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体育产业调研报告篇一
近十几年来,在崇尚自由、追求个性的文化理念以及都市生活的快节奏和紧张工作的压力影响下,人们渴望放松的心态使休闲服装成为一种新兴服装产业。
从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休闲服装的需求不断增加,在服装产业中已渐居主导地位。面对休闲服装如此巨大的市场,各服装生产厂家争先恐后生产休闲类服装,比如以纯,班尼路等。本文对“以纯”和“班尼路”休闲服装进行了详细的市场调查,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以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调研方法途径及工作过程
这次调查我们用了观察法以及室内研究法,在国庆期间,我们小组成员前往东莞莞城区进行实地的调查。其中,一人负责拍照,一人负责跟店员沟通,两人负责对顾客和路人进行访问对班尼路和以纯满意程度等问题。回到学校后,我们从网上查找班尼路及以纯的一些相关资料,从中比较分析、讨论归纳从而得出结论。
三、调查的内容和项目
1、经营理论和组织架构
班尼路(东莞市莞城区西正路西城文化广场分店)
以纯(东莞市莞城商业中心东南分店)
以纯成立于1997年,总部位于“中国时装之都”东莞市虎门镇,是东莞市东越服装有限公司旗下的休闲品牌之一。以纯以休闲服装为主,具有浓郁都市生活气息行业清纯艺术气质,倡导“ho”(h-healthyh-happyo-open)的生活方式。时至今日,以纯品牌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已超过5,000家专卖店。致力于通过提供平价、优质的时尚服饰,以引领顾客的穿衣文化和生活方式,是以纯成为顾客首先的服装品牌,打造国际领先的时尚服装零售品牌。曾在中国获颁“中国名牌”及“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以纯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很多地区建立分销中心;通过专卖店直营以及加盟店销售,以在中国首创特许加盟的形式经营,目前在中国大陆有3000余家专卖店(加盟店),并在香港、东南亚进驻。
2、产品形象
以纯和班尼路都以休闲服为主导
风格特点
班尼路:“班尼路”产品,特别适合较为含蓄、注重质料而又追赶潮流的顾客穿着,善于集合当季流行元素,如在服装的颜色配搭及各种配衬品中渗入潮流成分,既深入大众潮流,而且又穿着舒适、大方自然。
以纯:以纯产品设计重于面料的处理与组合上,如厚与薄,单色与花色,显得别具一格,给人感觉是“休闲典雅”,设计手法追求简单明快,领部的独特设计,前襟的不对称设计,都给服装注入新鲜的感受,跟随时尚、简洁大气,中稳重但不乏朝气,能体现现代化新青年,自由与创新,舒适与雅芳,平静与激情,纯朴的时尚追求与向往。
以纯有五大系列服装,包括休闲服,运动服,s女装,童装,商务装。
班尼路则有休闲服,针织衫、西服、衬衫、牛仔裤、羽绒服、裙子。
质量价格
班尼路与以纯都很注重产品质量,引进先进设备和严格检验制度,保证产品高标准;而在价格方面,以纯专卖店产品价位大约在100-500之间,而班尼路产品价格相对较低,适合学生群体。
3、门店形象
班尼路:班尼路入口由班尼路和其旗下品牌生活几何共同组成,标牌则以金典黑为底色,收银台以白色墙为背景,柜台则以金属质感的材料组成,平常化的衣服版设,门则用玻璃拉门,无不体现贴近大众化的设计,简单明了的设计,给人一种平常感,更贴近大众化的设计,简单中又不失一份紧凑,体现了班尼路的经营理念。室内装修,灯光,货场摆位设计,货场整洁及背景音乐协调配合,形成了舒适的购物环境
以纯:不同地区的以纯专卖店店面整体装潢风格可能有所差异,但都没有脱离出整体的框架。无论店面大小,首先给人直观的印象就是“潮”。以纯的橱窗设计采用了落地窗模式,不仅直观鲜明的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而且使自己对时尚的见解充分的展示在顾客面前,使顾客不用走进店内就能为之吸引。同时,落地窗的设计也为品牌的宣传提供了窗口,可以说是“一石二鸟”。采用的木质乳白色的陈列架,模特陈列在陈列架的最顶层,不占用太多空间同时起到了很好的陈列效果,因为顾客从进门时就可以看到,此外,木格层的充分利用也使得店内看起来井然有序,作为陈列柜给人的感觉是简约却不简单,它能给人最大的视觉冲击力
4、店铺环境
班尼路:位于十字路口处的繁华路段,是几条购物街的交汇处,大多是学生的购物中心,临近有其它衣服、鞋子、包包品牌专卖店。
以纯:首先处于市中心的繁荣地带,位于十字路口旁,临近有百佳超级市场,沃尔玛,麦当劳,肯德基。
5、顾客情况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班尼路的消费人群大多是学生,店内的流动人数和挑选人数较多,很少有人主动询问商品,实际购买的人数较少,购买数量大多为一两件。以纯的消费人群大多是工作白领,学生较少,店内流动人
数和挑选人数较班尼路少,主动询问商品的人相对班尼路多,实际购买人数也较少,购买数量大多为一两件。
6、服务情况
班尼路:重视整体客户服务,包括销售前服务如售货员服务及售后服务如货品更换,裤长改短。以纯:销售服务包括:等待、接待、展示、介绍、试用、收银、送别全过程。每一位服务人员都必须紧记了解服务顾客的5s原则:迅速(speed)、微笑(smile)、诚意(sincerity)、利落(smart)、研究(study)。
四、遇到的问题
五、分析与归纳
1、“班尼路”深入大众潮流,以物超所值,大众化作为品牌理念。
现在一二线城市,班尼路被更为时尚的品牌围剿,成了便宜服装的代名词,消费者穿后不能产生荣耀感。当班尼路“沦落”到三四线城市,那里的客户群几乎被快杂货店的低端品牌垄断,班尼路同样难以生存。班尼路现在最重要的是放下所谓的品牌尊严,开始重塑品牌
2、以纯以其紧贴时尚、角逐流行、简洁大气的设计作为品牌理念,要想成为一个全国性的休闲服著名品牌,在整合传播和品牌建设上还需再下功夫。
3、班尼路把品牌定位年龄在18-40岁的人士,主打年轻路线,以男、女、中性的休闲服为主。为大众提供日常生活的基本装束。
4、以纯把品牌定位在:
18岁到30岁的年轻群体,他们富有青春活力、注重健康、热爱运动、追逐时尚、有主见、是享受愉悦生活的个性人士。
5、班尼路的“造牌”工程:。明星固然能带动一时、一定的销售,但长期代言的成本对于新生品牌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负担,班尼路公司的后继资金能否保证会是个未知数。而且明星代言的风险是众所周知的,明星与品牌的适配性,明星的知名度变化,明星的个人问题等等,一旦出现问题对代言品牌的打击甚至可以是致命性的。班尼路公司多品牌战略下的高速增长确实存在着隐忧,而且子品牌在各自品牌经理的经营策划下也有点不战自乱的感觉。
6、以纯的宣传优势,作为一个知名品牌,以纯通过独树一帜的营销方法、对企业发展的热诚追求、对人才的渴望与关爱。在服装业界拥有良好的业界口碑,20xx年获得了20xx年世界杯的特许销售权利,再配合上专业的推广,将让加盟者受益于“以纯”的品牌效益。
六、调研结论
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把整个产品从品位定位、价格定位上打破,向上、向下延展做不同的功夫,认认真真地去研究消费群体。质量造就品牌,保证产品质量长期稳定,持续提高,让消费者满意。“造牌”工程中,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切勿一味追求明星效应,更应重视产品质量与消费群体的锁定等实质性问题。
七、建议
对以纯的建议:以纯服装的定价与消费者所能接受的价位不符,结果造成目标消费者由于价格因素而对以纯望尘莫及。在定价方面,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让大多数消费者能接受;以纯公司现推行全球化的经营策略,代言人以国际明星为主,个性时尚,色调多以黑白灰为主,但以纯在中国的发展未过多考虑东方人的传统,因此一些消费者因东西方文化差异而排斥以纯国际化服饰风格,造成了目标消费群体的流失。因此,在经营策略方面,应多考虑一下东方人的传统,改变一下服饰风格、色调;我国现在休闲服装品牌同质化现象严重,个别品牌设计方面存在抄袭,而且服装样式单一,不能满足广大消费群体的需求。以纯应该不断推陈出新,大胆设计,求同存异,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将会获得休闲服装市场更多的市场份额,使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
对班尼路的建议:班尼路多品牌,覆盖面积广,但经营风险大大增加,班尼路公司应在二、三级市场有完善的销售策略,来降低经营风险。2品牌在设计裁剪的雷同,新推出urban系列新品牌kentex商务休闲的定位重叠,班尼路应不断推陈出新,大胆创新,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3在打造新品牌过程中,班尼路通过巨星代言的营销方式,明星固然能带动一时、一定的销售,但长期代言成本对新生品牌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负担,班尼路公司的后续资金能否保证是个未知数。众所周知,明星代言的风险极大。
因此班尼路在巨星代言上应该改变一下战略,比如在新品牌上市前段时期运用巨星代言,为品牌塑造产品形象,在产品为众人所知之后,再改变代言策略,降低风险。
体育产业调研报告篇二
五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本镇实际,确立了“工业强镇、项目支撑、产业富民、体制创新”的发展思路,注重发展以“牛羊禽、保护地、经济林”为主的农业产业,不断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大力发展商贸产业。经过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的共同努力,广大农民收入显著提高,镇财税收入屡创新高,主导产业得到了极大发展,全镇经济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
一、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一)农业及农村经济成效显著
此前,是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镇,广大农民以种粮为生,虽然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但经济收入不高,正常年景人均年收入仅为2450元,是全县平均水平的72%。20xx年,新一届党委、政府根据山多地少、农业人口比重大、种植结构单—的实际情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和促进农民增收、富民兴镇的重点工程来抓,不断加大农业投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注重抓好设施农业、畜牧养殖和经济林等特色产业,并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
2、服务体系正在形成。以招商引资为依托,以小城镇建设为平台,建成了全县最大的大牲畜交易市场和农产品交易市场,交易客户和交易额持续增加,并影响和辐射到了建昌、凌源等邻近市县,甚至远到河北、河南等地。同时,镇政府实施龙头带动,不断强化科技培训,创新服务体系,使农户生产与大市场之间得以有效衔接,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3、管理机制日渐完善。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了专门的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并组织专业人员深入调研,制定了产业化发展规划,成立了由主抓农业副镇长负责的产业化领导小组,使全镇农业产业化进程得以有序进行。
4、合作经济不断发展。到目前为止,全镇有各类农民经纪人100余人。农机、蔬菜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正在积极筹建中,农民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这些都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不但有力地促进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二)工业实力逐步增强
资源匮乏,搞项目建设缺乏先天优势。然而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抓住主题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镇、项目支撑”之路,并把项目建设作为“唯此为大、唯此为先、唯此为重”的“天字号”工程来抓。
首先,镇党委政府成立了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抽调得力人员成立了项目建设办公室,专职负责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并进一步明确了奖惩制度。
其次,广泛开展宣传工作,统一全镇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使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深入人心,人人皆知,在全镇形成了“重商、亲商、留商、富商、安商”的社会氛围。
