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段时间内,总结不仅能够总结经验教训,还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写总结时可以结合自己的个人感悟和体会。请大家阅读以下一些总结样例,相信会对大家总结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引导。
气象科普论文篇一
带着这个问题,我做了一个试验。我先在一个洞穴旁捉来几只相同的蚂蚁,又找到了一具蚂蚁尸体,我把它们放在尸体旁。蚂蚁们动了动触角,在尸体旁走动了一会儿,但很快就走开了。接着,我又想办法弄死了它们其中的一只蚂蚁,那几只蚂蚁依旧在这具尸体旁走动,有的还用触角碰它的尸体。接着,它们又互相碰了碰触角,一起把那只死蚂蚁的尸体抬了起来,运向了蚁穴。
过了一会儿,我又重复了这个试验,结果依然是这样的。所以我得到了一个结论:蚂蚁可以识别自己同类的尸体。
为了证实我的结论是正确的,我又上网查阅了资料。原来,就像活着的蚂蚁靠特殊气味识别同类一样,当蚂蚁死掉后,它身上的信息素依然存在,当有别的蚂蚁路过时,会被信息素吸引。如果是同类的尸体,一般就会被抬走并埋掉,如果不是同类的话,一般就会不予理睬或被当成食物。
通过试验和网络,我知道了一个新知识:蚂蚁不光或者是可以分辨同类,死后也可以根据其未来识别同类。
动物的.联络方式真是别具一格呀!
气象科普论文篇二
相信电大家一定很了解吧!让我们去看看。
自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发电的原理以来,在不到两百年的时间里,电已经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有了它,我们可以使用电灯、电视机、空调、洗衣机、电冰箱、电脑等家用电器;有了它,城市的夜晚就会变得灯火通明,交通事故也减少了;有了它,工厂的机器为我们织出了一件件漂亮的衣裳。
不过,根据科学家的研究,用于发电的各种能源,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终有用完的一天。依目前人类耗能的平均速度计算,2050年前后石油就会枯竭,即使是最丰富的太阳能,在数十亿年后也会耗尽。假如汽车熄了火,电灯不能亮了,电视没了图象与声音,电脑成了摆设,这是一幅多么可怕的景象,简直就是“世界末日”了。但是这种情景是完全可能发生的,虽然科学家不断研究地热、沼气、风能、太阳能、核能等,希望取代石油,可是一直没有突破性的发展。在新能源尚未开发成功,而旧能源又日渐枯竭的情况下,人们应当尽量减少能源的浪费。
电对于我们真的很重要,我们应该节约电!
气象科普论文篇三
虽然,地球表面的2/3被水覆盖,但其中97.5%是咸水,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又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冰川、冰雪。人类可利用的淡水只占全球水总量的0.26%,而这些淡水大部分是地下水。实际上,人类可以从江河湖泊中取用的淡水只占水总量的0.014%。有人比喻说,在地球这个大水缸里可用的淡水只有一汤匙,而这一汤匙水又遭到严重污染。
我国是个多山多河的国家,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江河有1500多条。但我国人口众多,相对而言,水资源比较贫乏。就全世界而言,工业的高度发展,不仅对淡水的使用量越来越大,排放的大量污水对江河湖泊以及大海的污染也日甚一日,以至使大海出现赤潮,江河鱼虾绝迹,有的甚至成为臭河、死河。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已成了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气象科普论文篇四
今天,我和妈妈无意中发现了一个自然现象,能让鸡蛋浮在水面,好奇的你,一定想知道吧!
我准备和妈妈从生活中发现些什么?你们猜猜看,哦!现在不能告诉你们,这个奇异而有精彩的发现,就让你们现场欣赏一下科学中带来的快乐。
我们迫不及待的准备了:盐、水、鸡蛋,还有一个大瓶子。首先,把水放入瓶子里一半就可以,盐要适量放,鸡蛋只需一个。你相信吗?这里面的学问,令人惊奇!特别好玩。
你们仔细地看一下,我已经把鸡蛋放进瓶子里了,一定要有耐心呀!,要等一会儿,不久,你就能看到,见证奇迹的时刻。这时,大家的眼睛都聚精会神地盯住了鸡蛋,紧张的我观察到了,鸡蛋在一点一点的往上浮,我禁不住的尖叫了一声,与众不同的鸡蛋真的浮在水面了!我大声说了一句,我的发现成功了。在我耳边,听到了妈妈的赞美与表扬,当时的我,比吃了蜜还要甜。
生活中的发现很多,只要用眼睛去看;去观察;多动手;多动脑,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奥妙是多么的精彩奇特啊!
事后,妈妈告诉我,有点成绩不要骄傲,“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都有新的发现,只要认真学习科技,既是一种学习手段,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你就能享受到科技给你带来的乐趣。同样也要有责任的热爱科技,享受生活。
为了建立一个科技记录本,我一直按照妈妈对我说的话,随时记录我身边的发现,科技的详细内容,这对我今后的学习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相对来说,也是我这一生的财富!同学们,“贵在坚持”,就让我们一起走向科普之路吧!
