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我们对自己进行专注和反思的机会,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优势和改进的方向。写总结时应注重主次分明,突出重点,避免内容的冗长和重复。领导、老师和企业会根据总结来评估个人或组织的绩效和发展方向。
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总结篇一
为有效处理我县境内发生的自然灾害,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孟连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孟连县农业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开展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处理工作。现将20xx年度以及“十一五”期间突发性自然灾害应对工作总结如下:
孟连县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风雹和低温冻害等。20xx年及“十一五”期间对我县农业生产造成危害的主要有旱灾、洪灾、冰雹等几种类型,影响面广、危害较大的有六次:
(一)20xx年10月份以来,孟连县旱情持续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收到严重影响。全县受灾面积48.38万亩,成灾面积20.93万亩,绝收面积4.3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受灾面积1.56万亩,成灾1.26万亩,绝收1.11万亩,经济作物受灾44.95万亩,成灾17.86万亩,绝收3.01万亩,造成农业直接经济损失3354万元。
(二)20xx年10月7日—10日,孟连县境内普降大雨、局部大暴雨,娜允镇(县城)、景信乡、芒信镇、富岩乡、勐马镇、公信乡降雨量累计分别达276.6毫米、325毫米、145.4毫米、169毫米、190.6毫米、112毫米,尤其是娜允镇(县城)三天时间内降雨量为全市最多,是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的72小时降雨量最大值,造成了50年一遇的暴雨洪涝灾害。境内南垒河、南碾河河水暴涨,6个乡镇不同程度发生洪涝灾害,尤其是娜允坝、景信坝受灾最为严重。洪灾造成泥石流严重,人员被卷走或围困,农田(地)、鱼塘被淹没或冲毁,农作物被掩埋,民房被损毁,粮食和家禽被冲走,山区旱稻、玉米、甘蔗大面积倒伏,部分山地被雨水冲刷、塌方,已成熟的玉米、旱稻因不能及时收获,造成发芽、霉烂,使我县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2077万元。
(三)20xx年6月3日,宁洱县遭受6.3级地震,我县境内震感强烈,县境内农田、沟渠、房屋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712万元。
(四)20xx年8月25日,孟连县境内普降暴雨,其中勐马镇降雨量高达116.5毫米,致使粮食作物、道路、电力设施以及水利设施不同程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450万元。
(五)20xx年8月9日,孟连全县范围出现大雨、暴雨强降雨天气过程,其中勐马镇和公信乡降雨量分别达到92毫米和163.5毫米。致使部分民房、农作物、经济作物、交通和水利等公共设施不同程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217.1万元。
(六)20xx年8月16日-18日,全县范围内出现大雨、暴雨强降雨天气过程,致使全县部分农作物、经济作物受损,直接经济损失250万元。
(一)组织领导
孟连县农业自然灾害由孟连县农业局负责应急处臵工作,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种子站、植保站及各乡(镇)农业工作站站长为成员的孟连县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处臵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具体承担日常工作。
(二)预案编制
孟连县农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由县农业局负责,并报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批准后公布实施。
(三)应急队伍建设。
孟连县农业局成立了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处臵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随时听候县处臵突发性自然灾害领导小组调遣,开展应急调查和抢险工作。
(三)资金投入
为保证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的预测与防治,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工作专项经费。如遇突发事件,相应安排救灾、抗灾、减灾经费。
(四)物资保障
由于重大病虫草鼠害和低温冻害、洪涝灾害具有爆发性和突发性等特点,根据病虫草鼠预测预报,结合本地气候条件,及时主动与农资部门沟通,做好常用药物、器械的调运贮备工作,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为抗灾救灾服务。县种子公司在做好备荒种子贮备的同时,一旦灾害发生后,及时组织相应的农作物良种,确保改种补种需求。
(五)监测预警预报
预警信息包括县气象局的低温冻害、干旱、洪涝等预警信息,全县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监测网络信息及病虫草鼠情报,各乡(镇)农业重大灾害发生情况的传真、报告等。采集内容包括农业灾害灾种、发生时间、地点、范围,农作物受灾、成灾、绝收面积;农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害的预测预报结果、发生流行趋势、发生危害面积、损失程度和防治措施等。灾害发生后,由县农业局于第一时间向县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
(六)应急防范处臵
自然灾害发生后,农业局在接到灾情报告的同时,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开展应急调查,判定自然灾害级别及诱发因素,灾害规模等,提出应急处臵措施,并按灾害规模逐级上报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
(七)调查处理、恢复重建和科普宣传
自然灾害发生后,县农业局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调查,掌握灾情的类型、规模、威胁范围和人数等,向受灾群众积极宣传抗旱科普知识,同时上报县人民政府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财政补助经费,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八)临灾和灾后的应急措施
