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经济政治的论文(通用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2 12:13:22
精选经济政治的论文(通用21篇)
时间:2023-11-02 12:13:22     小编:紫衣梦

总结是一种思维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认清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通过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执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语法和标点的正确使用。

经济政治的论文篇一

摘要: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政治经济学(ipe),不仅极大地改变了国际政治学的视角,在世界经济学领域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21世纪以来,美国成为自由贸易区积极倡导者与执行者,本文试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目前美国双边贸易蓬勃发展的动因及中美区域合作前景问题。

关键词:国际政治经济学区域主义自由贸易协定。

美国在区域贸易方面进展。

以来,美国对区域内及双边自由贸易合作(fta)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除北美自由贸易区外,美国积极与多国协议及签署fta,组建自由贸易区。

在美洲地区,美国已经与智利、巴拿马、秘鲁、哥伦比亚等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与厄瓜多尔、乌拉圭的谈判仍在进行中。

在亚洲,美国与新加坡签署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成为美国同东亚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

而后又与韩国签署了协议,与东盟其他国家的谈判或是因为政局动荡或是因为立场不明确而中断。

20布什总统发表了内建立“美国―中东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其目标就是要推动北非和中东的自由贸易的扩大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在十年内建立中东自由贸易区。

目前已经生效的双边协议的对象是:以色列、巴林、约旦、阿曼。

美巴协议是与海湾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贸易协定。

但美国和海合会的谈判因美巴协议的过早缔结所生产的政治影响导致美国与海合会其他五国的谈判陷入僵局。

当然,布什眼中的宏伟构想也包括非洲。

目前美国已经与埃及、摩洛哥签署双边协议,美国―南部非洲关税同盟fta的谈判还未有结果。

美国和格鲁吉亚讨论签署fta的可能性美国与乌克兰签署贸易与投资合作协议等一系列谈判都在进行中。

美国推进fta的战略动因。

首先,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全球双边fta的数量迅速增长。

目前世贸组织150多个成员中的绝大多数都参加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双边fta。

美国是一个习惯用自己的声音说话的国家,追逐贸易体系的领导权一贯是美国所热衷的。

美国政府认识到,全球双边fta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趋势,如果美国被排斥在多数双边fta之外,就失去制定规则的机会,将对美国利益带来严重的负面作用,影响其对国际经济事务的领导地位。

第二,世贸组织旷日持久的多哈回合谈判进展缓慢,一些议题的磋商在短期内很难达成共识。

美国在多边贸易体制中提出或支持的一些议题,如人权、环境、劳工标准等,受到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反对。

美国对此表示十分不满,希望通过双边fta迫使有关国家在一些重要议题上做出让步,尽早达成协定,由此弥补多边谈判的不足。

第三,更好地实现美国外交政策目标。

美国希望更多的国家支持其打击恐怖主义、消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孤立和打击“无赖国家”等外交努力。

缔结fta将有助于美国强化与这些国家的经济联合,巩固和扩大美国的战略同盟,从而有利于实现美国的外交政策目标。

第四,近年来,世界经济陷入低迷,多数发达国家经济下滑。

金融危机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就业率持续下降,社会环境不稳定。

这些状况与美国倡导的贸易自由化背道而驰。

美国政府认为,如果不能持续地推进贸易自由化,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就会获得力量,使美国经济失去动力。

美国政府积极推动双边fta,有助于营造自由贸易的环境,有效促进美国经济贸易发展,高就业、增强社会稳定性,也更加有利于与欧盟的进一步竞争。

美国fta谈判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一)霸权衰落学说的解释。

随着战后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

以美国为中心的“霸权合作机制”正在衰落,世界进入了一个“霸权后合作”的新时代。

这个新时代的特征就是国家间在经济领域,特别是贸易、货币、金融领域的合作和对抗交织在一起,而合作将是其最主要的趋势。

国家间经济上的合作将影响乃至重新塑造世界政治经济的结构,使之比过去更具有“非零和博弈”的特性。

基欧汉认为美国国力下降的情况下,要维持战后建立的国际体系关键是国际合作,也是要通过主要西方发达国家的合作与对美协调把这一体系维持下去,让大家共同受益。

他对后霸权合作的形式也作了分析,其中之一便是合作,即虽然彼此关系不和谐,并有利益冲突,但是通过政策协调和谈判也能开展合作,采取一致行动。

当代全球国际体系中的公共产品大部分是协调产生的(霸权衰落之后)。

当非霸权国意识到没有唯一的权威(或力量)能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时候,一般会选择相互进行谈判、签订条约、召开会议来创制新的公共产品,从而弥补它在霸权衰落后的不足,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缔结北美自由贸易区就是它霸权衰弱集中的体现。

目前区域化组织的发展正是说明了现在维持秩序的主权不是一国而是多国,由于不存在一个具有压倒一切优势的国家,所以所有的事都要协商解决,与此相应,国际公共商品的提供也是大家共同出钱出人。

外交也因此称为实质性的,其结果也变得不可预测,后霸权体制表面上看来争吵激烈,但是由于通过协调,各方利益已经一致,出现了结构性的稳定。

(二)中心-外围学说的解释。

该学说主要以拉美国家经济发展经验为依据,旨在说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迟缓的原因,强调发展中国家在同发达国家的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

该学说认为,整个国际贸易体制是一种不平等的体制,其表现形式就是“中心-外围”结构,即拥有强大经济实力的发达国家处于整个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而广大弱小的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外围地位。

在这种国际贸易体制下,只有发达国家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发展经济,并通过国际贸易与发展中国家保持经济交往,从中获得巨大利益。

发展中国家由于在经济上处于依附地位,其发展是以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扩张为条件的。

根据依附理论,一个国家是否处于从属地位,最好的衡量办法就是看贸易在其经济中的'重要性、性质和外国投资水平。

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很大一部分来自出口,如果出口集中在一种或两种商品上,如果经济中的要害部门为外国公司所控制,就可以说该国处于高度依附状态。

阿明认为无论是进口替代战略或是出口导向战略,都只能开创一个以“新的国际分工为特点的帝国主义剥削新阶段”,因此他提出外围国家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推迟或切断同中心国家的经济联系,打破中心国家所强加的不平等国际分工,实现经济上的自力更生。

墨西哥在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农牧业遭受了沉重打击,墨西哥农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例不断降低。

墨西哥具有比较优势的蔬菜水果出口增长下降,而美国却增长了数倍。

墨西哥于年已经解除了20种农牧产品的保护性关税,与此同时美国农牧业主每年享受800亿美元的农业补贴,而墨西哥农民享受的补贴仅为美国的四十分之一。

这实际上是一种“非零和”竞争,发展中国家自觉不自觉地陷入发达国家设下的圈套中,这种境况完全是由中心-外围这种特殊地位决定的。

(三)复合相互依存理论的解释。

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robertkeohane&josephnye)在《权力与相互依赖》一书中指出:“不应把相互依赖的定义仅限于相互间的均匀依赖,在行为体相互交往中,最有可能为行为者提供影响力的是依赖关系中的不对称状况。

依赖性较少的行为体,可能把相互依赖关系作为某一问题上讨价还价的筹码或影响其他问题的手段”。

在现实中,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不同国家之间在依赖关系上往往是不对等的。

全球化时代,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由于两者之间在实力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必然不会是平等的,西方发达国家在这种相互依存关系中往往占据了较大的主动性,它们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依赖性,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对他们的依赖性而言要小得多。

相互依存并不意味着互利,没有任何东西来保证双方“相互依存”是以互利互惠为特征的,收益与代价的付出取决于行为体的价值与关系的性质。

如果有朝一日美国-中东自由贸易区成立,那么这种不对称的依赖关系将更加明显,中东国家在与美国实力的较量中必将是付出代价更多的一方。

中美双边自由贸易区前景。

近年来中国在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的曼谷协议,我国与东盟签署“10+1”全面合作框架协议,2003年内地与香港签署cepa。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中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文莱6个东盟老成员国之间93%的贸易商品关税降为零,与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4个东盟新成员将在5年后实施零关税。