【每日写作指导:如何提高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语文写作能力……】
写作一直是语文中重要的一项,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语言应用的考察,也在考试分数中占有较大比例,但是如何才能写好作文,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对同学们来讲却一直是个难题。
专家指出老师们应该教学思路灵活,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注重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语文的.认识:
分数固然非常重要,但同时应当也是能力的提高,靠一次、两次的押题或许一时能取得一个好成绩,但学习成绩的决定因素: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及形成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一个老师辅导一个学生,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或补差,或提优,进行个性化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为此,老师教你用独特的方法学好初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语文。
学生作文时最头疼的问题是无话可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专家告诉大家不妨用刘勰的话说“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间”启发他们:要想写好作文,必须谈如何生活,体察入微。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必须寻到源头才有清的水喝”,可见观察是中学生认识生活的重要途径。因此,专家指出老师们应该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的重要性,结合课本中的名篇交给他们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例如学了《我的老师》后,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所尊敬的老师,让他们明白老师的高风亮节,除了表现在批改作业到深夜,或带病上课,累倒在讲台上等外,还有许多值得挖掘的素材。以前,同样的材料上代人用来赞颂老师,下一代“涛声依旧”。似乎老师永远是身穿中山装,口袋里插一支钢笔,不苟言笑;老的,少的,农村的,城市的,一个样。通过观察,让其明白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科目的老师穿着打扮、兴趣爱好、精神面貌、教学方式等都有差异。当今教师不但追求内在美,还注重外在美;他们不仅仅追求脚踏实地,还注重巧干。课上,他们“激扬文字”“指点江山”,评估论今,妙语连珠;课外,他们驰骋球场,泼洒丹青,舞文弄墨,雅趣如流。罗丹曾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实践证明,丰富的写作素材,都是靠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来的。
要关注生活,博采众长。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可见广泛阅读的重要性。老师应当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每天写日记,可写身边的人或事,也可摘录一些名言警句、优美的段落,或介绍一部生动的有趣的影视剧作;规定每月读一本优秀期刊;每个假期读两本名著,如学了《美猴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建议学生读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施耐庵的《水浒传》,让他们领略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法。
我们只有“行万里路”——广泛深入生活,只有“读完卷书”——博采众长,才能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
气象科普论文篇五
我长大了想成为一名发明家,我想发明一台可以预测灾难的机器,它还可以用来制造飞碟。
我想让它造出无数个大飞碟,送给每家每户各一个,这种飞碟有特别的.功能,在灾难来临之前会发出警报。好让地震。龙卷风。山体滑坡,塌方。台风……等等自然灾难来临前让人们坐着飞碟安全地离开此地。
为了我的远大理想,我更应该好好学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气象科普论文篇六
我常常睡下后总是睡不着,便想发明一种智能床。
它能根据用者填写的个人资料来帮助用者,并在入睡时提高或下降温度,一直保持在最适合入睡的温度。
在床的后方有一个口子用来放音乐,也可放入学习的卡带。而且有三个耳机可以用,小孩用一号,中年用二号,老年当然是用三号。
在床上还有一个立体感的屏幕,可以感受坐飞机、火车等物品的感觉。
想来想去,我觉得空想是没有用的,我决定好好学习,将来去把它变为现实。
气象科普论文篇七
近年来,随着塑料袋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断普及,很多市民都习惯了用塑料袋盛放日常生活垃圾,“限塑令”实施后,长期使用塑料袋盛放垃圾的习惯也将面临改变。
既然不用塑料袋,那用什么来装垃圾呢?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自制环保垃圾盒。用广告宣传纸、废报纸等旧纸张制成垃圾盒,相对于塑料袋来说,不仅实现了废物利用,又不污染物环境,可谓一举两得。
制作方法如下:首先,取一张废旧的纸对折后再对折。第二,沿第二次对折的中心线,左右两边向里折合,压出折线。第三,顺着折线往里折短边。第四,把纸放平,再以中线向里折,背面折法相同。第五,向上翻折,背面折法相同。第六,翻折四个小角,最后,再打开。这样,一个自制的垃圾盒就做好了。
瞧,多么漂亮的纸盒呀,既可盛放零食,也可以作为垃圾盒,置于茶几案头收纳果皮瓜壳,或者放在餐桌上,盛放吃饭时吐出的骨头、鱼刺等,用毕,直接连同盒子一起扔掉,方便极了!
气象科普论文篇八
记得有一次爷爷杀鲫鱼的时候,我站在旁边看。爷爷把鲫鱼的肚子剥开,拿出一个白色的、象花生的形状的东西给我玩。我问爷爷:“这是什么东西?”爷爷说:“是鱼鳔。”我好奇地拿在手里,发现里面是空的。我好奇地问:“这东西有什么用啊?”爷爷说:“等你上学了,问你的老师,爷爷不知道它有什么用。”
有天中午我在学校食堂吃饭,菜盒里有红烧鲫鱼。突然大脑回忆起爷爷给我的鱼鳔,对鱼鳔的好奇心又上来了。于是,我兴致勃勃地跑去问老师:“余老师,鱼鳔是干什么用的?”老师惊讶地看着我,然后露出了微笑:“鱼鳔是鱼里面的一个结构,它里面是充满空气的。当里面充满很多空气的时候,就能使鱼在水中上升;当里面的空气被压出去,鱼鳔瘪了,鱼就沉下去了。”我似乎明白了,“那,所有的鱼都有鱼鳔吗?”不知哪里冒出的想法我接着问道。老师皱了下眉头,思索了一会。“有些鱼是没有鱼鳔的,如鲨鱼和一些深海的鱼。”“那么,没有鱼鳔的鱼,它们怎样上下沉浮的?”老师紧皱着眉头半天没说话,然后微笑地看着我,抚摸着我的头,说到:“小朋友,你真聪明!你的问题把老师都难住了!如果你有兴趣我们一起做实验、一起查资料,把这问题解决,如何?”我高兴得用力点了点头。
隔了一天后的下午,余老师把我和和几位同学集中在一个教室里。开始我们探究鱼鳔作用的实验。
实验1探究鱼在水中的沉浮与鱼鳔的大小是否有关?问题:探究鱼在水中的沉浮与鱼鳔的大小是否有关?假设:鱼在水中的沉浮与鱼鳔的大小有关。实验设计:选取4条活鲫鱼,在其中2条鱼的腹部小心的剖开一个小口,用镊子夹出鳔,并用小刀将它划破,用针线将小口缝上,作上记号。剩余的2条鱼不做任何操作,作为对照组用。将4条鱼放入水中,仔细观察它们的沉浮和悬浮。
实验现象:1、发现作上记号的2条鱼(就是鱼鳔被划破的鲫鱼),行动不灵活些,但能在水中沉浮。2、所有的4条鱼在沉浮的时候,鱼鳍都在不停动的。实验结论:鱼的沉浮与鱼鳔关系不大,与鱼鳍有关系。于是,我们又做了第二个实验。
实验2探究鱼在水中的沉浮与鱼鳍的关系实验步骤:1.选取一些活鲫鱼,分成四组,每组3条。第一组,小心的剪去鱼的胸鳍、腹鳍;第二组,小心的剪去尾鳍;第三组,小心的剪去所有的鳍;第四组,不剪任何鱼鳍,只作为对照组。将四组鱼放入鱼缸中,仔细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和悬浮。观察记录:第一组,鱼能自由沉浮但不能悬浮,而且无法停下来休息。第二组,鱼能慢慢浮沉,但平衡性不好、速度较慢。第三组,鱼浮沉的速度很慢,浮沉不稳定,平衡性不好。
实验结论:鱼在水中的沉浮与鱼鳍的确有关系,鱼在水中的沉浮主要靠鱼鳍的运动来实现的,特别是尾鳍的运动是鱼沉浮的主要原因。实验后,我们和老师一起通过实验的大量事实和查阅了相关的一些资料,然后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鱼的上浮和下沉与鱼鳔的大小关系不是很大,主要靠鱼鳍的运动来实现,而且鱼鳔在上浮下沉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是被动的,鱼鳔可以作为辅助呼吸器官,为鱼提供氧气。
气象科普论文篇九
气象科普是一门宽泛而又深奥的学科,通过学习气象科普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自然环境。近期,为了深入了解气象科普的重要性,我参加了一次气象科普讲座,并对此有了一些新的体会与认识。
第二段:气象与生活
气象科普的核心就是增加公众对气象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毫无疑问,气象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气象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为自己的生活做出合理的规划。比如,在决定外出时了解天气情况,可以避免遭遇恶劣的气候,确保安全;在农业生产中,掌握气象知识有助于科学灌注、播种和收割,提高农作物产量;在城市规划中,利用气象预测能够提前做出合理的设计,减少城市中的水灾、火灾等自然灾害风险。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需要对气象科普有一定的了解,以减少灾害,提高生活质量。
