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一个机会,让我们更好地改正和提高。总结要体现自身的思考和思想,不仅要简单地陈述事实,还要表达个人的理解和认识。分享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
宁夏发展的论文篇一
实践证明,会对肉牛养殖经济效益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即为,肉牛品种、肉牛疫病控制、肉牛养殖管理、肉牛市场信息。这些因素跟肉牛养殖经济效益相互间关系为正比关系,可见,为实现较高经济效益的获取,则必须确保优质肉牛品种、减少肉牛疫病发生,科学肉牛养殖管理、建全肉牛市场信息体系。除此之外,肉牛养殖时,还需就某些常见因素影响展开考虑,譬如饲料的选择和搭配,粪污的治理费、人工费用等方面内容。
2.2效益偏低原因
第一,肉牛的品种,现如今,导致肉牛养殖经济效益低下的原因之一为没有优良的肉牛品种,多数为地方品种,饲养周期长,饲料消耗量大,牛肉品质差,肉牛市场价格偏低,肉牛品种是提高养牛经济效益首要条件。第二,肉牛养殖业主对牛的疫病预防认识不高,牛病时时发生,用药成本过高,影响肉牛养殖经济效益存。第三,肉牛养殖管理落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现代化欠缺,立足市场经济,为获取较高经济效益,应迎合市场并降低成本来提升竞争优势,由于模式落后造成现代化欠缺,影响发展;管理模式欠统一,养殖肉牛中,因为细节化管理不同意,导致效果不显著;未全方位推进养殖技术模式,养殖技术欠缺科学性,缺乏统一化标准,牛肉品质层次不同,价格较低。第四,缺乏肉牛市场信息平台,养殖户对肉牛市场需求、价格、养殖技术等了解不够,造成养殖户收益逊色。
2.3效益提高策略
一,选择适合的肉牛品种,为实现肉牛养殖经济效益的显著强化,应优化改进肉牛品质,研究表明,杂交肉牛肉质鲜美,在相对较短的时间范围内可完成较快速的育肥进程,对比普通牛,杂交牛体型较大,拥有更高的出肉率,可以充分符合市场要求,可谓是优良的肉牛品种,此外,合理选用一年至一年半时间内的杂交肉牛实施育肥养殖,其具备较强消化与采食能力,体重可实现明显增加,利于最大化育肥成效的获取,在很大程度上保障肉牛养殖经济效益。二,加强动物防疫体系,提高防范肉牛疫病风险能力,保障产业健康发展,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三,积极采用信息化网络技术,立足科技应用,高效监管肉牛养殖过程,了解市场信息,促进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3肉牛产业发展概述
3.1所存在问题
纵观我国牛肉市场,牛肉市场持续走高.现如今肉牛养殖业不断涌现各种问题。在现如今的肉牛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第一、养殖户盲目跟风,千家万户都有养牛,肉牛养殖技术水平的不高,疾病风险高,养殖户的利益无法保障。第二,对规模有着过分追求,盲目扩张规模,修建上千头、上万头肉养殖牛场,却不根据土地及其载畜量粪尿消纳能力、草料供给能力、牛源供给能力、劳动力供给能力、资金的投入量。导致粪污治理投入资金量大,草料不足,牛源溃乏,品种质量欠佳,资金链缺口严重等问题。牛圈闲置,无牛可养殖的局面。第三,所选择的.肉牛品种质量较差,现今我国大规模肉牛养殖正处于不成熟阶段,多数品种质量欠佳,难以满足实际的养殖要求,有些养殖户未能科学选择肉牛品种,未能严格遵循优胜劣汰的选择原则,导致在实际的肉牛规模养殖的进程当中所生产的牛品质量愈发变差,肉牛集中规模化发展备受阻碍。
3.2所采用对策
首先,选用适度规模养殖并增加产业链,立足现代化养殖发展理念,在实际的规模养殖中,要达到适宜、合理的规模,需要对肉牛养殖现状进行分析,并调查肉牛养殖户最大肉牛养殖数量,另外,对于肉牛养殖产业,要加强对于产业链的发展和创新,比如青绿饲料种植、生产管理过程的优化、销售环节的简化,订单式养殖,減少养殖环节中的资源浪费。其次,实现肉牛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先进的养殖技术是保障规模养殖的一项重要措施。这需要针对于肉牛养殖户进行肉牛养殖技术的培训,还要实行“引进来”品种选择理念,需提高肉牛养殖兽医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加兽医人员。
4结语
综上可知,在现代化养殖业中,肉牛养殖占据十分重要的关键地位,应立足肉牛养殖经济效益调查分析,适度控制肉牛养殖规模,提升肉牛养殖经济效益,推动国家农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佟桂芝,韩永胜,宋斌.提高北方肉牛养殖经济效益的措施[j].养殖与饲料,(05).
[2]万道田.提高肉牛养殖经济效益综合技术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7(07).
[3]杨秀兴.提高肉牛养殖经济效益的途径探微[j].甘肃畜牧兽医,(09).
[4]胡成葵.提升益智乡小规模肉牛养殖经济效益的探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04).
[5]蔡春锋,王廷斌,朱运佳.提高肉牛养殖经济效益的综合技术措施[j].兽医导刊,2016(04).
[6]马晓娟,施进文.宁夏地区利木赞肉牛养殖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11).
宁夏发展的论文篇二
提及活性炭,绝大多数人脑海中里都是闪过它黑乎乎的样子。活性炭的类型多种多样,按生产制造原材料可分成木制活性炭、原煤活性炭、果核类活性炭、石油焦活性炭等;按外型样子可分成粉末状活性炭、颗粒物活性炭和别的样子活性炭,如活性炭化学纤维、活性炭布、蜂巢状活性炭等。
尽管看见不值一提,但活性炭的功效可不可小觑。它是一种多孔结构化学物质,具备非常大的比表面积和极强的吸附性和催化反应特性,且安全系数高,另外也有耐腐蚀、耐高温、不溶解水和溶剂,易再生等优势,是一种绿色环保型吸附剂。因而,活性炭常被运用于化工厂、环境保护、食品工业、冶金工业等各行各业。
与众不同的吸附表面构造特点和表面有机化学特性使活性炭在废水处理层面显示信息出令人震惊的能力。在清洁废水源时,活性炭还可以吸附水里有机物、色调、异味、油、甲酸等;在解决有机化学化工废水时,活性炭凭着对水的有机物具备突显的吸附能力,能够对一些无法被降解的有机物更具备与众不同的除去实际效果,因此被用以制革厂污水、造纸工业染料废水、造纸废水处理以及他有机化学污水的解决中;在解决无机化工废水时,一些活性炭针对污水中无机重金属离子具备一定的挑选吸附能力;在生活用水及微环境污染水处理行业,活性炭也充分发挥着关键功效,能够高效率除去水里溶解度有机物和致癌物质突然变化物。
在环境污染预防行业,活性炭也是有一席之地。现阶段,在我国的煤碳点燃全过程中排污出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是关键的`空气污染物。改性材料后活性炭原材料的烟气脱硫、烟气脱硝解决效果非常的好,另外项目投资运作花费低,且便于再造运用。
由于活性炭能够吸附室内甲醛,因此被视作新房新汽车必需。可是大伙儿千万别过多封建迷信活性炭对室内甲醛的吸附功效。
缘故:
一是由于当今销售市场上的活性炭产品品质参差不齐;
三是由于活性炭非常容易吸附饱和状态,若是长期不解决,一样会导致吸附饱和状态的活性炭将室内甲醛再次释放出来到空气中。
因此在平时应用活性炭时,小范畴、小室内空间应用实际效果比较好,将活性炭关键置放在污染物头及其人常常主题活动的地区,例如衣橱、厨房橱柜、布艺沙发旁等部位。除此之外,也要留意当活性炭包应用一段时间后,应放到阴凉处曝晒一段时间,将有害物质排到户外。除此之外,要按时拆换,防止活性炭包丧失作用。
宁夏发展的论文篇三
低碳生活是一种非常环保、文明的生活方式。节水、节电、节油、节气,可以帮助我们将低碳生活变为现实。现在我们国家对全世界公开承诺减排指标,决定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低碳时代已经如约而至,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低碳”就在我们身边。夏天,我们在家用空调时,不要长时间开着,用了几个小时后,就关掉,再开电风扇。这样就能省50%的电;在冰箱内放食物时,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用塑料盒盛水制冰后放入冷藏室,这样能延长停机时间、减少开机时间,更节电;用微波炉加工食品时,最好在食品上加层无毒塑料膜或盖上盖子,这样被加工食品水分不易蒸发,食品味道好又省电;开车时尽量避免突然变速,选择合适档位,避免低档跑高速,定期更换机油,轮胎气压要适当和少开空调。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关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打印机等外围设备;少让硬盘、软盘、光盘同时工作;适当降低显示器的亮度。平时我们勤动手动脑, 也可以实现 “低碳”。一般家庭都有很多废弃的盒子,如肥皂盒、牙膏盒、奶盒等,其实稍加裁剪,就可以轻松将它们废物利用,比如制作成储物盒,可以在里面放茶叶包、化妆品之类的物品;还可以利用方便面盒、罐头瓶、酸奶瓶制作一盏漂亮的台灯;喝过的茶叶渣,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还能改善睡眠……另外,将普通灯泡换成节能灯,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随手拔下电器插头……你看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是在为“减碳”做贡献。我们应该从节电、节水、节碳、节油、节气这种小事做起,低碳生活是我们要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去行动,就可以接近低碳生活,达到低碳生活的标准。“总之,低碳生活,既是保护环境,也是拯救自己。”那么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还有其它降耗低碳的好方法吗?来看看我的建议吧。纸张的双面使用,节约用纸;不用一次性的筷子和一次性的饭盒;不用一次性的塑料袋;减少粮食的浪费;随手关灯,随手关好水龙头。使用手帕,少用纸巾……我们的地球需要我们共同来爱护,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资源,降低能耗,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我是一名中学生,我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低碳?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消耗的能源的减少,从而减低碳消耗,尤其是二氧化碳的减少,我们应积极提倡“低碳生活”,从节电、节油、节气,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也就是说,低碳生活就是更低能量、更低消耗的生活方式,还原其淳朴的进行人与自然的交流。低碳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碳足迹”是一个最新名词,它标志着一个人的“碳耗用量”。“碳”耗用得越多,导致地球变暖的凶手——二氧化碳也制造的多。也就是说“碳足迹”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我的低碳小窍门是:大自然是我们改不了的,但我们能稍稍改改自己的习惯。我们在用电脑的时候,如果长时间不用,那么这时就可以把电脑设为待机状态,不用的室友就拔下插头。不仅如此,如果短时间内不用电脑,其用电脑的睡眠模式最好,能耗可下降50%以下。此外不用音响时最好关掉,显示器的亮度也可以调低。目前每户城市家庭的家电平均待机能耗相当于使用一张15瓦的长明灯,因电器关机没拔插头,全国每年待机浪费的电量。不仅如此,生活中不用一次性筷子,带环保购物袋,少乘坐电梯,都是减少碳排放量的好途径,这只需要我们稍稍改一下习惯。衣食住行都很重要,做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上学肯定要“行”。城市中有很多“本本族”,这些人都考出了驾照却没有买车,他们看见汽车尾气能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更坚定了他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决心,再说青岛的地铁也快完工了。科学说明:每消耗一公升汽油会产生2.7千克的二氧化碳,拥有私家车无疑是过着一种高碳生活,如果实在需要以车代步,不妨通过及时更换空气滤清器、保持合适胎压、及时熄火等用车习惯来“低碳”,这样每辆车每年可减少油耗约180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400千克。
综上所述,低碳生活小窍门其实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绿色生活”是将环境保护与人们的日常衣食住的生活,融入一体的新文明、新风尚的生活。
绿色生活作为一种现代生活方式,包括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将绿色生活概括为五个方面:
2、绿色消费、环保选购:绿色生活还倡导人们选购环保节能产品,比如节能日光灯,选购小排量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这个离我们学生还比较远了。
3、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充分利用资源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比如一纸多用,双面打印,一水多用。
4、分类回收、循环再生:对于废旧电池类的回收不仅能避免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还能回收贵重金属,也不知大家有没有什么方法处理这些,我是没有办法,只有少用,并且保留着,不让他进入环境。
不定不要忘记);爱护花草,爱护树木,少用化学药剂,使用无磷洗衣粉,不乱挖发菜、甘草、冬虫夏草;还可以报名参加植树,现在我们还不太习惯为环保捐款,不然的话还可以为环保捐点钱。一句话,有利环境的事情多做,不利环境的事不做,同时多多向家人、亲属、朋友宣传环保知识和环保观念。绿色生活还要求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一种安全健康、无公害、无污染的生活;是人类通过自身包括生活举止在内的所有实际行动,来实践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它的最终目的则是要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天然节奏和自然循环相一致。因此,绿色生活是新世纪的时尚,它体现着一个人的文明与素养。同时绿色生活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现在,绿色生活也不并不仅仅是一种定义,它已经在都市中衍生出一个个族群,成为绿色生活的忠实拥趸——比如乐活一族,比如绿领。3什么是绿色消费?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请分别从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方面谈谈如何进行绿色消费。
乐活一族的消费观应该成为我们大学生的学习对象,乐活,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爱自己(自爱)、爱家人、爱地球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注重自身生活的环保,而且支持地球的环保,乐活族追求的是节能、环保和高科技型的绿色生活方式。绿色消费作为一种健康科学地消费方式,包括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一、衣 1.少买不必要的衣服(够穿就好了); 3.减少衣服干洗的次数或者不干洗,因为有化学溶剂,如过氯乙烯对身体有害;4.将不需要的衣物送至回收机构(我们这边好象没有,不过有时我们可能捐助给贫困地区的学生的,这个我们学校有这样的活动;5.穿天然材质棉麻衣物,比如印度棉、纯棉或者麻质,衣服不必有过多的色彩,只穿着无辐射、无污染的天然面料,如一套纯棉的运动装,休闲又舒适,尤其是贴身的衣物如内裤、内衣、每天洗脸的毛巾,更要选择天然面料制成的,不做过多的挑染(对于有些人太讲究了,不过大家能做就做吧)
二、食:需要严肃地对待自己的饮食,平衡的美食必不可少。
1.注意吃什么、如何吃。不吃野生动物,尽量选择有机食品和健康食品食用,避免高盐、高油、高糖。
2.如果实在无法每天定点吃饭(生活要有规律),至少应该给自己一个喝上一小杯茶或咖啡调节紧张作息的时间。3.购买当季蔬菜水果,可避免摄入过多的农药和化肥,购买本地食物,降低食物运送耗费的燃料和多余包装。4.出外就餐自带筷子、杯子、碗(这个我也在尝试,不过我几乎也是不在外吃东西的,也就是一两种仪器让我做不到环保,就是奶荼和清朴凉)。
5.减少粮食浪费。6.减少畜产品浪费,作个part time素食者,可减轻地球生产食物的负担。7.饮酒适量,减少吸烟。
8.保持饮食均衡、多样、吃七分饱。
三、住,合理使用空调(能不开空调就不开,要开的话热天也不应该低于26度,冷天也不应该超过20度,这似乎是国家对公务员的要求吧,但肯定适合于大众),使用电风扇,合理采暖,用自然提炼或生物分解的清洁剂。水槽下放水桶,回收废水做家务清洁。尽量开窗,减少使用冷气。拒绝浪费能源,换较小、通风采光好的房子;选择无污染的家居环境,周围环境良好的楼盘是首选;采用无污染的原木家具。
居住需要慢空间。居室中的“慢”,是一种悠闲的感觉。当你用素雅的色调取代喧闹的装饰,当你换上纯棉质地的床品,当你在客厅角落里放上青葱翠绿的植物,当你将香薰精油带进浴室„„打造一个“乐活”时尚空间,就这么简单。
五、用 1.用布袋取代塑料袋。2.减少一次性筷子使用。3.尽量少用电梯。4.使用冰箱注意节能。5.合理使用电脑、打印机。6.合理使用电视机。7.适时将电器断电。8.合理用水。9.用太阳能烧水。10.采用节能方式做饭。
11.合理利用纸张。
六、其他。1.减少使用过度包装物。2.合理回收城市生活垃圾。3.夜间及时熄灭户外景观灯。4.在农村推广沼气。5.积极参加全民植树。
七、学习:1.节约电能,可以不开灯的情况下尽量不开灯,也要注意关闭那些不必要开的灯,尽量到人多的环境自习,2.坚持自然温和的轻慢运动,喜欢瑜伽多过喜欢拳击。3.常常在电脑不用时关闭电源,深知这比让“电脑待机”更节约电源。
