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农业生态论文(汇总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1 02:47:08
优质农业生态论文(汇总15篇)
时间:2023-11-01 02:47:08     小编:纸韵

职场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挑战,我们时常需要对自己在工作上的表现进行总结。总结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性和条理性,确保内容的连贯性和易读性。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一份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农业生态论文篇一

一美国农业环境问题法律制度特征

1分类控制美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治理

采取联邦与地方政府分类执法的方式,美国环境执法主要由三个部门负责:国家环保局、内政部和农业部。国家环保局主要负责控制污染事件的发生,内政部主要负责联邦自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农业部主要负责农产品、畜牧产品的计划、生产、销售、出口等,负责美化环境、保护环境、农业教育等。美国的环境执法原则上由各州来执行,一方面各州在联邦环保局的同意下制定自己的实施计划,但实施标准不能低于联邦规定的标准。另一方面,如果各州在执法过程中超过了联邦的标准,联邦环保局又会以自己的名义取代该州进行环境执法的地位,从而来确保全国各州的环境执法在一定程度上的统一。美国联邦政府对环境污染按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制定单行法律法规,主要有《土壤侵蚀法》、《水质法》、《清洁空气法》、《联邦杀虫剂、杀菌剂和灭鼠剂法案》等法案,对不同的资源要素制定单独的法律,这样不仅便于有效地立法和高效地执法,同时,也为综合治理农业环境问题奠定了法律基础。

2联邦法律和地方立法相结合

在立法层面上,联邦和州宪法对不同层级的不同职责进行了明确的划分,以确保不同部门执法的合理高效。美国农业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健全的法律法规以及强硬的司法力度。例如,1987年美国国会颁布并实施的《水质法》,要求各州对管辖区域内的面源污染进行统一识别,区别不同类型的污染源,要求各洲政府通过合作来预防、阻止以及减轻污染的发生,鼓励政府间制定可行的统一的有关预防、阻止以及减轻水污染的法规,并鼓励各洲政府间签订预防和阻止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合同,国会对此类协议规定只要不与联邦法律法规发生冲突便给予赞成通过。同时,美国联邦政府还与州以及地方机构合作开展研究、调查、设计以及搜集信息等,来预防、阻止和减轻水污染。联邦政府授权环保署对各州、自治区、州市、各洲间为预防、阻止和减轻水污染的机构提供资金援助的措施来削减面源污染。

3法律制度健全

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来看,迄今为止美国制定的农业资源法律政策已有11部,涉及土壤污染、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方面,在农业投入品(农药管理)方面制定的法律政策有6部,地方州、县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法律政策。

二我国农业环境所面临的问题

1土壤污染

我国土壤污染种类繁多,主要是不合理地施用农药、化肥以及农膜,还有酸雨等大气类型的污染。土壤污染具有持续性、隐蔽性以及滞后性,所以我国每年因土壤污染而造成的农田减产甚至绝收,是造成粮食危机以及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污水灌溉农田面积约330多万公顷,占全国总灌溉农田面积的7.3%;每年农药、化肥使用量均超过2.3kg/公顷;每年农地用膜年产量50万吨,大约20%残留在土壤中,残留的地膜会造成新一轮的污染;据环境质量状况报告显示,全国酸雨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2.6%。

2水体污染

水污染是各国共同面临的一项重大难题,根据联合国数据,我国拥有全世界21%的人口,但只占水资源总量的6%,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四分之一左右,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随着污染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其质量对人类的影响已经远超数量。据水利部水资源公报显示,我国北方六区20水资源总量为4918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1.1%,但总用水量却占全国的45.3%。全国七大水系近一半河段污染严重,城市附近的河流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能达到2、3类水质的北方河流约有20%、南方约30%。另据近期对全国130个湖泊调查结果分析表明,目前处于富营养状态下的湖泊有51个,占调查总数的39%,占调查面积的33.8%。

3农药化肥使用不合理

我国总体上对农药化肥控制力度比发达国家低,不仅表现在法律制度的制定上,也体现在对农药化肥的使用上。我国每年因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出现大量农药中毒事件,据26个省市1992~5年间的不完全统计,共报告247340例农药中毒,致死24612人,年均病死率为9.95%。另外,据农业部对6个省26个基地县抽样调查,粮食中农药检出率为60.1%,残留超标率达1.12%。一些大城市郊区蔬菜农药检出率超过50%以上。这不但影响我国农业自身健康发展,还导致我国在农产品出口方面遭受其他国家的歧视。

三美国农业环保制度

对我国农业环境问题的启示美国农业环境得到改善主要得益于美国联邦以及州政府根据农业发展趋势,及时制定适合国家发展需要的农业环境保护法案。制度是根本,高效的执行是保障,美国农业之所以走在世界尖端之列,与其制度建设密切相关。虽然我国与美国体制不同,但针对相同的农业环境问题所需解决办法却如出一辙。美国在治理农业环境问题方面所制定的法律政策具有其先进性,值得中国借鉴。法律的制定、政策的维护、意识的培养、科研的贡献、资金的投入是环境保护工作顺利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

1建立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建立政府企业环境问责双轨制在党的十八大号召对官员进行绿色gdp考核以及防止造成土壤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的背景之下,建立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十分必要。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即在工矿企业选址建厂之前要做出土壤污染分析报告,由环保部门根据报告分析是否有必要进行专门的污染测试,对于可能造成的`环境损害,包括土壤、大气、水、动植物,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进行多方位的检验与评估,这应当作为企业选址建厂中的必要环节。只有那些对土壤或生态环境没有或基本没有负面影响的企业,才能建立在市区或郊区。如果对土壤影响较大但又必须建址在市郊附近,且预防措施和治理措施到位,可以允许其建厂。对于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禁止其在良田、水源地、居民生活区等地建厂。实施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可以有效地预防土壤污染的发生,高效地节约治理成本。目前,我国土壤污染责任仍以“谁污染,谁治理”为原则,因此建立政府企业环境问责双轨制对预防“点源控制”非常有必要。土壤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工业三废,其对土壤造成间接或直接的污染。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针对企业污染的设计主要是采取个别控制,以污染物“点源控制”为主,而非个别污染大家治理。在责任承担上,现行企业绩效考核中不包括土壤污染所导致的生态价值受损,这足以表明企业已将污染所导致的负外部性外部化,即自身收益外部受损,这对其他企业以及生态环境有失公平。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资源、环境、生态纳入到政府绩效评价体系中,建立以绿色gdp为导向的政绩考核体系,因此在有污染的企业选址建厂时,应先向当地政府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或报告表,说明其针对土壤环境评价保护措施的设计,以及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另外,政府方面针对政府官员实行环境与经济综合考核的办法,即政府在接纳企业在本地区建厂时,未来就要承担各项环境标准抑或某单项环境标准的考核,并根据企业排污状况,确定奖励排污少未对环境造成危害,且与高污染的企业一同承担污染环境的责任,做到经济建设收益与环境保护同负担,以便早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