第三段:气象科普知识的应用
气象科普知识并不只是纸上谈兵,它需要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讲座中,讲师向我们介绍了一些实用的气象科普知识,比如如何根据云的形状判断天气变化、如何通过观察风力判断高楼的安全等。这些知识看似简单,但却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气象科普不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它需要我们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提高生活的质量。
第四段:气象科普的虚拟化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气象科普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讲座和书籍。相反,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互联网和移动应用来获取气象信息。例如,一些天气预报网站和手机应用程序能够提供实时天气、气象预测和气候数据等,方便人们随时掌握天气变化。此外,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我们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气象知识。比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仿真天气现象,让人们身临其境地体验风暴的气势,增加对气象的直观感知。这些虚拟化的技术不仅提供了新的气象科普方式,也为我们带来了便利和乐趣。
第五段:个人气象科普的努力
通过参加气象科普讲座,我对气象知识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并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应用气象科普知识。我下载了一款天气预报软件,并通过阅读气象相关书籍和博客来不断提升我的气象科普水平。此外,我还积极参与一些社区志愿者活动,通过向他人传授我的气象科普知识,帮助更多的人了解气象。这些努力虽然微小,但我相信只有每个人都努力学习和传播气象科普知识,才能够让更多的人受益,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总结:气象科普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与我们的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通过了解和应用气象科普知识,我们能够减少灾害风险,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传播气象科普知识,希望能够为更多的人带来帮助和启发。
气象科普论文篇十
地球上的人、动物以及植物每时每刻都在吸收氧气,吐出二氧化碳,工厂更是吞吃氧气、排放二氧化碳的大户。如此看来,长此以往地球的氧气会用完了吗?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只看到了消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产生氧、消耗二氧化碳的另一个方面。
浩瀚的林海、草原等各种植物在阳光下,绿叶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从根部运来的水分、养料化合成淀粉、葡萄糖等,同时放出氧气,这个被人类称为“光合作用”的过程永不停歇。据计算,三棵大桉树每天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约等于,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个人每天所吐出的二氧化碳。每年全世界的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大约要吸收几百亿吨的二氧化碳!
很多人在早上出门的时候,往往要了解以下当天的天气情况,于是天气预报便成为他们获得这些信息的有效手段。17世纪以前,人们通过观测天象、物象的变化,编成天气谚语,以此预测当地未来几天的天气,尤其是“看云识天气“的常识得到了广泛应用。17世纪以后,温度表和气压表等气象观测仪器相继出现,地面气象站陆续建立,这时主要根据气压、气温、风、云等要素的变化来预报天气。但用天气图来预报天气只有100多年的历史。1820年,德国莱比锡大学教授布兰蒂斯绘制出世界上最早的天气图,它为切实可行的天气预报创造了条件。19世纪中期,英法两国与沙皇俄国为了争夺黑海海峡而发生了克里木战争,英法两国派出了大批舰队前往参战。1854年11月14日,黑海上刮起了狂风,卷起巨浪,把停泊在海上的英法联合舰队军舰猛烈摔向礁石、海岸,使联合舰队蒙受到巨大的损失。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很震惊,立即命令巴黎天文台调查这场风暴的起因。天文学家勒威耶通过搜集、分析欧洲各地11月14日前后几天的气象资料,终于弄清了这场风暴的来龙去脉,并写出了调查报告。勒威耶认为,只要各地的气象观测网用电报迅速传递气象情况,便可即时绘制天气图,进行天气预报了。根据勒威耶的建议,法国、英国先后开始了天气预报,并很快普及到世界各地。后来,观测天气的手段不断增多,尤其是气象卫星的发射,大大提高了天气预报的准确度。
历代的文人骚客对枫树的红叶留下了一串串赞美的诗句。元代剧作家王实甫在他的《西厢记》里所作的秋景描写:“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枫林醉……”枫叶为什么会变红?其实是秋天的气象条件染枫叶醉。植物叶片除了含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等色素外,还有一种叫花青素的特殊色素,它在酸性液中呈红色。随着季节更替,气温、日照相应增减,叶片中的主要色素成份也发生变化。到了秋天,气温降低,光照减少,对花青素的形成有利,枫树等红叶树种的叶片细胞液此时呈酸性,整个叶片便呈现红色。所以说,是秋天的气象条件染红了它。
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如雷雨、冰雹、台风、寒潮、大风等。它们常常在短时间内造成集中的、强烈的影响和灾害。气候不同于天气。气候是指某一长时期内(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及以上)气象要素(如温度、降水、风等)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况,主要反映的是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距此平均值的离差值(气象上称距平值)表征。
对于什么样的天气称为异常天气,什么样的气候称为异常气候,人们在使用上往往比较随便,为了避免词类定义上产生混乱,世界气象组织对天气、气候异常,提出了两个定量的判断标准。其一是距平值达到标准差(又称均方差)2倍以上(不管近年是否出现过);其二是在最近完整的30年气象资料中未出现过的情况(不一定距平值超过标准差的2倍),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或称30年以上一遇的罕见天气现象。考虑到一些发展中国家气象观测资料尚不满30年,可以稍为放宽条件,一般用25年以上资料来分析。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天气气候异常”,不过指的是就某个地区来说,出现了30—50年、或者百年之内只有一两次机会的那种罕见天气气候现象罢了。
气象科普论文篇十一
气象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通过对大气的研究和观测,可以预测天气变化,提供准确的天气信息,有助于人们的决策和安全。在学习和了解气象学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些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首先,要善于观察。了解天气变化的第一步就是观察。天空的颜色、云的形状、风的变化等都是天气变化的重要指标。比如,当天空呈现出深蓝色时,往往代表晴朗的天气;当云朵呈现出乳白色或灰白色时,通常代表可能有降水的天气。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天气的变化,培养观察的习惯,以便能够更好地预测天气变化。
其次,要了解基本天气现象的形成原理。气象是一门深奥的学科,涉及到大气物理、热力学、动力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了解这些基本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天气现象的成因和变化规律。例如,我们知道大气中水蒸气的凝结形成云朵,云朵在一定条件下又能形成降水。了解了这个原理之后,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一些天气现象会出现,并且能够根据这些原理进行天气预测。
第三,要学会使用气象仪器和设备。气象学的研究离不开一系列的仪器和设备的支持。根据观测要素的不同,可以使用气压计、风速仪、雨量计等仪器和设备进行观测。掌握这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合理布设观测点位,能够获得准确的气象数据,为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第四,要加强对天气预报的学习和了解。天气预报是气象学的重要应用之一,也是人们最为关注和使用的部分。学会了解气象预报的方法、模型和技巧,能够更好地利用气象预报信息,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天气灾害带来的损失。定期观看和比对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也能对气象科学的研究和进展有所了解。