4.书籍的循环使用不仅可以省钱还可以减少污染。在使用书本时,一定要注意爱惜,今后就可以和你的亲朋好友及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这个很重要,经前我没想过,不过以后我就不会再交书费了);5.时常整理旧物品,会发现许多物品可以循环再利用。例如不断循环利用空白纸张及旧书夹,将使用过一面的纸张反过来可以重新装订成便签本。6.自备餐具来用餐:
免纸张的浪费。9.多用邮件少用纸:无论何时,只要可能的情况下,选择用邮件传送文件来代替打印可以降低用纸量。必须选择纸张打印的情况下,应先使用打印预览功能来检验布局和格式,而不要在没检查之前就忙着打印,这样无形中就降低了打印纸的使用量。(目前在中国一些大中型城市,已经有部分学生开始通过邮件形式来给老师交作业了,这也是我国提高环保教育的一大措施。)
5你认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生态文化素质?请结合你的专业谈谈什么样的环保课题设置更有益于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化素质。节约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以乐活族的标准要求自己,将节约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可以更应该引导更多的人加入其中,也就是在做好自己份内工作的同时,承担起节约可以节约的事物的责任并永不言弃,而在这初期不可避免地会有很多障碍,比如自身的思想原因,和外界的压力,这就需要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而这一切也是从日常生活中积累得到的,所以我们可以在仅凭心理素质不足以做自己应该做的事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以良好的心态来面对它:也就是把这当做是对自己的锻炼,这个一般大学生都是可以做到的!而在节约路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树立自己的节约信念,我的是:不影响他人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有时应该别人暂时不理解除外);充分利用自然光,而且必须知道日光灯是视力每一杀手,自然光当然要温和多了,所以应尽量接近自然光);敢想敢做,不必在乎别人异样的目光(因为我们问心无愧,而且在意别人的想法本来就是一个的一种怯懦,应该摒弃),发现或者知道了浪费现象就敢于想办法节约,敢于去做。在实际行动方面则应该做到:节约每一滴水、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以行动来保护我们所处的环境:以公交族和自行车族为荣、推动政府的公交发展战略,以最少的车运送最多的人,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少用空调,夏日空调不低于26度,使用节能灯,可以节省75%的能源消耗。尽量少用一次性制品,节约地球资源,同时减少垃圾的生产量,垃圾分类投放,只穿着无辐射、无污染的天然面料,如一套纯棉的运动装,休闲又舒适,尤其是贴身的衣物如内裤、内衣、每天洗脸的毛巾,更要选择天然面料制成的。在21世纪,一个人的环境意识意味着这个人的文明与教养,就像环境质量标志着一个民族的尊严与力量,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走在前面,同时我们应该做到:
追求品位生活,但是少些附庸风雅和装腔作势;把握时代潮流,但不要成为时尚阴谋的牺牲品;接近自然,但不要远离社会离群索居;过自由个性化的生活,但不要变成游手好闲、愤世忌俗的异类;享乐人生,也对那些比我们不幸的人心存同情和救助心;在品位生活的同时,还不忘走出去看看广阔的世界;热爱大自然、追求健康;追求这样的生活方式——爱自己、爱家人、爱地球的生活方式,像乐活族人一样透过乐观健康的绿色生活,倡导如下精神:do good亲近自然,注重环保;feel good关爱社会,分享乐活;look good身心健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国人的美德,当我们自己有困难的时候,也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但必须你先帮助别人,别人才会帮助你,爱,要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我是一个农村人,虽然我家不富裕,但我力所能及的力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舟曲亲人,不要孤单,不要落泪,你的亲人一13亿。汶川玉树能站起来,你也能站起来,逝者安息,生者坚强。让我们重新绽放生命之花。
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让全国人民的心一起跳动。灾难中的土地,我们为你牵肠挂肚彻夜难寐;灾难中的同胞,我们为你神情悲恸双目噙泪。你们逝去的亲人,就是我们的亲人,我们双手合十愿他们安息;你们遭遇的不幸,就是我们的不幸,我们伸出双手,与你们紧紧搀扶。没有什么比亲人的拥抱更能给不幸的人们以心灵的抚慰,没有什么比亲人的抚慰更能给不幸的人们以振作的力量。让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灵,我们的援济,我们的祝福,与灾区人民靠得更近些吧。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7.1级强震。截至4月20日17时,已造成2064人遇难,失踪175人,受伤12135人,其中重伤1434人。
天地恸哭,山河呜咽。玉树国殇,华夏同悲。
4月21日,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以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
哀哉痛哉,亲人罹难。守望相助,八方支援。
大难兴邦。显然,这是一种在汶川地震废墟上成长起来的社会力量,这是前一次深重的国殇给一个民族带来的进步。
这次行动无需任何呼吁。救援人员坚守“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与死神争分夺秒,竭力救助每一个被压在废墟下的同胞;志愿者组织已经迅速有效地动员和组织起来,几乎与政府同时行动;从救援到哀悼,对生命的尊重正在成为政府和公民的自觉行为。
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我们和他们一起落泪,一起悲痛,也一起在悲伤中编织着对明天的希望。今天晚8时,山西新闻网新闻中心记者、编辑点燃蜡烛,向着玉树的方向,为2064名罹难同胞默哀,合掌、祈祷,我们心在一起。
今夜,请为玉树燃一缕烛光!让我们在3分钟的默哀中为那些还在废墟中的兄弟姐妹祈福。
宁夏发展的论文篇四
摘要:近年来,随着东部、南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产业转移速度不断加快。咸宁应抓住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机遇期,创造和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实现咸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咸宁经济承接产业转移区域经济对策
随着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开发向中西部推进、港澳台投资北移“两大浪潮”的推动,“中部突起、辐射西部、呼应沿海、带动全国”的经济发展态势日益明显,给地处中部核心部位的武汉市乃至整个湖北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咸宁正处在“两大浪潮”交汇的中心地带,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建设成为大武汉的卫星城市、现代化的工贸旅游城市和湘鄂赣接壤地区的中心城市;成为市场经济良性运转的、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的鄂南经济强市。
一、明确咸宁市产业承接中的定位
加快产业发展,确定咸宁在产业承接中的定位是:加强与长、珠、闽等三角洲对接与合作,努力把咸宁建设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桥头堡”、“首选地”和“示范区”;加速融入武汉城市经济圈,全力承接武汉产业转移。承接“两大转移”已产生了累累硕果:2008年咸宁累计完成招商引资项目2007个,引进资金169.2亿元,其中1亿元以上项目85个;新增外资企业65个,累计直接利用外资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0%;红牛饮料、洁丽雅纺织、今麦郎饮品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和企业落户咸宁。武钢森泰、武商、汉商、中百等均在咸宁落户,咸宁市有100多家单位与武汉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
二、如何做好产业承接
1.建立良好的对接环境。环境是生产力、是竞争力。要抓好发展软环境建设,实现发展软环境的对接。从观念和体制对接为切入点,清除软环境制约,为产业转移扫除障碍;以配套设施对接为突破口,清除硬环境制约,为产业转移夯实基础;以城市建设和工业园区对接为主战场,强化载体功能,为产业转移搭建平台;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接为主攻点,形成产业集群,为产业转移互补配套;以人力资本对接为支撑点,提高富余劳动力就业率,为产业转移提供坚实的人力支持。
2.加快开放,在承接中对接,以优质项目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以对接武汉为重点,以改革为突破口,以产业发展为着力点,把鄂南建成发展高效清洁能源、生态医药、绿色食品加工、生态旅游的产业基地,麻棉纺织与印染承接基地,机电、冶金建材配套协作基地,森工板材和纸品生产基地,力争形成较强的产业承载力和产业聚集度。
3.进一步抓紧产业对接,要充分利用国家各项产业政策和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产业对接,借船出海,借水行舟,广借外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全面提高经济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包括市场对接、科技对接、交通对接、通信对接、金融对接、基础设施建设对接、人才交流、劳务市场对接等等,以有效推动“五个一体化”进程。
4.继续推进项目对接,并积极争取新的合作项目。项目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也是产业发展的根本。承接东部、南部产业的转移,最终要落实到抓项目上,要加强自身招商引资项目与东部、南部企业和产业的对接。包括抓好咸宁工业园区、武汉园外园、科技园区、中心商务区、商贸服务区、文化旅游休闲区、潘家湾码头建设等项目与城市圈城市的合作,抓好广东工业园建设与南方城市的合作;主动承接城市圈特别是武汉产业链的延伸,在汽车方向机、零配件及机电等机械制造产业中争取挂大靠强,当好配角。争取建成城市圈的冶金、化工等原料基地,医药卫材、涂附磨具产品的出口基地。
5.大力推进电子信息平台和重点项目库建设。积极融入城市圈招商引资平台,开展项目对外推介和网上招商,参与城市圈组织的联合招商,大力推进园区整体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客商来咸宁投资兴业,落户咸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借助武汉会展平台,充分展示咸宁名优特新产品,积极推介咸宁品牌。
6.依托武汉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实力,积极推进科技产权交易,主动吸引科技成果来试验转化,建立产业化基地,促进咸宁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新型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争取使咸宁的.苎麻纺织生产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有竞争力的生产基地”,把咸宁打造成中国苎麻纺织名城。
7.加强旅游产业的合作。要和城市圈各城市创新思路,多方联动,构筑统一、开放的旅游市场,形成资源共享、客源互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咸宁要以生态休闲旅游为主题,抓好九宫山、陆水湖、赤壁、温泉四大景区建设,打造旅游精品,发展特色旅游,包括观光农业和乡村游、山水生态游、民俗文化游;开发地热水,建好温泉谷,依托大武汉,扮靓“后花园”。坚持生态优先,环境先导,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科学发展理念,建设武汉城市圈中最具特色的生态宜居之城,把咸宁建成武汉城市圈的“生态大花园”。
8.加快推进咸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农业和农村的长远发展,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认真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咸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一个长期的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大力发展桂花系列、名优茶叶、雷竹笋、水产品、蔬菜等农副特色产业,努力建设成为武汉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丰富武汉市民的“菜篮子”。要大力调优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建设,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建设咸宁新农村。以产业转移来促进咸宁新农村建设,以新农村建设来吸引产业向咸宁转移。
可以预期,随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咸宁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将越来越强,咸宁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快,咸宁将成为城市圈中最具活力的板块之一。
参考文献:
[1]徐忠爱:《泛珠三角区域产业梯度转移研究》,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6(3)
宁夏发展的论文篇五
就目前情况来看,为实现肉牛规模养殖现状的优化改善,应积极转变养殖户理念,通过先进养殖技术的应用,采用适度规模,构建完善的整套肉牛养殖质量控制体系,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建立将市场作为主要导向的现代化肉牛养殖模式,大幅提升肉牛养殖经济效益。
宁夏发展的论文篇六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期间中美两国就削减义务进行了全面争辩,其实争夺的是的碳排放权的分配。最终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并未明确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为此国际间的碳汇市场的前景扑朔迷离,各国必将关注进入国际碳汇市场的基础――采用降低碳排放的替代技术。本文从国际和国内探讨了碳排放与环境服务付费的内在机制,为进一步开展国内并加入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低碳经济 环境服务市场 碳关税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温室气体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作为温室气体的一种,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被隔离或采用技术手段消减,因此,国际上温室气体排放削减的重要途径是把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与大气中二氧化碳削减相关联。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背景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京都议定书》是历史上第一个给成员国分配了强制性减排指标的国际法律文件,而《哥本哈根协议》对成员国的的减排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只是为各国下一步开展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提供了起点。中美作为世界的焦点,双方的立场、态度将对未来国际温室气体减排框架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美国目前参与国际气候变化公约的可能性不会很大。一方面由于美国国内对削减碳排放的量化指标不但要求从技术上明确其效果、还要从经济上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根据美国1997年的《伯德-哈格尔决议》,美国不应当签署没有明确各参与国相应责任的气候协议,并且要求行政部门对任何气候政策都要提供经济合理性分析,以确保未来的收益高于现期费用。因此,多数美国人认为现在还没必要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另一方面,即使美国参与了国际性气候变化公约,对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交易也面临两难选择:若不采取交易的办法,削减排放的成本费用在发达国家就显得太高;倘若采取交易的办法,削减的配额的分担有可能得不到各方的普遍认同,从而无法获得美国国内公众政治上的支持。因此,哥本哈根会议后,美国为防止各国对温室气体排放各行其是,提出到2018年如果未达成多方协议,就美国的国内气候政策美国可以单方面调整关税政策,碳关税是其可能的选择。因为在不存在削减温室气体共同行动的国际政策下,美国认为美国国内的企业竞争力会受到国内气候政策与其他国家“碳泄漏”的影响。为保护其国内企业由于严厉的国内气候政策导致的资金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减弱,将对来自于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增加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密集型进口品征收碳关税。除非温室气体排放削减等同于或高于美国,或者被美国认定的不发达国家,或者是温室气体排放少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0.5%,进口到美国的商品需要购买排放配额,以保证其国内产业的就业率、竞争和发展。因此,碳关税的目的是保护其国内相关产业的竞争力。
