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文学概论课程论文(汇总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3 12:10:03
2023年文学概论课程论文(汇总13篇)
时间:2023-11-03 12:10:03     小编:纸韵

总结是一个提高效率、促进发展的重要方式。总结不仅仅是对成果的总结,也是对过程的总结,我们应该注重思考和自省。以下是一些总结的优秀样例,希望能够为你的写作提供一些借鉴。

文学概论课程论文篇一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提出,对我国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创业渠道多、成本低,加上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已经不存在过高的操作门槛,这给许多传统企业和商家带来了更多机会,同时对于消费者而言也形成了全新的体验。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和电子商务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在未来的发展中要一视同仁,忽视任何一方都会带来滞后性。

参考:

[1]黄娟琴,邓小兵.计算机技术与电子商务发展的关系探讨[j].中外企业家,,(14):97.

[2]闫欣敏.关于计算机技术与电子商务发展的关系探讨[j].技术与市场,,(09):310.

[3]秦靖伟.计算机技术与电子商务发展的关系探讨[j].商场现代化,,(25):63.

[4]马青山.计算机技术与电子商务发展的关系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11):201.

文学概论课程论文篇二

语言学概论课程一直备受关注,国内研究者们从课程定位、师资队伍建设、方法和手段、教学内容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的研究,提出了问题,阐明了对策,为课程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直以来,语言学概论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改革都备受关注,人们从很早就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发现了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且是我们一直以来都没有很好解决的。目前,国内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下的语言学概论课程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性的研究。

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聂志平的《语言学概论课程建设问题探讨——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文章中对语言学概论课程的定位、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现代汉语区别与衔接、教材与课程体系等方面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曾毅平的《“语言学概论”课程建设的若干问题》(),文中对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性质、教学的内容、教学语料的选取、教学方法和手段及开课时间等方面做了探讨。其中,他认为教学内容可进行一些改变,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可以进行压缩,另外增加语言与认知、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民族等内容;语料的选取方面可充分利用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材料、利用港澳和海外学生语言生活方面的材料以及当代社会语用方面和大学生群体的语言变体材料;教学方法上可以引入讨论和专题调查等方式。关彦庆的《关于“语言学概论”课程建设的思考》(2010)一文也从课程定位、课程教学、师资队伍、教材等方面对语言学概論课程的建设加以研究,将其仍定位在基础性、理论性课程之上,提出了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的教学方法。此类的研究还有李树新的《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改革与实践》()、王红梅的《语言学概论课程改革刍议》(2004)等等。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的研究。

张先亮的《关于“语言学概论”内容与方法的再思考》(2010)一文提出不能一味地追求讨论法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应联系课程及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联想法、调查法、提问法、实践法等等,其中特别强调讲课的趣味性即通过有趣的例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陈青松等的《“语言学概论”课程中用例选择和使用原则》()一文对于怎样选择教学用例提出了有效、注意、情感三原则,这篇文章为我们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罗耀华等在《“语言学概论”课程创新教学尝试》()一文中提出“启发式教学、点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模式。此类研究在杜道流9、熊赛男等人的文章中也有相关论述。

(3)与现代汉语区别与衔接研究。

大多研究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文章都会提到语言学概论的教学内容与现代汉语教学内容有重合之处,对重合内容该怎样进行教学,也基本上会有一些区分和讨论。将此问题单独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彭泽润等的《“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协调改革研究》(),该文从“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课程地位和教材建设现状分析中,发现两门课程为了更好的教学需要进行协调改革,主要在教学内容上形成互补,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教材中术语规范统一,内容紧跟学科前沿,语料要各有侧重来源。此方面的研究在梁驰华和蔡旭等人的文章中也有相关论述。

(4)教材与课程体系研究。

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材是此课程急需改革的重点之一,许多文章都提出了“现有教材不适应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的发展”这一观点,呼吁编订适应新形势的语言学课程的教材。岑运强的《语言学概论教学再探——谈语概教材的编写》()从语言学概论教材的编写上探讨了语言学概论教学问题。他提出教材编写要注意方向问题,要作到面向学校、面向社会、面向应用和面向未来;教材的内容要在不断批判、不断继承、不断发展的语言学史的范围内选择,要选择那些经过历史经验公认有效的,并对汉语研究最为有用的理论;教材采用语言和言语的语言学以及内部和外部语言学双重框架;在编写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新颖性、简明性、实用性和准确性。陈淑萍等的《教学体系构建与师范生语言能力培养——以“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为例》()指出目前“概论”教材建设,主要存在两方面情况:一是缺乏针对性,二是缺乏时代性。师范类院校“概论”教材建设,既要保留以往教材中优秀的内容,又要充分吸收已有公论的现代语言学理论、现代汉语方言以及当代语言研究的新成果,努力使“概论”成为介绍和推广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的阵地;同时还要坚持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的转变。此外,申小龙的《谈“语言学概论”课程改革》()及纪秀生的《高师语言学概论教学新体系的构建》(1997)等文章也在这方面做了相关研究。

(5)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研究。

语言学概论课程的师资问题也是大家讨论的一个重点,师资方面的研究不多,但问题却很突出。如教授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师大多不是来源于理论语言学专业,大多教师兼讲授现代汉语及其他课程,不是专职的语言学教师等等。彭泽润等的《大学“语言学概论”课程问题和对策研究》(2010)针对语言学课程师资问题,提出增加课时和学期、加强师资力量和成立单独的教研室等对策。王健《“语言学概论课程”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2005)中认为语言学概论课程定位不明的表现之一是没有专任教师。张丽《“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指出针对语言学概论课程,未设置语言学教研室,缺乏专业教师,一般由现汉和古汉教师兼任等问题。陆晓华《应用型本科院校语言类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究》(2010)中提出要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对启迪学生语言类课程的自主学习,起着导向性引领作用。周翠英《语言学概论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2004)中提出崇高的教师威望是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先决条件,教师必须做到具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和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崇高的威望等看法。

(6)教学效果评价方式方面的研究。

刘淑霞《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0)中提出在语言学概论课程的考核中,技能训练、口头语言表达应在总成绩中占一定比例。课堂积极发言者、课外实践论文项目教学法在《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教学电影摄像技师的劳动者性质——日本电影摄像技新课改下机械钳工工艺的有效性教学的`问题和策教师和技师在职业教学中的有效融合的方法简论我国技师学院法律保障若干问题技师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探析校企结合技师学院的教育机制探析浅谈钳工实习分阶段教学方法浅谈如何提高学生钳工技能浅谈ppt在钳工教学中的应用都纳入考核方式中,最后期终闭卷也要体现出基本知识记忆及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两方面。肖灵《对“语言学概论”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2009)中提出要改革学业评价方式:一是平时学习状况与学习成效的考核,主要考查学生观察问题和应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实践调查、撰写课程论文、课堂反应等几个方面进行;二是传统的考试,考试的内容一部分是教材或老师讲授过的语言学原理,一部分是应用语言学原理分析具体的语言现象。两种考核的最终总和便是学生的成绩,二者所占的比例不应相差太多。考核方式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对平时学习状况的关注,改变学生只关心期末成绩的错误认识,真正从根本上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素质。赵贤德、王红梅等也提到要“改变考试方式,教学检测多样化”。

此外,谢奇勇的《对“语言学概论”课程“双语教学”的反思》(2010)与冯学民、姜云龙的《语言学概论课双语教学初探》(2010),梁蕾的《地方本科院校“语言学概论”课程的现状和反思》(2012)等都提到了语言学概论课程的双语教学问题;申小龙《高校“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文化内涵》(2004)和马慧《试论语言学概论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2009)提出语言学概论课程中应该具有中国传统的人文内涵与意识;李红《对外汉语专业语言学概论课教学改革探微》(2011)从对外汉语专业角度研究了语言学概论课程的设置、内容等问题。

