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通常包含了对具体问题或事件的详细描述、分析以及提出的解决方案或建议。对报告进行自查和校对,确保语法、拼写、标点等方面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范文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常见的写作错误和改进的空间,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服务群众调研报告篇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全面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党立于不败之地坚强的战斗堡垒。只有坚持“群众路线”这一根本工作方法,我们党才能永葆先进、赢得未来。而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普遍追求gdp增长的影响下,党组织在联系和服务群众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以县为例,在全县实施“旅游一业突破”的发展战略上,对于基层组织在服务群众的作用发挥方面还有待提高。
县共有基层党组织个,其中:基层党委个,党总支个,党支部个,党员总数人,农村党员人。近年来,县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为契机,以干部队伍、能力、作风“三项建设”为抓手,大力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从抓党组织队伍、党组织阵地建设,逐步完善服务设施,持续推进“有困难找干部、要办事找干部”的为民服务代理制、院坝说事会、党员干部带头联系帮扶困难群众制度等工作机制,有效地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建队伍、夯责任,使服务群众工作有人抓。建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干部队伍的素质影响着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影响着为民办事的效果。近年来,县加大村级干部队伍的培养力度。立足当前,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好干部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培训;着眼长远,实施“百名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工程”,对选拔出的名村级后备干部,落实了培养人,设置了锻炼岗位,进行重点培养。并积极落实干部队伍的待遇,提高其为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建阵地、夯基础,保障服务机构健全。一是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全面达标。先后投资万元,利用两年时间新建个、改建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使全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部达标。积极开展“红旗阵地”创建活动,按照“硬件设施星、场所管理星、档案资料星、作用发挥星、群众反映星”五个星级考核评定标准,解决“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使阵地作用能够有效发挥。二是提高基层服务场所吸引力。在原已接通网络的村委会由县委组织部出资安装免费wifi,同时推行党建资讯“上手机”工程,努力实现“网络到村、信息进户”,目前个村已实现无线信号全覆盖,下一部计划实现全县村级活动场所无线信号全覆盖。
(三)抓品牌、求实效,促服务群众全面落实。一是抓品牌示范。全县个党工委根据“群众需要什么就干什么”要求,因事制宜推进了个党建创新项目:马道镇针对部分群众发展产业缺技术,开展了“党员组团式服务”,建立37个产业发展团队,积极服务农户增收;火烧店镇采取“支部引领农村专业合作社”方式,组织移民搬迁点家农户创办连锁农家宾馆,实现了搬的出、稳的住、能致富的目标;留侯镇率先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县上将此项活动完善后进行推广,建立个镇便民服务中心,实行镇村干部坐班制,按照“集中办公、镇村联动、统一受理、分类办理、专人代办、限时办结”的原则,改变了服务方式和服务理念。二是“院坝说事会”延伸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全县农村基层组织中搭建群众问事、评事,党员干部理事、办事的协商对话新平台。2014年以来,参与群众达万余人次,共收集各类民情意见件,办结件,办结率达%。群众上访明显下降,回访群众满意度达%。帮助各村确定产业项目个,培育产业示范园个,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4条100余公里,新建人饮工程处,群众健身工程处,检车美丽乡村示范村个,2014年全县群众上访同比下降%,取得了百姓的实惠、群众受教育、干群关系好的良好效果。由于作法新、效果实,该做法得到了省委组织部张毛万春同志和市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省级以上媒体给予高度关注,《中国组织人事报》两次跟进报道。三是社区“双报到”创新服务载体。全县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联系服务群众为重点,以社区党组织为依托,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报到社区、亮明身份、参与服务,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同时围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六大工程”,组织开展“精美、党员舞台”、“党员做义工,服务当先锋”等一系列服务群众的主题活动,使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服务意识、群众观念进一步增强。四是下基层、结对子,党建帮扶促发展。进一步深化干部下基层活动,部门党组织、贫困户结成对子,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生活方面的难题,帮助群众确定增收项目,积极引导户“三无”家庭(无产业、无资金技术、无当家人)与企业、产业大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想法设法带动他们发展产业、致富增收。五是党内关怀帮扶成效显著。推行“321”结对帮扶机制,县镇党员干部与户贫困党员群众结成对子,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生活方面难题件,帮助联系村新发展增收项目个,受益农户户。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提升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目的是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使广大群众拥护党组织建设,支持党组织发展。然而,从我县党组织服务群众整体情况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服务群众意识不强。部分党员干部对理论培训、思想教育不重视,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没有入脑入心,导致服务意识不强;个别党组织一提到服务群众,总是先向上级提要求、讲条件、要经费,而没有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宗旨意识有所淡化。
二是服务群众能力不够。部分党员干部对中、省、市、县各项方针政策、惠民政策了解不透,把握不全,无法解答群众的来访咨询。部分窗口服务单位业务能力不熟,不能高质、高效的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三是服务群众方式不当。部分党组织对群众的诉求不深入调查研究和充分发扬民主,而是将群众递上来的诉求停留在纸上答复、办结,使党组织失信于民。坐等安排和按部就班的现象严重,不主动深入群众访民情、解民忧,而是等群众上门来办事,与群众沟通交流少,往往把好事办不好,实事办不实。
四是服务工作落实不力。走过场应付差事现象依然存在,县上推行“院坝说事会”,要求每个村至少两月开展一次说事活动,部分村级党组织为了应付检查,开会走过场,档案资料不真实,以文件形式落实服务工作的现象未完全根除,导致实事办不实。部分党组织将服务群众的形式拘泥于走访查看或节庆慰问,对群众直接给与物质帮助的较多,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拟定产业发展、制定增收项目和身心健康方面关注度少,使服务群众的作用发挥不明显,解决实际问题不理想。
究其原因有多方面,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服务群众的教育引导不够。部分党组织和党员思想层面认识不够,没有真正抓牢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对实用技能和服务手段的培训力度不够,导致在贯彻落实惠民政策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受年度各项考核指标的影响,部分党组织将工作重心放在日常具体事务上,对开展群众服务工作不重视,没有合理兼顾。
二是。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服务群众的制度不健全。服务群众项目缺乏有效的制度运转,部分党组织为了搞创新而抛弃原有的服务机制,在推行过程中又忽视了两项制度的衔接,导致很多好的服务项目成为“过眼云烟”,而新推出的服务创新项目往往又“换汤不换药”或矫枉过正,群众反而不知道“困难咋解决,问题找谁办”。未形成服务群众的经费保障机制,党组织在为群众提供服务时仅从单位经费中列支,服务经费短缺,在提供项目支持方面落实不力。
三是服务群众的问责未落实。对于出台的各项服务政策,检验方式方法过于单一,对事件的办结情况、群众的满意度调查,大部分还停留在查看档案、收集资料、汇报测评层面,对落实情况的督导工作也是选取几个点走一走、看一看,没有普遍调研,发现问题只是责令其整改,没有形成刚性约束,导致部分基层党组织有蒙混过关的现象。
三、建议与对策。
历史告诉我们:“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只有始终把群众放在最高位置,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永葆党的生机。因此,新形势下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探索和改进:
(一)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服务意识。************强调,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生命线。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为服务而生,为服务而建、为服务而存,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首先要匡正服务理念,将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在理论上内化于心,在实践中外化于行,从而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要依托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的“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等专题讨论,促进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由“服务上级”向“服务基层”转变,由“被动参与”向“主动服务”的转变,彻底消除部分党组织认为开展服务是“负担”的思想,切实把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形成“服务全参与、成果大家享”的局面。
(二)健全服务网络,提高服务效能。在全县农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两新”社会组织中构建“条块合理、纵横联结”的基层党组织服务体系,解决党组织服务功能“最后一公里”问题。
一是创新组织设置。延伸组织触角,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各类组织全面覆盖的服务体系。在农村以村党支部为基础,建立党小组和党员示范户三级农村党组织体系。城市在以社区党组织的基础上,依托网格化服务监督管理体系,构建社区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为主的社区党组织体系。在非公有制企业构建园区非公企业党支部、非公企业党员先锋岗服务体系。同时探索以新媒体建立网络党组织,通过qq群、微博、微信等媒体对流动党员进行科学化管理,实现党的组织工作全社会有效覆盖,努力做到凡有群众的地方,都有党组织,都有党的服务。
二是建强服务队伍。选优配强基层组织队伍,注重选拔农村优秀青年、致富带头人、产业发展大户、高校毕业生夯实基层党组织班子,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筑牢战斗堡垒。加强经济、科学、法律等知识的培训,强化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宗旨意识的教育引导,提升党组织队伍的服务能力和政治理论水平。
(三)灵活服务方式,推行便民化服务。针对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分类别、分领域设计服务载体。农村党组织依托村级活动场所,开展下访寻问题、进村解难题、民事代办、结队帮扶、结对认亲等活动,继续推行“四议两公开”、“院坝说事会”、“民情报告制”等工作法;机关党组织开展机关干部“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党代表到辖区联系服务群众等活动;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党组织开展“医患师生结对帮扶”等活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窗口单位等党组织推行党员示范岗、党员承诺践诺、一站式服务、为民服务窗口等平台。例如将“院坝说事会”群众工作法,进行大力的宣传和推广,真正做到群众“院坝里说事,板凳上交心”。
(四)完善服务机制,推行常态化服务。一是完善服务群众保障机制。建立稳定基层组织和公共服务运行经费保障机制,把基层党建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同时,建立党费返还制度,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所缴党费全额返还,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按一定比例返还。二是完善服务群众评价考核机制。年初将各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作为考核指标列入年度工作任务,建立健全过程督导制,各级党组织将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结果向群众公开,以群众满意作为判断是非、评价好坏的标准。根据不同领域党组织的特点,分类制定可操作性的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与服务保障经费挂钩,实行服务群众“一票否决”的评价机制,保障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服务群众调研报告篇二
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好当头、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要求,努力提升利用服务业利用外资工作的规模与水平,推动利用外资工作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服务业利用外资提高了我市利用外资的水平,填补了多年来招商引资工作中的空缺,对我市经济社会服务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利用外资引进了大量的国外资金,弥补了我市服务建设软环境资金不足的困难;通过利用外资,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引进了按国际规则运作的竞争和经营理念;增加了财政收入,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截止目前,我市现有服务业外资企业197个,合同外资额5.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7亿美元。主要集中在旅游服务业、房地产、商业服务、餐饮业等行业。
房地产行业22个,合同外资xx3万美元,实际外资5286万美元。
商业企业45个,合同外资6441万美元,实际外资3437万美元。
旅游和商务设施45个,合同外资21940万美元,实际外资10393万美元。
xx年,我市服务业利用外资新批1个项目、增资3个项目,合同外资2919万美元,实际外资1422万美元。主要有:锦湖韩亚高尔夫俱乐部增资、荣成华东海运有限公司增资、成宙生态植物(体育)园增资。新批文登振韩休闲活动有限公司外资50万美元。
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旅游及商务设施服务业发展较快。主要有锦湖韩亚高尔夫俱乐部总投资9840万美元,xx康荷国际海洋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投资2980万美元,xx威洋石油有限公司总投资2651万美元,荣成华东海运有限公司总投资1588万美元,荣成旭日度假村有限公司总投资1000万美元,xx成宙生态植物(体育)园有限公司总投资1500万美元。二是房地产行业是传统的三产支柱。主要有xx九隆置业有限公司总投资2990万美元,乳山东浩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总投资2980万美元,金丰房产开发(乳山)有限公司总投资220万美元。三是商业利用外资项目数量较多,但规模较小。近年来批准了45个商业批发及零售项目,最大的是美敦力威高骨科器械有限公司,总投资2638万美元,xx润华商业有限公司总投资420万美元,文登东盛贸易有限公司总投资350万美元。大部分投资在10万美元左右。还有待引进较大的龙头企业。目前有乐购连锁超市项目、佳世客大型购物中心等总投资在xx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在谈。四是服务外包是新兴产业。主要有联亚软件总投资100万美元,奥瑞软件总投资50万美元、奥博软件总投资16万美元、休门客软件总投资30万美元等。
永旺(xx)购物中心项目(在谈),日本永旺株拟总投资2800万美元,建设大型购物广场,其中一期工程开发建设7万米综合商场。xx年开工建设,xx年计划投资1450万美元,完成一期工程主体及装修施工,年底交付使用。计划8月份一期主体工程完工,9月份开始内外装修,12月份一期工程交付使用。
转移和国家及省市三级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业的机遇,加强服务外包培训机构建设,培植服务外包人才基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服务外包产业园区,提升城市的发展竞争力。
二是加快推进商业物流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区位比邻是一个地区发展商业物流的最大优势所在,作为中国离韩国最近的城市,xx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区位优势,大力推进xx同韩国的物流往来。要在今年已经建立中韩商品贸易中心、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韩货批发集散地、与韩国釜山开通空中航线的基础上,通过各类外出招商活动等多种形式,联合相关部门,开辟更多的物流通道,推进xx同韩国在更高层次上的经贸往来。
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间内,要把投资重点放在商贸物流业、金融保险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信息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等具有发展潜力、符合发展趋势的新兴服务产业。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利用多种渠道和手段,更好地吸引资本、技术,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部门,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
综合分析发展形势和xx实际,我们认为,振兴xx市生产服务业,要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强化招商引资、重抓市区龙头等措施,实现重点领域的突破,带动我市生产服务业规模扩张和水平提升。
(一)加快生产服务业发展,要有更高的认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业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地位上将最终取代第一、二产业而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对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生产服务业的兴旺与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发展生产服务业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大势所趋;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是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发展生产服务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经济、生产的方方面面,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当然,加快生产服务业发展,可以促进第一、二产业。xx年3月出台的《xx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产业招商的意见》把现代服务业列入重点发展的领域,主要是服务外包、研发中心和总部经济、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业、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现代商贸流通业、文化及创意产业、旅游业、会展及医疗教育等。
(二)加快城市化建设,要有更快的步伐。服务业的发展,要以城市和专业市场为载体。强化中心市区的金融、贸易、信息、中介服务等功能,通过加快城市化建设来推进服务业的发展。在产业结构升级转换方面,总的趋势应坚持“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方针,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三)对生产服务业的投入,要有更大的力度。要保持服务业较快发展速度,加大对生产服务业的投资力度是关键。因此,要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对生产服务业的投入。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间内,要把投资重点放在商贸物流业、金融保险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信息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等具有发展潜力、符合发展趋势的新兴服务产业。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为民间资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要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利用多种渠道和手段,更好地吸引资本、技术,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部门,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
(四)调整服务业内部结构,要找准突破点。找到一个突破点会将生产服务产业向前推进一大步。在选择突破点的同时,经济地理位置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xx、青岛、烟台半岛城市群之间由于地缘接近、人文相袭,生产服务业结构往往呈现较高相似性,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对平衡,使得地区间互补承接的空间相对狭窄,因此,生产服务业要想拓展“服务半径”,突破城市发展界限,必须结合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找准定位。结合xx半岛制造业基地的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业、信息咨询业、中介服务业。
(五)加强人才培训,建立合理的培训机制。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人的素质是关键,需要将生产服务业人才政策提高到与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政策同等重要的地位。建立多渠道竞争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培养服务业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大力强化服务观念和服务意识,营造服务氛围,完善服务功能,为服务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全面提高生产服务业的竞争能力。
商贸业的发展水平直接体现了我国城市现代化的水平,同时也是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窗口。商贸服务业是我市经济结构优化的主导产业,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随着义乌经济逐渐融入国际化浪潮,义乌商贸服务业正进入一个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的重要发展机遇期,进一步提升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势在必行。
我市商贸服务业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和优化。xx年,全市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亿元,同比增长18.3%,创近几年来新高,在全省经济强县中增速和总额分别位居前列。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我市以中国小商品城为龙头的商贸业持续繁荣的背景下,除市场外的其他商贸服务业发展则相对落后,与其它相关行业相比,明显不协调,与进入小康社会追求高质量、时尚生活的居民需求明显不适应。主要体现为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商贸设施明显滞后;结构层次尚欠合理,特色商贸明显短腿;现有企业规模不大,商贸品牌明显短缺。
义乌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决定了我市必须具有较为发达的商贸服务业。“国际性商贸城市”战略的实施,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城市经济、城市自身的特点蕴含了有利于商贸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1、宏观经济环境有利于我市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随着服务业对我市经济社会贡献日益加大,政府越来越重视商贸产业的发展,把商贸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加以大力扶持。我市今年出台了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批准了城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一个城市的商业发展程度与其城市规模是紧密相关的。我市已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总体目标,城市化进程正进入快速发展期,我市的城市化水平已达到了60%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7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一大批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成。城市的集聚、辐射、带动和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形成了对服务行业强大的规模需求。
3、居民消费结构的进一步升级为商贸服务业发展奠定了一个更为坚实的'需求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增加服务性支出将是居民消费支出的重点,服务含量高的消费需求将成为新的热点。特别是一些超出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产品,在较高收入水平时才能形成大规模消费。
4、资本投入足以保障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民间资本雄厚的资金实力加上我市悠久的经商传统、浓厚的商业氛围,为商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外资的强力注入给服务业带来新的活力。以商贸业为主体的服务业将继续成为下一轮发展方向和新的投资机会,预计将有更多的人投资、从事商贸业。
5、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力带动和支撑了商贸服务业发展。旅游、会展业的发展对商贸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也产生了更多的关联效益,旅游、交通、宾馆、百货、餐饮等服务行业的经济效益将得到大幅提升。
1、精心布局商业网点,发展新型商贸。以规划为导向,科学合理布局商贸基础设施和商业网点,提升商贸设施档次。按照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义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要求,着力构建四个商贸层次。核心层次:营造绣湖、宾王、国际商务中心三个城市商业亮点和窗口商圈,发展以购物商业、餐饮文化商业、休闲商业为基础的三大特色商业。其中以义乌市绣湖广场商圈和宾王商圈为主体的市级商业中心,设置两个1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购物中心,在福田-江东商务中心,形成集贸易、金融、政务、信息、文化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商务中心区。骨干层次:在北苑、后宅、廿三里、城西、稠江等5个市区二级商业区,以佛堂、苏溪、上溪商贸集聚区域为中心点的市级商业副中心,各布局一些大型商业设施。基础层次:以遍布城区的商业服务中心、商业步行街区以及百货店、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等现代零售业态。重点改造提升工人西路时尚休闲服饰特色街、城中中路精品服饰特色街、稠州路都市景观商业街、江滨路休闲娱乐特色街、宾王餐饮特色街区等5个特色街区。虚拟层次:以涵盖全市的宽带网络为基础而形成的电子商务服务网络,大力发展网上购物。
2、培育高端商业资源,建设品牌商贸。积极推广现代营销方式,发展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超市和连锁经营等新型商贸业态,形成购物中心、百货公司、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电子商务等多种不同功能的业态结构。大力推进仓储配送中心、大型超市、商贸中心等商贸重点建设项目,大手笔规划大项目,规划一个集餐饮、娱乐、休闲、住宿、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场所。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业企业来我市开设门店;积极扶持市内商贸流通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培育8家年销售额上亿元、主业突出、管理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零售企业,在流通行业发挥龙头作用,从而带动整个行业全面进步。
3、拓宽居民服务项目,提升社区商贸。围绕“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促进商业网点布局合理化。建设一批社区服务中心,鼓励规范家政服务公司的发展,大力发展餐饮、托幼、养老、医疗、保健、文娱、维修等服务,重点培育家政、保洁、物业等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培育一批连锁化、规范化的社区服务企业,优化服务结构;健全网点设施,建设一批标准超市、早点快餐、废旧物资回收等便民商业设施。形成每个社区有1个服务中心,设1家以上连锁便利超市,布置1个菜市场,其中居住人口3万人以上的社区各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商业中心。
4、编织农村现代流通网,构建统筹城乡型商贸。继续推进“千镇连锁超市”工程建设,加强农村服务业体系和服务业设施建设,促进服务业发展向中心镇及农村延伸。引导和支持连锁企业向村级发展连锁经营网点(农家店),逐步建立统一、规范、便捷的商品配送和供应网络,不断提高连锁店的商品统一配送率。以现状镇为基础形成苏溪、上溪、佛堂三个商业副中心,达到每个镇、街道所在地有1家以上连锁超市,较大行政村有1家连锁便利店,全市农村都有放心店。
5、发展中介服务业,完善服务型商贸。发展咨询租赁、评估拍卖、服务、研究开发、检测认证、招投标、职业介绍、财务顾问、会计审计、房地产中介等各类商务中介服务组织。加大开放力度,降低商务服务机构市场准入条件,引进一批市外知名的商务中介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提升整体服务能力。全面促进商务中介服务产品创新,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有较大潜力的投资咨询、形象设计、企业形象包装、市场营销与策划、品牌动作、专业技术培训等专业服务,培育一批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商务服务企业。引导各类社会商务中介服务组织集聚发展,打造社会商务服务集聚区,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合理、运作规范、行业功能日益完备的现代社会商务中介服务业体系。
1、加大开放力度。发展特色商贸不仅要培育本土的企业,更要大力引进外来企业。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联系,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嫁接联合,努力推介我市良好的商业发展环境,引进外部资金、引进外资商业、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提升我市商贸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2、实施项目带动。发展特色商贸的支撑点主要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建设和开发集旅游、休闲、文化、娱乐、商务考察和购物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购物(商业)中心。为此要加强重大项目支撑力度,通过政府引导、对外开放和市场化运作,进一步加大投入,推进一批关系全局、带动作用强的项目,筛选建设一批、跟踪储备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当前要加快北门街区块的大型购物中心等项目的落实。
3、优先保障用地。发展特色商贸必须要有足够的用地保证。在城市规划中,要预留重点项目的发展用地,对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的商贸服务业项目,市政府要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优先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对世界500强零售集团及市内外大型商业企业在义投资的重大商贸服务业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经市政府批准后实行优先优惠供地。
近年来,我市以农村第三产业为主体的农村服务业迅速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近几年,我们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农业农村政策,不断加大惠农措施,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农产品产量连续4年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4年成两位数增长,确保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截至目前,我市发展标准化生产基地243.7万亩,21种食品通过绿色认证,绿色食品单科生产基地面积36余万亩;81个无公害农产品通过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140余万亩,多个农产品品牌已打入日、韩、欧洲市场。本届奥运会上,我市又有5家基地和企业被列为定点奥运食品供应单位,56家食品基地和企业取得进京资格。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逐步提高。近些年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我市紧紧围绕粮棉、蔬菜、畜牧、林果四大主导产业,建设了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生产基地,对农产品实行深度加工。目前我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708家,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8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14家,市级龙头企业87家,龙头企业带动原料生产基地面积扩大到340余万亩。龙头企业总资产达225.4亿元,固定资产总值为113.97亿元,销售总收入达230.54亿元,带动农户134.9万户,带动基地农民增加收入15.4亿元,安排劳动力就业9.93万人。
(三)农村服务业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服务业日趋完善,投资主体逐步壮大,并在行业之间相互渗透。全市现有大型蔬菜瓜果批发市场86处,年交易量1000万吨,交易额100亿元。自xx年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来,全市共建农家店4084家,现已覆盖全市90%的乡镇驻地和62.1%的行政村,受益群众达360多万人。
(四)农村合作经济获得长足发展。我市立足资源优势,注重特色产业的培育,并把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与培植农产品加工专业户、专业村、专业生产基地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粮食、棉花、蔬菜、果品、木材等加工项目,着力形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目前全市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95个,并且很好的发挥了农民与市场、农民与技术、农民与政府的桥梁作用,做到了致富信息准、产销渠道畅,农副产品就地转化比例明显提高,增强了驾驭市场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五)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建立。我市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农业科技研发体系,县乡共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317个,科技服务网络已达485家,市、县、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达3424人,市农业综合检测中心等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之中;通过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全市已有xx名科技特派员和24个法人科技特派员单位代表奔赴农村科技第一线,带动农户40多万户,实施工程项目408个,实现经济效益6亿多元,有效的促进了科学技术与农村经济的结合。
我市农村服务业,尽管近年来已经有所发展,但是发展农村服务业的思路还不够明确,体制、机制、政策等还没有完全配套,传统服务产业仍是带动农村服务业的主要力量,总量增长缓慢、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的、低水平的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业等领域,企业规模偏小,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低,竞争能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有限,使农民增收渠道少,收入增长缓慢。同样我市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但由于龙头企业不足,中介组织偏少,品牌开发不够;农副产品科技含量低、标准化生产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农副产品检测手段落后,检测力量薄弱,不能很好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影响了我市优质农副产品进入各大城市市场及高档超市进行销售,导致资源优势难以转变为经济优势。
2、缺乏总体规划,农村服务业结构不合理。我国农村服务业历来重视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销售和农业技术推广等生产性服务,而严重忽视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的建立和市场信息发布等经营性服务。而且由于长期缺乏总体规划,农村服务业基本处于自然发展状态。这样的状态,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也难以取得农村服务业自身的发展,会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
3、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管理规范化程度较低,多数仅是提供集中的交易场所,不能提供配套、系列化服务;二是市场硬件设施不完善,普遍缺少农药残留检测设备、微机联网、先进计量器具和先进的信息连接发布平台;三是市场交易者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低,入场交易的买方多为个体农户或农户自主形成的联合体,外地大客商、知名农产品企业少;四是交易产品以原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低,效益不高。
4、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在数量、素质和结构上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行业分布上看,从事种植、养殖等生产周期较长等行业的人才较多,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农产品流通人才、农村经济人、专业合作经济带头人和协会带头人相对较少。