最后,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气象变化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目前,全球气候变暖、雾霾等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人们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垃圾分类处理,降低对大气的污染。同时,也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减轻灾害可能带来的危害。
通过学习和了解气象科学,我逐渐认识到气象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白了不同天气现象的成因和变化规律以及如何利用气象信息进行预测和决策。加强气象科普教育的力度,提高公众对气象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能够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和天气灾害,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气象科普论文篇十二
第一段:引入气象科普的重要性(200字)
气象科普是指通过普及气象知识,提高大众对天气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认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气象的需求日益增加,而气象科普的重要性也更加凸显。通过气象科普,不仅可以使人们了解天气的演变,更能培养人们的气象素养,提高应对突发天气事件的能力。因此,加强气象科普工作,提高全民气象素质,对于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
第二段:气象观测——了解天气变化的基础(200字)
气象观测是气象科普中最基础的环节之一。只有通过观测,才能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气象观测的方法有多种,如测量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以及利用气象卫星、雷达等设备进行遥感观测。通过气象观测,我们可以及时获取气象数据,对天气变化做出准确预测,从而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因此,加强对气象观测的学习和科普,可以提高人们对天气的认知水平,增强对恶劣天气的防范意识。
第三段:气象灾害——了解应对方式的重要性(200字)
气象灾害常常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重大影响,如台风、洪涝、沙尘暴等。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了解灾害的发生原因和应对方式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气象科普,人们可以了解到台风的形成机制、防护措施等信息,提前做好防灾准备,避免出现意外风险。另外,人们还可以了解到洪涝的成因和应对策略,有助于提前转移、防止经济损失。因此,气象科普的重要性在于培养人们的应对意识和处理灾害的能力,减少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损失。
第四段:气象民生——提高生活质量的必要条件(200字)
气象与民生密切相关,因此提高气象科普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通过气象科普,人们可以学习到如何根据气象信息合理规划生活,从而更好地抵御恶劣气候的侵袭。同时,人们还可以了解到不同气象条件下的身体健康保护措施,合理调整作息和饮食习惯。通过这些科普措施,人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减少不必要的疾病和困扰,更好地享受生活。
第五段:提升气象科普的途径和建议(200字)
为了提升气象科普的效果,各方面都需共同努力。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气象科普工作的投入,建立完善的科普体系。其次,科研机构应加强气象科普研究,开展更多的普及活动,提供更易理解的气象知识。此外,媒体也要充分发挥宣传作用,利用各种平台传播气象科普知识,引导公众形成良好的气象观念和行为习惯。最后,个人应加强自身的学习,利用各种渠道了解气象知识,提高自身的气象素养。
总结:通过加强气象科普,提高全民气象素质,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天气变化,做好应对措施,同时提高生活质量。在政府、科研机构、媒体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下,相信气象科普工作会取得更大的成果,为我们的社会带来更多的益处。因此,我们应共同关注气象科普工作,积极参与其中,为提升气象科普贡献自己的力量。
气象科普论文篇十三
1、什么是天气: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如雷雨、冰雹、台风、寒潮、大风等。
2、什么是气候: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期内(月、季、年、数年、甚至数百年等)各气象要素长年的平均值。是一个地区的冷、暖、干、湿等天气状况基本特征的综合反映。
3、气候资源:气候资源是指广泛存在于大气圈中的光能、热能、降水、风能等可以为人们直接或间接利用,能够形成财富,具有使用价值的自然物质和能量,是一种十分宝贵的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已被广泛用于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
4、小气候:小气候是在具有相同的大气候背景的范围内,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方位、土壤条件和植被不一致,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小气候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个别气象要素变化剧烈,以及个别天气现象上的差异。
5、城市气候:在大气候或区域气候的背景条件下,由于城市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局地气候或小气候。城市气候呈现出所谓“五岛”的特征,即“热岛”、“湿岛”、“干岛”、“雨岛”、“混浊岛”。
6、热岛效应:热岛是由于人们改变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气候变化的综合现象,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由于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热容量和吸热率,使得城区储存了较多的热量,并向四周和大气中幅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
7、为什么冬天的气压比夏天高:气压是指地球上空气柱在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压力。一个地方的气压是经常发生变化的,当气压降低时,天气阴雨,气象升高时,天气转晴。气压发生变化有许多原因。其中空气温度的变化是引起气压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空气冷却时,空气收缩,密度增大,单位面积上承受的空气柱重量增加,气压也就升高。因此,冷空气一到,总是伴随着气压的升高;而在暖空气来临的同时,气压常常降压。冬天是冷空气的世界,夏季则是暖空气的天地,气压冬高夏低的道理也就很清楚了。
8、什么是数值天气预报:数值预报是根据现有的天气状况和已知的初始条件,利用高速计算机,求解控制大气运动的动力―热力学方程,从而得出一段时期内的天气形势和有关气象要素的客观定量预报方法。数值天气预报是当今天气预报的基础,也是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
9、气候变化:长时期内气候状态的变化。通常用不同时期的温度和降水等气候要素的统计量的差异来反映。变化的时间长度从最长的几十亿年至最短的年际变化。
10、气候异常:正常气候起伏中出现的明显反常现象。主要由气候因子的配置发生较大变化所致。常导致人类及动植物的不相适应,而影响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活动,危及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等。
11、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所处位置划定的,属于阳历的范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360度,以春分时为0度,清明时为15度,以后每隔15度为一个节气,其日期在阳历中是基本固定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创,是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的辉煌成就之一。
12、太阳黑子:太阳光球上经常出现的阴暗斑点。它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根据统计,地球上天气或气候反常均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密切关系。
13、气候异常:正常气候起伏中出现的明显反常现象。主要由气候因子的配置发生较大变化所致。常导致人类及动植物的不相适应,而影响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活动,危及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等。
14、气候因子:形成气候的基本因子。主要有三个主要方面:辐射因子、环流因子、地理因子。