针对中国的举动,美国在亚洲采取的是“迂回”战略,避开中国,愈来愈多地与我国贸易竞争对手缔结自由贸易协议。

它先是推出包括“亚太自由贸易区”在内的各种旨在应对与消解东亚地区的泛亚太区域合作倡议,上任后为进一步加强与东南亚重要伙伴的双边关系,高调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经济主权上的“不甘落后”促使美国紧紧关注着中国的发展动向。

从当前的贸易合作动机来看,政治利益发挥着主要作用。

目前政治利益上的障碍是美国权衡选择双边贸易协定对象的一个因素。

经济上的弱国,但是政治上可成为其同盟的国家。

虽然中美经济各领域关系在不断加强,但不能指望美国与中国在短期内达成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中美的双边关系远没有改善到可以互为伙伴,即使是伙伴,也是所谓的“战略协作伙伴”,美国根本上是把中国、欧洲看作是竞争对手,在这方面美国选择的是对抗而非联合。

不过政治利益最终会让位于经济利益。

政治利益的基础是经济利益,任何政治推动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都不可能完全偏离促进贸易增长和经济收益的初衷,反过来,政治上的支持又可以大大加速这一进程。

从美国fta谈判的对象来看,“从政治障碍最少的地方开始建立自由贸易区”是一条尚佳的原则。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欧共体得到启发,英国出于政治原因不愿意参加由德法主导的欧洲经济共同体。

于1960年联合欧洲七国成立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但成立一年不久就立刻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

决定英国战略的关键因素是经济利益。

英国对欧共体的信赖程度远高于欧洲自由联盟,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双重作用,解释了为何在经济利益上相近或有条件加入欧共体的英国在一开始时拒绝加入,却由在经济联系和经济利益上关系不大的国家组成了欧自联。

同时经济利益的根本决定性作用又促成了英国在欧自联成立一年后申请加入欧共体的现实。

美国与英国的情况不同,英国与德国处于同一洲,它只能选择合作。

而美国与中国更大程度上是对抗,在中长期内,中美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尽管,中美双边贸易已超过3000亿,中国是美国第一大债券持有国,但因为中国、美国都是两个极具有政治影响的国家,中美两国在经贸领域摩擦不断:20金融危机促使美国经济形势恶化,美国再一次掀起了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年“轮胎特保案”尚未平息,对华反倾销便持续上演;,美国参议院又抛出人民币汇率法案,通过干涉人民币汇率改革来达到转移本国政治危机的目的,一系列经济问题的背后掩藏着美国的政治意图。

作为全球经济、政治利益的守卫者,美国宁愿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也不愿意付出政治利益。

因此,随着中国的崛起,中美双方未来政治利益交集在缩小,政治障碍使得美国不会相信中国。

从而可以断定,在争夺亚洲的竞争中,中国会努力完成使命,而美国也不会袖手旁观,没有硝烟的竞争正在激烈地进行中。

参考文献:

1.王正毅,张岩贵.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范式与现实经验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

2.王正毅.亚洲区域化:从理性主义走向社会建构主义―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5)。

3.张蕴岭.区域合作的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与政治论谈,(8)。

4.刘靖华.霸权的兴衰.中国经济出版社,

经济政治的论文篇二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与挑战。

名:

马菡蔚

系:

外国语学院

级:

11级

业:

商务英语a班

号:

20110461109

提交日期:

2013年11月1日

【内容摘要】:经济全球化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还通过市场经济机制、政府管制机制和文化渗透机制,直接、全面、深刻和持久地影响着我国社会生活的稳定发展。我们必须根据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和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通过观念更新、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新型的社会主义体制和民主法治国家,保持我国社会政治稳定,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与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对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世界交往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一种客观的自然历史进程,不断地表现出日益“超越民族国家”的特性。但在实践中资本主义主导了经济全球化,试图按照其面目改造整个世界,使之完全走向“全球资本主义化”。这种双重性质决定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同时具有推动与阻碍的双重影响。它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冲击,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挑战。其格局总起来看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是挑战大于机遇。这不仅体现在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挑战上,更集中地体现在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定与发展的挑战上。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挑战,直接地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

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新科学技术革命的产物。经济全球化以新科技革命为动力和基础,彻底打破各国国家之间的自然和社会界限,把这种无限创造力进一步扩大到了全球范围,但是由于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它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更大范围内产生国际经济政治的不稳定状况,特别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新科技革命固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也使我国社会发展遭遇巨大的冲击,人口多、底子薄等发展劣势日益彰显。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全球性高科技竞争格局之中,我国虽然占有一席之地,但是还不具备绝对竞争优势,仍然存在着许多高科技风险和隐患。这从根本上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威胁。

(二)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形成了根本性的威胁。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道路。这必然同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产生根本性的冲突和尖锐的斗争。西方国家始终妄图以自由市场民主模式取代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政治制度,其西化、分化中国的和平演变攻势从未停止,反而借经济全球化之名,变本加厉愈演愈烈。其实质是要瓦解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摧毁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这是对我国政治稳定的一个最大的威胁。

第三,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提出了挑战。

一、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全球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状况,更进一步加剧了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政治不稳定发展状况,这也会对我国的国家安全与政治稳定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在全球化条件下如何维护国家主权的独立、统一和国家安全,已经成为当今我国政治稳定发展的重大课题。

二、经济全球化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方式和特点

当前,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稳定发展的影响,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第一,在影响的方向上是国际国内双向互动。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产生直接的影响,我国经济政治发展也对国际社会经济政治的稳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二,在影响的内容上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交叉渗透、相互转化和全面扩展的一体化发展态势。经济全球化直接地推动各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世界一体化,不仅是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一体化发展,而且是一个国家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的一体化发展。第三,在影响的机制上是结构—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既有功能性影响,更有结构性影响,是一个结构功能关系的整体互动或者制度化发展过程。第四,在影响的格局上是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共容并存。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既有破坏安定团结的不利一面,也有促进政治稳定的有利一面。总起来看是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但是不利因素具有巨大的破坏性。第五,在影响的趋势上是政治稳定与政治不稳定交替发展。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是一种客观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现实存在。

三、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对策选择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如何实现和维护中国社会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我们提出以下的对策选择。

(一)不断解放思想,实现观念更新,这是我们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前提条件。

首先,必须树立改革开放的社会政治稳定观。在全球化条件下,要维护我国社会的政治稳定,必须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在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实现和保持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实现国内政治稳定为基础,争取实现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同时积极参与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强化中国的国际经济政治地位和作用,在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中保证中国社会与政治的稳定发展。其次,必须树立全面发展的社会稳定大观念,实现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全面稳定与协调发展。

(二)是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变化,及时进行社会政治稳定的政策调整,这是我们应对经济全球化,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发展的关键。

首先,必须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实行对外开放,全面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走一条全球化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不断实行中国社会与世界发展之间良性互动、全面改革开放、不断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必须根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按照wto的基本法律框架,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政策,促进现代化建设。其次,不断地调整我国国家安全战略、改革我国国家安全体系,完善国家安全合作机制。要不断参与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经济技术合作,巩固国家安全合作的国际经济基础。

(三)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坚定不移地走制度创新之路,全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新型体制,是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发展的根本。

首先,坚持走制度创新全面发展的新道路,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和文化制度,真正实现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其次,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加快新一轮体制改革的步伐。要及时抓住当前世界发展的有利时机,争取在2010年左右逐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相适应的政治法律文化新型体制。其次,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民主外交路线,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的稳定发展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结束语:积极探索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发展规律