2采用综合环境制度解决水污染问题

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公众参与监督水源区的水质量相结合的制度。国务院为了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规定所有的工业污染源都要达标排放污染物,对于新建的企业要实行三同时制度。工矿企业根据排放污染物的性质决定从严控制还是放宽政策,对于排放有毒、有害、不可降解以及含有重金属的污染物严格控制,排放污染物的总量标准根据各地政府制定的标准严格执行,如果有过量排放的,政府应对其严格执行行政处罚;对于毒性较小、可降解的污染物放宽政策。对于建在离水源区较近的工矿企业,民众要积极监督其排放的物质是否对水源地造成危害,如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政府应对其采取限期治理或迁出水源地区域的措施,责令其另行选址建厂,并设立水源地保护区,严格限制有污染的企业在水域区附近建厂。在工业生产中,针对废水的处理,政府要加强管控,定期检查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转以及排放区域,防止其将污水直接排入河流,造成河流以及水源地污染。最后,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工矿企业排放工业三废的行动中来,排污即举报,不仅加强政府对排污行为的管控,更应当增强民众参与环保事业的责任感。

3完善我国《农药管理条例》农药对土壤以及环境的危害

已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根据资料显示,中国已是世界上应用农药最多的国家,作物中残留的农药进入人们的餐桌时日已久。目前,在我国没有专门的《农药管理法》来规制农药污染生态环境、人体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完善我国现行的《农药管理条例》十分必要。现行的《农药管理条例》主要是针对农药安全使用的技术规范,缺乏防止农药产生污染的规定以及产生污染后具体的处罚措施,因此健全农药污染防治体系刻不容缓。首先,建立病虫害预防机制,在农作物杀虫依赖农药的前提下,要严格按照规定生产、使用、销售毒性小、残留少的农药,禁止生产、使用、销售剧毒、有残留的农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农业有机肥生产绿色农作物。其次,以《农药管理条例》为基础,制定全面的农药登记、管理、经营办法,充分预防农药污染生态环境事件的发生。要有效地改变以治为重心的农药污染现状,制定完善的登记管理办法不可或缺。最后,严格农药污染的法律责任,特别是《农药管理条例》第38条“处理假农药、劣质农药、过期报废农药、禁用该农药、废弃农药包装和其他含农药的废弃物,必须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防止环境污染。”此条文对产生农药污染的责任人无明确的处罚措施,直接导致政府执法却无法可依,因此应当增设条款,处理此类农药危害环境者,按处理的方式以及数量,处以违法所得或治理环境成本的10倍以下罚款或10万元以下罚款,或处理此类农药危害环境严重者,直接追究其刑事责任。

作者:史肖肖王有强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业生态论文篇二

重庆三峡库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一般海拔高,立体气候明显,生态环境很好,被现代工业污染小,武陵山,大巴山植被茂盛,绿树成荫,河流、水库、池塘、水资源丰富,大部分水质清新无污染,形成重庆地区罕见的绿色生态环境,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和发展“无毒、无公害绿色食品”这一特色产业具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例如重庆市开县满月乡,草原丰富,可以发展肉牛、山羊等草食动物,乡政府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在“特色”上做文章,带动扶贫示范区的建设,使扶贫示范区上了档次升了位。

2重庆三峡库区发展生态农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2.1市场信息传递不快

重庆三峡库区农民,因为由于处在边远贫瘠的自然环境,交通闭塞,通信不畅,缺乏市场需求的.更多的了解,更不用把握市场。大多是“凭着自我感觉抓生产,跟在别人后面搞调整”,产品质量不高,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和名优特新产品更少;品牌意识不强,持续发展力弱;产业规模小,形成不了支柱产业。

2.2科技推广力度不大

重庆三峡库区在农业科技,尤其是生态农业的种植、养殖技术推广上严重滞后。即使有一些实用技术,也是覆盖面小、科技含量低、粗放经营,产品成本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农民老龄化问题突出,年轻人不爱农、不懂农、不从农,“谁来种地”已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农民缺乏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不能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激烈竞争。

2.3示范基地建设不强

重庆三峡库区不少生态农产品没有稳定的生产基地,而是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或零星的小打小闹,没有形成规模,吸引不了市场,缺乏参与大市场流通的能力。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中介组织不完善,产业链缺乏张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滞后,大多数农副产品以原料进入市场,很难实现更多升值。

3重庆三峡库区发展生态农业采取的有效措施

3.1更新观念,切实转变生产经营方式

第一,要调整品种结构。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多、人多我新”的原则,向特色化、规模化、优质化、效益化方向发展,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并彻底改变主要从事种自养自足产品的现状,向生产更多优质的产品转变,从而占领省(市)及国际市场。第二,优化资源配置。动员和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吸收更多的资金投入生态农业,充分利用现有的山地资源,发展地方特色种植和养殖业。第三,要畅通流通体系。把分散、零乱的产品经营,通过专业合作社联系定点销售地,抢占市场,扩大产品销售。

3.2树造品牌,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重庆三峡库区生态农业的发展,应该注重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努力提高生态农业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农技站和农业技术人员的作用,依托农校、农函大,搞好农民科技培训,鼓励“土专家”“田秀才”,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技术信息、加工信息和科技承包服务。例如,重庆市移民局和西南大学合作,制定“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并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受益面广的高效生态农业项目。又例如,重庆市开县提出了走特色发展、绿色发展之路。在稳定粮油和生猪生产的基础是,着力发展柑橘、蔬菜、中药材和山羊、生态鱼、肉兔等特色产业。现有开县锦橙、开县木香、开县春橙、开县龙珠茶、“九龙山”大米、龙须牛肉、开县冰薄月饼、水竹凉席等驰名品牌。开县近年来,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乡镇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

农业生态论文篇三

统计资料表明,20鄱阳湖区有作业渔船18076艘,近几年鄱阳湖湖区捕捞船只数基本稳定。

全湖捕捞产量2.85万吨,与20的捕捞量相当。

鄱阳湖渔获物品种主要由“四大家鱼、鲤、鲫、鲇、黄颡、鳜、翘嘴红鲌、!鱼及短颌鲚等组成,由此可知其以湖泊定居性鱼类为主要捕捞对象,其中:“四大家鱼1891.52吨,占捕捞总量的6.64%。

朱其广等2010年的调查表明,四大家鱼幼鱼从长江由湖口通江水道进入鄱阳湖的最早时间为6月26日,高峰期集中在7月下旬和8月中旬。

整个通江水道在调查期间四大家鱼幼鱼总产量为3.1×106尾。

其中鲢鱼占78.75%,草鱼占18.43%,鳙鱼和青鱼分别占2.06%和0.76%。

而江西省鄱阳湖及长江江西段禁渔暨增殖放流活动3月20日在南昌市红谷滩秋水广场举行。

农业生态论文篇四

(1)各级政府要把发展生态农业放在关系国计民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高度加以重视,要制定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

(2)政府部门应将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与城镇化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与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农村新市镇、农村城镇化等建设规划相配套,并制定本地区生态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稳定性,指导并带动生态农业快速推进、有序发展。

(3)政府部门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机制,制定土地流转有效措施。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以村委会为单位集中土地等农业生产要素资源,以租赁经营、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促进农业规模开发、集约发展。

3.2加大投入力度

完善财政投入结构和方式,加大对生态农业重大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环境保护与监测等项目的投资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发展生态农业的专项资金,扩大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投资的优惠政策,加大对发展生态农业企业的扶持,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强化对生态农业发展进行考核,对有突出贡献的单位或农技工作人员,政府部门可给予一定奖励。

