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思考的映射,是过往经验的收获,更是未来发展的指引。突出亮点,吸引读者的眼球;总结范文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和概括,可以启发我们的思考。
教育创新论文篇一
摘要:随着高校在近些年来的不断扩招,中职院校的生源素质因此降低不少。导致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也给中职院校班主任的工作带来了许多麻烦。班主任在中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生源素质降低,班主任当前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都无法满足教学要求。本文针对现阶段中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其对班主任工作的影响等方面,阐述了提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职院校班主任教学能力的一些措施,可以对当前班主任工作和管理起到一些帮助。
关键词:班主任;教育管理;创新
中职院校不是高校,中职院校主要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特殊技能,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实用的人才,比大学教育的实用性更强。也是因此,学生的文化素质可能较低,在接受一些教育上存在困难,这是班主任工作中一个大问题。中职院校班主任要先完善、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才可以满足教育改革的需要,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
1.当前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职院校生源素质相比普通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生却是略有不如,文化思想,个人修养等方面均有不足,在心理生理各方面容易出现各种问题,给班主任各种带来了一些压力,导致班主任对他们的管理也存在一定困难,其水平达不到学校的教育管理要求。
1.1专业能力不足
当前,很多中职院校的班主任没有受过相关专业的培训,导致他们作为班主任的教育管理能力不足,甚至欠缺基本技能。中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生不同,更于高校学生不同,不能用平常的思维来管理中职院校的学生,否则就会导致一系列问题问题。中职院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管理他们的班主任应接受相关专业的训练,认识到其中的问题,不是一个普通教师就可以来从事中职院校班主任工作。中职班主任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既要组织日常的班级管理,又要给他们的专业课学习给予一些帮助和指导,也因此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能够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帮助他们解决。
1.2责任心不强
不论是在中职院校还是其他院校,有些班主任工作的责任心不强,对很多事都是爱管不管的,对学生的教育也十分欠缺。这在班主任工作十分重要的中职院校尤为突出。因为中职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不仅包括像普通学校班主任那样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知识,加强学生的安全,心理,素质教育管理,更需要重视中职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的管理和重视程度,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在中职院校,学生如何将学到的知识用在实际操作和工作中,是重中之重,如果知识掌握了专业知识,却不能够学以致用,那是不能满足教育要求,这也是班主任工作中需要关注的一个点。只有抓好他们的实用性能力,才是满足中职院校教育要求的。
1.3学生素质,学习欲望较低
由于中职院校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较差,学习素养什么的都较差。许多学生考不上学习,来到中职院校也有很多事很不情愿的,因此这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而将生活重点放在了其他事情上。又因为年龄太低,心智各方面不成熟,处理事情不到位,容易引起各种麻烦。学生对学习生活的态度都比较消极,对生活没有热情,没有欲望。而同时,中职院校的学生也自知不如别人,更加消极的面对学习,毫无自信心,容易自我否定,产生挫败感。中职院校的教育方式与普通学校又有所不同,更加造成了他们难以融入学习生活中。
2.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提高与创新
2.1班主任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中职班主任的专业能力体现在显性和隐性能力两个方面。前者指的是中职院校班主任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就是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外在体现;后者则是指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和素养。能够起到不同于专业能力的效果。发展这些能力就可以提高班主任的专业能力,从而提高班主任的工作管理水平。同时,班主任也不能满足于眼前的能力,而要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树立自己的目标,一点点提高自己的能力,加强在学生中的威信和声望,从而更好的管理和影响他们,也加强了学生的素质。
2.2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中职院校培养学生的专业性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能力是一方面,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好就业的各方面素养更为重要。而这就是中职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能够让学生在毕业后得以更好就业,才能满足中职院校的教育要求。第一,在学生入校之时就要明确中职院校的教育目的即培养学生的实用性能力,使学生更好的就业。而这个时候,他们很可能正因为中考成绩不理想,来自家庭的压力而情绪低下,自信心不足。这个时候,班主任就要引导学生走出这样的困境,让他们明白在中职院校一样可以拥有美好的未来。对于极个别有突出问题的学生,可以和他们单独沟通了解,引导帮助他们。能够使他们尽快走出困境,融入中职院校的学习生活中来。第二,由于中职院校学生年龄相对较低,承受失败的能力不够,容易因为一两次失败就放弃,丧失信心。中职班主任就要相應的增强他们的抗打击能力,提高他们面对困难迎头而上的能力。在毕业时要告诉他们,职场有很多苦难,坚持不懈就能获得成功,不要因为几次失败就轻言放弃,要明确自己的强处和不足,在职场中打磨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尽快适应社会上的生活,能够自立,自给自足。
2.3班主任要端正心态
首先班主任要端正自己的教育心态,要明白中职教育也是教育,作为教师就应该有教师的觉悟。不应该因为中职院校的学生成绩等各方面比较差就产生歧视心理,对他们的教育管理也不放在心上。而应该通过自己的工作对他们进行学习及生活上的指导,做好自己的工作,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自我。也要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存在信心,不能因为一段时期的教育没有起到作用就放弃这种方式,而改用其他教育方法,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使得教育效果越来越差。管理是长期的工作,做好长期的准备和计划,付出足够时间,相信一定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4进行合适的创新教育
由于中职院校学生的各方面素养和学习能力都较差,如果只是进行平常普通的教育教学,很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以及本班学生的特点进行一系列创新教育。例如,从他们各方面素养较差这一点入手,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名著和现当代著作的阅读,引导他们从中汲取养分,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文化,这对于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日后的就业都有一定的好处。
3.总结
中职院校由于生源各方面素质较差,对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态度都有很大考验。班主任要明确认识到学生素质方面的不足,并承担好自己的责任,在管理学生时要有耐心。学生年龄较低,如果管理太过严厉,学生无法接受,可能产生心理问题,班主任要把握好度,坚持科学管理。注重学生的专业实用能力,加强就业形势教育的教育,培养满足中职院校教育要求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张彩荣.浅谈中职院校班主任工作创新与实践[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xx,(8):97.