可以肯定,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必将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如何应对这些机遇与挑战是我国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要研究的课题。无论如何,我们要抓住这些机遇,也要积极的面对这些挑战。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一定可以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如何实现世界与中国之间的均衡发展,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并达到长治久安,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必须根据经济全球化影响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性质和特点,积极探索和运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定的发展规律,把中国社会推向一个更加和平、稳定、繁荣和文明的发展道路。本文的研究仅是一个开端,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不断开拓,取得更加可喜的成就。

【参考文献】

[1]黄高晓。全球化与社会主义中国的命运[j]。社会主义研究,1998,(5)。(19-37)[2]马贝克•哈贝马斯等。全球化与政治[m]。北京:中央翻译出版社,2000.(140-146)

[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第194页

经济政治的论文篇三

经济比政治更占优势,企业对体育的需求比公共政策更占优势,私有体育利益比公共体育利益更占优势。很多情况下,体育就是资本主义结合这些优势而取得成功的彰示物。有关体育的新自由主义思想从不同方面暗示了政治的结束,其原因是作为资源分配者的市场的中心性和公共生活的驯服以及商品化的惯常做法。即使是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并把体育当作有用的辅助工具使用的跨国企业,也承认大体上企业的运营理念还是以获利为中心的。跨国公司通常意识不到还存在其它可操作的一般体育框架存在。如果市场崩溃,即使是暂时的.,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全球化只代表着加速走向体育界的资本化,而不接受这种类比就是不加辨别地承认推进全球化过程是变异的资本主义,是对公共生活的驯服和商品化的一贯做法。在某一价值层面上,依据新自由主义而留在公共部的服务项目不得不被迫以私有企业的身份自行运营,不同体育领域的作用仅仅是争夺消费者而已。

在另一层面上,新自由主义还提倡为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的经济融合扫清障碍,前提是贫困国家的政府严格遵守自由主义政策。虽然新自由主义是一套理性的复杂知识体系,包含各种各样的观点,但它的政治观点是古朴而简单的,这是因为政治在市场制定的条款之外就没什么特殊意义了。接受这种逻辑就是要否认或弱化当代体育呈现出的实现社会改变和变革的诸多机会的重要性,而否认实现社会变革机会的观点仍然存在,这反映出对当代资本主义身处十字路口这一状况缺乏认识,全球政治的新标准和社会经济合作普遍存在。换言之,缓解贫困的政策已经制定并执行,政治理念在日益增加的全球空间中或得到发展或逐渐消失,这个全球空间一方面体现为生态政治,另一方面体现为社会经济。这两个方面都是在体育中或通过体育实现社会改变的机会。很多情况下,自由被简化为买卖的权利,并减少了和私有化的个人主义团结起来的机会。20国集团峰会也旨在成为新社会秩序建立的标志,一种更人性化的资本主义形式,以应对部分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贫困危机。美国曾经的不受约束的全球化共识现已过时,现在需要的是用更均衡的方式来调节市场,而不是放任市场。在这一背景下,体育的潜力不能被视为存在于体育提倡的价值中或某种资本主义形式中。

2结语。

资本主义运动通常和全球化同义,也是一个富有争议的概念,有关资本主义的争议体现在两个理论维度,即解释性和惯常性。在有关国际主义、反全球化、反资本主义、社会运动和历史上与当今世界中的社会力量对体育的正功能保持沉默。足球经理们诸如阿森纳的温格和曼联的弗格森,最近也开始考虑世界经济面临的信贷紧缩或许是足球重新获得更好远景的机会,这一远景不只是依赖同一级别上的财富创造。虽然新自由主义已经式微,但和它有关的价值观念仍具有影响力。

经济政治的论文篇四

摘要:低碳产业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行业,因为其不可替代的潜在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得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和投资者频频在这个产业涌现。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也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从投资行为的角度分析,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研发领域,通过促使高新技术成果迅速市场化、商品化来获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目前,对于炙手可热的低碳领域,越来越多的风险资金开始注入其中,文章通过对低碳经济模式下的风险投资进行研究分析,通过低碳经济下的风险投资数据对风险投资在该模式下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经济政治的论文篇五

关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我已记不清楚拜读了多少遍了,但是我依然不厌,我喜欢这本书,不仅仅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技巧如何的高超,更重要的是字里行间无懈可击的流露出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人的醇厚的质朴味儿,每次读完这本书,我的心都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但在这里我并不想详述小说的内容,因为里面含有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只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出生于贫困的农民家庭,但我并不鄙薄我的出身,他给我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益不尽,我将从出身的局限性中摆脱出来,从意识上背叛农民的狭隘性,从而追求更高更远的人生意义”,这段话出自于《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也正是这句话在一直激励着我一个农村人家的孩子在诺大的世界中不断的激励自己、提高自己、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同时这本书也让我对自己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类问题有所感悟。

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取向不同,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而我们当代大学生中,有思想、有主见、自立、自强的优秀典范也为数不少,他们勤劳踏实,朝气蓬勃,是祖国未来真正的希望。由此观之,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态度积极、乐观,那么他的生活便会草长莺飞,繁花似锦,前途无量。反之,如果终日浑浑噩噩,与游戏、瞌睡相伴,那么生活便会混沌、黑暗。人说,当堕落成为一种习惯,就如同吸食鸦片一样可怕。

少年时代对纯情和浪漫的追求总让我的生活停滞在一幅接近自然的风景画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幅皈依自然的真诚与本性,整天翻来覆去的是天真的童言无忌。自以为是的傲视社会中的伪装与争逐,自以为胸中有了自然的高洁便可以看透认识的红尘纷争;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以谈透古今。慢慢有了阅历和体验,才知道过去“明月轻松”式的洒脱和悠闲,不过是“为赋新词”的浮雕与顺延,过分袒露的自我无法在这个物欲的社会里立足。只想躬耕书田中,执着微风,盎然绿意叹苍穹,数岁不辍长河处,步步为赢;成败由西东,豪情万种,为了学业谁与同?一蓑烟雨任平生,踏雪飞鸿!

大海茫茫,百舸争流,不惧众方畏沧海。芸芸众生,人生无常,不被艰难困苦吓倒,方显英雄本色。风雨欲来看花凋落,阳光总在风雨后。不再留恋破旧的美梦,不再寻觅昨日幸福的光环,不再计较人生的得失,不再担心明天的天气,既然选择了考上体的研究生,就只顾风雨兼程,微笑着送走不愉快的的阴云,不让它遮住我的眼!

人生就像一条缓缓流动的河流,充实而自信,微笑则像一朵朵翻腾的浪花,带给我们进取的快乐!我不否认鲜花与荆棘相伴,也不能否认阳光与风雨同在,但我会一笑而过轻松上路!

除了奋斗,我别无选择!失败对我而言永远是又一轮拼搏的开始!