第三,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成效,在工作中注重“以情招商”、“以商招商”,以真情打动客商,以热情服务感动客商,使客商招得来、留得住。
四是优化招商环境,增强招商竞争力。我镇正积极进行冶金园区的筹建工作,现在园区的整体规划已经完成,太沟8万千伏安变电项目也已完成,配水、通路等工程正在启动,为承接项目做好了先期准备。
五是严格考核奖惩,形成良好的导向机制。镇党委、政府研究出台了《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制度,真正让招商引资有功人员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得荣誉。同时,注重把后备干部调往招商一线进行培养锻炼。几年来,已有多名同志因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成绩突出被提拔重用,从而在全镇上下形成了按招商引资实绩排位次、定奖惩、用干部的选人用人导向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发展。
20xx年以来,我镇共引进**厂、**有限公司、等投资亿元以上的规模企业6家(落户其他乡镇和工业园区2个),项目总投资4、47亿元,年产值达5、8亿元,年利税380万元,不但填补了我镇项目建设的空白,而且有力地拉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
(三)第三产业与各项民生事业协调发展
2、旅游业成为新农村建设、带动农民致富、增加农民收入的亮点。近年来,我镇重点发展以旅游、观光、休闲一体、以等为主体的旅游景点,初步形成了以农村风貌、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方面
1、农民收入增幅较慢,经济作物如特色果业、棚菜生产等在农业结构中的比重还较低,特色农业经济凸显不够明显。
2、基地建设滞后,规模效益不明显。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导致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不利于形成规模、形成基地。
3、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农户与龙头企业、龙头公司和中介组织之间关系松散,甚至因为部分企业的信誉、服务等问题,农民对产业化的推进有一定的戒备心理。
4、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我镇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注册专业中介组织较少,农民经纪人大部分文化层次和业务素质不高,因销售渠道不畅造成丰产不丰收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挫伤了群众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
(二)工业方面
1、引进项目品种较单一。目前我镇引进的项目以冶炼为主,品种单一,且大多数为初级加工,产品附加值较低,对地方财政税收、社会就业贡献较小,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大,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2、建设用地面临紧缺矛盾。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土地存量不足,厂房用地缺乏。主要是国家加大对土地征用的严格控制,项目征地手续越来越严格;二是项目用地征用难度大。除了征地手续越来越严格以外,群众征地拆迁抵触心理越来越强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所以,项目用地已成为招商引资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工作,并直接决定着已签项目能否落地投产,如何超常规运作项目用地已成为当前要务。
(三)第三产业方面
1、结构不尽合理。我镇批发零售、贸易、餐饮等传统产业所占比重偏大,房地产、旅游服务等新兴第三产业比重偏小,难以起到支撑作用。
?2、产业层次偏低,与其他乡镇相比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规模小、水平低、素质差,且发展不平衡。从企业组织形式看,从事第三产业以个人私营经济为主,且投资多限于商业和餐饮业,且注册资金不多;从发展水平上看,规模小、档次低、小打小闹多,高技术、高附加值、有竞争力的企业较少,涉及新兴产业更少,这些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我镇第三产业的发展。
3、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滞后,投入不足,影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我镇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有些旅游景点因为资金缺乏,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差,配套服务不健全,还没有形成多元化、特色化、规模化的旅游点。
4、第三产业中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市场经济知识匮乏,缺乏懂管理、会管理的人才,再加上资金紧缺,使第三产业难以形成规模发展,而且由于综合服务业发展缓慢,专业批发市场少,难以形成产销对接。
三、保证措施及扶持政策
(一)继续把富民强镇作为各项工作的最终立足点和落脚点。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建设,落实惠农政策,给农民发展产业以最大的优惠条件,强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专业村和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培训农民经纪人,带动农民实现由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的转变,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为农业生产在农机农技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通过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增加工作岗位,以多元化的经济模式扩大就业容量。
(二)继续把项目建设作为主攻方向。一是要坚持项目建设不动摇,坚持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全镇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树立新的思想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根据我镇的实际和特点,切实建立科学的招商引资服务体系,明确部门职能,改进招商方式方法和策略,提高招商引资的效率。继续加大对外宣传和推介力度,不断提高影响力,进一步营造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二是要加快园区建设进度,搭建承接平台。加强与规划、土地、水利、电力等部门的协调,进一步完善园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逐步调整项目建设整体布局。要突出招商选资,除常规企业外,让一些技术含量高、贡献力大的企业落户我镇。围绕冶金园区的优势,深度推进产业招商,重点引进能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形成产业生产配套的大项目,推介一批能带动全镇产业整体发展的重点项目,以新的理念、新的举措推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继续营造第三产业发展的宽松环境。一是要在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经营场所、经营方式等方面进一步放宽限制。允许各种形式的资本进入,从投资经营和政策等方面为第三产业企业提供公平和竞争环境,积极吸引外来资金。二是建议上级政府部门加强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公程序,改进审批办法;三是要突出重点,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进一步推进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实现快速增长。因为第三产业行业多、差异大,要从实际出发,实行重点突破,尤其是结合冶金园区的成立,重点发展房地产开发业、现代物流业和社会服务业等对经济带动较大的重点行业。在发展商贸流通业方面,要大力推行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构建集约便利的现代零售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建设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和特色市场,实现大流通带动大市场、大市场促进大生产,在发展现代物流业方面,要整合现有资源,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多种方式,组建社会化、专业化的大型物流企业,逐步健全完善配送体系,在发展农村服务业方面,要大力发展旅游、初级卫生保健、信息咨询、商品中介服务项目,大力加强农村小城镇建设,实行贸工农一体化。
4、整合资源,进一步加快新兴第三产业发展。
主要是做大做强旅游业,加大旅游资源开发整合力度,把旅游开发建设同城镇建设、文化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我县生态旅游资源,发展休闲度假游、鄂伦春风情游,构建乡村旅游新格局,同时加快旅游管理体制创新和经营机制改革,应用市场机制加大景点建设力度。
体育产业调研报告篇三
20xx年,新昌县人大工作研究会组织人员深入乡镇、村和茶叶、茶机生产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并在形成调研报告初稿后进行专题研讨,最后形成调研报告《兴一方茶业富一方百姓》送县领导参阅。新昌县委书记楼建明、县长马永良(现任平阳县委书记)、副县长柴理明作了批示,对调研报告给予充分肯定。
20xx年3月,新昌县人大工作研究会组织会员以兴一方茶业,富一方百姓为主题,对回山、双彩茶叶产业的发展情况开展了先期调研,然后完善了调研方案,45月,7个组分别到其余的13个乡镇(街道)(新林乡没作实地调研)和中国茶市开展调研,召开了23个有乡镇(街道)领导,相关村主职干部,茶叶、茶苗生产大户,茶叶生产合作社、茶商、茶叶企业代表,茶叶专家等共158人次参加的座谈会,走访了部分茶场、茶叶及茶机生产企业。各乡镇(街道)提供了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介绍材料。调研结束后,各组分别写出了调研报告。形成总的调研报告初稿后,新昌县人大工作研究会召开理事会进行专题讨论研究,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如下:
一、新昌县茶叶产业发展历史
茶叶,一片古老而神奇的树叶,人们将其视为沟通天地的生命。
新昌,东汉时已开始种茶制茶,六朝时高僧名人纷纷入剡,饮茶已成风尚,唐朝时越茶、剡茶等名茶声誉雀起从古至今,新昌人的命运已经与茶叶连接在一起,融会在一起。新昌的农民,因茶叶而殷实;新昌的文化,因茶叶而丰富;新昌的形象,因茶叶而增色。
在茶叶培育上。建国初期,全县共有茶地1.23万亩,多为丛植,零星分散,粮茶间作。1953年,原遁山乡大枫树村首建20亩条播密植专用茶园,推广后,茶叶培育由丛植变成了条植,间作茶地变成了专业茶园。1958年,毛主席号召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新昌县新茶园连年新增,1974年达到4.4万亩,并逐步推广新品种,在上个世纪60年代后,引入福鼎大白等品种,到80年代末,引进乌牛早、龙井43等无性系茶树良种,良种茶园覆盖率明显提高。1999年开始实施首轮茶业扶持政策,县政府每年拨出100万元以上的专项基金,大力支持推广无性系良种茶。镜岭镇1999年建立的浙东良种茶树繁育基地,引进培育、自繁自育优良品种,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全县无性系良种率达66.4%。茶叶品种的不断更新换代,为确保茶叶品质提供了必要条件。