3.3改善生态环境

(1)改变过去的治理模式。过去对待破坏的生态环境实行先污染后治理,虽然自然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恢复能力,但自然生态恢复时间较长,被破坏的生态环境难以恢复。现在应从源头上加以治理,杜绝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2)加强综合治理。一要实施封山禁牧工程,实行封闭看管、专人管理,禁止人畜践踏,使其自然生态环境得到快速恢复;二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保护森林和植被。

3.4发展生态农业多种模式

“四位一体”模式,即是沼气、猪禽舍、厕所、阳光温室相结合的生态种养模式,即:“粮食———养猪———沼气(粪便入池)———照明、煮饭———沼气池废弃物上田”生态循环模式,它充分利用了物质循环和生物多样性原理,实现了农村种植业、养殖业、废弃物的良性循环。这一循环,既实现了粮食作物就地消费,又实现了粮食作物所需肥料的就近取材;既增加了产量和收入,又减少了产品污染,也保护了环境,农业综合效益得以普遍提高,这一成功典范完全可以在凌源市农村推广。

农业生态论文篇五

土地资源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生活之中极为珍贵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不仅是建筑物施工建设的基础,更是农业工作者进行农业种植生产的基础。但在现阶段的社会之中,由于社会在工业化进程方面发展的较为迅猛,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土壤环境受到了工业废水以及废气的污染,而这些未经处理的废水、废气之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也就会直接造成土壤之中的肥力有所下降,并使得土壤之中的肥力无法满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致使农业生产方面的产量受到影响。而我国又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无论是对于国民生活还是国家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农业生产能够具有良好的效果,促进农业生产的增产增收,就需对目前存在的突然污染问题进行全面的治理,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农业生产的效果。

1、当前阶段土壤污染治理方案分析

1.1重金属类型污染的防治分析

在我国目前的土地污染之中,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多种类型的土地污染,而在这些种类较多的污染之中,重金属类型的土地污染是现阶段土壤污染之中的主要类型。经过调查显示,重金属类型的污染主要成因是工业生产之中所产生的废水,在目前的工业生产中往往会含有数量比较巨大的金属离子,虽然目前我国已经积极的开展污染治理行动,但是在一些地区还是存在乱排污的情况,这些未经过科学处理的废水直接流入到土壤之中,在积年累月的污染之下,就会给土壤之中的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进而使得土壤失去原有的肥力。为了能够全面的处理好重金属类型的土地污染,现阶段治理人员主要通过化学方式对土壤进行处理,在保证不破坏土壤生态结构的基础上,使用能够和土壤之中重金属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元素,让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在和化学元素相互作用的情况下被氧化或者还原,从而达到治理重金属污染的目标。

1.2化学类型污染的防治分析

除了重金属类型的污染之外,化学类型的污染对于土壤的危害也是极其严重的,并且相对于说其他污染来讲,化学污染的情况略显复杂,导致化学污染出现的成因也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化工行业产品种类上具有多样化,并且相应的生产工艺也在升级,这也就导致了其生产过程之中需要使用更多的化学原料,而这些原料在往往也就会使得废水对于土壤的污染更加的严重;另一方面,在目前的农业生产过程之中,为了能够达到良好的产量,农业工作者一般会使用相应的化肥以及杀虫剂,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就会造成土壤出现污染的情况。化学元素对于土壤产生污染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当这些化学元素进入到土壤之中的时候,会对土壤之中的酸碱性造成影响,使得土壤酸碱性失衡,最终造成土壤之中的肥力下降。面对这样的污染情况,目前的措施主要有2种,一种是通过分析土壤中的元素含量进行能够吸收或者是反应的元素利用,使土壤中的有害元素减少或者消失;另外一种就是通过改变土壤的酸碱性降低化学元素引起的土壤污染。

2、土壤污染防治的科学原则

2.1整体优化原则

目前的土壤防治,遵循的最基本的原t就是整体优化的原则,整体优化的原则注重的是土壤防治的整体性效果,因此在利用此原则进行土壤污染防治时,主要进行3方面的工作:首先是污染效应要最小化,也就是在整个治污的过程中,要保证整体效应的最大化,将污染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其次是要进行污染控制和清洁生产。因为要考虑到整体最优,因此一方面进行治污,一方面进行清洁生产,投入和产出两不耽误。最后就是要做到整体环境效益的最佳。通过整体优化,实现土壤对环境的最小化污染或者是零污染,将土壤污染的影响降到最低。

2.2生态恢复原则

之所以要进行土壤污染的治理,其根本原因就是要恢复土壤的生态作用,使其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在土壤污染治理时要本着恢复生态的原则来进行。在此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土壤生态作用的恢复,首先就是要协调这种因素对土壤的影响,做到元素的综合利用,通过综合效益实现土壤的生态型特征。其次就是要积极利用农家肥料进行对土壤的肥力改造。农家肥料的生态效益比较高,利用农家肥可以使得土壤快速恢复原始属性,具备良好的生态效益。

3、土壤污染防治研究展望

3.1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

一般来说,工业点源污染由于具有固定的污染源,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只要给予一定的资金和适当的技术投入,就较容易得到治理。相反,农业非点源污染由于没有固定的污染源,往往具有潜在性、复杂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因而是不容易得到有效地控制的。正因为如此,英美等发达国家最近几年来对这一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我国因农业生产的发展及肥料和农药的广泛使用,农业非点源污染日益严重,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也将受到应有的重视。

3.2环境生物技术与土壤生物多样性

生物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已成为目前十分活跃的领域。然而,这些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应十分注意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物安全的问题,并进行生态风险分析。此外,还应该考虑到生物技术副产物的合理处置。在处置之前,应评价其潜在危害性,包括对土壤生物多样性、作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3.3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近年来,土壤污染(包括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等)修复技术的研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内容涉及固化修复、玻璃化修复、热处理修复、冲洗修复、泵出处理修复、动电修复和植物修复等。在植物修复技术中,植物抽提作用、根际过滤作用和植物固定作用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特别是野生超积累植物的筛选和有目的的应用比较引人注目。可以预料,随着全球土壤修复工作网亚洲与太平洋地区分中心在南京的成立和正式启动,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将成为中国今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4、结束语

生态农业发展是我国目前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生态农业无论是在经济效益还是生态效益方面都具有突出的优势,为了更好地发展生态农业,对农业土壤进行科学的污染分析和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一定要在土壤污染现状的基础上加深认识,利用现代化的生态技术做好土壤污染的防治。

农业生态论文篇六

生态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选择。当今,在国内生态资源环境约束愈来愈凸显的背景下,探索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路径及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国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国生态农业实践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目前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即以提高水土等资源利用率为基本出发点,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融为一体,实现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结合。但是,当前我国生态农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只注重生产功能,对生态服务功能关注不足

从我国生态农业的实践来看,当前的生态农业还是以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追求实物产出为主要目标,而对生态农业系统自身所提供的如碳汇、旅游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没有给予充分重视。

2.只重视产业节点,对产业之间的耦合重视不够

我国生态农业的实践是以种植业为核心的,如何实现种植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耦合,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也没有找到有效的途径与措施。同时,还缺乏市场化的引导、规模经营、专业化生产和品牌化推广,难以实现生态农业的预期效益。特别是种植业与养殖业之间耦合关系的缺失,导致了种植业自身和养殖业的污染。

