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特定问题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结合报告的目的和读者的需求,提出明确的结论和建议,注重实际操作性和可行性。报告是对某一事件、现象或问题进行详细描述、分析和解释的一种书面形式。如果想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首先需要对所要报告的主题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青年调查报告篇一
不少年长的人在说到90后时,常常夹杂着怀疑:缺少理想和信仰、功利欲望心强、过分自我和追求个性……社会舆论给90后贴上了许多“问题”标签。
如今,95后已逐步成为大学校园的新主人,他们对于个性的追求愈加强烈。在教育资源集中的北京,这座国际化城市的开放与多元给他们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充足的条件。
一项调查结果这样勾勒北京大学生的“标准”面貌:他每天的上网时间有7成的可能超过两个小时,上网、睡觉和社交是他最主要的课外活动;他最大的压力是学习和就业,他有近四分之一的可能会面临学习困难;他的月消费水平较大可能在800~1600元之间,其中,社交、娱乐、购物等占有较大比例。对于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他的预期薪酬为6668元,留京工作是最普遍的期望;他有极大的可能认为个人能力与自我奋斗、诚信等良好品质是一个人在社会生存和发展最主要的依靠,人生价值在于奉献是他较为认同的观点。
这些对北京大学生特征性的细节描写来自共青团北京市委联合课题组。针对北京大学生群体,课题组按照学校在校生人数的1%比例进行抽样,样本数为8143个。其中,普通高校7466个,民办高校677个。同时,通过面谈、深度访谈等发放问卷88份,总样本数为8231个。
北京市现有普通高校91所。其中,211高校共26所,占全国23%;985高校共8所,占全国21%。除留学生以外,在校生总人数为81.43万人,王可(化名)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就读于北京某985高校的大三学生,最近有些“压力山大”。用她的话来说,大三就快结束了,可专业课学得“半生半熟”,大学英语六级还没搞掂。不仅如此,刚刚开始进行的社会实践让她对自己的社交能力感到怀疑,“总被领导批评不会说话”。
“上大学前,老师都说熬过了最艰苦的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就会迎来‘幸福生活’。可没想到,这3年过得并不轻松。”王可在qq空间里写下的这段话,不到一小时就得到了近60个同学“点赞”,有同学评论:“人艰不拆”。
感到“压力”的大学生不止王可一个。
如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面临着学习、经济、人际交往、情感等方面的压力且相互交织。根据团市委有关北京大学生群体的调研结果,32.5%的大学生感觉压力较大,37.2%的大学生感觉压力适中,有3.3%的学生觉得压力已经承受不了。
而这些压力所反映出的是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困难。调研数据显示,20.8%的大学生感到就业困难,26.6%的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困难。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与学习困难相矛盾的,是大学生用于参加学习培训的课余时间仅为10.7%。
调研分析认为,由于大学学习和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校园生活更加开放和丰富多彩,现在的大学生活不再是传统的“三点一线”模式,大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对宽裕和自由。但是,大学生的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在了上网或其他娱乐上,他们“不能合理做好业余时间安排”。
王可就是不能合理安排业余时间的那部分大学生。
尽管学习和人际交往给她带来较大压力,但这些并不影响她的娱乐活动。看美剧、逛淘宝成为她每天睡前的必修“功课”。她说,“其实,有时候也会自责放在学业上的时间太少,‘宅’寝室的时间太多了。可如果不这样,我一定会崩溃的。毕竟这些‘功课’的诱惑太大了。”
根据调研结果,上网、睡觉和社交成为大学生课余活动取向的前三位,分别占74.14%、34.49%和28.55%。
一个需要警惕的现象是,只有27.71%的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锻炼身体。
调研报告。
称,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且知道锻炼身体很重要,但就是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
令人欣慰的是,调研还发现,96.67%的大学生能够承受现实的压力,并且能够找到各自合适的减压方式,运动健身和读书听歌、看电影等成为最常使用的减压方式,分别占33.04%和25.14%。
近75%的大学生闲暇时间用于上网,19.3%的人把网络自媒体作为最可靠的信息来源。
和王可相比,就读于北京一所非985、211高校新闻学专业的大四学生郑力(化名)对网络的依赖性更强。用他的话来形容:“没了网络,生活都会错乱。”
郑力给自己的“上网时间”算了笔账:首先,除了睡觉和体育课外,手机几乎不离手。他每天使用时间最长的软件是传说中的手机三件宝——微信、qq和淘宝;其次,郑力每天至少有3个小时沉浸在网络游戏世界中,“打dota、踢实况”成为每天最放松的项目;此外,睡前看一集美剧也花费他至少1小时,这其中还不包括和女朋友微信交流的时间。
这一算,郑力每天“全情投入”网络的时间超过5小时,最多时甚至达到8到10个小时。
联合课题组的调研数据显示,有74.67%的大学生的闲暇时间主要用来上网,70.3%的大学生平均每天用来上网的时间超过两个小时。
其中,和郑力一样上网时间超过5小时的大学生占了13.1%。其次,上网3小时左右的占17.9%,上网4小时左右的占10.7%。
从学历分布上看,调研报告分析,专科生和本科生主要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进行娱乐,而硕士和博士生主要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进行学习。
课题组认为,新技术和新媒体在改变社会结构和生活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改变了社会化过程中的大学生,微信、微博、数字音乐、在线视频、电子商务等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因此,课题组把如今的北京大学生定义为“与网络深度融合的新一代”。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网络能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其随之带来的隐患不可忽视。
调研数据显示,58.5%的大学生会不同程度地将个人情绪带到网络世界中,19.3%的大学生认为网络自媒体是最可信的信息来源,网络自媒体成为在父母及亲戚提供信息之后的第二大最可信的信息来源。
对于网络世界的影响,王可自认为是“有控制力的”。这一点,是相对于她身边众多的“愤青”而言。
王可说,现在的大学生几乎都有微博、微信、人人网和qq空间,来自各个平台的信息也让人目不暇接。她发现,身边总有那么一群同学的朋友圈和微博里,不仅晒有各种自拍、美食,也经常出现对身边事和新闻“打嘴仗”和吐槽。
“我很佩服他们的语言能力,每天总有许多‘大快人心’的评论。但我也只是看看,几乎不愿意加入讨论,总觉得自己了解到的信息不准确,不敢随便议论。”王可说。
郑力也是如此。作为新闻学院的学生,他经常看到许多同学会因网络上的一些负面消息而愤怒,甚至情绪十分激动。但他认为,很多同学在评论转发时并未确认消息的真实性,一时的过激情绪会让人失控,而辟谣信息却往往得不到关注。
团北京市委的调研报告用具体的数字作了回答:一个北京大学生平均每月的消费支出是1481元。具体来看,消费800~1600元的占56.05%,800元及以下的占21.69%,1600~2400元的占14.48%。
报告称,除了吃饭等日常硬性支出外,社交、娱乐、购物等非必要支出占有较大比例并呈上升趋势。课题组综合分析认为,与其他青年群体相比,北京大学生的月均消费水平普遍较高。
大学3年来,王可每周都要用手机app记录自己的消费情况。尽管没有详细到“一瓶水”,但几乎所有超过20元以上的开支都有记录。app数据显示,王可平均每月的生活费在2100元左右。
和不少女同学一样,购物是王可最主要的支出。“其实,女生平常吃饭、零食等消费都不高,钱主要还是花在买衣服和化妆品上。”王可并不喜欢在淘宝上买衣服,一方面质量不好,另一方面也怕有“二手货”。因此,她喜欢在商场里选择一些普通牌子,“但北京物价确实稍高,所以这方面花费会多一些”。
此外,社交聚会是王可第二大支出项目。对于身为“社团活动积极分子”的她说来,避免不了要和社团里的伙伴们外出聚会。虽然聚会都是aa制,但根据她们平日的选择来看,每人50元是比较适中的聚会标准。
谈到经济来源,王可说,自己大部分的生活费都是父母给的。但令她自豪的是,她每周会有一天在校外一家广告公司做行政助理兼职,一个月大约有600元的报酬。
这一点也符合调研情况。调研数据显示,在校大学生一般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家庭往往是其主要经济来源。83.33%的大学生靠家庭支持,5.45%的大学生靠奖学金和助学金,4.47%的大学生靠校内勤工俭学。此外,33.96%的大学生校外兼职收入占了经济来源的90%以上,校外兼职收入是大学生第二大经济来源。
然而,课题组发现,高昂的生活成本带来的问题是:它作为一大因素推高了大学生的预期薪酬。根据调研结果,大学生对于第一份工作的预期薪酬平均为6668元/月,而2019届高校毕业生的初始平均月薪为4746元(引用数据),相差近两千元。
课题组分析判断,过高的预期薪酬使得很多单位对录用大学生望而却步,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调研报告显示,对于就业,大学生普遍希望留京工作。他们倾向于收入高、工作环境好的外企或国有性质单位,近半数人不愿意去西部和基层工作。
与就业期望值高相对应的是,大学生对于自身知识和能力储备相对不足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在造成就业困难原因的调查中,选择比例较高的为“期望值太高”和“知识能力储备不够”,分别占22.73%和21.47%。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当下最热门的创业,大学生总体持肯定态度。具体来看,62.32%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是一种积极的职业观,但也有27.69%的大学生认为只有少部分的人能够成功,表现出了他们对创业失败的担忧。
追求个性无疑是当今大学生最主要的特点,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放弃集体。一个乐观的现象是:他们非常注重“同辈圈”。
前段时间,微博一个很火的话题“感谢室友不杀之恩”,用于调侃由于个性问题带来的宿舍矛盾。郑力发现,虽然每一次“惨案”发生总能在微博上激起讨论和关注,但他依然认为,这是再极端不过的案例。
在郑力眼里,“舍友之间避免不了一些摩擦和矛盾,但大家基本睡一觉起来又继续打游戏,丝毫不受影响。尽管现在每个人都特‘个性’、‘另类’,但当处于宿舍、班级这样的集体时,我看到的,多数同学都能适应其中。”
郑力的想法得到了调研数据的支持。调研报告称,大学生交往人群相对较为固定,且交往密切的群体主要是同学和舍友。其中,在交往比较密切和非常密切的人中,同学占88.3%,舍友占93.5%。可见,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宿舍关系,逐渐形成拟亲人的同学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在对于“您的朋友中最多的是哪一个类别”的问题上,回答同学的占87.9%。对比其他青年群体回答同学的比例,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青年为83.5%,市属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为77%,高校青年教师为77.2%。课题组由此发现,大学生群体和与之对比的几类青年群体,大学同学和室友已经成为他们结交朋友的第一选择,而大学阶段更成为其未来形成稳定的朋友圈的重要时期。
王可认为,90后乃至95后,虽然有着时代带来的个性化特征,但是,“大家都是成年人,不会像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时那样不懂事,因为一些小的观点分歧去孤立某个同学。相反,如果有同学‘游离’在集体之外,反而班干部会主动去了解和帮助他。”
她还说,现在社会上给90后贴上“问题”标签其实很不公平,其实90后不仅“玩得好”也“靠得住”。他们对于许多重要问题会理性、客观地解读;他们追求个性却并不盲目。对此,调研报告也提到,大学生关注社会公平问题。有48%的大学生认为收入高的人应该缴纳更多的税。调研组认为,这反映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对于社会公平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不盲目。
此外,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xx大以来党的领导集体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关注治国理政思想、党的政策方针,有近60%的大学生“非常想加入”或“想加入”共产党,超过85%的大学生以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对国外文化产品和国际局势保持清醒认识和判断。
关于中国梦,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近75%的大学生认为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北京青年调查报告篇二
创业,无疑是时下最火的一个词,而首都北京更是创业青年云集之地。无论是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咖啡馆,还是三里屯soho的写字楼隔间,乃至你可能路过的某个肉夹馍摊位,都涌动着蓬勃的创业热情。
7个聚集过万创业青年的街乡。
团市委创业青年调研团队专家组成员、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刘平青表示,这些聚集区与全市经济产业园区和流动人口的分布情况一致,多受产业特性、相关政策和历史原因的影响,例如中关村就聚集了大量的信息产业,有聚集效应。