针对语言学概论课程改革的研究文章至少有上百篇,这些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该课程进行了研究,目的都是想让这门课程能够更好地发展下去,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简单的以期对后人有所帮助。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黑河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xjg14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学概论课程论文篇三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施工企业如何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是事关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尤其在我国加入wto后,建筑市场全面开放,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所以建筑企业应树立成本、进度、质量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进度、质量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进度、质量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实现管理的创新,在安全、质量、工期保证的情况下,严格控制工程成本,争取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以具体的建设项目或施工项目为对象、目标、内容,不断优化目标的全过程的一次性综合管理与控制。其内涵就是:自项目开始到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项目控制,使质量目标、进度目标、费用目标和安全目标得以实现。鉴于建设项目的一次性,为了节约投资,达到节能减排和建设预期目标的实现,建造符合需求的建筑产品,作为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工程项目管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在具体的工程项目管理中注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

一、工程项目进度管理。

工程项目能否在预定的时间内交付使用,直接关系到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发挥。人为因素、技术因素、材料和设备因素、机具因素、地基因素、资金因素、气候因素、环境因素等都对工程项目的进度产生影响。要搞好项目的进度管理,需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建立项目管理的模式与组织构架。一个成功的项目,必然有一个成功的管。

文学概论课程论文篇四

《酒店管理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之一。目的是在学生掌握的管理原理基础上,根据饭店的情况运用管理的手段,有针对的解决相应问题。因此说《酒店管理概论》是一门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科,其真正意义在于运用原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而这种种问题都存在于不同的部门。饭店众多的部门又各有特点,差别较大。因此采取的方法,应用的手段就各有不同,管理时的重点也往往有很大的差异。传统的方法,或只强调原理,或设定简单的情景,不能让学生深入参与,真正体会期中的差别。所以,引入互动学习的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对真实案例的解决,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同时完成了课上课下的互动,借助互联网等先进的手段,让工具更好的为学习服务,进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此外,互助学习可以更好的增加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教师的角色真正的从决策者转为引导者,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方法和关键点的提问,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互助学习的范畴。

对于采取互助学习的方法,首先应该确定什么内容应该是学生通过互助学习完成的,什么内容应该是教师主导讲解的,讲解的程度,以及互助学习后的关键知识点验收。这是互助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

(二)教师的准备工作。

当确定好学生互助学习内容后,教师将学习内容以任务的形式下发,一定要明确学习目的,具体要求,作业呈现形式,评分的关键点。

(三)互助学习中的监督。

目前笔者认为互助学习模式可分为小组学习、教师助手、高低年纪互助学习等几种模式。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小组学习,但是这种方法最难控制的是有学生不努力,搭便车的现象。这就要求老师中间进行号相关的监督工作。

(四)总结评述。

互助式教学方法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可否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关键一点在于最后的总结与评述。通过小组学习后,任务完成,但各个小组完成的情况,各自的优缺点及关键知识点,必须通过教师总结,将关键点进一步提炼、深化,加深同学的印象。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是去粗取精的过程,应突出重点,明确原理并对小组间的成果进行总结点评,让各组的思想得到更好的碰撞,交流出新的火花。

(五)课下交流。

利用课下时间,与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与交流,使教学内容深化。一个任务的结束只是思考的开始。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反思、交流,并提供与教师沟通的平台。

二、互助式教学法在《酒店管理概论》课程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互助教学的内容应有代表性。

互助教学的关键是在于互助学习任务的选择。任务应具有代表性,让小组每个成员都能够有相应的工作。如《酒店管理概率》这门课程,互助完成的内容可以是经济性酒店运营方案,期中包括市场调查,市场分析,资金运算,人员招聘及录用,市场营销等相关内容。这样便于小组进行相应的分工及组织后续的合作。在任务选择中还应将任务的要点事先进行好分解,每个工作点的评分标准不同,同时总体任务也有相应的评分标准,这样便于学生进行操作,使学生清楚自己在小组中的地位及作用,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小组的组建。

小组的不同组合方式各自存在着利弊,通常可以按照学号随机组合,也可以让学生自愿组合。但这两种方式都有各自的弊端。随机组合各个小组成员的水平不均,这样好生差生之间差距过大,可能难以进行调和,影响相互的学习成绩及效果。如果按照第二种方式组合,往往好坏明显,小组间差距巨大,不能通过相互学习进行互补,共同进步。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优等生加中等生加差生的组合方式,这样能够共同进步,但是需要教师事前进行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三)工作过程中的监督。

为了避免有学生搭车的情况,需要对小组工作过程进行监督。目前笔者采取的形式是让各个小组提供学习交流中的一手资料。如小组讨论的音频或qq交流截图,或微信交流截图等相关资料。从经验看,提供音频及截图的方式更好。

(四)组长管理制。

各小组选出组长,教师管理各个小组的组长,组长管理自己的小组成员。教师将相关任务下发给各个小组的组长,说明相应要求,明确小组任务,确定关键考核点。小组组长负责上交小组分工情况,任务的时间节点等相关一手资料。这样便于进行管理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

(五)学生初评教师定稿。

我们不难看出,这种方式教师的工作量将大幅度上升。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学生对于作业初评,教师最终定成绩的方法。教师要明确作业标准,评定应该是由小组组成。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完成作业之间的交流,使学习能够延伸。同时增加学生的责任心,让学生们知道权利和责任的关系。教师做好相关的监督工作,通过每次成绩的评定,即使发现学生知识点的欠缺,进行相关的沟通。

(六)交流平台的组建。

在互助学习过程中,交流的平台十分重要。这关系到学习过程及事后的沟通深化。笔者认为应该更多的利用网络既有交流工具,如qq及微信群,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注重提问的技巧,更好的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及沟通。

参考文献:

[1]缪勇,高萍.影响高校大学新生学习动力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j].青年与社会,(02).

[2]邓勤.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刍议――以《现代物流管理》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04).

[3]倪潇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03).

文学概论课程论文篇五

(1)教学对象是大一新生。大一学生主要学习的是《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等通识教育课程,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就是《工程管理概论》。《工程管理概论》一般安排在大一下学期。作为学生入校后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势必在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引导完全外行的学生认识工程、工程管理和工程管理专业,清楚地了解工程管理的专业特点、专业内容,培养其专业兴趣,明确专业学习目的,为今后的大学学习做出合理的安排和考虑,甚至对将来的就业和执业也会形成初步的思考。

(2)涉及知识面广,概括性强。由于“工程管理”本身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等专业知识,而《工程管理概论》课程主要介绍工程、工程管理和工程管理专业的相关知识。该课程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归纳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各相关知识,课程涵盖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包括工程材料、工程结构、工程施工、工程力学等工程技术知识,包括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等管理职能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包括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涉及的经济知识、法律知识、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此外还包括学习方法建议、执业资格认证制度与就业领域等相关知识,综合性很强,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

(3)团队教学模式。正是由于《工程管理概论》课程涉及知识面广、概括性强的特点,同时考虑到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和管理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政策等知识的更新,在《工程管理概论》课程教学中,改变了如其他专业课程中只有一位教师单独授课的教学模式,而是采用由工程管理各主要研究领域的几位专任教师合上该门课程的团队教学模式,即《工程管理概论》课程不同章节按照授课教师的专业特长分别由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授课,让更多专业教师及早介人培养学生。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提前熟悉和了解本专业教师的专业领域和教学风格,而且更重要的是,团队中的各任课教师对自己专业领域有较高的造诣,能够将涉及的专业知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传授给学生,同时通过对讲授知识的'合理安排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与后续专业课程的重复。

(4)课时安排少。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工程管理概论》教学总学时只有16学时,时间很短,而内容较多,如何在教学计划中合理安排课程知识结构,并注重前后知识的衔接,是一个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根据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工程管理概论》课程的总学时由以前的32学时减少到16学时,因此教学计划也应做相应的调整。根据《工程管理概论》课程的特点,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以满足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1)导论,包括工程和管理两大内容。其中工程的基本概念包括工程的起源与发展、定义、分类、工程系统结构、工程相关学科专业的结构和工程相关企业和建筑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管理的起源与发展、定义及基本职能。重点知识是工程的定义、分类和系统结构,管理的基本职能,同时了解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宜安排2个学时。

(2)工程管理概述,内容包括工程管理的基本概念、工程管理的历史沿革和主要发展趋势、工程管理的行业特点和参与主体、建设项目的生命周期和建设程序。将“工程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古代、近代、现代的工程管理发展放在一起,使学生对工程管理的整个发展及特点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并形成对比,加深认识,同时对将来的专业研究有个初步的思考,激发专业学习兴趣。重点知识是工程管理的定义、内涵、特点,工程管理的职能和主要任务,工程管理的建设程序和生命周期,同时了解并熟悉其他内容。宜安排2个学时。