3.尚未建立完善的生态农业管理标准化体系

随着生态农业发展,需要先进的管理方式,但我国至今仍缺乏完善的生态农业管理标准化体系,整体处于较低水平,标准不完善、可操作性差等问题突出。

4.个别区域盲目推广生态农业模式

不同区域生态资源条件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业生产的传统不同,因此发展生态农业需要从自身的条件出发,选择适宜当地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技术和管理方式等,但在我国不同区域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明显存在着脱离区域实际,盲目推广生态农业模式现象。

二、发展生态农业应实现“六大转变”

1.从传统生态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转变

局限于农业内部的狭义生态农业,无法解决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优质耕地资源、清洁水源日益短缺和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因此,需要实现向现代生态农业模式转变,即注重生态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的有机耦合,以优质农产品加工为纽带,将市场、生产和流通领域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产加销一体化的一、二、三产业网络型链条。集生产、流通、消费、回收为一体,构建产业化的'种养及废弃物资源化的食物链网结构。

2.从单一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统一的多功能转变

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一直以追求高产为目标。在生态资源环境制约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不单是生产农产品,还提供了生活、生态等其他多种服务功能,如碳汇、调蓄洪水、净化环境、旅游和景观等方面。因此,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应切实注重多种功能的发挥。

3.从传统精华的单纯继承向传统精华与现代技术融合转变

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特别重视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的继承与发扬,但在严峻的生态资源环境形势之下,再单纯依靠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就难以发挥生态农业的多功能性。因此,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应注重传统精华与现代技术之间的融合,通过将它们进行集成,从而发挥技术综合优势,推动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

4.从单一关注产品数量向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

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发展不足之时,农产品的品质较好;生产能力提高之后,实现了农产品充足供应,但农产品品质却因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和杀虫剂等化学品的过量施用,以及工业对耕地资源、水资源的严重污染而下降。以往,国家在农产品供应,特别是粮食安全方面,过分地强调了数量安全,而对质量安全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导致出现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因此,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走向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发展道路。

5.从小规模分散化生产向规模化与产业化转变

当前,以农户为经营单位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规模小、分散化程度高,不但带来了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阻碍了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产业化将成为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但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因此应加快土地流转、扩大种植规模、发挥品牌效应、规范基地生产并提升竞争能力,以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水平。

6.从简单的农业生产向文化传承与农村可持续发展转变

我国几千年的农业生产积淀了丰富的农业文明。当前任何区域的农产品都可以体现该区域的文化、历史、地理和人文背景与内涵,因此,注重区域文化元素符号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的应用,有利于引导地方政府和社区重视和弘扬民族文化,避免传统知识的丧失,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为未来的经济开发保留知识和资源储备。

三、加强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加强顶层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布局

(1)在整体布局上妥善处理不同功能区域间的关系,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在整体区域内进行生产、生态和生活区域科学、合理的功能布局。

(2)建立完善生态农业分区治理办法。明确区域内农业生态治理的核心问题、重点目标和农业产业适宜发展模式和规模,以促进不同区域在国家总体规划框架下,编制区域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确保生态农业发展规划与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发展规划以及“十三五”规划相协调。

2.建立种植业、养殖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

根据循环型生态农业原理,在规模化养殖区域,构建以农作物生产为基础的生态农业产业循环体系,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协调发展,使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逐步建设高标准农田,利用农作物秸秆为养殖业提供饲料,实现区域内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产业之间的农业大循环,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同时,逐步减少化肥的投入,进而改善土壤,提高农产品品质。

3.加强区域农业生产技术的生态集成

根据不同类型区域生态农业发展的实际,通过传统农业技术精华以及现代技术的融合,对农业生产技术进行生态集成,发挥出技术的综合优势,以实现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如在粮食主产区,重点开展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主的技术集成示范,实现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在水资源短缺地区,重点开展以农业生产节水为主的技术集成示范,重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

4.创新经营机制,建设现代生态农业基地

(1)转变经营主体,建立示范基地。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园区和家庭农场为载体,以当地最突出的生态环境为切入点,因地制宜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成果转化,建设一批现代生态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基地。

(2)创新耕地流转机制。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着严重的水土资源约束,因此,要实现规模经营,必须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以及投入机制,探索土地流转的新形式,以满足发展生态农业所需要的土地规模。

(3)转变运作机制,建立企业与农户“双赢”的利益机制。在利益分配机制上,要形成各利益主体对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投入及产权关系,并获得收益。要积极探索农业生产要素入股方式,采取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农民与龙头企业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把利益机制纳入规模化、制度化的轨道。

5.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推动生态农业产业化

(1)确保生产地生态环境安全。因此,应制订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标准和规范,实现梯级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防治农产品产地污染,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2)加快制订生态农业技术标准及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快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制订严格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使整个生产加工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都能与国际市场接轨,以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立以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主的农产品速测点,配备速测设备和人员。

(4)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以现有国家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积极培育若干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品牌,依法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和知名品牌,以此带动全国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壮大。

(5)搞活生态农业产品的市场流通。利用信息化技术,整合各种农业信息网络服务资源,建立生态农业发展的信息平台,发展生态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快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6)落实生态农业发展的服务体系。政府、金融和保险等部门需要转变职能,完善和优化服务体系,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不断完善与壮大生态农业产业链。同时,要建立各种生态农业服务体系,稳定生态农业服务队伍,提高生态农业的社会化服务水平,从而提高生态农业化解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6.注重水土资源数量保护与质量提升

(1)以土地生产率为准则,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通过土地整理复垦补充的耕地面积,需要根据土地生产率为准则进行衡量。具体来说,以区域土地生产率的平均水平作为标准,对补充的耕地进行折算。

(2)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目标,改善耕地质量。对不同区域耕地逐步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采取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土地生产率。同时,建议尽快从国家层面把有关涉农资金整合起来,以提高农田建设标准。

(3)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创新土壤污染治理技术,加强土壤污染的生态修复。

(4)以“三条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为原则,提高农业生产的水资源保障。要以提高灌溉用水效率为着力点,明确节水的重点区域,并注重不同区域的技术开发与集成;同时,要以区域水环境保护为核心,调整产业结构,切实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灌溉水资源,实现农产品数量与质量的“双安全”。

7.建立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有效政策激励机制

(1)建立生态指标约束机制。以区域整体为对象,构建水资源、耕地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数量与环境质量保护的农业生态约束指标体系,确保“生态红线”。同时,强化“生态红线”意识,逐步建成资源保护与利用考核办法,以加强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建立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明确补偿主体与对象,量化补偿标准和考核指标,建立基于土地承载力的畜禽养殖准入与退出机制,将生态农业建设纳入法制化发展轨道。

(3)建立监督评价机制。强化对地方政府的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绩效评价与量化考核工作,建立监测评价与定位跟踪体系,突出地方政府主责地位。以各级农业资源环境管理部门为主体,对不同区域模式生态农业的运行效率、生态效益进行客观评价,构建现代生态农业长效考评机制。

