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日本文学类论文(案例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1 22:49:59
最优日本文学类论文(案例18篇)
时间:2023-11-01 22:49:59     小编:紫薇儿

阅读是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有效方式。在写一篇完美的总结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接下来是一些写好总结的关键要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日本文学类论文篇一

文学类方面的毕业论文并不容易写,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下面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本文在分析汉语言文学课程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目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优化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加强教学内容的筛选;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

高校;汉语言文学;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优化策略。

汉语言文学教学不仅仅是文学知识点的学习与掌握,更多的是对民族文化精髓的感悟。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内涵与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升综合素质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经济建设、文化繁荣。本文就以汉语言文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为基础展开了讨论。

1、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升。

高校汉语言文学课程的开设,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体系,扎实的理论基础,而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新时期大学生文学素养与人文情怀。在大学生日益增多,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压力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用人单位需求人才的标准已不仅仅是要求理论知识的掌握,文学知识点的熟悉,而更多地是综合素质的要求,尤其是实际操作能力,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汉语文学的课堂上,积极发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思考与意见,培养自己良好的口才与人文素养;撰写优秀的文章予以发表,锻炼自己坚实的'文字功底;在参与辩论赛、模拟招聘会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充分准备,不断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做好充分的准备。

2、有利于人文情怀的培养,情操的陶冶。

较高的审美能力、高尚的道德与人文情怀,是一个人高雅情操、优质生活品质的重要体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更替与兴衰,在滚滚历史长河中诸多英雄人物为了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强盛死而后已,在灿烂的文化里永垂不朽。还有一些感人的文学作品,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高尚的人文情怀有利于培养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鼓励人们用爱、用心、用热情去生活与工作。尤其在一些理工院校,更应该在汉语言文学教育过程中,注重理工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因为理工科学生的专业往往偏重于技术性与专业性,具有容易枯燥、难度大等特点。除了汉语言文学课堂的时间,课外很少去了解、阅读文学作品。导致了部分理工院校学生的情商较低,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往往只顾自己的感受,不能换位思考去理解他人的心情与想法。

1、部分大学生缺乏健全人格,理想信念迷茫。

部分大学生在步入大学校园后,由于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逐渐产生了攀比、奢华的心理。还有些同学由于自律意识较弱,自制力不强,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交友、网络商城等各种虚拟的环境中,无法自拔。久而久之,有些大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不愿与别人沟通交流,迷失了自己进入大学校园的远大理想与信念。有时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不择手段,触犯了法律,从而误入了人生歧途,这些都是大学生人文素质存在问题的重要体现。

2、重理论知识,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

在新时期的今天,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与内容。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仍然体现出了只重视理论知识、课本知识,缺乏课堂互动与实践性不强等特点,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阅读习惯与汉语言思维习惯由于受到多媒体的影响,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与改变。在网路时代的今天,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汉语言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加强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效果,注重新时期大学生正确汉语言文学思维方式与习惯的形成与培养。同时,培养学生系统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从而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

3、知识结构更新速度不适应市场需求。

一是课程的设置方面。如今大部分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沿用传统的单一模式,未将丰富的汉语言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的融合,单纯的汉语言知识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制约了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二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不足。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是指较强的文字功底与公文写作能力,敏捷的思辨能力,良好的与人沟通与表达的能力,也是人文素养,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然而,实践中所培养出的大学生只重视文学常识的记忆,理论知识的掌握,工作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因此,汉语言文学有必要完善汉语言文学的课程设置,优化学科建设,不断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

1、加强教学内容的筛选。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主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合理筛选,将能够确保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际作用,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汉语言文学是大学语言文学教育中的重要科目,汉语言文学范围较广,涵盖内容较为全面,为保证实际教学效果,必须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筛选和增添。首先,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应该尽量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按照学生兴趣和爱好进行教学内容的筛选,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目前大学生人格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起到一定的影响,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教学活动的制定,为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为此,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可以多组织一些教学活动,比如演讲比赛、诗词比赛以及场景教学等等,让学生主动去开展相关交流活动,在学习和知识巩固的过程中去交流和沟通,消除学生不良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

学校是大熔炉,学生能不能成为一块好钢,环境很重要。汉语言文学的教育不应该只是在课堂中,还应该在课堂外。要鼓励和支持学生自发地成立学生社团、汉语言文学组织、诗歌文学社等方式,对汉语言文学进行探讨和运用。还可以组织一些诗歌朗诵、文学创造比赛等方式,让学生爱上汉语言文学的魅力。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提升汉语言文学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其应有的人生与社会价值。汉语言文学的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与挑战,首先自己要认识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抓住一切锻炼的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其次,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汉语言文学授课体系,加强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个性培养、人文情怀的提升,在高校汉语言教学过程中,展开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的引导。

日本文学类论文篇二

企业文化是经营学的术语之一。意思是企业拥有的独特的价值体系及行为规范、社风、企业的体质等等。企业文化必须建立在这个企业已拥有常年的历史,已经构建了相应的企业经营方针。企业文化不仅会给企业带来活力及利益,也会给企业创造出新的规则及系统。企业文化的英文为“corporateculture”。根据著名杂志《财富》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的文化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及成功。总而言之,一个企业如果重视企业文化,企业的内部就会不断成熟、调整,同时激发企业的经济活力及发展潜力。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方法,可以在学校等地开展文化商业、文化活动、出版、教室等吸引消费者,也可通过艺术、文化、体育、福利、环境、自然等方面回馈社会。企业如果是以其文化本身为对象的时候,不仅要向社会展示出其企业的特点,也要展示出对社会的贡献。

日本在产业革命之前一直同中国一样是传统的农业社会。以明治维新为契机,日本从千年的封建制度中解放开来。十九世纪中叶,随着美国军官培理所带领的舰队驶入日本浦贺,打破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局面,终于使日本迈入了近代国家。1871年,日本政府首脑派出了岩仓遣外使节团,专程考察了欧美各国的制度、文化、工业等方面。这时候日本政府认识到工业是欧美各国的物质基础,为了彻底改变当前日本,唯一的途径就是发展工业,而这个目标的最终实现者就是企业。所以,日本政府决心把过去的封建意识形态改革为适用于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导入了名为“理性化”的制度,这也标志着日本确立了现代化的企业制度。

由此可见,让日本企业并不是自发性依赖社会变迁后的结果,

而是在已经出现的现代企业范例的基础上,人为地导入后的产物。

1.和魂洋才

说道日本企业文化就不得不提和魂洋才。“和魂”即是日本的民族精神,但事实上是代表中国文化的儒家文化的产物,也就是“汉魂”变种后的东洋化。简而言之就是重视意识形态的支配和伦理道德。

“洋才”指的就是西洋的技术。1886年明治维新为契机,日本就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在日本明治政府的强力支持下,日本企业掀起了学习西洋先进技术及管理方法的热潮。日本企业也在这个时候开始结合“和魂”与“洋才”者两种思想,使之成为了日本近代企业家经营活动的指导思想。

日本把中国儒家思想为中心的“和魂”与以欧美的先进技术的“洋才”相结合,形成了“和魂洋才”,为之后日本企业构建企业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思想史日本企业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日本企业经营中的三大支柱—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及企业的工会制度。这三大制度的中心都是以人为本,三者互相联系,共同协作,从不同角度调整了企业的生产关系,并缓和了劳资的关系。正因为此,日本才能进一步改善企业经营中的管理。

虽然很多人不能理解日本文化,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其它民族优秀的文化要素,并从中学习参考。如果一个人总是在关注他人的'确定,相信这个人也不能进步。我们应该吸收其它民族的优秀要素发展自己的民族。从这点可见,日本民族学习的能力远远超过了我们。

3.命运共同体

日本公司的命运共同体中,如果有一个人非常能干,这就要求有相应的员工支持他。其次,日本的员工都是秉持一辈子在这个公司工作的,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者努力栽培每一位员工。虽然不要求中国企业与日本采用同样的制度,但是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企业与共同是应该同甘共苦的,有着同样的命运。如果在公司不景气的时候员工应该主动牺牲个人的利益保全整个公司的命运。必须认识自己的命运同时也就是集团整体的命运,也就是所说的“命运共同体”。

当今全球化日趋发展,世界也正变为一个“地球村”。二十一世纪每个国家拼的不仅是经济,包括文化在内的综合国力才是竞争的关键。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不断接受了来自全球化的竞争。为了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应该头脑中理解企业理念及企业的存在意义,还应该在每天的工作中落实具体的目标及方法,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应该互相理解,企业领导也应该管理企业的每一个面每一个点。构建企业文化必须基于以上3点后进行大幅度企业改革。中国企业应该充分重视企业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在中日两国的经济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两国企业文化的差异应该互相理解、学习,从中找到一条适合中日经济发展的道路。

综上所述,对于未来的中国企业来说,全世界的经济状况将会日趋严重,企业文化是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致胜法宝。塑造企业文化也可以说是塑造企业品格,以日本企业文化为范例,把本公司的存在意义及企业理念用来构造企业文化绝不是要求一味地模仿,而是基于中国企业现状,发展可以与世界匹敌的全面的具体的企业文化,成为世界级别大型企业。

日本文学类论文篇三

传授嘉宾:小俞。

所报专业:传播学。

所报学校:厦门大学。

复试情景:

厦门大学传播学的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我考的是传播学专业的广告学方向。

面试时,我随机抽到的题目是:手机能否成为大众传媒中的第五媒体?

答:我认为手机能成为大众传媒中的第五媒体,原因如下:a.未来手机将是覆盖人群最广的一种媒体形式;b.传播成本比较低廉;c.手机可方便地把人们的零碎时间利用起来,极为快捷地传播信息;d.手机媒体传播信息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因此我认为目前手机是所有媒体形式中最具普及性、最快捷、最为方便的媒体平台,未来的手机媒体将很可能处于一个比较强势的地位,成为第五媒体。

第二个问题是:你认为广告界近期的重要论题有哪些?

答:据我平时对学术刊物的了解,我觉得广告界最近谈论最多的是分众传媒,包括框架传媒与楼宇电视。近期广告界越来越重视广告的细分,以最合适的成本,选择最适合的途径,到达自己的广告客户。

现身说法:

传播学面试回答导师的问题时,需事先整理思绪,然后分点阐述,清晰简明是最好的回答。导师随机问的问题比较宽泛,考生最好多翻阅一些如《新闻大学》、《现代广告》之类的专业期刊,同时对本年度业内发生的热点事件要有一定的`了解。

自我特色多强调。

传授嘉宾:夏晓霞。

所报专业: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

所报学校:苏州大学。

复试情景:

问题一:请介绍一下自己?

