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课堂案例教学(模板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1 18:45:43
最优课堂案例教学(模板14篇)
时间:2023-11-01 18:45:43 小编:雨中梧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知自我,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不足。如何有效地进行团队合作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这些总结范文包含了各种领域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课堂案例教学篇一

利用放假时间看了一遍让我受益匪浅,发现了自身教育孩子的许多不足缺欠之处,能够及时的修正。

重视孩子的德育教育,教孩子学会做人,是家庭和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尤为重要。家庭教育中“德”教育为根本,因为“德”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人的灵魂,无德将会影响人的一生。孩子在自己身边健康的成长同时深受为人父母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言传身教,按照父母的生活习性、思路学做人。孩子品德的好坏形成在家庭,表现在学校,表现在社会。学校的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专门教师进行全面教育,所以家庭教育“德”为重,“才”为辅,让孩子心里健康,道德品质好,去适应社会和学校,为孩子在学校有一个好的学习基础和环境,为其提供优越的生长环境。

教孩子学会关心,学会做事做人,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正确的处理和面对人、事、社会,知道尊老爱幼,百善孝为先。做事情要有恒心、毅力、自信心,挖掘孩子的潜能,在困难面前“我能行”,积极面对,消除畏难情绪,培养他的探索精神,谦虚勇进。同时要培养孩子的诚实品质,诚实守信,责任心强,知错就改,老老实实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

主要培养孩子以下五方面的良好习惯:

一、自理能力。从小孩开始上幼儿园开始就要求她能够独立“整理书包”、“整理床铺”、“折叠衣裤”等有关培养自理能力的内容,要大量的实践进行,父母包办代替过多,往往抑制孩子的个性发展,阻碍孩子的成长。父母要以长远目标为重,孩子的事情放手让孩子自己做。

二、家务和公益劳动。从人生观的角度看,劳动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的本钱,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条件;劳动是每一个人的谋生手段,一种生存和生活的能力。要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观念,视劳动为美德,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坚持不懈的指导督促,逐步养成和掌握。所以作为孩子的父母在管教孩子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必须有目的地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使他们成为爱劳动,对劳动怀有一种光荣感和亲切感的好孩子。

三、动手能力。因为孩子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让他们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不但能丰富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他们顽强的意志。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动手,通过动手劳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学会以创造的成果奉献于社会,服务于他人。

四、卫生、生活习惯。一个人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反映了这个人的最基本的素质。卫生和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身体健康和给他人的第一印象。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又必须从小养成。明确地规定了看电视的正确姿势,每天入睡、起床的时间,饭前便后洗手,衣着整洁,勤洗头理发等等,这些规定和要求,学校在教学之后只能作定时或不定时的检查评比,平时的表现主要反映在家里,孩子的父母亲眼目睹,清清楚楚。所以,父母的具体指导和及时督促胜于学校教师的教育,只有家庭与学校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

五、尊老爱幼。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要做到言传身教。为人父母者,同时也身为儿女,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养成尊重长辈、尊重他人的好习惯,父母就要做好榜样,从自身先做起。比如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老人,就可以趁节假日休息的时候带孩子一起去看望父母,陪父母吃顿饭;父母过生日或重大节日的时候,可以不失时机地买些礼物,还可以经常打电话询问一下父母的身体状况;上下公共汽车时让行动不便的老人先上或者先下,车上没有空位时可以把座位让给老人,这些事情也可以当着孩子的面做,让他也体会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孝敬老人、尊重父母的,潜移默化中孩子就学会了尊重老人。利用睡前十分钟,跟孩子聊聊天,给孩子讲些尊老爱幼的小故事和名人小故事,从故事中学会做人。

我们父母对小孩的教育除了以上四个方面,还要紧记六个“不”。不宠,不惯,不迁,不就,不打,不骂。小孩子不能过于宠爱,让她们觉得我们父母都要以她们为中心。很多家长会问为什么不能打,不能骂呢?由于现在的小朋友自尊心很强,加上周围环境的影响,我们越是打骂她们会越是判逆,所以教育小孩我们一定要用耐心,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让小孩从中领悟。

看了《父母课堂》这本书我认识到自己在辅导孩子方面或其他方面的不足,深深地体会到:校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家庭是维系成长的后盾。家长教育是联系两者的纽带,《父母课堂》是为家长提供正确信息的平台。

希望《父母课堂》可以让家长与老师多方面沟通、交流,家长做表帅,为孩子树立榜样,正确引导孩子。让天下所有的孩子们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够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本文来源:

课堂案例教学篇二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网络市场的逐渐成熟,网络营销的理论知识也在日趋丰富,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多门学科,加之市场上不同类型企业的出现,导致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远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因此就要借助于适合的教学方法来突出学生网络营销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网络营销是一门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数字信息和媒体的交互性来辅助达成企业营销目的的一种新型市场营销方式。由于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速,导致学校教学内容严重滞后,教学内容理论比例较大,缺乏可操作性,与实际工作联系较少,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国内高校《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多为教师说学生听,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差。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案例为基础,以学生在课堂上对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归纳、判断为重点,以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切身体验案例角色,利用对真实社会中实例的分析,取代了对传统理论教学的依赖。

2.翻转课堂教学法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国内教育界的焦点。翻转课堂一般是指学生在课下通过教师介绍,在课上通过小组或个人的方式进行成果、实验、项目的展示交流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自学效率和学生的参与度,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有巨大的作用。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紧紧跟随时代的发展,内容更新速度快,结合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学生在学习《网络营销》这门课程的同时,不仅要对课本知识有相对系统的了解,还要对著名的、成功的网络营销实例有所了解。通过这些实例,既可以了解到网络营销的热点和资讯,又可以发现网络营销发展的趋势。由于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学生学习主要依赖于网络,这也意味着要把学生课下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将学习内容网络化、自主化和碎片化。利用手机、电脑等移动端,完成对其课下内容的组织整理和学习,并利用在线通讯软件进行实时的交流沟通,学生利用网络来学习网络,将学习生活化这种新形式也是学生普遍乐于接受的。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案例教学法和翻转课堂相结合,采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分组的方式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的实践教学活动。该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提出项目的任务和目标,然后学生学习小组根据任务和目标自主搜集组织相关企业产品的网络营销实例并进行项目设计和制作,然后按组别在翻转课堂教室进行展示,最后教师对展示项目进行点评,并给予学生时间进行课上讨论。教学流程图如图1所示: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翻转课堂“以案例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特点,使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状况得到了改善,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协作、探索创新的学习氛围。每次上课都由不同小组介绍不同类型企业或产品的实例,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和视野。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市场和社会对网络营销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对网络营销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培养新时代网络营销人才。通过案例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师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案例教学和翻转课堂必将为网络营销教学带来良好的效果。


课堂案例教学篇三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培养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指导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与《父母课堂》相关联的内容:

2012年9月刊期《让孩子增强耐挫折能力》;2012年10月刊期《让孩子不再说谎》;2012年12月刊期《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好习惯》;2012年12月刊期《帮助孩子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

教材分析:

《让孩子增强耐挫折能力》从“对孩子进行耐挫折教育”“巧妙疏导胜于无理强迫”“多陪伴孩子利于其人格养成”三方面内容进行分析。《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好习惯》从“好习惯的形成需要培养”“坚持不懈是孩子需要具备的精神”“家庭和诣是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首先感谢家长们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参加本次家长课堂的学习。前些日子,我们订的《父母课堂》,大家一定是提前阅读过了。第九期上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这个话题,不知是否引起了各位的注意?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写作业拖拉是我们家长最关注的三大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注意力的训练这两个问题。