经济政治的论文篇六

1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与变革的必要性

目前,有很多企业虽然已经慢慢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但是在实际的经济管理活动中,仍然无法科学地选择有效的管理措施,同时也无法用先进的管理观念来让企业走上健康的发展之路。现阶段,我国的企业中普遍存在着经济管理不科学、目标设定不合理等问题。企业一定要对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断促进发展规模的扩大,管理的层次、范围、目标、方式等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要求企业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必须要进行多方面的调整,因为如果在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不能采取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措施将会对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另外我们在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活动中也能发现很多跟经济管理活动中的问题一样的不足之处。一个企业如果能够采用科学的措施进行内部控制,不但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有利于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最优化利用。不过现阶段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改革调整,例如内部控制目标设定过低,实现的形式过于单一,上层管理者必须采取合理的领导方式,建立相应的改革体系。

2新时期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与变革对策分析

2.1以理念创新为切入点,贯彻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

在对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创新改革这一环节,就是要以观念的创新、思想的转变为经济管理创新先导,对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观念进行改革和创新。就现阶段的情况而言,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很多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其中管理理念的落后就是最大的一个因素。一些企业的上层管理者不但不具备必须的危机意识,同时在对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还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所以,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来说,必须首先进行有效的管理理念的改革创新,以此来作为活动中其他环节得以展开的重要依据。理念创新使得旧有的、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既定看法与思维模式都得到及时的调整,从全新的角度、管理措施与思考方式来引导企业进行经济管理活动中的创新与改革,实现企业自身实力的不断提高,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预期的'管理效果,为企业树立起良好的信誉品牌,改革管理理念,让企业取得更好地发展。

2.2战略创新为切入点,把握好经济管理的方向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实行的经济管理方式的创新其实就是其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将提高企业竞争实力作为基础,面对经济发展的全球化新背景,有效地利用外部环境,抓住一切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机遇进行的发展战略的调整。在经济发展的现阶段,企业的激烈竞争就是围绕着如何培育与壮大核心的竞争力来开展的,一个企业只有以提高自身的发展实力作为制定发展策略的最终目的,才能在最大的程度上提高企业的发展水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够取得企业经济管理的效果。换句话说,企业前瞻性和全局性的战略创新,能够让企业获得最大限度的潜力的发挥,能够让企业从各种挑战中获胜,并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与发展力量。企业战略创新可以从技术的研发、加强市场营销宣传力度、培养品牌价值等环节出发。

2.3以组织创新为切入点,不断调整和创新组织结构

现阶段国内有很多企业因为固守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不愿进行调整,也没有意识进行调整,所以面对当下如此复杂的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只能是处在一种举步维艰的发展形势之下,所以说企业领导者在进行改革创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应该进一步改革以往那种以垂直模式为主的管理结构,缩减管理机构,精简管理人员,调整企业的管理力度,建立起一种扁平化的、紧缩的横向组织结构,让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信息传递更加有效。第二,建立柔性化的组织结构,旧有的企业管理模式阻碍了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有效进行,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临时性的组织来摆脱束缚,为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展开注入更多的元素,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的血液,这样做才能让企业与时代的发展保持一致的步调。

2.4以人本创新为切入点,实行以人为本的经济管理理念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人是最基本的动力,在企业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它是企业是否能够正常高速有效运转,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的一个最关键性的因素。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要在具体的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地实现企业的经济管理。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形势下,企业的成长发展不但有很多新的机遇可以利用,同时也要面对更多的挑战,因此加大经济管理力度对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面对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必须要采取的一项措施,只有这样做企业才能获得更高竞争力。对于企业发展来说,进行经济管理模式的改革,必须从各个部门的细节性问题入手,采取不同的策略,从而实现企业长远有序的发展。

经济政治的论文篇七

3.1实现了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学生对本门课产生了浓厚兴趣,即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纳,变知识传授为能力自我培养。

3.2学生及时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研究成果,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理论素养,为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3由于采用了演讲、辩论、课堂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勇气,树立了自信心,锻炼和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规范了行为举止和仪表仪态,塑造了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经济政治的论文篇八

甲方是太原市某诚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公司(以下简称“某诚公司”)原股东,占有某诚公司100%的股权。甲方将持有的某诚公司100%的股权转让给乙方。为明确甲、乙双方股权转让后的债权债务的承担问题,经甲、乙两方协商,依法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乙双方一致确认:工商局办理股权转让登记日之前的债权债务由甲方承担,工商局办理股权转让日之前的债权债务由乙方承担。

二、本协议生效后,甲、乙双方应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三、双方承诺,如果一方违反本协议中致使其他方遭受或发生损害、损失,索赔等责任,违约方需向另一方作出全面赔偿。

四、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后生效。

五、本协议未尽事宜,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办理。

六、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上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字)________________。

乙方:(签字)________________。

____年__月__日。

____年__月__日。

经济政治的论文篇九

关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我已记不清楚拜读了多少遍了,但是我依然不厌,我喜欢这本书,不仅仅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技巧如何的高超,更重要的是字里行间无懈可击的流露出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人的醇厚的质朴味儿,每次读完这本书,我的心都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但在这里我并不想详述小说的内容,因为里面含有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只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出生于贫困的农民家庭,但我并不鄙薄我的出身,他给我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益不尽,我将从出身的局限性中摆脱出来,从意识上背叛农民的狭隘性,从而追求更高更远的人生意义”,这段话出自于《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也正是这句话在一直激励着我一个农村人家的孩子在诺大的世界中不断的激励自己、提高自己、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同时这本书也让我对自己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类问题有所感悟。

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取向不同,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而我们当代大学生中,有思想、有主见、自立、自强的优秀典范也为数不少,他们勤劳踏实,朝气蓬勃,是祖国未来真正的希望。由此观之,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态度积极、乐观,那么他的生活便会草长莺飞,繁花似锦,前途无量。反之,如果终日浑浑噩噩,与游戏、瞌睡相伴,那么生活便会混沌、黑暗。人说,当堕落成为一种习惯,就如同吸食鸦片一样可怕。

少年时代对纯情和浪漫的追求总让我的生活停滞在一幅接近自然的风景画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幅皈依自然的真诚与本性,整天翻来覆去的是天真的童言无忌。自以为是的傲视社会中的伪装与争逐,自以为胸中有了自然的高洁便可以看透认识的红尘纷争;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以谈透古今。慢慢有了阅历和体验,才知道过去“明月轻松”式的洒脱和悠闲,不过是“为赋新词”的浮雕与顺延,过分袒露的自我无法在这个物欲的社会里立足。只想躬耕书田中,执着微风,盎然绿意叹苍穹,数岁不辍长河处,步步为赢;成败由西东,豪情万种,为了学业谁与同?一蓑烟雨任平生,踏雪飞鸿!

大海茫茫,百舸争流,不惧众方畏沧海。芸芸众生,人生无常,不被艰难困苦吓倒,方显英雄本色。风雨欲来看花凋落,阳光总在风雨后。不再留恋破旧的美梦,不再寻觅昨日幸福的光环,不再计较人生的得失,不再担心明天的天气,既然选择了考上体的研究生,就只顾风雨兼程,微笑着送走不愉快的的阴云,不让它遮住我的眼!

人生就像一条缓缓流动的河流,充实而自信,微笑则像一朵朵翻腾的浪花,带给我们进取的快乐!我不否认鲜花与荆棘相伴,也不能否认阳光与风雨同在,但我会一笑而过轻松上路!

除了奋斗,我别无选择!失败对我而言永远是又一轮拼搏的开始!

