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可以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在读后感中,要注重阐述对书中人物、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和思考。推荐阅读以下读后感,或许能给你带来新的思考启示。
解放军精神读后感篇一
无意中读到了《动物解放》这本书,有很多的感受,所以就针对《动物解放》这本书的内容,同时结合动物生命伦理来谈谈个人的想法。
《动物解放》这本书的作者是欧美着名伦理学家彼得·辛格(以下所引述本书内容皆简称作者),1946年出生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曾任国际伦理学学会主席,是世界动物保护运动的倡导者。其代表作《动物解放》一书从1975年出版以来,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几十个国家出版,英文版的重版多达26次,被人们认为是“动物解放运动的圣经”。他还有一本着作叫《实践伦理学》,该书不仅在世界的伦理思想界发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也对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实用伦理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但他的一些观点大部份是值得赞扬的,但有些观点如果以佛法的角度看待是不合理的,比如有关堕胎的观点,这里就暂不讨论有关人类生命伦理的问题,主要还是谈谈动物生命伦理。
作者提出动物与人类也应当受到同等的看待,提出动物也会感受到痛苦的能力。这种观点对西方传统文明是一种打击,就如1792年,主张男女平等的先驱玛·沃斯通克拉夫特的《为妇女权力辩护》出版之后,一位剑桥大学杰出哲学家托马斯·泰勒就写了一本书叫《为畜生权力辩护》,以一种讽刺的态度反驳沃斯通克拉夫特提出的男女平等。同样的,辛格提出的动物解放运动,还是阻碍重重。不过从近三十多年的努力,作者的动物解放运动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至少不会有人再给辛格吃火腿三明治)。
二、对动物的判定标准——理性、神性、感知能力
动物伦理研究者常将动物归于“环境伦理学”,对待动物大都只是着眼于“生态平衡”的考虑,明显的只是将人视作“生命伦理学”的物种。我们在讨论动物伦理的问题,首先必须要确定动物到底是属于“生命伦理学”还是“环境伦理学”的范畴。
将动物伦理归于“环境伦理学”,这种分科来自于西方伦理学,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西方传统思想对待动物的态度。总的来说,西方有两大主流文明,一是希罗文明,一是希伯来文明。
首先是希罗文明,就古希腊来说,思想并不统一,也有许多学派,“其中一位伟大的人物毕达哥拉斯是素食者,他鼓励信徒尊重动物,因为他相信人死后灵魂会变成动物”。“但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学派是柏拉图及其弟子亚里士多德学派”。亚里士多德对待人与动物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有理性,他也不否认人也是一种动物,只是他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而那些非理性的动物是为了理性的人类而存在的,这种等级结构非常清楚,如亚里士多德说:“植物为动物而存在,非理性的动物为人而存在,其中家畜供人役使和食用,野兽为了供人食用和作为其他生活用品,例如衣着和各种工具。由于大自然不会毫无目的,或徒然无益,她创造的全部动物都是为了人类,这是千真万确的”,亚里士多德的这种理性与非理性的判定观点后来成为西方传统的一部份,也影响了人类的思维。
至于希伯来文明,可以从《圣经》创世界的故事中表现出希伯来人对人与动物的关系,如《创世纪》说:“神说:让大地生长出活物,各从其类;生长出牲畜、爬行动物和野兽,各从其类。一切就那样。于是,神造出各种野兽、各种牲畜和各种地上爬行的动物。神看了很满意。神说:我们要照我们的肖像,造我们这样形象的人,让他们统治海里的鱼、天空的鸟、地上的牲畜、大地一切和地上行走的各种动物。于是,神创造出像他自己形象的人,按照神的形象创造了人;创造了男人和女人。神赐福他们,并对他们说:“要生育繁衍,布满大地,征服大地;统治海里的鱼、天空的鸟和地上行走的各种动物。”圣经接着说:“凡有生命的动物都将是你们的肉食,就像我以前赐给你们的各种东西,如同绿色蔬菜。”显然可以看出希伯来的基督文化将人与动物定义成是一个统治者和被统治的关系,而且将动物当做人类的食物。还有希伯来的基督文化将人看作是有神性的生命,动物固然有生命,但没有神性,没有神性的动物可以为有神性的人类而牺牲并做贡献的。
本书作者辛格极力批判以理性或神性作为判定动物的标准,作者引边沁的效益主义理论,而将“感知苦痛的能力”作为判定标准,作者认为动物能感知苦痛,作为人类应当尊重它们,这是人类应有的道德,无须从理性或神性去讨论哲学问题。
三、以“平等”原则,来考量动物权利的道德观念
1、“平等”是一种道德观念
作者在论证“平等”原则时,引述了效益主义哲学家杰里米·边沁和亨利·西季威克的观点,来证实他的观点,可以看出作者的道德观念是基于效益主义的立场立论。
“平等”作为一种道德观念,而不是以能力、优越来判断动物是否具有“平等”的对待。所谓“平等”原则,作者在第一章中说:“我们对他者的关怀和利益考虑,不应当取决于他们是什么人,或者他们可能具有什么能力。确切地说,我们的关怀或者考虑要求我们去做的事情,可以根据受我们的行为所影响的对象的特征而有所不同。”接着作者举个例子来说明:“对美国成长中的儿童的福利关怀要求我们教他们阅读,而对猪的福利关怀可能只是要求让它们与同伴在一个有充足的食物和自由走动的空间里生活。但是,在考虑生命个体的利益时,不管这些利益是些什么,按平等原则必须把基本要素扩大到所有的生命个体,无论是黑人或白人,男人或女人,还是人或非人类动物。”
佛教的平等观也基本相似,虽然在“佛性”角度而言,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但从社会现象的角度还是有千差万别,因众生的业不同,而有种种的果报不同。在面对不同果报的众生,不一定要给以相同的待遇和权力,同时必须要考虑到对象所需的利益来考量,不可能用布施给人的钱财拿去同样的给于动物,这是不合理的。
2、从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到物种歧视
人权的普及化,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跨越,纵观西方近代史,这样的过程却是用血迹换来的成果。“即使是到了十九世纪,‘天赋人权’的思想,早已为良心人士之所倡议,但是欧美两洲对非裔奴隶的买卖,却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欧美各国有关奴隶的法律或案例也显示:奴隶终究只是主人的一桩‘货品’而已。为了废除奴隶制度,在美国甚至是付出了‘南北战争’以及总统被刺的沉重代价。”(摘自昭慧着《环境权与动物权》)
作者在书中特别从人们反对种族歧视与反对性别歧视的观点,以同样的态度来对待动物权力,因此,可以说作者是从提倡人权的观点的一种延展,希望人类以对待自己同类的态度来对待动物。另一方面,作者在第一章也一直反对人们用能力、优越等来看待动物与人的区别,以此来判定动物是否应受到“平等”权力。如书中第一章引述了托马斯·杰斐逊的话:“对于他们与生俱来的智力,虽然我自己也曾持有并且表示过怀疑,但请你确信,没有人比我更衷心地希望见到这些怀疑被彻底驳倒,而且证明他们和我们是同等的;……然而,不论他们的才能高低如何,都不是衡量他们有无权力的标准。尽管牛顿爵士的智力超群,但他决不会因此成为他人财产或人身的主人。”同时也引述了19世纪50年代,当美国发出了要求妇女权利的呼声时,争取女权运动的索杰纳·特鲁斯在一次发表的讲话:“他们谈论头脑里的这个东西,他们叫它什么来着?(旁边有人轻声说:“智力。”)对,是那个东西。可是那东西和女人的权力或者黑人的权力有什么相干呢?如果我的杯子只能装五两,你的杯子能装一斤,你还不让我把只有你一半大小的杯子装满,岂不是太吝啬了么?”(第6页)
作者在反对种族歧视和反对性别歧视二者的理由基础上,又提出了“物种歧视”的态度同样也应当受到谴责。作者认为“杰斐逊和特鲁斯提出的反对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基本理由,显然同样适用于物种歧视。”依据以上两人的观点,“如果具有较高的智力并不能使一个人获得为一己之私而奴役他人的权利,那么人类怎么能有资格为了同样目的剥夺非人类动物呢?”(第7页)这是作者提出了质疑,如果我们不认为应牺牲智力较低者的权益,以成就智力较高者,那在生物世界中,我们又岂能赋予人类为了同样目的而利用非人类(动物)的权益?假如我们追求黑人、妇女以及其他受压迫人类群体的平等,却拒绝对非人类的动物给予平等的考虑,则我们的立场会站不住脚。
作者在第一章结论说:“反对物种歧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生命具有同等的价值”,这跟佛教对生命的态度是一致的,佛教虽然讲众生平等,但对于不同物种的众生并没有认同他们具有同等价值。
3、考量动物平等的至要特征——它们也会感受痛苦的能力
作者在第一章(第7页)引述了当时法国人解放黑奴时边沁写下了一段预见性的文字:“这一天或许就要到来,那时其他动物可以获得它们被暴虐势力所剥夺的那些权力。法国人已经发现,黑皮肤不是一个人应当遭受遣弃,而不纠正暴虐者滥施折磨的理由。或许有一天人们终于认识到,腿的数目、体毛的疏密或者有无尾巴,同样不能成为抛弃一个动物使其陷于同样命运的理由。还有别的什么理由来划分这条不可逾越的界限呢?是理性能力,或许还是话语能力呢?可是,一匹成年的马或狗的理性和沟通能力,是一个出生一天、一周甚至一个月大的婴儿所无法相比的。不过,即使不是这样,那又怎样呢?问题不在于‘它们有理性吗?’也不是‘它们会说话吗?’而是‘它们会感受痛苦吗?’”