中国是为西方进口需求生产碳密集型产品的供给者,作为消费者的美国应该对制造产品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负责,而不应是出口这些产品的发展中国家负担。而中美两国不同的选择依据和标准必然导致中美关系将会进一步恶化,碳关税将会彻底搅乱中美的贸易关系,这是对双方都不利的。
为在未来的全球共同行动中取得话语权,同时也是本着对全人类负责的态度,中国自愿性地实施减排措施,采取低碳经济战略。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实质是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技术替代取决于能源投入中替代资本和技术转换的难易以及低碳排放技术成本的高低。但是如果不存在各国一致认可、执行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框架协议,低碳排放的新技术市场就发展不起来,社会将会锁定在集中大量使用石油的体系中,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全球温室气体变化的问题。
宁夏发展的论文篇七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实施以下政策和措施。
一、推行低碳生产,实行可持续的生产模式
低碳生产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模式,要实现低碳生产,就必须实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我国在电力、钢铁、化工和轻工等许多行业,已开展了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工作。
推行低碳生产,需要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为此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和实行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体系;推进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和省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等。
二是要按照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率、低排放、可循环和可持续的原则发展低碳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把节能、节水、节地与削减污染物总量有机结合起来,实行统筹规划、同步实施。
三是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能源结构的低碳化。提升新能源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氢能等,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在采用最安全最先进技术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核电等。
四是要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把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碳捕集和封存等先进低碳技术作为提升国家技术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列入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规划;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科学、战略与政策的研究。
二、提倡低碳消费,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大力宣传低碳消费理念,引导城乡居民转变消费观念,以节能降耗为抓手,推进低碳消费,着力构建低碳型社会。
低碳消费应当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做起。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如果大家都这么做,意义却非常重大。
三、控制高碳产业发展速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高速过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我们要努力解决这些行业造成的污染。
另外,在调整经济结构过程中,要对我国现行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作出必要调整,限制高碳产品的出口,努力扩大低碳产品出口。
四、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引进低碳技术
国际上已经有许多成熟的低碳技术,我们在努力发展和应用自己的低碳技术的同时,要大力从国外引进这些先进技术。
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新探索,也是一个长期努力和实践的过程。中国的低碳经济转型将有助于提高我国长期能源安全,有助于缓解当前和未来能源体系下的国内国际环境问题,而且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脉相承的。
宁夏发展的论文篇八
建筑经济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方面有着极大的价值。但是同时建筑行业的发展又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影响到我国建筑行业以及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建筑行业以及建筑企业必须从可持续发展出发,在发展建筑经济的同时也要确保社会环境的和谐,也就是全面推进绿色建筑经济建设,有效解决资源消耗过度,环境严重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推动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壮大,并为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绿色建筑的含义是在建筑的整个使用期限当中,最大化的减少甚至是避免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有效节约各项自然资源和能源,注重建筑设备以及技术的创新改革,倡导环保绿色的技术和设备应用,进一步优化人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改善以及提升整体生活质量,最大化的降低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减少相关资源的耗费,从整体上提高建筑品质,有效落实绿色建筑的建设标准。总而言之,在我国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过程中,绿色建筑可以全面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绿色建筑经济则可以称之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理念,倡导在推动建筑行业以及建筑项目的发展过程中做到绿色环保,使得人们拥有良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避免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的耗费。以全面发展和推动绿色建筑建设为核心的建筑经济,就可以被称之为绿色建筑经济,而这样的经济类型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条件,而且需要在实际发展当中提出相应的策略。
绿色建筑经济是我国建筑行业在今后发展当中必须要坚持以及落实的创新理念,而在实际的建设以及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恰当采用绿色环保技术。绿色建筑的建设以及建筑经济的发展不会增加建筑的经济压力,也没有运用十分昂贵的技术以及材料,反而是要恰当选用绿色环保的适用性技术,有效减少能源消耗。适用性强的成熟技术如屋顶绿化、自然通风等都可以在发展绿色建筑经济当中使用,进而达成节能环保的目标。第二,评测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的建设不仅仅要在设计以及建设方面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重视绿色建筑在实际运营当中节能环保的情况以及建筑寿命终结之后能否进行循环利用等。第三,创设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要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居住等创造健康环保以及富有生机活力的环境,这样生产以及创新的潜能也能够得到挖掘,为绿色建筑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有力根基。第四,加强可再生资源应用。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从根本上意识到可再生资源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到建筑发展的各个环节,保障节能减排以及绿色环保的实现。
(一)政府加大引导培育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但是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还没有完全进入到成熟时期,也没有形成较为完善,健全的市场体系和机制,也就是存在一定的市场缺陷。在整个社会经济的大市场当中,绿色建筑市场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自然而然的会存在一定的市场缺陷,也就是直接受到市场失灵的影响,不能够全面反映出环境以及社会价值。建筑企业是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元素,进行自主经营,并且自负盈亏,无论是开展何种形式的经济活动,其目的在于实现利益最大化,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强调效益最佳。但是绿色建筑市场的发展以及绿色建筑经济的进步都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问题,而如果单纯的从环境保护的活动层面看,不会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这就使得企业不能够在环保活动的实施当中拥有巨大的内驱动力。针对这样的问题,政府必须要及时给出干预措施来弥补市场缺陷,例如政府可以加大对绿色建筑开发商的经济补贴。政府在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在整个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当中,政府承担着宏观调控的职能,也就是要选用恰当的方法来引导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政府必须要履行环境监督的职能,积极的培育绿色建筑经济市场。
(二)有效加强市场宣传
国家之所以要全面推进绿色建筑的建设,大力发展拥有可持续发展价值的绿色建筑经济,其目的在于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消费者,全面提高消费者的认可程度,使得消费者能够有意识地使用绿色建筑,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和节能意识,也使得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拥有持久动力支撑,起到对绿色经济支持和推动的作用。对此,要让绿色建筑经济拥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必须要从根本上加强对市场宣传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且积极采用多元化的措施来进行市场宣传教育,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使得消费者能够在相应的宣传教育活动当中深入了解绿色建筑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的价值,能够高度的认可绿色建筑,真正意识到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是国家战略大计的组成部分,是一项关系到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并因此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绿色建筑经济的宣传当中,扩大绿色建筑的影响力。一方面,政府以及行业组织需要承担起相应的市场宣传责任,做好市场引导的相关工作,使得广大建筑企业能够加大绿色建筑的建设,投身于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并为其作出突出贡献。另一方面,社会媒体也要承担市场宣传责任,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绿色建筑经济的持续性发展离不开绿色技术的应用,更是需要将绿色技术进行不断的更新换代,更好的满足时代以及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使得绿色建筑的建设发展以及循环利用都能够落实节能减排的根本性目的,也为我国绿色建筑经济长足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基础保障。拥有持续发展动力的绿色建筑经济需要在节能减排方面拥有较大的优势,节约的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材料、能源等多个方面,也就是要实现多种资源节约的目标,那么要确保多个目标的实现就要求相关的科研机构以及企业意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并且在技术创新方面加大力度和投入程度,加快新的绿色技术的创新和研发速度,并尽快将相应的技术成果进行转化,能够快速在市场上进行实践推广和应用。同时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还需要重视技术的规范,也就是将研发的新技术和产品纳入到标准规范范围当中,并形成完善化和综合性的标准体系,做到资源的节约以及环境的有效保护。例如,在对绿色建筑的材料进行技术研发的过程中需要将重点放在绿色材料方面,保障这些材料有着较高的利用率、回收率,不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负担,并且能够实现有效降解。
(四)建立健全强制立法
当前对于我国绿色建筑标准的调研和分析能够发现,相关建设标准尚处在推荐阶段,在落实当中的难度较大,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强制立法的方法,使得绿色建筑经济的运作和长远的发展得到法律制度的保障和规范,并对绿色经济市场的竞争进行约束,构建良性竞争机制。首先,强制性的条文立法需要选准重点实施对象,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示范区和示范建筑,首先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安置工程的建设着手,逐步构建起绿色建筑强大的影响力,为绿色建筑的建设树立良好的榜样。在示范工程建设水平不断增强的过程中,可以由点到面地进行拓展,进而使得绿色建筑全国范围内的普及,也让绿色建筑经济的持续性发展目的能够循序渐进的实现。其次,强制立法当中需要在规定当中逐步提升绿色建筑达标比例。由于绿色建筑市场的更新换代较快,在强制法律条文的年限设计方面不能过长,可以采用定期修订的方式,做到法律制度的及时更新,满足绿色建筑发展的要求。最后,强制性的推广绿色建筑的相关适用性技术。适合于地区绿色建筑建设的各项技术以及材料都可以选用强制立法的方法进行推广。同时也需要加大在技术以及材料方面的审查工作,增强绿色建筑的技术内涵,使得绿色建筑经济能够不断的发展和壮大起来。
(五)全面完善政策体系
从全国范围上看,当前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发展水平还有着极大的提升空间,可以说正处在基础发展的时期,而这一时期由于发展的时间较短,相关的经验较为缺乏,使得政策体系也没有有效的建立起来。例如,有关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政策提出以及实施的时间还不长,实践应用的价值还有待继续考量和修正;在相关的政策规定当中没有涉及到有关于经济激励策略的问题,使得建筑企业的绿色建筑积极性得不到激发。上面提及到的由于政策体系不完善而形成的问题极大的制约了我国绿色建筑经济长远的发展,造成了政策障碍问题。对此,我国必须积极完善和推进政策体系的建设工作,而且在政策体系构建当中必须要从国情出发,提升政策的可操作性,同时还要积极建设相关的评价标准以及推广机制来保障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这样不仅仅能够节约了各种建筑资源,还使得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兼顾了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政策的建设必须要兼顾激励性和强制性,最终形成一整套带有中国特色和符合国情的政策建设方案。
