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我们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进而调整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式。总结应该包含事实陈述和个人感悟。这里是一些经典总结案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借鉴。
理论分析性论文篇一
行政管理工作是高校组织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好坏则直接影响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也决定其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因此,研究明确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有效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行政管理队伍肩负着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协调和服务的重要任务,是推动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科研工作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是每所高校所担负的重要任务,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提升高校各项管理工作效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因此,建设一支现代化的、结构稳定合理的高校行政管理队伍,是当前高校的紧迫任务和重要课题。
二、加强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对策
1.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树立行政管理队伍“以师生为本”的服务意识
高校师生是行政管队伍存在的前提条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师生是行政管理队伍的工作宗旨,是行政管理工作者工作职责和工作作风的具体体现。因此,高校应该逐步培养高校行政管理队伍“教育就是服务于师生”的管理理念,杜绝行政管理队伍高高在上、不考虑教师和学生实际需要的现象发生。可通过座谈、讨论的方式积极向广大师生征求意见和建议,加强同师生之间以及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打破管理壁垒,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工作需要和学习需要,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和灵活性,使各个管理部门都能以一种良性的、积极的状态来工作,确保各部门工作有效开展,真正落实到实处。
2.建立健全行政管理规章制度,增强行政管理队伍的责任意识
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是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的基本保障。建立全面、全员、全程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管理的步骤和要求,做到管理职责明确,流程清晰,制度健全,纪律严明,指导性与操作性强,使行政人员把规章制度作为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依据,保证每项工作都按照管理流程来完成,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另外,制度的建立要求行政管理人员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把爱岗敬业贯穿于行政工作始终,勇于对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承担责任,认真反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和不足,力求更好地开展工作,为高校的发展多做贡献。
3.倡导终身学习,提高行政管理队伍人才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提升业务管理能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高校可以通过设立内部的培训组织,充分调动行政管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倡导和探索终身学习、创新学习、发散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自觉养成勤于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要适当扩大学习范围,为行政管理人员定期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干部特别是基层行政干部要不断加强修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和解决涉及师生利益的紧迫问题。此外,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形成合理的年龄和知識结构梯队,做到老中青三代相结合。总之,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要把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作为长期目标,确保高校整体优势的不断延续。
4.加强绩效考核,激发行政管理队伍的进取精神
高校要推行绩效考核制度,每学期根据行政管理人员的具体表现将其考核结果纳入对应的等级,其结果公布要重视沟通,重视解释绩效结果,由行政领导对行政基层人员进行一对一的谈话,找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督促行政管理人员尽快转变工作作风。通过考核、竞争从而更好地实现优胜劣汰,对工作中低学历、无责任心、无进取心、工作懈怠的管理人员进行精简分流,反之,则进行激励。另外,在从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上,分析行政人员的现状,不断加强行政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提高行政管理艺术,掌握各类从业人员的心理状态,有目的地学习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办事效率。
三、结语
针对如何加强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高校管理工作者应该予以高度重视,研究构建高效的管理体系,进一步简化管理机构,理清管理思路,完善管理体制与机制,开展科学的高校管理模式,探索出可行性的管理经验,提高高校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责任意识与服务理念,对高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聂扬.探析高校学生行政管理工作[j].改革与开放,,(24).
[2]钟凌风.浅论提高高校学院行政管理工作水平的对策[j].经济师,2010,(05).
[3]王明臣.高效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4]杨毅敏.关于加强高效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j].科技资讯,,(32).
[5]严清.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9).
[6]符小花.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技向导,2011,(06).
[7]刘珊梅.提升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创造力的途径[j].职业时空,2010,(02).
理论分析性论文篇二
摘要:当下,媒体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起到介质的作用,信息在媒体所构建的平台上迅速传播。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新媒体”的概念。这是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相融合的结果。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优势更为明显。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是发声源,又是记者和观众。这就使每一个问题或现象传播速度快、覆盖面积广。与传统传媒相比,这种传播信息的方式会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高校也同样在这种大环境之下经受信息的冲击。大学生通过手机、电脑在不断接受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也同时向外部发送信息。新媒体是科技不断发展必然出现的事物,新媒体的出现,对高校的校园文化等、学术交流等都存在积极的意义,但同时也给高校的教学管理带来新的难度。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对高校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引导,是高校教学及管理者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管理;教学
1正确认识新媒体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打破了象牙塔相对封闭的教学状态,学生处于信息开放的洪流之中。媒体也不仅仅只是社会和政府的信息发布平台,而是渗透到高校的课堂教学、学生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电脑、手机等一切终端都是信息接收的工具,每个人,每一刻都在跟新媒体打交道。本文将重点分析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何引导学生提高认识,在纷繁的信息中筛选有效信息,形成正确的社会认识。
1.1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行有效引导
高校教育的目的之一是提高人才的自身素质,同时提高科研水平。在学生的政治教育方面,高校阶段的学校引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信息发展的速度使目前的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着更多的考验。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大学生这个群体更为活跃,他们更有能力及热情去接受新的观念和知识。当新媒体这种信息传播平台出现,就更容易被大学生群体关注。在这个阶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指导及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维护社会的道德标准。
1.2加强高校信息交流
我国的高等院校一般采用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不同的学院有不同的管理模式,独立的院校管理模式形成的基础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稳定下来的。这种模式的形成有助于发挥各自不同的专业优势,对于管理者来说,既定成熟的管理方式可以被熟练运用,效果显著,管理者的积极性就更高。但客观地说,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不是高效的模式,从资源配置到人员安排、部门设置都存在浪费,一些功能的重叠造成高校统一管理的困扰。同时,学生的.思维模式和知识面的拓展也受到相应的限制。新媒体的介入,使得信息获取的形式更为多样及便捷、内容包罗万象。这必然带来相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在高校之间相互碰撞、融合的结果。除了对纸媒的冲击之外,也对高校的管理形成挑战。信息传递便捷,使高校之间的交流更多、更便捷。这种信息的交流使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1.3利用新媒体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大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接受知识快的时期,这个年龄阶段也是性格形成、价值观塑造、追求时尚等的关键时期。传统媒体对于学生追求时尚及丰富文化追求方面的需求满足度不足。新媒体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当前,许多大学生自建了符合自己功能需求网站、社区以此来丰富自身的日常生活,对新媒体的利用具有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单纯的思想容易在海量的信息中缺少辨别的能力。如果接受的垃圾信息没有被及时筛选掉,继续形成传播效应,则会带来许多负面的问题。这也是高校教学管理正在面对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正确认识新媒体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新媒体也不例外。新媒体既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也不是一无是处。能有以正确的态度认识新媒体,是至关重要的。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尤其要处理好这一问题。一味屏蔽各类消息不能解决新媒体时代的任何问题,反而会产生新的问题。对新媒体的把控不在于筛选屏蔽一切不利消息粉饰太平。在人人都可以发声的时代,堵不如疏。新媒体在我们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能够及早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在高校教学中找到正确的管理方法,使高校教育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利用好新媒体这个平台,使之成为自己的宣传阵地,并且从自身网站建设、微博、微信等平台,做好宣传工作。及时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价值导向,展示自身形象,使新媒体成为高校教育管理中一个得力的平台,是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的正确做法。
3调整应对新媒体的方法
新媒体是科技发展的必然,展示的是最新的信息传播技术,并不是洪水猛兽,我们不必心存畏惧。只是需要掌握正确的利用方法。当前,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尝试在教学管理中应用新媒体技术,但目前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管理者对新媒体的认识不足,重视的态度不够,另一方面源于管理制度的缺失。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应对新媒体的措施。首先,不断对校园信息接收、发送信息进行审查。目前来看,高校信息审查制度普遍缺失。许多管理者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具体的措施可以作为审查的依据及标准。信息质量的参差不齐导致发展的需求难以与新媒体自身的发展相匹配。因此,完善信息审查制度是当务之急。其次,不断强化校园自身的新媒体建设。校园管理工作应不断适应多元化信息传播方式的发展趋势。及早建立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渠道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实现。第一,将传统信息传播方式与新媒体相结合,使传播手段得以不断拓宽。第二,充分利用好新媒体自身的优势,对信息进行有效传播,通过借助互联网,以图像、文字、音乐、视频等不同形式,增加舆论宣传方式的选择多样性。再次,始终坚持既定的原则不动摇。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在充分的肯定新媒体的对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其存在的负面影响。新媒体所传播的一切信息,必须与国家政策相一致。这是新媒体管理过程中的明确底线。在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应符合三方面的要求,即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新媒体从业者不断进行自我审查;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辨析能力,正确辨识信息的真伪。