显然作者也是赞同边沁的观点,以感受痛苦和享受快乐的能力作为动物应受到遵重与平等对待的至要特征,与“那些根据拥有智力或语言能力划界的人不同”。“感受痛苦或享受快乐的能力是具有任何利益的先决条件,必须满足这个条件,我们谈论利益才可能有意义”。如果去“侈谈被小学生沿路脚踢的一块石头的利益,是毫无意义的,因为石头不可能感受痛苦,所以没有利益可言,无论我们怎么做都不可能对其福利产生什么影响。”“例如,老鼠的一项利益就是不被一路脚踢,因为这样做会使它感到痛苦。”
四、实践上的两种物种歧视——动物实验室和养殖场
物种歧视的现象非常的普遍,同时也体现在大多数人的生活实践中,但作者在书中只讨论两种物种歧视,在第二章“研究的工具”讨述动物实验和第三章“在工厂化的饲养场里”论述动物养殖场。理由是这两种做法不管是造成痛苦的数量和程度都超过人类物种歧视的其他做法。
(一)、动物实验——研究的工具
动物实验主要是军事性的动物实验、心理学实验室的动物实验、开发医药产品的动物实验等等。作者将这些机构所进行的动物实验作了很详细的说明,更重要的是这些大多的实验一方面给动物造成极的痛苦,而且这些剧烈痛苦本是可以避免的,替代方法也正在迅速发展,比如一些化妆品的开发;另一方面的动物实验研究了几十年,结果证明这些实验毫无意义。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动物实验值得一提,现代西方的心理学很受欢迎,但我们却不知道心理学背后的“变态”行为,成千上万的心理学实验给动物造成极大的痛苦,比如最普遍的一种作法就是电击实验。更有趣的是作者引一本《新科学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自述中说:“前,当我申请攻读一个心理学的学位课程时,面试者是一位目光冷峻的心理学家。他详细地询问我的动机,问我心目中的心理学是什么,它的主要对象是什么。那时我十分幼稚,便回答说心理学研究心智,人是研究对象。那位面试者大声佯笑起来,顿时使我像泄气皮球似的。他说,心理学家对心智不感兴趣,大鼠才是最有价值的研究重点,而不是人。接着,他极力劝我还是到隔壁那个哲学系去看看。……”
(二)、养殖场
现代的工厂化饲养,将动物加以监禁约束,不让它们表现正常的行为模式,用各种激素让它们快束成长,不管是传统的饲养法还是现代的饲养法,人类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对物制造极大的痛苦。
五、动物解放的障碍及解放措施
作者在书的初版序文中提到“动物解放”在实行上存在三点困难,一、被迫害者不能组织起来以对抗迫害。此为最明显而又最重要的困难,故吾人必须组织起来,为这些不能言说、行动的动物争取其生存权益。二、所有压迫阶级的成员,皆因压迫动物而受益——如攫取动物毛皮血肉,与利用动物从事各种残忍的实验等。要说服他们,要求其放弃从动物身上所获取的利益,显然非常困难。三、人类侵凌动物的习惯很难打破——这不仅是饮食的习惯,还包括思想及语言的习惯。
作者在修订版序中也提到,“当遇到我们要吃什么的时候,绝大多数的人都会保守起来。其次,靠剥削动物获得经济利益的人,会极力保卫他们剥削动物的权力,来赚取最大的经济收益。还有沉重的历史和传统支撑着我们的态度,使这种剥削变得理所当然。”特别在西方国家,他们受古希腊、罗马文明和希伯来文明的影响,认为牺牲动物来成就我们这些有理性的或有神性的人类是理所当理的事。所以要实行动物解放运动,还是有很多的障碍。
作者强调,唯有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科学体制的力量、利益集团的支持以及改变政府的政策,才能停止实验动物与养殖动物所遭受到的苦难。
六、总结
解放军精神读后感篇二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古时候的人类没有熟食吃,更别说是饭了。抗战时期的人类有了一些饭吃,但也没有鱼、肉这些菜了,而现在的人类整天是鱼、肉、鸡……如果把这些年代对比一下,你一定会认为我们处于的年代是最美好的,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这完全是一个错误!
2004年,人类发生了一场巨大的疫情“非典”,就是因为有人吃了带有病毒的野生动物,然后病毒才传播开来的。在此,我提醒所有喜欢吃野生动物的人类,不要再疯狂地吃下去了!
作为高级动物的我们应该反思,吸取教训,可怜、可怜这些动物们吧!放过它们吧!让动物们“解放”吧!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我们的大自然生态平衡,为了我们共同的地球,让动物们解放每一天吧!
无意中读到了《动物解放》这本书,有很多的感受,所以就针对《动物解放》这本书的内容,同时结合动物生命伦理来谈谈个人的想法。
《动物解放》这本书的作者是欧美着名伦理学家彼得·辛格(以下所引述本书内容皆简称作者),1946年出生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曾任国际伦理学学会主席,是世界动物保护运动的倡导者。其代表作《动物解放》一书从1975年出版以来,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几十个国家出版,英文版的重版多达26次,被人们认为是“动物解放运动的圣经”。他还有一本着作叫《实践伦理学》,该书不仅在世界的伦理思想界发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也对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实用伦理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但他的一些观点大部份是值得赞扬的,但有些观点如果以佛法的角度看待是不合理的,比如有关堕胎的观点,这里就暂不讨论有关人类生命伦理的问题,主要还是谈谈动物生命伦理。
作者提出动物与人类也应当受到同等的看待,提出动物也会感受到痛苦的能力。这种观点对西方传统文明是一种打击,就如1792年,主张男女平等的先驱玛·沃斯通克拉夫特的《为妇女权力辩护》出版之后,一位剑桥大学杰出哲学家托马斯·泰勒就写了一本书叫《为畜生权力辩护》,以一种讽刺的态度反驳沃斯通克拉夫特提出的男女平等。同样的,辛格提出的动物解放运动,还是阻碍重重。不过从近三十多年的努力,作者的动物解放运动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至少不会有人再给辛格吃火腿三明治)。
二、对动物的判定标准——理性、神性、感知能力。
动物伦理研究者常将动物归于“环境伦理学”,对待动物大都只是着眼于“生态平衡”的考虑,明显的只是将人视作“生命伦理学”的物种。我们在讨论动物伦理的问题,首先必须要确定动物到底是属于“生命伦理学”还是“环境伦理学”的范畴。
将动物伦理归于“环境伦理学”,这种分科来自于西方伦理学,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西方传统思想对待动物的态度。总的来说,西方有两大主流文明,一是希罗文明,一是希伯来文明。
首先是希罗文明,就古希腊来说,思想并不统一,也有许多学派,“其中一位伟大的人物毕达哥拉斯是素食者,他鼓励信徒尊重动物,因为他相信人死后灵魂会变成动物”。“但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学派是柏拉图及其弟子亚里士多德学派”。亚里士多德对待人与动物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有理性,他也不否认人也是一种动物,只是他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而那些非理性的动物是为了理性的人类而存在的,这种等级结构非常清楚,如亚里士多德说:“植物为动物而存在,非理性的动物为人而存在,其中家畜供人役使和食用,野兽为了供人食用和作为其他生活用品,例如衣着和各种工具。由于大自然不会毫无目的,或徒然无益,她创造的全部动物都是为了人类,这是千真万确的”,亚里士多德的这种理性与非理性的判定观点后来成为西方传统的一部份,也影响了人类的思维。
至于希伯来文明,可以从《圣经》创世界的故事中表现出希伯来人对人与动物的关系,如《创世纪》说:“神说:让大地生长出活物,各从其类;生长出牲畜、爬行动物和野兽,各从其类。一切就那样。于是,神造出各种野兽、各种牲畜和各种地上爬行的动物。神看了很满意。神说:我们要照我们的肖像,造我们这样形象的人,让他们统治海里的鱼、天空的鸟、地上的牲畜、大地一切和地上行走的各种动物。于是,神创造出像他自己形象的人,按照神的形象创造了人;创造了男人和女人。神赐福他们,并对他们说:“要生育繁衍,布满大地,征服大地;统治海里的鱼、天空的鸟和地上行走的各种动物。”圣经接着说:“凡有生命的动物都将是你们的肉食,就像我以前赐给你们的各种东西,如同绿色蔬菜。”显然可以看出希伯来的基督文化将人与动物定义成是一个统治者和被统治的关系,而且将动物当做人类的食物。还有希伯来的基督文化将人看作是有神性的生命,动物固然有生命,但没有神性,没有神性的动物可以为有神性的人类而牺牲并做贡献的。
本书作者辛格极力批判以理性或神性作为判定动物的标准,作者引边沁的效益主义理论,而将“感知苦痛的能力”作为判定标准,作者认为动物能感知苦痛,作为人类应当尊重它们,这是人类应有的道德,无须从理性或神性去讨论哲学问题。
