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的撰写需要注意语言准确、结构完整和逻辑严密。报告中的数据和分析结果要真实可靠,并且需要进行充分的解释和说明。在查看报告范文时,大家可以对照自己的写作进行对比和学习,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宁夏区情报告篇一
枸杞为宁夏“五宝”之首,是我区的特色优势产业。枸杞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港澳台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遍及国内130多个大中城市,享誉中外,对宣传宁夏、提高宁夏知名度产生了积极影响。枸杞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枸杞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自治区政府把枸杞产业做为我区农业发展的战略主导产业,从政策上、资金上给予扶持。自治区政府决定不定期举办枸杞节,并支持中宁县建起了全国最大的枸杞专业批发市场,为枸杞产业发展搭建了平台。各地特别是枸杞主产区充分发挥枸杞产业的品牌、科技、种植、加工和市场优势,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枸杞产业。目前全区枸杞面积达到44.5万亩,约占全国的30%。2005年总产量达到5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产值达15亿元,其中原果收入6亿元,加工产值9亿元。出口量约占全国出口量的60%,出口创汇最多年份达500多万美元。全区枸杞加工、营销企业100多家,其中枸杞规模加工流通企业52家,形成了以宁夏红、杞浓、圣杞乐、早康等为主体的枸杞酒、枸杞籽油、果汁、叶茶等10大类40多种产品,枸杞加工转化率达到了总产量的15%。主产区中宁县已成为全国枸杞的集散地。
我区枸杞产业发展迅速,枸杞产品产销两旺,突出有以下几个特点:
带。
标准有了明显提高,较好地维护了“中宁枸杞”品牌乃至“宁夏枸杞”的良好声誉。
三是在标准化生产上取得了突破。各地加大了枸杞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和统防。
统治力度,仅中宁全县统防统治面积达到4.65万亩,占全县种植面积11.5万亩的40%,已有8万亩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3万亩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分别占全县种植面积的69.5%和26%。
四是在品牌创新上取得了突破。近年来,经过不懈努力,培育出了“宁夏红”、“杞浓”、“早康”、“杞王”等枸杞产品系列品牌,尤其是“宁夏红”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枸杞品牌的培育和提升,对我区枸杞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注重对“宁夏枸杞”、“中宁枸杞”品牌的保护,注册使用了“中宁枸杞”证明商标,对其进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枸杞品牌的培育和提升,对我区枸杞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是在关联发展上取得了突破。枸杞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流通加工、印刷包。
主产区和周边邻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就地就近转移,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六是枸杞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据我们调查,枸杞主产区亩纯收入一般都在2000—3000元,收益很高。中宁县农民收入1/3以上来自枸杞产业,惠农、原州区、同心等发展重点县、区枸杞集中乡镇或村农民来自枸杞的收入在40-80%以上。全区有10万农户依靠枸杞产业增收致富。全区农民纯收入中枸杞收入人均380元。
二、枸杞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枸杞产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有:
一是枸杞产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枸杞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是一个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型的新兴产业。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正常情况下枸杞亩均投入过千元,按我区目前的枸杞种植规模,仅生产环节每年需要投入资金4-5亿元,加之加工、流通和研发等环节,枸杞产业每年需要资金(主要是周转资金)约8亿元,如此巨额的资金仅靠政府的少量补贴和茨农的有限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每年的资金缺口约2-3亿元。资金不足制约着产业的扩张和升级。
二是枸杞标准化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茨农的分散种植给统种统管、统防统治造成了障碍;部分茨农片面追求产量,忽视了质量的提高;制干技术落后、统防统治以及检测工作滞后、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对产业的健康发展影响较大;无公害标准远远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绿色和有机产品发展较慢,有些产区还存在化学药物熏蒸加色等危害消费者安全的不法行为,这些现象都对“宁夏枸杞”的品牌、声誉乃至茨农的收益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是枸杞产业化水平较低。由于缺乏行业协会自律和社会化优质服务,受资。
金短缺、烘干储存手段落后等因素的制约,广大茨农无法摆脱受制于营销商的被动局面。特别是枸杞加工龙头企业与多数基地、农户缺乏有机结合,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
四是枸杞深加工转化能力有限。随着枸杞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产量的逐年增长,全区深加工龙头企业少、加工转化能力弱的问题日益凸现,目前的加工转化率仅为15%,85%的枸杞仍以干果形式出售,影响了枸杞产业整体效益的增长。
五是枸杞科技服务相对滞后。科技服务机构不健全,服务工作滞后。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综合研发不够。枸杞的烘干、储藏技术还不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枸杞采用落后的人工手段采摘,生产成本提高,劳动力资源约束严重。
总之,从资源支撑、市场容量和产业递进规律来看,枸杞产业已基本完成了产业初级阶段即扩张阶段的发展,逐步进入中级阶段即内涵式发展阶段,需要适时调整发展指导思想,促进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三、
对做强做大枸杞产业的建议。
1、完善枸杞发展政策,拓宽融资渠道。
四是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拔千金”的作用,采取“以奖代补”等措施,撬动社会资本大量进入枸杞产业,促进枸杞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2、整合市场资源,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产业升级。当前加快宁夏枸杞产业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加大品牌和资源的整合力度,探索整合组建不同系列的枸杞深加工集团,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同国内外著名的加工集团合作,形成带动力强的大型产业集团。打造经济实力强、销售网络完善、经营规模大、经营信誉好的营销龙头集团。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中心,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引导和鼓励广大茨农积极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茨农的产销组织化程度。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茨农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使茨农参与枸杞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利益分配,提高茨农在枸杞产业化发展中的获利水平,促进枸杞产业不断升级。
3、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强化市场监管,增强品牌效应。
一是加大推行无公害枸杞生产技术和标准化生产的普及力度,质监部门要加快无公害枸杞产地和产品认定及认证工作。科研与推广部门要积极研发推广新技术,不断完善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大力开展绿色、有机枸杞产品的生产和推广普及工作,积极引导农民不断提高枸杞标准化生产水平,全面提升宁夏枸杞质量。
二是工商部门要尽快制定我区枸杞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流通环节的市场监管,严防非标准化生产等假冒伪劣产品流入我区市场,败坏宁夏枸杞的声誉。
三是全力打造宁夏枸杞传统文化品牌,利用各种手段和媒体大力宣传宁夏枸杞及其传统文化,让国内外消费者认知宁夏枸杞,满意消费宁夏枸杞产品。要利用法律手段保护宁夏枸杞品牌,加强宁夏枸杞地理标志保护和“宁夏枸杞”商标的启用与管理工作,形成保护合法使用宁夏枸杞品牌的良好氛围。
4、加强基础研究,研发新产品,继续挖掘宁夏枸杞的增值潜力。创新机制,积极开展同区内外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尽快培养和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枸杞产业研究队伍,全面开展对宁夏枸杞的基础研究。着力培育专用新品种,深入挖掘宁夏枸杞在健康生活产品开发中的巨大潜力。重点支持加快枸杞保健品、药品、化妆制品等系列产品的研发,不断创新枸杞产品,大力拓展市场,挖掘增值潜力。
5、培育现代营销网络与流通体系。要运用现代物流配送等先进方式,逐步引导整合现有产品营销组织,组建宁夏枸杞系列产品营销配送集团。要鼓励和支持企业或个人在全国各地设立多种形式的营销网点,建立营销网络,扩大营销空间,保护品牌,开拓市场。要积极争取枸杞产品进入期货交易市场,利用现代流通手段套利保值。要扶持龙头企业走出去,到国外建立合作公司或窗口,使宁夏枸杞红遍全国、走向世界。
宁夏区情报告篇二
枸杞为宁夏“五宝”之首,是我区的特色优势产业。枸杞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港澳台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遍及国内130多个大中城市,享誉中外,对宣传宁夏、提高宁夏知名度产生了积极影响。枸杞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枸杞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自治区政府把枸杞产业做为我区农业发展的战略主导产业,从政策上、资金上给予扶持。自治区政府决定不定期举办枸杞节,并支持中宁县建起了全国最大的枸杞专业批发市场,为枸杞产业发展搭建了平台。各地特别是枸杞主产区充分发挥枸杞产业的品牌、科技、种植、加工和市场优势,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枸杞产业。目前全区枸杞面积达到44.5万亩,约占全国的30%。20xx年总产量达到5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产值达15亿元,其中原果收入6亿元,加工产值9亿元。出口量约占全国出口量的60%,出口创汇最多年份达500多万美元。全区枸杞加工、营销企业100多家,其中枸杞规模加工流通企业52家,形成了以宁夏红、杞浓、圣杞乐、早康等为主体的枸杞酒、枸杞籽油、果汁、叶茶等10大类40多种产品,枸杞加工转化率达到了总产量的15%。主产区中宁县已成为全国枸杞的集散地。
我区枸杞产业发展迅速,枸杞产品产销两旺,突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产业布局上取得了突破。在全区推行“优质名牌枸杞基地建设”、“枸杞南移工程”,建设万亩枸杞园区4个,千亩园区30个,500亩以上联片种植区近百个,已基本形成了以中宁为核心区、清水河流域和银北灌区为两翼的产业带。
二是在科技服务上取得了突破。各地在发展枸杞产业中都十分重视新技术的应用、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宁夏枸杞研究所和中宁等主产区建立了优质枸杞育苗基地,推广先进的繁育技术,全面淘汰了落后的传统繁育方式,以“宁杞1号”等枸杞优良品种占种植面积的90%以上。同时积极推广日光烘干、热风烘干等技术,加大了硫磺薰蒸枸杞的查处力度,使枸杞产品质量和安全卫生标准有了明显提高,较好地维护了“中宁枸杞”品牌乃至“宁夏枸杞”的良好声誉。
三是在标准化生产上取得了突破。各地加大了枸杞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和统防统治力度,仅中宁全县统防统治面积达到4.65万亩,占全县种植面积11.5万亩的40%,已有8万亩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3万亩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分别占全县种植面积的69.5%和26%。
四是在品牌创新上取得了突破。近年来,经过不懈努力,培育出了“宁夏红”、“杞浓”、“早康”、“杞王”等枸杞产品系列品牌,尤其是“宁夏红”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枸杞品牌的培育和提升,对我区枸杞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注重对“宁夏枸杞”、“中宁枸杞”品牌的保护,注册使用了“中宁枸杞”证明商标,对其进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枸杞品牌的培育和提升,对我区枸杞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是在关联发展上取得了突破。枸杞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流通加工、印刷包装、交通运输、旅游观光、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据初步统计,仅关联产业收入达15亿元。枸杞市场营销网络建设速度加快,在全国136个大中城市建立了稳固的枸杞产品销售渠道和网点,从事枸杞营销的人员达10000余人。20xx年,有40多万人加入了枸杞种植和深加工领域,有近20万劳动力从事枸杞采摘,使主产区和周边邻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就地就近转移,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六是枸杞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据我们调查,枸杞主产区亩纯收入一般都在—3000元,收益很高。中宁县农民收入1/3以上来自枸杞产业,惠农、原州区、同心等发展重点县、区枸杞集中乡镇或村农民来自枸杞的收入在40-80%以上。全区有10万农户依靠枸杞产业增收致富。全区农民纯收入中枸杞收入人均380元。
二、枸杞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枸杞产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有:
一是枸杞产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枸杞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是一个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型的新兴产业。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正常情况下枸杞亩均投入过千元,按我区目前的枸杞种植规模,仅生产环节每年需要投入资金4-5亿元,加之加工、流通和研发等环节,枸杞产业每年需要资金(主要是周转资金)约8亿元,如此巨额的资金仅靠政府的少量补贴和茨农的有限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每年的资金缺口约2-3亿元。资金不足制约着产业的扩张和升级。
二是枸杞标准化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茨农的分散种植给统种统管、统防统治造成了障碍;部分茨农片面追求产量,忽视了质量的提高;制干技术落后、统防统治以及检测工作滞后、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对产业的健康发展影响较大;无公害标准远远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绿色和有机产品发展较慢,有些产区还存在化学药物熏蒸加色等危害消费者安全的不法行为,这些现象都对“宁夏枸杞”的品牌、声誉乃至茨农的收益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是枸杞产业化水平较低。由于缺乏行业协会自律和社会化优质服务,受资金短缺、烘干储存手段落后等因素的制约,广大茨农无法摆脱受制于营销商的被动局面。特别是枸杞加工龙头企业与多数基地、农户缺乏有机结合,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
四是枸杞深加工转化能力有限。随着枸杞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产量的逐年增长,全区深加工龙头企业少、加工转化能力弱的问题日益凸现,目前的加工转化率仅为15%,85%的枸杞仍以干果形式出售,影响了枸杞产业整体效益的增长。
五是枸杞科技服务相对滞后。科技服务机构不健全,服务工作滞后。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综合研发不够。枸杞的烘干、储藏技术还不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枸杞采用落后的人工手段采摘,生产成本提高,劳动力资源约束严重。
总之,从资源支撑、市场容量和产业递进规律来看,枸杞产业已基本完成了产业初级阶段即扩张阶段的发展,逐步进入中级阶段即内涵式发展阶段,需要适时调整发展指导思想,促进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三、对做强做大枸杞产业的建议
1、完善枸杞发展政策,拓宽融资渠道。
四是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拔千金”的作用,采取“以奖代补”等措施,撬动社会资本大量进入枸杞产业,促进枸杞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2、整合市场资源,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产业升级。当前加快宁夏枸杞产业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加大品牌和资源的整合力度,探索整合组建不同系列的枸杞深加工集团,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同国内外著名的加工集团合作,形成带动力强的大型产业集团。打造经济实力强、销售网络完善、经营规模大、经营信誉好的营销龙头集团。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中心,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引导和鼓励广大茨农积极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茨农的产销组织化程度。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茨农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使茨农参与枸杞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利益分配,提高茨农在枸杞产业化发展中的获利水平,促进枸杞产业不断升级。
3、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强化市场监管,增强品牌效应。
一是加大推行无公害枸杞生产技术和标准化生产的普及力度,质监部门要加快无公害枸杞产地和产品认定及认证工作。科研与推广部门要积极研发推广新技术,不断完善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大力开展绿色、有机枸杞产品的生产和推广普及工作,积极引导农民不断提高枸杞标准化生产水平,全面提升宁夏枸杞质量。
二是工商部门要尽快制定我区枸杞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流通环节的市场监管,严防非标准化生产等假冒伪劣产品流入我区市场,败坏宁夏枸杞的声誉。
三是全力打造宁夏枸杞传统文化品牌,利用各种手段和媒体大力宣传宁夏枸杞及其传统文化,让国内外消费者认知宁夏枸杞,满意消费宁夏枸杞产品。要利用法律手段保护宁夏枸杞品牌,加强宁夏枸杞地理标志保护和“宁夏枸杞”商标的启用与管理工作,形成保护合法使用宁夏枸杞品牌的良好氛围。
宁夏区情报告篇三
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自治区移民局局长吴占东。
