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朱德的扁担的教案(通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1 06:28:13
实用朱德的扁担的教案(通用14篇)
时间:2023-11-01 06:28:13     小编:字海

好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就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要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这些范文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助力教师编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大家可以借鉴其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设计,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记住,一份好的教案能够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支持。赶快动手起草一份属于自己的教案吧,祝大家教学顺利!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一

师: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同志的扁担?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之后交流)

生:(齐)因为心疼他

师:为什么心疼?

生1:因为“他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课文原话),所以让人心疼。

生2:他一个晚上都没有睡觉在研究怎样和敌人打仗。

师:只有一个晚上是这样吗?

生:(齐)不是,是很多个晚上(是整夜整夜)。

生3;他还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满满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他多辛苦啊

师:是阿,白天他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晚上还要研究作战方案,多么辛苦啊!真让人心疼。(做出心疼状)

生4:挑粮时他的草鞋都磨破了。

生5:他的脚都磨出血泡了。

师:看了真让人心疼。

生6:爬山时身上,腿上都刮破了。

师;心疼啊。(双手紧握捂住心窝,表情凝重)

生7:太阳晒得他的脸都黑了。

生8:他累得人都瘦了,脸也黄了。

师:的确让人心疼啊!

生9:他的眼窝也深深地陷下去了。(边说边用手在眼睛上比划)

师:因为心疼,战士们藏起了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生1: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

生2:他还让人在扁担上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字,大家见了,不好意思再藏了。

师:哦,藏了一根,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再藏一根(生齐:他还会再找一根……)

生3;我知道了,那是在给朱德同志加活而不是减活。

师:为什么这么说?

师;你的心真细,战士们肯定也是这样想。

生4;藏了扁担,朱德更辛苦了。因为他白天要挑粮,晚上还要整夜整夜研究,没有了扁担他还要跑更远的路去找,或者锯木头做,这样他不就更累了吗。

师:好一个“辛苦”呀!正是怕朱德同志受更多累,更辛苦,战士们心疼呀,所以才不藏了。

小结:战士们藏扁担是因为心疼朱德,不藏扁担更是因为(生齐:心疼他!)

1、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心疼"一词所包含内容的感悟竟然这样丰富多彩,这样的具有立体感,无疑体现了语文学习中生活化经验在孩子大脑中的积淀,有对日常生活直观形象的观察到运用抽象思维词语的概括描述,说明生活与语文的'紧密联系,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孩子善于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2、低年级学生易受教师影响,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自身的情感,情绪来感染和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文本所叙述的事情当中去,体验角色的情感。教师和学生的情感这两项隐性的课程资源如果挖掘运用的好,不仅课堂气氛得以调动,而且还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他们的思想就会丰富起来。

3、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这样活跃,体验这样丰富,得益于课外阅读的积累。低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很少,如何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的丰富经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学生入校就开始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习惯,进行大量的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词汇、积累语段、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积极地运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文本进行细读,在细读中抓住文眼(即:关键词或句)引领学生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要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抓住学生思维闪光处进行引导,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其思想并积极交流的舞台,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获得师生的共同成长。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导书写。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总结课文。

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总结填空:

这个有故事主要讲了()和战士们一块儿()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大家对朱德同志()。

二、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冈:共四笔,同字框加撇.点。

必:共五笔,心加撇。

守:共六笔,上下结构,宝盖头加寸。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劝:共四笔。左右结构,左边“又”中的撇变成点。

记:共五笔。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不能写成“已”。

朱:共六笔。第五笔的撇和第六笔的捺要写得舒展。

产:共六笔。第六笔是竖撇。

并:共六笔。上下结构,第二笔是短撇,下面是“开”。攻:共七。左右结构,第三笔是提。

志:共七笔。上下结构,上面是“士”,下面是“心”。

三、课堂作业。

1.描红练习。

2.扩词练习。

板书:

战士们劝藏。

越敬。

发爱。

朱德赶做写上“朱德记”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三

1、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为什么扁担先藏而后又不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生字卡片。

两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掌握生字新词。

正确书写生字。

1、出示教学挂图。

(1)了解什么是扁担,扁担的用途,担东西的工具。

(2)了解朱德的生平。

2、师:就是这么一位伟大的将军,他面对缺粮的困难,是怎样身先士卒,

与士兵同甘共苦的?