根据我县重大农业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一旦发生重大农业自然灾害前兆或灾害发生时,主要采取的措施为:报告县政府请求立即做出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协调有关部门实施应急预案;办公室迅速组织力量赴现场进行调查,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发展趋势,为领导小组和县政府决策提供准确情报;根据受灾程度制定救灾、减灾措施,并帮助指导抗灾救灾工作;报请县政府采取有力的'措施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组织生产自救,减轻灾害损失。
(九)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长期以来农田水利建设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毁坏,排灌不畅,易受涝灾。二是群众对自然灾害自主防范意识不够强,主要依赖政府防灾,且防灾知识掌握不多,造成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不知道如何应急处臵、开展自救,而是等待政府求助,没有真正达到全民防灾的工作局面。三是信息传输机制不健全,一些灾情信息不能及时的到达老百姓的手里。四是自然灾害多发生在雷雨期间、往往会发生道路、通讯设施中断,造成信息反馈滞后,应急指挥、救援人员和物资无法及时到位。五是农业保险覆盖面小,救灾资金缺乏。
(一)进一步强化防大灾抗大灾的思想意识,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做好防大灾、抗大灾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更加重视防灾工作,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应对和防抗,更加有力地落实责任。对每一次洪灾、旱灾要根据气象情况,结合风情、水情、雨情,从最大的破坏力和影响力考虑防灾工作决策和部署,把各项防范措施考虑得更周全些、更严密些。坚持科学防灾,依法防灾,立足于早计划、早准备、早行动,更好地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总结篇二
20xx年,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县市、州级各有关部门狠抓基层操作层面和预案点防灾工作落实,有效提升了全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整体水平,全州共成功避让72起地质灾害,提前疏散转移9500人,避免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2425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4020万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明显。
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总结篇三
20xx年,全州共发生地质灾害236起,造成86人死亡或失踪、1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9464.2万元;发生险情96处,威胁7056人生命和12477.5万元财产安全。面对严峻的形势、繁重的任务和重大的责任,全州上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着眼民生,努力抓好生命工程,切实把工作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操作层面。
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总结篇四
认真总结推广近年来成功预警并避让地质灾害典型案例的作法与经验,进一步强化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和预案演练,努力提升广大干部群众主动识灾、报灾、防灾、避灾、救灾的意识和能力,夯实基层防灾工作基础。加快重要隐患点避险场所建设,落实汛期专职监测员制度。地企联动,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不留死角。
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总结篇五
根据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我州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尚有1。2万余户农户需要搬迁,因经费不足或难以找到适宜生存的土地和宅基地而不能及时搬迁;一些中小型地质灾害隐患因地方财力限制而难以在短时间内实施。一些危险区内群众将长期受到威胁。
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总结篇六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少、任务重的矛盾十分突出,州及各县市普遍存在专职人员不足,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工作缺乏连续性和无法延续、深入等问题。除木里、普格两县地环机构和编制还存在较大欠账外,其余县市地环机构和编制虽已基本落实,但专职人员大多不能及时到位,目前17县市专职从事地环工作的人员仅25人,兼职人员31名。工作所需专业技术人员难以招录或因待遇、职称等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而难以留下。
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总结篇七
盐源“6.24”地震、锦屏“8.30”泥石流、喜德“8.31”洪涝、卡杨“9.27”泥石流等重大灾情发生后,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庚即带领州应急办、州国土资源局等州级部门赶赴灾区,组织指挥抢险救援,组织专业队伍开展应急调查、隐患排查,指导建立防灾预案,落实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员,努力避免次生灾害造成新的损失,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总结篇八
始终注重工作方法的改进和经验的总结,将好的经验和工作方法上升为制度和规定,以促进地灾防治工作长效机制建设。