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受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自治区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报告我区生态移民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规划情况及建设进展。
我区中南部地区包括原州、西吉、隆德、泾源、彭阳、同心、盐池、海原、红寺堡等9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区),以及沙坡头区和中宁县的山区部分。国土面积4.3万平方公里,占全区的65%;人口256.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1%,其中回族133万人,占全区回族人口的59.1%。这一地区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也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
“十二五”期间,我区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总体规划:——在总体思路上:以脱贫致富为目标,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整合资源为保障,着力拓宽安置途径,着力发展劳务和特色产业,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着力提高劳动力素质,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全面加快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进程。用5年时间将生存条件极差地区的贫困群众搬迁到近水、沿路、靠城的区域;再用5年时间发展致富,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国家生态移民扶贫开发示范区,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
——在主要目标上:“十二五”期间对中南部地区7.88万户34.6万人实施移民搬迁,涉及原州、西吉、隆德、泾源、彭阳、同心、盐池、海原、沙坡头9个县(区)91个乡镇684个行政村1655个自然村。规划县内安置35%,县外安置65%。到2015年全面完成搬迁安置任务,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初步形成以特色种养收入为基础、劳务收入为主体的新格局。到2020年实现脱贫致富,移民人均纯收入接近全区平均水平,安置区公共服务能力达到全区平均水平。
——在安置方式上:采取山区川区结合、城市乡村结合、宜工宜农结合、集中插花结合等多种途径,以县外为主,在全区范围内对移民进行妥善安置。主要有五种方式,一是开发土地集中安置。二是适度集中就近安置。三是因地制宜插花安置。四是劳务移民就业安置。五是特殊人群敬老院安置。
——在建设任务上:一是移民住房。按照科学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要求,规划建设移民住房7.88万套407.5万平方米。二是农田水利。按照节水灌溉的要求,配套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川区重点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山区重点发展旱作节水和集雨补灌农业。规划开发农田25.5万亩,改造农田32.6万亩。三是劳务产业。采取有力措施,引导移民到沿黄经济区、重点城镇、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务工就业。规划实施劳务产业技能培训11.8万人,使移民安置区每户有1-2人外出务工,增加移民工资性收入,使劳务收入成为移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四是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特色种养业,稳定增加移民收入。规划发展设施农业3.52万亩,养殖暖棚3.42万座,特色种植业46.55万亩。五是公共服务。在移民安置区统一配套建设水、电、路、气、通讯、商贸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安置区主干道816公里、巷道2694公里;新(扩)建教育设施30.1万平方米;建设村级(社区)活动场所5.2万平方米。六是生态建设。实施迁出区生态恢复300万亩,完成迁入区生态建设8.7万亩。
——在政策措施上:提出了住房、土地、户籍、财税、惠农、社保及其它等七项政策,明确了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责任机制、科学编制规划、扶持产业发展、多方筹集资金、强化移民管理、加大宣传引导等八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截止目前,今年自治区确定2011年第一批批复建设的81个项目区,已开工建设了75个,累计完成投资22.75亿元。建成移民住房1.99万套,超额完成了今年6万移民的住房建设任务。累计搬迁移民2.8万人,预计年底前可以完成自治区党委、政府年初下达的搬迁安置3万移民的定居任务。培训移民1.2万人次,实现移民务工就业6500人。调整开发土地6.4万亩,配套农田水利设施,建成小型扬水泵站8座、调蓄水池9座、安装压力管道550公里。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建成设施日光温棚2700亩、养殖暖棚5914座,营造经济林、防护林5811亩。开工建设教育基础设施5.4万平方米,建成村级活动场所(包括医疗、计生、文化、科技、劳务服务室)9600平方米。铺设自来水入户主管道765公里,架设供电线路251公里,安装变压器102台,整修道路396公里。
二、主要做法及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宁夏的生态移民工作,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务院扶贫办在项目和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区、市、县三级党政领导亲自挂帅,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临建设现场,决策、指导生态移民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及时解决生态移民工程建设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切实保证了生态移民工程建设的有序推进。
(二)部门协调配合。发改委、移民局、财政、水利、国土、住建、教育、科技、农牧、民政等部门,立足本职,对第一批81个项目区的建设方案进行了联合审查。先后出台的水资源利用、土地调整、住房建设、资金管理、产业发展、生态恢复、科技支撑、教育培训、社会保障、民政救助、金融支持、计划生育、企业参与、户籍管理、基层党建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为生态移民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政策保障。新华社宁夏分社、人民日报宁夏记者站以及宁夏日报、宁夏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推出《大移民》等新闻报道600多件,对生态移民工作进行了全方位宣传报道。
(三)地方政府推动。各市、县(区)和自治区农垦局充分履行建设主体责任,实行一把手负责制。银川市依托首府城市,将移民区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紧密结合,科学布局移民新村。石嘴山市把移民工程当作“移民产业、移民经济”来谋划。固原市以完善的工作机制和优质的服务,强力推进生态移民各项工作。中卫市成立了生态移民工程建设现场指挥部,抽调业务骨干,加强现场管理。吴忠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多元化投资体系,支持生态移民工程建设。
(四)社会力量参与。自治区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以不同方式参与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攻坚。目前已有140多家企业和社会团体参与生态移民建设,其中15家支持产业发展,13家捐建社会公益事业,30家接纳劳务移民。
(五)监督机构监管。自治区纪检(监察)、督查、审计、财政、住建、移民局等部门对生态移民工程建设、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了全程监管,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为打造生态移民质量放心工程、阳光工程、廉洁工程和群众满意工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尽管生态移民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在工程建设标准上,有的县区移民住房面积超标,建房造价过高,住房布局不合理。二是在移民自筹资金收缴上,有的县区擅自提高移民自筹资金收缴标准。三是在移民教育培训上,主体责任不明,培训的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佳。四是在产业发展上,移民缺资金、缺技术。另外,在社会管理、生态建设以及历届移民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对顺利实施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工程造成一定影响。
三、明年的工作重点2012年生态移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脱贫致富为目标,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扎实做好基本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工作,扎实做好移民搬迁定居工作,扎实做好产业培育工作,扎实做好移民教育培训工作,扎实做好社会管理工作,扎实做好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确保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目标任务是:搬迁定居移民7万人,确保移民生产发展,生活稳定;新开工建设9万人的移民住房及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确保生态移民工程按规划有序推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根据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制定具体措施、提出完成时限、明确工作责任、强化督促检查,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人。2011年批复的各项建设任务要于2012年6月底前全面竣工;2012年下达的工程建设任务原则上要求当年完成。
二是完善配套设施,稳步实施移民定居。
按照“七通八有”的要求,实现移民新村通电、通(自来)水、通(柏油)路、通(公交)车、通广播电视、通邮、通电话;有学校、有村级活动场所、有医疗服务站、有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有超市、有文化广场、有环保设施、有新能源。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移民搬迁定居,确保完成7万人的移民定居任务。
三是培育致富产业,促进移民稳定增收。
采取强力措施,全面完成2011年第一批批复的产业建设任务,积极安排好2012年第二批的任务,紧紧围绕“三大产业”,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马铃薯、红枣、枸杞、葡萄、高酸苹果、中药材等特色种植10.7万亩,着力发展日光温棚、养殖暖棚1.9万亩(座)。积极发展劳务产业,实现移民务工就业2.2万人,确保移民群众发展有基础、增收有保障、致富有路子。
四是强化教育培训,提升移民综合素质。
积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把培训工作落实到移民安置区,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移民教育培训工作。重点抓好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移民上岗就业技能培训和移民子女职业教育培训,确保完成5.32万人的移民教育培训任务,为移民开展农业生产、务工就业奠定基础。
五是科学规划布局,扎实推进新村建设。
在总结2011年新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规划水平和住房设计水平,做到布局科学、设计新颖、功能齐全。移民新村建设与村镇建设、住房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紧密结合,统筹规划,同步建设,切实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
六是加强监督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严格落实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责任制,着力打造“质量放心工程”。坚持移民搬迁对象政策补助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着力打造“阳光工程”。坚决杜绝弄虚作假、侵害移民利益现象发生,着力打造“廉洁工程”。认真落实基本建设“四项制度”,努力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着力打造“群众满意工程”。
七是加强社会管理,打造和谐移民新村建立健全村级“两委”班子和群团组织,积极探索适应移民特点的党建工作新路子,构建服务型社区管理新模式。及时办理户籍迁移手续,加强计划生育管理,落实好义务教育、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政策,解决移民后顾之忧,努力构建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移民新村。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从提出到现在,始终得到自治区人大的高度关注和指导,保证了工程建设的健康有序推进。我们恳请自治区人大继续关注和关心我们的工作,多视察、多指导、多提宝贵意见。我们将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坚定不移地把我区这项最大的民生工程建设好,为我区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宁夏区情报告篇四
作为劳动者的代表,总工会在班子成员、各级工会干部和广大会员中间进行了一次报告,向大家介绍了过去年度工作的情况,并总结了经验教训,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这次报告让我深受启发,对总工会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五个方面谈一下我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首先,总工会在保障劳动者权益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报告中提到,过去一年中,总工会积极推动为劳动者争取更多的权益,包括提高工资、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等方面。这些举措对于改善广大劳动者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一名职工,我深深感受到了总工会为我们争取权益所做出的努力和付出的汗水。感谢总工会在这个方面的努力,我们劳动者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更加有保障。
其次,总工会在职工培训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工作。报告中强调了职工培训的重要性,并提到了总工会在过去一年中举办了多次培训班,帮助职工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这一点对我来说尤为重要,因为通过参加总工会组织的培训班,我不仅学到了更多的专业知识,还结识了许多同行业的优秀人才,与他们的交流使我受益匪浅。我相信,通过职工培训,我们将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第三,总工会在推动工会组织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中,总工会在推动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加强党建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工会作为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推动工会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是通过各级工会的努力,推动了工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和壮大。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能够进一步加强工会组织建设,为职工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第四,总工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报告中提到,总工会积极参与扶贫济困、关爱老人和儿童等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因为我亲眼见证了总工会组织的慈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不仅能够关爱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也能够发挥出我们作为劳动者的力量和责任,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最后,总工会在维护劳动和谐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报告中指出,总工会积极参与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推动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和谐合作。这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在和谐的劳动关系中,职工和企业才能共同发展,实现共赢。我相信,在总工会的引领下,我们将能够进一步改善劳动关系,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总的来说,宁夏总工会报告让我深受启发,对工会的工作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工会活动,为保障劳动者权益、推动职工培训、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维护劳动和谐作出自己的贡献。我相信,在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够为建设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宁夏区情报告篇五
宁夏,全称: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是中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宁夏政府。
工作报告。
希望对你有用!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积极应对,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20xx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勇闯难关,以实打实的作风干工作,以钉钉子的精神抓落实,统筹稳增长、推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好势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0亿元,增长8%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4.5%、8.6%、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30亿元,增长10.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3.7亿元,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88.8亿元,增长1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8亿元,增长7%;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5148元和9167元,增长8%和9%。这是在工业品价格和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资源环境约束上升、经济总量基数增大的情况下取得的,确实来之不易。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精准施策,经济运行企稳回升。针对年初经济低迷、投资乏力、增速下滑的困局,我们及时出台“工业18条”“财税20条”“小微企业23条”等政策,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工业风险补偿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和银行授信130亿元支持特色产业和重点企业,降低企业生产成本27亿元,减免各类税费近30亿元。积极拓宽资金渠道,争取中央转移支付690亿元,盘活存量资金312亿元,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146.6亿元,发行债券融资638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539.3亿元。完善金融支撑功能,成立自治区金融工作局,制定“金融18条”,挂牌宁夏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新引进金融机构3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6家,成功重组银广夏,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形成。自治区确定的40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宁东至浙江输电、神华宁煤400万吨煤制油等超百亿元项目加快推进,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大地轮胎、轨道交通轴承等建成投产,沿山公路拓宽改造竣工,银西高铁、宁夏石嘴山至固原城际铁路(吴忠至中卫段)开工建设,企盼多年的“高铁梦”正在变为现实。