3、同桌互读。

4、开火车读。

5、朗读全文,要求读通读顺。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指名复述课文的内容。

3、了解课文词语的意思。

1、出示生字卡片。

2、组词。

3、识记生字。

4、师范写,生书写。

5、讲评。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各一行。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四

1、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为什么扁担先藏而后又不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了解战士们为什么藏起扁担后又不藏扁担了?

生字卡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掌握生字新词。

正确书写生字。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教学挂图。

(1)了解什么是扁担,扁担的用途,担东西的工具。

(2)了解朱德的生平。

3、同桌互读。

4、开火车读。

5、朗读全文,要求读通读顺。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指名复述课文的内容。

3、了解课文词语的意思。

三、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组词。

3、识记生字。

4、师范写,生书写。

5、讲评。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各一行。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朱、攻、守”等于1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不畏艰险、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2、难点: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朱德同志像、扁担图片或实物、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关怀人民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

2、课件或图片出示朱德像。认识“朱德”这两个字。你们知识他是谁吗?

3、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板书:朱德的扁担,请你们读一下课题。

4、课件或图片出示扁担图,也可出示实物。认识“扁担”这两个字。这就是扁担,谁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扁担”这两个字怎么记。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

2、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3、集体认读生字词。

朱(朱德)(朱红)德(德行)(品德)

扁(扁担)(压扁)担(担子)(扁担)

志(志气)(志向)伍(队伍)(行伍)

敌(敌人)(敌军)抽(抽到)(抽签)

陡(陡坡)(陡峭)难(困难)(难办)

斗(北斗七星)(升斗)仗(打仗)(仗势欺人)

疼(心疼)(疼痛)根(树根)(根本)

料(意料)(预料)敬(尊敬)(敬爱)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3、先评读,再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1)什么是“斗笠”?

(2)“会师”“不料”是什么意思?

(3)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不藏了?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采用不同方式解疑。

(1)利用实物、图片、插图解决以下问题:

(2)引导学生带着质疑3读课文,找有关的句子,初步了解战士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让学生带着质疑3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让学生读有关的句子,说说战士藏扁担和后来又不藏的原因。

(因为战士心疼朱德,所以要藏他的扁担。后来大家敬爱他,不再藏他的扁担。)

板书:心疼敬爱(四)研读、感悟、理解战士为什么心疼朱德。

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哪些地方让战士心疼,找出相关的词句。

2、小组交流。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

3、集体交流。学生先读找出相应的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看法,教师相机指导。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随学生发言投影以下句子,随机在重点词下面点点。

(1)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从“不远”这个词看出敌人离井冈山很近,是要进犯井冈山。朱德到山下挑粮会遇到危险。

(2)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想想“五六十里”是多远,要走多长时间。(天不亮出发,开黑才能回来。)

陡峭的高山,你有什么感觉?(难爬、累、喘不过来气。)

想想朱德还要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这样难走的路就更难更累了。

指导朗读:评读、赛读。

谁能把挑着粮爬这样的山,来回走五六十里那种艰难的感觉读出来。

(3)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朱德穿着草鞋,肩上担的满满的一担粮食,走那么难走那么长的山路,实在让人心疼。

朱德白天挑粮,晚上还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个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休息)

让学生进入角色。

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同志说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由练读,小组交流读、个人展示读。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六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

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同毛泽东会师。第二自然段讲战士们为了坚守根据地,粉碎敌人围剿,争着到山高路陡的茅坪挑粮。第三自然段讲朱德同志加入了挑粮的队伍,战士们怕累了他,藏起了他的扁担,而他连夜又做了一根,并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他。

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人民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扁担图,指导观察。

讲解:记,在这里是做记号的意思。

2.揭题:这是一根“朱德的扁担”。(出示课题)

3.出示朱德像: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

4.朱德爷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二、初读指导

1.各自按拼音轻声读课文,要求:

(1)标出各自然段序号;

(2)画出生字词,结合上下文,想想他们的意思;

(3)读正确。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生字词:朱德 同志 井冈山 敌人

(2)领读生字词:“朱.志”都是翘舌音,“冈”是后鼻音。

(3)指名读生字词。

(4)齐读生字词。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出示生字词。

坚守 粉碎 围攻 必须 生产 山高路陡

(2)理解生字词。

粉碎:使彻底失败或毁灭。

围攻:包围起来加以攻击。

山高路陡: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3)领读生字词。

4.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1)出示生字词:翻山越岭 劝

(2)齐读生字词。

5.各自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

三、课堂作业

1.习题2。

2.读读.抄抄.写写生字词。

3.朗读课主,做到正确流利。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七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

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总结填空:

这个有故事主要讲了( )和战士们一块儿( )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 )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大家对朱德同志( )。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冈:共四笔,同字框加撇.点。

必:共五笔,心加撇。

守:共六笔,上下结构,宝盖头加寸。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劝:共四笔。左右结构,左边“又”中的撇变成点。

记:共五笔。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不能写成“已”。

朱:共六笔。第五笔的撇和第六笔的捺要写得舒展。

产:共六笔。第六笔是竖撇。

志:共七笔。上下结构,上面是“士”,下面是“心”。

1.描红练习。

2.扩词练习。

板书:

13.朱德的扁担

战士们 劝 藏

越 敬

发 爱

朱德 赶做 写上“朱德记”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八

1、学会10个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体会到朱德军长在“挑粮”运动中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10个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识字写字;学习第1自然段。

1、介绍课前收集的关于朱德的资料,师补充。

2、板书课题。认识“朱、扁、担”三个生字。

3、全班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不会读的生字注上拼音。

2、自由读课后生字,在同座互相认读课后生字,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3、全班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5、相机学习第1自然段。

1、出示生字宝宝,认读生字。

2、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写后面的生字。

2、学习课文,体会到朱德军长在“挑粮”运动中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1、复习生字。

2、(看插图)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

地势险要。191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习第2—第4自然段:

1、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板书:挑粮上山)。

2、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自由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板书:严密封锁,粮食奇缺)。

3、说得对。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出示投影)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穿着草鞋,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起路来稳健利落,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常被他甩得老远。”

师: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用敬佩的语气读。强调“满满的”。)。

师:谁想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师:谁能给他一个评价?(指名评)这个同学哪儿读得好,可以表扬一下他。

4、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国家大事;他们希望朱不要过度疲劳……)。

5、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师: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指导学生读出心疼、关心的语气)。

师:男女生比赛,比一比谁更关心朱德爷爷,更着急地把他的扁担藏起来?

6、真是“藏中见真情”哪!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没有)。

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仍然)。

师:朱德做扁担的行为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是的,朱德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

师:是啊,朱德爷爷的一个“做”,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这种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

(出示)(齐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7、让我们再次朗读第2一第4自然段,感受朱德爷爷的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1、小朋友们,你们看朱德爷爷用扁担送给咱们4个字。(出示“任、切、材、防”)。

2、请你们来观察一下,怎么记住“切”这个字?哪位小书法家愿意讲给我们听—下?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4、仔细观察一下,这4个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5、学生说,教师评。

6、学生练写。

小朋友们在课后还可以找一些革命先辈的故事来读一读,增长自己的知识。

板书设计:略。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九

以身作则——自古以来是优秀人物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准则。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的朱德,就能处处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在《朱德的扁担》这篇文章中,作为总司令的朱德同志,经常穿草鞋,戴斗笠,和战士们一样争着去挑粮。当年已经四十多岁的他,白天挑粮,晚上还要研究工作,是多么辛苦啊!战士们都劝他不要去,可他仍然坚持抢着挑。