我叫夏晓霞,来自安徽师范大学。在大学四年中,我很认真地学习了中文专业的各科知识。在进入社会还是继续深造这个问题上,我曾有过痛苦地挣扎。但是因为学习中文专业是我的爱好,我希望自己在专业上能更进一步,所以我决定考研(微博),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现当代文学方向。在四年的专业课学习中,我最喜欢看的就是现当代文学的作品,我认为读完所有的文本是进行研究的关键。除了文本作品之外我还读了大量的专业理论知识书籍,这样更加深了我对作品的了解。现在通过了初试能到这来参加复试,是对我四年刻苦学习的一个肯定,但是我知道自己欠缺的还很多,在以后的三年学习当中,我会更加深入的学习。

问题二:你最喜欢的作家是谁?

我最喜欢的作家并不是当代主流作家,他是河南作家群的代表李佩甫。我最早接触他的作品是《羊的门》,当时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认为不管是什么样的作品,它只要能打动你,就是一部好作品。李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农村,我小时候在农村生活过,所以他所描述的乡土人情,我读起来感觉特别亲切,他对乡土的深切感情让人感动。他的大部分作品我都读过,而且是反复阅读。

问题三:你本科的毕业论文写的是什么?你的观点是什么?

我的毕业论文是《子君和繁漪的形象比较》。我在写论文的时候,指导老师就告诉我们,本科生写毕业论文的目的是练习如何写一篇比较完整的论文,学习写作论文的方法,而对论文的学术价值不作过高要求。你们只要把论文资料查详实,把前人的成就进行梳理总结就完成任务了。我就是按照老师的指导,把论文完成的,所以我的文章并没有多少新意。但是我把应该看的书和资料都阅读完毕了,之后总结梳理出了我的论文。

现身说法:

可以说,我的三个问题回答得还算比较圆满。我在回答这三个问题时不断地强调我的特点,就是知识扎实,涉猎广泛。并向老师表明,我阅读过大量的专业理论书、文学书,是那种可以踏踏实实收集资料、认认真真做学问的人。我想很多中文系的导师是欣赏这一类的学生的。

适当“卖弄”学术词。

传授嘉宾:李同学。

所报专业:中文专业。

所报学校:山西师范大学。

复试情景再现:

1.复试老师:文艺学的张天曦教授、王有亮教授,古代文学的姚玉光教授。

2.复试问题:

姚老师问:请谈一下“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出处?并具体指出它的实际意义。

答:这句话最早出自孔子的《论语》。它的实际意思是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一方面,“学”是基础,“思”是提高,没有“学”就没有思考的源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另一方面,如果只学习不思考则只有知识的积累,没有将知识内化。只学不思就好比是死读书,读过之后并没能让我们解惑,没有达到读书的目的;只思不学就好比是井底之蛙,只能看到这一块天地,固步自封,无法将其它的知识包含进来以丰富自己的内涵。

现身说法:

可取之处:理论知识掌握的还比较扎实,在表述观点时用了一些比较专业的词语,比如“内化”、“固步自封”等,简单的几个词语就可以让老师看到你的文学功底。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过于夸大使老师认为你是在卖弄学问,这样会引起老师的反感。

不足之处:思维不够活跃,在平时并没有养成以现实的角度看问题的方法。所以在古代文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上没有迸发出火花,成为面试的败笔。

表达、接受两相宜。

传授嘉宾:小成。

所考学校:北京理工大学。

所考专业:设计艺术专业工业设计方向。

复试情景再现:

进去后向老师问好,老师询问了我的基本情况(哪所学校的,学什么专业的,应届生还是往届生)。由于我是跨专业的,老师问我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我照实回答。接着老师问我以前学的机械设计和艺术设计有什么区别,还让我谈了谈人性化设计,最后让我说一下初试时考设计创意的构思过程和创作过程。都是些让我阐述自己想法的问题,不是很难。

现身说法:

我围绕设计创意这个问题谈了很长时间,老师还对我的设计提出了建议,我觉得互动的过程挺好。艺术设计主要是看创意,老师要求你要有自己的想法。面试时,老师给了我阐述自己想法的时间,我在这段时间中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思路。而在表达完后老师提建议时,记住千万不要自傲,虚心听老师的建议,不要只一味表达自己的理念,和老师互动要有来有往。当然我在最后还没忘了加一句:“由于三个小时创作时间很紧,加上缺乏设计经验,使我在许多地方上考虑不周。如果能读研究生,我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日本文学类论文篇四

2、文学地理学:基于“空间”之维的理论建构。

3、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接受与影响。

4、场外理论的文学化问题。

5、理论批评:回归汉语文学本体。

7、中国文学理论的重建:环境与资源。

8、以文学批评为枢纽的文学理论建构。

9、现代小品理论研究。

10、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

11、词风嬗变与文学思潮关系研究。

12、俄苏文学与“十七年中国文学”

13、中国形神理论发展演变研究。

14、美国生态文学研究。

15、文学理论范式:现代和后现代的转换。

16、戏仿在西方文学理论中的概念及其流变。

18、文学与政治的博弈--瞿秋白译介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纠结。

19、理论如何文学?--以乔纳森·卡勒理论观的调整为参照。

20、1898~1927:西方文学理论早期引介研究。

21、比较文学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

22、期刊媒介与文学理论关系问题研究。

23、隐喻与文学批评理论。

24、色·宝音尼木和《文学入门》之文学体裁理论研究。

25、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文学译者批评的理论探索。

26、希利斯·米勒文学言语行为理论研究。

27、文学语篇的语用文体学研究。

28、弗洛伊德理论的自我矛盾及其影响下的文学创作。

30、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接受与新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

31、新时期文学批评现象回顾与理论反思。

32、王学与中晚明文学理论的关系研究。

33、乔纳森·卡勒的文学理论范式研究。

34、罗宾·沃霍尔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研究。

35、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建构三十年。

36、论汤显祖的“唯情”文学观。

37、波伏娃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及其影响。

38、海峡两岸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之比较。

39、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看五四前后的外国文学翻译。

40、胡适白话文学理论的现代语言学阐释。

41、试论西方的“女性写作”理论--兼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女性写作。

42、回到文学本身--大文化研究批判。

43、七子派文学理论与阳明心学关系研究。

44、许渊冲文学诗歌翻译理论研究。

45、从文学理论到理论--晚近文学理论变局的深层机理探究。

46、洛文塔尔文学传播理论研究。

47、韦勒克文学理论研究。

49、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研究。

50、伊格尔顿意识形态文学批评理论透视。

1、中国本土文化背景下的隐喻语境研究。

2、中国梦宣传融入留学生汉语教学的研究。

3、天水秦州方言中的“家”

4、基于认知风格的汉字教学浅析。

5、声符多义成因及声符义关系探寻。

6、古入声韵在《徐州十三韵》中的消变轨迹研究。

7、从申论考试看大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8、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科学化教学浅析。

9、英汉概念隐喻认知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误解。

10、论英汉跨文化交际词汇对比模式。

11、基于民族文化的中文禁忌语研究。

12、汉语中的前置性修饰语的类型归属分析。

13、昆仑神话及其语源探讨。

14、含地名的歇后语。

1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英禁忌文化差异。

16、英汉感官动词的隐喻对比研究。

17、大学语文活动课教学之我见。

18、成都方言词汇中的饮食民俗探究。

19、试论现代汉语“x哭了”格式。

20、汉语多音字浅析。

21、“十年来”和“十来年”

22、“领导”称谓的泛化及其原因。

23、《说文解字·竹部》与中国古代信仰崇拜。

24、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改的思考。

25、试论对外汉语中的繁简体汉字教学。

26、对外汉语教师课堂提问研究。

27、浅析比较文学与面向世界的中文教育。

28、英汉写作差异对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29、浅谈汉字的国际化及对外汉语中的汉字教学。

30、浅谈对外汉语川方言称谓语。

31、俄汉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对比研究。

32、俄汉语流重音声学实验对比研究。

33、汉语言文化价值教育研究。

34、“象形字说”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

35、现代汉语教学中文学思维的应用研究。

36、“莲花落”与“莲花乐”

37、《大学语文》中的古诗文注释商榷。

38、写钞本时代异质性文本的发现与研究。

39、浅析汉语委婉语中的亲属称谓词。

40、战国时期中山国文字来源浅析。

41、基于语言经济原则对网络语言的研究。

42、汉韩主位结构对比研究。

43、繁体字的文化传承价值与意义研究。

44、网络时代的“谣言体”--以微信朋友圈为例。

45、集合名词与个体量词搭配现象的认知考察。

46、浅析英汉委婉语的差异性与相似性。

47、网络成语及产生途径分析。

48、辞格的视觉修辞效果在广告中的运用。

49、句式的视觉修辞在广告中的运用。

50、现代汉语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研究。

1、试论在学前教育专业下的儿童文学课程实施思索--以广西教育学院为例。

2、小学语文课程视野中的儿童文学及其教学。

3、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叙事之思考:以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为中心。

4、郭沫若《儿童文学之管见》的版本与修改。

5、正视与克制-“儿童文学”古今之辨。

6、儿童文学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基于融合式教学模式。

7、美国经典儿童文学阅读“金课”探索--以《夏洛的网》为例。

8、浅析曹文轩的儿童文学创作。

9、试析儿童文学的阅读与教学--评《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

10、少年儿童出版社隆重推出“新世纪儿童文学新论”

11、从关联理论视角看儿童文学翻译--以《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为例。

12、美国高校儿童文学课程设置--以佛罗里达大学为例。

13、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14、浅析新媒体语境下儿童文学的前景及推广。

15、周作人儿童文学翻译思想研究。

16、新世纪儿童文学新论丛书填补理论空白。

17、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的生态伦理意蕴。

18、探讨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

19、童年小世界,文学大情怀--秦文君儿童文学创作论。

20、从接受美学角度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以《彼得·潘》为例。

21、乡土语言与中国儿童文学英译的风格再造--以曹文轩作品《青铜葵花》的翻译为例。

22、《儿童文学》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23、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翻译:“形式国语化,内容要欧化”

24、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的有效运用探析。

25、苏斯博士作品的美国儿童文学教育观解读。

26、周桂笙儿童文学译介和儿童文学意识评析。

27、儿童文学视域下《城南旧事》的跨文本研究。

28、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儿童文学作品的运用分析。

29、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ip品牌的传播路径和发展趋势--以“皮皮鲁总动员”为例。

30、中国儿童文学外译研究综述。

31、芬兰儿童文学的民族风格。

32、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的融合式教学改革探讨。

33、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在世界文化场的多元化张力探析--以曹文轩《青铜葵花》为例。