农业生态论文篇七

农业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农业产业链较长,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应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科学发展意识,做好农业生态环境功能区划,明确各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目标,充分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扶持生态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有较强竞争力的生态农业经营主体。推进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工作,培育具有产地认证和标准化的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及农产品品牌。

4.2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统筹有关部门加强对农业污染源监测预警,查清农业污染源头,制定科学治理措施,减轻土壤污染,防治生态破坏和生态失调。发展循环农业,推进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污水、生活垃圾等农村废弃物综合化处理,探索农村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清洁模式。推广节肥、节药、节水、节能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控制农药化肥使用,把农业面源污染降到最低程度。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做好畜禽养殖污染减排以及废弃果袋、塑料薄膜清理回收,改善人居环境。

4.3制定生态农业发展政策,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生态农业的生产成本较高,且所产商品的真正价值无法通过现有的市场体系完全体现,因此,生产者往往缺少发展这种模式的动力。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扶持发展政策,例如:为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及采用生态循环模式、改善产地生态环境、使用绿色农资等做法提供补贴,出台支持生态农业发展的税收减免政策,建立生态农业保险制度。对生态农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激励等,同时,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求将逐步增加,在这种有利形势下,生态农业企业应主动适应市场要求,按照产品受众的不同需求打好绿色牌、安全牌、优质牌,瞄准中高端市场搞宣传搞营销,实现产品优质优价,提高生态农产品附加值,实现生态农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农业生态论文篇八

释义说明:开宗明义,“苏垦生态”突出品牌名称,加强消费者的第一视觉、听觉等,增强品牌记忆,下阙“绿色生态”则紧扣宣传主题,倡导绿色生态,生产绿色食品,而“百味”更显苏垦生态生产的农产品品种多样,百味齐全,百味尽享。给人一种良好的绿色健康的品牌形象。

苏垦生态健康百态

释义说明:“苏垦生态”第一时间传递给受众,提高顾客对品牌的认知度,并进而增强对品牌的认同感,“健康百态”则表现苏垦生态以绿色环保的健康食品带给人们健康的生活,引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两句压韵对称,朗朗上口,易记忆,易传播。

苏垦生态生活百味

释义说明:同上,“苏垦生态”凸显品牌,农产品为为人们生活必之不可少,“生活百味”一语双关,一是突出苏垦生态生产的绿色食品百味俱有,另一层面上则上升到生活的高度,意指苏垦生态带给人们生活美好。

1、苏垦生态,创造美好生活

2、苏垦生态,共创美好生活

3、苏垦生态,源自自然的环境

4、苏垦生态,自然资源品味生活

5、苏垦生态,创造品质源动力

6、苏垦生态,倡导绿色生活

7、苏垦生态,大自然新生态

8、苏垦生态,崇尚自然

9、苏垦生态,新生活新生态

10、苏垦生态,与自然共生

11、苏垦生态,为你制造无限自然的.农产品

12、苏垦生态,相信绿色的力量

13、苏垦生态,只为品位生活

14、苏垦生态,生态苏垦品位生活

15、苏垦生态,品质改变生活

16、苏垦生态,源自自然的力量

17、苏垦生态,引领未来新生活

18、苏垦生态,引领健康未来

19、苏垦生态,健康未来

20、苏垦生态,绿色健康的家园

21、苏垦生态,绿色健康的爱

22、苏垦生态,农垦人带给您的爱

23、苏垦生态,享受健康如此简单

24、苏垦生态,健康才有好生活

25、苏垦生态,健康为明天

26、苏垦生态,为健康生活迈步

27、苏垦生态,健康果蔬全家欢享

28、苏垦生态,食物要有机健康有道理

29、苏垦生态,绿色相伴健康一生

30、苏垦生态,新鲜果蔬为健康加分

31、苏垦生态,来自大自然的健康

32、苏垦生态,新鲜自然健康生活

农业生态论文篇九

粟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屯留县唯一一家创品牌打造有机食品的新型企业。公司立足于名、优、特农产品的开发与推广,以生产和加工姚家岭小米、上莲核桃、黑家口柴鸡蛋为主,纵深开发了家香系列精品杂粮和手工三和面,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公司在紧握传统销售渠道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的销售模式,与省内外几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达成多项合作,均为公司努力打造上党“四宝”走出长治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粟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秉承“粒粒精品,颗颗诚心”的企业宗旨,致力于提供各类健康、放心的有机食品,耕耘于朝阳的有机食品产业,为国人的健康努力!

公司紧紧围绕“站在新起点,抢抓新机遇,争创新品牌,实现新跨越”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创造大市场,实施公司加农户,建设健康食谱”的三大战略;着力打造“新型现代农业和环保生态农业”两个基地建设,纵深推进有机食品走进千家万户,食出健康的新理念。

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力争将屯留的有机食品打造的更精细、更丰富、更具有代表性。

农业生态论文篇十

摘要:广西已基本建成大、中、小相结合,畜、引、提相补充的农业水利工程体系,现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168处,有效灌溉面积151.9万hm2,占耕地面积的59.4%。但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仍滞后于生态农业规模化生产,无法有效满足生态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需求,主要表现为没有足够的水源、缺乏完善的渠系配套设施及尚未形成大面积的园田化生产基地。因此,今后应加大投资建设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灌区科学管理、发展节水型灌溉农业、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等,以促进广西农田水利产业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农业水利;生态农业;发展措施;广西

0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2]。我国灌溉农田占总耕地面积的1/3,而水利工程80%的供水量用于农田灌溉。因此,水利工程洪旱涝渍兼治,改土治水并举,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现代农业的前提。农业水利传统意义上主要是指灌溉,包括直接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服务的水利工程系统及其管理队伍。按照水利深化改革目标及国家产业政策,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水利新体制及其相应的运行机制,因此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探讨建立现代农业水利的途径,以促进水利产业的均衡发展。

1广西农田水利建设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广西已基本建成大、中、小相结合,畜、引、提相补充的农业水利工程体系。广西现有灌溉面积在2.00万hm2以上的大型灌区11个,0.07~2.00万hm2的中型灌区276个,6.67~66.67hm2的灌区(片)40627个,高效节水灌溉工程168处,设计灌溉面积200.9万hm2,有效灌溉面积151.9万hm2,占耕地面积的59.4%[1]。全国人均有效灌溉面积0.65hm2,而广西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仅0.47hm2,只达全国平均水平的72.3%;全国人均旱涝保收面积0.47hm2,而广西人均旱涝保收面积0.37hm2,只达全国平均水平的78.7%。此外,广西现有0.1m3/s以上渠道总长59156km,防渗渠道22752km,防渗率仅38.5%。