二、听故事感悟其意义。

故事一:

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高薪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对学历、外语的要求都很高。应聘的大学生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这仅剩的几位大学生们都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经理走了,大学生们闲着没事,围着经理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叠,信一叠,资料一叠。都是些什么呢?他们你看这一叠,我看这一叠,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哎哟,那个好看。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他说:“面试已经结束,你们全都没有被录用。”大学生们个个瞪大了眼睛,“这是怎么回事,面试还没开始呢?”总经理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憾,本公司从来不录用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

故事二:20世纪60年代,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我们大家都知道叫加加林。当时挑选第一个上太空的人选时,有这么一个插曲,几十个宇航员去参观他们要乘坐的飞船,进舱门的时候,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整齐地把鞋脱下来了。就加加林的这一个动作,让主设计师非常感动。他想:只有把这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我才放心。在他的推荐下,加加林就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

三、理论讲授:

(一)、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自从奥地利动物心理学家洛伦兹发现动物行为发展的关键期,并荣获诺贝尔奖后,人类广泛地开展了对自身各种能力与行为的发展关键期的研究。研究发现,孩子习惯的养成有一个关键期的问题。小学是培养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关键期,而到了中学,就是改造习惯时期了。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顺其自然,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小学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注重这一时期各种习惯的培养,是为他将来成功的走向社会垒下的第一块坚实的基石。

(二)、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方法方式。

1、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作为父母,首先自己要做表率、给孩子作榜样。对孩子来说,能否引起模仿,取决于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表现,比如孩子在学习时,父母应以身作则,自觉学习,读书、看报等,或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共同学习。大人不要一方面要求孩子专心学习,另一方面自己又在一旁看电视、上网玩游戏等。这样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又给孩子的过失留有借口:你都没做好,凭什么严格要求我。使习惯培养成空话。

2、循序渐进。

习惯是在不断重复和练习中逐步形成的,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形成。例:孩子刚上一年级时便开始要求他书写认真,让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书写的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升级与年龄的增长,要求孩子做作业认真仔细,形成做事严谨的良好习惯,以后再逐渐培养孩子的良好思考习惯。看到孩子身上一天一天的进步,家长要多点进行鼓励,不要稍有不慎,就劈头盖脸的一顿批评。

3、家、校结合。

家庭教育在孩子良好习惯养成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孩子的教养不只是在学校,更多的还是在家庭。生活就是教育,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家长平时要主动多点与教师进行沟通,发现有孩子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家长的教育效果不明显,就要联同教师进行协同教育。

(三)、培养良好习惯要做到有的放矢。

生活中要培养的良好习惯有许多,我们可以抓重点去培养,以下面几个为例我们进行分析、探讨。

1、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父母课堂》2012年12月刊期《帮助孩子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家庭和学校都要合理地安排孩子的生活,其中最重要的是合理地规定他们的睡眠和饮食时间,并加以严格执行。家长要让孩子形成明确的时间观念,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做游戏,什么时候看电视,大体上都要有个规定,使孩子“有章可循”。这样,孩子到了一定的时间就按要求去做相应的事情,久而久之,按时作息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再之是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状况出发,要求和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他们自己去做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天天碰到又不难做到的事。如每年的寒、暑假,我们要工作不可能每天都在家照顾她们,要是让她自己动手又怕烫着、烧着、不安全,提心吊胆地处在矛盾中。但她们每天要把肚子填饱啊!自己也有想实干的激情,没办法只有手把手地、仔细地、耐心地、一遍一遍地教、一遍一遍的演习给她看,通过实际操作,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父母课堂》2012年12月刊期《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好习惯》

(1)、全心全意的学习习惯

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吧。与这个故事的寓意相同的还有中国古代"一手画圆,一手画方"的说法。旨在告诉人们学习时不可一心二用。心理学上曾有人做过对比研究:请来两组知识能力大致相同的学生,让第一组的同学边听故事边做简单的加法习题,而第二组也做同样的两件事,但是两项内容分开进行。同样的时间后,检查加法题的成绩,并请每个人复述听过的故事。结果是:第一组习题与复述的错误率都明显高于第二组。由此看来,一般人不可能同时高质量地做好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事情。如果硬要同时做,必然使每件事的质量都有所降低。不信你可以当场实验:左手右手各拿一支笔,一手画圆儿,一手画方,双管齐下。其结果必然是圆也不圆,方也不方。古语"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生活中确实也能找到一些一心二用的例子,比如:老师能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司机能一边开车一边哼小曲,家庭主妇能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摇滚歌星能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农民能一边铲地一边说笑话等等。这在心理学中叫做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不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能做到的。这要求一些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同时进行的两项或多项活动,一般都是比较熟悉的,最多只能有一项是不十分熟悉的,而其他与之同时进行的活动要达到几乎自动化的程度才行。仔细分析一下上面所举的五个例子,无一不属于这种情况。就拿司机来说吧,行车路线必须是熟悉的,小曲必须是比较熟悉的。假如他第一次开车进入一座陌生的城市,或者车辆、行人拥挤不堪的时候,他就难以做到边开车边哼小曲,否则,非出事儿不可。在电视节目中,我们曾经看到京剧演员一边唱一边双管齐下写毛笔大字。从表面看,这些事情的难度都比较大,实际上这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对于表演者来说,所表演的内容都是非常熟悉的。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心二用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应该专心致志。

(2)、认真思考、善于质疑的习惯。

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能力。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是学子比较高级的修养。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好处:

第一个方面的好处是,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认真思考,可以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找出所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把散在的知识点连结成有机的整体,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体系。

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第二个方面好处是,可以防止"读死书"和"死读书",不仅能鉴别和选择书籍,而且还能够死书活读。在读书时,不论是业务知识还是思想观点,都能批判地吸收,正确的予以肯定吸收,错误的加以否定扬弃。明代有一位医生给病人开了一服药,并关照说,在煎时加一块"锡"。一位叫戴元礼的医生听了后狐疑顿起,赶去寻问。那医生翻开书说:"书上是这样写的嘛!"戴仍疑云未消,找了很多书对照,发现"锡"乃"饧"字之误,前者为重金属,后者为糖。从而纠正了医学上的一大错误。可见,思考对于批判地吸收别人的东西是何等重要。

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第三个方面好处是,通过思考可以不断解开疑团,激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学习的心脏。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孩子质疑习惯的培养,也可从模仿开始,家长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给孩子可以在哪儿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还要让孩子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

(四)、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

习惯不是在一夜之间养成的,操之过急是不会达到预期目的的。所以,这就要求家长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对于孩子的教育更要如此,他们年龄小、自控力弱、自觉性差,需要家长不断地提醒与教育,才能逐渐养成良好习惯。

2、家长要采用多鼓励的方法,促进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对于小孩子好的表现,家长要及时的予以鼓励。在孩子的心中,家长一句鼓励的话是他们最想得到的礼物。它有一种特殊的力量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促使孩子更严格的要求自己或出色的完成某项任务。

