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把一段时间内的点滴汇聚为有价值的经验。如何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在集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总结是一个学习和提升的过程,不断阅读他人的总结作品,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自我效能感论文篇一
通过对英语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学习以及对课堂教学的不断探索,我认为除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技能、技巧和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外,教学中还要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使他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动机是积极学习的源泉和原动力,兴趣是间接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在动力,是积极学习策略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对英语产生兴趣,就能集中注意力,情绪高涨,充分发挥潜能,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因此,多方面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英语教师进行教育的关键。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努力使课堂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无拘无柬”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直接因素,它不仅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对老师的爱迁移到老师所讲授的学科上来。因此,建立良好地师生关系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首先,老师关心,热爱学生。心里学研究表明,想得到别人的爱和爱别人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因此,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一言一行,即使是关注的一瞥,一个信任的点头,在学生眼中都是一种安慰和鼓励。其次,适时、适当、真切地鼓励学生的成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哪怕是取得很小的成功或微弱的进步,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尤其是对“差生”,更要激发其成功动机。比如一段好的对话,一次测验的好成绩,都可以成为促进英语学习及其它方面成功的契机和内驱力。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运用鼓励性语言,有时甚至还可以借用掌声进行鼓励。“多次刺激”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进而产生兴趣,激励学习动机。再次。教师本人的能力和魅力。教师本人对教学的兴趣和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学习效率。一个对教学有兴趣的老师,既教学有方,又充满爱心,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灵活设计,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1、新课引入要新颖。
根据各课时的内容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引入方法。比如课前演讲,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是说,因此可在正式上课之前学生进行freetalk,演讲内容随学生定。再如,歌曲导入法,英语中有很多经典的歌曲,如yesterdayoncemore、sayyou,sayme等。
2、采取小组比赛。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上明确说明“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而小组比赛是很好的形式,这样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在比赛中积极表现也能逐渐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3、采取情境教学法。
英语的'学习必须有一定的情境,现在的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情境,使学生感觉学习英语是与自己的生活不可分的,从而有表达的欲望,学习英语的兴趣就有了。
比如,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用学生能听懂或大致听懂的英语讲一个幽默笑话或由学生进行2~3分钟的英语会话,从而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前的热身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用各种直观的手段不断激发学生。一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开头和发展,也要有一个好的结尾。
4、丰富教学手法,常教常新。
不断变换教学形式有利于保持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通过“演”、“唱”、“画”、“玩”等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开展课外活动,也是激发兴趣的重要途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例如可以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开展英语对话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表演等英语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四、兴趣教育成败的关键是教师。
自我效能感论文篇二
论文摘要:学习困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家长和教师。大多数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动机低下,学习自信心不足,自我效能感水平较低,这都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很多研究表明,学业成绩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因此研究自我效能感问题十分必要。在学校教育方面,影响因素主要有竞争奖赏结构、不平等的师生互动等。本文通过对这些主要因素的分析,力图寻找增强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途径,以便学习困难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的学校教育,更好地完成学业,满足广大教师、家长的期望。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学者就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缺乏自信心,自我效能感水平远远低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因此,寻找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提高的途径对于解决学习困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学习困难。
有关学习困难的界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前尚无统一的界定标准。维基百科中认为,学习困难是指智力基本正常的学龄期儿童学业成绩明显落后的一类综合征。一般是指有适当学习机会的学龄期儿童,由于环境、心理和素质等方面问题,致使学习技能的获得或发展出现障碍。表现为经常性的学业成绩不良或因此而留级。还有学者界定,学习困难是指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儿童在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学习成绩与其智力水平所期望的成绩相比显著落后,主要表现在听、说、读、写、思维、运算等方面的能力低下。总而言之,笔者认为学习困难是指学龄期儿童未能达到该阶段一般性学习标准的综合征,主要表现是智力正常而学习成绩显著落后。
2、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早提出的。在80年代,自我效能感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也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判断,它意味着个体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实施该活动。例如,学生不仅知道认真听讲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在这里,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进行某一活动前,对自己能否有效地做出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换句话说,是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推测。
3、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影响。
(1)影响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的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学习动机强烈,积极性高,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认为只要努力学就能成功。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学困生则学习动机不强,对自己学习的能力信心不足,每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就认为自己能力不够,于是不加尝试便放弃了,更不愿付出更多的努力和采取相应的策略去应对学习中出现的困难。
(2)影响学困生的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将学习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而把学习的失败归因于努力不足。这种积极的归因方式反过来又会促使学生提高动机水平,从而提高学业成绩。自我效能感低的学困生则把学习的成功归因于运气、他人的帮助等外界因素,而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这种消极的归因方式显然会降低学生的动机水平,从而降低学业成绩。
(3)影响学困生学习目标的确立。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为自己制订成功的学习计划,有实现目标的坚定信心。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困生则恰恰相反,他们的学习目标不切实际,目标要么过高要么过低。过低的目标容易成功,起不到促进学习提高能力的作用;而过高的目标又恰好给学困生找到了失败的借口,认为由于任务太难,不能成功理所当然,这同样也不利于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
(4)影响学困生的身心健康。坚信自己学习效能的学生倾向于信心十足、心情愉快地从事学习及其他活动,而学困生由于自我效能感偏低,他们往往夸大任务的艰巨性,把注意力集中于自身的不足,担心失败的不幸结果,更多地强调自己的无能为力和学习中的困难,因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其学习效能和心理健康。
家庭、社会、学校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发展产生影响。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机构,同时也是检验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机构。因此,相比于其他因素,学校教育更能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发展。下面从学校教育(狭义上可称之为“教学”)方面探讨影响学困生自我效能感发展的因素。
1、竞争奖赏结构影响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
奖赏结构主要有三种。竞争奖赏结构要求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比较,只有自己的成绩超过其他学生才算是成功,才能得到奖赏;合作化奖赏结构强调每个小组之间进行比较,个体所能得到的奖赏依赖于该小组能否成功;个体化奖赏结构强调自我比较,即将自己现在的成绩与过去的成绩进行比较,只要学生现在的成绩超过过去的成绩就算成功,就能得到奖赏。在当今我国学校教育的奖赏结构中,大多还属于竞争奖赏结构。
(1)竞争奖赏结构影响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实践的成败经验是学生建立自我效能感的主要信息源。成功的'经验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反复的失败使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降低自我效能感。在学校各种各样的测验中,普遍认为考试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才算是成功的,才能得到奖赏。这种要求学生名列前茅、相互比较的竞争奖赏结构使得少数学生能够成为成功者,大部分学生则成为失败者。特别是学困生,更容易成为失败者。这种在竞争中反复失败的体验使学困生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从而有碍他们自我效能感的发展。
(2)竞争奖赏结构影响学困生的归因方式。埃姆斯等人对奖赏结构与儿童的归因方式进行了大量研究。他们发现,在竞争奖赏结构下,成功的儿童倾向于对自己做能力强的归因,并导致积极的情绪反应;失败的儿童倾向于对自己做能力差的归因,并导致消极的情绪反应;在非竞争结构下,无论成功还是失败的儿童都对自己做能力强的归因。竞争奖赏结构为何导致学生对活动成败作能力归因呢?这是因为竞争奖赏结构强调社会比较,这种社会比较使个体的注意力集中在能力上。他们常想:“我聪明吗?”因此,竞争结构下的成功被认为是自己能力强的表现,而失败则是自己能力弱的证明。因此,学校教育中的竞争奖赏结构会使学困生将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从而削弱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1)不平等的师生互动影响学困生的成败经验,进而影响他们自我效能感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与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的交往过程是不相同的,主要表现在所提问题的难度、对学生回答的反馈、互动时间以及互动次数等方面。研究发现,在课堂上当回答问题正确时,优等生更容易受到表扬。而回答问题错误时,学困生更容易受到批评。除此之外,当优等生和学困生在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愿意继续花在优等生身上的功夫(重复问题、提供线索)是学困生的2倍。这些不平等的师生互动都会影响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发展。本来学困生就很少有机会参与课堂互动,当他们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又很少给予思考的时间、提供必要的线索,这样一来,学困生在课堂上体验成功的机会越来越少,进而阻碍了他们自我效能感的发展。
(2)不平等的师生互动以社会劝导效能信息的形式影响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社会劝导效能信息是指人们受到他人(特别是重要他人)的言语暗示、言语鼓励,相信自己具有从事某项活动的效能。它是人们建立自我效能感的又一重要信息源。学生对自我能力的认识很容易受教师对他们言语评价的影响。在课堂交往活动中,成绩好的学生答对了,往往会得到教师的肯定性反馈;若他们答错了,教师一般也不会过多指责和批评,而是尽力为其解释原因。然而对差生的反馈就不一样了,他们答对了,得到的往往只是淡淡的回应。即便有时受到教师表扬了,大多也是言不由衷。若学困生答错了,则更可能遭致批评。教师对学困生正确回答问题的漫不经心,对他们不能回答或回答错了的指责、批评,都会使他们低估自己的能力,从而降低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1、建立个体化和合作化的奖赏结构。
竞争奖赏结构能够增加优等生的自我效能感毋庸置疑,但这也不可避免地会阻碍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发展,所以还要建立个体化和合作化的奖赏结构。引导学生作自我比较(个体化奖赏结构),将自己现在的成绩与过去的成绩进行比较,只要有进步即为成功,就能得到奖赏。通过增加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自信,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另外,还可以强调小组之间的比较(合作化奖赏结构),如小组共同努力完成一个目标,共同取得成功。注意要把课堂表现优秀的和课堂表现较差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就会增加课堂表现较差的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从而增强这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培养学困生积极归因。
自我效能感与人们的归因方式存在交互作用。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将成功归因于内部的稳定因素,如能力;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因素,如努力不足。这种积极的归因方式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当然,培养学困生积极的归因方式也不能一味强调努力不足,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力不从心之感,反而挫伤其自我效能感。要助其全面分析失败原因,客观面对学习中的失败,利用积极的归因方式逐步提高自己的自我效能感。
3、利用和发挥学生的优势智力。
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多元智力理论中对学校教育影响力最大的是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从多元智力理论中不难发现,学生的每一种天赋(智力)都可成为帮助学生取得学习成功的手段,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天赋,并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引导他们利用自己的天赋取得成功,建立起对学习强烈的自我效能感。
4、帮助学困生设定恰当的目标。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通过目标设定来影响动机。优等生因在学习中投入较大、能力较强、能够较好地实现目标,学习成绩较好而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所以其自我效能感会逐步提高。而学困生则相反。这时,教师就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设定合适的学习目标。目标必须是经一定努力可实现的,其实现可以让学困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提高自我效能感,激发潜在的学习动力,并在学习活动中持之以恒,直到长期目标的实现。另外,还要引导学困生树立起自我比较的概念,让他们明白,成功不是与别人相比而是成为最好的自己,使他们经常从自己身上发现优点和进步。当他们遇到失败时,应尽量避免对他们进行批评和指责,尽量将他们与能力相似的同学比较,当他们取得好成绩时及时鼓励,鞭策其进步,从而逐步使其建立自信心,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5、以积极心态看待学困生。
教师的期待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当教师认为学生有潜能、有培养前途时,就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期待,这种期待会表现在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上。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待时,就会产生符合教师期望的努力。这就是教师的期待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期望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来,使学生获得不同的感受,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情绪。由于学困生成绩较差,所以经常不被寄予厚望和关注。他们似乎习惯了责备多、表扬少。实际上,这些学生更需要老师的鼓励和关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更需要教师的培养、呵护,更需要教师对他们抱有信心和期望,更需要教师以激励的言语启迪他们的潜能,肯定他们的进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表情、语言、鼓励给予他们积极的期待,使他们克服紧张与不安,大胆参与实践,充分表现自我。
参考文献:
[1]吴增强、学习困难学生类型研究的新进展[j]、教育研究,1995,(8)、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杨心德、学生的自我有效感与学习动机[j]、教育研究,,(4)、
[5]杨心德、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j]、心理科学,,(3)、
自我效能感论文篇三
本研究以随机选取某中学初一、初二和高一、高二年级共254人为被试,采用协方差结构模型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lsd最小显著差法,考察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中学实施新课标教育提供指导与借鉴.研究表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从总体上表现显著,其层次与年级的交互显著;初一学习自我效能感最高,与初二、高一的差异显著,三者一直呈下降趋势;高一和高二的.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也存在显著差异.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个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以及情绪和生理状态因素.