随着建筑行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整体的建筑产业结构优化程度也在逐步增强,随着可持续发展动力的绿色建筑经济发展成为必然趋势以及发展方向,能够满足国家建设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想进一步推进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通过政府加大引导培育,有效加强市场宣传,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健全强制立法,从全面完善政策体系等策略实施着手,增强绿色建筑的生机活力,为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长远和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石。
[3]李维良.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4(8):8-11
宁夏发展的论文篇九
一、产业发展现状
康保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农业生产力低下,综合经济不发达,有80%以上的农户是纯农户或以农为主的兼业户,他们收入的90%甚至更多仍然来源于农业,农产品销售是实现收入的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途径。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肉类年总产量达3万吨。林业建设快速发展,全县林地总面积达到197万亩。
二、产业发展方向
1、利用林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随着近年来退耕还林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大面积实施,全县林地面积迅速增多,全县林业地面积增加到197万亩,其中山杏、沙棘、枸杞30万亩,柠条50万亩,为果品饮料加工和柠条草粉饲料加工提供了充足的林产品资源,目前需采用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龙头加工企业,以点带面开发林产品加工产业,促进农户增收。
2、利用草场广阔的'优势,发展畜牧产业畜牧业既是关联度高、农民容易进入的产业,又是康保农民增收最具潜力的产业。康保县草场广阔,饲草丰富,共拥有草场180多万亩,年产各类饲草15亿千克,可为草食畜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草业支撑,具有发展以牛、羊为主的畜牧业的雄厚基础条件。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奶等动物性食品需求越来越大,市场前景看好。因此,康保县要适应生态建设的需要,发挥草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舍饲养殖畜牧业,走立草为业、种草养畜的路子,实现“绿”与“富”的最佳结合。
3、利用绿色错季优势,发展蔬菜产业康保县一方面气候冷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干物质积累,同时病虫害轻,田间用药少,无工业污染,水源、空气、土壤洁净度高,具有生产绿色、优质蔬菜的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有明显的绿色优势,是天然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另一方面,每年七、八、九三个月是康保各种蔬菜收获上市的旺季、而此时段又恰恰正是京津及南方地区蔬菜生产的空档期,形成了自然的错季,填补了南方市场蔬菜供应的不足,成为了重要的错季蔬菜生产基地。另外,康保近邻京津,交通运输便利,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竞争力较强。
4、积极推进林地流转,发展林苗一体化要鼓励退耕农户或承包大户承包租赁林地,保证不破坏原有树木及原来造林模式的前提下,在林间草带内进行树木育苗,通过出售苗木创造经济效益,这样退耕农户既能获得林地承包费,又能育苗盈利,同时还便于林地的管理管护,节省了开支。总之,只有大力发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增加退耕农户收入渠道,才能妥善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这是事关退耕还林工程成败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最终治理目标。
宁夏发展的论文篇十
低碳,让未来变得更美好
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自此,“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等,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近两年来,低碳,已经传向世界,传遍各地,“低碳经济”已然成为全球各国最大的共同话题。
“低碳经济”是最近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随着温室效应的日益严重,全球气候的不稳定变化不断凸显,各国的经济停滞不前,甚至衰退,“低碳经济” 一词更是渐渐深入人心。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发展低碳经济实质上就是对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一场深刻的能源经济、能源技术和消费行为的低碳革命,是构建一种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限度的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与消费方式。它作为全球经济继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之后的又一次系统变革,也被视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新动力源泉。
从一定意义上说,发展低碳经济,对低碳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就是探索我国未来发展的可能性问题,就是破解能源资源和温室气体排放约束的世纪性难题。低碳经济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绿色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无疑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巨大挑战,也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从近期看,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不仅是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确保能源安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途径。从长远看,发展低碳经济更是着眼全球新一轮发展机遇,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任务。
总之,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的发展和未来,对世界的发展和未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面临诸多问题,诸多优势。发展低碳经济更是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一方面,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现有发展模式提出了重大挑战。首先,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我国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一个长期制约因素;其次,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之中,为了改善和提高13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我们正在开展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排放”肯定会有所增加;最后,总体技术水平落后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严重阻碍,我国目前能源生产和利用、工业生产等领域技术水平落后,技术开发能力和关键设备制造能力差,产业体系薄弱,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必然还要持续增长。发展低碳经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将使我国面临开创新型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挑战。
另一方面,发展低碳经济也为我国实现经济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走低碳发展道路,是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突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瓶颈性约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形成完善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打造我国未来的国际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推进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树立我国对全球环境事务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良好形象。
是以节能降耗为抓手,推进低碳消费。继续制定全国及地区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大力推进低碳建筑、低碳交通等,倡导低碳消费,着力构建低碳型社会。三是发展清洁能源,构建低碳能源供应体系。着力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着力提高优质能源在国家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引导和鼓励农村居民发展户用沼气,为大中型生物质发电工程提供稳定可靠的燃料保障。四是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把先进低碳技术作为提升国家技术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列入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规划,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科学研究。
发展低碳经济,也离不开各企业的支持配合。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企业认清方向自觉跟进,大力发展应用低碳技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集体行动”。只有更多企业改变目前的被动状态,自觉跟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步伐时,中国向低碳经济转换才有现实的基础和未来的希望。
发展低碳经济,民众是主力军。施泰纳说过:“在二氧化碳的减排的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低碳生活并不遥远,很多是可以从现在开始、一步一步做的,并不是一定要等到未来。例如,我们可以少开车、多坐公交车等,这些简简单单、点点滴滴的改进,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实现。发展低碳经济,不会对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太大改变,更不用我们做出什么大的牺牲,它只需我们采用气候友好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让我们去实践一个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方式,具体到我们平时的生活,就是要尽量坐公交车、换节能灯等,这样能在保证较高生活水平的情况下,减少能源的消费和碳的排放。也就是说,我们要注意消费行为,尽量较少地消费能源、较少地排放二氧化碳,并把它看成一种社会公德来提倡。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发展低碳经济,公众力量不可低估,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任何一个数字乘以13 亿, 都会是不可估量的。只要每一个人都能够注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开始低碳生活,“低碳经济”就离我们不远, 美好的生态环境便是指日可待。
相信,在世界各国的努力合作下,在各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民的积极配合下,低碳经济必将繁荣发展,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美丽,未来也将因低碳而更加长远美好。
宁夏发展的论文篇十一
采购计划管理是实现精益采购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以福建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分析了公司现有的采购计划管理模式以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在采购计划编制、采购计划绩效考评及采购计划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优化措施和解决方案,对精益采购的计划管理环节进行了初步探索。
2013年,国家局出台了《烟草企业采购管理规定》,对烟草行业的采购行为从采购范畴到采购计划,从采购实施到采购全过程监管,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2014年,是烟草行业全面推行精益管理的开局之年,精益管理已成为行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之行,成为企业能否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之举,其中,也对作为精益管理的重要一环——精益采购,提出了更为明确的方向:烟草企业应以质量、价格、技术和服务为依据,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为切入点,建立健全物资采购保障体系,实施科学决策和有效控制,着力推进精准预测、精准采购与精准供应。因此,精准预测采购需求,科学合理编制采购计划,是企业开展采购工作流程的第一步,也是确保企业实现精益采购的关键一步。
1.采购计划管理组织运作模式。经过近年的实践与摸索,公司已基本建立省公司董事会审议批准省公司本级及所属企业宏观战略及计划、省公司管委会审定省公司本级及所属企业具体制度和实施方案、各级企业管办和其他业务部门负责落实细化的三级管理体制;建立以《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及其《实施细则》为流程核心,以《采购管理程序》为流程依据,以信息系统为流程载体的三大管控体系,确保了全省采购工作的有效运行。2.采购计划管理与过程管控。在计划管理方面,采购办要求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年度采购计划及其实施方案确定的采购项目、采购方式、采购金额实施采购计划。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对确实因为生产经营需要调整的项目,采购办及时组织调研,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分析评审,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申报、审批。在过程管控方面,采购办以全国烟草行业贯彻落实《烟草企业采购管理规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指导,严格执行行业、企业采购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实施环节关键节点的控制,重点做好招标文件评审、拦标价格设置、评标办法、评标标准、定标原则、评标过程管理以及档案管理等工作。充分利用采购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按照采购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实施环节关键节点的控制,严格把关,严格落实“上一个环节没有通过不得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工作要求,不断强化程序的硬约束作用,确保董事会和管委会会议各项决议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无偏差、不走样。