刘建强就很喜欢自己位于中关村西区鼎好大厦8楼的办公室。这是一个名为厚德创新谷的创业孵化器,300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地里,分布着30多个创业公司,不定期会有投资人来考察项目。在他们的楼上,是李开复创办的创新工场。而走出鼎好大厦,沿北四环往西走不远,就到了去年6月刚刚更名的中关村创业大街。晚上没那么忙的时候,刘建强常会溜达到那儿,参加3w咖啡或者binggo咖啡举办的各种创业沙龙,或者跟投资人聊上两句。
选择办公场地时,刘建强曾经犹豫过,公司是随便租一个商住两用的民居,还是到中关村找一个孵化器?可跑了几次中关村以后,他没再犹豫,周边环绕着创业者、投资人,让他更有创业的感觉,也更方便。
身处在一群创业者中,刘建强能很强烈地感觉到创业的氛围。入驻半年多的时间里,同在一个办公区的公司,有人被大公司作价千万元收购,有人成功地拿到了b轮融资,也有人烧完了钱还是没有找到营利模式,最终黯然离场。这让今年32岁的刘建强时刻警醒自己要更努力地奋斗。
河北人刘建强目前的创业项目是一款预定运动场馆的手机appe运动,在这一波移动互联网催生的创业热潮中,手机app无疑是资本市场的宠儿。在前一份工作中,刘建强对接的就是一些app的推广业务,这也让他更能体会到移动互联网的魔力。去年6月,他最终决定辞职,离开年收入50多万元的广告公司,开了自己的公司,每个月领着公司最低的5000元工资,他的理由是,到了这个年纪,想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
算起来,刘建强是在毕业后的第九年才踏上自己的创业路,相比平均初始创业年纪显得大了一些。而《报告》也指出,如今北京创业青年有年轻化的趋势。如今,越来越多的90后ceo开始频繁见诸媒体,刘建强说自己很羡慕当下的年轻人,创业的.环境越来越好了。
六成创业为自我就业式创业集中在批发零售和服务业。
跟直接从事手机app开发的移动互联网行业比起来,31岁的北京大兴区大学生村官李彪开的那家经营国内旅游、出境旅游、汽车租赁等业务的北京福地青云旅游有限公司显得有些传统,但李彪觉得这种传统服务业机会多,而且自己喜欢。
刘青平教授表示,调研反馈的结果显示,大多数创业者实际上是属于自我就业式创业,而零售批发还有服务业门槛更低也更传统,所以有更多的创业者聚集。
李彪是土生土长的北京大兴小伙,20xx年毕业后又回到了大兴区青云店镇小铺头村做大学生村官。他的第一次创业就很传统,那是在他大三的时候,还在当学生会主席的李彪把同学借了个遍,凑足8000元买了一辆19座的红叶客车,开始做汽车租赁。他载着客人跑遍了附近的十里八乡,还一度跟驴友穿越过无人沙漠,因为赶上旅游旺季,没多久李彪就回了本,还买了新车,生意越做越大。
不过,因为缺少管理经验,租赁生意总是出一些意外,后来李彪就停了这部分生意,转而承包了一家旅行社。
20xx年,同镇的东辛屯村着手打造民俗旅游文化村,因为有做旅行社的经验,李彪被调了过去,协助东辛屯村的旅游开发和管理。也是同一年,李彪觉得这是个机遇,于是开了一家旅游公司。
那时候,李彪每天一边要忙着跟村民沟通文化村改造,一边要管理公司。为了新公司,李彪押上了自己的房子、车子乃至土地,每个月要还4个银行的贷款,感觉整个人都被掏空了。
北京青年调查报告篇三
每晚回到租住的房子,枕着窗外的嘈杂,邱国远总是难以入眠。他想念从小到大生活的农村,想念“掉一根针都能听得见”的静夜。
在顺义区工作那几年,邱国远换过很多工作。他每天穿着体面,朝九晚五地上下班,却总觉得自己“和城市格格不入”。他喜欢夏天在自家院子里支起桌子吃饭,习惯走在街上遇到的都是看着自己从小长大的熟人。可是在城里,他甚至不知道隔壁的邻居是谁。
“我就是一个农民。”邱国远还是选择遵从自己的内心,回到顺义区北务镇北务村,和哥哥一起“将养猪进行到底”。
团北京市委“北京青年1%抽样调查”将邱国远归类为“农业青年”。他们的年龄在16~35岁之间,生活、居住、工作在北京乡村超过半年,直接从事第一产业。在北京,农业青年共有9。11万人,占北京市农业人口总数的16。17%。
白天,邱国远在村子里几乎见不到同龄人。太阳下山之后,各家各户的小车才陆陆续续开进村子,载着从城市里放学、下班归来的年轻人。
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加快,部分近郊农村变为城镇,大量农民上楼,大量农村户籍青年不再从事农业生产,选择在外就业或上学。农村青年外流趋势明显,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并呈现多重经济身份集于一身的特点,收入来源也越发多样化。
有些农业青年通过将土地的经营权进行流转,获得租金,成为“土地出租者”,有些青年参加村集体产业并获得股份分红,成为“股东”,有些青年将自有住房出租,成为“房东”,还有些青年开展农家乐等个体经营,成为“私营企业主”。
河北保定姑娘赵红敏是北京农业青年中少见的外地农业户籍。因为“到北上广的年轻人都在城市里,没有人来农村”。在北京市农业青年中,北京农村户籍占54。0%,北京非农户籍占38。4%,外地农业户籍占3。3%,外地非农户籍占4。3%。
大学毕业后,赵红敏被一纸“工作在北京,管吃又管住”的offer吸引到了延庆县北京四海种植专业合作社。当时,这片距县城46公里的“纯山区”让赵红敏很失望。6年过去,四海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成立了北京四季花海农副产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赵红敏担任经理。“农村还是有发展空间的,关键要看个人努力。”她说。
李佳雪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到房山区经营一家以生态教育、农工文化教育等为主旨的亲子生态农场。她介绍,房山区拥有十渡景区等丰富的旅游资源,青年人大多选择从事旅游行业的相关工作,很少有人选择传统种植、养殖行业。
在农业青年致富途径中,农家乐排在首位(15。9%),传统粮食种植收入最低。
每个月没有了房租开销,回到村子里的邱国远生活压力骤降。“自己院子里种点菜随便吃。”他说,“除了吃饭和孩子读书的开销,基本花不了什么钱。”
调查显示,农业青年生活压力较小,月平均收入为2837。89元,支出为1826。48元,月结余1011。41元,超过月收入1/3。他们的日常支出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吃饭(72。2%)、水电气及日用品(42。6%)、抚养子女(32。7%)。农业青年拥有住房的比例达到56。1%,住房支出压力较小。随着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备,生活条件日益便利,92。6%的农业青年对目前生活状况感到满意。
不过,由于生活和劳动都在村里,农业青年的社会交往相对局限,他们最常交往的对象是“本村村民”(77。3%)。
农业青年在业余生活上也较为传统,每天上网时间为一小时及以下的占47。5%,从不上网的占6。8%,闲暇时间首选上网比例明显低于其他各类青年。而他们最常用的联系方式,是电话(38。7%)和面对面交流(26%),通过qq、飞信、微信等网络工具的比例相对较低。
邱国远也用微信,但只是“打发无聊”,从不用来“谈正事”。更多时候,他会选择打电话,或者更直接地把朋友叫到一起当面聊。
农业青年业余生活比较单调,闲暇时间的安排中,47。9%的被访青年选择上网,45。3%选择看电视,8%选择打牌打麻将等娱乐。
此外,农业青年群体的择偶观念也较为传统。择偶观念中排位前三的是品行(44。7%)、感情(25。3%)和能力(16。8%),选择金钱(4。2%)、房子(2。6%)、家庭背景(2。4%)、外貌(2。1%)和学历(1。6%)的比例相对较低。
大学毕业后,张庆回到房山区大石窝镇南河村,成为一名农业种植技术指导员。经过两年的摸索努力,张庆管理的大棚蔬菜实现年25%增产。“现在青年人不管有没有学历,留在农村的都很少,即使没有学历也会出去打工。”张庆说,“但有些人的思想意识也开始转变,我身边也有一些人回到农村来创业。”
不过,虽然42。8%的农业青年有强烈的创业意愿,对于未来3~5年的职业发展中,选择自己创业(21。4%)排在第一位,但只有4%的人有过实际的创业经历。缺乏资金、缺乏创业指导和缺乏技术支持是阻碍他们创业的三大门槛。
李佳雪在城市长大,选择从事农业相关工作,完全是出于“喜欢”。像李佳雪一样出于兴趣选择从事农业工作的,只有6。1%。近一半农业青年由于家庭需要、个人能力不足等不得不从事农业。“家里劳动力少”所占比例最高21。5%,“父母要求”占到10。3%,“只会种地不会干别的”占到6。9%,“外地打工挣不到多少钱”占到5。8%。
韩森就是“为了父母”,放弃了单位的出国机会,回到大兴区长营镇小黑房村,帮父母搞肉鸽养殖。起初他也十分排斥,每天“在家睡觉不想起床,起来也不知道干嘛”。但后来,他选择“接受现实”。
前几年禽流感暴发,韩森家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最困难的时候,是村里的老百姓伸出援手。2019年前后,肉鸽产业发展的好了,韩森告诉自己“不能忘本”,开始带领村民发展林下经济,共同致富,韩森因此被选为村委委员。在被访农业青年当中,有38%的人像韩森一样,选择通过村两委参与公共事务管理。
调查发现,户籍、土地、社保政策在农业青年中备受关注。被访的北京农业户籍青年中,近七成希望保留农村户口。不过,农业青年对关系切身利益的涉农政策高度关注,而实际了解程度并不高。
邱国远的妹妹本科毕业后留在北京城区,拥有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可是5年后,她和哥哥一样选择回到顺义。“她回顺义区找工作,每天晚上回家住”。
邱国远9岁的女儿在农村上学,可所有补习班都在区里。每个周末,邱国远都要带着女儿往返三十几公里,接送她上各种补习班。
农业青年羡慕城市里的资源丰富,希望成为“城市人”。可现实是,在受访农业青年中,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及以下学历占到49。8%,止步于职高、中专、技校等,他们在城里就业较难,生活习惯、交往习惯还保留着传统农村色彩。
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青年面临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型和进入城市就业的新形势。一方面,农业青年从事农业缺乏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呈现“农盲”或技能缺失,需要提高技能适应农业现代化趋势。另一方面,农业青年缺少学历职业技能,在城市就业中缺乏竞争力,绝大多数从事以体力劳动为主的服务业和简单制造业。由于学历层次较低,再学习再深造的机会较少,平台较窄,后劲发展不足。
农业青年对于自己未来3~5年的职业发展方向,选择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比例仅有18。1%,四分之一的农业青年对未来发展比较茫然。“靠土地去养活一家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他必须去工作。可他又无法融入城市,那他能不迷茫么?”邱国远说,“怎么办呢,这就是现实。”他觉得,农村已经不是2019年前“脏乱差”的样子了,年轻人应该更加努力学习掌握现代化技能,把“乡愁”转化成为生产力,让家乡更美。
北京青年调查报告篇四
青年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开始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阶段。进入劳动力市场的第一步经历将会对一个人一生的劳动力市场经历产生重要影响。而这重要的第一步受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教育经历、培训经历、个人能力、家庭背景、劳动力市场形势、经济和社会环境、雇主偏好、创业环境等。因此,把从学校向稳定正规工作过渡这一阶段作为切入点,既可以掌握青年就业的环境、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又可以掌握影响青年就业的背后因素,如教育培训能力、家庭环境等等,从而做到准确把脉,进而对症下药,以制定准确的、有针对性的政策思路和对策措施。
关注青年就业问题越来越重要。首先,从长远考虑,在持续2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下,中国劳动力供给增速逐步减缓,人口老龄化加速,未来青年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从近期着想,劳动力市场长期供求紧张,各类青年的就业问题都很突出,表现为青年失业率高、失业周期长、临时就业和不充分就业比重高、非经济活动人口增加等。在体制转型和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下岗失业再就业问题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后,青年就业问题将越来越成为中国应着力解决的就业重点和难点问题。第三,教育和培训体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联系不紧,青年劳动力素质结构不能满足劳动力市场需要,如何破解教育培训与劳动力市场结合的问题,也是中国社会面对的难题之一。第四,中国正处于一个重大的社会变迁时代,如果青年既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训,又不能顺利地过渡进入职业生涯发展,不但导致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的浪费,还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总体讲,中国青年人口数量大、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高、还处于不断增长阶段。
按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到20xx年底,全国人口总数为12.59亿,其中,15-29岁的青年人口2.83亿,占总人口的23.3%。在青年人口中,15-19、20-24、25-29岁三个年龄段人口比重分别为35.2%、30.1%、34.7%。
到20xx年底,中国城乡人口比重分别为38.7%和61.3%。15-29岁青年人口中农村人口的比重为60.5%,其中,15-19、20-24、25-29三个年龄段人口中农村人口的比重分别为64.6%、59.8%、57%。城镇青年中,三个年龄段人口的比重分别为32%、29.8%、38.2%。农村青年中,三个年龄段人口的比重分别为37.4%、29.7%、32.9%。
20xx年,初中以上在校生人数约为3714.5万人,占15-29岁青年人口的13%;如果估计初中生中15岁以上人数占1/3,则这一比例达到20.6%。青年就业人数20057.4万人,占青年总人数70.8%。失业人数542.7万人,占1.9%。
综合考虑在校生教育水平以及就业人员教育水平,估计20xx年青年人口中,不识字的占1%,小学文化水平的占12%,初中文化水平的占63%,高级中等文化水平占17%,高等教育文化水平占7%。
中国青年的初婚年龄一般在25岁左右。20-24岁青年的70%未婚,而25-29岁青年中80%以上已婚。总体上,婚姻状况比较稳定。
中国的教育体系完备、教育制度严格、形式多样、门类齐全。
中国实行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在现阶段,基础教育以地方政府办学为主;高等教育以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办学的体制;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实行在政府统筹管理下,主要依靠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学和社会各方面联合办学。