作者:徐靖雯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石岩公学刊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英文刊名:zhongxiaoxuexinlijiankangjiaoyu年,卷(期):2009”"(7)分类号:g63关键词:学习自我效能感现状差异影响因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自我效能感论文篇四
摘要:新课改的实施,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已不再是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新世纪所需要的综合素质。作为基础音乐教育母机的高师音乐教育必须适应这一转变,本文对此提出了几点构想。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等理念。新课改的实施,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可见,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已不再是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作为基础音乐教育的高师音乐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将直接影响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实施。笔者在对基础音乐教育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基础音乐教师的素质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梳理,提出包括人格素养、知识素养、职业素养等三方面的素质体系。
1、人格素养。
从某种程度上讲,人格教育重要性远在专业、学业教育之上。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其“为人师表”、行为举止具有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可见,离开教师人格,形成学生的人格将成一句空话。然而,由于招生体制(弱化文化成绩)等原因,致使音乐专业学生往往存在“谝才”、艺术修养不足、文化素质偏低等问题。因此,高师音乐教育在学生培养的目标上应贯彻的,首先是“为人师表”、其次才是“为人师”,对学生人格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尤其需要高师音乐专业院校所关注,应从简单的音乐技能教育,向音乐人格、音乐情操教育上转型,用艺术来感化和教育学生,培养高尚的人格。
2、知识素养。
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显然应与音乐院校的学生有所不同,这并不是说高师音乐专业就可以不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作为一名未来的教师,将来要面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各种学生,因此,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更要学好技能技巧,而同时,又必须更广泛地学习一切有利于将来走向讲台的各种文化知识。笔者认为:在技能方面,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声乐、器乐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在演唱的知识与技能方面,要熟练掌握一种演唱方法,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声音概念和鉴别声音的敏锐感觉。在器乐方面,除了要有一定的演奏、即兴伴奏的能力。还要掌握一、二种其它乐器的演奏及简单乐器的制作与教学,满足中小学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工作。此外,舞蹈及指挥合唱与合奏也是必不可少,因为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不仅仅包括课堂教学,还有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课外音乐活动辅导,而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的辅导是课外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在音乐理论方面,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学好乐理、和声、曲式分析、掌握和声配置、作曲的基本技巧外,还应学习大量的世界和本民度本地方的音乐文化知识全面加强个人知识素养,力求在未来的教学中,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文化的传承者。
然而,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知识素养仅仅具备以上的音乐素养还是不够的。作为未来的音乐教师还需具备一般文化知识和艺术文化知识。一般文化知识主要指史、哲、地、数、化、生理等一些基础性的学科知识;艺术文化知识指文学、舞蹈、影视、戏剧、美术等方面的知识。这部分的素养一般为高师音乐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所忽视,但它恰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结构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一般文化素养是所有艺术文化(包括音乐文化)修养的基础,而姊妹艺术文化是整个文化大树上与音乐专业文化相互依存、交互生长的分支。一般文化知识和姊妹艺术的知识及其艺术表现特征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关系着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在实施《新课标》的今天,加强音乐学科的人文内涵,强调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作为一名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如果不具备一般的文化知识,不了解姊妹艺术文化,怎么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趋势,怎样去做好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呢?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在掌握本学科主体性知识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拓展相关的知识面,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这样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提炼自己本学科的知识,做到厚积薄发,深入浅出。
3。教师职业素养。
长期以来,由于高师音乐专业大多沿袭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教师教育专业特点不明显,导致培养的学生不能完全胜任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根源在于高师音乐教育忽略了教师职业素质和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教学能力包含多个方面,对于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以下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1)文字和语言的表达能力。音乐教师在其教学中大都有过重技术、轻理论,重表演、轻表述的现象。而要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重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的表达能力。因为语言和文字的表达能力是教师的重要劳动工具,是教师传播知识、教育学生的主要手段。只有将语言、文字和艺术表现的载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2)板书能力。分为书写能力和版面设计能力。教师的书写水平,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还关系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甚至涉及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因此,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开设了书法课程。教学内容包括钢笔字、毛笔字和粉笔字。版面设计是否合理与美观,也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合理与美观的版面设计让学生赏心悦目,甚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的好奇心,反之则不利于课堂教学。因此,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书写能力,做到板书工整、简明、段落清楚,版面设计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
(3)组织音乐活动的能力。中小学的课外音乐活动一般包括:群众性的课外音乐活动、音乐社团和兴趣小组及学校音乐宣传活动。群众性的课外音乐活动有:歌咏比赛、群众性教歌活动、各种音乐比赛、音乐会、欣赏讲座。课外音乐社团和兴趣小组有:合唱队、乐队、兴趣小组、舞蹈队。学校音乐宣传活动有:校广播站的音乐广播、音乐墙报、板报、专栏等。因此,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除了具备进行专业辅导的能力外还需具备开展这些活动的组织能力。
二、几点构想。
1、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高师音乐专业具有师范特性,培养的目的是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音乐教育师资人才。所以,在高师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应强调师德、师风教育。首先,对学生要进行良好的教师思想品德教育,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其次,注重规范学生文明行为,教育学生要从小事做起,培养整洁的仪表、和蔼待人的态度、博大的胸怀、高尚的人格。再次,培养学生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心和爱心,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懂得如何去关爱学生,体贴学生。
2、重视教学实践和艺术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学生严重缺乏教育教学的实践,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互脱节,学生在学习音乐教学理论时容易产生盲目性和抵触心理,这样,不但不利于音乐教学技能的培养,学生也难以感受到自身教师的角色,难以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进行消化与吸收。因此,必须尽可能地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在第三学年,可以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去中小学校进行教育见习。同时,参与指导中、小学生校内的音乐活动。例如兴趣小组、合唱团排练、文艺汇演编排等音乐活动。同时,将第四学年的教育实习延长为一学期(一般为8周),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深入教学第一线,接触基础音乐教学,了解基础音乐教学的现状,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指导能力,在每一学年开设学年音乐会,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学习相关的组织与训练方法。改变原有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重技能、重专业,少实践、缺创新的倾向,坚持多样性与统一性、专业性与师范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体现音乐教育专业办学的特点和规律。
3、注重本民族和本地音乐与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
长期以来,由于受欧洲音乐中心论的影响,高师音乐教育多年以来一直以欧洲音乐体系为主。现今社会已经是一个多元文化共融的世界,因此,高师音乐教育必须转变观念,打破旧有的观念,建立新的观念,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既要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也要注重本民族和本地方音乐文化的学习与挖掘。笔者认为,在高师音乐专业的课程开设中,可以根据高校锁在地的具体情况开设具有本地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的课程,如地方戏曲、地方民间歌曲、地方民间器乐曲、地方民间舞蹈等等。这样势必会对当地的文化挖掘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提倡高师音乐教育要多元化发展,既有世界的,又有本民族和本地方的音乐文化,构建多元文化的音乐课程,让高师音乐教育学生的素质和修养得到全面提高,为将来的音乐教育事业垫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齐易,张文川音乐美学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俞子正,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自我效能感论文篇五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学习和使用好信息技术,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现在与未来的社会,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感到信心不足,怀疑自己的能力,这主要是自我效能感低造成的。本文通过阐述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揭示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信息技术的关系;论述了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可行性和方法。笔者充分体会到如果将这一理论和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那势必会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更多的活力。
一、自我效能感。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94年提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感受。”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对某件事情,虽然已经具备了知识和技能,并且这件事会给自己带来很好的结果,但是我们却并不一定会付出行动。
这其中的原因需要用自我效能感来解释。一般来说,人们对从事的活动会存在两种期望,一种是结果期望,一种是效能期望(即自我效能感)。它们两者的区别在于,例如,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知道反复练习能提高操作熟练程度。在这里“能提高操作熟练程度”是“反复练习”这一行为的结果期望;如果学生不但知道反复练习能提高操作熟练程度,而且对自己“反复练习”这一行为持肯定态度,那么“学生对自己‘反复练习’这一行为持肯定态度”则属于效能期望。
由此可见,自我效能感是一种心理状态,它会直接影响人们在执行某一活动时心理过程的功能发挥,对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有重要的意义班杜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水平可以准确地预测学生的学习成就水平,自我效能水平高的学生能有效地对学习行为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强化、自我调节。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是否努力,遇到困难是否坚持,对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是否主动积极等等。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学习效能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作用。
1。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
我们知道,如果经常体验成功,那么这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势必能够得到提高,反之,失败的经验过多也一定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提高自我效能感,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订立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整节课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的,因此要提高信息技术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必须先订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因为如果我们目标订得过高,那么即使付出再大的努力,也还是不能够实现目标,从而不能获得成功的体验;相反,如果目标订得过低,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很容易就达到目标,那么也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应该认真分析教材,在努力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学生能力水平以及学生努力的作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备课不只是仅仅备书本,还要备学生,这样对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是非常重要的。
(2)要重视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手、动脑。
我们知道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要求很高,这就要求学生要充分参与到信息技术课程中来。在这门课程中,我们经常要讲到一些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对于这些内容,我们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而要让他们亲自动手参与发现的过程。
2。在课堂教学中多组织交流和讨论。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信息技术课的目的不仅是教授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只是单一地传授计算机知识,我们的课堂组织形式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讲授这一种方式上,在课堂上,我们还需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为学生创造一种进行观察学习的环境。学生在讨论中,既看到了自己的长处,也从中学习了别人的长处,所有这些都对增强自我效能感极其有用。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例如,在每一阶段学习开始时,由于每一部分涉及的计算机知识都是不同的`,而学生的基础也各不相同,因此可以组织学生来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组织学生交流学习经验和讨论学习方法;而在课程结束的部分,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并且对学习的结果进行反思。这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提高也是非常有效的。
3。在学生中树立学习榜样。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论指出:“大多数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获得的。通过观察他人,人们形成了自己的行为准则,而且在将来的某些时候,这些被编码的信息会为行为提供指导。”
所以说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一双敏感的、发现的眼睛,有意识地去树立好的榜样,让学生能够从榜样身上看到自己的潜能,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例如:在讲解网页制作中的样式表的使用时,开始讲到内联样式表时,有个同学提出,在做网站时,要保持网页的统一风格,如果在每一个网页上都要录入重复的内容,那就太麻烦了,如果万一要修改,是不是要一页一页修改呢?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可以看出这个学生对网页制作的基础知识非常扎实,这时教师就应该将这个学生树立为榜样,表扬这个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精神,然后让学生思考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外联样式表的内容,课程的最后我们还需要让其他同学反思,为什么大家都掌握了网页制作的知识,而自己却没有发现这个问题,从而让学生看到榜样的价值,相信自己今后也能够这样做,从而树立他们的信心,肯定自己,增强自我效能感。
以上我们看到的是优秀生作为榜样给班级带来的积极作用,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发现中等生和差等生的长处予以表扬,让学生在最近区域找到自己的榜样,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充满信心,产生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每一个学生都是发展的个体,他们都希望自己能进步,教师的赞赏在某种程度上也会成为他们努力的动力。
4。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1)课堂氛围要轻松。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寓教活动,从而创设宽松与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下面介绍一个例子,在讲解信息的重要性时,介绍“感觉剥夺实验”时,可以用“金鸡独立”的游戏,让学生a睁开双眼站立,让学生b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站立,结果学生a站得很稳,而学生b则左摇右晃,看到同学的表演,同学笑过之后都展开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这时教学目的就达到了,由此现象告诉学生——“信息即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
(2)教师要爱学生。
在学习中,学生的程度有高低,我们一定要做到不偏心,平等地对待学生,关心和爱护他们;当学生在学习中发生错误时,我们不应该讽刺或惩罚他们,应该耐心一点,启发学生来寻找错误并加以改正,而对于他们的进步和优点,我们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及时地鼓励和表扬他们,让他们更多地体验成功。
所以说,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对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都非常有利,同样也有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提高。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以上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我们应该将这四个方面结合起来,融会贯通,自觉地将它们用于教学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能正确地推测和判断自己完成学习的能力;积极地去参与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会坚持下去,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促进潜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华东师范大学.