后来,大家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谁料,他又连夜赶做了一根扁担!这样一位可亲可敬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司令,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心疼,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感动,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敬佩呢?看了《朱德的'扁担》这篇文章后,使我联想到现在。有人当了干部,盛气凌人,“官气”十足;有人当了干部,假公济私,自饱私囊;有的人当了干部,安排亲戚家人进单位、进公司。这些人的行为多可耻啊!当然,我不是说当今社会没有一个“朱德”,但我认为“违法乱纪”的人大有人在,他们没有一点廉洁奉公的优良品质。朱德总司令是世代杰出人物的好榜样。啊!朱德总司令,你是我们中国人民的光荣,你是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象征。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涌现出千千万万个像您一样以身作则的伟大人物!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十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旨在通过发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朱德的扁担评课稿,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单元设计了《要好好学字》、《朱德的扁担》、《梅兰芳学艺》、《大禹治水》《孔繁森》四篇主体课文。《要好好学字》讲的是在革命根据地延安,毛主席教育两位小八路要好好学写字的事;《朱德的扁担》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梅兰芳学艺》讲的是梅兰芳小时侯拜师学艺,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大禹治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心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孔繁森》讲述了孔繁森收养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动人事迹,赞颂了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练习六》围绕本单元内容,设计了对字词句的拓展练习与巩固和口语交际训练。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现出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这句话写出了战士们争相挑粮的高涨热情。“可是”承接从井冈山到茅坪去挑粮路程长路难走的困难,是说虽然种种困难,但是战士们都争着去挑。“争”字表现了战士们不畏困难不怕吃苦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

课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感人场面。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课文最后三句提到“扁担”,与题目呼应,既点明了课题,又深化了内涵。

正确认读只认不写的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组词、扩词,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教学重、难点:读准生字的字音,能规范的书写生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教育。

想必大家都知道,红军的胜利靠的是人和。如果说,红军在战斗中人人都想着为共产党出一份力的话,那么在抗战生活中,他们也是处处为大众着想的。《朱德的扁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井冈山“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到万担”,粮很少,仅够群众自用,部队要吃粮、储粮,都得去山下挑。因此,红军战士在井冈山斗争的那些日子里,“挑谷上坳”便成了部队的一项经常工作。

从井冈山到山下的宁冈茅坪,上下足有五六十里,山又高,路又陡,实在难走。尤其是从桃寮到黄洋界那一段路,就是空着手走,也累得够呛,肩上挑着担子,那就更吃力了。因此,每次运粮,总是起早赶路,摸黑回山。当时,朱军长已经四十多岁了,但他总是跟大家一同去运粮,而且每次都是挑得满满的。大家看到朱军长晚上要计划作战的大事,白天还要参加劳动,生怕累坏了他,便劝他不要挑粮,可是朱军长却风趣地说:“吃饭有我的份,挑粮也有我的份!光吃饭不挑粮,那不成了剥削阶级了吗?”

怎么办呢?有位红军想了一条“妙计”。有一天,队伍又要到茅坪去挑粮。天没亮,大家都起床了。吃过饭,有的挑着箩筐,有的背着麻包,有的提着布袋,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朱军长也准备动身,便去拿放在墙角里的扁担。奇怪?扁担突然失踪了,怎么也找不到。

朱军长的扁担哪去了呢?原来是红军战士们为了让朱军长在家里多休息一会,故意把扁担藏了起来。谁知大家刚走上黄洋界,朱军长又挑着箩筐,满头大汗地赶上来了。等他坐下来休息时,人们才发现朱军长削了一根新扁担。过几天扁担又不见了,朱军长又削了一根新扁担。而且,在扁担的正中,写上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大字。

从此,朱军长的扁担再没有人“偷”了。

朱军长与士兵同甘共苦的精神和以身作则的模范行动深深地教育了大家。不久,有位红军战士还编了首歌谣:“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合力,粉碎敌人围剿”。每当挑粮爬山累了的时候,红军战士就用这首歌谣互相鼓励。朱德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和以身作则的模范行动,更激励了红军战士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战胜敌人的信心。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十一

教学要求: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及以下词语:出产、扁担。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识字、朗读课文。2.难点: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教学准备:课件、简笔画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在全国人民隆重庆祝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也学习了一个红军的故事。这个动人的故事传颂至今已经跨过了78年的岁月,他讲的就是红军的总司令——朱德的扁担。

