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中文系毕业论文大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2 20:12:16
优秀中文系毕业论文大全(18篇)
时间:2023-11-02 20:12:16     小编:琴心月

执行力是指有效地规划和实施任务,以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写总结时,要结合实际情况,避免空泛的陈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实用工具和资源,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中文系毕业论文篇一

一、选题依据(包括课题的意义、研究的现状、主要参考文献等)。

(一)研究意义。

《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它以独特的抒情方式表现士子的人生境遇及所带来的处世态度和心灵感悟,抒发的是平凡人最基本的情感,因而可以广泛的引起读者共鸣,长久的感动人。作为五言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古诗十九首》在谋篇、遣词、摹景、传情等方面都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尝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适当借鉴其他学者的观点,对《古诗十九首》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情感魅力及其影响几个方面来探讨。在取各家之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从而更加明确《古诗十九首》在摹景传情、借物抒怀这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所形成的独特的抒情风格对后世诗歌创作的认识意义和深远影响。

(二)研究现状。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在五言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而对它的研究围绕写作年代、作者、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修辞技巧、抒情艺术等多方面广泛展开。在情景交融的艺术领域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古诗十九首》的研究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大致可分为两派:一派继承《文选》李善注的诠释型传统,如陈桂的《古诗十九首解》、钱基博的《古诗十九首讲话》,尤其是隋树森的《古诗十九首集释》,包括考证、笺注、汇释、评论等四个部分,是迄今为止收录资料最多,对于研究者最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另一派是继承元人刘履《选诗补注》的分析型传统,如徐中舒的《古诗十九首考》、朱自清的《古诗十九首释》等。

20世纪50到70年代,由于国内政治和社会原因,对《古诗十九首》的研究进入空窗期,但海外汉学者和港台学者的研究成果弥补了中国大陆这一时期的“文化荒漠”,如劳节的《古诗“明月皎夜光”节候释》、台湾学者张清钟的《古诗十九首汇说赏析与研究》等。材料丰富,内容翔实。

20世纪80年代后,《古诗十九首》的研究局面主要表现为研究视野的拓宽和研究方法的多样化,表现出一种可贵的探索精神。如王建华的《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王亚《试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等。现代学者对《古诗十九首》的研究多重微观分析,在理论层面的论述很少。此外,还有大量关于《古诗十九首》的论文,如黄凌的《欢愉之词难工,忧愁之词易好——谈古诗十九首的感伤情怀》。这一时期的研究触及了一些本质问题,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综上所述,20世纪对《古诗十九首》的情景交融艺术的研究有继承也有发展,有创新也有局限,关于《古诗十九首》情景艺术的研究,仍然有许多的研究空间。本文试图通过收集整合前人的研究材料,结合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古诗十九首》的情与景的艺术作一个整体的关照和全面系统的探讨,希望对《古诗十九首》情与景的艺术特色的研究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三)主要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xx。

[2]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2。

[3]王夫之。姜齐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3。

[4]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

[5]隋树森。古诗十九首[m]。北京:中华书局,1955。3。

[6]杨树增等。盛世悲音———汉代文人的生命感叹[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xx。

[7]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1。

[8]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3。

[9]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1。

[10]张秉光。漫谈《古诗十九首》的情与景的抒写。[j]。佛山:佛山大学佛山师专学报,1990(01)。

[11]孟英。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xx(12)。

[12]王亚。试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d]。宿州: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xx(04)。

[13]王有景。《古诗十九首》与东汉末文人的生命意识[d]。重庆:重庆学院学报,20xx(03)。

[14]彭庭松。论《古诗十九首》之感伤情怀及审美特征[d]。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社会科学版。20xx(12)。

二、研究方案(包括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度安排)。

(一)研究内容。

《古诗十九首》以抒情见长,本文着重探讨《古诗十九首》长于借用景物烘托情感、融情入景、寓情于景的抒情方法以及所创造出来的句短情长、事俗意真、情与景水x交融的艺术境界。分别从《古诗十九首》的情感内容、情感艺术和情感魅力及对后世的影响几个方面来分析《古诗十九首》中动人的抒情艺术。为《古诗十九首》能够千古常新、永久的打动人的艺术魅力给出自己的解释。

(二)研究方法。

1、文本细读法。

反复阅读诗歌,领悟深刻情感内容。

2、文献资料研究法。

查找收集本市本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搜索相关的研究资料,充实论文的研究素材,从而根据本文的研究方向与大致思路对素材进行梳理、利用。

3、理论分析法。

在掌握足够丰富的资料基础上,运用归纳法、演绎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提炼,准确凝练的用作本文的理论支撑。

4、逻辑论证法。

在充分理解所收集的文献资料和著作等相关材料的基础上,运用逻辑论证的方法对本文中有关问题作深入思考,进行深入的理论阐述。

(三)研究进度安排。

1。学生选题:20xx年10月21日前。

2。提交提纲:20xx年11月18日前。

3。开题报告:20xx年12月30日前。

4。论文初稿:20xx年3月10日前。

5。论文定稿:20xx年5月11日前。

6。论文答辩:20xx年5月26日。

三、写作提纲。

题目: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

一、《古诗十九首》的情感内容。

(一)乱世流离——独处他乡的无依感。

1、游子思乡无路乐景写哀意。

(二)互藏其宅的情景相衬。

(三)婉转附物的托物起兴。

三、《古诗十九首》的情感魅力。

(一)语简意深的人之常情。

(二)伤时叹逝的感伤主义。

中文系毕业论文篇二

摘要……………………………………………………………………………………………02。

abstract…………………………………………………………………………03。

前言………………………………………………………………………………………04。

(一)意境的来源………………………………………………………………………05。

(二)散文取胜于意境……………………………………………………………………05。

二、张爱玲散文的意境美…………………………………………………………………06。

(一)启示现实人生的苍凉美……………………………………………………………06。

1.苍凉感的产生…………………………………………………………………………06。

2.苍凉美的表现…………………………………………………………………………07。

(二)传达寻常人生图景的世俗美……………………………………………………07。

1.世俗的原因………………………………………………………………………07。

2.世俗的张爱玲………………………………………………………………………08。

3.世俗美的体现………………………………………………………………………08。

(三)展现旧上海十里洋场、巷里弄堂的风情美………………………………………09。

1.张爱玲——上海升起的明珠………………………………………………………09。

2.风情美的展现………………………………………………………………………09。

(四)追求典雅精致、丰富韵致的语言美………………………………………………10。

1.脱俗的语言表达方式………………………………………………………………10。

2.拟声词的独特运用……………………………………………………………10。

3.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11。

4.善于引经据典……………………………………………………………………11。

三、张爱玲散文的审美意义……………………………………………………………12。

(一)独特的审美追求………………………………………………………………12。

(二)深刻的审美意义…………………………………………………………………12。

结语………………………………………………………………………………………14。

注释……………………………………………………………………………………15。

参考文献…………………………………………………………………………………16。

后记………………………………………………………………………………………17。

中文系毕业论文篇三

性别:女。

出生时间:

户籍:江苏徐州。

现住地:徐州铜山新区。

学历:大专。

毕业院校:南开大学中文系。

手机:128520xxxxx。

邮箱:

应聘职位:办公室文员文秘。

应聘行业:房地产开发公司。

期望工作性质:全职。

到岗时间:面试通知后一周内。

南开大学中文系大专。

所学课程:

秘书学、文秘写作、公关实务、谈判学、人际心理学、公共关系、公关语言、应用写作、政治经济学、哲学、外国文化史、档案管理学、中国文化史等。

其他培训情况:

拥有人力资源师三级资格证,同时英语过四级,普通话标准。且具备驾驶执照。

校园实践活动。

1、在校期间,担任本班支部书,组织过三场学生团员教育活动,获得导师及同学的好评。

2、负责文艺部部长工作,在课余时间,培养文艺活动骨干,搞好文艺普及工作,使得在学校新年晚会上,成功组织了文艺汇演,同时在欢送毕业生及学校的其他文艺活动中,也一力承担起文艺活动的组织和策划。

社会实践活动。

xx家居徐州运营中心文艺客服。

工作职责:负责文档管理工作,对公司员工做好考勤管理,同时协助负责人进行重要日程安排,收发来往信件及快件,购买办公用品及其他办公事务。

作为一个90后的应届大学生,我具备了当代毕业生自信刚强的性格特点,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收获自己的一份事业,我期望从基层做起,因为我知道所有的成功都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奋斗,所以踏实实干是我的工作风格,另外,我也具备了大学生特有的热情开朗,为活跃公司氛围提高好的帮助,所以我期望我的求职能得到您的批准,成为公司的一员,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我也将朝着职业发展的目标不断前进。

中文系毕业论文篇四

近几年来,关于毕业论文的废存之争有越演越烈之势。很多人提出毕业论文应该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真的不重要吗?我们知道本科毕业论文不仅是对本科四年教学的一次检验,而且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能力的培养、学习的主动性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决不能废除毕业论文,而是要加强学生论文指导。面对论文质量不容乐观的现状,我们对师大英语专业近几届毕业生论文做过调查,发现学生论文写作质量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毕业论文写作与求职、考研时间冲突。