34、朝鲜儿童文学中的“中朝友谊”书写--以20世纪50年代《儿童文学》为例。

35、后殖民视域中的中国儿童文学。

36、儿童文学作用与创新思维教育关系刍议。

37、人教版初中语文儿童文学作品情感教育教学探究。

38、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

39、新中国七十年儿童文学的梳理与省思。

40、中国儿童文学“出海”策略探究--以曹文轩作品为例。

41、浅析孙幼军儿童文学作品中的道德教育。

42、儿童文学视域下的主题写作教学研究。

43、儿童文学是不同生命间的对话。

44、关于儿童文学教育与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分析。

45、浅析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

46、儿童文学翻译中主体叙事交流的研究。

47、提高幼师生儿童文学素养的策略研究。

48、学前儿童文学对中班幼儿语言发展策略研究。

49、梦、灵、情的三重境界--董宏猷儿童文学论。

50、儿童文学的商业化及其童心坚守。

日本文学类论文篇五

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资源匮乏并极端依赖进口,高度发达的制造业是其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凭借着科学、先进的企业质量管理模式,日本快速跻身至发达国家行列。日本在质量管理模式上存在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启发了我国的质量管理工作。随着我国制造业的逐步发展,只有引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才能够提升自身的优势与市场竞争力。本文围绕日本质量管理模式的特点展开论述,探讨分析了造成中日两国在企业质量管理模式方面差距的原因,并提出了日本质量管理模式在中国企业的实际运用方式,旨在提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国企业的质量管理效率。

20世纪60年代末,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并于80年代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短短的20年之内,日本在经济发展发面的突飞猛进,主要依赖于日本先进、科学的企业质量管理模式。日本企业质量管理模式的成功,不仅仅享誉世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启发了其他国家,值得推广和借鉴。随着制造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方面的份额不断增加,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日本质量管理模式的特点,并分析造成中国在企业质量管理方面落后于日本的原因,同时积极引进日本先进、科学的企业质量管理模式,以不断提高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能力,帮助中国早日跻身于发达国家的队伍。

1.坚持pdca循环。pdca循环由美国人发明,在日本质量管理中发扬光大。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的周而复始地运转。

2.全面的质量管理。日本在1950年引进美国统计质量控制方法后,在实践中逐渐发展并开发出许多有效的质量工具和方法。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将其总结为“全公司的质量管理”。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企业在全面质量管理方面的成功实践和领先地位,使得日本企业在许多领域打败了美国企业,日本产品在全球成为了高质量的代名词。日本质量管理它不仅依靠质量管理部门,而且号召全体人员参加。日本质量管理决不是单单指加强检验、试验,最重要的是使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通过生产要素的标准化、稳定化,创造出制造合格品的条件来实现的;亦即是在设计、生产技术、采购、制造、检验、销售等所有部门推行全公司质量管理的方式。

3.“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日本的企业工会与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并成为日本质量管理的三大支柱。日本的企业工会不同于行业工会,它仅限于企业内部,突破了工种之间的限制,并且具有无上级、无下级的特点,以本企业为组织范围,且职员和工人隶属于供一个工会组织,日本的企业工会充分体现了日本“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如此的管理理念之下,员工不会轻易辞职,企业也不会随意辞退员工,员工稳定、具有较浓厚的企业归属感等。在这种情况下,员工不仅对企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并且在工作过程中也与企业建立了浓厚的革命情感,有利于增加企业与员工之间的默契,避免了因人员流动给企业造成的不便及影响,不仅为企业对员工的长期培训提供了便利,还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1.企业背景存在差异。日本作为岛国,资源极为贫瘠,其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进出口。然而,这恰恰也是推动日本企业质量管理模式发展的动力,如果日本企业生产不重视质量管理,不重视产品质量,则日本的出口产品不具备任何的竞争优势与竞争力。因此,日本在看待质量管理方面要领先于世界大多数国家。经过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无论是国民教育水平还是人口素质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提升,为日本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打下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然而我国幅员辽阔,资源富饶,但是劳动成本、劳动力素质下,且国内市场巨大,因此企业质量竞争的压力远远不如日本,最终拉开了中日两国在质量管理水平上的差距。

2.忽略了质量管理模式的创新。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然而我国科研水平不足、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在质量管理模式方面的创新。我国大部分企业对于质量的认识仅限于产品本身,而忽略了过程质量、质量管理工具、质量管理手段、质量体系认证内容、社会责任等等。由于我国企业在质量管理工作上基础的薄弱、科研水平的制约,导致我国企业在质量管理模式创新方面的落后,最终阻碍了我国产品质量的提高。

3.企业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的产品质量主要包括设计质量、制造质量、售后服务质量等多方面内容,想要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效率,就必须要求工作人员极具工作积极性以及创造性,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能力以及知识的储备。日本质量管理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员工之间的`团队精神以及团队意识。然而,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缺乏凝聚力、向心力的现象,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缺乏热情和积极性,也缺乏一定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因此限制了我国企业质量管理模式的发展。

1.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充分尊重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贡献以及主体地位,让每个员工都感受到自身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与肯定,以便员工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体现自身的价值,为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贡献一己之力。员工主体地位的回归主要依靠保障员工的各项基本权益、让员工亲身参与至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等方式得以实现。企业的管理者必须为员工才华的施展提供平台与机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培养企业的团队精神。员工是组成企业的基本元素,在企业中,员工作为一个整体,在相同发展目标的指引下,朝着相同的方向努力和前进。基于此,培养企业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员工只有树立了团队意识,才能在工作中牺牲小我、成全大我,以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共同追求的目标。然而,深受传统观念的制约,人本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与阻碍,我们应当在充分认识人本管理重要价值的前提之下,大力推崇人本管理,坚持走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以保证社会的快速、和谐发展。

3.重视企业员工的培训。人才是企业发展、创新之本,企业对于人才的吸收、培养和引进,是企业发展程度的直观体现。企业员工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执行者与操作者,企业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宝贵资源,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效率,提高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因此,对于企业质量管理模式而言,对于人才的培养、引进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必须具备长远的发展眼光,为今后的生存与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员工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不仅可以使得员工自身受益,还有利于激发员工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新“拿来主义”精神。学习不是照抄,在管理模式更加忌讳照搬照抄别人的东西,却不顾自身的条件以及基础。为了更好的质量管理,需要综合应用各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必须善于学习和引进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经验,不断改进本组织的业务流程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组织成员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技能。企业要发扬新“拿来主义”精神,吸取先进的管理方式方法并将其改造成适应自我企业的模式,如此才是有创造性的、正确的运用方式。

综上所述,企业对于产品的质量管理是确保企业生产发展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借鉴日本优秀、科学的质量管理模式,以提过我国企业的质量管理效率。

[2]孙洁.日本企业全面创新管理模式对中国的启示[j].现代商业,2010,26:97.

日本文学类论文篇六

亦舒是当代香港著名的言情小说家,她与倪匡、金庸被并称为“香港文坛三大奇迹”。亦舒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二十多年经久不衰,一度出现过这样的说法“台湾有琼瑶,香港有亦舒”。然而,亦舒充满强烈的现代都市气息的作品,以洞察世情的目光,简洁优美的笔调,穿梭于传统与现代之中,其鲜明的女性形象塑造与艺术感染力使其自成一家。虽然亦舒主攻言情小说,但写的却是当代香港女性的于情感上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本文在香港的历史性与现代性的基础上研究发现,解读亦舒小说女性形象的钥匙既不是性格,也不是性别,而是人物的文化身份。通过剖析她们悲剧性生存体验背后的心态,论文发现了她们价值观系统与文化身份的特殊结构:她们显在的价值立场是现代的、商业化的;潜在的价值立场却是传统性的。现代价值观以理性方式存在,传统价值观以无意识、非理性方式存在。从而通过亦舒笔下女性无法冲破的传统回归和现代的叛逆来探究香港都市女性的心理和生存状况,以及她们如何适应时代变迁的,从而表达作家对这一女性的真切关怀。

二、概述国内外研究成果。

国内关于亦舒小说研究,主要概括为:1、研究香港文学的专著:目前出版的几部香港文学史、小说史,如刘登翰主编的《香港文学史》、王剑丛的《香港文学史》等,都有研究亦舒的章节。2、直接研究亦舒的论文:从统计的《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索引》中提及的文章,再查阅九十年代以来几篇专门研究亦舒小说的论文,如张秋蕙的《徘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李莘的《超脱入世言情寓理》等。3、研究港台相关女性作家的论文,如钟晓毅的《论香港女作家笔下的爱情模式》等。此外就是研究亦舒小说的`主题还停留在少数所谓“代表作品”解读阶段,且多单由先验视角(如女性主义)和先验命题(现代人寂寞)出发,把亦舒小说简单化,狭窄化,由此得出的对亦舒小说总体特征的描述不可能准确。

综观近二十年国内的亦舒研究,亦舒作为香港文学的独特性得到了一定重视,这些研究文章在总体上都肯定亦舒小说有一定的意义。例如作者们从小说的女性形象、爱情观、思想主题和语言等方面进行研究,由此得出比较一致的结论:亦舒的小说拥有极香港和极都市的味道;重视女性的思想、智慧、独立人格和自我价值;爱情观浪漫而不脱离实际,敢于直面现实人生;孤独和寂寞是小说中突出的情节主调;小说常常以悲剧结局,揭示了人性深层的悲剧;语言则简洁凝练、泼辣直率,富于艺术性。

三、本人的预期突破创新。

女性作家关怀女性问题,无疑在艺术背景上,还是历史情景中,都是合理选择。亦舒的小说,着力描写女性,关怀的是女性命运和女性意识,所以她笔下的女性,或传统,或现代。对亦舒小说女性形象的研究,我想从传统与现代性的综合上来解读。而解读这两者的联系,首先,我是从赵稀方的《小说香港》分析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如何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对香港文化身份的探讨与分析是《小说香港》最具理论个性与阅读吸引力的部分之一。作者的研究思路得益于从新历史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理论中受到的启发,关注“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之间的关系,强调从新的历史意识出发去辨识复杂的历史问题。”[6]从新历史主义探讨的是亦舒小说中香港女性无法摆脱的传统束缚,主要是对归属感和身份认同的寻找,这决定女性无法冲破女性他者的姿态与男性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而后殖民主义对香港的影响,主要是在价值观和文化上,这种影响带来一股极强的现代意识。亦舒小说中女性生活在殖民性带来的西方女权意识、商业竞争和道德沦陷的香港都市,其现代性主要表现在金钱观、爱情观和事业观上。其次,本文也想通过亦舒的生命体验,而不是单从文本出发来研究其笔下女性的传统与现代。最后,就是从新时代知识女性的心理来探讨亦舒笔下女性传统与现代性的表现与意义。总之,本文想通过这三方面的分析,来挖掘香港现代都市女性真实地生存状态和生活图景,也体现亦舒对现代女性矛盾性的真切关怀。

日本文学类论文篇七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该作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老人与海》故事的背景是在20世纪中叶的古巴。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孩。风烛残年的老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肯认输,而是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大鱼拖着船往海里走,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但许多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一一地杀死它们,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作为武器。结果,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尽地拖回一副鱼骨头。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

2、《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百年孤独》被认为是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代的代表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拉美世界只有博尔赫斯等少数作家可以媲美,而且在世界各地掀起了拉美文学风。