3、处理不良习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庭,所受环境的影响自然也就不相同,自然孩子或多或少会存在不良习惯的因子。面对孩子的不良习惯,家长要冷静处理,采用循序渐进、因势诱导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导孩子纠正,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结: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养成,靠老师的时刻提醒、暗示和鼓励;靠家庭的紧密配合;还要靠小学生们的互相监督,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养成良好习惯,为挑战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

家长学校父母课堂案例教学教案

家长学校教学案例ppt

本文来源:

课堂案例教学篇四

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一些煤气中毒的有关知识,能在生活中防止煤气中中毒的发生,保障自己生命财产的安全。

教学过程:

全国各地煤气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据统计,中国家庭每年由于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的人数排在交通事故和生产事故之后的第三位。

煤气中毒,又称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因此,容易被人们忽略而导致中毒。

早期症状:一氧化碳中毒早期症状表现为:剧烈头痛、头晕、心慌、面部潮红、口唇呈现樱桃红色、全身乏力、恶心、呕吐、嗜睡、意识模糊、视物不清、感觉迟钝、幻觉等症状。这个阶段如果能够识别中毒症状,使患者脱离中毒环境,可以很快恢复。如果继续在中毒环境中,病情会进一步发展。

中度症状:中毒者会出现呼吸困难、意识丧失、昏迷、瞳孔对光反射和角膜反射迟钝等症状。中毒症状:病情进一步加重会出现重度中毒:深昏迷、瞳孔对光反射和角膜反射消失、呼之不应、推之不动,这一阶段常伴有脑水肿、肺水肿、休克等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极高。

1、在密闭不透风的居室中使用煤炉取暖、做饭,由于通风不良,供氧不充分,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积蓄在室内。另外含碳的燃料,如汽油、煤油、木炭等,在缺氧而不能燃烧时,也可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引起煤气中毒。

2、家庭使用的煤气罐,如果漏气或开关不紧,均可使煤气大量溢出,造成中毒。

3、门窗紧闭,又无通风措施,或使用旧风斗、或风斗过小或安装高度不够。造成煤气排出不畅,也能引起中毒。

4、平房烟囱安装不合理,筒口正对风口,使煤气倒流。或遇大风倒烟、烟筒被烟灰或其它东西堵塞等,煤气排不出或排量少,大部分扩散在室内,也会发生煤气中毒。

5、气候条件不好,如遇刮风、下雪、阴天、气压低,煤气难以流通排出,可能引起煤气中毒。

6、冬季在车内发动汽车或开动车内空调后在车内睡眠,都可能引起煤气中毒。

1、自救方法:如在使用煤炉、炭盆取暖或使用石油液化气热水器洗澡时,有感到头晕、胸闷的症状时,要尽快打开门窗,脱离现场。若感到全身乏力不能站立时,可在地上匍匐爬行(一氧化碳比空气轻),迅速打开门窗逃生,同时呼救。

2、急救他人方法:当发现或怀疑有人出现一氧化碳中毒,在救护人员赶到前采取一些急救措施,将可能极大地减少伤亡。应立即采取下述措施:

(1)救护人配带有效的防护口罩,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伏入室,关煤气,禁用明火和开关电器以及一切可能产生火花的行为。

(2)应尽快让患者离开中毒环境,并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

(3)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

(4)松解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分泌物,保证患者有自主呼吸,充分给以氧气吸入。

(5)神智不清的中毒患者必须尽快抬出中毒环境,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查病人呼吸、脉搏、血压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紧急处理。

(6)中毒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7)呼叫120急救服务,急救医生到现场救治病人。

(8)病情稳定后,将病人护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冬季取暖或使用煤气时,一定注意室内通风换气,这是预防煤气中毒的关键。遇有大风天气,尤其是在夜晚,一定要打开炉门,让煤能够充分燃烧,或者干脆将炉子灭掉;尤其在冬季的雨雪、阴天或者气压低的天气里,要注意及时清扫烟囱,保持内部通畅,并要经常开窗通风。

大家学到了什么?

课堂案例教学篇五

时间:20**.11.16

授课背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亲密的伙伴,也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家长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应学会创设健康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孩子们在健康的环境下快乐成长。

教材分析:《父母课堂》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家庭教育书刊,里面通过具体的实例有效地解决了家庭教育的一些难题,同时也是对父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技巧进行有效指导的教材。

学员基本状况分析:学生家长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仅仅读过小学,有的初中、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毕业,还有的父母双方都是大学本科。所以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不同,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教育水平也是良莠不齐。

教学过程: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各位家长在百忙之中来参加我们家长课堂。今天我们来简单聊一聊如何培养孩子的进取精神,让孩子有更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对孩子来说,进取心就是有强烈的“求知欲”,想学到更多的知识,想探索更多的奥秘

因此,那些品学兼优的孩子都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孩子如果没有进取心,就会没有目标,学习上自然也就毫不用心,所以父母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进取心。

1.制定较小的目标,增强孩子的进取心。对于自信心较差的孩子,为了提高孩子兴趣,父母可以先给孩子制定一个心理上能够接受的较小的目标,让孩子在实现这个目标中感受成功,从而增强他的上进心。

2.帮受挫的孩子重树进取心。

a.停止对孩子的指责和批评。

b.帮孩子分析此次挫折产生的原因。

c.帮孩子创造感受成功的机会。

3.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孩子的上进心

父母平时要多给孩子讲一些名人的故事或那些让孩子佩服,而且有上进心的同龄人的故事,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孩子的上进心。

4.用孩子的闪光点,激励孩子的进取心。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也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这就是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父母要利用这些闪光点来激发孩子的进取意识,让孩子认识自己的特长,肯定自我的价值。

5.用赞扬、鼓励激发孩子的进取意识。

赞扬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催化剂”。孩子都是自尊和好胜的,他们都希望自己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肯定与表扬。这种自尊、上进的心理是正常、健康的。孩子的努力得到了承认,他们的自尊就得到了满足,就会萌生幸福的体验。

孩子对生活和学习缺乏热情,一定是父母在教育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让孩子的进取精神流失了。父母在注重言传身教的同时,也要学会提出合理的要求。只有使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既感到父母的亲情与温暖,又感到父母严格要求自己的拳拳之心,父母对孩子的上进心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课堂案例教学篇六

教学内容:

寓教于乐,让孩子轻松学习教学目标:

1、通过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使家长了解什么是寓教于乐,认识到寓教于乐与孩子健康成长,提高学习成绩的密切关系。

2、通过指出我校现在绝大多数的家庭都只是严格要求学生去学习与高考有关的科目,造成学生过大的心理压力,无法放下负担轻松学习的现状。

3、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使家长了解如何寓教于乐,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并能自觉执行,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教学过程

-,20-年从-中学走出来的“美国高考状元”。-在美国sat(scholasticassesssmentttest,即学术能力评估测试)考试中取得了最高分——数理化三科满分2400分的成绩。为此他先后收到威廉姆斯学院、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美国顶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最终他选择了威廉姆斯学院,并获得将近160万人民币的奖学金。-的父母只是普通的职工,但他们都特别注重孩子的教育,喜欢在寓教于乐中让孩子学习,让孩子在“乐”中学。

-的父母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乐。他的父母回忆说,-并没有参加过什么音乐、绘画等学习班,也没有专门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去请家教、上培训班之类;相反,我们在他的所有的课余时间,尽情陪他玩,让他的学习、生活充满欢乐。并且从孩子性格入手因人施教,从而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性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鼓励孩子,让孩子拥有最好的自信心,从而也让孩子在学习上能够对任何科目的学习充满信心,不会产生畏惧感。