教育创新论文篇二
1.1从宏观角度来看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通常是指,在依据相关的规定与原则的基础上,来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机构以及管理权限等内容进行全面的划分与调整。管理机制的创新与改革,能够促使各高职院校形成一个全新的且能够更加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教育管理机制,并进一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同时还能促使学校与社会以及政府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加明确,且包其能够并向着协调性的方向发展,从而全面的发挥三者之间的性能与作用,来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一定的推动力。
1.2从高职院校内部来看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进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其所遵循的主要创新目标是,全面建立起能够更加适应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的自主办学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想真正建立起高职院校科学且灵活合理的教育管理体制,就要求其必须全面提高学校内部的管理能力与管理水平,建立起完善的教育管理机构,并进一步明确学校内部的人事分配制度,促使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与科研管理能力能够得到全面而又充分的提高,并努力完善后勤服务水平等。例如我市某高职院校,专业的管理没有进行细致的划分,导致出现了专业重复的现象,专业名称各不相同,但是教学内容没有过大的差异,该校虽然有大量专业,学生学习的内容却大致相同,即使有区别也是大同小异,这种情况就是学校领导对内部管理不协调造成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学校自然无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型人才。
2.1努力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工作的自主化
由于政府部门对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工作的'干预力度过大,使得其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再加上政府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的规划与控制过于具体,从而使得其自身的创新积极性得不到全面的发挥,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工作受到限制。所以说,要想更加全面而又具体的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与改革工作,就要求其必须及时的转换管理模式,降低政府部门的控制力度,来促使其能够更加自主的探寻相关的创新改革方法与政策[5]。国家的相关部门也要进一步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更好的环境与服务,来促使地方的建设活动能够更加全面的与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全面配合并相互促进,努力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能力与水平。
2.2建立起全面的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理念
现阶段,受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影响作用,使得人们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创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全面的提高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与水平,促使其形成更高的社会竞争力,就要求其在全面进行观念创新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建立起更加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管理理念。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改革过程中,必须制定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并努力提高自身在国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促使其能够在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2.3努力完善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创新工作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中,努力完善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创新工作是改革工作中的核心环节。一方面,高职院校必须将其内部的各个管理机构依据其实际的职能作用,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层次划分,并确保各个层次之间能够对其自身的责任与分工进行深入的明确与掌握。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进行内部管理体制的创新改革时,必须要充分的依据其自身的发展需要以及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并全面的结合其特有的地域特点,将自身的教育实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与水平。
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管理系统,不仅仅是用于促进学校与社会以及政府部门之间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实现其内部管理质量合理提升的重要方法。然而,现阶段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往往还缺乏清晰的管理权限和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先进的改革理念,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时,要努力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工作的自主化,并进一步建立起全面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理念,来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创新工作,从而确保其能够在新时代的环境背景下,更好的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工作。
教育创新论文篇三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信息化社会的逐步发展,我国的教育服务贸易正逐渐的深入,随之而来的便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遇到的各种问题。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举措,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和提升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高等教育立法。依靠国家立法对本国高等教育的进行控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世界各国高等教育规范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通过国家立法,使得政府和高等学府之间形成了有效的沟通体系,高等教育得以获得国家的投资,高等学府有足够的资金可以开设更多新的社会学科,通过这些,高等教育才能更直接的与社会联系起来,才能更有效的为社会的经济建设出力。相反的,高等教育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社会竞争力。因此,国家一定要完善高等教育法规,努力维持相关法律法规的稳定性和执行力,让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做到有法必依。
(二)高等教育拨款。近年来,我国各个高校的科研和教育经费经费都呈现出逐年紧张的趋势,因此,高等院校对政府的财政拨款的依赖性逐年严重,所以,现今高等院校的最重要的投资者便成为了中央政府,反之,财政手段也就成为了国家对高等院校施加权力、渗透意志、获取利益的最佳场所。另一方面可以转变政府对高等院校的投入方法,可以由政府全全负责改变为第三者代理式投入,或者进行合同制投入;政府也完全可以在高等院校的相关拨款中加入竞争制度,也就是说院校想要获得更多的经费,就要靠本身的实际工作绩效和科研成果。这种方法可以促进院校的科研能力发展,提高政府教育专项资金的利用率、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
