,多称“天妃宫”;清代封“天后”,于是改称“天后宫”。

金代在古文化街一带设“直沽寨”之后,到元代延佑三年(公元1320xx年),又在原地设“海津镇”。元代建都北京,为维持朝廷军政开支,在南方搜刮大量粮米,通过内河和海路北运,史称“漕运”。当时,船队载着粮米从刘家河(今江苏太仓浏河镇),出发,出长江口沿着海路北上,进入海河,驶到古文化街附近的三岔口,再卸下粮米,装到小船上,沿着北运河运往北京。此外,在当时成为繁忙“漕运”枢纽。于是,在元代泰定三年(公元1320xx年),这里建“天妃宫”;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后,又改称“天后宫”。

这座古庙的香火一直很盛,元代张翥写的一首诗,生动地描写了当时祭祀的盛况:“晓曰三汊口,连樯集万艘。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入庙灵风肃,焚香瑞气高。使巨三奠毕,喜气满宫袍。”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56411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