(3)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内容包括工程管理专业发展沿革、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教学体系与教学安排、主要课程课程设置以及学习方法建议。在讲解这一章的内容时,尤其要注意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比如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对“工程管理”的专业代码、专业方向和学士授予类型做了相应的调整:专业代码改为120103;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造价从工程管理专业中分离出来,这样工程管理专业涉及的专业方向就缩小了;工程管理专业依据各学校的情况可选择授予管理学或者工学学士学位,因此培养目标、教学体系与主要课程应结合新的专业目录以及学校制订的新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讲解。

同时在这一章中还应介绍工程管理“四个平台”体系结构及其构建的必要性,避免下一章各个专业教师分别讲授各平台知识的孤立、零散,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专业课程体系。此外,“学习方法建议”这一部分知识也是必需的,首先学好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注重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各方面知识的融合,同时增强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遵循学习规律,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宜安排2个学时。

(4)工程管理的四大支撑平台,分为技术平台、管理平台、经济平台和法律平台,具体包括技术平台涉及的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工程结构、工程施工等知识;计划、协调、组织、控制和监督等管理职能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工程项目的经济性和适用性;我国工程相关法律体系,如与工程相关的重要法律、重要法规和规章、规范,工程管理体制和制度等。重点知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技术平台、管理平台、经济平台和法律平台体系结构及各自发挥的作用,即必要性。对后续会涉及到的专业课程,如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工程材料等,只强调课程设置的目的和作用,尽量避免知识的重复。宜安排8个学时,每个平台2个学时。

(5)工程管理执业资格认证制度与择业导向,内容包括工程管理执业资格认证制度、工程管理行业人才的需求、工程管理行业择业导向。重点了解和把握工程管理相关执业资格的类别及资格认证的主要程序,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职位的基本情况和主要要求等。通过了解工程管理的人才需求和执业资质制度,有助于加强学校专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和人才要求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把握就业的主动性,以提高将来毕业后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宜安排2个学时。

(1)教学内容的讲解中,首先要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工程管理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工程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初步树立专业思想,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建立热爱工程管理专业的感情和对工程管理行业的责任心,为今后积极主动地学好专业课程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打下思想基础。在课程的讲解中,对涉及的专业术语和概念尽量以科普教育的言简意赅的教育方式进行讲解,对概念进行形象化的讲解。其次注重专业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的讲解。对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的主要课程以及四大平台涉及的后续专业课程,比如技术平台涉及的工程施工、工程力学、工程结构等专业知识进行介绍时,一般仅限于对其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其有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性加以介绍,不涉及这些课程的具体内容,注重与这些后续专业课程之间的交叉和衔接,避免内容的不必要的重复。再次就是注重四大平台结构的介绍和融合。

工程管理专业理论及技术体系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专业知识体系是由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四个平台的理论及实践知识构筑而成。在教学计划安排中分别由四位专业教师讲解,分别孤立地讲解,必然会造成学生知识的零散和孤立,因此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这一部分知识讲解中,应同时介绍这四大平台结构、四大平台体系在工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四大平台分别介绍完之后,根据课堂安排,进一步介绍四大平台体系的相互融合关系,使学生了解其相互联系和区别,以加强学生对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全面了解和把握。最后是注重专业知识的更新,注重对工程管理未来发展趋势的介绍。专业知识更新迅速,作为专业引导课程,需及时将专业的最新发展状况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同时提醒学生通过网络等其他方式进一步了解工程管理的现状发展,探索专业未知领域,以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热情。

(2)加强团队教师的交流。由于团队的专业教师中,最少的教师只负责2学时的教学,而最多的也只讲解4学时。各专业教师分别讲授各自部分内容,有可能造成对学生的过程管理和平时成绩的考核不统一或不连贯,也不利于对学生的了解和熟悉,因此应加强团队教师的相互交流。可利用专业教研活动或其他方式,召开《工程管理概论》任课教师交流会,共同交流确定教学计划的安排,相互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管理情况和考核情况,相互了解具体的教学内容。在引用典型案例或身边案例教学时,应分别从不同知识角度加以分析,尽量避免知识的重复。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注意可操作性及先进性。《工程管理概论》教学中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活动,如案例教学、多媒体及网络辅助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既可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实际工程项目,也可以国内外工程管理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教学为切入点,进行案例教学;既可以采用工程录像、幻灯片、图片等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进行讲授,也可以课后对学生进行总结、辅导和答疑,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网络教学资源,供学生自学,以全面、深入地了解专业知识。

(4)通过给学生布置以“执业规划”或“职业规划”为主题的“小论文”等方式,引导学生尽早对专业学习进行规划。与其他工程技术类专业不同,工程管理的综合性强、专业面宽、知识结构复杂,毕业后可就业领域比较宽泛,同时涉及到造价师、监理师、咨询师、建造师等至少16类执业资格类型。通过让学生完成个人的“执业规划”或“职业规划”,使学生提前制定专业学习计划,并对将来的就业和执业有所思考,做到有目标,有计划,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少走弯路,并能积极主动地学好专业课程,也未将来的就业、择业和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学概论课程论文篇六

土木工程:是指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

土木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土木工程的要素和目的:形成人类活动所需要的,功能良好舒适美观的空间和通道。二、土木工程存在的根本原因:存在的根本原因能够抵御人为或自然的作用力。三、建造土木工程的根本条件:充分发挥所采用材料的作用。四、土木工程最终归属:“快、好、省”地组织人力、财力和物力,把社会所需要的工程设施建造成功,付诸使用。

土木工程活动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内容:技术方面,有勘察、测量、设计、施工、监理、开发等;管理方面,有制定政策和法规、企业经营、项目管理、施工组织、物业管理等。土木工程的基本属性:1社会性2综合性3实践性4技术经济和艺术统一性。

土木工程及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土木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科学:是关于事物的基本原理和事实的有组织、有系统的知识。

科学家: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专门家,包括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

科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它解决一个为什么的问题。

技术:是指将科学研究所发现或传统经验所证明的规律转化成为各种生产工艺,作业方法,设备装置的总和。它解决一个如何实现的问题。

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和改造自然,以其生产某种满足人类需要的产品而服务。

科学和技术的区别于联系:区别:概念在上面。联系:科学是基础,应用科学原理可以开发技术;技术的发展,会出现新的现象和问题,人们对它们进行研究,就能进一步发展科学。所以,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而且互相渗透,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工程是指自然科学或各种专门技术应用到生产部门去而形成的各种学科的总称。

工程师:是从事工程活动的技术家。

文学概论课程论文篇七

[摘要]文章探析了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从中发掘存在的各种问题,在这些问题基础上进行相应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期为有关研究人员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教学改革管理学课程高职高专。

随着社会对需求型人才的革新,推动了高职高专的迅猛发展。依据国家有关部门对高职高专的教育目标精神,高职高专必须要树立新的培养方向,将高素质、高技能及应用型作为培养目标。在这种形势下,怎样才能够体现与把握职业教育的特色,如何才能展示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特色,通过课程教学改革途径展示时代的新需求,这是相关专家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这种形势下,研究高职高专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具有实际意义。

一、高职高专管理学课程特征。

各种课程由于所处位置不同自然具备不同的特征,管理学课程在高职高专中自然也有其自身的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性。管理学不是一门单一学科,而是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的产物,不但具备经济管理类基础理论课程,也是高职高专学校其他专业的必修或者选修课,为其他专业研究和学习提供基本技能与管理方法。该课程具备概念抽象及完整特征,建立于计划、领导、组织及控制几大职能上,其内容具有较广适用性和突出的理论特征。和其他学校学生相比较,高职高专学生大都对理论课程不感兴趣,认为理论空洞无物,根本没有意识到实践需要理论来作指导的道理。还有很多学生希望教师所讲知识能立竿见影,马上就能够应用于实际操作上。