(一)合理规划。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当属美国,美国之所以能够在高等教育上有着这种国际地位,跟它十分重视高等教育的规划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在美国的教育总体规划中有着这样的规定:“州政府试图确定现有各类公立学院的任务和服务范围,确立新建学院的标准,决定物质设备改造和建设的重点,以及依照潜在学生和公众的需求批准新建教育计划等等。”我国的高等教育目前是实行省级政府的整体统筹管理的制度,在实行次制度之后,就很难再以中央政府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高等教育的整体统筹管理了。目前来看,比较好的方法就是通过高等院校所在的地方政府进行统筹管理的方式,这种地方统筹的方法一定要从不同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出发,提出切实有效的教育发展目标,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社会贡献力,实现高等教育的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的协调发展。
(二)适当拨款。如果本地政府想要充分有效的实行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地方政府就一定要拥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拨款制度。
当前地方政府需要做的就是改革高等教育事业费拨款这种老旧的拨款模式,拨款的多少不应该以单位人数为依据,应该先进行权威的高等教育评估,通过全面评估的结果来考虑拨款的多少,还可以通过学校的办学效益来进行有效的调控,也完全可以将高等院校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考虑进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做到拨款程序科学、公开、有效。地方政府还可以根据学校的重点学科的科研程度的不同给予针对性的专项拨款,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学校,地方政府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或者重点学科,地方政府应当给予重点照顾。不仅这些,地方政府还可以在其他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方面给予专项的拨款或奖金,比如可以在当地高校之间评选出精神文明单位,或者优秀校园环境等等奖项。这样不仅能够使学校方面得到自己急需的资金,还可以从一个侧面激励学校各方面建设的热情。
在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我们不难发现,由社会参与的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情况在民办教育方面的发展尤为迅速很快。社会参与管理的形式很多:投资企业的执行代表会参与高等院校的重大决策;也可以由社会各界代表组成专门的高校董事会,他们的主要认为就是帮助学校筹措相关资金,参与高校重大决策的制定,对学校的正常教学进行有效的监督等等方式。虽然社会参与管理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中的社会参与管理却十分缺乏,并且存在很多实际问题。由于我国一直是实行传统的政府管理制度,致使高校对于社会的管理不会给予足够的重视,高等教育的管理权仍然在政府和高校自身手行,这种现象特别是在公办高校中体现的尤为突出。即使是在民办高校中,企业参与的管理也并不理想,注重科研和生产是企业的特点,这些特点都决定了企业的参与者往往对教学质量不会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会逐渐导致院校和企业之间出现分歧。所以,为了让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得以完善,政府和高校就一定要做到适当的放权,让更多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方面建设上,这样才能逐步的实现高等教育管理的社会参与,完善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改革。
不论在哪个领域,建立有效的中介机构并充分发挥有效的作用,是一个领域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高等教育也如此。有效的高等教育中介机构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逐步科学化、民主化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标志。中介机构的重要作用是作为高校与政府、高校与社会之间联系的缓冲机构,主要是起到润滑的作用。一方面中介机构能有效地将政府和社会各个层面的意图传达给高等院校,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向政府和社会反馈高校的要求,中介机构可以有效约束政府和社会违背办学规律的强制性干预措施,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高校有悖于政府方针和社会发展趋势的错误倾向。欧美国家的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相对我国来说都比较发达,而我国的高等教育中介机构则发展迟滞。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水平远远落后与欧美发达国家的重要原因,我国只有逐渐的完善高等教育中介机构的组织和建立,不断完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才能和发达国家之间拉短距离。
[1]冯增俊.当代国际教育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毛亚庆.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创新乏力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4):16.
教育创新论文篇四
当前,层出不穷的环境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等学校是培养未来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者的摇篮,如何让这些未来的企业家、企业管理者充分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并使之自觉行动起来,在企业运营和管理中关注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让他们的思维彻底走出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对立的误区,是摆在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在大学教育中特别是研究生的教育中开展环境经营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就是其中重要的途径之一。
环境经营是把环境保护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使环境保护和企业发展融为一体的企业经营活动。环境经营贯穿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包括从原材料购买到产品设计、生产、营销、消费、废弃物回收利用等全过程。环境经营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工程技术的交叉学科,综合性是它与其他学科相比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把环境经营纳入现代研究生教育体系,就是在研究生中开展环境经营方面的教育和教学,其主要任务是依托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演变规律,揭示现代企业活动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探究环境变化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以及企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研究企业环境经营的相关措施,满足低碳经济和环境保护的社会需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把环境经营纳入现代研究生教育体系的目的是在辽宁科技大学研究生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依托学校学科优势,突出低碳环保特色,培养既掌握管理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又熟知企业发展特点和发展规律的高级管理者。