在茶类变化上。清代前期,以烘青为主,道光后,盛行外销,改制珠茶。1984年,新昌县珠茶质量达到了顶级水平,被誉为绿色珍珠,生产的天坛牌3505特级珠茶荣获第23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金奖,成为全国三大珠茶出口基地县之一。随着茶叶市场的放开,出口竞争加剧,传统珠茶生产跌入低谷,茶农们纷纷尝试寻找新的出路。1982年,全县第一只卷曲型名茶望海云雾诞生;1986年,中国茶科所炒茶工人王长根师傅到红旗茶场、雪溪村传授龙井茶炒制技术,同年夏,杭州西湖区人事局干部丁明松邀请西湖区农业局领导和两名茶叶科技人员,来到自己的家乡安山村指导龙井茶的炒制。1987年安山村丁良法买了茶锅,将炒制成功的茶叶带至省农业厅评鉴,得到肯定。至此,茶叶成品完成了从圆到扁质的飞跃。当时,新昌炒制的龙井茶在杭州可卖100元左右1斤,而同期珠茶2元多1斤,价格翻了几十倍。炒扁形龙井能卖高价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县,茶农纷纷效仿。县政府顺应形势,果断决策,提出了圆改扁的战略举措。从1991年起,全县大力推广龙井茶炒制技术,多次有组织、有计划安排炒制龙井茶的技术培训和茶王赛,为大佛龙井的发展打下了技术基础。针对消费群体的多层次需求,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绿加红的发展战略。20xx年县农业局组织雪溪茶场、红旗茶业等企业赴江苏宜兴、福建武夷山学习工夫红茶制作技术,并根据当地实际,制定研发方案,试制成功了名优红茶天姥红。20xx年7家红茶厂投入批量生产。
在茶叶销售上。1992年,回山镇雅里村建立了茶叶交易市场,随后,回山、镜岭安山等5个茶叶交易市场相继建立,方便了茶农就近投售,畅通了茶叶销售渠道。然由于受地域、交通、设施等条件制约,辐射功能较小,无法适应茶叶产业的迅猛发展。1995年,浙东名茶市场应运而生,市场设有200多间营业房、200余个交易摊位。市场一开张,客商纷至沓来。20xx年,浙东名茶市场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全国最大的龙井茶交易市场。20xx年,交易量达6500多吨,交易额7亿多元,成为全国著名的龙井茶集散地。随着交易量的不断攀升,原有市场已难以容纳,县委、县政府决策新建茶叶市场。20xx年3月,浙东名茶市场搬迁到中国茶市,第二期也在20xx年10月开业,一、二期有营业面积10万平方米,商铺800间,交易摊位500个,检验检测,电子商务、管理服务等设施比较完备,功能较为齐全。20xx年交易额达到35.3亿元。20xx年9月中国茶市电子商务平台开通,网上交易额达到8000万元。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实现了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同步推进。随着生产形势的变化,青叶交易量逐年增加,儒岙儒一村、王渡口村及其它乡镇的一些地方青叶交易点已自发形成。
在茶叶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一大批茶商在成长、成熟,在全国20多个省、市开出350多个直销网点,有的已走出了国门。
在品牌创建上。珠茶时期,品牌单一。圆改扁后,镜岭、回山、大市聚等地相继创建了安山碧玉、回山峰芽、西山碧芽、十九峰等名茶品牌。因区域局限性较大,难以形成强大的影响力。随着龙井茶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没有统一的、响亮的品牌,弊端开始显现,市场竞争显得势单力薄。县委、县政府决心通过运营区域品牌对全县的茶叶产业进行管理经营。鉴于新昌境内有历史悠久的江南第一大佛、茶与佛因缘深长,1995年,新昌名茶协会注册了大佛玉龙商标,推出了具有文化内涵的大佛龙井作为全县扁型绿茶的公用品牌,20xx年,大佛证明商标成功注册,进入原产地域保护时代,20xx年开始入围全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十强之列,20xx年,品牌价值达到27.9亿元。20xx年,红茶打出了天姥红品牌。
在茶机开发上。茶叶制作历来靠手工,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70年代中后期,全县珠茶炒制基本实现机械化,并逐步改用电能制茶。圆改扁后,珠茶机械束之高阁。手工炒制一斤龙井干茶要4个多小时。随着龙井茶的迅速发展,炒制矛盾突出。在春茶采摘季节,茶农们采茶、炒茶、卖茶,几乎24小时连轴转。1996年,回山镇柘前村木匠师傅丁水芳,动起了制造龙井炒茶机的脑筋,经过3年时间艰苦研发,1999年第一台龙井炒茶机成功问世。20xx年,天峰茶机在此基础上略有改进后正式投产,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因受产品需求的刺激,全县茶机企业迅速发展到200多家,质量鱼龙混杂,经过三年整治和规范,目前有农机推广鉴定证书企业14家。一些茶机企业注重科技创新,质量在提高,产能在扩大,市场在拓展。如澄潭镇的恒峰茶机厂研发智能流水线茶机,可年产8000台炒干机;南明街道的德力凯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远东牌自动茶机,除国内市场外,还销往印度、越南、孟加拉等国家。茶机的发明与发展,在解放劳动力,提高茶叶生产标准化水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宣传推介上。大佛龙井是新昌区域内的共享品牌,仅靠茶商单枪匹马宣传推介,很难形成气候。为此,县委、县政府策划了一系列重大公关宣传推介活动。1995年9月,回山镇在北京海淀区开设绿茶世界窗口,县长、县人大会主任等领导赴京参加开业仪式,多家媒体对县长带领茶农进京城作了宣传报道,影响力很大。随后,相继组织了国民党连战主席在北京老舍茶馆的品大佛龙井、礼赠俄罗斯总统普京等十多个国家元首、大佛龙井慰问北京鸟巢建设者、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济南、兰州、香港组织举办或参与了上百次的大佛龙井展示展销或万人品茶等活动。凡是在外举办的重大活动,县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亲临现场,鼓劲造势。1996年,举办了新昌首届国际茶文化节,并先后举办了8届茶文化节或茶叶大会,广邀各地茶商考察了解新昌,品尝认知大佛龙井,并邀请茶叶专家考察新昌,推介新昌,邀请新闻媒体采访、采风,制作专题片,宣传推介新昌的茶叶产业与茶文化。与世界茶王天福集团、北京老舍茶馆、吴裕泰公司、霍氏茶业建立合作关系,提高知名度。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大佛龙井品牌的影响力在传播,在扩散,在渗透。
体育产业调研报告篇四
农业特色产业作为促进丽江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角,长期以来,市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都将其与全市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紧密结合在一起,立足实际,依托区位、资源优势,抓项目、建基地、扶龙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强农村经济“造血”功能,切实加快了全市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步伐。
一、丽江市农业概况
丽江市土地面积21219平方公里,山区、半山区占全市总面积的92.3%,辖古城、玉龙、永胜、华坪、宁蒗一区四县,共63个乡镇、办事处,450个居(村)委会,5121个居(村)民小组;全市总人口11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7.6万人,占86%,22个少数民族,人口66.1万人,占58%;据统计部门统计,末,我市常用耕地面积为140.18万亩,农作物总播面积为229.95万亩,粮食总产40.14万吨,农业总产值22.9万元(当年价),其中畜牧业产值8.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53元。
丽江市区位优势较好,环境无污染,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境内最高海拔5596米,最低海拔1015米,“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生物资源富足多样,具有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采取的思路及措施
近年来,市委、政府坚持走“特色化、区域化”的发展道路,深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巩固传统产业,提升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依托产业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按照“突出特色建基地、围绕龙头建基地”,把基地建设与特色产业培育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初,我市提出推进“六个一工程”,狠抓“八项措施”的农业发展思路,更有力的促进了我市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
(一)产业发展采用新模式
根据丽江实际,通过采用各种类型与组织模式推动农特产业发展:以龙头企业带动的“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形式;以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形式;四位一体型的“企业产业联合会+大户+农民”的形式;通过培育专业市场带动发展的形式;以特色产业带动的“公司+特色产业+农户”的形式;以农业园区带动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示范农户”形式。
(二)加大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力度,提高产业化经营科技水平
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兴办各类科研生产经营实体,加快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充分调动各部门科技人员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积极性,吸引年轻的农业科技人才投入科技兴农事业。同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农民素质,切实改变农民的传统观念,培养他们的市场经济意识。通过不同的形式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经营管理水平,学会运用先进科学技术。
(三)积极发展和完善新型的利益联结机制,维护好农民利益
通过行政的手段,制定各项政策措施,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完善分配制度,维护好各个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鼓励龙头企业设立风险资金,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
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是提高丽江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重要举措。通过名牌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尽快形成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具体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目标。着力提升农业产业经营水平,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五)建设“六个一工程”
1、认定一批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家,其中1户为国家级龙头企业,7户为省级龙头企业,且均享有产品外贸经营进出口权,30户为市级龙头企业,都给予了相应的扶持。全市38个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提供就业人数达4000多人,能带动农户20多万户。
2、建设一批市级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末,全市共有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80万亩,其中主要有冬早蔬菜5万亩左右、加工型马铃薯6万亩、优质米基地10万亩、杂豆芸豆10万亩,油菜7万多亩。
3、发展一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市现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约170个,会员达12700人,切实提高了我市农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4、树立一批农村能人和科技带头人:全市共有农村能人34人,科技带头人25人,他们通过科技服务、大办特色示范样板、创办农产品基地等,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