经济政治的论文篇十

摘要:中国在改革开放后逐步探索出的一条经济发展道路被概括为“中国模式”,并引起广泛关注。我国国民经济在微观和宏观上的低效率特征,从而决定了我国发展方式的不以人为本的、不讲可持续发展的非科学发展特征。要转变我国目前的发展方式,首先要摘清楚的问题是,什么样的政治体制才可能实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中国模式不经济科学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不仅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也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资源。有人觉得,中国模式应该从体制、经济、政治等综合方面去分析:有人觉得,综合去分析体制、经济、政治问题为时过早了,当前应该解决的问题就是抓紧一切时间解决国家面临的问题;有人觉得,中国模式做的已经很成功;有人觉得,中国模式是好是坏无法确定;更有人觉得,应当认真反思如今的中国模式,不是处处说好听的,也不应当将如今的中国模式推广出去。

低效率增长的中国模式。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改革以来,主要体现的中国模式是效率低下的计划经济(公有产权)和效率高的市场经济(私有产权)。无论是农民们包揽耕种、将部分行业垄断化、沿海城市的对外开放还是让大量的工人下岗:无论是医疗、保健、食品部门的市场化、教育事业的产业化还是加入世界的wto组织后对外开放的市场经济、农产品经济市场、房屋的市场信心化等,都是以市场经济化为基础的(或者说是有效率的)。

我国的生产效率不论在美国、欧洲还是发达国家、不论是在日本、韩国、小国家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其整个经济体系的产入产出效率都是非常低的。

首先,市场的不经济化。根据新的古典主义的说法,市场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经济资源总是聚集在效率很高的地方,实现了消费者效用的最大化和厂商、供应商最大化利润,实质上市场是经济化的。

在中国模式体制中也表现了市场的不经济化。为什么市场无法将资源信息合理的用到有用的地方吗?例如,将商品用在社会或者个人最需要的地方。

事实证明,在中国这种模式背景下,无法按照有法可依的情况去执行,有人就能办事的情况往往打破了法律规章制度,最后往往都是个人利益大于公众利益,(论文范文)公众利益却被忽视冷漠。

在这种背景下,加大了对伪劣产品的生产及销售,通过销售获取更多的利润,所以市场就自然而然的将资源配置转移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这只能是对个体经济的影响,但是对集体和社会经济不利。

亚当・斯密曾经说过“他在用他看不见的一只手去尽力的完成并不是他本意来完成的指导。这也并不是因为是非处于自己的本意就是对社会的危害。他在寻求自身的利益的同时,往往促使他在处于真正的本意时候下更能加快社会利益”在中国模式下遇到了特例。

在“囚徒困境”理论也表明了个人的`想法和集体想法之间存在着差异性,所以说市场不一定就是经济性的,而那只看不见的手不一定管用。

其次计划不经济的因素。通过我国gdp这30年增长值不难看出,政府投资的比重最大,从后期更是如此。在政府投资项目中大多数都是建在了公路、桥梁、医疗机构、基础设备及水电水利工程等等,都是拆了修、修了拆的、验收不合格的工程层出不穷,而政府公办用房非常的豪华,往往都是面子工程。新制度经济学表明,政府资金运用共有产权导致“公有草地”的“压迫”。

分配不经济的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的不经济表现在资源配置效率地下和表现在投入――产出率低下还通过收入差异太大表现出来。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城镇,不同的区域表现的收入差异非常的大(其中城镇收入的差异最为明显,主要还是因为农村经济收入过少体现出来的),这就是我们经济不能持续增长的原因,以至于我们的经济现状处于一个不好的状况――增长的越快、过剩的越快,就需要政府和进出口来提高增长率,但是最终变现为经济越增长,老百姓收入得不到满足,资源配置就会越来越小。

马克思的生产力发展的科学论断就是表明生产关系容纳不了生产力就要阻碍生产力,这一验证在我国被证实。为什么还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收入的差异呢?这个可以从从秦晖所总结的中国模式的政治特征――非民主平台得到解释。

例如说,城镇居民的收入分配的差异性。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准有根据gdp的增长而增长的是在1979-1983年和1989年体现的,而其他时期的农民收入水准都是在gdp增长率以下的,这就表明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准增长速度要大于农民收入水准。

农业行业的收益很低的,所以如今大部门的农民都去做高收入的工作,在我们社会中就体现出一群很庞大的“队伍”一出现了成千上万的农民工(以及他们的后代),所以农业就只能依靠那些“三八、六零、六一部队”来完成生产。这就导致了:(1)城镇公共品,例如教育事业、交通运输、安全、医疗卫生机构的严重紧张.这就将国家财政收入都用在了边缘使用效率低下的城镇公共品的供给中;(2)农业生产越来越差,粮食产量非常的紧张(表现尤为突出),我国由曾经的粮食净出口变为净进口,而且进口从开始逐渐呈现上升趋势;(3)然而我们国家的物价也在不断的提高,在粮食生长的趋势带动下越来越贵;(4)城市住房呈现紧张趋势,经常是供不应求,这就使得房价也在不断的生长。

在我国重出口加工业的体制改革中,都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这些都促使了农业产量的不断减少和价格的不断增长,我国国内的内需却达不到反而对于国外依存度过于太高,城市住房不能得到老百姓的满足,好多的人住不上房子、再加上国际油价的不断增长使得国内油价不断上涨,最终使得我们国家的经济膨胀:第一,国家为了增长,其投资不断的出入赤字状态,出口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这就使得货币不断的增发;其二,国内的食品、粮油、煤气、水灯基础设施价格不断的提升使得物价水平逐步的提升。

我国的收入分配差异为什么还会这么的大、农民的利益为什么还可以被牺牲掉呢、重点发展城市的发展战略为什么还要实施昵、食品安全问题为什么还会出现呢、城市人民的疾病问题为什么还得不到保障呢、通货膨胀为什么还会出现呢、社会的两极分化为什么还会出现呢,都可以说明一点,中国模式存在的政治性特征(非民主平台)。

中国模式在逻辑上的冲突以及转变发展方式。

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都是为了让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社会的福利让老百姓得到满足,最后在中国模式的政治特征,国家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都偏离的初始的目的,就演变成了随着gdp的增长而提高的了。近几年,中国共产党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正确理念也是为了纠正其偏离的理念方式,从某种程度上就是否定中国模式,要想对模式进行转变,就学要将中国模式的政治特性进行转变。马克思说过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我想说,我们的短期目标就是,上层建筑对经济绩效起着决定性作用,什么样的政治体系就带动着什么样的发展形势和经济效应,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已经说明了这个道理。

有什么样的政治体系就会有什么样的经济效应,什么样的政治效应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社会的需要、解决人民的看病难问题,等等才能将社会与经济统一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昵?明显的是,如果人人都是权利在上、官官相护、私事重、金钱至上、不尊重法律,这些都是不太可能的事情;然而历史证明的是,要想实现这个目标也是不太容易的,什么样的社会才能实现这一目标昵?这就要求民众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坚持科学理念为指导的思想再加上前辈的的经验教训我基础去开创它。

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更好的有机结合的关键,是将我国的基本经济体制坚持到底,不断的完善开拓。目前社会上对着意识呈现出来的还是模糊的不清楚的。例如,不能将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国有经济和社会主义中的国有经济相提并论。认为提供公共物品的就是国有企业中最基本的职能表现,将私有企业不想从事的经营部门,来补充市场和私人企业的需要等等。

以我国经济制度和政治体制相结合产生了社会主义基本的经济体制,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受到人们从经济制度认识上的不足,定义的混乱,这些因素都影响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们也发现了,十多年以前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体制这一理论到现在,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现阶段如何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做的更好,做的更完善还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比如,如今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公有制和马克思提出的国有经济的关联性是什么?有哪些是公有制的经济优势?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的差异性是什么?其国有经济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主导作用如何去界定它?国有经济的功能性和地位如何来确定?如何分配国有经济中的进退原则?我们国有经济的主导性能否等同于“垄断经济”呢?如何解决国有企业中不合理的垄断呢?如何有效的将征收资源税,推进资源税改革,用在自然被垄断的国有企业中,合理的运用租金?合理的运用生产关系,将国有企业做好做大,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进步。国外的企业能等同于中国企业吗?以上的问题都是在不断完善我们经济体制中所决定探讨的问题。

加强我们经济体制的改革,就需要我们积极的发挥市场经济体系,加强对民众需要的建设、加强对社会科学的进步,加强自我创新的精神,加强社会的公平度等等。归根到底,只有将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体制有机的结合才能产生中国独特的经济体系,否则,中国独特的经济体系,将失去自我,失去了方向。中国独特的经济模式是在不断的创新,富有灵魂,富有朝气,与时俱进的产物。所以,我们必须要结合实际来发现问题,解决现有社会中各个矛盾体,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国特有模式,赋予它新的朝气,有机结合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体制,将我国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刘明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增长的解释【j】.改革与战略,(5)。