结论:正是由于父母的寓教于乐,成就了-的成功。

在我国绵延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前人曾留下丰富的教育心理学遗产,其中一部分便涉及到“乐学”思想。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认为,作为教学过程的一方——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身就应该是快乐之事。在《论语》里,就有记载:“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他认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情绪体验,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增强学习效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有人对中学生的忧虑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在学习方面最大的忧虑是“学习负担过重,精神上得不到满足而感到空虚、孤独”和“考试”两项,占被试人数的64%之多。在某些被老师认为是好学生的内心深处,也隐匿着对过分紧张的学习气氛的不满和厌倦。某中学一优等生在周记中写道:“我实在是厌了,我生来就是一架读书机器„„”。厌学的结果,反过来又会影响学生智能潜力的发掘,甚至抑制智能的正常发挥。这是极为可怕的事实。

(一)建立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很重要:

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子女从父母那里获取最温柔、最纯洁无私的母爱和既严格又起着榜样示范作用的父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父母教育的力量,从而产生稳定感和安全感,有助于形成独立、乐观、自信的个性;子女对父母关爱的体验促使他们心身健康成长,孩子纯洁的心灵中也会逐渐滋生爱的幼苗,从小爱父母、爱家庭,在学校中爱伙伴、爱集体,将来爱人民、爱祖国,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青年。父母应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对自己的家庭有自豪感、愉快感、安全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二)满足孩子的需要

我们知道人有各种需要,客观事物满足学生的需要,是决定其情绪积极性的关键:满足需要,产生正情绪;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产生负情绪。因此,在生活中,唯有了解孩子的心理,满足孩子的有关需要,才能使孩子产生快乐情绪,达成“乐学”。

1、满足孩子的求知需要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以知识本身吸引孩子学习。”这都表明,在生活中对孩子发生影响的最重要的东西,莫过于知识内容本身。

2、满足孩子的成功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所以教师要尽可能为孩子创设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a、多表扬、鼓励

古语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充分肯定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点滴进步和成绩,化批评、指责为鼓励、表扬。这对自信心不足,学习成绩较差的学习困难生来说尤为重要。

b、创设竞争机制

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超过别人的愿望,想干得比自己的对手更好的冲动,这在小时候几乎成为每个人的癖性。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在竞争中的工作都比没有竞争时的工作要做得多些。”这就是“好胜心”。

3、满足孩子的创新需要

心理学家指出,虽然儿童的创造性活动在质量、数量上都无法与科学家相比,但在本质上是相似的。古语说:“初生牛犊不怕虎”。

4、满足孩子的活动需要

要参加各种活动是人的天性,活泼好动的青少年更有这方面的强烈需要。活动中锻炼孩子的实践能力,让孩子的思维也变得更加活跃,从而有助于学习。

为使孩子快乐学习,父母要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但决不意味着“迁就”孩子所有需要。对不合理的需要要加以引导。这才是寓教于乐的精髓所在。

(三)让孩子在玩中受到美德的熏陶

英国的学者菲尔丁说过:“典范比教育更快、更能强烈地铭刻在人们的心里。”孩子们都有模仿的天性,父母应该遵从这一天性,给孩子选择合适的模仿对象,让他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熊文涛的父母经常给他读一些人物的传记,然后选择其中一些有趣的故事一家人表演,让文涛在表演中加强认识。另外家长的人格、品德、学识、情感,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应完善自身人格,对子女的教育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父母应做到乐观进取、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热爱生活、情趣高尚(如看书、旅游、帮助他人),营造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

(四)让孩子在玩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美国总统里根小时候踢足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他的父亲为了使小里根明白要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的道理,不惜让他打了半年的工,将赔给邻居的玻璃钱如数还给父亲。在中国的家长看来,里根父亲的做法似乎对孩子太残酷了。但是后来里根回忆说,正是父亲这种做法使他懂得了什么叫做责任。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会表现出没有责任感,这是正常的,因为他许多时候的确不太清楚这样会对他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所以,父母有责任让孩子懂得具备责任心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

(五)在玩中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一个孩子能否具有很好的专注力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习来说,具有良好专注力的学生的成绩绝对是很好的,因为他专注学习,就能很好地把所学的知识消化,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就是一个转化的过程。熊文涛的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专注力不够时,通过和孩子去钓鱼,以和孩子比赛的方式,来提高和锻炼孩子的专注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还觉得很快乐,很有成就感。

(六)、从性格入手,因人施教

很多父母在面对自己的孩子的问题时往往有无从下手之感,特别是对于正在上学的孩子。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征。如果父母能够了解孩子的每一个年龄阶段的不同特征,知道孩子在某个阶段会有什么现象出现,就可以预期他有哪种行为和反应,在面对问题时就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高一阶段的孩子都还是处在青春叛逆期,如果对孩子现在热爱做的事情强制制止,那么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应该找到适合的机会跟孩子进行促膝长谈,争取在道理上说服他,让他心悦诚服。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七)鼓励是让孩子飞翔的翅膀

清代教育家颜元曾经说过:“数字十过,不如奖子一长。”鼓励是家庭教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像养育植物需要每天给它浇水一样,孩子也需要鼓励才能获得自信、勇气和力量。

课堂案例教学篇七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和经济发展的成就,决定了中国新一代大学生即目前的在校大学生具有与以前的大学生不一样的思维模式和心理习惯.为了取得更优秀的教学效果,应当创新大学教育模式,包括改变目前的.课堂教学方法.案例演示教学法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方法.该文结合法学教育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讨论案例演示教学法的兴起及其具体运用.

作者:杜曙光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法学院,广东,广州,510320刊名:梧州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ofwuzhouuniversity年,卷(期):19(5)分类号:g642.4关键词:案例演示教学法兴起原因法学教育

课堂案例教学篇八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培养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指导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与《父母课堂》相关联的内容:

20xx年9月刊期《让孩子增强耐挫折能力》;20xx年10月刊期《让孩子不再说谎》;20xx年12月刊期《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好习惯》;20xx年12月刊期《帮助孩子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

教材分析:

《让孩子增强耐挫折能力》从“对孩子进行耐挫折教育”“巧妙疏导胜于无理强迫”“多陪伴孩子利于其人格养成”三方面内容进行分析。《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好习惯》从“好习惯的形成需要培养”“坚持不懈是孩子需要具备的精神”“家庭和诣是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

活动过程:

首先感谢家长们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参加本次家长课堂的学习。前些日子,我们订的《父母课堂》,大家一定是提前阅读过了。第九期上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这个话题,不知是否引起了各位的注意?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写作业拖拉是我们家长最关注的三大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注意力的训练这两个问题。

故事一:

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高薪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对学历、外语的要求都很高。应聘的大学生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这仅剩的几位大学生们都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经理走了,大学生们闲着没事,围着经理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叠,信一叠,资料一叠。都是些什么呢?他们你看这一叠,我看这一叠,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哎哟,那个好看。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他说:“面试已经结束,你们全都没有被录用。”大学生们个个瞪大了眼睛,“这是怎么回事,面试还没开始呢?”总经理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憾,本公司从来不录用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