理论分析性论文篇三
【摘要】台湾高校的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行政人员管理及继续教育等方面都有优势和特色,台湾地区与大陆在文化上一脉相传,加强两岸高校的相互交流,曾经两岸高校的相互了解,对大陆高校学习台湾高校治学办校积累的优秀经验,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台湾高校;行政管理;调研报告
浙江大学党委组织部、党校组织了“浙江大学高校行政事务专题考察团”赴台湾考察调研,就高校行政管理事务专题向台湾兄弟高校学习取经。考察团一行15人,由来自学校机关各部门、基层院系和附属医院的行政人员组成。考察团走访了岛内的成功大学、东海大学、清华大学、政治大学、台湾大学和文化大学6所高校,以及新竹科学工业园区,通过听取专题报告、座谈、参观等形式,围绕高校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行政人员管理以及继续教育等主题与兄弟高校同仁开展了学习和交流。考察团还重点参观了各高校的校史馆、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等场馆,台湾地区高校浓厚的文化氛围、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教职员工真诚、热情、负责的工作态度让考察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将调研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产、学、研”深度结合,教学平台宽广
与企业紧密合作,推进“产、学、研”深度结合,构建全方位的教学平台,是台湾高校的很有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考察的多数高校均结合自身特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依托学科特点和优势,与企业紧密合作,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例如,在访问成功大学的行程中,恰逢成功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兰花研究中心与兰花生技产学联盟主办的“兰与禅生活”展览,不管是其展出的精品蝴蝶兰、兰科养生产品、书法作品等有形展品,还是会场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展会文化底蕴营造等无形观感,均体现出学校“产、学、研”深度结合,全方位教学培养学生的丰硕办学成果。
二、全面推行“博雅”教育,塑造健康丰富的人生
博雅教育是在台湾大学教育的基础组成部分。博雅教育的'目的不是给学生一种职业训练或专业训练,而是通过几种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一种身心全面发展的理想的人格,或者说发展一种丰富的健康的人性。台湾系统的现代博雅教育开始于台湾大学,考察团所访问的东海大学推行的博雅书院很有特色。例如,东海大学博雅教育课程分为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时事、社会分析及道德推理、科学与科技、外国文化与语言五个大类,博雅书院还定期举办“博雅夜谈”,通过多种基本知识、技能和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丰富的人生。
三、组织架构精简,重视建章立制
台湾高校组织架构精简,在管理上注重科学化、程序化、信息化,不论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均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形成了既平稳运行又竞争向上的运行机制。例如,台湾大学进修推广部总共4个部门12个工作人员,以平衡计分卡为基本管理工具,通过绩效考核、业务电脑化、工作简化、机制创新等途径,使其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四、教职人员责任心强,服务意识卓越
台湾高校教职人员责任心强,服务意识卓越。他们有思想,有能力,知识面宽、素质高,责任心强,做事务实,以学校利益为重,处处体现了为学校着想的主人翁意识。他们对工作认真负责,做事情都会做认真充分的准备,追求卓越。例如,考察团在清华大学校园参观期间,无意间进入一个艺术展览馆,虽然离开馆时间还相差两个小时,工作人员在不知道考察团是浙江大学来访客人的前提下,依然认真准备,热情接待,像正常开放时一样逐一介绍每一件展品,还开玩笑的把考察团的突然到访称作是一次上级的突击检查,给全体团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短短6天在台湾的学习交流考察已经结束,在台湾的交流学习,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自身服务意识和主人翁意识的提升。浙江大学虽然在办学规模、硬件设施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行政机关的工作与台湾兄弟高校相比,很多地方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真。全校教职员工更要秉承“求实创新”的校训,将台湾兄弟高校的先进经验用于工作中去,为学校世界一流发展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冯军.台湾高校的管理与改革及其启示[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10).
理论分析性论文篇四
摘要:本文以美国产power防爆型立式电热气化器(xp50)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电气故障为例,进行技术分折,系统地提出各类故障的检查方法和处理步骤。1前言
气化炉是将液化石油气从液态快速气化的设备。它的安全技术要求严格,一般有多种安全保障装置。在使用中遇到复杂多样的故障,尤其是电气故障,维修时要特别注意人身和设备安全。应有严格的技术措施和操作程序,以确保维修工作安全、可靠和快捷,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2气化器设备电控系统、保护系统组成及工作特性参数
xp―50型气化炉结构如图1所示。
2.1控制及保护装置组成
rtd温控稳态系统
lpg液位浮于开关系统
电源稳压系统
系统超高压保护装置
经济运行操控系统
自动/再启动系统
xr遥控报警系统
2.2工作特性
气化量:50kg/hr
极限温度:90℃
启动温度:40℃
热交换面积:0.33锖
筒体耐压:1.8mpa/cm
2.3电热特性
电源:380v,9.9amps(线电流),3相,6.5kw
电屏蔽等级:nema3级(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
电路图见图2。
2.4工作过程要点
rtd温度传感器及稳态控制系统将维持炉内温度在82-88℃,液态lpg进入炉内,从加热棒上获取能量,当棒冷却时,rtd提供电信号给接触器,通电加热,电源不稳定时,控制板可自动断电。
3容易发生电气故障分析及检查步骤和处理程序
根据设备使用中常遇故障,按故障部位、现象和关联层次关系进行分析。
3.1故障分类
(1)系统不启动
(2)系统无任何反应
(3)系统开启,但不持续
(4)液相电磁阀关闭
(5)系统间歇性关闭
3.2故障状况分析及处理程序
3.3检测处理操作要领
(1)为防爆防燃烧,如必须开炉盖,应先断电,仔细消除lpg气雾,渗漏及任何残存lpg,炉旁配备灭火器。
(2)即使关机,壳体仍有可能存在高电压,只有切断电源,才可安全进行炉体内检查维修。
(3)测试交流电压vac时,先测试线间电压,禁止从线与地间vac开始。
(4)禁止从零地线到电源来测电流,因易造成错误读数,应反之。
(5)拨式开关须拨至箭头反方向后调试,且所有接头须从辅助插销拨出。
(6)进行满负荷电压和满负荷电流测试,误差应小于+3%。注意低电压会造成电流差别太大,导致加热器失效,接线损坏,保险丝熔断,若发生,则与厂商联系。
(7)测试液位浮子开关时,应打开控制壳体,断开控制板前部主要连接器。
(8)液位开关的更换,必须先断电源,关闭lpg入口截止阀,更换前打开出日阀,卸去气化器压力,之后再开盖拽出各种接线,拆开各电路元件。
(9)拆电磁阔前,应关闭出口阀,开入口阀,开机加热直至88℃,加热器停止加热,将lpg压回贮罐,再关机切断电源,关入口阀,开出口阀卸去炉压后,再关入口阀。压力若仍升高,表明阀漏需修理或更换。
(10)rtd是l―2,3―4插头,拨出控制板上rtd插头,测试rtd阻值应随温度变化(参见rtdt―r图,核对响应参数)。
(11)在经常停电或电力反常时,经济运行系统中自动再启动装置会在电力正常后自动启动。如因安全因素,高温或液位太高一造成关机,气化炉不会自动启动,只能手动开机。
(12)经济运行系统由压力开关控制,应检查压力开关看气化炉启动压是否小于0.35mpa。(厂家将压力开关设定于0.35mpa,当炉启动压大于0.49mpa则停机,小于0.35mpa则启动)
(13)xp遥控器可远距离控制气化炉,同时显示气化炉工作状况,又起警报作用,有nma4x特性,当液位或温度超过极限,信号灯亮,鸣响,可明确告知故障系统。
本文对丹麦、日本、德国等进口气化炉和国产及台湾地区气化炉的检修,亦有参考价值。
理论分析性论文篇五
一、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主要弊端
(一)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僵化
虽然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建立并不断完善的时期,但是由于长期的高度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仍呈现出统制划一的特征,比如统一的行政管理模式,统一的教育政策和措施,统一的教育大纲、课程设置标准,统一的考试和评价等,统一僵化的行政管理模式造成政教不分、政事不分、教育机构臃肿等弊端。另外僵化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容易使下级管理部门或者学校层面深受权力的影响,使其或是依附于权力部门,或是屈服于行政压力而敢怒不敢言。诸如此类,造成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长期效率低下。当然,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僵化与行政工作本身的性质(例如办事要遵守一定的程序)是有关系的,但是与高校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的安排、行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及办事程序的设置等也存在密切的关系。
(二)高校行政管理缺乏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完全是由政府垄断提供,就高校行政管理而言,不存在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使其不注重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此外,在从事公共教育物品的生产时,高等教育行政官员花的是纳税人和学生(家长)的钱,也就是说花别人的钱,去为别人办事,自己并没有在其中得到利益,所以就使得失去追求利润为动机的高校教育行政官员不会把他们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成本压缩到最低限度,也就是缺乏一种使他们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使得不计成本的教育行政行为不断发生,从而使得高校行政的效率低下。
(三)高校行政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在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机构,行政工作人员自身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他们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政策的执行者,最后还是政策的评价者,这样的监督力度可想而知。此外,高校行政机构必须要接受教师监督、学生监督、家长监督以及社会监督等,但是现实情况是,他们处在一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学生及社会公民没有足够的信息来有效地监督高校行政机构及其成员的活动,因此,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进行监督没有什么作用,也起不到什么实效。
(四)忽视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
近年来,高校为提升办学质量,促进教育的跨越发展,高度重视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高校纷纷加大了师资的引进力度,出台各种奖励性政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而作为高校全面健康发展中的重要环节的行政管理队伍建设,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轻视甚至忽视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致使行政管理队伍良莠不齐、服务理念缺失,制约了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二、改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建议
针对当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做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笔者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改善现行高校政管理体制僵化局面
现行高校行政管体制是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不彻底的产物,长期的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使得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呈现统制划一的特征,这种局面如不改变的话,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就无法明显的提高。众所周知,现在高校的行政管理机构设置基本上与政府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相一致,其实高校内部很多的.机构是没有必要的或者说职能重叠的很厉害,由此造成诸多不必须的浪费,同时导致高校的行政管理机构的效率低下。要改变当前这种局面只能改革校内机构设置的方式,根据高校行政管理的特点设置相应的机构,而不是迎合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设置与之对口的相应机构。
(二)建立高校行政管理的激励机制
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的管理机制大致由激励机制、竞争机制、保障机制、风险机制、更新机制、监控机制等部分组成,其中激励机制处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人力资源是任何组织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激励对于国家行政机关至关重要,同样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也存在不可忽视的作用。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公平的激励机制对高校行政管理有三个作用:一是调动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积极性的需要;二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三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范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需要。只有激励才能产生高效率,只有激励才能产生凝聚力,高校行政管理才能获得源源不绝的动力,才能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下去。
(三)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重点是建立健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是否故意刁难办事职工或是推诿不及时办理职责范围内的事务等。要充分发内部监督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履行工作职责的监督作用,以促进持续提升高校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在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机构,存在着行政工作人员自身既是球员又是裁判的特殊情况,在具体的工作中,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政策的执行者,最后还是政策的评价者,这样的监督力度可想而知。因此,必须发挥教职工、学生及不同处室的监督作用。制定监督标准并告之相关人员(包括教职工、学生等)非常重要,因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监督是不起任何作用的,也没有什么实效。