3、《悲惨世界》——雨果。

《悲惨世界》是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其内容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冉·阿让(jeanvaljean)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该作多次被改编演绎成影视作品。《悲惨世界》的主题是写人类与邪恶之间不懈的斗争,人类本性是纯洁善良的,将一同走向幸福,但要经过苦难的历程。书中穿插当时法国革命**的背景和拿破仑滑铁卢战役的描写,以及当时法国社会的很多细节都有论及,比如俚语,下水道和女修道院等情况。小说主人公冉·阿让一生的道路坎坷,几乎具有了各种非凡的活力,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传奇性的主人公。这个人物的浪漫主义色彩,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他的道德精神方面,他的精神历程也像史诗一样可歌可泣。他本是一个本性善良的劳动者,社会的残害、法律的惩罚、现实的冷酷使他“逐渐成了猛兽”,盲目向社会进行报复,以致犯下了真正使他终身悔恨的错事,而这种悔恨却又导致一种更深刻的觉悟,成为他精神发展的起点,促使他的精神人格上升到了崇高的境界。

4、《堂吉诃德》——塞万提斯。

《唐·吉诃德》(又译作《堂吉诃德》《堂·吉诃德》等)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于16和16分两部分岀版的长篇反骑士小说。故事发生时,骑士早已绝迹一个多世纪,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诺(唐·吉诃德原名)却因为沉迷于骑士小说,时常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骑士,进而自封为“唐·吉诃德·德·拉曼恰”(德·拉曼恰地区的守护者),拉着邻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仆人,“行侠仗义”、游走天下,作出了种.种与时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结果四处碰壁。但最终从梦幻中苏醒过来。回到家乡后死去。《唐·吉诃德》提出了一个人生中永远解决不了的难题: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文学评论家称《唐·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5、《我的前半生(全本)》——溥仪。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下,先后诞生了约400位皇帝。溥仪是我国最后一位封建君主,他的身份和地位随着历史的进程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充满了传奇色彩,是我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人物之一。《我的前半生(全本)》在整体结构上与已经出版的《我的前半生》一脉相承,不仅展现了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动荡变革的历史背景,揭示了一个封建帝王沉浮传奇的命运和艰难改造的心路历程,而且深刻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改造罪犯政策的正确和取得的世所公认的成就。同时,由于补充了近16万字的尚未披露过的史实,使其更加鲜活地向读者展现末代皇帝溥仪由“真龙天子”变为普通公民的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也更具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6、《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美]约翰·珀金斯。

这是一本在美国备受争议的图书。它以纪实小说的形式,以内幕知情人的身份,真实和完整地再现了美国政府是如何通过经济杀手,运用各种高明手段,控制他国政治精英和经济命脉,从而建立起全球霸权的。书中披露了“美国援助”背后的真实企图,揭开了近代历史上几起重大事件背后的秘密,如伊朗国王的倒台、巴拿马总统奥马尔·托里霍斯之死、美国入侵巴拿马和伊拉克,这些事件均由美国所控制。该书在美国上市以来,仅一个星期便登上了亚马逊网站畅销书榜首,至今已经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原书的电影制作版权已授予迪斯尼旗下的制片公司,由好莱坞巨星哈里森·福特主演。

7、《曼哈顿的中国村》——婴子。

美国中部堪萨斯州的曼哈顿小城,一下子来了许多中国留学生,中国人聚居在一起,就构成了“中国村”。不远万里、跨越大洋,落脚于异国的土地,留学生们遭遇着生存境遇的突变、异质文化的冲击,村落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一天天动摇,从而演绎出了“相聚——冲突——离散”的悲情三部曲。

8、《红楼梦》——曹雪芹。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在明清小说中,最为后人称道的莫过于《红楼梦》,其书自问世以来,评、题、图、咏、戏曲、影视作品等,真是大浪滔滔,汗牛充栋。二百余年来,以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为研究对象,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红学。可以说,《红楼梦》不仅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是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亦是世界小说史、文学史,甚至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同时,《红楼梦》又是一幅广阔的历史图景,小说中上自皇妃国公,下至贩夫走卒,都得到了生动的描写。从生活取材上,更是包罗万象,作者对园林建筑、烹调饮食、服饰家具、医药保健、诗词歌赋、绘画、戏曲、宗教等等各种文化艺术都有很高的造诣和精到的见解。曹雪芹,一位千古奇才;《红楼梦》,一部旷世巨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博大精深,浩如瀚海,问世间几人能解作者之“痴”?可以说《红楼梦》凝聚了作者的全部心血,融进了曹公的整个生命。

9、《朱自清散文精选》——朱自清。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里大都是身边的凡人琐事,但是在这些事情中传达着他对生活的思索和感悟。经典好书推荐先生的语言清丽凝练,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在平淡中传递着真挚的感情:《背影》、《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等都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经典好书推荐也让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因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而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10、《莎士比亚全集》——莎士比亚。

本书共分八卷,收入了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多部剧作。该书具有内容全面的特点,几乎收入了莎翁所有的剧本,同时在校译中吸收了国际莎学界的研究新成果,读者从本书中可以对莎翁高超的戏剧艺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套增订本《莎士比亚全集》有两大特点:一是“全”,二是“新”。说它“全”,因为它收了莎氏39个剧本和他的长诗、十四行诗及其他抒情诗,经典好书推荐包括“河滨版”在1974年收入的《两个高贵的亲戚》和刚刚接纳的《爱德华三世》及一首长诗,再加上《托马斯·莫尔爵士》的片断,这样,已发现的莎氏存世作品就都在内了。说它“新”,因为它在校、译中吸收了国际莎学界的研究新成果,还恢复了被认为“不雅驯”而被删除的词句、段落等,以尽量保持莎氏作品的本来面目。

日本文学类论文篇八

《智能商业》由马云作序推荐。《智能商业》是阿里巴巴集团前总参谋长曾鸣,对互联网时代的重要趋势做出革命性解读的作品,披露了其对于未来商业模式的思考和判断。,曾鸣教授加入阿里巴巴集团,参与阿里巴巴集团及各重要业务线,如支付宝、阿里云计算、菜鸟等的发展,被业界称为阿里的“军师”。基于在阿里巴巴集团十几年的实践经验,以及对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深入思考,曾鸣教授在《智能商业》中提出了未来30年新的商业模式——智能商业。在线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智能商业的三个创新方向,纵观当下异军突起的企业,无不是在这三个领域有极大突破。“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是新商业生态系统的dna,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只有智能商业的新物种才能生存和发展。

第二本:《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易小宛。

从前车马慢,书信远,一生只够爱一人。如今世界匆忙,只愿你眼中有光,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做自己喜欢的人,而非逼自己讨人喜欢的阅读别人,是为了最终成为自己。遭受过人生的不幸,但仍期待幸福;受到过别人的背叛,但仍勇敢去爱;看见过世间的丑恶,但仍付出善意。最强大不是无畏赴死,也不是破坏,而是从黑暗和死地中坚信自己生命的向上,并为此不断攀爬。

第三本:《世界不曾亏欠每一个努力的人》。

韦娜。

别在年轻的时候选择安逸,别因一时的艰辛放弃梦想!你不努力,谁也给不了你想要的生活!我们缺少的不只是勇气,还有任性的底气!关键时刻,人人都可以迸发勇气,底气却无法一触即发,因为它是在日记月累中沉淀出来的资本!有句话说:“我不敢在家休息,因为我没有存款;我上班不敢偷懒,因为我没有成就;我不敢说生活太累,因为我只能靠自己。”我们迫切寻求改变,而努力是我们唯一能掌握的变量。

在《世界不曾亏欠每一个努力的人》中,作者韦娜用自己和身边朋友的经历,证实了“我选择为梦想颠沛流离,即使万般辛苦,我也不会放弃”“努力是我唯一的选择,我更相信,世界不曾亏欠每一个努力的人”。相信自己,憧憬明天,努力奔跑。因为这个世界,不曾亏欠每一个努力的人。

第四本:《万寿寺》。

王小波。

《万寿寺》是王小波奇想与荒诞的结晶。主人公王二的遭遇和唐代传奇人物薛嵩、红线的遭遇古今交错,讲述了关于现在、过去、自我、记忆,穿越时空和地域的故事。作者构筑了一个虚拟、魔幻、诡异的时空世界。《万寿寺》双线出发,一条古代线讲述了晚唐时节,薛篙离开长安,带了一些雇佣兵和一老一小两个妓女来到湘西,建了一座凤凰寨;而现代故事线则讲述了,王二失忆了,失去了自己的名字和过去,凭借一张没有名字的工作证,他来到万寿寺一间办公室里,办公桌上有一叠稿纸,写的是薛篙的故事,第二天王二开始对薛篙的故事进行重写。七、八天后,他找回了自己的名字、身份和失去的记忆。两条线穿插描写,给读者带来了别样的体验。

第五本:《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不过这本书对于大部分人最大的阻碍,就是里面的复杂人名和混乱关系了。先通过下面这张图来了解一下人物关系,再去好好的看一遍书,这本书将带给你无穷的回味感。

第六本:《麦田里的守望者》。

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之一。霍尔顿出身在纽约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老师和家长强迫他好好读书,而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根本没心思用功读书,因而老是挨罚。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从离开学校到纽约游荡,在这三天时间,他经历了种.种。因他内心的苦闷、彷徨,精神上无法调和的极度矛盾,最终令他彻底崩溃,躺倒在精神病院里。

第七本:《小导演失业日记》。

魏德圣。

《海角七号》导演魏德圣给你讲述多年前失业期间的故事:面对人生最苦闷、最彷徨的时候,在现实的压力下茫然失措的时候,却仍旧抱有不奢望别人能理解的信念,坚持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每个人都能在这里面找到一种感动的力量,找到一种内心的呼应:那种在不确定的困局中仍想奋力一搏的心情。仿佛在告诉那些还在黑暗岁月中坚持梦想的人。它仿佛在说:你们并不孤独,而等待,确实是会有所回报的。

第八本:《3册成功励志心理学书籍》。

卡耐基。

该书汇集了卡耐基的思想精华和最激动人心的内容,是作者最成功的励志经典,出版后立即获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成为西方世界最持久的人文畅销书。无数读者通过阅读和实践书中介绍的各种方法,不仅走出困境,有的还成为世人仰慕的杰出人士。只要不断研读本书,相信你也可以发掘自己的无穷潜力,创造辉煌的人生。

日本文学类论文篇九

日本的商务礼仪有哪些?日本是个很注重礼仪的国家,要和日本人交际往来,就一定要了解日本的风俗礼仪习惯。

日本是一个岛国,到明治维新前,一直过着比较封闭、安宁的生活。他们性格内向,不易与其他地区的民族相融合。而且由于同文化辉煌的中国为邻,导致了他们的自卑心理。但是,日本在近代化过程中,成就超过了许多原先比自己先进的国家,此时,其自卑心理又转化成了自负心理。由此,日本人的风格很难同其他国家交往。

日本人具有强烈的群体意识,喜欢集体活动。不论是在企业、社会团体,还是在家族里,你都经常可以看到他们举行的丰富多彩、花样繁多的活动。如,新年会、忘年会、文体活动、郊游等。不管什么活动,日本人都积极参与,还经常带家属一起。