故事二:20世纪60年代,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我们大家都知道叫加加林。当时挑选第一个上太空的人选时,有这么一个插曲,几十个宇航员去参观他们要乘坐的飞船,进舱门的时候,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整齐地把鞋脱下来了。就加加林的这一个动作,让主设计师非常感动。他想:只有把这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我才放心。在他的推荐下,加加林就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

(一)、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自从奥地利动物心理学家洛伦兹发现动物行为发展的关键期,并荣获诺贝尔奖后,人类广泛地开展了对自身各种能力与行为的发展关键期的研究。研究发现,孩子习惯的养成有一个关键期的问题。小学是培养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关键期,而到了中学,就是改造习惯时期了。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顺其自然,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小学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注重这一时期各种习惯的培养,是为他将来成功的走向社会垒下的第一块坚实的基石。

(二)、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方法方式。

1、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作为父母,首先自己要做表率、给孩子作榜样。对孩子来说,能否引起模仿,取决于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表现,比如孩子在学习时,父母应以身作则,自觉学习,读书、看报等,或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共同学习。大人不要一方面要求孩子专心学习,另一方面自己又在一旁看电视、上网玩游戏等。这样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又给孩子的过失留有借口:你都没做好,凭什么严格要求我。使习惯培养成空话。

2、循序渐进。

习惯是在不断重复和练习中逐步形成的,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形成。例:孩子刚上一年级时便开始要求他书写认真,让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书写的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升级与年龄的增长,要求孩子做作业认真仔细,形成做事严谨的良好习惯,以后再逐渐培养孩子的良好思考习惯。看到孩子身上一天一天的进步,家长要多点进行鼓励,不要稍有不慎,就劈头盖脸的一顿批评。

3、家、校结合。

家庭教育在孩子良好习惯养成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孩子的教养不只是在学校,更多的还是在家庭。生活就是教育,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家长平时要主动多点与教师进行沟通,发现有孩子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家长的教育效果不明显,就要联同教师进行协同教育。

(三)、培养良好习惯要做到有的`放矢。

生活中要培养的良好习惯有许多,我们可以抓重点去培养,以下面几个为例我们进行分析、探讨。

1、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父母课堂》20xx年12月刊期《帮助孩子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家庭和学校都要合理地安排孩子的生活,其中最重要的是合理地规定他们的睡眠和饮食时间,并加以严格执行。家长要让孩子形成明确的时间观念,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做游戏,什么时候看电视,大体上都要有个规定,使孩子“有章可循”。这样,孩子到了一定的时间就按要求去做相应的事情,久而久之,按时作息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再之是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状况出发,要求和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他们自己去做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天天碰到又不难做到的事。如每年的寒、暑假,我们要工作不可能每天都在家照顾她们,要是让她自己动手又怕烫着、烧着、不安全,提心吊胆地处在矛盾中。但她们每天要把肚子填饱啊!自己也有想实干的激情,没办法只有手把手地、仔细地、耐心地、一遍一遍地教、一遍一遍的演习给她看,通过实际操作,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父母课堂》20xx年12月刊期《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好习惯》

(1)、全心全意的学习习惯

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吧。与这个故事的寓意相同的还有中国古代"一手画圆,一手画方"的说法。旨在告诉人们学习时不可一心二用。心理学上曾有人做过对比研究:请来两组知识能力大致相同的学生,让第一组的同学边听故事边做简单的加法习题,而第二组也做同样的两件事,但是两项内容分开进行。同样的时间后,检查加法题的成绩,并请每个人复述听过的故事。结果是:第一组习题与复述的错误率都明显高于第二组。由此看来,一般人不可能同时高质量地做好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事情。如果硬要同时做,必然使每件事的质量都有所降低。不信你可以当场实验:左手右手各拿一支笔,一手画圆儿,一手画方,双管齐下。其结果必然是圆也不圆,方也不方。古语"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生活中确实也能找到一些一心二用的例子,比如:老师能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司机能一边开车一边哼小曲,家庭主妇能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摇滚歌星能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农民能一边铲地一边说笑话等等。这在心理学中叫做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不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能做到的。这要求一些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同时进行的两项或多项活动,一般都是比较熟悉的,最多只能有一项是不十分熟悉的,而其他与之同时进行的活动要达到几乎自动化的程度才行。仔细分析一下上面所举的五个例子,无一不属于这种情况。就拿司机来说吧,行车路线必须是熟悉的,小曲必须是比较熟悉的。假如他第一次开车进入一座陌生的城市,或者车辆、行人拥挤不堪的时候,他就难以做到边开车边哼小曲,否则,非出事儿不可。在电视节目中,我们曾经看到京剧演员一边唱一边双管齐下写毛笔大字。从表面看,这些事情的难度都比较大,实际上这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对于表演者来说,所表演的内容都是非常熟悉的。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心二用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应该专心致志。

(2)、认真思考、善于质疑的习惯。

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能力。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是学子比较高级的修养。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好处:

第一个方面的好处是,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认真思考,可以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找出所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把散在的知识点连结成有机的整体,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体系。

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第二个方面好处是,可以防止"读死书"和"死读书",不仅能鉴别和选择书籍,而且还能够死书活读。在读书时,不论是业务知识还是思想观点,都能批判地吸收,正确的予以肯定吸收,错误的加以否定扬弃。明代有一位医生给病人开了一服药,并关照说,在煎时加一块"锡"。一位叫戴元礼的医生听了后狐疑顿起,赶去寻问。那医生翻开书说:"书上是这样写的嘛!"戴仍疑云未消,找了很多书对照,发现"锡"乃"饧"字之误,前者为重金属,后者为糖。从而纠正了医学上的一大错误。可见,思考对于批判地吸收别人的东西是何等重要。

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第三个方面好处是,通过思考可以不断解开疑团,激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学习的心脏。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孩子质疑习惯的培养,也可从模仿开始,家长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给孩子可以在哪儿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还要让孩子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

(四)、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

习惯不是在一夜之间养成的,操之过急是不会达到预期目的的。所以,这就要求家长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对于孩子的教育更要如此,他们年龄小、自控力弱、自觉性差,需要家长不断地提醒与教育,才能逐渐养成良好习惯。

2、家长要采用多鼓励的方法,促进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对于小孩子好的表现,家长要及时的予以鼓励。在孩子的心中,家长一句鼓励的话是他们最想得到的礼物。它有一种特殊的力量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促使孩子更严格的要求自己或出色的完成某项任务。

3、处理不良习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庭,所受环境的影响自然也就不相同,自然孩子或多或少会存在不良习惯的因子。面对孩子的不良习惯,家长要冷静处理,采用循序渐进、因势诱导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导孩子纠正,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结: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养成,靠老师的时刻提醒、暗示和鼓励;靠家庭的紧密配合;还要靠小学生们的互相监督,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养成良好习惯,为挑战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好习惯将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为重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不容易的,在形成过程中,常常有相反力量在作祟。我们要注意对孩子学习习惯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只是说教,而要家园共同配合,不断地将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化为幼儿个人的需要、准则,并用来支配自己的行动,才能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说的就是,要形成好习惯,贵在行动!就让我们的孩子在学习、活动、日常生活的行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吧。

课堂案例教学篇九

时间:20xx.11.16

授课背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亲密的伙伴,也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家长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应学会创设健康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孩子们在健康的环境下快乐成长。

教材分析:《父母课堂》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家庭教育书刊,里面通过具体的实例有效地解决了家庭教育的一些难题,同时也是对父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技巧进行有效指导的教材。