5、创建一批丽江农产品品牌:全市共注册商标的农产品共有37家37个产品,农产品发展呈现出品类齐全、快速发展的趋势。
6、培育一批种养殖业大户:我市种养殖业大户已发展到797户(其中种植业大户
333户,养殖业大户464户),种植作物涉及到粮食、蔬菜、林果、花卉、药材、烤烟等各类粮食、经济作物,大户种植面积达5万亩左右,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规范管理的水平,促进了单产的提高,实现了增产增收的目的。
(六)狠抓了“八项措施”
1、推广经验促增收:近年来,经过开拓性的探索和实践,找到了促进农民增收和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一些典型经验:如玉龙县的“鲁甸经验”,期纳镇满官村“党建带村建,村建带民建”、“支部+协会”、“企业带动转移劳动力”的经验,在在全市各地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成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经验。
2、宣传惠农政策促增收:通过及时贯彻减免农业税、下发粮食直补资金、实行购机补贴等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
3、调整结构促增收:在稳定粮食总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围绕龙头企业的原料需求,从早、巧、晚、特四个方面来调整结构,打时间差、节令差,打特色品牌,集中精力抓好优质稻、烤烟、青梅、甘蔗、畜牧业、冬早蔬菜、魔芋等重点产业,积极培育红花、特色中药材、朝鲜蓟、花卉等新兴产业,因地制宜,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发展路子,使农业产业发展做到突出重点,各具特色,适度规模发展,充分发挥了各地的区域优势,使农业生产的优势产品向优势产业集中,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以实现区域产业的产业效益、基地建设的规模效益、特色作物的特色效益。
4、科技服务促增收:大力推广了农业新技术和优质高产新品种。
5、围绕市场促增效。
6、劳务经济促增收。
7、加工增值促增收。
8、防疫减灾保增收。
三、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市委、政府及农业部门根据丽江实际,确定了我市“水果、蔬菜、药材、野生菌、杂粮、优质米、烤烟、魔芋、畜牧,劳转”十大特色产业加以大力发展扶持,并相应在全市范围内选定授予了“玉龙县鲁甸药材之乡、太安马铃薯之乡,古城区七河生猪养殖之乡,永胜县三川优质米之乡、期纳冬早蔬菜之乡,华坪县荣将芒果之乡,宁蒗县新营盘苹果之乡”七个重点产业乡镇,积极引导农户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道路。
(一)种植业
1、水果产业
全市水果面积29万亩,年水果总产量11.74万吨,总产值1.85亿元。
①苹果产业:目前,我市苹果面积稳定在8万亩左右,产量2.6万吨,产值5000万元。其中,宁蒗县5万亩,玉龙县1.8万亩,永胜县0.5万亩,华坪县0.3万亩,古城区0.4万亩,其中,宁蒗县的一万亩已通过无公害食品生产认证,两万亩a级绿色食品苹果基地的认证工作正在进行之中,苹果产业已经成为当地产区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宁蒗县新营盘乡产值超万元的农户就有160多户,且有省级龙头企业宁蒗县龙德绿色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开展苹果产业的综合服务工作,带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计划到20xx年,全市苹果面积在巩固的前提下发展至13万亩,实现产值4亿元左右。
②优质晚熟芒果产业:全市芒果总面积4.42万亩,总产量0.83万吨,总产值2438万元。主要分布区华坪县是云南省独有的优质晚熟芒果生产区,生产的芒果以成熟晚、色泽鲜、品质优而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市、县农业部门加快了芒果产业科技推广和品种改良步伐,筛选优质晚熟芒果品种在最适宜区种植;组建了以芒果营销加工为主要经营项目的华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及华坪县芒果专业技术协会,并注册了“金川红”芒果商标;,华坪县还获得了1万亩绿色食品芒果生产基地认证;如今该产业已成为华坪县新农村建设的首选产业。计划到20xx年全市芒果面积增加到6万亩,产值实现2.4亿元以上。
③雪桃产业:丽江雪桃具有色、香、味、形俱佳,成熟晚的优良特性,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经济价值较高。开发主要以新知图书城下属的丽江雪桃开发有限公司为主。目前已在拉市乡建成亩雪桃生产示范基地,300亩雪桃优质苗木生产基地,盛果期亩产可达4000公斤左右,大面积平均亩产公斤左右。计划到20xx年全市雪桃面积发展至3万亩,预计产值1.5亿元左右。
④青梅产业:丽江现有青梅面积5.98万亩,产量1.38万吨,产值1450万元。主要分布在玉龙、宁蒗县两县。有得一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和绿丫头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两家省级龙头企业从事青梅生产加工。计划到20xx年全市青梅面积发展至3万亩,产值达8000万元。
⑤龙眼产业:永胜县是云南省唯一的龙眼基地县,现有面积1.46万亩,产量0.3万吨,产值900万元。目前正积极开展品种改良及应用一系列综合配套技术的提质增效工作,并已见成效。力争在xx期间使基地全部良种化,从而使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2、蔬菜产业
我市现有蔬菜面积13万亩,产值1.2亿元。
①冬早蔬菜产业:“十五”规划期间,我市冬早蔬菜开发以金沙江沿岸乡镇为主,我市已种植冬早蔬菜5万亩。到20xx年,拟建成冬春蔬菜基地10万亩。
②夏秋蔬菜产业:,我市种植夏秋冷凉蔬菜6万亩。力争到20xx将年全市名、特、优蔬菜播种面积突破至20万亩(无公害蔬菜面积15万亩),产量50万吨,创立丽江无公害蔬菜品牌,实现产值3亿元。
3、药材产业
丽江是名副其实的“药材之乡”。椐不完全统计,至底,丽江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的企业有八家,从事采购销售的个体户有1000多户,种植户有6000多户,种植面积3.6万亩,年产各种药材6500公担,野生药材5000公担。丽江中药材种植产业化发展以云木香、云南重娄、岩白菜、白芨等四个种类为主。在“”期间,计划建成四种中药材种植生产基地5万亩,预计产值6亿元。
4、野生菌产业
我市广大山区和半山区有较多品种的野生菌,目前企业加工的品种有松茸、牛肝菌、羊肚菌、鸡油菌、黑木耳、磨菇等,每年可采集到近1000吨,产值在3000多万元。“”期间计划在玉龙、宁蒗及永胜三县的高寒冷凉山区建立5万亩高档名贵野生食用菌促繁基地,扶持龙头企业野生食用菌深加工及冷藏设施,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创建丽江天然无污染野生食用菌品牌。有中源食品有限公司、丽江得一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永胜雷特生物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省市级龙头从事各种野生菌的贸易活动。计划到20xx年使该产业成为年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的出口创汇产业。
5、优质芸豆杂豆产业
小宗粮豆(芸豆、燕麦、小鸡豆)是丽江市的特色作物和优质品种,以玉龙县aa级的芸豆生产基地,古城区为主的鸡豆(小扁豆)生产基地,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的声誉和生产发展潜力。至底,我市芸豆种植面积8.36万亩,产值3000万元。其中玉龙县种植有芸豆6万亩,是云南省最早、面积最大的aa级有机芸豆基地,是丽江直接出口创汇最主要的农产品。主要有得一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安胜外贸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从事该产业的开发,带动农户发展。
为使丽江大粒型芸豆在质量、品种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芸豆产业成为高寒冷凉山区的支柱产业,在“”期间将建成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品种较为齐全的芸豆“引、育、繁”试验基地,我市将建成26万亩的优质芸豆和杂豆生产基地,计划产值达到9000万元左右。
6、优质水稻产业
我市水稻面积占粮食作物面积的16.2%,产量占30%,今后,继续保持水稻种植面积32万亩,单产由现在的385千克提高到430千克,总产量1.38亿公斤,确保粮食的生产安全。计划“”期间,全市建成优质稻生产基地20万亩,预计生产优质米1亿公斤,实现产值3亿元以上。
7、烤烟产业
我市的烤烟产业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到底,已累计种植123.76万亩,收购烟叶233.05万担,农民收入77786.8万元,财政收入19389.6万元。我市烟叶在外观和内在质量上都赢得了省外烟厂好评,呈现出畅销的良好局面。根据丽江市烤烟种植区划提供的数据,全市有最适宜区、适宜区和次适宜区烤烟种植面积近8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4%。其中最适宜区和适宜区共有耕地43万亩,按正常三年两头轮作要求,考虑其他作物,每年用宜烟土地的40%种烟,全市每年可种植烤烟17万亩,现有烤房32294座,烟叶收购站点39个,常年从事烤烟生产、收购各类技术人员1800多人,烟区广大烟农也掌握了烤烟生产技术,加速发展烤烟生产的条件已经具备。“十一·五”期间烤烟生产的基本发展思路是:“抓住机遇,优化布局,提高单产、质量、效益、加快发展”,把我市烟叶收购指标争取到30万担,进入全国重点种烟发展区域。
8、魔芋产业
目前,我市种植魔芋8000亩,产量1.5万吨,产值2300万元。我市正大力开展绿色食品魔芋以及有机魔芋的基地建设,引进精粉加工先进技术与设备,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永胜县松坪乡的魔芋通过日本国的有机食品认证,产品出口到日本。目前主要有玉元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进行该产业的生产与加工活动。计划到20xx年建成魔芋生产基地5万亩,预计产量9万吨,产值1.3亿元。
9、马铃薯产业
我市特有的立体型气候资源,促使我市建设马铃薯生产基地有两种方式,一是秋收马铃薯生产基地;二是以金沙江沿岸干热河谷为中心的冬早马铃薯生产基地。全市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在22万亩左右,其中优质专用马铃薯10万亩,产值1000万元,主要分布在玉龙县、宁蒗县、永胜县。丽江市从1998年开始进行脱毒马铃薯种薯基地建设,具有较好的种薯繁育设施条件,具备年生产试管苗200万苗,微型薯800万粒的生产能力。计划到20xx年全市马铃薯种植发展至30万亩,总产30万吨,产值2亿元。引导扶持建立1-2个马铃薯深加工企业。
10、优质油菜产业
我市主要有以玉龙县和古城区为主的油菜生产基地,分为夏收油菜基地和高海拔地区为重点的秋收油菜基地,种植油菜2.5万亩,其中冬油菜1亩,秋油菜13000亩,秋油菜籽产量1300吨,产值3100万元。目前,公司正积极在鲁甸筹建菜籽油深加工项目,创建有机油、生态油品牌。到20xx年“”规划末建成油菜生产基地6万亩,预计产量3700吨,产值1亿元。
(二)畜牧业
1、黑山羊产业
我市先后开展了4个养羊综合区,优势肉羊产业带玉龙县种羊场、永胜种羊场建设,加强了养羊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促进了丽江黑山羊产业的发展。,我市黑山羊存栏90多万只,预计羊存栏达103.79万只,出栏肉羊36.35万只,肉产值达757万元。年外销山羊17万只。
2、黑头山羊产业
黑头山羊是宁蒗县地方优良品种,是当地农民群众不可缺少的重要生产生活资料和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从1995年立项开展供种基地项目建设来,通过近几年的实施,建立了核心群种羊场,扶持建立扩繁种羊专业户106户。黑头山羊群体数由1995年的2.7万只增至目前的3.4万只,增长25.9%。年对外提供种羊1260只,出栏肉羊1.2万只,经济收入达500多万元。
3、菊苣养猪产业
为了推动种草养畜,发展生态养殖业,玉龙县畜牧局引进钰滇菊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入驻拉市乡培植龙头企业,并建立拉市乡菊苣养猪基地,成立了拉市乡养猪协会,建立了年出栏肉猪1000头的养殖场,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共推广种植菊苣4056亩,发展菊苣养猪4.1万头。目前菊苣养猪已通过省厅无公害产地认证。钰滇公司在市区农贸市场开办了2个菊苣猪肉专营门市,产品供不应求。