2存在的问题

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原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完善;建成后管理投入不足,许多灌区从竣工之日起就带“病”运行,加上后期无力系统维护,工程老化失修、严重破损[3]。广西现有灌区干支渠道和建筑物完好率仅有50%左右,带“病”运行问题突出,安全性能差;干支渠道和建筑物的.平均实有率70%,有效灌溉面积远达不到设计水平,仅为设计灌溉面积的68%,导致50%以上的耕地得不到灌溉或灌溉保证率低。据统计,广西多数灌区的灌溉保证率低于75%,有的甚至低于50%;广西现有的1680万hm2旱地只有15%得以有效解决灌溉问题,多数依然靠天吃饭[1,4]。此外,大部分灌溉设施存在老化失修的问题,尤其是在边远的贫苦山区,农业生产尚未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生态农业规模化生产对农田水利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但目前广西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仍滞后于生态农业规模化生产,无法有效满足生态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足够的水源;二是缺乏完善的渠系配套设施;三是尚未形成大面积的园田化生产基地。此外,广西的农业生产仍然存在春旱夏洪危害频繁现象,既增加农户的劳动强度及生产成本,影响生产效益,又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尤其是春季缺水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边远山区由于缺乏控制性径流调节工程,夏季的防洪标准也不高。再者,广西大部分地区尚未推广使用田间节水灌溉技术,水资源浪费严重。上述问题已成为制约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发展的瓶颈,亟待得到有效解决。

3发展措施

3.1加大投资建设力度

农业水利基础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要改变以往农田水利建设单纯靠政府与乡(镇)集体投入的现状,实现多方筹资、多方投入,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农田水利建设市场,并适当吸收外资[5]。首先,在自治区层面应建立农田水利维护基金机制,各级财政要坚定持久地增加投入,大力扶持农村公益性水利设施建设。其次,制定优惠政策,拓宽投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民营水利。其三,整合水利、农业、开发、国土、交通等部门资源,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有序推进水源工程、灌排工程、土地平整、交通道路等工程建设。

3.2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广西部分地方仍然存在“上游串漫灌、下游无水灌”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渠系配套设施不完善,一些沟渠年久失修、淤塞、渗漏严重[3]。因此,首先要坚持全面科学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的原则,无水源地区要新建灌溉设施,已有的灌溉设施要进行加固、配套、续建,干旱缺水地区要增补骨干治旱工程。其次要通过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对水利工程确权划界,明确所有权与使用权。第三要增加调蓄工程,提高春季用水保证程度。春季缺水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可适当兴建控制性山区水库,增强对径流的调节能力,有效解决春旱夏洪的问题。

3.3加强灌区科学管理

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保养与维修,使其安全运行,并延长工程使用年限。同时,应尽快改革灌区管理体制,组建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的权威机构,加强管理机构的行政管理职能,实现对水资源的统一配置、统一调度和统一管理[2],以适应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乡(镇)水管站负责跨行政村的农田水利管理与维护,指导村组加强农田水利管理与维护;灌区管理站负责灌区的农田水利管理与维护;水库管理站负责水库及其设施管理与维护;村委会负责支持自然村的农田水利管理与维护。

3.4发展节水型灌溉农业

调整农业结构和布局,适当压缩耕作面积,努力提高作物单产,充分利用夏季丰水,使农业种植结构符合水资源时空分布规律,并加大节水型灌溉技术的推广力度[6]。各地应加强对作物需水规律的研究,确定并制定适合本地区的作物灌溉制度。由于农作物耐旱品种和普通品种的需水量差异较大,因此建议缺水地区重点引种并推广耐旱高产农作物,改进栽培技术,如选用早熟、耐旱、高产的作物优良品种,同时采取保墒耕作措施及节水栽培技术。针对田间工程,应积极试验并推广细流沟灌、小畦灌、膜上灌、膜下滴灌、低压管道输水等节水灌溉新技术,形成一套以山区水库—渠道防渗—节水灌溉—竖井灌排与明渠排水相结合的节水型灌溉模式。如水稻种植区继续实行广西水利系统《千万亩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开发》中薄、浅、湿、晒的科研成果,经济作物区实行喷淋式节水浇灌或分行交替浇灌方式等[3]。

3.5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之路,就必须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加强广西生态农业发展的前提就必须统筹规划合理配置生态和农业用水,保证最低限度的生态用水,保护生态资源,按照供需平衡的原则,合理确定灌区农业用水。同时,要重建森林生态系统,改善水源生态环境,提高水源林比例,发挥利用森林植被的涵养水源功能[4],增加水资源系统的供水能力。

4结束语

大力发展以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灌溉为主的农业灌溉水利工程,是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农业水利化水平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在全面掌握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各级农田水利规划(农业水利化规划),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科学合理性,有计划、分步骤的实现农业水利化。

参考文献:

农业生态论文篇十一

一、模型实证分析

(一)变量检验

将cd生产函数转化为线性模型,能够有效抵消时间序列数据自身的差异性和异方差,使数据更加平滑;同时凸显参数估计意义,使估计结果更准确。被解释变量和部分解释变量均为增长趋势,可以初步判断这些数据属于非平稳,因此要对数据进行adf检验。对各个变量进行单位根adf检验的结果,结果显示各个变量的t值均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不能拒绝原假设,即各变量都存在单位根。对各变量取一阶差分后再进行adf检验。各变量一阶差分后的t值均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拒绝原假设,即一阶差分后的变量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的序列。同时,也表明解释变量即各类农村公共产品对于农业总产值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至此,模型已经通过计量经济学检验。

(二)模型确定

运用计量软件eviews6.0输入新疆-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计算。拟合优度可决系数显著,说明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业经济增长模型与样本观测值拟合优度较好;dw值=1.635179,基本接近于2,而且变量转换为平稳的数据。因此,该模型是稳定而可靠的,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农村公共产品对新疆农业经济增长效应变化状况。

二、研究结论

文章通过对新疆—20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研究结论:

(1)在文章研究的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要素中,农用机械动力的影响对新疆农业经济增长产生的效应最大,随后是化肥使用、农田水利和农村电力。在这里需要特别注意农村教育,农村教育的弹性系数为负值,说明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并没有直接促使农业经济增长,实质是反映农业人口的受教育年限已不能真实反映农村从业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当前新疆农村地区受高水平教育的人员的净流出,导致农村智力水平有效实际供给严重不足。

(2)以1998-年数据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加大新疆农村机械化水平投入、加大化肥合理施用量和技术应用、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和推行节水灌溉技术是增加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必要手段。

农业生态论文篇十二

1当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技术资料和相关的文件采集的不够完全

由于农业经济技术科研院所都是以搞农业科研技术为主要任务的地方,担负着我们国家和省市的重大科研项目工作,这些搞科研的人员对进行科研工作时的资料信息都比较重视,然而他们却不能够理解档案的收集对这些科研工作有更为严格的保存方式,根本就没有对档案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在他们的思想当中,自己研究的项目内容一定要放在自己身边才是最安全的,也可以说根本就没有拿档案工作当回事,所以也就不愿意他们手里的资料交于档案室内进行整理归档,有时就算给了一些资料,但根本就不够完整,因此,也就无法全面的反映出单位重要成果的全面性,这样也难免影响到档案资料存储的质量。

1.2在一些文书和资料存档流程中也是有漏洞存在的

有很多的部门和单位负责档案管理的人员并不是专职负责此项工作,由他们来负责文书档案资料的采集、整理、装订和归档的各项工作。并且这部分兼职档案员根本就不能固定一这一岗位上,流动性很大,他们各自的文化水平不相同,在工作的性质上也不同,而且对档案管理知识又了解的少,又不能够做到让其长时间的负责,所以这些人也不能够认真的去学习这项工作,在工作中,就会出现该归档的没有归档,不该归档的还归档了,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再有就是多年来在各部门中,没有把档案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过,就使得很多具备保存价值的资料和文件不能够及时完整的进行归档,使后期的档案工作出现层层困难。

