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蒙古区情概况导游词(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2 13:10:50
最新内蒙古区情概况导游词(3篇)
时间:2022-12-22 13:10:50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内蒙古区情概况导游词篇一

水有水的柔情,山有山的伟岸,圣山更有圣山的个性!

成吉思宝格都山景色优美,雄伟壮观,那山北坡酷似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仰面头像,轮廓清晰、神态逼真。这座巨山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巧合而让人叹为观止。

让我们听听关于成吉思宝格都山的传说吧:“宝格都乌拉”据传是成吉思汗在此山祭拜神灵时命名的。“宝格都”蒙古语是“神圣”的意思,“乌拉”就是山的意思,“宝格都乌拉”即为神圣之山。

相传,成吉思汗当年率部南下讨伐乃蛮部。有一天,大雨过后,天空呈现一道美丽的彩虹,成吉思汗正为美丽的彩虹所陶醉,突然发现草原深处出现一个白点,由小到大。他定睛仔细一看,是一匹雪白的骏马,嘶鸣着向队伍飞奔而来。白马临近队伍后,腾空一跃,便在成吉思汗面前立住,温和而顺从地向他点头致意。大汗意识到这就是令他魂牵梦萦的神马,心中非常高兴,于是命令部下从战车上取出一副雕花的马鞍,亲自为白马备上,然后纵身跃上马背,率部继续前行。

队伍穿过几十里的丘陵地带后,出现了一马平川的大草原。这时,大汗抬头仰望,湛蓝的天空中朵朵白云仿佛向他微笑,成双成对的百灵鸟在为他歌唱。他举目眺望,碧绿的草原上微风习习,鲜花绽放。忽然,远处一座神奇的山峰映入眼帘,此时神马也不听主人号令,嘶鸣着飞奔到山前,闪电般腾空而起,跃到山顶。大汗随即感到浑身发光发热,眼冒金星,一股神奇的力量突然涌入全身。大汗下意识地大喊了一声,顿时狂风四起、地动山摇,他拔剑挥舞,只见飞沙走石、山崩地裂。成吉思汗意识到这是上天赐给了他力量,是这座山激发了他的灵性。他不禁仰天长叹:“我铁木真就是天之骄子,就是世界的征服者!”众位将军见到此情此景无不欢欣鼓舞,俯首祝福。

成吉思汗下令在山下安营扎寨,设立祭坛,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在祭拜仪式上,成吉思汗向苍天献上马奶和整羊,说这座山是登上苍天的阶梯,是大蒙古国的支柱,遂将这座山赐名为“宝格都乌拉”,即“圣山”。周围40万大军齐声欢呼“成吉思宝格都乌拉”。

成吉思宝格都山从南北两个方向看都呈四方形,从西面看则呈现高矮不齐的两座山峰。峰顶上有敖包,高峰上的是旗敖包,矮峰上的是苏木敖包。从脚下开阔处观望,自西北向东南,此山却又宛如一位雍容华贵的妇人。从东南向西北,则俨然一头凛凛之雄狮。

观看这座山的最佳位置在其东侧。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头朝北仰卧的老寿星,他前额开阔,胡须俊美,无论是眼睛、眉毛、鼻子、嘴唇,甚至下颌都清晰可辨,他的头顶还插着簪子呢。人们说这就是成吉思汗仰面头像。形态逼真,不怒而威。武缨、头盔、额头、眼帘、眼眶、颧骨、鼻梁、人中、嘴唇、下颚、长须,明晰能辨,既像是仰卧沉思,又像是与长生天对话。所有来过这里的人无不惊叹于此山的形似神更似,这就使它赢得了“世界奇观”之美誉。

圣山周围地域广袤,野趣横生。清澈透明的季节湖依傍在圣山脚下,与它遥遥相望的是天然的梯形火山台地——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平顶山。这里流淌着稀有的火山熔岩矿泉水。圣山的北边环绕着哈喇土里木湖,雨水丰沛时,可形成三个湖,好像是祭奠成吉思汗的三尊美酒。朋友们,让我们好好欣赏一下这座圣山吧。

内蒙古区情概况导游词篇二

各位团友,由科尔沁区向西南行驶四十五公里 ,我们就到了目的地莫力庙水库沙湖旅游区了。莫力庙水库是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1992年被评为自治区旅游先进集体,1993年被推荐为全国国内旅游协会首届会员单位。

1997年12月10日经通辽市人民政府(现科尔沁区政府)批准确定为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水库面积40平方公里,水量容积为1.5189亿立方米,坝长1.1万米,是世界最长的人工沙坝。