15、气候预报:指利用气候演变规律制作的预报。制作方法与“长期天气预报”相似。它是从气候演变规律出发预报未来一段时期内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
16、生物气候学:研究生命有机体与气候环境条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学科。属于应用气候学范畴。
17、季风与季风气候:由于大陆及邻近海洋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异而形成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具有这种大气环流特征的风被称为季风。受季风支配的区域里的气候又被称为季风气候,季风气候区一般夏季受海洋气流影响,冬季受大陆气流影响,主要特征为冬干夏湿。
18、雾与城市雾:雾是悬浮在近地面层大气中大量微细水滴的可见集合体。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华的结果。城市雾是发生在受人类活动影响最集中的城区及其相关设施(机场、港口及高速公路等)的雾,城市雾的出现往往叠加了城市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雾本身就具有局地性的特征,而城市雾则是发生在局地性极强的城市环境中的雾。
19、全球变暖:近年来全球气候普遍偏暖,且气温有持续逐年升高的趋势。据统计,全球气温已经连续20年高于正常值,其中最暖的全部发生在1983年以来,而其中7年又发生在1990年以来。近年来的气候变暖,不仅受自然因素影响,而且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也日益明显。
20、厄尔尼诺:厄尔尼诺为西班牙语“ei:nino”的音译。在南美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海水每年都会出现季节性增暖现象,因为这种现象发生在圣诞节前后,则被当地渔民称为厄尔尼诺,是“圣婴”(上帝之子)的意思。现在厄尔尼诺一词已被气象和海洋学家用来专门指那些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的大范围持续异常增暖现象。80年代以来,厄尔尼诺发生频数明显增加,强度明显加强。
21、拉尼娜: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nina”的音译,是“小女孩”的意思。气象学家用以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也称为反厄尔尼诺。从近50年的结果来看,这种现象发生频率少于厄尔尼诺,强度也比厄尔尼诺弱,持续时间则大多数偏长。
气象科普论文篇十四
气象科普小报是我校气象学社团每周出版的一项科普活动,我有幸参与其中。通过参与编写小报的过程,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有关气象的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写作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和收获。
第二段: 知识沉淀
通过参与气象科普小报的编写,我对气象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每周为小报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气象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还学会了如何获取气象数据以及如何分析和解读气象图表。这些知识的积累使我对天气的变化和预测有了更准确的认识。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将专业的气象知识以简洁易懂的方式呈现给普通读者,提高了自己的科普能力。
第三段: 加强写作能力
在气象科普小报的编写过程中,我也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每篇小报都有一定的篇幅限制,因此我需要学会如何在有限的字数内准确地传达信息。通过不断的修改和润色,我逐渐学会了如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气象概念,并通过配图和图表增加内容的可读性。这次经历让我对写作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并培养了我对于言语表达的细致观察力。
第四段: 团队合作
气象科普小报的编写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与来自不同年级的社员们共同协作,每个人负责不同的任务。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合作,我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协调各自的观点和意见,达成一致的共识。大家共同努力,共同完成了每期小报的编写和排版工作。团队合作的经验让我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和团队的重要性,也锻炼了我的组织和沟通能力。
第五段: 收获与展望
参与气象科普小报的编写,使我在气象知识、写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通过这个活动,我也发现了自己对于气象学的兴趣,未来我也希望能够继续深入学习气象知识,为宣传气象科学做出更多的贡献。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参与更多类似的科普活动,继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总结:
通过参与气象科普小报的编写,我不仅深入了解了气象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次经历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气象知识,为传播气象科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气象科普论文篇十五
天气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影响着我们的衣食住行,也直接关系着环境、农业、能源等方面。而气象科普则是一种将气象知识传达给普通大众的科普形式,旨在普及气象知识,提高人们的气象科学素养。今天,我将分享一些关于气象科普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第二段:气象科普的重要性
气象科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相比,大多数普通民众的气象科学素养却始终没有太大提高。没有气象科普,一些自然灾害正在日益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没有气象科普,人们自然界中的某些现象也就会一直成为谜团,从而影响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等重大议题。因此,气象科普的重要性不容小视。
第三段:气象科普的方式
气象科普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流行天气预报、气象专栏、气象课堂、气象meetup等。其中流行天气预报作为最常见的气象科普形式之一,绝大多数人都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手机app等途径获取最新的天气预报。在气象科普中,专家的解说以及一些科技手段(如卫星图、雷达图、云图等)也能够帮助人们直观了解天气的状况与预测。
第四段:气象科普的意义
气象科普的意义不仅在于传递气象知识,还有助于人们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提高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气象科普的受众也广泛,不仅包括国家决策者、气象从业人员、科研人员,也包括普通民众。通过气象科普普及天气知识,人们可以学会如何更好地利用天气资源,防范自然灾害,保护生态环境。更可贵的是,气象科普可以帮助人们深刻认识到气候变化是关乎人类生死存亡的重要议题,从而积极履行对环境保护的责任。
第五段:结论
气象科普对于普及气象知识、提高人民气象科学素养、适应气候变化、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未来,我们也应继续致力于加强气象科普,提高气象科学素养,为普通民众提供更好的天气服务,同时也为全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人类未来发展做出更有意义的贡献。
气象科普论文篇十六
我们社区居委科普工作根据区科协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把社区科普工作作为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的要求,加强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创建学习型社区,推动整个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特制订以下计划:
一、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工作
1、科普画廊宣传栏每两月出版一期,全年共出版六期。
2、科普出版内容(四块版面)即:现代科技、生活常识、环境保护、卫生保健。
3、出版资料收集由专人负责,出版后交由居委安排宣传。
二、科普讲座
1、科技知识讲座年内安排2~3次。
2、保健知识讲座年内安排2~3次。
(具体内容根据需要由居委安排)
三、科普活动
1、年内组织科普录像,电视或电影观看1~2次。
2、在全国和市科协举办科普活动周期间组织科普志愿者和部分居民群众参观学习。
3、积极参加区、街道组织的各项科普活动。