5、农村服务业规模小、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低、竞争能力弱,抵御风险能力低。据调查,我市有相当一部分农村服务业组织是农户依托一些种养业大户发展起来或是同业联合组成的,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不能形成规模,自身经济实力不强;业务范围仅局限在一个乡镇或一个县的经济区域内,缺少同类组织之间的横向和纵向的联合;专业类型主要集中在经济效益较低的种植、养殖业等方面,很少涉足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等领域,导致农村服务业组织服务功能弱,内部约束机制及抵御风险的能力也相对薄弱。再加上人们品牌意识淡薄,富有地方特色的自主品牌缺乏,优质产品不能实现优价,有的甚至靠贴牌才有销路等等,大大制约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业,不断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我市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生产量大。截止到xx年底,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455.54万吨、棉花9.2万吨、蔬菜(含瓜果)951.63万吨、肉禽蛋水产品215.16万吨,农产品丰产丰收既满足了我市人民生活生产消费的需求,也为全省、全国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国际国内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刚性增长,食品加工、化工、医药生物能源等行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消费对农产品的品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农产品价格上涨趋势将保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这是我们加快农业发展的绝好机遇。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市农产品大路货多,名优产品比例低;一般性品种多,专用品种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更少;还有人多地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直没有解决农业生产资源的市场化配置问题,要素没能够充分自由地流动,也不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再加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病虫害侵袭频繁以及自然灾害影响等原因,惠农政策的好处、物价上涨的因素很大一部分被成本提高所抵消,与农民打工和其他行业收入比,比较效益还是明显下降。因此,发展农村服务业已经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和历史必然。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市情,把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现根据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和我市农村服务业发展现状,就进一步加快农村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上下联动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目前,我市已经进入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各级党委、政府应该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出发,大力推进农村服务业发展。一要认真宣传发展农村服务业的必要性、可行性,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营造上下联动的发展氛围;二要在市、县、乡三级政府建立农村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考核机制,特别是各乡镇要把主要职能放在搞好农村服务业发展上,要像抓工业、上项目那样抓好农村服务业建设;三要构筑农村服务业发展平台,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政策保障,尽量缩小农村服务业与城市服务业之间的差距,为全面提高我市现代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创造有利条件;四鼓励多种经济成分投资、参与我市农村服务业,增加总量,提高质量,促进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二)抓紧制订农村服务业发展规划。要使农村服务业得到合理布局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科学规划,要牢固树立“以工补农、以农促工”的发展理念,按照“抓二带一促三”与“抓三带一促二”相结合的思路,加大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要按照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的原则,有计划地在全市建设了一批粮、棉、油、瓜果菜、肉禽蛋、种子等优势产品、特色产品和绿色产品的生产基地。在搞好一定区域内农业经济综合开发的同时,重点抓好几个主导产业,特别要把一种或几种产品做大做强,切实做到批量大、质量好、货源稳,有利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创造品牌,逐步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带和产业群。要立足于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积极实施品牌兴农工程,引导广大农户参与到农产品商标注册和品牌认证中来,实行品牌化经营,培植一批有地域特色的优质品牌,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叫响“xx特产”口号;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按造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对已建立起的243.7万亩标准化基地,制定管理制度,建立管理档案,确保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全部严格实施标准化,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三)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要大力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鼓励分散的农户结成合作社与各类龙头企业进行交易,切实解决分户经营与统一市场对接问题,让农民进入到农副产品的加工和销售领域,使合作社的产品直接进入超市等销售网络,从而让农民分享到二、三产业的利润,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要以种植、养殖优势为基础,着力拉长贮存、加工、运输、销售产业链条,不断提高产业效益。积极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农村种养大户、农业技术人员等牵头创办各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按造“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发展以农产品生产和营销专业户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积极鼓励依托农村贩销大户、经纪人和生产大户、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农村现代生产经营主体,以及农业技术推广、供销等部门和农村基层组织,利用各自的优势组建专业合作社,并在其中选择和培育一批优势明显、运行规范、带动辐射作用大、市场品牌叫得响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示范单位,在买、卖、销、等各个环节发挥作用,让农民切实感受到参加农业合作组织带来的好处。
(四)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培育和引进一批大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解决千家万户小生产和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矛盾的必然选择。围绕我市农副产品资源优势,要着力加强农副产品加工业。一是大力发展畜禽产品加工业,带动鸡、牛、羊、猪等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二是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巩固和发展我市全国粮食基地优势,提高粮食生产效益;三是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的深加工,带动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和食用菌基地建设;四是大力发展林果加工业,进一步提高林果产品的附加值。与此同时,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建立风险基金、制订最低收购保护价、按农户出售产品的数量适当返还利润等多种方式,与基地和农户签订服务和购销合同,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实现企业和农户双赢的发展目标。要不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努力探索“政府引导、企业开发、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拓展农业功能,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大、带动辐射面广、精加工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着力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把龙头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延伸到农村一线,实现企业技术、资金优势与农村劳动力、土地资源的有机结合。
(五)抓好市场建设。按造“内建市场、外设窗口”的原则,继续加大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市场基础功能配置。在农产品主产区、传统集散地、交通要道或城镇驻地,建成大量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和专业市场,通过乡镇农贸市场、大宗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农产品专业市场和城市综合农贸市场的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县乡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重点支持建设一批特色鲜明、集散功能强、辐射面广、面向全省乃至全国的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让农产品货畅其流、实现增值。继续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以连锁超市、便利店为主要流通业态,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新型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促进农村地区流通设施升级,构建适应农民需求的生活服务体系,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建立覆盖乡村、服务规范的新型流通服务网络,形成集科技服务、信息交流、消费服务、文体娱乐、医疗服务、宣传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进一步提高农村服务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交通和特色产业的比较优势,重点发展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加快构建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网络等功能在内的现代物流体系,使我市农副产品真正实现“物尽所值、货畅其流”。
(六)切实发挥政府在农村服务业发展的主体作用。我市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多,农民收入低,城乡差距长期存在是我们的一大特点。要按照各级政府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扩大服务供给,逐步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社会满意度,为各类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的要求。一是要继续加强农村通讯和“路水电气医学”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产品流通设施和消费品市场建设,促进城市商业向农村延伸。二是要依托和利用现有供销、农技、中小学信息化工程和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等便捷、通畅的信息通道,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延伸信息服务范围,推动城市技术、信息、指示灯愿向农村传递,构建农业信息网络,为农民提供包括技术、信息、加工、运输等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配套服务。三是要突出抓好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培育发展劳务市场和中介组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小城镇、大中城市和国外转移的步伐,实现由本乡本土向县外市外、由零星盲目向大批有序、由体能型向技能型、由打工挣钱向回乡创业的转变。要规范劳动者、企业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市场行为,进一步打响xx劳务品牌。四是要着重建立健全联通市、县、乡三级的畜禽、农作物病虫害监控防治体系,确保农副产品生产安全。要整合技术服务资源,将全市农业、畜牧、林业、科技等部门的技术力量,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合力,发挥整体优势。要进一步健全检验检测体系,整合各级各类检验检测设备的力量,建立农业、畜牧、质检等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重点蔬菜、畜禽、林果生产区建立快速检测点,实现农副产品生产、运输、加工各个环节全过程、无缝隙检验检测,确保农副产品的优质、安全。
(七)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发展农村服务业最缺的是人才。因此,要重视培养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及时调整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专业结构,为现代服务业多培养适用人才。以“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工程”和“阳光工程”为重点,制定农民培训规划,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育新型农民,为现代化农业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发现、培养并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闯劲、重实干的农村服务业的业务骨干,吸引服务业人才向产前产后集聚,从而带动农村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谢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服务群众调研报告篇三
在社会矛盾集中凸显、上访案件频发不断的严峻形势下,xx省xx县委、县政府以积极回应群众需求、扩大公众参与为切入点,探索建立了xx县群众诉求服务中心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模式。xx县经过四年来的摸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一条多元化、多层次反映群众利益诉求的渠道,以及作为司法诉讼和行政仲裁有效补充的非诉讼纠纷调节机制,有效促进了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相互沟通,切实起到了为百姓排忧解难的重要作用。这种注重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努力搭建沟通平台的做法,对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方式创新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xx县群众诉求服务中心的建立背景
xx省xx县地处xx山腹地,全县总面积xxxx平方公里,辖区内有x个镇、x个乡、xxx个行政村。常住人口xx.x万人,农业人口占xx%。县内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含xx族、x族等xx个少数民族,仅xx族人口就占xx.x%。
xx县地处偏远地带,原本是有名的国家级贫困县。随着近年来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较快发展,人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生活得到了不小改善。然而,20xx年x月xx日,xx县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各种利益诉求交织其中,各类上访案件呈井喷式爆发。甚至还出现许多要求过高、没有法律政策支持、违背常理以致政府无法解决、法院不能判决的不合理诉求。“闹访”“缠访”现象时有发生,“信闹不信理”“信访不信法”的问题比较突出,单纯依靠一般性的行政接访和司法手段无法有效化解。
因此,xx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针对“xx”特大洪灾后所面临的严峻维稳形势,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以建设幸福xx为目标,以创新社会管理为主线,以积极回应群众需求、扩大公众参与为切入点,研究建立了“xx县群众诉求服务中心”。
xx县群众诉求服务中心的创新之处
xx县群众诉求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xx年x月筹建,同年x月xx日正式挂牌运行。经过四年来不断的探索和改进,已经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有效运行机制。
党委领导、科学布局的统筹设计
作为扩大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创新之举,xx县党委对中心进行了精心的统筹设计和建设,制定了《xx县开展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规范中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施方案》明确规定:“成立xx县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县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工作。”该小组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和直接负责该项工作的县人大副主任任副组长,县有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及中心主任任委员。并以此为契机,统筹规划全县的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工作机制,历经三年在各乡镇、社区建立民事民议工作站,构建覆盖全县的新型社会治理网络。
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统筹设计,确保中心形成了由党委统一领导、社会公众参与、政府经费保障、职能部门落实、纪检督察监督、新闻媒体推动的组织定位,形成了诉求服务程序化、组织方式多元化、干群沟通平台化、舆情引导专业化的运作基础。
“非部门化”且“非民间化”的主体定位
一直以来,党和政府对公共事务管理方面的权威,在广大群众当中有着任何其他组织都无法取代的地位,“有事找政府”早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但是,由于部分领导干部在政策制定和工作作风等方面曾经出现过一些问题,以及长期以来群众头脑中形成的“官官相护”的思维方式,又导致了群众在寻求解决“官民矛盾”时,时常存在着对政府相关部门的不信任感。而对于中心,一方面它的“官方”色彩(没有人会认为它是民间组织),在群众中树立起良好的权威性。另一方面,它的“非部门”色彩(它不是党委和政府的职能部门),又在群众中获得了较大的信任度和亲切感。从实际效果来看,中心创办四年来,相当一部分群众上访由政府信访部门转到中心,其态度和情绪明显好于在政府信访部门;
对于中心的调解工作和“评理”结果,也有较大的认同度。
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多元议事代表队伍
动员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是中心最具特色之处,也是中心的最大优势所在。这主要体现在中心拥有一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多元议事代表队伍。中心建立初期,共设议事代表xxx名,组成比例为: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占xx%;
法官、律师等精通法律法规的司法界人士占x%;
熟悉行业政策、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士占xx%;
阅历丰富、公道正派、有威望的社会人士占x%;
有代表性的居民代表、村民代表占xx%,并且明确规定“议事代表应不在党政机关担任主要领导职务”。议事代表的管理原则上严进宽出,程序上不断优化,以有关部门推荐、组织推荐、群众自荐等方式提名为基础,经中心民事民议办公室初步审查、新闻媒体公示,最后由业务指导部门确定为正式代表。目前,已在全县所有乡镇组建了民事民议机构,议事代表已增至xxx名。
“平等协商”与“民意主断”相结合的纠纷解决方式
在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的具体问题方面,主要由中心的民事民议办公室以“平等协商”与“民意主断”相结合的方式,在“评理”平台上实现。所谓“评理”,就是针对上访群众反映的社会矛盾焦点和难点问题,组织安排当事人、涉事部门和议事代表展开热议广评。评理的具体方式有即时评议和现场评议两种:对于影响范围较小、时效性要求较强的诉求个案,一般组织进行即时评议,即在接到诉求之时,马上召集当事双方进行调解,通过平等协商,在纠纷初起之时即解决问题,把矛盾冲突解决在萌芽状态;
对于那些涉及面广、影响较大、难度较高的诉求个案,则组织当事各方和评议代表,举行评议大会现场评议,即由当事双方陈述事实、说明理由,然后“民意主断”,由议事代表投票明断是非曲直。
在民事民议的过程中,中心以非诉讼调节机制作为司法诉讼调节和行政调节的补充,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评判,其结果虽不具备法律效力,但却成了民间舆论和是非评价的“风向标”,既体现了“合法”“合规”的工作程序,更体现了“合情”“合理”的价值取向。
双向互动、化解矛盾的干群沟通渠道
在中心受理的群众诉求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群众与政府及从事公共服务的企事业部门之间的纠纷。为化解社会矛盾在潜在或萌芽状态,中心变被动防守为主动出击,通过“说事”和“建言”平台,了解社情民意,回答群众疑惑,解读方针政策,密切干群关系。
所谓“说事”,即通过领导基层座谈、涉事部门约谈、百姓即时访谈三种形式,将接待群众上访变为党政机关主动下访,听民声、解民怨,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一是领导基层座谈,即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到基层与百姓面对面交流座谈,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发现问题;
然后由中心归纳整理,协调督促相关部门落实。二是涉事部门约谈,即由相关部门自拟主题,主动深入群众,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约谈可以由相关政府部门或相关乡镇、村屯、社区、企事业单位组织,并及时通报中心;
也可由群众提出申请,中心转办相关部门组织或由中心直接组织。三是百姓即时访谈,即针对群众反映的诉求问题,通过“家访”“上门谈”等形式,开展矛盾调处及媒体报道工作。
人民群众的诉求圆满解决是以相关解决方案的落实为主要衡量方式。为此,在县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了中心、涉事部门和监督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依据协调联动机制,群众诉求所反映的问题由中心形成《诉求问题反馈表》报送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涉事部门分管领导、涉事部门及监督、督查部门,形成全方位的监督保障体系。涉事部门收到《诉求问题反馈表》后,要设立“民情台账”,采取对照“查账”、验收“销账”的办法,确保《诉求问题反馈表》中的问题逐一落实。暂时不能解决和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做出回应。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的诉求问题,要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由县级主管领导或牵头部门负责人统筹协调处理,并且要求在第一时间向诉求群众公开说明。监督、督查部门负责对涉事部门的处理情况跟踪问责,定期定向通报。工作不力的领导干部及相关人员,必要时在电视台做出说明或公开检讨;
对认识不到位、态度不认真、工作效率低下、群众严重不满的领导干部及相关人员将做出必要的组织处理。
全景式、全覆盖的媒体跟踪报道平台
为了保证群众诉求工作做到公开、公正、透明,同时也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舆论监督的引导作用,中心利用现有的条件,建立了一个全景式、全覆盖的电视媒体跟踪报道平台。xx电视台为报道中心活动,增设《xx民声》频道,通过《xx》《xx》《xx》三大品牌栏目与中心高效联动、紧密结合,实现了无缝对接。《xx》作为公共话语平台,播出百姓评理、说事、建言实况,搭建起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平台。原汁原味地播出群众“评”一些社会上有影响的上访案件,“说”一些遇到的困难事、烦心事、纠纷事,“提”一些促进社会发展的好想法和好建议。《xx》是把突出社会管理创新这一宣传报道作为整个栏目的重头戏,重点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诉求以及问题的处理结果跟踪报道。《xx》突出深度报道的优势,与《民生新闻》长短相接,遥相呼应,围绕政府民生工程和社会关注的民生热难点问题,进行调查式报道,围绕百姓身边的烦心事开展跑腿报道,对部门解决督办百姓反映的热难点问题进行跟踪报道,对群众诉求事件的处理结果开展系列报道,多年来逐渐成为xx人民群众爱看、必看的电视节目。
xx县群众诉求服务中心的借鉴意义
曾经在有些地方,政府维护社会稳定主要注重建立硬性控制系统。但许多被视作不稳定的事件是由于群众权益受到侵害又无法维护后采取的极端、无奈之举。为了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维护群众合法权益,xx县委、县政府注重“察民情,解民忧”,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发动社会各方力量以维权促维稳,建立柔性治理体系,倾力打造“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格局,探索出一条有效维护社会动态稳定的新途径。这对于各地、各级党委政府的社会管理工作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维护群众权益,体现服务本质
中心秉承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体现政府服务本质的工作原则,积极为xx县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至20xx年xx月底,中心共接待群众诉求xxxx批xxxx人次:行政接访办公室协调处理xxx件次;
法律援助办公室提供法律服务xxx件次;
民事民议办公室受理xxx件次。在民事民议办公室受理的xxx件次中,受理集中评议申请xx件次(其中组织召开评议大会x次,另外xx件次在评议大会召开前息访);
受理即时评议xxx次。结案率达xx%以上。
一方面,中心接收群众诉求,切实发挥到了行政和司法调节机制不能完全起到的特殊作用;
另一方面,中心解决群众问题,有效化解了群众与政府、群众和市场主体、群众与社会组织甚至家庭邻里的多种矛盾,超越了政府信访部门和司法部门的职能局限,体现了党委、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本质。
动员社会力量,强化道德约束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把社会管理体制作为社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xx县的经验证明,动员社会组织和广大公众等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管理,可以有效缓解社会对立情绪,高效完善基层社会组织建设,促进公众遵守道德规范并履行相应社会责任。无论是“平等协商”和“民意主断”的“说理”,还是民声民意的“说事”,无论是群众建议的“建言”,还是群众意见反馈的监督和媒体报道后的社会舆论,中心的运作已经逐渐将法制、道德、诚信、自律等理念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社会生活之中。
通过公开报道每一件处理结果,让群众“听得到、看得见、信得过”,培养人民群众宽容的心态和遵守规则的习惯,既规范了社会行为、引领了社会风气,发挥了熟人社会的道德约束作用,又引导群众通过正常的渠道、采取正当的诉求方式进行合理合法维权。
搭建沟通平台,和谐干群关系
当前我国的干群关系存在相对紧张的现象,出现了群众不满情绪较为严重、干部又因不被群众理解而深感委屈的现象。其实,产生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党群、政民之间缺乏通畅有效的沟通渠道。中心以“第三方”的身份出现,在各方当事者自愿的基础上,积极协调各个方面,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引导当事者以和解方式解决纠纷,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社会冲突的“缓冲器”。
截至20xx年xx月末,中心利用“说事”平台组织县级领导基层座谈xxx次,收集整理民生问题xxx件,已经解决xxx件,列入逐步解决的xx件。20xx年xx月x日,“县级党政领导进社区”制度正式实施,这是对领导基层座谈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这项制度要求每周一晚x时xx分,在县城的四个社区中各安排一名县级党政领导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群众诉求,了解社情民意,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制度要求县级党政领导中的所有成员轮流排班参加,每人每年进社区不少于xx次。县电视台和社区要提前公布进社区的领导姓名、职务、分工等相关信息,便于群众“预约”领导。各社区不得事先筛选群众人选、限制问题范围。这项制度不但使得党和政府能够直接了解社情民意,推进社会建设;
而且通过《xx民声》电视频道向社会全程录播,使得广大群众对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政策措施以及决心和诚心得到直观的了解和真心的理解。说实话,讲真情,改善了政府的形象,密切了干群关系。
扩大公民参与,推进协同治理
社会管理的本质是维系社会正常秩序、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营造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管理活动。所谓社会协同治理机制,是指政府出于治理需要,通过发挥主导作用,构建制度化的沟通渠道和参与平台,加强对社会的支持培育,并与社会一起,发挥社会在自主治理、参与服务、协同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中心的运行机制,一方面注重公民参与,以平和方式解决矛盾纠纷,使当事双方包括评议群众和广大观众有机会充分理解当事双方的意见并反省自己的意见,以健全公民参与机制而非单纯依靠强制去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具体问题。另一方面,注重过程公正透明,以平等方式加强沟通,还特别关注事后引导帮扶,在程序和规则上体现民主政治,将党政领导、政府部门、市场主体、平民百姓等同聚于一个平台之上,平等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保护并尊重社会的主体地位以及社会自身的运作机制和规律,综合运用行政管理、居民自治管理、社会自我调节以及法律手段甚至市场机制等多种方式,最终形成政府与社会间协同关系的良性循环。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xx县群众诉求服务中心的经验,无疑是对此的一种有益尝试。
服务群众调研报告篇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研走访涉及的企业,涵盖了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多个类型,企业所属行业分布广泛,数量较多的是制造业企业,也有建筑、交通运输、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类企业。总体来说,多数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企业工会能够根据企业实际和职工所盼,不同程度地发挥出应有作用,比如:加强思想引领、开展技能竞赛、深化劳动保护、丰富文体活动、优化关爱慰问、落实福利保障、维护合法权益、管好工会经费等,推进服务职工生产生活,妥善处理企业内部劳动争议,营造和谐劳动关系。与此同时,职工对企业经营、工会作用、个人发展大多持乐观态度。
**各级工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把法治宣传和法律实践相互结合,不断完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机制,构筑多层面的劳动法律监督网络,依法协调劳动关系,积极预防和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纠纷,写好法治社会建设工会篇章,助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市总工会、吴江区总工会、昆山市总工会先后被**省总工会命名为**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示范单位。
一是加强网络建设,夯实工会公益法律服务工作基础。推进机构建设。贯彻落实《**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要求,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机构建设。提升队伍素质。通过举办讲座、课堂互动和网上函授等形式,提升包括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在内的工会干部的法治素养,鼓励、支持和组织工会干部参加“劳动关系协调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和“劳动法律监督员培训班”学习。引入专业力量。举办法律顾问聘任仪式,与*家律师事务所主任签订了《**市总工会法律顾问聘任协议》,安排法律顾问协助排查化解所负责区域的劳动关系矛盾纠纷、协助做好所负责区域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
二是落实工作制度,提升工会公益法律服务规范化水平。加强信息报送。市总印发了《关于建立**市工会系统劳动关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的通知》,严格落实《**省工会阳光预警信息平台管理办法》,制定“重大情况直报、定期排查月报、工作分析年报”等基本工作制度,明确工会主席为“第一责任人”,确保信息及时准确报送。依托分布于全市各地的*****个企事业单位工会法律监督委员会,形成纵向到底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体系,组织开展“五一劳动法治宣传监督月”活动,推广昆山工会劳动用工风险评估省级标准,**市总工会和各市、区总工会创新开展工会法治体检,接受企业预约,派出专业人员,免费为企业进行劳动用工隐患排查、专家咨询,提出工作改进建议,在**打造营商环境法治最硬内核过程中贡献了工会法律工作者智慧力量。畅通诉求渠道。建立全市劳动关系信息网络,通过“*工惠”app、**工会网和**工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向社会公布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办公室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和办公地点等信息;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将“12351”工会维权热线纳入**阳光便民服务“12345”热线统一管理,通过定期督查确保热线畅通;
开发建设依托*工惠app的法律服务模块,顺应职工生物钟,使职工群众有需求时随时问、工会委托专业法律人士及时答;
依托工会服务阵地,推动工会公益法律服务载体前移到工业园、集宿区、工地,打造职工群众身边的工会法律服务圈。
三是开展公益法律服务活动,预防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纠纷。整合内部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将劳动法律监督与基层走访调研结合起来,组织工会干部深入基层、企业,集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劳动法律监督,认真倾听一线职工诉求,及时帮助化解矛盾纠纷。结合“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活动和夏季安康“三送”活动,开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检查,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加强协作联动,扩大监督影响。按照全面排查、集中化解、就地稳控要求,将产能过剩、转型升级、资产重组、转移搬迁等可能涉及劳动关系调整的企业,作为劳动法律监督重点对象,及时排查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纠纷。推进评价工作,提高监督水平。**市总工会制定《**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评价方案》,通过召开会议、举办培训等方式,指导各地工会、区域(产业)工会、基层工会按照“学、评、填、报”四个步骤,全面开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合格’、‘先进’‘示范’命名”活动,把对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进行评价,作为全市各级工会普及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知识、排查劳动关系运行中各种隐患、及时化解劳资矛盾纠纷的基本方法和主要途径。
四是坚持普治并举,提升工会公益法律服务活动实效。推进劳动法治宣传。线上线下并举开展工会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国家宪法日、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工会法治宣传月活动的参与度和社会影响力。与**广电总台联合办好“十点说法”直播节目,就工会组建、劳动关系、会员权益等问题进行宣传答疑。针对职工权利意识增强而依法维权意识不足的现实,依托**工会微信公众号推出“学法小课堂”,各级工会建立各类网络普法载体***余个。提升法律援助水平。按照《**市工会法律援助办法》,服务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着力抓好工会公益法律服务网络建设,依托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开展职工法律援助工作时主动对接市县法援中心,借势完善市、县(区)两级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和镇(街道、开发区)工会职工法律援助站建设,目前全市共建立职工法律援助中心**个、职工法律援助站***个。加强职工信访工作。按照《信访条例》和《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职工信访投诉请求清单》,依法协调劳动关系,及时处置“信、访、网、电”事项,做到如实登记、准确统计、及时上报,积极引导群众通过法律程序、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各类矛盾纠纷。
一是职工对劳动经济权益等核心权益的诉求多元化。有的前期诉求未能得到及时解决或满足,导致后期解决矛盾及维护稳定压力持续增大,这些都对加强工会法律服务和援助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当前,部分企业仍未成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作用发挥不充分,工会公益法律服务活动联络联系渠道缺乏。
二是基层企业工会干部在开展内部争议调解时遭遇工作瓶颈。企业工会干部反映在开展内部调解时能力有限,往往导致内部调解流于形式,导致权益受到侵害的职工转而到上级工会和上级信访综治层面求助,不仅使这部分职工的精力、财力受到牵扯,而且增加了社会层面调解维权工作成本。
三是工会普法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的方式还不够丰富。职工在入职前、入职后往往忙于工作,缺乏主动学习劳动法律法规的意识和行动,有的在维护自己权益时不够理性,更谈不上以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解决问题、维护权益。有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希望工会普法宣传进一步扩大覆盖面,进一步围绕职工群众作息安排开展普法,普法和提供法律服务的方式、载体能够更加丰富,推动更多的普法宣传活动进企业进车间。
四、务实推动工会公益法律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开展百日走访、服务百万职工”活动是工会干部听取基层意见、改进完善工作、提升服务水平,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具体行动的重要举措。针对在调研中了解到的对公益法律服务需求情况的分析,面对职工群众的新期待,下一步要进一步增强工会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完善优化服务职工的方法手段,把深入一线、服务基层的行动,转化为优化提升工作、务实推动工会公益法律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带领各级工会干部,实现“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在现代化新征程上建新功”的行动目标。
一是着力营造全社会重视职工权益维护氛围。充分利用人大代表、政协工会界委员、工会法律顾问在人大立法中的作用,抓住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相关政策法规修订完善过程中的座谈、听证、公开征求意见等重点环节,不断提高工会源头参与的层次和效果。加强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针对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向党委政府、立法机关建言献策,推动相关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研究解决,确保职工合法权益落到实处。
二是着力在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方式方法过程中提升职工法治素养。制定实施**工会系统“八五”普法规划,大力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民法典和劳动法律法规等,进一步增强普法工作的实效性,真正让法治走到职工身边、走进职工心里。扎实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五一劳动法治宣传服务月、**市法治宣传月、宪法宣传日等主题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和公益法律服务。依托各地工人文化宫、文化馆及各类群文组织,开展工会法治文艺作品创作、征集、改编,推出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工会法治文艺节目。发挥**工会网上工作优势,依托*工惠app、**工会微信公众号,办好在线法律服务、学法小课堂、月度主题普法知识竞赛等线上工会法律服务项目,激发广大职工群众学法用法热情,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三是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推进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将劳动领域维护政治安全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根据省总工会等部门开展企业劳动用工监督评估专项服务行动的总体部署,对职工人数多、经营不稳定、劳动强度大、劳动关系矛盾多的企业,开展动态调查、信息报送、服务对接,市、县(市、区)、镇(街道、开发区)三级工会联动,提供以下沉服务、个性服务、改进服务为重点的**工会惠企公益法律服务产品,努力做到防范劳动用工风险服务在先、谋划在前。根据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评价规范,推进企业建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开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示范单位评价。主动争取人社劳动监察、争议仲裁、法院等部门的支持,进一步完善信息互通、制度对接、工作联动工作机制;
加强工会组织与劳动关系领域相关社会组织相互之间的联系协作,依托专业力量提高劳动法律监督工作质效。
四是不断增强工会法律援助的个案服务效率。加大市、区总工会法律援助服务力度,不断完善工会维权服务平台载体。继续推进《**省工会法律援助办法》《20**—2023年全省工会职工法律援助中心(站)实体化规范化网络化建设规划》贯彻落实,为有需求职工提供融法治宣传、法律咨询、劳动法律监督、协商调解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认真落实《关于推进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在开展精准前期调研摸清需求的基础上,把工会职工法律援助工作手臂不断延伸到集宿区、产业园、商务楼宇等区域和领域,与专业社会组织合作,共同推动职工法律援助和工会公益法律服务阵地下沉、前移,使工会法律服务工作更有温度更有效率,服务**营商环境建设更有力度和精准度。
五是加强工会公益法律服务基础性工作。健全完善风险排查预警、疑难问题联动化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机制,积极参与平安**法治**建设。发挥工会阳光预警信息平台作用,形成上下联动的全方位监控预警体系,做到劳动关系矛盾隐患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认真抓好《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工会信访工作的意见》贯彻落实,推进工会信访业务标准化建设,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从群众来信办理、群众来访接待、网上信访事项办理、窗口规范化建设等信访业务流程各环节入手,提高依法接访能力和处置成效。压实属地镇(街道、开发区)总工会职工信访工作责任,推动信访问题分类、及时、就地解决。贯彻实施《基层工会法人登记管理办法》,健全工会法人资格登记管理制度,做好工会社团法人登记、变更和管理工作。持续推进基层工会法律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各级工会法律工作干部综合素养,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风险、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水平。
;
服务群众调研报告篇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2021年以来,**县针对农村青年劳动力外出,留守老人、儿童办事找人难、不方便、耗时长等实际问题,注重发挥农村党员在“最多跑一次”改革和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在全县154个村设立“红色代办”站,组建“红色代办”服务队,探索“红色代办”服务机制,通过整合资源、明确职责、保障激励等措施,推动农村党员为群众提供综合性的代办服务,让“最多跑一次”向农村基层延伸,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加速农村基层全面振兴。
一、主要做法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县以“让党员生活在群众中、群众生活在集体中、基层阵地筑牢在百姓心中”为目标,创新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载体,深入推进“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大力推行定点、定员、定项、定时、定标“红色代办”服务,由党员为群众无偿代办事务,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党员为群众办实事的质量水平,推动乡村治理有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搭建服务平台定点办理。按照“方便管理、方便群众”原则,推进“红色代办站”与党群服务中心融合,利用现有办公场地等硬件及软件设施,配备咨询电话、电脑、办公桌等办公设施、便民服务点标识,在乡镇设立“红色代办”总站8个、村“红色代办”站154个。同时,在距离村委会远、居住分散的自然寨,合理设置“红色代办点”,着力延伸服务触角、构建最优服务网。坚持“红色代办”队每周集中研判一次,明确专门的值班代办员,动员村社明白人广泛宣传,让老百姓知道在哪办事、找谁办事。同时以解决基层便民服务堵点和困扰基层群众发展难点为出发点,全面摸排和分析研判,形成为民代办服务重点事项清单。
二是建强服务队伍定员办理。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红色代办”队伍领头人,发挥“两委一队三个人”“雁阵”作用,明确村党组织书记为村级“红色代办站”队长,强化“红色代办”队伍建设。整合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无职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力量等力量,组建“红色代办”队伍154支,实现村级服务队伍全覆盖。明确首个接待群众的代办员对事项从受理到完结全过程负责,把群众跑路变为党员干部跑腿、把群众办事变为党员干部代办,推动无职党员逐步向有职、有责、有为转变,解决后备力量有名无实、备而不用的问题。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针对年事较高、独身居住、自理困难的孤寡老人及留守儿童,由党员提供“一对一”的精准式服务。目前,全县红色代办员有723人。