1.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的衔接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卷烟工业企业的发展而言,技术改造起着相当关键的推动作用。以福建卷烟工业系统为例,十年来,公司投资项目量多面广,投资量大,先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和信息化投资近百亿元,技术装备、基础设施、科技研发和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因此,投资计划中的采购项目是公司年度采购计划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1.1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编制范围不同。根据《烟草行业采购管理规定》要求,采购计划编制的范围为以合同方式取得的物资、工程(含信息化项目)和服务的所有采购项目,由各级公司的采购办进行编制汇总;投资计划编制的范围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整体改造、局部技改、生产设施、工艺设备、辅助生产设施、公用动力设施、科学教育设施、后勤保障设施、烟叶仓储设施等)、信息化投资项目、多元化投资项目,不含建筑物的维护加固、设备的大修理等维护性工程及工器具、车辆、办公家具、计算机软硬件购置项目,由各级公司的投资管理部门进行编制汇总。
1.2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管理流程不同。投资项目管理流程为:投资项目按照行业投资项目管理要求实行计划管理,各级公司在每年9月份启动投资计划编制工作,省公司的生产制造中心、信息中心于10月份对新增项目中与生产相关的项目、信息化项目进行职能评审,投资管理处11月初汇总、初审各单位提交的年度投资计划,经总经理办公会、管委会、董事会审议后于12月上报国家局。国家局于次年2-3月份下达投资计划,投资管理处根据国家局下达的投资计划及时进行投资计划分解,经总经理办公会、管委会审议、董事会审批后下发投资计划。采购计划管理流程为:省公司于每年12月下发采购计划编制通知,各单位根据下一年度生产经营目标于次年1月份报送采购计划,采购办汇总、初审全省采购计划,并由财务、审计、法规、监察等职能部门进行集中评审后,经管委会审议、董事会审批后下发采购计划通知,全省采购计划方可生效实施。
1.3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信息传递相对滞后。由于全省的投资与采购计划,在计划的编制起点、审批的权限、编制的范围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基层企业投资管理部门与采购管理部门间对投资计划调整的沟通相对滞后,信息化平台尚未实现两个系统的关联,使得投资计划与采购计划目前无法实现实时的对接,无法在第一时间将审批后投资计划的调整情况及时传递到采购计划编制部门进行更新分解。
2.尚未建立采购计划进度跟踪与采购计划执行情况考评体系。采购绩效评估是指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全面反映和评估采购政策功能目标和经济有效性目标实现程序的过程。我司采购计划实行按年度编制,分月实施的原则;在年度中期可对采购计划进行半年调整,对下半年度拟新增、采购金额拟变更、采购方式拟变更及拟取消的项目在总计划盘子中进行相应调整。虽然在采购实施方案的审定中对采购进度安排一并进行了评审,但对是否完成及是否按进度完成并未考核,尚未建立一套符合公司特性的采购计划进度跟踪与执行情况的考评体系,缺乏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时间上的约束及奖惩激励措施。某些项目,尤其是货物及服务类项目,部分子公司或承办部门在项目实施中存在时间上的松散性和随意性,导致某一月份采购项目扎堆实施,某一月份采购项目零实施,或者到了年末才决定不予实施或结转至下年度实施,进度计划形同虚设,给采购办工作人员组织采购带来了不便,也为全省精益采购目标的实现和绩效的提升带来的阻碍。
3.采购计划管理信息化仍存在可提升空间。
3.1尚未建立采购绩效评估模块。对于采购计划执行环节的评估,最直接的标准便是采购计划执行的进度。目前省公司的采购管理信息化平台尚未建立绩效评估模块,未能直观、客观的来衡量各采购部门的采购目标是否达成,缺乏对子公司采购计划执行情况的实时比较与观测。
3.2尚未建立采购计划趋势预测模块。采购预测是指企业在商品采购市场上调查取得的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并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测算未来一定时期内商品或服务市场的供求及其变化趋势,从而为采购决策和制定采购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信息化手段预测采购需求在公司的采购管理中尚属空白,若能借助信息化平台,对以往的采购信息进行整合,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发现市场供求变化和规律,对各子公司、各类采购的项目的需求趋势预测做到心中有数,将有助于提高采购计划编制的准确性,确保全省采购策略制定的合理性,从而提高采购计划编制精度,降低采购风险。
1.通过专案调整,实现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的有效对接。目前我司采购计划实行按年度编制,分月实施的原则,除个别零星应急调整的项目外,均在年度中期对全省的采购计划进行一次全盘的批量计划调整。在采购计划半年调整的现有模式上,针对投资计划下达后所带来的采购计划的增减情况,可在每年的11月份将由各级公司的投资、采购部门将投资与采购计划先行对接,于次年2-3月份投资计划下达后及时进行一次采购计划的专案调整。由各级公司的投资管理部门与采购部门共同牵头,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对采购年度计划中涉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及信息化投资项目的项目数,项目金额,调整理由等进行对接与核实,由下至上汇总,由省公司采购办向公司董事会统一申报专案调整计划;由各级公司采购部门及时在系统中进行分解、录入与维护,加快企业内部信息流的高效流动,以此实现投资计划与采购计划的无缝对接。
2.通过绩效评估,建立采购计划考评体系。
2.1对采购计划考核标准进行界定。将采购计划执行率纳入各部门绩效考核指标,合理设置审批环节。明确各节点业务办理和审批所需耗用的时间,测算出五种采购方式的采购项目从启动实施采购计划直至完成采购所有流程所需耗用的时间,以此作为采购计划进度考评的依据,促进各承办、职能部门提高工作效率。经公司董事会审定的采购项目执行计划,应于当年全部完成。对于招标采购项目执行情况以发布招标公告送为项目完成节点;对于招标以外的其他采购项目以商务文件发送至谈判对象为项目完成节点;对于已经完成招标所有程序但招标失败或流标的项目,视同完成。
2.2对采购计划进行进度分解。省公司各部门及各子公司要严格按照制定的采购进度计划完成采购的各环节工作,如无法按进度计划完成的需向采购办提交书面说明进行进度调整。在编制采购计划时应注意:根据采购物资、工程或服务的规模和数量,具体的技术规范与规格,使用性能要求,对每批货物、服务或工程从准备到交货或结算需要多长时间做出安排。
2.3将采购计划执行率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对于没有按照年度采购计划完成计划实施也未进行进度调整的子公司或省公司相关部门(政策性因素或不可抗力因素除外),可由省公司采购办通知企业管理处,企业管理部根据实际情况对责任部门绩效进行考评。
3.通过优化信息化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作业流程。
3.1实现与投资系统的及时对接。每年在国家局下达投资计划后,由省公司严格按照国家局下达的年度投资计划和拟建项目自主审批权限额度进行明细分解后,各级公司投资部门便可同时在投资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录入维护,形成本年度准确的投资计划。通过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与投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对接与关联,由项目实施部门在采购信息系统的计划管理模块上直接对数据进行更新,实现针对投资计划变更带来的采购计划变更的线上专案调整。
3.2实现绩效考评。采购绩效指标体系包括采购计划完成及时率、采购周期、采购从启动实施采购计划直至完成采购所有流程所需耗用的时间等。通过上述数据在系统中的体现,建立子公司或部门的绩效评估体系,与采购实施过程关联,在系统中动态、持续的进行评价,正确及时反馈考评结果。
3.3实现采购需求趋势预测。采购计划是对未来计划期内采购管理活动所做的预见性的安排和部署,以确定从组织外部采购哪些产品和服务,以最好的满足企业内部的需求,而采购量与采购计划金额提供的是代表采购支出情况的数字预报。为了使这些预测的数据体现出最大价值,采购管理系统中应当建立一个趋势预测模块,建立采购需求趋势模型。以系统中存储的现有历史数据资料为基础,通过指数平滑法等定量的分析方法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结合卷烟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及宣传促销计划,反映采购需求,市场行情的变化,形成采购计划编制的初步依据,为企业的采购决策提供支持。
采购计划是在企业的战略目标框架之内提出的,应服务服从于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只有趋于精准、科学、合理的采购预测与采购计划编制,才能从源头上推进采购实施的规范与高效,为实施精准采购、精准供应提供最基本的依据,杜绝采购中的各种资源的浪费,从而真正实现精益采购。
[1]孙丽.采购管理实操手册.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2]梁雪贤等.现代采购管理实务.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孙佩红,唐磊等.企业采购控制精细化管理全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4]李育蔚.采购人员标准化工作手册.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5]成毅.工厂采购精细化管理手册.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6]程淑丽.采购部业务关键点控制手册.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7]《烟草行业采购管理规定》.2013.
宁夏发展的论文篇十二
论文摘要:比较优势战略理论实现了将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与一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成功结合,揭示了一国的要素禀赋结构、比较优势、产业变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逻辑关系。发展中国家为实现经济赶超,必须走跨越式发展道路,在产业结构变迁中遵循比较优势原则,以人力资本存量的快速提升为先导,实现要素禀赋结构和比较优势的突变以及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发展。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的赶超是经济赶超的关键。
论文关键词:比较优势要素禀赋结构产业变迁人力资本赶超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理论界对于一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应采取什么样的经济发展和贸易发展战略有较多的讨论,在讨论中也存在较大的分歧。比较优势战略理论较好地说明了一国产业结构变迁及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路径,但在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赶超方面遇到了较多的挑战。笔者试从比较优势角度论述发展中国家实现产业快速变迁和经济赶超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一、比较优势战略理论及其科学性
林毅夫等从对赶超战略的批判入手,借助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提出了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该理论认为,落后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根本差别在于要素禀赋结构的差别。一国最具竞争能力的产业、技术结构是由其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一个经济系统中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总体水平的升级,从根本上说,依赖于该经济中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因此,发展中国家要赶上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应该定位于尽快地提升本国的要素禀赋结构。而提升本国的要素禀赋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该国所遵循的经济发展战略。遵循比较优势发展,会使得整个经济具有竞争力,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资本积累的速度将远高于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增加的速度,要素禀赋结构得到较快的提升。随着要素禀赋结构和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一个经济的产业和技术结构也会自然而然地升级。
正如比较优势理论揭示了国际分工和贸易的一般原理和规律一样,林毅夫教授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揭示了一国资源禀赋结构与产业发展关系的一般原理和规律。
(1)要素禀赋差异是落后国与发达国的差异所在这一论断,指出了经济演讲过程的特点,经济的发展表现为要素禀赋结构的不断提升。
(2)揭示了要素禀赋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对应性。不可否认,一国要素禀赋结构状况对该国产业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制约作用,一个经济的产业结构状况与其要素禀赋结构状况存在对应关系。无论采取何种经济发展战略,要素禀赋结构都是最重要的既定外生变量。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以要素禀赋结构为基础和支撑的,而一国产业结构的演变和升级无疑也要反映该国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动。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的产业发展会得到促进,不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的产业发展会受阻。
(3)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是产业发展以至于一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决定因素。发展中国家要想实现产业结构的快速演进,接近并赶超发达国家,必须注重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从比较优势上寻求突破。
比较优势战略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是由比较优势理论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决定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基础,由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到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再到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这个理论揭示了国际贸易领域客观存在的经济运行的一般原则和规律,萨缪尔森称之为“国际贸易不可动摇的基础”。绝对成本论不仅指出了产品的绝对成本是一国贸易的基础,第一次论证了国际贸易的互利性质,而且揭示了绝对成本优势的来源:一是自然禀赋的优势,二是人民的特殊技巧和工艺上的优势。比较成本论的“两优择重,两劣择轻”思想则揭示了分工和贸易互利性的一般特征,指出不论一国处于什么发展阶段,都可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并从中获利。要素禀赋理论从各国要素禀赋差异的角度说明了比较成本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通过要素选择和合理组合降低成本,获取贸易利益的思想。
二、比较优势战略理论的不足