【2】王宏彬,刘明国.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秘密”【5】当代经济,(3上)。

(作者: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

经济政治的论文篇十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政治经济学面临被边缘化的倾向,而政治经济学还是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相结合,使之成为中职学生信服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知识,是每个经济学教师应担负的责任。为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就应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本文在政治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目前,我国国企改革、市场机制的建立、所有制结构及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商品问题、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问题、下岗与失业问题、社会资本运动中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及宏观调控的必然性和调控方式、手段的改革等问题来阐述理论,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有用性。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当今社会改革开放的现实,把书本上抽象、深奥的经济理论通过运用通俗易懂、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实例来阐述清楚,使理论与实际相融合,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以往的机械说教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选用的案例应该来源于现实生活,真实生动,与理论联系密切,让学生觉得简单易懂;其次,采用的案例必须进行严格筛选和提炼,必须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代表性,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认知需求。

多媒体教学是综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的特征,可以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获得知识,突出教学重点,促使学生理解和记忆,达到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的目的。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形象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包括录音、录像、投影幻灯、网络、电影等多方面的技术。教师围绕课程重点、难点以及社会热点问题来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还可以从电视、电影、vcd、dvd等视听材料以及新闻报道、杂志图片、数据中找到大量的适合教学内容的资料,结合经济方面的案例具体化、形象化地展示出来,视听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参与学习活动,开阔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变了旧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新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可见,多媒体教学能够增强政治经济学的生动直观性,对启发学生主动思维,提高注意力、理解能力大有益处。

近几年来,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效果不佳、课程不受欢迎、老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想学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许多学生都认为政治经济学对于现代市场经济没有太大的指导意义,理论抽象难理解。另外,教材内容枯燥,缺乏吸引力,与现实有较大差距。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教师就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讨论式教学,就是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元,就教师提出的教学内容,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知识,结合实际,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讨论如何解决有关经济问题,并解释经济现象。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可以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所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等多种素质。总之,对于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我们教师勇于探索、大胆创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经济政治的论文篇十二

单选(20):第一、二、三章

(第二章重点看全球化问题、第三章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发展演变)名词解释(5)

1、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就是国际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它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关系比较集中而概括的表现形式。

2、简答(4)/论述(2)

1、世界两极格局特点

材料(2):第一、二章

经济政治的论文篇十三

刺史制度;郡县制和封国制;推恩令;察举;编户齐民。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讲述“汉承秦制”的内容,对比秦汉政治经济制度的异同点,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从而获得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人们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培养学生进一步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综合归纳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秦亡汉立,汉初统治者基本上承袭秦制,目的是巩固和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其主流是维护国家统一,安定社会,恢复和发展经济,推动历史的进步。应当看到,秦虽第一个实现国家统一,但并不巩固,直到汉武帝时期,国家统一才真正巩固下来。

2.两汉时期出现一批杰出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他们关于治国理财的方针、制度和经验,值得研究和总结。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是珍贵的历史遗产。

3.要求认识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的两面性,客观上有进步的一面,但另一方面,其本质是封建剥削的制度。编户制度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教学要点。

二、郡县制与封国制的并存。

1.西汉的郡县制与封国制。

2.推恩令。

三、察举制。

1.西汉的选官制。

四、编户制度。

1.两汉的编户齐民。

2.农民生活的贫困。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本课涉及的知识点,在初中中国历史教材中很多没有提到,学生比较生疏,学习有一定的难度。重点是抓住中央集权制度和编户制度进行讲述,从而加深认识封建社会的本质。

本节课的难点:如何正确理解“汉承秦制”的含义。

课时和教具。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述本课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先说明两汉是指西汉(前汉)和东汉(后汉)。然后回忆一下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两汉的制度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问题,是封建时代的必然产物。

从秦末到西汉建立前,历经8年战乱,社会经济残破不堪,一片荒凉景象,即使统治阶级也无法搜刮更多的财富。司马迁说:“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盖藏。”可见问题的严重性。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恢复封建统治秩序,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这是关系到西汉政权存亡的首要问题。刘邦认识到打天下难,治天下更难的道理,定都在渭河之滨,名为“长安”,其意是注意长治久安。这说明统治者在认真思考如何治国的问题。

汉初的几代皇帝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制定统治制度,因为只有明确的制度为依据,才能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两汉的统治制度,基本上是符合当时国情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希望和平、统一、安居、温饱的愿望。

汉初,基本上是承袭秦制。所谓“汉承秦制”,不能理解为照抄照搬,一成不变,而是在秦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不断发展。

两汉的制度,范围广,课文只讲几个主要方面。这些制度,对维护国家统一、安定社会、发展经济具有进步意义,使西汉达到鼎盛的局面,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二、“刺史制度”一目,需要讲明两个问题:

1.秦朝时,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汉武帝时,为了加强监察地方的诸侯王和郡守县令,在各州均设置刺史,即监察官。西汉时,刺史官阶低于郡守,但其代表中央,权力很大。这样,就形成一套监察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东汉时,刘秀把西汉监察地方政情的刺史,变为州一级的地方长官,地位高于郡守。到成帝时,为镇压农民起义,又把刺史改称州牧,让其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这些州牧后来又逐渐形成割据势力,后患无穷。

监察制度是必要的,但刺史逐渐演变为地方长官,权力不断膨胀,就失去监察官的作用。

三、“郡县制和封国制的并存”一目,需讲明三个问题:

1.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这是地方政权组织。西汉承袭这种制度。由于历史的原因,刘邦建立西汉前后,又实行封国制。被封的异姓王有7个,还封了一百四十多个列侯。这就是王国和侯国的由来。后来,刘邦剪除异姓王,又分封9个刘姓子弟为王,即“同姓王”。此后王国数量不断增加。这种国中之国的大量存在,是造成分裂局面的隐患,对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不利。

2.西汉王朝前期在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方面,主要是采取暴力和非暴力两种方式。直到汉武帝时,他软硬兼施,实行“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又制定“附益法”,限制诸侯王的活动。从此,王、侯不得过问政事,封土而不治民,才最终解决了封国问题。封国名义上虽然还存在,但已名存实亡。

郡国并存,不利于国家统一管理,且有分裂危险,这是历史教训。

四、“察举制”一目,需讲明:

1.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扩大西汉的统治基础,汉武帝颁行了新的选官制度,注意选拔人才,充实官僚机构。选拔人才有几种渠道,最主要的是察举(选举)制。汉武帝要的是德才兼备的开拓型的人才,不论出身,只要是“有非常之功”的“非常之人”,他就破格任为“将相”或“使绝国者”(出使外国)。因此,在他统治时期人才济济,比如破格录用了出身贫寒的主父偃和朱买臣,从牧羊人中提拔了卜式,从商贾中擢升了桑弘羊,在奴隶群中发现了大将卫青,在降虏中任用了金日。加上公孙弘、韩安国、郑当时、董仲舒、苏武、张骞、司马相如、司马迁、霍去病、霍光等,形成了“汉之得人,于兹为盛”的局面(《汉书•公孙弘传》)。正因为有这样一批文才武将,才使汉武帝时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个辉煌时代。

2.东汉时期,继续推行西汉的察举制。那时,虽然名义上,被察举的人,必须有“高才重名”,为乡党舆论所推崇。但不少士大夫为了博取高官厚禄,采取贿赂请托,营私舞弊,特权横行,“以族(门第)举德,以位(权位)命贤”(王符《潜夫论•论荣篇》)。这些世家大族,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发展成为门阀士族。同时,那些所谓举主、府主和门生、故吏互相勾结,又形成一个个官僚集团。这些官僚集团在东汉末年镇压黄巾起义中,乘机扩大了武装力量,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