日本人有一种顾全大局的集团观念,集团的行动和纪律具有至高无上的约束力。如果有人在外面说自己集团的坏话,或透露家丑,必然会被大家孤立。

接触和握手:当日本人与外国人会面时,他们通常是向对方鞠躬打招呼,如果还要握手,则感到繁琐、讨厌。当然,现在经常同外国人打交道做生意的日本人,以及年轻一代日本人已习惯握手这种动作。不过,这种根深蒂固的心理习惯仍然具有无形的影响。所以,同日本人会面时,用鞠躬方式打招呼会更自然一些。

鞠躬:在日本,一切言语问候都伴随着鞠躬,鞠躬几乎可以代替任何言语问候。鞠躬弯腰的深浅不同,其涵义也不同。弯腰最低且最礼貌的鞠躬称“最敬礼”,微微一鞠躬称为“会释”。鞠躬的形式男女也有别,男士双手垂下贴腿鞠躬,女士一只手压着另一只手放在前面鞠身弓。

名片:对日本人来说,交换名片是人际交流最简洁而又不使双方感到尴尬的方式。在日本,社会等级非常森严,在使用名片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印名片时,最好一面印中文,一面印日文,且名片中的头衔要准确地反映自己在公司的地位。

在会见日本商人时,记住要按职位高到职位低的顺序交换名片。交换名片时,把印有字的`一面朝上并伸直手,微微鞠躬后,各自把对方的名片接到右手上。

接到名片后,一定要研究一下它的内容。之后,要说“见到你很高兴”等话,并复读其名,同时再鞠躬。记得在其名后加上“san”的发音。(日语“先生”的读音,男女均如此),请注意,在日本公司的一个部门里不会有两个头衔相同的人,不管他们职位何等接近,一定有细微差别。否则,会冒犯到职位高的人。

在同交换过名片的日本人再会面时,千万不能忘记对方名字。否则,日本人会认为你是污辱他。

坐:日本人对坐姿极为讲究,不管是坐在椅子上还是塌塌米上。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翘二郎腿。当拜访日本公司时,宾主的会面通常是在会议室进行。而且,客人一般会被先领到会议室,主人稍迟几分钟来到并走近每一位客人交换名片。作为礼貌,客人不能随随便便就坐到贵宾位上,应一直站着等主人进来让座。

笑:通常,日本人比较含蓄,他们在笑时声音放得低,不能容忍哄然大笑。日本人在谈话开始时就面带微笑,并将笑容保持很长一段时间。特别是在谈判桌上,你很难猜透日本人的脸部表情。

问候:日本人初次会见客人时,总会先花几分钟时间询问一下客人在途中的情况,并询问一下他们以前见过的该客人的某位同事的情况。然后,他们会停顿片刻,希望客人们做出同样行动。接下来,日方高层会述说一下日方同客方公司之间的各种关系,此时,客人最好向日方转达本公司高层的问候。请留意,如果日方在询问时有意漏过某人,则暗示他们不喜欢此人。

日本人非常强调交往中的级别对等。如果到访客人的级别低,则最好带一封同等级别人员的个人信件,或转达其专门的问候。

衣着:日本人在正式场合特别注重形象。如果出席日本人的宴席或其他活动,一定要穿着整齐;否则,会被认为你不把他当回事。所以,在访问期间,要确保有一套整洁的服装在身边随时备用。

宴会:日本人吃饭,通常将各种菜肴一次端上来。吃的顺序是,先喝汤,然后从各盘、碗中挑夹些菜。在就餐过程中,吃得很慢,总是用左手端汤、饭碗;用筷子另一头从公盘中夹菜;在结束前,不撤走空盘。而且,在开始吃饭时要说“我要吃饭了”,吃完还要说“我吃饱了”。

日本人对他们的独特烹饪术非常自豪。如果懂得一些欣赏、品尝日本菜的知识,往往会赢得日本人的尊重。还有,日本人认为善饮者才是好汉,要是他们问你要不要喝点,正确回答是“要”。

礼物:礼物在日本社会极其重要。在日本,商业性送礼是件很花钱的事,他们在送礼上的慷慨大方有时令人咋舌。赠送礼物时,通常是在社交性活动场所,如在会谈后的餐桌上。最好说些“这不算什么”之类的话。另外,要注意日方人员的职位高低,礼物要按职位高低分成不同等级。如果总经理收到的礼物同副总经理一样,那前者会觉得受了侮辱,后者也会感到尴尬。

日本文学类论文篇十

一、用餐仪态:

首先要注意的是姿势要正确,要用左手端碗盘、挺胸,这样不但看来美观,还有利于消化。

二、摆设:

日式餐点的摆设,最基本的.形式是以食用者的方向来看,左侧汤碗,右侧米饭碗,并呈一条横线排列,而筷头朝左横放于离自己最近的位置。

三、上菜顺序:

在较正式的场合,首先上米饭、汤以及生鱼片、凉拌菜等前菜,而后配合用餐的进度,再依煮料理、烧烤料理的顺序出菜。上完的菜先食用,无需等所有菜上齐了再动筷(一次性上齐的套餐除外)。

四、享用方法:

1、喝汤:

汤碗如果有盖子,就用左手扶好碗,用右手拿下盖子,内侧朝上放在碗的右侧,用筷子轻轻压住汤料,闻一闻香味,先喝口汤,再吃汤料,吃完后盖回盖子。

2、煮菜类:

用左手拿好菜皿,如果是分别煮好的炖菜有味重和味淡的,就交替着吃。

3、煎烤的菜:

如果是一尾鱼,就从上侧开始一口一口吃,吃完上侧后,把鱼大骨拿掉放在盘子的内侧,然后吃下面的肉,绝不能把鱼翻过来。鱼刺集中放在一个地方不要乱放。

4、油炸菜:

用左手拿着沾汁。一边沾一边吃。如果是像炸菜饼这种一口吃不完的菜,就在盘中先用筷子分成适当的大小再吃。

5、日本清酒:

双手拿起酒瓶把酒倒入杯内,用右手拿起酒杯,用左手托酒杯底部缓缓入口。

6、天妇罗:

吃天妇罗所沾的佐料不限于天妇罗酱汁,也可用清淡的柠檬、柑橘果汁或抹上茶混盐的茶盐,或用花椒盐等,享受不同的风味。

日本文学类论文篇十一

幼儿舞蹈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舞蹈性较强,艺术性较高,又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一些好的舞蹈作品,能够使幼儿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还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从而促进孩子们身体素质、思想品德、智力开发及美育教育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效果。

一、兴趣是前提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在各种活动领域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幼儿,兴趣更是可以吸引他们去参加各种活动,思考各种问题,从而发展各种能力。只要幼儿对舞蹈有了兴趣,就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幼儿集中注意,在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下,产生积极的影响,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在各种活动领域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幼儿,兴趣可以吸引儿童去参加各种活动,思考各种问题,从而发展儿童的各种能力。有兴趣的活动总是给幼儿带来快乐、欢喜和满意的情绪体验。

1、激发幼儿的情感表现

教材的情感因素,要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分析、表现和与幼儿的情感交流来完成的。教师与幼儿之间情感交流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教师是情感交流的主体,要将全身心的爱倾注在幼儿身上,赢得他们的爱戴,共同创造美、享受美,这才是音乐教育成功的基础。教师简练、准确、形象的语言,富有表现力的演唱、优美的舞姿、饱满的热情,都能唤起幼儿的美感,使之愿意去亲身尝试、体验。“情感”就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萌芽,而且会在演唱、舞蹈中表现出来。这正如文学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极文以入情。”缀文如此,歌咏又何尝不是“情动而辞发”,“极文以入情”呢?因此,只有当教师把音乐艺术形象中所体现的思想和情感充分揭露出来,音乐对幼儿才有意义。只有当教师把幼儿带入音乐的意境中,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情在弦上”时,那么音乐教育的任务才算是真正地完成了。

2、认真考虑音乐活动的形式及教学方法,引起幼儿学习兴趣,诱发学习的愿望。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这种教育在形式上是自由的,生动活泼的。所以在音乐活动中对幼儿不能限制过多,管的过死。我们的教育任务不仅要都给幼儿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是个发掘者,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掘每个幼儿潜在的创造能力并促进这种能力的发展。要使实验取得良好效果,关键在于改革一切不适应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及教学法内容。以往的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只重视幼儿是否掌握教师所给的适应与技能,如歌曲会唱了吗,舞蹈动作跟教师教的是否一样……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真正成为幼儿自主进行音乐活动的积极者,支持者,发掘者,只是个命令者,指挥者,监督者,教师较少去考虑如何帮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心,激发兴趣,及帮助形成良好的、正确的自我概念。教师不了解幼儿,也不观察幼儿的需要,只是用一个预先确定的标准来评价幼儿,希望所有的幼儿都能完成同样的任务、形成相同的技能。

现在的教学应做到“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去感受、理解、表现音乐,幼儿通过自己的音乐实践,主动积极地探索知识,从而提高素质,发掘潜力,培养个性,这种教学着眼于幼儿未来。在教学中可能会感到起步很慢,但这时幼儿所获得的点滴知识都不是教师“灌”的,而是自己探求到的,而这恰恰是最重要的。首先要引导幼儿通过想象,创造用动作将力度的起伏、情感表现出来。也许有的动作不一定使成人满意,但这样的教学强调对幼儿“学”的研究。它不单纯追求“成品”掌握的效果,是重在追求教学过程中幼儿各方面的反映。因为教学过程是体现幼儿知、情、意的心理活动过程,也是幼儿掌握知识技能和认知、活动过程。抓住学习过程的研究有利于了解每个幼儿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及创造能力。有利于幼儿知识、智能和个性的培养。

二、通过舞蹈训练,促进幼儿骨骼发育,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

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骨骼、肌肉及肌腱非常嫩,可塑性非常强,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舞蹈,可以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如:有的孩子由于习惯于内八字脚形走路导致小腿内侧弯曲或是“x形”腿形,有的孩子凹胸,有的习惯于端肩,还有的轻微驼背等不良形态;有的孩子体质虚弱,经常生病等。这些形体毛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舞蹈训练后都能得到矫正和改善。实践证明,幼儿舞蹈训练除了能促进孩子们的身体的健康发展,还有利于他们气质、风度、仪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三、通过音乐活动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陶冶幼儿的情感和品格

情感是人们行动的动力,情感的效能具有巨大的力量,艺术教育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感染为特长,通过启发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念,使幼儿在感受艺术性象中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四、通过实验使我们体会到美和美德是交织在一起,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

一般教育往往带有强制性和约束性,而审美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则是以具体的形象感染为特长,着重于通过启发情感去形成信念,在认识和行为之间架起“桥梁”。没有这个过渡,认识就难以落实到行为上。所以音乐教育常常收到比说教的理论性教育更佳的效果,给人以长久的深入心灵的启示。