[2]边玉芳.《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浙江教育出版社,.
[3]王亚.《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东吴教学。1990.12.
自我效能感论文篇六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工作效率的提高,特别是在上海,越来越多的人,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更加注重通过休闲娱乐锻炼来放松心理和促进身体健康。因此,体育休闲娱乐健身产业逐渐变的举足轻重起来。但当前正缺乏大批的具有管理、培训和指导能力的人才来促进此行业的发展,意味着高校应该加深了解,培养怎样的人才来适应这些岗位,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也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应该学习些什么技能来使自身能够胜任一些企业需要的岗位,并进行自我完善。
1研究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上海体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学生就业状况进行统计。共随机发放问卷20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87份。
2研究结果与分析。
近几届社会体育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较分散,岗位主要为:教师、公务员(以警察为主)和街道工作人员、经营性健身场所以及体育用品销售及咨询公司、体育拓展培训公司,还有一部分自由职业者和待业者。其中就职于学校、经营性健身场所以及体育用品销售及咨询公司、体育拓展培训公司的毕业生数量占比重较大,分别为39.50%,8.00%和14.43%。总体来看,有61.93%的毕业生从事了与社会体育相关的工作,其中约六成选择了体育教师职业。还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38.07%)从事与体育无关的工作。
2.2上海市中小学对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程度。
据数据反映,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缺口达到30万,上海市的教师空缺尤为明显。从各中小学得到的.信息反馈了解到,对于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各中小学还是有一定程度的需求量。但这仅仅是对代课老师的需求,由于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并无教师资格证,所以大部分并不能继续在中小学里从教。且从届开始,全国采取教师资格证统考制度,师范类专业毕业后也不颁发教师资格证,这代表大部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也将和社会体育专业一样,面临着毕业后没有教师资格证,无法进入中小学任教的尴尬场面,这意味着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在教师岗位上与其将有同等的竞争力。
2.3相关体育产业公司对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程度。
根据据企业访谈,以及在上海优客策划素质拓展公司实习期间,亲身体验了解到,社会上得到一些体育咨询公司、素质拓展公司以及体育用品销售公司,虽然近几年取得较为快速的发展,但随着类似公司企业,团体组织的增加,竞争压力正在逐步增加。因此,对于从业者的要求增加,虽然就业岗位还存在较大缺口,但对于应聘者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提升自身能力。这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学校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方面的支持。
2.4影响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的重要因素。
如今由于高校的扩招,生源大面积提高,而相反的,生源质量随之下降。一部分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身体素质达不到成为一名体育类专业学生的要求,导致在本科四年的专业学习中并不能很好地驾驭。因此专业技术能力的缺乏导致了应聘时专业素质不够硬,从而就业难度加大。此外还有部分大学生对毕业后的期望值过高也影响到了其毕业后的就业顺利度。此外,社会体育学生的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等理论知识水平状况也令人堪忧。因此,毕业生的个人竞争力的高低水平是影响其就业率的一大重要因素。
3结语。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逐渐增加,社会上的相关岗位无法容纳过多的社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并且社会对毕业生专业技能的需求期望值超过了毕业生本身的能力;高校扩招导致生源质量降低,同时伴随着的是教学质量下降;学生没有在大学四年中重视自己专业技能的达成,也没有明确自己的目标,导致面临毕业无事可做;大学毕业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就业观念造成了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难。
参考文献:。
[1]刘驰骋,唐金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性研究———社会需求为导向、微格培训强技能[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48-50.
[4]汤静.郑州市街道、社区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分析[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4):9-10.
自我效能感论文篇七
论文摘要:篮球运动在我国是一项开展极为广泛的体育项目,为适应这项运动的开展,需要经常不断的培养不同级别、不同水平的篮球裁判员。本文对河南省高校篮球专项学生的裁判能力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的水平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研究河南省高校篮球专项学生裁判能力的发展现状,提出适合河南省高校篮球专项学生裁判能力的发展对策,使其符合学校体育的基本规律,为河南省高校篮球运动进一步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1.前言。
作为篮球运动普及和提高的枢纽,裁判员的最佳培养土壤在高校,主要表现为:首先高校中有一支相对稳定而师德高尚的师资力量;其次高校的体育教师都是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外语水平,并且高校教师与专业裁判理论、实践的机会接触越多。因此,全面地调查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篮球专项学生裁判能力的整体现状,了解各高校体育专业篮球专项学生的基本情况、篮球裁判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学习情况、基本功掌握情况以及篮球专项学生裁判考核等方面的实施情况是十分重要的。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洛阳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六所高校体育专业篮球专项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及体育学院资料室以及相关体育裁判网站查询。查阅了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章数百余篇,并对资料进行了收集和分类整理分析,力求从中得到借鉴和启发。
2.2.2问卷调查法。
对所选河南省六所高校在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90份,有效率是98.3%,问卷已经经过信效度的检验,符合研究要求。
2.2.3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对资料与事实进行逻辑思辨,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运用演绎与归纳的方法得出本研究的结论。
3.结果与分析。
3.1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篮球专项学生学习篮球规则和裁判法的情况。
3.1.1篮球规则和裁判法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篮球规则就是由领导和组织篮球竞赛的权力机构指定并公布的规范性文件,它设定条件,明确职责,授予权力,做出规定,指明罚则,是篮球竞赛的法,是参加篮球竞赛人员必须遵守的比赛规定、技术标准和行为规范。篮球裁判法就是规定了各种情况下裁判员应遵守的分工与合作、占位与责任、手势与程度。另外还对比赛前的准备工作、比赛开始和结束等作了明确的规定。
高校学生对篮球规则和裁判法认识的程度非常重要和重要分别占15.1%和20.3%,而认识程度一般的和不重要的占到了大多数,马克思关于唯物辩证认识论上解释认识真理是实现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实现价值是认识真理的动力和归宿。所以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要先从认识篮球规则和裁判法做起。
3.1.2篮球规则和裁判法实践运用的情况。
在对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专项学生运用规则和裁判法在临场实践一些细节方面的掌握情况调查中显示,基本手势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裁判在实践中判罚违例和犯规时做出的手势是否大方、清晰、果断,能使记录台人员、教练员、运动员以及观众一目了然等方面的调查,判断手势是否清晰、准确,非常好和好的占到47.7%;裁判员的占位和责任就是通过对学生裁判在实践中能够通过快速的脚步移动选择恰当的判罚角度而做出准确的判罚的调查,判断学生裁判在实践中能否选择正确的判罚角度,非常好和好的占到41.7%;转换与轮转就是学生裁判在实践中判罚违例、犯规、执球入界和得分时两名裁判员进行的转换与轮转,判断是否转换和轮转是否到位,非常好和好的占到42.9%。
3.3.1加强学生裁判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裁判的绝对权威。
篮球裁判员只有在遵循职业道德的前提下,才能真正的体现其业务水平,才能树立起裁判员的绝对权威.因此,在裁判员的成长过程中,应自始至终进行职业道德的群体教育和自我品德教育,把坚持原则、公正判罚作为裁判生涯的座右铭,使裁判员在场上所表现出的一举一动都合乎职业道德教育的要求,这才是树立裁判员绝对权威的根本保证。
3.3.2要认真学习篮球竞赛规则和篮球裁判法。
对于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学好篮球裁判,必须认真学习、研究、熟读、读透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这是对每个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最基本要求和操作程序,以及一般规定都应该熟记于心,只有学习掌握了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的基本知识,领会其内涵和精神,在理论的指导下,把篮球竞赛和裁判法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3.3.3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创造临场实践机会。
一名优秀裁判员的.成长之路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只有不断通过有意识循环往复的临场实践活动,才能巩固对规则的理解和记忆,积累经验,达到公正、正确、公平的执法,从而提高实际执裁的能力。从调查中发现,经常参加裁判实践活动的学生的临场执裁水平比很少参加裁判实践的学生提高得快,而且往往水平越高参加执裁的积极性越高,越有自信心。因此,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并鼓励学员参加裁判实践是迅速提高学生临场执裁水平的主要手段。
4.结论。
4.1在理论方面,由于篮球专项学生经常接触的篮球知识,对规则的掌握情况趋向于“较好”,对裁判法掌握的整体水平趋向于“一般”。在实践方面,由于学生实践的比赛少,对规则和裁判法运用于实践上的整体水平趋向于“较差”。
4.2通过调查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裁判培养的影响因素,可以得出:师资水平达不到要求,重理论轻实践,组织教法不当,评价手段不健,实践机会少是影响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培养的主要因素。
4.3提高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员能力的对策:在篮球课的教学中,有目的将规则内容和裁判法与技术、战术教学相结合,理论课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把规则和裁判法的学习以及基本功的训练融入到每节教学训练课之中。
参考文献:
[1]阎育东.篮球裁判员晋级必读[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4(1):1.
[2]孙民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6.
[3]苗向军.对体育院系篮球普修课学生裁判技能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4).