一是建立并执行奖励与问责制度。《凉山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奖励与问责办法(试行)》的实施,调动了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单位、村组等基层组织、各预案点监测人主动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积极性,为全州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建设打下了基础。《办法》实施以来,州政府已安排439万元资金,对防灾工作先进单位、成功避险案例相关责任人和监测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对在卡杨电站施工区“9.27”群发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较大人员伤亡事故负有责任的二滩建设咨询公司卡杨管理中心、中铁21局等项目业主及施工单位处以罚款。
二是编制县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科学有序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部省安排实施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以及补充调查、应急调查、应急排查等工作的基础上,17县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委托资质单位编制完成了县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规划,州国土资源局已组织专家审查、县市政府批准,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为争取项目支持,科学、有序开展全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技术依据。
三是变义务为责任,全面建立汛期专职监测员制度。州政府行文明确了省、州级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的监测补助经费不低于每月500元。全额分解下拨792.3万元监测补助经费,有力促进了从“义务监测”到“责任监测”的转变,充分调动了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是强化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落实矿山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对州审批立项的建设项目在立项和可行性研究阶段强制执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累计已征收入库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1.07亿元,对工程活动引发灾害起到了遏制作用。
五是强化宣传,构建全民关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舆论氛围。通过报刊、电视、网站等多种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地质灾害的危害、防灾措施、避让方式,实时报道防灾工作动态、工作成效,努力构筑全民关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舆论氛围。
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总结篇九
各地要认真落实省政府“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实到操作层面”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避让在先”的工作原则,立足于“防”,重点在“避”上下功夫,认真组织实施2398户避险搬迁安置、66处治理、40处应急排危除险等工程项目。国土资源等部门积极工作,主动作为,超前谋划,进一步争取部省治理工程立项等政策和资金支持。
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总结篇十
一年来,在县局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局相关业务股室的指导和永安乡各部门、各村、单位的支持下,我所在xx年度中,切实按照xx号文件精神及要求,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制,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在我乡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有效地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做了大量的工作,现总结:
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切实保障我乡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损失,努力够建和谐社会,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永安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政府乡长姜若海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张著升、杨嗣勇任副组长,有关乡直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参加。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国土所,由罗登云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雷富飞、黄黔东为办公室成员,负责具体办公。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办公室及时研究部署辖区范围的防灾减灾工作,与各村签订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11份;国土资源管理所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培训力度,召开村组干部培训会议2次;在政府所在地办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宣传专栏二期,增强了群众避灾救灾的观念,树立全民防灾意识。
xx年xx月,我所对全乡辖内11个村125个村民组进行排查,共排查出大小地质灾害隐患点15处,影响和受威胁农户共55户266人,其中防范重点3处,35户、148人,对这15处地灾隐患点全部进行制表上报。对隐患点受威胁群众发放了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共60份),让他们明白面对险情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撤离转移路线。编制了永安乡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永安乡地质灾害防灾工作预案》(永府通[xx]xx号)。
xx月份,又编制了永安乡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永安乡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永府通[xx]xx号)。在汛期,制定了永安乡汛期防汛值班表,对防汛工作作了值班登记,并对重点排查出的沙堡村半沟组蕨基坡滑坡隐患点,相应成立了村级防灾减灾领导小组,由村长李杰任组长,支书喻朝明任副组长,喻清怀、喻胤、杨秀位、李进、李国民任成员。