舞蹈是一种身体随着音乐旋律有节奏的优美运动。舞蹈教育着眼于幼儿在舞蹈中得到愉快,享受音乐的美、动作的美,目的是寓教育于自由、活泼、欢快、幸福、高尚、纯朴之中。这种特殊的学习能不断使幼儿增长才干,促进幼儿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到发展。实验结果显示,还有个别幼儿仍然对学习幼儿舞蹈没有兴趣。这说明,要使每一位幼儿喜爱舞蹈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应当有足够的耐心。欲速而不达,不能期望一下子取利进展,但只要方法得当,持之以恒,相信一定能使幼儿真正喜爱上属于自己的舞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日本文学类论文篇十二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亦舒是当代著名的言情家,她与倪匡、金庸被并称为“香港文坛三大奇迹”。亦舒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二十多年经久不衰,一度出现过这样的说法“台湾有琼瑶,香港有亦舒”。然而,亦舒充满强烈的现代都市气息的作品,以洞察世情的目光,简洁优美的笔调,穿梭于传统与现代之中,其鲜明的女性形象塑造与艺术感染力使其自成一家。虽然亦舒主攻言情小说,但写的却是当代香港女性的于情感上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本文在香港的历史性与现代性的基础上研究发现,解读亦舒小说女性形象的钥匙既不是性格,也不是性别,而是人物的文化身份。通过剖析她们悲剧性生存体验背后的心态,论文发现了她们价值观系统与文化身份的特殊结构:她们显在的价值立场是现代的、商业化的;潜在的价值立场却是传统性的。现代价值观以理性方式存在,传统价值观以无意识、非理性方式存在。从而通过亦舒笔下女性无法冲破的传统回归和现代的叛逆来探究香港都市女性的心理和生存状况,以及她们如何适应时代变迁的,从而表达作家对这一女性的真切关怀。

二、概述国内外研究成果。

国内关于亦舒小说研究,主要概括为:1、研究香港文学的专著:目前出版的几部香港文学史、小说史,如刘登翰主编的《香港文学史》、王剑丛的《香港文学史》等,都有研究亦舒的章节。2、直接研究亦舒的论文:从统计的《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索引》中提及的文章,再查阅九十年代以来几篇专门研究亦舒小说的论文,如张秋蕙的《徘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李莘的《超脱入世言情寓理》等。3、研究港台相关女性作家的论文,如钟晓毅的《论香港女作家笔下的爱情模式》等。此外就是研究亦舒小说的主题还停留在少数所谓“代表作品”解读阶段,且多单由先验视角(如女性主义)和先验命题(现代人寂寞)出发,把亦舒小说简单化,狭窄化,由此得出的对亦舒小说总体特征的描述不可能准确。

而对于亦舒的爱情观,研究者有相左的意见,主要分歧在于爱情观是偏于现代还是偏于传统。在我看来,亦舒的爱情观是比较矛盾的,这主要来自于她所接受的文化影响,一方面亦舒深受传统文化和道德影响,另一方面又有极强的现代意识,分析亦舒的小说,这种矛盾性可以从不同阶段,不同的情感故事中把握。如王剑丛认为:“她的爱情观是悲观主义的,对爱情持怀疑和害怕的态度。”[1]钱虹分析了亦舒对独身、同居等现象的态度,认为亦舒的爱情观是比较现代和开放的[2];张秋蕙则认为“亦舒的爱情观反映的仍是女性‘寻找男人’的主题,在精明能干的表面,甘愿为爱情牺牲的女性美的,仍是她们性格的主宰。”

综观近二十年国内的亦舒研究,亦舒作为香港文学的独特性得到了一定重视,这些研究文章在总体上都肯定亦舒小说有一定的意义。例如作者们从小说的女性形象、爱情观、思想主题和语言等方面进行研究,由此得出比较一致的结论:亦舒的小说拥有极香港和极都市的味道;重视女性的思想、智慧、独立人格和自我价值;爱情观浪漫而不脱离实际,敢于直面现实人生;孤独和寂寞是小说中突出的情节主调;小说常常以悲剧结局,揭示了人性深层的悲剧;语言则简洁凝练、泼辣直率,富于艺术性。

三、本人的预期突破创新。

女性作家关怀女性问题,无疑在艺术背景上,还是历史情景中,都是合理选择。亦舒的小说,着力描写女性,关怀的是女性命运和女性意识,所以她笔下的女性,或传统,或现代。对亦舒小说女性形象的研究,我想从传统与现代性的综合上来解读。而解读这两者的联系,首先,我是从赵稀方的《小说香港》分析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如何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对香港文化身份的探讨与分析是《小说香港》最具理论个性与阅读吸引力的部分之一。作者的研究思路得益于从新历史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理论中受到的启发,关注“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之间的关系,强调从新的历史意识出发去辨识复杂的历史问题。”[6]从新历史主义探讨的是亦舒小说中香港女性无法摆脱的传统束缚,主要是对归属感和身份认同的寻找,这决定女性无法冲破女性他者的姿态与男性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而后殖民主义对香港的影响,主要是在价值观和文化上,这种影响带来一股极强的现代意识。亦舒小说中女性生活在殖民性带来的西方女权意识、商业竞争和道德沦陷的香港都市,其现代性主要表现在金钱观、爱情观和事业观上。其次,本文也想通过亦舒的生命体验,而不是单从文本出发来研究其笔下女性的`传统与现代。最后,就是从新时代知识女性的心理来探讨亦舒笔下女性传统与现代性的表现与意义。总之,本文想通过这三方面的分析,来挖掘香港现代都市女性真实地生存状态和生活图景,也体现亦舒对现代女性矛盾性的真切关怀。

四、研究思路和论文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从传统和现代性两方面来研究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她笔下的女性产生。

首先,从赵稀方的《小说香港》和香港的特殊性来挖掘亦舒小说中女性的传统回归。赵稀方的《小说香港》从新历史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理论出发,认为香港人一直在寻找一种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正因为香港的历史性,有着浓厚的中国文化与道德传统,使亦舒的小说创作无法摆脱这一特殊地域和文化与道德的沿袭,其作品中的女性也不得不为找寻归属和身份认同而回归传统,因此小说仍以“女性寻找男性”为主题,其中女性的自我觉醒,人生价值的规定,还是有一个先在的尺度——男性标准,所以,现代女性骨子里依然有传统文化的束缚,体现在女性的温柔多情,性格的依附妥协,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留恋和家庭的回归。另外,以赵稀方的观点来看,香港也曾深受殖民文化的浸染,殖民主义带来的西方思想,使香港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变,香港由此成为最具现代气息的大都市。现代的香港社会分工更细,适合女性的岗位更多,女性参与社会能力更强,但残酷的商业竞争和道德沦丧,加上男性不会以平等的眼光正视女性,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没变,女性所受的强大经济压力没变。在这种现代意识浓厚的氛围中,女性极力争取独立自主,但却无法摆脱传统意识和男性世界带来的压力,这使得女性内心十分矛盾,而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就是在这种矛盾与纠结中挣扎。由此看来,亦舒笔下的女性受到香港的历史的传统性和殖民的现代性双重压力,尽管她们是事业上的“女强人”,个性鲜明,女性意识强烈。外表越坚强的她们,内心就越脆弱,并且她们的脆弱来自于始终不敢背离爱人与家庭太远,她们害怕孤独、寂寞,害怕被抛弃,而喧嚣和繁杂的都市社会让她们更加找不到自我,所以这些女性不得不做“新潮女性严重庸俗平凡的女人”——寻找理想男性和回归家庭,以此获得另一种生活方式。

其次,从香港的现代性造就了知识女性和都市女性要求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中,我们发现亦舒笔下的女性不再是传统范畴的依附性,而是掌握了经济独立的职场精英。此外,亦舒也投入了自己的生命体验,将时代女性的独特经验、群体感受、生存困境、矛盾心理以非常感性而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凸现的女性意识成为贯穿于她小说的灵魂。而且她把女性意识探索的目光由婚姻家庭投向了外部的世界,把追求事业、实现人生价值、创造生命辉煌作为其内在需求的核心,把女性意识升华到以女性的社会参与、人性自由和精神建树来实现女性解放的更高层次。这种独特的女性书写,赋予了现代女性一种叛逆意识,她们不羁于传统的束缚,不断为实现女性人格的自我完善,张扬时代女性的独立自主奋斗,足以表现在她们对金钱、爱情、事业的看法。对待金钱,亦舒小说中的女性表现的更加实际和超然;对待爱情,她们持怀疑态度,并用客观而冷峻的眼光视之,她们清醒的知道爱情既美好也易逝,两性之间的情感必须以经济独立为保障,以平等的两性关系为前提;同样在事业上,亦舒笔下的女性也是巾帼不让须眉,工作对于这些新女性,不仅仅只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展现自我价值的舞台。这就是亦舒小说中女性区别于传统的现代性。

最后,亦舒小说女性形象的亦舒魅力,就在于她们的传统与现代性,尽管她们生活在现实的矛盾中,但却展现了香港女性真实的生存状态和生活图景,也体现了亦舒对现代女性的真切关怀。

五、研究方法。

本论文拟用一下几种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找研究香港文学和亦舒小说的专著和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及相关文献书籍等,对亦舒小说中女性形象的传统与现代性的研究。2、浏览法:浏览各个网站(如中国知网等),亦舒论坛等查找研究亦舒笔下女性形象的相关资料。3、比较研究法:通过查阅研究亦舒及其作品的相关资料,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以此来分析女性形象。

六、参考文献。

[1]王剑丛《香港文学史》[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2]钱虹《香港女作家婚恋小说选》[m],中国友谊出版社,1990年1版一印。

[3]张秋蕙《徘徊在现代与传统之间》[n],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4]钟晓毅《亦舒传奇》[m],广东人民出版社,xx年1月版。

[5]林芳玫《权力与美丽》[ol],维基百科:

[6]转引自赵稀方:《小说香港》[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xx年5月。

日本文学类论文篇十三

[1]乔东亮。动漫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

[2]动画[eb/ol].

[3]赵巍。日本热血类动漫文本创作模式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5]陈奇佳。日本动漫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32

[6]任书瑶。宫崎骏动画色彩设计探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8]洛克李(台词)[eb/ol].

[9]灌篮高手[eb/ol].

[10]邱紫华。东方美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79.

[15]同[13]

[20]梁雨。《浪客剑心》与日本武士道文化[d].长沙:中南大学,2012.

[21]坂田银时经典语录[eb/ol].

[22](日)新渡户稻造。武士道[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71.

[23](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2.

[24]彭玲。动画创意产业[m].上海:东方出版社,:2

[25]陶短房。警惕日本漫画误导下一代[n].环球时报(社会综合版),2006-6-2.

[27]千年杀[eb/ol].