2.普遍性。生活和工作中都需要管理,这种例子在现实之中无处不在。加之如今网络通信发展极大扩展了学生的信息量,学生具备了依据各种新闻及生活实例来评论的条件,经常对各种经济管理提出各自幼稚看法,因此许多学生虽然对管理学课程感兴趣,但是又存在各种偏见。

3.艺术性。管理学虽然是高职高专学校中的一门学科,却也具备明显的艺术性,主要是源自于管理现象自身特征。事实上管理的核心就是管理人,但是人却具备能动性,有他们自己的行为与思想,管理方式不同必然最后结果也不相同。同样,管理环境间的差异也必然影响最终管理结果,许多初学者不能理解这个道理。各种因素必然导致学生感觉该课程原理与方法太枯燥抽象,而操作起来难以琢磨,结果又是那么难以计量,往往感觉学习起来无法下手。

二、高职高专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要对高职高专管理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就必须要从教学现状中探析存在的各种问题,这样改革才具有实际意义。总体来看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教学方法较呆板。目前很多高职高专学校在管理学课程上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沿用“一支粉笔一张黑板”的教法,这种方式教师是教学主角,教学方法呆板不灵活。事实上管理不但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如果仅靠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方式,学生是不可能学好管理学理念及思想的。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知名学者指出,如果仅凭讲座与管理理念,是不可能提升人们的管理技能的。加之高职学生大都厌倦理论知识,对这种教法本身就具有抵触情绪,要想实现教学目标难度极大。

2.采用案例分析法缺乏科学性。许多高职院校为了改革传统教法,采用了案例教学法,这种教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方法,着重于师生间互动与学生自由的发挥,但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某些教师在选择案例上缺乏针对性,没有针对本校实际而选择大型经典案例;某些教师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案例教学,将两者关系割裂开来。这两种情况都阻碍了学生对管理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也影响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师生间的互动性差。在许多学校管理学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一个典型问题,那就是师生之间缺乏基本互动和交流,整个课堂几乎就是教师作为主体,没有发挥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培养。管理学课程本身综合性就较强,理论上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因实训条件所限,不能为学生提供管理机会,极大影响到教学效果。

三、高职高专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高职高专院校必须要针对管理学课程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具体操作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构建出新的基本原则。管理学课程的构建要遵循“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原则,为高职高专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及应用型人才。所谓“一个中心”,就是要在满足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两个基本点”,一是仿真出真实教学环境,将案例分析、任务驱动、企业家访谈、角色扮演以及网上冲浪等各种教学模式使用于教学体系中,引入社会上热点任务及新闻话题等大家关注问题作为学生思考与争论的焦点,通过这些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管理技能。二是加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职业素质及学习能力,通过管理学课程来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力度,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及团队精神,让学生深刻理解管理学课程,进而养成善于质疑、敢于提问的习惯。还要将各个企业所面临的新问题及解决思路引进教学活动,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增强他们持续学习的能力。

2.依据教材精心组织教学。高职高专院校和其他学校有不同之处,主要是要为实践而打基础,因此,管理学课程必须要树立够用原则,以培养学生管理思维为重点;同时还要依据教材内容与本校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实训、讨论、学生自学以及课外作业有机结合起来,使用启发方式进行教学,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3.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大学生管理思维能力。事实上,合理的案例教学有效推动了管理学课程发展,是管理学课程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现代化创新型人才最有效的途径,因此要对管理学教学进行改进就要重视案例教学。比如为学生讲述企业文化时,可以引用海尔、沃尔玛等各知名企业作为案例;在讲解竞争战略方式教学时,可以重点探析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等企业间竞争。通过各种案例的探析,学生不但可以更为深刻地理解管理所具备的科学性,也能全面认识管理的艺术性与复杂性。通过案例教学来培养大学生的管理思维,增强他们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值得关注的是,案例教学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仅仅属于引导者,教师必须要掌握好教学的进程,指引学生讨论并思考,最后对案例进行总结和归纳。

4.通过强有力的实训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无论是哪种课程都必须要以实训作为基础条件,只有通过职业技能的训练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目标。自然,管理学课程也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于管理学课程不但要重视案例分析教学,还要采用情境模拟教学、实地考察教学、角色扮演、实训体验、管理游戏以及影像放映等各种方式。构建出培训公司,让大学生分组建立自己的公司,通过模拟公司来实施定位目标顾客、规划公司发展战略、实战推销、分析领导风格的优缺点等多种实训项目。事实上,学生可以多看看企业家及创业者的讲座,从而真实感受到各个企业家的风采与管理精髓。

5.将自学式教学法和问题式教学法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兴趣。自学式教学法以及问题式教学法主要是以某一具体或者某一个方向作为命题导向,让学生讨论与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鼓励他们在探讨中构建新思路,提出新问题及新观点,还要让学生参与集体讨论及汇报学习体会,这样就能够逐步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及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讲述管理的思想时,就要让学生先查询各种资料,之后围绕着哪一类管理思想更为优越实施自主讨论,通过群体的讨论、团队间学习及协作学习等方式,就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与分析管理思想之间的优点与局限性,提升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为了让大学生进一步掌握管理者的能力要求及素质,还应该讨论典范管理者的优点,这样学生不但能够深刻了解与认识一些有效管理者,还能够学习优秀管理者的经验,积极主动地培养个人素质及能力,进而实现他们自身的人生目标。而且通过彼此之间的激烈讨论,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创造性思维,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参与意识以及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高职高专院校要紧密围绕着人才培养进行定位,这是新形势下人才需求发展的趋势。因此,一定要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作为培养原则,理论结合实际,有效提升学生对理论的应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高职高专的管理学课程通过教学改革与实践,促进学生朝着应用型及技能型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邵瑞银.高职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

[2]王颖.《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改进探析[j].教育教学研究,2010(3).

[3]姚国荣,陆林.管理学课堂教学改革调查研究[j].统计教育,2007(3).

[4]张国平.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与突破技巧[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5).

[5]曾方红,兰继斌,莫降涛.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文学概论课程论文篇八

“毛泽东思想概论与红色文化”是我们大学必修的一门课程,在这门课程中,我选取了“文学”这一主题,进行了论文研究。在此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文学的宏大与伟大,更对毛泽东思想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二、阐述毛泽东思想中的文学观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毛泽东思想中的文学观主要是“为人民服务”、“内容反映生活,形式上从生活中提炼最生动、最具代表性的素材”、“民族的特点和时代的特点相结合”、“理论问题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等。这些观点让我深刻意识到文学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是反映社会、反映人民、反映时代的,它的内容和形式都应该是从生活中汲取养分。

三、谈论文学对人民的作用

众所周知,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影响力,对人民有着相应的作用。首先,文学可以让人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生活和生存环境,更好地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其次,文学可以满足人民的审美需求,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最后,文学可以帮助人民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历史和精神文化传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

四、探索文学发展方向和现实意义

在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学也必须不断地适应和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文学的发展方向和现实意义。一方面,现实题材新颖、生动、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审美趣味也在变化。文学应顺应时代的潮流和人民的需求,不断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和方式,开创出属于自己的发展途径。

五、结语

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完全贯彻毛泽东思想中的文学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反映生活,深度探讨生活不同方面的问题,从而实践文学的社会责任。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深入理解了文学的重要性和意义,也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论观点有了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在毛泽东思想的引领下,我相信我们的文学会更好地服务人民,更好地反映社会,更好地服务祖国。

文学概论课程论文篇九

摘要:

1工程监理的定义。

2.1工程监理就是质量监理。

业主行为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项目能否顺利进行,建设目标能否如期完成。业主方往往是出资方,因而相当一部分业主对监理工作干预较多,有的不通过监理工程师直接给承包商下达指令,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和误解。对于大型的项目,有时业主还要自行组织一套人马来控制工程进度和投资,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极为不良的后果。从理论上讲,监理工程师应该是工程建设项目现场的唯一管理人员,业主委托了监理,就应由工程师去实施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理与管理,业主的意见和一些决策也应通过监理工程师去实施,而业主真正要做的是如何做好对监理的管理,而非直接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管理。这似乎是一个很容易处理和解决的问题,但是在实际工程建设项目中,由于对业主缺少规范,往往由此出现了许多问题。