(四)建立大学生协助性参与高校管理的机制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不断突出。现在大学的管理模式也在进行逐渐的改革和完善。大学生是高校教育的主体,也是高校人员构成中数量上的优势群体。因此,通过大学生协助性参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能及时了解大学生真实想法和实际需求,并能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学生管理工作更趋细致到位。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适当参与高校的某些行政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必然趋势,也为学生提供了自我锻炼的平台。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作为高校管理者参与高校行政管理早已成为一种制度。例如:在法国,新大学法提倡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学生和学校各层次成员一样都有权选出代表参加大学的管理机构。实践证明,该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近几年来,国内的部分大学已在进行允许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初步尝试,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表明,让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有利于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同时也是推进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和完善这项制度,需要从学校管理共同目标的设定、权限分配、权力制衡、激励制度、管理成效的评估几个方面着手,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使管理民主化、实现最优管理效果。
(五)重视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优化行政管理队伍
首先,重视行政管理队伍的选拔,选择综合素质优秀、专业对口、能力强的人才进入行政管理队伍。在人才引进时,要通盘考虑,综合衡量。其次,建立在岗人员的制度化培训机制,在培训中,注重提高行政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建设、思想政治素质建设以及服务师生、服务教学科研等服务理念建设。
三、结语
作为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行政管理工作,在保证高校健康有效运转、促进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因此,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与完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的大背景下,改革高校行政管理的诸种弊端,建立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的现代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改革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进程中,改善现行高校政管理体制僵化局面;建立高校行政管理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建立大学生协助性参与高校管理的机制;重视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优化行政管理队伍应成为改革的重点工作。总之,未来的高校行政管理制度,只有向高度透明的民主化、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才能促进高校教学、科研等方方面面工作的顺利开展,使高校的发展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从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理论分析性论文篇六
一直以来,我国的高校都属于政府或行业主管,行政管理模式和体制多是参照行政单位,在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运作和管理方式理念等各方面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行政部门分工不够细化,不够明确,权责不够分明,不够透明,部门(院系)之间配合不够密切,沟通不顺畅,造成了行政效率低下的出现,并严重地堵制了行政工作的成效。学校行政化问题日趋严重,行政领导干部臃肿,副职和虚职不少;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上的分配上不平衡,学术权力远远比不上行政权力,因为干部权力过于集中,大多数决策都是领导说了算,在决策上不够科学民主,在沟通上也存在不畅优,再者管理方式缺乏创新,严重制约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行政人员和教学人员没有完全分开,“双肩挑”问题严重,导致工作人员“头重脚轻”,社会压力颇大,行政管理人员担任课程多,从而影响了其行政管理工作,教学与行政都无法全面兼顾。但是行政管理人员如果少参与教学科研活动,而其科研成果少,这与教学科研人员相比,评职称缺乏优势。职称上不去的行政管理人员,就会自我成就感较低,地位不如高职称的员工,使得个别行政人员产生消极情绪,而影响工作能力和效率。行政管理工作是一个辅助教学和服务性的常规事务,看似简单,无需过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行政管理人员普遍素质不是很高,在一所学校,同个岗位工作多年,机械式的工作程序和老化的工作心态,加之领导不重视员工关怀和发展,不能及时给予员工认同感和先进的职业培训,员工看不到明确的发展,就容易产生一些懈怠厌倦。同时,在国有单位中的员工,由于工作的稳定和存在发展的排资论辈问题,导致多数人缺乏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精神;但实际是所有的行政管理人员都是学校的一份子,是学校这一大机器运转的一部分,他们的辛勤劳动息息相关到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等,因此也关系到整个学校的综合实力和长远发展。
二、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提高的策略
2.1实行行政管理理念创新,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创新培养人才理念,改变固有的观念,引进新颖创新的时代精神,确立正确、合理的行政管理目标。根据学校特色,探讨新的培养模式,如“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学校毕竟是一个公益性服务机构,所以要淡化官本位、防止官僚化和权利过于集中,坚持以人为本和服务至上不可或缺,提倡一切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的理念。科学合理设置机构和定岗定编管理人员,对管理人员实行绩效考核,构建高效节能的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实行垂直管理和延伸管理,特别是多校区的院校,更应摒弃多重领导,重复设置机构。进行有效的改革,确保行政管理的质量,以增强行政管理的效益,完成行政管理工作的价值,实现高效的服务型的优质高职院校。
2.2改革管理方式和制度,加强行政沟通,合理平衡权力。我国绝大多数公办高职院校具有副厅或正厅级的行政级别,下设机关机构也具有相应的行政级别。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必须改革延续下来的落后管理制度,转变官本位思想意识;考虑成立质量监控办公室,实行规范化及制度化管理。科学化和民主化决策,鼓励员工发挥自身积极性和丰富创造力,大大提高了行政管理的质量和组织的工作效率。为保障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的正常和平稳运行,各个行政管理机构和各系(部)等必须明确职能和责任,加强沟通和团队合作,防止不必要的误会发生,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目标。学校各部门间责任职能明确的同时,科学处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正常合理平衡权力,防止官僚化和权力过度集中,可建立教授委员会等教授治学和协助治校,使各种决策更具科学性和合理化。
2.3明确人员职责,提高人员素质,改善行政管理环境。明确分清专职教学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的职责,制定完善人事制度,改变行政人员“双肩挑”现象。因此,严格控制行政人员兼课的课时量,杜绝因兼课而影响行政管理工作现象,而授课质量和科研水平又因行政管理工作繁忙等受影响,造成顾此失彼现象的发生。
三、小结
合理制定完善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发展制度,激励行政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实践,可外派企业学习锻炼和挂职,及时学习先进知识,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素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无纸化合网络化办公,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和行政管理质量。同时,积极改善行政管理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和人文氛围。
理论分析性论文篇七
【摘要】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实效性的发挥离不开学生主体地位的明确。或者说,社会实践的成败观测点就是,学生是否真诚参与,是否诚信复出,是否愿意长期参加。那么,笔者也将从这几个方面对桂林各高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系统性研判,从中找出需要改进和加强的方面。
【关键词】社会实践;现状;分析
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之一,其主要功能在于能够让学生通过实践检验和应用自己的学习成果的同时增强自身与社会的联系,通过社会评价检验自身。从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的社会实践主要形式有:专业课程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党课实践、假期社会实践等等。从组织形式来看,其主体是高校的各级组织和相关教师。从教育关系来看,社会实践与日常教育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会比日常教学活动中体现的更加明显。在学生主体性的问题之外,在社会实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相较于其他教学活动来说,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也是需要关注的。因为,传统来说,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主体通过改造客体,实现客体的发展。但就现阶段学术界的讨论而言,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认为,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具备主体的地位。当然,这样的观点在日常课程教学中是否成立,还需要进行进一步深入的讨论。但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是较为明显的。因为,在社会实践中教师虽然需要进行组织、设计和安排,可社会实践最终是学生的实践,而非教师的实践。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实效性的发挥离不开学生主体地位的明确。或者说,社会实践的成败观测点就是,学生是否真诚参与,是否诚信复出,是否愿意长期参加。
一、学生主体性不明显,主体地位不明确
从笔者调研结果来看,桂林各高校的社会实践主要组成部分是暑期三下乡活动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高校目前在组织过程中主要的考核标准还是一种量化性质的,即按照二级学院规模人数制定最低申报数量,在成果检验的时候根据提前设置的标准,对提交材料进行评分,进而以评分高低给予奖项。在此,笔者没有批判这类组织形式的意味。因为,这也是目前最为适应现实的方法。但是,这样的量化考核的本质其实是一种行政化推进的形式。虽然可以在短期在学生中掀起实践的浪潮。但是,这一形式也忽略了学生主体性和主体地位,学生并不是推动社会实践进行的主要力量。从实际情况看来,这样的项目更多的成为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比拼。在最初,由于学生在科研、写作能力方面必然存在很多的不足,同时由于准备时间的不足,很多教师在无法充分指导学生的情况下,就只能自己动手,将学生的想法转化为申报书,甚至在成果提炼中也会代劳。当教师参与进来之后,其评价标准必然水涨船高,进而让更多的学生无法获得荣誉和参与的机会。这也就导致了学生主体性和主体地位的缺失。
二、德育效果不明显
上文已提及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其承载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因此,无论任何的社会实践都具备德育的功能但是其德育功能的大小与效果是不一样的。很多专业性很强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表面看来是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磨炼,但其中体现的服务精神、知行结合等等内涵都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根据笔者对于现阶段我国高校社会实践的研究发现,大部分社会实践都仅仅停留在实践的表层,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专业课程的实践方面。因此,笔者认为在专业课程的实践方面要切实贯彻“三全育人”的指导思想,深入挖掘实践的德育功效。打造一批既具有专业培养也有德育功效的实践活动。三、协同体系不完善高校社会实践是一个多方参与的大型协作体系,其中包含了学校各层党组织、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委、辅导员等等。而就笔者研究发现,现阶段高校社会实践还存在着各做各的、信息不共享、指导不全面等问题。归根结底是高校没有建成一个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系。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应当尽快建成以学校党委为核心的,由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为理论指导,以各级党组织、团委、辅导员为一线操作者的社会实践协作体系,进而强化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三、重视程度不足
在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上,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是组织者,另一方面是参与者。在组织者方面,社会实践虽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但是大部分组织者仅仅将其作为下发的任务去完成,往往是随学生自己操作,组织者只负责下发通知。而在参与者方面,虽然很多高校将社会实践作为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但是其检查力度不足,往往只能让学生提交相关的实践报告和照片,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是为了实践而实践,没有真正参与其中。同时,高校对于社会实践的重视也有所不足,大多数实践都是短时间完成的,这就难以保证学生长期参与,深入体会,这也给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大打了折扣。
参考文献:
[1]诸俊,焦娅敏,何西培.“项目化”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03).