4、华坪白毛乌骨鸡产业
华坪白毛乌骨鸡具有耐粗饲、味美、滋补等特性,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华坪白毛乌骨鸡地方优良品种,在省厅的扶持下,培育和发展了乌骨鸡选育养殖场2家,规模养殖户20户,促进了华坪乌骨鸡的健康发展。华坪县肉鸡存栏48万只,出栏96万只,产值1516万元。
5、蜂产业
我市蜂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通过养蜂基地建设,中蜂科学饲养综示区项目建设,扶持建立永胜滇峰蜂业公司,滇峰蜂业公司收购蜂品150余吨,完成销售收入200多万元。
6、丽江三川火腿产业
丽江三川火腿产业通过几年努力得到发展状大、产品的产量及效益通年增加,并获得了“中国专利新技术博览金奖”、“中国名牌产品”、“首届中国民营企交易指定产品”、“云南省放心食品”自营进出口权等多项殊荣。丽江三川火腿有限公司完成火腿加工1867吨,产值达6540万只,实现销售收入6300万元。
体育产业调研报告篇五
广州芳村茶叶市场调研报告
一、芳村基本概况
芳村区位于广州市西南端。北、东面临珠江(南航道) ,与白云区石井镇、 荔湾区、海珠区隔江相望;南靠珠江(佛山水道) ,与番禺区大石镇、南海 市平洲镇相邻;西与南海区盐步镇、黄岐镇接壤。总面积 46.2 平方千米。 总人口 19 万人(20xx 年) 。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510360。代码:440107。 区号:020。拼音:fangcun qu。
二、茶叶产业在芳村所占比重
芳村,历史上以花闻名于世。花,是芳村一个传统产业,可以说芳村先有 花后有茶。是花带动了茶叶的发展。目前落户在石围塘街管辖区内的茶商 3500 多户,20xx 年茶叶成交额 25 亿多元,是广州年销额超过 25 亿元的十 大市场之一。茶叶产业占芳村 gdp 的 37%。
三、芳村茶叶产业规模数量
●芳村目前有茶叶商户 3500 多家; ●产业营业面积达 20.2 万平米; ●大型的茶叶批发市场及交易中心有 8 家。
● 主要茶叶市场参数(资料来源:现场了解、时常专业网站提供)
市场名称 建筑面积 芳村茶叶城 3.2 万㎡ 南方茶叶市场 9 万㎡ 山村茶叶城 5000 ㎡ 三一国际茶叶城 2 万㎡ 锦桂茶叶市场 2 万㎡ 承鸿茶叶市场 8000 ㎡ 正好茶叶市场 2 万㎡ 万华茶叶市场 1 万㎡
数量 600 间 1500 间 100 间 300 间 300 间 150 间 300 间 250 间
单位租金 60-400 元/㎡ 100-350 元/㎡ 200-250 元/㎡ 60-300 元/㎡ 100-250 元/㎡ 200-250 元/㎡ 100-250 元/㎡ 100-250 元/㎡
建筑结构 四层专业市场 两层街铺 四层专业市场 四层专业市场 一层街铺 一层街铺 一层街铺 一层街铺
状况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四、芳村主要茶叶市场建筑规划
(一) 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主要交通干道旁,一层街铺、单间建筑面积在 30-60 ㎡;如图:
(二) 专业茶叶市场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设有大型停车场;场地规划合理,有多个进出 口,通道宽敞,上下楼方便,有专门上下货区及仓储区和办工区;
(三) 专业市场功能分布 ●一楼为茶叶销售门市部 ●二楼为茶具销售市场 ●三楼为茶叶经营公司办公场所及仓储区、休闲品茶区
五、产品种类
芳村茶叶市场,产品覆盖中国所 有茶种,主要包括:绿茶、白茶、 黄茶、乌龙茶、红茶、黑差、花 茶、其中普洱茶占相当大比重。
六、主要销售模式 ●批发零售 ●出口 ●休闲茶艺
七、主要消费群呈现
年龄、收入、工作性质、生活习惯、个人性格、居住城市等等因素都会影 响个人消费行为。 一般表现为:时尚消费、习惯消费、功能消费、家庭消 费。 ●时尚消费群体主要为城市青年,讲究情调是一大消费特点,泰和居吸引 年轻的消费者,需在时
尚消费适当进行纵深。 ●习惯消费群体多为爱茶一族,这些消费者有自己喜爱的茶叶品种或品牌, 消费习惯性强,有个人偏好,较难改变。 ●功能消费群体主要为女性或中老年人,减肥茶、美容茶、保健茶等等 ●家庭消费指普通家庭的日常消费。 ●旅游消费者 ●茶在中国长期以来被视为土特产,不同的地方盛产不同的茶,西湖龙井、 信阳毛尖、中国台湾乌龙等等,到杭州旅游的人不会忘了买地道的西湖龙井, 到云南旅游的人也会带上一些普洱茶。多为一次性消费。 ●礼品消费者 中国人传统的三大礼品是烟、酒、茶。在这三项礼品中,唯有茶是老少皆 宜,且有益健康。因此,无论在传统佳节还是在各种公关活动中,高档名 茶都是消费者的首选。礼品消费产品的外包装、知名度和销售场所是其主 要的购买动机。
●团体消费者 团体消费指以团体购买为主的消费形势,这种消费的特点是消费选择权集 中在少数人手中,而直接使用产品的人大多没有选择的机会。团体消费多 为宾馆酒店茶楼等公共消费场所的消费和办公室消费 ●专业场所消费者 专业场所指以品茶为主要目的茶艺馆、茶楼、茶馆等。这些场所最能集中 体现中国茶文化,是极品茶、高档茶的主要消费区域。 这些场所对市场价 格统一的品牌茶有一定排斥。作为中国茶消费的顶级层次,这个市场具有 一定的示范作用。
八、货源组织
● 主要来自,浙江、福建、云南、广西、潮汕、湖南、香港、中国台湾等地方, 茶叶经销商,经营的商品适合高、中、低不同消费阶层的需要。 ● 有厂家直销、贸易公司代理、加盟、连锁店。 ● 品种覆盖中国所有茶种。
九、发展趋势及出路
1、 改造和提高交易场所的建设水平。 批发市场是人流、物流、车流的集中场所,因此要造就一个适宜交易的良 好环境。 2、建设市场信息系统。 包括信息收集发布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市场是发现和形成价格、传递信 息的重要场所。批发市场产生的价格与供求信息,对引导流通和生产具有 重要作用,每个批发市场都要建立市场信息收集发布系统,包括市场的信 息网站,信息采集处理设备,信息发布与查询设备。 3、建立茶叶质量安全检测系统。 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是控制上市农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每一个批发市场都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系统,以快速检测农产品的有毒 有害物质。包括建立检验检测室,配备相应的设备和合格的检测人员,建 立检测制度。严格控制有残留农药的茶叶上市。 4、积极发展茶产品连锁经营配送等现代营销方式。 连锁经营配送等现代营销方式,是适应农业规
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的经营方 式,具有集货、分级包装、运销服务、品牌效应等功能,可以扩大销售规 模,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营销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5、全方位开展茶产品促销工作。 利用有形市场、无形市场和互联网络,积极参加中国国际茶产品交易会、 茶博览会、中国农产品网上展厅等专项产品交易会,积极办好,做大做强 几个特色的农产品交易会、博览会,构建在国内国际具有较强影响的茶产 品贸易与交流平台。 6、扶持茶产品扩大出口。 鼓励和支持茶产品出口企业扩大出口,加强对国际市场的研究分析,有针 对性地组织优势企业和优势茶产品出国参展促销,近期要加强对中国台湾茶产 品市场的研究,扩大海峡两岸茶产品贸易合作。 7、进一步推动农产品运销“绿色信道”建设。 加强调研,扩大宣传,搞好协调, 配合有关部门,研究推动建立“绿色信道”, 为茶产品运销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提高当地茶产品竞争力和增加茶农收 入。
体育产业调研报告篇六
一、茶叶基地建设现状
茶叶在我县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发展茶叶经济在我县具有生态立县的独特自然优势。目前茶叶基地在我县已初具规模。全县8个乡镇,104个村,有88个村产茶,种茶农户达3.5万户,从事茶叶生产人员12万人。年来,茶园面积达到17.8万亩,年茶叶产量达到1587吨,其中名优茶占42%,实现茶叶产值4亿元。茶叶是我县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与1975年比较。种植面积增加118353亩,增长2.7倍,产量增加12769吨,增长23.3倍。农民收入增加16000万元,增长16倍,茶叶产值增加30617万元,增长10.2倍。
二是科技含量提升,促进了品牌优势形成。通过多年来茶叶科技人员、企业、茶农的努力培育创新,以“采茶毛尖”为代表的一大批名优茶出炉,创品牌竞争拼搏。xx年“采茶毛尖”荣获名茶第一品牌。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成为名茶的知名品牌。
三是茶叶龙头企业产业化逐步提升。采花茶业有限公司现已提升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投资3亿元建设采花毛尖科技园。
四是茶农生产方式的转变。主产茶区茶园管理由传统手工向半机械化转变,茶树修剪机、鲜味采摘机、茶园耕作机、名优茶制作机械化得到广泛应用,茶叶加工环境改善,设备更新配套,符合国家食品标准。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茶叶基地发展速度和质量的矛盾,近年来,我县每年新建茶园都在万亩以上,年和年在2万亩以上,由于农民投工投肥能力有限,建园质量无法达到技术标准,加上后期管理不到位,难达到高标准建园的预期经济目标,5-7年后,必将形成未老先衰的低产茶园。
二是科技兴茶与科技推广体系的矛盾。从年以来,乡、村农业科技网络遭重创。对茶叶基地建设和加工初制研究推广人员减少和从事推广人员的生活保障等问题。造成指导服务人员不能及时准确到位,难以深入田间、车间,严重制约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资源深度开发。
三是基地规模和农村劳动力的矛盾。全县规划基地规模达到20万亩,按农村人口人平拥有1亩多茶园。因土壤、海拔等自然因素限制,部分地区不宜种茶,主产区每人茶园面积在2亩以上,多达4亩左右。加之大量年青人外出务工,在家都是老弱病残,茶园荒废严重,老茶现象多,资源浪费。
四是茶叶初制厂布局与茶农卖茶的矛盾。茶叶纳入食品管理,对加工条件和经营资质提高了要求,在整顿工作中,取缔关闭了一批小茶厂,边缘地区茶农卖茶难。
三、对策的研究
根据县委、县政府茶叶发展总体思路,提出生态立县。精制茶叶旅游“两张”名片,坚持打民族牌,走特色路,靠绿色富,以茶叶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实施“三大一特”发展战略。即建设大基地,打造大品牌,发展大企业,弘扬土家特色茶文化。
一是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茶的标准,提升茶叶基地质量,坚持建园质量标准,加强管理所有茶园达到无公害标准。无公害、有机茶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符合有机茶、绿色食品标准的茶园面积达到10万亩,茶树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无性系良种面积达到50%以上。
二是培育壮大茶叶加工企业,合理布局。加大企业资本运营力度,加速企业扩张步伐,建设服务好采花茶业科技园,对外联接好市场,对内联接好茶农和中小茶厂,实现茶树良种引进推广良种茶园种植与示范,现代茶叶初、精加工,茶叶深度加工开发等多功能于体,技术含量高,能耗少,污染小的茶叶生态园区。成为集生产、科研、销售于一体,融包装、质检、储运、旅游观光于一身,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茶业初、深加工企业。
三是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建全茶叶技术县、乡、村网络推广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引进科技人才,提高技术服务功能,在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基础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定向培养一批,高薪聘请一批,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四是加大茶园机械化的推广力度,改善茶园的硬件设施,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茶叶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茶农收入。
五是用现代的营销理念和手段,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组建营销公司,提高营销决策应变能力,建成同行业一流的企业形象设计,一流的产品形象设计。
六是融入文化旅游内涵,丰富历史文化底蕴。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广邀文人加工挖掘整理宣传,开展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旅游活动。把人文茶尽快推出去,实现茶业的新跨越!