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在理论界得到一定的认同,但也遭遇到大量的批评。郎永清认为,要素禀赋对产业结构的形成的确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的存在,一国的产业结构并非仅由要素禀赋结构先天决定。一国的经济能否实现持续增长主要取决于其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位置。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在较为落后的产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那么,根据比较优势战略理论,该国在国际分工中将一直处于不利位置。因此,如果片面强调要素禀赋对产业选择的决定作用,有可能损害一个国家长期发展的可能性。
胡汉昌和郭熙保()认为,比较优势战略存在的问题表现在:第一,就现实的对外贸易而言,比较优势产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收益不可能长期化。第二,就长期的对外贸易而言,比较优势产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也不能自动、自发地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第三,就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而言,比较优势战略不能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战略。理由在于,一是大国对外贸易作用的局限性和复杂性,二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无力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三是对外贸易的引擎作用是有条件的。第四,比较优势战略忽略了制度和文化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因此,渐进式、分步式的追赶战略即后发优势战略是可行的选择。郭克莎()认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战略虽然要重视发挥比较优势,但不能以比较优势战略作为基本的战略模式,而需要突破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国际分工模式的束缚。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理论依据,是以动态比较优势为基础。以比较优势的转换为导向,同时有选择地利用静态比较优势,有重点地推行逆比较优势战略。廖国民和王永钦(2003)认为,一国即使具有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如果存在技术劣势和竞争劣势,该国的产业也必将缺乏国际竞争力,不可能从专业化分工和国际贸易中获得持久的好处。而一国哪怕不具有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但如果交易效率和规模经济存在比较优势,该国在分工中同样具有竞争力,能够充分享受到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内生比较利益,从而能较快地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并实现向发达国家的收敛。
笔者认为,比较优势战略理论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没有对比较优势战略与国际分工、对外贸易的关系及相互影响进行充分的分析,这是该理论遭到批评的一个主要原因。廖国民和王永钦(2003)认为,中国劳动力优势,是静态的低端的要素优势,劳动生产率和技术的劣势会自然抵消这种优势。规模经济理论(朗永清,2004)也说明了只存在高级要素的优势,而不存在低级要素的优势。因此,落后国家由资源禀赋结构所决定的在国内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产品在国际上不一定有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本身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可能会变成劣势,结果可能是陷入比较利益陷阱,导致贫困化增长。这必将影响到国内有比较优势产业的经济剩余的积累速度,从而延缓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这个角度说,认为由落后国家的比较优势所形成的产品收益不能长期化,其比较优势不能自动带动产业升级的批评是有理论依据的。
第二,比较优势战略理论虽然揭示了一国要素禀赋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但要素禀赋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对应性不具有先验性,而是具有后验性。即一国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竞争力是以其要素禀赋结构为基础和支撑的,产业结构必须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状况,但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并不必然地带来产业结构的升级及其竞争力的加强。只有在把一国经济发展看成是封闭的自然演变过程时,要素禀赋结构决定产业结构的先验性才能成立。最先发展的国家其产业发展往往是自然演进的,而后起国家大多必须走跨越式扶持发展的道路。
根据比较优势战略理论,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要得到发挥,需要有一个能够反映生产要素相对稀缺程度的要素价格结构,即熊贤良(1995)所说,比较优势已经充分反映到产品价格上。但发展中国家由于其市场所固有的缺陷,这个条件是不存在的。因此,比较优势战略理论运用于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的不适应性。
第三,更重要的,没有充分论证一国特别是落后国家比较优势及比较优势升级的来源,因此也就很难充分说明落后国家何以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赶超。尽管比较优势战略所考察的一国要素禀赋结构从而比较优势是动态的,但落后国家如果一味遵循比较优势战略以实现产业结构自然升级,这个过程是过于缓慢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勾画了一个经济自然演进的图景,而忽略了在历史进程中,一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往往是遵循跨越式途径,自然演进者通常是被世界经济所被抛弃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也说明了经济发展本身并不是一个自然演进过程,而是跨越式发展过程。没有原始资本积累,就没有英、西、葡、荷等国要素禀赋结构的快速提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无法迅速建立。美国、德国是靠保护扶持了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后起国家日本、韩国等则采取的是跨越式发展来培育具有竞争优势产业的要素禀赋结构,从而实现了经济赶超。在西方社会进入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时期,我国明清封建王朝排斥创新,没有实现跨越式发展,最终沦为半殖民地。
落后国家要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追赶甚至超越,必须首先实现其要素禀赋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突变,从而快速建立起在前沿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显然,比较优势战略理论没有对这种突变及其发生进行充分的解释。
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跨越式发展战略
实现在经济上对发达国家的赶超,是所有落后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的一个普遍取向。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德国和美国对英国的赶超、二战后日本、韩国等对欧洲的赶超,说明落后国家对发达国家的赶超是可能实现的。但也有不少发展中国家在实现赶超的过程中出现了战略和政策的偏差,陷入了困境。赶超战略如果是建立在一国资源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基础上,不是对比较优势的否定。符合产业梯度发展的规律,战略就有可能实现。而如果赶超战略主要受出于政治等因素所决定的经济发展目标的驱动,则往往是反比较优势的,也是违反产业发展规律的,这样的战略容易走向失败。普雷维什、辛格、缪尔达尔等所主张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的失败就是例证。
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首先体现在其技术的快速发展上。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赶超,关键的是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变迁速度从而产生变迁速度要快于发达国家。通过低成本、低风险地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进行技术模仿,可以使发展中国家技术变迁的速度快于发达国家。但技术模仿和引进必须与资本积累特别是人力资本积累相结合,才能转化为赶超的速度,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提升是起先导和制约作用的。这是一个“干中学”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对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越是新技术,发达国家的保护越严,获取的代价越高,而对成熟技术,则保护轻松,获取的代价也较低。这说明,技术可以模仿,但发展中国家不可能持续地从发达国家那里得到“适宜的`技术”。经济的跨越式快速发展,要求在技术模仿的基础上,进行更大更多的创新,突出经济发展中人的作用。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要使得一国在最高级的要素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才能支持产业向高级化和具有竞争力的方向转变。为此,落后国家必须实现由资本(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向技术创新的快速转变,缩短追赶的过程。实现这种快速转变的唯一路径是人力资本存量的快速增加。对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他们并没有能够通过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缩小与发达国家在人均收入上的差距(邹薇,2003)。在技术引进和模仿的过程中缺少人力资本的积累,技术结构的系统提升就无法实现,从而产业的跨越式变迁和经济赶超就不可能实现。人力资本积累是保障技术引进效率、增加物质资本积累并形成产业竞争力的先导。
人力资本存量的快速增加必须由政府刻意而为,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途径。历史上成功的经济赶超都是由落后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开始的。日、韩等国正是由于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积累了人力资本的优势,才使得要素禀赋结构得以跨越式提升,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快速发展。各国在选择产业升级方向时所具备的要素禀赋及比较优势是注重人力资本投资,通过人为扶持所获得的,不是比较优势自然提升的缓慢结果。所以,一方面要看到,日本、韩国等在产业发展上是遵循了比较优势战略的,另一方面,还应当看到,这个比较优势的获得正是它们优势跃升的结果,而不是渐进取得的。
从长期来看,发展中国家要素禀赋结构会逐步提升,但由此所取得的比较优势往往只能是发达国家多年前的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工业品出口的不断增加也往往是来自于发达国家由于产业升级所放弃的。如果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没有一个跨越式的提升过程,落后将是长期的,循着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老路去实现赶超的希望是渺茫的。发展中国家要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经济赶超,应遵循“人力资本先行追赶——技术追赶——产业跃升——经济赶超”的路径,重在发挥人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命运的真正转变应该是发生在佩雷丝和苏蒂所说的“第二种机会窗口”,而不是比较优势战略所倡导的“第一种机会窗口”。
四、结语
经济发展实际上就是产业结构不断变迁、升级,向高级化发展的过程。任何国家在确定主导产业并实现产业升级时,都不能脱离由本国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但发展中国家为实现经济赶超,也不能受限于比较优势战略,而应力求实现要素禀赋结构和比较优势的突变性提升,走跨越式发展道路。通过优先发展教育,增加资本存量中人力资本的比重,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经济的赶超必须建立在人力资本存量的赶超上。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既是落后国家实现经济赶超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国经济长期发展并保持其竞争力的源泉。
参考文献:
1.林毅夫,孙希芳.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j].国际经济评论,2003(6)
2.张二震.国际贸易分工理论演变与发展述评[j].南京大学学报(人文哲社版),2003(1)
3.郎永清.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及其意义[j].国际贸易问题,2004(8)
4.胡汉昌,郭熙保.后发优势战略与比较优势战略[j].江汉论坛,2002(9)
5.郭克莎.对中国外贸战略与贸易政策的评论[j].国际经济评论,2003(5)
6.廖国民,王永钦.论比较优势与自生能力的关系[j].经济研究,2003(9)
7.熊贤良.比较优势战略与大国的经济发展[j].南开经济研究,1995(4)
8.洪银兴.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j].经济研究,(6)
9.马云泽.“比较优势战略”与“赶超战略”的再思考[j].当代经济研究,2003(7)
10.邹薇,代谦.技术模仿、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赶超[j].中国社会科学,2003(5)
11.罗良针,张莹.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驱动作用辨析[j].江西社会科学,(1)
12.杨清海.人力资本先行追赶与制度创新[j].南开经济研究,2005(2)
宁夏发展的论文篇十三
宁夏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改革开放排头兵之一,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对此,我深有感触,在参观调研的过程中,我不断领悟着宁夏的发展心得。在此,我愿与大家分享我的体会。
第二段:注重政策引领,强化制度保障
宁夏坚持创新发展模式,注重政策引领,强化制度保障,让企业家们有创新的动力和环境,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此外,宁夏重视公共品的投资,譬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为企业活力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能量。因此,企业家们都能够充分利用宁夏的这种发展模式和政策环境,发挥自己的优势,尽快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
第三段:加快创新技术转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宁夏高度重视创新,将之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予以明确表述。宁夏坚持把“创新是第一动力”作为发展的重点,突出产业核心技术研发,积极加快创新技术转化和产业化进程。在新能源、新材料、生态环保等领域中,宁夏通过技术创新,成功提升了自己的产业竞争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第四段:营造一流发展环境,提升整体品质水平
宁夏注重改善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整体品质水平。为了让企业真正有利可图,宁夏制定各种优惠政策、优质服务体系和全方位保障体系,优化发展环境和公共服务,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在区域竞争中赢得新的优势。这样的营商环境,不仅能提升企业竞争力,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人才。
第五段:全力打造开放新高地,拓展发展新空间
宁夏依托自身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历史进程,积极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通过与内陆省份的合作,进一步拓展了区域发展新空间。宁夏独具特色的开放战略,拓展了市场发展,提升了经济效益,进一步增强了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力度。在未来的发展中,宁夏将背水一战,坚定走出一条可持续、稳定、有竞争力的新路。