2、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师:字要规规矩矩、一笔一画的写。“担”这个字在这里读轻声。

领读——扁担

齐读课题

3、像这样读的轻声词课文里还有很多,上节课我们特别注意练习了!(投影、指名读)

二、指导朗读全文

1、这些词放在课文中你能读好吗?(出示第一小节)

(1)小朋友把书轻轻打开,谁来读第一小节。

(注意激励性评价,结合轻声、停顿等在投影上做示范性标识)

(2)【师画:会师】“会师”是什么意思?(队伍会合了)

哪两支队伍会合了?(朱德同志……和毛泽东同志……会合了)

(3)此时,红军在,山下不远处?(引读)

小朋友有什么感觉?

2、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红军怎么办呢?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第2小节。(投影出示)

(1)红军怎么办?指导读第一句。

(师指导把长句子的停顿读正确,范读、挑战读)

【板书:粉碎围攻】

师: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就得——粉碎围攻。要想粉碎围攻,必须怎么办?

【板书:储备粮食】

交流:a、到茅坪挑粮

b、从井冈山到茅坪的路很难走。

师:你真会体会,哪些词体现了路很难走?(在“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加着重符)

体会重点词“五六十里”(情境渲染:小朋友们知道五六十里山路有多远吗?要走多长时间吗?老师早上六点钟起床,就开始不停的走,要走到中午十二点才能走完,如果走山路的话,时间就更长了。你们想想红军战士走的路是什么样子的?)

生想像练说(师引导:如果下雨、下雪呢?)

朗读:谁能用你的朗读把红军挑粮的困难表现出来?(2-3生)

c、那么远,那么难走的路,红军怕吗?哪个字表现出来了?(争)

d、设置情境、角色扮演朗读课文高潮

师:小朋友,我们都来做小红军,看谁最勇敢,不怕苦、不怕累,为粉碎敌人的围攻去挑粮,来!连起来读后2句。

(齐读、指名读、竞赛读……)

3、指导看图,理解“满满的”,读好第3小节。

过渡:看,朱德同志作为红军的总司令也争着挑粮去了。你瞧,这就是我们的挑粮队伍,走在最前面的是,后面跟着的是。(投影图片)

(1)师:对,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板书:一道挑粮】

(2)仔细看看,谁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你眼前的朱德总司令?

(3)再看看这担粮食,给你什么感觉?

(满满的、堆的像小山、快掉下来了、把扁担都压弯了……)

(4)引导观察朱总司令的神态。

为什么朱总司令的脸上笑眯眯的呢?他在想些什么?(生思考回答)

师:当时朱德爷爷已经42岁了,为了粉碎敌人的围攻,不怕苦,不怕累,真让人佩服。

(5)指导朗读:

范读、评价、指名读、展示读

(1)战士们怎么想的?所以大家劝他,不料?

(3)朱总司令为什么要连夜赶做扁担呢?

【板书:连夜赶做】

(4)【画扁担】

师:这就是朱总司令连夜赶做的那根扁担,它上面还写了“朱德记”三个字。

【板书:朱德记】

师:一根普通的扁担为什么要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引导:(理解扁担深刻的内涵)

结合板书师生合作总结:有了扁担才能和——战士们一起挑粮

挑了粮才能——储备足够的粮食

储备足够的粮食才能——粉碎敌人的围攻

师:朱德的扁担是普通的扁担吗?

三、总结全文

1、朱总司令的扁担是粉碎敌人围攻的武器,也象征了他带领红军战士勇敢地战胜困难的决心。

2、让我们怀着对朱爷爷的敬佩再次齐读课题——朱德的扁担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十二

今天,我们学习了《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

1928年,朱德爷爷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爷爷带领的队伍会师作战。由于山上的粮食不足,战士们要到很远的.地方挑粮。来回要走五六十里,山高路陡,一不小心,就会滚下山崖,有时候还会把脚磨破。朱德爷爷还是坚持带头挑粮。

我们要向朱德爷爷学习,不怕苦,不怕累,长大以后做一个有用的人。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十三