三、以“平等”原则,来考量动物权利的道德观念。
1、“平等”是一种道德观念。
作者在论证“平等”原则时,引述了效益主义哲学家杰里米·边沁和亨利·西季威克的观点,来证实他的观点,可以看出作者的道德观念是基于效益主义的立场立论。
“平等”作为一种道德观念,而不是以能力、优越来判断动物是否具有“平等”的对待。所谓“平等”原则,作者在第一章中说:“我们对他者的关怀和利益考虑,不应当取决于他们是什么人,或者他们可能具有什么能力。确切地说,我们的关怀或者考虑要求我们去做的事情,可以根据受我们的行为所影响的对象的特征而有所不同。”接着作者举个例子来说明:“对美国成长中的儿童的福利关怀要求我们教他们阅读,而对猪的福利关怀可能只是要求让它们与同伴在一个有充足的食物和自由走动的空间里生活。但是,在考虑生命个体的利益时,不管这些利益是些什么,按平等原则必须把基本要素扩大到所有的生命个体,无论是黑人或白人,男人或女人,还是人或非人类动物。”
佛教的平等观也基本相似,虽然在“佛性”角度而言,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但从社会现象的角度还是有千差万别,因众生的业不同,而有种种的果报不同。在面对不同果报的众生,不一定要给以相同的待遇和权力,同时必须要考虑到对象所需的利益来考量,不可能用布施给人的钱财拿去同样的给于动物,这是不合理的。
2、从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到物种歧视。
人权的普及化,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跨越,纵观西方近代史,这样的过程却是用血迹换来的成果。“即使是到了十九世纪,‘天赋人权’的思想,早已为良心人士之所倡议,但是欧美两洲对非裔奴隶的买卖,却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欧美各国有关奴隶的法律或案例也显示:奴隶终究只是主人的一桩‘货品’而已。为了废除奴隶制度,在美国甚至是付出了‘南北战争’以及总统被刺的沉重代价。”(摘自昭慧着《环境权与动物权》)。
作者在书中特别从人们反对种族歧视与反对性别歧视的观点,以同样的态度来对待动物权力,因此,可以说作者是从提倡人权的观点的一种延展,希望人类以对待自己同类的态度来对待动物。另一方面,作者在第一章也一直反对人们用能力、优越等来看待动物与人的区别,以此来判定动物是否应受到“平等”权力。如书中第一章引述了托马斯·杰斐逊的话:“对于他们与生俱来的智力,虽然我自己也曾持有并且表示过怀疑,但请你确信,没有人比我更衷心地希望见到这些怀疑被彻底驳倒,而且证明他们和我们是同等的;……然而,不论他们的才能高低如何,都不是衡量他们有无权力的标准。尽管牛顿爵士的智力超群,但他决不会因此成为他人财产或人身的主人。”同时也引述了19世纪50年代,当美国发出了要求妇女权利的呼声时,争取女权运动的索杰纳·特鲁斯在一次发表的讲话:“他们谈论头脑里的这个东西,他们叫它什么来着?(旁边有人轻声说:“智力。”)对,是那个东西。可是那东西和女人的权力或者黑人的权力有什么相干呢?如果我的杯子只能装五两,你的杯子能装一斤,你还不让我把只有你一半大小的杯子装满,岂不是太吝啬了么?”(第6页)。
作者在反对种族歧视和反对性别歧视二者的理由基础上,又提出了“物种歧视”的态度同样也应当受到谴责。作者认为“杰斐逊和特鲁斯提出的反对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基本理由,显然同样适用于物种歧视。”依据以上两人的观点,“如果具有较高的智力并不能使一个人获得为一己之私而奴役他人的权利,那么人类怎么能有资格为了同样目的剥夺非人类动物呢?”(第7页)这是作者提出了质疑,如果我们不认为应牺牲智力较低者的权益,以成就智力较高者,那在生物世界中,我们又岂能赋予人类为了同样目的而利用非人类(动物)的权益?假如我们追求黑人、妇女以及其他受压迫人类群体的平等,却拒绝对非人类的动物给予平等的考虑,则我们的立场会站不住脚。
作者在第一章结论说:“反对物种歧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生命具有同等的价值”,这跟佛教对生命的态度是一致的,佛教虽然讲众生平等,但对于不同物种的众生并没有认同他们具有同等价值。
3、考量动物平等的至要特征——它们也会感受痛苦的能力。
作者在第一章(第7页)引述了当时法国人解放黑奴时边沁写下了一段预见性的文字:“这一天或许就要到来,那时其他动物可以获得它们被暴虐势力所剥夺的那些权力。法国人已经发现,黑皮肤不是一个人应当遭受遣弃,而不纠正暴虐者滥施折磨的理由。或许有一天人们终于认识到,腿的数目、体毛的疏密或者有无尾巴,同样不能成为抛弃一个动物使其陷于同样命运的理由。还有别的什么理由来划分这条不可逾越的界限呢?是理性能力,或许还是话语能力呢?可是,一匹成年的马或狗的理性和沟通能力,是一个出生一天、一周甚至一个月大的婴儿所无法相比的。不过,即使不是这样,那又怎样呢?问题不在于‘它们有理性吗?’也不是‘它们会说话吗?’而是‘它们会感受痛苦吗?’”
显然作者也是赞同边沁的观点,以感受痛苦和享受快乐的能力作为动物应受到遵重与平等对待的至要特征,与“那些根据拥有智力或语言能力划界的人不同”。“感受痛苦或享受快乐的能力是具有任何利益的先决条件,必须满足这个条件,我们谈论利益才可能有意义”。如果去“侈谈被小学生沿路脚踢的一块石头的利益,是毫无意义的,因为石头不可能感受痛苦,所以没有利益可言,无论我们怎么做都不可能对其福利产生什么影响。”“例如,老鼠的一项利益就是不被一路脚踢,因为这样做会使它感到痛苦。”
四、实践上的两种物种歧视——动物实验室和养殖场。
物种歧视的现象非常的普遍,同时也体现在大多数人的生活实践中,但作者在书中只讨论两种物种歧视,在第二章“研究的工具”讨述动物实验和第三章“在工厂化的饲养场里”论述动物养殖场。理由是这两种做法不管是造成痛苦的数量和程度都超过人类物种歧视的其他做法。
(一)、动物实验——研究的工具。
动物实验主要是军事性的动物实验、心理学实验室的动物实验、开发医药产品的动物实验等等。作者将这些机构所进行的动物实验作了很详细的说明,更重要的是这些大多的实验一方面给动物造成极的痛苦,而且这些剧烈痛苦本是可以避免的,替代方法也正在迅速发展,比如一些化妆品的开发;另一方面的动物实验研究了几十年,结果证明这些实验毫无意义。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动物实验值得一提,现代西方的心理学很受欢迎,但我们却不知道心理学背后的“变态”行为,成千上万的心理学实验给动物造成极大的痛苦,比如最普遍的一种作法就是电击实验。更有趣的是作者引一本《新科学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自述中说:“15年前,当我申请攻读一个心理学的学位课程时,面试者是一位目光冷峻的心理学家。他详细地询问我的动机,问我心目中的心理学是什么,它的主要对象是什么。那时我十分幼稚,便回答说心理学研究心智,人是研究对象。那位面试者大声佯笑起来,顿时使我像泄气皮球似的。他说,心理学家对心智不感兴趣,大鼠才是最有价值的研究重点,而不是人。接着,他极力劝我还是到隔壁那个哲学系去看看。……”
(二)、养殖场。
现代的工厂化饲养,将动物加以监禁约束,不让它们表现正常的行为模式,用各种激素让它们快束成长,不管是传统的饲养法还是现代的饲养法,人类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对物制造极大的痛苦。
作者在书的初版序文中提到“动物解放”在实行上存在三点困难,一、被迫害者不能组织起来以对抗迫害。此为最明显而又最重要的困难,故吾人必须组织起来,为这些不能言说、行动的动物争取其生存权益。二、所有压迫阶级的成员,皆因压迫动物而受益——如攫取动物毛皮血肉,与利用动物从事各种残忍的实验等。要说服他们,要求其放弃从动物身上所获取的利益,显然非常困难。三、人类侵凌动物的习惯很难打破——这不仅是饮食的习惯,还包括思想及语言的习惯。
作者在修订版序中也提到,“当遇到我们要吃什么的时候,绝大多数的人都会保守起来。其次,靠剥削动物获得经济利益的人,会极力保卫他们剥削动物的权力,来赚取最大的经济收益。还有沉重的历史和传统支撑着我们的态度,使这种剥削变得理所当然。”特别在西方国家,他们受古希腊、罗马文明和希伯来文明的影响,认为牺牲动物来成就我们这些有理性的或有神性的人类是理所当理的事。所以要实行动物解放运动,还是有很多的障碍。
作者强调,唯有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科学体制的力量、利益集团的支持以及改变政府的政策,才能停止实验动物与养殖动物所遭受到的苦难。
六、总结。
看了《读者》2010年第16期李汉荣的《动物解放》,有点感触。
他说:“去一家现代化养鸡场参观,是一场痛苦的经历。当时心里难受,过后心里仍然难受。所谓的参观,只是在袖手旁观生灵的痛苦,它们生不如死的惨状。为使成本降至最低、利润最大化,每只鸡仅只有一页小32开作业纸那么大的一点地方。它们不能走动,不能转身,就那么呆滞的站着,被迫做那痛苦的“作业”。站着,站着,这一站,就是一生。它们的一生,在过去放养,至少2年左右,而得享天年,可达10年左右,但在鸡的“集中营”里,肉鸡只能活50天。它们的食谱,体现了人用智力篡改自然之道,剥削弱小生命已经无所不用其极。饲料里添加激素、抗生素、镇静剂(为防止它们因拥挤、肥胖、亢奋、烦躁、压抑而疯掉)”。