(二)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取得实效。坚持在发展中转型,在优化中升级。农业上,推进“五百三千”计划,粮食生产获“十二连丰”,总产达372.6万吨;建成规模养殖场237家、永久性蔬菜基地10万亩,新建枸杞基地5.4万亩,新增和改造提升葡萄种植7万亩、新建酒庄14家,特色优势农业量效齐增,占比达85.7%;完善加工仓储、冷链物流等设施,培育农民合作社365家,新增销售过亿元的龙头企业15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0%。工业上,实施“1561”工程,建成了全球最大单晶硅棒加工项目、西部最大工业蓝宝石生产基地,新增风电405万千瓦、光伏91万千瓦,新能源占到电力总装机的36%,成为全国新能源外送基地;现代纺织、清真食品等发展强劲,轻工业增速17%,比重工业快11.8个百分点,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20家机构实现清真标准互认;淘汰落后产能139.8万吨,高耗能工业比重下降1.9个百分点。服务业上,启动全域旅游试点,组建宁夏旅游集团,新增5a景区1家、4a景区2家,开通“丝路驿站-宁夏号”等4对旅游品牌列车,接待游客1860万人次,旅游收入168亿元,增长15%;搭建物流信息服务网络,围绕交通节点的各类物流园加快推进;保持房地产市场基本稳定,取消限购性措施;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一网一库一平台”加快建设,智慧宁夏“政务云”等上线运行;银川ibi育成中心跻身中国产业园创新力百强,网上交易额突破4000亿元。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
(三)锐意改革,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全面推进222项改革任务,聚焦突破32项重点。制定并公布自治区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行政职权事项由6264项清理调整为1941项,精简近70%;非行政许可全部清零;取消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费让利2亿元。建成与国家贯通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186项前置审批改为后置,新登记企业2.67万户。改革财政专项资金和预算管理制度,规范政府债务,置换旧债207亿元。完善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和履职待遇管理办法,完成农垦企业化改革,25家区直机关与所属企业脱钩,并将其移交国资委监管。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补贴制度。完成区直机关公务用车改革。深化考试招生、户籍制度等改革。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累计确权1607万亩,集体林权确权率98%,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全部确权,平罗农村改革试点经验全国推广。
(四)落实规划,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实施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完成全区城镇体系规划修编,制定银川都市区、清水河城镇产业带等区域规划,评估18个市县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向“一主三副”“两带两轴”集中。实施旧城改造项目298个,建设美丽小城镇22个、美丽村庄123个、市民休闲森林公园26个。植树造林120.7万亩,治理荒漠化50万亩,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88万亩。持续开展主干道路大绿化大整治,提升了宁夏的美誉度。重拳治理入黄排污,关闭取缔非法采矿点103处,关停燃煤茶浴炉861台,淘汰黄标车3.8万辆。全国城市环卫保洁现场会在我区召开,住建部在全国开展学习中卫城市保洁经验的活动。
(五)铸好平台,内陆开放扎实推进。出台了“开放宁夏20条”,高水平举办第二届中阿博览会,中阿技术转移、商事调解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等5个双边合作机构落户宁夏,签约项目241个、投资额1830亿元。银川综合保税区加入世界自由区组织,入驻企业190家。加强与深圳、天津、青岛等跨区域通关协作,新开直飞迪拜、吉隆坡等5条国际航线,河东国际机场往来旅客突破500万人次,跻身大中型机场行列。丝路通等电商平台上线经营,宁夏保税国际商品展销中心建成营业,跨境人民币结算超百亿元。建工集团等24家企业走出国门,海外投资增长3.4倍,利用外资增长1倍。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800亿元,增长12.5%。
(六)协调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改建幼儿园69所,改造1086所学校供暖设施,农村学校结束了火炉取暖。建成9个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学生资助工程受益31.3万人次,营养改善计划惠及28万学生。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先诊疗后付费”全面推开,31万人享受免费健康体检。建成自治区儿童医院,迁建固原、吴忠市医院。新建乡镇文化站8个,扶持农村示范文化室和文化大院150个,送戏下乡和广场文艺演出3400多场,《神秘的西夏》入选中国电视纪录片“十优”。成功举办第八届全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强平安宁夏建设,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率96%以上,信访总量、重大刑事案件分别下降15.4%和19.1%。
(七)加大投入,群众生活持续改善。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安排74.7%的财力改善民生。狠抓扶贫攻坚,生态移民搬迁5万人、累计达32.9万人,脱贫销号200个村,减贫12.1万人,为20万农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有45.7万人喝上安全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7亿元,支持创办小企业3600个,城镇新增就业7.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1.3万人。建设保障性住房9.48万套,改造危窑危房8.02万户,60多万困难群众喜迁新居。新改建社区服务站170个,开建老年活动中心和敬老院50所,建成农村老饭桌420个,4.05万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推行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建成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统一城乡医疗救助标准,提高了最低工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补助、高龄津贴和社会抚恤标准。
(八)勤政务实,政府效能明显提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政府常务会决定重大事项90个,主席办公会、政府专题会解决突出问题220个。在全国率先出台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行政程序规定、重大行政决策规则三部规章。提请自治区人大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21件,制定、修订、废止政府规章11件。207件人大代表建议、599件政协提案全部办结。推行“电视问政”“政务微博”,开展行政审批和处罚双公示。开展“从严从实抓落实、大干实干100天”活动,实行最严督查问责,重点项目公开公示,省级领导带队督查,推动工作落实。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开展政府项目资金管理、红顶中介等专项整治,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2个,问责处理172人,勤政自律意识不断增强,不敢腐的态势初步形成。
一年来,我们扎实推进国防动员、双拥优抚等工作,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外事、侨务、统计、新闻、出版、慈善、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地震、地质、人防、气象、档案、文史、社科等工作实现新发展。
总结20xx年,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回顾整个“”的发展变化,我们经受住了考验,付出了艰辛,创造了辉煌。
五年来,我们把宁夏放在全国大局中谋划,深入实施沿黄经济区发展和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自加压力,敢为人先,沿黄经济区进入国家18个重点开发区域,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中阿博览会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平台,银川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重大项目建设世人瞩目,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名扬海外,国家各部委也给予了极大支持,我区发展登上了新的台阶。
五年来,我们直面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坚决贯彻中央一揽子应对措施,一切从实际出发,倡导“深、实、诚、细、严”作风,落实省级领导项目推进责任制,突出“三重一改”,狠抓工作落实。地区生产总值从20xx年的1690亿元增加到2900亿元,年均增长9.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54亿元增加到373.7亿元,年均增长19.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557.5亿元增加到1188.8亿元,年均增长16.3%;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万亿元,是“”的2.9倍;进出口总额、招商引资、贷款余额等均比20xx年翻了一番。
五年来,我们针对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实施“1+3”产业调整方案,新型煤化工、新能源等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现代纺织、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占比提高,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银川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下,沿黄城市带、山区大县城建设成效明显,“一主三副”“两带两轴”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城镇化率提高7个百分点。
五年来,我们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向开放要空间。推行机构改革,加快职能转变,整合了有关厅局,归并了市场监管部门,精减了行政审批,自治区本级行政审批事项由812项调整为304项,在农村、财税、金融、教育、社保、商事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
五年来,我们在政策性减税、行政事业性收费大幅压缩的情况下,民生投入逐年递增,累计达3504亿元,是“”的2.8倍。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8%和12.3%,农民收入增幅连年高于城镇居民。实施35万生态移民和65万人就地扶贫,建设慈善园区,打造黄河善谷,累计减贫43万人;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就学、看病、饮水、居住、出行等难题得到有效解决。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在中央民族工作会上交流。
各位代表,五年来,全区各族人民为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贡献了聪明才智,洒下了辛勤汗水,各项事业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阔步前进。成绩难能宝贵,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和自治区人大、政协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中央驻宁单位、驻宁部队和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宁夏改革发展的国家部委、兄弟省市区,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发展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一是发展不足仍是最大区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任重道远,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全面小康的短板问题突出;二是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强,创新人才短缺,改革的“硬骨头”较多,创新创造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三是山川城乡发展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够,精准脱贫任务艰巨,改善民生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四是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有待增强,政府效能还需进一步提高。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对待,仔细分析,切实解决。
二、科学谋划,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更是我区创新发展、转型追赶的关键期。
今后5年,我们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部署,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建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引领、空间规划、生态优先、富民共享战略,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好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宁夏篇章。
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在20xx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年均增长7.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和9%。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水平再上台阶,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高。
各位代表,确定这样一个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全区人民的期盼和愿景,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扛起的光荣责任和庄严使命。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将持续,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复苏缓慢,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在兴起;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我区加快发展的新动能正在形成,深化改革的红利正在释放,开放开发的空间正在拓展,全区上下思富求进的氛围更加浓厚。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顽强奋斗,全力以赴,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转变发展方式,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创新驱动,推进转型升级,发展与民生并重,产业与生态共举,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必须转变治理手段,该管的管住管好,该放的放开放活,让政府、市场和社会各归其位、各尽其责。必须转变工作作风,把依法行政作为硬约束,治贪治腐不手软,治慵治懒不松劲,杜绝不作为、乱作为,以良好的状态和作风,投身全区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
今后5年,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实现战略性突破:
(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推进转型发展。加快转型追赶,创新是第一动力,产业升级是主攻方向。以市场需求和创新创造引领转型升级,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发展活力,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宁夏经济升级版。强化科技和智力支撑,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活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培育发展新引擎。到20xx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一特三高”为引领,坚守基本农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重点抓好“1+4”特色优势产业,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到20xx年,农作物、畜禽良种率分别达到95%和90%,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分别达到80%和70%。落实中国制造20xx宁夏行动纲要,实施支柱产业做优做强、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过剩和落后产能化解淘汰“四项计划”,培育一批千亿元产业集群、产业园区和企业集团,加快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现代工业体系。到20xx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顺应消费升级、需求多元的大趋势,加快旅游与文化体育等融合,加快现代金融、商贸物流、健康养老、社区服务等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提升。到20xx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0%左右。加快“四化”同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完善“一网一库一平台”等基础设施,突出政务民生的宁夏特色,打造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链,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二)实施开放引领战略,着力推进共赢发展。宁夏是内陆欠发达省区,实现大发展、快发展,必须加快开放、扩大开放。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将向西开放优势转化为新的动力,努力把我区建成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全球的内陆开放示范区、中阿合作先行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发挥中阿博览会的平台功能,打造以中阿合作为特色的国际会展经济高地。依托银川综合保税区和中阿产业园、商贸园、科技园、文化园等,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跨境贸易等合作,加快打造陆上、空中和网上丝绸之路。以丝路沿线国家为重点,深化科技人才、教育卫生和文化旅游等交流,建设中阿人文交流合作示范区。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主动对接国际贸易规则,先行先试国家改革开放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投资、贸易、金融等服务便利化,营造在西部最优、比东部更优的开放环境。