把环境经营纳入现代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创新研究以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环境经营课题组为依托,以环境经营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构建低碳社会和和谐社会为根本目标,研究内容涉及环境经营的各个方面,包括企业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冶金企业环境问题等领域,按照开设环境经营课程—开设环境经营学术前沿报告—召开环境经营研讨会—科学研究—社会实践活动等思路展开研究。
(一)成立环境经营课题组
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于20xx年12月成立了由来自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环境工程、冶金工程等不同专业的教师组成的环境经营课题组。课题组充分体现了环境经营依托工科、立足冶金、学科交叉、低碳环保的学科特色。课题组的主要任务是把握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和国家关于环保法律法规,编写环境经营学教材及相关辅助教材、开设环境经营前沿讲座、科学研究、开展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等。
(二)在研究生中开设《环境经营》课程及前沿报告
在工商管理学科的研究生中开设《环境经营》必修课和前沿报告。课程内容包括:环境经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清洁生产、绿色营销、绿色物流、环境信息化管理、环境经营经济评价、环境经营监察等。前沿报告主要涉及当前关于环境经营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热点问题。《环境经营》课程及前沿报告均以专题讲座形式进行,课题组成员每人负责一个专题。
(三)组织召开环境经营研讨会
为促进环境经营学术交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环境经营理念,环境经营课题组组织召开了一系列环境经营研讨会:20xx年4月,组织召开了以“环境经营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中日学术研讨会。20xx年7月,组织召开了以“环境经营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辽宁省管理年会,工商管理学科的研究生全体参加了这两次学术研讨会。20xx年3月,组织召开了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科学术型研究生的学术研讨会,主题仍然是“环境经营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这是我校首次开展的以研究生为参加主体的学术性研讨会,旨在加强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增进感情友谊,塑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挖掘自己的科研潜力,使一些优秀的研究生脱颖而出。
本次研究生学术研讨会在“环境经营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主题下设置了四个分主题,在每一个分主题下又给出了参考题目。第一个分主题是“环境经营战略与策略的思考”。参考题目包括: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环境经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清洁生产;环境营销;绿色物流;绿色供应链;环境经营的监管;环境会计;环境信息管理;钢铁企业的环境经营战略等。第二个分主题是“从环境经营的角度看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参考题目包括: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从环境经营的角度看企业家制度机制的构建;从环境经营的角度看企业家选择机制的构建;从环境经营的角度看企业家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构建;从环境经营的角度看企业家的创新精神的培养。第三个分主题是“环境经营的技术经济评价”。参考题目包括:循环经济下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探析;工业企业清洁生产评价体系研究;工业企业污染损失的经济计量与研究;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企业环境经济效益的多级模糊层次综合评价;国际标准化环境管理体系框架下企业环境行为的改进。第四个分主题是“环境经营的国际经验对我们的启示”。参考题目包括:日本企业环境经营的理念;美国企业的环境经营对我国的启示;韩国环境经营对我国的启示;国外环境经营的现状分析;中日韩环境经营的比较分析;国内外环境经营案例分析;环境会计在发达国家的发展现状分析;发达国家绿色经营的生产模式——清洁生产;发达国家绿色经营的管理模式——环境管理体系;发达国家绿色经营的营销模式——绿色营销;发达国家绿色经营的物流模式——环境物流;发达国家绿色经营的信息模式——环境信息管理等。此次学术研讨会要求我校工商管理学科研一和研二的学生全体参加,按照给定论文模板每人撰写一篇与研讨会主题相关的学术论文,编辑出版论文集,并通过匿名评审的方法评出研讨会期间发言的学术论文,由作者在研讨会上进行宣讲,导师及相关人员担任评委及点评专家。根据评选结果评出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并给予相关奖励。
(四)开展环境经营方面的科学研究,并与硕士论文选题与撰写相结合
环境经营课题组在开展环境经营教学的同时,以高碳企业环境经营为研究方向开展了环境经营方面的科学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国内外先进的环境经营理念;发达国家高碳企业环境经营经验分析;高碳企业对环境的短期及长期影响、原因分析;高碳企业清洁生产理论、绿色营销理论、绿色物流理论、绿色信息化、环境经营评价等,所有的科学研究均以钢铁企业为例进行。研究生在学习环境经营课程和听取环境经营方面的前沿报告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研究,在硕士论文选题时部分同学选择了环境经营方面的题目。如20xx级学生的硕士论文“辽宁省电力行业碳排放评价体系研究”、“鞍山钢铁公司环境经营模式研究”、“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等;20xx级研究生的“钢铁企业绿色营销模式研究”、“钢铁企业绿色定价方法研究”、“钢铁企业环境责任研究”等。在科学研究中取得的科研成果再应用于课堂教学,真正做到科研促进教学、教学促进科研。
(五)组织开展环境经营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研究生开展环境经营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准备开展的活动有:“构建低碳社会我先行”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节约能源从我做起”、“拾垃圾构建环境友好型校园”、“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等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以“践行低碳路线,创造绿色明天”为主题的环境经营活动周活动,向全校师生及社会公众宣传低碳生活理念,呼吁保护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会极大提高管理学院研究生及其他学生的环保意识,加深了研究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相信这些活动的开展会对构建低碳环保型校园和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了解前沿知识
环境经营是企业最新的经营战略,国内很多企业刚刚引进,并处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如何将工商管理学科各专业方向与这一前沿成果紧密结合,并向研究生传授国内外一些新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采用前沿讲座和召开学生研讨会的形式,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有关环境经营的前沿知识,掌握了最新的研究动态,而且这也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学科前沿,并在学术交流和学术碰撞中拓展视野,产生灵感,碰撞出智慧火花”的一种方式。
(二)有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