实行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目前,属中央直接管理的学校,所需经费在中央财政拨款中安排解决;属地方管理的学校,所需经费从地方财政中安排解决;农村乡、村和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学校,所需经费主要由主办单位安排解决,国家给予适当补助;社会团体和贤达人士举办的'学校,所需经费由主办者自行筹措(包括向学生收费,向社会募捐等)。除上述经费来源外,国家提倡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勤工俭学,通过向社会提供服务增加一些经费收入,以改善办学条件。
目前中国的教育体系有以下特点:一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正在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全国已有91%人口的地区普及了小学教育,大城市和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正在普及初级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形式多样的成人教育和民族教育也得到很大发展,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体系。
中国劳动者劳动技能的获得包括就业前、就业中和就业转换过程中三种途径。就业前培训是通过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对劳动者进行就业上岗前的长期或短期培训,使他们具有一技之长,成为合格的劳动者。包括劳动预备制培训、学徒培训。在职培训是劳动者在就业后为了提高就业能力而进行的技能提高型培训。转业培训是对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开展的转换职业技能、促进其再就业的培训。
中国职业技能培训提供者包括正规职业技能教育机构、政府部门培训机构、社会培训机构等。除了技工学校、职业中学、中专等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地外,其他的技能培训机构主要是劳动保障部门举办的就业培训中心以及各种社会培训机构。就业培训中心是培训失业人员的重要基地,其培训对象主要是失业青年和失业职工,就业训练中心组织就业前训练和转业训练,多以实用技术和适应性培训为主。社会培训机构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是职业培训的重要补充。到20xx年年底,全国共有社会力量办培训机构1.7万余所,社会力量举办的培训机构在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已建立了自己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和职业资格制度,要求普通劳动者必须持证上岗。中国的职业资格体系分5级,由低到高依次是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目前,中国的技能劳动者有7000多万人。其中,初级技工约占60%;中级技工约占36%;高级以上技工,包括技师、高级技师280多万人,约占4%。青年以初级和中级技工为主。为此,20xx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启动了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20xx实施“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养计划,目标是从20xx--20xx年的3年内,在制造业、服务业及有关行业技能含量较高的职业中,培训50万技师、高级技师和其他高等级职业资格人才,带动各类高、中、初级技能人员的梯次发展。
通过此次四省市青年调查,我们对中国青年的生存环境、生存状况作出以下几点基本判断:
(一)在制度背景一定的情况下,青年个体的机会。
青年的就业机会平等。就业完全市场化,劳动力充分流动,青年基本凭借自身能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以文化水平为代表的能力基本决定了青年的职业、行业、单位和就业的正规化程度。
(二)由于历史、经济发展和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客观上青年的教育、培训和就业机会还存在不平等,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
首先,农村青年受教育的机会少于城市青年。一个表现是,50%的农村青年只接受了初级中等以下的教育,而绝大部分城市青年都接受了高级中等水平以上的教育。
第二,农村青年接受培训的机会少于城市青年。
第三,城市青年比农村青年有更多接受就业服务的机会和就业的机会。
(三)中国青年整体上积极、务实、向上。
首先,大部分青年都希望通过工作实现美好的生活、对社会有所贡献。同时,他们又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判断积极地参与劳动力市场活动,采取务实的态度选择自己的工作,一步步朝着自己的理想迈进。
(四)总体上中国青年的文化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但城乡差别较大;技能水平偏低。
表现为接受职业教育的青年比重低,普通初中文化水平的青年比重高。
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不但决定青年自身的劳动力市场状况,还决定其家庭及子女的生活状况。
针对此次调查反映的中国青年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本文总结一下结论:
青年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是最宝贵的资源。青年的素质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特别是对于中国。随着人口的逐步老龄化,青年劳动力将越来越宝贵。在现有的人口政策下,在未来的十多年后,青年劳动力的数量将不再增加。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出现城乡青年劳动力供不应求的情况,未来青年劳动力将更加稀缺。为此,需要从历史和发展的高度重视青年问题。
教育决定青年的一生,也决定一个国家未来人力资源的实力。因此,无论从青年个体还是从国家的角度,都应该从抓教育入手来处理青年问题。中国的教育应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首先,真正普及9年义务教育;第二,大力推广高级中等教育;第三,加大对农村青年的培训力度,普遍提高农村青年文化水平,推迟其进入劳动力市场年龄,提高就业质量。
(2)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扩展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阶段容量的同时,提高青年的职业素养,促进他们更好更快地向劳动力市场过渡。
对于这次社会实践报告的撰写,最需要感谢的是杨伶俐老师。她在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充分的帮助与支持。杨老师不仅耐心地为我指出报告中的不足之处,对于报告的改进提出宝贵的建议,而且还在我遇到困难时尽心地进行指点与解答。在此借报告完成之际,表示由衷的感谢与敬意。
北京青年调查报告篇五
在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第九水厂工作的佟洁,是个1986年出生的北京大男孩,出生在西城,目前住在东城亲戚的房子里。那是个10平方米的平房,住在那里是因为班车能路过。他报名参加了自住房摇号,但不知道摇号能否摇到自己头上,最大的压力就是在房子上。
收入行业差异大,住房压力大。
团北京市委选调75名企业团干部和10名专家团队组成调研组,从北京市人保局社保中心提供的养老保险缴费人员数据库中进行抽样,完成了此次调研。
但是,刘水目前最大的苦恼是缺乏私人空间,毕业3年了还住在单身宿舍,感觉不太好,毕竟不同于学生时代。她觉得自己应该有更多的个人空间,但收入还不足以支持她去租更大的房子或者买房,现在的年龄不到30岁,又不够资格申请公租房。
工作稳定是最大吸引力。
北京自来水集团第九水厂团总支书记陈佳丽的想法也印证了这一调研结果。
1984年出生的陈佳丽是北京人,大学毕业后一直在第九水厂上班。陈佳丽两年前结婚,她说自己和老公一直持续啃老的状态:平时跟双方父母住在一起,因为跟父母一起住方便照顾孩子,小两口也负担不起房价,所以也没有单独买房的打算。
陈佳丽每月收入3500元左右,习惯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未来10年内都没有换工作的打算。她认为稳定性对于女性更加重要。
调研报告同时显示,如果有机会再次择业,中央机关企事业单位仍是北京市属国企青年的第一选择。
一直以来,国企青年背负着高收入等光环,但从调研看,当前北京市国企青年收入较中央企业青年收入低,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行业也低于非公青年,导致职业前景、职业声望、社会地位得分较低,职业满意度不高。
但是,市属国企青年由于北京户籍比例高,无需买房或可以更多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和充分利用住房政策,自购房的比例为40%,高于非公企业青年20.9%的自购房比例。市属国企青年合租比例20.3%,也远低于非公企业青年34.2%的比例。53%的市属国企青年近3年来没有搬过家,平均搬家次数0.97次远低于非公的1.3次。
调研组织者认为,综合来看,市属国企青年在住房开支、居住稳定性和环境上稍优于非公企业青年。
发展的.困惑。
刘铭涛是北京地铁运营四分公司南邵战区值班站长,最初到站区工作的时候是一名中控员,刚刚工作时的一次经历让他记忆犹新。
那天我们是夜班,当天晚上7点多,高峰刚过,发生了一个倒叉故障。当控制台显示倒叉故障后,刘铭涛感觉大脑一片空白,加上自己紧张,心里素质那时候不是特别好,处理的过程中有些小瑕疵,致使列车有几趟晚点。
这次经历,让刘铭涛开始钻研学习业务,并取得北京市地铁技能大赛的第一名。随着不断努力,刘铭涛从技术主管升职为值班站长,工资也在原来3000多元的基础上有所增加。
刘铭涛的工作时间长,尤其是在冬天气温下降,客流量增加的时候,他每天站立的时间超过了十几个小时。
根据团北京市委的调研报告,北京市属国企青年群体中,92.7%是工作在一线的办事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安全运行保障和人民群众生活服务的各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青年平均每天工作8.7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43.9小时,但平均每天用于通勤的时间为2.16小时,每周学习时间平均仅为3.05小时。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互联网技术融合应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都给国企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对国企青年的成长成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团北京市委建议,建立京津冀三地青年技能人才交流成长机制,构筑国企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体系,联合北京、河北、天津共青团,协同推进活动开展,服务青年成长成才。
北京青年调查报告篇六
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青年群体出现了价值多元化、需求多样化、流动经常化、参与自主化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按照不同需求和追求而成立的青年自组织应运而生,并以其服务对象的特定性、服务目标的明确性、行为的灵活性和组织动员的便捷性等特点,吸引了大量青少年的加入,在团结联系青少年个体(尤其是体制外青少年),动员青少年民主参与、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发挥着了积极的作用。其范围广泛,涉及众多,有娱乐、健身、交友、公益等类型。为了摸清青年自组织的发展状况,我们按照团区委的要求对青年自组织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据调查了解,青年普遍认为:参加青年自组织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有利于体现自身价值。
1、青年自组织基本特征明显。明显的年龄特征,大多数组织成员是处于青年期的同龄人;一定的规模,固定会员达30人以上,以35岁以下青少年为主体;有组织的章程,对自身的组织使命、主要任务有明确的界定;有较稳定的组织框架,组织成员各有其责,各司其职,各行其权,有明确的分工。
2、青年自组织规模小,数量不多。大部分自组织规模都在50人以下。在调查人群中,有过半的人没有参加过任何自组织,有20%的人没有听说过青年自组织,但77.5%的人非常有兴趣参加青年自组织。
3、青年自组织发展速度快,人员参与积极。近几年,随着手机和电脑的普及,多以qq群为主,qq群多以老乡会、同学会为主,qq群人数不定,有10多人的,有200人的,但以规模50人以下的居多,多以网上交流为主,很少组织室外活动。开展活动多的以兴趣群(文学交流、摄影交流、书画交流等)和各种公益社团为主,人员参与热情高。
4、青年自组织组织方法相似,联系紧密。所有的青年自组织都以手机为主要联系方式,辅以网络工具。各种青年自组织都通过手机联络,说好活动的起始时间和地点。部分游戏群通过网络,进行群体作战游戏。
5、青年人参与热情高,积极公益,奉献爱心。镇卫生院的志愿者协会,就是公益性的服务组织,几年来,他们深入老党员干部家中、敬老院、为他们进行免费的体检,并送去药品,深受干部群众的好评。
6、青年自组织青年参与自组织的动机、积极性高。自组织青年参与自组织的动机是找一个表现自己的平台,让自己在这个平台上得到学习、磨练,自组织青年的参与积极性是非常高的,不用组织者动员就自行报名或自愿加入。
7、对党团组织的信仰、支持没有改变。调研中发现青年对党的信仰、对团的支持一如既往,青年人喜欢平等、自由,这也是他们积极成立、参与自组织的原因。青年对于体制内社团的态度是比较明朗的,他们认为青年自组织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让他们能够自由发挥的“场所”,他们感到很满意。
青年自组织虽然发展快,却也存在着诸多的困难与问题:一是无组织活动资金的支持。会员们希望上级组织能给与一定的支持,改善现有的基层活动状况,活跃广大青年同志。二是宣传方式单一。有的以网络为载体,活动人员的召集、活动后的宣传都以网络为主阵地,在青年人中知晓率不高。三是成员素质参次不齐,缺乏培训指导。四是结构不够完善,组织不够健全,人员集中也不够迅速。