看到这里,我为作者的用词感到震撼,也感到汗颜。我从没想过也同样会有这些感受,也同样会因此而疯掉。原以为只有人类才有。这也是我要该检讨的吧。自认为对待动植物,对待一切都是怀着悲悯之心,但我还是没有做到平等对待它们。
“为加害它们的人类生产源源不断的蛋白质和脂肪,完成一种“肉体机器”的指令性宿命。它们在短促的生命里,没见过一缕阳光,没见过一片绿叶,没见过一个异性,没有舒展地伸过一次懒腰,没有自由地奔跑过片刻,没有舒畅地鸣叫过一声,它们活着,不曾有过丁点儿快乐。作为与人类相守数千年的温顺可爱的动物,鸡沦入如此悲苦、可怜的境地。我一边看一边暗自叹息。看着这样的现代化的鸡的“集中营”,若是你以前不相信世上有地狱,现在你只能说你不仅相信,而且看见了地狱。”
这给我心灵的震撼。我没有参观过,只是偶尔在电视里瞧见过养鸡场或是在某些文字里看到过,但从没有这样的描述过,所以也不清楚它们到底是怎样的生活。通过他的描述,我真的是感到害怕与恐惧。先不说这样的肉吃了会怎样,但是这样对待动物的态度,我已不堪忍受。我虽不是素食主义者并且正严重的缺乏蛋白质,但是,看了这些之后,我对这些为人类提供蛋白质的生灵感到内疚,今后或许将要更少地吃这些了(我本来就已经吃的少了,而且只吃平常的几种,其它很多都不吃,跟谈不上各种稀奇古怪的吃法了,所以要吃的更少了。)。
同时,也想,还是家里喂养的鸡、鸭等比较幸福,虽然命运一样,但是过程却是截然不同。它们可以到处玩耍,到处乱窜,自由奔跑,舒畅鸣叫,一切都随它们自愿。
后文大部分写的是该怎样对待一切的生灵。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又看到《电脑爱好者》2010年第15期最后的c语言栏目,本期题目是《最伟大的应用创新:老总也下井》。文章由一条无关it的新闻引入,读来让人深感佩服。新闻是:国务院近日召开常务会议,全民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其中要求:企业领导要轮流现场带班,煤矿作业要有领导带班并与个人同时下井、升井。这招最妙的一点就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来解决问题。
这就让我想到,要是换做人类自己被这样步骤化、集中化、指令化生活,会是什么样的感受。也许自愿这样,人来才能仁慈地对待生灵吧。
我读了《动物解放》这本书,知道了在20世纪时,人类不断的开采自然资源,让许多动物无家可归,在中国中国许多世纪的佛教传统的一个中心理念是众生平等,甚至要求信徒不杀生,在外国西方把人与动物截然分开,强调只有人才是上帝的刻意创作,因而天赋统治其他动物之权的观点大异其趣。然而,对于动物目前在中国的处境来说,这种高尚的佛家伦理的影响已很微弱,动物仍属“异类”,常常被非常残忍地当成“物品”来对待。这本书说了人类对于动物们的暴行,我们必须为反对这种暴行而战,正如我们这些年为反对任何道德上和社会上的不平而战一样。我们要保护动物,不让它们再次受到伤害,因为,人类现在向动物和自然施以暴行,将来,自然和动物也将反过来向人类施加更严厉的刑责。许多人都对动物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对动物的关怀的是防止动物所遭受的痛苦与不幸,但有些动物受到人类无情而残忍的剥削,我们要改变此种情况。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富裕国家的强调肉食浪费了数倍其所供应的食物。只要不再为吃肉而喂养与屠杀动物,则多出的食粮如果分配得宜,足以使全球人口获得充分的食物与营养,使饥荒不再。凡是知道动物如何受苦的人都不会批评这种不耐烦。在这种集体暴行日益猖獗的情况下,只是坐在桌边写信是不够的。必须立即救援动物!但怎么做?一般合法的政治抗议缓不济急,而且效果可疑。那么,应该破门而入,释放动物吗?这是犯法的,但遵守法律却也不是绝对的义务。只举一个例子:以前在美国南方,有人为了救助逃亡的黑奴便曾触法。要把实验室和农场中的动物释放,其真正的难题在于那只能是一个姿势,因为研究人员马上可以再订购另外一批动物,而谁又有地方收容1000只猪或10万只鸡?某几个国家的“动物解放阵线”成员获取虐待动物证据的方式却是极为有效的。这些证据如果不是用这种方式攫取,便无法曝光。
自古以来,人类对于非人类动物的暴行,如同持续若干个世纪的白人对黑人的暴行一样,这种暴行已经而且正在给今天的动物造成巨大的痛苦和劫难。为反对这种暴行而进行的斗争,与近些年来在道德和社会问题上所进行的任何一种斗争同样重要。
与其他解放运动相比,动物解放障碍重重。首先而且是最明显的障碍,在于被迫害的动物不能组织起来反抗所遭受的虐待。虽然他们能够而且一直在个别地方尽其所能进行反抗。我们必须为这些不能为自己申辩的动物说话。设想要是黑人还不能站起来为自己争取平等权利,他们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获得平等的权利呢?从这个设想可以看出动物解放是何等的艰辛!一个群体越是不能站起来、组织起来反抗压迫,就越容易遭受压迫。
动物解放运动道路上更大的障碍是,在压迫群体中几乎所有的成员都参与压迫,并且因压迫动物而受益。每天都吃着宰杀了的动物的肉的人们很难相信,他们这样做是错误的,而且更难想象除此之外他们还能吃什么。从这一点来说,凡是吃肉的人都是受益者。他们因不顾动物的权利而受益,至少自以为受益,这使说服工作更困难。
其实,所有的动物一律平等,我们必须考虑具有感受痛苦能力的所有生命个体的利益。我们应该把感受痛苦的能力作为平等考虑一个生命个体的权利的至要特征,因为感受痛苦或快乐的能力是具有任何利益的先决条件,必须满足这个条件,谈论利益才可能有意义。如果一个生命感受到痛苦,道德上便没有理由拒绝考虑这个痛苦。不论这个生命的天性如何,只要大致可以作比较,平等的原则要求把他的痛苦与其他任何生命的相似的痛苦平等地加以考虑。就是说,唯有感受性的界限才是关怀他者利益的合理正当的划界。
然而现实中,绝大多数人都是物种歧视者,认为动物所感受的痛苦没有人的重要。所以平常人(不是少数特别残酷无情的人,而是人类绝大多数)都积极参与、默许和容忍用他们的赋税去做不惜牺牲其他物种成员的重大利益,来增进我们人类自己的琐细利益。其实,这种观点在伦理上没有正当的理由。任何种族、性别或物种遭受痛苦都应该防止或减少。
如果这样的话,则无数动物可以免遭巨大的苦难,而且,千百万的人类也将因此受益。现时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有很多人正在饿死,还有更多的人面临饥荒的威胁。但富国所强调的饲养禽兽作为食物,要浪费好几倍的粮食来生产肉类。因此,只要不再为吃肉而养殖和屠杀动物,就可以把多出来的粮食满足人类的需要。如果分配合理,这些粮食足以使这个星球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动物解放其实也是人类的解放。
解放军精神读后感篇三
暑假里,我在网上看了《动物解放》这本书。这本书看完,让我感觉到现在的社会里,有好多人都是动物歧视者,特别是美国。他们拿可怜的动物做实验,把动物弄得遍体鳞伤,最后导致死亡。在书里说到一个可怕的例子,有一个人,他是猴头移植人员,他们专门把猴子的头颅割下来,然后放置到一个仪器里,不让猴子的头死掉。真的好恐怖啊!还有一个医生,他比前面的猴头移植人员还要可怕,在他给一些早期癌症病人治疗的时候,他故意不给他们好好治病,他想知道如果那些癌症病人得不到治疗之后的'发展情况。这种医生真的太狠毒了。那个医生所针对的都是妇女和黑人。
在我看来,那些动物们和我们人类都是平等的,我们不应该也没有权利去虐杀那些无辜的小生命。我们应该去努力地爱护动物们,保护动物门。“不要再杀我们了!”在写这些时,我仿佛听到了动物们无助的呼喊声。对啊,我们真的真的不要再去伤害动物们了,他们已然那么可怜!
解放军精神读后感篇四
今天读了一篇文章《动物解放》,看完后,我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沉闷而又痛苦。我是含着眼泪,带着哽咽读完全文的。作者去一家现代化的养鸡场参观,眼见数万之鸡被关押、囚禁在狭窄的空间里,每只鸡仅占有一页小32开作业纸那么大的一点地方。就在这张“作业纸”上,它们不能走动,不能转身,只能那么呆滞的站着,一站就是一生。
在过去,自然放养的肉鸡,至少要两年左右方可食用,而在鸡的“集中营”里,肉鸡只能活50天左右就被宰杀了。在它们短促的生命里,没见过一缕阳光,没见过一片绿叶,没见过一个异性,没有舒展的伸过一次懒腰,没有自由地奔跑过片刻,没有舒畅的鸣叫过一声。它们活着,不曾有过丁点的快乐。作为与人类相守数千年的温顺可爱的动物,鸡沦入如此可悲、可怜的境地,让我叹息,更让我心酸。其实,何止是鸡,还有牛、羊、驴、马等等,为了满足人类的口腹之乐,为了人类无休无止的贪欲,它们都是被关压在地狱里的囚犯和奴隶。除了被我们役使和宰杀,它们作为生命已经没有任何野性的快乐和天赋的自由。
几乎一切飞的、跑的动物都被视为可吃、可做皮革或可供消费的“资源”。在我们欲望的“盘子”之外,几乎已经一物不剩。那些世世代代陪伴我们、带给我们无限美感和诗意、令我们对大自然的丰富和神奇产生无尽想象和敬畏的`生灵们,有多少已经带着恐惧和血泪,头也不回地走了,而且,一去不归……......