气象科普论文篇十七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以及全球气象灾害频发,气象科普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一种普及气象知识的媒介,气象科普小报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我学习与了解气象科普小报的过程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气象科普小报给我们提供了对气象知识的全面认识。通过阅读气象科普小报,我得以了解天气现象形成的原理以及与其他气象现象的关系。例如,我得知了温度是在气象现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决定了大气层的稳定度以及空气的热量的分布。此外,我还了解到大气气压与高低压系统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地区会形成不同的天气体系。总之,气象科普小报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气象知识的魅力,让我们对天气现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其次,气象科普小报通过形象生动的图表和配图来加深我们对气象知识的印象。在气象科普小报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漂亮的图表和配图。这些图表和配图将复杂的气象知识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出来,使我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例如,气象科普小报通常会用图表展示各个季节的气温变化趋势,让我们一目了然地了解不同季节天气的特点。此外,配图也是气象科普小报中常见的元素,它们往往能够生动地描绘出气象现象的形象,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这些精心设计的图表和配图不仅能够增加我们对气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气象科普小报注重实用性,提供了许多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的信息。在气象科普小报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各种不同的气象现象,还可以获得实用的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信息。这对于我们做出合理的出行安排、农事生产和防灾减灾等方面都非常重要。例如,在家庭旅行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气象科普小报的天气预报了解到目的地的天气情况,从而选择更合适的出行日期和行程安排。此外,气象科普小报还可以提供其他的气象服务信息,例如空气质量指数、雨量预报等,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和财产。
最后,气象科普小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气象观念和态度。通过气象科普小报,我们可以了解到自然界的力量是如此强大而又美妙,我们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同时,气象科普小报还教会我们要尊重和保护大自然,因为只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才能避免与自然灾害的冲突。这是我们做出正确决策和行为的基础。
综上所述,气象科普小报是一种对气象知识进行普及的重要媒介。通过阅读气象科普小报,我们不仅可以全面了解气象知识,还可以通过图表和配图加深记忆,获取实用的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的信息,以及树立正确的气象观念和态度。因此,我们应该继续关注和支持气象科普小报的发展,让更多人受益于气象知识的普及。
气象科普论文篇十八
我生活在一马平川的鲁西南,在母亲河黄河的下游。据说这儿是著名的优质粮棉林畜生产基地、三个农区畜牧大市和首批四个平原绿化达标地区之一,是铁路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之一。还据说,这儿是南北气候过渡带,天气复杂,气象灾害频发、多发。我的主人是温柔善良的朱丽,她和小白那个风风火火的主人冯火、菲娜那个“铿锵有力”的主人王蔷都是在气象局工作。
这一天,星期五
天气:今天是三月
二十三日,虽然还
寒风嘹峭,但在我
们心中,风和日丽
的春天已经来了。
阳光有些暖暖的,晒的我懒懒的,伸个懒腰,抖掉整个冬天的惰气,我又精神起来了。
今天,朱丽去上班了,这个可恶的家伙又趁我还在与周公盘旋的时候,就偷偷走掉了。小白和菲娜好象约好了似的,都打电话说今天有事,不来和我玩了,我无奈的摆出招牌式的微笑,又忽然换成了皮笑肉不笑:哼,朱丽,我要去办公室找你,吓你一跳!谁让你小瞧我的记性,以为我可以随便甩掉哪。
远远的看到观测场,却意外的看到诸多的人,确切地说,更多是“小小的人”,还戴着红领巾,被围在正中央的正是朱丽。发生了什么事?我拼命往近跑,跑着跑着,心情踏实起来了,因为朱丽微笑着给“小小的人”指指点点,说说笑笑。估计又是她所谓的给小学生们讲解观云识天的常识吧。暂且不打扰她了,虽然我很招人喜欢,但工作的时间她好象很讨厌看到我。
我站在暖暖的阳光下眯起眼……,灿烂阳光下的笑的明媚的朱丽渐渐变的模糊起来,逐渐变成那个雷雨中紧绷着脸忙碌的身影,电闪雷鸣、大雨磅礴,她穿着雨衣在观测场忙来忙去,当时,我很想把她揪回来,但却没有行动,因为我很了解她。
“气象工作者十分敬业,始终恪守着科学严谨、准确及时、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和操守,特别是在清苦的环境中,一丝不苟,记录风云变幻,为百姓提供优质气象服务”、“测报工作是气象工作的基础,最能体现气象人的精神。正是测报员的细心、恒心和这种对事业的执著,筑起了气象基础业务的基石”……这是来自部门内外领导的评价,朱丽激动的脸微微红润。
“一个优秀的测报员,就是在经历无数次风雨,对无数个复杂天气的甄别与记录中成长起来的”、“看云识天,记录风云变化,这一看似简单平凡的工作却是天大的事情”……这是朱丽对我自言的,我知道这也是她一直努力的。是的,每一个天气符号、每一组观测数据都凝聚着她们的心血和智慧。“正是她们的努力,才为预报工作提供了翔实、准确的数据”,小白说这是他家冯火说的。
过了n天,星期日
天气:不知不觉已到
了炎热的夏季,刚刚
还好好的,这会就有
些风起云涌了。
我抬头看看逐渐变的昏沉的天,再也笑不出来,一溜小跑的奔到小白家,小白正在看电视。呵,人家冯火正在电视上说话,“受黄淮气旋影响,今天下午到明天白天,我市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先后出现暴雨天气……可能造成城市内涝和农田积水,气象局于12时10分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请注意防范……”。冯火是预报员,平时看起来风风火火的,这会看着是个很稳重挺靠谱的小伙哪。电视屏幕一角显著的挂着个蓝色的方框,小白说那是暴雨蓝色预警信号,还说待会可能会出暴雨预报预警的滚动字幕。
小白这家伙本来就是幽雅的贵妇犬,我就奇怪跟着冯火这个风风火火的家伙怎么气质还能保持这么好,原来合着人家冯火是个有内涵的人。
小白说冯火昨晚就没回来,估计今晚和明天也不会回来了。这家伙忙起来就什么都忘了,很让人心疼。小白说,昨天本来不是他值班,却一个劲的打电话,说做什么过程服务材料,提前预报服务,还一个劲的交代这交代那的,后来就直接去上班了。我安慰小白:谁让他是首席预报员哪,我们家朱丽不是同样不容易,他们都是有责任心的人,都是愿意为了事业奉献青春的人,我们就支持吧,可不想以后他们都没有可以回忆的激情岁月。
小白开始变的叽叽喳喳起来(不知为什么,我老是觉得小白说话像小鸟,当然他很不认同),冯火东冯火西的,听起来有些激动,我只好替这只贵妇犬归纳一下,大致有三点:一是冯火离不开云图和雷达回波,不然生活就没有了颜色;看不到这线那线,就找不到生命的主线。二是有恶劣天气综合症,只要天气不好,他就一个劲唠叨:准确预报、及时服务,提前预警、及时发送出去,短信、网络、微博……,但一到办公室,他就异常清醒,每项工作井井有条。三是追求完美,只要预报不够准确,服务中有丝毫的差错,他就感觉非常不舒服,不吃饭不睡觉也要分析比较,查找预报偏差以及出现偏差的原因,还整理成资料,供同行分享。
本来还想叫上小白一起去找菲娜玩,看来今天下午是泡汤了。我不禁摇头苦笑。
过了几月,星期六
天气:寒冷的冬季还
是来了,真想蜷缩在
温暖的被窝里,过一
个蛰伏的季节。
菲娜在微信里给我留言,说今天要过来玩。我只好钻出热乎乎的被窝,稍微整理了下面容。菲娜是一名女狗,同小白一样的贵妇犬,天生的贵妇气质,再加上受铿镪豪迈、知识渊博的女主人影响,她总是见多识广,给我一种即受吸引又不可亵渎的感觉。
这不,菲娜到了。
呵呵,我崇拜菲娜,菲娜崇拜王蔷,那我岂不是间接的更多的崇拜王蔷?唉,现在进入逻辑混乱状态。
王蔷的确是个值得尊敬的女人,她的
座右铭
是“爱你选择的事业,并用百倍的努力去实现”,也许正如毕淑敏在《女也怕》中所说:“对女人来说,如果你有一份挚爱倾心的工作,你就为自己植下了一株神秘的花朵。它妖娆生长,持久地散发出魅人的香气,熏炙你的每一个日子……唯有你爱一桩事业,它是奔腾不息的”。菲娜还带来了好多好多的消息,都是以前所没有听过的。比如: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机制、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等。政府主导,通信企业的参与使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长了翅膀。电子显示屏、气象信息员的诞生,使农村气象灾害信息特别是预警信息的传播不再是盲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开展,使本地气象灾害可知可防。气象科普示范村、示范校园将气象科普知识带给弱势群体,带给“祖国的花朵”。
菲娜还和我分享了王蔷分享给她的短信,来自基层的回声:“幸亏收到气象预警短信,推迟了播种时间,不然我就白忙活了。”、“今日18时,我们村地面积雪15厘米,降雪还在继续,无灾情发生。”
我今天很感动,谢谢菲娜告诉我这么多,虽然因为“爆食”,还需要慢慢消化。但是,深为主人们的作为而骄傲!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对事业的“至爱”,更折射了现代气象精神!