三是规范办理事项定项办理。按照“农民办事不出村、解决问题在家门”的原则,推动“红色代办”站与“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寨管委”等平台有机融合,明确“红色代办站”主要代办项目审批类、证照代办类、咨询服务类和公益事业类等四类服务事项,服务项目包括帮助村民办理计生证明、身份证,办理暂住证、建房手续,代缴水电、通信等费用,购买农用物资,协调信贷资金,提供劳务输出信息咨询以及调解纠纷等,服务需求几乎涵盖农民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最大限度减少群众跑腿次数。
四是健全服务体系定时办理。在村级“红色代办站”工作日值班的基础上,根据各村代办业务量,采取预约时间办理、集中时间办理等方式统一收集群众代办需求和代办所需资料,确保群众进得了门、见得到人、办得了事。代办站将代办事项汇总整理后,按照“即办事项直接办理、一般事项承诺办理、上报事项负责办理、退回事项答复办理”的“四个办理”原则分类办理。能够在网上办理的当即办理,村级办理不了的事项则利用赶集日或预约办理的方式,统一交由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全程跟踪服务,办理完成后及时向群众反馈。对不符合办理条件作退回件处理的,要一次性告知服务对象退回的原因。
五是建立长效机制定标办理。按照“设点、收集、代办、反馈、公示、建档”六个环节,建立健全代办事项公开制度,将“红色代办站”代办流程、所需证件及费用等情况,统一制作成公示牌,向群众公开。建立“三办理,四登记”制度,明确一般事项直接办理、特殊事项承诺办理、重大事项联合办理,实行预约电话登记、上门服务登记、代办结果登记、办结签收登记,努力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矛盾调解不出村、信息咨询不出村、致富求助不出村。同时,建立代办数量公榜制度,由各代办站对代办员为群众代办事务情况进行公榜,接受群众监督,把“红色代办”代办服务成效作为村“两委一队”和普通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评先评优重要考核方式,进一步增强代办员的荣誉感和积极性。
二、主要成效和启示
推行“红色代办”服务以来,全县154个村“红色代办”站723名代办员累计为群众解决困难764个,代办实事好事3160件,农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明显提升,有效推动乡村振兴。2021年,**县**村入选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县**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一是党员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威信力显著提高。实施“红色代办”服务以来,农村党员在为民办事、乡村治理、生态宜居、产业振兴等方面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在群众心中的威信显著提高。特别是无职党员主动与年事较高、独身居住、自理困难的孤寡老人及留守儿童,建立“一对一”红色代办帮扶机制,提供“一对一”的结对精准式帮扶,无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提升。
二是党群关系更加密切,党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把推进“红色代办”服务基层工作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纳入村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效提升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将党员参与“红色代办”服务情况作为党员积分制管理加分重要内容,引导农村党员通过入户走访,聆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困难,拉近了党员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关系。通过“红色代办”服务机制,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有效加强,推动党组织安排的各项工作群众积极配合,在农村群众中形成了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良好局面。
三是畅通服务群众渠道,党员同群众联系更加密切。在推行“红色代办”服务中,各乡镇、各村加强与政务服务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广大农村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困难事、群众烦心事,有效破解农村群众因办事程序不清、政策不明、地处偏远等原因造成的办事不便、办事难等问题,打通了党员服务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服务群众调研报告篇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2021年以来,**县针对农村青年劳动力外出,留守老人、儿童办事找人难、不方便、耗时长等实际问题,注重发挥农村党员在“最多跑一次”改革和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在全县154个村设立“红色代办”站,组建“红色代办”服务队,探索“红色代办”服务机制,通过整合资源、明确职责、保障激励等措施,推动农村党员为群众提供综合性的代办服务,让“最多跑一次”向农村基层延伸,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加速农村基层全面振兴。
一、主要做法。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县以“让党员生活在群众中、群众生活在集体中、基层阵地筑牢在百姓心中”为目标,创新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载体,深入推进“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大力推行定点、定员、定项、定时、定标“红色代办”服务,由党员为群众无偿代办事务,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党员为群众办实事的质量水平,推动乡村治理有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搭建服务平台定点办理。按照“方便管理、方便群众”原则,推进“红色代办站”与党群服务中心融合,利用现有办公场地等硬件及软件设施,配备咨询电话、电脑、办公桌等办公设施、便民服务点标识,在乡镇设立“红色代办”总站8个、村“红色代办”站154个。同时,在距离村委会远、居住分散的自然寨,合理设置“红色代办点”,着力延伸服务触角、构建最优服务网。坚持“红色代办”队每周集中研判一次,明确专门的值班代办员,动员村社明白人广泛宣传,让老百姓知道在哪办事、找谁办事。同时以解决基层便民服务堵点和困扰基层群众发展难点为出发点,全面摸排和分析研判,形成为民代办服务重点事项清单。
二是建强服务队伍定员办理。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红色代办”队伍领头人,发挥“两委一队三个人”“雁阵”作用,明确村党组织书记为村级“红色代办站”队长,强化“红色代办”队伍建设。整合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无职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力量等力量,组建“红色代办”队伍154支,实现村级服务队伍全覆盖。明确首个接待群众的代办员对事项从受理到完结全过程负责,把群众跑路变为党员干部跑腿、把群众办事变为党员干部代办,推动无职党员逐步向有职、有责、有为转变,解决后备力量有名无实、备而不用的问题。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针对年事较高、独身居住、自理困难的孤寡老人及留守儿童,由党员提供“一对一”的精准式服务。目前,全县红色代办员有723人。
三是规范办理事项定项办理。按照“农民办事不出村、解决问题在家门”的原则,推动“红色代办”站与“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寨管委”等平台有机融合,明确“红色代办站”主要代办项目审批类、证照代办类、咨询服务类和公益事业类等四类服务事项,服务项目包括帮助村民办理计生证明、身份证,办理暂住证、建房手续,代缴水电、通信等费用,购买农用物资,协调信贷资金,提供劳务输出信息咨询以及调解纠纷等,服务需求几乎涵盖农民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最大限度减少群众跑腿次数。
四是健全服务体系定时办理。在村级“红色代办站”工作日值班的基础上,根据各村代办业务量,采取预约时间办理、集中时间办理等方式统一收集群众代办需求和代办所需资料,确保群众进得了门、见得到人、办得了事。代办站将代办事项汇总整理后,按照“即办事项直接办理、一般事项承诺办理、上报事项负责办理、退回事项答复办理”的“四个办理”原则分类办理。能够在网上办理的当即办理,村级办理不了的事项则利用赶集日或预约办理的方式,统一交由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全程跟踪服务,办理完成后及时向群众反馈。对不符合办理条件作退回件处理的,要一次性告知服务对象退回的原因。
五是建立长效机制定标办理。按照“设点、收集、代办、反馈、公示、建档”六个环节,建立健全代办事项公开制度,将“红色代办站”代办流程、所需证件及费用等情况,统一制作成公示牌,向群众公开。建立“三办理,四登记”制度,明确一般事项直接办理、特殊事项承诺办理、重大事项联合办理,实行预约电话登记、上门服务登记、代办结果登记、办结签收登记,努力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矛盾调解不出村、信息咨询不出村、致富求助不出村。同时,建立代办数量公榜制度,由各代办站对代办员为群众代办事务情况进行公榜,接受群众监督,把“红色代办”代办服务成效作为村“两委一队”和普通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评先评优重要考核方式,进一步增强代办员的荣誉感和积极性。
二、主要成效和启示。
推行“红色代办”服务以来,全县154个村“红色代办”站723名代办员累计为群众解决困难764个,代办实事好事3160件,农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明显提升,有效推动乡村振兴。2021年,**县**村入选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县**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一是党员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威信力显著提高。实施“红色代办”服务以来,农村党员在为民办事、乡村治理、生态宜居、产业振兴等方面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在群众心中的威信显著提高。特别是无职党员主动与年事较高、独身居住、自理困难的孤寡老人及留守儿童,建立“一对一”红色代办帮扶机制,提供“一对一”的结对精准式帮扶,无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提升。
二是党群关系更加密切,党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把推进“红色代办”服务基层工作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纳入村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效提升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将党员参与“红色代办”服务情况作为党员积分制管理加分重要内容,引导农村党员通过入户走访,聆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困难,拉近了党员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关系。通过“红色代办”服务机制,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有效加强,推动党组织安排的各项工作群众积极配合,在农村群众中形成了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良好局面。
三是畅通服务群众渠道,党员同群众联系更加密切。在推行“红色代办”服务中,各乡镇、各村加强与政务服务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广大农村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困难事、群众烦心事,有效破解农村群众因办事程序不清、政策不明、地处偏远等原因造成的办事不便、办事难等问题,打通了党员服务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服务群众调研报告篇七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提档升级”兴旅游的发展战略,按照全州旅游二次创业和把旅游业建成灾后产业恢复重建标志的要求,加快完善旅游业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建成6个精品旅游村寨,日隆、两河等旅游集镇基础设施、景区标识标牌更加完善,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得到多点培育和发展。
先后引进鑫兴超市、德惠超市等大型商贸连锁企业入驻,完成了供销社农贸市场恢复重建。建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村村农家店153家,累计注册登记服务业个体工商户共159户,其中:批发和零售业:61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户;住宿和餐饮业:19户;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户;金融业:26户;房地产业:5户;租赁和商业服务业:13户;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户;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户;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9户;教育:2户;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户;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户。累计注册登记服务业企业10户。其中:批发和零售业:3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户;租赁和商业服务业:1户;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户;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户;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户;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户。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休闲娱乐、交通运输日趋繁荣,城乡消费能力显著增强。
抓住灾后重建契机,完成了省道303线、省道210线恢复重建,巴郎山隧道开工建设,交通运输能力显著增强。中国邮政、圆通、韵达、夹金山物流等多家物流公司入驻,基本满足全县居民消费性物流需求。
目前,县境内有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邮政储蓄三家银行,各银行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了优势互补、相互竞争的格局。县农业银行推出了中小型企业金融贷的款、微小型企业小额贷的款、个人创业、住房贷的款。农村信用社针对广大农牧民推出了助农贷的款等多项业务,为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金融环境。县境内有中国的人保、中国平安、中华联合财保等保险机构,在财产保险方面已初具规模,三大保险公司均有车辆保险定点维修厂。出险后,定损理赔人员为车主带来了方便快捷的理赔服务。
目前,县境内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3家通信营运商,2g网络已覆盖全县、3g网络覆盖了主要乡镇,网络信号通畅,价格低廉。网络购物平台的对外搭建基本完成,居民通过开通网银便可以在网络上轻松购物,享受物美价廉的'网络服务。
目前我县的体育场馆和学校运动场在节假日基本对外开放,满足了全县居民的锻炼需求。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全县,数字电视、高清电视在县城也得到全面覆盖,乡镇文化站的建成,本土文化的深度挖掘,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全县以实施“金农”工程为重点,构建了多平台农牧区信息服务体系。以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抓手,支持其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农牧区服务业逐步起步。
积极推进沙棘产业化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动沙棘叶提取黄酮技术应用,构建了沙棘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立业电子有限公司已被评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推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县绿野特种养殖基地、县四姑娘山天然沙棘食品有限公司、县夹金山天然野樱桃酒业有限公司、立业电子有限公司、县兴隆副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金山沙棘食品厂等企业共申报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等22项。支持宝清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快品牌创新,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美容美发、洗染等居民服务业,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等民生服务业,居民生活丰富多彩。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福利中心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对于敬老院养老机构接受安置城镇“三无”老人、农村“五保”人员的,县财政按规定标准将其生活、医疗等补助经费转入敬老院,用于支付其生活、医疗、照料服务等所需费用。建立敬老院运行经费、护理人员工资、五保老人保障标准增长机制。
服务群众调研报告篇八
《服务业旅行社调研报告》是一篇好的范文,这里给大家转摘到百度。
服务业旅行社调研报告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市民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观光旅游成为很多市民的休闲方式。
旅行社作为与居民出行旅游密切相关的服务行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成为现代人休闲观光必不可少的导航标。
旅游社是服务业调查中的一个难点,结合**市旅行社样本企业分布较多的特点,笔者根据工作实际,对开展旅行社调查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
一、旅行社行业的特点、规模小,固定资产少。
由于旅行社的行业特殊性,不需要投入很多固定资金就可以运营起来,旅行社就单体来说,很少有大规模的。
间房、台电脑、张桌子、部电话、几把椅子,就可能是一个旅行社的全部家当,固定资产较少。、人员少、流动性比较强。
旅行社的工作人员除了经理就是导游,导游服务具有自由职业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对游离,旅行社组团少不了导游,导游带领游客到景点游览,在办公室的时间很少。
今天是这个导游接的通知、领取报表,明天就带队出去了,报表放在哪里没有人知道。
曾经有一家旅行社,半年报时先后换了三个人,领了三次报表。、行业淡旺季节明显。
很多景区是以自然风景为主的旅游景点,以山水游为主,每年—月是旅游的旺季,月份以后个人简历,很少有团队旅游,只是一些零星的散客,旅行社为了降低成本,实行轮流值班,工资待遇低,人员更难找。
二、调查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一)旅行社办公地点不固定,不明显,查找困难。
旅行社固定资产少,办公地点变更比较容易,而服务业报表是半年报,调查频率低,半年报调查时还在,年报时就搬到了其他地方,找不到该单位了。
再者由于旅行社业务的特殊性,办公地点多是租用写字楼,标志不明显,寻找单位困难。
(二)旅行社配合程度差。
旅行社多是私营企业,可能存在一些不规范经营行为(比如偷漏税),在与政府部门的人员接触时,容易产生抵触或戒备心理。
为了避免多交税、费,在填报时他们对营业收入、上缴税、费等经济指标,一般总会故意漏报、瞒报。
(三)统计基础比较薄弱。
旅行社多数规模偏小,基本上都没有专职统计人员,统计工作多是今天我干,明天你干,抓住谁是谁的局面,很难保存完整的业务基础资料。
(四)财务不健全。
旅行社为了节约成本,尽量减少行政人员,不少旅行社不仅没有统计,甚至连专职会计都没有,会计多是兼职,不在旅行社上班,定期去单位处理帐务,有的帐目就是老板给其报个数据简单记录,个别的旅行社连会计都没有,什么数据都是老板自己说了算。
三、调查中采取的措施与方法研究针对旅行社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最全面的范文写作网站在实际调查中认真研究调查方法和技巧,同时辅之以科学评估,提高调查数据质量,如实反映旅行社的发展水平。
(一)加强培训,提高旅行社人员业务素质。
当前面临的困难,主要是旅行社人员不稳定,责任心不强,对调查工作有敷衍了事的现象。
这就要求认真做好培训工作,要讲清服务业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使旅行社统计人员提高对调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详细讲解报表制度和要求,组织开展讨论,使参会人员切实掌握填报方法。
培训要切实有效,对没有按时参加培训的旅行社,要求补会,不断提高企业人员的重视程度和统计业务素质,为搞好服务业调查工作保证。
(二)入户调查,确保数据现场采集质量。
针对旅行社没有专职统计人员,会计人员相对稳定,报表上经济指标多是财务指标的情况,统一要求服务业报表由会计人员填写。
入户调查前,事先联系旅行社的会计,约定好具体时间,与会计人员一起查阅企业相关资料填写服务业调查表,提高了源头数据的准确性。
(三)认真学习旅行社相关知识,为审核报表打下基础。
开展调查前,认真查阅、学习有关旅行社方面的知识,如每家旅行社必须向市旅游局交纳万元人民币的质量保证金,旅行社从事旅游业务经营活动,必须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一般不低于元等等。
在审核旅行社报表时,发现不少旅行社都不填保险费,或者填报金额较小,
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通过查询发现属于漏填或者理解有误,要求企业补充填报有关指标,及时纠正报表差错。
(四)加强部门合作,利用行政手段提高旅行社的配合程度。
旅游局是旅行社的行政主管部门,从旅行社的设立、行业管理,业务考评,到取消经营资格,都具有较强的制约作用,因此,建立部门工作协调机制,能够使调查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
开展调查前,及时与旅游局行业管理科沟通联系,取得全市旅行社的详细资料,对旅行社地址和人员变动情况、旅行社经营现状做到心中有数。
对那些工作难度较大,没有。
服务群众调研报告篇九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4月1日,在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带领下,我委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对我市社区卫生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视察调研,实地察看了青龙、五星、三井3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青龙紫云苑社区卫生服务站,并听取了市卫计委关于全市社区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的汇报和4个城区卫计委负责人的意见建议。在常委会视察调研之前,我委先后到天宁和钟楼区进行调研,重点察看了政府、社会力量和医院举办的三种不同类型的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分别召开了部分居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座谈会,并赴杭州江干区、上海长宁区考察学习。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近年来,市政府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精神,围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按照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则,积极制订和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调整和优化配置基层卫生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目前,全市共建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7家(其中,政府举办的25家、社会力量举办的1家、医院举办的1家),共开设床位1180张,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108个,基本形成了每个街道有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15分钟健康服务圈的格局。按照国家、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和条件,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以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基本装备的投入,新建和改扩建了一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更新了设施设备,加强了机构内涵建设,先后创建成3家全国和20家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些示范中心功能分区合理、服务流程顺畅、就医环境舒适,切实起到了示范带动效应。
(二)社区卫生服务功能逐步清晰。按照新医改的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从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药品供应、人事分配等方面积极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逐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运行的新机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功能,努力实现由过去片面注重医疗服务向“六位一体”功能并重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履行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的职责,开展建立健康档案、组织健康教育、定期为65岁以上老人提供体检、妇幼保健、儿童接种预防疫苗等11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强化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疗和慢性病管理、康复服务职能,并从2019年起启动实施了家庭医生制度,逐步推行全科医生(团队)与社区居民建立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从原来的坐堂行医逐渐转向上门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目前,全市共组建全科团队219个,重点人群签约率81.04%、居民签约率28.55%,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81.07%,65岁以上老人健康管理率95.42%,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等人群规范化管理率分别为87.61%、86.76%和98.42%。2019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445.4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83%,门急诊均次费用93.57元,比三级医疗机构低158.43元,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率达51.2%。
(三)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围绕基层医疗卫生改革发展和努力满足社区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一是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初步建立了全科医生制度。全科医生主要有二种来源,一种是对符合条件的原基层在岗临床或中医类别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经过半年的转岗培训,取得全科医生资质;另一种是从具有本科学历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中招收(机构新进人员由单位发工资,社会招聘人员由财政发3万元/年生活费),经过三年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将其执业范围变更为全科医学专业。目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有全科医生458名,其中,经过三年规范化培训的合格全科医生232名。二是推行市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建医疗联合体,实施对口帮扶。由市级医院选派医疗专家或青年骨干到基层定期坐诊、挂职,组织基层医务人员到市级医院进修学习,帮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特色专科建设,提高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三是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广泛推广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都设有中医科和中医综合服务区,并分别建成了8家省级、10家市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近几年,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发挥了应有作用,并逐步得到社区居民的认可。但对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制约着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有待加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建设、设施装备、环境条件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随着形势的发展、需求的增长,加之规划相对滞后,除原来由乡镇卫生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机构外,当初老城区通过整合利用原有资源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存在业务用房小、布局不合理等问题。特别是2019年新定的全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明确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得低于3000平方米(原为1500平方米),并要开设病床30-50张。而我市先期编制的《常州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2019-2020年)》已显得不相适应,以致一些机构面积不达标,无法开设病床;一些机构设备陈旧,没有按标准化要求配备更新。
(二)相关政策不够配套。上一轮医改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快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措施,促进了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但从基层和群众的反映来看,某些方面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相关政策不够配套,运行情况不大理想。譬如:在药品供应上,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制度后,许多低价药品退出市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能使用省定的588种基本药物,居民习惯的常用药,包括专家门诊开出的职工医保目录中的药品在社区卫生机构部分配不到,患者反响较大,基本药物不仅满足不了群众的用药需求,而且影响了基层特色专科的发展。在编制核定上,我市是按照2019年省定标准核配的,标准较低,尤其是药剂、检验、b超、放射等岗位只各配1名,显然不尽合理,而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拓展和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原来核定的1872名编制已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在收入分配上,实行绩效工资后,社区卫生机构一定程度上由过去的“做事养人”变成了“养人做事”,出现了新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现象,虽然制定实施了新的考核办法,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执行或执行不到位。同时绩效工资的封顶和收入的基本平均,导致干多干少一个样,且干的多、错的多、扣的也多,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升反降,甚至推诿病人。在财政补助上,我市采用补供方服务需方的政策,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由财政兜底,造成亏得越多补得越多,亏得越少补得越少的削弱医疗的现象。在医保定额上,我市社区卫生机构实行按次均费用3100元的标准核定医保定额支付;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实行总额预付政策,经测算后次均费用大致为二级医院8000元、三级医院12019元。目的是降低医疗费用,但实际情况是社区卫生机构选择性收治病人,赚不到钱或有风险的都往上级医院推,结果是小医院住不进、大医院也住不进,使社区卫生机构资源(病床)得不到有效利用,同时推高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在收费价格上,实施家庭医生制度后,我市规定一级护理收费9元,家庭医生上门收费10元/次,因收费标准低,机构没有动力,虽然签了约,且居民有巨大需求,但实际却享受不到服务。
(三)人才短缺矛盾突出。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存在全科医生“招不进、留不住”、骨干人才缺乏和流失,以及空编与外聘并存等现象。据了解,我市第一批全科医生三年规范化培训,共招聘具有本科学历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112名,培训一年多后,其中一些考上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人员即随之流失,最后只剩60多人,难以满足基层卫生机构的需求。而部分骨干人才又因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低,发展前景小等原因纷纷上流。去年,仅新北区三井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有5名医生、8名护士辞职调离。目前社区卫生机构招聘医生、护士都很困难,特别是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紧缺,许多社区卫生机构只能采用外聘退休医务人员来解决医生不足问题。我市较早推行了上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的医联体建设,但由于体制、机制及公立医院改革滞后等因素,至今没有真正建立起上下分工协作、互利共赢机制,对提高社区卫生机构医疗技术水平的带动作用有限,大多还是停留在表面和贯彻相关政策层面上,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和鼓励医生多点执业的障碍较多。
为促进社区卫生事业的加快发展,推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实现医改提出的目标,我委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优化规划布局,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9-2020年)》,科学制定我市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进一步优化全市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服务可及性、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一是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设置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综合考虑我市人口总量、区划调整、城镇化、老龄化和社区首诊等因素,以调整布局结构、提升能级为主线,理性有序发展,强化薄弱环节,科学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及布局,加快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为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立足利用现有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对未达省定基础设施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新建、改扩建的办法,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需要,合理安排用地供给,优先保障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地;要按照《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1.2张,重点加强护理、康复病床设置的要求,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规模,支持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机构利用空余床位开设医养护一体化的老年病床,发展健康养老服务;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情况以及服务半径、服务人口等因素合理设置和调整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配置数量和布局,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照相关规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设施配套。三是按照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政府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足额安排的规定,在加快社区卫生机构基本建设的同时,按标准化配齐、更新医疗装备和公共卫生服务设备,保障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深化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按照医改提出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总要求,坚持以病人利益为导向,综合运用医疗、医药、医保和价格等手段,形成有效的医疗分流机制,为逐步建立完善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就医制度创造有利条件。一是扩大基本药物范围。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省增补品种外,选择新农合和职工医保药品目录中的药品,按一定比例配备给社区卫生机构,实行零差率销售。在增加药物品种时,要充分考虑基层常见病、慢性病用药习惯,并与上级医院用药相衔接,使群众享受到优惠、全面的用药服务。二是强化医保政策导向。科学引导基层首诊,进一步完善医保政策,健全差别化支付制度。适度调整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比例,合理拉开基层医疗机构、县级医疗机构、市医疗机构报销差距。除危急患者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以及手术病人复诊、急诊和特殊情况外,参保人员未经转诊,自行到上级医疗机构就诊的,其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要在原有基础上明显下降。全面执行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不同住院起付线政策,转诊病人采用累计起付线政策。合理设定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使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保持适当差距,引导患者分流就诊。三是建立有效签约制度。借鉴上海、杭州等地做法,实行家庭医生有偿签约服务,提高有效签约率,促进家庭医生与社区居民建立稳定的契约式服务关系,适当提高上门服务收费标准,让社区居民接受更多、更全面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个性化服务,满足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特殊人群的健康需求,使家庭医生真正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上海长宁区在建立全科医生(团队)的基础上,将家庭医生分配到各个社区居委会,开展签约服务,实行健康、亚健康、患病人群分类管理,每签约1人收费120元/年,统一由医保基金支付,并建立了以签约数量、服务质量、签约对象满意度、首诊率、预约门诊履约率、转诊率、服务到位率等为内容的考核办法,按考核百分比将签约服务费返还给全科医生(团队)。杭州江干区同样每人每年收费120元(个人承担10%、财政25%、医保65%),签约服务费85%给团队,15%由区管理中心统筹,上门服务收费标准由过去的10元/次调整为按医生职称收费(中级40元、副高60元),以体现医技价值;签约对象门诊医保起付线下降300元,享受优先就诊、专家门诊、精确转诊、家庭病床、家庭护理和个性化、特需等健康延伸服务。
(三)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切实增强社区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为加快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合理核定岗位编制。《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卫生人员数达到3.5人以上,医护比达到1:1.25,市相关部门要按照规定和标准,重新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总量,综合考虑城区规模变化、服务人口和范围扩大等因素,实行统筹安排、动态调整。同时要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法人主体地位,落实其用人自主权,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定编定岗不固定人员,变固定用人为合同用人,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二是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将服务质量数量、患者满意度、任务完成情况和城乡居民健康状况等作为主要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总量、财政补助、医保支付等挂钩。社区机构在核定的收支结余中,按规定比例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奖励基金,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三是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加快推行全科医生制度,加强师资和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实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继续做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实施全科医生特岗项目,确保如期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合格全科医生目标。四是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以形成分级诊疗秩序为目标,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医联体和远程医疗等方式,制定各类远程会诊收费政策,逐步建立利益、命运、责任共同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建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共享诊疗信息、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和教学培训。建立区域在线预约挂号平台,公立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转诊预约挂号服务,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病人优先安排诊疗和住院;将恢复期需要康复的病人或慢性病病人转诊到病人就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政府对医药卫生人才流动的政策引导,推动医药卫生人才向基层流动。
服务群众调研报告篇十
今年以来,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生态名县”为载体,以“五保六提升”为工作目标,继续深化“旅游产业推进年”活动,把“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凝心聚力抓落实,克难攻坚求突破。受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上半年gdp、工业增长率等很多经济指标增速下滑严重,但服务业发展仍保持健康较快发展,这为推动我县经济实现平稳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xx年我县上半年服务业的gdp总值是22.16亿元,占全县gdp比重52%。