1.3档案人员配备及成文过程中呈现出资源上的铺张浪费

在平时的工作中,凡是各类起草之后的各部门的文书材料都要由专职人员进行打印、整理和下发,最后才能归档。而且在各机关单位中,都是各负其责,各自管理各自的文件资料,互不交差,相互帮助更是谈不上,工作上根本就谈不上协调,这种工作的形式,难免会造成人员配备上的.浪费,也体现出了机关单位工作中的杂乱局面。农业经济技术科研院所在科研时资料的印制过程中有着更严重的浪费现象。一个项目的起初到最后评审结束要经过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且要经过许多职能部门的协作,其中就会有材料的起草、打印和再修改再打印的一系列的工作,时常出现印刷重复和印废的现象,每年就这些类的纸张印制不知道要浪费掉多少,经费的花销到底会有多大,没有人过问此类事情,其实这种财物的浪费也是非常之大的,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应该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努力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善。

2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档案管理

2.1努力强化档案管理机制,从档案人员的管理意识抓起

健全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对各类文件的归档工作制定出各项实施细则,使工作人员都能有章可循,不致出现不该有的错误。在规章制度中要明确标出归档文件资料整理办法和档案存储的范围以及保管期限的具体条件,加上不予存档文书的管理手续等的有关规定,在制度的要求中还要涵盖有文件收和发时的登记、查阅时要有记录。明确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要求使得我们的档案工作能够更好做出成效,让人们真正的认可这一工作的重要性。领导的大力支持,会给档案管理工作增加非常大的分量,也使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减少许多的阻碍。这在日常的收集整理中,就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档案材料质量和来源的完整性,不至于科技人员的不信任的心理,使得我们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当然,在工作中,我们更应该做好自身的学习和进步,向领导和业务人员宣传好我们档案工作的重要程度和它对单位今后工作进程的影响力,明确档案工作存在的价值,强化人们的档案意识,让人们对档案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以利于我们工作的圆满完成。

2.2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更要不断的强化自身素质

档案工作虽然不象其它科研工作的专业性强,但是,这项工作也是需要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的,也可以说这项工作要求业务人员综合素质一定要很强,必须得有较强的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要不断的学习,与时俱进。在这样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不能自我满足的,不能以这一工作的业务知识不深就放松了学习,面对当今世界的信息化来讲,对档案管理者已经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必须要学习使用新的技术手段,改变一些旧式的管理办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把学习做为我们工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农业经济技术科研事业的发展,业务性强,科研资料繁杂,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档案的管理上,还要了解农业发展状况,多学习,多思考,多研究,并运用新的档案管理办法,更好的档案管理服务,更好的为农业生产服务。

农业生态论文篇十三

一、前言:

通过观光

旅游

方面的

实习

进一步了解绿色

植物

的生长习性和在

生活

当中的应用价值,在这个基础上把所学的

专业

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与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实习时间: 20010年1月5日——20010年4月5日

三、实习单位:云南昆明市盘龙区生态农业科技展示园

四、实习地点:昆明市盘龙区金殿麦冲村

五、实习内容和过程:

盘龙区生态农业科技展示园于2015年开工建设,投资规模1100万元,经过三年的建设,已成为我省一座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生态环境美、观光休闲配套齐全,集农业科技、生产示范、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普示范、商业贸易“六位一体”的现代农业高科技生态展示园。

盘龙区农业科技展示园于2015年10月27日全面完工并正式投入运营。园区建筑总面积为6172平方米。建有1600平方米的标准薄膜展销温室1栋,1548平方米的pc板瓜果园温室1栋,3024平方米的pc板生态餐厅1栋。园区集种植,观赏,餐饮,娱乐于一体,体现了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为市民的出游、亲和自然提供了新的场所。园区的 展示园占地35亩,分为采摘园区、示范观赏园区和休闲娱乐园区以及绿色超市四大功能。建园以来,大棚面积达17000平方米,已种植绿化苗木2万余株,50余个品种;观赏食用瓜果品种41个,特色蔬菜和野生蔬菜品种20个。今年引进了五彩番茄、迷你黄瓜、紫色苣菊、红珊瑚、火焰菜、苦苣等15个新品种。目前,已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下岗职工再就业130人,有力地推动了双龙旅游小镇建设工作。 盘龙区农业科技展示园的建成,为盘龙区贯彻落实昆明市发展都市战略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也为双龙片区旅游小镇的发展开创了。

在园区里我主要负责接待来到这里的游客,而每天要接待的人数还是多的,经济效益更是可观的,功能更是多方面的:

1、经济生产功能,农业示范以农为本,是产业化发展的具体体现。

农业是我国必须要发展的产业,当今社会,是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我们拥有了知识,更需要物质上的满足,也就是温饱问题,我们要把农业搞好还是一件任重道远的

话题

。发展观我们要严格把握好,发展是硬道理。农业观光属于产业观光的一部分,是一种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消遣性生态旅游活动,利用规划地有利的自然条件通过规划设计建成各种活动场所,如风景游览、水面垂钓、鲜果采摘、狩猎捕捞、农村风俗体验等活动来吸引游客,带动城郊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

2、示范传播功能,有现代农业高科技的示范,推广和传播职能。

说它具有示范性,是因为,在这里我们还有一个基地,在基地上,我们发展生产,种植养殖多样化,把我们的'产品推出市场,在市场上把我们的名字打出去,通过产品来传播我们的旅游示范园。农产品的推广带动了我们经济上的发展,像那些无公害鸡蛋,走进了市场,进入了千家万户,它的名字已经走出了家门,很快传播开来,这一典型的例子足以说明了它的传播性。

3、观光休闲度假功能,是现代高科技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补充手段。

观光休闲是此生态园的特点,现在人们都是紧张的忙碌着,快节奏的生活,把很多人都绷在了弦上。放松心情,这里是最好的选择,快节奏,把你我都累得无法呼吸,来到这里你就会有种进入了世外桃源的感觉,其实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也不过如此。而且,这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的社会,应用高科技手段,更加完善环境,可以做到古代人做不到的事情,体现高科技的力量。旅游观光农业是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它不仅具有生产性的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被誉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以北京为例,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的收入已达到农业总收入的30%以上。云南省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农业大省,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最佳结合,既符合本省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目标,也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世界生态旅游发展的大趋势。 现代社会,人们渴望能在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于是,回归田野、自然的观光农业就成为人们最好的选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据专家介绍,观光休闲农业,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就已形成产业规模,进入90年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光休闲农业也应运而生。生态观光农业园主要是以发展养殖、种植园为最主要的经营项目,养殖和种植品种力求做到新、奇、特。在养殖品种中,可引入市场销售情况较好、人人