学员基本状况分析:学生家长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仅仅读过小学,有的初中、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毕业,还有的父母双方都是大学本科。所以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不同,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教育水平也是良莠不齐。

教学过程: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家长在百忙之中来参加我们家长课堂。今天我们来简单聊一聊如何培养孩子的进取精神,让孩子有更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对孩子来说,进取心就是有强烈的“求知欲”,想学到更多的知识,想探索更多的奥秘

因此,那些品学兼优的孩子都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孩子如果没有进取心,就会没有目标,学习上自然也就毫不用心,所以父母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进取心。

1.制定较小的目标,增强孩子的进取心。对于自信心较差的孩子,为了提高孩子兴趣,父母可以先给孩子制定一个心理上能够接受的较小的目标,让孩子在实现这个目标中感受成功,从而增强他的上进心。

2.帮受挫的孩子重树进取心。

a.停止对孩子的指责和批评。

b.帮孩子分析此次挫折产生的原因。

c.帮孩子创造感受成功的机会。

3.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孩子的上进心

父母平时要多给孩子讲一些名人的故事或那些让孩子佩服,而且有上进心的同龄人的故事,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孩子的上进心。

4.用孩子的闪光点,激励孩子的进取心。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也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这就是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父母要利用这些闪光点来激发孩子的进取意识,让孩子认识自己的'特长,肯定自我的价值。

5.用赞扬、鼓励激发孩子的进取意识。

赞扬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催化剂”。孩子都是自尊和好胜的,他们都希望自己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肯定与表扬。这种自尊、上进的心理是正常、健康的。孩子的努力得到了承认,他们的自尊就得到了满足,就会萌生幸福的体验。

孩子对生活和学习缺乏热情,一定是父母在教育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让孩子的进取精神流失了。父母在注重言传身教的同时,也要学会提出合理的要求。只有使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既感到父母的亲情与温暖,又感到父母严格要求自己的拳拳之心,父母对孩子的上进心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课堂案例教学篇十

1、让学生理解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

2、增加学生的责任感。

3、学会感恩父母,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人。

(一)导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逢,意恐迟迟归”诗人孟郊的这首《游子吟》道出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班级里有很多的同学都是来自外地,在你们上交的周记里我经常发现思乡的影子。是啊,家是温暖的港湾,父母永远是我们可靠的臂膀。在家里我们可以无限宠爱集于一身,因为父母爱得无私,爱得深沉,父爱如山,母爱似水,我们依着坚实的大山,在流水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可是,我也发现有一小部分同学视父母的爱为理所当然,一味索取而不懂回报。因为他们缺乏一颗感恩的心,希望通过本次班会课唤醒你们那颗尘封的感恩之心。

(二)调查报告

爸爸、妈妈为我们做了许多,我们又对父母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就和爸爸妈妈进行一次亲密接触:

1、父母亲的生日是_________。

2、父母亲的体重是_________。

3、父母亲的身高是________。

4、父母亲穿_______码鞋。

5、父母亲喜欢颜色是________。

6、父母亲喜欢食物是________。

7、父母收入中有多少用在了你的教育上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刚刚的调查我们发现,并不是每个同学都十分了解自己的父母。可是,我们的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那是无私、无悔的付出。

在老师准备这场班会课的时候,有同学说她也有故事和大家分享,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宋微微同学的演讲。

(三)学生演讲(宋微微同学的《感恩父母》)

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父母。同学们,我们从哪里来?听到这个问题,大家肯定都会说,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的。是啊,十八年前的某一天,我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但当我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们却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我们。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父母们却毫无怨言地抚养我长大。为了给我们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他们总是那么辛苦,那么努力。小的时候,我总把这当作天经地义,因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体谅父母,应该担当起,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

当我生日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感恩父母,因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才使我有机会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体味人生的冷暖,享受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是他们给了我生命,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儿女有了快乐,最为之开心的是父母,儿女有了苦闷,最为之牵挂的也是父母。舔犊情深,父母之爱,深如大海。因此,不管父母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以及其它素养如何,他们都是我们今生最大的恩人,是值得我们永远去爱的人。

然而,同学们,你们是否扪心自问过:我对父母的挂念又有多少呢?你是否留意过父母的生日?民间有谚语:儿生日,娘苦日。当你在为自己生日庆贺时,你是否想到过用死亡般的痛苦,让你降生的母亲呢?是否曾真诚地给孕育你生命的母亲一声祝福呢?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讲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也就是讲,父母的身体健康,儿女应时刻挂念在心。同学们,或许一声祝福对自己算不了什么,但对父母来说,这声祝福却比什么都美好,都难忘,都足以使他们热泪盈眶!

课堂案例教学篇十一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推进素质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重要途径。案例教学法具有启发性、参与性、民主性的特征。可以采用课堂讨论,观摩庭审、模拟法庭、媒体教学等模式。实施案例教学要采取必要的措施。

关键词:法学教学;案例教学;素质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宣讲解释某一法学理论或法律规范时,采取结合较为典型的司法判例加以剖析,从而加深对该法理和法律规范的认识及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各国法在形式上的特点及法律文化历史传统方面的差异,案例教学方法在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学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在大陆法系国家则无足轻重。近几年来,法学学术界有人开始重视案例研究,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界也提倡要加强案例教学方法。这对于着重培养提高法科大学生的理解及实际操作运用法律的能力,推进当前高校法科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及教学改革是有积极作用的。

一、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案例教学法的正式应用是在本世纪初美国的哈佛大学医学院和法学院。这种方法在培养学生的陈述、分析和对事实综合比较能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它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思想。其主要特点表现在:

第一,它是一种启发式教学。和传统的“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法相比,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引导、启发式教学。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法学教学仍囿于“灌输”式的讲授,讲含义、特征、性质、意义、历史发展、法律规范等内容,致使学生4年法科学习走入了“抄笔记、考笔记、背法条”的误区,学生理解和运用能力都很差。而实行案例式教学法,改变了教学过程中单独由教师唱主角,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况,把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适时地提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供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使学生开动脑筋,认真思考,获得答案。

第二,它是一种参与式教学。法学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都非常强的专业,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统一。案例式教学法能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案例这一中介,使学生置身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因而学生的参与意识强,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这种方法不仅向学生阐明了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而且提高了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填鸭式”灌输相比较,学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增强,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1][2][3]

课堂案例教学篇十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培养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指导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与《父母课堂》相关联的内容:

2012年9月刊期《让孩子增强耐挫折能力》;2012年10月刊期《让孩子不再说谎》;2012年12月刊期《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好习惯》;2012年12月刊期《帮助孩子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

教材分析:

《让孩子增强耐挫折能力》从“对孩子进行耐挫折教育”“巧妙疏导胜于无理强迫”“多陪伴孩子利于其人格养成”三方面内容进行分析。《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好习惯》从“好习惯的形成需要培养”“坚持不懈是孩子需要具备的精神”“家庭和诣是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

活动过程:

首先感谢家长们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参加本次家长课堂的学习。前些日子,我们订的《父母课堂》,大家一定是提前阅读过了。第九期上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这个话题,不知是否引起了各位的注意?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写作业拖拉是我们家长最关注的三大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注意力的训练这两个问题。

故事一:

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高薪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对学历、外语的要求都很高。应聘的大学生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这仅剩的几位大学生们都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经理走了,大学生们闲着没事,围着经理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叠,信一叠,资料一叠。都是些什么呢?他们你看这一叠,我看这一叠,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哎哟,那个好看。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他说:“面试已经结束,你们全都没有被录用。”大学生们个个瞪大了眼睛,“这是怎么回事,面试还没开始呢?”总经理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憾,本公司从来不录用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

故事二:20世纪60年代,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我们大家都知道叫加加林。当时挑选第一个上太空的人选时,有这么一个插曲,几十个宇航员去参观他们要乘坐的飞船,进舱门的时候,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整齐地把鞋脱下来了。就加加林的这一个动作,让主设计师非常感动。他想:只有把这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我才放心。在他的推荐下,加加林就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

(一)、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自从奥地利动物心理学家洛伦兹发现动物行为发展的关键期,并荣获诺贝尔奖后,人类广泛地开展了对自身各种能力与行为的发展关键期的研究。研究发现,孩子习惯的养成有一个关键期的问题。小学是培养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关键期,而到了中学,就是改造习惯时期了。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顺其自然,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小学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注重这一时期各种习惯的培养,是为他将来成功的走向社会垒下的第一块坚实的基石。

(二)、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方法方式。

1、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作为父母,首先自己要做表率、给孩子作榜样。对孩子来说,能否引起模仿,取决于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表现,比如孩子在学习时,父母应以身作则,自觉学习,读书、看报等,或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共同学习。大人不要一方面要求孩子专心学习,另一方面自己又在一旁看电视、上网玩游戏等。这样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又给孩子的过失留有借口:你都没做好,凭什么严格要求我。使习惯培养成空话。

2、循序渐进。

习惯是在不断重复和练习中逐步形成的,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形成。例:孩子刚上一年级时便开始要求他书写认真,让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书写的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升级与年龄的增长,要求孩子做作业认真仔细,形成做事严谨的良好习惯,以后再逐渐培养孩子的良好思考习惯。看到孩子身上一天一天的进步,家长要多点进行鼓励,不要稍有不慎,就劈头盖脸的一顿批评。

3、家、校结合。

家庭教育在孩子良好习惯养成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孩子的教养不只是在学校,更多的还是在家庭。生活就是教育,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家长平时要主动多点与教师进行沟通,发现有孩子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家长的教育效果不明显,就要联同教师进行协同教育。

(三)、培养良好习惯要做到有的放矢。生活中要培养的良好习惯有许多,我们可以抓重点去培养,以下面几个为例我们进行分析、探讨。

1、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父母课堂》2012年12月刊期《帮助孩子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家庭和学校都要合理地安排孩子的生活,其中最重要的是合理地规定他们的睡眠和饮食时间,并加以严格执行。家长要让孩子形成明确的时间观念,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做游戏,什么时候看电视,大体上都要有个规定,使孩子“有章可循”。这样,孩子到了一定的时间就按要求去做相应的事情,久而久之,按时作息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再之是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状况出发,要求和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他们自己去做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天天碰到又不难做到的事。如每年的寒、暑假,我们要工作不可能每天都在家照顾她们,要是让她自己动手又怕烫着、烧着、不安全,提心吊胆地处在矛盾中。但她们每天要把肚子填饱啊!自己也有想实干的激情,没办法只有手把手地、仔细地、耐心地、一遍一遍地教、一遍一遍的演习给她看,通过实际操作,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吧。与这个故事的寓意相同的还有中国古代"一手画圆,一手画方"的说法。旨在告诉人们学习时不可一心二用。心理学上曾有人做过对比研究:请来两组知识能力大致相同的学生,让第一组的同学边听故事边做简单的加法习题,而第二组也做同样的两件事,但是两项内容分开进行。同样的时间后,检查加法题的成绩,并请每个人复述听过的故事。结果是:第一组习题与复述的错误率都明显高于第二组。由此看来,一般人不可能同时高质量地做好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事情。如果硬要同时做,必然使每件事的质量都有所降低。不信你可以当场实验:左手右手各拿一支笔,一手画圆儿,一手画方,双管齐下。其结果必然是圆也不圆,方也不方。古语"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生活中确实也能找到一些一心二用的例子,比如:老师能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司机能一边开车一边哼小曲,家庭主妇能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摇滚歌星能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农民能一边铲地一边说笑话等等。这在心理学中叫做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不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能做到的。这要求一些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同时进行的两项或多项活动,一般都是比较熟悉的,最多只能有一项是不十分熟悉的,而其他与之同时进行的活动要达到几乎自动化的程度才行。仔细分析一下上面所举的五个例子,无一不属于这种情况。就拿司机来说吧,行车路线必须是熟悉的,小曲必须是比较熟悉的。假如他第一次开车进入一座陌生的城市,或者车辆、行人拥挤不堪的时候,他就难以做到边开车边哼小曲,否则,非出事儿不可。在电视节目中,我们曾经看到京剧演员一边唱一边双管齐下写毛笔大字。从表面看,这些事情的难度都比较大,实际上这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对于表演者来说,所表演的内容都是非常熟悉的。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心二用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应该专心致志。

(2)、认真思考、善于质疑的习惯。

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能力。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是学子比较高级的修养。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好处:

第一个方面的好处是,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认真思考,可以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找出所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把散在的知识点连结成有机的整体,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体系。

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第二个方面好处是,可以防止"读死书"和"死读书",不仅能鉴别和选择书籍,而且还能够死书活读。在读书时,不论是业务知识还是思想观点,都能批判地吸收,正确的予以肯定吸收,错误的加以否定扬弃。明代有一位医生给病人开了一服药,并关照说,在煎时加一块"锡"。一位叫戴元礼的医生听了后狐疑顿起,赶去寻问。那医生翻开书说:"书上是这样写的嘛!"戴仍疑云未消,找了很多书对照,发现"锡"乃"饧"字之误,前者为重金属,后者为糖。从而纠正了医学上的一大错误。可见,思考对于批判地吸收别人的东西是何等重要。

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第三个方面好处是,通过思考可以不断解开疑团,激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学习的心脏。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孩子质疑习惯的培养,也可从模仿开始,家长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给孩子可以在哪儿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还要让孩子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

(四)、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

习惯不是在一夜之间养成的,操之过急是不会达到预期目的的。所以,这就要求家长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对于孩子的教育更要如此,他们年龄小、自控力弱、自觉性差,需要家长不断地提醒与教育,才能逐渐养成良好习惯。

2、家长要采用多鼓励的方法,促进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对于小孩子好的表现,家长要及时的予以鼓励。在孩子的心中,家长一句鼓励的话是他们最想得到的礼物。它有一种特殊的力量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促使孩子更严格的要求自己或出色的完成某项任务。

3、处理不良习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庭,所受环境的影响自然也就不相同,自然孩子或多或少会存在不良习惯的因子。面对孩子的不良习惯,家长要冷静处理,采用循序渐进、因势诱导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导孩子纠正,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结: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养成,靠老师的时刻提醒、暗示和鼓励;靠家庭的紧密配合;还要靠小学生们的互相监督,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养成良好习惯,为挑战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堂案例教学篇十三

案例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法的挑战.案例教学法能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从而使学生获得有关教育实际的形象逼真的.表象.案例教学法采用互动式的手段,缩短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距离;同时通过课堂案例教学让学生自动参与讨论,并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