体育产业调研报告篇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畜牧业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并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畜牧业是我市农业生产中的传统产业,在为农民增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我市农业特色产业之一,是我市未来重点经营的产业项目。深化特色产业的发展,对我市今后的经济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一、产业现状
1、生产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重视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创建畜牧大县为载体,以农民增收、牧业增效为目的,不断优化畜牧产业结构、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重点抓好畜牧产业化建设、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畜牧产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建设进程,不断增强畜牧经济综合实力,实现了畜牧产业快速发展,
,全市生猪存栏65万头,牛、羊分别存栏8.3万头、4.5万只,家禽存笼195万羽,长毛兔存栏12万只;全年生猪出栏85万头,出笼家禽298万羽,实现牧业产值12亿元,农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1550元。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市畜牧事业发展有五个方面的明显进步:
(1)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有突破性发展。通过政府强力推进,惠牧政策拉动、办试点带动、激活了民间资本投资畜牧业的热情,标准化规模养殖势头强劲。建成万头猪场一个、生猪标准化150养殖模式猪舍30栋、10万套种鸡场一个、1万只以上的蛋鸡场10个。去年8月上旬,市人民政府在汪营镇召开畜牧产业发展推进会,8月中旬州政府在利川召开规模化养殖现场会,从而我市的规模养殖有了亮点、激发了群众投资畜牧业、发展畜牧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带动了全市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
(2)畜禽品种改良有明显进步(20xx最新招商引资情况调研报告)。近三年,市政府列支专款,每年引购良种公猪20头投放到养殖大户,建好了100个生猪中心人工授精站,能繁母猪达到5.8万头,能繁母猪可以突破6万头,加快了生猪品改进程,生猪三元杂交率达到65%以上。
(3)动物防疫工作成效明显,没有发生大的疫情。近年来,国际国内动物疫情形势严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每年市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了动物防疫工作责任状,并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市对乡镇的经济工作综合考核内容,同时落实了相关的防疫工作经费,防疫的质量和效果明显好于往年。
(4)党和政府的惠牧政策得到落实。一是落实了中央的能繁母猪补贴、保险政策;二是去年《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利川市创建畜牧大市实施方案的通知》(利政办发2号)文件出台的六项奖励扶持政策得到了较好的宣传和落实。
(5)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多仁多实业有限公司年屠宰禽类加工300万只的生产线于6月正式投产,产品销路看好,目前正着手准备迁入工业园区;土家牧业有限公司30万头生猪肉联加工厂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总投资800万元,完成了征地60亩、三通一平、规划设计和签订了设备采购合同,主体工程即将动工,可在底前建成投产;乐福畜产有限公司购销加工兔毛450吨,实现销售收入5500万元;五洲牧业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饲料加工厂正在安装和调试设备,预计在本月下旬正式投产。这些企业的建设、发展、壮大,改变了过去我市无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格局,拉动了畜牧产业的发展。
(6)畜牧队伍建设有明显提高。一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全市600多名集体兽医人员的养老保险得到落实,解决了集体兽医老有所养问题,调动了在岗兽医人员的从业积极性;二是畜牧系统的行风建设有所提高。,认真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参加“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两提高、两满意、创服务性机关”的主题教育活动,畜牧局迅速在新闻媒体公开作出五项承诺,其主要一项是制作了便民服务卡,将局长、局技术人员、乡镇畜牧服务中心主任的电话号码制成便民服务卡、发放到养殖大户,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难必帮,使畜牧系统干部职工服务三农的意识增强,使社会关注畜牧、支持畜牧部门工作的关注程度提高,使畜牧系统职工的精神面貌有所改观、队伍的思想作风有所好转、行业的服务形象有所提升。三是当前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扎实有效推进,必将增强队伍的发展意识、服务意识,提高队伍服务三农的水平和能力。
2、存在问题
(1)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畜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从生猪产业发展情况看,生猪肉联加工龙头企业还未建成投产,没有品牌,更没有知名品牌,也没有一家有品牌、上规模的饲料加工企业,“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组织形式尚未形成,产业链条脱节,抗击市场风险能力低。同时,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畜牧业生产结构仍很单一,主要是生猪生产,占85%以上,没有很好地利用我市丰富的草山草坡资源,优势资源利用不够,草地牧
城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第2页
业发展步伐不大。我市有宜牧草山草坡291万亩,且集中成片,理论载畜量20万个牛单位,实际载畜量11万个牛单位,目前,市内10万亩以上的四大草场仅齐岳山的少部分被建设利用,寒池、麻山、严家坪等草山草坡都亟待开发,存在草多畜少、草场资源浪费的情况,草食畜牧业发展差距大、发展空间大。
(2)畜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和污染矛盾日益突出。规模养殖是推动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决定着畜牧业发展水平,而我市规模养殖目前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进展缓慢,畜牧产业发展成败在防疫,畜禽规模化养殖往往造成气味难闻、水体污染。一方面,土地调整难,土地流转难,导致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难建。另一方面,治理污染难,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粪污排放量大,一个万头规模养猪场的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成本约为200万元以上,排污治理的成本高,很多养殖户不愿投入。因此,发展规模化养殖要研究污染治理问题迫在眉睫。目前养殖场(小区)粪污处理主要通过建沼气池和简单的沉淀处理后直接排放,很难做到达标排放,对环境和人畜饮水安全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3)动物防疫基础不牢。目前动物疫情形势复杂严峻,保障畜牧产业健康发展的任务艰巨。一是当前重大动物疫情形势总体呈疫源分布广、毒株变异快、外疫威胁大的特点,一旦市场价格下滑,一些养殖户综合防控措施不到位,稍有不慎就有爆发大范围疫情的可能,如生猪口蹄疫、蓝耳病、猪流感以及禽流感等疫情,形势十分严峻,不仅动物发病流行,而且感染人,防控的难度越来越大;二是我市与周边六县市接壤,边境线长。随着社会总需求的扩大,地区间的畜禽商品流通量增大,由于各地区防疫水平的差异,加之重大动物疫病的互通机制没有建立,容易造成地区之间动物疫病传播,增大了防控的难度。三是村级防疫队伍不稳定。目前我市的村级动物防疫从业人员常年480人左右,平均年龄在49岁左右,从文化程度看,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中专文化程度的占30%、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0%、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0%,业务素质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畜牧兽医基层队伍建设,年投入兽医防疫员报酬已达150万元,但全市有575个村,防疫员人均报酬相对较低,加之工作量大、注射免疫操作程序多(如一头生猪:春秋两季,要各打三针、挂耳标,要求一头一针、一苗一针、一针一消毒,还要填写免疫档案),技术要求高,年轻的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从业,年老的迫于无奈还在从事,防疫工作面临人员断层的问题。注射防疫的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
(4)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手段不硬。近年来,随着市外一些地方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等畜产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国家开始实施行政问责制,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工作责任重大,工作难度很大。一是食品安全问题,国家给部门职能分工是分段执法。一头生猪从饲养到餐桌,有4个部门监管:从饲养到屠宰环节由畜牧部门监管;城市定点屠宰的行业监管是商务部门;屠宰后上市销售由工商部门监管;消费者(机关、学校、企业、宾馆等)购买到烹饪食品上餐桌的卫生监管由卫生部门负责。管理部门多,执法部门的配合、衔接上难免有真空,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监管到位难度大。二是在畜牧部门的检疫(畜禽屠宰检疫、活畜运输检疫)执法上,目前检疫人员仍是靠肉眼、手感、经验判断,加之,动物疫病有潜伏期的特点,缺少快速、科学的检疫检测设施设备,检疫的手段落后,检疫的准确度不高,检疫执法的说服力不强,国家农业部在执法装备、设施设备的购置投入上向中央争取的政策不够、争取的投入不够。三是在饲养环节,对违禁药品添加的监管难度大。养殖档案的建立工作才刚刚起步,加之,我市现在仍以散养为主,规模养殖发展不够,疫源的可追溯体系至今还没有建立起来,监管的难度大;同时,饲料生产企业、经营行业的监管部门多(有畜牧、工商、质检等部门),监管执法的力度不强,手段也不硬。
二、发展思路
1、工作思路
、已至“”期末,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州委、州政府“建设百亿元畜牧产业”总体目标要求,大力发展生猪生产,突破性发展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家禽业,积极发展特种养殖,奋力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切实壮大畜牧业经济块头,巩固农业经济“半壁河山”基础,实现创建畜牧大县目标。
2、奋斗目标
全市生猪存栏达到65万头(其中能繁母猪达到6万头),牛、羊存栏分别达到8.5万头、4.5万只,家禽存笼200万羽,长毛兔存栏15万只;全年生猪出栏90万头,出笼家禽450万羽,实现牧业产值13亿元,人平牧业增加收入100元。
到20xx年、全市出栏生猪120万头以上(能繁母猪存栏8万头),生猪规模养殖出栏达到40%以上,牛、羊出栏分别达到10万头、6万只以上,家禽出笼500万羽,长毛兔存栏20万只,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8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50%,农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元以上。
三、发展措施
1、全面建设良种繁育体系。以万头猪场和规模养殖大户为依托,全面加强生猪“三群一站”建设,重点抓好生猪生产群和人工授精站的建设,同时抓好牛、羊、禽的地方品种保护和品种改良工作。
2、全面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以汪营五洲牧业的万头猪场、团堡金牧民族牧业有限公司万头猪场建成投产营运为抓手,以利中盆地为中心,着力建设生猪规模养殖带,到20xx年,力争建成万头猪场2个、5000头猪场2个、3000头猪场10个、50—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达到户,建成生猪“150”养殖模式圈舍300栋;家禽养殖以东城、凉雾、汪营、南坪为中心,建成常年存笼蛋鸡3万羽的20户,年出笼肉鸡1万羽的50户,突破出栏生猪100万头、家禽出笼500万羽的大关。同时大力扶持畜禽产销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积极引导养殖大户、畜牧经纪人创办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各类畜产品经营中介服务组织,努力提高畜牧产业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
3、全面普及实用科学技术。在全市大力推广良种繁育、健康养殖、疫病防控等实用技术,努力提高科技兴牧水平,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训各级技术骨干。根据利川实际,我们要着力推广生猪人工授精、养猪“三料一补”、生物发酵床养猪、牛冻配、肉牛快速育肥、山羊“一推三改”饲养、土鸡散养、饲草“三贮一化”、草场改良、规模养殖场程序免疫等十项技术。
4、全面培植市场主体。一是积极支持现有的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二是招商引资,引进知名企业到利川投资兴建畜产品加工企业;三是积极发展中介组织,培养经纪人;四是抓好市场对接,发展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
5、全面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围绕不发生大范围的重大动物疫情的目标,抓好五个到位:一是认识到位,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防疫理念;二是人员到位,配齐、配强并管理好村级防疫员;三是设施到位,搞好市局化验室建设,配齐动物检疫必需的设备设施;四是投入到位,努力争取政府投入逐年有所增加;五是工作到位,把春秋集中免疫、月月补针抓好抓实,逐年提高防疫的质量和效果。
6、全面实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高度重视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一是加强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管理;二是加强畜产品流通环节的检疫监管;三是加强屠宰环节的检疫监管;四是加大畜禽产品的抽检力度。