(三)实施空间规划战略,着力推进协调发展。以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为抓手,推进城乡、山川协调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尊重城市化规律,推进“多规合一”,优化“一主三副”格局,统筹中心城市、大县城、小城镇和中心村布局,银川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个区域中心城市,吴忠建成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中心,石嘴山建成宁北及蒙西地区重点城市和物流中心,固原建成宁南山区中心城市,中卫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物流枢纽城市。完善沿黄城市带承载吸纳功能,建设太中银和银宁盐发展轴,加快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一体化。推进清水河城镇产业带建设,打造中南部地区脱贫致富带和经济增长极。健全城乡一体发展机制,推进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农民市民化步伐,到20xx年,城镇化率达到60%。
(四)实施生态优先战略,着力推进可持续发展。优美环境是宁夏最大优势,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利用好这一靓丽名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坚持土地、资源和环境底线,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健全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与补偿机制,综合治理重点流域、重点领域和生态脆弱区,加快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巩固禁牧封育成果,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和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构建祖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到20xx年,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5.8%。深入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健全资源利用回收体系,构建循环型产业链条,倡导绿色消费,推动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生态文明考核评价、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和排污权交易等制度,切实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保持好天蓝、地绿、水净、空气清新的人居环境。
(五)实施富民共享战略,着力推进和谐发展。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把和谐共享作为全面小康的本质要求,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各族群众。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举全区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2年实现确保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扎实推动创业就业和居民增收,让人民群众产生更多的获得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让所有孩子接受良好教育。强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实现人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障、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全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增加和谐因素,构建全面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宣传教育活动,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巩固和发展已有的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
各位代表,展望“十三五”,我区创新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转型追赶的目标催人奋进。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我们的宏伟蓝图一定能实现,宁夏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共
3
页,当前第。
1
页
1
2
3
宁夏区情报告篇六
宁夏总工会报告是每年一度的盛会,它总结了一年来工会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并向全体会员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一名普通职工,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盛会,并在报告中有所收获。以下是我对宁夏总工会报告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首先,在报告中,宁夏总工会强调了工会要服务于职工群众,并且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放在首位。我深以为然。作为工人阶级的一员,我们每天都在为企业和社会做出辛勤的劳动,我们应该享受到应有的权益。工会不仅是我们的代表,也是我们的倡导者和捍卫者。只有在工会的积极参与下,我们的权益才能得到保障,我们才能获得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因此,我呼吁每一位职工都要积极加入工会组织,并参与到各种工会活动中去,让工会成为我们的坚强后盾。
其次,报告中还提到了工会组织要团结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推动工会工作。这一点我觉得也非常重要。工会是职工的家,但也是广大工人阶级的家。每个职工都有自己的需求和诉求,而这些诉求只有在众多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得到回应。工会应该倡导团结合作的精神,积极联系和组织各类社会资源,形成强大的合力,为职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只有形成合力,工会组织才能更好地为广大职工服务,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接着,宁夏总工会报告还强调了要关注职工群众的意愿和需求,积极回应他们的诉求。这一点我觉得非常贴近实际。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需求。工会应该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与职工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他们的诉求和需求,积极回应他们的呼声。只有这样,工会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广大职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最后,宁夏总工会报告还强调了工会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能。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工会作为职工的代表和服务机构,必须具备良好的能力和素质。只有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工会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更好地为职工提供服务和保障。工会要积极培养自己的干部队伍,提高干部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推进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只有这样,工会才能赢得职工的信任和支持,为职工争取到更多的福利和权益。
总之,在宁夏总工会报告中,我看到了工会组织对职工群众的关心和关注,也看到了工会组织不断努力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和工作效能的决心。作为一名职工,我将积极参与到工会活动中去,与工会同仁共同努力,为维护职工权益和实现共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我相信,在宁夏总工会的引领下,广大职工一定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宁夏区情报告篇七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工会工作的宁夏总工会报告会。会上,宁夏总工会的领导们详细阐述了工会在过去一年所开展的工作,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思路。通过听报告、交流讨论,我深受启发,对工会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对宁夏总工会报告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首先,宁夏总工会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展现出了极大的努力和成就。在报告中,总工会领导们以大量具体的数据和案例,展示了过去一年工会工作的亮点和成果。例如,在工资待遇方面,宁夏总工会积极维权,为工人争取到更加合理的待遇;在职工培训方面,总工会加大了投入,推出了一系列实用的培训项目,提高了职工的技能水平和竞争力。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宁夏总工会的努力和奋斗,他们全身心地为广大职工谋福利。
其次,宁夏总工会在报告中提出了新的目标和工作思路,展现出了创新和进取的精神。报告中提到了加强服务职工、促进劳资关系和谐发展以及推动工会的机构改革等方面的工作。这些目标和思路的提出,为宁夏总工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在推动工会机构改革方面,报告中提到了通过创新机制、强化队伍建设等来提高工会组织的执行力和服务效果,这无疑为工会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此外,在听取报告的过程中,我还深刻感受到了宁夏总工会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担当。报告中提到了为职工办理各类保险、开展文体活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具体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不仅实实在在地改善了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也彰显了工会组织的价值和作用。通过这些具体的案例,我深刻认识到了工会作为职工的代表,应该始终站在职工的一边,为他们排忧解难,促进职工的切实利益。
最后,宁夏总工会的报告中提到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调了工会组织的廉洁自律。这对于当前社会风气不正、腐败现象频发的情况下来说,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报告中提到了加强组织建设,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坚决维护工会组织的廉洁和透明。这种自我反思、自我警醒的态度,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会组织的形象和声誉,也对于推动整个社会的风气改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宁夏总工会的报告对工会工作进行了全面概括和总结,为广大职工带来了诸多福利和改善。同时,报告中提出了新的目标和工作思路,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和借鉴。宁夏总工会的努力和创新,无疑推动了工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也为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对宁夏总工会的报告表示由衷的赞扬,并希望其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为广大职工谋求福利、发挥作用。
宁夏区情报告篇八
实践报告是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的成果的主要表现,它集中表明了作者在调查工作中获得的新的发明、理论或见解,是宁夏师范学院本科生社会实践的重要依据,也是科研领域中的重要文献资料和社会的宝贵财富。
一、前言。
(一)调查目的:
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掌握了解银川市贺兰县土地流转现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土地流转,实现农村土地流转又好又快进行,宁夏师范学由思政部领导的大学生践行社对此项实践活动高度重视,在寒假中,让同学们对宁夏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研,在活动中,使同学们更深一步了解宁夏这几年在土地流转方面的可喜变化。作为践行社里的一员,我积极参加了此次实践调查活动,希望同过此次调查能有效的提高我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水平。
(二)调查对象:
从人大农业委、政府办、农办、经管局、林业局、农业局、国土局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共抽调50名干部,走访了全县15个乡镇场30个行政村100户农户。
(三)调查方式:
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随机抽样),并兼有个别访谈。
(四)调查工作分配:
在各乡、村分别召开了座谈会,充分听取了基层群众意见,并随机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统计了有关情况。
(五)调查人员:
调查员:刘海娜撰写报告:刘海娜。
(六)调查时间和地点:
于2014年1月23日--1月28日在贺兰县各个村进行调查。
(七)调查过程:
宁师大学生践行社在接到思政部马老师关于宁夏土地流转的实践调查通知后,我积极参与、配合,这次调查的主题是关于宁夏土地流转的调查。我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宁夏人,在寒假中利用各种机会,通过跟随村支书走访各村部了解情况,并通过座谈会和对村民的访问中,得知他们对土地流转后的看法。综合了不同人的认识设计了这一问卷,以期多维度、综合地对贺兰县人的土地流转情况进行调查。
二。问题的分析与讨论。
(一)了解土地流转的基本常识。
(1)土地流转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2)产生背景编辑本段:200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其中关于“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的规定,强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村庄、集镇、建制镇中的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
(5)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编辑本段互换是指承包方之间为方便耕种或者各自需要,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包地块进行交换,同时交换相应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互换期间,如流转土地被依法征收征用后,补偿费的分配应当由流转双方在流转合同中约定。
(6)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入股:入股是指实行家庭承包方式的承包方为发展农业经济,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为股份投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入股期间,如流转土地被依法征收征用,依法应当支付给被征地农户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应当归承包方。
(二)贺兰县土地流转现状及成效。
据习岗镇镇长介绍,贺兰县今年新建了失地农民创业园区,规划占地1400余亩,建设二代节能日光温棚500余栋,以每亩12000元的价格进行长期转让,可解决450余户、2000多名失地农民的生活、就业问题。目前,梁道砌护、土地平整、钢架搭建等皆已完成,部分温棚已经定植。
目前,银川已在全市所有乡镇成立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并规范流转程序,目前已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23541份,占全市应签流转合同的98%。据银川市农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现共有农业人口63.19万人,承包耕地面积114.43万亩。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15.26万亩,较上年增长68.9%;流转涉及农户24486户,较上年增长64.3%。流转形式以出租为主,主要用于粮食生产和发展设施园艺,还有一部分用于设施渔业、陆地蔬菜种植、发展农家乐等。
贺兰三成承包土地流转:6月2日,贺兰县金贵镇关渠村,土地承包户在流转承包地里播稻秧。2003年以来,贺兰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核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截至去年年底,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11.41万多亩,涉及农户9521户。
贺兰县流转农村土地11万多亩:11月18日,记者从贺兰县政府获悉,贺兰县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达3.88万户,承包耕地面积37万多亩。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11.41万多亩,涉及农户9521户,分别占承包面积的30.2%和承包户数的24.5%。
贺兰县政府对成立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组织的村,现已探索出土地流转的7种模式:龙头企业带适时成立了兰光村劳务输出协会,将全村的劳动力全部吸纳合作社成员。组建多动型、全程机械化“服务型”、经营大户带动型、农民自发联合型、“支部+协会”引领型、科技人员创业促进型、土地股份合作型,增加了农民收入。
宁夏贺兰县:村集体探索土地流转“握指成拳”:12月20日清晨,寒意袭人。然而,宁夏贺兰县立岗镇兰光村村部里却暖意融融。当天,村里180户农民领取到今年120万元的“工资与土地租金”。村民王占福第一个办理完领取手续,清点着1万余元的“红利”让他乐不可支。
据了解,兰光村共有耕地7680亩,共计547户,总人口达2300多人。2010年,全村土地流转面积达85%。今年,全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00%。为保证两茬种植,村里从温州等地引进客商发展起了盘菜种植基地;建立移动温棚瓜菜基地,打造“兰光”品牌西瓜、蔬菜;在稻田养蟹基地,发展立体生态种养示范区。“跳出土地,外出经营,解放劳力,劳务经济”。兰光村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成为了“农业产业工人”,村委会个施工队,村“两委”成员任各施工队队长,安排人员在本村、本镇的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理项目、小农水项目以及组织其它务工形式。年均劳务收入达150余万元。同时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一是要进一步创新流转机制,推动土地健康有序流转;二是引入中介组织和服务组织参与土地流转;三是教育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把土地流转做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四是土地流转一定要坚持农民自愿、有偿、合法、有序流转的原则。
三)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