人类是地球上生命的主宰,几千年来,人类的各种发明创造使我们从愚昧无知发展到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可人类越来越多的无可遏制的各种欲望,使一个个自然生命不断凋零,以至消失。扭曲了别的生命的过程,剥夺了别的生命的基本权利,人类其实也丑化了自己的生命过程,恶化了自己的生存处境,最终也丧失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广阔的生存空间。
姚明有句广告语“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让我们少点贪欲,多点怜悯之心,让我们成为大自然的保护者,而不是自然和生灵的加害者和毁灭者。
最后,让我想到了为挽救濒临灭绝的动物——彩狼,而孤身进入非洲大森林二十年的美国青年多斯潘。虽然最后他被疾病夺走了生命,可彩狼却因此获得了新生。人们找到他的遗体时,发现一群彩狼正围着他的遗体,来回奔跑着,高声悲鸣着,久久不肯离去。其实,动物也是有感情的,只要我们善待它们,它们也会回报我们的。让我们成为动物的朋友,而不是它们的敌人,因为我们同生活在一个天空下。
解放军精神读后感篇五
经过一个多月的阅读《动物解放》一书,我对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又有了新的认识,动物不仅仅是动物,同时他们还是人类的好朋友,该书能唤醒许许多多善良的人们,不要盲目地滥杀动物、残酷地虐待动物,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同时还引发了全世界范围的内动物解放运动的蓬勃兴起。
人类的文明史是一部人类不断解放自己的历史。在人类解放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应该或可能将这种解放运动扩展到人类以外,比如像非人类动物,人类对于非人类动物的暴行,如同持续若干个世纪的白人对黑人的暴行一样,这种暴行已经给今天的动物造成巨大的痛苦和劫难。所以,动物解放运动呼声迭起,但动物解放障碍重重,他们不能组织起来反抗虐待,不能像人一样争取自己的平等权利,可见动物的解放运动是何等的艰辛!
身为高度文明的人类,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动物“老朋友”?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来善待动物、保护动物:
1、从小事做起,端正态度,树立爱护动物的高尚美德,毁灭动物,就是毁灭我们人类自己。
2、加强普法宣传力度。让媒体与社会各部门相配合,加强对保护动物的舆论宣传教育工作,使《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宣传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人人都意识到滥捕、滥杀、滥食野生动物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3、勇于与各种破坏野生动物的违法行径作斗争。保护野生动物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林业、卫生检疫、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互相配合,坚决打击非法经营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动员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举报、协助公安部门,不畏惧恶势力,坚决与各种破坏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作斗争,从根本上遏制这一违法行径的蔓延。
4、树立不食野生动物、健康饮食新观念。为了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不食野生动物,树立饮食新观念,摒弃不良饮食陋习,保护野生动物从我做起,从餐桌做起,争做遵纪守法、有爱心的社会主义公民。
保护动物、关爱动物、善待动物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实际上也包括了对待动物朋友的和谐,因为动物也是有生命尊严的,让我们每一位中学生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尽力去保护动物这一人类的“好朋友”,为动物世界打造一片蔚蓝的天空,为我们人类营造一个“人和动物”和睦相处的美好家园。
最后,让我们大声向社会呼吁:善待动物就是善待人类自己,希望动物解放运动如火如荼,渴盼动物世界的第二个春天早日到来。
解放军精神读后感篇六
今天,我看到一个奇怪的书名:《动物解放》,很好奇,便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这本书主要写了动物学家们折磨动物无数次、做了无数次的实验,之后得到了大量的研究数据,尽管这些数据多少有些用处,但是长期而且大量的动物实验,动物的生活环境必将遭到严重的破坏,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号召大家一起行动保护动物。
保护动物是维护生态平衡的一个重要环节。动物和人一样,也有感情。如果你硬要将他们分开,那么他的兄弟姐妹就会伤心、可能会死亡,更严重的可能导致某个物种灭绝。记得三年级的时候学过这样一篇课文《狼和鹿》:狼吃了一些鹿的幼崽,猎人们看见了,认为这样发展下去,鹿就无法繁殖了,于是就把狼赶尽杀绝。之后鹿没有天敌,鹿群迅速发展壮大,森林很快被吃光了,大批的鹿被饿死。其实狼要吃鹿时,年轻的鹿会迅速逃跑,而老鹿和小鹿才是狼群的猎物,这样对鹿的.种群和繁殖反而有利。狼群被杀绝后,鹿必然大量繁殖,导致当地的生态平衡被破坏。如果说生态平衡是一根链条,那么每一个物种就是一个链结,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是一件荣幸的事,今天的付出,也许会让你的子孙后代永远幸福,赶快行动起来吧。
解放军精神读后感篇七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被成人厌弃的幼儿,常自暴自弃,形成自卑或逆反心理。比如,有些调皮儿童,他们喜欢捣乱,活动时常打打闹闹,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付出的爱及关注不够,他们中有的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老师的关注,获得老师的爱。
因此,对于调皮儿童,教师更不应该吝啬自己的语言和表情,而要通过多种形式,向他们表示我们的爱。即使只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关心的话语、几下亲切的抚摸,都会使他们感受到”老师还是爱我的,我应该听老师的话"。
尽管孩子年幼,但他们的自尊心很强,尤其是调皮儿童,教师更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他,尽量找出其闪光点以鼓励他们进步。
然而,对于调皮儿童的教育一刻也不能放松,因为他们具有一定的反复性,仅仅上面所提的几点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在实践中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教育策略,教育好调皮儿童。
70%阅读此文章的人还阅读了以下的文章:
关于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关于中国商贩在巴西的读后感
关于你为谁工作的读后感
解放军精神读后感篇八
在暑假里,我阅读了一本叫《动物解放》的书,是由彼得·辛格所写的,这本书讲述了人类是怎样大量捕猎,让动物们饱受折磨的。
我想大家也知道,我们平时的一日三餐中,总会出现肉类、奶类、蛋类等一些从动物身上得来的东西。现在,地球的`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猎杀的动物也越来越多,有很多动物都走到了灭亡的边缘。我们每天吃着用生命换来的食物,还要浪费,而且还大量砍伐树木,害的动物无家可归、流离失所,这就是所谓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生活中,这样的案例多了去了。以前有一次,我就在电视上看见一个残忍的画面,人们在海上开着大船,后面拖着一条大鲨鱼,大鲨鱼很辛苦的样子。船上的人想办法把大鲨鱼弄上来,然后,拿出大刀,割下了鲨鱼的鱼翅,鲨鱼就死了,人们又把它扔回了海里。大鲨鱼的尸体在海中腐烂,这样,不但污染了海洋,还牺牲了生命。那些杀害鲨鱼的禽兽,回去后,把鲨鱼的鱼翅在市场上高价卖出,真是残忍至极。
人与人之间的恩恩怨怨都解除了,那人与动物之间的事又有什么呢?动物也是这个世界的一份子,我们应该要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爱动物的生命。
解放军精神读后感篇九
《解放战争》,“人民决定成败”就是这本书的核心内容。
斗争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方式,而战争又是其中最直接最暴力的,他集中体现了我们人性的丑与美。
但话是这么说,其实除了统治者、战争狂人和无知无畏者之外,大致是没有人喜欢战争的,管他社会进不进步,我是来打酱油的,关我什么事!老百姓都是这么想的,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另外就是战争的正义性很多时候其实我们无法正确地判断,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问题:战争本身是带有破坏性的、摧毁性的,他席卷一切,势必造成巨大的方方面面的伤害。
所以,有时候战争正义性的判断并不仅仅与发起战争的目的有关,而还与战争的破坏程度息息相关。
所以,战争很多很多时候并不是一个好东西,看战争史的时候我们要树立这样子的观念,要有反思的精神,即使很多事情已经过去了,无法挽回,我们也应该在战争的过程中吸取其中的教训。