[2]庄法兴,李鹏.脱贫攻坚社会实践育人路径的优化探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02).
[3]董莎,王珊.高校实践教学与企业需求契合性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04).
[4]司文超,朱华.高校实践育人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12).
[5]白岩.高校社会实践育人工作模式的优化[j].华夏教师.2016(05).
[6]詹先友.藏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探析[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01).
作者:周阳霖
理论分析性论文篇八
1偏差分析理论在工程造价全程控制中依据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流程
1.1偏差分析理论在工程造价全程控制中依据的基本原则
只有有效的对工程造价全程进行控制,才能提高企业在建设项目中的实施效率,所以务必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第一条原则,要及时、充分地进行信息交流,只有在第一时间准确的掌握了工程的运行状况,才能保证工程偏差分析的正常进行。第二条原则,按要求将实际状况与预期计划进行对比,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工程偏差,并及时进行偏差分析,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证项目的有效进行。在进行工程造价全程控制的时候,可以有计划地安排固定时间,以便将计划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时间则需根据工程的长短加以设定。第三条原则,工程必须时刻按照计划的要求来实施,工程造价全程控制的基本及核心是工程的计划,只有将工程计划作为依据,才能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当然计划也需要根据实际的施工状况适当调整。
1.2偏差分析理论在工程造价全程控制中应用的基本流程
无论采取何种应用理论,在工程造价全程控制中都需要包含投入、转变、分析、改正等基本环节。一旦其中缺少某一环节,都有可能造成工程不完整控制,从而降低实际操作的效率。而偏差分析理论在工程造价全程控制中应用的基本流程如下,首先设定工程的预期计划,并及时了解工程实际运行的状况,其次应用偏差分析理论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偏差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修改,最后就是将状况向相关部门进行反馈。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第二个阶段,在发现工程与计划存在偏差时,一定要及时寻找原因,以便能够预计将来的发展趋向,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采取完善偏差的行动一般有两个方式,第一种就是不采取措施,因为问题较小,对工程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第二种就是调整计划,比如在按照预期计划进行的基础上增加人力,添加仪器等。
2偏差分析理论在工程造价全程控制中的应用
2.1偏差理论在获取信息阶段的应用
获取预期计划文件中的有效信息是工程造价全程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因为计划文件中包含了所有预期工作安排和计划,对整个工程而言都起到了建设性的意义。假设没有应用偏差理论,经常会在遇到突发状况时不知所措,不有够及时采取工程造价全程控制的应对办法。在对信息进行获取的过程中,需要对工程造价管理和实际评估报告进行数据记录,以便对具体某一个超标问题的根源及时分析,寻找解决方案。实际评估报告中所含数据众多并且较为复杂,所以在进行信息收集工作时需要加以重视,对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以及实用性高度关注,这样便可以将评估报告作为工程造价全程控制的重要依据。而这其中所应用到的偏差分析理论则起到了度量的作用,由于运用该理论得到的数据和结果都具有普遍性与科学性,所以可以将其作为评估企业工程实施效率的重要依据。
2.2偏差理论在工程造价控制以及开展项目中的应用
由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建设工程的控制指标、预测计划以及度量情况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所以需要通过运用偏差分析理论对工程进行分析和改进,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完善,以防止出现造价超额支出的现象。工程造价控制以及开展项目活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工作内容,在进行工程造价全程控制过程中需要制定控制要求与标准,以此作为判断分析工程偏差的主要依据之一。一般设定的标准和要求是按照预期计划来进行的,通过采取建立图标的方式对实际度量状况、造价控制的界限以及控制目标进行分析,有利于偏差理论的应用。这其中工程造价全程控制的目标是整个流程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虽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项目临时调换现象,但是之前设定的目标不能发生改变,必须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控制管理模式,这样做有利于保障工程的正常实施,也可以确保有关利益者能够更深入的了解企业的实施进展,并一同参与其中。
3偏差分析理论在工程造价全程控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3.1偏差分析理论在工程造价全程控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论述一下在控制费用使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由于在控制工程造价全程中所涉及到的费用过多并且较为复杂,出现各种费用总计有四十多项的现象,尤其是针对跨地区的工程而言,所以很难进行统一的控制。长期以来为了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全程,便会采取间接控制费用的方式,虽然能有效避免较大出入的现象,但是会出现繁琐的间接费用,不能进行统一管理,而且各地控制模式往往不同,所以在控制费用使用方面浪费了大量时间,也没用技术可言。在预期计划与实际控制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预期计划很难适应实际人力和机械等价格的变化,为了达到预期的工作效果,就必须引入新的资源,这样一来往往会造成超额支出,如何做到适应目前的市场经济体系,是现在炙手可热的话题。
3.2偏差分析理论在工程造价全程控制应用中存在的主要影响因素
下面论述一下在企业控制工程造价期间需要对以下环节加大力度管理。在应用偏差分析理论之前,首先要对工程造价全程的质量标准、投资状况以及实际操作情况有充分的了解,防止出现实施效率较低、投资力度不足等现象。近些年来我国重大项目都把分析经济偏差、制定方案当做主要的工作目标,因为一旦出现项目流程不明确的情况,就有可能导致出现预期估算与实际操作存有较大出入,偏差分析理论不利于应用的情况。由此看来,必须采取合理的控制方法与科学的实施措施,才能确保工程造价全程的控制正常进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控制造价的企业首要任务就是对预期计划深入研究,增加应用偏差分析理论的准确性。
4对于目前偏差分析理论在工程造价运用情况应采取的措施
目前西方国家具有着成熟的市场竞争模式和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所以众多投资者对工程中具体环节较为注重,我国也要将实施完善管理制度作为首要目标,让政府机关采取的行为公开化,这样才能给控制工程造价全程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如何做好人力安排工作,也是比较重要的问题,选拔成熟人才的机制和提供信息分享平台是效果比较明显的方法,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控制工程造价全程的实施效率,在把握时机和抢占市场方面也有较大优势。
5结论
我国目前偏差分析理论在工程造价全程控制的应用还不够深入,在实际操作流程中不能全面展开运用。这种现象的产生导致在工程控制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本篇论文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概括而言,控制工程造价的全过程不够公开、客观,存在着过高估计效益,过低估计投资的现象。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进行充足的分析,缺少多种可行性的实施方案,给偏差分析理论的应用带来巨大困难。本篇论文还从偏差分析理论在工程造价全程控制中应用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流程展开阐述,相信随着国家在这方面不断加大力度管理,一定会让偏差分析理论运用的效率达到最大化。
理论分析性论文篇九
论文摘要:从现代主义谈起,把西方建筑理论的发展与社会、文化角度相结合分析,探讨了其发展趋势及成因,指明了解构主义建筑活动的特点。
论文关键词:解构主义,建筑理论,建筑文化
1历史的演变
1977年,英国着名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jencks)在他的一本着作中宣布:“现代建筑(指“现代主义”建筑)在1972年7月15日下午3时32分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城死去”,其所取的主要标志就是帕鲁伊特·伊戈(pruitt—igoe)住宅区的几栋住宅楼在那个时间被炸毁。
帕鲁伊特·伊戈住宅区是着名的美籍日裔建筑师山崎实的作品,该住宅完全是按照“现代主义”的“科学”理论设计的,曾获美国建筑协会(aia)的奖励。但是,这些“科学”和荣誉并没有让它们的住户满意,他们憎恶它、诅咒它、破坏它,并最终迫使政府给予它“慈悲的一击”,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这些住宅既然是如此的“科学”和“优秀”,为什么会让使用者如此的不满意呢?原来,现代主义“科学”的指标、功能理论等是在剔除了人们具体的经济状况、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家庭成员组成、个人兴趣爱好等具体内容后,根据“纯粹”的生理意义上的“人”的物理“需求”来制定的,而且还将人们的生活“规定”得十分明确,没有改变的余地。这样的住宅实际上根本未考虑使用者的真正需求,在美国这个住宅已经不紧张的国度里,它被拒绝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这确实有些滑稽,打破了古典教条的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将西方城市建筑进行了一次翻天复地的革命,但当人们想要欢呼现代主义的胜利时,却发现自己又陷入了另一个教条中,被尊为真理的现代主义刹那间变得面目可憎,“建筑师再也不能被正统现代主义的清教徒似的道德说教所吓唬住了”,人们开始研究如何人性化地进行设计,后现代运动在西方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在这其中以威尼斯学派为反思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思想策源地,塔夫里(tafuri)在他1973年出版的《建筑与乌托邦》及80年代出版的《领域与迷宫》两本书中,探讨了一种针对现代建筑和城市所置身的资本主义生产和社会结构体系的意识形态的批评,他回顾了自启蒙运动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和中产阶级文明文化发展的过程,并指出现代建筑和规划所持的乌托邦和先锋立场,表面上试图与这种文化相抗争,但事实上不得不屈从于它。在先锋摧毁传统价值观的过程中,现代化的进程和一种不断推进的理性化正日益壮大。像柯布那样的现代主义者所追求的,通过提供一套物质的形态(建筑与城市设计)可以指导人们建立新的生活方式从而为未来的社会发展指明方向的努力是注定要失败的。塔夫里的理论具有明显的悲观色彩,虽然他并没有为未来指明方向,但是他将人们对现代主义城市和建筑的认识引向纯专业领域之外进行反思,从这点来看,他的理论在今天所起的作用仍然意义重大。