观念未改进。一是守地思想严重。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土地就是农村人的立业之本,不愿轻易放弃。特别担心土地流转后找不到新的就业途径。二是奋进意识不强。部分农民小农意识较重,小富即安,投资兴业怕担风险,不敢投资也不愿投资。三是既得想法过重。随着农业税全面取消、种粮补贴不断增加,农民把土地看得更加珍贵。四是政策理解难度大。
规模未形成。一是总体上来说,近些年来贺兰县土地流转面积偏少。二是流转规模不大。三是流转期限较短。
程序未规范。一是流转前交易形式不规范。由于缺乏土地流转交易机构,大多数农民为不让自己承包耕地抛荒,临时委托他人耕种。二是流转中合同签订较随意。
机制未健全。一是信息相对闭塞。我县的土地流转农户想要流转土地多数是通过邻里四周的口传才能打听到消息。二是监督制约机制未形成。由于合同的不规范引发纠纷缺乏流转调处机制,致使当事人因争执不下而爆发冲突的现象较多,成为农村不稳定因素的又一诱因。三是机关评估机构缺乏。流转价格基本由双方自行协商。一旦出现价格纠纷,无法仲裁。
三。建议。
在政策层面上,应加快流转体制建设,优化流转服务环境。
一是实行备案登记,规范土地流转。由县经管局负责统计汇总。同时,在经管部门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二是开展中介服务,推动土地流转。建议允许社会各界资金投资土地流转市场,特别对准备实施整理的土地。三是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土地流转。在政策措施方面,建议集中所有涉农政策和资金全力推动土地流转,服务现代农业的发展。四是加大基础投入,夯实流转基础。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土地整理、水利设施修建和农机化推广。建议按照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对全县所有农田和其他农村土地进行上述三个方面的详细规划,并逐年解决,不断提高农村土地基础条件,以利于土地规模化流转和生产。
在操作层面上,以农户自主经营为主体,政府重点扶助为支撑,全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一是加大宣传。建议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二是推介典型。一方面,建议县委、县政府工作人员及各村群众到土地流转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学习考察,吸取经验。另一方面,重点组织力量对县内土地流转典型进行剖析、总结,对优秀典型进行表彰,扩大典型在全县范围的影响。三是强化服务。建议农口部门加强技术服务,及时提供技术、气象、农资、农机和病虫害防治等信息及相关服务。
加大对农村土地的基础投入。
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群众普遍反映,尽管近几年国家对农村土地的投入不断增加,但仍显不够。因农业效益较低,农民自筹资金比较困难,农村土地基础设施还不能达到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建议国家继续加大对农村土地的基础投入,重点包括土地整理、水利设施修建、农机化推广等方面。尤其建议专门列出资金用于不适宜土地整理的山区农田修建机耕道,便于农机化耕作。
允许中介组织介入农村土地市场。
尽管目前已经明确土地使用权承包长期不变,但老百姓仍然担心政策会变,土地流转时要求一次性付清流转费用的较多,而生产企业或个人因担心收不回成本,总想逐年付款,容易出现一些矛盾。为促进土地效益发挥,我们建议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允许土地流转中介机构进入土地流转市场,可以赚取适当差价和利润,以分散农户和生产企业的投资风险。
制定流转土地被征后利益分配政策。
调查中发现,由于政府规划或基础建设需要,流转后的土地被依法征用后,征地补偿款已经成为流转双方争夺的焦点,虽可由相关部门调解,但仍缺乏相关政策依据。特别担心引起流转双方走上诉讼之路。为此,建议市以上人民政府制定出台政策指导已流转土地被征后的补偿款分配,明确分配原则和比例。
四。结束语。
通过此次调查,让我真正明白宁夏应该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规范土地流转工作,政策性强、敏感度大、涉及面广,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资本、劳力、生产资料、技术等生产要素如此,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也不应例外。做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既具有长远的重要性,又具有现实的紧迫性,是时代的要求、发展的必然。全社会必须从全面做好“三农”工作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它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抓紧抓好。
年1月28日。
参考文献。
刘艳;从《物权法(草案)》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j];乡镇经济;2005年01期。
蔡玲;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j];党政干部论坛;2003年06期。
区别情况归还承包地[j];农家致富;2008年17期。
王丽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应物权化[j];湖南农机;2007年01期。
黄兰;;浅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现状[j];法制与社会;2011年03期。
宁夏区情报告篇九
根据全国律协地方律师协会建设指导委员会《全国律协地方律师协会建设指导委员会2010年调研工作方案》,宁夏律师协会成立调研组,从律师协会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规则建设和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就宁夏协会建设情况及存在问题开展了调研,探讨、论证构建适应宁夏律师事业发展的律师协会建设与管理机制,推动我区律师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宁夏律师协会基本情况。
1、律师事务所及律师。
宁夏注册的律师事务所有78家,执业律师达到20人的有11家。全区注册律师993人,平均每个所约为13人。
2、组织机构。
(3)执行机构:设秘书处为工作部门。
二、宁夏律师协会建设及行业管理的经验及做法。
(一)律师管理体制。
1采用的是司法行政机关的宏观管理与律师协会的行业管理相结合的‚两结合‛管理体制。司法行政部门主要行使宏观管理职能,律师协会主要致力于做好行业管理工作。
(二)行业管理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3)开展‚千名律师进万家企业,深化法律服务促发展‛活动,为企业转型升级、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化解风险、防止企业矛盾社会化,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等提供了优质高效的专项法律服务。
2、分三个层面开展律师培:具体做法如下:
(1)第一层面:由律协聘请著名外地律师及专家讲课,一年1-2次;
(2)第二层面:积极推动和鼓励本协会律师及律师事务所承担培训任务;
(3)第三层面:十分注重对青年律师及实习律师的培训和教育并积极推动律师事务所承担该项任务。
3、注重律师惩戒工作,具体做法如下:(1)成立专门的投诉中心,设在‚148‛;
2(3)对有争议的投诉案件,通过网上评议来决定;(4)定期在内部律师杂志及网站上公示投诉案件及其处理结果。
三、在调研过程中获得的启发性观点和建议。
1、关于专业化问题。
第一:作为专业化律师,首先须有专业知识,其次须有专业工作经验和经历。如:大连最具专业化特色的海事海商律师,都来自于大连海事海商大学的老师,没有这种专业化知识、经验、经历和背景的律师,几乎不可能成为这方面的专业化律师。又如:大连法大律师事务所的房地产法律事务部是大连最有实力的房地产专业律师团队,之所以其能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专业团队,是因为整个团队为宁夏的房地产立法课题无偿工作付出了3年。
第二:不是所有律师都必须专业化才能生存,才能发展。事实上,‚传统业务开新花‛也是一条不错的路子。如:现在的继承、婚姻案件,都是传统案件,但诉讼标的和律师费已今非昔比,许多律师专注于此类案件,一样发展得很好。此对于年纪较大的科班出生的传统型律师尤为如此。因此,专业化并非就是‚房地产‛、‚金融证券‛、‚知识产权‛、‚信息产业‛等等之类的新型业务,也包括继承、婚姻、损害赔偿、侵权及各类刑事案件等传统业务。如果已来不及或不想进行新型业务的专业化,不妨试试传统业务的专业化,这实际上是一条被后生可畏的年轻律师忽视的对年纪较大的律师来说切实可行的专业化道路。
2、关于规模化问题。
3第一:律师事务所的规模应与当地的经济规模相适应,无必要盲目扩张;
第二:是否规模化取决于法律服务市场的体量,即规模化也应当与时俱进,提前或落后都会被无情地抛弃。
3、关于提成律师的问题。
第二:鉴于上述原因,事务所对于‚提成律师‛有两条路:要么将其发展为合伙人,要么叫其走人。
4、关于事务所分配机制的问题。
大连的律师事务所目前存在两种合伙人分配制度,一种是成本分摊制,一种是利润分享制。由于分配制度的不同,发展情况也大不相同。前者重头,后者重尾,前者重利,后者重义;前者重眼前利益,后者重长远利益;前者分光吃光,后者注重积累;前者重利益,后者重发展;前者较多,后者较少;前者事务所较松散,后者事务所较紧密;前者合伙人勾心斗角较多,队伍不稳定;后者合伙人较团结,相对稳定;前者传统所较多,后者新兴4所较多;前者发展缓慢,甚至停滞或解体较多;后者发展迅速,前景看好。
四、总结与体会。
(一)关于律师协会建设方面的总结与体会。
1、宁夏律师协会根据青年律师渴望多接触社会,增加技能和经验的实际需求,成立青年律师志愿团进社区提供无偿法律咨询等公益活动。此类活动一箭双雕,既为青年律师提供了一个无偿学习、积累及进行业务实践的平台,也是一项公益性活动,有利于提高和塑造律师的地位和形象。
2、宁夏律师协会根据相对多的律师的兴趣爱好成立了大连律师合唱团,经常开展以合唱为主的文艺活动,不仅有利于律师之间沟通交流,而且大力宣传律师的正面形象,扩大了律师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是一项人性化与功能化相结合的较好措施。
3、大连是足球之乡,足球运动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宁夏律师协会根据上述情况成立了大连律师足球队,经常开展以足球运动为主的体育活动,这不仅活跃了律师团队文化,加强了律师之间的沟通交流,而且贴近群众,深入社会,有利于树立律师健康形象,增加社会影响。
4、宁夏律师协会除聘请著名外地律师及专家讲课外,致力于积极推动和鼓励本协会律师及律师事务所承担培训任务的务实培训方式值得我们借鉴。著名外地律师及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固然是好,但是,第一,是否符合本地实际情况是不确定的;第二,毕竟水平和所处环境及条件差距太大,无法进行切身体验、对照和模仿。而本地律师就不同了,所处的环境,所具备的条件基本5相似,具有更多的参照性和实际意义,同时也能身临其境,亲自体验,可以起到树立标杆和榜样,有利于律师及律师事务所更加务实的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
5、宁夏律师协会成立了专门的投诉中心(设在‚148‛),基于人性化考虑将惩戒委员会改为纪律委员会,由一名副会长担任委员会主任和书记,由7名委员组成;并对有争议的投诉案件,通过网上评议来决定,既体现民主,也体现公平,同时也有很大的震慑作用。
6、青岛市律师协会努力将律协建成律师界的感情交流中心、管理经营指导中心、律师执业维权和维护形象中心及业务理论学习培训中心的设想和目标值得我们借鉴。
(二)关于律师事务所建设方面的总结与体会。
1、律师事务所整合与发展的经验与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大连律协提出的律师事务所的规模化也应当与时俱进。(2)大连杰仕孚所的以志同道合促事业发展机制。(3)大连杰仕孚所的做愉快律师、建和谐律所的发展机制。(4)烟台鑫仕铭所的以质量推动发展的机制。(5)青岛清泰所的以制度促进发展的机制。(6)青岛德衡所的敢于创新,敢于投入发展机制(7)青岛琴岛所的名人品牌、名所品牌机制。
2、推进律师事务所发展的宗旨和理念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大连杰仕孚所的愉快与和谐理念;(2)烟台鑫仕铭所的感恩与尊重理念;
6(3)青岛清泰所的制度与整合理念;(4)青岛德衡所的创新与投入理念;(5)青岛琴岛所的品牌积累与放大理念。
3、事务所的团队建设与和谐发展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3)青岛清泰所的制度先行、注重公平、强调执行的团队建设措施;
(5)青岛琴岛所的注重历史积累、增加品牌投入、凝聚力量、统一思想的团队建设机制。
4、事务所开展文化建设的途径及特点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大连杰仕孚所的‚做舒服的律师,做愉快的律师‛的文化;
(4)青岛德衡所的先立志、再立人、大胆做,敢担当的文化;(5)青岛琴岛所的荣誉至上文化。
(三)事务所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方面的经验与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大连杰仕孚所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及《意见反馈表》,既有利于律师规范办案,也有利于风险防范。
2、烟台鑫仕铭所质量方针(尽心尽力至专至精)及利用该所以通过的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的方法、手段、流程、步骤、技术、规则等来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障。
3、烟台鑫仕铭所运用制作接案笔录、委托人法律文书及证据台帐、提示与告知清单等手段和方法控制和防范风险(详见附件)。
4、青岛清泰所及德衡所均以较为完善和规范的管理制度,配备足够的管理人员等手段和方法来进行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
5、青岛琴岛所利用该所以通过的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的方法、手段、流程、步骤、技术、规则等来进行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
(四)事务所营销策略和专业化发展方面的总结与体会。
1、大连杰仕孚所的抓住大案要案、展现内部团结、笼络专业人才的营销策略;
2、烟台鑫仕铭所的以质量赢得市场、以精英拓展市场、以管理稳定市场的营销策略;
5、青岛琴岛所的以打造名人塑造名所,以获取荣誉提升影响,以名牌效应营销市场。
6、大连律协提出的‚传统业务开新花‛及‚必须以具有非法律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律师开展专业化‛的律师专业化发展道路。
(五)事务所制度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体会与总结。
1、大连杰仕孚所的个性化合理分工管理体制;
3、青岛清泰所的合伙人会议、管理委员会、执行主任三级管理体制;
4、青岛德衡所的全员律师坐班制的管理体制;
(六)事务所分配及薪酬体制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大连杰仕孚所的利润分享制;
2、烟台鑫仕铭所的定薪律师制度、合伙人三次分配制度;
3、青岛清泰所的合伙人律师‚计点制‛盈余分配办法、非合伙人律师‚授薪制‛分配办法、律师助理、法律秘书‚计时制‛考核办法。
4、青岛德衡所的全员年薪制;
五、建议。
(一)考察活动让我觉得十分具有实际意义。从本律协内部来讲,不仅能加强考察组律师之间的友谊,更是增强本律协内部交流的好机会;既有利于内部整合,也有利于互相学习。从外部来讲,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每一次考察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9同时也提升了本律协在全国各地的知名度。建议律协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增加考察次数,扩大考察范围,不仅考察发达地区,向强者学习先进经验,建立长期联系;而且也考察欠发达地区,为相对落后律师同仁提供帮助和指导。这既有利于提高本协会知名度,增加会员荣誉感;又可为会员寻求合作伙伴,拓展市场,获取发展资源提供机遇和平台。
(二)考察让我发现一些共同现象,即成就名所,必须以名律师为领军人物;成就大所必须以精英团队为核心和支撑。建议律协集中优势资源,有意识地在本协会范围内引导和培育一批精英律师和领袖型律师,为昆明律师的整合与发展奠定必要的人力资源基础。
(三)发达地区律所注重横向资源整合与配臵也是考察得到的启示。建议以律协的名义在律协平台上加强与律师业务密切相关的行业协会如会计、审计、公证、鉴定、房地产、金融、投资、矿业等协会进行沟通和交流,为行业发展及律师的业务拓展发挥作用,充分发挥律协的影响力和增加律协的凝聚力。
(四)发展得较好的律所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制度新颖完善,思想理念先进统一。建议律协大力鼓励、支持、宣传和推动律所会员进行制度创新、思想创新、观念创新、市场创新和业务创新。律所会员过时而落后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分配制度已成为目前我市律师发展的重大障碍,如果不能突破和创新,那么,被发达地区制度先进的律所边缘化将是我市律所在不久的将来必然面对的现实结果。
(五)律所由专职管理人员进行管理而非律师兼职管理已成为律所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已被我们考察过的许多发达地区的律所所采用。事实上,律师以律所职务头衔招揽业务的剩余价值已所剩无几,现在的当事人更看重的是律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水平,律师从繁杂的自己并不擅长的管理事务中抽身而出,既能至精至专地做好业务,增加收入;又能为国家多解决几个就业岗位,回报社会,何乐而不为。在此我建议广大律师,把心思放在业务上,争取做著名律师、高水平律师、学者型律师、财富律师,尽量不要去做可能毫无建树的所谓‚主任‛律师。
(六)在考察中,‚人才‛、‚团队‛、‚制度‛、‚胆识‛、‚目标‛、‚定位‛、‚营销‛、‚质量‛、‚产品‛、‚投资‛、‚市场‛、‚服务‛、‚客户‚、‚形象‛、‚品牌‛、‚商誉‛、‚风险‛、‚培训‛、‚管理‛、‚专业‛、‚规模‛、‚知识‛、‚信息‛、‚理念‛等等这些曾经只与企业有关而与我们无关的经济学名词不绝于耳。让我自叹知识浅薄,观念陈旧、思想落后。虽然近来因为它们与我们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我们不得不天天挂在嘴上,但问题是我们不能如此长久地挂在嘴上,还应该尽快落实在行动上。我们与发达地区律所的差距就来自于我们对这些名词的理解、把握、运用和实施程度的差距。建议广大会员好好研究这些名词,如果还没有在意,请把它们挂在嘴上;如果已经挂在嘴上,请把它们付诸实施;如果已经付诸实施,请把它们坚决彻底地贯彻执行到位。
(七)我们考察过的律所无一例外都十分注重公共积累,强调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的价值观,强调合伙人的地位与义11务相统一。我想这一定是这些律所发展较好的因素之一,因此,建议我们的律所会员注重集体公共积累,如果穷得只剩下人了,恐怕也难持久了。如果没有起码的集体公共积累和必要的物质基础,就如一个声称已经立国的国家没有土地,那么所谓‚国家‛只是一个虚幻概念,创造和确立这个概念的人会存在,但这个国家不会存在,更别谈发展了。只有具有一定的公共积累,才可能在眼下为未来投入,也才可能在未来为现在收获。我们老一套的分光吃光拿光的‚三光‛政策,对律所来讲无异于自杀。没有共同物质财富为纽带而联合起来的群体,就缺乏生存和战斗在一起的必要性。我们许多没有公共积累的律所就犹如一盘散沙,如果现在沙还没有散,那是因为风还不够大,问题是: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其必然会形成而且一定会吹来并且肯定可以吹散我们的一盘散沙,信不信由你。
(八)到华东考察时对‚提成聘用律师是事务所进行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建设的障碍‚这一问题有所认识,本次考察却感觉到这一认识俨然已经成了发达地区律师的一种共识了。上海锦天城所、杭州凯麦所、杭州天册所、青岛德衡所、青岛清泰所等,这些发展得很好的律所,无一例外都取消了提成律师。即使是像上海申达所、南京刘洪所、烟台鑫仕铭所这些中型律所已只保留了部分提成律师,大部分已实行薪金制。看来是提成律师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关于这一问题,还是辽宁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及宁夏律师协会副会长张耀东说得到位,他说‚所谓‘提成律师’,在国外是一种律师事务所因特殊业务需要临时雇用的律师,而非该所在册律师,业务完成后,雇用关系即终止。因此,‘提12成律师’历来不是律师事务所的固定成员,也无法成为律师事务所的团队成员,所以要求其为事务所的生存与发展着想本身就是非分之想,这是一个客观问题,而非主观问题;这是一个整体结构性问题,而非局部利益分配问题;这是一个实质性问题,而非程序性问题。只要‘提成’是律师与事务所之间的唯一纽带和关系,那么,再好的事务所制度也留不住‘提成律师’的心‛。因此,在上一次考察报告已提出建议的基础上,本人此次考察报告再次强烈建议有条件的律师事务所应尽快实行薪金制;没有条件的应尽快创造条件实行薪金制。
(九)此次考察,青岛律所给我的震撼最为强烈。青岛并非省会城市,律师人数也和昆明差不多,但却有两个超过100人的大所。相比之下,大连的经济规模、地理位臵、城市地位、律师人数与青岛相差无几,但大连却没有一家上50人的律所。原因何在?我认为客观条件是律所发展的基础,但主观因素是律所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客观条件基本相似的情况下,律师的思想观念、胆识、献身精神、创新能力等往往是律所发展的关键。落后僵化的思想理念、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急功近利的商人心态往往是律所无法做大做强的心智障碍。事实上,我们昆明律师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所具备的客观条件并不亚于青岛律师,但为什么就没有一家百人大所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因此,如何解放思想、放眼世界、大胆创新可能是我们昆明律师应该在意识层面上进行深刻反省的问题,应当引起广大会员的足够重视。