1、批发零售商贸业增长放缓。我县批发和零售业受经济不景气影响较大、消费疲软,今年1-6月份,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亿元,同比增长9.4%,增幅比去年同期减少10个百分点;住宿与餐饮业发展结束了近几年快速增长势头,表现为平稳增长,1-6月份增长9.9%。
消费需求增长逐步放慢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收入增长明显放慢,未来一段时间内消费增长有可能持续减速。二是随着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今年就业将更加困难,居民即期收入和预期收入更加不乐观,致使居民消费信心挫伤,购买力受到遏制,1-6月份,我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793元,同比回落2%,其中居民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消费支出大幅下降,降幅达33.5%。
2、旅游业平稳发展。旅游总体上保持平稳发展,上半年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稳中有升,1-6月份,景区接待游客371万人次,同比增长10.1%;门票收入2368万元,同比增长7%;旅游经济总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11.7%。
3、交通运输、仓储业增长趋缓。交通运输、仓储受经济形势影响,客运、货运增幅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1-6月份,全县完成客运量510万人次,同比增长2.5%,客运周转量402720万人公里,增长2.1%;完成货运量290万吨,同比增长3.5%,货运周转量为35185万吨公里,增长3.0%。
4、房地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由于去年投入开发的房地产企业家数增加,达到12家,房地产业今年上半年总体上呈较快的发展势头,房地产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创历史新高。1-6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25418万元,房地产销售面积17.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4.6%;商品房销售额8.73亿元,同比增长79.9%。
5、金融业快速增长。国家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实施的货币从紧政策在去年年底调整为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出台扩大内需“十项措施”等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金融业快速增长。至6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1亿元,增长35.2%,存款余额117亿元,增长32.3%。
6、商贸物流重点企业逐步壮大。以天天新、天音公司、天啸物流等企业为代表的本土重点商贸物流企业,通过不断加大更新改造的投入力度,为我县的商贸流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中:天天新现有连锁网点覆盖全县十一个乡镇三个街道,总门店数达16家,建有配送中心一个。天啸物流新建物流中心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物流配送能力将上一个新台阶。
我县服务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服务业占gdp比重已与二产不相上下,但产业层次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主要问题有:
一是服务业总量小,基础弱,联动效应差。我县服务业虽然有了较大发展,在我县gdp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大,但全县服务业增加值仅32亿元,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5%左右,总量较小,这与我县发展服务业的优势相比,还没有突出出来。从联动效应看,主导产业带动乏力,产业联动不强。我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优势十分明显,但旅游业没有发挥行业龙头作用,对住宿、餐饮、购物等带动效应不明显。
二是产业层次结构不合理,主体低小散,新兴服务业还比较薄弱。我县服务业主要集中于传统行业上,服务业整体层次较低,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增加值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将近四成,而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新兴产业处于发育阶段,普遍规模小,占比低。新兴行业比较薄弱。普遍存在着“低、小、散”现象,“低”表现在商业发展层次偏低,基本上处于夫妻店、个体户等较低层次;“小”表现在商铺的营业面积普遍偏小;“散”表现在商业网点的布局较凌乱。全县缺乏较大规模的企业集团和专业市场,各类市场规模小、辐射面不广、专业化程度不高,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居多,缺少上规模的服务企业、专业市场、大商场、大卖场等。
深入实施“旅游产业推进年”活动,着力抓好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探索二、三产分离试点工作,建立、完善服务业发展机制,优化发展环境,推进服务业发展转型升级。
1、着力推进旅游业发展。旅游产业是我县服务业支柱产业,也是我县极具发展潜力,发展优势的产业,继续深化实施“旅游产业推进年”活动,着力推进山旅游品牌建设。同时,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农家乐”是我县近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结合了旅游业和餐饮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xx年,全县农家乐经营户达122户,从业人员总数达887人,接待游客136.6万人次,营业额达3308.9万元。“农家乐”成为我县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促销,将农家乐宣传触角伸向上海、杭州、温州等周边大中城市,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我县体验农家乐。
2、积极探索二、三产分离工作。鼓励工业企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使制造业由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拓展延伸,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研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鼓励制造企业二、三产分离的政策措施,支持鼓励生产制造企业将售后服务、后勤物业、餐饮和教育培训等内部服务功能剥离,整合组建专门的服务企业,其配套的服务企业享受原工业企业相关优惠政策。重点选择几家企业做好二、三产分离试点工作。
3、积极培育市场和会展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利用“中国汽车用品生产基地”、“中国过滤布名城”和“中国()胶带工业城”三块“国号”招牌,加强市场的引导和培育,促进支柱产业与市场互动发展。创造条件,逐步建设坦头汽车用品市场和生猪、中药材、淡水养殖等专业市场,开工建设县中心粮库,大力扶持中国()汽车用品展销会等展会活动。加强马路市场、城市“牛皮癣”等专项整治,规范农贸市场发展,因地制宜,疏导结合,使马路市场进场进巷进屋,切实巩固创省级卫生城市的成果。以梨园小商品市场的成功改建为范例,逐步推进全县各类市场如二桥的家具市场和福溪路建材以及工人东路小吃、赤城路宾馆、环城东路五金等产业集聚街段的改造升级。
4、大力抓好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推进项目建设是促进经济发展最为有效的办法。要加强抓项目的力度,精心包装项目,完善前期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出一批有特色的旅游、商贸、现代物流、市场等项目,争取服务业利用外资有所突破。加强已有项目的工程建设,使项目早落地,早出形象和效益。旅游项目方面,加快推进修禅寺修复工程、桐柏宫复建工程、华顶景区服务接待中心项目等项目建设。同时认真抓好一批对我县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具有特色的现代物流、商贸、市场等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如天啸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宝宝康食品仓储托运项目、上海大众汽车4s店、石梁农贸市场改造等项目。
5、建立完善服务业发展机制。加强对全县服务业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统分结合的服务业工作机制,制订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排出服务业相关的各个部门工作要点和部门分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强服务业发展的统筹和协调工作。进一步健全乡镇、街道服务业发展组织体系,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专职负责服务业工作。加强扶持服务业各种行业建立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在沟通信息,监督自律和平衡协调方面的作用,形成政府、协会、企业间科学分工、良性合作的服务业管理和服务体制。
服务群众调研报告篇十一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动员组织全县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亮明身份、报到登记、志愿服务,争当星级志愿者,开展红袖章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红袖章活动的开展,在全县营造了自觉奉献、传递爱心、助人为荣的社会新风尚,不断地提高在职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构建起了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社区党建新格局。
一是强化工作措施抓报到。结合党建工作实际,制定了《关于在全县在职党员中开展红袖章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施意见》,动员全县居住地在城区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含中省驻蒲单位)、人民团体的在职党员,树立“心系社区、服务社区、奉献社区”思想,积极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按照城区单位和社区分布情况,本着便于开展共建活动的原则,确定145个单位党组织与6个社区党组织开展共建。截止目前,全县有1819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县直各部门党委书记率先垂范,第一时间到各自居住地所在社区报到对接、领岗认责,积极参与听取意见、宣传政策、化解矛盾纠纷等活动,起到了以上带下的示范作用。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向党员统一配发和组织填写《x县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证》,个人持《活动证》主动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并填写《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登记册》,驻区单位党组织统一到共建社区报到,填写《驻区单位党组织到社区报到登记册》,实现在职党员到居住地和工作地社区党组织的双报到。特别是对新发展和新转入的党员,各单位党组织及时配发《活动证》,并督促其及时到社区报到,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工作全面开展。
二是灵活工作方式搭平台。按照“自愿、协商”的原则,积极推行“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双重管理机制,建立在职党员社区报到电子和纸质台帐,详细记录在职党员志愿服务和参与活动等情况。各社区广泛设立了“党员先锋岗、环境维护岗、邻里互助岗”等岗位,在职党员根据个人特点、兴趣特长等实际情况,每位在职党员至少认领1项社区服务项目,主动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种便民活动,全年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不少于48小时,在“零距离”接触群众中受到教育,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在职党员每次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后,社区党组织如实在《x县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证》上填写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服务活动情况并盖章,城镇6个社区与在职党员和共建党组织签订《服务承诺书》和《共驻共建协议》,并对在职党员所认领的服务岗位、服务事项、完成时限等,积极搭建服务平台,通过社区宣传栏、显示屏进行公示,引导党员通过qq群、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提供民事代办、技术培训、市场信息、政策咨询、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便捷高效的网上志愿服务,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创造便利条件。
三是丰富活动载体显成效。按照“灵活多样、小型分散、重在实效”的原则,搭建党员服务平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做到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要求“三知晓”。各共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切实发挥在职党员作用。妇联党支部开展“关爱社区留守儿童”,卫生局党委开展“免费义诊、下基层、服务居民”,公安局开展“安全防范惠及社区居民”、司法局开展“法制宣传进社区”等主题实践活动,参与在职党员群众856多人(次)。活动开展以来,食药局党委下辖3个共建党组织,利用星期天时间深入东街社区各条街巷,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进行安全整改,初步整改企业门店185余家,发放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资料500余份,在食药行业全力推动文明县城创建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联创办党支部张卫仓、支部委员耿晓卉、党员干部任雪婷、x县志愿者协会会长原斌在达仁社区党支部书记魏俊蒲的引导下,分别对达仁社区董福森、冯兆秀、宋亚军、韩孝友、李新民5户社区居民进行了慰问,并与他们拉家常,询问日常生活情况,并嘱咐他们天冷注意保暖、注意家中用火用电安全。为他们每家各送去一袋米、一袋面、一桶油,达仁社区还为他们送去了春联,有力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
四是着眼长远建制度。推行双向共管责任制,在职党员既接受所在单位党组织的主体教育管理,又接受居住地社区党组织的协助管理监督。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档案,社区党组织对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定期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定期收集反馈群众反映问题建议,讨论确定阶段性工作重点,增强开展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把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及开展活动情况纳入党建工作考核,促进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让党组织有责,在职党员有为,居民群众受益,取得社区欢迎、群众满意的效果。
通过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狠抓落实活动主要内容,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开局良好,目前取得了初步地显著成效,但与省市深入开展红袖章活动的具体精神实质要求,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职党员思想上松懈,积极性不高。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群众活动,涉及到的党员人数多,有些单位主要领导对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活动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职党员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甚至存在有懈怠情绪,一些在职党员认为在单位要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就行了,到社区履行奉献义务是多余的,去不去无所谓。
二是驻区单位把支部中心工作与社区党组织共建工作联系不紧密。有些单位对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活动与具体实际工作联系不够紧密,活动主题不明确,载体不新颖,形式过于单一。认为只要开展好支部的相关工作就行了,对于支部在职党员是否积极主动参与社区事务,没有明确要求,缺乏主动与社区党组织协调联系的“共建”意识。
三是缺乏抓好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群众活动的热情和办法。个别党组织负责人对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群众活动不支持,认为这方面工作无足轻重,不足以影响单位其他工作及基层党建工作大局。另外,认为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群众活动的这个问题只是普遍,存在有等、靠、应付的消极心态。
四是社区党组织资源有限,支撑活动难度大。组织开展在职党员志愿服务群众活动,需要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更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目前社区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条件十分有限,一时半会有上千名党员进入社区参加活动,如何做好在职党员的报到、管理、考核和服务工作,确保每名在职党员都能够积极地参与社区活动,不仅需要社区做好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更需要社区党组织上级镇党委的支持与配合。
一、强化思想意识转换,解决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态度不积极的问题。一是思想上引导。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广泛开展党性教育,引导广大在职党员积极发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主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由县委组织部、机关工委牵头,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启动仪式,大力宣传活动效果,并向各单位党组织发出一份倡议书,倡议广大在职党员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从“8小时党员”延伸为“24小时党员”,变“隐形党员”为“在线党员”。二是制度上约束。建立“在职党员信息库”,对全县1892名进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进行建档管理,专人负责。开展党员承诺公示,把在职党员的基本情况、职业特长、联系方式、服务意愿、一句话承诺等内容公开在所居住的楼道、小区公示栏中,亮明党员身份,接受群众监督。三是情感上融入。要求各社区开通在职党员qq群、微信群等平台,主动邀请在职党员加入,通过qq群向在职党员宣传社区党建工作,征求在职党员对社区发展、活动开展的意见、建议。同时,党员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沟通互动,给在职党员一份归属感,促使他们尽快融入到社区大组织中。目前,6个社区已建成qq群、微信、五城联创网络等网络交流平台4个。
二、明确群众需求导向,解决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群众不认可的问题。一是了解群众需求。每年初,社区组织在职党员针对辖区内居民开展一次需求摸排。采取个别走访、发放问卷、集中座谈等方式,认真听取社区群众的意见建议,找准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找准活动形式与内容的最佳结合点,并对辖区内五保户、特困户、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五类人员作重点调查,为在职党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提供依据。二是认领服务项目。实行党员服务项目岗位化,由社区党组织统一设立扶贫解困救助岗、法律法规咨询岗、矛盾纠纷调解岗、清洁家园奉献岗等20多个服务岗位,明确具体服务对象、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每名在职党员根据自身特长和实际情况至少选择1个岗位,每个岗位的在职党员每半月至少要开展一次活动。三是实行按需点单。在摸清群众诉求的基础上,由社区对群众盼望解决的小事实事进行汇总后发布在社区公开栏和qq群、微信群中,由社区在职党员根据意愿和能力领办,实行一对一服务,形成群众“张嘴”、干部“跑腿”的服务模式。
三、建立激励机制,解决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行为不常态的问题。一是日常管理交给社区。建立在职党员志愿服务记实制。由社区组织统一安排的活动,由社区党组织负责记录;由在职党员自行组织开展的活动,需保留活动照片等资料,经社区党组织认定后如实记录。在职党员服务情况一季一汇总,并在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联席会议上进行通报。二是定期督查交给单位。各单位党组织主动参与社区建设,把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群众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抓手。定期对活动情况进行督查,与社区党组织沟通联系,了解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的情况,掌握在职党员进社区的表现,建立本单位“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服务档案”,激发在职党员党性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民主评议交给群众。社区党组织每年开展1次“社区服务之星”评比活动,邀请社区居民代表成立“评审团”,由在职党员“晒”服务,居民代表“评”成效。评比结果记入个人档案,并作为当年度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参考,形成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积极主动为居民服务的浓厚氛围。
服务群众调研报告篇十二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服务对象在基层,依靠力量和工作主体也在基层,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繁荣群众文艺。
调研报告。
仅供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为更好地推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我们通过听、查、议、评等形式,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单位都能按照市委有关文件精神,坚持推行“一述两考”制度,紧紧抓住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和全体党员干部理论学习两条主线,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有力推动理论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xx县将县委中心组学习扩大到了全县正局级领导干部,形成了辅导、自学、交流“三集中”,时间、人员、内容“三落实”,学习笔记、讨论记录、体会总结“三到位”,全县的乡镇(街道)党工委、县直党(工)委和32个党总支中心组都把理论学习列为重点工作之一,并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强化理论武装,层层抓落实。太原警备区采取开办理论夜校,制作宣传橱窗、主要领导深入基层宣讲等方法,使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得到宣传普及。市教育局多年来坚持中心组理论学习双月调阅制度、专项检查制度、年终考核述学制度和干部竞岗考试制度,极大地提高了系统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后,各级各部门中心组学习都能根据活动要求组织好理论学习。xx区向阳镇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对村镇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汇丰街办采取中心组学习、召开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在全街上下掀起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高潮。xx县委中心组学习保证了时间、精力、资料、方式、效果“五到位”,实践活动期间共组织集中学习研讨15次,乡镇党(工)委中心组学习坚持每月至少一次。xx市在搞好市级中心组学习的同时,组成督查小组对全市基层党(工)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进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督查,有效促进了基层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市公安局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教育引导全局干警积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多方面了解群众诉求,多方式落实爱民措施,多渠道提高工作水平,锻造“亲民、爱民、为民”公安队伍,为民执法、为民服务的意识和水平不断提升。市卫生局结合深入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了“讲医德、塑形象、科学发展作表率”活动,推动全系统形成了既充满活力又协调发展的工作新局面。
为引深理论学习、宣传和研究,xx区积极办好《学习论坛》电子期刊,及时刊载全区各级党委中心组开展理论学习的情况及中心组成员撰写的理论文章、
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和调研报告,为各党委中心组和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探讨实践的平台。xx区于2019年开始正式编发内部资料免费交流的双月刊《理论学习园地》,截至2019年已累计出版发行33期。高新区2019年举办了“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知识讲座,园区60多家企业的领导、工会干部、业务骨干230余人参加,将学习延伸到了民营经济组织。
我市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部门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实际,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采取各种宣传手段,在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xx区紧紧围绕全区发展大局,依托内外宣传窗口,切实做好全区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的集中宣传,在《太原日报》开办《汾东之窗》专版深入报道全区中心工作;每年组织专家对全区区直各党(工)委、各街乡党(工)委分管新闻宣传的领导和通讯员进行集中培训;制定印发《xx区突发事件新闻宣传应急处置预案》,完善了全区各党(工)委应急处置领导组;加强网上舆情跟踪分析,及时进行网上舆情正面引导。xx区积极掌握宣传主动权,加强与省城新闻媒体的沟通互动,成功举办了三届“省城媒体联谊会”,受到了广泛的好评。xx县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宣传工作的重要位置,把基层宣传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举办的2019中国清徐醋文化节暨醋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中国醋文化醋业发展高峰论坛和“醋韵飘香秀风采”醋文化主题展览,以独特视角展示清徐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成就。xx市利用《太原日报·古交新闻》等媒介,重点宣传安全生产、新农村建设、转型发展、低碳经济、“两型基地”建设、文化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新变化、新成效。xx县通过多种平台、多种角度对娄烦的发展状况、投资环境进行宣传,在公路沿线主要路口竖立了大型宣传标语,配合省安全生产采访团重点对尾矿库关停等安全生产重点工作进行了大力宣传。市经委积极围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绿色转型,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运用多种手段,卓有成效地开展节能宣传。市建管委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引导工作,在充分发挥媒体作用、促进城市宜居建设方面取得可喜成果。
我市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部门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太原解放6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主题活动为载体,大力培育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各项工作有声有势,并且把更多的版面、镜头、时段留给群众、留给基层,为新太原建设提供了来自基层源源不竭的动力,形成共创和谐的良好氛围。xx区利用五一、十一等重要节日,积极开展了以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演讲竞赛、图片展览、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全区营造出了热爱祖国、建设迎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浓郁氛围。xx区在自办的《理论学习园地》上开辟“劳动者之歌”栏目,选塑身边的模范人物,用可亲可敬的身边人,提升全区人民的思想境界和人生价值追求,产生了“两放人员”好妈妈韩雅琴和人民调解员张俊贤两位全国模范人物,在文明和谐城区建设中产生了卫中奇、孙改卿、任三货等先进典型。xx区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和学校教育为依托,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本土历史文化教育。xx县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组织了群众文化艺术节暨下乡巡演活动、清徐发展成就摄影图片展和“见证清徐辉煌”画册汇编等系列活动,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风采。太原警备区广泛开展“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广大官兵“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价值追求更加坚定于全市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调研报告。市农委对近年新农村建设、扶贫工作、农业产业化经营等60个先进集体和粮食生产大户连同优秀大学生村官、优秀新农村建设特别助理、返乡农民工创业之星等50个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并把先进事迹编发在《太原农经信息》网上进行广泛宣传。市教育局积极探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思潮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狠抓落实,做到了“两个结合”,即把“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与大中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民族传统教育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市卫生系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职工教育全过程,融入卫生行业。
规章制度。
和行为规范,树立了以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李毅新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典型,在全系统形成了浓厚的学先进、超先进、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近几年,伴随着我市建设特色文化名城的步伐,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逐步加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得以提升,群众文艺创作层出不穷,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物旅游、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卓有成效,促进了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1)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各县(市、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逐步建成,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形成了组织机构网络化、服务对象社会化、文化设施规范化、活动形式多样化的基层文化建设格局。xx区文化馆是xx市唯一的国家一级馆,现成为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阵地;全区重点建设了刘家堡乡、西温庄乡及北格镇三个综合文化站,陆续建成了20个社区图书室和30家农家书屋。xx区共有文化馆、文化站、音乐戏曲茶座等文化网点共计800余户,该区的梨园文化发展中心已成为集民间戏剧乃至全国戏剧交流、融合、发展的一流戏剧场。xx区全面推进“2131”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成立了农村电影放映总队,每个镇(街办)都成立了农村电影放映队,电影放映率先实现100%覆盖率。xx县对文体中心的五个场馆进行了装修完善,2019、2019年建设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全县11个新农村示范村发放图书13200册;对14个省级重点推进村、16个县级重点村及20个新申报村统一充实了一批文化设施。xx县建成了县历史博物馆,夯实了基层文体活动阵地建设。民营区多方筹资3000万元,新建了集健身、休闲、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富有现代气息的五龙公园,赢得了周边群众的赞誉,提升了地区文化品位。
(2)繁荣群众文艺创作。各县(市、区)抓住基层文化发展前所未有的契机,积极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精品剧目,文化产品硕果累累。xx区自编、自排、自演的小戏《酸枣坡》获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表演奖;组织策划的韵白故事《社区一家人》参加了中宣部等四部委举办的全国第六届“四进社区”文艺比赛,荣获银奖;区属女子合唱团获文化部举办的全国第十一届合唱节银奖;组织排练的秧歌剧《农家乐》,经过角逐即将参加第xx届“群星奖”全国总决赛。xx区的太重鼓乐团赴美国、澳大利亚演出,博得了一致好评,并赴京参加了北京残奥会的开幕式锣鼓表演,该团荣获洪洞全国鼓乐大赛金奖等多项大奖。xx县依托民营文化团体创作的新编历史剧《龙兴晋阳》获得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主演胡嫦娥摘得“优秀表演奖”。
(3)活跃群众文化活动。各县(市、区)均能以重大节庆、纪念日等为契机,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营造了良好的区域文化氛围。xx区举办的牡丹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分展示了该区省城“窗口”优势、历史文化优势和文化与商贸结合的商业优势。xx区杨家峪街办荣获了全国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xx区成功举办了三届“晋之源文化旅游推介周”系列活动,为全面振兴旅游产业,推动绿色转型起到了积极作用。xx县“中国清徐醋文化节”荣获了“全国知名品牌节庆百强”殊荣。
(4)文化遗产保护、文物旅游工作扎实推进。各县(市、区)大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进一步摸清了本地区文化资源家底,文物旅游事业得到蓬勃发展。xx区共收集非遗信息641条,其中庙前高跷被评为xx市二十大新发现之一。xx区积极参与了古太原县城规划编制,有序推进蒙山大佛修复工程,指导完成了风峪沟店头古堡科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了晋源古城遗址公园工作。xx县启动狐突庙等文物修复项目,加大了对国家级非遗项目老陈醋传统酿造工艺、徐沟背铁棍、清徐砖雕的保护和开发等工作的力度。xx市全力打造以武四新撕纸艺术为代表的民间文化品牌,大力扶持了八音会等地方特色艺术。红色旅游工作迈出可喜步伐,xx县高君宇故居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第四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万柏林黄坡革命烈士陵园、八路军太原办事处、清徐烈士陵园、娄烦米峪镇战斗遗址被命名为第二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全市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认真贯彻上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推进全民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大力倡导文明社会风尚,文明和谐创建工作掀起了新热潮。xx区文明创建网络覆盖了全区;该区三桥文明市民学校的办学经验在全市推广,省委常委、市书记受邀担任了该校名誉校长;发端于三桥文明市民总校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曾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赞誉。xx区实施了区四大班子领导创建责任包片制、创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地区共建共享等制度,并为全区每个社区拨付一万元作为创建专项经费,形成了机构健全、人员到位、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xx区大力巩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xx县、xx县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百强帮百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经济区在去年公民道德宣传日之际向各社区赠送价值1万余元的图书近1000册。市教育局建立健全了青年志愿者网络,制定了志愿者注册制度,开展了很多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全国廉政文化进校园和青少年廉洁教育四个试点城市之一,我市教育系统已形成系统完善的工作体系,多次受到中纪委和教育部领导的高度评价。
市九代会以来,全市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部门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积极建设创新型、服务型、学习型机关(组织),全面造就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学习意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技能素养,营造了团结、奋进、向上的工作氛围。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宣传思想文化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我市基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的各项建设均取得了可喜成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相关部门和单位不断探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路子、新举措,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卓有成效的好方法、好经验,极大地推动了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通过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调研和思考,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是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工作全局,是党联系基层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原则性,所以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保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正确方向。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方针不动摇,这是做好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关键。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来开展,始终紧贴主战场,跟得上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的思路和节奏。只有这样,才能使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直面广大群众的工作,所以要立足于实际,深入到现实生活和广大群众中去,进一步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好地服务于新太原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必须统筹协调,密切配合,这是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方法。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紧密配合,形成同心协力、齐抓共管的局面。要加强与同级其他党政部门的协调配合,也要密切与工青妇、民主党派、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各界的工作联系,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队伍素质,这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前提。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一项政治思想性、社会责任性很强的艰巨任务,没有一支过硬的队伍是很难不辱使命、完成任务的。我市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之所以能取得可喜成绩,原因之一正是得益于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硬的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他们克服了基层工作中这样那样的困难,承担了繁重的工作任务,守得住清苦,耐得住辛劳,以良好精神的风貌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开展和圆满完成。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现状不容盲目乐观,还存在着一些影响工作发展的问题,距离新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工作受重视程度仍然不足;不平衡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公共文化资源相对贫乏;专业人才相对短缺;干部流动较慢而且“老化”现象严重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予以认真对待并加以解决。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服务对象在基层,依靠力量和工作主体也在基层。当前,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面对我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开创“三个发展”新局面的艰巨任务,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较以往显得尤为重要。要按照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抓好基层、打好基础的要求,把政策向基层倾斜、资源向基层投放,推动各项任务更好地落实到城乡基层,努力把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是否得到贯彻落实,关系到太原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站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全局角度出发,充分认识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各级党委部门一定要深刻领会胡关于经济工作搞不好要出大问题,意识形态工作搞不好也要出大问题的重要论断,进一步强化意识形态工作一把手责任制,始终把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纳入工作全局,与经济指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硬性工作一同研究部署、一同检查落实。要彻底改变部分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浮在面上、停在口上、响在会上的状况,彻底改变一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没人、没位、没钱”、经常“替别人打短工”的尴尬境况,在方向上牢牢把握,在工作上及时指导,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在待遇上认真落实,在投入上切实保障,确保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有效推进和深入开展。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十分艰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基层又是工作比较薄弱的环节,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认真把握工作规律和特点,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才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提高工作的实效性。要把深入基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作为提高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关键,大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之风,研究如何围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导和教育广大群众,进一步坚定广大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如何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大局,营造有利于本地区安全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的舆论氛围;如何围绕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切实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立足培育文明社会风尚,扎实开展基层公民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如何着眼于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深入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如何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不断提高依法管理的能力,增强正面舆论强势,确保地区文化安全。只有通过深入研究解决好这些实际问题,才能不断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迈上新台阶。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是新时期赋予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使命。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和激发基层的创造活力,不断丰富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内涵。要创新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观念,不僵化、不停滞、不保守,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开展。要在内容上、对象上、渠道上拓展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域,不断扩大党的思想、正确舆论、先进文化在基层社会群体的影响力。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适应群众精神需求、接受习惯的新变化,探索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新途径新办法,使工作更好地赢得群众、赢得民心。要按照推进特色文化名城建设的要求,创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时代感和影响力,使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