结语:
诸多成功的企业、创新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都离不开宁夏这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只有在它的强大推动下,才能实现自己的财富梦想。宁夏的发展之路,告诉我们,只有秉持改革创新精神,始终坚持政策引领和依法治理,方能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
宁夏发展的论文篇十四
近来来烟草专卖主管部门行政执法已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烟草专卖主管执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将当前存在的问题解决好是促进加强烟草行业健康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烟草专卖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烟草专卖;执法办案;问题;对策。
近年来,国家为了进一步加强烟草专卖机构建设和专卖执法队伍建设,国务院和烟草行业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并多次召开全国性行业会议,烟草专卖执法的队伍的执法水平、机构设置、执法工具的配置、执法依据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看到行政执法水平提高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烟草行政执法中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烟草行政执法中所存在的各种具有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在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给予相应建议。
(一)专卖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执法水平不高。
近几年来,随着烟草专卖管理网络的建立运行,烟草专卖执法队伍不断扩大,聘用人员不断增多,专卖队伍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执法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是学历层次低。在我国,烟草执法队伍中的人员比较复杂,有一些合同工人员的基础学历比较低,很多人仅仅是初中毕业,这就使得执法队伍综合素质不高,执法能力和方式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其次是思想守旧,业务能力较差,执法艺术、执法技巧不够。有的人员思想保守,工作中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人员有勇无谋,把握不住执法的“度”;有的人员说话辞不达意,不会向执法对象和消费者宣传;有的人员对市场管理无从下手,或者不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就匆忙“上阵”,没有找准进攻点,最终久攻不下;在案件调查取证过程中,很多人员不懂执法艺术,造成执法人员和人民群众的矛盾,破坏了执法环境,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
(二)烟草专卖法律法规的宣传还未深入人心,烟草执法冲突事件时有发生。
近年来烟草行业在烟草法律法规宣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烟草专卖的舆论氛围越来越好,经营户和老百姓的专卖意识逐渐增强。但烟草行业在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宣传方面依然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烟草行业在宣传法律法规方面的时间主要集中在“3.15”等几个特殊的时期,平常时间则忽视了宣传工作。让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深入人心是普法工作的目标之一。我们国家并不缺少法律,缺少的是执法和守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观念。很多老百姓的法律意识非常淡薄。不懂法就更谈不上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也无法意识到自己的某些行为已经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烟草行业法律法规是特殊法,老百姓对其的了解就更少了,这就给依法执法的人员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二是烟草行业在宣传法律法规的方式方面存在问题。我国公民的综合素质还比较低,文化水平层次比较低,这就使得公民对于专业知识的认知比较困难。法律是有具有专业水准的人员根据社会需要制定的并由国家相关机关认可的由专业严密的语言组成的信息符号。法律条文的专业性给老百姓接触并理解它带来了困难,同时也给普法宣传部门带来了挑战。如何把烟草行业法律法规变成活泼生动并容易被老百姓认知和理解的宣传品就成为烟草执法和宣传部门的重要工作。现在烟草行业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依然比较单调,缺少可操作性。
(三)假烟屡禁不止,打假办案任重道远。
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有200%的利润,他就敢冒上绞刑架的风险”。假烟的制作成本很低,利润却很高,高额利益正是假烟屡打不止的根本原因所在。虽然近年来,烟草部门在打假工作上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随着交通的发达和托运业的逐渐兴起,托运站也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假烟贩运渠道,通过托运方式人货分离,可以逃避监管,制假者可以随便以电脑配件、办公用品等名目进行托送,而且现在高速公路难在运输途中查处。就是在某个环节查处了,我们专卖管理部门的取证也是非常困难。
(一)加强烟草专卖执法队伍建设。
专卖执法队伍中还存在着有些执法人员滥用职权、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不公等现象,甚至还发生执法犯法,野蛮执法,假公济私,吃拿卡要,刁难群众,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纪律松散,“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丑恶现象,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十会强烈。笔者认为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抓好教育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实践表明,提高专卖执法队伍素质是做好专卖执法工作的基础,只有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才能有效提高专卖执法总体水平。
二是抓好纪律整顿树立执法形象。专卖执法事关国家和消费者利益,事关烟草行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与形象,为抓好专卖执法队伍建设,各级烟草专卖行政管理部门应狠抓纪律整顿,严格清理执法队伍,严厉查处违反党纪国法及烟草专卖执法“六条纪律”规定的行为,严肃处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随意野蛮执法,滥施处罚行为,有效净化执法队伍,优化执法环境。
(二)应充分运用行政执法的技巧。
烟草专卖稽查人员与管理相对人之间存在着矛盾。处理得当,矛盾得以缓和、化解,处理不当,矛盾有可能激化而向相反方面转化。因此,执法中要尽可能运用技巧;如一是形象展示技巧。烟草行政管理部门要通过各种形式来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减少管理相对人的心理对抗,缩短管理过程,从而使执法工作顺利地开展。二是规范管理,文明用语。烟草执法是烟草行政管理机关以国家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力,并通过执法体现了执政为民的本质,执法人员一言一行要文明有礼貌,严肃而庄重,说话有分寸,不能说脏话、粗话。作为受处罚者,在一般情况下,其心态是抵触的。当管理相对人内心感受到执法人员对其人格的尊重时,会唤起其理性的思考,促使其抵触情绪的弱化,乃至消除。三是法律意识,规范用语。在执法过程中,我们用语一言体现法律意识,也是宣传法律法规的重要手段之一,无论在何时何地,面对任何被处罚者,都要始终保持法律意识,用规范的语言,对管理相对人讲清楚其需要提供的有关证据,交待清楚其违法事实和违反法律法规的条款,本机关处理、处罚的决定情况等。
(三)实行“四管”齐下,加大打假打私执法力度。
“四管”齐下即查、堵、端、拔,四种办法同时并用也是被各地工作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查即查市场,就是以烟草为执法主体,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对辖区卷烟市场开展大力度、不间断的清理检查,并做到四个结合:全面查与重点查相结合,突击查与日常查相结合,明查与暗查相结合,自查与联查相结合;堵即堵源头,在规范执法和部门协作的前提下,加强对交通要道的监控,摸清非法活动规律,实行有效查处;端即端“窝点”、通过对烟贩子的排查摸底,利用有价值的举报线索,准确判断,快速出击,逐个捣毁其非法经营“窝点”;拔即拔“钉子”,在掌握较充分违法事实的前提下,由有关部门配合,对一些重点违法户和公然抗法户进行严厉打击,有效惩处。违法事实已构成犯罪的要坚决绳之以法,避免以罚代刑,不给对方以重犯的机会。同时,以此震慑违法犯罪分子,教育广大卷烟零售户。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只有与时俱进,严格规范烟草专卖执法行为,烟草专卖执法部门才能更好地代表国家行使烟草专卖管理职能,履行好“监督、执法、保障、服务”的职责以更好地维护党、政府和烟草部门的形象,为国为民谋福利。
参考文献。
[1]胡哲,陈然.我国烟草专卖制度中行政执法问题研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05).
[2]张树杰,罗宏斌.构建烟草专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j].现代企业,2009,(12).
宁夏发展的论文篇十五
宁夏,处于黄河流域和黄河上游,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近年来,宁夏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创造了一系列经济亮点。同时,宁夏还从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方面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作为一个有幸在宁夏生活与工作的人,我很荣幸有机会分享我的心得与体会。
第二段:发展经济,充实人民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宁夏的经济发展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政府搭建起了完善的产业链与经济体系,通过与各方面的沟通、交流,增强了人们对此的信心。在我以前的经历中,宁夏的日子并没有那么好过。然而,如今宁夏的人民生活水平在提高,经济数据在飞扬,这些都是宁夏的成功之处。
第三段:建设生态文明,追求可持续发展
如今的人们都越来越重视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而在这方面,宁夏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首先,宁夏采取了有效的土地管理策略,通过生态修复等措施进行土地维护,促进了农业、旅游等领域的发展。其次,宁夏也实现了生态经济的转型,例如通过启动的植树造林计划来实现可持续的林业发展。这些做法实际地促进了宁夏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第四段: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扩大对外交流
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宁夏同样意识到了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对于地区和国家的未来发展是有多么重要。宁夏积极与周边省市自治区开展合作,以促进旅游、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同时也与世界其他地区开展进一步的对接。这些交流不仅为宁夏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同时也带动了本地文化的保护与创新。
第五段:结语
从未来的地图上看,宁夏是那里的一个重要的角落。在这里,人们在不断地寻找和探索着其发展之路。长期以来,“在宁夏,一步都不能少”这样的口号体现了人们的期望与对未来的渴望。随着宁夏坚定的步伐与探索,我们相信宁夏未来将会更加繁荣和美好。而对我们这些居住在宁夏的人而言,也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的可能性。
宁夏发展的论文篇十六
随着怀化烟草公司的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怀化烟草正从传统百货店和个体零售的模式向以连锁经营为主业的多样化的模式转变,对分销网络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立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则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缩短流通时间、达到资源利用高效化。简要阐述物流配送对公司的重要性以及现存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与建议。
怀化烟草;物流配送;优化。
1.物流配送的线路设计不够灵活。卷烟配送车辆利用率不高,在实际调查中,溆浦分公司8台卷烟配送车辆,1187个网络客户,在销售旺季800多件/天可以胜任,在销售淡季300多件/天一样需要。这里主要存在着卷烟配送线路的预先设立和固定不变的问题。
2.卷烟零售户布局不合理。在实际的销售网络建设中,会同卷烟营销部,辖人口36.4万,城市网络客户数量人口比例己达0.61%,而农村网络客户数量人口比例己达0.15%,348个农村自然村只有83个自然村有卷烟销售网络客户,严重的布局不合理,严重的农村城市卷烟零售客户的分布不均,严重威胁着现行卷烟物流配送体系平稳运行。
3.缺乏对配送车辆的过程管理。靖州卷烟分库,每天都有25辆配送车辆运行在各种乡村小道和城市马路上,其安全状况、目前的位置、配送的线路等在配送车辆开出配送中心的那一时刻起管理者就无法得知,无从得知。如果配送车辆在偏僻的乡村发生了安全问题,报警也会出现困难。另外,配送车辆假公济私的现象时有发生,擅自偏离送货路线、在某一网络客户处滞留不前等原因导致配送车辆早出晚归,还不能完成配送任务的情况经常发生。
4.不重视商流采集的平台建设。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互动的信息呼入订货平台己成可能。这样即可以降低费用,又可以为客户提供平等、全天候的订单采集服务和业务咨询服务。
1.实现卷烟配送中心合理化布局。对怀化市烟草公司物流配送网络的布局,主要考虑以下几个相互关联的因素:第一,要同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匹配。怀化市地域辽阔。在网络的布局上要考虑到相关地区的经济因素。第二,要同该地区的市场容量相匹配。人口与卷烟消费量具有极大正相关性,吸烟人口比率相对较固定,所以人口是网络合理布局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市场充分开发的前提下,人口就是重要的市场资源。第三,打破行政区划,按经济区划合理布局。将基层单位改造为营销部,主要进行市场营销、定单收集等工作,然后按较大的区域范围统一进行合理布局,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可以适当地进行分离,形成规模较大专门配送中心,由合理布局后的配送中心统一负责卷烟配送工作,最终实现物流配送的规模化经营。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手段,实现卷烟配送体系的信息化,将所有的卷烟销售网络客户进行直观展示,并将各销售网点的各种基本资料、配送车辆的基本资料和路线与电子地图进行关联,达到“以图管点”,直观、准确、方便、灵活的目标;同时做到同步维护,真正实现对销售网络客户的动态管理和配送车辆的全程监控,全面提高卷烟销售网络客户的管理水平,实现降低成本、提高员工积极性的目标。
3.采用电子商务手段,建立双向的订单平台。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有利于更快捷完成各种定货周期的客户的订单分类,均衡分配电话定货员的订单采集,使客户利用语音、短信和互联网通过企业站都可以进行定货。系统利用双向互动的订单采集平台和接口软件,能够将呼入形成的订单按照其规定的访销周期进入订单生成流程,然后传输到卷烟销售物流信息系统,以便第二天的卷烟配送工作的顺利进行,节约卷烟物流配送体系成本,可以减少定货电话和其他相关设备的成本。
[1]张晓昆.卷烟配送中心的设计[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5,(3).
[2]贺强.中型烟草物流园区的建设规划与运作模式[j].湖南烟草,2007,(3).