吃的动物及特色品种。种植项目应引进速生、抗病丰产、好看、好吃,或外观奇特的产品。

4、科普教育功能,面向学生和市民的 学农的实践基地,也是休闲旅游区。

通过科普来体现农业的价值,来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这里,这也是园区的主要思想,因为园区的主题思想就是以“农业科技与生态旅游”为宗旨,突出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的组装和应用、示范,以体现其经济型。打造一个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的紧密结合,相得益彰的品牌,并通过科技农业、生态农业景观,通过旅游载体,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有增强了示范辐射的功能。以此奠定农业旅游项目发展的基础,探索出一条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化、都市化、商品化的新路子,同时带动周边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该园区现新增农业科技培训中心一栋,内设三个大会议室,约200㎡,一个小型会议室,20㎡,一次性可容纳340余人的会议室。园区可以长年无休的向公众开放,有开放式的草坪广场2000㎡,可举行较大型的各类户外活动,有意可容纳500人同时就餐的餐厅。 示范园以展示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蔬菜无土栽培技术(水培红薯,水培草莓,基质栽培番茄等)和种植展示特色瓜果蔬菜活体植株为特色。现已引进种植瓜果蔬菜品种84个,绿化树和花卉品种56个。示范园现有员工150人,其中项目管理人员12人,技术管理人员5人,本地失地农民20余人,下岗女工20余人,下岗女工和应届女大学毕业生79人,占公司总员工的50%。在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下,女大学生在这里有了一个展示的平台,为了让更多的大学生就业,示范园申请成为“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让刚走出校门的女大学生扬起了风帆。此公司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我也看到了它的前景。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假。

六、总结与体会

我在这实习期间我担任科普导游工作。我每天面对的不再是学生,而是更多陌生的面孔,我渐渐的发现自己专业知识不熟悉,给他们、自己带来的困扰,但我来到这里也很开心。这里似乎有种神奇的魅力,在这里,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片绿色,是希望的指示灯,是幸运的号码牌。看到这些植物我发现你对它说话时它是有感知的,虽然我不知道它的语言,但我也会用心去呵护,微笑每一天的对待他们,渐渐的我发现他们也在对我微笑。

这里不仅仅是一个生态园,更是许多许多生命孕育的地方,我每天与它们在一起,真的很有趣啊。这里有一个瓜果园里面有很多奇异的瓜果,比如:鶴首,你别说,它的形状和仙鹤还真有几分相似呢,还有黑子南瓜,顽皮小孩,胡须瓜,金童玉女,等等。生态园因为有了它而变得不一样了,它是一个集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园区,来这里的游客大多数是昆明的市民,这里的交通并不很方便,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刚来到这里的时候我就有个疑问,“为

什么

这里会被这么多的人所喜欢呢?”时间久了我才了解,它有它的可贵之处、特别之处。在这里你看不到尘事的喧嚣,这里的空气是新鲜的,天空是蓝色的,草儿是芬芳的,充满爱的味道。在这个瓜果园里它还设计了休息的地方,当游客们走累了的时候可以在瓜棚里休息,喝茶、聊天、打牌。这里还有冷饮,小吃之类的东西,就像是渡假村一样,在忙碌了一个星期之后,有一个这么宁静幽美的地方可以放松一下也是不错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工作的压力也在不断高涨,它就像弹簧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断一样,幸亏有这样一个可以放松的地方,可以让忙碌的生活缓解一下。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我到瓜果园里工作了。我所接触的是更多陌生面孔。似乎一切又都是新鲜的了,但是其实我已经和他们相处了三个月了。我们的瓜果园现在开始换季了现在是一批新的生命正在孕育。望着它们我感到很开心,仿佛看到了希望的小苗在快乐地成长。阳光洒落,微风抚过,它们也在随着旋律而舞。大自然是神奇的,把这里装点如此美丽。我渐渐地被这里的一切所吸引。每当我迎着阳光和他们在风中摇曳的时候,感觉自己就是他们中的一员。这些天我发现,他们长大了,这时我才发现时间逝去了,也让我渐渐的明白自己并不是一棵植物你也需要成熟,不仅仅是成熟,更重要的是成长。记得有一次,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来我们这里参观。我作为他们的导游,我向这些小朋友介绍了整个园区。看见他们用稚嫩的表情问我这是什么,那个叫什么的时候真的好有趣啊,我们这里还种有仙客来,我就像这群天真的孩子们讲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每个小朋友听得都津津有味,这时我有很强的自豪与满足感。当他们要离开的时候真的还有些舍不得呢。我用我的微笑送走了这一群个小朋友,他们给我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微笑,更是一段回忆,一段童真。

为期几个月的实习期结束了,我在这短短的几个月的实习生活中,学到了很多在课上学不到的实践知识,受益匪浅。现在,我对这几个月的实习做一个总结。为了把自己在学校当中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在理论当中得以实践,来到了这个生态园。希望能够

学习

更多的技术,了解更多的

关于

农业知识,学以致用是我学习这一专业的最终目的。我的收获很多,在这里的学到的是在学校里学习不到的知识,接触到的人与事不再是那样的简单,让我明白社会是一个大染缸,你会被染成什么颜色就看你自己了,命运是在你自己手中的,怎们走也看你自己的了,这时你不可能在依靠别人了,你已经成熟了,就像那些瓜果一样。人不可能永远活在孩童时代,你也需要有童真,但更需要社会的磨练。也许我就是一颗需要锻炼的石头,时间会把我磨成什么样子是未来的事情,我只能是把我现在做好而已。我不想说的太多,我只想用我的真实经历来谱写。在这里工作我发现,我们的公司有很深的挖掘潜力,现在的人有很多都是背着沉重的压力生活着,科技在发展,人才竞争仍更加的激烈,在这样的重压下,不去找个地方释放会被压得窒息的,选择想要找一个环境美好的地方已经很难了,城市的喧嚣让你我都想逃脱,我们这里就是一个很好的去处,我觉得应该让他们有种来到自己家的感觉,就是让他们自己去摘园区的蔬菜,看他们喜欢什么,只要喜欢就可以摘,这样即自由,又舒心。我觉得在我们这里还缺少绿色,我们应该在引进一些蔬菜,既能观赏又能吃的蔬菜,要想有更好的发展的话,应该再提供一块地,让游客自己来种,自己来收获自己的成果,因为他们大多数都是城市里的人,这样可以给他们新鲜感,在他们为这些植物耕作的时候,他们会不断的来园区,并且可以增加园区的收入,这样两全其美的事何乐而不为呢。我觉得这是需要我们去改进的地方。以后的发展还是需要时间去验证的,就让它在风

中成长吧。

农业生态论文篇十四

当前,我国处于可持续发展阶段,为了深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我们提倡发展循环农业经济。

所谓的农业循环经济,就是循环经济在某一产业的具体应用,可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提高农民收入,并同时符合建设新农村与保障粮食安全的要求。

因此,本文就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简要的探讨,并着重分析了如何发展我国的循环农业经济的措施和方法。

农业生态论文篇十五

1、建立农业合作关系,共建幸福小康社会。

2、构建新型农业合作关系,建设和谐幸福新农村。

3、发展农业合作社,携手建设新农村。

4、走进合作时代,共创三农未来。

5、众手浇灌幸福树,花开专业合作社。

6、理事长管理日常事务,监事会监督日常经营。

7、依章民主办社,依法诚信经营。

8、发展新合作,造就新农民。

9、组织起来闯市场,增收致富靠合作。

10、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发展之路。

11、构筑绿色联盟,收获金色希望。

12、构筑绿色联盟,铸就合作时代。

13、共享合作体验,轻松拥抱生活。

14、组合效率高,联合更强大。

15、同走合作之路,共创美好生活。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604388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