2.3工程监理缺少高智能人才。

自从工程监理制度实施以来,对监理费的收取逐年呈下降趋势,低价竞标更加压低了工程监理费的收取,有的项目工程监理费还未达到标准取费的1/3。过低的监理费对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和监理人员素质的提高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具有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和高管理能力的人才不愿意到监理行业来。有些高智能人才即使愿意从事这个行业,也由于监理企业无力常年聘用,他们多为临时工,有项目需要时被招聘过来,项目完成后即解除聘用。由于工程监理基本上是属于施工队伍的“三控、二管、一协调”,与真正意义上的项目管理有很大差距,它们并未进入前期的科研和采购范围。因此它们也缺乏适合项目管理的人才,尤其是经济、管理、商务和法律等方面的人才,而目前工程监理企业所有的人才则对这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严重不足.基于以上原因,导致了专业监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监理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工程建设任务的急剧增加,而合格的监理人员又严重不足,使各监理企业和单位只有大量聘用非工程专业人员来充当监理人员。因此使得监理人员的结构不合理,职责宽泛,素质不高,加之监理单位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培训费用少,人员调动困难等,使得整个监理行业很难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3工程监理在工程质量中的作用。

在进行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工程的监理单位的动态管理可以较为有效的威慑那些企图在施工过程中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行为,减少施工过程中可能村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使得质量监督能够贯穿于施工的整个过程之中。同时不定时、全天候的高度监管,可以在细节方面有效的杜绝所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

3.3处理各种质量纠纷,最大限度的协调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

疏理几种关系,明确各方责任。

所谓工程建设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的委托,根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及其他工程建设合同,对工程建设实施的监督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因为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建筑市场的规范也得到大大提升。目前从理论上讲,业主方可以自行完成项目管理中的部分任务,但是从技术管理,经济管理、合同管理、组织协调等多项业务职能上,业主的能力是与专业机构的能力无法对比的。对投资方的业主而言要配建各专业齐全的基建班子,是人力、物力所不允许的,而且是十分困难的事情。正因为这样,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则为投资方业主提供了可以解决这些困难的途径。这也是工程项目管理得以发展的基础;而一个以质量监督为主要职能的工程监理企业,就势必要向工程项目管理转型和发展。

5.1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项目管理唯一标准和工作规范.项目管理不同于工程监理。它除了自身完成相应的专业服务外,还要担当起项目策划及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负起组织协调等主导作用.因此项目管理企业应建立具有自己特色并且更为严谨的业务标准和工作规范。这些标准和规范应该和企业自身的内部基本管理制度结合起来,体现自己企业的文化和精神设计,这些标准和工作规范应该成为企业员工的业务手册,成为保证企业正常运作的另一重要资源。

5.3努力开拓市场。

目前在我国的建筑市场上不可能将项目管理企业所承担的工作全部交给监理公司来完成,即使已经从公司转型过来的项目管理公司也不可能全部接手工程项目的全部管理。但是作为有实力的建筑监理公司承担这些,则是今后的发展方向.除上述应该建设的好的内涵部分外,还应加大对业主的宣传力度,主动开拓市场,主动向业主方介绍项目管理的全过程、管理的内容、意义,以及委托项目管理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的必要性,这些宣传和市场开拓,对政府投资或者是私人投资的业主方均要实施,使它们逐渐明白项目管理对一个建筑项目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成为企业员工的业务手册,成为保证企业正常运作的另一重要资源。

6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工序多而复杂,中间产品多,特别是隐蔽工程多,如不及时检查并发现问题,容易发生判断错误,将不合格的产品认为是合格产品,就会造成质量隐患。这要求监理人员要更加细致认真。

7小结。

工程监理工作对于工程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增强工程建设的合法化和合同化,对于工程质量进行预警管理,在事故发生之前进行动态管理,这可以有效的杜绝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质量隐患,同时还能够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对出现的纠纷及时的进行处理。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现阶段我国工程监理工作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不断的保证监理机关的有效发挥监理的作用,提升工程的质量,促进施工的顺利开展。参考文献:

[1]羊寿生.论监理单位在建筑工程质量中的作用[j].才智,2010(19)[2]李铭.浅谈如何更好的发挥建筑工程质量监理的作用[j].科技资讯,2010(16)[3]李广来,王华.浅谈监理单位如何做好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工作[j].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09(04)[4]张春友.浅谈工程监理人员的法律责任[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7(06)[5]卞林.浅谈监理工程师在暖通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10)。

文学概论课程论文篇十

(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摘要:结合中国海洋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在学校及山东省的地位和特点,提出了发展涉海土木工程专业的必要性。《土木工程概论》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第一门专业课,其目的是让刚刚踏进校门的大一新生全面了解所学专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涉海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设,首先应该在这门课中融入涉海土木工程的理念。本文首先阐述了涉海土木的概念,明确了其与传统土木工程和海洋工程的区别。随后,针对《土木工程概论》中的各个专题,提出如何将涉海理念有效融入其中。进而让大一新生明确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特色之处,为培养具有海洋背景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涉海土木工程;土木工程概论;海洋背景。

基金项目: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研究项目(yj11)(2013yj20)。

作者简介:杨树桐,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结构工程。

一、前言。

土木工程是个庞大的学科,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的发展历程。随着整个世界的日益变化,建筑也随科学的进步而发展。新的力学理念、新材料的发明和创造不断引入建筑中。土木工程,顾名思义,它是建造各种工程的统称,还包括水利工程、港口工程。而在我国,水利工程和港口工程也成为与土木工程十分密切的相对独立分支。土木工程既指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工程设施,也指应用的材料设备和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专业技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至今已经演变成为大型综合性的学科,并派生出许多分支,如:建筑工程、铁路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特种工程结构等学科[1]。

目前,全国拥有土木工程专业的院校超过400所。我校中国海洋大学系教育部直属985、211院校,以海洋科学与水产为主要研究特色的综合型大学,但土木工程专业的排名在全国仅89位。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专业历史较短。我校土木工程专业隶属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学院于1983年成立。1990年成立工民建专业,开始招收专科;1994年开始招收建筑工程专业本科;更名为土木工程专业;成立土木工程系。目前主要方向为建筑结构工程和道桥工程。第二,土木工程学科在全校属于弱势学科。中国海洋大学是以海洋、水产为主要特色,学校绝大部分资源投入海洋学科、水产学科、地学与海洋工程。传统的土木工程在海洋大学的地位较为尴尬。第三,青岛地处山东半岛,属于蓝色经济区。山东省政府、青岛市政府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全力支持海洋事业的`发展。此外,驻青高校中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的土木工程学科历史悠久,发展较为全面。因而,我校土木工程的发展无法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了改变我校土木工程学科的现状,使其在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市甚至山东省占有一席之地,在传统土木工程中融入涉海的理念显得尤为重要。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必须将涉海作为特色,而且必须在大一新生中普及涉海土木工程教育。《土木工程概论》作为土木工程各专业课的入门课程,在其中融入涉海土木工程理念,让学生深刻领会专业的特色。

二、涉海土木工程的定义。

涉海土木工程,与传统的海洋工程有本质区别。传统的海洋工程,从其所指的结构物角度来看,主要包括两类:沿岸结构物和近海结构物。沿岸结构物是指水工结构物,如防波堤、海底隧道等。近海结构物指与海上石油勘探及生产有关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生产平台、贮油罐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构物。实际上,海洋工程多是为海洋石油工业服务。涉海土木工程作为一个新的概念,与传统的土木工程有一定的区别,本文将其定义为传统的建筑物与构筑物在海洋环境中的实现。换句话说,利用陆上建筑物、桥梁等的设计方法和理念,结合材料耐久性的相关知识,为海上建筑物、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等涉海的土木工程领域服务。发展涉海土木工程,不仅为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提供方向,同时也响应国家大力发展海洋产业的号召。为目前国家重点支持的海岛建设事业输送优秀人才。

《土木工程概论》在整个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向导作用,肩负着把刚刚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毕业的大一新生迎接入土木工程行业大门并使他们了解、熟悉进而热爱这个专业的重要使命[2]。《土木工程概论》这门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主要包括土木工程材料、基础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桥梁工程、港口工程、地下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给排水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建设项目管理、工程防灾和抗灾、数字化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土木工程设计方法[3]。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安排在大一的第一学期,开课9个周,共计18学时。课程讲解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分别为专业课程介绍、建筑设计概论、工程结构概论、工程材料概论、工程力学概论、工程施工概论、经济管理概论、道路桥梁概论和工程防灾概论。