[30]祝普文。世界动画史[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

[31]王庸声。现代漫画概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

[39]寒漪。日本动画病态审美观揭橥[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7.4

日本文学类论文篇十四

《草房子》这本书讲的是油麻地小学的校长桑乔,校长的儿子桑桑和他的一群同学的故事。

桑桑的爸爸桑乔在油麻地小学当校长,他特别看重荣誉,每次检查都能给油麻地小学得到一面小红旗。直到桑桑生病,桑乔才不再看重荣誉。

桑桑的班里有一个叫陆鹤的小男孩,由于是秃子便有一个外号“秃鹤”。“秃鹤”和桑桑是特别好的一对挚友。

纸月是一个女陔,她的毛笔字是全班最好的。桑桑是一个胡琴拉的特殊好的小男孩。他的胡琴是温幼菊老师教的.。当桑桑见到纸月后,他从一个不爱干净的小孩,变成了一个讲究卫生、爱干净的小孩。他和纸月常常专心灵说话。

桑桑还有一个挚友杜小康,杜小康家原本是油麻地最富有的人家,但因为他爸爸经商失败,杜小康从原来的衣食无忧变成了一贫如洗,要不是桑桑给了他用十只鸽子换来的钱,杜小康就不能在学校门口做生意,当没人买他的东西时,桑桑又是第一个去买他的东西,从今生意越来越好。这些杜小康都没有遗忘,桑桑生病的时候,杜小康将他家鸭子下的双黄蛋送给了他。

桑桑的老师蒋一轮是桑桑最艳羡的一个人。桑桑常常在蒋一轮老师和一个名叫白雀的姐姐之间传信,直到有一天白雀姐姐的爸爸不再让他和蒋一轮老师来往。

《草房子》这本书带给我的是恒久的感动,让我懂得了人生的重要性,所以我喜爱它!

日本文学类论文篇十五

摘要:

商务活动无处不在,在商务活动中人们应体现互相尊重,商务礼仪起到重要作用。商务礼仪帮助我们规范了自己的行为,提高了个人素养,树立了良好的个人形象,维护了企业的形象。商务礼仪帮助人们体现了在商务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

关键字:

商务礼仪;作用;规范行为;个人素养;个人形象;企业形象;尊重

1、根据专业特点偏重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实行模块化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商务礼仪》教学中可根据专业不同,打乱教材顺序,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如酒店管理专业我们可以将教材整合为以下三个模块:个人礼仪模快、社交礼仪模块、岗位礼仪模块。模块下又可分为若干个专题。酒店管理专业的重点则在岗位礼仪模块,岗位礼仪模块中我们则可从酒店前厅、客房、餐厅、康乐、营销等几大一线部门实际工作要求,对学生进行专业礼仪的训练,让学生把礼仪知识融入到具体的工作中。

根据专题内容进行讲解、训练,在课外时间利用主题班会、竞赛等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打领带、打丝巾比赛等活动。教师打破过去的传统教学,采取讲授法、案例讨论、分组训练、视频教学、示范演示等教学方法,使其教学更加生动。在视频教学中,我们可以选取一些知名礼仪专家的经典视频给学生看,在看视频之前我们可以先告诉学生看视频应抓住的关键词,然后引导学生提出学习的知识点以及其自己发现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

2、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让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运用

《商务礼仪》教学中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是一门易懂的学科,知识点并不难,但运用到实践中却很难,其实这就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和强化训练的问题。要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首先应注意校园环境的优化,营造文明的学习氛围。在学院的宣传橱窗,教学楼的走廊等设礼仪宣传墙,设置个人礼仪风采栏,在学生中评选“礼仪之星”。

也可将学生中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在曝光台进行曝光。此外,在礼仪的学习中我们还应加强学生的强化训练,强化训练仅靠授课教师完成是不够的,需要其他授课教师在学生平时生活、学习中逐步的养成。实际上教师间的合作尤为重要,每位教师都应该以自己为榜样,为学生营造一个识礼懂礼用礼的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礼仪课程不是学完就算了通过反复练习,在强化训练中,不断加强知识点的学习,但这个过程需要教师足够的耐心和技巧。

3、创新实训教学

《商务礼仪》课程中有很多仪态动作的训练,例如引导手势的训练,我们可以将高位手势中的直臂式、中位手势中的横摆式、屈臂式、双手横摆、低位手势中的直臂式串联成一系列的动作,也可编排成礼仪操,让学生以做操的形式中逐渐加强训练,从而增强训练的趣味性。

利用校内、校外的各种条件,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更好的让学生学以致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参与不同程度的实践活动,在系部组织礼仪小队,在班级、系部或院部大型组织活动中让学生参与颁奖、迎宾、领位、倒水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如果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还可让礼仪小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社会志愿者活动,为社会服务。如去年本市的旅游发展大会中,我院团委牵头招募了大量的志愿者,大会礼仪服务者,利用这次机会同学们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和发现知识的能力,实训中可以采取小组之间互评,小组内部自评等方式,让学生在不断尝试和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探索。而教师此时所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知识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4、多种考核方式

打破过去的仅仅以一张试卷的考核评定学生的成绩的考核方法。注重学生的平时成绩和实训成绩的考核,调整各项考核的比例,我们可以将平时成绩的考核分为考勤、作业等几个部分,占整个考核成绩的50%,笔试成绩占50%,笔试考核中的题型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参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一些题型,并在考试中使用一些现实案例,把知识点放在具体事例中,让学生来进行分析,打破过去考核中对知识点掌握的死记硬背,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日本文学类论文篇十六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印刷后的扫描图不如原件清晰。如果文中有扫描图,请提供灰色色标扫描图。

请用横线和正文隔开。联络信息可以为一位作者或所有作者的,包括以下内容:作者全名;所属学会;学历或授予的荣誉;所在单位;通讯地址和电子邮箱;电话和传真。

所有参考文献为单倍行距,放在文章最后,按照第一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如有同一作者的两篇以上文献,按出版年代先后排列。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时,作者和出版年代应该放入括号内。由于上标缩印后会变小,难于辨认,正文中不使用上标标注参考文献。所列出的参考文献应当在正文中都有所引用,如果正文中没有引用,请将文献列入文章最后的附加信息(additionalinformation)部分,或者相关材料(relatedmaterials)部分。

本站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并保证最终解释权。

日本文学类论文篇十七

谈胜任力导向下汉语言文学教改方法摘要:胜任力是基于学习动机、自我概念、角色、特质、知识、技能等方面反映人的综合素养。

将胜任力理论应用到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中,主要是发挥胜任力理论的导向功能,提升汉语言人才的语言能力和素质。

文章从胜任力理论探析入手,审视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中的发展困惑,并从优化教学改革方向上,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强调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并重的教改目标,促进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

关键词:胜任力;汉语言文学;教改模式;应用研究。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关注知识分子培养目标的大学教育,迫切需要从人才目标、培养理念、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重新审视和调整,以满足新时代语境下的改革诉求。

1任力理论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现状。

斯宾塞提出的“冰山模型理论”将人的素质比作一个冰山模型[1],为胜任力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发展基点。

知识、技能作为“基准胜任力”,可以通过学习、培训来获得。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文科类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倾向于文化修养与人文素养,注重品德修养、文人情趣的积累。

面对社会文化转型下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需要从自身学科定位上,突出中文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关联度,特别是文化知识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中文人才要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要让学生愿意读书、会说话、能写作。

为此,立足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现状,从倡导学生实践能力养成上,注重知识创新、强调沟通合作、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讲究知识传承与获取的辩证统一,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2任力导向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改模式构建。

胜任力模型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打破传统片面追求“教”而忽视学生“学”的教育格局,立足于教学过程,从对文学经典知识的学习与传承中,优化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从知识体验中来接受和内化。

注重人文性、应用性学科导向,优化课程建设。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顺应社会人才发展需求上,要突出人文应用型培养特色。

当然,不能为了强调“应用性”而削弱课时,而是以核心课程为主,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写作、外国文学等为主体课程,同时,再延伸和增加其他学科课程,如民间文学、中国思想史、电影赏析等,构建出极富人文精神的新课程体系。

另外,在汉语言专业特色教育上,要强调方向分流,对于追求学术性的学生,可以强调对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习与训练,如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等;对于倾向于汉语言应用方向的,可以增加普通话、演讲与口才训练、人际沟通学、商业策划等课程[2]。

多种课程的分流,有助于学生结合自身需求来选择。

拓宽教学途径,强调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

在教学改革中,要立足当前教学体系,深化和拓宽实践教学渠道。

(1)引入“知能攀登工程”所谓“知能攀登工程”,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强化自身综合能力。

结合自身实际来突出综合职业素质,并渗透到日常学习、生活中。

(2)深化国学诵读教育国学课程是增强人文精神情感的重要载体,也是营造良好学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有效途径。

在国学课程教育实践中,一方面突出对传统经典文化的诵读,如开展各类国学系列课,让学生从国学诵读与讲解中,熟悉和了解国学文化,突出古文化素养;另一方面组织观看国学主题影视作品,如《孔子》、《墨攻》、《赵氏孤儿》、《孙子》等影片,从国学影视评论中来深谙其真谛。

另外,邀约省内国学学者专家来校开讲座,组织学生排练国学话剧、情景剧,诗歌朗诵会、诗词交流会等,让学生从古人、古诗、古文化中深刻体会其中的人文意蕴。

读书可以知礼,为营造读书环境,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利用每学期假期开展读书系列活动,并将之纳入到阅读制度建设中。

每个学生每年要阅读五本书,包括人文类书籍3本,其他专业书籍2本。

鼓励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并细化读书笔记内容,如读书概要,名句经典文摘,读后感等;平时开展读书交流会,特别是在年度读书交流、班内读书研讨会中,帮助学生总结读书心得。

(3)注重“四项能力”训练,突出人才特色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特色培养,要注重“四项能力”教育,即写字能力、写作能力、说话能力、现代办公能力。

日本文学类论文篇十八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文化内涵已经获得了较高的提升。对于当代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生来说,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不仅是社会对我们所提出的要求所在,更是终身教育的目的所向。

关于舞蹈编导文学素养的探究。

本文主要依据文学素养在舞蹈编排中的重要作用,对舞蹈编导的有效方法和特殊模式做一些分析和探讨。

场完美的舞蹈表演和编舞者的文学素养与编导能力是分不开的,只有在舞蹈表演中融入专业的舞蹈技能和灵活的舞蹈技巧,充分加入文学素养,才能让观众欣赏到一场活灵活现的视觉盛宴。

舞蹈编导者要充分理解舞蹈编导中的文学素养培养意义,有效抓住文学素养重点研究内容,并注重舞蹈编导中的文学素养研究方法,才能保证文学素养有效训练质量,编排出优秀的舞蹈作品。

一、理解舞蹈编导中文学素养培养的意义。

抓住文学素养重点研究内容舞蹈是表达情感的艺术,不同的舞蹈就有不一样的舞姿和表现力,所以编舞者要着重理解舞蹈编导中的文学素养培养意义,有效抓住文学素养重点研究内容,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时刻牢记自己的编舞计划,不断总结成长经验,用心感悟时代文学的评论,正视社会现实,发挥文学素养下编舞编导的极大优势。