7、全面加强项目建设。一是抢抓中央扩大内需和湖北省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的机遇,多上项目、争大项目;二是优化项目储备;三是围绕链接产业链全方位实施产前、产中、产后招商引资。
8、全面落实惠牧政策。认真落实好中央能繁母猪补贴、保险政策和省政府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的奖励政策,会同财政部门及时兑现到场、到户。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兑现《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利川市创建畜牧大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出台的六项扶持生猪生产的奖励扶持政策,促进生猪生产大发展,其内容是:对每新建一栋标准化“150”模式猪舍的,给予5000元补贴;对人平出栏肥猪1.5头,户平饲养能繁母猪0.4头以上的乡镇,奖励3万元;对年出栏肥猪500头以上、1000头以上、头以上的养殖大户分别奖励3000元、5000元、1万元;对生猪营销组织(大户)的奖励标准在表彰时另行制定;对新建饲养良种母猪100头以上的养猪场(户),一次性奖励1万元;人工授精每配种受孕1头母猪,奖励生猪人工授精站5元;建成年加工生猪30万头规模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奖励100万元(作资本金注入)。
9、全面加强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高业务技术素质,提高服务三农的水平和能力;二是加强乡镇畜牧服务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工作、生活环境;三是进一步深化兽医服务体系改革,千方百计调动基层防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体育产业调研报告篇八
一、基本情况
隶属于省市,全县辖11个镇(乡),299个行政村,2890个社,幅员面积703平方公里,总人口56.67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18%,是典型的农业县。以传统农业为主,将柑橘、生猪作为优势特色产业。截止目前,已培育打造柑橘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生猪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其中天保柚获得国家商标注册,喜帮生猪获得国家级示范专业合作社,助推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二、产业现状
(一)柑橘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产业规模及生产经营情况。
县属柑橘产业发展适宜区,盛产甜橙、柠檬、柚子等柑橘。20__年,全县水果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甜橙种植面积6万亩,以柑橘产业为重点,建设万亩核心示范区3个。全县现有盛产柑橘的乡镇5个,柑橘专业村25个。建成万亩以上集中成片柑橘示范基地3个,20__亩以上集中成片的5个,1000亩以上集中成片的7个;有可士可果品加工销售企业1家,县城新老城区各有中型果品批发市场1个,有县富鑫柠檬开发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省市级龙头企业2家、有益发种植专业合作社10家,家庭农场2家、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运作,实行订单生产和二次返利达到了企业增效,农户增收的目的。20__年,全县水果总产20万吨,实现产值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2.85%,助农人均增收810元。
2.柑橘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①成片推进发展不够。一是产业集中度不高。全县10万亩柑桔分布在11个镇乡,最大的蓬莱镇也不到2万亩;二是规模优势不突出。河边柠檬、河边镇中江柚、天保镇文旦柚等在全县独具优势,也具备一定规模,但与规模相适应的品牌优势、市场优势、产值效益未完全显现。其余镇乡种植区域分散,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程度低,效益不凸显。
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田基础设施配套性不足,水资源利用率低;项目区交通网络化程度不够,农业机械化程度滞后。
③生产水平差距较大。20__年,从单产看,县水果平均亩产830公斤,而管理水平高的果园可达3500-4000公斤以上,水果亩产值一般为3000-4000元,管理水平高的可达8000元-10000元。
④科技支撑能力亟待强化。一是农科教、产学研结合不够,技术集成度不高,产后加工薄弱,缺乏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的核心技术。二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通过土地流转的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上没有专门从事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技术人员。
⑤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一是加工转化率低。我县农产品加工多为初加工,精深加工少。二是龙头企业弱。全县规模以上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几乎没有。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足。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不多、实力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结作用、组织作用和服务作用发挥不充分。
(二)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产业发展现状。
县畜牧业主导产业是生猪产业,先后获得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等称号。20__年全县出栏生猪56.45万头,生猪产业产值为9.5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60.66%,占农业总产值的24.55%。生猪产业有喜帮、猪猪、森林、浩源、雷金、森林、东方、森福等市级以上专业合作社19个,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专业大户496户,生猪养殖家庭农场16个,生猪产业协会1个。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要求,我县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全县现有部级标准化示范场1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4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场6个。
2.存在的问题。
(1)养殖设施设备较陈旧,部分养殖场环境控制设施不齐全完善,不利于提高养殖水平。
(2)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设施、粪污治理设施的容量达不到养殖规模要求,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较大,周边农户意见较大,急需整治。
(3)养殖场资金短缺,再生产资金压力大,扶持项目少,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三、工作建议
(一)明确发展思路,把握发展方向。
1.发展思路。以现代农业发展为主线,以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从县的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瞄准农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县产业优势,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运用为支撑,以提高产品质量为突破口,大力引进、开发和示范名、特、优、新品种以及先进实用的技术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化建设,把项目区建设成为具有我县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示范与推广展示区、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高新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嫁接、农业教育培训与农业新技术普及相结合、农业生态与观光旅游相结合,以及农工贸、产供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2.发展方向。
一是创建科技产业新样板:立足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大力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新品种、新技术,并与本地现有条件相结合,不断探索创新,把柑橘项目区建成具有一流的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区,把生猪产业项目区建成我县循环农业示范区。
二是实现园区产品多样化、优质化:在充分考虑规模化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农产品的多样化、优质化和周年供应鲜果,产品质量应符合“绿色食品”标准,一方面吸引众多的旅游观光人员,另一方面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以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是园区展示生态旅游化:通过科学规划、环境治理、品种展示、观花品果,建成具有最佳生态模式、景色如画的农村田园风光,提供新型娱乐休闲方式及旅游观赏景点。
四是实现果业产、加、销一体化:瞄准商机,针对当前存在的环境,狠抓产业发展和营销环节,突出产品的商品化、标准化,注册商标,争创品牌,以绿色、优质、精品的品牌形象投放市场,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工作。
五是园区实现网络化:通过网页制作和网络营销,实现信息网络化,及时了解国内外的生产、市场信息及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状况,及时对项目区有关内容进行调整,以适应国内外市场快速变化的需要。
六是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建立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相适应的社会化服务网络,积极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开展科学技术培训和文化素质教育,把农民培养为掌握现代化农业技术,能置身市场竞争、具有科技意识的新型农民。
(二)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区域布局
第一、柑橘产业布局
建议规划区域地处中国死海与卓筒井主题旅游镇黄金通道,按照集中成片、整体推进的原则重点建设3大优势区域。
第二、生猪产业布局
县畜牧业以生猪作为优势特色产业,建议在全县11个镇乡发展。
(三)强化科技支撑,促进产业发展
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也是支撑和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为确保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得起、能见效、可持续,一是强化与农业大学、省农科院、西南农业大学的技术联姻,定期邀请优势农业产业专家到基地现场指导开展培训。二是建立专家指导小组,由相关责任单位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股室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项目储备、申报、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将先进的管理技术真正落实到田间地头的生产过程中。
(四)加大资金投入,创新联结机制
建议政府加强对投入的引导,积极整合各种涉农项目资金,综合用直接补助、贷款贴息、参股、担保、以奖代补等手段,引导龙头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产业发展,创新投融资机制,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多元化。
发挥龙头企业的经营主体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主体作用以及种养植大户的生产主体作用,组织带动农户进行生产与经营。创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业主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总结推广产业基地建设新模式,让“龙头”真正能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体育产业调研报告篇九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畜牧业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并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畜牧业是我市农业生产中的传统产业,在为农民增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我市农业特色产业之一,是我市未来重点经营的产业项目。深化特色产业的发展,对我市今后的经济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一、产业现状
1、生产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重视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创建畜牧大县为载体,以农民增收、牧业增效为目的,不断优化畜牧产业结构、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重点抓好畜牧产业化建设、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畜牧产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建设进程,不断增强畜牧经济综合实力,实现了畜牧产业快速发展,
,全市生猪存栏65万头,牛、羊分别存栏8.3万头、4.5万只,家禽存笼195万羽,长毛兔存栏12万只;全年生猪出栏85万头,出笼家禽298万羽,实现牧业产值12亿元,农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1550元。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市畜牧事业发展有五个方面的明显进步:
(1)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有突破性发展。通过政府强力推进,惠牧政策拉动、办试点带动、激活了民间资本投资畜牧业的热情,标准化规模养殖势头强劲。建成万头猪场一个、生猪标准化150养殖模式猪舍30栋、10万套种鸡场一个、1万只以上的蛋鸡场10个。去年8月上旬,市人民政府在汪营镇召开畜牧产业发展推进会,8月中旬州政府在利川召开规模化养殖现场会,从而我市的规模养殖有了亮点、激发了群众投资畜牧业、发展畜牧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带动了全市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
(2)畜禽品种改良有明显进步(20__最新招商引资情况调研报告)。近三年,市政府列支专款,每年引购良种公猪20头投放到养殖大户,建好了100个生猪中心人工授精站,能繁母猪达到5.8万头,能繁母猪可以突破6万头,加快了生猪品改进程,生猪三元杂交率达到65%以上。
(3)动物防疫工作成效明显,没有发生大的疫情。近年来,国际国内动物疫情形势严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每年市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了动物防疫工作责任状,并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市对乡镇的经济工作综合考核内容,同时落实了相关的防疫工作经费,防疫的质量和效果明显好于往年。
(4)党和政府的惠牧政策得到落实。一是落实了中央的能繁母猪补贴、保险政策;二是去年《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利川市创建畜牧大市实施方案的通知》(利政办发2号)文件出台的六项奖励扶持政策得到了较好的宣传和落实。
(5)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多仁多实业有限公司年屠宰禽类加工300万只的生产线于6月正式投产,产品销路看好,目前正着手准备迁入工业园区;土家牧业有限公司30万头生猪肉联加工厂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总投资800万元,完成了征地60亩、三通一平、规划设计和签订了设备采购合同,主体工程即将动工,可在底前建成投产;乐福畜产有限公司购销加工兔毛450吨,实现销售收入5500万元;五洲牧业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饲料加工厂正在安装和调试设备,预计在本月下旬正式投产。这些企业的建设、发展、壮大,改变了过去我市无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格局,拉动了畜牧产业的发展。
(6)畜牧队伍建设有明显提高。一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全市600多名集体兽医人员的养老保险得到落实,解决了集体兽医老有所养问题,调动了在岗兽医人员的从业积极性;二是畜牧系统的行风建设有所提高。,认真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参加“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两提高、两满意、创服务性机关”的主题教育活动,畜牧局迅速在新闻媒体公开作出五项承诺,其主要一项是制作了便民服务卡,将局长、局技术人员、乡镇畜牧服务中心主任的电话号码制成便民服务卡、发放到养殖大户,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难必帮,使畜牧系统干部职工服务三农的意识增强,使社会关注畜牧、支持畜牧部门工作的关注程度提高,使畜牧系统职工的精神面貌有所改观、队伍的思想作风有所好转、行业的服务形象有所提升。三是当前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扎实有效推进,必将增强队伍的发展意识、服务意识,提高队伍服务三农的水平和能力。
2、存在问题
(1)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畜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从生猪产业发展情况看,生猪肉联加工龙头企业还未建成投产,没有品牌,更没有知名品牌,也没有一家有品牌、上规模的饲料加工企业,“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组织形式尚未形成,产业链条脱节,抗击市场风险能力低。同时,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畜牧业生产结构仍很单一,主要是生猪生产,占85%以上,没有很好地利用我市丰富的草山草坡资源,优势资源利用不够,草地牧
城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第2页
业发展步伐不大。我市有宜牧草山草坡291万亩,且集中成片,理论载畜量20万个牛单位,实际载畜量11万个牛单位,目前,市内10万亩以上的四大草场仅齐岳山的少部分被建设利用,寒池、麻山、严家坪等草山草坡都亟待开发,存在草多畜少、草场资源浪费的情况,草食畜牧业发展差距大、发展空间大。
(2)畜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和污染矛盾日益突出。规模养殖是推动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决定着畜牧业发展水平,而我市规模养殖目前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进展缓慢,畜牧产业发展成败在防疫,畜禽规模化养殖往往造成气味难闻、水体污染。一方面,土地调整难,土地流转难,导致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难建。另一方面,治理污染难,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粪污排放量大,一个万头规模养猪场的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成本约为200万元以上,排污治理的成本高,很多养殖户不愿投入。因此,发展规模化养殖要研究污染治理问题迫在眉睫。目前养殖场(小区)粪污处理主要通过建沼气池和简单的沉淀处理后直接排放,很难做到达标排放,对环境和人畜饮水安全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3)动物防疫基础不牢。目前动物疫情形势复杂严峻,保障畜牧产业健康发展的任务艰巨。一是当前重大动物疫情形势总体呈疫源分布广、毒株变异快、外疫威胁大的特点,一旦市场价格下滑,一些养殖户综合防控措施不到位,稍有不慎就有爆发大范围疫情的可能,如生猪口蹄疫、蓝耳病、猪流感以及禽流感等疫情,形势十分严峻,不仅动物发病流行,而且感染人,防控的难度越来越大;二是我市与周边六县市接壤,边境线长。随着社会总需求的扩大,地区间的畜禽商品流通量增大,由于各地区防疫水平的差异,加之重大动物疫病的互通机制没有建立,容易造成地区之间动物疫病传播,增大了防控的难度。三是村级防疫队伍不稳定。目前我市的村级动物防疫从业人员常年480人左右,平均年龄在49岁左右,从文化程度看,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中专文化程度的占30%、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0%、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0%,业务素质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畜牧兽医基层队伍建设,年投入兽医防疫员报酬已达150万元,但全市有575个村,防疫员人均报酬相对较低,加之工作量大、注射免疫操作程序多(如一头生猪:春秋两季,要各打三针、挂耳标,要求一头一针、一苗一针、一针一消毒,还要填写免疫档案),技术要求高,年轻的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从业,年老的迫于无奈还在从事,防疫工作面临人员断层的问题。注射防疫的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
(4)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手段不硬。近年来,随着市外一些地方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等畜产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国家开始实施行政问责制,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工作责任重大,工作难度很大。一是食品安全问题,国家给部门职能分工是分段执法。一头生猪从饲养到餐桌,有4个部门监管:从饲养到屠宰环节由畜牧部门监管;城市定点屠宰的行业监管是商务部门;屠宰后上市销售由工商部门监管;消费者(机关、学校、企业、宾馆等)购买到烹饪食品上餐桌的卫生监管由卫生部门负责。管理部门多,执法部门的配合、衔接上难免有真空,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监管到位难度大。二是在畜牧部门的检疫(畜禽屠宰检疫、活畜运输检疫)执法上,目前检疫人员仍是靠肉眼、手感、经验判断,加之,动物疫病有潜伏期的特点,缺少快速、科学的检疫检测设施设备,检疫的手段落后,检疫的准确度不高,检疫执法的说服力不强,国家农业部在执法装备、设施设备的购置投入上向中央争取的政策不够、争取的投入不够。三是在饲养环节,对违禁药品添加的监管难度大。养殖档案的建立工作才刚刚起步,加之,我市现在仍以散养为主,规模养殖发展不够,疫源的可追溯体系至今还没有建立起来,监管的难度大;同时,饲料生产企业、经营行业的监管部门多(有畜牧、工商、质检等部门),监管执法的力度不强,手段也不硬。
二、发展思路
1、工作思路
、已至期末,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州委、州政府“建设百亿元畜牧产业”总体目标要求,大力发展生猪生产,突破性发展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家禽业,积极发展特种养殖,奋力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切实壮大畜牧业经济块头,巩固农业经济“半壁河山”基础,实现创建畜牧大县目标。
2、奋斗目标
全市生猪存栏达到65万头(其中能繁母猪达到6万头),牛、羊存栏分别达到8.5万头、4.5万只,家禽存笼200万羽,长毛兔存栏15万只;全年生猪出栏90万头,出笼家禽450万羽,实现牧业产值13亿元,人平牧业增加收入100元。
到20__年、全市出栏生猪120万头以上(能繁母猪存栏8万头),生猪规模养殖出栏达到40%以上,牛、羊出栏分别达到10万头、6万只以上,家禽出笼500万羽,长毛兔存栏20万只,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8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50%,农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元以上。
三、发展措施
1、全面建设良种繁育体系。以万头猪场和规模养殖大户为依托,全面加强生猪“三群一站”建设,重点抓好生猪生产群和人工授精站的建设,同时抓好牛、羊、禽的地方品种保护和品种改良工作。
2、全面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以汪营五洲牧业的万头猪场、团堡金牧民族牧业有限公司万头猪场建成投产营运为抓手,以利中盆地为中心,着力建设生猪规模养殖带,到20__年,力争建成万头猪场2个、5000头猪场2个、3000头猪场10个、50—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达到户,建成生猪“150”养殖模式圈舍300栋;家禽养殖以东城、凉雾、汪营、南坪为中心,建成常年存笼蛋鸡3万羽的20户,年出笼肉鸡1万羽的50户,突破出栏生猪100万头、家禽出笼500万羽的大关。同时大力扶持畜禽产销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积极引导养殖大户、畜牧经纪人创办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各类畜产品经营中介服务组织,努力提高畜牧产业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
3、全面普及实用科学技术。在全市大力推广良种繁育、健康养殖、疫病防控等实用技术,努力提高科技兴牧水平,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训各级技术骨干。根据利川实际,我们要着力推广生猪人工授精、养猪“三料一补”、生物发酵床养猪、牛冻配、肉牛快速育肥、山羊“一推三改”饲养、土鸡散养、饲草“三贮一化”、草场改良、规模养殖场程序免疫等十项技术。
4、全面培植市场主体。一是积极支持现有的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二是招商引资,引进知名企业到利川投资兴建畜产品加工企业;三是积极发展中介组织,培养经纪人;四是抓好市场对接,发展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
5、全面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围绕不发生大范围的重大动物疫情的目标,抓好五个到位:一是认识到位,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防疫理念;二是人员到位,配齐、配强并管理好村级防疫员;三是设施到位,搞好市局化验室建设,配齐动物检疫必需的设备设施;四是投入到位,努力争取政府投入逐年有所增加;五是工作到位,把春秋集中免疫、月月补针抓好抓实,逐年提高防疫的质量和效果。
6、全面实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高度重视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一是加强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管理;二是加强畜产品流通环节的检疫监管;三是加强屠宰环节的检疫监管;四是加大畜禽产品的抽检力度。
7、全面加强项目建设。一是抢抓中央扩大内需和湖北省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的机遇,多上项目、争大项目;二是优化项目储备;三是围绕链接产业链全方位实施产前、产中、产后招商引资。
8、全面落实惠牧政策。认真落实好中央能繁母猪补贴、保险政策和省政府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的奖励政策,会同财政部门及时兑现到场、到户。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兑现《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利川市创建畜牧大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出台的六项扶持生猪生产的奖励扶持政策,促进生猪生产大发展,其内容是:对每新建一栋标准化“150”模式猪舍的,给予5000元补贴;对人平出栏肥猪1.5头,户平饲养能繁母猪0.4头以上的乡镇,奖励3万元;对年出栏肥猪500头以上、1000头以上、头以上的养殖大户分别奖励3000元、5000元、1万元;对生猪营销组织(大户)的奖励标准在表彰时另行制定;对新建饲养良种母猪100头以上的养猪场(户),一次性奖励1万元;人工授精每配种受孕1头母猪,奖励生猪人工授精站5元;建成年加工生猪30万头规模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奖励100万元(作资本金注入)。
9、全面加强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高业务技术素质,提高服务三农的水平和能力;二是加强乡镇畜牧服务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工作、生活环境;三是进一步深化兽医服务体系改革,千方百计调动基层防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647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