在每一个专题中融入涉海的理念,将成为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概论的特色和发展方向。

《土木工程概论》的第一讲专业课程介绍中,应首先为大一新生介绍我校土木工程的特色之处,提出涉海土木工程的概念,并让学生们明确其与传统的土木工程和海洋工程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介绍专业开设的课程和学科的发展特点。希望通过第一专题的学习,使得大一新生在脑海中初步形成涉海土木工程的概念。

土木工程设计主要是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因而,《土木工程概论》的第二讲与第三讲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入门章节。以往两部分的讲解中主要针对的是陆地房屋与桥梁。根据涉海土木工程的特点,今后这两个专题的讲解中应以海岸与海上建筑作为重点分析的对象。建筑设计方面,将从建筑物体型选择、通风、采光等方面介绍滨海地区建筑物与海上建筑物的建筑设计特点,合理规划方案。并为学生们展示一些海上建筑物的真实照片或效果图。结构设计方面,应在讲解陆上建筑物结构设计原理、结构分类的基础上,重点介绍海洋环境下建筑物与桥梁的特点,主要包括荷载形式、钢筋选型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确定等。课件中尽可能多搜集一些海上娱乐中心、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等的图片为学生们展示,同时介绍涉海结构的特点。

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往该专题的讲解主要包括传统建筑材料、近代建筑材料及现代建筑材料。涉海建筑物和构筑物中,由于海洋环境下氯盐和硫酸盐的侵蚀,材料的耐久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该部分中,除了目前陆上土木常用的建筑材料外,高耐久性材料应为学生们做一定的介绍。

工程力学概论是我校土木工程教研室经过讨论并结合学生们专业课的学习情况,增设的一个专题。结构设计是通过确定的荷载形式,选择合适的材料,以经济为代价,利用力学原理对结构构件进行合理的设计。因而,工程力学是结构设计的基础。但同时也是土木专业学生们学习难度较大的课程。在《土木工程概论》中开设工程力学概论这一专题,旨在让大一新生提前在脑海中形成力学的概念,培养大家学习力学的兴趣。为后续工程力学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以往工程力学概论专题中主要介绍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大力学,同时对土力学和弹性力学也做简单的介绍。但作为涉海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设,考虑到建筑物和构筑物所处的环境,水力学与流体力学将成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因此,工程力学概论专题中,水力学也应该作为重点介绍的内容。且以视频的方式为学生们展示流体作用方式和特点。

工程施工概论专题主要包括基础工程施工、结构工程施工、现代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发展展望。作为近海及海岸建筑物与结构物的施工,基础工程施工是关键。该专题宜将海岸地区吹填土等软土地基处理和近海地区桩基础施工补充其中,并作为重点讲解内容之一。施工组织设计方面,宜结合港口码头施工组织进行讲解。该部分专题配合相关的视频或动画,增强学生们的感性认识,激发大家学习涉海土木工程的热情。

道路桥梁概论专题中,除了路面结构、路基、道路线形设计、桥梁选型、桥墩等,应着重介绍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跨海大桥与海底隧道,以体现涉海土木工程的特点。该专题可以大量图片的方式为学生们展示美国的金门大桥、我国的东海大桥、杭州湾大桥以及日本的青函隧道、青岛的胶州湾海底隧道等世界著名的海底隧道。

以往在工程防灾概论专题中,主要介绍三种灾害,即地震、风灾和地质灾害(山体滑坡)。而处于海洋环境下的结构物,海上的台风、海浪的冲击作用,甚至海啸应是涉海土木工程领域常见的灾害型式。该专题的讲解中,应重点介绍滨海地区强台风和海啸引起的地质灾害情况,并赋以相应的图片或视频。在此基础上通过工程实例介绍沿海或海上结构抗灾及改造加固。

四、结论。

为提升中国海洋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在学校及山东省的地位,结合学校特色发展涉海土木工程专业势在必行。《土木工程概论》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第一门专业课,其目的是让刚刚踏进校门的大一新生全面了解所学专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涉海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设,首先应该在《土木工程概论》这门课中融入涉海土木工程的理念。本文首先阐述了涉海土木的概念,明确了其与传统土木工程和海洋工程的区别。随后,针对《土木工程概论》中的八个专题,即专业课程介绍、建筑设计概论、工程结构概论、工程材料概论、工程力学概论、工程施工概论、道路桥梁概论和工程防灾概论,分别阐述了如何将涉海理念有效融入其中。进而让大一新生明确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特色之处,为培养具有海洋背景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崔京浩。土木工程―――一个平实而又重要的学科[j].工程力学,,24(sup.i):1-31.

[3]叶志明。土木工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学概论课程论文篇十一

结合《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该课程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具体途径,其中主要包括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的经验介绍,以及从教学中发现科研问题的方法,以期为高校教师解决教学与科研矛盾提供思路。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热议,解决环境问题的技术和方法备受关注,涵盖这一领域的《环境科学概论》课程在环境相关专业的本科教育中越来越被重视[1]。从社会经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将《环境科学概论》列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程[2]。通过科学选择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环境领域的研究型人才,成了许多高校的重要目标。然而,目前该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内容相对落后,方法有待完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有待深化等问题。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两大基本职能,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并真正落实于日常工作中,对于高校人才培养以及教师个人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3-4]。《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现实环境问题案例更新迅速,因此,如何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全面反映其应有的科学内涵,是该课程教学中应时刻关注的问题[2]。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本人如何通过教学内容寻找科研的思路与素材,以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也是亟需探讨的难题[5-6]。笔者结合数年的教学经验,针对《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与科研的结合途径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1当前教学现状分析。

1.1教学内容落后。

《环境科学概论》教科书内容的更新速度严重落后于环境科学的学科发展步伐[1-2]。近年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激发了科研人员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的热情,产生了大量环境科学领域的新案例、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然而该课程的教科书内容大多仍以传统的理论知识为基础,许多内容仍是对20世纪发生的环境问题的分析[2,7-8]。可想而知,其中涵盖的知识点十分狭窄,这必然会限制学生的发展,不利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从而制约了《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1.2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大多仍遵循传统的方法,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很少重视对学生科研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2,7-8]。相对于该学科的前沿性来说,学生对课程涉及的具体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法的掌握不足,导致的最严峻的问题是大学毕业生在质量上,尤其是实践创新能力上远远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的用人要求。这充分暴露了我国高校“照本宣科式”教学培养模式与社会对实践创新型人才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因此,高校教师应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格局,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通过科研的探究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科研素材,使二者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9]。

2.1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环境问题不断涌现,如雾霾、电子垃圾、全球变化、食品安全问题等,而且科学技术带动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新技术、新方法的飞速进步,这些在目前的教科书中并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导致《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科研前沿严重脱节。因此,如何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到课堂教学是《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所面临的一项挑战。唯有多关注科研动态,才能使教师将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充实到自己的课堂中,进而弥补原有课程知识与最新研究之间的断层。因此,在《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应全面实施科学研究性教学,及时进行知识更新,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新思维。

教师在《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中,首先要紧跟学科发展方向,随时对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例如笔者在讲到土壤农药污染时,给学生补充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pops)的概念,并告诉学生首批被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的12种pops中,有9种为有机氯农药,既强调了有机氯农药的特性,又给学生扩展了pops的相关知识。第二,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将新知识传授给学生。如笔者在讲到“伦敦烟雾”和“洛杉矶烟雾”时,将其与中国当前重大环境问题“雾霾”进行对比,从它们的成因、影响范围和主要危害几大方面分别进行对比讲解,既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这两大公害事件的实质,又使他们认识了雾霾问题的严重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要将传统知识体系的最新研究成果穿插于教学过程中,以丰富教学内容。如在讲到土壤重金属的电动修复和植物修复时,补充了关于采用重金属活化剂促进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电动修复效率的研究结果,以及用硫代硫化物辅助汞的高效植物修复的最新研究进展,弥补了原有课程知识与最新研究进展之间的断层。另外,要将最新的环境污染案例带到课堂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讲到水污染来源时,穿插了5月底至6月初发生在无锡的“太湖水污染事件”,通过介绍了该事件的前因后果,使学生认识了化工污染任意排放的严重后果,以及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总之,《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要改变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将科研成果穿插于主线内容中,及时补充更新教学内容,实现基础与前沿、传统与现代的衔接,使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同步。