这是我看战争史的一点心得。
至于说在战争史中我们要反思些什么东西,我觉得很复杂。
我只能说几个例子,譬如说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政权存在的法理性、其受民众欢迎的程度;可以看出各个政权所实施的政治、经济政策正确与否,可以看出战争中双方主要将领尤其是直接指挥的将领的个人能力,还可以观察一下战争对双方造成的影响,以及战争最终的后果。
解放战争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我始终觉得这是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战争,至少他决定了我们100年的命运,解放战争双方的输与赢,决定了1949年或者别的一个什么年份之后100年我们的政治制度、文化经济、生活习惯。
也决定了很多人的爽与不爽,决定了我们今天到底是流落街头,还是高高在上。
《解放战争全纪录》其实是一本很一般的书,他的腔调比较老,观念比较旧、思想虽然激昂但是神经麻木,但贵在他保存了比较多的资料(即使很散),至少是一个官方资料的汇总,很多地方写得很细,虽然经常有健忘症,很多文句重复出现,但至少表明,他愿意提供给读者完整的详细精确到个位数的资料。
这本书的缺点就是我前面所说的,太偏颇了,太公式化了,严重的革命样板戏残余的感觉,这也就是我这篇文章起这么一个题目的原因。
读完《解放战争全记录之后》,心里颇有一些感想,想与大家分享。
也感谢支部能够组织这次活动,让我们能够在科研之余,重新捧起书本。
解放战争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我始终觉得这是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战争,至少他决定了我们100年的命运,解放战争双方的输与赢,决定了1949年或者别的一个什么年份之后100年我们的政治制度、文化经济、生活习惯。
解放战争全纪录》贵在他保存了比较多的资料(即使很散),至少是一个官方资料的汇总,很多地方写得很细,把70年前的历史完整的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看完这本书,有几点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蒋x石为什么会失败,是因为他站的位置不对,他代表的是那些大的利益集团,这是和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有冲突的。
蒋x石及其手下的将领官兵有严重的享乐思想又志大才疏,而且日益腐化。
蒋x石等是看不起那些底层人民的,是与底层人民对立的。
蒋x石输得很快,任何腐化了的政权都是要输得很快的,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是真理。
甚至到了1949年这一年,蒋x石是兵败如山倒,共产党是风卷残云秋风扫落叶。
这三年的战争规模很大,动辄几十万的作战规模,甚至上百万,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比不上的。
这场战争的死亡人数绝对数也很多。
但我们也要看到其实很多时候俘虏的人数往往是死伤人数的很多很多倍,临阵起义的也很多很多。
自己人打自己人,还是看打不过就投降好一点。
虽然这场战争让我们很多年都沉湎在胜利当中,但是,胜利之后我们得到了什么东西,很多人抛头颅洒热血,背井离乡闹革命,临危不惧搞起义,建立了梦想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固然是一场恢弘伟大的胜利,很多人也尝到了胜利的果实。
尤其是土地革命得以实施,千千万万的农民获得了土地,这是最了不起。
所以到了今天才有很多农民有土地被征,可以拿到征地钱和安置房。
然而胜利之后我们的得到与失去,也许还要继续观察。
解放战争中,双方的力量对比也颇值得玩味。
内战爆发时,共军正规军大约有一百二十万,国军大约有四百三十万,且装备不成比例,且国军海陆空三军俱全,共军只有陆军一个军种。
但是且慢,我们来分析一下国军的构成。
国军的四百三十万军队中,真正忠于中央的军队,大约七十万,也就是我们一般称呼的中央军,其余的三百多万为地方武装或杂牌军。
中央军中,真正武器装备精良、战斗力强、后勤保障好的,不过五大主力加上十一师、二十五师、第一军等几个有限的部队,其余的,均存在武器差、后勤保障不完善、作战经验差等情况。
至于杂牌军,那就更复杂,有些杂牌军或地方军,比如桂系、山西的阎军、华北地区的傅作义军,还比较能打,因为他们都有各自的筹款渠道和武器来源,有的还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但所谓的能打,也只是在杂牌军里比较,和中央军是不能比的。
有些地方部队,比如滇军、西北的二马军,基本就没参加战争(滇军有一部分被调到东北参战,约为一个军)。
有些杂牌军介乎于中央地方之间,比如薛岳,总体上是支持中央的,打仗也很卖力,但装备各方面参差不齐,战斗力时强时弱极不稳定。
尤其是,蒋x石歧视杂牌和地方军的做法太过明显,使得杂牌军不但战斗力差,对中央不满,更严重的时,杂牌军极其容易战场倒戈,比如辽沈战役的滇军曾泽生,济南战役的吴化文,均对战役产生了决定的影响,至于傅作义部二十余万人全部起义,更是直接结束了国军在黄河以北的统治。
杂牌军除了直接在战场倒戈外,在重大战役中,往往出工不出力,保持实力,这一做法,使中央军直接遭到解放军优势兵力的包围并有充足的时间歼灭。
比如孟良崮战役,中央军七十四师遭到华野三十万大军包围,几十里外的国军各部除了黄伯韬率二十五师死战之外(顺便提一句,黄伯韬非黄埔出身,但其人作战勇猛凶悍,对蒋忠心耿耿,不亚国军五大主力,在与陈粟的较量中多次占得上风,最后在淮海战役战败自杀,其属下二十五师给解放军造成了淮海战役最重大的伤亡),其余各部军裹足不前,甚至连同为黄埔系的李天霞也坐看七十四师被消灭,国军中的内耗由此可见。
反观解放军,全国一盘棋,真是指哪打哪,毫无二话,而且富有牺牲精神,肯为大局作想。
从部队性质上说,解放军虽也有主力、地方的区别,装备略有不同,但在政治、经济待遇方面完全相同,解放军高级将领均由红军经过长征、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一路打来,身经百战,百炼成钢,其作战的协调性、服从命令的坚定性及自觉性,均远强于国军,而且解放军确实做到了官兵平等,军内经济公开,政治平等,战士士气高昂,这些,都是国军完全不能比的。
因此,从绝对数量上说,国军超过共军,但从局部战场来说,共军超过国军,且共军团结一致,没有内耗,执行命令坚决。
国共比较的另一个巨大差别,是国军的腐化和共军的清廉。
当然,国军的腐化不等同于四大家族的腐化。
我们也许可以说,四大家族没有传说中那么腐化,不过是宣传而已。
但克劳塞维次曾经说过:战争的目的,就在于使用一切手段以达成战争的胜利。
同样的,宣传也是一种手段,在战争中,所有可以利用的全部应该利用,解放军宣传战的胜利同样是一个巨大的胜利,战争是你死我活的事情,没有那么多道理好讲,打赢是第一位的。
当然,话又说回来,当时的情况,确实是国军腐化共军清廉。
国军的腐化表现在国军的长官,尤其是一些杂牌部队,吃空饷、克扣军粮、虚报战果,普通士兵经常吃不饱饭,军费则掌握在姨太太手里,黄仁宇曾经说过:美军将军被打死,对美军战斗力基本没有影像,国军一个姨太太被打死,部队立刻崩溃。
吃空饷甚至使军队的数量都查不清,一个师报上去一万人,实际可能只有六千人,要六千人去达成一万人的战术目的,不出问题才怪。
应该说,国军的腐化达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蒋x石败退台湾后反省大陆失守的教训,第一就是腐化,尤其是军队腐化。
反观解放军,确实是官兵一致,没有贪腐现象,干部都非常清廉,勇于献身,仅此一项,就足够招来全国人心。
具体到军队,一支贪腐成风的军队怎么可能打胜仗。
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国军几乎全部败仗,连平手都难遇到,说明这支军队已经腐朽了,虽然也有些国军将士抱有理想主义信念,打得很勇敢,很壮烈,但绝大部分国军已经如满清八旗一样腐朽堕落了。
当然,中央军战斗力低下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其主力在抗战初期被日军消耗掉了,一支军队是需要传统的,国军缺乏传统,缺乏历史,五大主力中的新一、新六从建军到被歼灭不过四五年,缺乏历史使士兵缺乏荣誉感,军队装备虽好,但战斗力却不强,容易崩溃,这也算是国军失败的原因之一吧。
时至今日,往日的战争风云已经烟消云散,伴随着我们的是一派歌舞,但我们作为国家科技前沿的`科研工作者,也一定要居安思危,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国家的安宁和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仔细阅读了王树增的《解放战争》,内心波涛汹涌,仿佛在我的眼前再现了近代中国史上最为壮烈的,最具有意义的传奇战争,这本书是以大量当时国内外记者的记述文字、档案资料和有关人员后来的忆述的作品,真实地勾勒出了解放战争的许多历史画面,并总结出,在这场改变中国的命运的革命战争中,共产党最终战胜国x党,人民解放军最终战胜国x党军,取得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人民群众的支持、意志、智慧和力量,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这是一部用今天的目光审视昨天的战争,进而思考共和国壮丽诞生的史诗。
我还记得其中还有一个故事:那时,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想把位于陕北与晋北交界的佳县打下来,以缓解胡宗南大军进犯陕甘边区的压力,但临战却发现,胡宗南部已将这一带抢掠一空,部队由于极度缺粮根本无法打仗。
毛泽东计算了一下,如果仗打三天,部队就需要12万斤粮食。
他请来佳县县长张俊贤,让他想想办法。
张县长说:“把全县坚壁的粮食挖出来,够部队吃一天;把全县地里的青玉米和谷子收割了,还可以吃一天;剩下的一天,就把全县的羊和驴都杀了!”