作者:张小萍作者单位: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213164刊名:金山英文刊名:goldmountain年,卷(期):20091(12)分类号:g71关键词:会计案例教学方法

课堂案例教学篇十四

寓教于乐,让孩子轻松学习

1、通过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使家长了解什么是寓教于乐,认识到寓教于乐与孩子健康成长,提高学习成绩的密切关系。

2、通过指出我校现在绝大多数的家庭都只是严格要求学生去学习与高考有关的科目,造成学生过大的心理压力,无法放下负担轻松学习的现状。

3、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使家长了解如何寓教于乐,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并能自觉执行,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熊文涛,2007年毕业于长沙南雅中学。熊文涛在美国sat(scholasticassesssmentttest,即学术能力评估测试)考试中取得了最高分——数理化三科满分2400分的成绩。为此他先后收到威廉姆斯学院、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美国顶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最终他选择了威廉姆斯学院,并获得将近160万人民币的奖学金。熊文涛的父母只是普通的职工,但他们都特别注重孩子的教育,喜欢在寓教于乐中让孩子学习,让孩子在“乐”中学。

熊文涛的父母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乐。他的父母回忆说,熊文涛并没有参加过什么音乐、绘画等学习班,也没有专门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去请家教、上培训班之类;相反,我们在他的所有的课余时间,尽情陪他玩,让他的学习、生活充满欢乐。并且从孩子性格入手因人施教,从而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性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鼓励孩子,让孩子拥有最好的自信心,从而也让孩子在学习上能够对任何科目的学习充满信心,不会产生畏惧感。

结论:正是由于父母的寓教于乐,成就了熊文涛的成功。

认为,作为教学过程的一方——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身就应该是快乐之事。在《论语》里,就有记载:“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他认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情绪体验,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增强学习效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有人对中学生的忧虑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在学习方面最大的忧虑是“学习负担过重,精神上得不到满足而感到空虚、孤独”和“考试”两项,占被试人数的64%之多。在某些被老师认为是好学生的内心深处,也隐匿着对过分紧张的学习气氛的不满和厌倦。某中学一优等生在周记中写道:“我实在是厌了,我生来就是一架读书机器??”。厌学的结果,反过来又会影响学生智能潜力的发掘,甚至抑制智能的正常发挥。这是极为可怕的事实。

(一)建立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很重要:

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子女从父母那里获取最温柔、最纯洁无私的母爱和既严格又起着榜样示范作用的父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父母教育的力量,从而产生稳定感和安全感,有助于形成独立、乐观、自信的个性;子女对父母关爱的体验促使他们心身健康成长,孩子纯洁的'心灵中也会逐渐滋生爱的幼苗,从小爱父母、爱家庭,在学校中爱伙伴、爱集体,将来爱人民、爱祖国,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青年。父母应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对自己的家庭有自豪感、愉快感、安全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二)满足孩子的需要

我们知道人有各种需要,客观事物满足学生的需要,是决定其情绪积极性的关键:满足需要,产生正情绪;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产生负情绪。因此,在生活中,唯有了解孩子的心理,满足孩子的有关需要,才能使孩子产生快乐情绪,达成“乐学”。

1、满足孩子的求知需要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以知识本身吸引孩子学习。”这都表明,在生活中对孩子发生影响的最重要的东西,莫过于知识内容本身。

2、满足孩子的成功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所以教师要尽可能为孩子创设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a、多表扬、鼓励

古语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充分肯定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点滴进步和成绩,化批评、指责为鼓励、表扬。这对自信心不足,学习成绩较差的学习困难生来说尤为重要。

b、创设竞争机制

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超过别人的愿望,想干得比自己的对手更好的冲动,这在小时候几乎成为每个人的癖性。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在竞争中的工作都比没有竞争时的工作要做得多些。”这就是“好胜心”。

3、满足孩子的创新需要

心理学家指出,虽然儿童的创造性活动在质量、数量上都无法与科学家相比,但在本质上是相似的。古语说:“初生牛犊不怕虎”。

4、满足孩子的活动需要

要参加各种活动是人的天性,活泼好动的青少年更有这方面的强烈需要。活动中锻炼孩子的实践能力,让孩子的思维也变得更加活跃,从而有助于学习。为使孩子快乐学习,父母要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但决不意味着“迁就”孩子所有需要。对不合理的需要要加以引导。这才是寓教于乐的精髓所在。

(三)让孩子在玩中受到美德的熏陶

英国的学者菲尔丁说过:“典范比教育更快、更能强烈地铭刻在人们的心里。”孩子们都有模仿的天性,父母应该遵从这一天性,给孩子选择合适的模仿对象,让他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熊文涛的父母经常给他读一些人物的传记,然后选择其中一些有趣的故事一家人表演,让文涛在表演中加强认识。另外家长的人格、品德、学识、情感,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应完善自身人格,对子女的教育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父母应做到乐观进取、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热爱生活、情趣高尚(如看书、旅游、帮助他人),营造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

(四)让孩子在玩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美国总统里根小时候踢足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他的父亲为了使小里根明白要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的道理,不惜让他打了半年的工,将赔给邻居的玻璃钱如数还给父亲。在中国的家长看来,里根父亲的做法似乎对孩子太残酷了。但是后来里根回忆说,正是父亲这种做法使他懂得了什么叫做责任。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会表现出没有责任感,这是正常的,因为他许多时候的确不太清楚这样会对他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所以,父母有责任让孩子懂得具备责任心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

(五)在玩中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一个孩子能否具有很好的专注力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习来说,具有良好专注力的学生的成绩绝对是很好的,因为他专注学习,就能很好地把所学的知识消化,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就是一个转化的过程。熊文涛的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专注力不够时,通过和孩子去钓鱼,以和孩子比赛的方式,来提高和锻炼孩子的专注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还觉得很快乐,很有成就感。

(六)、从性格入手,因人施教。

很多父母在面对自己的孩子的问题时往往有无从下手之感,特别是对于正在上学的孩子。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征。如果父母能够了解孩子的每一个年龄阶段的不同特征,知道孩子在某个阶段会有什么现象出现,就可以预期他有哪种行为和反应,在面对问题时就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高一阶段的孩子都还是处在青春叛逆期,如果对孩子现在热爱做的事情强制制止,那么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应该找到适合的机会跟孩子进行促膝长谈,争取在道理上说服他,让他心悦诚服。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七)鼓励是让孩子飞翔的翅膀

清代教育家颜元曾经说过:“数字十过,不如奖子一长。”鼓励是家庭教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像养育植物需要每天给它浇水一样,孩子也需要鼓励才能获得自信、勇气和力量。

面对几代人宠爱的独生子女,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也是家长应努力做到的。教育部门一再重申,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是有其深层原因的。现实中青少年屡见不鲜的自杀案件不能不为我们敲响警钟。家长要教育孩子接受批评,正确面对挫折,于失败面前百折不挠。要帮孩子分析挫折,与他一起笑对挫折,战胜挫折,还可有意识地创设适当的挫折情境,让孩子提前在逆境中锻炼挫折容忍力,使他们在逆境中经受意志品质的磨炼。可以让孩子隔几天过点“苦日子”,吃几餐粗粮咸菜,对孩子买玩具、制新衣等要求不能有求必应,要求他们进行某些难度较大的实验,在比赛中有意识安排与强手交锋,利用寒暑假送他们到艰苦的环境中磨炼。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636566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