[4]刘合云,等.篮球课对学生裁判能力的培养[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
[5]张向荣.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基本功培养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自我效能感论文篇八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训(即:讲解示范能力、组织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突发事件能力的培训)主要是通过在校期间日常的教学理论、技术、技能的灌输及实验、作业,最后经过教育实习进行集中的培训与检验等一系列环节完成的,这种传统的培训方法其过程长、零散、工作量大、反馈效果差、效率低的弊端十分明显。而微格教学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爱论和他的同事发明,专门用于培训教学技能的方法模式,由于它可以任意设置教学技能培训环境、并且是借助于现代化的摄录设备从不同角度完整地记录执教者的授课过程,故其操作的可控性、反馈的准确性、培训的针对性都极为突出,大大减轻了指导者的工作量,提高了效率,据此,笔者尝试将其运用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培训,通过对比实验与传统教学技能培训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探索全新的提高教学技能培训效果的方法模式。
(一)实验方案的指导思想。
根据微格教学应用广泛、兼容性强的特点将其引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训,充分发挥其作为“教学技能综合训练模拟器”的独特作用,深入探讨提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效益的方法途径。
(二)实验对象与实验方案的设计。
至连续三年从届、届、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中分别随机抽取部分学生作为实验组,与其他学生(对照组)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组学生采用微格教学法培训体育教学技能,而对照组学生仍沿用原来传统的培训方法培训教学技能,最后观察记录两组学生在教育实习阶段首次授课时的.心理状况及教学技能掌握运用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微格教学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训中的作用与效果,深入研究提高体育教学技能培训效果的方法途径。
(三)实验步骤。
1.20、、20连续三年每年的3月份(教育实习开始前)随机抽取。部分学生组成实验组,对其进行微格教学理论培训。
2.实验组学生分析讨论要培训的体育教学技能。
3.每个实验组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及自己的具体情况,写出培训本人体育教学技能的微格教案。
4.实验组进行微格教学录象,每个实验组学生轮流担任教师进行10分钟左右的微格教学,授课对象由其他实验组学生扮演,用两台摄像机从不同角度同时开始将整个微格教学过程拍摄记录下来。
5.实验组学生进行微格教学录象的观摩评议。并可进行再循环。
6.再用随机取样法抽取与实验组学生人数相等的学生作为对照组,仍用传统方法培训对照组学生的体育教学技能。
7.制定出观察记录教育实习阶段两组学生首次授课时的心理状况及教学技能掌握运用情况的评定项目及方法细则。
8.由指导教师完成观察评定两组学生教育实习阶段首次授课时的心理状况及教学技能掌握运用情况,并保存有关数据。
9.将保存三年的观察评定数据统计汇总,列出对照表。
1o.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学生授课时其心理状况虽然不属于教学技能,但它与教学技能的运用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教学技能的运用与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比较微格教学法与传统方法培训的学生在教育实习首次授课时心理状况不仅必要而且有较大的价值。
从对照表1中可以看出:微格教学法与传统方法培训的学生在教育实习首次授课时其心理状况差异明显:传统方法培训的学生在教育实习首次授课时非常紧张、焦虑、不安的人数为21人,较为紧张、不安的有33人,只有9人较为放松,分别占33.3%、52.4%,6和l4.3%而微格教学法培训较为紧张、不安的有18人,占28.6%较为放松的有45人,占71.4%无非常紧张、焦虑、不安者。说明:经过微格教学法培训后的学生通过反复观摩自己及其他同学的教学过程录象,再经过分析、讨论、评价和相互借鉴,对各种教学环境下教学技能的运用都有直观、全面的认识,进而能较准确、熟练地运用,故实际授课时心理比较放松、自然。而传统方法培训的学生由于仅靠指导教师一对一人工描述指导,直观性差、局限性大、反馈欠准确,更无法反复观摩借鉴,学生对教学技能的运用仍较模糊,不能较快地掌握,故在首次实际授课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其心理仍较紧张、不安甚至焦虑。
从对照表2中可以看出:各项教学技能的掌握运用方面,微格教学法与传统方法培训的学生均有较大差别。
1.讲解技能,传统方法培训有6人(9.5%)讲解目的性不强、不生动、不简练并有2次以上停顿(不连贯),另有27人(42.9%)讲解目的性较强、较生动、简练但也有停顿不连贯的现象,其余3o人(47.6%)讲解目的性强、生动、简练无停顿且比较顺畅。而微格教学法培训无讲解目的性不强、不生动、不简练并停顿2次以上者,只有15人(23.8%)讲解目的性较强、较生动、简练并有停顿不连贯,其余48人(76.2%)均为讲解目的性强、生动、简练无停顿且比较顺畅。这主要是由于微格教学法培训学生能多次反复观摩、分析、评议并借鉴他人的讲解语言风格、技巧,对语言的提炼更加生动、形象,加之心理上较为自信、放松,故讲解语言的运用比传统方法培训的学生更加纯熟。而传统方法培训的学生仅靠指导教师一人教学生说话(讲解),缺乏借鉴他人的讲解语言及反复提炼语言的机会,再加上心理紧张等原因,故在讲解技能的掌握运用方面与微格教学法培训相比尚存在不小的差距。
2.作为主要的教学技能,动作示范的运用是体育教师应熟练掌握的基本功,此方面微格教学法与传统方法培训的学生也有较大差别,尤其是在动作示范位置的选择及示范的目的性方面,微格教学法培训的优势更加明显,传统方法培训的学生动作示范的目的明确、位置选择恰当的只有24人,占38.1%目的较明确、位置选择较恰当的有33人,占52.4%,目的不明确、位置选择不恰当的有6人,占9.5%而微格教学法培训的学生动作示范的目的明确、位置选择恰当的有45人,占71.4%目的较明确、位置选择较恰当的有18人,占28.6%,无目的不明确、位置选择不恰当者。造成此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微格教学法是从不同角度全方位摄录各种环境条件、动作内容、执教者及学生的位置,尤其对示范的细微之处显示的非常清晰、准确,学生反复观摩后不仅对示范位置的空间感强,而且对示范的目的也有清晰的认识。而传统方法培训只靠指导教师一人讲解、示范,不仅无法涵盖多种情况下的示范而且学生只有平面的感觉,缺乏整个示范的立体感,因而对示范的位置、目的认识仍较模糊,其效果也就相差很多。
3.在组织措施运用方面,两种培训方法仍有差别。调动队型合理、快捷,练习有序,交换练习场地顺畅的人数,传统方法培训的学生有33人占52.4%而微格教学法培训的学生有48人占76.2%调动队型不合理、较慢,练习较为混乱,交换练习场地不顺畅的人数,传统方法培训的学生有3o人占47.6%而微格教学法培训的学生只有15人占23.8%这主要是由于微格教学法培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教学场景(如交换作业场地、变换队型等)并且学生可以反复观摩、借鉴这些组织措施的运用方法,进行集中的学习与掌握,学习效率高、效果较好。而传统方法培训只靠书本知识和指导教师一人的讲解,局限性大,短时间内学生难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各种组织措施,培训效果较差。
4.在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方面,两种培训方法差别也较明显。能及时观察、准确分析判断学生的错误动作并且纠正方法得当、针对性强的学生,传统方法有27人,占42.9%,6,而微格教学法培训有54人,占85.7%,比传统方法培训高出一倍。不能及时观察、准确分析判断学生的错误动作并且纠正方法不得当、针对性不强的学生,传统方法有36人,占57.1%而微格教学法培训只有9人,占14.3%明显低于传统方法培训。主要的原因也是由于微格教学法培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教学场景(如展示各种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并且学生可以反复观摩、借鉴大量实例,直观、清晰地了解各种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及纠正方法,从而尽快地掌握此教学技能,而传统方法培训则无此优势,它只能靠指导教师一人的讲解,直观条件差且实例教少,学习中制约因素大,培训效果较差。
三、结束语。
综合上面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与传统培训方法相比,微格教学法培训作为一种全新的、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剖l教学技能的优化模式,其优势非常明显,培训效果也十分理想,它所具有的操作简捷、省力及教学环境的可设置性、教学过程的可重复性、反馈的直观及时准确性、观摩借鉴的可重复性等都是传统培训方法无法比拟的,而其特有的要求被培训者反复进行角色变换的特点(即在学生――执教者――评议者――指导者之间反复转换)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教学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缩短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过程,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技能的培训效率,这种“教学技能综和训练模拟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培训方法人工式培训的落后状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培训教学技能的优化模式。
自我效能感论文篇九
该研究运用情境实验和问卷测量的方法,初探了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自我监控不同的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小组活动自评中的差异.结果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高的被试对小组活动的价值评价比一般自我效能感低的'被试更积极;但在对组织者的评价和对合作学习的喜爱程度上不如一般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自我监控高的学生比自我监控低的学生对组织者有更积极的评价,但在对合作学习的喜爱程度上却比不上自我监控低的同学.
作者:程乐华潘燕华作者单位:程乐华(中山大学心理系,广州,510275)。
潘燕华(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广州,510631)。
刊名:心理科学pkucssci英文刊名:psychologicalscience年,卷(期):27(5)分类号:关键词:一般自我效能感自我监控合作学习小组活动自评
自我效能感论文篇十
小学教育专业走进高校十多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已成为许多高校的重要专业之一。但目前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似乎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有些高校招生人数不足,有些高校被迫停招;部分在校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专业素养不尽如人意;部分毕业生教育教学能力不强、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小学教育专业发展已而临困境,需要作更深入的研究。
期刊上研究小学教育专业的文献大多数是从学校视角展开的有关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专业建设、专业实践等方而的研究,缺乏作为小学教育专业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学生视角的研究。学生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是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对所学专业属性的认知和接纳,包括专业价值和专业情感认同,并表现在专业学习和专业活动中。研究表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水平较低;高考志愿、年级等对学生专业认同感有一定的影响。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是学生专业学习的动力,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本研究通过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调研,探讨其专业认同感的一般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小学教育专业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被试来自广东省1所211高校(华南师范大学)和4所地方院校(代表珠三角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代表粤东的嘉应学院、代表粤西的湛江师范学院、代表粤北的韶关学院)。采用年级分层、按在校生人数百分比的随机抽样方法,从以上5所高校抽取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为被试。共发放问卷1640份,回收有效问卷1466份,有效回收率89.39%。其中:华南师范大学166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94人,嘉应学院304人,湛江师范学院358人,韶关学院344人;男生222人,女生1244人。
(二)研究材料。
研究材料由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量表匡和问卷组成。
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量表包括4个因子:价值认同、实践认同、认知认同和认同效能。量表及因子的系数分别为0.81,0.84,0.77,0.71,0.82,效标关联效度为0.81,量表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问卷采用liken5点自评方式,得分越高,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水平越高。
问卷主要用于调查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由年级、入学前对小学教育专业了解的程度、学校提供的专业学习条件、家庭经济状况、对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的兴趣、对小学教师社会地位的满意程度、在班级或社团是否担任一定职务等11个题项组成。
(三)研究程序与数据处理。
通过网络在被试高校培训一个责任心强的本科生为主试,各校采用相同程序和方法,在教室上课时团体施测。测试时间为20分钟。本研究所获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
二、结果。
为考察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性别差异,对男、女生专业认同感及各因子得分进行统计和检验可以看出:除价值认同外,男、女生的专业认同感及其他因子得分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男、女生专业价值认同水平一样且较低;女生专业认同感及实践认同、认知认同和认同效能水平较男生高。
(二)不同办学层次高校学生专业认同感及各因子的差异。
211高校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领头羊,是地方高校学习的榜样。为了考察不同办学层次高校学生专业认同感水平的差异,对211高校和地方高校学生专业认同感及各因子得分作统计分析可以看出:除认知认同外,不同办学层次高校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及其他因子得分均值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211高校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及价值认同、实践认同、认同效能水平较地方高校学生的高。
(三)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多元回归分析。
为了考察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分别以全体样本及不同性别、不同办学层次高校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得分为因变量,年级、生源地、报考志愿、家庭经济状况、学校提供的专业学习条件、入学前对小学教育专业了解的程度、学业成就、在班级或社团是否担任一定职务、对小学教师工资水平的满意程度、对小学教师社会地位的满意程度、对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的兴趣11项为自变量,进行解释型多元回归分析.