如今的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域越来越宽,组织协调任务越来越重,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部门不仅仅是宣传者、组织者,也是协调者、执行者。要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大宣传工作格局,形成强大合力。要加强科学谋划、加强统筹协调,把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状况和本部门工作的新要求中完善工作思路和布局,围绕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的重要决策部署、重大活动寻找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集成资源、集中力量、集聚优势,形成整体效应。要找准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与基层其他部门工作的结合点,加强沟通交流,每当遇到新的工作特别是一些重点工作、重大任务时,不仅要考虑自己怎么做,还要考虑如何发挥周围各方面积极性,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真正融入到各基层部门业务工作之中,体现到基层各领域行业管理之中。
新形势新任务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建设一支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广博文化知识、崇高职业精神、过硬工作本领的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为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一是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领导班子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把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洁、团结协作的坚强领导班子;进一步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干部的选拔、任用、交流和管理工作,抓好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为他们提供更多学习提高的机会和锻炼能力的平台;依托“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带动基层各门类优秀人才更好成长。二是要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保持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逐步形成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三是进一步强化服务观念,增强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服务的责任意识,努力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要通过实实在在而不是华而不实的努力,进一步提高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服务群众调研报告篇十三
社区地处xx市xx区北郊城乡结合部处,总面积0.62平方公里,共辖12家企事业单位,56个楼群院落,1239户3867人。20xx年4月28日任康寿路社区党总支书记以来,以“五百”、“十进十送”活动为平台,迈过居民家“门槛”,倾听居民“心坎”言,全面了解困难群众的家庭基本情况、当前和今后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等内容。
辖区困难人群主要有下岗职工、老党员、孤寡老人、残疾人、孤儿等。从走访的115户贫困家庭中筛选出86户,38名贫困党员按困难程度分别给予500元、300元、200元不同等次标准进行了临时救助。辖区内空巢老人、大病患者、残疾人、孤儿、“两癌”患者、单亲母亲等49人,与社区干部、共驻共建单位结成帮扶对子,长期开展帮扶活动。
1、因企业倒闭、改制,失去工作而致困。失业职工中年龄偏大,所谓40、50人员,缺少专门技能,再就业难度大,自谋职业门路窄、办法少,家庭收入减少,生活捉襟见肘,需要提供生活保障,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2、因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致困。辖区内高龄老人年龄都在80周岁以上,80%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慢性胃炎、风湿病等疾病,有的基本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3、因重大疾病致贫、返贫。因家庭成员患癌症、糖尿病、尿毒症等重大疾病,为支付高额医疗费用而倾家荡产,导致家庭急剧贫困,沦为新的贫困一族。
4、因残疾而贫。社区现有残疾人45人,其中30%左右的残疾人有一定的劳动能力,有不少残疾人一点劳动能力也没有,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全靠家人的照顾。有的夫妇都是残疾人,双方都有缺陷。
5、因其它原因致贫。这些家庭因突如其来的车祸、工伤等天灾人祸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造成了家庭贫困。
虽然困难家庭都享受城镇低保,但由于低保资金不足,相关制度还不甚完善,与困难群众的期望和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1、困难群体收入不足。由于弱势群体的劳动能力、素质偏低等原因,他们很难找到合式的工作来增加自已的收入,加上水电气价格及主要农副产品价格在上涨,低保在生活资料价格上涨后把这部分增加抵消殆尽,以低保人群为代表的低收入者的生活压力进一步增大。
2、标准不高。低保是扶助弱势群体实现基本生活需要的最低限度。低保月补差以家庭人均收入的核算为基础,来界定补助对象,确定补助标准。
3、配套措施少。对困难群体,目前除了政府补助保障外,来自其他方面的相应照顾较少。困难群体在就业、住房、看病就医、子女就学、煤电水供应价格等方面优待政策还不完善。同时,社会救助体系不健全,来自社会其它方面的慈善捐赠较少,社会救助资金来源单一,对困难群体的解困工作难以实现“综合效应”。
要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加大贫困户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力度。重点对被老幼、病残者所困,难以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及时提供就业机会;对文化程度低,缺少技能的劳动力,及时搞好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帮助联系务工;对“零就业贫困家庭”的特殊困难劳动力,可由政府购买公益岗位,帮助其实现稳定就业。
加快以城镇低保制度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就业、救灾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城镇保障救助体系建设,使他们从根本上摆脱困境。
一要完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体系。贫困户是因病残、因缺劳力、因学、因灾等因素致贫的,这些贫困户依靠自身力量是难以战胜贫困的,必须实行“应保尽保,应补尽补”。
二要完善城镇医疗救助体系。将城镇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城镇医疗,按规定需由个人缴纳的参保费用可由政府医疗救助资金予以补贴,免去个人应缴部分。同时提高门诊和住院的报销比例,实行特困户大病救助的提前介入,病人入院后相关部门即视可能产生的医疗费用给予救助预拨,并简化医疗费用报销手续,对贫困户医疗报销推行上门服务,定期结帐。
三要完善教育资助体系。对贫困农户子女就学,要给予必要的生活补助和学习资助,防止“因学致贫”和教育贫困代际传递。加快发展对贫困户劳力实行免费技能培训,推荐就业。
结对帮扶是新形势下帮助城镇贫困家庭摆脱贫困行之有效的方法,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和个人,要进一步加大结对帮扶的力度,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一要搞好“单位结对”帮扶。参与帮扶的部门和单位,要创新扶贫机制,做到“一户一策”,实行个性化帮扶措施。
二要搞好“企业结对”帮扶。按照“政府推动、企业参与、政策激励、合作共赢”原则,企业要利用自身优势,优先吸收城镇贫困家庭有劳动能力人员。
三要搞好“民间结对”帮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广泛动员和组织个体经营户、社会上有能力的爱心人士,自愿加入到“民间结对”帮扶之中,各尽所能,共同为城镇贫困户的脱贫致富,奉献一片爱心、贡献一份力量。
这些帮扶措施与对策是否行之有效的,要在实际情况的解决与帮扶中逐步落实与改善。主要体现在要自觉深入到群众中去,体察情绪,把握诉求,排查纠纷,化解矛盾,消除隐患,实实在在地帮助到弱势群众。
通过走访慰问调查,真诚地与群众谈心交心,关心体贴,真诚地与群众交朋友,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掌握群众愿望需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服务群众调研报告篇十四
近年来,彝良县步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特色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强势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能源化工矿冶快速发展,征地拆迁任务前所未有。在矿业整顿整合、征地拆迁过程中,彝良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大胆创新,多措并举,卓有成效地开展群众工作,积淀了一定的群众工作经验。
(一)强化“一个理念”。彝良县委、县政府在推进矿业整顿整合、征地拆迁工作中不断强化群众工作理念,赋予新时期群众工作理念新的内涵,力求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群众利益至上的观点,想问题、办事情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群众的要求。二是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需。三是坚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观点,做到决策前考虑群众意愿,决策中征求群众意见,决策后听取群众反映。四是坚持发展成果与人民群众共享的观点,优先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五是坚持群众主体作用的观点,通过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把蕴藏在群众中的巨大力量调动、凝聚起来,依靠群众的力量创造性地推进各项工作。
(二)落实“两个制度”。一是落实群众参与制度。在征地拆迁工作中,始终把征求群众意见作为制定补偿安置方案的必经程序,引导群众提出合理诉求,将补偿安置初步方案反复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进行综合梳理和论证,最后形成科学合理、群众满意、符合政策的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如:《彝良县角奎镇西正街片区旧城改造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就是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和听证会而形成的,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二是落实群众监督制度。在矿业整顿整合工作中,实行群众举报、社会监督等措施,发挥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确保各项工作全面开展,稳步推进。在征地拆迁工作中,进行阳光操作,坚持做到“四公开一监督”,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消除群众疑虑,实现和谐拆迁。“四公开”即公开征地拆迁安置政策、公开被拆迁房屋及附着设施细况、公开补偿评估结果、公开安置操作过程;“一监督”就是对入户丈量登记和实施补偿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并将户主姓名、补偿内容、数量、标准及合计补偿数额张榜公示,增强透明度,有效防止了优亲厚友、暗箱操作等现象的发生。
(三)健全“三个机制”。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凡涉及征地拆迁工作,都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家班子的一名副职领导担任常务副指挥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征地拆迁工作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组、政策法规组、信访接待矛盾纠纷调处组、产权争议调处组、维护稳定工作组、资金保障监督组、宣传组和督查组等“一室八组”,从组织机构、领导层面打破过去“征地拆迁都是政府行为”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格局,为征地拆迁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坚持常务副指挥长驻地指挥、每天一次工作会议制度,及时掌握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征地拆迁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抽调纪检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负责征地拆迁工作过程进行全程监督,营造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二是健全维护群众利益机制。采取多种方式,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矿业整顿整合工作启动后,把民工工资的兑现作为重点来突击,启动工作10日内,共兑现民工工资2700余万元,切实维护了民工的合法权益。在征地拆迁工作中,合理奖补,充分让利于群众,若涉及地块类型认定有争议的,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尽量就高补偿。对在规定时限内积极配合征地拆迁工作的群众给予一定奖励,如:主动配合工作组开展实物调查工作,并领取征地补偿款的,水田、菜地每亩奖800元,一、二、三类旱地分别奖600元、550元、500元;主动自行拆除房屋的拆迁户,按其房屋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奖50元。在安置过程中,不与民争利,尽量选择发展潜力大,商业价值高的地段对拆迁户进行安置。如:田坝安置点位于昭彝路沿线,地处交通要道,该安置点房价年年攀升,安置户利用安置门面经商,月收入可达6000元左右,安置点的升值潜力逐年凸显,使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及时兑现过渡安置费,对重新建房的,相关部门按规定2个月内为其办理相关手续,能减免的费用一律减免。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如:在柿凤二级路征地拆迁中,对工作中出现推诿扯皮、不配合乡镇开展工作的2名干部进行了行政问责。三是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排查化解机制。各级调解组织充分发挥纠纷信息员的作用,及时发现、掌握、上报矛盾纠纷苗头,使矿业开发、征地拆迁中大量的矛盾纠纷能够早发现、早介入、早控制。认真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做到“三个突出”,即突出排查由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突出排查久调不决的矛盾纠纷,突出排查群体性矛盾纠纷。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及时召开研判分析会议,进一步排查相关政策落实情况、涉及的群众利益情况等问题,采取“三包四定五个一”的方法,即包调查、包处理、包稳定,定领导、定措施、定时间、定责任,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包到底,及时进行调处,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
(四)抓好“四个环节”。一是调查掌握群众意愿。在征地拆迁工作中,工作人员通过深入农户家中,与被征地拆迁户面对面交心谈心,对其家庭人口、经济来源、收入状况以及对征地拆迁的真实想法等进行全面摸底调查,了解群众意愿,获取第一手资料。如:县城东、西正街和游乐场3个片区涉及227户群众的旧城改造,通过逐一征求意见,有216户支持,11户反对,支持率为95.15%。工作组深入了解11户群众的想法,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消除了他们的疑虑和抵触情绪,最后支持率达100%,为旧城改造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宣传发动人民群众。通过召开会议、制发宣传册子、开展文艺演出、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等方式,广泛宣传发动群众,营造了“人人关心彝良发展,家家支持彝良建设”的良好氛围。涉及征地拆迁的乡镇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村组农户,通过召开“四个会”,即村组干部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户主会,耐心解答群众疑问,疏通群众思想。将工程概况、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方案以及“六项补偿标准”(土地、青苗、坟墓搬迁、零星树木、房屋及附属建筑物拆迁、专项设施补偿标准)等内容汇编成册,印发到征地拆迁户手中,安排专人入户宣传讲解,让群众对整个征地拆迁工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制作征地拆迁“八荣八耻”、“好字歌”等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在公共场所、重要路口和田间地头张贴公布,使征地拆迁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深挖群众身边典型事例,与项目建设政策措施等内容相结合,编排成群众喜闻乐见的相声、小品、快板、歌舞等文艺节目,在柿凤二级路、彝岔二级路、双河水库及旧城改造等征地拆迁地巡回演出。同时,积极动员具有一定威信的党员、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及年老资深人生作表率,带头支持征地拆迁工作。如:在牛街镇南厂村凉风村民小组长周庆光的带动下,该村民小组7天内就完成了10多户房屋拆迁。三是制定群众工作方案。矿业整顿整合过程中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切实保护矿山业主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使矿山整合开发进程有序推进。柿凤二级路征地拆迁中,县委、县政府充分考虑白水江片区地形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结合群众修建房屋造价比
其他
乡镇高的实际,在制定补偿安置初步方案时,根据相关规定,考虑给予被拆迁户房屋基础开挖方和回填方适当的补偿,赢得了被拆迁户的拥护和好评。四是讲究群众工作方法。各级干部在开展群众工作中,时刻注意群众工作的场合、对象、时机,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时而变,采取灵活多样的群众工作方法,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成效。在矿业整顿整合过程中,妥善处理“四大关系”,即妥善处理原有企业与整合后的新企业的利益关系、矿山业主自主协商与政府限期整合的关系、矿山内部大股东与小股东和股民的利益分配关系、矿山业主利益与民工合法权益的关系,推动矿业整顿整合工作向纵深发展。在征地拆迁工作中,认真吸取了过去补偿款发放不及时引发群体性的事件的深刻教训,推行“现场工作法”,即由工作人员深入农户现场疏通思想、现场签订安置补偿协议、现场兑现补偿款,消除了被拆迁户的后顾之忧。(五)实现“五个转变”。一是在领导方法上实现由行政命令向教育引导的转变。在征地拆迁工作中,引导党员干部担当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惠民便民的服务员、社会矛盾的调解员,多与群众沟通,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更加注重用民主协商的方法来解决群众的问题。二是在管理方式上实现由简单管理向综合服务的转变。在矿业整顿整合中,政府依法制定政策、明确要求、确定时限,站在公正立场,当好裁判员和见证人,引导企业按照市场原则,平等协商,和谐整合,消除矿山企业间相互猜疑、观望等待的抵触情绪。同时,政府聘请各类知名专家组成专家组负责审查企业编制的方案报告,严把质量关,政府依据专家组的意见做出行政批复,确保了方案报告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在工作措施上实现由被动应付向主动应对的转变。在矿业整顿整合中,抓住工作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做到“三个围绕”,把握工作主动权,即围绕矿权整合,指导好协商谈判;围绕规范开发,严格审查各类方案、报告;围绕矿山地灾治理,督促企业抓好整改落实。四是在工作重心上实现由群众上访向干部下基层的转变。广泛展开党政领导干部下访工作,县直部门主要领导和乡镇党政“一把手”采取主动走出去的办法,走访信访户所在村委会(社区)或村民小组,了解问题症结,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理顺群众情绪,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五是在工作力量上实现由少数部门努力向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转变。在征地拆迁工作中,按照“硬抽人、抽硬人”的原则,在全县范围内抽调业务素质高、能吃苦耐劳、有丰富工作经验和群众工作能力的精干人员组成各个工作组;工作人员与原单位脱钩,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改变过去由某一部门牵头负责、调度人员力不从心的做法,形成了力量集中、步调一致,职责明确、政令畅通,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一)化解社会矛盾,保持大局稳定。群众工作的深入开展,架起了党群干群沟通的桥梁,畅通了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形成了解决矛盾问题的新机制。2016年以来,彝良县完成工业建设、城市建设和公益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征地7000多亩、拆迁房屋600余户,各级调解组织调解征地拆迁纠纷3484件,调解成功3475件,调解成功率99.74%,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整个征地拆迁过程无一人越级上访,无一户强征强拆,取得了“零越级上访、零强制拆迁”的可喜
成绩
。(二)实惠人民群众,回应民生需求。大胆探索“土地换保障”的机制,鼓励支持失地农民用征地补偿款参与驰宏公司、天力公司入股,以每年8%的股息分红;坚持多渠道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加大对失地群众的劳动技能培训,大力扶持就地创业,90%以上的失地群众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按照“全部失地全部保,部分失地部分保”的原则,将失地农民纳入低保;凡失地农民都纳入养老保险,年满60岁后即可按月领取保险金,解决了被征地农民“老有所养”等长远生计问题,使群众能致富、快发展。
(三)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在群众工作实践中,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树立了为民、亲民、务实、清廉的干部新形象。群众改变了对干部的看法,愿意找干部谈心交流,有困难和问题找党员干部,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四)激发群众热情,共创和谐局面。群众工作的开展,突出了群众的主体地位,增强了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发展意识,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形成了干群互动、共谋发展、共创和谐的良好局面。在矿业整顿整合中,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彻底扭转了过去矿区矿业开发秩序混乱、各种利益矛盾加剧、群体性上访和群体性的事件突出、各项职能工作被动的局面,初步实现了“四个和谐”,即实现了政府与企业的和谐、企业与企业的和谐、企业业主与股东的和谐、整顿整合与整个社会的和谐。
(五)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县域实力。坚持“整合资源、优化配置、规模开采、综合利用”的思路,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兼顾各方利益”的原则,以洛泽河矿业加工基地为龙头,以矿权整顿整合为抓手,以做大做强铅锌产业为突破口,积极推进资源整合,整顿矿业开发秩序,全面加快彝良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群众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保障重点工程实施,有效促进了彝良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县域实力的迅猛提升。
(一)必须深刻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解放思想中创新群众工作。彝良县的群众工作经验告诉我们:没有思想观念的解放,没有工作理念的转变,就谈不上工作方式方法的变革,就跳不出僵化守旧的圈子。做好新形势下的稳定工作,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站在落实群众路线的高度,从群众工作入手,创新机制方法,以新理念适应新形势,以新机制应对新变化,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千方百计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从而有效地凝聚人心、促进发展、构建和谐。
(二)必须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在科学发展中实现群众利益。彝良县的群众工作经验告诉我们:科学发展是社会和谐之基,率先发展是实现群众利益之本。满足群众需求,提高人民
生活
水平,破解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都要靠发展。没有发展,群众利益的实现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好”字当头,“快”字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大力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高度统一,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为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三)必须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改善民生中让群众得到实惠。彝良县的群众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在经济社会的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相互交织的特殊阶段,必须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改善民生作为着力点,在推进改革、谋划发展时,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付诸群众工作的实践,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关
爱
民生之困、消除民生之忧、办好民生之事,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得到更多实惠,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四)必须坚持解决现实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在统一思想中理顺群众情绪。彝良县的群众工作经验告诉我们:群众的现实问题解决不好是思想问题产生的根源,如果不重视思想问题的解决,往往又会增加解决现实问题的难度。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注重解决现实问题,又要重视解决思想问题,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感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从而理顺情绪,解开思想疙瘩。要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让干部与群众交朋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群众、武装群众、引导群众,形成社会主义新风尚。
(五)必须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自主管理中共建社会和谐。彝良县的群众工作经验告诉我们:群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群众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必须强化群众观点,认真研究新时期群众的思维动态和价值趋向,掌握群众的所思所盼,提高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激发和调动群众,宣传和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力量推进各项工作。必须倡导共建共享理念,培养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发挥群众自主管理功能,让更多群众自觉参与到和谐社会建设中来。
服务群众调研报告篇十五
水务局总支书记王立立。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深刻阐述了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工作方法等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对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最近,中央又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这既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一项重要任务,又是同心协力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的根本性保证。群众是真正的关键,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也是基层民警最基本、最基础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我们的很多工作都是建立在群众工作这个基础性工作之上的,整个工作的成败也决定于群众工作做得好坏。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更好地开展群众工作,我来谈一点个人的体会:
一、调研基本情况。
-1充分了解群众的新期盼、新需求,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策于民,为群众与政府搭起沟通的桥梁,让群众真实地感觉到其主人翁的地位,倡导群众共同营造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
2、注重帮扶解困。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主动与群众攀亲戚,结对子,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把小事做细、实事做实、好事做好,以点滴小事彰显爱民情怀,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党委、政府的温暖。深入开展帮扶活动,帮助群众想办法、出点子加快发展。
三、
在开展群众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善于综合治理,在处理时不能就事论事。决不能治标不治本,甚至连标也治不了。旧的矛盾没解决,新的问题又出来了,耗时、耗力、耗财,影响工作效率不算,还可能将矛盾升级。
2、要把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把法律与乡规民俗结合起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我们考虑选择乡规民俗,寻求法外解决;在法律不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也尊重群众的乡规民俗,多做思想工作,求得群众的理解,把矛盾消化在萌芽状态或尽量小化矛盾。
二0一一年七月六日。
服务群众调研报告篇十六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对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要建设新农村,文化必须先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可以使农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水平、民主法治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促使新风尚蔚然成风。农村迈着奔小康的步伐,物质财富的积累和社会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人民群众对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愿望日益强烈,文化权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基本情况及现状
丈八寺镇位于旬邑县南部塬区,现辖17个自然村,总人口11420人,土地总面积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643亩,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890元,目前共建成18个文化活动站(室)。
二、目前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文化设施短缺。各村的文化室基本都处于闲臵状态,虽然有线电视进村入户,但广播却名存实亡。由于文化设施的短缺,农村的老年人谈天喝茶搓麻将,青壮年劳作经商打扑克,从而诱发了赌博现象的产生,败坏了村风民风。
2、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镇、村干
部对新农村文化建设意识淡薄、甚至缺失,不能做到对新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内涵的整体把握。他们甚至不知道新农村文化建设应该抓什么,如何抓,以致不想抓、不愿抓。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认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软任务”,不如搞经济建设,看得见,摸得着,体现政绩明显,长期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同时亦存在畏难情绪,认为文化建设不好搞,费钱费力不讨好,而勉为其难、虚于应付。
3、镇村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农民文化参与积极性不高。大都农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以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打麻将之风盛行。如此现象,固然与大量青壮年且素质相对较高的农民外出打工,留守老少病弱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认识不到先进文化的重要性有关,但镇村干部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和因势利导,以致不能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迫切而长期的艰巨任务。针对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推进。
薄弱的环节。要加大力度改善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工程,是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有效举措,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头戏。通过完善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方便人们就近快捷享受文化服务。
2、培育引进人才,稳定文化队伍。要搞好新农村文化建设,有一支较高素质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是关键。政府要统筹兼顾,增加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理顺体制,落实编制,稳定文化队伍,为乡镇文化干部创造一个必要的工作环境,以充分调动他们服务农村文化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为群众文化事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从而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是要善于发现人才,大胆使用新农村文体能人,不断发展专兼职结合的新农村文化队伍,并通过精心培育、加强业务辅导,逐步提高新农村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是积极扶持镇村建立各类文体协会,并指导各类协会组织开展好文艺、棋类、球类等文体活动,激励农民积极参与,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农村文化网的网头,起着核心作用。它能选择合适的方式把广大农村中具有参与文化活动兴趣和志愿的农民朋友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文化活动群体。而建立农村文化网的关键是要找准结合点,把文化网建设纳入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中,积极培养农村业余文艺团队。农村的文艺团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和水平。同时,要发挥“点”的导向作用,开展网点结对,采取“抓大带小”、以强扶弱的策略,根据幅射效应,带动文化力量较弱的村落。继而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提高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多创作符合人民群众需求、质优价廉的文化产品。
4、积极开展“送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一是要建立良好的机制。要将送文化下乡列入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要列入目标管理考核,不断丰富“送”的内容,活跃“送”的形式,选择“送”的时机,使“送文化”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二是政府设立文化建设专项基金,免费送电影、送戏、送图书到农村及开展大型文艺进村(社区)活动,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三是积极邀请县文体局艺术团体到农村演出,在保证演职员基本生活的情况下,保证让广大农民多看戏,看好戏。文化单位可加强与科技单位的协作,在每部文艺片前放映农业科技宣传片,既满足了农民的需求,又可以集中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
5、要继续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催化剂”。一是要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农村政策和中心任务及时送进农村的千家万户。二是要弘扬主旋律,坚决扫除黄、赌、毒、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结合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把农村典型的好人好事搬上舞台,让农民自演自说,在娱乐中得到启发教育和鼓舞。三是抓好家庭文化建设。家庭文化是村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力开展家庭文化活动,形成农村讲科学、讲文明、讲道德的新风尚。四是抓好民间文化挖掘。民间文化是村落的源头,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富有生活气息,而且对村民最具召唤力和诱惑力,给人以深深的感染力。
了解家乡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现状,以及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人们的文化娱乐需求。我的家乡孟津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丘陵山区,位居黄河中下游分界地段,东距省会郑州110公里,西距豫西名城三门峡90公里,南与古都洛阳毗邻,北临滔滔黄河,与济源市一桥相连。全县辖10镇,228个行政村,总人口46万人。
调查内容
我调查的内容有:文化娱乐种类、文化娱乐设施、人们的文化娱乐需求。 首先,我对家乡群众的文化娱乐种类进行了调查。由于改革开放发展的逐渐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群众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家乡人民对各种新鲜事物很感兴趣,并且能够很快接受,于是,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人们的广泛接受和普及,从而取代了看大戏,听说书,逛庙会等传统的娱乐方式。