景区有莫力殿、八柳坪、碧莲池、响水桥、龟池岛、南半岛、燕窝群岛、北冰洋游乐园、水上餐厅等水湖景点。还有万人浴场、湖湾、沙滩供游人水浴、沙浴。莫力庙水库的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有鱼类25种,鸟类164种,其它野生动物有15种。经调查发现的野生植物有118种,平均覆盖率为60%,除草木植物外,造林存活面积占陆地面积的14.5%。关于莫力庙,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据说,莫力庙建于清朝嘉庆十九年。

传说建庙的起因是达尔罕王去京城看外甥顺治皇帝,醉酒宫中引起外甥不悦。达尔罕王爷一怒之下回了草原,串联几个盟的王公要发兵打进京城,多亏来自五台山的一个胖脸厚唇却巧舌如簧的喇嘛从中调解,僵持不下的外甥和舅舅都有了个体面的台阶可下,又和好如初。于是,这达尔罕王要为那喇嘛建藏式召庙——风格又具中原庙宇特色的一座主寺、十二副寺、喇嘛住房一十八栋多达五六百间的“莫力庙建筑群”,实现自己“筹建一座大庙以酬之”的愿望。香火鼎盛时,庙中有喇嘛20_多人、护庙僧兵3000多人。

当年在无一树一石的草原上建一座寺庙其艰辛难以想象,卓里克图亲王用一千户民工、一千辆勒勒车在寒冷的冬季浇一冰道负重缓缓而行,整整用了十年才备完了建筑材料。

遥想当年,暴风雪深处透出民工们悲凉的号子声,一串串挂在石料车上的马灯涌往远处长夜不熄的灯火所指明的方向,无数人化为朽尸白骨,无数人又执着地跟上来。终于,建成了号称“科尔沁草原第一寺”的莫力庙,铸就了科尔沁建筑史上的辉煌。

传说这莫力庙本来叫“集宁寺”,因其坐落在一条河西来南下又忽而东去的湾子处,就有了这么个蒙古语、汉语相结合的名字。“莫力”,是湾子的意思,莫力庙,实际上就是“河湾子处草甸子上的庙”。这名儿叫得真好!点清了地理位置,亦点明了当年达尔罕王所选之地确为一处水流潺缓之地。好名千古不废,虽然莫力庙已荡然无存,这名却留在一代代老通辽人的心里。

传说当年的莫力庙每年要举办四次庙会,从蒙古、俄罗斯的商人到山海关以里的进香者,成千上万的人聚于庙前,跳鬼的盛会,小摊的叫卖,香客的长流,马市的交易,游人的欢笑,等等、等等,仅一个热闹非凡怎能了得。

莫力庙以其浓重的宗教色彩,以其无可形容的魅力,形成了蒙古草原上的一个欢乐的漩涡,年复一年地旋转着,成为山海关以外关东大地上年年出现的盛景。莫力庙遗址距莫力庙水库仅12公里。莫力庙水库好似北国美女明眸善睐的、摄人魂魄的眼睛,恰是莫力庙水库沙湖旅游区美妙之所在、精华之所在。来这里乘船戏水、品尝鱼宴,其乐也融融。

内蒙古区情概况导游词篇三

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大兴安岭山脉南缘,浑善达克沙地东端,是三大地貌区的结合部,有“塞上金三角”之称。在这两万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汇集了草原、湖泊、林海、沙地、石林等多种自然景观,被称作内蒙古风光的“百宝箱”。

阿斯哈图石林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阿斯哈图是蒙语,汉译为“险峻的岩石”。它处于大兴安岭余脉向西部草原过渡的地带。草原上群山呈现出典型的丘陵地形地貌特征,四周险峻,而山顶平缓起伏,冰石林在这平坦的丘陵地带显得格外突出。据专家分析,阿斯哈图石林主要是由冰盖冰川的创蚀、掘蚀和冰川 融化时形成的大量冰川融水的冲蚀作用下形成的,所以叫“冰川石林”。

由于第四纪冰川长期的精雕细刻,造就了阿斯哈图冰石林这一方神秘的独特的自然风貌,具有华山之险峻,黄山之秀丽,泰山之雄奇。这里山连着山,峰连着峰,山山各具特色,山山不同,峰峰各异。

阿斯哈图冰石林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是举世罕见的“冰石林”。阿斯哈图石林发育类型很多,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石柱”、“石丛”、“石笋”,有的好似“石塔”、“石墙”,还有的像“秀女望月”、“比萨斜塔”。

阿斯哈图石林形态多变,很少有雷同形状,而且浑厚粗犷,在荒野中突兀而立,十分触目。当地百姓看得久了,看出名堂,于是石林中便有了成吉思汗拴马柱、神剑石、南天门、神女石、姐妹石等名称。