三、分析与讨论。
(一)大学生性别差异对专业认同感的影响分析。
小学教育专业男、女生的价值认同水平几乎一样且较低,说明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的价值认识和专业情感还远远不够。笔者在访谈中发现: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所学专业课程的价值不大,小学教师在社会上还没有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没有达到应有地位等。
小学教育专业女生的实践认同、认知认同、认同效能水平较男生高。对数据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女生专业实践认同水平较男生高,主要体现在见习和实习过程中会尽量抓住每一次机会去学习和锻炼,并感觉收获挺大男生对实践课程的兴趣不高。在教育实践中,女性特有的细腻、耐心和喜欢小孩子的个性比较适合小学儿童的学习活动,女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教育实践,从中收获实践成果;而男生而对爱热闹、幼稚的小学儿童,不太愿意深入到儿童的学习活动中,教育实践收获不大。
女生专业认知认同水平较男生高,主要体现在对小学教育专业对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有很高要求的认识上,女生对小学教师素质要求了解较为全而、深刻。在个别访谈中得知:小学教师素质要素中,男生认为最重要的是教育教学能力,女生则认为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能力同等重要。在小学调研时也发现同样现象,女教师注重仪表,男教师则较为随便;女教师对待儿童有慈母般的耐心,男教师则较常使用简单、直接的教育方法。
女生专业认同效能水平较男生高,主要体现在把很多时间用在小学教育专业学习上,并认真完成专业课程作业。女生专业学习自觉,肯下苦功,访谈中很多女生表示:上大学的机会难得,不管专业如何,都很珍惜学习机会,而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只有提高自身素质,以后才能在社会上立足;男生则感觉专业不理想,不太愿意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专业学习上,而宁愿花在兼职或其他课外活动中。
(二)办学层次对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影响分析。
211高校和地方高校学生的专业认知认同水平几乎一样且较高,得分均为4分以上,属于比较符合水平,说明不同办学层次高校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属性和学习者的要求均有较全而的了解,这可能是高校入学教育及学生专业学习影响的结果。
211高校学生的价值认同、实践认同、认同效能水平较地方高校学生高。对数据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211高校学生价值认同水平比地方高校学生高,主要体现在对专业前景、个人价值及专业思想等指标上。这是因为211高校毕业生就业较为容易,大多数学生并不担心就业问题,认为所学能为所用;而地方高校学生则对就读小学教育专业的前景感到迷茫,认为按专业就业的机会不多,难以施展专业才华,需要具备另谋出路的其他生存技能。211高校学生的实践认同水平比地方高校学生高,主要体现在教育实践情感、珍惜实践机会、实践收获等指标上。在调研中发现:211高校学生有较高的专业学习热情,他们满腔热情地参与教育实践;地方高校则有部分学生对教育实践敷衍了事。另外,211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基地大多数是名校,基地有特色、值得学习的东西多,学生在教育实践中较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并希望趁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而地方高校的实践基地则基本上是普通小学,基地的教育教学都是学生较为常见的,学生参与教育实践较缺乏动力,实践效果一般。
211高校学生认同效能水平较地方高校学生高,主要体现在专业课上能认真听讲。个别访谈发现:与地方高校相比,211高校学生上课的自觉性强、对专业理论较有深入的思考。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教师授课水平差异,211高校教师授课博古通今,能把专业理论教学变为学生自觉的学习需求,而地方高校教师授课水平一般,一些教师授课内容陈旧,照本宣科,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地方高校的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不合时宜的理论课程太多,实践课程太少,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等。
(三)影响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主要因素分析。
在总样本的'回归模型中,年级、学校提供的专业学习条件、入学前对小学教育专业了解的程度、在班级或社团是否担任一定职务、家庭经济状况、对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的兴趣6个因素共可解释专业认同感36%的变异量。从标准回归系数看,学校提供的专业学习条件、入学前对小学教育专业了解的程度、对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的兴趣3个因素对专业认同感有较高的解释力。对样本数据进一步分析发现:大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越高、学校提供的专业学习条件越好、入学前对小学教育专业越了解,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水平越高。在调研时得知:学生把对专业课程的兴趣与专业价值联系在一起,他们对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课程比较感兴趣;学校提供的专业学习条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良好的专业学习条件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并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入学前对专业了解的程度影响学生的专业思想,对专业较为了解的学生入学前就已立志做一名小学教师,所以入学后他们能自觉地投入到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
在男生样本的回归模型中,学校提供的专业学习条件、对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的兴趣、学业成就3个因素共可解释大学生专业认同感42%的变异量。从标准回归系数看,这3个因素对大学生专业认同感有较高的解释力。学习成绩是男生群体中特有的一个影响因素。学习成绩较好的男生专业认同感水平较高。因为成绩好的男生比较认同专业价值,所以能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女生样本的回归模型中,年级、学校提供的专业学习条件、入学前对小学教育专业了解的程度、在班级或社团是否担任一定职务、对小学教师社会地位的满意程度、对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的兴趣6个因素共可解释大学生专业认同感37%的变异量。从标准回归系数看,年级、学校提供的专业学习条件、入学前对小学教育专业了解的程度、对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的兴趣、对小学教师社会地位的满意程度5个因素对大学生专业认同感有较高的解释力。在211高校学生样本的回归模型中,对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的兴趣可解释大学生专业认同感28%的变异量,有较高的解释力。说明此因素是影响211高校学生专业认同感唯一重要的因素。
在地方高校学生样本的回归模型中,年级、学校提供的专业学习条件、入学前对小学教育专业了解的程度、在班级或社团是否担任一定职务、对小学教师社会地位的满意程度、对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的兴趣6个因素共可解释大学生专业认同感42%的变异量。从标准回归系数看,这6个因素对大学生专业认同感有较高的解释力。
综合以上分析,影响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主要因素为:对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的兴趣、学校提供的专业学习条件、入学前对小学教育专业了解的程度。
自我效能感论文篇十一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通过对行政效能相关文件精神的学习,我认为开展“行政效能提升”活动很及时也很有必要。下面是我在学习中的一些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一、对提升行政效能、争创一流业绩的理解
(一)效能主要是指办事的效率和能力。效能建设是运用各种科学管理手段、制度和载体,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
(二)提升行政效能的目的。提升行政效能,最终是为了方便群众办事,为群众更好、更快、更高效的服务。因此,我们领导干部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区的重大部署上来,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自觉性,深刻领会,对照自己在工作方面有哪些做得不对,哪些和群众的要求还有距离,需要改进,不能只顾本部门、本单位、本人的眼前利益而不作为或乱作为。
(三)提升行政效能重在思想观念的更新,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克服影响软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思想障碍。一是满足于现状,围步自封,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一些干部作风不实、不思进取、干劲不足、效率不高。二是部门的本位主义。要防止和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做好筑巢引凤工作,树立“你发财,我发展”的观念,做到“放水养鱼”而不是“杀鸡取蛋”。
二、对提升行政效能、争创一流业绩的想法
(一)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的环境中,在以科技实力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作为领导干部,要做到为地方经济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现代管理知识、现代思维方法,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及时把握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深入调研,认真思考,提出合理的、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必须做到“清简务本、行必责实”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务实工作,认认真真解决实际工作当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热情高效地做好服务工作。
(二)转变工作作风、树立为人民服务意识。效能提升,人是主体。效能建设对人的素质要求很高,关键要培养一支效能型队伍。
一是要革新思想理念。必须使干部的思想观念、思想意识有根本性转变。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公仆,坚决克服“官本位”思想,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二是要大力引导全体干部职工增强效率意识和服务意识。按照“五个不让”的标准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即“不让布置的工作在我这里延误;不让需要办理的事项在我这里积压;不让各种差错在我这里发生;不让来办事的人民群众在我这里受冷落;不让党和政府的形象在我这里受影响”。
三是切实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出发点,从为基层和群众办好每一件具体的事做起。要进一步精简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优化发展软环境,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好务。
(三)提升行政效能,努力创造一流业绩。领导干部要理解和准确定位在履行行政事务管理、服务经济发展和满足群众需求中的职责,自觉践行“三个代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廉洁从政、高效从政,建设服务型机关,为加快我区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
一是要提高行政效率,向信息化要效能。提高行政效能首先要规范机制,落实制度,简化程序,更重要的是要有先进的工作手段。在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硬件资源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办公自动化利用计算机网络,扩大覆盖面,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要推进制度创新,完善规章制度。提高行政效能,推进制度创新,关键是要创新管理方式,在管理上取得突破。就是要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实现办事提速提效、服务创质创优。重点是要优化工作流程,加快工作节奏,使机关管理行为环环紧扣、紧张有序。提高行政效率,关键是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等办法,切实把管理职能、工作责任和服务要求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努力形成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激励人的有效机制。
三是要强化岗位责任制,提高办事效率。明确职责,加强管理,细化工作,我们每个单位都要以事定岗,以事定人,每个岗位都承担着一定的职责。这就要求每个同志都能自觉坚守岗位,积极担负起本岗位的责任。要敢于面对矛盾,触及问题,由其要尽心尽责地解决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在职责范围内,自己能够处理的问题决不回避、推诿,自已能够化解的矛盾决不上交。只有这样,才能将大量问题解决在基层,将大量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保持单位和社会的稳定。
四是要弘扬务实作风,开拓创新干工作。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创新才能发展,守旧必然停滞。任何事业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创新。创新也是来源于实践,来源于艰苦细致的具体工作。因此,创造性地开展本职工作,才能有所成就。
提升行政效能,就是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能力,提高办事效率,从严要求自己,从实际出发、勇于创新,服从全局、令行禁止,方便群众、主动服务,以事业为重、敢于负责。这样,我们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快、更高效的服务。
关于效能提升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近期本局开展了以“行政效能提升和干部作风改进”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活动,全面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提升行政效能。自己根据本局的安排部署,积极参与活动,现将教育活动体会总结如下:
干部作风问题,关系到政府的形象,我们的作风如何,老百姓并不会仅仅鉴定到某个人,老百姓的评价都是与我们政府的形象、党员干部队伍的形象挂起勾来的,所以开展干部作风建设活动很有必要,意义深远,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是我们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____的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作风建设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形成风清气顺、和衷共济的工作环境。
我们要把干部作风建设与平时的工作融为一体,不断调整完善,不断提高,同时要发挥机关党组织在改进干部作风的作用,用党的建设推进干部作风的改进,以优良的作风保证机关效能的提高,具体而言,我们重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加强学习,提高能力
1、提高行政能力。我们首先要提高对任务的执行能力。在贯彻局党组决定上,态度要坚决,行动要迅速,质量要保证,高效务实。其次是要提高对横向的协调能力。对兄弟部门要加强协助配合,主动出击,积极沟通,增强整体合力,提升统计形象。
二、解放思想,努力创新
有的机关干部存在着不思进取的思想倾向,上级不检查、领导不过问、不到完成时限就不紧不慢,习惯于用多年一贯制的方法来组织和开展工作,满足于完成领导布置的工作,满足常规性统计。对新形势、新阶段出现的新问题缺乏敏感性,创新的主观能动性明显不足。改革创新是我们统计事业的生命所在,我们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拿出新的数据、提供新的服务方面勇于探索创新举措。
三、健全工作机制,提高统计的科学化水平
提高统计调查数据质量是我们统计工作的中心环节,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坚持用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组织统计调查工作,完善统计调查体制,健全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统计调查的科学化水平。要加强基层辅导员的业务指导、检查和培训,不断夯实调查基础,确保源头数据准确;同时要改进统计调查方法,做到公开、透明,客观公正,让社会公众零距离感受统计调查,推行温馨统计调查,尽最大限度减轻调查对象负担,确保被调查者提供的数据真实准确。