传统的毕业论文写作时间是安排在大四,本科生一般是11月份开始选题,到放寒假前完成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制定提纲等工作,最后一学期完成论文写作。然而,这段时间正是学生们开始四处找工作的时候,学生们不断地去参加各种招聘会的面试和考试,此外,还有许多优秀的学生为了毕业后能进一步读研做最后的冲刺,也奔走于五花八门的考研辅导班,很多学生就连正常的上课都经常请假,更不能保证课后查资料、看书的时间了。为了让学生能找到工作,各院系也对学生的找工作请假现象开绿灯。这就使得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开题报告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而第八学期一开始,学生又开始准备专业八级英语考试和毕业考试;此外,大多数未找到工作的学生则又不得不发起最后的冲刺;考研上线的学生准备复试,考研失败的学生则更是玩命般地寻找工作。在这种无论是时间和精力都不能完全投入的状态下学生们完成的论文质量可想而之了。

二、指导教师所学专业的局限和精力投入有限。

英语专业的毕业选题一般分为语言学、英美文学、文化、翻译、教学法等几个主要研究方向,而每一届学生所选方向并不相同,也没规律可循,比如:07届学生选题时,大多数学生选择英美文学、文化、翻译、教学法,其中,选英美文学方向的学生有37人,语言学方向的仅有6名学生。这就使得非文学方向的老师也得指导自己研究方向之外的学生。有时候,文化、翻译方向学生多,很多教师就得跨方向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由于所研究专业的局限,很难对学生提出深层具体的指导建议,再加上近两年大学扩招,每位老师所带的学生人数逐年上升,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本来就非常繁重,没有足够的精力来指导,本来学生应该从初稿,修改;二稿,再修改;直到完成三稿,导师认可后方可参加答辩,由于指导老师专业知识的局限和自身精力有限,很多时候老师就浏览几遍,提点框架结构之类的建议就通过了。

三、学生固有的不良学习方法的影响。

大多数学生从上小学养成的学习习惯就是:老师讲,他们听,成天在题海里苦战,背重点,记题型;到了大学,如果老师不布置作业,他们也就不看书了,只有少数学生会按照自己的兴趣去读一些书。即使老师布置了课外阅读书目,因为没有了高考的压力,只要不是考试内容,他们通常也不会去看。再加上写作课多是围绕着英语“专四”和“专八”考试的题型教学,虽然学生的通过率很高,但是说到毕业论文写作,很多学生还是不入门。就拿毕业论文选题来说吧,我们对以往几届毕业生做过了解,由于他们自入学以来看的书有限,根本不知道哪些问题前人已经研究过了?哪些问题尚未研究?哪些问题值得研究?根据几年来毕业生的论文情况调查,论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1.选题大而不当。我们都知道,如果学生选的题目过大、过笼统是无法写深、写透的。选题是论文写作的重要起点,选题不恰当会导致整篇论文的失败。比如:有学生的论文题目是“宗教与文学”世界上有多种宗教,谈一种宗教,一篇学士论文都不可能谈透,更何况文学和宗教一起谈了。再比如:有的同学选题是“劳伦斯作品研究”。劳伦斯不仅是著名的英国小说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共创作了10部长篇小说、70多篇中短篇小说、还有诗集、戏剧、散文集、游记。一篇本科毕业论文怎能把劳伦斯所有的作品论述清楚呢?诸如此类的题目还有很多。

四、改进方法。

1.调整论文写作时间。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毕业论文写作时间提前到大三,因为经过系统的大学学年后学生已经具备了必要的英语专业知识,不必急着找工作,不用准备考研,学生的心态能够稳定下来查阅资料,有充足的时间阅读相关书籍,进行相关调研实践。指导老师可以按部就班地引导他们认真实施毕业论文的五个步骤:选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构思、制定提纲;撰写初稿;最后修改定稿。这样,学生既有充裕的时间找工作和复习考研,又保证了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

2.提高教师指导能力,实施论文选题双向选择。指导教师的学术水平和责任心对毕业生的论文质量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的作用。因此,指导教师首先要提高对毕业论文指导意义的认识。针对学生选题难的状况,每一位指导教师可在学生选题前,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给出几个参考选题供学生选用,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取毕业论题,这样就大大避免了学生盲目选题、老师被动跨方向指导的被动局面。其次,每位指导教师一次指导学生3人左右,不能过多,以保证有足够的精力指导论文。更重要的是,要尽早在写作课中引导学生做好写毕业论文的准备。将往届的优秀毕业论文和水平一般的论文在课堂上介绍给他们,指出其可取之处,和应改进之处。这样做得好处是,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再存畏惧感,而且他们在平时就可以关注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搜集相关资料,为将来的毕业论文写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3.转变学生学习方法,改革考试模式。除了写作课之外,其他一些课程如“英国文学”课和“美国文学”课等考试形式可以让学生任选学过的一篇作品或未学过的作品,运用课堂学到的文学批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研究,写成学期论文,这样既能改变他们固有的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学习模式,又能督促他们广泛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期论文写得优秀的同学,老师可以鼓励并帮助推荐发表并给予奖励,学院也可以在每年公开出版的研究文集中发表。大量的论文写作实践既能调动学生论文写作的积极性,端正学习态度,又能提高他们毕业论文的质量。

总之,提高毕业生的论文写作能力不但需要老师的投入、学生的努力,还需要必要的监督措施和奖励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阶段成果(项目号:g268)。]。

田鹰:天津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中文系毕业论文篇五

范文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菏泽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xx级x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的创作特点》。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在科幻小说界的地位毋庸质疑,其奇特的构思、丰富的想象力,渊博的知识和深度的思考,深深地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读者。作为与金庸同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倪匡所缔造的“卫斯理”神话,有必要在文学界引起重视并加以研,但是当前而言,研究工作极其零散,毫无系统性,甚至可以说是空白。

在着手准备论文写作的时候,我重新大量阅读了卫斯理系列经典小说。对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做进一步的了解,缕清思路的基础上,确定论文大致思路和研究方向。为了完成论文,本人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其中主要来自网上的论文期刊、图书馆的书目、学习教材的理论资料和卫斯理中文网。

在邵子华导师的指导和帮助经过阅读主要参考资料,拟定提纲,写。

开题报告。

初稿,

毕业论文。

初稿,修改等一系列程序,于xx年5月20日正式定稿。

具体来说,我的论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概述了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审美特征上的通俗性,,在阐释上首先指出了科幻小说的审美特征,然后针对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的审美特征做进一步探讨,得出其小说的幻想性远大于科学性的写作特点。

第二部分,针对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的故事内容进行探讨,综合分析作者倪匡创作时在科学与幻想上的优劣,得出其在故事情节的创作上更具的特色,即其故事性强,背景宽广,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迷。

第三部分,主要是论述了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中体现出来的新的写作手法,即“倪式故事新编”。本部分主要是通过对部分的卫斯理系列科幻作品展开分析,总结出这一创作特色。

第四部分,对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的创作主题和作品中人物进行探讨,从三个小的方面具体分析得出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作品主题复杂多样、主要人物的单一性、人物塑造各具特色。

第五部分,主要是深入挖掘作品在创作中体现出来的对自由平等及人性方面的思考,从小说思想意义的高度,对小说的创作进行分析。

经过本次论文写作,我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由于学生能力不足,加之时间和精力有限,在许多内容表述上存在着不当之处,与老师的期望相差甚远,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借此答辩机会,万分恳切的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多指出本篇论文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学生将虚心接受,从而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使该论文得到完善和提高。

以上是我对本篇论文的简单的介绍,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范文二:

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

上午好!我是惠州学院中文系本2班的学生。我的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再论苏轼寓惠。

散文。

》,我的指导老师是曹国安讲师。我当初之所以选择研究苏轼的寓惠散文,主要是因为苏轼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作家,他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位多才多艺的“全能”式的通才,在散文创作方面,他更是是继欧阳修之后,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卓越领导者和文坛领袖,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代表了北宋古诗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在苏轼四十多年的文艺创作生涯中,他写了大量的散文,含括了众多的体裁品类。苏轼在寓惠期间,不仅创作了大量的。

诗词。

同时也写了不少散文作品包括书信在内共有326篇。这些寓惠散文作品便成了我研究此课题的最直接的文本基础。此外在大学学习期间我选修了苏轼寓惠研究方面的相关课程对苏轼在贬谪惠州的相关事宜有一定的了解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有利于该课题的研究和写作工作的开展。

我的论文《再论苏轼寓惠散文》主要从苏轼的散文及其寓惠期间的时代背景入手,着手从苏轼的思想品格和人生哲学的角度,结合苏轼寓惠散文的具体作品进行分析,去探讨苏轼寓惠散文的内容题材和艺术特色,并尝试挖掘出苏轼寓惠散文的文化价值来。

具体说来,我的论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总体上介绍苏轼散文创作及其在寓惠期间的贬谪生活经历和散文创作。

第二部分主要从四个方面去阐述苏轼寓惠散文的内容题材。苏轼寓惠散文取材广泛,内容丰富,蕴意深邃,感情真挚,充满理趣。或写景状物,寄寓深远;或谈经论道,释说世理;或叙古述今,慨叹人生;或缅怀亲友,诉说真爱。