战役打响了。
佳县百姓的支前队伍扛着拉着从各家各户凑来的粮食、驴和羊,共产党官兵打到哪里,他们就一步不离地跟到哪里;而在战场的后方,佳县百姓吃的是树叶和树皮,这些都吃光了,就吃观音土。
战后很长时间里,这个县都看不到羊和驴。
毛泽东十分感动。
他给佳县县委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一面。
在读完《解放战争》之后,我觉得“人民决定成败”就是这本书的核心内容。
它令我想到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家喻户晓的谚语,同时也是毫无疑问的历史规律。
这部作品紧紧围绕这个核心展开,写毛泽东的“兵民是胜利之本”在战场上的所向披靡,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大生产运动,写山东战场、东北战场,支前百姓浩浩荡荡的队伍。
与此对比的是,国x党“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的种种现实。
广大人民的倾力支持使得这场战争成为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
解放战争在世界战争史上堪称奇迹。
解放军精神读后感篇十
古往今来,人类对动物的滥捕滥杀,已经给大自然的动物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与灾难。最近,我读了美国作家彼得·辛格的著作《动物解放》,我的内心早就已经被深深的震撼了。
《动物解放》,写了人类是怎样给动物制造痛苦的,人类应当怎样对待动物。书中揭露了当今人类为了自己的需要,残酷地剥夺动物的生存权的暴行,其中工业化养殖和动物实验是大量动物痛苦的主要方式。
读完这本书我掩卷沉思:动物和人一样拥有自由生存的权利,可是人类对动物实在是太残忍了。这样的场景着实让人惨不忍睹,这样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比如我经常在一些饭店的菜单上面看见这个菜名“美人腿”,当我知道“美人腿”就是青蛙腿的时候,心田不得一惊,青蛙是庄稼的守护神,一盘“美人腿”不知道,要伤害多少只守护神啊!庄稼没了青蛙的守护就会被害虫侵害,粮食产量自然会下降,人们终会自食其果的。
解放军精神读后感篇十一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解放儿童》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解放儿童》这本书共用三个篇幅来阐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第一篇:尊崇天性。“游戏是儿童重要的生活方式”,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在不自觉的限制儿童的游戏。其理由也是冠冕堂皇的:为了孩子的安全。游戏当中孩子会全身心地投入游戏的世界,扭打、碰撞,诠释丰富的肢体语言。老师就会担心孩子别磕着了、碰着了。其实,老师的担心也是源于家长过多的呵护导致老师去限制孩子的游戏,游戏中是让孩子最容易出状况的时候。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老师就会设置很多的框框来要求孩子。让孩子在游戏中瞻前顾后,而不能真正的融入角色。“乡下有儿童成长的沃土”。乡下是美丽的,是童话滋生的原野,是梦想飞翔的地方。带有浓郁田野色彩和气息的《草房子》不就是曹文轩深藏内心的乡村生活吗?我来自农村,对乡村的回忆是夏日的夜晚,繁星点点,趁着夜色,常与同伴在户外尽情玩游戏。累了就围坐在大人旁边纳凉,享受着扇子传来的习习凉风。缠着村中的长者讲故事,那是何等的乐趣。乡下物质生活虽然贫困,但乡间广阔的天地却赋予孩子一个美丽值得回忆的童年,培养了人间最纯厚的品格。而如今的孩子,物质生活非常富有,但缺少自然的滋养,缺少玩伴。天冷了不能进行户外活动担心孩子着凉,天热了户外活动温度过高会中暑,还会有蚊虫叮咬等等。真正适合孩子出外游戏的时间是少之又少。和家长交流中经常会听到家长说:孩子吃饭要哄着吃、跑着喂;经常会在课堂上看到孩子在手工活动中说“老师我不会,你来帮我”;放学后家长看到孩子衣服脏了就会说下次小心点,别再把衣服弄脏了等等。我们不能把孩子当做笼中的小鸟,毕竟圈养的鸟儿是不能成大器的。
第三篇:走出误区。从“三寸金莲”到“超前教育”书中的这些描述无不让人痛心与反思。在幼儿园中班,孩子已经去学了英语、钢琴、舞蹈、绘画,还有一些跆拳道、溜冰、快速识字等五花八门的辅导班。应试教育pk素质教育总是前者胜。当前的教育环境使家长们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费尽心思,一起交流时对于孩子在辅导班的成绩是津津乐道。家长们不知道,顺其天性是儿童成长的根本。“蛹未必就一定会变成蝴蝶,而蝴蝶却一定是由蛹变来的。当蝴蝶还潜在于蛹的形态之中的时候,我们任意地要求蛹长出美丽的'翅膀,要求蛹也像蝴蝶那样翩翩飞翔。”多可悲的举止啊!可现在幼小的儿童不就是任社会摆布的蛹吗?家长为了自己的理想能在孩子身上实现,为了自己在朋友面前的面子,超前识字、超前教育、过热的幼儿英语学习等不合孩子天性的教育却存在着,经久不衰。于是孩子在一项项兴趣学习中失去了兴趣,失去了自己快乐的童年,失去了应有的童趣。如今面对日益激烈的环境,家长不愿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我们可以理解,可“拔苗助长”的做法却往往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作为家长,是否应静下心来,顺应自己孩子的天性,制定一份适合孩子成长的计划,不要人云亦云,追着流行走。同样作为教育工作者,是否能顺应孩子的天性,真正以儿童学习的特点和兴趣来选择学习方式、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把孩子快乐、自由的童年还给他们!
要解放儿童,不是教师单方面可以完成的,他需要家园共同的合作。《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要使儿童真正获得“解放”,做家长的也要与教师一同转变观念,正本清源,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希望教育无痕,希望作者《解放儿童》的呼声能深入人心,希望我们的教育能像温和的春雨,滋润孩子们的心田,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舒畅地呼吸、健康、快乐的成长。
解放军精神读后感篇十二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古时候的人类没有熟食吃,更别说是饭了。抗战时期的人类有了一些饭吃,但也没有鱼、肉这些菜了,而现在的人类整天是鱼、肉、鸡……如果把这些年代对比一下,你一定会认为我们处于的年代是最美好的,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这完全是一个错误!
2004年,人类发生了一场巨大的疫情“非典”,就是因为有人吃了带有病毒的野生动物,然后病毒才传播开来的。在此,我提醒所有喜欢吃野生动物的人类,不要再疯狂地吃下去了!
作为高级动物的我们应该反思,吸取教训,可怜、可怜这些动物们吧!放过它们吧!让动物们“解放”吧!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我们的大自然生态平衡,为了我们共同的地球,让动物们解放每一天吧!
解放军精神读后感篇十三
做是错误的,而且更难想象除此之外他们还能吃什么。从这一点来说,凡是吃肉的人都是受益者。他们因不顾动物的权利而受益,至少自以为受益,这使说服工作更困难。
其实,所有的动物一律平等,我们必须考虑具有感受痛苦能力的所有生命个体的利益。我们应该把感受痛苦的能力作为平等考虑一个生命个体的权利的至要特征,因为感受痛苦或快乐的能力是具有任何利益的先决条件,必须满足这个条件,谈论利益才可能有意义。如果一个生命感受到痛苦,道德上便没有理由拒绝考虑这个痛苦。不论这个生命的天性如何,只要大致可以作比较,平等的原则要求把他的痛苦与其他任何生命的相似的痛苦平等地加以考虑。就是说,唯有感受性的界限才是关怀他者利益的合理正当的划界。
然而现实中,绝大多数人都是物种歧视者,认为动物所感受的痛苦没有人的重要。所以平常人(不是少数特别残酷无情的人,而是人类绝大多数)都积极参与、默许和容忍用他们的赋税去做不惜牺牲其他物种成员的重大利益,来增进我们人类自己的琐细利益。其实,这种观点在伦理上没有正当的理由。任何种族、性别或物种遭受痛苦都应该防止或减少。
如果这样的话,则无数动物可以免遭巨大的苦难,而且,千百万的人类也将因此受益。现时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有很多人正在饿死,还有更多的人面临饥荒的威胁。但富国所强调的饲养禽兽作为食物,要浪费好几倍的粮食来生产肉类。因此,只要不再为吃肉而养殖和屠杀动物,就可以把多出来的粮食满足人类的需要。如果分配合理,这些粮食足以使这个星球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动物解放其实也是人类的解放。
动物解放的读后感范文2
他说:“去一家现代化养鸡场参观,是一场痛苦的经历。当时心里难受,过后心里仍然难受。所谓的参观,只是在袖手旁观生灵的痛苦,它们生不如死的惨状。为使成本降至最低、利润最大化,每只鸡仅只有一页小32开作业纸那么大的一点地方。它们不能走动,不能转身,就那么呆滞的站着,被迫做那痛苦的“作业”。站着,站着,这一站,就是一生。它们的一生,在过去放养,至少2年左右,而得享天年,可达左右,但在鸡的“集中营”里,肉鸡只能活50天。它们的食谱,体现了人用智力篡改自然之道,剥削弱小生命已经无所不用其极。饲料里添加激素、抗生素、镇静剂(为防止它们因拥挤、肥胖、亢奋、烦躁、压抑而疯掉)”。
看到这里,我为作者的用词感到震撼,也感到汗颜。我从没想过也同样会有这些感受,也同样会因此而疯掉。原以为只有人类才有。这也是我要该检讨的吧。自认为对待动植物,对待一切都是怀着悲悯之心,但我还是没有做到平等对待它们。
“为加害它们的人类生产源源不断的蛋白质和脂肪,完成一种“肉体机器”的指令性宿命。它们在短促的生命里,没见过一缕阳光,没见过一片绿叶,没见过一个异性,没有舒展地伸过一次懒腰,没有自由地奔跑过片刻,没有舒畅地鸣叫过一声,它们活着,不曾有过丁点儿快乐。作为与人类相守数千年的温顺可爱的动物,鸡沦入如此悲苦、可怜的境地。我一边看一边暗自叹息。看着这样的现代化的鸡的“集中营”,若是你以前不相信世上有地狱,现在你只能说你不仅相信,而且看见了地狱。”
解放军精神读后感篇十四
现代的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无暇欣赏墙头野花、河边蛙鸣;都市的喧嚣、烦闹,打破了人们心底的那抹宁静;灰色的钢筋混凝土组合的一栋栋高楼,也将你我分开。现代儿童出生在一个物质十分富足的年代,但是遗憾的是没有象我们这代人一样的亲近自然的机会。那里有初升的太阳、明亮的星辰,有清新的空气,最新鲜的瓜果还有最美妙动听的万籁之声。我不禁觉得自己真是有幸,也能和大作家们一样,也拥有一个赤脚疯跑、无拘无束的童年。然而,心地底又不免升起一丝遗憾,那就是没能留下童年的只字片语或是些许感悟。
然而,这一代儿童都被一个“独生子女”的皇冠紧紧地约束在几代人掌心,这是一只多么华贵的金丝笼啊,有这这么多的呵护,有这这么多的关注。然而自由呢?赤脚疯跑——对他们来说,就是个梦啊!更不要提与人相处,长期的以自我为中心,让他们早已失去了关心人的能力!他们又如何能体会小伙伴们嬉笑、玩闹的乐趣。我为他们这一代人悲哀!