环境经营课题组成员在进行前沿报告的过程中会涉及自己研究这个问题的研究方法以及为什么选择这一研究方法;学生在掌握前沿知识的过程中也掌握了研究这一问题的研究方法。掌握了研究方法就掌握了研究科学问题的一般程序和基本规则,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分析研究问题的科学性、规范性和解释力,从而提高硕士论文的质量,并且为将来的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方法基础。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研究生参与环境经营方面的前沿报告、科学研究、撰写硕士论文以及组织各种实践活动等,提升了研究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研究生获得了环境经营与企业环境问题的真实信息,了解了环境污染的真实情况;获得了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的机会,真正实现了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处理实际问题的目标;在相关材料的总结撰写过程中,提升了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为研究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教育创新论文篇五
在我国新课改推行逐步深入新形势下,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教育管理工作被提出进一步严苛的要求。文章通过分析新形势下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新形势下学校创新管理的重要性,对新形势下强化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教育管理改革创新策略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新形势下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教育管理有序开展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高校教育是民族长盛不衰的重要要素,也是社会不时进步的主要源泉,所以随着经济的不时开展与社会的不时进步,高校教育相关部门及高校必需不时创新高校教育管理制度,使高校及时顺应不时开展的社会与经济,保证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安康、可持续开展。因而,为完成高效教育管理机制的有效创新,本文作者依据本人对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理解,简单剖析了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然后在此根底上细致剖析了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并提出相应的创新途径。
(一)高校教育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固然我国高校教育机构不时得到变革与创新,但是要满足社会需求及请求,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机制依然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受传统高校教育的影响,很多高校的教育管理机制存在行政化和体制化,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降低了高校的教育管理程度;第二,多数高校,特别是公办院校正教员的管理不严厉且管理不科学、不合理,不利于学生创新认识的培育。第三,整体高校的教育管理机制设置都大幅度趋向于行政管理,行政管理相关部门过多且没用,招致教育管理人员及部门之间缺乏竞争,使高校教育管理部门不能处理本质性的教育及教育管理问题[1]。
(二)高校教育管理机制构建缺乏科学性
我国很多高校仍然没有认识到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性,使很多高校呈现不注重、倾向管理及不合理管理现象,招致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建立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育与管理,且对国度开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高校教育管理形式单一
第一,经过相关研讨及调查发现,很多高校在教育方面都比拟趋向于80%必修课与20%选修课的教育管理形式,该种教育管理形式固然在很大水平上进步了学生的专业学问及技艺,但是学生其他方面的学问及技艺却得不到扩展和提升,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2]。
第二,在考核方面,很多高校都只运用学分制考核办法,该种教育考核管理办法古板乏味,缺乏创新元素,激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激不起教师的教学及管理积极性,满足不了教育变革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且这种办法还疏忽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不利于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
(一)是时期开展的必然请求
我们现处的时期是信息化和数据化的高科技时期,各大范畴的开展都具有很明显的信息化及数据化特征,但高校教育范畴中的教育管理局部还没有跟上信息化时期的步伐,这招致高校教育管理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降落。所以为顺应时期的开展请求、满足社会对高校培育人才的需求及综合国力对高校教育的更高请求,高校教育管理机制必需基于新形势环境下完成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
(二)是处理高校运营过程中呈现问题的有效途径
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机制除了上文提到的问题以外,还有有以下几点机制上的弊端:第一,高校教育管理中的教育观念还比拟落后;第二,高校教育管理手腕还比拟单一;第三,高校教育管理机制设置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第四,高校教育管理体系及制度构造建立不完善;第五,多数参与高校教育管理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满足不了新形势下的教育管理机制需求等,消弭这些弊端最有效的措施便是不时创新高校教育管理机制[3]。
(一)不时创新教育管理制度
高校教育管理制度不但是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局部,还是完善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关键,使高校教育管理制度成为高校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的主要内容。对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能够完成高校教育管理的高效化、科学化和制度化,使高校教育管理质量及效率得到有效进步。这请求高校依据实践划分教育管理制度中的权责,将权责划分到各个院系,并协助各级院系树立分级管理制度,完成对高校教育的权责管理。同时还要对高校教员停止教育管理,并将教员的教育绩效归入教育管理绩效考核机制,构成系统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教育管理考核体系。
(二)不时创新高校教育管理的内容
高校教育管理不断都是一个较为复杂且繁琐的管理过程,它的复杂性大多数表现在教育管理内容多且复杂,但经过多年的教育管理体系开展,管理内容曾经构成比统一内容体系,现时期简直一切高校的教育管理内容都相同,且都趋向于行政管理,这一体系内容曾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开展请求和需求,所以必需创新和丰厚高校教育管理内容,以此完善和创新教育管理机制,推进高校教育快速、安康和持续的开展,详细的创新途径有:第一,高校应增强个对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育,并增加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理论课程,以此完成理论和理论的相分离;第二,高校应根新形势下社会对高校人才的需求及请求,开设相应的教育课程,以此完成对教育管理机制针对性创新的目的,丰厚和创新教育管理内容,完成学生专业文化素质及技艺的进步,使高校及时顺应时期的开展速度;第三,高校充沛应用现代高科技技术,生动化和形象化教育内容,完成教育内容的创新,到达创新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目的[4]。
(三)进步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立才能
高专业程度的教育管理人才,是高校实效科学、合理和高效教育管理的中心力气,所以高校要完成对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必需全面进步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学问程度及技艺,这请求高校要树立教育管理者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引导教育管理者将中国传统优秀教育管理理念与现代化管理理念相分离,进步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立才能,完成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