第三部分主要从五个方面去阐述苏轼寓惠散文的艺术特色。苏轼寓惠散文,艺术形式灵活多变,笔锋清新自然,感情真挚恳切,寓意深远理趣,语言平淡简朴,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具体表现为:“文理自然,姿态横生,闲适旷达,浑然天成;情如泉涌,随物赋形;辞达;命题立意,新颖深刻,高远幽邃;沉稳渐熟,平淡简朴。”五方面的内容。

第四部分则简明地阐述了苏轼寓惠散文具有三方面的文化价值,包括:苏轼寓惠散文是后人研究苏轼寓惠经历的重要历史文献;苏轼寓惠散文是他晚年文艺思想、审美情趣发生转变的佐证;苏轼寓惠散文是苏轼所有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目前学术界在苏轼散文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近20年来,出版和发表了数量可观的散文研究的著作和论文,但在苏轼寓惠散文研究方面的论文还很少,除了零散的一些论文外,在这个方面几乎是个未开垦的处女地。因此进行苏轼寓惠散文研究具有现实的学术价值。虽然我的论文是《再论苏轼寓惠散文》,但与前人所写的《试论苏轼寓惠散文》相比,具有创新之处,就是我在阐述了苏轼寓惠散文的内容题材和艺术特色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指出了苏轼寓惠散文所具有的文化价值来。

在毕业论文的准备和写作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的苏轼寓惠散文方面的相关书籍和学术期刊论文,并参考了部分毕业论文总结范文。这得得益于我们学校图书馆丰富的参考书籍和中。

国学。

术期刊网中的专业论文。本论文经过一二三稿并最终定稿,在这期间,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曹国安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其中,我的论文题目就是在曹老师的提议下而最终拟定的。在这里,我对他表示我最真挚的感谢和敬意!

中文系毕业论文篇六

尊敬的领导:

您们好!

首先我对占用您宝贵时间表示深深的歉意,我知道自己能够有这次机会,是我的荣幸,我一定会好好珍惜,让您的时间不至于浪费。

我是一名于&&年&月毕业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所学专业:中文系汉语言文学。

经过长期努力拼搏,今天我怀着满腔热血站在了人生的又一个起点。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强手如林,然而我坚信我自己不是弱者。竞争时代,实力为先,学历不等于能力,努力才会有成绩。

在大学期间,我以做一名新世纪的建设者为目标,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学习上我刻苦认真,成绩优异,所学主要基础课和专业课成绩在优良以上,平均成绩84分,除了专业课学习外,我还注意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时代人才要求,考取了计算机国家二级证书以及普通话等级证书。在英语学习方面,我在学习大学英语的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翻译、阅读、口语及写作能力,现在正向更高目标努力。同时我自学并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能。此外,我还积极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去年八、九月份教育实习中,我获得了宝贵的教学管理经验,这将使我受益终生!

诚然,我不具备最高的学力,但我有达到最高学力的好学勤奋与务实,“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匣内待时飞”渴望学成之后的大手施展,更急盼有伯乐的赏识与信任。我会用我的实际行动回报您对我的选择,用我的青春与才智为贵单位的快速发展作出贡献!不必在乎我取得什么,请关注我的未来!

最后十分感谢您给我这次展现自我的机会。谢谢!

中文系毕业论文篇七

我叫xx,女,于19xx年9月出生于湖南省xx县,xx族。9月正式进入xxxxxx中国语言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6月毕业,学制4年,大学本科学历,共青团员。

204月,湖南省xx县xx机关面向社会提供了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岗位公开招录公务员机会,本人有幸成为xxxxxx的拟录用人员,现在我即将开始人生的另一段旅程,并逐步完成从学生到机关公务员的这种环境和角色的双重转变和适应。为了能更好的走向工作岗位,让领导对我有更深的了解,现对自己以往的思想政治、文化学习、工作实践以及生活情况做如下小结。

一、思想政治方面。

一个人无论成功与否,他首先必须是一个思想正派的人,一个爱国的人。我深深地意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必须从培养和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开始。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远大志向,才能为大学四年以及今后的学习工作指明方向、提供动力。因此,我在刚入学不久的便向敬爱的党组织郑重递交了入党书,并从那时起,我就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党员的标准规范自己的学习和工作。针对自己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不高的问题,我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就不断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研读各种马列专着,领会和总结xxx思想、xxx理论在实践中运用的原理,使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有了显着提高。此外,我的家庭主要成员和联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历史清白,无政治问题且无人加入xxx,并反对“xxx”。

二、学习方面。

(一)学生以学为本,大学时代的学习积累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基础,它甚至会影响人们一生的学习与工作。因此,学习依然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我清楚的意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跨世纪大学生,必须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因此,“刻苦”、“认真”、“努力”成为我学习上的座右铭。通过平时的向书本求知,向实践求真,向老师求帮,向同学求教,我顺利的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并曾获得院里的优秀学生奖学金。

我学习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辅修文秘专业,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在师友的严格教益及个人的不断努力下,我已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曾发表过《xxxxxxxx》等作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为了扩大知识面,我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积极参加技能培训,重点学习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和电脑知识,普通话达到国家二级甲等水平,并能熟练的操作windows平台上的各类应用软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photoshop等。这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还使我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也为将来从事公务员的相关工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所获奖励。

11xxxxxx优秀学生三等奖学金。

12xxxxxx中文系红色革命歌曲合唱大赛一等奖。

“心灵手巧”手工艺大赛三等奖。

12xxxxxx中文系红色革命歌曲合唱大赛一等奖。

10xxxxxx中文系诗歌朗诵大赛一等奖。

中文系板报设计大赛三等奖。

“xx之韵”文化艺术大赛三等奖。

三、社会实践方面。

(一)志愿服务。

刚入大学即加入“青年志愿者”组织,参加学校组织的“四进巷”活动将先进实用科教、法律、卫生知识以及文体节目送进社区、小巷,受到广大农民、居民群众的欢迎。加入了学校的“爱心服务社”,曾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义务植树,为敬老院老人、福利院儿童送温暖等活动。参加学校的迎新活动,深受家长、同学的好评。

(二)工作实践。

曾任宣传委员、实践调研委员,负责宣传、文书、黑板报之类的文职事务;以调研、实践为主要形式,开展校内信息调研,反映校情民意。

2。湖南xxxx师范学校担任初二实习语文老师及班主任助理,在完成语文课堂教学的同时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日常事物。

3。xxxxxxxxxxxx(广州xxxx公司)湖南代理,接受xxx、xxxx的经营理念,与其保持高度的一致,遵守其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根据湖南市场情况,用诚信负责的态度完成代理任务,拓展产品在湖南的市场。

四、生活方面。

在生活上,我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自我检查和自我反省,生活上勤俭节约,不乱花一分钱。在家庭和学校,我总是友好对待每一个人,从不和同学及家人争吵打架。在校期间,我曾多次与同学一起合作完成比赛,并曾多次获得院系大奖。这些经历不仅增强了我的个人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明白了团队精神和团队力量的重要性。在我担任寝室长的大学四年,我们宿舍的关系融洽和谐,当然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们每一个宿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寝室曾荣获“文明寝室”称谓。当同学在生活和学习上有困难的时候,我也总是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他们。对于老师和长辈,我一向十分敬重,因为他们传授了我知识并在我成长的历程中给了我指导和帮助,我一直非常感激他们。

总结自己多年来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比如我刚刚踏出校园,步入社会。社会、工作经验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磨砺。在新的环境里,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要继续加强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应变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等,力争做一名合格的机关工作人员,为单位的事业发展和壮大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中文系毕业论文篇八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将“幸福”作为其研究对象,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科学实验方法与科学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自身固有的能力和思维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能力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正面、乐观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内在的潜在能力、个人目标动机和各自的思维发展等。积极心理学坚信人的生命是一个开放的、有自我意志的系统,它兼有潜在的矛盾冲突以及冲突后自动完善修复的功能,所以说,个体的最终发展状态一般都是由个体自主决定的。在这一点上,与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有很大的不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积极情绪与健康和创造力培养等方面。简单而言,积极心理学就是采用科学实验的原则和方法来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来研究和发掘人类内在甚至是潜在的积极心理品质,终极目标则是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当今社会,竞争也愈加激烈,理科类的技术性人才需求量增大,而中文专业作为传统专业在社会转型的今天似乎遇到了瓶颈,那么如何在如何使高校的中文专业教育问题与当今社会现实相结合是一个重大课题,相应的,如何为广大的中文专业大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职业前景,如何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是我们力图解决的问题。积极心理学中“扩展”、“正念”、“灵性”、“自我效能”、“习得性乐观”、“希望”等观点对文科类的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莫过于得到幸福,作为中文系的学生,对于心理上的幸福感的追求尤其强烈,对生活的体验也较其他专业的学生深刻,在这个对于物欲极大追求的今天,既没有理工科类专业的技术,也没有任何一项技能的专门学习,面对其他专业强势的竞争,工作上以及生活中势必会有很大压力,而中文系本身,也容易出现对未来的期盼过高的状况,那么这时势必心理上会产生落差,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化压力为动力,激发自己的潜能,最终收获幸福人生是我们所关注的。高校教师要善于引导大学生发现自身潜在的积极品质、提高自我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念,加强学生的心理意志,关注大学生的自我能动性,提升他们独立的完成任务的能力,最大可能的让他们满足于现在的学习状态,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生活,克服工作学习上的压力和困难,从而获得幸福感。