当前农村文化娱乐生活的主体为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是文化娱乐活动组织方式和进行内容的主导者,他们的文化娱乐活动方式有:50%在家看电视,23%打扑克,20%左右搓麻将,另外的'7%做其它文化活动。而对于兴起的新的文化娱乐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是年轻人,大多数年轻人喜欢上网、聊天、玩游戏,或者去音像店、台球厅等新型娱乐场所。
老年人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他们的文化娱乐生活相对于其他年龄的人群相对贫乏,我所调查的农村人群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太少,仅限于门球、麻将等少数的娱乐方式。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几乎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而礼拜、参加宗教活动也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文化活动。
其次,我对娱乐文化设施做了实地调查。由于新农村建设,我们这里的篮球场,门球场,台球厅以及网吧等公共文化设施都一应俱全,在我所调查的农村家庭里,100%都有彩色电视机,近80%的家庭安装了有线电视,70%左右的家庭购买了vcd和dvd。在我们乡镇也有许多文化场所,如:文具店,书店,音像制品店和网吧等;还有10%左右的家庭拥有羽毛球、乒乓球等健身器材,而政府也会每年组织一些电影、戏曲的文化下乡活动,并且组织培养农村文艺骨干。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迅速发展,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彩。
最后,我对家乡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也做了相应的调查。调查发现:40%的人认为当前文化娱乐设施非常好,能够满足当前人们的文化娱乐需求;但是仍有60%的人认为,当前文化娱乐设施与当前人们的文化娱乐需求还是有一定差距的。20%的人认为需要建设一个自己的图书阅览室甚至是电子阅览室,从而更好地了解新知识,接受新信息,关注国家大事,跟随社会节奏,以及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和农业知识以便更好地进行生产和发展。超过50%的人认为,现在农村的发展使人们对健身也越来越关注,而当前除了篮球、门球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大众型的体育娱乐设施来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还有30%的人认为当前的文化娱乐设施依旧比较单调,没有一些更人性化,更贴近群众生活的内容,例如农业技术站等先进设施太少,而且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调查结果
当今农村的生活现状得到了很大改善,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变得日益丰富起来,并且很多都是主流的,积极向上的,但是仍旧暴露出很多问题。
1、赌博风的抬头
在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子里,有近5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小几十元以内,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钱,就没人跟你玩儿”;但是由于农民生活的提高,赌博也变得日益盛行,“小钱”逐渐变成了“大钱”,更有甚者,输的乃至成千上万。新型赌博工具也进入农村这个新领域,这种坏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
2、迷信活动
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宗教在当地农村传播开来。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教,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有些邪教也开始在农村流行,使得有些人甚至放弃工作,专心地投入到宗教事业中去。这些活动严重误导了人们的思想,希望这些现象可以得到制止,以免再次上演邪教的悲剧。
3、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活动整体来看缺乏指导和监督
比如我在调查镇上的一个网吧时,发现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这些未成年人大多为在校学生,他们几乎都在玩电脑游戏或者聊天。电脑和网络本来就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而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与指导,使孩子们整日沉迷于游戏和聊天的虚拟世界里,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4、 部分村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村民仍然只重视赚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娱乐生活热情不高,参与较少。文化娱乐活动做为一个独立的日常活动的组成部分没有得到所有居民的认可,并且精神文化生活这个概念在人民群众中还没有普及甚至是不了解,使得人们无法重视起来,即对于文化娱乐活动的认知存在很大的障碍。
5、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现状还没有改变
乡镇文化站是农村文化服务机构的主体,担负着服务农村文化的职能。目前,乡镇文化站发展困难,部分文化站已经名存实亡,成了无人员、无阵地、无经费、无活动的“四无”文化站。其主要原因:一是部分乡镇领导思想意识存在偏差,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重物质利益,轻社会效益。二是取消农业税后,财政困难,对文化建设无力投入。商业改革的大潮,也导致农村业余文化团体的消灭。“公共品危机”导致很多农村文化设施无人管理而自生自灭。
以上就是我所调查的家乡群众精神文化娱乐生活的基本状况,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家乡农民对目前的状况基本满意,农村的文化娱乐活动都是丰富多彩的。但家乡目前的状况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个人建议
针对调查结果,我个人认为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或者是乡镇文化站,健身的器材和场地,农家电影院等。使农民的思想得到较快发展,知识面得到更好地升华。
2、重视农民的文化教育
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的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要,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农村文化干部队伍是农村文化的主力军、先锋队,现阶段主要应抓稳定、促提高。依靠强有利的政策保证,采取有效途径吸引专业人才充实到基层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着力帮助解决基层文化干部实际困难,让他们稳定思想,安心工作,积极参与到农村文化建设中,通过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演出形式,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和谐、乡土气息浓郁的当代农村文化新氛围。
3、 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
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使农村的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服务群众调研报告篇十七
企业是经济的主体和命脉。如何为广大企业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近几年,区级机关紧贴区委、区政府的工作大局,围绕企业调整结构和转型升级的中心任务,主动转变服务理念,大力改进服务方式,积极创新服务手段,致力为全区企业率先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近来,我们结合发展大讨论活动,开展了一次服务企业的专题问卷调查,联系平时工作中的调研,对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得出结论是:区级机关服务企业的工作有创意、有创新,较好地适应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得到多数企业的充分肯定。面对全区重振雄风、再创辉煌、赢得未来的新形势和多数企业的诉求与期望,区级机关服务企业工作亟待深度开发,全力打造服务企业的升级版应成为区级机关服务的重中之重和今后一个时期服务工作的主攻方向与着力点。
实践之一:正导向,抓引领,服务企业有新突破。建区以来,挂镇包村联户是机关服务基层的一个主抓手,但是,服务企业的工作一时没有摆上机关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面对20xx年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决定把服务企业作为一个重要议题,在区级机关中广泛推行,把当年就定为机关服务年。成立了服务企业领导小组,建立了机关部门联系企业制度,开展了千家企业集中走访活动;把服务企业工作纳入了机关服务的大范围,形成了挂镇包村帮企联户的大服务格局;制定了服务企业的工作要求和标准,建立了问题收集汇总、分派办理、反馈答复的基本制度,将服务企业工作纳入了机关目标管理考核;营造了机关服务企业的浓厚氛围,把整个工作作为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的突破口,引领机关部门和广大机关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树立想企业所需、急企业所难的思想共识,凝心聚力、想方设法助推企业发展。目前,区领导和59个部门共联系131家企业和28个重点项目。联系走访企业制度,使机关的服务职能有了更直接、更完善的发挥平台,找到了服务与发展的结合点。
实践之二:接地气,建通道,政企互动有新平台。在此前探索实践的基础上,作为对机关联系走访企业工作的提高和完善,20xx年区级机关整合服务资源,及时开通了网上政务服务直通车,集成区长信箱、部门信箱、服务咨询、政府在线、民意征集、在线访谈、监察投诉、政策回答等8大功能。通过集中受理、分类派件、限时办接、统一答复、全程监督和年终考核等措施,形成机关为企业提供即时、便捷、高效服务的网络咨询、建议、投诉平台,建立了政企良性互动的沟通渠道。行政服务中心印制服务手册,《新闻》集中刊发,机关各部门在走访企业中,广泛发放服务基层联系卡,宣传政务服务直通车作用,扩大直通车在企业中的影响力和知晓度。直通车的正式运行,实现了政企沟通的零距离,仅20xx年就受理办理企业各类咨询、建议1100余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栏目被《电子政务》杂志社评为20xx年政府网站政民互动类精品栏目。
实践之三:解难题,促提高,组团服务有新整合。为提高服务企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帮助企业解答政策、解决问题,尤其是解答和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去年初,在座谈调研的基础上,区级机关整合组建了政策法律、人才用工、信贷融资、科技创新、项目审批等5个服务企业专业团队,在中国网上公布64名专业服务团成员名单、服务范围和联络方式,方便企业随时咨询、求助。同时,重点受理、办理机关各部门进企访企收集到的综合性问题和建议,利用专业优势发挥好咨询、宣传、协调解决问题三方面的职能。20xx年,服务团就集中解决了走基层、听民生、强作风活动中走访企业收集到的47个问题,并协助区领导走访重点外贸企业和拟上市企业,进行现场解难答疑。
实践之四:零距离,广覆盖,问需服务有新特色。开展与企业同行活动,以分类问需、组团解答、集中宣传的形式,深入基层进行服务企业政策宣讲,根据企业需求提供菜单式点供服务,宣传各级涉企优惠政策、扶持政策,现场解答政策问题。去年以来,区级机关根据各镇、街道的前期调查研究,针对各地企业的不同政策了解需求,由涉企服务职能部门选派业务骨干建立服务企业政策宣讲团,深入各镇、街道开展19场政策宣传活动,宣传近年来各级出台的涉企优惠政策、扶持政策和新的政策法规,为企业减负提振信心的同时,引导企业合法规范经营,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经营风险。区级机关共有250人次为1500余家企业进行了政策解读,发放各类政策宣传手册8600余册,现场互动解答企业问题200余个。
实践之五:出新政,助转型,政企携手促发展。针对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适时出台了一系列的便企政策和措施,扶助企业爬坡过坎、转型升级。重点围绕鼓励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上市、鼓励企业创新研发等,出台了四大新兴产业贴息等一系列鼓励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今年又以1号文件的形式出台了《关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扶持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机关各部门广泛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送资金、送人才五送活动,推出便企利企惠企服务新政。区经信局、区商务局及时向广大企业发放《x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优惠政策汇编》、《x区经济发展政策要点汇编》指导文本;区行政服务中心开设重大项目绿色通道,推出预先介入、并联审批,网上网下、同步实施,公开承诺、限时办结的新机制;地税局出台《促进企业转型发展三十条》、《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四十条》,组建规模企业顾问团、成长型企业专家团、小微企业服务团、征纳诚信巡讲团和发展、惠民爱心帮扶团五大团;区检察院出台了《关于服务和保障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十项举措》。广大机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找准服务企业发展的切入点、结合点。
服务不够深入,进企帮企尚需突破。机关部门联系走访企业制度,目前还存在联而难进、进而不深、深而难决的问题。联而难进体现在党群等非经济职能部门因受自身客观职能的制约,走进企业提供有效服务和解决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进而不深体现在服务的内容上缺少鲜明的针对性,比较突出的是停留在了解情况、收集问题上;深而难决体现在企业反映的很多问题都是政策性、历史性问题,一时难以彻底解决,只能做出一些解释和对上反映。
服务相对分散,助企发展还有空间。机关各部门尤其是涉企职能部门都有服务企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举措,但很多工作都处在单打独奏的状态,各自为战,协同配合、协调融合、协作联合的状态不够理想,服务一盘棋的思想有待进一步树立;在服务企业的内容上、手段上、方法上既欠有效的整合协调,又缺少创新出新,与形势发展、企业要求有较大差距,服务工作有待深度推进。
服务互动不热,良好期望难以实现。区级机关开展了很多服务企业的活动,但是企业参与不够。如政务服务直通车企业咨询的占比较低,仅占受理量1/6,与主要服务企业的设立初衷有较大差距。政策宣讲企业主亲自参加的比例不高,咨询环节气氛不热,问卷回收不够理想。不少企业对机关服务反映冷淡,热情不高。究其原因,既有机关服务缺乏针对性、宣传不到位的原因,也有具体落实环节上的问题,还有企业自身的因素。机关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激发和引导企业重视和参与政企互动,让惠企利企真正进企。
今年4至5月,区作风办结合服务企业政策宣传,组织了机关服务企业情况调查活动,共发放《x区机关服务企业情况调查问卷》600份,通过邮寄收回384份,其中有效380份、无效4份,涉及大型企业11家、中型企业124家、小微型企业245家。
企业对机关服务的主要诉求。一是行政审批环节多,流程时间长。应当说我区行政审批提速是做得到位的,从上述测评中行政审批满意率在所有项目中最高也可以看出,但仍有不少企业反映审批制度手续繁琐、环节较多,要求简化流程,提高效率。二是政策宣传不到位,企业适用难。企业反映对很多扶持政策、优惠政策不是很了解,并且有些扶持政策适用门槛较高,优惠政策落实到企业比较难,希望加大宣传的同时,进一步出台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规定,降低适用门槛。三是企业发展负担重,成本压力大。企业在反映融资成本、劳动成本较高的同时,也提出企业税收负担较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收费、摊派,如摊派看电影和各种行业协会收费。行政收费在所有测评项目中的满意率垫底也说明了问题。四是人才引进比较难,劳动用工难。企业缺乏精细化管理的人才,同时企业引进人才的配套政策不足,家属子女上学、就业、医疗等受到限制。普通工人流动大,工资社保负担重,用工困难。五是机关作风不够实,服务要提高。个别机关工作人员依然存在服务不热情、一次性告知不到位、办事拖拉等问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状况尚未杜绝;深入企业调研不够、现场指导不够,特别是有关企业的产销、新产品研发等的指导明显不足;部门的执行力、影响力、公信力有待提高。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企业兴则兴,企业强则强。正处在发展的新阶段,开展发展大讨论,既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服务企业的目标和任务,又为我们提出了服务企业的方向和要求。加强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提升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关键是要在服务企业上有所突破、有所作为,全力打造服务企业的升级版。
感情上升级,进一步坚定服务企业理念,争做企业贴心人。机关各部门要在既有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把服务企业这项工作当作促进转型、联系群众的牛鼻子来抓。在思想感情上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深刻认识企业发展与发展的重大关系,深刻认识企业发展与机关服务的重要关系,进一步调高调优调强本部门服务企业的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和工作力度,牢固确立以企为本、政企同心的服务理念,努力构建与企同行、助企发展的服务新高地。
举措上升级,进一步夯实服务企业基础,争做企业好帮手。对现有部门服务举措、手段和资源要进行深度整合,为企业提供更加规范化、便捷化、人性化的服务,让机关的服务理念、服务措施成为企业看得见、摸得着和享受得到的便利。当前,建议研究和探索落实以下三项工作:一是开展一次企业需求专项调研,覆盖各种类型企业,全面了解企业所需所想,把脉各级服务企业的实际效果,摸清企业最需要哪些方面的服务,看看哪些服务需要改进,哪些收费可以减免,哪些审批事项可以取消或提速,真正做到摸清企业脉搏,找准服务方向,为简政放权打好基础。二是办好一条服务企业专线电话,更加便捷高效地受理和解决企业的求助咨询和投诉。三是建立一个服务企业网络综合信息平台。在摸清机关各部门现有服务企业措施的基础上,打开思路花力气整合现有资源和手段,探索建立一个服务企业的综合信息平台,将涉企行政事项和权力公开、各级各类政策公布,专利品牌申报办法、劳动用人信息公布、企业间信息交流,以及对行政服务评价评议等内容一网合并,创新手段合力服务企业,提高服务起点,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总之,要在服务思路、措施和办法上有突破、有创新,做到开辟领域、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在想企业所想上有真情、有作为,在急企业所急上有渠道、有效率,在解企业所难上有合力、有成效。
机制上升级,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层次,争做企业好保姆。建立健全便捷有效管用的长效机制,在领导、推进、协调、考评、推广五个环节上抓规范、抓完善,形成企业认可、群众拥护、部门积极,具有特色的服务运行模式。建议区级层面成立服务企业协调小组,在上述五个环节上发挥作用,真正做到服务企业上有问能答、有困能解、有难能帮,打造企业满意的政务环境。由服务企业协调小组搭建和推行组团服务,将部门的职能优势在组团的平台上整合发挥好。做到在协调上有力度,落实责任推进服务;在联动上求合力,整合资源推进服务;在反应上见速度,兑现承诺推进服务;在活动上抓常态,实干实效推进服务;在考核上讲实效,奖罚分明推进服务。使企业有关搬迁、用地、安全、环保、融资、项目审批、劳资矛盾和风险调控等方面的诉求和困难能及时得到受理和解决,使企业的一些期待和需求能及时得到答复和满足,为企业健康发展创造可持续推进的生态环境。
作风上升级,进一步构建服务企业保障,争做企业强后盾。大力加强机关干部作风建设,引导机关干部把服务发展放在首位,与区委、区政府同频共振,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做到小事难事有担当,大事要事有肩膀,喜事好事有气量,建设一支作风优良,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干部队伍。一要深化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深入企业,按照今年机关联系企业的结对走访要求入企入厂,做到真走、常走、深走,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变为服务企业的实际行动;二要主动作为,进一步开展三解三促活动,力戒消极应付、敷衍塞责,将企业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紧密结合发展大讨论的实际,换位思考为企业排忧解难,努力提高企业对机关服务的满意度;三要严以自律,严格规范行政行为,严肃各项廉政纪律,自觉接受企业的评价和监督,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公布全区行政执法人员信息,探索网上行政执法评价评议制度,引入社会监督评价机制,把机关服务企业工作置于阳光下运作。
服务群众调研报告篇十八
公司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调研报告 按照《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党委关于在全集团党员中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中平发〔2014〕17号)的通知要求,我们按照调研提纲,结合公司实际,紧紧围绕务实清廉开展调研活动,通过采取个别访谈、座谈交流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研活动,就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听取党员干部群众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先后深入到基层单位、生产一线,对不同群体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走访调查。首先,向基层各单位进讲述了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并进行基本情况询问,希望能得到广大职工的积极配合。其次,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了解党员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和作风问题。最后,针对职工反映强烈和关心的问题,立足实际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地去解难题,真正做到党时时刻刻为群众着想和服务。
一、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情况
(一)提高政治素质,增强领导干部务实清廉意识。一方面抓领导班子的中心组学习,促进了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化、常态化。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政工简报》、电视、广播等舆论宣传阵地由上而下地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通过深入学习领会,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务实清廉的思想意识。
(二)狠抓干部管理,培养一支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一是严格
按照公司有关程序做好干部的提拔任用工作,严把“入口关”,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职工群众信得过的干部优先选拔,确保干部敬业清廉。二是加强了干部作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及反“四风”要求,扎实开展作风建设,严格执行“禁酒令”、“禁赌令”及领导干部带班、跟班、值班的相关规定,不断强化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同时拓宽载体,丰富内容,依靠“面对面、心贴心”、“学习党章党史、坚定理想信念”等活动的辐射带动作用,切实增强干部的服务意识。三是加强制度保障,制定下发了《严肃工作纪律整顿工作作风专项治理活动实施方案》和《关于开展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监督检查的通知》,开展了会员卡清退工作和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进一步提高了干部素质、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干部队伍形象。四是从德、能、勤、绩、廉各方面,对党员干部进行民主测评,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勤政敬业意识。
(三)突出清正廉洁,深化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一是经常开展廉政教育不断线,大力宣传“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的廉洁理念,通过以正面教育引导为主,反面典型警示为衬相结合,做到宣传教育的持续化、常态化,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二是狠抓党风廉政责任落实,紧紧围绕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布局,每年都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元旦、春节期间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中秋、国庆期间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通知》,坚持每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三是领导班子带头做表率,公司党政领导带头为干部职工上廉政党课,坚持每月工资分配前及重大法定节假日期间,及时向全矿科级以上干部发送廉洁短信,做到提醒不隔月、警钟不断音。四是深化反腐倡廉工作,充分发挥“四员一站”、纪检安全、效能监察作用,加强干部作风监督检查,扎实开展“违规收受礼金礼品和截留克扣虚报冒领职工工资”专项治理,加大查办“小金库”、“戴帽工资”等违纪工作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了腐败现象,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得到持续健康发展。四是完善公司反腐倡廉工作督查机制、奖惩机制,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增强各级党员干部抓反腐倡廉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形成反腐倡廉整体合力。
(四)务实敬业,牢固树立群众主体地位。我们始终秉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原则,始终站在群众立场,做决策、定政策时征求群众意愿,廉洁从业、务实为敬业上接受群众监督。一是下发《进一步严明纪律转变作风的特别规定》的通知,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抵制“四风”,切实推动党员干部作风转变,提高服务效能,树立党员干部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增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二是针对煤炭行业的经营形势和压力,从2013年以来,组织开展“创先争优”献计献策活动,广大党员干部针对公司安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为其出谋划策,助推公司和谐稳定健康发展。三是加大困难职工帮扶力度,不断提高帮扶标准,完善帮扶制度,全面实施职工帮扶计划,及时救助困难职工家庭,帮助困难职工子女顺利完成学业,增强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积极开展献爱心活动,在公司内成立以党员干部为主的志愿者协会,积极开展井口送安全、青年志愿者服务等团体活动,不断扩展党员服务群众的范围和力度。
二、着力解决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一)活动存在的问题:
1、个别党员干部群众观念亟需提高。一些党员干部服务工作主动性和创新性不够,习惯用老方法、老经验想问题、干工作,不愿意也不善于做群众工作。
2、推进群众工作制度有待健全。在联系群众制度方面,还未形成衔接合理、配套齐全的制度体系,缺乏对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激励考核机制。
(二)职工群众最关注的问题:
1、井下作业环境改善问题。
2、矿区饮用水及饭菜质量问题。
3、职工住房及子女就业问题。
4、工资待遇问题。
5、通勤车拥挤的问题。
三、下一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点和对策
不达目标、不见实效不罢休。
(二)牢固树立领导干部务实清廉的思想意识。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引导和教育,突出各级领导干部务实清廉这个重点,树立服务意识,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引导动员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不动摇,把深入职工群众的实践作为工作的动力源泉,同时,在工作中党员领导干部要把握好自身的正确定位,视职工群众为亲人、把职工群众当主人,始终摆正同职工群众的关系。
(三)完善制度建设,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一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制度,充分发扬民主,注重团结协作,坚持和完善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推动公司劳动关系的协调发展通过制度体系的整体合力和综合效用,切实维护职工合法利益。二是健全群团组织,创新工作方法,发挥职能作用,建立群众利益诉求制度,拓宽维权途径,增强维权实效,让企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职工群众。三是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设、群众性活动,为广大职工群众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搭建平台。
(四)着力夯实工作基础,发挥基层组织作用。要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提高党组织公信力,增强群众满意度。要重视和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力度,把公司中的管理人员、生产技术骨干和有一定影响力的职工作为重点发展对象,把公司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公司生产经营骨干,把公司生产经营骨干中的优秀党员培养成党组织负责人,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大力推行党员承诺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激发党员干部服务企业的热情。
四、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建议
(一)明确活动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关系根本,指导思想正确,就能有力地推进活动见实效,要在指导思想上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让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认清形势,明确中心,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真正将活动开展摆上重要位置。
(二)确立科学的目标任务。要结合实际,将活动目标制定与促进中心任务、解决实际问题、转变干部作风相结合,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让活动真正融入日常实际工作当中,将活动效应最大化。
(三)制定务实的管理制度。教育活动要做到主题突出、任务明确、时间合理,让活动开展扎实、稳步、深入、有成效,建议制定科学详实的管理制度,及时
总结
优秀经验,不断巩固取得成果。服务群众调研报告篇十九
本文目录。
按照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开展集中解决“四风”问题专项调研活动的通知》指示要求,我乡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各村,通过座谈交流、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调研活动,广泛听取了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深入查找在“四风”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调研中,党员干部群众普遍认为,我乡各级领导干部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若干规定”情况总体非常好,党风、民风日益好转,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五好”幸福利村建设步伐加快。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公仆意识较淡薄。少数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够,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不够好,没有切实做到换位思考,没有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下村往往是“身下心不下”,深入基层真正倾听群众呼声较少,关心群众疾苦不够,作用仅仅停留在传传话、送送信、填填表上,充其量只是个“通信员”、“联络员”。
2.极少数党员干部对落实“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的新形势、新要求了解深度不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只是“一阵风”,没有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极个别党员干部存在侥幸心理,在落实“八项规定”和抓作风建设时搞“变通”,认为只要不撞到枪口上就行,自我约束力不强。
3.干部作风不扎实。少数干部进取心不强,对乡镇工作认识不到位,没有明确自身工作职责,工作中心不突出,常常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缺乏活力、干劲,工作不深入,工作效率不高。再加上乡镇工作环境较艰苦,一些干部无心工作,千方百计找门路、跑调动,对乡镇工作往往敷衍了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在进城无望后往往不思上进,消极怠工。
4.基层干部工资待遇偏低。社会物价不断上涨,基层干部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压力大。以买房为例,一个地区的月平均工资额,应该是这个地区的平均房价(每平方米),于都县平均房价每平在4000元以上,而基层干部,扣掉这扣掉那,一个月仅有两千多一点,乡镇干部工资待遇低不仅影响工作积极性,。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以及工作、生活中存在的以上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深刻,心态不够平衡。极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存在特权思想,认为自己是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一般干部要有所区别,在享受等方面要高别人一等,否则,还不如不当官。有的党员领导干部盲目攀比思想严重,喜欢与同行比权利,与商人比钱财,与群众比自由,追求花架子、大场面、图享乐。侥幸心理仍然存在,有的党员领导干部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吃喝玩乐很正常,只要不把公家钱财拿回家,吃点喝点玩点不算什么。另外,有的认为中央执行“八项规定”只是一阵风,狠刹“四风”也是口头上喊喊,只要不做过头,“对策”到位,就不会出问题。
二是考核体系不够科学,评价较难定性。考核标准看显绩多,潜绩少,比较注重考核一个地方经济指标,以及专项工作(活动)外在形式,而对于潜绩比较忽视,对采取的工作方法和举措等不够重视,容易导致发生干得好不如说得好,做得实不如“秀”得好的形式主义现象。考核标准定性多,定量少,评价干部时,一般只有德、能、勤、绩、廉等五项笼统指标,特别是德、廉两项,缺乏具体评价内容,存在随意性。评价标准共性多、个性少,不管哪个层级干部,都是围绕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行考评,缺乏体现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不同地域要求的各具特点的考核标准,很难把“四风”问题在不同层级干部身上的体现考准、考实。
三是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监督不够到位。为加强干部管理,乡镇领导对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作出具体要求,但是,对干部作风中存在的“四风”问题、“吃、拿、卡、要”问题、“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等,没有建立科学的、操作性的管理制度,使得有些问题难治理、难定性。同时,相关部门在监督执行有关制度时,存在缺位现象,有时碍于情面,听之任之,未能较好地正风肃纪。
四是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奖惩不够力度。干部考核评价结果运用不够,对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狠刹“四风”,并作出表率的单位及党员领导干部,未能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给予实质性奖励。同样,对在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打擦边球,“四风”问题中小错不断的单位及党员领导干部,缺乏刚性的惩戒举措,使得有些单位及党员领导干部产生了“守纪就是吃亏”、“小问题没关系”等不良思想和侥幸心理。
1.完善制度建设,构建科学体系。结合自身实际,对有关制度规定进行梳理,细化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的具体办法,确保转变作风有章可循。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坚持群众路线的制度规范,明确在制定政策措施、拟制。
工作计划。
决定重大事项时,必须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针对一些乡镇机关臃肿人浮干事的现象,要推行机构改革,通过竞争实现减员增效,针对部分乡镇机关工作人员不足,呈现一岗多职,人才缺乏的现象,要多渠道吸纳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人才加入基层干部队伍中。在干部选用上,要通过竞争上岗等形式,让人才脱颖而出,把那些真正“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放到主要岗位上,予以重任。要实施“职酬并用”制度,将符合晋升条件且能晋升的干部按照规定加薪,将符合晋升条件但由于没有职位而无法晋升职务的干部,可以采用为其加薪增酬等办法,以保持激发干部的积极性。
2.牢牢把握监督问责。一要增强监督实效。将监督执行八项规定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坚决防止走过场、搞形式主义。组织部门要把落实八项规定的情况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内容。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各地、各部门经费使用情况的审查。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积极回应群众对干部作风问题的反映。二要严肃实施问责。对领导干部违反八项规定的问题,要迅速介入、准确核查;对经核查属实的,要根据情节给予组织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涉嫌违法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决不姑息。
3.强化学习培训,既要教育干部,也要教育群众。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通过组织开展系列的教育培训活动,大力提升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把群众的实践作为工作的动力源泉。同时,也要对群众开展展全民“三观”(法制观、道德观、义务观)教育,在大力提高群众物质文化水平的同时,着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4.深刻自省,找准问题,对照自查。领导干部要敢于正视问题,紧密联系实际,对照八项规定深入查找自身在联系群众、调查研究、会风文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仅要自己查,还要拓宽渠道、开门纳谏,通过多种方式真正把问题找准找透。二要深入剖析,切实整改。对经常出现的问题要着重从规律上找原因,对反复发生的问题要着重从制度上找原因,对长期存在的问题要着重从主观上找原因,抓住问题实质,找准思想根源,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对干部作风问题,既要有长期规划,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又要立足当前,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适时开展专项治理,集中力量解决。
“四风”问题的解决对全党、全社会来讲都有重要的、全局性的意义。我乡党员干部树信心、表决心,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进一步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做到艰苦奋斗、厉行节约,求真务实、一心为民,谦虚谨慎、以人为本,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返回目录。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目的是教育引导全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联系我们的工作实际,就是要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产生的“正能量”,来进一步提高工作服务水平和能力,加快建设面向用户、面向基层、面向调查对象的现代化服务型。
如何加快建设现代化服务型。国家局马建堂局长强调,部门要以提高数据质量为核心,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深入了解服务需求,努力丰富服务内容,切实增强服务效能,认真做好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维护和信息发布等工作,积极为用户、基层和调查对象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对当前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努力的方向,也是对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工作者的素质,是提高数据质量、地位作用和公信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工作和完成任务的重要保证。然而,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是多方面的,不同的专业,任务和要求各不相同。要全面的提高工作者的素质,尤其是年轻的工作者的素质,必须从培养能力上入手。
一是要培养谋划工作的能力。政府部门肩负着为当地政府与领导出谋划策和指导基层部门工作的重任,多谋才能善断,所以工作者必须要有很强的谋划能力。在学习中不断培养出谋划策能力,须从三个方面来努力:一是视野要开阔。做到站在全局上想问题;二是知识面要广。围绕领导意图出主意;三是研究问题要深。能够给局领导超前谋划提建议,当一个谋略型的工作者。二是要培养文工作的能力。文工作是表述思想、工作和成果的重要手段。工作者很重要的一个基本功就是会搞分析、会调查研究。在内容上,专业方面的东西会调查分析;在体裁上,通知、通报、报告总结、调查分析都能熟练运用;在质量上,要达到“准确、迅速、规范、简练”,有创意、有价值、自己满意、领导满意。三是要培养协调办事能力。从工作性质和责任上来讲,工作者必须是多功能的复合性人才,不仅要会说、能写、会干,而且要善于协调处理上下之间、同志之间、内外之间等方方面面的关系和矛盾。四是要培养参谋助手的决策能力。每个工作者都应成为领导的智囊和“外脑”。做到:领导要的能拿得出、问的能答上;领导忘了的,应及时提醒;领导想了解问题时,应主动准确地提供情况;领导决策问题时,要积极出谋献策;领导工作忙时,要主动分忧解愁,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五是要培养调研能力。调查研究是工作者的基本功,是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主动性的重要环节。调查的目的在于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搞调查研究必须预先做好准备,注重方式、方法。要坚持大兴调查之风,学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这也是对工作者素质的基本要求。六是要培养指导基层的能力。各级政府部门是本地区工作的“指挥中枢”,是基层部门各项工作的“联络部”。机关工作者对基层能不能做指导,会不会抓落实,直接关系到上级的指示、要求能否落实,关系到领导的意图、决心能否实现,关系到基层建设能否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因此,必须确立科学指导超前预测的意识,掌握科学指导、帮扶基层的方法,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指导和落实的质量。七是要培养开拓创新的能力。随着推进现代化服务型工作的不断深入。作为一名工作者,应把创新作为一种基本素质,积极适应形势,努力更新观念,勇做探索、创新的带头人。八是要培养高科技的运用能力。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开展服务型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宽了工作的空间和渠道。科技技术日新月异,使现代办公手段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为传统的机关业务素质赋予了新的内容。要利用这种优势,努力提高现代化服务型水平,每一名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先进的办公手段,能够充分发挥当代网络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返回目录。