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筑理论在吸取其他学科丰富成果的同时,也在各方面发展着自己,在社会需求如此多样化的时代,理论也变得专门化起来。同时,自然环境的恶化、资源的短缺越来越威胁到人类生存状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才开始为人们所重视,这也是对后现代建筑只注重纯形式和哲学思辨的批判,对建筑师更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强调,应该说此时的建筑理论是应该向着严肃的方向发展的。
2文化作用
当代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指美国和西欧国家)已进入了“后工业化社会”,真正的自然已消失,整个世界已不同以往,成为一个完全人文化了的世界,“文化”成为实实在在的第二自然,世界整个地被知识化、话语化了,现代化就好比是把“自然”建构成“文化”,而后现代则是把文化到文化进行重构,将现代主义所坚持的打破然后重立。
传统的审美规律在很多情况下已不再适用了,社会生活环境赋予了建筑文化新的选择压力。正如德国建筑评论家威廉·克劳泽尔在论述建筑与环境的关联时给人们的忠告:“建筑师倾向于根据视觉规则理论来组织环境……由于它赖以存在的假设条件已经改变,传统的视觉规则理论已不再真实可靠,曾经在建筑形体中建立起来的视觉和谐模式将不再重现。”在新的社会环境要求下,涉及不同环境层面的综合体系的新理论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在这里,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阐明建筑文化观念的演进机制。建筑学的发展轨迹是非线性的。用完形心理学对建筑风格的研究强烈地表明了这一点。古典建筑以构件精细取胜,忽略虚实、阴影等完形因素;现代建筑则从整体完形出发,忽略门、窗、柱等细部的表现。当代的解构建筑学说则将整体完形打散,后现代建筑则将细部装饰重新拾起,甚至加以分解突出表现。从“古典建筑”到“现代建筑”再到“后现代建筑”,建筑文化呈现出跳跃发展的趋势,而且带有明显的“返祖”现象,这是建筑文化的广义进化特性。
3形式和功能
形式和功能未必一定对抗,形式也不一定要服从功能,形式有时就是功能,而有些功能就是形式。对形的不断创新与追求,是人类文明的.起点。历史学家在划分世界文明发展史时,把用审美观念建造建筑与城市作为一个重要的参照标准。距今五千年以上的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亚述、巴格达古城遗迹不正是被认为人类文明的起点吗?否则,蜗牛的壳、蜜蜂的巢、熊窝、由人工建造的简陋的猪圈、马厩、输油管道、涵洞等,就是最纯粹的现代建筑理念了。因为它的形都是从功能出发而形成的。人类文明最根本的灵魂就是创造,岩画、图腾、原始建筑的装饰、彩陶、音乐、舞蹈,这都是人类走向文明的特征。一旦温饱基本满足后,人类精神、感情的需要便大于物质需要。
当代的人类社会更是如此。这些感情的创造物便是艺术。艺术的触角无所不至,建筑能抵制吗?能抵制得住吗?不能分割“用”与“形”,它们都可能是建造的目的。形与用可以互相转化位置,形与用都重要,对形的创造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这些基本观念和现代主义的形式与功能比较则更具有混沌、复杂、矛盾的特点,但它更接近于实际,更容易描绘建筑行为的瞬间,这便是当代建筑观的另一种趋势。
4理论和实践
总结、概括甚至提升的理论兴趣;相反,具体的建筑创作以及对创作结果的探讨,长久以来占据着研究上的主题优势,成为学科中主要的日常研究内容。由此,理论研究便散落在各个分化的专业关注点之中,而这些关注点仅在某程度上有所联系,研究的目标也着重于创作的发展和形态的生成。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无论是建筑理论研究还是建筑学整体学科,现今状况和发展前景中都隐含了某些简单化的错误倾向,或者说是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为的简单性。理论着作通常无力提出一套协调透彻的完整成果以回答,诸如:“建筑的本质的科学界定”、“建筑活动的社会构成”或者“建筑的社会意义何在?”等等此类的问题。在如今理论发展现状中普遍存在着简单化倾向,在认识和方法上缺乏严谨的态度和扎实的作风,那么这样一种建议就只能生发出一番窘迫不安的骚动。
解构主义建筑活动向传统的以及现代运动以来公认的建筑创作原则及规范“质疑”。这种“质疑”反映出解构主义建筑活动与以往建筑活动的本质区别。1)“质疑”不同于“否定”和“排斥”,它规定了解构主义建筑活动的非排他性,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们的建筑观念相比,这种以非排他性为特征的创作思想,意味着新一代建筑师对建筑活动复杂性的理解、重视和肯定;2)“质疑”与“再次肯定”形成鲜明的对照,它力图发现古典形式美以外的东西,发现创作思路的非理性、非逻辑的成分,发现建筑中非文化的、极端个性化的艺术形式,与后现代主义建筑活动相比较,解构主义更富有自觉意识和开拓精神。这两点可以说是今后西方建筑理论会一直遵循的方向。
5结语
20世纪是迄今以来西方建筑史上最辉煌的一个世纪,不过同样的,也是令人茫然的一个世纪。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个世纪会在西方的土地上留下如此纷繁的建筑,从风格上来说,20世纪的西方建筑经历了从现代主义到多元主义的过程,今天人们在西方城市中已经找不到一种可以统治一切的建筑风格了。各种建筑都有其存在的土壤,都能展现出不同于西方古典形式美以外的东西。从对建筑的认识到关系具体的建筑方法的建筑理论同样庞杂,在文中所能见到的趋势就无法用一两句话来概括,因为建筑理论本身与人类社会紧密联系,它注定是被社会这只大手所操纵的。
理论分析性论文篇十
摘要:高校招生数量的增加使得体育教师队伍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女性教师投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但女性教师由其特殊的生理状况使得她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面对各种压力而表现出焦虑、烦躁甚至是抑郁的情绪,不仅影响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也影响自身心理健康素质状况。基于此,本文将对国内外关于高校女性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分析了影响高校女性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相关因素,了解女性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状况,从而促进高校女性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发展。
关键词:高校;女性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研究现状;
高校女性体育教师是一个特殊群体,因为她们在承受社会、生活压力的同时,还要与众多男性教师一起完成高强度的体育教学活动,一般身体素质差的女性教师是无法坚持下来的,长时间高压工作状况导致很多女性教师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在本文当中,对高校女性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水平进行了整体的研究和分析,针对其女性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意见,从而可以不断地促进女性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最终实现我国的高校女性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处于良好的状态当中。
一、女性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研究现状
(一)心理健康素质研究的方法
在国外的学者当中,对于高校女性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状况做出了研究,在研究当中利用心理测量法、社会适应判定法、临床症状判定法、访谈法、调查法以及个案研究法等方法做出了实际的研究。国外很多学者在研究时比较倾向于使用访谈法和调查法,比如在对英国女性体育教师工作压力进行研究的时候,brown、marie利用教育系的教师在和教师进行培训访谈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通过调查和访谈得到的数据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教师一种即时状态,更加有利于研究的开展。
(二)基于女性教师心理健康的维度
刘强辉、蔡先锋、钱晓梅的调查研究表明体育女性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一般人群相当,但也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尤其以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三个症状较为突出,对女性体育教师人才素质构成要素的研究认为一名合格的女性体育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女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男性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主要原因包括男女在社会化过程中角色培养的差异性使得他们在面对同样社会要求时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女性特殊的生理特点以及女性教师在工作与承担家庭劳动之间的矛盾。申继亮、王凯荣认为了解女性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构成在素质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心理健康当中包含着很多方面的因素的,比如良好的个性、情感特征与意志特征、健全的人格、正常的认识等,主要指的是人在进行社会生活的时候具备着正常的心理状态和对社会有着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衣新发、赵倩、胡卫平、李骏通过对中国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横断历史研究,认为中国教师scl-90的均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四个因素的均值与年代呈现出非显着的正相关,说明中国女性教师所表现出日益严峻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个体心理负担、职业倦怠、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等层面。倪海珍通过对中职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研究后,认为女教师形成心理偏差的主要原因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社会地位的悬殊、家长的不理解、学校招生数量增加的压力、学生管理的压力、学校管理不当带来的问题、自我认知上的偏差、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个体需求得不到满足等。
国外学者对于女性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是相对比较早的,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fenton的研究当中,对当地的241名教师在经过实地调查之后,得到超过75%教师具有与教育工作有良好适应的心理健康状态,其余教师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过这些问题通过心理治疗和咨询就可以解决。dullham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当前女性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与过去教师在心理上承载的压力有着明显差异,现在的教师受到外界更多因素的影响,产生很强的不适应性。