首先,对于未来有明确的定位,以积极的情绪面对未来,积极心理学在这一方面主要探讨人类的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建构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和对生活的忠诚。对于中文系的学生,文学类的文本看的较多,每一本书中都是作者的生活体验,那么看书就如同阅读别人的人生经历,自然会比别人多一倍的生活体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势必在精神层次上有所追求。而且中文专业并不属于实用性强的专业,所学最多的是为提高个人修养,所以学生的生涯规划会与其他的实用型的专业有很大的区别。积极心理学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内在启发,心理学上认为积极的情绪就是在个人实现自己的目标的过程中,取得进展或者得到外界的肯定后所产生的情绪。如果一个人带着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习生活的话,自我控制的能力也会比较强,就是可以清楚地认知自己的所做,并且能很好的控制自己地情绪,这时做事的效率明显比消极态度下呈现的要高,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对于高校老师来讲,在教育中要渗透这样的观点,帮助学生尽可能的发挥他们潜在的积极性,不仅如此,还有将学生所学的思想知识落实于实践,在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学生们能够独自的积极乐观的面对困难与挑战。

其次,在人格方面,积极心理学研究积极的人格特质。主要研究个人正面的内在能力,如家庭中爱与被爱的能力、工作上的接受能力以及与人交际的能力、生活的适应能力,对于新事物的接受与创造的能力,个人的智力和灵性。它强调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同时也强调积极的外在文化。当然大多数能力都是先天以及后天的双向影响下产生的,所以说,大学生的品质不仅仅受父母的遗传因素影响,而且与其生活的环境是密切相关,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学校生活,不同的学生因不同的先天和后天因素影响,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会出现不同的解释、想法,结果会导致不同的行为和结果。即使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情况下,面对同一个问题时,也会做出不同的反映,产生不同的结果,出现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每个学生所具备的素质以及当下的环境或者说个人心态的迥异,对于问题的解析和阐释能力受到影响,所以产生的结果也是不同的。积极心理学以人性善、人格优为出发点,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发掘学生的潜力,发现学生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

总之,积极心理学即发掘人本质中的积极因素,并以幸福为最终的目的。由此,高校中文系辅导员可以得到如下启示:正面的情绪为工作生活提供良好的内在环境,本质善良的人性促进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积极的人格特质利于学生实现自我的价值。

中文系毕业论文篇九

尊敬的xxxx公司领导:

您好!

感谢您查阅我的自荐材料,希望这次见面是我们愉快合作的开始。也非常愿意尽自己全力为贵单位服务,并希望您能给我这个机会。

我是xxx学院**级中文系广告学专业的学生,今年刚毕业;在四年的学习和生活中,我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成绩优秀;同时我也清醒地看到了时代对人才的更高要求。因此,我在不断提高专业素质的基础上,广泛涉及其他领域知识,这样能使我更好的胜任工作,但我同时也深知“学无止境”的道理,在实践中求知,在求知中实践,才是作为一个现代人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四年大学生活构造了我自身独特的知识体系,培养了我自立自强的人生信念,乐观随和、真诚宽容的个性,坚韧执著、豁达自信的个性。在生活中我认识到正确对待反面意见是一个人完善自我的捷径,进而与人坦诚合作,则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在学习中,我注意培养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积极参加院系班里组织的活动,使我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培养和锻炼。敬业精神和刻苦认真的工作态度,这也是我充满信心地加入到贵校单位的原因。

我不敢自誉明珠宝玉,更不能自誉才学超群。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世纪,在这个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给我一块土壤,我将用年轻的生命去耕耘。”这是新一代青年的口号,也是我的决心和信心。

从学校到社会,我知道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但我所幸生活在乘风破浪的时代,只要奋斗和信心不止,前进的动力不衰,尽我所能,绝不辜负您的期望和厚爱!

此致

敬礼!

中文系毕业论文篇十

一、选题依据(包括课题的意义、研究的现状、主要参考文献等)。

(一)研究意义。

《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它以独特的抒情方式表现士子的人生境遇及所带来的处世态度和心灵感悟,抒发的是平凡人最基本的情感,因而可以广泛的引起读者共鸣,长久的感动人。作为五言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古诗十九首》在谋篇、遣词、摹景、传情等方面都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尝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适当借鉴其他学者的观点,对《古诗十九首》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情感魅力及其影响几个方面来探讨。在取各家之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从而更加明确《古诗十九首》在摹景传情、借物抒怀这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所形成的独特的抒情风格对后世诗歌创作的认识意义和深远影响。

(二)研究现状。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在五言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而对它的研究围绕写作年代、作者、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修辞技巧、抒情艺术等多方面广泛展开。在情景交融的艺术领域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古诗十九首》的研究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大致可分为两派:一派继承《文选》李善注的诠释型传统,如陈桂的《古诗十九首解》、钱基博的《古诗十九首讲话》,尤其是隋树森的《古诗十九首集释》,包括考证、笺注、汇释、评论等四个部分,是迄今为止收录资料最多,对于研究者最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另一派是继承元人刘履《选诗补注》的分析型传统,如徐中舒的《古诗十九首考》、朱自清的《古诗十九首释》等。

20世纪50到70年代,由于国内政治和社会原因,对《古诗十九首》的研究进入空窗期,但海外汉学者和港台学者的研究成果弥补了中国大陆这一时期的“文化荒漠”,如劳节的《古诗“明月皎夜光”节候释》、台湾学者张清钟的《古诗十九首汇说赏析与研究》等。材料丰富,内容翔实。

20世纪80年代后,《古诗十九首》的研究局面主要表现为研究视野的拓宽和研究方法的多样化,表现出一种可贵的探索精神。如王建华的《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王亚《试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等。现代学者对《古诗十九首》的研究多重微观分析,在理论层面的论述很少。此外,还有大量关于《古诗十九首》的论文,如黄凌的《欢愉之词难工,忧愁之词易好——谈古诗十九首的感伤情怀》。这一时期的研究触及了一些本质问题,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综上所述,20世纪对《古诗十九首》的情景交融艺术的研究有继承也有发展,有创新也有局限,关于《古诗十九首》情景艺术的研究,仍然有许多的研究空间。本文试图通过收集整合前人的研究材料,结合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古诗十九首》的情与景的艺术作一个整体的关照和全面系统的探讨,希望对《古诗十九首》情与景的艺术特色的研究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三)主要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xx。

[2]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2。

[3]王夫之。姜齐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3。

[4]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

[5]隋树森。古诗十九首[m]。北京:中华书局,1955。3。

[6]杨树增等。盛世悲音———汉代文人的生命感叹[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xx。

[7]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1。

[8]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3。

[9]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1。

[10]张秉光。漫谈《古诗十九首》的情与景的抒写。[j]。佛山:佛山大学佛山师专学报,1990(01)。

[11]孟英。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xx(12)。

[12]王亚。试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d]。宿州: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xx(04)。

[13]王有景。《古诗十九首》与东汉末文人的生命意识[d]。重庆:重庆学院学报,20xx(03)。

[14]彭庭松。论《古诗十九首》之感伤情怀及审美特征[d]。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社会科学版。20xx(12)。

二、研究方案(包括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度安排)。

(一)研究内容。

《古诗十九首》以抒情见长,本文着重探讨《古诗十九首》长于借用景物烘托情感、融情入景、寓情于景的抒情方法以及所创造出来的句短情长、事俗意真、情与景水x交融的艺术境界。分别从《古诗十九首》的情感内容、情感艺术和情感魅力及对后世的影响几个方面来分析《古诗十九首》中动人的抒情艺术。为《古诗十九首》能够千古常新、永久的打动人的艺术魅力给出自己的解释。

(二)研究方法。

1、文本细读法。

反复阅读诗歌,领悟深刻情感内容。

2、文献资料研究法。

查找收集本市本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搜索相关的研究资料,充实论文的研究素材,从而根据本文的研究方向与大致思路对素材进行梳理、利用。

3、理论分析法。

在掌握足够丰富的资料基础上,运用归纳法、演绎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提炼,准确凝练的用作本文的理论支撑。

4、逻辑论证法。

在充分理解所收集的文献资料和著作等相关材料的基础上,运用逻辑论证的方法对本文中有关问题作深入思考,进行深入的理论阐述。

(三)研究进度安排。

1。学生选题:20xx年10月21日前。

2。提交提纲:20xx年11月18日前。

3。开题报告:20xx年12月30日前。

4。论文初稿:20xx年3月10日前。

5。论文定稿:20xx年5月11日前。

6。论文答辩:20xx年5月26日。

三、写作提纲。

题目: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

一、《古诗十九首》的情感内容。

(一)乱世流离——独处他乡的无依感。

1、游子思乡无路乐景写哀意。

(二)互藏其宅的情景相衬。

(三)婉转附物的托物起兴。

三、《古诗十九首》的情感魅力。

(一)语简意深的`人之常情。

(二)伤时叹逝的感伤主义。

中文系毕业论文篇十一

(一)选题背景。

一部分人对电视剧中直观的血腥暴力场面产生了一阵阵热议。

选择本题主要是想从历史、文化、人物、史实等几个方面对《水浒传》中血腥暴力描写的原因和目的进行研究,也通过多方研究,发掘其暴力美学的文化内涵和心理影响。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水浒传》的研究在国内外有很多不同角度的解读,例如,《水浒》小说主要人物的象征意义,《水浒传》的女性意识,水浒中中的象征主意手法的运用,《水浒中》中的生命伦理意识,《水浒传》的各种主要人物分析,人名的寓意,所反映的宗教观、价值观,通过不同角度对作品的细节进行剖析等等。