青年自组织目前还处发展初期,动作、发展的水平还很不平衡,如何通过有形的措施引导他们为我所用,引导其沿着健康轨道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认为团组织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切实的指导:
1、要加大与青年自组织成员的交流。青年自组织依托网络平台,突破了地域、资源限制,成为直接面对青年、面向需求、无边界的组织,它满足了青年多样需求,成为青年展示自我的舞台、全面发展的空间,因而受到青年的追捧。这对团组织来说是件好事,我们加强和青年自组织的交流,将其组织者吸收为团委委员或青联委员,在团区委开展活动或大型会议时邀请其参与。同时对青年自组织给予切实的指导和帮助,在他们开展的.大型活动时派人参加,同时及时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让他们感受到团组织对他们的关心与支持。
2、要加强对青年自组织的管理。青年自组织的优点很多,但是就象前文所说,他们的成员多来自网络,素质参差不齐,团组织要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大型活动要求他们一定要备案,进行指导并派人参加。也可与他们共同开展一些活动,吸引更多青年,扩大影响面。同时在场地租借、社团孵化、项目指导、骨干培训等方面,给予青年自组织切实的帮助。为了更好的管理这些青年自组织,也需要上级及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对其服务、管理、发展问题进行法律上的规范,引导和激励自组织的健康成长。
3.团组织要联系、服务和凝聚青年。团组织要把青年自组织工作纳入工作规划,让青年自组织工作在工作目标责任制占有一定比例,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青年自组织组织者工作会议,以达到经常联系的目的,团组织要为青年自组织搞好服务,利用青年自组织本身具有的凝聚力强的优势来凝聚青年。自组织本身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团组织要把自组织领导者紧紧凝聚在团组织周围,自组织领导者的作用发挥好了,青年自然就凝聚起来了。
4、代为争取其它部门的支持。青年自组织的成长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对于优秀的青年自组织,团组织有必要代其宣传,扩大它的影响,号召更多的人参与,我们在各方面积极支持同时也向教育局、民政局、关工委等单位反映他们的事迹,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资金或其它的支持。
总之,开展青年自组织的调查研究,了解青年自组织的组织现状、基本特征、发展瓶颈,掌握青年自组织的发展规律,有助于共青团组织进一步了解青年群体的真实需求,反思自身的组织架构,改进传统的组织动员模式,以此来加强团组织与青年自组织的联系、指导和联合,加强对青年中间层群体的联系与服务,切实服务各类青年群体(尤其是中间层青年群体)和谐成长。
北京青年调查报告篇七
近日挖财、百度外卖联合发布《“空巢青年”生活报告》,通过对23-36岁独自在一、二线城市生活且有独居特征的年轻人的消费、理财数据分析,并结合问卷调查,重点揭示他们与“非空巢”青年在生活态度上的异同。报告显示,很多空巢青年的生活“孤独而又灿烂”,他们对生活品质有着自己的追求——愿意花钱去住更好的房子,在美食、服饰、数码产品上的单笔消费也更高。
挖财和百度的这份报告显示,“空巢青年”的孤独感得分6.35分,“非空巢青年”得分4.34分。数据分析师们发现,并不是城市越大越孤独,重庆、东莞、北京的年轻人是孤独感最强的,而杭州在城市排名中仅排第六名。“空巢青年”在独处的日子里有自己的生活情趣,他们排解孤独的主要方式不是狂欢,而是阅读和看电影,选择这两种方式的比例分别高达40.01%、46.87%。有趣的是,不同城市的“空巢青年”也有不同的偏好,比如南京的喜欢养宠物,成都的爱旅游,杭州的爱美食。数据显示,高达46.7%的杭州空巢青年选择找朋友聚餐的方式排解孤独。
此前有媒体调查后说,缺乏感情寄托和居住条件差是“空巢青年”面临的两大困境,他们租住的地方往往远离城市中心与工作地点,每天的通勤成本甚至要四五个小时,他们没有闲暇也没有精力去社交或娱乐。
不过挖财、百度外卖基于大数据的报告显示,其实“空巢青年”对生活品质有着自己的追求——更愿意花钱租住好的房子,人均每月房租消费1355元,是普通青年的1.5倍;空巢青年中的有房人群,人均房贷月供为4241,是普通青年人均月供的1.9倍。
而且在决定继续留在大城市的“空巢青年”群体中,有74%表示正在攒钱买房。该数据高于普通青年,后者有61%表示正在攒钱买房,剩余的39%则没有买房的意愿。
报告主笔说,前述数据虽然有“普通青年房租低是因为两人平摊”的因素,但仍表现出空巢青年在住房上不愿意将就,这是对生活态度积极的表现。
在生活消费上,“空巢青年”除了和普通青年一样关心柴米油盐外,在美食、服饰、数码产品等上面的追求更高——这些子项目的单笔消费都高于“非空巢青年”。而且大数据显示,“空巢青年”更倾向于月光和提前消费,比普通青年更为任性。
或许这与他们的消费增长能力有一定关联。工资收入数据显示,“空巢青年”由于进入职场时间较短等因素,10.4万元的年收入比普通青年的工资年收入低1万元。但是从收入增长率来看,空巢青年三年内收入增幅53%,高于普通青年收入的增幅45%。
“他们在工作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报告主笔说,“空巢青年”点外卖的时间集中于19:00~22:00,要比普通青年的时间(17:00~19:00)更晚,这或许存在加班的因素。
但是在投资理财方式上,“空巢青年”并非都是冒进的群体,他们选择单一储蓄、股票等高风险投资的占比都较多,风险偏好上显现两极分化。而且有一个细节是,55%的“空巢青年”计划今年回家用一个月的工资孝敬父母,比“非空巢青年”高出七个百分点。
报告主笔援引人民日报的评论说,其实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其奋斗群像,“空巢”更是几代人的人生中必然经历的阶段,因为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家庭前,任何人都要经历这样的“中空”状态,在历练中积累生存技能、锻炼自理能力。
更多精彩文章推荐阅读:
北京青年调查报告篇八
20xx年x月3日开始,历时一周。主题为全国城市青年人婚·房观念调查,本次调查采用互联网线上调查的方式收集,准确反映城市青年婚房观。截止到x月9日调查结束,共计22407份有效问卷,全面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被调查者具体特征如下:
1、性别构成参与调查的男性有15873人,占总人数的72.3%,女性有6069人,占总人数的27.7%,参与本次调查的男性人数比女性多9804人。
2、年龄构成调查对象范围从20岁以下到40岁以上。20-28岁之间每三岁归为一类年龄层,29-40之间每5岁一个年龄层,一共有8个年龄层。其中26-28岁有7381人,占总数的32.9%,是参与人数最多的年龄层。23-25岁的人占总数的20.4%,20-22岁的人占总数的3.2%,20岁以下的最少,只有xx1人,仅占0.5%。29-30岁的人占总数的18.3%,31-35岁的人占总数的15.5%,36-40岁的人占总数的4.5%,40岁以上的占调查总数的4.6%。调查对象涵盖了整个80后,以及部分70后和90后。年龄层相对集中,能够反映当代城市拼搏年轻人的年龄分布特征。
3、月支配收入范围月可支配收入共6个阶梯范围。月可支配在3000元以下的占总数的35.1%,3000-4999元占总数的32.2%,5000-7999元占总数的17.9%,8000-9999元月可支配收入占总数的6.3%,10000-19999元占总数的5.8%,20000以上的占2.7%。也就是说,月可支配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占到总数的六成以上。
4、所在城市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成都等国内一线城市工作的人占此次调查总人数的34.8%,在省会城市的占28.7%,其他城市的占36.5%。三者基本持衡,北上广深渝和其他城市人数稍多。
(一)关于婚。
1、你的婚姻状态是?本次调查中,未婚人数有16602人,占总数的75.3%,是结婚买房的生力军;而已婚的占24.7%,不排除无房即结婚或者预备换房。
2、如未婚,你是否有意愿结婚?在未婚人群中,有意愿结婚的占大多数,有16590人,占总数的85.2%,不愿意结婚的只有14.8%。由此可见,未婚者对婚姻还是有所期待的。
3、你目前未婚的原因是?在未婚的四个原因中,“没房没经济基础”占了一半,占51.5%。其次有33.7%的人是因为“未找到真爱”,还有xx.7%的人是因为“心态不成熟”,只有2.1%的人是出于“父母亲戚的干涉”而未结婚。
4、目前你每月的恋爱花费是多少?每月由于恋爱的花费在1000元以下的占多数,67.4%。在1000-1999元之间的占调查总人数的23.3%,20xx-3999元的占6.9%,4000元以上的仅2.4%。从调查对象背景的月可支配收入情况来看,在恋爱方面的花销在千元以下是合理的。
5、你是否曾被父母亲人催婚?在本次调查中,有近七成的人表示曾被父母催婚,30.8%的人则没有此种经历。
6、你是否会因父母压力选择结婚?有64.3%的人表示,就算是父母逼婚,也不会屈服于压力而勉强结婚。只有35.7%的人表示会。可见,年轻人对于结婚越来越理性了。
7、20xx,你会结婚吗?而在是否会在20xx年结婚的问题上,想婚与不想婚的人基本持平,都在39%左右,而会结婚的.人占20.7%。
结论:城市年轻人正值适婚年龄,有结婚意愿的人但因没房没经济基础而未婚的大有人在。其中多数人遭遇家里催婚、逼婚等,但并不会迫于长辈压力而结婚。花费在恋爱方面的费用并不是很多,关于婚姻的态度谨慎而理性。
(二)关于房。
1、你认为自己合适的结婚年龄是?调查中,认为自己合适的结婚年龄最多的是26-28岁,站总数的45.4%,其次是29-30岁,占总数的26.7%,31-35岁占13.0%,23-25岁的刚大学毕业的年龄层占总数的8.5%。处于两个端点的选择36-40岁和20-22岁结婚的人数均比较少,分别为1.4%和0.7%。
2、你认为双方收入达到多少才适合结婚?在这一项调查中,处于中等收入水平的“双方收入超过5000”和“过8000”这两个选项分别为37.9%和37.1%,合占总数的75%,表明大多数人在适婚时没有对收入有过分的期待。“过1万5”的有19.3%,觉得“过3万”才适合结婚的只占总数的5.7%。
3、你能接受闪婚么?有高达68.9%,将近七成的人不能接受闪婚,31.1%的人表示接受。
4、你认为成功的人生必需有婚姻么?接近85%的人认为婚姻是成功人生的必备条件。而15.1%的人认为成功人生也可以不必拥有婚姻。
5、你认为什么时候能圆自己的买房梦?在调查中,认为自己能在三五年内圆买房梦的占55.5%,超过总数的一半,可见现如今年轻人对买房有自己的步骤与规划。认为需要十年甚至更久的占25.0%,而认为一年以内就能买房的仅占19.6%。
6、根据你现在的收入和经济状况,你最高能承受的房价单价是?能够承受4000元/平米内房价的占总人数的37.6%,能够承受6000元/平米以内的占29.5%,10000元/平米内的占19.1%。房价再往上能承受的人就越来越少了,15000、20000、30000元/平米的房价能承受的人数百分比分别为:7.5%、4.0%、2.4%。
7、20xx,你会买房吗?基于对婚姻的期待、收入、房价等方面,表示在20xx会不买房的近一半,占总数的47.7%,持观望态度的占28.6%,明确表示会买房的占总数的23.7%。
结论:多数年轻人不会选择欠缺情感基础的裸婚,认为家庭与婚姻是成功定义中的必备要素。在城市中的他们认为,只有双方收入到达中等以上水平才适合结婚。希望房价在4000/平的是主流,而一半以上的人对在三五年内实现买房梦期望很高。但20xx,大多数人对买房持观望态度。
(三)关于婚房。
1、你认为拥有人生第一套房的时间应该在什么年龄?在本次调查中,有44.8%的人认为在27-30岁应该拥有人生第一套房。27-30岁也是认为自己适合结婚的年龄。认为在30-35岁有房的占33.8%,认为是24-26岁的占11.9%。而24-26是多数大学生毕业两三年后的年龄。只有9.5%的人认为35岁以后拥有人生第一套房才是合理的。
2、你能接受长期租房生活么?高达71%的人都表示无法接受长期的租房生活,只有29.0%的人表示可以接受。
北京青年调查报告篇九
xx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和《父母必读》杂志对当代中国城市青年价值观念及生活形态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并于近日公布了调查结果。
中国城市青年基本概况。
当代城市青年研究关于城市青年的界定具体描述为:生于1978年-1981年,现在年龄在23岁-26岁之间的青年;包括:大学生、研究生、已参加工作人群等等;在所在的城市至少居住三年,并且以后长期在城市生活。
之所以对城市青年进行这样的界定,并把其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提出来进行专门的研究,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是由于这个群体有其独特的成长背景,而且他们即将成为社会的主流,他们是一个孕育社会未来的群体。
参与此次调查的1040人中,年龄分布均匀,男性为53.8%,女性为46.3%,其中独生子女占57.8%。从就业情况看,80.4%的人有固定工作,6.1%的人有临时工作,有5.1%是学生,还有8.5%的人没有工作。
从收入看,34.6%的.人月收入在xx元以上,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占24.1%。
人生价值观传统和独特兼有。
调查显示,当代城市青年的人生价值观既有传统的一面,又有其独特的一面,一方面,约有83.4%的人同意“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85.2%的人认同“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68.9%的人同意“奉献与索取应该是平等的”;但在涉及个人价值和利益关系时,当代城市青年就表现出利己的价值观,他们更加注重个人利益、满足个人欲望,42.9%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利益关系”,38.4%的人同意“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观点,63.2%的人认同“人生应该及时行乐”的观点。
当下社会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一直是全社会呼吁和鼓励的。此次调查问卷中显示出多数青年人责任感还是比较强。在被询问对“如果周围有人做违法的事情,只要不危害我的利益,可坐视不管”这一观点的看法时,只有7.69%的年轻人表示完全同意,比较同意的占19.90%,而不同意也不反对的占31.06%,而比较反对和完全反对的比例达41.35%。
北京青年调查报告篇十
1、所有的女人在啪地一下关了灯之后,都一样。
2、寻死不是勇敢,是懦弱的表现。
3、不要轻信人言的左右,要相信自己的判断。
4、人活着首先是要对自己负责,负责让自己这辈子都幸福。有理想就有奋斗的目标,有奋斗的目标就自然会实现!