效能提升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今年以来,我局机关效能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效能办、纠风办的指导下,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的意见》(__政[]3号)的精神,结合本局实际,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以建设责任、法制、服务、效能机关为目标,以更新观念、转变职能、创新管理、完善制度和规范行为为主要内容,开展了一系列行政效能提升工作,有效促进了我局行政效率、服务水平、自身形象的进一步提升,进而推动了各项统计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现将开展的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机构,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机关效能建设顺利开展
建立党政齐抓共管,办公室组织协调,各科室(队、中心)共同参与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成立了以局长______为组长、以副局长______任副组长的____市统计局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并根据领导成员的工作变动情况及时进行调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工作。制定了《____市统计局推行机关效能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进行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实施,从而确保了机关效能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创新科室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
一是切实做好对市委、市政府、各部门及社会公众的优质服务。制定了《____市统计局统计资料提供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各科室统计资料对外提供管理的职能、权限和责任,月度及年度的全市性统计资料由一个综合科室对外提供和管理。临时性资料或需加工以下整理的网址查询统计资料由涉及专业配合,综合科室对外统一提供。
二是切实做好乡镇统计规范化建设推进工作的服务。创新思想和工作模式,研究出台了《局机关有关科室队分包乡(镇)责任制》,明确了科室职责和分包对象,对各乡镇的统计管理、工作流程和方法及人员业务素质能力的培养进行上门服务指导,有效增进了了解与沟通,促进了基层统计业务水平的提高,为进一步提高源头数据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完善管理,规范运行
一是认真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推进统计依法行政。正确实施《行政处罚法》、《政许可法》、《统计法》、《河南省统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同时结合我局统计法制工作实际制定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细化执法责任制度,明确执法人员岗位责任,加大对统计执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切实提高每个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保证统计依法行政、工作规范、高效。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推行规范化管理。一方面对本单位原有的制度和管理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补充和完善,编制了集科室岗位职责、工作规则、业务运行管理、机关内部的人、财、物管理、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和责任追究等制度为一体的规范化管理手册,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用制度来规范统计工作行为。另一方面,认真开展科室季评工作。结合统计工作实际,制定了以履行职责、依法行政、服务水平、创新工作、廉洁从政为考核内容的统计局科室季评量化考核办法。从这一段的实施来看,全局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已有所调动,干部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所增强,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全面实施党务政务公开,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用公众知晓度、公众便利率、满意率来衡量党风和政风,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高兴不高兴、群众答应不答应”作为效能监察和转变作风的特点和落脚点,促进党风、政风和行风建设。我局利用各种媒体、公开栏和宣传单向社会公开统计部门各项管理规定、工作流程和收费标准,并公开服务承诺、投诉电话及对所需服务办接时限,进一步扩大群众对我局政务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每月在____政府网站公开统计调查的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的文字和数据资料,及时让社会各届了解全市的经济进展情况。
五、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统,防止不当行政、违法行政和权力滥用行为
一是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加强对机关的监督检查。一年以来,考试吧网站结合统计工作质量大检查对全市各级政府统计机构贯彻《统计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促使机关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统计调查权、统计监督权、统计报告权,履行统计管理职责,依法处理统计事务。
二是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度。把保证公民的陈述申辩、听证、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等一系列权利作为健全行政执法程序工作的重点,保证公民的合法权利;严格规范自由裁量权,在行政决定中说明行使自由裁量权的理由,保证裁量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从法定程序、适用法律、违法证据这三个方面的要素入手,对全市立案查处的6起统计违法案件的执法案卷进行逐个的严格评查,防止出现冤案错案。
三是坚决杜绝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实的收费标准,把好持证上岗培训等收费关;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规定规范执罚行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恰当量罚;严禁向统计调查对象或基层统计部门摊派《统计年鉴》等。到目前为止,我局没有发现“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也没有接到任何反映我局“三乱”问题的投诉,同时也切实减轻了广大统计调查对象和基层统计部门的负担。
通过推行机关效能建设,以勤政促廉政,以监督促管理,较好地树立了“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统计机关形象,全面提高了机关效能和服务水平。但建立长效、便捷具有统计行业特色服务工作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加强。今后我们将在市效能办的指导和各界的监督下,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各项制度,不断提高超前意识和主动意识,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方法,逐步建立健全行政效率的长效机制,同时克服形式主义,加强和相关部门的协作和配合,做到主动联系、协商,切实搞好沟通和衔接,争做效能提速的“加油站”,使之在促进统计工作等方面发挥出更大作用.
自我效能感论文篇十二
学业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在面对学业任务时的自信和能力感。提升学业自我效能既是对自己潜能的充分信任,也是对成功的积极预期。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提升学业自我效能的重要性,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我积累了一些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愿与大家分享。
首先,树立明确的目标是提升学业自我效能的重要前提。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具体制定实施计划。一个明确的目标可以指导我们的学习方向,增强我们的动力和意志力,从而提高学习自我效能。在制定目标时,我们还要考虑实际情况,尽量将目标划分为可行的小目标,每次完成一个小目标都会增加我们的学习自信心。
其次,有计划、有方法地学习是提升学业自我效能的重要策略。积极主动地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可以增加学业自我效能的感受,提高学习的效果。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提升学业自我效能的重要保障。我们可以采用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习策略等多种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同时,我们还应该掌握一些学习技巧,如做好笔记、整理知识点等,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第三,积极寻求帮助并与他人交流合作是提升学业自我效能的重要途径。学业自我效能不仅包括个体的努力和能力,还与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密切相关。当遇到学习困难时,我们应该主动去请教老师和同学,寻求他们的帮助和指导。与他人交流,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获取一些宝贵的学习经验和方法。此外,积极参与学习小组,与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果和自信心,共同攻克学习难关。
第四,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是提升学业自我效能的关键。积极的学习态度是源自对学习的热爱和兴趣,以及对学习的价值和目标的认同。我们应该在学习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相信自己的潜力和能力,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取得好成绩。同时,我们还应该主动追求真理和知识,培养好奇心和探索欲。只有拥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我们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学业自我效能。
最后,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和锻炼身体也是提升学业自我效能的重要途径。课外活动可以帮助我们开拓眼界,培养多元化的兴趣爱好,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我们的身体素质,改善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为学习提供良好的身心状态。通过参与课外活动和锻炼身体,我们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自信心,更好地应对学习中的各种挑战。
总之,提升学业自我效能需要我们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采取有计划、有方法地学习,积极寻求帮助与他人交流合作,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和锻炼身体。只有在多个方面的努力和实践中,我们才能逐渐提升自己的学业自我效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希望我的一些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共同进步!
自我效能感论文篇十三
自我效能感与成就行为是相互促进的。一些研究表明,通过下述几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1.行为的成败经验。
这是学习者的亲身经验,对效能感的影响是最大的。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不断成功会使人建立起稳定的自我效能感,这种效能感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降低,而且还会泛化到类似情境中去。
由于一些非能力因素会制约活动质量的高低,所以,人们在评价自我效能感时,往往要同时斟酌能力因素与非能力因素对于自己行为成败的作用。因此,除能力因素外,一些非能力因素,如活动任务的难度、个人努力和程度、外力援助的多少等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如果任务很难,或者个人没有付出多少努力,或者没有什么外力援助,这时的成功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而这时的失败不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如果任务简单,或者活动中费力很大,或者外力援助较多,这时即使成功也不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倘若失败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班杜拉在研究中发现,人们对于行为成败的归因方式,会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的评价。
2.替代性经验。
这是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它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看到与自己的能力不相上下的示范者遭遇了失败,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觉得自己也不会有取得成功的希望。
这种观察学习对于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是通过两种认知过程实现的。一种是社会比较的过程,学习者采用与示范者比较的方式,参考其表现以判断自身的效能。另一种是提供信息的过程,学习者可以从示范者的表现中学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了解解决问题的条件,这些都会对自我效能感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观察学习过程中,影响观察学习的诸因素,都可能对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发生作用。
3.言语说服。
这是试图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人们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方法,由于使用简便它成为一种极为常用的方法。然而,依靠这种方法形成的自我效能感不易持久,一旦面临令人困惑或难于处理的情境时,就会迅速消失。一些研究结果表明,缺乏体验基础的言语说服,在形成自我效能感方面的效果是脆弱的,人们对说服者的意见是否接受,往往要以说服者的身份和可信度为转移。此外,如果言语说服与个人的直接经验不一致,也不大可能产生说服效果。
舒恩克(1981)以算术成绩极差的小学高年级儿童为被试,对自我效能感进行了研究。他为这些差生安排了一个星期的训练,在每次训练中他先让儿童分别学习算术的自学教材,然后由榜样演示如何解题,榜样在解题时一面算一面大声地说出正确的解题过程,最后再让学生自己解题。在学生自己解题之前,他让儿童把所有的题看一遍,并判断一下他们能有多大把握来解每一道题,以此来了解学生解题的自我效能感。结果发现,经过训练,儿童的自我效能感逐渐得到增强,与之相应,儿童解题的正确性和遇到难题时的坚持性也得到了提高。
自我效能感论文篇十四
提高自我效能感――开发员工潜力的重要途径
自我效能感:人类行动的内在动力源
白云山制药厂总部与第一军医大学只隔一条马路,在1983年,该厂产值已经上亿元,排在国内医药行业前三名行列之内。这时,赵新先正在为筹建南方制药厂而奔波。1990年,南方制药厂产值达3.8亿,超过白云山制药厂。但在1983年的时候,有谁会想到,或是想到了又会相信呢?确实有人想到了,这个人就是赵新先。他在为南方药厂的出生而奋斗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一目标,而且对此充满信心。可以说,正是这种坚定的必胜信念使三九集团从“不可能”中诞生和发展。这种信念也正是许许多多个人、企业成功的根本。
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已证明,最能让人们自觉挖掘其潜能的是实现自我的冲动,是一个人得以充分发挥其能力,充分展示其价值的渴望。但是,实现这一点的前提是:一个人首先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事实上,使大多数人终落“平庸”命运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放弃了努力,而只所以放弃,是因为他们在内心深处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获得成功。
人们往往只去做自认为能够做到的事,而回避自认为超越自己能力的事。在特定领域内的这种“自认为”就是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这一概念和理论的提出者,著名行为学习与社会认知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指出: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己为获得某种预期结果所需实施的特定行为(区别于一般的自信心)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感理论告诉我们,一种行为的启动、以及行为过程的维持,主要取决于行为者对自己相关行为技能的预期和信念。也就是说,对于先天素质基础相近的人,那些对自己实现特定目标的能力有信心的人往往会取得成功;而那些认为自己“不行”的人往往与“成功”无缘。