关于《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但还是有一些值得借鉴的研究成果。例如:1990年第四期山西师大学报上名为《论水浒传的血腥气》一文中写到“小说在表现好汉们奋起抗争、铤而走险的时候,直接地、具体地描写了许多争打斗殴、杀人流血的场面,甚至不加掩饰地描写血淋淋的凶杀和吃人情景,造成了一种浓重的血腥气氛,所谓‘说时杀气侵人冷,讲处悲风透骨寒’第十回。《水浒传》所表现的这类场景,不仅一般人在现实生活中闻所未闻,即使在其他文艺作品中也绝无仅有,自然引起读者的注意。”还有《水浒争鸣》第九辑中认为“水浒英雄因暴决性格一怒而起的杀人行为,往往只是凭自己品行便判定对方有错对方该死,以自己为标准,随意裁断他人的性命,这种情况下的杀戮行为,往往不甚顾及,也不会在杀戮之前查询对方是否具有该死的恶行,这种杀戮行径,很多时候给人的感觉实在是草营人命。因此我们说,水浒英雄因性格自负及暴决而引起的杀戮行为,虽经种种消解,给我们带来的,更多的还是血腥味。”

学术界不少学者对《水浒传》所歌颂的梁山好汉形象提出了质疑,如大陆学者陈洪、孙勇进二位先生合著的《漫说水浒》在夏志清教授的基础上进一步清理了梁山好汉野蛮暴戾的行为,在指责了武松的血溅鸳鸯楼、宋江的计逼秦明入伙、李逵的劈杀小衙内、吴用的烧杀北京城等事件之后不无感慨地说:“水浒世界里的很多血腥气冲鼻的行为,连追求正义的幌子都没有,完全是为蛮荒的嗜血心理所驱。”

而20xx年第二期《明清小说研究》中《对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的问题迪考思考》一文中,认为水浒中产生的血腥暴力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语境;二,不能用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代替审美评价;三,把血腥残暴喜剧化、戏谑化、公式化。”

(三)初步设想。

本文拟在抓住关键词“血腥”,通过从本源到深入的方式,将其来源,发展,表现形式及其过去到现在的内涵变化进行较深的剖析,对《水浒传》中血腥暴力描写的原因和目的进行研究,也通过多方研究,发掘其暴力美学的文化内涵和心理影响。

(四)拟解决的问题。

1、把最重要的——“血腥”的意义进行深刻全面的解析,将血腥与暴力美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弥补以往研究成果陈旧性和狭隘性。

2、将人物,意义,时间等进行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分析,以添补以往研究的一些领域的匮乏和粗浅。

三、论文撰写过程中拟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1、层次分析法。

从“血腥”的表面入手,进行更深一层的意义的挖掘。

2、系统分析法。

把《水浒传》这部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从人物刻画、写作方式、写作特点、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分析其血腥描写的具体含义和文化影响,引出暴力美学的部分内容,最后得出暴力血腥描写的最终含义。

四、论文撰写提纲。

1、何为“血腥”

1.1血腥的定义。

1.2血腥与其他相关暴力美学的关系。

1.3其他作品对血腥和暴力的描写。

2、《水浒传》中为什么会有“血腥”

2.1当时的历史文化条件。

2.2作者与读者当时的普遍心理与情绪影响。

2.3人物刻画的必备条件。

3、此血非彼血——“血腥”的现实文化意义与内涵。

3.1现代社会审美观念及其当时历史语境的不同。

3.2作者的心态以及环境熏染之下衍生出的情感宣泄。

3.3作者创作过程中潜在的暴力美学思维。

4、结语。

中文系毕业论文篇十二

abstract…………………………………………………………………………03。

前言………………………………………………………………………………………04。

一、源远流长的散文魅力——意境…………………………………………………05。

(一)意境的来源………………………………………………………………………05。

(二)散文取胜于意境……………………………………………………………………05。

二、张爱玲散文的意境美…………………………………………………………………06。

(一)启示现实人生的苍凉美……………………………………………………………06。

1.苍凉感的产生…………………………………………………………………………06。

2.苍凉美的表现…………………………………………………………………………07。

(二)传达寻常人生图景的世俗美……………………………………………………07。

1.世俗的原因………………………………………………………………………07。

2.世俗的张爱玲………………………………………………………………………08。

3.世俗美的体现………………………………………………………………………08。

(三)展现旧上海十里洋场、巷里弄堂的风情美………………………………………09。

1.张爱玲——上海升起的明珠………………………………………………………09。

2.风情美的展现………………………………………………………………………09。

(四)追求典雅精致、丰富韵致的语言美………………………………………………10。

中文系毕业论文篇十三

曹雪芹《红楼梦》这部作品中塑造的贾母虽然不是中心人物,却如同纽带连接着重要的人与事;虽然她生活闲适、注重享乐,却以“世事洞明”的经验掌握着荣府的全局;虽然她是以贾府为首的封建贵族家长的首席代表,应该严守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规则,但是她言行举止的深处却分明透射着严重违反“封建规范”的叛逆之光。

一、贾母对待宝玉、黛玉及她们的爱情的态度、做法不合封建“正道”,具有叛逆性。

1.对宝玉的“大逆不道”用宠爱、纵容培育了他的叛逆思想;

2.对黛玉的“不靠谱”贾母同样用爱的外衣包裹,任其发展;

3.宝黛的自由恋爱严重违背封建礼教,贾母非但不予干涉,反而暗中促成。

二、贾母处理家庭事务的.决策违背封建礼教规则,充满叛逆性。

1.违背长幼有序,冷落袭了爵的长子贾赦,偏爱次子贾政;

2.重女权,任王夫人、王熙凤家政大权独揽,飞扬跋扈;

3.贾赦欲娶鸳鸯时,她严辞柯责儿子,保护仆女;