自学院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按照统一部署,办公室党支部以思想发动为切入点,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推进各项工作、提升服务水平的难得机遇和现实需要,坚持边学习、边思考、边调研、边提高,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开展学习调研工作,对照“四风”存在的问题,通过8月21日支部会和9月3日征求意见会进行了认真调研分析和深刻反思,对解决办法和整改措施进行了初步思考,现予报告。
伴随着学校培训规模的稳中有升和培训层次、工作要求的提升,办公室工作量亦不断攀升,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办公室党支部全体同志按照“顾大局、守纪律、求精细、讲效率”的部门精神,勤恳工作、精细高效、团结协作,强责任、求创新、讲奉献,在努力完成各项日常工作的同时,在钻研业务、规范管理、优化服务等方面狠下功夫,做到用心服务学院、服务教职工、服务学员,基本不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
(一)文件多、会议多,牵扯领导精力:全年收文1661份、发文202份、签报81份、
合同。
152份,院领导或传阅、阅示,或审改、审核;全年党政工作会议57余次,平均每4个工作日一次;发文质量需进一步提高。
原因分析:客观上,文件分别来自总局、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过去定的阅文原则是省以上文件每人都要传阅。学校需要研究的事项很多,例如凡物品购置超过5000元的就要上办公会。主观上,我们主动思考不够,筹划不够。
(二)工作调研职能还需大大加强:缺乏服务领导决策的主动性和敏锐性。总是忙碌地疲于应付具体事务,未能做到把主要精力放在谋划大事、要事上。缺乏战略思维和全局眼光,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深,对服务科学发展的新办法把握不够、底气不足,未能超前思考、主动谋划,多提新点子、好点子。也没有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充分的调查研究,想问题、办事情、写文稿都没有充分深入教职工和学员中调研,了解实际情况、掌握校情民意不够。没有做到找准问题并深下去解剖麻雀、提出对策。
原因分析:客观上常常是所给的写稿时间较短,来不及充分准备、开展调研。主观上政治素养和敏锐性不够;文功底和思想深度不够;站位不够高、思路不够开阔;未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调研,做好日常积累,而是依靠看材料,看文件,凭主观经验和个人思考闭门造车。
(三)节约型学校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有同志反映公务接待程序较为繁琐、存在执行不到位问题,节能减排工作都有明确制度,但是需要进一步抓实,一些事务性管理需进一步规范,需要时都是临时动议、急事急办。
原因分析:没有成文的制度,或现有制度存在可行性、可操作性问题;遇到急事难事时,接待的审核审批程序来不及,制度未能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管理办法落实不到位,从点滴做起精神不够。
(四)督查督办工作力度不够:虽然有所加强,但距离更高要求的督查广度、深度和力度还有差距。
原因分析:客观上,根据会议议决事项或领导签批的文件所确定的承办事项,大多数均未明确办结时限,影响了督查的力度。主观上,各部门对此重视不够,理解和配合不够,未能形成共同督促检查工作的合力;办公室人员站位不够高,敢抓敢管的魄力不够,督查手段比较单一。
(五)校园道路、楼宇命名不够规范合理,校园文化体系尚未形成:校园楼宇庭院等建筑命名不够合理规范,道路名称指向不够明确,不方便学员和外来人员办事,校园物态文化建设的计划性、全局性不够。
原因分析:学校校园由普教改造而来,这几年发展快、变化大,许多楼宇和庭院几经改造,校园整体设计性不够。
(六)财务工作中教职工报销流程中的环节依次衔接,有时某一环节审核人不在,经办人需要多次才能完成报销审批手续。
原因分析:财务部门负责同志身兼数职,时间精力不够,难以顾及周全。报销流程又不能越级或减少,客观上让教职工多次找人有耽误时间的感觉。
(七)与其他部门横向沟通不多不够,上传下达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没有充分共享。
原因分析:由于忙于日常事务,特别是重大活动和重要工作时千头万绪,往往思维和精力上都忙于应付工作的完成,忽视了讲相关信息与其他部门进行共享。客观上没有定期的沟通分享机制,往往被突发事件和其他工作冲掉。
(八)制度建设不够完善规范,很多制度制定、修改过于草率,导致制度过于琐碎、冗繁,有些制度之间还有抵牾之处。
原因分析:学校近年来不断创新发展,为了保证发展的规范化,各项改革创新都要有制度保证基础,因此出现了每项工作都有对应的制度,因事设制度、因工作设制度,导致积累下来制度冗繁、叠加,并且互相有冲突,不利于制度的严肃性和执行。
(一)存在问题。
除了部门工作以外,办公室在人员队伍的学习、思想、作风、能力建设和党支部建设、团队建设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
1.学习力不足。投入学习的时间不多,理论学习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全面系统。满足于参加学校集体组织和作明确要求的各项学习活动,个人的。
学习计划。
大多没能落实。学习的针对性、系统性、深入性不强,对很多新事物、新知识学习不透彻,未能学以致用。一些学习制度没有很好地坚持,存在以干代学、现学现用的现象。往往对重要文件、重要会议精神学得多一些,对理论原著、科学发展新知识学得少一些,缺乏全面系统的理论积淀和知识升华,学习质量不高。普遍存在“知识恐慌”和“本领危机”,理论水平、知识储备、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学校科学发展的要求。
2.创新力不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在一些具体工作中贯彻得不够彻底,表现在对办公室工作规律的研究不深,缺乏前瞻和远见。对一些工作机制、运行方式的改革创新力度不大,思想还不那么解放,有时显得稳重有余、突破不足。对网站建设、文化建设等基础比较薄弱、缺乏成熟经验的全新的工作领域,大胆探索不够,视野和思路不够开阔,处理棘手问题的能力不强。
3.统筹协调能力不强。工作中接受布置多,主动出击少;处理问题就事论事多,全局考虑少;抓工作单枪匹马多,协调各方少。对存在问题缺乏敢抓敢管的魄力,对待矛盾和存在问题,侧重于讲团结、讲和谐,无原则退让。站位不高,眼光不远,未处理好部门工作与整体工作的关系,重要工作、紧急事务与日常事务的关系,眼前工作和基础性工作、长远性工作的关系。统筹调动人力资源和充分挖掘潜力不够。
4.工作作风还不过硬。遇到急事、要事和复杂局面时,比较急躁,没能做到“每临大事有静气”。遇到复杂问题容易瞻前顾后,不够大胆、果断。缺乏敢于“啃硬骨头”、勇于克难攻坚的勇气和毅力。推进工作时,满足于“过得去”,而不是“过得硬”,拼搏、进取精神有时有所减退,虽然责任感较强,但自信心不强,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5.党支部建设和团队建设相对薄弱。对于部门业务工作和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明显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支部学习制度未能很好地坚持,支部活动和团队建设活动开展得比较少。谈心活动开展少,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
(二)原因分析。
工作目标不够明确,计划性常让位于随意性;思想不够解放,沉稳有余,活力不足,四平八稳,缺乏开拓创新的勇气;谨慎有余,胆量不足,对大事、要事的把握能力不够;遇到棘手的难以推进的工作,存在畏难情绪,闯劲不足;有好人主义思想,缺乏敢抓敢管的魄力;对学习重视不够,没有钉子精神,不善于用钻劲和挤劲抓紧点滴时间用于学习,使自我素质在学习方面提高不快;不能自觉主动抽时间静下心来学习。
1.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对照形势任务和学校发展的要求,分析查找自己素质能力不适应的方面,针对自己的短板,制定学习计划,充分利用培训班资源和网上课堂资源开展学习。开展多种形式的部门学习活动,提倡团队学习和共享学习,互相推荐学习材料,经常交流学习体会,结合工作中的实际需要,学得更加深入、更富实效,避免流于形式。创造培训进修机会,强化岗位技能。
2.加强党建工作和思想建设,提高党性修养。对照党校姓党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更好地落实院党委关于党建工作的要求,抓好制度化的学习活动和谈心活动,提高思想认识,提升精神境界,培养好积极分子,积极发展党员,努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3.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开拓创新能力。面对发展阶段的新变化、院党委的新要求和教职员工的新期待,大力推动思想解放、观念转变、知识更新,使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不断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切实增强改革创新的意识,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以往成绩、经验模式的局限中解放出来,从过时条条框框的阻碍中解放出来,努力把思想解放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各项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开辟解放思想新空间,努力使思想解放、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成为办公室人员的一种内在品质。抓住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在继承好的传统和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创新思路,创新实践,创新方法,努力使办公室成为创新思维更活跃、创新动力更强劲、创新成果更显著的部门。
4.加强作风建设,提倡和弘扬办公室工作精神。建设过硬的学习作风、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继续提倡和发扬四种办公室工作精神:一是团结协作的精神。工作中不分你我、内外,协作更紧密,团队意识更强;推行岗位a、b角制,做到一专多能、一人多岗、一岗多人;工作中相互协助、融通,大事、要事一起干,形成更加强大的合力。二是吃苦耐劳的精神。继续发扬加班加点、任劳任怨的好传统,不放松、不懈怠,一如既往,乐于奉献。三是精益求精的精神。充分认识办公室工作事关学校全局、形象、声誉,坚持对照“八个不让”,严谨对待每一个细节,做到办事高效、管理精细、行为规范。四是开拓进取的精神。勇于开拓,主动思考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克难攻坚,推进学校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返回目录。
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选人用人的原则,也是我们党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优良传统。提出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更加鲜明地突出了德在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对于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殊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特别是德的方面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这就要求xx县委始终坚持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干部工作,加强干部德的考察研究,努力营造良好选人用人风气,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选拔进入各级领导班子队伍,为实现富裕、活力、和谐、生态、文化、满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组织保障。
近年来,中共xx县委高度重视干部德的考察,积极探索“凭实绩、重德才、看民意”的干部德的考察办法,努力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在民主推荐中考察干部的德。坚持在民主测评中考察干部的德。坚持在下派实践锻炼中考察干部的德。力求全面而准确的掌握干部德才情况。
(一)坚持在民主推荐中考察干部的德。在单位民主推荐时,不断扩大覆盖面,把干部德的表现作为民主推荐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扩大参会人员范围,不仅要求本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干部、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等参加推荐,同时,也要求有一定比例的老党员、老干部、群众代表和“两代表一委员”等人员参加推荐,个别谈话人数达到推荐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广泛听取参加推荐人员对考察干部的意见建议和真实想法,深入细致地了解干部德的表现。同时,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信息沟通,积极征求纪委监察、检察、审计等部门的意见,充分了解干部德的情况。
(二)坚持在民主测评中考察干部的德。通过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干部任职试用期满考核和人大对县属主要部门负责人的考核,把测评干部德的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奖惩约束、教育管理的重要依据。对在考察中了解到干部德的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干部群众反映的缺点和不足,实事求是地向被考察对象反馈,了解其真实情况和原因,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促其在今后工作中注意改进。对领导班子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考核结果,坚持以书面形式向单位和干部本人反馈,让干部准确了解组织和群众对自己的评价,达到触动或激励的效果。进一步严格政治标准,对于政治上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干部,由县委组织部组织相关人员对其进行诫勉谈话,提醒本人注意改正;对不坚守岗位、执行上级决策部署不力,工作落实不到位、干部职工不满意等行为的,及时进行组织处理,如:原民政局局长因年度考核时其考核结果三分之二以上人员打分为基本称职,后经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将其调整为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三)坚持在下派实践锻炼中考察干部的德。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情况是干部德才在一定时间内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在曲水乡胶农土地租凭纠纷调处中,县委下派800余名干部冲在一线、沉着应对,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带着党性、责任、良心和感情,深入胶农家和胶农拉家常、交朋友,向他们讲政策、讲法律,认真听取他们的合理诉求,力求把政策要求、法律规定、群众利益向群众讲清楚,得到胶农的认同和拥护,努力化解了鑫元公司与胶农之间的矛盾。在处理纠纷中10余名德性较强,会做群众工作,能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干部得到了提拔使用。
(一)干部“德”的考评机制不够健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对“德”的考察来说,缺少如何考察“德”的具体操作办法、衡量评定“德”的标准和可操作的评价体系,考察干部“德”的有效手段不多,量化不够、实用性不强,评价随意性比较大。
(二)干部“德”的考察不够全面。受考察范围、时间、精力的限制,考察仅限于干部“工作圈”,对考察对象“生活圈”、“社交圈”的状况掌握不够多,仅限于被考察者没有问题或没有大的问题反映上,了解比较片面,掌握干部“德”的情况不够充分。
(三)干部“德”的综合运用不够突出。考察中对考察对象的工作能力、实绩考察硬、重视程度高,对“德”的考察软,考察结果以偏代全,“德”的地位在人选提名、酝酿中不够突出。
(一)考察人员能力上存在差异性。干部德的考察量大面广,由于考察人员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性,对同一个人或事的评价会有较大的差异性,对干部德的评价会作出不同的定性。
(二)组织考察方法上存在局限性。在干部德的考察组织实施中,考察时间短,很难做到考察工作全面、深入,有的单位谈话对象缺乏全面性和代表性,有时民主测评的环境不够宽松,干部划票时有顾虑不能真实表达自己意愿。
(三)谈话对象思想上存在复杂性。有的谈话者对干部考察抱着一种“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有的谈话者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或是因利害关系顾虑,主动回避问题;有的怕影响同事关系,或是为了帮助“朋友”,夸大成绩,隐瞒问题;有的出于嫉妒、报复心理或为了把考察对象推出本单位,不进行客观评价。由于以上原因,使考察人员有时难以客观、真实地评价干部的德。
选人用人导向左右着广大领导干部努力的方向,影响着民心向背和事业成败。实践证明,选用一个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领导干部,可以影响和带动党员干部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可以引导和带领党员群众科学发展事业和经济;错用一个无心干事、投机钻营、跑官要官、不讲道德、没有修养的干部,不仅于事业发展无利,而且会严重涣散领导班子队伍,对党的形象造成损害。因此,要认真贯彻执行干部德的考察工作,促使全社会树立立德、强德、量德、重德、监德的良好风尚,真正达到用好导向促成好风气,用好风气营造好环境的效果,全面、准确地考察干部的德才表现。
(一)立德,建立一个考察工作机制。实行考察工作“一述、二评、三访、四必、五征求”的五步法考察工作机制,即:一述:就是述职先述“德”;二评:就是对进行干部“德”考察和测评;三访:访朋友、访邻里、访家人,从干部工作圈、社交圈和生活圈看群众对考察干部的德才表现;四必谈:一必谈干部履责情况,二必谈危急时刻,三必谈关键时期,四必谈对待名利态度;五征求:向纪检部门、配偶单位、上级主管部门、下级基层和业务往来单位等部门征求意见。通过“述、评、访、谈及征求”,对干部“德”做出科学准确评价。
(二)强德,建设一支考察工作队伍。注重考察队伍建设,特别是组织人事部门考察队伍建设。从考察的职责、管理和培养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考察工作业务培训机制,保证考察人员基本素质,落实考察工作责任,促进考察干部工作能力提升,逐步建立一支品行优良、业务精良、素质全面、结构稳定的考察队伍。
(三)量德,建立一套考察工作评价体系。从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四个方面进行细化“德”的评价内容、量化“德”的评价指标,建立一个“德”的考察办法,如:“政治品德”分解为“政治立场”、“讲大局、讲团结”“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等项目;“职业道德”分解为“事业心、责任感”、“清正廉洁”、“求真务实”等项目;“社会公德”分解为“道德品行”、“遵纪守法”和“社会形象”等项目;“家庭美德”分解为“家庭邻里关系”、“生活作风”、“配偶子女管理”等项目。“政治立场”项目可以进一步细化为“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党性观念”等三项内容;“讲大局、讲团结”细化为“维护集体领导”、“不搞小圈子”“发扬民主”等三项内容;“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细化为“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等两项内容;“生活作风健康”细化为“对家庭负责”、“情趣健康”、“无不良嗜好”三项内容;“品行端正”细化为“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守社会主义道德”“为人正派”等三项内容。同时,要进一步综合评价方法,认真分析干部的德。一是从重大事件中考察政治品德。如:面对社会重大事件和急难险重的任务、抗击风雪、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关键时刻,看干部的胆识、意志品质和对群众的感情,看是否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能否冲在一线,团结带领干部群众果断行动、妥善解决;在换届选举、个人进退留转等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之时,通过跟踪考察等方式,观其言、辨其行,看是否有坚定的党性观念、纪律观念和正确的权力观、名利观和荣辱观。二是从日常工作中考察职业道德。考察干部的德,要看干部对工作恪尽职守、对服务对象真诚热情,在考察方式上,实行干部年度考核、年终测评等方式结合的方法,全面考察干部。
岗位职责。
履行情况,真正了解干部的真实表现。三是从社会行为中考察社会公德。要在无人监督的社会行为中清楚透彻地考察干部的社会公德,关键要看与丑恶现象、社会不良风气坚决斗争时刻的表现。四是从日常生活中考察家庭美德。要通过社会舆论了解干部的家庭表现,积极征询干部的邻居、配偶、父母、同学、朋友等各方面的意见,真实地了解干部在家庭中的基本表现,对干部的德给予比较全面的评价和考察。
(四)重德,完善一套考察工作模式。一是以延伸干部“德”的考察期为目的,建立“平时定期”考察模式。二是以扩大干部“德”的考察面为目的,建立“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考察模式。三是以拓宽干部“德”考察范围为目的,设立干部道德监督信箱、邮箱、热线电话。多措并举,多范围、多角度获取素材,有效地从干部为官和做人两个层面上去分析、从全部的成长轨迹中去把握、从工作之余的情况中去了解干部,使考察工作更全面、更准确。
(五)监德,健全一个考察工作责任制度。一是要想法设法地提高组织部门的干部管理权威,积极为干部群众愿说真话、想说真话、敢说真话、能说真话创造条件。二是进一步健全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按照谁考察谁负责的原则,以制度保证考察结果的真实性。三是加大干部纪委监察、检察、审计工作力度,客观有力地评价干部的德廉表现。
总之,只有通过加强干部德的考察,才能进一步提高干部德的考察评价工作水平,不断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和考察办法,努力营造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良好风气。才能更好地提升xx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增强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更加有力地促进xx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服务群众调研报告篇二十
摘要:
职业道德规范,是指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要遵守的标准和准则。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处理各种关系、矛盾的行为准则;另一方面也是评价从事某种职业的人职业行为好坏的标准。从事各行各业的人们,只有明确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才能在职业活动中把职业道德的要求变成实际行动,以保证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和任务。
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社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包知特殊的道德意识、道德原则和道德基本。在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下,工作广度和难度明显加大的新形势下,加快推进职业道德的建立,更显得紧迫和必要。
正文:
一、服务群众,满足群众要求,尊重群众利益,这是职业道德的目标、指向和最终归宿。要有群众观点,从群众的利益和需要出发,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便利群众,倡导便民政策,使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为人民群众服务不仅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同样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为人民群众服务既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一致,又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精神;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此,为人民群众服务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服务群众”就是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并通过兢兢业业地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职业场所是体现这一核心要求的重要领域;奉献社会是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最高指向。以“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标准评价自我,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就像马克思说的:“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二、周恩来总理终生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身体力行的根本宗旨。不管在急风暴雨的战争岁月,还是进行和平建设的年代,他总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提出,少发号施令,多走群众路线,脱离我们的基本阶级群众,就会丧失党的基础。
1966年3月8日凌晨,地处华北平原的河北省邢台地区隆尧县白家寨、牛桥、巨鹿、宁晋等地突然发生了6.7级强烈地震,这是全国解放后第一次发生在人口较稠密地区的强震,遭灾面积达30多个公社、近40万人口,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
锅?烧柴有没有灶?吃饭有没有碗?灾民们感动地说:“敬爱的总理连我们吃饭的锅、碗、瓢、勺都想到了!”
3月22日,邢台地区又一次发生了7.2级的强烈地震。4月1日,周恩来再次来到邢台震区。在宁晋县东汪公社的临时医院,周恩来看望了100多名伤病员。他来到每一个床铺前,向躺在地铺上的伤病员问候,和他们亲切握手。周恩来走到骨盆严重受伤的老贫农贺全胜身边,蹲下来紧紧握着他的手,撩起他的褥子,亲手摸摸铺得厚实不厚实,又轻轻掀起被子,仔细查看伤情。贺全胜流着眼泪,激动地说:“总理呀,亲人解放军把我救出来。您整天为我们操劳国家大事,工作那么忙,还亲自来看我们,这可叫我们怎么报答您的恩情!”周恩来握着他的手亲切地说:“解放军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也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
这天下午,周恩来又赶到何家寨,在村头的帐篷里与70多名干部群众代表进行了座谈。他问震情、问损失、问生产、问生活,连麦子浇没浇返青水、春播种子够不够都问到了。许多村民激动地说:“俺们受了灾,把您老人家惊动来了。”他爽朗地回答说:“为人民服务,应该。”他每到一地,就与群众亲切交谈。这一天一直刮着六七级的大风,风卷着沙,沙裹着风,碗里刚倒上水,就落下一层土,但周恩来毫不介意,他端起粗瓷大碗,轻轻吹一下,便喝下去了。这一天从早上5点到晚上9点,他一口饭都没有吃,连续工作了16个小时。人们多次劝他吃饭,他总说不忙,并一再嘱咐身边的同志说,群众受了灾,已经很困难,不要再给他们添麻烦。晚上,同志们恳求他到城里去用饭,可他却来到邢台郊区驻军营房前的操场上,与战士们一起吃了家常饼和炒白菜。人们见到这种情景,都感动得掉了泪。
有这样一个故事:2005年8月28日,陕西洛川,导游文花枝所在的旅游车发生重大车祸,顿时车厢内的群众极度恐惧,而此时,文花枝不断喊:“挺住!加油!”给大家鼓励,救援队伍到达时她却将宝贵的救援时间留给了其他人,最后游客都获救了,而20岁花季的她却因救援不及时而失去了双腿。文花枝无疑是我们的榜样。那么是什么在支持着她去那么做呢?毫无疑问因为她心中装着游客,惦记着群众的安危。
三、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如何能做到为人民服务呢。这就要求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为人民服务要与时俱进,以前认为只要有服务意识,凭自己的一身力气,心灵手巧就可以为人民服务了。但是,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结构,人力关系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做事更强调脑体并用,更要靠思维的敏捷创造财富、为人民服务。所以,我们不仅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向书本学习,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善于汲取别人的长处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也是“三个代表”主体思想。我们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生产建设的生力军,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我们应更加努力地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锻炼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将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们大学生要培养职业道德素质,因为职业素质培养是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培养服务群众的职业道德,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做到一下几点:。
第一,要有崇高的理想。作为一名大学生时时要牢固树立远大的理想,让理想很好地发挥火炬和灯塔作用,不断照亮自己的人生道路,要善于把远大理想与各个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把美好理想付诸于实际工作中,始终保持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把本职工作做好,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向远大理想,切忌心里浮糙,华而不实,好高骛远。
第二,要有满腔的激情。就拿我们国家的情况来说,经济条件各不相同,千差万别。一些偏远的山村发展经济很困难,他们不仅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而且缺激情,更缺满怀信心和开拓创新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因此,我们要用自身的热情和努力去温暖人、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教育人,用新知识、新理念、新思路引导广大群众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第三,要有坚韧的耐力。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目前一些矛盾比较突出,许多事情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迅速改变的,曲折和反复也是难免的,我们应有心里准备,所以,要树立坚定、坚强和坚韧的耐力,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克服困难,切忌急躁的心里和急于求成举措。
第四,要有高尚的情愫。说实话,人民群众既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又是我们帮扶和工作的对象,因此,爱民和为民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我们要深入了解群众的甘苦、愿望和期盼,把为群众解决问题作为人生的快乐和义务,在与群众同甘共苦中深化感情,赢得群众的信任,在服务群众中纯洁思想,提升自我,使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
第五,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是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参考文献:
1扬长荣,吴匕,谭亚莉.2007.职业、就业与职业道德.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张作功.2005.职业素质与就业指导.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3、《走下圣坛的周恩来》,作者:权延赤,光明日报出版社。
服务群众调研报告篇二十一
近年来,彝良县步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特色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强势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能源化工矿冶快速发展,征地拆迁任务前所未有。在矿业整顿整合、征地拆迁过程中,彝良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大胆创新,多措并举,卓有成效地开展群众工作,积淀了一定的群众工作经验。
(一)强化“一个理念”。彝良县委、县政府在推进矿业整顿整合、征地拆迁工作中不断强化群众工作理念,赋予新时期群众工作理念新的内涵,力求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群众利益至上的观点,想问题、办事情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群众的要求。二是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需。三是坚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观点,做到决策前考虑群众意愿,决策中征求群众意见,决策后听取群众反映。四是坚持发展成果与人民群众共享的观点,优先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五是坚持群众主体作用的观点,通过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把蕴藏在群众中的巨大力量调动、凝聚起来,依靠群众的力量创造性地推进各项工作。
(二)落实“两个制度”。一是落实群众参与制度。在征地拆迁工作中,始终把征求群众意见作为制定补偿安置方案的必经程序,引导群众提出合理诉求,将补偿安置初步方案反复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进行综合梳理和论证,最后形成科学合理、群众满意、符合政策的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如:《彝良县角奎镇西正街片区旧城改造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就是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和听证会而形成的,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二是落实群众监督制度。在矿业整顿整合工作中,实行群众举报、社会监督等措施,发挥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确保各项工作全面开展,稳步推进。在征地拆迁工作中,进行阳光操作,坚持做到“四公开一监督”,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消除群众疑虑,实现和谐拆迁。“四公开”即公开征地拆迁安置政策、公开被拆迁房屋及附着设施细况、公开补偿评估结果、公开安置操作过程;“一监督”就是对入户丈量登记和实施补偿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并将户主姓名、补偿内容、数量、标准及合计补偿数额张榜公示,增强透明度,有效防止了优亲厚友、暗箱操作等现象的发生。
(三)健全“三个机制”。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凡涉及征地拆迁工作,都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家班子的一名副职领导担任常务副指挥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征地拆迁工作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组、政策法规组、信访接待矛盾纠纷调处组、产权争议调处组、维护稳定工作组、资金保障监督组、宣传组和督查组等“一室八组”,从组织机构、领导层面打破过去“征地拆迁都是政府行为”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格局,为征地拆迁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坚持常务副指挥长驻地指挥、每天一次工作会议制度,及时掌握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征地拆迁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抽调纪检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负责征地拆迁工作过程进行全程监督,营造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二是健全维护群众利益机制。采取多种方式,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矿业整顿整合工作启动后,把民工工资的兑现作为重点来突击,启动工作10日内,共兑现民工工资2700余万元,切实维护了民工的合法权益。在征地拆迁工作中,合理奖补,充分让利于群众,若涉及地块类型认定有争议的,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尽量就高补偿。对在规定时限内积极配合征地拆迁工作的群众给予一定奖励,如:主动配合工作组开展实物调查工作,并领取征地补偿款的,水田、菜地每亩奖800元,一、二、三类旱地分别奖600元、550元、500元;主动自行拆除房屋的拆迁户,按其房屋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奖50元。在安置过程中,不与民争利,尽量选择发展潜力大,商业价值高的地段对拆迁户进行安置。如:田坝安置点位于昭彝路沿线,地处交通要道,该安置点房价年年攀升,安置户利用安置门面经商,月收入可达6000元左右,安置点的升值潜力逐年凸显,使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及时兑现过渡安置费,对重新建房的,相关部门按规定2个月内为其办理相关手续,能减免的费用一律减免。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如:在柿凤二级路征地拆迁中,对工作中出现推诿扯皮、不配合乡镇开展工作的2名干部进行了行政问责。三是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排查化解机制。各级调解组织充分发挥纠纷信息员的作用,及时发现、掌握、上报矛盾纠纷苗头,使矿业开发、征地拆迁中大量的矛盾纠纷能够早发现、早介入、早控制。认真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做到“三个突出”,即突出排查由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突出排查久调不决的矛盾纠纷,突出排查群体性矛盾纠纷。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及时召开研判分析会议,进一步排查相关政策落实情况、涉及的群众利益情况等问题,采取“三包四定五个一”的方法,即包调查、包处理、包稳定,定领导、定措施、定时间、定责任,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包到底,及时进行调处,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
(四)抓好“四个环节”。一是调查掌握群众意愿。在征地拆迁工作中,工作人员通过深入农户家中,与被征地拆迁户面对面交心谈心,对其家庭人口、经济来源、收入状况以及对征地拆迁的真实想法等进行全面摸底调查,了解群众意愿,获取第一手资料。如:县城东、西正街和游乐场3个片区涉及227户群众的旧城改造,通过逐一征求意见,有216户支持,11户反对,支持率为95.15%。工作组深入了解11户群众的想法,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消除了他们的疑虑和抵触情绪,最后支持率达100%,为旧城改造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宣传发动人民群众。通过召开会议、制发宣传册子、开展文艺演出、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等方式,广泛宣传发动群众,营造了“人人关心彝良发展,家家支持彝良建设”的良好氛围。涉及征地拆迁的乡镇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村组农户,通过召开“四个会”,即村组干部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户主会,耐心解答群众疑问,疏通群众思想。将工程概况、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方案以及“六项补偿标准”(土地、青苗、坟墓搬迁、零星树木、房屋及附属建筑物拆迁、专项设施补偿标准)等内容汇编成册,印发到征地拆迁户手中,安排专人入户宣传讲解,让群众对整个征地拆迁工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制作征地拆迁“八荣八耻”、“好字歌”等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在公共场所、重要路口和田间地头张贴公布,使征地拆迁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深挖群众身边典型事例,与项目建设政策措施等内容相结合,编排成群众喜闻乐见的相声、小品、快板、歌舞等文艺节目,在柿凤二级路、彝岔二级路、双河水库及旧城改造等征地拆迁地巡回演出。同时,积极动员具有一定威信的党员、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及年老资深人生作表率,带头支持征地拆迁工作。如:在牛街镇南厂村凉风村民小组长周庆光的带动下,该村民小组7天内就完成了10多户房屋拆迁。三是制定群众。
工作方案。
矿业整顿整合过程中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切实保护矿山业主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使矿山整合开发进程有序推进柿凤二级路征地拆迁中,县委、县政府充分考虑白水江片区地形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结合群众修建房屋造价比其他乡镇高的实际,在制定补偿安置初步方案时,根据相关规定,考虑给予被拆迁户房屋基础开挖方和回填方适当的补偿,赢得了被拆迁户的拥护和好评四是讲究群众工作方法各级干部在开展群众工作中,时刻注意群众工作的场合、对象、时机,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时而变,采取灵活多样的群众工作方法,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成效在矿业整顿整合过程中,妥善处理“四大关系”,即妥善处理原有企业与整合后的新企业的利益关系、矿山业主自主协商与政府限期整合的关系、矿山内部大股东与小股东和股民的利益分配关系、矿山业主利益与民工合法权益的关系,推动矿业整顿整合工作向纵深发展在征地拆迁工作中,认真吸取了过去补偿款发放不及时引发群事件的深刻教训,推行“现场工作法”,即由工作人员深入农户现场疏通思想、现场签订安置补偿协议、现场兑现补偿款,消除了被拆迁户的后顾之忧。
(五)实现“五个转变”。一是在领导方法上实现由行政命令向教育引导的转变。在征地拆迁工作中,引导党员干部担当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惠民便民的服务员、社会矛盾的调解员,多与群众沟通,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更加注重用民主协商的方法来解决群众的问题。二是在管理方式上实现由简单管理向综合服务的转变。在矿业整顿整合中,政府依法制定政策、明确要求、确定时限,站在公正立场,当好裁判员和见证人,引导企业按照市场原则,平等协商,和谐整合,消除矿山企业间相互猜疑、观望等待的抵触情绪。同时,政府聘请各类知名专家组成专家组负责审查企业编制的方案报告,严把质量关,政府依据专家组的意见做出行政批复,确保了方案报告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在工作措施上实现由被动应付向主动应对的转变。在矿业整顿整合中,抓住工作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做到“三个围绕”,把握工作主动权,即围绕矿权整合,指导好协商谈判;围绕规范开发,严格审查各类方案、报告;围绕矿山地灾治理,督促企业抓好整改落实。四是在工作重心上实现由群众上访向干部下基层的转变。广泛展开党政领导干部下访工作,县直部门主要领导和乡镇党政“一把手”采取主动走出去的办法,走访信访户所在村委会(社区)或村民小组,了解问题症结,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理顺群众情绪,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五是在工作力量上实现由少数部门努力向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转变。在征地拆迁工作中,按照“硬抽人、抽硬人”的原则,在全县范围内抽调业务素质高、能吃苦耐劳、有丰富工作经验和群众工作能力的精干人员组成各个工作组;工作人员与原单位脱钩,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改变过去由某一部门牵头负责、调度人员力不从心的做法,形成了力量集中、步调一致,职责明确、政令畅通,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一)化解社会矛盾,保持大局稳定。群众工作的深入开展,架起了党群干群沟通的桥梁,畅通了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形成了解决矛盾问题的新机制。2019年以来,彝良县完成工业建设、城市建设和公益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征地7000多亩、拆迁房屋600余户,各级调解组织调解征地拆迁纠纷3484件,调解成功3475件,调解成功率99.74%,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整个征地拆迁过程无一人越级上访,无一户强征强拆,取得了“零越级上访、零强制拆迁”的可喜成绩。