5、经过这么多事,我还有什么不能释怀的呢。
6、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更无路可走了。
7、什么过来人,过来人就全对啊。
8、我坑也不能坑哥呀!
9、你说你要从走一回青春,为什么非要丢下我啊。俩个人一起不好么?
10、男人的生活品质是什么?男人的生活品质就在于你找了个什么样的老婆。
11、这男人二十七还青涩,咱们女人二十七就是个剩儿了。
12、我每天的生活过的一样,景天和昨天一样,昨天和今天一样,日复一日的,按部就班无所事事。我只要一闭上眼睛就能想到我未来十年的样子。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13、幸福就是要靠自己争取的,要是爱他,你就应该烧杀抢掠不管那种手段把他抢回来,不能委屈了自己。
14、爱是一种责任,不爱了,也要尽到责任。
15、要不你就坑,要不你就被你爹坑以后。
16、我受不了那方形的楼,方形的办公室,方形的格子间,方形的电脑,再干下去,我都快成方片儿了。
17、如果我没有走自己选的路,我将来感觉不到快乐,感觉不到幸福,我会后悔一辈子。
18、我有很多缺点的,在我眼睛里都是优点。
19、谁是你的情儿啊,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
20、你喜欢我,喜欢多久,一辈子。
21、我们必须用谦虚者的自觉,饥饿者渴望的'求职态度,来拥抱我们的未来。
22、每个玩世不恭的人都会因为生活的洗礼而成长。
23、只能爱自己爱的,坚决不爱自己不爱的。
24、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在天涯你在海角,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在玩手机。
25、老大,你不想坐办公室,又不想干体力活,那只能和我一样当混混啦!但要当混混你年纪还大了我点啦。
26、其实我们都一样,永远在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之间徘徊着,只不过还不知道爱我的人是谁。
27、这不是让我们自卑,我们认命,是让我们活得更主动,更快乐一点。
28、谁知道我们该梦归何处,谁知道尊严已沦为何物?
29、我只跟二手男人谈恋爱,我是个女人,渴望被爱,不是教别人如何爱我。
30、女人在一块儿聊男人,男人在一块儿聊女人。这再正常不过了。
31、男人岁数大了,不结婚就会被人家怀疑是不是不喜欢女的。
32、是人都犯贱!
北京青年调查报告篇十一
位于北京顺义区的三帝打印科技有限公司工作车间。如今,创新已经融入企业的血液。
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园,机场东路2号。在正元地理信息公司的智慧城市模拟平台上,讲解员正在向参观者演示井盖监控预警系统,一个模拟井盖被拎起,监控后台立即发出警报声并在电子屏幕上显示事故井盖位置编号等信息,方便精准调度处理。
临空经济核心区,安祥大街5号。三帝打印科技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台3d打印机正在打印一个汽车发动机缸件浇铸模具。整个打印过程耗时20多个小时,而传统生产工艺则需要2个月时间。
天竺综保区,保汇一街8幢117室。大洋洲进口商品展示店内,袋鼠公仔、乳制品、羊毛制品、红酒等物品摆满了一货架,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聚优澳品,顾客或合作商家可以直接下单购买与海外同质同价产品。
转型升级:
主动,主动,再主动。
顺义区委书记王刚介绍,与国内许多农业区县一样,顺义的第一次转型主要解决工业项目“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的问题。第二次转型是建立在对发展新阶段特征的把握上——临空经济进入开放合作、港城一体的新阶段;产业发展进入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城市发展进入完善功能、提升品质的新阶段;生态环境建设进入整体推进、源头防治的新阶段;社会建设进入创新治理、深化服务的新阶段。在这样的阶段性特征下,顺义区必须加快推动临空经济区向国际航空中心核心区转型升级,产业发展向创新创造转型升级,重点新城向和谐宜居新家园转型升级,生态环境建设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型升级,社会建设向共建共享转型升级。
1993年至,从历史上的农业大区转型为现代化工业大区,顺义用了整整;从至,又一个10年里,顺义的工业由大变强,地位不断巩固。彼时的顺义,头顶上的两个光环十分耀眼——京郊粮仓、工业强区。在10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既有广阔的良田,也有飞机制造、汽车制造等大型企业,经济总量稳居北京各郊区县首位。然而,就在人们艳羡顺义发展的势头之猛,前景之好,纷纷前来学习、取经的时候,,顺义紧紧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开始了新一轮转型。每次转型,顺义都主动克服路径依赖,实现自我突破。
转型,首先要有型可转。在这一点上,顺义是有底气的。
在改革开放初期,顺义有着“京郊粮仓”的美名。顺义处于北京市东北部,既是燕山南麓,又在华北平原的北端,10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平原面积占95.7%,耕地资源丰富。区域内有大小河流20余条,农业用水旱涝无虞。粮多好酿酒,北京两个著名酒品牌——牛栏山和燕京,都出自顺义。
顺义的第一次转型是从京郊粮仓这个“型”起步,从农业大区主动转向工业强区。
自1992年北京顺义规划建设第一家开发区——林河工业开发区以来,顺义区进入工业发展时代。依托首都机场建设临空经济区、引进大型制造业项目建设汽车生产基地、加快城镇化建设新城中心区、承办奥运会和花博会等世界级展会带动体育休闲产业……一路走来,顺义从农业大区发展为工业强区。
纵向自我比较,到,顺义三产比例中第三产业首次超越第二产业,农业占比缩小为个位数;与兄弟区县横向比较,顺义工业增加值连续多年位居北京市首位,地区生产总值连续多年稳居京郊区县第一。
再与国外城市比较,以汽车产业为例,20顺义的汽车生产基地产能已达到105万辆,超越了美国著名的汽车城底特律。
20,顺义已经形成汽车与交通设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基础与新材料、都市工业、生物医药6大主导产业,全区产业发展已形成航空产业集群和汽车产业集群两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北京重点新城、高端产业基地和郊区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地位不断巩固。
就在工业强区地位牢牢坐稳的时候,顺义主动提出第二次转型升级。年底,顺义区委、区政府召开务虚会,就第二次转型升级展开探讨研究。顺义的第二次转型升级拉开帷幕。
转型方法论:
园区整合做减法。
招商标准做加法。
发展格局、发展动力和发展理念是路径依赖的三个层次,顺义的转型升级也是从发展格局调整开始,实现动力切换,并在此过程中形成新的发展思路。
顺义的第一次转型升级始于1992年首个园区——林河工业开发区的成立,之后涌现出各种功能园区,共同促进顺义由农业大区转型为工业强区。第二次转型升级也恰恰从功能园区的格局整合开始。
顺义区发改委主任于长雷说:“各功能园区都作出了历史贡献,但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功能园区小而散的特点也显现出来。比如,有时出现多个功能园区争取一个引资项目的情况,在政策优惠等方面竞相加码,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3月份,顺义设立“北京临空经济核心区管委会”,整合国门商务园、空港工业开发区、空港物流基地3个功能板块。20底,北京科技创新产业功能区和北京顺义绿色生态产业功能区挂牌成立,至此,顺义区11个产业园区整合成3大板块:围绕机场形成的临空经济服务板块,以汽车制造为龙头的高端制造板块,以及东部和北部的绿色生态板块。
顺义区实行功能园区与街道、镇共建机制,鼓励街镇与邻近功能园区对接发展,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保护和延续参与建设园区的积极性。
这种整合不是简单的分配拼凑,顺义区通过标准厂房定制、企业孵化园、持有物业、土地弹性出让、土地租赁等方式,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重大产业项目。记者采访的三帝打印科技公司,就位于生产不冻液的蓝星公司内。在临空经济核心区管委会协调下,蓝星公司将闲置生产车间提供给对土地厂房面积要求不高的三帝公司,实现局部“腾笼换鸟”。
园区整合做减法,招商标准做加法。整合过程中动力切换同步进行,推进产业发展向创新创造转型升级。
起,招商标准也由之前单纯的招大引强,调整为全要素招商,对项目产业定位、投入产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安全稳定、人口调控、社会管理等7个方面开展综合评价。顺义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兰雄景介绍,截至目前,顺义全区共组织20批次全要素评价,43个符合区域发展需求的高精尖项目通过评价,60个不符合全要素评价要求的项目被拒之门外。
临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位于顺义区空港工业区b区,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些房间还在装修,从事机器人工程教育的北京尚奇科技有限公司是该示范基地首批入驻的企业之一。“我们看中顺义有比较大的工业,将来能够很好地嫁接。”总经理黄水明告诉记者,结合顺义的工业特点,尚奇科技将与一些大企业联合推出特色实践课,把学校里的一些创意推送到企业进行孵化。
科技创新产业功能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友生介绍,功能区紧抓科技和创新两个要素,一方面引进高科技项目,另一方面建设创新平台。今年以来,功能区已经与高等院校合作建设了北京虚拟现实产业研究院和协同创新研发中心,促进了创新成果产业化。目前,功能区已建成8个创新平台,累计成功孵化企业120余家。“十三五”期间,功能区将启动“553”人才工程,力争引进50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领军人才,500名高层次科技管理人才,3000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临空经济升级:
瞄准核心产业强化核心功能。
临空经济区是顺义最亮丽的一张名片,也是顺义第二次转型升级的主阵地。以首都机场为核心的北京临空经济核心区,是我国发展最早、最具规模、最为成熟的临空经济型高端产业园区,经过20多年发展,经济总量占到顺义区的70%,财政收入占85%。
顺义提出加快推动临空经济区向首都国际航空中心核心区转型升级,其内涵是要有核心功能、核心产业、核心影响力和辐射力。临空经济核心区管委会主任张爱冬介绍,核心功能包括枢纽、口岸、国际交往功能,核心产业包括航空服务业、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文化创意、科技贸易、融资租赁等,核心影响力包括创建全国临空经济示范区等。
中国民航华北管理局和中国民航华北空管局落户顺义,中国民航运行管理中心和气象中心两大基地也于几年前迁至顺义区,这让顺义的航空枢纽功能更加强大。目前,顺义已经聚集航空类企业38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30余家,呈现出以航空业及相关企业总部为主体、现代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加速聚集的临空产业体系。
在中航工业复材公司的车间内,记者看到一排排民机配件整齐摆放在车间等候冷却上漆,零部件事业部计划调度室主任徐洪波告诉记者,公司拥有亚洲最大的热压罐处理系统——罐体直径7米,长度30米,民机零部件的非金属新型复合材料经由热压罐一次塑造成型。目前,公司正在为国产c919大飞机、arj21系列民机、水上飞机等提供零配件。