五、“编户齐民”一目,需要讲明三个问题:

1.编户齐民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秦始皇统一后,对赋税制度进行了统一和改革。公元前2xx年,命全国各地自报占有田亩数目,即文献记载的“令黔首(百姓)自实田”。这是我国历史上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土地登记制度的开始。秦朝还规定田租十税一,人民有服徭役、兵役的义务。

汉代,承袭和发展了秦朝这一制度,一套完整的封建管理制度和赋税制度正式形成。教师要给学生讲明什么叫做编户齐民制度,然后指出西汉政府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人口,剥削农民。编入户籍的民户,主要是广大农民,但也包括无爵位的地主和小官吏,其中人数最多的是自耕农。

2.编户齐民制度有利于国家对农民征收赋税。那时,农民的主要负担有四项,即田租、人口税、兵役、徭役(或纳更赋以代役)。

经济政治的论文篇十四

《政治学原理》是山西财经大学mpa核心课程,作为主讲教师参加本次精品课程培训学习,很有必要,也很有收获。周先生深入浅出的讲述,认真负责的教学,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周先生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对我今后改进教学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启发意义。试以“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观”为例,谈谈改进教学的学习体会。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原理,我们认为政治文明是人类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为建立公共秩序、推动社会进步而形成的,用于调节公共权力和私人利益关系的价值规范、组织体系和制度安排的有机总和。它通常由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政治制度文明是核心。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文明的基本理论,正是在这样的政治文明观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结合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实际,可将之具体归纳为以下若干观点:

第一、人类生活是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文明”体现的是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政治价值规范和制度安排,人类文明的发展,必然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辩证统一的运动过程。

第二、政治文明产生于人的现实活动,必须以现实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为基础。将人的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视为政治文明的现实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政治现象和政治生活本质规定性的深刻揭示。

第三、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国家政权建设,国家政权建设的关键是制度建设。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不仅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而且也是政治建设的首要问题。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定包括国体建设和政体建设两方面的任务。

第四、政治文明的发展过程是从古代政治文明向现代政治文明进化的过程。人类的成长过程是人逐渐摆脱外在束缚、最大限度获得自由的过程,这个过程被马克思称为“人类解放的过程”。

第五、民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现代政治文明产生于人的政治解放,而人的政治解放的本质内容就是:一方面,人在社会领域获得自我支配的权力,成为自由的劳动者;另一方面,人在政治领域获得平等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成为公民和法人。

第六、“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新型的现代政治文明。与同属于现代政治文明的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形态相比,“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又是一种新型的现代政治文明。

第七、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坚持时代性与民族性的有机统一。政治文明的“时代性”特征,要求政治文明必须随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做到与时俱进、与其他文明形式协同发展。

经济政治的论文篇十五

这几天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了,一是为了应付我那考试,另外也是在有一次听一个朋友说:马克思主义的很多原理还是真理来的,只是要结合实际。记得大一的时候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只是很记得那个女老师长比较漂亮,有气质,脾气很好。其他的那些都基本上忘记得差不多了。现在毕业了,但又是为了考试而学习马克思主义,只能算是太巧了...

昨天看到:

政治经济学具有很强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因为有阶级,所以会有利益,因为有利益,所以会有矛盾,因为有矛盾,所以会有各自的隔阂。

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也许睿智的人才能够洞悉经济规律,在经济上有所创新吧。

经济政治的论文篇十六

摘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露了生产关系和人类历史发展的关系,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思想,揭示了人类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发展规律,这对于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须创新政治经济思想观念,适应现代化经济的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经济政治的论文篇十七

1、我们需要的各种好东西,大部分是由契约、由交换、由购买得到的。同样,原来被分工引起的,亦是这种互相交换的倾向。人们天资禀赋的差异,实际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大。

2、分工之起,由于交换力、分工的范围,亦往往受限制于交换的范围,换言之,常为市场范围所局限。市场过小难与人以终生专务一业的刺激。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他不能用自己消费不了的自己劳动的剩余生产物,随意换得自己需要别人劳动的剩余生产物。

3、分工的局面,一经完全确立,一己劳动的生产物只能满足自身欲望的极小部分。他有大部分的欲望须用自己消费不了的剩余劳动生产物,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别人劳动所生产的剩余物品来满足。于是,一切人都要依赖交换而生活,或者说,在相当限度内,一切人都成了商人,同时,社会本身亦就成了所谓商业社会。

4、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的区别,在订定永续地租或订结长期租地合约时还有人用到;但在日常生活比较普通的买卖关系上,却很少有人用到。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一切物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是正相关比例的。

5、也许有人说,资本的利润,不外是特种劳动得的报酬。换言之,不外是监督指挥的报酬,不外是工资的别名。但工资和利润截然不同,它们受着两个完全不同的原则支配。而且这种所谓劳动的报酬,毫无关于其劳动数量难度与技巧,那完全受支配于所投下的资本价值,利润的多少与资本的大小,恰成比例。

6、商品的市场价格实际上受支配于这商品的供求比例。市场上有多少存货呢?愿支付商品自然价格者,换言之,愿支付商品上市所必须支给的地租、劳动、利润之全价值者,又需要多少这种货物呢?愿支付商品自然价格的人,可称为有效需要者;他们的需要,可以称为有效需要。

7、劳动生产物构成劳动的自然报仇或自然工资。但在普通的争议情形下,要预知当事双方,谁占有利地位,谁能使对方屈服于自己提出的条件,绝非难事。

8、大多数的人,对于自己的才能,往往过于自负。这是历来哲学家。道德家所指称的人类通病。但世人对于自己的幸运,往往发生不合理的妄想,却不大为识者所注意。实际上,对于幸运发生妄想的人,比较对于才能过于自负的人,恐怕还更多数。身体精神还相当健旺的人,对自己的幸运总不免抱有几分自信。他们把利得的机会,评价过高;同时又把损失的机会,评价过低。至少,一个人在身体精神相当健旺的状态下,绝不会把损失的机会,过于重视。

1.读书笔记是什么及读书笔记的种类

2.读书笔记大全:小学生读书笔记例文

3.《复活》读书笔记

4.读书笔记的格式类型

5.读书笔记50字

6.《红岩》读书笔记

7.把时间当朋友读书笔记

8.小时代读书笔记

10.《红字》读书笔记精选

经济政治的论文篇十八

(本学期的政治经济学课程即将结束,犹记开课之初杨老师在讲导言部分时推荐了许多专业书籍和经典文章。受自身浅薄学力所限和对专业大部头天然恐惧感的影响,我在图书馆借到了其中几本只是翻了翻绪论导言就无心继续读下去,最终也没能读完这些书籍中的任何一本。也许是只鳞片爪让人更易接受,反倒是杨老师推荐的几位名家的博客还勾起了我的兴趣,断断续续倒也读了几篇。在此先觍颜承认错误。

我阅览与经济相关的博客的有四个:吴晓波、叶檀、吴思和张五常。其中张教授的博客因其术语和理论较多以及一些领导人士教诲我们“读不得”而读的相对较少。总而言之,这四位对中国的现实和发展前景主要是持审慎悲观的态度。张教授暂不谈,吴晓波主要通过古今对比指出中国经济沿革始终存在的结构性和制度性缺陷以及其导致的偶然和必然的结果;叶檀(在《南方人物周刊》上经常看到她的专栏)主要通过对最新经济金融实例得出她的结论,对房地产和证券市场以及极其严重的通胀现实表达了她深切的忧虑;吴思与其说谈的经济学,不如说是社会学或是历史探究,多是以社会历史事实论证他的观点(可惜我还没有读过他最有名的作品《血酬定律》)。然则悲观未必不如乐观,审慎总好过浮夸。自有人去华言太平盛世,理性分析的声音反而尤其可贵。在此主要谈谈对吴晓波的《跌荡一百年》《激荡三十年》两书的读后感。絮叨完毕,下面引出正文。)。