宁夏发展的论文篇十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奶产业健康发展,规范奶产业生产经营行为,保证乳品质量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奶牛养殖,生鲜牛奶生产、销售、收购、加工和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生鲜牛奶,是指未经加工的牛奶。
本条例所称奶牛养殖者,是指饲养奶牛的组织和个人,包括养殖场、养殖小区和散养户。
本条例所称奶站,是指为奶牛养殖者提供机械化挤奶服务或者定点收购生鲜牛奶的场所。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奶产业监督管理工作。
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物价、轻工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相互配合,依法做好奶产业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奶牛养殖者、奶站和乳品加工企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经营行为,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惠互利的协作关系。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制定奶产业发展规划,优化奶产业区域布局,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二章奶牛养殖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快推进奶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推广科学饲养技术,提高原料奶质量,统筹规划奶源基地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改善奶牛养殖的条件。
第八条奶牛养殖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独立的饲养场所或者圈舍;
(二)相应的生产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三)同饲养规模相适应的卫生防疫条件;
奶牛养殖场和养殖小区还应当具备国家有关农业标准化繁育、卫生以及防疫检疫规范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奶牛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应当建立奶牛繁育系谱档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良种奶牛进行系谱登记和生产性能测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牧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奶业协会对良种奶牛进行系谱登记和生产性能测定。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奶牛良种繁育和推广体系建设,制定并实施科学的奶牛群体改良计划,指导奶牛养殖者采用优良品种,提高奶牛遗传品质和奶牛生产水平。
第十一条奶牛良种繁育应当使用合格的冻精、胚胎。未依法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经营冷冻精液和胚胎。
第十二条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当对奶牛实施免疫接种,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对奶牛疫情进行动态监测。
奶牛养殖者发现患有传染性疫病或者疑似疫病的奶牛,应当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动物防疫或者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迅速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
第十三条动物防疫或者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每年定期对辖区内的种用、乳用奶牛进行疫病检疫普查;经检疫符合健康条件的奶牛,检疫机构应当出具《奶牛健康证明》;检疫费用,由县级财政予以保证。
第十四条动物防疫或者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确诊为结核病或者布鲁氏杆菌病的阳性病牛,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监督奶牛养殖者对结核病或者布鲁氏杆菌病的阳性病牛进行扑杀、销毁,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规定予以补贴。
第十五条销售奶牛,销售者应当出具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签发的《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和《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
从国外、区外引进奶牛应当在指定地点隔离观察,经检疫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
禁止从疫区引进奶牛。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奶牛养殖无公害产地认证,推进保障牛奶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建设。
鼓励奶牛养殖者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组建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奶牛政策性保险制度,引导和扶持奶牛养殖者参加奶牛保险,对参加保险的奶牛养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予以一定的保费补贴。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奶源基地奶牛标准化饲养、疫病防控、饲草种植、青贮饲草(料)收贮、加工利用以及先进实用设备、技术的.研究推广和支持,加强对奶牛养殖者的技术培训。
第三章生鲜牛奶的生产、销售、收购和加工
第十九条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生鲜牛奶生产标准化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质量安全体系和标识制度,规范市场秩序。
农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生鲜牛奶质量安全的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第二十条鼓励乳品加工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以及奶业协会联合开展技术创新,开发优质乳制品。
第二十一条奶牛养殖者应当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使用兽药、饲料以及饲料添加剂,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和未经国家批准的兽药、饲料添加剂。
第二十二条奶牛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奶站应当依法建立并保存奶牛养殖档案和牛奶生产档案。
第二十三条经营者建立奶站应当依法办理营业执照,并向当地农牧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登记备案。
未办理营业执照的奶站以及不符合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条件的奶站,不得收购或者销售生鲜牛奶,企业不得收购其销售的生鲜牛奶。
第二十四条建立奶站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固定的房舍;
(二)有相应的制冷、冷藏、保鲜设备和不锈钢贮存罐;
(三)有符合规定的化验、计量、检测仪器设备;
(四)有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
(五)从业人员有健康证明;
(六)有相应的管理制度。
机械化奶站除具备前款规定的条件之外,还应当有不低于二百平方米的固定房舍和机械挤奶设备。
第二十五条乳品加工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加工厂房(车间)的选址、设计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与生产的产品和工艺相适应的加工、卫生、包装和检测设备;
(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经培训合格的产品质量检验人员;
(四)依法取得有关证照。
第二十六条生产者、经营者不得将生鲜牛奶直接进入消费市场销售。
第二十七条生产、加工企业销售和收购生鲜牛奶应当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禁止销售或者收购下列生鲜牛奶:
(一)未取得健康证明或者未经检疫奶牛产的奶;
(二)产犊7日内的牛初乳,但以牛初乳为原料从事乳品加工的除外;
(五)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的奶牛在用药期间或者停药后5日内产的奶;
(六)发生一、二类传染病的疫区,在封锁时期产的奶;
(七)其他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奶。
第二十八条以牛初乳为原料的乳品加工企业按照规定标准可以收购牛初乳。
第二十九条收购、生产或者销售生鲜牛奶和乳制品的,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收购、生产或者销售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过期变质、假冒伪劣的;
(二)掺杂使假;
(三)压等压价或者使用虚假、不合格的测定仪,降低牛奶等级标准的;
(四)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短斤少两;
(五)使用有毒有害容器。
第三十条乳品加工企业生产奶粉、液态奶等乳制品,应当符合产品质量标准。
使用奶粉、黄油、乳清粉等原料加工的液态奶,应当在包装上注明原料种类。
第三十一条奶牛养殖者与奶站、乳品加工企业购销生鲜牛奶应当签订购销合同,合同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履行地、履行期限;
(二)购销数量;
(三)收购标准;
(四)计价标准;
(五)结算方式;
(六)运输方式;
(七)变更和解除合同的条件;
(八)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
第四章服务与监督
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奶牛养殖者的技术和资金扶持力度,产奶的奶牛纳入良种政府补贴范围,对养殖优质后备母牛给予一次性补贴。
第三十三条从事生鲜牛奶质量安全检测的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农牧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资质、资格。
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组织对生鲜牛奶生产、销售、收购等环节的安全监测,定期进行生鲜牛奶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抽查结果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农牧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
农牧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符合资质、资格条件的生鲜牛奶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生鲜牛奶生产、销售、收购等环节的安全监测进行抽查;抽查不得向被抽查人收取费用,抽取的样本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数量,在同一抽检期内对同一批次生鲜牛奶不得重复抽检。
第三十五条奶牛养殖者、奶站、乳品加工企业对抽查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之日起五日内,向组织实施抽查的农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上级农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检。
因检测错误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农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六条奶站、乳品加工企业应当建立或者委托生鲜牛奶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其销售或者收购的生鲜牛奶进行质量安全抽查检测。发现不符合生鲜牛奶质量安全标准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并向农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七条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进行检举、揭发和控告。有关部门接到相关的检举、揭发和控告后,应当及时处理。
第三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牧行政主管部门在生鲜牛奶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中,可以对生产、销售、收购的生鲜牛奶进行现场检查,调查了解有关情况,查阅、复制与生鲜牛奶质量安全有关的奶牛养殖档案、生鲜牛奶生产销售记录和其他资料;经检测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生鲜牛奶或者使用不合格容器生产、销售、收购生鲜牛奶的,可以查封、扣押。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生鲜牛奶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伪造检验结果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造成重大损失的,撤销其检测资格;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生鲜牛奶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结果或者证明不实,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造成重大损失的,撤销其检验资格。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建立奶牛繁育系谱档案、奶牛养殖档案、牛奶生产档案或者未按照规定保存档案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办理营业执照的奶站,收购或者销售生鲜牛奶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权责令改正,没收已收购的生鲜牛奶,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权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处五十元以上三百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销售和收购,对违法销售的生鲜牛奶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监督销毁,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可以对销售者和收购者分别处以货值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但最高罚款额不得超过二万元。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条例,有第二十九条(一)、(二)、(三)、(四)项规定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质量监督部门按照职权依法给予处罚。
违反本条例,有第二十九条(五)项规定行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牧行政主管部门没收有毒有害容器,可以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农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本条例规定职责或者执法中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行政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七条本条例自1月1日起施行
宁夏发展的论文篇十八
1.加快高端精品枸杞培育发展。以品种创新和产品创新为突破口,充分挖掘西夏区富硒枸杞的药用、食用、保健美容价值以及独特的品牌和文化价值,通过规模化、一体化经营和高端市场的开拓,实现绿色高端精品枸杞的高附加值、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3.强力推进枸杞产业转型升级。在镇北堡镇团结村打造2000亩枸杞产业田园综合体,把枸杞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生态观光、现代农业、休闲养生相结合。通过建设枸杞产业观赏、采摘、品尝和深加工为一体的田园社区、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形成以旅游为先导、产业为核心、文化为灵魂、体验为价值枸杞产业田园综合体。
4.加强宣传推介扩大市场。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具备实力企业、合作社(协会)等经营主体主动走出去,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林果产品展销会、推介会、品鉴会,在全国一二三线城市和重点销售区域设立优质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或直销窗口,拓展营销渠道,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通过组织活动,将外省区经销商、代理商及专家学者、消费者代表请进来,体验当地林产业风土、民俗饮食与产业文化,促进经销商、消费者与林果生产者的融合对接,合力提升产业品牌影响力。
五、今后重点工作
加强枸杞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规范病虫害防治、标准化生产和机械化设备,鼓励企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行“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积极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完善枸杞产业绿色防控措施,建立健全相关推行机制,用现代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枸杞产业。
要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强林业科技培训等多种有效举措,不断加快枸杞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示范推广枸杞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推行枸杞产区优质品种示范、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管理、枸杞病虫害“五步法”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树体整形修剪、设施制干等技术,推进枸杞果品统一包装、无公害、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认证,加大对枸杞产品品牌培育和保护力度,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协会组织、大户参与、科技引领、服务跟进、协调发展的枸杞产业发展模式。
在枸杞精深加工上下功夫,充分利用西夏区枸杞企业、合作社、农场等加工企业现有的技术优势,在枸杞芽茶,红枸杞、黑果枸杞、八宝茶等宁夏特色系列产品上,积极探索枸杞精深加工的道路,为西夏区枸杞精深加工企业规模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充分发挥西夏区紧邻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和“大学城”的优势,建立产研结合体,积极进行新技术研用,新品种推广,为西夏区枸杞产业健康发展更好的服务。
对照枸杞产业标准化基地的建设要求,以实施新建成的枸杞标准化建设基地为重点,大力推进枸杞区域化发展,加强枸杞良种化栽培、水肥标准化管理、病虫害规范化防治,标准化生产和机械化装备,严格按照枸杞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标准化操作规程,示范引领周边枸杞产业推进标准化管理,提升产量、质量和效益。
银川市西夏区自然资源局
2020年10月16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宁夏发展的论文篇十九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人才资源开发,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知识或者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人,包括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等。
人才资源开发包括人才培养、引进、评价、使用、流动、激励、保障等活动。
第三条人才资源开发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人为本,市场配置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统筹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人才资源开发应当尊重用人单位和人才个人的合理、真实意愿。
第四条人才资源开发实施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人才培养、选拔、任用、激励等制度。
第五条人才工作主管部门负责人才资源开发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
政府有关部门、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公民,应当支持人才资源开发工作。
第六条对在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中做出积极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培养和引进
第七条自治区将人才能力建设作为人才资源开发的核心,制定并实施符合自治区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能力建设规划。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人才资源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引进规划和计划,通过产业发展、项目实施、企业培育等形式,培养和引进人才。
第九条人才工作主管部门指导、协调和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行业组织,应当积极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
第十条人才工作主管部门、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人才和妇女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人才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
国家工作人员专门培训机构,应当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方面人才的培训工作服务。
鼓励高等职业院校和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服务。
第十二条鼓励以各种形式培养青年人才,人才工作主管部门以及政府有关部门、青年人才所在单位应当为其提供相关条件和便利。
第十三条自治区制定并实施有利于引进人才、有利于发挥引进人才作用的优惠政策。
鼓励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根据实际需要引进人才。
人才工作主管部门、政府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效能原则,提高人才引进的办事效率。
第十四条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人才工作主管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为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鼓励行业组织、学术团体和个人推荐海外高层次人才。
第三章评价、使用和流动
第十五条人才评价应当以能力和业绩为依据,建立以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标准。
第十六条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制定人才评价标准及科研成果评选标准、安排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聘请专家、学者开展相关评审工作,应当统筹兼顾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人才特点和工作实际需求。
鼓励用人单位制定实施本单位的人才评价、考核等标准,并给予被评定人员相关待遇。
第十七条专业人才聚集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大型企业,经自治区人才工作主管部门委托,可以评审本单位的副高级以下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给予被聘任人员相关待遇。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制定实施本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聘办法,被聘任人员享受本单位规定的相关待遇。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规范人才流动秩序,通过规划和政策指导、信息发布等,引导人才向社会需要并能发挥作用的地方流动。
人才工作主管部门、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为各类人才合理流动提供便利和服务。
专业技术人才经所在单位同意,可以通过兼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等方式进行流动。
第十九条企业事业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聘请已经退休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人才或者其他急需的人才。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和管理,建立和完善人才信用制度,发展和规范人才社会化评价、服务中介组织,发挥市场在优化人才配置中的作用。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专业化、信息化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人才流动与社会保险相衔接的制度。
第四章激励和保障
第二十二条人才资源开发实施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激励体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各类人才的实际和特点制定实施人才奖励标准、政策。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实施年度创新人才奖励制度。
鼓励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制定和实施专业人才奖励制度。
第二十三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各类人才,在政府奖励、职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教育培训、成果申报等方面平等享受相关待遇和优惠政策。
第二十四条人才资源开发实施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照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给予有突出贡献的人才高薪待遇。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用于人才的培养培训、引进和奖励等,并保证逐年有所增长。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保障本单位人才资源开发资金。
第二十六条自治区建立人才资源开发重大事项协调机制,协调解决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流动、保障等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第二十七条人才工作主管部门、政府有关部门和人才所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人才利益诉求和表达机制,维护人才合法权益。
人才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人才意见、建议的征询和回复制度。
第二十八条人才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人才分类信息数据库和人才供求信息发布制度,为用人单位和人才提供信息化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开展人才常规统计、抽样调查、定期普查工作并公布统计结果。
第五章监督措施
第二十九条自治区实施人才资源开发责任制和监督考核制度,人才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对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情况进行督查,对不落实人才资源开发法规、政策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通报批评。
第三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国家和自治区人才资源开发法规、政策的行为有权举报。受理部门应当依法查处,并将查处结果告知举报人;对于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案件,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一条人才工作主管部门和其他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二条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中侵害人才合法权益的,由人才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行政主管部门给予通报批评;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本条例自7月1日起施行。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6100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