临空经济核心区管委会副主任胡杰介绍,中航产业园有望成为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项目。当前,国航、南航、东航、中航油、中航材、中航信等民航6大集团,巴航工业、联邦快递、空客、荷兰tnt等知名国际航空类企业,都在核心区内设有基地或分公司。
口岸功能方面,北京临空经济核心区同时承担天竺综保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变的`配套区、协作区功能,目前天竺综保区累计引进跨境电商企业10余家,全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空运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已经投入运营。
在天竺综保区的大洋洲进口商品展示店,业务专员曹海明告诉记者,展示店由聚优澳品(北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运营,采取“境外备货+保税展示+网上直购+空运直邮”的跨境电子商务模式。
天竺综合保税区政策法规处副处长李敬说,综保区将建设一批具有天竺综保区特色的高端商品交易中心,下一步还会探索将跨国公司的海外仓迁至综保区,形成区域性跨境电子商务中心。
瞄准首都“四个中心”建设中的“国际文化中心”功能,天竺综合保税区正在建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顺义区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周继武介绍,他们正在基地试点设立外商独资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开展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文化资产的融资租赁,目前已经完成了国内首笔以版权为标的物通过融资租赁获得融资的案例。
张爱冬向记者透露,临空经济核心区目前正向国家发改委和民航总局申报“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这也是临空经济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提升核心影响力的内容之一。临空经济核心区还将探索“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充分依托首都机场集团多场管理的优势,在京津冀区域内建设分园,将品牌、资金、管理、人才、产业优势转化为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驱动力。
发展理念升华:
竞争中合作协同中借力。
转型升级过程中,顺义干部群众的发展理念也在变化。见证格局调整与动力切换的效果后,顺义人能够更加科学地自我定位,更加辩证地审视与兄弟区县的合作与竞争关系,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坐标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发挥空间。
竞争还是竞合,顺义看得透彻。谈及大兴区即将修建首都第二机场,于长雷说:“首都第二机场的建设对顺义的影响是正面的,当前首都机场的空域资源十分紧张,许多国际性城市、国内一线城市和优质二线城市的客运航班得不到好的时段配置,准点率也得不到保证,货运航班的占比也因此受到挤压。这对顺义发展航空服务业、跨境电子商务保税仓物流是不利的。第二机场的建立将会促进这种局面的改变,我们也在盼望首都第二机场早日建成。”
与顺义相邻的通州区已经定位北京城市副中心,在顺义人看来,这也给顺义带来了发展机遇。顺义区李遂镇镇长李黎说,伴随城市副中心建设,大量的投资和行政资源会往东部倾斜,通州的发展辐射作用,必然带动顺义的城镇化进程,顺义南部的李遂、北务、李桥等镇将首先受益。
在非首都核心功能加速对外疏解中,顺义这个占北京工业总产值一半的“制造业大区”开始谋变,蓄势转向“科技服务强区”。顺义区区长高朋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我们将首先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去年5月份,经国务院批准,北京成为全国首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前不久,市政府已同意顺义区创建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区。借助该契机,顺义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经过2年实践,巩固和提升临空经济、智能新能源汽车、地理信息、文化创意、科技贸易、商务会展等区域特色产业的优势地位,培养和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产业和企业的聚集区,力争实现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60%以上,服务业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65%以上。“这是顺义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高朋表示,顺义本来就是临空经济示范区、国际航空中心核心区,目前还在申请中国2025智能制造示范区,再加上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新政策,形成“政策叠加”,对企业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顺义将在经济继续增长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
关于京津冀的协同发展,王刚说,顺义的转型升级是在两个大背景下进行的,一个是自觉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个是服从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就协同层次而言,首先是区内功能园区的整合和协同,集聚发展优势,开拓发展空间。第二层次是加快与北京各区县的协同,承接中心城区的功能和人口疏解,特别是要为城市副中心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第三个层次是加快推动顺义与天津市、河北省相关县区市的协同,提升更广领域、更大空间资源统筹配置能力。目前,顺义已经分别与河北威县和怀来县共建两个产业园区,将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的产业梯度转移。
从格局调整到动力切换,再到发展理念的变化,顺义完成了克服路径依赖的三部曲。在王刚看来,顺义干部群众的发展理念更加开放与灵活,是转型升级最大的收获,这既是对转型成果的最好保障,也决定了未来转型升级的路子会越走越宽广。
北京青年调查报告篇十二
调查内容:关于中国单身青年孤独感指数调查。
调查对象:单身青年。
x月xx日,中国最大的网络婚恋交友运营商世纪佳缘在成立十周年之际推出大型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之《突破“阻爱”,不孤单》(以下简称“世纪佳缘调研”)。据悉,此次调研采用互联网在线定量研究的形式进行。调研时间自20xx年x月xx日至xx日,共有8x656人次参与,经过严格的问卷质量复审,最终筛选出有效单身人群样本67467份。
世纪佳缘全新改版后采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手段,让广大青年男女借助婚恋网站真正实现大数据时代的千万里挑一,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根据调研,单身男性的孤独感指数(综合单身人群最近一次孤单情绪发生的比例、时长及程度计算出的数据)高达78.0,远远高出单身女性的68.9。其中内蒙古、山西、黑龙江三地男性孤独感指数最高。“等待合适的人出现”、“自身陷入困境”和“工作太忙”成为阻挡单身人群获得爱情的三大原因,7成以上单身男女表示自己已经丧失追求爱情的驱动力。
年龄“阻爱”——70后孤单指数最高。
“越长大,越孤单”这句歌词成为都市单身男女的真实写照,根据世纪佳缘调研,相比80后和90后,70后的孤单感明显更为强烈,70后的单身男女大多由于工作忙或失败的恋情导致没时间或者不愿意交友,个人生活空间闭塞导致孤单感增多。89%的受调研男性和82%的受调研女性均表示,随着年龄的日渐增长,自己的`孤单感会越来越强。
不过,60后和60前的单身男女却低于这个数据,在对60前男性的调研中,仅有85%的男性表示有孤单感,位于各年龄段最低。这与60后、60前的单身男女大多有过婚姻经历有关。这部分人群多为离异或丧偶,并且已有子女,对家庭的照顾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孤独感。
性别“阻爱”——男人更难爱。
据调查,尽管在世俗眼光里男人通常是爱情中占据主动的一方,但是“男追女如隔山”的难度却让不少男性望而却步,选择观望。调研显示,尽管8x%的女性都在等待爱情的降临,但是只有5x%的男性愿意主动出击去寻找另一半,男性在爱情中的角色逐渐发生着改变。
强烈的孤独感阻挡了男性追求爱情的脚步,仅有5x%的80后男性和54%的70后男性表示愿意“主动出击”,略高于90后男性的49%。
不少接受调研的男性都表示,由于怕被拒绝,他们不敢向心仪女性表白,宁可选择上网和看书来打发单身时光。研究发现有声音陪伴加之房间空间小,孤单感也会相对减少。
知识“阻爱”——低学历让我不敢谈情说爱。
和男人相比,女性对另一半的物质和精神要求更高。调研显示,50%以上的单身女性认为男性要有钱、有房、有内涵才值得去爱。尽管男性随着学历增长对自身精神世界丰富程度的要求有所增长,但仍与女性对这点的看重存在很大差距。女性对于“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视程度是男性的一倍。一方面女性不会放弃对爱情中物质基础的要求,另一方面学历越高的女性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也越高。自卑感成为大部分低学历、低收入男性的“阻爱”:半数以上的的男性表示由于收入在2千以下,“困境”阶段让自己无法恋爱。
根据世纪佳缘调研,九成受调研女性表示,车并不是谈恋爱的必需品,近六成女性更看重男性的工资是否在中上等收入,并且男性比女性更在乎对方是否有一定消费能力。
时间“阻爱”——忙碌成最大借口。
根据世纪佳缘调研,64%的90后受调研单身女性和61%后受调研单身男性表示自己是为了前途/理想而工作,而对于60前、60后、70后、80后,受调研单身男性百分比要超过受调研单身女性,90后的单身女性由于刚步入社会,事业心更重,更看重自己的前途。
亲友“阻爱”——你的幸福与我无关。
和年龄、学历等客观因素相比,来自父母亲友的主观因素也许具有更大“杀伤力”。47%的受调研男性和49%的受调研女性均表示,自己非常在乎父母的意见。当然,也有约x0%的受调研男女认为单身是自己的选择,与其他人无关。
除了来自父母的压力,约6成单身男女表示,自己还会被好朋友秀恩爱所刺激,从而产生孤单的情绪,其中年龄越小,孤单感越强烈。
突破“阻爱”靠自我。
97%以上的单身男女,都会选择“与心爱的ta一起生活”,而不是“一个人生活”。不论性别、年龄、收入、学历,所有人对爱情的向往都是一致的。爱情的本质,在于让对方感觉到“被爱”,“被爱”的感觉又分为三个层次,“被接纳”、“被欣赏”、“被尊重”。现在人们的自我意识过重,往往忽略了这一点。
怎样突破“阻爱”?对于剩男来说,树立自信、提升自己的内涵最为重要,要勇于突破自我,主动出击;而剩女则要考虑重新定义自己的择偶标准,更理智的去寻找另一半,经济基础固然重要,但现实中样样皆备的男人肯定是少数,发掘潜力股,懂得取舍才能找到爱情。作为单身男女的父母,尽量少给子女压力,想办法帮助自己的孩子理清头绪。