4.倡导男女平等,注重培养孙女才艺。

三、贾母喜爱的、调教出来的仆女的超级叛逆性格映射出她思想深处的叛逆。

晴雯、鸳鸯的叛逆可谓大逆不道,足以让封建统治者惊心动魄,贾母却爱着她们、护着她们。

综上所述,贾母虽以“老封君”表面形象维护着封建礼教,许多行为却越出“正轨”,是叛逆的。

中文系毕业论文篇十四

文艺理论方向1文学语言审美论(某作品语言的抒情含蓄象征反讽等方面的专题)2戏剧冲突(包括喜剧悲剧正剧)3小说创造理论(包括小说的情节结构语言等方面专题)4中国小说传统结构模式的文化探讨5中国诗歌的意境分析(可对具体作品而言)6作家作品评论7某作家或作品的语言风格研究8西方现代文论在某作品中的运用及分析(包括:精神分析批评英美新批评神话-原型批评结构主义批评接受美学批评等批评方法的运用)9试评余华小说10当代诗歌研究11先锋派的文学评论12当代文学与现实主义13论新时期文学的现实主义14浅谈抒情文学的意境15通俗文学漫谈16网络文学研究17金庸武侠小说研究18从“诗言志”到“诗缘情而绮靡”的逻辑发展19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论概述20知音的审美赏评方法21试论韩愈的文体革新理论22白居易诗论与司空图诗论比较23明代“真诗在民间”的提出及其影响24中国古代风格论概述25说“意境”26也谈无言之美――从“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说开去27试谈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28现实主义新论29现代主义新论30优美的实质与特征31崇高的实质与特征32中西悲剧结局的心理效应33贾宝玉性格的深层心理因素34“意境”与“典型”的比较研究35中西悲剧观比较36中国古典悲剧的“大团圆”结局研究37影视艺术的美学特征38文学批评的性质特征论39论审美距离40审美共鸣的心理基础和生理基础研究41自然主义新探42简论形式美43略论当代中国艺术的审美风格44自然美的欣赏及其美育价值45审美知觉的特点及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46美的规律对现代生活和艺术的启示47审美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48简评现代文学中的隐瞒化倾向49文艺批评的功用价值论50中西文艺批评方法比较51试论情感在文学中的作用52儒道文学观之比较二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论曹禹《雷雨》的戏剧艺术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论穆旦的诗论钱钟书《围城》论贾平凹的散文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率余秋雨的散文论余华的小说论20世纪80――90年代对赵树理的再评价评“样板戏”对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三个人物的塑造舒婷诗作简析汪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造的意义评王安忆的《长恨歌》评铁凝的《玫瑰门》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论王朔的《动物凶猛》论韩东的诗歌写作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图景――读《子夜》《无常》《女吊》(鲁迅),《水里的东西》(周作人),《放猖》(废名)比较论《日出》的次要人物(黄升三福生)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或《茶馆》人物论《我与地坛》文本细读艾青笔下的土地与太阳分析王安忆(或莫言余华铁凝)的一篇新创作的小说我读海子的诗重读寻根小说老舍与北京城(或“张爱玲与上海”“王安忆与上海”“汪曾棋笔下的昆明”)“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散文”“赵树理与山西”等)鲁迅杂文的艺术性浅论《呐喊》与《彷徨》之比较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农村社会和农民形象论鲁迅的抒情散文――关于《野草》和《朝花夕拾》论鲁迅小说的人物塑造读鲁迅小说的细节描写鲁迅小说知识分子的形象和灵魂论郭沫若历史剧的浪漫主义特色《女神》的积极浪漫主义特征新诗歌运动的丰碑――《女神》试论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成就史剧诗的完美结合――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关于郁达夫的生活道路和创作个性的形成论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郁达夫小说的美学追求《繁星》《春水》简论论冰心散文的艺术风格朱自清散文的美学特征朱自清和他的散文艺术论朱自清散文的语言艺术美评闻一多诗集《红烛》《死水》的思想倾向试论徐志摩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闻一多徐志摩诗歌风格比较试论戴望舒抒情诗的艺术特色论戴望舒诗歌的美学特征论《子夜》中的资产者形象论《子夜》的人物刻划论《子夜》的艺术结构市民生活的画卷――论老舍三十年代的创作论老舍的语言风格老舍与京味小说老舍《茶馆》浅析从《家》到《寒夜》看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巴金笔下的女性形象《雷雨》戏剧冲突的艺术结构论曹禹的悲剧艺术曹禹创作的前后期比较夏衍剧作《上海屋檐下》简论论《南行记》的审美特征从莎菲到黑妮――谈丁玲创作的独特性论沙汀创作的现实主义特色论闻一多对臧克家诗歌创作的影响论艾青诗歌的意象沈从文和他的《边城》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世界”对沈从文小说表现人性的思考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赵树理作品的语言风格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伪浪漫主义和伪现实主义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新写实主义中国当代文学的多元化倾向论陈奂生析蒋子龙的“开拓者”家族《人到中年》的艺术感染力量贾平凹散文的美学探索浅析巴金新时期的散文创作黄宗英报告文学作品初探析李瑛诗作艺术贺敬之抒情短章的艺术特色读舒婷的诗冰心小诗研究郁达夫小说中的抒情特征郁达夫小说中的自我形象《女神》中的泛神论色彩《故事新编》研究“革命十恋爱”小说模式论《孔乙己》的艺术技巧论《祝福》与中国的祭祀文化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进化论与鲁迅思想研究吴荪甫的悲剧特征《腐蚀》的艺术特征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徐志摩诗歌研究---以《再别康桥》为例废名小说主题与艺术风格《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张爱玲小说的主题思想《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进化论与中国现代文学废名小说的艺术风格“五.四”乡土小说研究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林语堂的散文艺术新感觉派小说艺术“七月”诗派的现实主义特征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老舍小说中的幽默风格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散文化问题胡风的诗和诗论路翎小说艺术研究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太阳”意象茅盾小说中的“理性化”特征戴望舒诗歌研究---以《雨巷》为例瞿秋白杂文论萧红小说的艺术特点曹禺《雷雨》的思想主题曹禺剧作的“生命”主题曹禺《雷雨》的结构艺术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反封建意义试论高觉新形象《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汪文宣形象分析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苏青小说研究中国现代作家与中国传统文学(择一角度)艾青诗歌的艺术特征赵树理小说民间化特征论徐志摩的诗论闻一多的诗论钱钟书《围城》的主题思想论穆旦的诗曹禺与夏衍戏剧之比较论沈从文的《边城》萧军小说研究论田汉的戏剧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丁玲小说研究三中国古代文学方面:论《诗经》中周民族史诗的艺术价值论《诗经》中农事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论《诗经》中战争徭役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从《诗经》中的燕飨诗看周代的礼仪文化谈《诗经》中政治美刺诗的思想性论《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谈《诗经》中的弃妇诗谈《诗经》中的婚嫁诗论《诗经》的赋比兴艺术论《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论《诗经》的婚恋诗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论《诗经》中的战争诗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论《诗经》的讽刺艺术孔子与《诗经》《诗经》作品研究(具体作品可任选)《诗经》与楚辞比较论楚文化与楚辞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论屈原的人格美论《离骚》的艺术构思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比较略论《九歌》的艺术成就屈原作品研究(具体篇章可任选)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侧重内容,也可侧重艺术的特色)王孟山水田园诗(可分别写王孟,也可写山水田园)中唐山水田园诗(可选一二个作家,也可以比较研究)李白山水诗研究送别诗中意象研究(可集中写某一种,如美酒等)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刘禹锡咏史怀古诗唐人咏物诗研究(可选择某一种,或某二三种对比研究)宋人咏物词研究(可选不同词家咏同一物对比研究,如咏梅等)唐人送别诗研究(可选几家,或若干首对比研究)《琵琶行》关汉卿的杂剧创作关汉卿马致远之比较《西厢记》《西厢记》《牡丹亭》之比较汪道昆之短剧徐渭的《四声猿》汤显祖孟称舜沈自徵之剧作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论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论《水流》的人物描写(亦可选择某一个人物,如论武松论宋江论李逵等)试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或试论孙悟空形象)论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论王熙凤形象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论《红楼梦》整体反映生活的特色论《诗经》的“思无邪”论《诗经》中的恋爱和婚姻主题富于永久魅力的艺术想象――谈我国古代神话的浪漫主义特色先秦散文作家艺术风格比较(任选二三作家作比)《左传》创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略说《左传》的人物评述和描写略论《左传》描写战争的问题从人物形象论《论语》的文学价值略论《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论屈原的人格美“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比较试论李白对屈原诗歌艺术特点的继承和发展司马迁传记文学艺术成就简论谈《史记》的人物人性描写关于《史记》的细节描写论曹操诗歌的艺术成就略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和现实性试论谢灵运及其山水诗王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艺术成就论孟浩然诗歌的美学观论岑参高适边塞诗的`风格差异李白与民歌杜诗对南宋爱国诗人的影响杜甫《秋兴八首》的艺术特点杜甫绝句的特点白居易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写作技巧李贺诗的格调杜牧七绝风格试议苏辛词风异同辨李清照词的美学价值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论李白在四川的诗歌苏东坡诗中的四川王维诗歌的情景理论唐代的边塞诗柳宗元游记散文的诗化意境陆游辛弃疾词的悲壮美关于《西厢记》爱情主题的探讨《红楼梦》中的众丫鬟《水浒》中的晁盖与宋江《聊斋志异》中的鬼狐论《聊斋志异》的艺术构思《三国演义》描写战争的艺术晚清诗歌中的民主意识四外国文学方向古希腊罗马文学部分:1古希腊文学中的“人学”观念或主题研究2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探讨3《荷马史诗》与《埃涅阿斯纪》的比较文艺复兴时期部分:1人文主义思想研究2《巨人传》巨人形象研究3流浪汉小说研究4唐吉诃德形象分析或桑丘形象分析5《唐吉诃德》小说的戏拟艺术研究6莎士比亚作品研究7哈姆雷特形象分析古典主义文学部分:1古典主义戏剧研究2弥尔顿《失乐园》人物或思想研究3莫里哀喜剧艺术研究4《伪君子》人物分析5班扬《天路历程》研究18世纪文学部分:1感伤主义与感伤文学研究2菲尔丁《汤姆・琼斯》主题或人物分析3《浮士德》主题的多重意蕴4浮士德精神研究5《阴谋与爱情》的思想研究或人物分析6从创作实践看启蒙文学的特点19世纪文学浪漫主义文学部分:1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司各特的小说“湖畔派”诗歌雪莱拜伦等诗歌)研究2拜伦与“撒旦诗人”3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夏多布里昂雨果乔治・桑等作品)研究4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探讨5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研究6俄国浪漫主义文学(普希金莱蒙托夫的诗歌)研究7美国浪漫主义文学(霍桑惠特曼作品)研究8霍桑与《红字》研究19世纪文学现实主义文学部分:1狄更斯创作思想或作品研究2勃朗特姐妹作品比较研究或作品思想人物等的研究3哈代创作思想和艺术的探讨4《苔丝》主题思想研究或人物形象研究5易卜生创作思想探讨6《玩偶之家》或其他作品研究7马克?吐温“幽默艺术”研究8欧・亨利短篇小说的艺术研究9杰克・伦敦作品研究或作家思想研究10海明威“硬汉形象”研究或小说艺术研究11《老人与海》主题多重意蕴12巴尔扎克创作思想或个案作品研究13司汤达与《红与黑》研究14司汤达的现实主义文学观研究15左拉自然主义理论与创作研究16左拉“人学”思想研究17罗曼?罗兰创作思想与重要作品探讨18福楼拜的文学观研究19《包法利夫人》研究20莫伯桑小说研究21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形象体系研究(“多余人”“小人物”“新人”形象)22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冈察洛夫等作家笔下的“多余人”形象比较研究23果戈理创作研究或《钦差大臣》或《死魂灵》等研究24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与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关系研究25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和巴赫金的“复调”理论研究26列夫・托尔斯泰的出走与作品中的“出走”主题研究27托尔斯泰三大作品研究(《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28托尔斯泰作品中的“忏悔贵族”形象研究29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探讨30“托尔斯泰主义”研究31对高尔基“文学是人学”观点的认识32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或《一个人的遭遇》研究33茨威格小说研究34劳伦斯“性爱”题材小说研究35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美学思想探讨20世纪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部分:1卡夫卡与《变形记》等作品研究2弗吉尼亚・吾尔夫乔伊斯和福克纳意识流小说研究3萨特与存在主义4萨特戏剧创作与“境遇剧”理论5加缪《鼠疫》或《局外人》研究6论存在主义作品中的荒谬感7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研究(约瑟夫・海勒冯尼古特巴塞尔姆约翰・巴思托马斯・品钦)8纳博科夫小说中“人物”获“主题”研究比较文学部分:(影响研究平行研究接受研究和阐发研究)1俄国文学中“多余人”和中国现代文学中“零余者”形象比较研究2中外作家作品比较研究(如巴金与屠格涅夫鲁迅与契诃夫曹禺与奥尼尔契诃夫和易卜生等)3契诃夫莫泊桑与欧・亨利短篇小说思想艺术比较4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与施蛰存的小说创作5果戈里的《狂人日记》与鲁迅的《狂人日记》的比较6中西文学中“变形”主题研究7中西神话研究8中西“悲剧”观念比较五语言学方面:对立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系统互补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系统汉语的音节特点同音词的形成原因同义词场分析汉语的词类划分标准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偏正式,述补式也可以,任选一种)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汉语中的借词现代汉语方面: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普通话语音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xx作家(或xx作品)语言研究网络语言研究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词典释义研究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动/形+介词+名词”格式的短语性质汉语的优点和缺点汉字和汉文化现代汉字学研究内容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汉字部件研究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如何整理异体字如何整理异形词汉字规范化的研究谈汉字的发展趋势“修辞与语境”浅谈“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谈词语运用“准确朴实”原则谈词语运用“巧妙配合”原则谈“成语的活用”谈叠用句的使用条件谈比喻辞格的修辞意义商务活动中语言文学应用的问题及对策广告语中仿拟成语的利弊分析合成词“动+名”结构的归类问题教学体态语的应用原则汉语副词的分类归属当代语言应用中的缩略语略论当前汉字使用中的繁简并行问题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如莫言张炜等)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语法中的语义因素“是”字用法研究语用与语法的关系新兴词缀研究论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新兴辞格研究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方言语音研究(或词汇语法等某一要素)××方言现象专题报告代词的语用研究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助动词的语用研究时下新词研究某一句型的语用研究语气词的语用研究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汉语言文学本科(古汉语)毕业论文参考题1《说文解字》中象形字或会意字或形声字的研究2古人用字现象分析(通假古今异体通用字)(可以某一古籍为例)3古典文献简体转繁体的注意事项4汉字简化的类型5成语语义演变分析(案例分析,如“水落石出”)6某个汉字的释义研究7词语考证(如复音词“莫非”)8王维等作家诗歌的用韵研究9被动句研究10判断句研究综述11以“x”为例谈实词虚化的规律(如:被将)12元杂剧“得”字补语研究13近代汉语双音虚词结构分析(介词连词)14用典与诗词赏析15某部文学经典的修辞特色(比喻引用夸张对偶)16古文翻译的要求17古代注音法研究(直音譬况反切)18某地方言与普通话演变的关系或者方言所代表的古音系统19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研究20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他关系)的看法21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研究22词义引申类型研究23对词义转移或词义缩小的研究24古代汉话“之”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25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26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27古代汉语某介词(或连词)研究28小学汉字教学中现行汉字形体与“六书”造字法的关系及处理29古典诗文注释中的语言问题(以一部书为研究对象)30古典诗文白话译本中的语言问题(以一部书为研究对象)31古汉语词类活用和兼类词的区别和判断32《史记》《汉书》中“高祖纪”的比较研究33同义词或同源词的研究34常用语文工具书在释义上的比较研究(比如《说文》与《尔雅》)35《说文解字》某个部首的研究(任选《说文》中的某一部)36某类汉字所揭示的文化信息(如昏婚姻取娶嫁)备注:这个论文选题,只作为参考题目。同学们有自己的题目也可以。但是各班班委统计时候,要把方向写明,在写题目。周四之前电子版上报系里。