不记得这两部书上哪一段大致有这么一段话:宏大的关于人类命运的世界战争被平淡的商业叙事所取代,青少年无法忍受这种平庸的生活。然而中国百多年来的商业叙事却因其与国运紧密相连,绝对不能说是平淡的,相反这些历史上充满了汗、泪和血。

《跌荡一百年》讲述的是从1870年到1978年中国由封建社会到近代社会又即将转向现代社会的历史大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向近代化的历程,《激荡三十年》则描述了从1978年到20xx年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两部书合起来基本上就是中国近现代企业乃至工商业的通俗简史。

在这两部书中,吴晓波主要通过分析民间、政府和外国资本三方来建立中国企业分析模型。这个三极模型在晚清时期表现为商办企业、官办(洋务)企业和以买办和洋行为代表的入侵外国资本的争衡,在民国时期特别是蒋政府时期表现为民营企业、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垄断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博弈,跨过建国前三十多年政治因素导致的单一经济形式时期,在改革开放时期表现为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在吴晓波看来,国家力量在中国这个从古至今从未变过的高度中央集权国家始终是打破坚冰的政策决定者和确认者,然而在之后却常常沦为利用政策和垄断优势攫取暴利但无比低效且缺乏开拓创新意识的利蠹;外国资本自晚清以来以其独有的资本和技术管理优势在中国长期占据产业上游和利润制高点,又因其可帮助制衡官方戒惧的民间力量常常拥有政策特权;而民间资本在各个历史变革期都觉醒最早,人数最多,混沌草莽阶段也有获利,但因其在政策上和资本上的先天弱势地位常常成为国资和外资口中之食,成为“充满悲情”的牺牲品。

我也勉强算是好好学习的文科学生,历史还算是我的爱好和长项,但是细碎的历史事件始终只是零散的存储在我的大脑里,残章断简般存在完全没有形成体系。吴晓波的书让我感觉到了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一些内在的逻辑和轨迹。新旧力量之争,民资国资之争,中央地方之争,中资外资之争,形式改头换面,但是规律似乎从未改变过,简直像数学公式可以套用。抛开历史规律,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这段历史显然就是资本主义势力全球扩张输出剩余资本攫取利益导致不发达地区经济变革的真实写照,还有国有企业的时而扩张时而收缩,民间资本的大部分行业崛起,这些无不印证了课本上关于垄断资本主义和三次产业革命经济发展的论断。中国百年踯躅和现代崛起毕竟不是脱离了理论基础的历史特例,更不是“书写了新的历史奇迹”,其内在规律性是始终没有发上改变的。毫无疑问,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历史规律镜鉴作用依然,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也仍然可以指导我们前行。

由此看来,吴晓波的《跌荡一百年》和《激荡三十年》不失为好的了解近现代中国企业史和经济史的辅助读物。

经济政治的论文篇十九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经济和政治是社会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普通人,我们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经济和政治的影响。在这个世界中,我也走过了一些曲折的道路,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济政治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经济和政治的理解和体会,希望能够给读者一些启示。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经济和政治是相互关联的。经济发展需要政治的支持和引导,而政治的发展则需要经济的繁荣和稳定。在大多数情况下,政治的稳定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政府要审慎决策,制定出符合国情的政策,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和优质的服务,以激发市场活力和潜力。同时,经济的发展也能够促进政治的稳定,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增加社会的福利,从而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和民众对政治的认同。

其次,我认识到经济和政治是相互制约的。政治制度和治理能力的水平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健康发展。没有良好的政治制度和有效的治理能力,经济就难以有效调控和管理,容易出现乱象和危机。例如,一些国家因为政治体制不稳定和腐败现象的存在,使经济受到了极大挫折。相反,在政治制度稳定、治理能力强的国家,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发展。此外,经济发展也会产生对政治制度的变革和要求。例如,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往往会促使政府改革和开放,提高治理能力,以适应经济的需求和变革。

第三,我认识到经济和政治都需要良好的管理和监督。经济和政治的发展都需要一个廉洁、高效、公正和透明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对于经济来说,公平的竞争环境、稳定的法治环境、清洁的市场环境等都是必要的保障。政府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秩序,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同时,政府也要加强对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监督,防止腐败和权力滥用。对于政治来说,公正选举、严格的法制建设、透明的决策机制等都是必要的保障。政府要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此外,公民社会的参与也是重要的,公民要积极参与政治和经济的管理和监督,促进政治和经济的良性循环。

第四,我认识到经济和政治的发展需要包容和合作。不同的利益主体在经济和政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些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在经济方面,政府、企业、民众等利益主体需要相互合作,形成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共赢。政府要加强与企业和民众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制定出符合各方利益的政策。而企业和民众也要增强对政府的支持和信任,遵守法律法规,发挥自己的社会责任。在政治方面,不同的政治力量和派别需要相互包容和合作,共同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而努力。

最后,我认识到作为普通人,我们也应该关注和参与到经济和政治中去。经济和政治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和奉献。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有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到经济和政治的改革和发展中去。我们可以通过遵纪守法、克制消费、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等方式,为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经济和政治素养,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总的来说,经济和政治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它们需要良好的管理和监督,需要包容和合作,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希望通过我的经济政治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能够启发更多的人关注经济和政治,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济政治的论文篇二十

凤求凰(司马相如)。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孟母三迁(刘向)。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汉高祖论三杰(佚名)。

帝置酒雒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群臣说服。

华佗治病(陈寿)。

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呻吟,驻车前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_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陈万年教子(班固)。

陈万年乃朝中重臣也尝病,召子咸教戒于床下。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

文侯与虞人期猎(刘向)。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枭逢鸠/枭将东徙(刘向)。

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晏子为齐相(司马迁)。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洋洋,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以是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班昭续汉书(佚名)。

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竞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佚名)。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卓文君)。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苏武牧羊北海上(佚名)。

苏武为汉使匈奴,为单于留,使卫律治之。百般胁诱,武终不屈。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大窖中,无饮食。天雨雪,武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曰: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l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毛尽落。

经济政治的论文篇二十一

第一段:导言(100字)

经济和政治是一个国家稳定和繁荣的两个重要支柱。我曾在大学学习了许多关于经济和政治的课程,并在实践中参与了多个经济和政治项目。通过这些经历,我对经济政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对其中的挑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此,我将分享我关于经济政治的一些重要体会。

第二段:经济的重要性和挑战(250字)

经济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对于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然而,经济发展过程中也会面临诸多挑战。首先,资源分配不平衡是经济发展的常见问题。特定行业或地区的发展可能导致其他行业或地区的落后,加大贫富差距。其次,全球化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市场竞争加剧,国际贸易摩擦频发。同时,环境保护也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挑战。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应对。

第三段:政治的重要性和挑战(350字)

政治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人民权益至关重要。然而,政治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首先,政治腐败是严重影响国家治理的问题。腐败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的分配,损害了人民利益。其次,政治权力的垄断和滥用也是政治发展的阻碍。特定的利益群体可能通过滥用权力来谋取私利,导致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此外,政治意识形态之争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不同政治思想的冲突导致政治局势的紧张,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第四段:经济与政治的互动(300字)

经济与政治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政治决策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是经济投资的重要因素。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会对政治产生影响。经济繁荣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提升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相反,经济困境可能会导致政府的执政能力下降,增加社会动荡的风险。

第五段:结论(200字)

在我看来,只有经济和政治的良性互动,才能为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创造良好的环境。政府应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实施有效的监管措施,解决资源分配不平衡、贸易摩擦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促进政治体制改革,为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提供保障。经济和政治是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只有通过互动合作,才能实现国家和人民的共同繁荣和幸福。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672014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