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工作绩效
1、自我效能感对人们认识过程的调节
一个人对自己实现目标的能力所具有的信心影响到对自我目标的设定。自我效能感越强的人,为自己设定的目标之挑战性越强,对目标的承诺也越坚定。大多数行为过程首先是在思想中进行组织的,在进入现实以前,人们会在心里构想预期中的脚本,并常常有意无意地在心里进行演练。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更倾向于构造成功者的剧情,并将其在心里形象化,其注意的焦点是怎样更好地解决问题,从而为随后的行动提供积极的指导和支持;自我效能感低的人更容易在心里勾画一幅失败的景象,其注意的焦点是那些可能出错的事情,他不得不分出相当的精力与自我怀疑作斗争,在这种情况下要取得很好的成绩是很难的。
在面对有压力的环境、失败和挫折时,一个人需要具有很强的自我效能感,以保证其将注意力集中于所要完成的任务上。在这种情况下自我怀疑的人,其思维的有效性会受到影响,难以把握自己的思路,于是他们会降低自己的抱负水平和行动质量。
2、自我效能感对人们行为动机的调节
我们大部分行为动机都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人们通过对未来的预见和期待来激励和指导自己的行动。他们形成有关他们能干什么的信念,他们预见自己行为的结果,他们按照对未来的设想设置有价值的目标,并策划行动方案。现实中有无数可选择的目标,但每个人只会选择那些自认为有能力实现的目标,而放弃自以为没有能力去实现的目标。
自我效能感不但决定着个人的目标设置,还影响着一个人为目标所付出的努力程度、面对困难的持久力以及失败后的恢复能力。面对困难或失败时,那些怀疑自己能力的人会松懈其努力或很快放弃;而自我效能感强的人则会投入更大的努力去实现目标。
3、自我效能感对人们情绪调节的调节
在受到威胁或是困难的情况下,一个人能承受多大的压力,关键取决于其对自己应对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感对焦虑感有很大的影响,那些相信自己能够应付可能出现的威胁的人很少把精力用来想象各种消极的可能性;而那些觉得自己在高焦虑唤醒时难以应付的人,会过低地估计自己的自控能力,并在头脑中充满了各种想象的危险,夸大事实的严重性,不断被那些极少可能发生的事所烦扰。这一方面会使其倍受折磨,另一方面也损害了其心理功能的正常发挥。所以自我效能感调节着人的回避行为和焦虑唤醒。
4、自我效能感对人们选择过程的影响
人在一定程度上是环境的产物。但人并非完全被动于环境,事实上,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选择着自己的环境。比如那些不满意目前处境的人们,有的会继续呆下去,另一些则重新选择选择。不过无论选择了什么环境,一旦选定之后,该环境就会对人产生影响。所以人们通过选择环境,反过来影响自己。
研究表明,人们会选择那些自认为能应付得了的环境,回避自以为力所不能及的环境。进而,由于这种不同的选择,人们培养了不同的胜任能力、兴趣和社会关系网,这些又进一步影响了其生活过程。能够影响个人选择的任何因素都会深刻地影响一个人的发展,这是因为在自我效能感产生其最初效果之后,一个人所选择的特定环境所产生的特定社会影响会进一步提高其在该环境中的胜任力、价值感和兴趣。
什么因素决定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
1、行为或业绩经验
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是影响自我效能感最有力的信息源。在某件工作、行为或技能上的成功会增强一个人在该工作、行为或技能方面的自我效能感;而失败,尤其是连续多次的失败,则会降低其在相应方面的自我效能感。这就是“成功是成功之父”的原因。另外,在一项行动刚刚开始时的失败,因其不能反映出努力的不足或不利的环境因素,容易使人归因于自己能力的不足。但不同的人受影响的程度并不一样,对于先前已经具备很强自我效能感的人而言,偶然的失败不会影响其对自己能力的判断。他更有可能寻找环境因素、努力不足或策略方面的原因。这样,失败反而能提高其信念:改进后的策略会带来将来的成功。
2、替代性经验
人们从观察别人所得到的替代性经验对自我效能感影响也很大。看到与自己相近的人成功能促进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增加了实现同样目标的信心;但看到与已相近的人失败,尤其是付出很大努力后的失败,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觉得自己成功的希望也不大;尤其是,当一个人对自己某方面的能力缺乏现实的'判断依据或知识时,这种间接经验的影响力最大。不过,比之直接的成败经历,替代性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要相对弱一些。
3、想象性经验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类具有符号认知能力,这使其有可能在头脑中,将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境和事件、他们相应的行为和情感反应以及他们行为的可能后果想象出来,加之视觉化。通过这种对其在未来情境中实现特定行为能力的想象,一个人建立起相应的自我效能感。这种想象来源于过去参与过的,与目前相近情境下的直接或替代经验,也可能来自于他人的劝导。心理治疗专家让患者进行想象训练,如系统脱敏之类,可作为这方面的例证。不过,想象的作用比直接经验为弱。
4、语言劝导。
第三种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信息源是他人的评价劝说及自我规劝。缺乏事实基础的言语劝告对形成自我效能感效果不大。在直接经验或替代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劝说、鼓励,效果最大。另外,其效果还受到信息来源的专业性、权威性和吸引力的影响。
怎样在管理中运用自我效能感理论?
1、让员工在成功的体验中走向更大的成功
领导艺术高超的管理者往往在对下属的能力和人品有了准确的判断后,便让下属大胆去干,需要的时候,甚至将其推下“水”,逼迫其背水一战。正是在不断克服困难、完成许多艰巨任务的过程中,部下的自我效能感不断获得提高,并会以更大的信心迎接更大的挑战。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堪称善用这一手的典范,他下面许多“少帅”级的年轻企业家几乎都是让他给逼出来的。在下属感到已经走入死胡同的时候,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相信自己就能行!”。这种鼓励加压力使他们履败履战,终致成功,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现实。管理者不能让下属停留在“失败”上,一定要逼着他向前走,直到抓住一次“成功”,这个“成功”会强化下属的自我效能感,会成为下属向更大“成功”奋进的动力源。只有在战胜失败,取得成功之后,“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才是正确的。如果中途放弃,“失败”就会降低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并很可能成为下一次“失败之母”。
2、及时鼓励员工
那些有失败经历的员工最需要上级对其能力的肯定,对其努力的赞赏。遗憾的是当员工没有做成一件事时,他得到最多的是批评和贬低。如果员工不相信能够成功,谁也无法激发其内在潜能,他的行为只能停留在低水平上。所以一个管理者打掉员工对自己能力的自信,不但制造了一个低能和麻烦员工,也毁灭了其奋发向上的斗志。权威者的评价是影响一个人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在员工心中,管理者往往是这种权威的象征。将关注点放在员工的优长上,是管理者提高员工工作动机的重要技能。
3、让员工体验成功的感觉
施乐公司最出色的地区销售经理法兰克.派斯特刚刚到克利夫兰就任,就发现整个销售区到处弥漫着失败的氛围。于是他编辑了一卷录象带,其中搜集了许多足球比赛中令人惊心动魄、热血沸腾的片段:球员们激动地冲过终点线,兴奋地握着拳头,相互击掌,全场观众为之疯狂等。在开会的时候,他为放给所有员工。当录像放完后,他要求室内每个人站起来,彼此庆贺:“你们已经超越第一名了。你们是全美国第一特区,庆祝吧!”他让所有人体验“胜利”时那种激越的兴奋感,并将这种感觉化为内在的力量和信念:我一定要成功,一定能够成功!这种力量激励着每一个销售员抛弃“失败”,使这个销售区从最后一名变成最出色的销售区。
4、树立成功的榜样
对销售人员进行培训的重要方式是向他们展示大量成功的销售员事迹和经历。那些从平凡走向伟大的人,变成他们学习的榜样,使信心和勇气回到他们心中,于是他们又一次鼓起斗志。事实上,许多人在回顾自己的人生时都提到,那些成功者的故事曾强化自己的信心和斗志,从而激励自己为理想而努力奋斗。在企业培训中,请同行成功者,尤其是最初出身贫寒,在许多人眼中并无特殊之处,但经过奋斗终获成功的人士,现身说法,讲述他们成功的坎坷经历,对提高员工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的效果。
自我效能感bandura于1977年首次提出的,在早期他认为自我效能感是在特定的情景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后来他把自我效能感看做是对行为操作能力的知觉和有关柯收自我生成能力的信念。并且他指出自我效能感有以下几个因素形成:(1)行为的成败经验(2)替代性经验(3)言语劝导(4)情绪的唤醒(5)情景条件。对于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他认为可以适当的外部强化和及时的自我强化以及加强归因训练。近些年来自我效能感已成为心理学家研究热门课题,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目前的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还存在着分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我效能感概念的界定和测量。bandura等人认为,自我效能感只能针对特定的任务领域而言的,不是一个一般的个性特质,以为不同的任务领域中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自我效能感主要指得是具体任务领域的自我效能感(简称具体自我效能感),要根据不同的研究领域来构建测量工具。
而shere、chen等个性心理学者则认为,自我效能感既可以看作是状态的也可以看作是特质的,存在着一般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应对、处理新的或困难情境的一种总体性自信程度。二是具体自我效能感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效果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judge和bono的原因素分析研究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个体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绩;chen、woodruff等人认为,一般自我效能感主要通过具体自我效能感二对工作效绩产生间接影响;bandura等人认为,一般bandura于具体自我效能感相比,对个体在特定任务领域中效绩的预测性差,甚至没有预测性,且两者一同作为工作效绩的预测变量时,如果去掉具体自我效能感这个变量,一般自我效能感就失去了预测作用。
那么具体自我效能感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究竟如何呢?这项研究以管理者的管理自我效能感这个具体自我效能感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研究的方式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索。所谓管理自我效能感,根据bandura对自我效能感界定,作者认为,就是管理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与能力去完成管理工作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
bandura认为,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行为选择;(2)坚持性(3)应对方式及情绪反应;(4)预测效绩和应对行为。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在研究自我效能感影响效果时,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一是工作态度;二是工作效绩。在社会认知理论看来,自我效能感就是控制与激发人类动机和行为的核心变量。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对工作任务更加投入,常设置高的目标并维持高的承诺,且在遇到困境是能坚持不懈,因而就会表现出高的工作效绩。一般自我效能感作为涉及个体自信心的一种人格变量,会对个体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绩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个体在完成具体任务时的信念,即具体自我效能感,进而对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绩产生间接的影响。
综上所述,作者提出了以下的研究假设:1:一般自我效能感对管理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绩有显著影响;2:管理自我效能感对管理对工作态度工作效绩有显著影响,且影响作用大于一般自我效能感;3:一般自我效能感主要通过管理自我效能感,对管理者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绩有显著影响。
3(部分中介模型):一般自我效能感对管理者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绩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又通过管理自我效能感这个中介变量产生间接影响。
对于潜变量路径分析的具体方法 ,由于我自己看的也不太懂,在此就小详细叙述。通过分析发现( 1 )具体自我效能感与工作效绩相关高于一般自我效能感,假设 2 得到全部验证;( 2 )一般自我效能感主要通过管理自我效能感这个中介变量,对管理者的工作满意度、工作卷入度、管理效果和管理创新产生间接的影响。假设 3得到全部验证。本研究以管理者自我效能感为切入点,探讨了自我效能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从结果可发现,完全中介模型是可以接受的,但部分中介模型更为理想,这说明一般自我效能感在通过管理自我效能感产生间接影响的,同时又能对管理者的工作效绩产生间接影响,但其影响作用显著低于管理自我效能感。
这项研究以现场研究的方式证实了:自我效能感可以分为两个操作层次,即一般和具体,但一般自我效能感主要通过具体自我效能感产生间接作用。研究很多借鉴之处,研究提出的模型假设我以前还没有想过,还有就是潜变量路径分析的方法我还要认真的去看看,感觉用处不小。在这里我认为如果要将文章中的结论加以推广还要对其他领域自我效能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进行研究,只通过管理自我效能感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还不能准确的推出一般的结论。
自我效能感论文篇十五
学习是每个学生的重要任务,学业自我效能指个体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能力的评估。提升学业自我效能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挑战,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和能力。通过努力学习和不断积累经验,我有了一些心得和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确定目标和规划计划。
学业自我效能的提升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然后制定合理的计划。我发现确立明确的目标和制定可行的计划是提升学业自我效能的重要第一步。一方面,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给予我方向感和动力,使我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并保持持续努力的动力。另一方面,制定合理的计划能够帮助我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分配精力和资源,从而更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第三段:坚持自律和努力学习。
为了提升学业自我效能,我发现坚持自律和努力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自律是指对自己给予一定的规则和要求,并遵守它们的能力。在学习中,自律是帮助我保持学习动力和有效管理时间的重要因素。通过建立良好的自律习惯,我能够更好地遵循学习计划和时间表,保持学习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努力学习也是提升学业自我效能的关键。在学习中,我会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努力,尽可能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克服困难和挑战,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第四段:探索学习方法和形成学习反馈。
为了提升学业自我效能,我也注重不断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一种方法和策略。通过不断探索和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我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在学习反馈方面,及时的学习反馈可以让我及时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从而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第五段: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寻求帮助。
提升学业自我效能还需要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培养我对学习的积极情感,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学习变得更有意义和愉快。同时,我也意识到寻求帮助的重要性。学习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而适时地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能够解决问题,节省时间和精力。
结尾:。