今天,我学习了《朱德的扁担》一文。

伟大的革命家朱德爷爷在井冈山革命时期,由于粮草紧缺,为了革命,朱德爷爷和战士们一起下山挑粮食。战士们为了不让他下山挑粮食,把朱德爷爷的扁担藏起来。为了能和战士们一起下山挑粮食,重新找来一根新扁担,并在扁担上刻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的字样。从此,战士们不再藏朱德爷爷的扁担了。

我深深体会到像朱德爷爷这样的老一辈革命家,做什么事情都以身作则,不怕吃苦,不怕牺牲自我。这些精神我们认真学习,并传承下去。生活在党旗下的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锻炼好本领。时刻准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一生。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认识二会字.理解"会师","根据地","围剿"等,知道五六十里到底有多长.

2,让学生了解朱德同志不管工作多么忙,还和战士们一起爬山挑粮,从而教育学生热爱朱德同志,并学习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能正确书写生字,会用指定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

2,教育学生热爱朱德同志,并学习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利用晨会或班会讲朱德同志的故事.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二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看朱德画像和插图,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客人(出示朱德画像),简介人物.

2,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讲朱德的故事.

板书课题: 13, 朱德的扁担

3,出示插图.你能说说扁担的用处.(学生介绍)

教师补充介绍: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旧中国,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对呀,就这样一根普通的扁担跟朱德这样的伟人有着一段被世人传为佳话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读一读.

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自读课文.

要求:a,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

b,标出自然小节数,用" "划出生字词,用"~~~"划出要求认识的词语,用" "标出要求认识的字,并读一读.

2范读课文,学生看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 学习生字.

指名读生字.

冈,必,守,劝,朱,产,攻,志

指名读词语.

井冈山,必须,会师,坚守,劝说,朱德,生产,围攻,同志,粉碎,

山高路陡,翻山越岭

四,读课文.

请同学再读课文,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得更准确,更通顺.

逐段读课文,逐节进行长句指导.

如:红军要监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

3,齐读课文.

五, 指导书写.

1,巩固生字.

2,组词训练.

3,写字指导:重点"必","攻"

4,完成《习字册》.

六,作业

书写生字.再写3个句子.

理解课文中难解的词.

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二度设计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和词语.

听句训练. 从井冈山上到茅坪,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二 讲读课文.围绕"藏"和"找"学习课文.

1,过渡:我们上节课读过了这篇课文,朱德用这根扁担挑粮上山,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 (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

2,(出示图片)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a,学生自由说话.

b,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指名读,齐读.

c,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从"满满"这个词中,体会到了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朱德爷爷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爷爷的肩膀都压红了.可能还会流出血来.朱德爷爷可能是硬坚持住的.

3,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

(因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还要挑粮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担藏起来,朱德就不用挑了,这样就可以让他轻松点.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国家大事.. 战士们希望朱德不要过度疲劳.)

4,指名读三自然段第3句.

5,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

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一找.

如:从井冈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远,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难走.尤其挑着粮食就更吃力了.

理解什么是"山高路陡" 什么是"崎岖" 引导学生看图想象挑粮的困难.

(山很高,路也不平.路上有很多石头,不像我们现在的水泥路.而且路很窄.下山时,石头一绊很容易跌倒.如果下过雨,战士们挑粮上山就更困难,路很滑,但是他们挑着担子,不能用手帮忙.走一步,又会滑两步.)

指名读第2自然段.

(从"藏"字,我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从"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

真是"藏中见真情"哪!

8,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 让我们再一起读读第3自然段的4——7句.

a,指名读,读到这儿你想说些什么呢

朱德的找扁担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朱德做事不怕困难.朱德做事有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我觉得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朱德很爱战士们,很爱部队,很乐意为部队做事.)

b,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是的,朱德愿意与同事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同时也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三,总结补充.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了什么想法

四,作业

1,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朱德的故事吗 请阅读《朱德的故事》等课外书.

2,把句子补充完整.

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大家更加 .

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同志们想 .

雷锋叔叔做了好事不留名,大家更加 .

春天,百花齐放,公园里更加 .