综上所述,无论是国外学者还是国内专家,普遍认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和高质量教育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女性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产生更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和他们自己。
(三)基于体育教学与女性教师心理健康的维度
唐萍通过对湖南省普通高校中年女性教师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的调查研究后认为高校中年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相对比较低,在高校女性教师的生活当中,受到了各方面的因素,比如家庭、事业以及子女等,所以在其身体健康方面的素质也处于相对较差的状态当中;高校女性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成人常模相比更加令人担忧,在对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时候,可以明显地看出女性教师在很多方面的异常现象都是高于正常人的,比如在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忧郁、偏执等方面。张雪卉通过分析女性教师心理健康与工作能力关系后认为影响女性教师心理健康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大、职业竞争激烈、认识失调、职业倦怠、身体症状、学校管理制度以及个人因素,那么加强教师心理健康培养、提高教师工作能力的措施包括重视自身发展、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加强女性教师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教师的心理素质与人格特点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性格、意志等因素,其心理健康状况与工作能力不仅会影响教学的有效性,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宋文红、李新通过第沈阳市高校非体育专业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后认为体育专业高校女性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集中在强迫、人际敏感、焦虑和精神病性因子等,建议学校对心理素质存在问题的教师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
二、影响高校女性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相关因素
现代社会不会发展,市场经济主导下的社会发展导致越来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的是资金的积累,所以女性体育教师也受到经济压力的影响。首先,大学内部都会采取的是人才引进策略,每个学校内部都会将优胜者放在重要岗位,这样会对女性体育教师产生心理影响和刺激,促使她们不得不将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进行提升,同时,高校的薪资水平是由教学职称来决定的,每个教师的职称晋升机会都不多,副教授的评选名额也受到严格限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工作,自然而然会受到心理影响,最终会由于心理愿望和实际的.所得期望没有达到而产生心理负担和压力最终会导致心理健康素质出现不平衡的状况。同时由于现在的专业都朝着年轻化进展,每个教师的学历和年龄都会影响着她们的心理健康,岗位竞争越来越多的朝着年轻化化和专业化以及多元化发展,对于每个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所以一些资历较老的体育教师会由于自身的学历水平而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及负担,最终可能会影响其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
三、高校女性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素质未来研究建议
高校女性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个体教师具备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研究,分析其潜能开发与目标实现的程度,从而正确评估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影响女性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主要因素包括社会压力、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人格差异、环境压力,女性体育教师与男性教师一样从事社会工作,但其同时还要承担繁重琐碎的家务劳动,操持教务、照顾孩子和老人,这些都足以让女性教育产生心情不佳、情绪抑郁等问题,尤其是体育教学活动对教师体力要求比较严格,女性教师生理特征使得她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时表现出力不从心,从而产生焦虑紧张、烦躁倦怠的情绪。
对于高校女性体育教师而言,通过症状自评量表的方式对自己的压力程度进行检测,是一种有用的自检方法,压力的影响常常不能被直接和明确感知,那么就需要从侧面角度对其进行评估,比如经常感冒,手脚经常出虚汗、冰冷,突然间喘不过气,容易口腔溃疡,头时常沉甸甸的、容易出现头晕耳鸣,面对美味依然感到食欲不振,容易出现暴饮暴食的现象、而且难以控制自己这种行为,时常感到腹痛、便秘等,容易出现失眠、嗜睡等现象,早上睡醒之后依然感觉到很累,容易在工作中感到疲劳等,容易因为一件小事而暴怒等,如果以上这些症状具备0-3个,说明没有问题,具备4-6个属于轻度状态,具备7-11个表示陷入压力状态,具备12以上表示身心已经出现很大压力。那么此时就应该通过正确的解压方法舒缓自己的情绪,例如看一场自己喜欢的电影、逛街、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暂时将所有烦恼放在一边出去旅游等,只有调整好状态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中,才能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结语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等方面的研究,包括心理健康素质研究的方法、基于女性教师心理健康的维度以及基于体育教学与女性教师心理健康的维度,体现出女性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研究重要性,然后提出有利于促进相关研究的合理建议,建议主要集中在研究方法上,建议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相关数据,能够得到更加准确、客观的研究数据。对于高校女性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个体教师具备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研究,分析其潜能开发与目标实现的程度,从而正确评估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4]衣新发,赵倩,胡卫平,李骏.中国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横断历史研究:1994-[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2-22.
理论分析性论文篇十一
摘要:文章就从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入手,根据对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进而提出一些相应的管理与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控制措施
1、建筑工程管理的含义
建筑工程管理的含义就是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结合目前拥有的资金和其他资源状况,对整个建筑工程进行有效、合理的设计、组织、协调以及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并以取得理想的建筑工程质量与效果为最终目的的管理工作。建筑工程管理贯彻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每一个工序中,包括工程项目投资、工程项目设计、工程项目准备、工程项目施工以及工程项目竣工等多个阶段中,而主要的管理工作可以分为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等。
2、当今建筑工程管理现状
2、1建筑工程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个工程项目是否可以得到较好的发展,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在任何一个建筑企业当中,一个有序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对于建筑管理有很大的帮助。由于建筑工程管理制度的不够健全,使得我国的建筑工程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2、2技术管理松懈、意识薄弱
技术管理,是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关系到工程质量和企业成败的重要条件,在整个建筑工程管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要加强工程技术管理力度,但是实际情况是,我国很多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不科学、相关管理人员对质量管理松懈、意识薄弱,只是一味的追求工程利益,而擅离职守、未对质量监督控制严格把关,造成了很大的工程事故,给国民经济和人身安全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损失。
2、3施工阶段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是现场施工阶段,现场施工和建筑质量以及人员,工程管理等等息息相关。机械和人员的问题在建筑施工阶段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具体表现为机械化的程度还比较低,效率不够高,并且采用的机械数量不足,老化,性能等等问题。同时施工管理人员实际水平和文化专业程度不相符,专业水平大部分都不高,缺少具有专业知识的工程管理人员。缺少新机械,新材料以及新的技术知识和创新的意识。
2、4施工人员管理不规范
正确合理的管理施工人员是建筑工程管理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建筑业相对别的行业工作人员较密集,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在建筑质量当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当今的建筑施工单位当中,暂时还没正确合理的规范去约束施工人员,人员的管理和调配非常乱,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人员使用环境和流动体制。
3、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控制措施