(二)实惠人民群众,回应民生需求。大胆探索“土地换保障”的机制,鼓励支持失地农民用征地补偿款参与驰宏公司、天力公司入股,以每年8%的股息分红;坚持多渠道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加大对失地群众的劳动技能培训,大力扶持就地创业,90%以上的失地群众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按照“全部失地全部保,部分失地部分保”的原则,将失地农民纳入低保;凡失地农民都纳入养老保险,年满60岁后即可按月领取保险金,解决了被征地农民“老有所养”等长远生计问题,使群众能致富、快发展。
(三)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在群众工作实践中,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树立了为民、亲民、务实、清廉的干部新形象。群众改变了对干部的看法,愿意找干部谈心交流,有困难和问题找党员干部,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四)激发群众热情,共创和谐局面。群众工作的开展,突出了群众的主体地位,增强了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发展意识,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形成了干群互动、共谋发展、共创和谐的良好局面。在矿业整顿整合中,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彻底扭转了过去矿区矿业开发秩序混乱、各种利益矛盾加剧、群体性上访和群事件突出、各项职能工作被动的局面,初步实现了“四个和谐”,即实现了政府与企业的和谐、企业与企业的和谐、企业业主与股东的和谐、整顿整合与整个社会的和谐。
(五)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县域实力。坚持“整合资源、优化配置、规模开采、综合利用”的思路,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兼顾各方利益”的原则,以洛泽河矿业加工基地为龙头,以矿权整顿整合为抓手,以做大做强铅锌产业为突破口,积极推进资源整合,整顿矿业开发秩序,全面加快彝良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群众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保障重点工程实施,有效促进了彝良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县域实力的迅猛提升。
(一)必须深刻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解放思想中创新群众工作。彝良县的群众工作经验告诉我们:没有思想观念的解放,没有工作理念的转变,就谈不上工作方式方法的变革,就跳不出僵化守旧的圈子。做好新形势下的稳定工作,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站在落实群众路线的高度,从群众工作入手,创新机制方法,以新理念适应新形势,以新机制应对新变化,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千方百计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从而有效地凝聚人心、促进发展、构建和谐。
(二)必须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在科学发展中实现群众利益。彝良县的群众工作经验告诉我们:科学发展是社会和谐之基,率先发展是实现群众利益之本。满足群众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破解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都要靠发展。没有发展,群众利益的实现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好”字当头,“快”字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大力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高度统一,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为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必须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改善民生中让群众得到实惠。彝良县的群众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在经济社会的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相互交织的特殊阶段,必须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改善民生作为着力点,在推进改革、谋划发展时,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付诸群众工作的实践,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关爱民生之困、消除民生之忧、办好民生之事,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得到更多实惠,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四)必须坚持解决现实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在统一思想中理顺群众情绪。彝良县的群众工作经验告诉我们:群众的现实问题解决不好是思想问题产生的根源,如果不重视思想问题的解决,往往又会增加解决现实问题的难度。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注重解决现实问题,又要重视解决思想问题,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感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从而理顺情绪,解开思想疙瘩。要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让干部与群众交朋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群众、武装群众、引导群众,形成社会主义新风尚。
(五)必须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自主管理中共建社会和谐。彝良县的群众工作经验告诉我们:群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群众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必须强化群众观点,认真研究新时期群众的思维动态和价值趋向,掌握群众的所思所盼,提高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激发和调动群众,宣传和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力量推进各项工作。必须倡导共建共享理念,培养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发挥群众自主管理功能,让更多群众自觉参与到和谐社会建设中来。
服务群众调研报告篇二十二
一、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些经验做法。
(一)积极开展贴近民情的创先争优活动。我局从2010年4月开始全面启动创先争优活动,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总体要求,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总抓手,结合实际,周密部署、扎实工作,有计划有节奏地推进。2010年突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争科学发展之先、创社会和谐之优,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多作贡献;2011年突出服务人民群众,深入开展窗口单位为民服务创先争优;2012年突出加强基层组织,以“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为主题,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同时,坚持党内带党外、党员带群众,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带动基层单位和身边群众创先争优,使创先争优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共同行动。
(二)在干部的培养使用过程中加强群众工作意识。我局新上任的科级干部都要住村,亲近群众,了解群众表达的意愿和诉求,搭建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的工作平台。
干部公开接待群众来访日制度,把接访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做到“件件抓落实,事事有回音”。
实践证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践行党的宗旨、坚持执政为民的重要法宝。只有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惠及人民,党在新时期的群众路线才能得到真正落实,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
二、当前落实党的群众路线面临的问题。
新时期新形势,社会群体多元化和利益诉求多样化对我们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提出了新的挑战。
盾不时发生,引发了一些事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
(二)统一群众认识难度加大。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和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社会环境下,随着社会利益多元化和群众民主意识增强,统一群众认识、集中群众意见难度加大,一些政策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因社会认识不尽一致而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
(三)调动群众积极性难度加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协调更为复杂,容易出现一些建设发展项目或政策不为一些群众理解和接受,甚至会出现一些阻力,使体现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目标实现遇到一些障碍。一些地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特权主义以及党员干部队伍中的一些腐败现象,也使党和政府的形象受到损害,导致党群关系、政群关系、干群关系的日益紧张,导致群众对政府信任感的逐步缺失,从而导致支持党和政府工作的积极性缺失。
(四)群众寻求申诉渠道欠妥。一部分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同时受当前司法环境不完善的负面影响,部分群众反映涉法涉诉问题时不是寻求司法调解和法律手段解决,而是重重上访或将矛头指向政府,有事没事找领导,有理无理找政府,跨级不对口的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议、检查,可支配的财力、时间、力量十分有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工作的正常开展,解决群众问题的时效性差,甚至导致群众不认识干部、干部不了解群众问题的产生。
(六)对弱势群众的扶持缺少长效机制。一些深入基层、为民服务的活动,还停留在资金扶贫和节日慰问的状态,缺乏长效机制,不能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所采取的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办法只是“意思意思”。
(七)个别党员干部群众观念差。一些党员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以为自己“当官”就得高高在上,对办事群众采取刁难的态度,有的认为自己只需对上级负责即可,不愿意也不善于做群众工作。特别是村级干部上位后,往往因个人的利益问题,忽视民主,搞变相选举,拉帮结派思想严重。
(八)年轻干部对民情缺少了解。当前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年轻干部的比例较大,与群众接触不多,缺乏沟通和理解,群众工作能力欠缺,经验不足。
三、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和基本思路。
尊重群众民主精神,协调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新局面。
(二)基本思路。一是全面加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思想教育,牢固树立“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的观念,正确掌握和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的一系列科学方法。二是完善领导干部考核和选拔任用各项制度,把“广大群众公认”作为重要原则,把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作为民意测验、民主选举、民主评议、民主监督的重要内容。三是大力加强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方式方法研究,认真总结和宣传各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四是健全民主集中制和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工作机制,让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方针制定和重大事项决策,保证党委政府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建立在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和选择的基础之上。五是大力加强共同理想教育,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群众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三)如何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建议。
1、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要建立和完善的决策联动工作机制。凡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的出台实施,都要通过机制,使决策得到充分酝酿,建立在科学论证、群众认同、社会支持、上下一心的基础之上。
服务群众调研报告篇二十三
本文目录。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的一项重要部署,是新时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举措。按照安排要求,我们对全县社会组织通过采取问卷调查、发放访谈表、交流座谈的方式进行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随着经济社会多元化发展步伐的加快,我县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数量不断壮大。全县各类社会组织遍及城乡,涉及社会生活多个领域,初步形成了层次不同、覆盖广泛的社会组织体系,社会组织逐步呈现良性发展趋势,社会组织在各行业发展中的组织引导作用也日渐突出。截至目前,我县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x个(其中:社会团体x个,民办非企业单位x个),涉及文教、卫生、体育、艺术、法律、信息等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业人员x人。在这些社会组织中,有党员x人,已建立党组织x个,占社会组织总数的79%。现有社会组织中,有3名以下党员的xx个,有x名以上党员的x个,无党员的x个。在本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调研中,共发放调查问卷份,收回份,发放访谈表份,收回份。
二、存在问题。
我县社会组织建立和管理工作在探索中发展,在实践中提高,情况复杂,基础薄弱。新时期新形势,社会组织发展的多元化和利益诉求的多样化,对在社会组织中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就我县社会组织在引领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方面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
1、管理力量薄弱,规范运行上服务程度低。
我县成立了新社会组织党工委,具体工作由民间组织管理局承担,民管局在承担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工作同时又要做好业务主管部门安排的其他工作,特别是去年加挂了“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局”牌子,更需要承担社会组织监督管理和执法监察等相关工作,但在单位实名制登记过程中核岗定编,再无增加工作人员,造成目前仅有机构,却无相应人员编制的现状,特别是受人员编制、分级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民管局实际上就是一个具体的业务科室,集咨询、服务、登记、管理、执法、监督于一体,但又无专门登记管理人员,兼职干部没有执法证不具备执法条件,这就大大削弱了管理部门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力度。同时各业务主管单位随着社会组织数量的增加,大部分单位都没有专职的社会组织管理人员,部分政府部门不愿意作为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部门,一是无利可图,二是可能带来风险,很多社会组织无法登记而处于“非法状态”,极大的限制了社会组织的发展空间,这就导致了党政部门在服务社会组织准入、运行、管理、监督上的不到位。
2、宏观引导滞后,整体发展上服务能力差。
到目前为止,全县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最关键的是政策层面缺乏一个实施意见,没有形成一套健全完善的对新社会组织的规章或工作机制,没有系统的发展规划、扶持发展的优惠措施、评估定级的参考标准、齐抓共管的社会环境,社会组织受多方利益因素影响,少数社会组织处于“野渡无人舟自横”的状态。我县新社会组织整体规模偏小,能力偏弱,大部分行业仅能涵盖一个局部的市场,业务主管部门也没有制订本单位本系统的社会组织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个别行政部门各自为政、各行其事,社会组织难以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发展存在盲目性,比如农业经济组织,遍布全县各乡镇,数量较多,但活力较差,无法有效解决农业产业的市场营销问题,部分社会组织自身制度和自律机制的不健全,群众意识淡薄,甚至出现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再如,有些行业不断发展,但协会却处于空白状态,主管部门规划指导的跟不上,引导监管作用不凸显。
3、党建引领不强,经济发展上服务水平低。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社会组织对政府的依赖性越来越小。部分政府部门基层党组织对抓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加之有的业务主管单位及社会组织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担心开展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耗费精力,出力不讨好,片面的认为只要不违背登记管理的相关条例和规定,工作中能遵纪守法,社会组织党组织是否建立、党员作用能否发挥没有太大关系,没有认识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党建工作难以推行。特别是一些社会力量自主举办的社会组织,由于经济薄弱,使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发展和处理日常事务上,只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不愿拿出精力和经费用于开展党建工作,担心建立党组织后活动多,会加重负担,加上登记管理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没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约束机制,没有专门党务干部和经费,致其出现疏于管理或不愿服从管理的现象。同时,新社会组织生产经营状况和社会活动的不稳定性,造成党员流动性较大,社会组织党员以赚钱或学习、交流专业技术和知识为目的,雇佣意识、短期思想比较严重,加上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党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党员意识有所淡化,不愿参与组织活动。
三、对策建议。
1、转变观念,理顺关系,在统一思想中深化为民认识。
首先要明确社会组织的职能定位,把社会组织发展工作纳入政府机构的责任范围,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政府绩效考核体系,落实一把手责任制,提高领导干部对社会组织的认识,提升领导干部服务社会组织发展能力的水平。通过一定的政策、措施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兴办各类社会组织,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其次要创造条件,逐步引导实现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主体、机构、职能、人员的分开,明确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之间无行政隶属关系,社会组织具有独立的法人主体,及时研究解决问题,赋予社会组织本身独立的财务核算权和自主用人权,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第三要明确定位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的职能,相互配合,达成共识,形成合力。要加强管理队伍力量,统筹考虑为社会组织党工委及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局增加人员编制,把社会组织工作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为社会组织开展活动补充经费。同时,要逐步建立社会组织评估体系,客观评价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群众生产、生活中的作用,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等措施,优先解决与群众利益最相关的问题,不断加快社会组织发展,赢得群众信任,提高社会认可度。
2、搭建平台,重点扶持,在为民服务中激发务实动力。
针对目前社会组织存在结构不合理、发展不规范等问题,领导干部要转变作风,沉下身子,多了解民情,多倾听民意,加强对社会组织指导服务。政府层面上要在深入调研,广泛走访,求真务实的基础上,实行重点扶持培育一些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商会、协会、农村经济专业协会,以服务群众为根本,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到位、作用明显的社会组织发展格局。要探索改进管理体制,规范运行机制,健全管理规章规定,积极探索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新途径,规划建立县级层面的“社会组织指导中心”,街道、乡镇层面的“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全县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搭建现代化公共服务平台,并根据社会组织的现状,研究制定县级层面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实施意见,确保各项政策贴近发展实际、贴近群众需要,在全县形成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的合力,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社会组织层面要加强自身建设,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强化自律机制和自我约束,完善议事、机构、财务、人事等制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社会组织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以服务群众为一切利益册出发点,不断发展壮大组织力量,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提高服务质量。
3、夯实基础,党群联动,在经济发展中实现为民富民。
社会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立足实际,注重实效,找准活动切入点,紧紧围绕社会组织行业经营有序、管理有力、活动有效这个中心,积极有效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维护社会组织业主和党员利益,维护群众利益不受损失。政府登记管理机关要规范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清理规范社会组织,巩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提高党组织组建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服务社会、服务公众、服务会员的作用。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要加强组织建设,规范各种收费行为,及时了解党员及会员思想动态,引导会员依法表达合理诉求,主动排查调处化解矛盾,紧紧依靠群众,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反映群众意愿,依托社会组织,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要选准用活有效载体,以“航天先锋”为引领,大力推广“三同三先”、“一线建功”党建工作品牌,积极研究和大胆尝试有利于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好制度、新办法,切实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激发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生产生活的热情,推进新社会组织贯彻执行好党的群众路线。
返回目录。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目的是教育引导全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联系我们的工作实际,就是要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产生的“正能量”,来进一步提高工作服务水平和能力,加快建设面向用户、面向基层、面向调查对象的现代化服务型。
如何加快建设现代化服务型。国家局马建堂局长强调,部门要以提高数据质量为核心,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深入了解服务需求,努力丰富服务内容,切实增强服务效能,认真做好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维护和信息发布等工作,积极为用户、基层和调查对象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对当前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努力的方向,也是对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工作者的素质,是提高数据质量、地位作用和公信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工作和完成任务的重要保证。然而,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是多方面的,不同的专业,任务和要求各不相同。要全面的提高工作者的素质,尤其是年轻的工作者的素质,必须从培养能力上入手。
一是要培养谋划工作的能力。政府部门肩负着为当地政府与领导出谋划策和指导基层部门工作的重任,多谋才能善断,所以工作者必须要有很强的谋划能力。在学习中不断培养出谋划策能力,须从三个方面来努力:一是视野要开阔。做到站在全局上想问题;二是知识面要广。围绕领导意图出主意;三是研究问题要深。能够给局领导超前谋划提建议,当一个谋略型的工作者。二是要培养文工作的能力。文工作是表述思想、工作和成果的重要手段。工作者很重要的一个基本功就是会搞分析、会调查研究。在内容上,专业方面的东西会调查分析;在体裁上,通知、通报、报告总结、调查分析都能熟练运用;在质量上,要达到“准确、迅速、规范、简练”,有创意、有价值、自己满意、领导满意。三是要培养协调办事能力。从工作性质和责任上来讲,工作者必须是多功能的复合性人才,不仅要会说、能写、会干,而且要善于协调处理上下之间、同志之间、内外之间等方方面面的关系和矛盾。四是要培养参谋助手的决策能力。每个工作者都应成为领导的智囊和“外脑”。做到:领导要的能拿得出、问的能答上;领导忘了的,应及时提醒;领导想了解问题时,应主动准确地提供情况;领导决策问题时,要积极出谋献策;领导工作忙时,要主动分忧解愁,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五是要培养调研能力。调查研究是工作者的基本功,是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主动性的重要环节。调查的目的在于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搞调查研究必须预先做好准备,注重方式、方法。要坚持大兴调查之风,学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这也是对工作者素质的基本要求。六是要培养指导基层的能力。各级政府部门是本地区工作的“指挥中枢”,是基层部门各项工作的“联络部”。机关工作者对基层能不能做指导,会不会抓落实,直接关系到上级的指示、要求能否落实,关系到领导的意图、决心能否实现,关系到基层建设能否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因此,必须确立科学指导超前预测的意识,掌握科学指导、帮扶基层的方法,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指导和落实的质量。七是要培养开拓创新的能力。随着推进现代化服务型工作的不断深入。作为一名工作者,应把创新作为一种基本素质,积极适应形势,努力更新观念,勇做探索、创新的带头人。八是要培养高科技的运用能力。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开展服务型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宽了工作的空间和渠道。科技技术日新月异,使现代办公手段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为传统的机关业务素质赋予了新的内容。要利用这种优势,努力提高现代化服务型水平,每一名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先进的办公手段,能够充分发挥当代网络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返回目录。
为深入推进人民满意单位建设工作,司法局着眼基层、企业,面向群众,从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做起,以群众信得过、靠得住为目标,群众满意度明显上升,其主要做法是:激活一个窗口,把握两个重心,抓实三大活动,完善四项制度。
二、把握两个重心,贴紧大局服务。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两个重心,我局一是建立健全党政总揽、部门协调、社会参与,主动化解矛盾纠纷,集中办理群众诉求的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大调解”格局。在全市15个乡镇街道、89个村屯、12个社区,均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并有针对性的在交通事故处置、医患纠纷解决、等领域建立了2个专业的人民调解组织,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就近解决问题。同时,在全区重大经济建设项目指派专人进行全方位跟踪服务,签订了40份提供无常法律服务。
合同。
保障建设顺利进行。二是强化矛盾排查机制加强与矛盾多发、高发领域单位的联动创新方式深化矛盾排查工作有计划分步骤地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打造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优化我区经济环境。在“两节”、“两会”、清明的特殊时段开展了专项排查工作有效化解了易引发涉稳问题的赔偿纠纷、医患纠纷、交通事故纠纷、征地拆迁纠纷实现了民转刑、自杀事件、群访、械斗等多个零指标。积极开展部门服务企业活动通过现场调研和座谈会等方式全面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在生产、经营等环节面临的一些困难和矛盾帮助企业衔接解决融资、技改、用地、用工、周边关系等问题为企业提供各方面的优质服务努力促进企业快速高效发展。三是加大法律援助力度今年来司法局狠抓法律援助站点建设推行村(居)法律援助联络员制度完善法律援助网络平台。目前我区共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19个专职人员5名。今年仅1至7月就免费提供法律咨询280余人次解决矛盾纠纷212件。四是创新法制宣传教育载体和方式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多途径提升法制宣传教育实效。通过普及宣传十部专法和今年新出台的法律法规以司法行政工作者、律师、法律工作者、行政执法人员组成的“专法普教讲师团”为主体针对社会热点、难点和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分片包干下到社区、村组进行宣讲同时在全区范围内大力开展“法律大集”、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月等活动。五是改进企业法律顾问的服务质量为促进律师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今年我局通过法律培训、“法律体检”、组建顾问团等多项措施督促律师深入企业多管齐下引导律师围绕企业高速发展提供及时便捷的法律服务。
三、抓实三大活动,主动为民服务。我局着眼基层、企业,面向群众,扎实开展三大活动,主动服务于民。一是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五个好”(即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五个带头”(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的优秀共产党员为目标,成立“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一把手挂帅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明确责任和分工,严肃纪律,专人负责,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着力解决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执法司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干警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水平,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二是大力开展作风建设主题月活动。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广泛了解、收集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8月份,3名班子成员分别带领机关干警深入到辖区内的11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开展了“大走访”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印发资料、媒体报道等方式,为迎合我区、乡、村顺利换届,宣讲选举法,宣讲“”规划,宣讲法律法规,宣讲惠民利民政策,走访调查,征求意见,解决司法行政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大力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廉洁、务实、高效”这一主题,组织局机关干部深入开展“机关党员干部带法进社区”、“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活动。同时,进一步创新司法行政服务理念、服务手段、服务方式和监督机制,切实转变机关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围绕“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这一主题,不断加强政治、业务素质教育和综合处理各项事务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为基层群众服务,努力塑造司法行政机关良好的窗口形象。围绕“服务与诚信”这一主题,深入开展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法律服务人员诚信建设,打牢服务为民、忠于法律的思想基础。
四、完善四项制度,规范行为服务。司法局紧扣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着力从制度上保障服务,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一是推行公开承诺制。为增强干警投身创先争优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激发内在动力,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效,司法局开展“推行公开承诺制,共建和谐爱辉”活动。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个别走访等形式,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承诺事项,经局领导班子会议审核后,制作承诺公开栏等形式,将承诺内容、落实时限、具体责任人等予以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实行预约服务制。着眼于解决服务渠道不畅、部分群众"办事无门"的问题,健全完善服务基层体系,依托农村调委会,广泛开展预约服务。将机关干部沉到基层一线,通过区、乡(镇)、村(居)三级干部联动,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着力转变各级干部作风。三是建立首问责任制。为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提高服务质量,实行对办事人询问的事项首问人负有回答或处理责任的首问责任制规定。按照“热情接待,耐心解答,帮困你我,服务大家”的服务宗旨,热情接待,依法办事,并由纪检监察室对首问负责制的落实情况实施监督。四是严格责任追究制。为增强全局工作人员事业心、责任感,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为民服务的水平,严格按照有错必纠,违规违法必究的原则,执行机关效能责任追究。坚决杜绝了公务活动和向社会服务承诺中不负责任或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办事拖拉、作风生硬、态度粗暴、故意刁难,不按时限要求办理公务,效能低下贻误工作,损害司法行政干部形象或被投诉经查证属实等行为。
返回目录。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对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要建设新农村,文化必须先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可以使农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水平、民主法制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促使新风尚蔚然成风,农村迈着富奔小康的步伐,物质财富的积累和社会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人民群众对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愿望日益强烈,文化权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1、文化设施短缺。过去曾一度发挥积极作用的村级俱乐部、青年之家这些场所,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的已折价处理,有的因年久失修,也是破旧不堪,虽然有线电视进村入户,但广播却名存实亡。由于文化设施的短缺,农村的老年人谈天喝茶搓麻将,青壮年劳作经商打扑克,从而诱发了赌博现象的产生,败坏了村风民风。
2、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少乡镇、村干部对新农村文化建设意识淡薄、甚至缺失,不能做到对新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内涵的整体把握。他们甚至不知道新农村文化建设应该抓什么,如何抓,以致不想抓、不愿抓。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认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软任务”,不如搞经济建设,看得见,摸得着,体现政绩明显,长期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同时亦存在畏难情绪,认为文化建设不好搞,费钱费力不讨好,而勉为其难、虚于应付。
3、镇村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农民文化参与积极性不高。大都农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以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打麻将之风盛行。还出现不少假僧假道,摆“水陆道场”;伪装“半仙”算命看病,骗取群众钱财。如此现象,固然与大量青壮年且素质相对高些的农民外出打工,留守老少病弱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认识不到先进文化的重要性有关,但镇村干部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和因势利导,以致不能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迫切而长期的艰巨任务。针对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推进。
1、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链条中,基层和农村仍然是相对薄弱的环节。要加大力度改善农村、偏远山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工程,是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有效举措,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头戏。同时,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由国有艺术院团、影剧院承担,主要面向低收入居民,每年安排一定场次的低价演出或放映,保障和实现残疾人、老年人和农民工等群体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并根据乡镇农村人口布局、地域特点、经济条件,有计划地创建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文化设施,通过完善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方便人们就近快捷享受文化服务。
2、培育引进人才,稳定文化队伍。要搞好新农村文化建设,有一支较高素质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是关键。政府要统筹兼顾,增加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理顺体制,落实编制,稳定文化队伍,为乡镇文化干部创造一个必要的工作环境,以充分调动他们服务农村文化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为群众文化事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从而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要善于发现人才,大胆使用新农村文体能人,不断发展专兼职结合的新农村文化队伍,并通过精心培育、加强业务辅导,逐步提高新农村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积极扶持镇村建立各类文体协会,并指导各类协会组织开展好文艺、棋类、球类等文体活动,激励农民积极参与,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道德风尚。三是从源头抓起,加强新农村艺术师资力量,农村各中小学要辟建好文体第二课堂,设全上满教好音、体、美等艺术课。四是着意引进人才,建议用足并增加农村文化事业编制,在人力资源招聘时,可优先招收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和艺术体育类教师安排到乡镇文化站和农村学校。
3、文化馆要继续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催化剂”。一是要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农村政策和中心任务及时送进农村的千家万户。二是要弘扬主旋律,坚决扫除黄、赌、毒、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结合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把农村典型的好人好事搬上舞台,让农民自演自说,在娱乐中得到启发教育和鼓舞。三是抓好家庭文化建设。家庭文化是村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力开展家庭文化活动,形成农村讲科学、讲文明、讲道德的新风尚。四是抓好民间文化挖掘。民间文化是村落的源头,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富有生活气息,而且对村民最具召唤力和诱惑力,给人以深深的感染力。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6897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