关于艺术,我想到了一个词——拔苗助长。对于儿童那点刚刚萌芽的艺术的兴趣,作为大人,家长也好,教师也好,总是迫不及待地拔苗助长。美其名曰是培养、是发展,孰不知过早地进行高难度的训练、辅导,只会适得其反,将儿童的那点宝贵的兴趣,消失殆尽。“儿童都是艺术家。”这是全世界所公认的。但是这艺术家应该是具有童心的,童趣的,有着成人无法临摹的特色,是一种自由的大胆的发挥状态;而不是成人认为的“年龄最小的某种艺术的专家”,所以,灌输教育的后果只有一个,多了一个人云亦云的艺术上的匠人,如此而已。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实在看多了这样的事。幼儿园接触孩子最早,是个发现孩子兴趣,爱好的地方。那些个小小的脑瓜里有着这样那样美妙、神奇的想法。学会欣赏他们吧,而不是一昧地拔苗助长,将孩子的创造扼杀在摇篮里。
那么,到底应该进行怎样的艺术教育呢?“我们认为:艺术教育应当打破传统的以灌输为主要方法,以临摹和写生为主要教育内容的旧思想,而代之以鼓励儿童自由创造、适当进行艺术技巧训练的新观念。”作者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让我们在恍惚之间,指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既要鼓励儿童自由地进行艺术创造,又要适当进行艺术技巧训练。在一定方法指导下的大胆创造,将会开出更美丽的艺术花朵。我将期待这朵美丽花朵的绽开。
教育不是说教,教育就是在你我轻声的絮语中让我有所感悟。这就足够了。
教育也不是空谈,教育就是在你“过尽千帆皆不是”的时候,为你指点迷津。如此,就足够了。这些就是刘晓东博士的《解放儿童》带给我的感受。
解放军精神读后感篇十五
看了《读者》第16期李汉荣的《动物解放》,有点感触。
他说:“去一家现代化养鸡场参观,是一场痛苦的经历。当时心里难受,过后心里仍然难受。所谓的参观,只是在袖手旁观生灵的痛苦,它们生不如死的惨状。为使成本降至最低、利润最大化,每只鸡仅只有一页小32开作业纸那么大的一点地方。它们不能走动,不能转身,就那么呆滞的站着,被迫做那痛苦的“作业”。站着,站着,这一站,就是一生。它们的一生,在过去放养,至少2年左右,而得享天年,可达左右,但在鸡的“集中营”里,肉鸡只能活50天。它们的食谱,体现了人用智力篡改自然之道,剥削弱小生命已经无所不用其极。饲料里添加激素、抗生素、镇静剂(为防止它们因拥挤、肥胖、亢奋、烦躁、压抑而疯掉)”。
看到这里,我为作者的用词感到震撼,也感到汗颜。我从没想过也同样会有这些感受,也同样会因此而疯掉。原以为只有人类才有。这也是我要该检讨的吧。自认为对待动植物,对待一切都是怀着悲悯之心,但我还是没有做到平等对待它们。
“为加害它们的人类生产源源不断的蛋白质和脂肪,完成一种“肉体机器”的指令性宿命。它们在短促的生命里,没见过一缕阳光,没见过一片绿叶,没见过一个异性,没有舒展地伸过一次懒腰,没有自由地奔跑过片刻,没有舒畅地鸣叫过一声,它们活着,不曾有过丁点儿快乐。作为与人类相守数千年的温顺可爱的动物,鸡沦入如此悲苦、可怜的境地。我一边看一边暗自叹息。看着这样的现代化的鸡的“集中营”,若是你以前不相信世上有地狱,现在你只能说你不仅相信,而且看见了地狱。”
这给我心灵的震撼。我没有参观过,只是偶尔在电视里瞧见过养鸡场或是在某些文字里看到过,但从没有这样的描述过,所以也不清楚它们到底是怎样的生活。通过他的描述,我真的是感到害怕与恐惧。先不说这样的肉吃了会怎样,但是这样对待动物的态度,我已不堪忍受。我虽不是素食主义者并且正严重的缺乏蛋白质,但是,看了这些之后,我对这些为人类提供蛋白质的生灵感到内疚,今后或许将要更少地吃这些了(我本来就已经吃的少了,而且只吃平常的几种,其它很多都不吃,跟谈不上各种稀奇古怪的吃法了,所以要吃的更少了。)
同时,也想,还是家里喂养的鸡、鸭等比较幸福,虽然命运一样,但是过程却是截然不同。它们可以到处玩耍,到处乱窜,自由奔跑,舒畅鸣叫,一切都随它们自愿。
后文大部分写的是该怎样对待一切的生灵。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又看到《电脑爱好者》年第15期最后的c语言栏目,本期题目是《最伟大的应用创新:老总也下井》。文章由一条无关it的新闻引入,读来让人深感佩服。新闻是:国务院近日召开常务会议,全民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其中要求:企业领导要轮流现场带班,煤矿作业要有领导带班并与个人同时下井、升井。这招最妙的一点就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来解决问题。
这就让我想到,要是换做人类自己被这样步骤化、集中化、指令化生活,会是什么样的感受。也许自愿这样,人来才能仁慈地对待生灵吧。
解放军精神读后感篇十六
我读了《动物解放》这本书,知道了在20世纪时,人类不断的开采自然资源,让许多动物无家可归,在中国中国许多世纪的佛教传统的一个中心理念是众生平等,甚至要求信徒不杀生,在外国西方把人与动物截然分开,强调只有人才是上帝的刻意创作,因而天赋统治其他动物之权的观点大异其趣。然而,对于动物目前在中国的处境来说,这种高尚的佛家伦理的影响已很微弱,动物仍属“异类”,常常被非常残忍地当成“物品”来对待。这本书说了人类对于动物们的暴行,我们必须为反对这种暴行而战,正如我们这些年为反对任何道德上和社会上的不平而战一样。我们要保护动物,不让它们再次受到伤害,因为,人类现在向动物和自然施以暴行,将来,自然和动物也将反过来向人类施加更严厉的刑责。许多人都对动物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对动物的关怀的是防止动物所遭受的痛苦与不幸,但有些动物受到人类无情而残忍的剥削,我们要改变此种情况。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富裕国家的强调肉食浪费了数倍其所供应的食物。只要不再为吃肉而喂养与屠杀动物,则多出的食粮如果分配得宜,足以使全球人口获得充分的食物与营养,使饥荒不再。凡是知道动物如何受苦的人都不会批评这种不耐烦。在这种集体暴行日益猖獗的情况下,只是坐在桌边写信是不够的。必须立即救援动物!但怎么做?一般合法的政治抗议缓不济急,而且效果可疑。那么,应该破门而入,释放动物吗?这是犯法的,但遵守法律却也不是绝对的义务。只举一个例子:以前在美国南方,有人为了救助逃亡的黑奴便曾触法。要把实验室和农场中的动物释放,其真正的难题在于那只能是一个姿势,因为研究人员马上可以再订购另外一批动物,而谁又有地方收容1000只猪或10万只鸡?某几个国家的“动物解放阵线”成员获取虐待动物证据的方式却是极为有效的。这些证据如果不是用这种方式攫取,便无法曝光。
动物解放实则也是人类解放。
解放军精神读后感篇十七
最近,我正在看《动物解放》这本书,我看得是惊心动魄,作者是彼得.辛格,它主要讲述了人类怎样残忍地猎杀捕捉动物的,而动物们当然是受尽了人类的摧残。书中的情节在我们的平常生活中也是无时无刻不在上演。
我姑父就给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天,他下班回来途中,大概在下关路段,他的小轿车跟在一辆货车后面,货车上运载的是一头黄牛,估计是准备拉到屠斩场杀的,我姑父无意中发现,货车上的黄牛在不停地流眼泪,我姑父看得好难受啊!回来后,他发誓再也不吃牛肉了。
看了这本书,又让我想起最近从网上看到的新闻,说一些不法分子,在海上偷捕鲨鱼,但他们不将鲨鱼打捞上来,而是将鲨鱼控制住,残忍地将鲨鱼的翅活生生的给割下来,然后将鲨鱼再扔回海里,不管他们的死活,最后拿着鱼翅到市场上去卖给那些所谓的"贵人们”以获取暴利。
还有几年前,广州一带有吃猴脑的事。
合上书,我的脑海里浮现的都是一些惨不忍睹的画面。让我毛骨悚然,我决定要以实际行动来呼吁人们关爱动物,不要为了一己之利而去滥杀那些无辜的生命。大家行动起来吧!从身边的小动物做起,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去爱护它们吧!
解放军精神读后感篇十八
我们经常抱怨:”我们班那个'调皮鬼',天天都挨批评,可他就是改不了,
“有关研究表明,一直持续一种相同的刺激在心理上很容易产生一种”不敏感“,到后来也就感觉不出那是一种刺激了。调皮儿童本身就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如果教师每次批评的话都一成不变,他们就会当作耳旁风;如果教师批评的话换成另一种说法,或许能给他们一点新鲜的刺激,从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彤彤小朋友喜欢抢同伴的玩具,教师常用”彤彤太不讲礼貌,经常抢别人的玩具“来批评他,还不如说:”慧慧真不错,从不抢小朋友的玩具,还把自己的玩具结同伴玩,我们相信彤彤也能和慧慧一样。“刚刚听到这些话后,感到教师还是信任自己的,他就会自觉地克制抢同伴玩具的这种行为。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6069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