综上所述,为进步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程度,本文第一局部:剖析出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高校教育管理机制不够完善、高校教育管理机制构建缺乏科学性、高校教育管理的手腕单一和没有表现人的主体位置;第二局部:剖析出创新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必要性:时期开展的必然请求和处理高校运营过程中呈现问题的有效途径;第三局部:剖析出完成高校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的有效途径有:不时创新教育管理制度、不时创新高校教育管理的教育评价体系、不时创新高校教育管理的内容和进步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立才能。
教育创新论文篇六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在发展传承结构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只有保障教育管理结构贴合时代需求,才能进一步确保教育管理模型向着健康且正确的方向行进。该文从人本管理、效能管理两个方面分析教育管理创新的基本构架,并集中分析了教育管理创新的文化特征,最后简要阐释了教育管理创新和文化制度创新的融合机制,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以供参考。
:教育管理;创新;文化特征;文化制度
教育理念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需要一定的社会基础和文化基础,只有保证具备相应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基础,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管理的实际价值。另外,在教育管理理念形成的过程中,评判管理价值的唯一标准就是教育管理理念的传承性和社会认可度。也就是说,在满足社会文化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育管理理念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教育价值,要求教育管理创新结构具有较为突出的文化特征。
1.1通过人本管理实现教育管理创新
在教育管理落实过程中,要从多元化角度对教育管理结构进行深度分析和解构。人本管理过程是教育管理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石,能借助人本教育管理充分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并且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从而创新发展并积极落实教育理念。另外,在运行人本管理框架的过程中,教师能在管理模式中实现教育教学水平的高效提升,确保文化传播和继承之间形成有效的平衡关系。第一,发挥教育的主观能动性,给予教师充分信任。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教育管理的实际价值,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具备更加贴合教育理念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这就需要学校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育环境,并且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科研项目落实,深度实施教学改革项目,从而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管理的优化创新[1]。第二,及时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学校要给予教师充分的关心,不仅仅是教育措施和教育方法,也要集中关注教师的实际需求,利用有效的奖励机制提升教育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开展教育研究项目以及创新教学模式。在满足教师实际需求的过程中,不仅要给予教师物质方面的奖励,也要为教师提供培训和专业能力提升的机会,从思想意识层面为教师提供优化的路径,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教育创新的可能性。第三,积极落实教育管理的服务措施。教师要积极落实行政管理条款,确保行政运行结构和行政管控项目之间建立有效的平衡关系。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建立教育管理创新模型的过程中,人本管理要保证个人管理和群体管理双管齐下。
1.2通过效能管理实现教育管理创新
效能管理是带有工业特征的管理模型,需要教师借助高效管理结构和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效果以及教学质量,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借助更加灵活多样的创新手段,才能进一步达到效能管理的实际目的。第一,创建贴合学校实际发展的教育管理模型。在教育管理创新项目建立和健全的过程中,要逐渐淡化垂直管理模型,有效提升管理策略的水平,并且将指导协助作为基本的管理层级,真正强化信息动力、精神动力以及物质动力的多维度融合。例如,一些学校已经将管理决策权下移至年级组,真正落实了年级组责任制。第二,强化学校的规划性建设力度。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要确保制度建设中权责分明,在原有的管理机构层级上进行有效调整,确保相应岗位人员能清晰地认知到自身的职责和权限,充分发挥导向和诊断审计的功效[2]。第三,深度贯彻落实学校内部管控模型。目前,要实现教育管理创新,就要积极落实中层干部竞选上岗和教职员工竞争上岗的制度,并且在岗位管理过程中深度贯彻岗位责任制,以保证学校内部在有效制度管控下实现管理优化[3]。
2.1教育管理创新的文化相对性
从文化结构分析教育管理创新,也就是说教育管理创新需要借助文化发展模型作为蓝本,提升管理措施的时效性,也要顺应文化运行的基本趋势。文化背景意味着创新发展的整体走向,只有保证教育管理创新贴合文化结构和基本参数,才能真正优化管理教育创新的管控层级。没有文化背景的教育管理创新会略显空洞和低效能,这就需要教育管理创新结构充分融合文化要义,实现并行管理模式[4]。
2.2教育管理创新的文化自主性
教育管理创新式自主管理结构的运行,是一项自主活动,而并不是带着功利心的行为,这就需要教育管理创新负责人员在实际管理模型建立过程中规避盲目推崇和强行实施特殊文化,在教育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型升级的过程中,要时刻秉持教育和文化的独立性。自觉自主的教育管理创新才能真正发挥其实际效果,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在达到教育目标的同时,保证教育结构的自主性和管理价值。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教育管理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文化的自主性[5]。
2.3教育管理创新的文化品位性
教育管理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要保持文化的品味和基本价值,只有提升文化传播的时代意义,才能真正发挥文化品味的基本含义。也就是说,教育实践和科研活动要贴合时代发展进程中文化的基本特征,实现高标准的文化优化。
2.4教育管理创新的文化本土性
在教育管理创新结构中引进有效的管理技术和管理制度,需要贴合实际需求和本土教育理念,确保制度是在原有结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的,并且要对整体结构进行优化和再设计。在管理模型和文化理念磨合的过程中,实现管理创新结构的逐步完善和优化。总之,在文化层面上选择性发展,是教育管理创新的必经过程。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教育管理创新活动和文化制度之间的贴合度,就要积极探索当地民族和地区文化在运行过程中是如何影响人们价值观形成的,也就是说,教育管理创新更加注重交流和沟通,文化结构和管理层级的变革,需要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6]。教育管理创新和文化之间具有非常重要的关联作用,教育管理模型的改变也要紧紧围绕学校的校园文化,确保组织和制度结构之间形成有效的平衡态关系。教育管理创新的组织结构以及制度模型要和运行环境相适应,学校的管理理念和教育追求要和国家的文化价值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和实施教育管理的优化创新。
总而言之,在教育管理创新的过程中,文化特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要建立适合学生能力提升的最有效管控结构,确保整体管理模型贴合学校的实际发展需求,在不违背文化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提高人本管理和效能管理的实际价值。只有保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教育管理创新模式,才能真正推动我国教育管理的优化发展,为教育管理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3]郭振宇,方芳.高等学校资助管理体系优化研究——以“六个结合”推进受资助学生的后期教育管理创新[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xx,19(1):97-99.