中国的单身男女,特别是身处大城市的他们,似乎陷入了“单身沼泽”。一方面他们表示对爱情的极度渴望,另一方面他们又无能力或者不愿意去主动获取爱情,深陷泥沼无法自拨。据悉,此次报告旨在从单身人群的孤独感、对爱情的渴望、造成单身的原因、希望得到的社会理解等多角度来分析“单身沼泽”的成因。并提醒单身男女们,只有直面自我,突破内心的“阻爱”因素,才能获得对的爱情,不再孤单。
北京青年调查报告篇十三
每晚回到租住的房子,枕着窗外的嘈杂,邱国远总是难以入眠。他想念从小到大生活的农村,想念“掉一根针都能听得见”的静夜。
在顺义区工作那几年,邱国远换过很多工作。他每天穿着体面,朝九晚五地上下班,却总觉得自己“和城市格格不入”。他喜欢夏天在自家院子里支起桌子吃饭,习惯走在街上遇到的都是看着自己从小长大的熟人。可是在城里,他甚至不知道隔壁的邻居是谁。
“我就是一个农民。”邱国远还是选择遵从自己的内心,回到顺义区北务镇北务村,和哥哥一起“将养猪进行到底”。
团北京市委“北京青年1%抽样调查”将邱国远归类为“农业青年”。他们的年龄在16~35岁之间,生活、居住、工作在北京乡村超过半年,直接从事第一产业。在北京,农业青年共有9。11万人,占北京市农业人口总数的16。17%。
收入不再靠种粮。
白天,邱国远在村子里几乎见不到同龄人。太阳下山之后,各家各户的小车才陆陆续续开进村子,载着从城市里放学、下班归来的年轻人。
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加快,部分近郊农村变为城镇,大量农民上楼,大量农村户籍青年不再从事农业生产,选择在外就业或上学。农村青年外流趋势明显,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并呈现多重经济身份集于一身的特点,收入来源也越发多样化。
有些农业青年通过将土地的经营权进行流转,获得租金,成为“土地出租者”,有些青年参加村集体产业并获得股份分红,成为“股东”,有些青年将自有住房出租,成为“房东”,还有些青年开展农家乐等个体经营,成为“私营企业主”。
河北保定姑娘赵红敏是北京农业青年中少见的外地农业户籍。因为“到北上广的年轻人都在城市里,没有人来农村”。在北京市农业青年中,北京农村户籍占54。0%,北京非农户籍占38。4%,外地农业户籍占3。3%,外地非农户籍占4。3%。
大学毕业后,赵红敏被一纸“工作在北京,管吃又管住”的offer吸引到了延庆县北京四海种植专业合作社。当时,这片距县城46公里的“纯山区”让赵红敏很失望。6年过去,四海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成立了北京四季花海农副产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赵红敏担任经理。“农村还是有发展空间的,关键要看个人努力。”她说。
李佳雪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到房山区经营一家以生态教育、农工文化教育等为主旨的亲子生态农场。她介绍,房山区拥有十渡景区等丰富的旅游资源,青年人大多选择从事旅游行业的相关工作,很少有人选择传统种植、养殖行业。
在农业青年致富途径中,农家乐排在首位(15。9%),传统粮食种植收入最低。
保留传统的生活方式。
每个月没有了房租开销,回到村子里的邱国远生活压力骤降。“自己院子里种点菜随便吃。”他说,“除了吃饭和孩子读书的开销,基本花不了什么钱。”
调查显示,农业青年生活压力较小,月平均收入为2837。89元,支出为1826。48元,月结余1011。41元,超过月收入1/3。他们的日常支出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吃饭(72。2%)、水电气及日用品(42。6%)、抚养子女(32。7%)。农业青年拥有住房的比例达到56。1%,住房支出压力较小。随着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备,生活条件日益便利,92。6%的农业青年对目前生活状况感到满意。
不过,由于生活和劳动都在村里,农业青年的社会交往相对局限,他们最常交往的对象是“本村村民”(77。3%)。
农业青年在业余生活上也较为传统,每天上网时间为一小时及以下的占47。5%,从不上网的占6。8%,闲暇时间首选上网比例明显低于其他各类青年。而他们最常用的联系方式,是电话(38。7%)和面对面交流(26%),通过qq、飞信、微信等网络工具的比例相对较低。
邱国远也用微信,但只是“打发无聊”,从不用来“谈正事”。更多时候,他会选择打电话,或者更直接地把朋友叫到一起当面聊。
农业青年业余生活比较单调,闲暇时间的安排中,47。9%的被访青年选择上网,45。3%选择看电视,8%选择打牌打麻将等娱乐。
此外,农业青年群体的择偶观念也较为传统。择偶观念中排位前三的是品行(44。7%)、感情(25。3%)和能力(16。8%),选择金钱(4。2%)、房子(2。6%)、家庭背景(2。4%)、外貌(2。1%)和学历(1。6%)的比例相对较低。
在“乡愁”中创业。
大学毕业后,张庆回到房山区大石窝镇南河村,成为一名农业种植技术指导员。经过两年的摸索努力,张庆管理的大棚蔬菜实现年25%增产。“现在青年人不管有没有学历,留在农村的都很少,即使没有学历也会出去打工。”张庆说,“但有些人的思想意识也开始转变,我身边也有一些人回到农村来创业。”
不过,虽然42。8%的农业青年有强烈的创业意愿,对于未来3~5年的职业发展中,选择自己创业(21。4%)排在第一位,但只有4%的人有过实际的创业经历。缺乏资金、缺乏创业指导和缺乏技术支持是阻碍他们创业的三大门槛。
李佳雪在城市长大,选择从事农业相关工作,完全是出于“喜欢”。像李佳雪一样出于兴趣选择从事农业工作的,只有6。1%。近一半农业青年由于家庭需要、个人能力不足等不得不从事农业。“家里劳动力少”所占比例最高21。5%,“父母要求”占到10。3%,“只会种地不会干别的”占到6。9%,“外地打工挣不到多少钱”占到5。8%。
韩森就是“为了父母”,放弃了单位的出国机会,回到大兴区长营镇小黑房村,帮父母搞肉鸽养殖。起初他也十分排斥,每天“在家睡觉不想起床,起来也不知道干嘛”。但后来,他选择“接受现实”。
前几年禽流感暴发,韩森家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最困难的时候,是村里的老百姓伸出援手。前后,肉鸽产业发展的好了,韩森告诉自己“不能忘本”,开始带领村民发展林下经济,共同致富,韩森因此被选为村委委员。在被访农业青年当中,有38%的人像韩森一样,选择通过村两委参与公共事务管理。
调查发现,户籍、土地、社保政策在农业青年中备受关注。被访的北京农业户籍青年中,近七成希望保留农村户口。不过,农业青年对关系切身利益的涉农政策高度关注,而实际了解程度并不高。
在城市和乡村之间。
邱国远的妹妹本科毕业后留在北京城区,拥有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可是5年后,她和哥哥一样选择回到顺义。“她回顺义区找工作,每天晚上回家住”。
邱国远9岁的女儿在农村上学,可所有补习班都在区里。每个周末,邱国远都要带着女儿往返三十几公里,接送她上各种补习班。
农业青年羡慕城市里的资源丰富,希望成为“城市人”。可现实是,在受访农业青年中,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及以下学历占到49。8%,止步于职高、中专、技校等,他们在城里就业较难,生活习惯、交往习惯还保留着传统农村色彩。
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青年面临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型和进入城市就业的新形势。一方面,农业青年从事农业缺乏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呈现“农盲”或技能缺失,需要提高技能适应农业现代化趋势。另一方面,农业青年缺少学历职业技能,在城市就业中缺乏竞争力,绝大多数从事以体力劳动为主的服务业和简单制造业。由于学历层次较低,再学习再深造的机会较少,平台较窄,后劲发展不足。
农业青年对于自己未来3~5年的职业发展方向,选择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比例仅有18。1%,四分之一的农业青年对未来发展比较茫然。“靠土地去养活一家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他必须去工作。可他又无法融入城市,那他能不迷茫么?”邱国远说,“怎么办呢,这就是现实。”他觉得,农村已经不是20前“脏乱差”的样子了,年轻人应该更加努力学习掌握现代化技能,把“乡愁”转化成为生产力,让家乡更美。
北京青年调查报告篇十四
期待年薪10万起。
北京白领的“心”最高。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竞争力城市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化的标识,四地职场人士的生活和趋向也成为全国发展人群的风向标。近日,可锐职业顾问事业集团正式公布了在京、沪、穗、深进行的职场系列调查。
结果显示,北京白领对薪水的期望值最高,最高为60万,最低为10万元人民币。而且北京大龄白领的生活压力要远远大于沪、穗两地。职业专家更认为,不同的统计细节,折射了四地白领各异的生活工作情况和环境。
年薪最高60万。
北京白领“薪望”最高。
主要涉及四地年龄在24至38岁、不同行业的250名白领年薪期待值调查结果显示,北京白领的'年薪期望值最高,其中最高为60万元人民币,这位被调查者是一位自由职业者;最低为10万元,这位被调查者是一位普通职员。作为中国经济中心的上海,白领期望值最高的为50万元,被调查者为广告客户总监;最低为8万元,被调查者是做市场调研工作的。深圳最高的为30万元,被调查者是一名会计总监。广州白领期望值最高的为18万元,被调查者是一位物流经理;最低的为5万元,被调查者是一名大学教师。
解读:四地白领对年薪期待值的不同,更多地折射出了当地经济、生活、文化对白领的影响不同。广州白领的务实态度,也反映在他们对现状的满足,抓住现有收入并每年有所提高,是他们的目标。
“哈韩”再起热潮。
深圳白领最“冷漠”
近日,韩剧《大长今》和《加油,金顺》的热播,在全国各地又掀起了一股“哈韩”热潮。可锐职业顾问在对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地白领观看韩剧的调查中发现:北京观众的白领受众群年龄在20至27岁,而上海、广州白领受众27岁以上者居多,深圳白领整体来说对此关注的人群很少。
解读:北京韩剧受众年龄比上海、广州要低,说明27岁以上的北京白领面临压力较大。深圳白领对韩剧的关注度极低,说明深圳白领整体面临的生活压力巨大,高效率、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使他们平时无暇顾及关注电视节目。相比之下,沪、穗两地相对宽松与成熟的商业环境、完善的薪资待遇,使他们在日常工作之余有时间来享受个人的休闲时光。
明星广告谁认可。
上海白领最“追星”
解读:可锐职业顾问分析:上海白领对明星广告的认可度高于其他城市,一方面说明了上海白领对时尚消费的追求高于其他三地城市,当然,白领对生活的高品位追求背后也面临着巨大压力。
北京青年调查报告篇十五
此次此次调查共涉及样本5万多人,本次调查的主体年龄层为85后和80后,有2000多名上海市民参与调查,请看相关的调查报告:
年龄:30岁是降低择偶要求的节点。
三十而恋、三十而婚30岁确实是一个转折点。你会在几岁降低择偶标准?
调查显示,30岁是单身人士降低择偶要求的年龄节点。到了30岁,会出现单身人士降低自己择偶标准的小高峰。
职业:稳定压倒一切,娱乐圈人最不受待见。
收入:近8成女性要求男性收入比自己至少多1倍。
除了职业外,男性收入稳定比有房更易获得女性青睐。不知从何时起,房子压上了男人的肩,刺痛了女人的心。不过,这份调查报告给单身青年一些喜悦81.8%的人认为男人有稳定收入就可以结婚,其中女性更高居89.0%。相比之下,近六成的人希望另一半有房,近半数的人希望另一半有一定积蓄。
家庭cfo(首席财务官)暗战从结婚后开始。调查发现,男性上不上交工资卡是新婚夫妻婚后需要面临的重大分歧之一。53.2%的女性认为男人婚后应该上交工资卡,但仅有17.9%的男性持此看法。与此相比,近三成男性不想上交财政。
压力:8成80后家人最着急张罗婚事。
是不是年龄越大,单身男女面临的择偶压力越大?
对于单身人群的个人问题,家人表现出着急甚至帮忙到处寻找的年龄段多在处于适婚年龄的80后-85后,64.6%的80后-85后个人问题受到家人的关注和协助。
社交:近五成单身男女有异性知己。
比朋友近一点,比恋人远一点――单身男女有没有异性知己?