2.2教学中发现科研问题。

实践证明,很多重大科研成果都来自于好问题的引出。一位优秀的大学教师授课时决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加入自己的思考和再认识。教师在《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原有的基本理论理解透彻,然后不断发现、挖掘问题,并提出具有挑战性的新问题,或者通过在课堂上与学生讨论问题的.解决途径,从中发现科研素材,进一步将这些素材形成研究课题,由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课题的研究,以此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培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教师再将研究的成果带入课堂,使教学-科研-教学形成良性循环。

教师要上好课,绝不能局限于课程知识之内,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宽阔的眼界,以拓宽科研工作的思路和领域。首先,在精心备课过程中,教师需阅读大量与课程相关的研究材料,这将促使教师对专业问题的深入思考。例如,笔者在讲到土壤农药污染时,通过精心备课查找资料,发现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促进土壤农药降解的途径,并形成自己的研究课题。其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一些实例,在这个过程中,常常给教师带来课题研究的启发。另外,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的一些新奇的想法通过筛选、提炼,也会成为科研的素材。通过这样不断地积累、沉淀,必然会大大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经常反映的问题是学习的知识到底能干什么。如果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兴趣[10]。笔者在《环境科学概论》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应用型的知识更感兴趣。因此,在该课程教学中除了环境学基础知识外,还增加了阅读最新文献,加强师生互动,分析最新科研案例等内容。同时,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研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并围绕科研实践布置作业和安排考核。例如,在讲到一些难解决的环境问题时,提出具体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的解决途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形成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汇报,教师和班级学生进行点评,教师对每组学生的表现给出平时成绩。通过这种师生互动,十分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3结语。

笔者在对《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通过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找出存在分歧或有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并从中提炼科研课题,不仅能够推动教师的科研工作,亦给学生提供参与科研和进行实践的机会,进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对于具体环境问题的研究,可使教师不断创新。新的研究成果既丰富了教师的授课内容,提升了教学质量,又扩宽了学生的视野,引领学生抢占科研先机并提高科研兴趣。因此,通过《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将教学与科研的内在统一关系真正落实于该课程的教学及相关研究工作中,可促使教学与科研做到事半功倍。

文学概论课程论文篇十二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汽车行业的项目化不断加深,推行教学实践项目化的改革已成为课程的关键。目前许多中职院校的汽车电气设备构造维修课程仍然没有认真落实到实处,许多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提升,鉴于此,如何有效结合实践与理论的教学成为目前需要探讨研究的话题,分析职业院校汽车电气设备课程专业的教学现状,积极探索具体改革措施,为相关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汽车电气设备;构造维修;教育;改革。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是职业院校“汽车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旨在通过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现代汽车的电气设备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具备对汽车的整套电气系统进行初步的认识与学习,根据汽车市场企业和岗位进行典型的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培养,达到能够熟练掌握汽车设备基础构造的要求;进行课堂实际案例分析学习与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故障排除能力、维修能力,解决汽车电气系统故障。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此门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

1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现状。

1.1培养目标不明确。

针对于传统的汽车电气设备构造维修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为重点培养目标,往往忽视了技能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实用性较高的课程特点。与现代化市场以及目前相关企业对于维修人才的的要求和愿望[1],导致了一大批相关汽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不能快速地适应市场的正面需求和其能够快速胜任的岗位。这迫使教育领域相关人员开始注重这一问题。

1.2教学形式固化。

在许多中职院校的理论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在教学时从课程开始至课程结束都照着书念,跟着书读,不顾及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就算是进行多媒体教学,大多数教师也都只是将原来所讲的知识原封不动地搬进电脑,然后再投影到光屏上,从教学形式上来看是作出了改变,但是在教学内容上仍然是没有本质上的变化,在进行实践教学中教师往往只会根据生产的实际设置相关故障问题,学生难以见到实物,最多根据一些实物图片进行讲解和辨识,然后再带领同学进行分析,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导致了学生们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分辨不出知识点,更加不能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架构[2],导致了知识的混淆,不能区分主次重要性,更不懂得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到底哪些是理论实践哪些是基本操作。这对于教学资源以及学生个体来说都是一种浪费。

1.3学生主导地位不突出。

在许多院校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都往往根据自己的备课思路以及对课程的理解来进行教学辅导,只根据生产实际设置相应的问题和难点,然后给学生讲解分析,不能够全面地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考以及判断能力,教师在整个学习实践过程中没有起到引导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作用。

1.4反馈信息无法测评。

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在理论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度,理解度,能否进行独立操作,都无法进行实时的测评反馈,造成教师和学生之间单向沟通甚至是零沟通,教学效果势必受到很大的影响[3]。

1.5教学设备缺漏。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方式是教师进行整体课堂演示性教学,在演示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的动作步骤规范正确,对于硬件设施设备完整性也有一定的基本要求,相比教师演示教学之后,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更加重要,如果设备配套数不足,学生将难有操作实践的机会,教师也不能根据学生的现场操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和及时纠正,不能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自然就不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导师自身的指导作用。

1.6教学方法落后。

汽车电气设备指导课程的教师指导形式主要由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部分构成,理论知识教学的教师不注重实践的操作训练,实践指导的老师不注重理论基础的学习掌握,造成了学生课程上理论和实践上的“脱节”,导致了重复教学、缺漏教学等一系列现象的发生,使得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教师整体队伍质量的“断层”也不利于院校高质量综合性人才的培养,特别对于汽车电气设备维修这类型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2汽车电气设备构造维修实践教学方向。

要优化目前教学相关内容,丰富教学的资源,首先应对相关课题进行合理化的拆分和模块化组合,致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吸收该门课程的难点[4]。教师会根据不同的个体情况来对需要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合理化的分解,然后再有计划地针对每个模块进行理论化的学习以及专业化的实践操作训练,在训练中让每个学生明白其操作的缘由,对于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困惑和失误进行专业化的理论讲解,最后使其与实践操作进行有机地结合。

2.1设计教学。

针对于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来说,其专业的就业方向大多集中于汽车的维修、销售或是与其关联性较强的'部门,但在就业之前,该专业的学生应该讲汽车相关构造理论以及原理特性基础掌握牢靠,其次应该具备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懂得灵活排除相关障碍和不同的修理技巧。此外,学生还应了解相关电气设备型号、汽车型号、功能特点以及相关设备的性质和使用方法。将以上情况稳固扎实之后,才可对教学方向进行大体上的分类:种类型号,该模块主要研究分析汽车相关电气设备的型号、种类、特征等[5];原理性特征,该模块是为学生掌握的基础模块,教学主要以机电设备的原理性以及特点进行深刻的讲解和学习,为汽车复杂的故障排除和维修打下基础;汽车电气设备的构造原理、拆装步骤、检修,前面的两块理论学习,最主要的是为了第三模块的实践操作打下基础,最后将实践和理论融会贯通,有机结合,通过教师的实物演示来进一步掌握和理解复杂知识;识图、接线、故障判断,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的必备专业技能,学会用才能懂得如何修[6],对于总体教学的划分和设计,便于学生和进行系统性,模块化的教学,将生难知识进行拆分讲解,也为了是教学效率有效提升,方便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实施,教学的设计是重要的第一步。

2.2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就是指在整门课程的教学之中,找准主次关系,分层教学,使得效率最大化,避免人力物力资源浪费。课程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以实践设备,多媒体教学为主要载体,最后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将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融为一体;将课堂、疑惑、操作贯通,全方位针对于每个学生个体的进展和差异,使得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体化教学的出发点是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指导和培养,这不仅仅只关注于理论和实践的简单结合,更加注意各个教学模块的相互渗透理解,以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全方位展开教学培养,严格地遵循教育教学规章制度,将学生的实习充分利用在课堂和校外的实际操作场所,逐步深化学习,把握设计教学理念,设计化教学是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依据,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一定考虑到本专业的就业岗位需求量,在遵循课堂教学的体系上进行个体化的设计,针对化的改变;要以循序渐进为基本的原则,注意每个教学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由简到难,由浅至深,从基础到专业,坚决避免“断层”的情况发生。处理好两大教育方式之间的比例,既不能倾斜于理论知识的倾泻,也不能盲目的训练实践操作的熟练准确。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切记满堂念书的情况发生,注重师生互动,信息双向传递,保持课堂气氛的活跃度。