教育创新论文篇七
[]高职院校承担着我国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随着国家建设对职业化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由于部分院校的建校时间比较短,教育管理模式相对传统,已经难以适应当前高职教育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鉴于此,有必要在对高职教育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途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高职院校教书育人工作目标的实现。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确立了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也在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方向转变,这直接带来了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和在校人数的增加,也对高职院校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形成了条件。目前的高职学生,个体差异比较大,学习需求也日趋多样化,而传统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仍旧带有比较大的行政色彩、应试思维,对招生管理和就业管理工作的创新力度不够,影响了整体上的教育管理效率和效益,所以迫切需要对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发展和应用,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发展路径。
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个人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逐渐扩大,从而带动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开始发展。高职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经过多年的调整与发展,目前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也同时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取得的进步
首先,高职院校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基本达成了共识,把学生作为学校基于管理工作的中心。在学生培养目标的确立上,除了要重视学生技能素质的培养外,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和基础教育也非常重视,以便于学生在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高职教育的功利性,有助于保障职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其次,高职院校院、系两级教育管理模式已经比较成熟。随着高职院校招生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规模的扩大,院、系两级教育管理模式也就逐渐得以确立,并且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系级管理部门拥有比较大的管理自主权,可以负责专业班级的具体教学管理工作,而校级管理部门可以将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宏观管理上,做到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分工,避免了职能交叉和重复管理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二)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主要缺陷
首先,高职院校对传统教育管理经验的依赖性比较大。有不少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就是依赖传统管理办法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强制性管理,缺乏与时俱进、管理创新的意识,如依据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对学生进统一化、标准化管理,导致学生管理工作体现出严重的制度化和程序化特征。但是高职学生在学校应该拥有一定的自由度,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也比较明显,有些学生的个性化素质比较强,所以过于依赖传统管理经验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严重时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和叛逆心理。其次,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主要是采取事后管理模式,过于强调教育管理的任务,而缺乏教育管理的主动意识和灵活思维,容易造成学生教育与管理的脱节现象。如高职院校的一些管理人员,认为教育管理工作就是代表学校管理学生,学生只是管理的对象,而不是服务的对象,当出现教学问题或学生犯错时,再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所以多是采取“事后管理”手段,“事前管理”、“预防管理”意识比较薄弱,管理手段也不够先进,最终影响了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再次,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队伍缺乏稳定性。由于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所以对教育管理人员的需求量也比较大。但是由于很多一线管理人员多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教育管理经验比较缺乏,所以对职业岗位的适应性比较低,容易出现离职现象。同时,很多院校不够重视教育管理人员,待遇和地位上都处于较低水平,对他们缺乏有效的培养和薪酬激励措施,所以容易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最终导致教育管理队伍缺乏稳定性和均衡性,限制了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创新和发展。
(一)实现从功能管理向效能管理模式的创新
目前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基本上还是按照功能角度进行划分,组建管理组织结构,如根据学校的教育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分别确立教学管理、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和校园文化管理等目标,然后逐个去实现。但是这在实现基本管理目标的基础上,很难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管理的效能。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任务的日益繁重和复杂,在有限的教育管理资源内追求管理效能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对此,高职院校的管理要积极确立效能目标,对传统的组织管理目标进行优化和调整,探索学校教书育人和教育管理的内在作用机制,明白如何管理才能将工作做得更好,人才培养会更加有效,招生工作会更加高效,学生就业工作会更加顺利,从而逐渐确立学校的效能管理模式。例如,高职院校各个院系部门之间可以实现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教师等资源的共享,所以应当在整体上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避免搞“平均主义”,实现有限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同时,基于高职院校效能管理模式构建的现实需要,学校可以加强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科学教育评价等教育管理手段的应用,促进学校教育管理行为的有效改善。
(二)实现从职能部门管理向整体优化管理模式的创新
高职院校传统的教育管理工作,基本都是以“分工制”为基础的,所以通常会根据教育管理工作任务组建教学管理部门、行政管理部门、后勤服务部门、外联部们、校园文化管理等部门等。这种传统的功能管理模式,虽然内部分工比较明确,各个部门与人员的职责、职务会比较明确,但是容易造成各个部门之间的“各自为战”,有时学校的教学主管部门很难实现与其他部门之间的统一指挥、有效协作。例如,学校的财务部门、人事部门与教学管理部门基本实现相互孤立,当出现矛盾冲突时,各个部门会相互扯皮、内耗,所以本位主义和小团体思想会比较严重,不利于高职院校整体教育管理目标的实现。整体优化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就是要求学校打破传统的职能管理思想,树立现代化的管理思想,要求学校各个部门的管理工作都必须具体整体意识和系统思维,当出现部门利益之间的冲突时,要以整体利益为主,做到顾全大局,以学生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在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上多给予支持与协助。在具体实践中,高职院校可以加强规划理论与方法、对策理论与方法、特色管理理论的创新应用,这对于协调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构建整体优化管理模式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加快学校现代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现。
(三)实现从封闭强制管理向柔性开放管理模式的创新