xx年xx月,继我省关岭县岗乌镇大寨村山体滑坡后,我们又对全乡进行了逐村、逐户、逐点全覆盖无缝隙控网式排查,此次排查共排查出8个地灾隐患点,即落兴村河底、永安村街上、三岔溪村任家沟、沙堡村半沟和大坡、茶元村大院坝、鸣坷村斋公沟和雷家寨。后通过县地质灾害防治巡查组对我乡进行巡查和提出要求,我们又对这8个隐患点全部上界临地查看,最后审定地质灾害隐患点为1个,即沙堡村半沟组蕨基坡滑坡点,涉及受威胁群众19户、87人,并根据县国土资源局[xx]xx号文件《关于报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相关资料的通知》的要求,我们又编制了《永安乡沙堡村半沟组蕨基坡崩塌应急预案》(永府发[xx]xx号),建立群防群测网络体系,制定了《永安乡地质灾害防治职责》、《沙堡村地质灾害防治职责》,还制定了蕨基坡滑坡点警示牌,对灾点进行埋桩监测记录,(有灾点场景图15张,监测记录一本)。并要求村委进行地灾监测:晴天3天记录一次,雨天一天一次,降雨或暴雨天,每天至少三次。
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总结篇十一
省政府已将市州“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列入了20xx年对市州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要求20xx年底前向省国土资源厅提交规划成果,并作为省安排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立项和经费支持的依据。我州“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因经费尚未落实还处于准备阶段,尽快组织编制凉山州“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工作势在必行。州国土资源局要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务必在年内组织完成全州“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审查和报送工作。同时,指导17县市实施修编县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总结篇十二
20xx年年以来,我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州国土资源局的领导下,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在各乡镇(场)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通过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切实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现将上半年的地质灾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我局成立了以尼郎局长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分管领导陈渠副局长为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泽仁达瓦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分管地质灾害的乡镇长为成员,负责地质灾害防治日常事务性工作,做到了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的工作局面。
我局于今年3月份组织工作组到全县6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工作:
1、对排查出来的比较严重的隐患点采取了应急处置措施(主要是搬迁避让)。
2、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范的危害,共发放各类宣传藏汉语资料1860份,提高了全民防灾减灾避灾意识。
1、落实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
2、与乡、镇(场)相关部门签订《地质灾害防治目标责任书》;
3、每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落实了具体的责任人和监测人;
4、制定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抢险专项预案”;
7、建立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预警网络;
9、共发放了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
1200余份,在65该隐患点都立了地质灾害警示牌;
10、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周一例会制度,会商地灾隐患情况和处置措施;
11、真达乡乡政府应急排危工程,正在积极开展申报工作;
上半年,我县降雨较往年增多,特别是进入主汛期后,我县强降雨天气明显增多,局部地区出现过大雨,给防治工作带来严重挑战。为此,我局在采取各项积极防治工作的同时,强化宣传教育和信息预警发送。我县在防治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近年乡镇换届新手多,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的宣传还有待加强;全县缺少从事地质工作的专业人员。
2、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有待加强。近几年来相对平稳,没有出现特大灾害,部分群众对灾害的创伤已开始淡忘,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发大灾离自己很远,灾害不可能年年有,防灾减灾意识降低。
1、做好汛期日常防灾工作;
2、开展地质灾害巡查工作;
3、指导开展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治理项目立项与申报工作;
4、协调、指导各地质灾害隐患点做好地质环境管理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总结篇十三
我市属xx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多发区之一。全市现有各类地质灾害危险点3600余处,其中列入省、市、县三级监控的重要灾害危险点714处。地质灾害以小型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大中型地面塌陷为主,具有点多面广、危险性大的特征。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连续七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