阿斯哈图高山耸立、流水潺潺、奇石怪异、风纯木秀,令游人和摄影爱好者流连忘返。一处石景,从不同的方位观赏,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在不同的光照耀下,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想象,这时,你会为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感慨万千。

内蒙古美林谷生态旅游区导游词二

美林谷生态旅游区位于喀喇沁旗美林镇内,从赤茅一级公路可直达景区,西距北京299公里,承德87公里,东距赤峰90公里。美林谷景区总面积90平方公里,是一个自然形成,以原始次生林和亚高山草甸为主体景观的旅游度假胜地。

美林谷森林密布,气候凉爽,雨量充沛,景色宜人,谷内野兽出没,百鸟栖息,历史上就是木兰围场的一部分。谷内既有奇峻陡峭的山峰怪石,又有众多的山泉河流,著名的锡泊河便发源于此。她流经峡谷时汇集了景区内多处泉流,水流量达每秒0.4平方米左右。由于长期地质运动和高山流水的下切作用,该区域形成了19处坡积裙和高山湿地冲积扇,它们环形分布于背风向的山脚下,水草丰美,鸟语花香。走进这里,你便有如贴近了大自然的肌肤,听到了大自然的呼吸,晃如走进了世外桃源。谷内最著名的景区为韭菜楼和滴水壶。自锡伯河源头沿山而上,进果树洼,上百花坡,登白桦岭,过石板天桥,便可见一楼型石峰,峰后大片冲积平原上长年生长着丛丛山韭菜,韭菜楼便因此得名。美林谷风景区由北京美林正大投资集团投资10亿元兴建,届时将成为华北地区独具神韵的自然风光旅游风景区。

(一)韭菜楼

韭菜楼风景区,位于喀喇沁旗西部与河北省交界处,山形东北平缓,西南陡峭,主峰海拔1860米。由于山高林茂,泉水从山脚处冒了出来,顺沟而下,一路上汇聚着其它山泉,形成了滚滚奔腾的河流,这就是锡伯河的源头。清代,韭菜楼属木兰围场。因为森林茂密、水草丰美,从康熙皇帝开始,木兰围场辟为习武狩猎、避暑游玩场所,现在在韭菜山顶有时还可以见到残瓦碎陶、箭簇矛头等遗物。

再往前走是百花坡,这里盛开的鲜花主要有石竹子花,浅黄色的癞毛子花,还有纯紫色的高乌头花,蓝白色的山苏子花,争奇斗艳,姹紫嫣红。过了百花坡转过阳坡小洼,看到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修长挺拔的白桦树,这就是著名的白桦岭。

走出白桦岭,我们看山梁上立着的一块长有双耳的奇石,说明韭菜楼的主峰就要到了。从山下仰望,山顶呈平台状,南北各有一峰,南高北低。北峰脚下的“骆驼石”、“石门岩”、“椅子石”等景观,与对坡林海中的几处石丘隔谷相望,天然成趣。

北峰顶部有处醒目的石岩,一东一西,对峙而卧,东岩伟岸奇崛,西岩小巧别致,上边有两个石笋,似一对脉脉含情的恋人在窃窃私语,所以被称为情侣石。

最美当属“南楼”风光,走过弯曲的小路,直奔高十几米、长五十余米的石峰,就上了令人望而生畏的“天桥”。“天桥”宽不到一米,窄不盈一尺,对人的胆气既是一种压抑又是一种挑战。

过天桥不远处,在悬崖峭壁上,有一天然洞穴,叫做“鸳鸯洞”,据传在很多年以前,有一对不甘父母之命的恋人,不畏世俗,携手逃人这深山,毅然跨过天桥,隐人林间,靠野菜野果在这“鸳鸯洞”内度过一个甜蜜而美好的蜜月。

在距南楼北峰一里之遥的地方。生长着一片片的山韭菜和筒葱,是天然的绿色食品。“韭菜楼”就是因在楼顶似的山巅生长着田园里的韭菜而得名。

(二)滴水壶

滴水壶景观挂于美林乡敖包梁一侧的石崖立壁上,高约30米,因雨水渗水积在山腹汇集而成,长年滴水不断,峭壁顶上一块壶型巨石凌空悬卧,斜坠如倒水,故得名滴水壶。

滴水壶一年四季,变幻莫测,春秋两季,滴水不止,一里之处就可听到叮咚悦耳、有韵有致的滴水声。夏季的滴水壶最为壮观,此时滴水壶水量充沛,形成了小瀑布,从崖顶上一泻而下。这珠玑的组合,水流的跌落,虽没有“忽闻雷声殷前川”的雄姿盖世,却有“温柔是我力是我”的生动秀美。远远望去,洁白水帘,飘飘然然,扬扬洒洒,如绸缎飘舞,如仙袂飘举,如淑女浣纱,好一幅美妙的水景图,让人陶醉。冬季滴水壶则结成数丈冰挂,似壁银帘,重新回归渲泄后的平静和爆发后的沉默中。滴水壶的四周也充满生机和惊奇,滴水壶川沟谷狭长,宽约30米,周围天然次生林资源丰富,针阔树种繁多,秋霜过后,黄、绿、紫、红,各色纷呈,绚丽多彩。