宁夏律师协会2011年4月10日。
宁夏区情报告篇十
,希望你喜欢!20xx年,在市委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领导、市人大及其会的监督下,全市检察机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本届人大二次会议对检察工作提出的要求和意见,将“严格规范司法”作为贯穿全年的工作重点,依法履行检察职责,切实维护公平正义。
一、依法强化法律监督,确保严格公正司法
牢牢把握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依法履行审查逮捕、审查起诉、诉讼监督职能,努力为首都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法治保障。
从源头上严防冤错案件。逮捕是刑事诉讼中最严厉的强制措施,公诉是启动审判追究刑事责任的前提,一旦错捕、错诉,就会严重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甚至导致冤假错案。检察机关坚持认定案件事实必须依靠证据,确保有罪的人依法受到惩治、无罪的人不受追究。一是严格把握逮捕条件。市检察院制定《审查逮捕办案细则》,细化审查逮捕的法定条件、办案标准、工作流程。对侦查机关提请逮捕的案件,全部当面听取犯罪嫌疑人供述,认真核实证据。对命案等重大复杂案件,派员参加现场勘验,引导侦查机关依法、规范、全面、及时收集证据。依法惩治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侵害公民人身财产权利、破坏公共秩序和经济秩序犯罪,全年共批准逮捕16086人;对证据不足、需要补充侦查的1753人,依法作出不批捕决定,并督促侦查机关完善证据、查清事实。二是准确把握起诉标准。针对刑诉法严格了认定犯罪的证据标准,市检察院制定《提高公诉办案质量的工作意见》、《规范不起诉工作的指导意见》,严格执行罪刑法定、疑罪从无、证据裁判等法律原则和规定,要求承办检察官必须听取犯罪嫌疑人辩解,必须核实关键证人证言,必须听取辩护人意见;对侦查取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影响司法公正的,排除非法证据55件。坚持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标准,对各类犯罪依法提起公诉25204人;对于司法解释调整人体损伤鉴定标准、提高盗窃和抢夺定罪数额,导致不构成犯罪的案件,当事人达成和解的轻微犯罪案件,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751人。三是着力统一司法尺度。针对利用互联网制造传播谣言、利用伪基站发送垃圾短信等新型犯罪,非法集资、寻衅滋事、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等多发犯罪,证据标准、法律适用存在较大分歧的43类问题,积极协调侦查机关、审判机关,形成统一的证据标准,编发指导案例160余件,确保同类案件依法作出相同处理。
在诉讼中依法保障人权。检察机关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切实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一是依法落实诉讼权利义务告知程序。对检察机关受理的全部案件,依法告知诉讼参与人在每一个环节的权利、义务,增加告知文书99种,完善书面、口头“双告知”制度,依法送达告知文书时坚持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详细解释,确保诉讼参与人清楚、明白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二是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更加重视律师对维护权益、保障公正的积极作用,对律师提出的无罪、罪轻、变更强制措施等意见,认真核实、记录入卷,并说明是否采纳的情况和理由。对律师查询案件、阅卷、会见当事人,全部实行网上预约、严格依法办理,全面落实与市律师协会签订的《保障和规范律师刑事诉讼辩护的若干规定》。三是依法维护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健全妇女儿童维权“绿色通道”、残疾人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机制,严厉惩治侵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权益犯罪。依法适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别程序,对罪行较轻、认罪悔罪的56名未成年人,经过考察帮教,作出不起诉决定,促使他们重新回归社会,其中9人考上了大学。北京市有4个基层检察院获得“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称号。四是完善涉军案件办理机制。依法打击破坏国防设施、冒充军人招摇撞骗、侵害军人及军属合法权益犯罪,切实维护国防利益。
依法加大对诉讼活动的监督力度。一是重点监督纠正侦查活动违法的问题。针对侦查机关违反法定程序调查取证、收集证据达不到证明犯罪标准等突出问题,集中进行通报、提出监督意见。针对侦查机关有案不立、有罪不究等情形,依法监督立案146件,追捕、追诉犯罪嫌疑人375人;提出书面监督意见253件,纠正侦查活动的违法情形。二是重点监督纠正不当裁判的问题。依法办理刑事上诉、抗诉案件153件,抗诉意见采纳率达到75%。针对危害食品安全案件判决没有依法加判禁止令,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仍然从事食品生产、销售的问题,依法提出抗诉、发出检察建议13件,监督审判机关改判和纠正,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切实加强对民事、行政诉讼活动的监督,依法提出抗诉53件,发出再审检察建议18件,采纳率达到85%。针对民事执行监督中发现的执法、司法人员利用职权制造虚假民事诉讼、骗取巨额资金的问题,以涉嫌滥用职权、民事枉法裁判和诈骗罪立案侦查5人。三是重点监督纠正刑罚执行的突出问题。对刑期未满就提前释放的罪犯,逐案审查;重点对职务犯罪、金融犯罪、涉黑犯罪人员进行专项检察,17名违法保外就医的罪犯依法全部被重新收监。同时,坚决查处上述案件中涉及的司法人员受贿、渎职犯罪,立案侦查5人,保证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依法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促进反腐倡廉建设
坚决贯彻中央依法惩治腐败的重大部署,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505人,同比上升15.3%;其中百万元以上的案件120件,占31.2%;县处级以上的国家工作人员137人,同比上升85.1%。
依法严惩重大职务犯罪。根据属地管辖原则,北京检察机关承担着查办发生在驻京国家部委、国有大型企业职务犯罪的重要职责。20xx年,我们先后查办了上级交办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信访局等13个系列专案,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目前已经立案114人,其中省部级2人、厅局级20人,涉案金额千万元以上的12人。依法审查起诉云南省原副省长沈培平受贿案等省部级职务犯罪4件。这些专案案情复杂,调查取证难度大。仅在查办一起涉案13人、受贿数千万元的专案中,抽调本市各级检察院400余人,持续数月奔赴全国20个省近百个地区,调查取证近千人,查清了全部事实,使犯罪分子依法受到惩处。
全流程规范职务犯罪侦查行为。司法没有特权,必须依法规范。全市检察机关坚持把受理线索到侦查终结的全过程,都纳入依法、规范、受监督的轨道。一是规范线索管理。实行所有线索由市检察院集中管理、统一评估、重点督办,有证据证明涉嫌犯罪的依法立案侦查;不允许初查影响举报人、被举报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对过去经初查认定不构成犯罪,但对被举报人造成不良影响的,到有关单位通报情况、消除影响。二是规范侦查活动。严格执行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全面、全部、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做到凡接触犯罪嫌疑人必录、凡讯问必录、凡搜查必录;对立案侦查、逮捕或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拟不起诉的,一律由上一级检察院批准;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一律实行电子台账、全流程管理,切实保障讯问合法、取证规范。三是依法开展追逃追赃,绝不让腐败分子逍遥法外。对潜逃的95名职务犯罪嫌疑人逐人、逐案建立信息库,持续查明犯罪事实、赃款去向,通过网上通缉、边防控制、国际合作、敦促自首、亲情感化等多种方式,追捕、劝返21名外逃人员归案。
深化职务犯罪预防。在依法打击犯罪的同时,注重加强警示教育,与医疗卫生、工程建设等20多个单位签订预防职务犯罪共建协议,联合开展巡展,注重以案说法,引导公职人员远离“潜规则”、依法廉洁履职。各级检察院依托查办的案件,在国有企业、金融、司法等行业领域开展专项预防调查,深入分析案件背后权力寻租、资源分配不合理的制度漏洞,积极向党委、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提出专项预防报告76份,其中两项报告被最高检评为全国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十佳报告。搭建行贿犯罪档案便捷查询平台,把缺乏诚信的企业挡在招投标公平竞争的门槛之外。
三、依法稳妥推进改革,完善检察权运行机制
按照中央关于司法改革的部署,市检察院研究制定《深化检察改革实施意见》、《健全检察权运行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坚持依法推进改革,及时向市委、市人大报告改革方案、重大事项,认真落实各项改革任务。
开展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试点。在主要检察业务部门、3个基层院推行改革试点,着力解决行政化办案模式导致司法责任分散、虚化和难以落实的问题。一是突出检察官的主体地位。按照现有检察官三分之一的比例择优选任主任检察官,配备相应的检察官助理、书记员,建立由主任检察官负责的专业化办案组织,保障检察官依法行使职权、承担责任。二是形成明确的权责清单。除了法律明确规定必须由检察委员会、检察长行使的决定权外,其他权限由主任检察官依法行使,切实做到“谁办案、谁负责”。三是健全责任追究机制。严格执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建立检察机关内外部人员干预、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排除干扰、公正司法。
深化检务公开改革。坚持依法能公开的一律公开,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检务公开机制。一是全面推进案件信息公开。建立程序性信息、法律文书、重要案件信息发布三大公开平台,从20xx年9月1日起,当事人及代理人可以实时在互联网上查询职务犯罪侦查、审查逮捕等14类案件的办理流程、处理结果等100多项程序性信息;对起诉书、抗诉书、刑事申诉决定书等6大类法律文书,除法律规定不公开的案件外,全部统一上网、提供公开查询;及时发布有较大影响的职务犯罪、典型案例等重要案件信息,回应社会关切,维护司法公信。二是全面推广案件公开审查。对127件有较大争议和社会影响的拟作不捕、不诉决定的案件,以及刑事申诉、民事申诉、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公开听证、公开示证、公开答复,听取当事人、代理人、专家学者、社区代表的意见,强化释法说理,以公开促公正。三是全面整合便民服务平台。把接待等候、业务咨询、受理控告举报申诉等功能,统一整合到各院的检务大厅,提供全方位的诉讼服务。北京市有13个检察院被最高检评为“文明接待示范窗口”。
探索优化检察职权配置。一是成立跨行政区划人民检察院。依托铁路运输检察分院成立第四分院,落实司法改革新要求,成立由资深检察官、组织人事部门、法学专家等组成的遴选委员会,从全市检察院、法院系统遴选检察官,集中办理跨区划的行政类、知识产权类、环境资源保护类、交通运输类检察案件。二是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依托与市政府法制办共建的“两法衔接”工作制度、涵盖26家执法司法机关的联席会议,推动各区县逐步建立“网上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及时通报、移送案件,促进依法行政。三是积极探索提起公益诉讼制度。针对国有资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等领域危害公共利益的案件,研究论证提起公益诉讼的法律依据、诉讼程序等问题,为此项改革的落实做好准备。
改革业务管理机制。一是完善信息化办案系统。实现案件一律在网上办理,所有司法行为全程留痕,所有办案数据真实准确。对26项核心业务数据、692个办案关键节点实时公开、动态监控,并从绩效、案件、时间、人员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全面客观地反映各院、各部门、每名检察人员的司法办案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二是改革业务考评制度。取消对各级院计分考核排名,建立定期集中通报案件质量、司法办案中突出问题的制度,不允许为追求办案数量下达指标,不允许为了考核业绩弄虚作假,确保按照司法规律依法办案。加大案件质量评查和专项督察力度,针对发现的取证不到位、证据审查不细致、文书制作不规范等19项问题,在全市检察机关通报并限期整改,督促检察人员依法、规范、文明办案。三是切实提升司法能力。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加强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利用9个月,在全市检察机关开展业务摸底考试、全员技能实训,公开通报考试结果、存在问题,在15个业务领域评选出176名业务标兵和骨干。全市检察机关有全国检察业务专家、专门人才53人。昌平院荣获“全国模范检察院”称号、西城院荣立集体一等功。坚持从严治检,始终用比监督别人更严的标准监督自己,严肃查处检察人员违纪2人,确保队伍清正廉洁。
自觉接受监督。一是依法接受人大监督。20xx年9月,市检察院向市人大会报告了依法规范行使检察权的情况,配合人大会组织开展专题调研30余次,认真落实审议意见,及时报告整改情况。挂账督办代表建议12件,积极将相关意见转化为深化检察改革、提升司法水平的具体措施。二是主动接受政协及社会各界监督。办结政协委员提案5件,向市政协通报检察改革进展情况。探索建立检察官与律师互相评价机制。深化检察开放日制度,邀请各界群众走进检察院了解检察工作开展情况。三是切实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建立统一的人民监督员库,充分发挥人民监督员对查办职务犯罪的立案、羁押、扣押冻结涉案财物、起诉等环节的监督作用,共监督评议案件33件,保障职务犯罪侦查权依法规范行使。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检察工作,离不开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人大及其会的有力监督,政府、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各位代表、委员为深化检察改革、加强队伍建设积极呼吁、建言献策,让我们备受鼓舞。在此,我代表全市检察机关,向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以及各位代表、委员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目前,全市检察工作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司法能力亟待提高。部分检察人员法治意识不够牢固、业务素质不高,办理新型复杂案件、准确认定事实证据、出庭证明犯罪等能力仍有不足,对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还需加强。二是对深化改革的认识不到位、破解难题的主动性不强。各级院推进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检务公开等改革的进展不平衡,检察管理和检察权运行机制行政化的问题亟待解决。三是司法不规范现象仍然存在。有的检察人员执行法定程序和办案纪律不严格,办案质量和效率不高,影响了司法公信力。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在规范司法行为、狠抓队伍建设、深化检察改革中切实加以解决。
20xx年,全市检察机关将深入贯彻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部署,遵循司法规律,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法律监督,深化检察改革,在连续两年狠抓严格规范司法的基础上,再开展为期一年的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
依法履行检察职责,坚持以证据和质量为核心,防止冤错案件。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每一个案件都严格遵循证据标准、法定程序,健全客观性证据审查、非法证据排除、证人鉴定人出庭等工作机制,确保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依法惩治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犯罪,严厉惩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侵犯知识产权等经济犯罪,重点惩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破坏生态环境等涉及民生的犯罪,切实保护公民人身财产权利,服务首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依法坚决惩治职务犯罪,促进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始终保持惩治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犯罪的高压态势,依法查办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犯罪,深入查办涉及民生、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加大惩治行贿犯罪的力度。严格规范职务犯罪侦查行为,健全线索受理、分流、查办、信息反馈制度,对执行同步录音录像制度、扣押冻结涉案财物进行专项检查,切实提高侦查法治化水平。依托查办案件,深入开展警示教育、预防调查、年度报告等工作,提出预防对策建议,促进廉政机制建设,切实发挥预防工作对于保护和教育干部、遏制和减少犯罪的积极作用。
依法规范诉讼活动监督,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严格执行修改后的刑诉法、民诉法、行政诉讼法,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明确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深化刑事侦查活动监督,加大对限制人身自由司法措施和侦查手段的监督力度,加强对刑讯逼供和非法取证的源头预防。加大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力度,重点监督纠正裁判不公、虚假诉讼和程序违法等问题。在司法办案过程中,切实加强释法说理、法制宣传等工作,促进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深入推进检察改革,健全检察权运行机制。以检察官办案责任制为核心,落实司法人员分类管理、职业保障等改革任务,明确各类检察人员的工作职责、流程、标准,形成权责统一、制约有力、运行高效的检察工作机制。完善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健全干预查办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检察院建设,积极探索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健全主动发布重要信息、网上公开生效文书、便捷查询程序性信息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检务公开力度,切实增强检察工作透明度。
努力建设过硬队伍,全面增强司法能力。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信仰法律、坚守法治,把保障人权、程序公正等司法理念落实到每一个司法办案行为。开展新一轮检察业务实训,完善与公安、法院的岗位交流锻炼制度,切实提升依法履职能力,努力建设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检察队伍。加强案件流程管理等基层基础工作,实现从注重办案数量向注重办案质量转变,从封闭式管理向公开透明管理转变,从侧重内部监督制约向全面接受外部监督转变,确保严格依法履行检察职责。坚持从严治检不放松,绝不允许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对检察人员违法违纪零容忍,坚决查处、绝不姑息。
各位代表,在充满希望和变革的20xx年,全市检察机关将在市委的领导、市人大及其会的监督下,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为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作出应有的贡献。