3、1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在施工现场直接领导工人进行施工,这种情形下,施工企业应该十分重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必须要做到每项施工项目都有专业人员负责,对于部分违章操作的施工项目,应当及时的予以纠正和整改,要及时的排除安全隐患,并且还要有力的保证每一位施工人员人身安全,要坚决杜绝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不仅要十分重视规章制度的完善,还要对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进度实行层层把关,在每一个施工阶段,相关的责任人都要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监督人员同时还必须要按时检查、督促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当中是否及时的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对于那些没有明_安全生产责任的建筑施工单位或企业,要责令对其进行整改。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做到有章可循,有理可据,确保施工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
3、2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是劳动力非常密集的场所,在施工的过程当中,需要配置大量的人力资源。所以,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也是建筑企业为了降低企业的施工成本而采取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只有做好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够合理的利用人力资源,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并且能够保证建筑施工企业良性、健康的发展。
3、3对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不同的岗位,对于不同的工作人员所提出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为了使施工人员以及操作人员能够尽快的适应岗位需求,在工作之前,应当及时的对施工人员实行岗前的培训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施工的质量,同时也会使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人员提升其对施工的'管理的水平,并且还能及时的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在施工中减少和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使得施工项目能够按计划保质保量完成。
3、4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
目前信息化推动着社会整体在不断进步,而将信息化运用到建筑工程当中则对建筑企业实现高质高效高产有不小的帮助。工程管理信息化工作的第一步就是项目中需要进行信息化的工序和部门,并设计出合理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以及最优化的负责人配置,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处理平台和管理系统,使工程管理人员无论在哪里都能对工程管理工作进行处理,实现各方在关于工程管理问题上的信息交流,工程管理人员也可以及时接收到现场监理人员或其他施工人员的现场管理控制工作的反馈,从而设计出相应的管理控制措施。
3、5加大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力度
要改善现时的建筑工程管理效果,就要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力度,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主要包括工程质量的控制、项目成本的控制以及进度的控制。其中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应该放在首位,管理人员应该完善施工过程每一个岗位的责任制,以加强每个岗位的人员对自身工作质量的责任心。
4、结语
建筑工程管理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好的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不仅利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保证,还可以降低施工工程成本,提高施工进度。笔者从实际工作经验中总结建筑施工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通过此粗浅的分析,为从事建筑工程管理的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理论分析性论文篇十二
(1)财务数据前后期口径不一致或刻意粉饰报表数据,使财务分析失去了具有可比性和可靠性的数据基础。财务分析大多是基于报表数据进行分析,而分析的一个最主要途径就是对比。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一些原因使得财务政策和账务处理方法不连续,影响数据的可比性,比如学校财务人员的更换致使账务处理方法不统一,或者同一个财务人员对不同时期的同类支出归类口径不一致。极端的情况是主观故意对报表数据进行粉饰,严重损害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致使财务分析出现偏差。
(2)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分析时片面的注重相关指标的计算,使财务分析流于形式。尽管财务分析现在已经成为了学校财务人员的常规工作,但是仅仅停留在指标计算层面而不进行深入分析的情况仍普遍存在,这既不利于学校管理者理解,也不能发挥财务分析的真实效用,从而使得财务分析变成走过场。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第一,财务人员与学校管理者日常沟通不足,致使财务人员进行分析时目标不明确,泛泛而谈或者只是按部就班罗列指标的计算过程。第二,学校管理层对财务分析不重视,挫伤财务人员积极性,或者财务人员本身重视程度不够,仅仅是应付了事,从而使财务分析流于形式。
(3)分析过程中缺乏整体意识,将各个指标割裂开来,从而错过了发现问题的机会。财务分析是一个严密的数据分析和比对过程,不仅要求就各项指标单独进行横向、纵向的分析对比,也要求对一系列关联指标进行分析比对,更要注重从整体上加以把握。很多时候,从单个指标本身来看并不能发现问题,而把有关联关系的一类指标放在一起比对或者从整体上来看待,就能发现端倪。
(4)财务分析的综合利用率不高,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很好的发挥效用。财务分析对于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财务分析发挥的效用却不尽如人意。导致财务分析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除了前文中提到的重视程度不够之外,还包括:第一,财务人员进行分析时局限于对自身数据的分析,忽略了同规模学校间的比较,忽略了与预算数据的比较,使财务分析本身具有缺陷性。第二,财务分析始终停留在事后分析的层面上,抑制了其加强过程控制、进行预测谋划的效用的发挥,使得分析对管理层的帮助大打折扣。第三,缺乏有效的追踪机制,使得财务分析中提及的问题未得到重视,或即便得到重视但是未改进落实。
(1)学校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应当高度重视财务分析工作,对财务分析中提出的问题加以关注,及时落实改进措施,提高财务分析利用率。学校管理层对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视是财务分析发挥其效用的根本保障。学校管理层对财务分析中指出的问题加以关注,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将整改责任落实到人,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财务分析的利用率,切实发挥财务分析的效用,还能对财务人员起到激励作用,同时带动学校其他人员重视对财务分析的使用,形成良性循环。与此同时,财务人员也应当从根本上予以重视,使财务分析不但能够总结过去、揭示问题、提出建议,还能够立足当下,对正在发生的各项支出进行预算控制,强化事中监管,同时也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趋势预测、推进超前谋划,从财务分析本身的角度不断改进完善,为财务分析发挥其效用夯实基础。
(2)规范财务操作,保持政策和处理方法的连续性,统一口径,确保数据可靠、可比、有效。学校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具有可比性对于财务分析而言是不可动摇的根基。要保障学校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且可比,一方面,学校负责人、中层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经办人员都应当增强法律意识,以真实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获取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财务人员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财务操作,使账面上反映的数据都真实有效;另一方面,在政策不变的情况下财务人员应当保持会计处理方法的连续性,通过建立备案表等方式,对不同期间的.同类业务进行归类口径的统一,这里应当要注意两点:第一,在判别是否属于同类业务时应当视具体情况而定;第二,对推行财务集中核算的地区应当充分利用其优势,通过开展学习交流,共同探讨,逐步统一,进而实现地区范围内的财务数据可比性,为财务分析提供新的对比参照。
(3)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要注意从全面、整体的角度去把握,确保财务分析益于理解,指出的问题切中要害,提出的对策切实有效。第一,做到计算与分析并重,统筹兼顾。简单罗列指标的计算过程,而不加以诠释,对于学校管理层来说不易理解,更难发现问题。可以说,分析的重要程度绝不亚于计算的重要程度,甚至远比后者来的重要。一份有效的财务分析应当是在计算的基础上加以分析,一针见血地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专业的建议,让学校管理层在阅读时能够一目了然,明白学校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从财务分析中获取可以解决问题的专业性建议。第二,点面结合,系统性、综合性地看待各个指标,挖掘各项指标背后的关联关系。各项指标间往往都有一定的关联性,就单个指标来分析能够就某一个角度来了解学校运营的一个方面,只有系统性、综合性的看待各项指标,才能全面了解学校运营状况,也不容易遗漏潜在问题的细微表现。第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总结相结合,建立财务分析循环体系。财务分析是一个包含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总结三个部分的完整体系,只有改变传统的只重事后分析的观念,突出事前、事中的功能,才能够精准到位地指出问题,科学有效地提出对策。第四,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力求充分挖掘数据背后潜藏的问题。除了常用的水平分析、垂直分析、趋势分析方法之外,尤其要充分利用图解分析法。尽管图解分析法并不算一种独立的财务分析方法,但是毋庸置疑,它是将其他分析方式表达的直观生动、简单明了的有力工具。
(4)学校管理层要加强与财务人员的沟通,并逐步建立完善后续跟踪机制,保障财务分析切实发挥效用。财务分析的执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管理层与财务人员的沟通程度,这不仅是因为财务人员是财务分析的提供者,最了解财务分析所要传达的意思以及措施落实后所要达到的效果,还因为在措施实施后,财务人员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学校的各项支出情况发生的变动,为财务分析对策的落实保驾护航。同时,学校还应当建立起完善的后续跟踪机制,对财务分析的执行落实情况进行追踪,如有执行不力的情况应当追究责任,如果在执行中遇到问题也可以第一时间向学校管理层、财务人员反馈。