此外,编舞者要让练习舞蹈的人明白,细节决定成败,一套完整的舞蹈表演,是由很多个细小的步骤和步伐相结合才能完成的,表演者只有把每个动作展现得淋漓尽致,才能完美地释放动作,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中,让表演富有灵活感和动感。

编导者要了解全媒时代的发展历程,掌握最先进的社会动态和发展方向,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有效制定舞蹈策划方案和实施计划,培养舞蹈编排的艺术意识,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真情实感进行舞蹈编导,加强舞蹈的生动性和实质性,让舞蹈者通过动作、画面和线条等的结构塑造完美、文艺的意境或美术作品,间接地让舞蹈练习者看到生活中的美,感受美,刻画美。

新世纪时代下的大众文艺市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重视,优秀的文学舞蹈艺术作品打破了传统和陈规的“霸权”地位,显现出更符合新时代发展理念和社会动态的发展方向,舞蹈练习者要明白水滴石穿的道理,要想熟悉地掌握舞蹈的正确要领,就必须严格地按照舞蹈的正确步骤,每天都辛勤练习,勤学苦练,方能掌握技术技巧。

伴随着市场经济形态和大众日常生活的审美不断进步,舞蹈者只要积少成多,只要每天都熟悉一个动作,把一个步骤掌握到位的话,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就能在舞台上展现出惊人的舞姿。

最重要的是,做编导的舞者想要灵活学习运用舞蹈之中的技巧和技能,首先要了解舞蹈的历史和灵魂,适当的时候可以将舞蹈与文学素养相结合,增加舞蹈里的刚劲和魄力,赋予舞蹈生命的力量,并且保留舞蹈本身的柔和和优美,就能把舞姿展现得更生动,让观众眼前一亮。

二、注重舞蹈编导中的文学素养研究方法——保证文学素养有效训练质量。

(一)丰富文学素养的训练内容,提高舞蹈编导能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文学艺术和文学作品的发展朝着先进化和科技化的方向进步,传统的文学发展模式也由单一性变得更多种多样和实际化,舞蹈的编导也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在舞蹈编导和教学的过程中,指导人员一定要注重舞蹈动作和素材的选取,给舞者提供切实可行的练习计划和舞蹈动作,方便练习。

此外,在舞蹈编导的计划当中,不能忽略重要的编导方法和技巧,要不断丰富文学素养的训练内容,提高舞蹈编导能力。

舞蹈最重要的练习步骤就是细节的掌握过程,细节是很重要的,任何一场完美的舞蹈表演,都离不开细节的编排,完美的舞蹈要求舞者的手、眼睛、身体、步法都能完美地融合在舞台上,让观众感觉浑然天成,感受到舞者每一个细节动作,所以舞者只有把每个动作做到位了,才能展现舞蹈的灵气,引人入胜。

在舞蹈过程中加入文学素养,才能让舞蹈者有足够的空间施展动作,才能让舞蹈展现出更轻松的姿态和最自然的动作,表演者必能展现出精气神和灵气。

舞蹈的编排和练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指导教师要注重舞蹈的编导过程和教学方法,让舞者在日常练习的过程中增加对舞蹈动作的感知力,让舞者不由自主地爱上舞蹈,爱上文学艺术,真正发挥舞蹈的高效性和实效性。

另一方面,舞蹈编排者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让舞者感受“多元化”、“高效化”、“情感化”的舞蹈练习过程,这样既丰富了舞蹈练习内容,也让舞者与编导教师之间有了心灵上的沟通,方便交流和探讨实质性的舞蹈动作,达成一致的看法,充分运用文学素养,提高舞蹈编导的高效性和质量性。

编导教师要提高学习者善于发现美的能力,培养其较高的文学素养和舞蹈意识,构造“直观性”、“具体性”、“艺术性”的舞蹈练习过程。

舞蹈的最高境界在于用舞者的形体之美来表现内心的艺术之美,从而达到人心形合一的效果。

细节掌握好了,整体的结合优势有了,舞蹈的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

舞蹈指导和编导教师要发挥情感教学的优势,培养舞者的多方面思考和理解能力,让舞者选择合适的练习资料和舞蹈学习素材,丰富关于舞蹈方面的知识领域,让舞蹈的每一个细节变得更灵活和更完善。

(二)融入文学素养的探究热点,优化舞蹈编导方法。

舞蹈编导者在丰富自身文化素质、学好舞蹈理论文化知识的同时,要不断了解社会时代文学的发展动态,对当代的潮流和舞蹈动向有一定的了解和解析,加深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感触,加强自身文学素养,秉承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舞蹈文艺精神,面临文学素养的舞蹈编导任务,临危不惧,勇敢前行,不断完善自我和发展自己,并在舞蹈编导的过程中,不断融入文学素养的探究热点,努力优化舞蹈编导方法,注重细节和过程,加强每一个舞蹈动作的力度和强度。

如果舞蹈没有其灵魂所支撑,整个团队就会显得零零散散,没有核心精神和舞蹈魄力,也就不能显现出舞蹈的生命力。

因此,正确运用舞蹈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舞蹈编排者要注重文学素养,在编排舞蹈的过程中,合理运用技术技巧,让整套舞蹈动作显得更流畅和具有文学气息。

在舞蹈编导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舞蹈文学素养的实质性内容,严格要求舞蹈训练者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场舞蹈的练习,跳舞者在练习舞蹈和熟悉动作时,可以注重每个动作的接触点和时间点,从而准确把握肢体的运作准确度。

指导教师要让舞者明白每一个舞蹈动作的关键点和主要舞蹈因素,比如在挥舞手臂时,要牢记手臂挥舞的正确高度和与肢体的接触点,以便达到和团队其他舞者协调一致,才能让观众觉得整个舞台有一致性和完美性。

而舞蹈者在记住舞蹈的步骤时,还应该记住自上而下、从左到右的正确顺序,一个很小的动作细节就可能影响整套舞蹈的美感,也能充分体现一套舞蹈动作编排的完整性和艺术性。

一个完美的表演,是需要全体舞者的.极力配合的,所以在舞台上一定要有固定的表演中心。

编舞者要有合理的规划和编舞方案,严格训练舞者的专业素质,而舞者们可以在训练和演练的时候就形成以舞台为中心的习惯,并时刻把握好自己所在的位置,不能偏离舞台中心和团队整体,加强每个舞蹈细节的练习,由于舞蹈中常常含有进步、花步、变换步等步调,人身体的位置就会随着身体的摆动而改变,舞蹈者要根据计划好的舞蹈动作进行合理选择和判断,找好跳舞的中心点,就能让舞者的肢体最大程度地舒展开来,就能在肢体的协调性中让舞蹈和舞台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韵律感。

(三)注重文学素养的培养模式,保证舞蹈编导质量。

现代社会是一个注重美的社会,人们对于美的定义和追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当代舞蹈编导过程中加入美学元素和文学素养是势在必行且任重而道远的。

舞蹈编导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和编导模式,了解舞蹈教学的基本流程,规划合理的教学方案,掌握文学素养下舞蹈编排的主要特点,培养舞者的综合能力,构造出完整和充满美学素养的舞蹈动作。

在舞蹈编排的过程中有效加入文学素养的方法,能不断激发舞者的积极性,培养舞者积极地探寻舞蹈的知识和练习素材,而且,舞蹈者要注重情感舞蹈的练习方法,即在舞蹈练习的过程中融入文学素养,将感情带入到各个舞蹈动作中,加强舞蹈的美感。

舞蹈编排者要不断培养自己发现美的能力,在生活中注重细节,感受日常的小事,主动发现生活元素并有效地构思,把生活素材合理地运用到舞蹈作品的创作中。

舞蹈要求全部身体部位一起灵活运作,才能表现舞蹈的艺术性。

敏捷的动作和轻快的步伐能增加舞蹈的吸引力,让动作更协调和富有节奏感,让舞姿看起来更优美。

编舞者要特别注重文学素养的培养模式,保证舞蹈编导质量。

表演者想要展示出一场活灵活现的舞蹈盛宴,就要让观众看完舞蹈后有视觉冲击和眼前一亮的感觉,这个时候就要灵活地运用舞蹈当中的技能和技巧,来丰富表演的内容。

舞蹈指导教师要注重学者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舞蹈意识的塑造,要经常利用实质活动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利于美的思考的舞蹈教学视频,让学生的思维回归大自然,感受到真情实感,体会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特点,激发学生发现美的意识,感受每一个舞蹈动作的精华和姿态,并鼓励舞者主动探寻舞蹈的奥秘和技巧。

日常中多和舞蹈者进行讨论和交流,取长补短,并经常练习和巩固舞蹈动作,合理地构思和发挥,在舞蹈的学习中升华自己。

三、结语。

总而言之,“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不怕什么阻挡,只怕自己投降”,舞蹈编导者要不断在舞蹈编导过程中加入美学元素和文学素养作为主要内容,只有在舞蹈表演中融入专业的舞蹈技能和灵活的舞蹈技巧,融入文学素养的探究热点,优化舞蹈编导方法,并充分加入文学素养,注重文学素养的培养模式,才能有效保证舞蹈编导质量。

参考文献:

[4]钢花.论舞蹈编导教学中舞蹈形象思维的培养[j].才智,2014,(35):56.

文学素养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是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形成了“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

同时,国家对职业教育工作也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提高人才素质,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

因此,本文从素质培养出发,探讨论述了文学素养与技能人才培养的关系,阐明文学素养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一、文学素养与职业道德。

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职业道德是第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

在对中高职院校、技工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调查中显示,用人单位对学生吃苦耐劳、团队意识等职业操守的要求更大于对学生技术能力的要求。

由此可见,对技能人才职业道德的培养是社会、市场的迫切需求,也是学校对于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著名教育家黄炎培把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范畴概括为“敬业乐群”。

“敬业”指对自己所学习的专业具有强烈的兴趣;“乐群”指在专业活动中表现出高尚优美、快乐向上的道德情操和优秀的共同协作精神。

“敬业”与“乐群”二者是密切联系的,如果离开职业道德、职业操守,那么培养的专业知识技能也就失去了意义。

文学素养是一个人的审美、情操,是言谈举止之间流露出来的品质,拥有一定文学素养的技能人才在工作中、生活中也会有着良好的职业操守。

文学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达成的,需要长期的积累。

文学素养的培养也可以说是人格品性塑造的过程,对个性心理的建构、品性的完美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

如果技能人才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却忽略了文学素养的培养,势必造成个人发展的不全面。

二、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作为人对外界事物的感官感受,不是考试分数能够评定的,而这种感官感受对于技能人才是必不可少的素质。

当技能型人才在从事制造、维修等一系列工作时,从最开始的机械式工作,到后来逐步发展为产品设计师,这一过程对审美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644741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