依法对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进行侦查,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某些重大犯罪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对重大刑事案件依法审查批捕,提起公诉,领导全市各级人民检察院开展对刑事犯罪案件的审查批准逮捕、决定逮捕、提起公诉工作;领导全市各级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工作,对本级人民法院和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确有错的判决和裁定,依法向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抗诉或提请最高人民检察院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抗诉;对全市各级人民检察院在行使检察权中做出的决定进行审查,纠正错误决定;受理公民控告、申诉、检举和对贪污、贿赂犯罪的举报,办理刑事赔偿事项;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研究并提出防范对策;负责全市检察机关对检察环节中其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指导;组织全市检察机关的对外交流,开展有关司法协助,办理与境外的个案协查等工作。
多年以来,市检察机关在市委和高检院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会的监督指导下,在市政府的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走在全国前列、当好“检察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两个表率”的目标,坚持“学习、规范、创新、提高”的新思路和“三基”建设的要求,紧紧围绕首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突出“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主题,严格履行刑事检察职责,积极维护首都社会政治稳定;加大查办职务犯罪力度,积极促进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深入开展预防犯罪工作;依法履行诉讼监督职能,努力维护司法公正和统一;不断深化改革,为检察工作创新发展提供新动力;坚持从严治检,全面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队伍建设、业务工作、改革管理、理论研究和检察保障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效。
--
宁夏区情报告篇十一
比年来,全县各地在坚定巩固农村地皮承包政策的前提下,自动引进业主,连续摸索和立异地皮流进展制,促成地皮集约化策划,有效地增进和策动了农村财产布局调整和农业财产化策划,增进了地皮资本向地皮本钱变化。为深切明白全县地皮流转和策划状况,对全县地皮流转环境进行了查看,并就如今地皮流转中还存在的题目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1、根本环境
2、紧张式样
1、转包。经村社赞成,在农民集体经济构造内部,承包农户将地皮策划权以不超出残剩年限转包给第三方,本身仍保存承包权,转入方具有益用权,两边签订合同,明了各方权力与任务,而承包方与发包方仍按原承包公约践诺两边的权力、任务。这类方法如今较为广泛,触及农户1500户,5000余人,地皮面积余亩(紧张是田),约占流转面积的12%。
2、租赁。集体经济构造或承包农户,将地皮利用权出租给社外的业主从事农业开辟,并与之签订响应的地皮租赁和谈,由业主向农户或集体付出房钱。全县最具代表性的是##镇南阳片区(原3#乡)的南阳村、川山村、石桅村、南峰村和凤阳村,地皮被成都桃园实业有限公司租赁,现租赁面积亩,公司筹划三年间在%%片区租凭地皮1万亩,独资策划50年,成长伏季生果、种草养畜和成长旅游业。本地农民不但可以直接从地皮上每亩收益100-300元房钱外,还可在该公司务工,人平年劳务收益可达3000--5000元。该种流转式样触及农户6000余户,20000余人,地皮面积14000亩,约占流转面积的82%。
3、借用。承包农户将地皮承包策划权无偿借给他人利用,借用人无需向出借人付出地皮承包策划权的利用费,农业税仍由原承包人负担。触及农户500余户,1500余人,地皮面积1000余亩,约占流转面积的6%。
4、入股。承包农户在自愿的根本上,将具有的地皮利用权作价入股,与其他出产要素相联合,组建股分制或股分互助制企业。如双河镇铜锣、佛头、大佛、笔架、犁头、杨柳等8个村社,经过议定地皮入股,建立股分互助制茶场,策划收益在扣除应交税费和本钱后,按股分红,农户还可应聘进企交易工,获得工作工钱。
5、拍卖。紧张是对那些闲置的“四荒”地,由乡镇、村社以果然招标的方法,对其年限的利用权进行拍卖。如竹海镇益心村集体有荒山40亩,原以每亩10元/年的代价分户承包给农户策划,因为农户策划本领弱,效益低下,承包费从未收齐过,后村两委经承诺对荒山利用权进行果然招标拍卖,每亩25元/年,30年一次付清,既强大了集体经济,盘活了闲置资产,农户又可就近打工,增加收益。
6、互换。农户为便利耕耘或流转,与集体或其他农户在自愿互利的根本上,对各自的地皮策划权进行互换。如今全县互换地皮触及农户100余户,200余人,100余亩地皮,约占流转面积的12%。
3、存在的题目
从如今环境看,我县地皮流进展制改革还处于摸索阶段,整体上是健康、有序的,对进步农民构造化水温和农业综合效益起了自动效用。但因为地皮利用权流转政策性强,触及面广,当前在一些处所仍然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题目:
(一)政策宣扬不到位,大众思维认识有待进步。一些乡镇当局异国把促成农村地皮流转放到促成农业财产布局调整和增加农民收益这个大局来认识。对地皮流转政策的宣扬不敷深切,大众对地皮流转的认识还存在误区,紧张表现为一些农户和部分地皮承包业主对促成地皮流转还存在“三怕”:一是部分农民怕地皮转包出去后,本身损失了地皮策划权,异国了糊口生涯的最低“保险线”,是以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后,甘心肠皮荒凉也不肯转包出去。二是部分业主怕政策不稳,当局收回地皮承包租赁权,不敢斗胆投入。三是部分业主怕市场前景不佳,承包无效益,不敢大范围搞开辟。
(二)地皮流转的'办理机制、办事机制不健康,制约了地皮流转的进程。当前地皮流转大都是大众的自发性行动,贫乏束厄狭隘力和典范性,当局在地皮流转上贫乏应有的办理、指导和办事,制约了地皮流转的范围和速度。一些乡镇和村社异国认识到地皮流转的主体是农民,在工作中还存在错位、越位的现象,在地皮流转题目上采纳“一刀切”的大略化操纵方法,个别村社强行要求农民退出承包地联合转包给业主,大众对此不满意,乃至激发了新的干群矛盾。
(三)地皮集结成片流转难,业主开辟难陈范围。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下,地皮分户策划的分散性、随便性与地皮流转的筹划性、范围性之间存在矛盾。因为践诺地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业主在履行地皮范围流转时,每每因为一户或几户承包户不能谈妥,而使地皮范围化流转难以告成,从而导致地皮流转比较分散,制约了范围经济的成长。
(四)融资坚苦,业主开辟资金贫乏,制约了地皮流转的范围。大面积承包地皮从事高效农业开辟必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而地皮承包大户平常异国贷款包管单位,又不能将地皮利用作为贷款典质,是以很难从银信部分贷到贷款,加上一些处所交通等根本办法和天然根本前提较差,更难筹集资金或引进资金,导致部分业主在地皮开辟上存在紧张的资金坚苦,范围难以扩大,效益难以进步。
(五)部分地皮流转公约不典范,简单产生公约胶葛,感化农村社会、政治巩固。凸起表现为一是公约的主体同等法,《农村地皮承包法》明了法则家庭承包策划地皮流转的主体是农户,集体“四荒地”流转的主体是农业社,而部分业主承包地皮时不论是何种地皮,同等与村社直接签订和谈,致公约的主体同等法,不能见效。二是公约承包期限同等法。和谈中签订的地皮流转的期限超出了第二轮地皮延包期的残剩期限,导致公约没法践诺。三是部分业主借地皮流转变化了地皮扫数权的性质和地皮的农业用处,导致公约同等法。这三种表现式样都会造成维系农户与承包策划户、业主之间地皮承包干系的和谈没法见效和践诺,加上农民的法律意识不强,受市场经济的趋利性、排他性的感化,使作为农民最终糊口生涯底线的地皮,必定是农民的最终选择,从而构成农民与承包户间的矛盾,紧张的乃至会造成新的社会矛盾,障碍地皮流转进程,感化农村巩固。
4、对策发起
(一)解放思维,变化见解,切当办理好认识题目。
地皮流转是农村财产布局调整的重点内容,是兑现范围农业、效益农业,鞭策农业产化策划的前提和根本。地皮是最根本的出产要素,地皮流转的主体是农民。是以,办理好农民的思维认识题目,冲破制止地皮适度范围流转的思维镣铐尤其紧张。最终,冲要破死板的小农经济意识,抛却“搞地皮流转便是搞地皮私有化、搞本钱主义”等思维见解,牢靠建立成长的见解、立异的见解、市场的见解、效益的见解。其次,当局要切当变化见解,要把地皮流转放促成农业财产化策划和成长农村经济这个大局来认识,精确指导典范,强化办事意识,改革工作方法,切当将农民的自动性保卫好、阐扬好、指导好。
(二)加强指导和典范,切当办理好地皮流转的办理机制、办事机制的题目。
精确指导和典范是加快地皮流转速度的关键。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建立健康地皮流转的办理机制、办事机制,增进地皮流转的健康急剧成长。一是要政策引。要加大地皮流转政策的宣扬力度,切当作好地皮流转树范工作。在划1、自愿、互利原则下,经过议定公司加农户、业主加农户等方法,鼓励、赞成、指导农民斗胆试点,以点带面,动弹成长,进一步加快农业财产化策划。同时,要坚定杜绝“一刀切”、“活动式”、大略化的操纵处理。二是要环境促。加强软硬环境构筑,对应用地皮流转进行优势财产和新兴财产立项开辟的,赐与资金、技巧、税费等方面的倾斜。同时,要抓好市场构筑,疏浚流畅关键,收缩小出产与大市场之间的间隔,让农民、业主有想头、有干头。三是要办事帮。加强信息办事、科技办事,为农民、地皮承包户供给精确的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自动做好政策、法律的询问和教导调整工作,指导地皮流转步入正轨。
(三)科学筹划、兼顾安排,切当办理地皮流转的范围题目。
当代经济愈来愈朝着范围经济的方向成长。异国范围,就异国效益,也就异国市场竞争力。加快地皮流转速度,凸起范围效益的关键是要办理好地皮难以集结成片,不容易形陈范围的题目。办理地皮流转范围题目,最终,处所乡村两级在美满地皮承包策划责任制时要联合筹划,科学安排。其次,要做好“四荒”地皮的查看和统计,在此根本上超前筹划,公道安排,要在耕地的深度开辟,非耕地的广度开辟上下工夫。第三,要在富裕恭敬农民自愿的根本上,以地皮托管为载体,对撂荒地皮进行联合筹划和开辟。建立地皮信任办事中间,对拟流转的地皮集结联合办理,使之形陈范围开辟。当局要自动指导,健康地皮流进展制,富裕阐扬农民、业主的自动性和自动性,依托资本优势,阐扬比较优势,凸起地皮流转的范围策划,表现范围效应,增进地皮公道、有序流转。
(四)加大资金搀扶,切当办理好业主开辟资金贫乏的题目。
出产开动资金贫乏是障碍地皮流转进程的紧张身分之一,是以必须从多方面加大对地皮流转所需资金的搀扶力度。一是加大银信部分的贷款赞成力度。对利用流转地皮搞范围开辟,比较效益高,优势明显的项目,要在政策和资金上赐与搀扶,银信部分要自动赐与贷款赞成。二是自动向上篡夺专项资金。当局要加大农业资金投放力度,对利用流转地皮搞高效农业、范围农业的优先投放资金。三是经过议定公司、业主的投入办理资金题目。采纳承租反包、购买地皮利用权、股分互助等模式,让公司、业主和农户互助投入资金搞高效农业、特点农业,从而低落业主和农户风险,有效办理地皮流转资金难的题目。
(五)加强对合同的典范办理,切当办理好地皮流转合同不典范的题目。
当前,农民与承包策划户、业主之间的承包干系都是用合同来维系,并且大部分合同又具有不典范性、不巩固性和松散性。是以,在促成地皮流转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强对合同的典范办理,进一步明了承租两边的责、权、利,指导承包方和农民服从公约和谈,自动做好法律询问和法律办事。另外一方面,要切当加大《公约法》、《农业法》、《农村地皮承包法》等法律标准的宣扬力度,加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典范两边的践约行动,增进地皮流转健康有序成长。
宁夏区情报告篇十二
土地流转情况调查报告为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进一步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的工作作风,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群众观念,初,万年县委、县政府要求全县干部结合“创业服务年”活动,下乡进村入户做群众工作。万年县人保局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局干部分成三组分别到**村,通过民情调查、上门访谈等形式宣传党的基本政策及法律知识;发现矛盾与纠纷,积极协助基层干部进行调解,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矛盾;协助基层党组织抓好基层各项工作的落实,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围绕提高群众收入水平这一中心,为发展出谋划策,促进群众增收。配合基层做好防灾减灾、项目推进和群众工作。本文为局干部在对**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后形成的调研报告。
**地处梓埠镇东南方,东面、北面与**接壤,是进入梓埠镇的东大门。全村辖10个村小组,800户,农业人口4000人。实有耕地面积**亩,山林6000多亩。近年来,该村根据《土地承包法》及有关政策精神,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率先在全县实行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推动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土地流转的主要特点
**村土地流转始于,在全县属于较早实行土地经营权转包的行政村。经过6年来的不断探索,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操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土地流转形式以出租和转包为主。在全村土地流转中,以出租形式流转1210亩,占流转面积的46%;以转包形式流转1420亩,占流转面积的54%。
2、土地流转类型多为耕地流转。到目前为止,全村3420亩耕地面积,用于土地流转面积达2630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77%;涉及全村719户农户,占家庭承包户的93%。从土地流转的类型上看,主要是耕地流转,占流转总面积的100%;6000多亩林地和“四荒地”流转较少。
3、土地发包以党员“首议制”制度集中发包。该村在土地经营权转让中按照“党员先酝酿、支委定方向、两委拿意见、群众作决定”的党员“首议制”原则集中发包,增加了土地转包过程中的透明度,土地租金逐年提高。,土地转包租金平均达到300元/亩。
4、村集体组织和农民的维权意识较强。流转合同都以书面形式签订,据调查统计,全村所有流转耕地均签订了正式的书面合同,占总流转面积的100%。
二、椒源村土地流转产生的成效
1、促进了规模化经营,实现了农民专业化。农户将土地经营权委托给村小组,由村小组统一发包给经营大户。土地经营权的转变,既解决了土地季节性抛荒的难题,又使土地经营权向大户集聚。随着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一批新型的专业农民正在形成。
2、促进了村集体事业建设,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椒源村在土地流转中实行土地租金归集体所有,国家对土地的补贴归家庭承包户所有,使村集体建设有了经济来源。全村2630亩土地参与流转,每年给全村带来70多万元的财务总收入,村里把这部分钱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全村10个村小组都对道路进行了硬化。几年时间,使乡村道路变通畅了、环境变得优美了。如:椒上村建起了村文化广场、老人活动中心、硬化了近10公里的村内道路;毛公山村建起了村小组办公场所。
3、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使村内劳动力持续稳定地向非农产业转移提供了可能,越来越多的农民转让土地经营权,实现了就业转移,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农民一是外出务工。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达860多人,每个务工农民一年可增加收入近万元;二是从事养殖业。该村养殖20头母猪以上的家庭有30多户,成立了生猪养殖协会,带动了生猪养殖的发展;三是从事废品收购。在村废品收购协会的.帮助下,目前从业人员已达600多人,遍布省、内外十多个城市,已成为椒源村民重要的创收渠道。通过土地流转,村民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0的2700元年增到20的4600元。
三、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的指导。调查中发现,在所有的承包户中还是依靠较为传统的方式种植,大多没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农民种田、养殖的科技水平还比较低。要建设现代农业和繁荣农村经济,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必不可少的。
2、缺乏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和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措施。我县目前尚无土地流转中介组织,更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流转信息渠道少而不畅。
3、规模经营效益不高。目前,承包户规模还不大,20多家承包户共承包了2630亩耕地,最多的承包了210亩,最少的只有10多亩。承包户不敢大规模搞农业开发,土地规模经营效益不高。
4、种植品种较为单一。据调查,全村转包的土地中种植的农作物大多是水稻,蔬菜、花卉等其它高产值的经济作物种植较少,土地收益率不高。
5、租赁期限较短,投资回报率不高,不敢大胆投入。全村所有出租和转包的土地期限都是一年时间,期限短,承包户不敢加大投入,特别是水利设施得不到有效建设,影响土地综合利用率和产出率。
四、对策及建议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既是当前我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规模效应,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前解决农民收入不高、增长不快的关键所在。()不仅有利于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产业发展,推动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效益和农业生产比较收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而且有利于促进资本进村、科技和信息进村,农村劳动力出村、农产品出村的“双进双出”,实现农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1、成立土地流转中介组织。依托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组建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及时提供和更新土地流转、技术咨询等方面的消息,确保土地流转供求信息的畅通。
2、加强对土地流转合同的管理,积极引导农民在进行土地流转时签订书面协议,制定切合实际的流转合同样本,并加强对签订合同的指导,明确双方的责、权、利,避免因此造成的纠纷隐患。
3、建议制定全县土地经营权合法流转的暂行办法,确保土地流转规范、有序进行。
4、借鉴外地土地流转的成功经验,鼓励农民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兴办企业或合作组织,提高土地收益效率。
宁夏区情报告篇十三
第一段:引言(100字)
宁夏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从我第一次踏足这片土地开始,我就深深地被宁夏所折服。不仅仅是它那独特的文化,还因为那里的人民和社区有着多么热情、勤劳和包容的灵魂。在这个社会快节奏、繁忙的时代,宁夏区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不仅是一种旅行的体验,也是一种情感的附着。下面我将叙述我的宁夏区情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第二段:文化(250字)
宁夏区的文化底蕴是无可比拟的。回族文化、草原文化以及黄河文化在宁夏区早已经深深地融合在一起。我去过灵武市,一座小城,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大量的文化遗产和生态旅游资源,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灵武泉,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有名的第九大泉。当地的居民非常热情好客,有着十分浓厚的地方特色,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情味和传承下来的那份文化和历史。
第三段:自然风光(250字)
宁夏区位于黄河流域中上游,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内蒙古的草原、青海的湖泊、甘肃的丹霞地貌,还有黄河两岸的郁郁葱葱,这就是宁夏区的自然风光了。我去过西夏古国遗址公园,它位于宁夏首府银川市区内北部的贺兰山北麓。公园内的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红岩怪石、奇峰异石,感受到了自然之美。这里不仅仅是一座游览名胜的景点,更是一所寓教于乐、交流互动、休闲娱乐的综合公园。
第四段:经济发展(250字)
宁夏区目前一步一个脚印的速度稳步发展,这里有奠基于煤电、化工、建材等重化工企业的化工产业园区,还有以黄河、水利、煤炭为支柱的秦蒙经济区。我在这里感受到了经济的蓬勃发展,未来的宁夏区将会变得更加美好。从宁夏区的现状来看,宁夏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有很大潜力。
第五段:结语(250字)