对于学校的财务分析而言,从结构的完整性来考虑至少应当包括经费收支情况梳理、经费支出情况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总结、建议等部分。经费收支情况梳理主要是对学校的收入来源、组成等进行梳理,对支出的情况进行总的概述;经费支出情况分析则是针对实际发生的支出,从横向、纵向的角度对总体、分部进行深入分析,在罗列指标的同时分析原因,揭示问题;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主要是以预算为基准数据,结合时间进度及学校当年的计划安排来对学校预算执行进度等情况进行监控;总结部分是对整个分析过程进行结论性的描述,将发现的问题梳理出来,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建议部分是针对总结部分中梳理出来的问题结合实际,向学校管理层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作者:陈昕晗单位: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会计服务中心
理论分析性论文篇十三
1.前言
现代碾压面板堆石坝具有工程量小﹑工期短﹑造价低等优点,已成为坝型选择的主要类型之一,在我国已成大规模推广的趋势。国内已建成的有关门山、柯柯亚、成屏、西北口、天生桥面板堆石坝等十余座,正在规划设计的有10余座,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20世纪50年代以前设计的堆石坝一般是不计算坝体应力应变的,但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坝体的日益增高,同时在一些坝体中发现裂缝,坝体应力应变计算才逐步为人们所重视。
从“七五”科技攻关开始,国内专家用不同的计算模型,考虑面板受力特点,采用相应的参数,对高面板坝进行二维、三维有限元分析计算。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这种坝主要凭经验设计。由于堆石体材料特性十分复杂,有限元的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值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可见,在这方面尚有许多研究工作有待开展。
2.堆石体材料的本构关系
堆石体的本构关系表达了堆石体应力应变之间的关系,它无疑对应力应变的计算结果起决定性作用。目前建立堆石体本构关系往往基于已有模型,再针对堆石的力学特性确定甚至调整本构关系中各种材料参数。面板坝有限元计算时常采用非线性弹性模型和弹塑性模型。
2.1非线性弹性模型
非线性弹性模型包括邓肯模型、内勒模型、修正邓肯模型和邓肯模型等。这些模型最初是针对土、砂等一类材料在常规三轴试验基础上提出的,仅适用于二维分析计算,其中计算结果和已建坝实测结果较为符合的是邓肯e-b模型和内勒模型[7]。
2.1.1邓肯模型[1][8]
式中,为凝聚力;为初始弹模;为破坏比,是破坏时主应力差和应力应变双曲线的渐近线的纵坐标的比值,即/;为内摩擦角,对于粗粒土假定是的函数,即,式中和为试验参数,大气压(下同)。
詹布(janbu)据试验指出初始弹模和侧限压力有如下关系:式中、为两个由试验确定的参数。
相应于卸荷再加荷情况的切线弹模为,按下式计算式中、是由试验确定的两个参数,一般较为大。
1980年,邓肯(duncan)提出切线体积模量的计算式式中、为试验常数。
体模相当于修正邓肯模型中的.,考虑到只能在之间变化,故有限元计算中应限定在范围内,否则得不到合理计算结果。
平面应变条件下邓肯模型的增量型本构关系为式中、为法向应力增量;为剪应力增量;、为法向应变增量;为剪应变增量。
邓肯模型的不足之处在于它不能反映压缩与剪切的交叉影响;不能反映各向异性;不能反映加荷卸荷对的变化;不能反映中主应力对强度指标的影响等。但总的来说,该模型反映了堆石体变形的主要规律。它反映了非线性;用于增量计算时,能反映应力路径对变形的影响;通过与的差别部分体现了加荷卸荷对变形的影响;通过假定是的函数,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高固结压力的影响。再加上该模型简便直观,概念明确,并积累了相当多的应用经验,因此目前被工程设计人员广泛使用。
2.1.2内勒模型[7]
内勒非线性弹性模型是模型中较为简单的一种,模型参数容易由常规三轴试验确定。内勒(naylor)认为土的切线体积变形模量随侧限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土的切线剪切模量随剪应力的增加而减小,在破坏时变为零。因此切线体积变形模量为切线剪切模量为内勒非线性弹性模型在面板坝有限元分析中较少采用。
2.2弹塑性模型[4]
弹塑性模型把总的变形分成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部分,前者用虎克定律计算,后者用塑性理论求解。南京水科院1987年提出了用于堆石体的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一般称为南水模型。该模型可以反映应力引起的各向异性和堆石的剪缩特性,在理论方面有其优越性。但限于试验设备,该模型中某些参数如、、较难从试验中得到,因此尚未进入工程实用阶段。
3.非线性有限元求解方法[1][6]
一般来说,求解方法有迭代法和增量法两种,较为常用的是增量法。用增量法计算时,荷载逐级递增,可以模拟施工过程,计算结果也符合观测结果。以邓肯模型为例,假设现进行第级加荷计算,按中点增量法其计算步骤如下:
[1]根据前一级应力全量确定弹性常数和,并形成刚度矩阵;
[2]加本级荷载增量的一半于结构,用下式求位移增量:
并计算应力和应变增量,进而累计求得应力全量,据此计算;
[3]施加全荷,求位移增量:
相应地可求出应力应变增量,累计则可得位移和应力应变全量;
重复上述步骤,可得各级荷载增量下的解答。
还有一个问题,即新填筑层各单元初始应力状态是,如果以此计算,则切线弹模,就无法进行计算。克拉夫(clough)等人将新填土层视为重液体处理,即(为单元形心距土表的距离,为填土容重)。目前较为常用的处理方法式计算是引入侧压力系数,即。事实上,新填土层经过反复碾压,可视为超固结土,可取前期预固压力(视碾压轻重可取mpa)。
4.算例
天生桥一级面板堆石坝位于红水河上游南盘江干流,坝高178m,上游坝坡
1∶1.4,下游坝坡1∶1.29。按平面应变问题计算。
4.1单元剖分和计算参数
面板顶厚0.3,底厚为0.9m,沿面板厚度方向剖分一层单元,沿坝高分20层,共剖分500个单元,1486个节点。其中堆石单元459个,面板单元20个,接触面单元20个,趾板单元1个。单元形态为等参元计算采用中点增量法,按20级加荷方式进行,每级荷载又分三次施加。这样相当于按60级加荷计算,但又比剖分60层的情况节省计算时间。
混凝土面板和趾板采用线弹性模型,=18000mpa,=0.167。
堆石各分区对应于模型的计算参数见表1。
4.2计算成果
从面板坝有限元的计算结果来看,依据不同模型所得的应力结果是比较一致的,不同之处在于位移的大小和分布。而实际工程中,设计人员也更关心位移的大小和分布。
图2和图3分别为竣工时铅直和水平位移等值线图。最大铅直位移为2.35m,约位于1/2坝高处;最大水平位移:上游为0.58m,下游为1.03m,参见图2。
5.计算结果和实测值的比较分析
除本文算例的计算结果外,还将引用文献[3]和文献[4]对天生桥一级面板坝的计算结果,来主要说明邓肯模型和弹塑性模型在计算结果上的差异。
天生桥一级面板坝坝体变形观测,沉降观测结果规律性强,十分可信;水平位移的观测结果,国内外专家尚有不同看法。因此,下文主要针对铅直位移进行讨论。
表2天生桥一级面板坝有限元位移计算结果
竣工时最大铅直位移的观测值为3.06m,约为坝高的1.72%,是同类型坝中沉降量较大的。从数值上看,邓肯模型计算的最大铅值位移在2.3m左右,和南水模型的计算结果1.34m相比,和实测值较为接近,但仍相差0.76m,究其原因,一是计算不能考虑实际施工状况对沉降的影响,二是按邓肯模型计算时没有考虑堆石体流变引起的沉降。
南水模型由于可以考虑堆石体的剪缩特性,计算的铅值和水平位移都较小。
虽然无可靠的实测水平位移以资比较,一般认为依据南水模型计算的水平位移较为可靠,而邓肯模型计算的水平位移一般偏大。另外,依据南水模型计算的位移的分布规律较模型更符合实际观测[3][4]。
虽然设计面板坝时更关心面板、周边缝、伸缩缝,止水的变位与位移,但基本变位是堆石体的变位,它对其他构件的变位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以堆石体变位来评价模型应该是较为合适的。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两个模型都存在不足之处,面板坝有限元分析还有待深入研究。
6面板坝有限元分析的展望[2]
a.今后一段时间内,简单实用、概念明确的模型仍占主导地位。而计算结果在多大程度上和实际相符,不仅取决于模型本身,也取决于模型参数测定的准确程度。以模型为例,该模型涉及七个参数,任何参数偏离都会造成计算结果的变动。鉴于此,有必要在参数测定方面作深入研究,研制新的大型三轴试验仪,发展原位试验技术等。
b.应该承认,现存的本构关系在描述堆石体真实特性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方面是远远不够。无论是非线性模型还是弹塑性模型,都是在连续性假设基础上从宏观的唯象的角度描述堆石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实际上,堆石体可被视为多种材料组成的多孔介质,不连续性为其主要特征。因此,要深刻揭示堆石体的应力应变规律,就必然要开展堆石材料的微观研究,并力图在微观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理论,提出新模型。
c.面板坝从勘测、设计、试验研究到施工的各个阶段无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计算结果和观测值完全相符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在计算中考虑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则会有效改善计算结果。考虑不确定因素基本上有两种方法:一是采用随机有限元,一时采用模糊有限元。对于坝工而言,要准确得到不确定量的随机分布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建议将不确定量按模糊量处理,采用模糊有限元作分析计算,计算结果仍为模糊量,这也符合一般的工程经验。
d.采用新的数值计算方法如离散元法、流形元法。
参考文献
[1]钱家欢、殷宗泽,土工原理与计算,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何广讷,土工的若干新理论研究与应用,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3]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会议论文集,河海大学出版社,1990
[4]章为民、沈珠江,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水利学报,1991(4)
[5]许仲生,天生桥一级水电站面板坝坝体变形特征,水力发电,(3)
[6]陈慧远,土石坝有限元分析,河海大学出版社,1987
[7]顾淦臣、黄金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堆石本构模型与应力变形分析,水力发电学报,1991(1)
[8]李鸿寿,横山土石坝扩建的构造和应力变形分析,水力发电学报,(3)
理论分析性论文篇十四
地铁信号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单一线路的ats控制系统将向集成化程度更高的城市综合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发展,实现轨道交通网络综合监控;第二: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ato自动驾驶模式在列车出站时仍需要司机发出发车命令,在cbtc系统运营日渐趋于稳定后,通过系统升级等方式实现全程无人ato驾驶功能,信号系统自动控制列车行驶,降低运营单位生产压力的同时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第三:当前各城市地铁线路间均有联络线预留,为线路间的互联互通提供了基本的物理条件,在车型、轨道线路等条件允许下,各系统承包商开放系统接口的情况下,通过升级车载控制器,cbtc列车将实现各线路间的互联互通,为更灵活的运营调度提供方便。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6119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