3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实践教学具体措施。

3.1实现协作学习。

协作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主导地位,保持教学信息的双向流动性。而协作教学的组织模式是由于这门课程自身特点而决定的。该课程的教学设计计划中,蓄电池的结构和其工作原理的学习、充电系统的故障排除于维修、汽车空调系统的故障判断和排除,这些环节都有着大量的实践操作,需要学生们去体会领悟到实际情况下汽车相关部件真实反映,再加上一些教学设备,实践教师队伍的缺乏以及学生的自身兴趣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引入“协作学习”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变得越来越有必要,协作学习在主旨上就和传统教学理念有巨大差别,协作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日常教学工作的进行是围绕着每个个体学生的实际技能操作情况来进行完成或是调整的,教师会根据每节课学生的具体表现、成绩和技能水平随机分为各个不同的档次,组成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强化了学生的课堂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更提高了教学的整体质量[7],整个教学的目的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分工合作精神为主旨的。

将整门课程的教学分为大体三个部分: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的现场演示教学、技能训练、模拟故障。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老师作为引导者,教学工作始终围绕着个体学生的实际技能表现以及现场反应能力来开展,通过细微的个体教学,通过学生的将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来调整教学进度和目的。

3.3实行理论实践的综合考查模式。

我国教育的传统考查模式总体侧重于理论化的考试,这大大地忽视了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不利于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及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理论加实践的综合考查模式,在规章上正式给予实践成绩与理论成绩的对等地位,加大实践技能考查的比重,促使学生们加强对于实践技能操作的重视度,不忘实践技能的训练,在真正意义上使得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避免学生在实践过程考核中,滥竽充数,敷衍了事的现象,保证了考核的公平真实性。

4结语。

汽车电气设备的构造与维修在实际的教学课程中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在许多院校中的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的质量与效果都很不理想。而在汽车维修的课程学习中,汽车电气故障的实际排修占有很大一部分的比例。因此,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转变学生和教师的传统思想,推进课程建设以及教育领域的创新,来引领和改善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以及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2]李富喜.一体化教学在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检修项目课程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31).

[3]梁洪丹.浅谈技校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电子版(2),2017(6):74.

[4]吴文民,刘言强,李俄收.《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才智,2017(21):66.

文学概论课程论文篇十三

摘要:“国际贸易概论”是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程,笔者发现很多高职院校在该课程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存在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活动重理论轻实践、考核方式比较单一等问题,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乏善可陈,对此笔者结合去年的访学所得,对该课程的教学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随着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国际贸易已经获得了较快发展,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更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必须要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进行改革。而“国际贸易概论”作为专业基础课程,更要促进其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对“国际贸易概论”的课程教学实施合理化改革。

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是按照学科体系组织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倾向于纯理论的介绍,理论学习相对比较枯燥,而当下95后的学生是动漫、手机伴着成长的一代,他们喜欢看图片,越来越不喜欢纯理论的学习,其次他们会对其实用性提出质疑,认为所学的理论与今后的实际工作关联不大,因此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产生一些抵触情绪。如果再运用单一的讲授法来教学,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很低,同时认识不到该课程的实用性,自然也就容易失去学习该课程的意愿,结果就造成老师讲得滔滔不绝、很多学生却昏昏欲睡的局面,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笔者打算按照理实一体的思路来整合课程内容,把课程内容分成四个单元,基本上是按照一个外贸企业如何从国内走向国际的逻辑关系来重组教学内容。具体来说,即从分析一个外贸企业的经营能力出发,然后讨论其进出口所涉及的贸易政策与措施,接着再讨论该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等所要面临的问题,最后讨论企业所面临的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问题,按照这一逻辑关系来开发与设计四个单元合适的教学项目,并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真正实现项目化教学,最终按照项目化教学的要求来落实课程的考核评价。

2.1按照新思路来整合教学内容。

设想以上海地区的相关外贸产品业务作为研究背景,并以某外向型的'企业经营活动为导向,针对国际贸易理论课程中的各个章节进行有机整合,一般情况下可以设计出四个单元,具体来说包括基础理论单元、政策与措施单元、国际投资单元和国际经济合作单元。(1)基础理论单元,坚持够用原则,注重行业特点的合理化分析。基础理论改革有利于相关外贸人员对国际贸易大势有个相对准确的了解,然后借助贸易分类与贸易统计的方式明确其外贸能力,主要涉及贸易规模情况、贸易商品情况以及贸易伙伴情况等,以上是外贸业务开展的第一个步骤,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步骤,属于单证员、外贸业务员以及报关员开云电子客服电话 的重要内容;(2)政策与措施单元,重在分析国际贸易开展的政策以及措施。该单元内容是企业向国外市场进军的首要分析内容。由于,每个国家在贸易政策以及贸易措施方面的变化速度是相对较快的,往往会随着形势的变化进行调整,因此本单元的学习有利于相关业务人员学会怎样进行贸易;(3)国际投资单元,强调对外贸企业进军世界市场过程中的相关途径。综合考虑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贸易发展变化相对较快的特点,外贸工作人员应对国际贸易动态有一个及时且准确的把握,明确国际贸易方向。因此,该单元可以帮助企业在国际经营投资工作过程中做出正确选择,例如海外直接投资方式、引进技术方式等,有利于培养国际贸易的相关业务人员应用国际贸易环境改变的能力;(4)国际经济合作单元,侧重于研究我国外向型相关企业在进入到世界市场之后,想要做大以及做强,就应该与世界上各个大国相互交流沟通、携手合作。该单元有助于业务人员懂得在国际贸易业务过程中必须遵循国际贸易惯例,遵守规范化的wto规则,帮助业务人员增强处理国际贸易业务纠纷等贸易问题所具备的能力。

2.2改进教学模式。

为了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相关研究人员必须要对课程内容根据新思路实施整合,然后在新教学模式前提下实施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运用相应的项目或者是任务来引入新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掌握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在实训项目的设计上突出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每个项目再通过设计多项驱动任务来实现能力训练目标,这么做的好处就是希望能够让学生学习课程内容时不再感觉一般理论课经常发生的“纯理论堆砌”现象,而是把理论与实践牢牢结合,能够真正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2.3按照新标准来考核评价。

根据本课程性质和课程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国际贸易领域中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在课程考核方式上将改变传统单一的闭卷理论考试形式来确定学生成绩的做法,采用课堂知识考试、课程实训、作业、专题分析报告或小论文、平时表现等多种考核形式的评价体系。平时成绩主要以每课程项目完成的情况作为考核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完成项目的态度、项目报告质量、资料查阅情况、问题的解答、团队合作、应变能力、表述能力、辩解能力、外语能力等。最终形成一套学校考核与社会考核相结合、开卷考试与闭卷专试相结合、课程成绩与能力证书相结合的多元化综合考核体系。

2.4按照新角色来开展教学。

面对95后的高职大学生,我们教师必须对目前的学情有非常清醒的认识:整体上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强,探究能力差,逻辑推理能力不够强,尤其现在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受手机等网络终端的影响能够集中的时间越来越短,因此我们不能再沿用老的教学模式来开设这一专业基础课程,否则肯定会影响该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相反,我们必须从课程内容、教学实施与课程考核等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研究,采用项目化教学来开设该课程,能够使教师从知识、经验的传授者转变为信息资源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学生也能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

3结语。

通过对“国际贸易概论”课程的项目化开发与建设,将提高学生学习这一重要专业基础课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外贸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4]徐国庆.项目课程开发的核心技术[j].职教论坛,(21).

[6]包翼.专题教学法在“国际贸易概论”课程中的应用[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7-9.

[7]潘飞霞,潘小琪.高职“国际贸易概论”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向导,2011(35):168.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720692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