宁夏区是一个集美景、人情、文化为一体的地方。这里的日子过得格外舒适,包容着各个不同的文化和人们的情感。在我留下的记忆中,宁夏区不仅仅是紫金山、石峁遗址、银河湾、滩羊宴,而更是一种不可言说的力量。它让我体会到了温暖和人情味,感受到了那种独特的包容。我相信,走过宁夏,我将会走过一生的路。
宁夏区情报告篇十四
作为一个年轻的大学生,在经过一周的考试煎熬后,我来到了祖国西部的宁夏区,为期七天的实践课程让我深刻认识了这个地方的文化历史和人民生活。在这一周中,我亲身感受到了宁夏特色的民俗文化,品尝了各种美食,了解了这里的历史变迁。
第二段:寻访宁夏的文化魅力
我深知,一个地区的文化既是历史的积淀,也是当地人民的创新,而文化旅游正是了解一个地方最好的方式。在宁夏,我感受到了浓厚的苏腊城文化氛围,看到了卓尼古城的石墙砖瓦,去参观了贺兰山石窟,以及著名的景点如西夏王陵和银川第一塔。在宁夏的景点中,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兴庆寺,这里的建筑气派雄伟,气息庄重。我对于宁夏的文化恍如已现。
第三段:走访宁夏的美食
在宁夏,我更是对于当地的美食印象深刻。绿豆糕、银川河套水羊肉、炒面皮、贺兰山蜜枣和灰窑烧饼是我对于宁夏特色美食的印象,每一道菜肴都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宁夏的美食多以羊肉和面食为主,不仅仅在本地颇受欢迎,宁夏美食也在中国其他地区得到广泛传播。
第四段:人文与社会的感受
宁夏虽然地处边陲,但是经济得到不小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在旅游业领域,宁夏已经站在了中国旅游地图的各个角落。在宁夏的旅游中,能感受到当地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巨大珍视,同时也感受到了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速度,这是我所认为的一个健康的社会的标志。
第五段:总结
宁夏是一个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区域,它正在变得越来越现代化,但是它的民俗文化和美食却经久不衰。一个地区好不好,一个地区的发展好不好,除了经济上的数据之外,体验当地的文化风情也是非常重要的标准之一。在这七天的学习和走访之后,我真正体会到了宁夏区的魅力,我相信,在它的发展之中,它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宁夏区情报告篇十五
多年来,眉县积极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按照“扩规模、提品质、延链条、树品牌、占市场、保安全”的工作思路,持续推进猕猴桃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进程,猕猴桃产业已成为眉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20xx年11月4日农村科调研组对眉县20xx年猕猴桃生产销售情况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组深入眉县齐峰果业、鹏盛达果业这两大猕猴桃专业合作社,深入了解到猕猴桃生产-销售产业链过程。先是召开座谈会与工作人员细心交流,详细询问猕猴桃入库、分拣、包装以及销售数量的相关数据,随后分别参观了齐峰果业和鹏盛达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的作业车间。通过走访座谈实地查看,对眉县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做大做优品牌、强力应对果业销售市场风险等工作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一、20xx年猕猴桃生产情况
1.种植面积:20xx年,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30.2万亩,其中徐香16万亩,海沃德8万亩,秦美3万亩,红阳0.8万亩,翠香、金香、华优、亚特、黄金果、金艳等新优品种2.4万亩。品种结构合理,形成了以徐香、海沃德为代表的绿肉猕猴桃系列,以红阳、脐红为代表的红肉猕猴桃系列,以华优、早金为代表的黄肉猕猴桃系列。
2.挂果面积:20xx年,全县挂果面积28.1万亩,较去年挂果面积26.56万亩增加了1.54万亩,增加了5.8%。各品种挂果面积分别为:徐香14.3万亩,海沃德8万亩,秦美3万亩,红阳0.8万亩,其他品种2万亩,其中徐香和海沃德挂果面积占总体挂果面积的80%。
3.果品产量:20xx年,全县猕猴桃总产量达到48.43万吨,较去年增加2万吨,增长了4.3%。其中徐香平均亩产为1700公斤、总产24.31万吨,海沃德平均亩产为1800公斤、总产14.4万吨,红阳平均亩产为900公斤、总产0.72万吨,秦美平均亩产为2000公斤、总产6万吨,其他品种平均亩产1500公斤、总产3万吨。
二、20xx年猕猴桃销售不畅的原因
近几年,眉县猕猴桃一直保持一路畅销、供不应求、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但20xx年后期出现产品滞销、价格下滑现象。
1.天气因素影响。9月中下旬以来,出现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特别是进入10月份后阴雨连绵,对猕猴桃上市销售和采收入库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2.市场竞争激烈。近几年,在猕猴桃产业效益带动下,国内有10多个省竞相种植猕猴桃,我省实施猕猴桃“东扩南移”也推动了省内猕猴桃种植面积迅猛增长。汉中、武功、扶风等产区发展的猕猴桃今年已大量上市,而且这些地方猕收购价低于眉县0.8元/市斤左右,导致部分外地客商转向外地新产区,给眉县鲜果销售带来了很大压力。例如:往年在入库前鲜果销量达到总产量的50%以上,今年仅销售30%。
3.果农期望值过高有待价惜售。多年来,以徐香为代表的眉县猕猴桃总体品质好、质量高,因此虽然单价高,但也不愁卖。但今年因为天气和市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客商收购价不能达到果农预期价格,相当一部分果农待价惜售。
4.销售价格:20xx年,眉县猕猴桃销售价格出现均价普遍下降局面,品种不同价格差异较大。20xx年徐香猕猴桃销售均价为3.4元/斤,最高达到7元/斤,较去年销售均价3.7元/斤下降0.3元/斤;海沃德售均价为2.7元/斤与去年同期持平;秦美售价为2.3元/斤与去年同期持平,红阳销售价为8.5元/斤,个别果园达到11元/斤,较去年销售均价9.0元/斤下降0.5元/斤。按初步统计全县20xx年猕猴桃总产值为30.69亿元,较去年增加1.69亿元,增长5.8%。
三、建议
1.加大对眉县猕猴桃的宣传力度。利用新闻媒体、自媒体、户外广告等形式,宣传眉县猕猴桃品牌,营造良好的生产销售环境。
2.加大对眉县猕猴桃产业的政策支持。建议省、市列支部分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合作社在主销市场设立直销窗口和形象店,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
3.加大猕猴桃贮藏冷库建设和猕猴桃深加工项目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宁夏区情报告篇十六
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自治区移民局局长吴占东
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受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自治区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报告我区生态移民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规划情况及建设进展
我区中南部地区包括原州、西吉、隆德、泾源、彭阳、同心、盐池、海原、红寺堡等9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区),以及沙坡头区和中宁县的山区部分。国土面积4.3万平方公里,占全区的65%;人口256.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1%,其中回族133万人,占全区回族人口的59.1%。这一地区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也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
“十二五”期间,我区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总体规划:——在总体思路上:以脱贫致富为目标,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整合资源为保障,着力拓宽安置途径,着力发展劳务和特色产业,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着力提高劳动力素质,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全面加快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进程。用5年时间将生存条件极差地区的贫困群众搬迁到近水、沿路、靠城的区域;再用5年时间发展致富,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国家生态移民扶贫开发示范区,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
——在主要目标上:“十二五”期间对中南部地区7.88万户34.6万人实施移民搬迁,涉及原州、西吉、隆德、泾源、彭阳、同心、盐池、海原、沙坡头9个县(区)91个乡镇684个行政村1655个自然村。规划县内安置35%,县外安置65%。到2015年全面完成搬迁安置任务,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初步形成以特色种养收入为基础、劳务收入为主体的新格局。到2020年实现脱贫致富,移民人均纯收入接近全区平均水平,安置区公共服务能力达到全区平均水平。
——在安置方式上:采取山区川区结合、城市乡村结合、宜工宜农结合、集中插花结合等多种途径,以县外为主,在全区范围内对移民进行妥善安置。主要有五种方式,一是开发土地集中安置。二是适度集中就近安置。三是因地制宜插花安置。四是劳务移民就业安置。五是特殊人群敬老院安置。
——在建设任务上:一是移民住房。按照科学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要求,规划建设移民住房7.88万套407.5万平方米。二是农田水利。按照节水灌溉的要求,配套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川区重点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山区重点发展旱作节水和集雨补灌农业。规划开发农田25.5万亩,改造农田32.6万亩。三是劳务产业。采取有力措施,引导移民到沿黄经济区、重点城镇、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务工就业。规划实施劳务产业技能培训11.8万人,使移民安置区每户有1-2人外出务工,增加移民工资性收入,使劳务收入成为移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四是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特色种养业,稳定增加移民收入。规划发展设施农业3.52万亩,养殖暖棚3.42万座,特色种植业46.55万亩。五是公共服务。在移民安置区统一配套建设水、电、路、气、通讯、商贸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安置区主干道816公里、巷道2694公里;新(扩)建教育设施30.1万平方米;建设村级(社区)活动场所5.2万平方米。六是生态建设。实施迁出区生态恢复300万亩,完成迁入区生态建设8.7万亩。
——在政策措施上:提出了住房、土地、户籍、财税、惠农、社保及其它等七项政策,明确了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责任机制、科学编制规划、扶持产业发展、多方筹集资金、强化移民管理、加大宣传引导等八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截止目前,今年自治区确定2011年第一批批复建设的81个项目区,已开工建设了75个,累计完成投资22.75亿元。建成移民住房1.99万套,超额完成了今年6万移民的住房建设任务。累计搬迁移民2.8万人,预计年底前可以完成自治区党委、政府年初下达的搬迁安置3万移民的定居任务。培训移民1.2万人次,实现移民务工就业6500人。调整开发土地6.4万亩,配套农田水利设施,建成小型扬水泵站8座、调蓄水池9座、安装压力管道550公里。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建成设施日光温棚2700亩、养殖暖棚5914座,营造经济林、防护林5811亩。开工建设教育基础设施5.4万平方米,建成村级活动场所(包括医疗、计生、文化、科技、劳务服务室)9600平方米。铺设自来水入户主管道765公里,架设供电线路251公里,安装变压器102台,整修道路396公里。
二、主要做法及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宁夏的生态移民工作,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务院扶贫办在项目和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区、市、县三级党政领导亲自挂帅,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临建设现场,决策、指导生态移民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及时解决生态移民工程建设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切实保证了生态移民工程建设的有序推进。
(二)部门协调配合。发改委、移民局、财政、水利、国土、住建、教育、科技、农牧、民政等部门,立足本职,对第一批81个项目区的建设方案进行了联合审查。先后出台的水资源利用、土地调整、住房建设、资金管理、产业发展、生态恢复、科技支撑、教育培训、社会保障、民政救助、金融支持、计划生育、企业参与、户籍管理、基层党建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为生态移民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政策保障。新华社宁夏分社、人民日报宁夏记者站以及宁夏日报、宁夏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推出《大移民》等新闻报道600多件,对生态移民工作进行了全方位宣传报道。
(三)地方政府推动。各市、县(区)和自治区农垦局充分履行建设主体责任,实行一把手负责制。银川市依托首府城市,将移民区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紧密结合,科学布局移民新村。石嘴山市把移民工程当作“移民产业、移民经济”来谋划。固原市以完善的工作机制和优质的服务,强力推进生态移民各项工作。中卫市成立了生态移民工程建设现场指挥部,抽调业务骨干,加强现场管理。吴忠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多元化投资体系,支持生态移民工程建设。
(四)社会力量参与。自治区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以不同方式参与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攻坚。目前已有140多家企业和社会团体参与生态移民建设,其中15家支持产业发展,13家捐建社会公益事业,30家接纳劳务移民。
(五)监督机构监管。自治区纪检(监察)、督查、审计、财政、住建、移民局等部门对生态移民工程建设、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了全程监管,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为打造生态移民质量放心工程、阳光工程、廉洁工程和群众满意工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尽管生态移民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在工程建设标准上,有的县区移民住房面积超标,建房造价过高,住房布局不合理。二是在移民自筹资金收缴上,有的县区擅自提高移民自筹资金收缴标准。三是在移民教育培训上,主体责任不明,培训的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佳。四是在产业发展上,移民缺资金、缺技术。另外,在社会管理、生态建设以及历届移民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对顺利实施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工程造成一定影响。
三、明年的工作重点2012年生态移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脱贫致富为目标,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扎实做好基本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工作,扎实做好移民搬迁定居工作,扎实做好产业培育工作,扎实做好移民教育培训工作,扎实做好社会管理工作,扎实做好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确保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目标任务是:搬迁定居移民7万人,确保移民生产发展,生活稳定;新开工建设9万人的移民住房及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确保生态移民工程按规划有序推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根据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制定具体措施、提出完成时限、明确工作责任、强化督促检查,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人。2011年批复的各项建设任务要于2012年6月底前全面竣工;2012年下达的工程建设任务原则上要求当年完成。
二是完善配套设施,稳步实施移民定居
按照“七通八有”的要求,实现移民新村通电、通(自来)水、通(柏油)路、通(公交)车、通广播电视、通邮、通电话;有学校、有村级活动场所、有医疗服务站、有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有超市、有文化广场、有环保设施、有新能源。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移民搬迁定居,确保完成7万人的移民定居任务。
三是培育致富产业,促进移民稳定增收
采取强力措施,全面完成2011年第一批批复的产业建设任务,积极安排好2012年第二批的任务,紧紧围绕“三大产业”,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马铃薯、红枣、枸杞、葡萄、高酸苹果、中药材等特色种植10.7万亩,着力发展日光温棚、养殖暖棚1.9万亩(座)。积极发展劳务产业,实现移民务工就业2.2万人,确保移民群众发展有基础、增收有保障、致富有路子。
四是强化教育培训,提升移民综合素质
积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把培训工作落实到移民安置区,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移民教育培训工作。重点抓好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移民上岗就业技能培训和移民子女职业教育培训,确保完成5.32万人的移民教育培训任务,为移民开展农业生产、务工就业奠定基础。
五是科学规划布局,扎实推进新村建设
在总结2011年新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规划水平和住房设计水平,做到布局科学、设计新颖、功能齐全。移民新村建设与村镇建设、住房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紧密结合,统筹规划,同步建设,切实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
六是加强监督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严格落实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责任制,着力打造“质量放心工程”。坚持移民搬迁对象政策补助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着力打造“阳光工程”。坚决杜绝弄虚作假、侵害移民利益现象发生,着力打造“廉洁工程”。认真落实基本建设“四项制度”,努力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着力打造“群众满意工程”。
七是加强社会管理,打造和谐移民新村建立健全村级“两委”班子和群团组织,积极探索适应移民特点的党建工作新路子,构建服务型社区管理新模式。及时办理户籍迁移手续,加强计划生育管理,落实好义务教育、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政策,解决移民后顾之忧,努力构建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移民新村。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从提出到现在,始终得到自治区人大的高度关注和指导,保证了工程建设的健康有序推进。我们恳请自治区人大继续关注和关心我们的工作,多视察、多指导、多提宝贵意见。我们将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坚定不移地把我区这项最大的民生工程建设好,为我区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6184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