调查显示,近五成单身男女有知己。其中有异性知己的女性占47.4%,男性占45.7%。年龄越大,有异性知己的就越少。有异性知己的90后(55.7%)比70前(33.8%)多21.9%。
男性与红颜知己分享感情;女性与蓝颜知己分享工作。单身人士与自己的异性知己主要分享生活点滴,就男女对比来看,男性更多与异性知己分享自己遇到的感情困惑,而女性更多的与异性知己分享工作问题。
北京青年调查报告篇十六
在调查的21家露营地中,有较全信息的露营地仅有14家,不少汽车房车露营地缺少公开信息。汽车房车露营地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交通:是否便利是衡量露营地的重要因素,若从市区出发有高速路或城区快速路,且高速路或城区快速路段占比达到75%以上,则星级为5颗星。目前,露营地多位于北京城郊,道路是否顺畅、是否有高速路或快车道成为评价标准的核心。
占地面积:占地800亩以上5颗星,占地600-800亩4颗星,占地400-600亩3颗星,占地200-400亩2颗星,占地200亩以内1颗星。目前,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营地占地面积最广,其次为北京怀北国际汽车营地。
露营地类型:露营地分为自驾车帐篷露营地、自驾房车露营地以及同时包含自驾车帐篷、自驾房车、营地房车露营的综合性露营地。露营地类型为驾车帐篷露营的1颗星,同时包括自驾车帐篷露营和自驾房车露营的2颗星,综合型营区则为3颗星。
基础设施:营位、帐篷等是露营考虑的'重要因素。根据星级评定标准,营地设施较为完善为5颗星,相对完善为4颗星,不完善为1-3颗星。此外,部分营区目前正在进行内部整修,尚未开营。
内部配套设施:对于露营者来说,营地内部设施直接影响游玩的品质,因此,北京商报根据多方采集的信息,将商店、餐饮、浴室、烧烤、采摘、游泳、健身、卡拉ok、儿童乐园等多项因素设计到评价标准中,以设施最全得5颗星,设施减少则星级下降为标准。
市场活跃度:此项标准以露营地的市场活跃度为依据,根据露营地举办主题活动的多寡进行评定。其中每年举办主题活动10次及10次以上的为5颗星,5-9次为4颗星,3-4次为3颗星,1-2次为2颗星,未举办过主题活动的则为1颗星。
周边配套:实际上,露营地很多时候充当了游客的休息站,因此,周边景点也将成为评价的依据。在此项评定标准中,以周边20公里以内是否有景区以及景区星级为依据进行评定。调查发现,现大部分露营地都以景区为依托。
经营测试:调查小组以组织16人体验团为名,对北京各家房车露营地进行了测验,目前均收到反馈,并形成报告,据此通过是否有咨询电话或网站、是否能设计团队活动方案、是否提供住宿建议、相关配套设施如何等进行评定。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北京房车露营地70%依托景区,露营地以木屋帐篷为主,五成营地配套不足,营地品牌推广待加强,未来3-5年营地将步入快速发展期。
北京青年调查报告篇十七
王英姿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这类人:遇见陌生人问路,即使她不知道也会掏出手机打开导航。她刚来北京读大学时就成为了一名志愿者,最难忘的是本科毕业后去四川支教一年的经历。平日里会留意志愿者的招募信息,时间合适就和小伙伴走起。
她爱公益、爱行动、不爱冷漠,爱挑战、爱拼搏。在朋友圈里她会晒支教日记和孩子们的笑脸,最重要的是,从不晒包包。
团北京市委进行的“北京青年1%抽样调查”就关注到了像王英姿这样的青年志愿者。截至3月,在“志愿北京”信息平台实名注册的青年志愿者有近130万人,占据北京志愿者总数的半壁江山。
志愿服务的“北京范儿”
“被质疑志愿服务动机?肯定遇到过!”曾任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的元方告诉记者,上大学时就有人质疑她是为了加学分,工作后参与志愿服务被人说是好出风头,“但真的都是少数,大部分人听到我的经历都会说,好赞!”
对于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课题组的调查揭示,59.1%的受访者选择了“奉献爱心”,37.2%的受访者选择了“积累实践经验的需要”。同时,在志愿者应具备的素质方面,66.5%的受访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有“乐于奉献的志愿精神”。课题组认为,“奉献”成为北京青年志愿者的关键词。近四成受访者选择积累实践经验,跟青年的角色十分相容,表明志愿服务是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窗口,通过志愿服务经历来获得成长也是青年内在的发展需求。
让元方感到骄傲的时刻通常出现在假期回老家,留在家乡的同学听她说起志愿服务经历时会“点赞”,但觉得“不是一路人”。甚至有同学在听她说喜欢“做公益”时回了句“你手真巧”。“他以为是做工艺品啊,这在北京绝不会发生,感觉‘志愿服务’挺普及的,因为它代表着北京范儿!”
元方周围的朋友基本上都参与过志愿服务,她曾和大学宿舍同学利用寒暑假去西部支教,也在北京奥运会时成为“鸟巢”的一名志愿者,用微笑共同打造了北京名片。根据团北京市委对3.5万多名在京青年调研数据显示,在问及“你最希望参加哪些活动”时,选择“志愿公益活动”位于前列;在问及“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方面,选择同意的占79.8%;在问到是否认同“当别人有需要的时候,我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时,选择同意的.占76.7%。
调研分析认为,首都青年高度认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高度接受和认可志愿服务活动。这大概就是让黎肖乐觉得“骄傲”的“北京范儿”吧。
志愿服务遵从内心驱动。
在很多对志愿服务持观望态度的人看来,向需要的人伸出援手并非易事。究其原因,有人认为做志愿者是“有钱有权的人才做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针对北京青年志愿者的调研恰恰与以上结论相反。
真的是有钱人才能做志愿者吗?数据显示,在收入方面,剔除在校学生数据,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24.5%;收入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的占36.8%;收入在3000元到5000元之间的占20.6%;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占18.1%。而北京市职工月均工资是5793元。
非得是有权的人才能参与志愿服务吗?数据表明,工作职务方面,剔除在校学生数据,其中“办事人员”占26.9%,“专业技术人员”占22.3%,“一线工作人员”占18.8%,“单位负责人”仅有3.7%。
调查显示,大多数青年志愿者是基层一线工作人员,收入和职位不高。这与西方国家志愿者普遍“有闲、有钱”的情况有明显差异。
对于青年志愿者的非京籍青年所占比例,调研发现非京籍青年占34.1%。调研分析认为,志愿服务是外地青年融入北京、认知社会、参与公共事务的一种途径。加强青年志愿者工作是推动社会融入、组织重构的有效途径。推动不同青年群体之间的融合,对于构建新型的青年社会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志愿者学历整体较高。
刚刚过去的五四青年节,志愿者王英姿细细梳理了一下自己青春里的那些事儿:“怀念青春时,绝对不能不提志愿服务。”
真正参与志愿服务是在王英姿读大学时。去四川达州宣汉县支教,还成功举办了一台关爱留守儿童的晚会。大学里连续3年都是中国网球公开赛的志愿者。本科毕业后加入研究生支教团,重返宣汉支教。这些志愿服务经历被她形容为“到了80岁想起依然会微笑的事”。
“不管你来这个学校之前是否了解志愿服务,一进大学,最大的社团就是青年志愿者协会,周围会有一批参与志愿服务的小伙伴,你也会受到感染啊。”王英姿告诉记者,在她的母校中国传媒大学,志愿服务经历是每个同学的必修课。
这一点和调研情况相符。数据显示,在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年龄方面,选择在18~24岁之间的占46.7%;其次是15~17周岁,占27.7%;14周岁以下的占16.3%。在25岁之后首次参加志愿服务的仅占10.1%。
志愿者的参与经历大多是从中学和大学本科阶段开始,课题组分析认为,学校阶段是培养志愿服务意识、发展注册志愿者队伍的关键时期。从另一角度也说明,针对已经走上工作岗位、走向社会的青年,志愿工作的力度和覆盖面还有待加强。
像王英姿这样读了研究生依然对志愿服务抱有热情的青年群体不在少数。在调研中发现,拥有本科(含双学位)学历的占56.1%,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占14.4%,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84.7%,青年志愿者学历层次普遍较高。
做志愿者不只是为“点赞”
调研组在问到“参与的志愿服务涉及哪些领域”时,全体受访者中有47%选择“社区服务”,有41%选择“环境保护”,39.1%选择“大型赛会”。调研组分析认为,北京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领域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多元化特点。社区、环保、大型赛会等三类志愿服务参与率较高,这与北京的城市发展水平和功能定位密切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调研组进一步揭示,虽然服务领域多元可喜,但相应的培训却不足够。在一对一探访中发现,志愿者十分关注岗前培训,很多受访对象认为这是志愿者应该享有的权利和保障之一。但在培训时长方面,有18.1%的受访者表示从未参加过培训。大多数针对志愿者的培训集中在“30分钟到1小时”,占30.1%,选择“1个半小时以上”的仅有29.4%。
在志愿服务培训形式方面,选择“为所有岗位的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理念为主的通用培训”的占32.9%,选择“针对具体志愿服务岗位进行岗位培训”的占30.8%。调研发现,由于培训力度直接影响志愿者服务效果,广大青年志愿者对培训的需求反映强烈,亟须掌握助老、助残等方面专业技能,进而更好地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
作为曾经的志愿者、现在的北京科技大学指导老师,于群也有自己的担忧:“大多数孩子热情有余,但没有坚持。我不希望我的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只是一时冲动,是一次性的,体验一下就完事。”
调研数据显示,在参与志愿服务的频率方面,“不定期参与”的是常态,占48.2%。在每年参与志愿服务时间方面,选择“在50小时以下”的占56.4%;选择“50~100小时”的占31.6%;选择“在100小时以上”的比例较低。课题组认为,北京青年志愿者平均服务时间整体偏低,志愿服务频次不高、时间不长,常态化程度偏低。
“都说志愿者是北京的名片,名片是需要随时揣在兜里、常常拿出来的,是必备。”于群希望他的学生能把参与志愿服务当成一种常态、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秀在朋友圈里、为吸引点赞的一张照片。
北京青年调查报告篇十八
人口老龄化一直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重要的民生国情。在经济新常态和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将逐渐迈入快速发展阶段。
据《老龄蓝皮书:中国老年宜居环境发展报告》统计数据显示,到203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3.71亿,占总人口的25.3%。2050年将达到4.83亿,占总人口的34.1%,届时每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老年人。北京市作为老年人口养老宜居环境建设“先行区”,在养老院的规划、设计、体系等各方面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为此,《中国企业报》记者走访了部分养老院,分别对国营机构、民营机构、公助民办、社区养老四种机构模式进行了调查。
现状:公立养老院供不应求。
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是传统的养老模式;养老院养老是社会化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兼顾家庭和社会的养老模式。在失能失智老年人口规模逐渐扩大的趋势下,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渐成潮流。一些公立养老院可以说是“供不应求”。
以北京为例,目前共有各类型养老机构340家左右,其中民办养老机构约有100余家。这些养老机构可以分为三类:国家创办的国营养老机构,乡镇、社区、村、街道办的集体所有养老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所创办的民办养老机构。在这些机构中,进入公立养老院的难度也是人所共知,北京市第一、第四、第五养老院的入住率常年为100%,目前有1600多人在排队等候入住,城八区的公立养老院入住率也都在98%左右。
与国营养老机构相对应的是民办养老院。据了解,民办养老院床位已有近12000张(在养老信息网的数据可能更多),但平均入住率只有2/3。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更多老人趋向于公立养老院,是出于对“国”字头的传统信任感,但在其他城市,状况有所不同,各方面条件优越的养老机构,入住率较高。
问题:费用高、缺专业护工。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阳光老年公寓主要接收不能自理和半自理老人入住。公寓周边分布着解放军301总医院、302医院、304医院、武警总医院、空军总医院、海军总医院、航天中心医院等三甲医院,公寓相关人员称正在同这些医疗机构协商建立绿色通道,为入住老人的'日常就医和紧急救护提供便捷服务。
在提倡“医养结合”的当下,这样的条件无疑是诱人的。但是,跟医疗条件相比,养老院最欠缺的是专业护工及护工的服务质量。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六建筑设计院第四设计所副所长石华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给项目做建筑设计规划前,他们往往会采取实地调研的方式。调研中他们发现,一些养老机构会出现护工的“断层”,即年龄偏大、专业护工较少。一些郊区养老院的护工多来自附近的居民,工资也不高。与此相对应的是工作却并不轻松,还要保持“随叫随到”。
“一般自理老人养老多采用‘家庭养老’的模式,但伴随着失能失智老人数量的增多,更多的家庭选择机构养老,因而护工这块可以说是一个‘短板’。”石华说。
近日,北京市民政局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了一系列养老人才优待政策,其中干得好的非京籍护理员年老后可留在自己工作的养老院里养老。提升了护理员的待遇。
除此以外,记者了解到,高端养老院收费标准大多在8000元—10000元以上,即便是国营养老机构,条件稍微好一些的价格也在4000元以上,半自理、全护理、特护等,费用就更高了。
方向:社区养老仍是大势所趋。
《老龄蓝皮书:中国老年宜居环境发展报告(2015)》指出,社区宜居环境是老年宜居环境的微观基础,是实现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基本保障。老年宜居社区应该具备居住舒适、设施齐全,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等基本特质,保障所有年龄人群都能生活在熟悉的住区,并享有良好的生活质量。
“熟悉”是老年人对养老环境要求的“必要条件”之一,因而社区养老成为“流行趋势”。
“就目前现状来看,社区养老未来还是主流。”石华说。据了解,在社区养老的过程中,目前还存在着老年人住房适老化程度低,有安全性隐患;老年人出行不便;社区户外环境适老性欠佳;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及社区养老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
未来随着养老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大城市将迎来养老居住产品市场化建设高峰,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将更加凸显,住宅适老化改造需求将受到重视。同时,老年宜居项目类型将根据需求进一步细分,项目建设开始从“求量”到“重质”转变。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7031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