他们,是优秀的气象人!
气象科普论文篇十九
水源镇地处永昌县城以东55公里处,同武威、民勤相邻。交通便利,永民公路、河清公路、金武公路横贯全境,达到村村通油路。镇域总面积598平方公里,辖11个村,85个社,有5161户,21179人。主要种植玉米制种、露地蔬菜、葵花籽等作物,光热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灌溉方便,是典型的井灌区,加之农民有种植蔬菜的传统和技术优势,对发展无公害蔬菜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项目完成情况
全镇种植蔬菜2万亩,其中夏季蔬菜6800亩,秋季蔬菜13200亩。年产优质无公害蔬菜5000万吨,年创产值3000余万元。在方沟、北地村发展日光温室240座,520亩,主要种植辣椒、西红柿、黄瓜等大型果菜类,在北地、华家沟等村搭建早春式塑料小拱棚480个,120亩,主要种植辣椒、西红柿;在北地、东沟村搭建移动式塑料大拱棚80座,400亩,种植辣椒制种、陇椒等蔬菜。引进美国红辣椒、西红柿、甘蓝、娃娃菜、大白菜等名优新品种8个,发展业主、大户56户,形成专业基地村5个,专业社36个,蔬菜种植农户2530户。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我镇无公害蔬菜科技示范园区高质量、高标准建设,镇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副镇长任副组长,由农技中心、财政所、项目实施村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规划、选项目、引资金、办培训、抓示范、育大户、找业主、建基地、带农户、寻市场、搞服务等工作。
2、搞好宣传发动
为使项目顺利实施,镇上召开镇村社三级干部会议,宣传永昌县发展设施农业的有关政策,讲解种植无公害蔬菜生存的重要性,利用“科技之冬、科技之春”聘请省市县农业专家举办无公害蔬菜种植培训班,镇上编印《水源镇种植信息指南》,印发各类科技资料等形式。共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8期,培训农民2600人次,发放各类资料1万多份,通过培训农民群众,增强了群众发展蔬菜生产的意识。
3、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以蔬菜无公害生产为核心,以科技为动力,以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示范、推广、应用为手段,努力提升科技对蔬菜无公害化生产的贡献率。一是镇财政投资1万元,从省农科院等地,先后引进大白菜、甘蓝,娃娃菜、美国红辣椒等名优蔬菜新品种8个。二是推广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有机肥,严格控制化肥种类、用量和施用时期,先后引进推广有机复合肥,微量元素肥料、辅助生物肥等6个品种。三是大力推广蔬菜病虫物理防治、机械防治、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严禁施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引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以及生物农药18种,同时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严格用药种类、用量、次数、浓度和施用时间。四是改革生产技术,全面提倡合理轮、间、套作,提倡垄作栽培和设施栽培,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增加蔬菜产量。五是严格控制植物生长激素和保鲜剂的使用,提倡自然生长成熟,降低产品污染,确保风味品质。六是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咨询等技术服务。
4、大力发展业主农业、大户农业。
蔬菜生产、病虫害较多,技术性特强,传统的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难以确保蔬菜生产无公害技术的全面贯彻落实。去年以来,我镇高度重视蔬菜业主和大户的发展,如扶持业主任峰争取小额担保贷款8万元,自身投资近10万元,在华家沟村建起无公害蔬菜批发市场一个。同时镇上还出资2万元,扶持奖励蔬菜大户50户。
5、建立蔬菜协会。
为了让蔬菜生产在提高产品质量,规范生产标准(无公害)、连接市场、适销对路、增加生产效益,逐步走向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我们以大户为龙头,通过协会+基地+农户走向共同致富的道路。
6、围绕“科技示范园区”,发展专业特色经济村社。坚持一村一品,一社一色,通过组织专业人员,因地制宜,逐村合理规划,现已建成北地、方沟2村反季蔬菜、华家沟村秋季复种蔬菜、永宁干红辣椒、东沟村保护地蔬菜等专业村4个,专业社36个,蔬菜基地总面积达2万亩。
7、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体系。
根据《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以及避免污染、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采取综合性技术措施,建立了我镇规范化的生产技术体系,制定了具体的操作规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坚持选择水质资源、土壤、生态环境和大气无污染的地域,并切断污染源,防止污染物质进入蔬菜生产基地。同时,加强对菜农培训,使他们准确掌握标准化生产技术,合理使用肥料、农药,以生产高品质的无公害蔬菜。
三、存在的问题
1、政策问题。目前,我县尚无明确扶持政策,鼓励发展无公害蔬菜,也无政策严禁有害蔬菜产品进入我县市场的措施。因此,大量有害蔬菜源源不断涌入我县市场,进入千家万户。
2、投入问题。我镇是在20xx年被县委、县府确定为我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缺乏财政支农资金的扶持。
3、规模问题。我镇有10万亩基地,经过农科院检测,符合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但缺乏政策、资金投入,目前仅建成2万亩。
4、发展蔬菜生产需进行农民技术培训,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扶持业主大户。目前,乡镇贫困没有这项经费来源。
5、水利设施。我镇水利设施多建于80、90年代,年久失修,严重老化,甚至废弃。
6、产品监控体系。无公害蔬菜属于绿色食品的范畴,在生产基地、环境、栽培、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必须符合我国食品卫生法的要求,要达到这一标准,必须加强监控体系的建设,避免部分人以假乱真,以劣充优,扰乱市场,影响发展。
四、下一步打算
1、立足项目,促进发展。积极争取省、市、县涉农项目,搞好项目申报,科学实施,认真做好项目包装,加大项目落实力度。通过项目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资金,以此促进我镇无公害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2、出台政策,发展业主和大户。制定优惠政策,对率先种植无公害蔬菜的农户,每亩补助650元的生产资料,并安排专门技术人员加强指导、培训;对蔬菜业主、大户的用地进行协调,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对镇级业主、大户每年进行一次评选,并给予500元/户的奖励。
3、完善体系,提高品质。进一步完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体系,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加强蔬菜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生产环节的质量监测,确保蔬菜产品的品质和风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气象科普论文篇二十