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我逐渐提升了自己的学业自我效能。明确学习目标、制定计划、自律学习、探索学习方法、形成学习反馈以及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寻求帮助这些方法都为提升学业自我效能提供了有效的路径。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提升自己的学业自我效能,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
自我效能感论文篇十六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我们部分党员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问题,为了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xxx决定,20xx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对于如何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我有一些想法。
首先在我们每月10号党员学习的日子里,进行专题学习讨论。
第一步:联系个人思想工作生活实际,看自己能否坚守xxx人信仰信念宗旨,能否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个人与组织、个人与群众的关系,能否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保持积极健康生活方式,能否自觉做到党规党纪面前守规矩,能否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积极工作。
第二步:通过自己的思考开始讨论,经过大家讨论真正找到差距并明确努力方向,每个党员需要给自己制定目标并做好会议记录;其次,在每季度开展的党员大会上,学习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深刻理解党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革命先辈和先进典型,发挥正面典型的激励作用和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我们党员需牢记党规党纪,牢记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崇高道德追求,养成纪律自觉。做到思想和行动统一.理论和实践相铺相成。
最后在年底召开一次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会。对照党员标准,按照个人自评、党员互评、民主测评、组织评定的程序,对党员和党支部进行民主评议。支部班子及其成员对照职能职责,进行党性分析,查摆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面向党员和群众广泛征求意见,严肃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并做好会议记录。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最主要的还是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党员。我们需要提高政治理论修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牢记党员身份,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重要的是时刻牢记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相信只要我们有这个信心,我们肯定能做一名合格的xxx员。
自我效能感论文篇十七
工作与家庭冲突,是很多人头痛的事情,人们往往只注意到外在的客观原因却忽视了内在的主观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自我效能感。
工作与家庭冲突,影响了很多的工作的热情和家庭的温馨。我们都知道,时间对任何人都是一样平等的,而是有限的。如果想要在工作上表现出色,很多人势必会将时间更多地倾注在工作上,也就工作时间大大增多。但势必会减少投入在家庭生活上的时间,比如加班不回家吃饭。这样是十分危险的,由于缺少沟通和滋养情感,很多人的家庭都出现了情感问题。
从表面上看,像是工作时间特征的原因,其实本质是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低的表现。自我效能感在这一过程中它影响着工作时间和质量,同时也影响着家庭生活。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会完成更多的任务,或是完成一项任务会消耗更少的时间。这样有足够的时间去担任家庭角色。而自我效能好的人,在与家人的沟通上会更有效。
2、影响情绪
当我们认为做某件事成功的可能性很大时,往往会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情绪饱满,主动性也更高。学生对某一学科感兴趣,十有八九是因为在这一学科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而兴趣又可以使人更加投入,获得更好的成绩,从而促进能力的增长。与此相似,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会更有兴趣从事某一活动。在行动的过程中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对外界的信息会更加积极地进行加工,从而更有可能获得好的结果,好的结果又能起到强化作用,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在解决问题之前,往往会从积极的方面去考虑问题,形成正向预期;遇到问题时,也会以一个乐观的心态看待它,较少产生焦虑。
3、影响努力和坚持
在工作和学习中,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会影响到人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决心,影响人行为的坚持性。因为其中有一种我们都经历过一种感受就是习得性无助感。所谓习得性无助感,就是我们在从事某一活动中,屡次受到失败和挫败,没有成功的喜悦,取而代之的是沮丧和失落,没了信心。如果再把我们放到同样的环境中,我们就会和之前一样无助,不能够很好的完成任务。分析其作用机制可以发现,只有当人把失败归结为不可控制的因素时,才会形成这种无助感。而这不可控制的原因意味着自我效能感的低下,自我效能感低的人更容易放弃努力。结论就是高自我效能感者所付出的努力与任务难度成正比,低自我效能感者则相反。
4、影响人行为的选择
自我效能感是一种对未知活动的估算是否能够完成预期,如果当个体对自己完成该任务的能力评价很低时,他可能不会采取行动或者选择一个较容易的目标。所以,人们会根据不同的任务,改变自己的自我效能,来选择行为和任务。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与作用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这一概念是班杜拉(1977)最早提出的,在80年代,自我效能感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也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
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但是班杜拉关于强化的看法不同于传统的行为主义理论。他认为,在学习中没有强化也能够获取有关的信息,形成新的行为模式。而强化在学习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激发和维持行为的动机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这种作用通过人的认知形成期待,成为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
早期学习理论家认为,某一行为之后的强化会提高该行为的出现概率。班杜拉认为,这是不确切的。行为出现的原因,不是随后的强化,而是人在认知到行为与强化之间的相倚关系之后产生的对下一步强化的期待。
关于期待,班杜拉区分为“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两种,结果期待是指人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强化)的推测。如果人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强化),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受到选择。例如,儿童感到上课注意听讲就会获得他所希望取得的好成绩,他就有可能认真听课。
效能期待是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例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讲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在这里,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某一活动前,对自己能否有效地做出某一行为的判断。换句话说,是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推测。
在班杜拉之前,已经有一些心理学家注意到结果期待的作用。罗特曾把人分成“内控型”和“外控型”,塞利格曼认为当人们产生“行为结果不可控制”的结果期待时,会产生“无助感”。
班杜拉不仅指出结果期待会对人的行为发生重要的影响,而且强调效能期待(即自我效能感)在调节人的行为上具有更重要的作用。班杜拉指出,以往学习理论的研究集中在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过程上,以往动机理论的研究停留在提供什么强化(诱因)才能促进行为上。但是,人在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也知道了行为将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之后,并不一定去从事某种活动或做出某种行为,因为这要受自我效能感的调节。能取得好成绩固然是每个学生的理想所在,但力不从心之感却会使人对学习望而生畏。所以,在有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目标时,自我效能感就成了行为的决定因素。这也是班杜拉为什么把期待区分为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的原因。
自我效能感论文篇十八
理论方面的知识涉猎较少。
意见,个人随机应变的能力比较差,在处理问题上特别是紧急突发事件的问题上优柔寡断不够不够灵活,方法不够多。、作风上缺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勇气,在工作中听不进不同的批评和意见,自认为自己什么都对,对什么都懂,其实都是一知半解,没有竭力维护好群众的正当利益。自我要求不够严,严以待人,宽以待己。
二、今后的整改的措施。
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明确个人奋斗目标,针对个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努力进一步提高觉悟,增强党性,解放思想,争创实绩。
1、强化政治理论学习。以。
三个代表。
经常地学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党纪、政纪、法规知识,不断增强纪律观念和责任意识,自觉做到警钟长鸣,严格做到遵章守纪同时,团结同志,和大家搞好关系,增强本单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定期开展自我批评,深入进行自纠自查,阶段性地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和思想进行总结,主要是查找问题和不足,理清整改思路,边查边纠,自责不自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防微杜渐、是结合当前的工作,抓好自己主管的农业工作,开拓思路,大胆进取,深入农户,田间地头,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认真做好防汛工作,努力把分管的各项工作搞好。
我将以这次作风整顿为契机,严格按照党组织的要求,认真做好自纠自查工作,找出自己在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自觉学习专业知识,严格整改,格守本分,洁身自爱,严于自律,管住自己的嘴,管好自己的腿,不该吃的不吃,不该去的地方不去,洁身自好,干好自己该干的事。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提高依法办事水平,努力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各项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为能尽快的适应各项其他工作而不断提高进步。
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在领导和同事的指导帮助下,自身素质不断提高,认真地完成各项工作和任务,但还有较大的差距。
一是思想解放的力度还不够大。工作争强当先的意识不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新观念、大胆工作的思想树立得不牢固,工作中没有新的亮点。
二是学习积极性不足。在日常工作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放松了自我学习,对学习。
走过场。
”,流于形式,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
学习中满足于。
蜻蜒点水。
二、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
通过这次思想作风整顿活动,我看清了自己在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并不是查找了问题,分析了原因就行了,关键是今后怎样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拿出实际行动,扎扎实实地解决每一个具体问题。
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大力开展调查研究,确保写出一批有深度、有份量的调研成果。
读书笔记。
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针对自己文字驾驭能力不强、写作水平需要提高的实际情况,加强写作方法理论的学习研究。
有的放矢。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xxx思想、xxx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持xxx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党章要求和xxx员先进性标准为尺子,以自我剖析材料为依据,努力克服自己存在的问题,增强先进性意识,明确先进性标准,以最终实现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改造,达到提高素质,服务群众,促进工作,创优服务,促进发展为根本目的,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整改措施。
二、存在问题。
处理工作不够冷静,情绪较急躁。
学习的自觉性不高,虽然平时比较注重学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都能积极参加。但平时自己学习的自觉性和创学习型班组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的内容不系统、不全面,对新事物、新知识的学习不够透彻,掌握的不够好,没有力求全面发展,有时仅注重当时用的上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内容。
三、整改目标。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功底,提高科学管理的能力。
学一点管理知识,不断提高科学化管理能力。
进一步提高党性修养,保持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中学会冷静,克服急躁情绪。
加强学习,带好一支护理队伍。
四、整改措施。
首先知识来自于学习和积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学习,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作为计划合约部部门副经理,所处的工作环境,所担当的责任,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政策与法律,学习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扩宽知识面和知识领域,通过提高知识、技能,从而提高其工作水平和履岗能力,保持党员先进性。
二是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真本领。在实践工作中锻炼自己管理能力和水平,经常学习一点管理知识,努力锻炼自己,改造自己,在风浪中经受磨炼和考验,使自己在锻炼中成长起来,成熟起来。
三是通过整改加强理论武装,不断增强理论素质和实践。
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
“的忠实实践者。
四是通过整改,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在工作中遇到问题首先冷静思考分析,寻找问题原因,制定解决问题办法。要学会经常与周围同志沟通,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有利于工作顺利开展。
五是自己时刻牢记是一位党员,坚持以。
爱岗敬业,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时刻来提醒自己,业务上精益求精,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刻苦钻研,拓宽知识结构。工作中,经常和大家相互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护理队伍情况和需要解决问题,不断完善护理工作质量,积极探索新护理服务项目,提高护理水平,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自己要认真履行整改承诺,逐步落实整改,并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检查。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6572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