中文系毕业论文篇十五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言梦幻小说经历了先秦的萌芽、六朝的发轫、唐宋的定型、蒙元的平寂,至明清时期达到辉煌。

对明清梦幻小说进行研究可以更为清晰地探索其发展的历史轨迹、情节范型和叙事神理,从而在历史纵线上观照文言梦幻小说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对传统古典小说的继承和超越中文系毕业论文提纲中文系毕业论文提纲。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历史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四个时期:自明建国起至嘉靖初年,以“剪灯”系列为代表,文言梦幻小说逐渐走出蒙元低谷,进入承前启后的复苏期;明末清初动荡的社会和黑暗的政治使得梦幻题材成为文士抒发情怀、消释块垒的重要载体,文言梦幻小说相继涌现。

而《聊斋志异》的出现,则标志着文言梦幻小说走出唐传奇梦幻小说的光环步入一个新的高峰;雍正至乾嘉年间,《聊斋志异》的风行,促使模拟效颦之作继踵激增,风起云涌,繁荣一时,出现了许多颇有新意、颇有创制的作品;道光以后,文言梦幻小说逐渐落潮,直至完全终结,退出历史舞台。

因渴望自由平等、精神交通的婚恋,故而在精神上幻想一种理想婚恋的“婚姻艳遇范型”;

以梦幻的形式承载某种政治目的、政治理想、政治抱负的“政治话语范型”;受佛教思想、佛经故事影响,用小说的体裁于梦中劝诫世人弃恶从善,以淳化社会风俗的“果报轮回范型”;以梦游地狱和梦游仙境的形式批判现实的黑暗与表达理想社会图景的“游冥游仙范型”。

梦幻小说自有一套叙事策略,尽管其并非文言梦幻小说所专有。

文言梦幻小说是文士的主体性创造活动的结晶,真实地反映了文士的审美心态和审美追求。

受梦幻本身所具有的朦胧性、虚幻性等特有属性的决定,明清时期的文言梦幻小说体现出鲜明的虚实相生的浪漫幻设特点、姿彩各异的语言特色以及浓郁的诗情画意韵味中文系毕业论文提纲论文。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渐趋势微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它却将梦幻载体的精髓注入其后文学体裁。

民国之后,五四时期,梦幻题材的一度繁荣,当与此有一定关系。

因此,通过对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集中探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其题材、范型之发展渊源及其艺术特色,从而更全面地把握文言梦幻小说的整体面貌。

中文摘要3-4

英文摘要4-8

引言8-23

一、文言梦幻小说的界定8-11

中文系毕业论文篇十六

对于20世纪90年代初才红遍大江南北的著名诗人汪国真来说,青年人尤其是在校的大中学生,可谓耳熟能详,汪诗因此有一大批忠实的读者。

汪诗不仅有青年人的生活和那种明白晓畅的表达方式,而且汪诗更有一种超然、豁达、平易、恬淡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来自于诗人汪国真对中国宋元以来传统诗歌的那种豁达、飘逸和洒脱的人生哲学的二次创造。诗人汪国真的这种人生态度被现今社会称为"汪国真式的人生态度"。毋庸置疑,它是可以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的,能够让广大的青年人在复杂的生活中得到极大的启迪,坚实理想信心。

本篇论文通过对汪国真诗歌的艺术特点进行研究探索,旨在为广大的文学研究者提供一些肤浅的价值理论,让更多的人广泛地认识并认同这位上世纪盛名卓越的抒情诗人及其诗歌特点,明确汪诗在诗坛上的地位,从而期望有更多的读者和文学爱好者对汪国真及其诗歌添加关注的眼神。

汪国真作为当代一位抒情诗人,他完全不同于闻一多、徐志摩、顾城、舒婷等这些早期中国诗坛上的领军人物,汪国真的诗歌创作阶段比较晚,将近不惑之年才功成名就。值得注意的是,在他的诗歌中没有一丝一毫的政治色彩,用平凡的语言抒发着平凡的人、事、物,朴实无华却隽永深刻,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诗风是难能可贵的,因此其诗歌在广大的读者中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尽管如此,现今中国文学界对其诗歌的研究屈指可数,缺少广泛而有力的学术性的研究和探索,而在国外这块广褒的文学土地上,依然没有他光辉的影子。当然,这种现状的产生,尤其多面原因,一是汪诗的影响力几乎只局限于青年人这一层面上,诗歌内容通俗易懂,不需深入体味,因此在创作上不必进行权威的学术解析;二是现今文学界里,诗歌这以文学形式的地位每况愈下,已经处于文学的低潮阶段,其发展受到各方面的制约。所以,对于汪国真诗歌的研究,我觉得应该着力加强。

本论文研究目标是:对汪国真诗歌的特点进行探究,凸现汪诗的艺术魅力,进而弘扬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的价值与地位,使广大社会认同"诗歌来源于生活,却更深层次地反映生活"的观点。

汪国真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蜚声文坛的著名中年诗人兼书画大家。汪诗能从平凡的事理发现伟大,从普通的感受中看出永恒,主题昂扬,寓意深刻隽永,表现出诗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文学功力。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汪国真的时代背景;

2、关于汪国真创作高峰期的分析研究;

3、汪国真诗歌的特点及研究;