内蒙古河套平原(河套灌区)导游词三

河套是黄河中上游两岸的平原、高原地区,因农业灌溉发达,又称河套灌区。河套平原通常是指内蒙古高原中部黄河沿岸的平原。一般讲的河套平原主要指阴山以南的黄河冲积平原,包括前套平原和后套平原。前套平原主要指内蒙古包头、呼和浩特一带的平原,南北朝时称“敕勒川”,五代时叫“丰州滩”,明朝以后称“土默川”;后套平原指乌拉山以西至巴彦高勒的平原。广义的河套平原还包括内蒙古磴口与宁夏青铜峡之间的“西套”,即通常所说的银川平原。现在,河套平原多指前套和后套平原,而不包括银川平原。银川平原和青铜峡以南的中卫平原则合称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又称后套平原。通常是指内蒙古高原中部黄河沿岸的平原,西到贺兰山,东至呼和浩特市以东,北到狼山、大青山、南界鄂尔多斯高原。又称河套地区。

黄河在此先向东北流,后转向东流,再折向南流,形成马蹄形的大弯曲,称为河套。平原为黄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东西沿黄河延展,长500千米,南北宽20~90千米。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 。河套平原海拔900~1200米,地势由西向东微倾,西北部第四纪沉积层厚达千米以上。山前为洪积平原,面积占平原总面积的1/4,余为黄河冲积平原。地表极平坦,除山前洪积平原地带坡度较大外,坡降大多为1/4000~1/8000。可分3部分:贺兰山以东的称银川平原,狼山以南的称后套平原,大青山以南的称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

狭义的河套平原仅指后套平原。临河市位于其核心位置,特别是乌兰乡胜丰村就称为大后套。

广义的河套平原,还包括宁夏的银川平原、内蒙古的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位于巴彦淖尔盟南部。东至乌梁素海,东南至包头市郊区,南临黄河,西界乌兰布和沙漠,北抵狼山。主体部分东西长约18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总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呈扇弧形展开。西山嘴以东,乌拉山与黄河之间的狭长地带,又称三湖河平原,东西长约70公里,南北宽3一15公里。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略倾斜,海拔1020到1050米。属大*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地势乎坦,土地肥沃,可以黄河水自流灌溉。

早在秦汉时期就开始开渠引水,发展农业。

周朝之前,属于狄人的匈奴人(归属存在争议)生活在河套。春秋时期,赵国的赵武灵王把版图延伸到阴山山脉,设立了云中郡,位于土默川平原东部。秦朝统一中原后,派蒙恬率十万大军将匈奴逐出河套,迁徙3万户到那里戍边,设云中、九原两郡。秦末移民都返回中原,西汉时,前120xx年,汉武帝派卫青出云中击败匈奴的楼烦、白羊二王,占领“河间”,即河套。大臣主父偃上疏建议在河套筑城以屯田、养马,作为防御和进攻匈奴的基地。汉武帝接受这一建议,当年即置朔方郡(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和五原郡(今包头西)。前120xx年置西河郡(今陕西府谷西北)。河套地区还包括之前的云中郡和定襄郡,以及北地、上郡的北部。当时的人们引黄河灌溉,当地农业迅速发展,经济繁荣。

东汉时,归附汉朝的匈奴人被安置在河套。之后魏晋南北朝时,河套地区是北方多个政权争夺的重地。唐朝时这里被重新农垦,唐诗中有“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诗句。北宋时河套被西夏和辽朝所分别占有。在元、明、清时,河套以畜牧为主。清朝后期陕西、山西的一部分人迁到塞外,河套地区开始成为西北最重要的农业区。抗战时期,国军将领傅作义屯守于此,兴修水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这里的农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清代光绪年问形成八大灌渠。解放后,1951年建成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1975年完成180公里长的总排干渠(俗称二黄河),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现共有灌水干渠5道,排水干渠13道,支、斗、毛渠纵横交错。河套平原有可耕地960多万亩,已开垦近500万亩。盛产小麦、玉米、高粱、糜黍、胡麻、甜菜、酒花、葵花籽等作物,是中国和自治区重要粮、糖基地,被誉为“塞上谷仓”、“塞上江南”。因多年排水不畅,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已进行综合治理。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67737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