补充资料:

朱德的扁担

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

军民齐心协力,粉碎敌人"会剿".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谣,令人情不自禁想起那流传已久的朱德扁担的故事.

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一部分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后,国民党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他们在军事上的"会剿"失败后,又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为了准备新的反"会剿",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井冈山根据地党组织积极动员群众为山上送粮.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朱德经常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粮.

从宁冈茅坪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的中心茨坪有五,六十里山路,峰险路陡,坎坎坷坷,曲曲弯弯,十分难走.井冈山军民没有被困难吓倒,运粮队伍不畏艰难往返这条洒满血汗的山路,谱写了官兵一致,患难与共的动人乐章!

1928年冬,天刚麻麻亮,朱德军长又带领部分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到宁冈砻市挑粮.这天,朱军长象往日一样精神饱满,穿着一身灰布军装,背着斗笠,扎着腰带,打好绑腰,穿着草鞋下山去.来到砻市,战士们有的用箩筐担,有的用口袋背;没有工具的战士索性脱下长裤,把裤口扎紧,把粮食装满两条裤腿往肩上一搭. 这样,大家挑的挑,背的背,翻山越坳,穿行在走向井冈山的蜿蜒山径上.

中午时分,队伍赶到黄洋界大荷树下休息,黄洋界海拔1300多米,地势险要雄伟,一边是高山峻岭,一边是万丈悬崖.这里云海翻涌时如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 故黄洋界又称"汪洋界".休息时战士们议论开来了,七嘴八舌地说,劝也劝不住,讲也讲不过,怎么办最后大家叫一个机灵的小战士把朱军长的扁担"偷"来藏起来了.战士们认为这样朱军长可以休息了.那知道朱军长砍来一根大毛竹,用柴刀做了一根又大又扎实的扁担,叫军需处长范树德在扁担上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从此,他的扁担再也没人敢"偷"了.

战士们看到朱军长大步流星走在山路上,满脸是汗,军装湿透了,扁担压得弯弯,感动不已.这时,山道上响起一阵阵歌声:

同志哥,扁担闪闪亮,

朱军长带头挑粮上井冈;

井冈兵马强又壮,

粮食充足装满仓;

消灭白狗子,分田又分粮;

保卫根据地,全国得解放……

心随情动——《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要好好学字》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切、和蔼的形象,而本篇课文继《要好好学字》后面,也向我们介绍了另一位领导人——朱德同志。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朱德同志和同志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食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全文3个自然段,没有一句对话,但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感人场面。如果单纯地和孩子们就课文讲课文,那肯定没有多大的意思,因为现在的孩子,生在蜜罐里、长在太阳下,那种年代的事情是不肯能理解的,怎样让孩子们走进文本,理解课文,体会人物间的浓浓情意呢?又一次深入读课文、翻阅资料,我决定通过增加一些背景故事来增强课文的生动性。如在读到课文第二自然段时,对于“坚守”、“围攻”说明红军和敌人所处的形势是“守”和“攻”,既然要“坚守”就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这是当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挑粮食”就得去山下的茅坪去,山高路陡,而且还要面临着敌人的 “围攻”,简直难上加难啊!这时我又补充讲了《闪闪红星》、《安东子》等等英雄儿童的故事,这些故事孩子们或多或少有点感觉(电视、电影的传播),原始的基础补充说明当时形势的危险,所面临的重重困难。但尽管如此,战士们仍然“争着去”(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全文的重点,生动的人物动作、心理描写,仿佛让我们再现了当时的场面,句子中重点词语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如“一道”、“那么忙”、“怎么办”等等词语的重点把握,另外词语的理解再配合插图的有效辅助,视觉感双管齐下,触动孩子内心的那根感情弦。一句“累坏了,怎么办?”饱含着战士们对领袖的深切关心和爱护,令人感动,于是他“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而且为表明他的决心,还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意思是这根扁担是朱德自己的,任何人都不能拿走。朱德的这一做法是战士们没有料到的,他的伟大人格深深打动了战士们,难怪他们“越发敬爱朱德同志”,课文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611757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