1、健全管理机构。市、县、乡三级政府都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政府办、国土资源局领导任副组长,财政、民政、气象等18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指挥、部署协调和巡查指导,并将职责任务分配到成员单位,实行防灾减灾领导责任制。
2、编制防灾预案。市、县两级每年在汛前都认真组织编制了《防灾预案》,经同级政府批准后,下发到有关单位、乡镇执行。对全市已发现的各类地质灾害危险点,填制“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发放到防灾责任单位和负责人,填制“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到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让他们明白面对险情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撤离转移路线。
3、开展科普宣传。每年利用“4·22地球日”、“6·25土地日”、“12·4法制日”宣传,通过组织咨询服务队伍上街提供咨询服务,到乡村农户家中发送科普资料,出动宣传车到乡镇、村组进行巡回宣传,悬挂、张贴、刷写大型宣传标语和宣传图画等,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让群众掌握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减少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几率。
4、加强业务培训。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每年都分别举办两次以上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学习班。市国土资源局以召开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会议形式,侧重培训县、乡政府分管领导,县、乡国土资源部门分管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县国土资源局以举办学习班形式,侧重培训县、乡地质灾害领导小组成员和地质灾害危险点监测人员。
5、构建群防体系。以国土资源系统工作人员为骨干、基层党员干部为主体,按照市设中心、县设总站、乡设站、村设组的组织机构格局,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监测网络,具体负责辖区内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工作。全市已建立群测群防监测网1529处,设立基层地质灾害监测点135处,在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备案的监测人员达539人。
6、加强巡查排查。每年汛前,组织工作人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排查。对发现的灾害危险点加强监控,聘请专家到现场勘察,提出隐患点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并根据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进入汛期后,市、县、乡监测点24小时有人值班,并组织地质灾害巡查组和应急抢险小组,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防治指导和抢险救灾。
7、健全规章制度。先后拟制定实施八项制度,即:地质灾害防治汛期值班制度、地质灾害险情速报制度、汛期危险点巡查制度、异变危险点应急调查制度、监测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监测资料汇编上报制度、地质灾害预防预报、预警告示制度,地质灾害防治奖罚制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职责明确、奖罚分明。
1、地质灾害防治认识不足。地质灾害防治时间较长,即使是汛期结束,山体内还涵养着大量水分,容易造成已经开裂失稳的山体继续下滑的可能。由于一般群众主观上认为,汛期过后不会发生什么地质灾害。正是这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2、农民建房缺乏科学知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农民认为建房背靠“大山”是有靠山之说。加上国家严格土地管理,为了减少宅基地占用耕地,一些农民便往山边建房,而在清基时处理不当,切坡角度过大,留下了地质灾害隐患。3、地质灾害治理资金不足。我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涉及范围大,所需投入的治理资金比较多。一方面我市地质灾害以小型规模为主,很难争取到国家立项治理防治资金。另一方面由于地方财力有限,难于筹集治理资金。造成全面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资金严重不足。
4、人为因素诱发地质灾害。从已发生的地质灾害来看,许多与人为因素有关。如有的些方随着采矿的延伸,长期抽排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容易发生大面积的塌陷。有的地方因公路建设的大面积开挖,很容易形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
1、普及地灾防治知识。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采取板报标语、橱窗专栏、宣传图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努力提高群众的防灾治灾意识。
2、引导农民科学建房。在农村民居选址时,国土资源部门要把好用地审批关,充分考虑综合防灾和应急疏散的要求,使农民建房避开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农民切坡建房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
3、建立地灾防治基金。资金来源可采取从矿山企业按年度矿产品销售额比例提存地质灾害防治基金,从矿业权市场收益中按比例适度提留,发动社会赞助等方法筹措,力求多方筹集资金,把地质灾害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4、规范工程建设活动。严格遵循“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对在工程建设中违反了客观规律,如打石、取土、切坡、过量抽取地下水、大量砍伐林木等,破坏山体的自然平衡,引发地质灾害险情的行为,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从严从重处理,防止盲目施工而引发人为造成的地质灾害。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6243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