4、汪国真及其诗歌在当代文学史上的价值与地位。

分析研究、对比研究、研读归纳研究

xx年1月上旬,完成开题报告并提交导师审批

xx年1月下旬至2月,写作论文初稿并提交导师审阅

xx年3-4月,根据导师的意见和建议,对论文进行二次修改完善

xx年5月,在二次修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最后定稿

01、《诗学原理》,徐有富著,北大出版社

02、《诗歌美学》,谢利文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03、《诗论》,朱光潜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中文系毕业论文篇十七

《呼啸山庄》被誉为“最奇特的小说”,成为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绝色异彩的一粒宝石。艾米丽·勃朗特笔下的男主人公希思克利夫更是以他特有的性格和对爱情的追求方式深深的吸引了众多读者。选题的目的在于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角度对希思克利夫的性格进行分析,提出希思克里夫内心中本我,自我,超我的剧烈冲突,以及他内心中复杂的心理状态和由爱为恨的转变过程。研究在疯狂复杂的现实社会中,人性的扭曲和复杂的心态,以此展现主人公希思克利夫扭曲的性格,进而阐述人性在扭曲社会中发生裂痕,扭曲和毁灭的社会根源。

通过描述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的爱情,展现主人公希思克利夫在畸形社会中人性扭曲,进而变得暴虐无情,产生强烈的复仇心理,达到复仇目的以后以自杀告终,它以狂飙般猛烈的情感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从男主人公出走,重归,报复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双重人格进行进一步的探讨,进而提出自己对这部作品深刻的理解,努力发掘人性的现实意义,展现《呼啸山庄》对人物深刻的心理描写所体现出的巨大艺术魅力。

1、《呼啸山庄》出版时并未引起国内外评论界多大的注意,即便是书中的情节和人物所引起的巨大震撼也被认为令人作呕的恐怖,评论界一些人斥之为骇人听闻,荒谬绝伦,毫无意义的作品。近年来人们开始越来越认识到这部书的价值。作品发表一百五十年来,从最初的遭受冷遇,到后来的备受崇拜,评论界从未停止过对这部作品的关注。如今,《呼啸山庄》被公认为一部不朽的传世之作,艾米丽·勃朗特也因此受到了极高的评价,被认为是唯一可以同莎士比亚齐名的伟大作家。但是对小说中的主人公希思克利夫的评价可谓众说纷纭,尽管也有少数评论对他的行为表示理解与同情,认为他的复仇是人受到不公正待遇后的正常反应,但多数评论家都对他横加指责,认为他的复仇毫无人性可言。

2、在国内,很多学者对《呼啸山庄》也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有的学者从作品的社会背景和故事结构上分析它的思想主题,也有的学者对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对婚姻爱情的自我追求进行研究,有的学者对作品所运用的哥特式艺术手法进行分析。但是大多数学者还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公的心理、性格、形象分析上。通过对男主人公希思克利夫疯狂的复仇计划进行研究,分析其复仇根源,探询他的悲剧人生。

3、在国内有很多研究《呼啸山庄》的作品,如葛志宏的作品《论呼啸山庄中的现代主义因素》,袁翠珍的作品《一个扭曲的灵魂——简评〈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思克利夫》,黄晓燕的《仇恨与爱情》等等。

理论研究法:通过对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学说的研究分析,增强对作品主人公的了解,并对其形象进行深刻的研究,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对比分析法:通过作品中男女主人公形象性格的分析对比,对研究对象进行进一步分析。

文本分析法:通过阅读作品,分析文章的主要思想及精神信仰,价值追求等,充分显示作品的艺术魅力。

[英]艾米丽·勃朗特:《呼啸山庄》,杨苡译,译林出版社,1990年。

[奥地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

[美]约翰·霍夫曼:《弗洛伊德主义与文学思想》,王宁译,三联书店,1987年。

黄晓燕:《仇恨与爱情》,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年。

张厚得:《西方文论精解》,吉林大学出版社,20xx年。

方平:《希望在人间——论〈呼啸山庄〉》,上海译文出版社,20xx年。

徐光兴:《世界文学名著心理案例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年。

第10周(5月7日——5月12日)撰写开题报告,整理已有文献资料。

第11周(5月13日——5月19日)撰写论文提纲,确定文章框架结构。

第12周(5月20日——5月26日)完成正文部分,形成初稿。

第13周(5月27日——6月2日)根据指导教师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

第14周(6月3日——6月9日)根据指导教师意见,对论文进行再次完善。

第15周(6月10日——6月16日)论文定稿,装订成册。

中文系毕业论文篇十八

《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它以独特的抒情方式表现士子的人生境遇及所带来的处世态度和心灵感悟,抒发的是平凡人最基本的情感,因而可以广泛的引起读者共鸣,长久的感动人。作为五言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古诗十九首》在谋篇、遣词、摹景、传情等方面都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尝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适当借鉴其他学者的观点,对《古诗十九首》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情感魅力及其影响几个方面来探讨。在取各家之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从而更加明确《古诗十九首》在摹景传情、借物抒怀这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所形成的独特的抒情风格对后世诗歌创作的认识意义和深远影响。

(二)研究现状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在五言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而对它的研究围绕写作年代、作者、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修辞技巧、抒情艺术等多方面广泛展开。在情景交融的艺术领域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古诗十九首》的研究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大致可分为两派:一派继承《文选》李善注的诠释型传统,如陈桂的《古诗十九首解》、钱基博的《古诗十九首讲话》,尤其是隋树森的《古诗十九首集释》,包括考证、笺注、汇释、评论等四个部分,是迄今为止收录资料最多,对于研究者最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另一派是继承元人刘履《选诗补注》的分析型传统,如徐中舒的《古诗十九首考》、朱自清的《古诗十九首释》等。

20世纪50到70年代,由于国内政治和社会原因,对《古诗十九首》的研究进入空窗期,但海外汉学者和港台学者的研究成果弥补了中国大陆这一时期的“文化荒漠”,如劳节的《古诗“明月皎夜光”节候释》、台湾学者张清钟的《古诗十九首汇说赏析与研究》等。材料丰富,内容翔实。

20世纪80年代后,《古诗十九首》的研究局面主要表现为研究视野的拓宽和研究方法的多样化,表现出一种可贵的探索精神。如王建华的《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王亚《试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等。现代学者对《古诗十九首》的研究多重微观分析,在理论层面的论述很少。此外,还有大量关于《古诗十九首》的论文,如黄凌的《欢愉之词难工,忧愁之词易好——谈古诗十九首的感伤情怀》。这一时期的研究触及了一些本质问题,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综上所述,20世纪对《古诗十九首》的情景交融艺术的研究有继承也有发展,有创新也有局限,关于《古诗十九首》情景艺术的研究,仍然有许多的研究空间。本文试图通过收集整合前人的研究材料,结合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古诗十九首》的情与景的艺术作一个整体的关照和全面系统的探讨,希望对《古诗十九首》情与景的艺术特色的研究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三)主要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xx。

[2]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2。

[3]王夫之。姜齐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3。

[4]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

[5]隋树森。古诗十九首[m]。北京:中华书局,1955。3。

[6]杨树增等。盛世悲音———汉代文人的生命感叹[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xx。

[7]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1。

[8]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3。

[9]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1。

[10]张秉光。漫谈《古诗十九首》的情与景的抒写。[j]。佛山:佛山大学佛山师专学报,1990(01)。

[11]孟英。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xx(12)。

[12]王亚。试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d]。宿州: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xx(04)。

[13]王有景。《古诗十九首》与东汉末文人的生命意识[d]。重庆:重庆学院学报,20xx(03)。

[14]彭庭松。论《古诗十九首》之感伤情怀及审美特征[d]。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社会科学版。20xx(12)。

(一)研究内容

《古诗十九首》以抒情见长,本文着重探讨《古诗十九首》长于借用景物烘托情感、融情入景、寓情于景的抒情方法以及所创造出来的句短情长、事俗意真、情与景水x交融的艺术境界。分别从《古诗十九首》的情感内容、情感艺术和情感魅力及对后世的影响几个方面来分析《古诗十九首》中动人的抒情艺术。为《古诗十九首》能够千古常新、永久的打动人的艺术魅力给出自己的解释。

(二)研究方法

1、文本细读法

反复阅读诗歌,领悟深刻情感内容。

2、文献资料研究法

查找收集本市本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搜索相关的研究资料,充实论文的研究素材,从而根据本文的研究方向与大致思路对素材进行梳理、利用。

3、理论分析法

在掌握足够丰富的资料基础上,运用归纳法、演绎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提炼,准确凝练的用作本文的理论支撑。

4、逻辑论证法

在充分理解所收集的文献资料和著作等相关材料的基础上,运用逻辑论证的方法对本文中有关问题作深入思考,进行深入的理论阐述。

(三)研究进度安排

1。学生选题:20xx年10月21日前。

2。提交提纲:20xx年11月18日前。

3。开题报告:20xx年12月30日前。

4。论文初稿:20xx年3月10日前。

5。论文定稿:20xx年5月11日前。

6。论文答辩:20xx年5月26日。

题目: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

一、《古诗十九首》的情感内容

(一)乱世流离——独处他乡的无依感

1、游子思乡无路乐景写哀意

(二)互藏其宅的情景相衬

(三)婉转附物的托物起兴

三、《古诗十九首》的情感魅力

(一)语简意深的`人之常情

(二)伤时叹逝的感伤主义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688324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