“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这是北方春天气候变化无常的写照。另外北京的'春天还有昼夜温差大、云雨少、多风干燥等特点。这样的气候特别有利于流感、病毒性肝炎等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另外也是气管炎、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怎么预防呢?首先是“春捂”,意在谨防春寒致病;第二,春宜早起,注意锻炼身体,多呼吸新鲜空气;第三,春天宜多吃甜味食品,少食酸辣,以强身补虚,预防肝胆过盛。
“拉尼娜”的字面意义是“女孩”,它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是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变化的一种现象,其特征恰好与“厄尔尼诺”相反,指的是洋面水温反常下降。拉尼娜与厄尔尼诺现象现在都成为预报全球气候异常的最强信号。
拉尼娜现象是由前一年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庞大冷水区域在东太平洋浮出水面后形成的。它的典型特征是中、东太平洋赤道地区海表温度距平降至-0.5℃以下。因此,拉尼娜现象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但是,并不是每次厄尔尼诺以后都会出现拉尼娜,据统计,大约不足一半的厄尔尼诺年之后会出现拉尼娜现象。80年代以来,先后在1984—1985年、1995—1996年出现过拉尼娜现象。
现在世界通行的历法是阳历,而华人计历更多采用“农历”,“农历”又称“夏历”,对应于“阳历”又称“阴历”,是我国民间传统节令,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
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已经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观念了,进入战国,魏国人石申编制了一张包括二十八星宿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运行关系的星图表,这是全世界第一张星图表,标志着中国的天文学走入一个新时代。
阳历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计算,这一周一共是365 天5 小时48 分46 秒,为方便以365 天做为一年,每隔四年设一个闰月,使原本28 天的二月增加为29 天。
阴历则是以月亮的圆缺变化周期作为计算单位,这个周期大致是29 天12 小时44 分4 秒左右,因此大月30天,小月29天,真正的阴历一年只有354 天,比阳历少11 天,为了使它能够符合天气冷热变化的周期,每隔二年或是三年就得多增加一个月,称为“闰月”,所以我国古时就有“十三月”的名称,后来又用“19年7闰”的来设定闰月。目前在科学指导下,闰月设置就更精确了。
为了充分反映季节气候的变化,古代天文学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法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并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这二十四个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二十四节气指出气候变化、雨水多寡和霜期长短,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对天文、气象、物侯进行观测探索和的结果,对农事耕作具有相当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一般更适用于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事活动。
自从西汉起,二十四节气历代沿用,指导农业生产不违农时,按节气安排农活,进行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活动。几千年以来,一直是深受农民重视的“农业气候历”。
为了方便记忆和传颂,古人还把二十四节气编成了歌谣和诗歌。
雾是悬浮于近地面层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1公里的理象。雾可以分为多种,常见的有辐射雾和平流雾。辐射雾是地面空气因夜间辐射散热冷却达到水汽饱和状态后形成的,这种雾大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又比较充沛的夜间或早晨。平流雾是由于空气的水平运动造成的。大雾也属于灾害性天气,许多公路交通、飞行航运等事故就是由于大雾造成的,同时,雾和空气中的污染物质结合在一起还会对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人工增雨是人工影响天气的一种。人们在适当的天气条件下,通过飞机、大炮、火箭等对局部大气云层施加催化剂,往往可以达到增加降雨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增雨量可达10%-30%左右。
现代人工增雨活动开始于1946年,50多年来,其科学技术基础已被大量的室内实验、数值试验研究和外场试验所证实。
目前,全世界有20多个国家开展了这项工作,特别是美国、俄罗斯、以色列、乌克兰等国家的气象部门通过长期深入的科学试验研究,已经掌握了当地的云雨特点,并且发明了一整套相应的人工增雨技术,不仅在实践上证实了人工增雨的效果,还将其作为一项气象业务长期开展起来。
1958年,中国吉林等省遭遇旱情,空军出动飞机进行了人工增雨试验,从而揭开了中国有组织进行人工影响天气的序幕。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气象部门在福建古田水库开展了为期12年的高炮人工增雨随机试验,取得了相对增雨24%的良好效果。
近年来,中国的人工增雨、防雹作业规模更是越居世界前列。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开展了人工增雨,拥有专职人员约500名、兼职人员2万名、专用高炮6000多门,每年进行飞机降水作业500多架次,各地每年投入经费总计超过2亿元。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各个省(区)都有一支从事人工降水的科技队伍。
据专家介绍,人工增雨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天气,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干旱。人工增雨要求的条件也十分苛刻:要有充足的云量,云层一般要有1公里的厚度,上千公里的面积;要在零下8摄氏度的气温下播洒催化剂,时机要好,部位要准。因此人工增雨也不是时时处处都能搞的。
据统计,目前全国作物受旱面积已达2.23亿亩,1514万农村人口、1110万头大牲畜发生了临时性饮水困难,每天有3000万劳动力战斗在抗旱前线。
面对严重旱情,2001年上半年,北方各省区及南方部分省区的气象部门和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和空军、民航等部门的有力支持下,严密监视天气变化,抓住一切有利时机,累计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270架次、飞行620小时,同时还组织实施了高炮、火箭人工增雨作业,作业区增雨效果十分明显。
呼风唤雨原来只是传说中神仙才有的本事,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适当的天气条件下,通过飞机、大炮、火箭对局部大气云层施加催化剂,完全可达到增加降水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平均增雨量在10%-30%之间。
凶猛的飓风往往都有一个温柔的女性名字。比如刚刚象一场战争蹂躏了新奥尔良的“卡特里娜”(katrina)、正在北卡横行得让人心惊胆战的“奥菲莉娅”(ophelia)、还有今年将要先后降临的“玛利亚”(maria)、“丽塔”(rita)和“威尔玛”(wilma)。
据说,一开始,人们是用圣人的名字来给飓风命名的。比如,1825年7月26日袭击了波多黎各的叫圣santa ana;1876年和1928年的9月13日袭击了波多黎各地区的叫“san felipe i”和“san felipe ii”。古人好象更有智慧,他们认为飓风如此无常而又如此无法控制,因此非圣人不可为。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5704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