由于当前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很多高职院校倾向于强制化的封闭管理模式,以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统一化、标准化的管理,但是这样很容易与部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相冲突。此外,有些学习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对辅导员的依赖性比较大,而辅导员往往还承担比较多的学校管理任务,加上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所以很难对学生实施有效的管理和引导。同时,带有强制性的封闭管理模式,学生只是管理的对象,而不是服务的对象,所以教育管理工作缺乏“服务学生”的主动意识,也缺乏情感教育因素的有效导入,很多管理者甚至不了解学情、不认识学生,机械性的教育管理工作很难实现理想的效果。对此,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思想的导向作用,积极转变过去“训导型”、“封闭型”的落后管理理念,将学生看做是管理工作的核心,树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管理理念,积极创设开放型、咨询服务型的教育管理工作模式,管理者与管理对象之间开展更多的情感交流和互动,借助柔性管理措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例如,学校心理疏导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可以有效监控学生的思想动态,当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时要对其进行疏导,避免问题扩大化;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可以赋予校园文化更多隐性管理职能,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教育管理的相关作用和职能;校园制度设计的人性化,有助于实现学生对规章制度从被动遵守向主动遵守的有效转变,避免校园管理制度对学生的硬性束缚,让学生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和谐。
(四)实现从“单主”向“双主”管理模式的创新
高职院校传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以“教”为中心的,主要是针对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管理者的管理任务进行组织设计,说要实施的“单主管理”、“单向管理”,学生在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处于从属地位。这一传统模式虽然能够方便教师组织、管理以及控制管理进程,将以教师为代表的管理者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出来,但是学生在校园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却遭到了严重忽视,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以及参与校园管理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从“单主”向“双主”管理模式的创新、转变,就是要求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提升学生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和智能,赋予学生更多的管理自主权,老师等管理要更好的充当组织、引导职能,注意学生的自主管理动态,做到及时监督与有效指导,切记“越权”和不当干预,达成“双主”管理模式下双方之间的平衡,例如,高职院校的院系或班级在做出一些重大决定时,学校要完善沟通反馈机制、学生参与机制,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工作,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决策权、参议权,及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营造出公开、公正和公平的管理氛围,这样可以更好的保障学生的切身利益,促进学生的自主管理。
(五)实现从传统人工管理向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创新
在传统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下,很多教育管理都是依靠“人”来实现的,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理,管理效率也比较低。而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带来,现代信息技术也为高职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多的技术支持,学校的传统管理思维方式要做出积极转变,加强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使其更具“数字化”的特征。例如,学校的素质测评、学籍管理、招生管理、就业指导等工作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来实现;学校的心理咨询服务可以通过即时通讯软件进行匿名沟通;各类通知和文件的下发也可以通过电子文件的形式下发;学校的财务管理、人事管理、档案管理等都可以组建电子档案;图书馆管理可以实现在线预约、电子文献阅读与共享等。可以说,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创新、实验与应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对教育管理工作的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总之,我国的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很多的教育成果,在管理模式上也在不断的优化和调整。基于当前高职院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上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必须首先实现教育管理理念上的创新,然后积极实现从功能管理向效能管理、从职能部门管理向整体管理、从机械管理向人性化管理、从“单主”管理向“双主”管理的积极转变,以促进高职教育管理模式的有效创新,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水平,在管理实践中实现更好的人才培养效益。
作者:许旭丹单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创新论文篇八
摘要本文结合学生管理工作实践,对当前中职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阐述了中职生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创新观点。
关键词学生管理创新思考
中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亿万有技术、有文化、懂操作、会干活非常实用型的劳动者。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面临严重的挑战,招生生源严重不足,学生的自身素质直线下滑,招生市场恶意竞争。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发展、如何保持特色,如何将招进的中职学生教好、学好、管好,培养合格而且用人单位非常欢迎的技能型人才,是职业学校学管工作者认真思考的课题。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工作就是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总目标,遵循“加强素质教育工作,完善学生管理体系,构建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学生管理模式”,彻底改变单纯说教、疲于应付、遇事救火的被动学生管理,探索一条充满人文管理和多姿多彩符合当前中职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管理模式。
一、开展校园人文管理教育,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质
2、开展美育教育。美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美育教育具有独特的教育效果,能够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境界。厚德载物、上善若水,在校内开展美育教育是当前中职学校学管理工作一项重要内容。
二、组织多姿多彩课外活动,丰富校园学生文化生活
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时期,他们青春阳光、精力旺盛、追求时尚、思想敏锐,盲从好动。学习目的不明确,人生目标定位不确定。过剩的精力使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寻找自己的活动方式,有些学生沉迷于不利于健康成长的娱乐活动,给学生管理工作者带来了很多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有学校小环境的原因,有自身思想意识的驱动等等。因此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体育活动,双休日第二课堂活动迫在眉睫,开展课外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寓教于乐,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强化创业教育培训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就业创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人人要适应社会,人人要面对社会,人们的价值观需要不断地调整来适应社会。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需要亿万一线有知识有技能的劳动者。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理念在培养文化知识、操作技能同时,一定要加强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强化个人就业创业意识的培养,要使同学明白:毕业后进入社会不仅仅是就业,而且根据自己的能力实力还可以创业。当然中职生就业难,劳动技术含量低,是不争的事实。 1、提高专业知识认识,强化职业意识教育。通过专业学习和操作实习逐步建立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和就业目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修养。
3、进行求职就业培训。根据社会用人需求,向学生介绍劳动就业等相关信息,指导学生参与应聘体验,评价学生求职应聘的成功率和不足。请从本校毕业在就业、创业中成功的学生,回校介绍自己的就业创业经历和经验。
四、创建学管工作机制,激发班主任工作热情。
科学规范学管工作机制,激发班主任工作热情,加强班主任的工作的责任心,增强班主任管理服务意识,细化班主任工作职责,鼓励班主任工作的超前性、预见性,发挥学生会的作用。呼唤师生互动真诚交往,精细管理、教书育人,服务学生、关爱学生。
1、制定可操作的学生管理制度,如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学生行为规范细则、文明礼仪用语、班规班纪、奖惩制度、宿舍管理制度等。
2、推行班级目标管理。班主任需要用一定精力深入到班中和班干部一起抓管理抓细节抓落实。讲评班级目标管理时用标准说话、用具体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
3、引导学生会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学生会的作用。
4、班主任工作折射出班主任的责任心、服务意识、管理水平,必须娴熟地运用班主任工作规律开展班级工作和创新管理模式。选配班主任的条件,第一是素质全面、有活力、有热情、有爱心;第二是进行岗前培训;第三是明确职责;第四是严格管理和考评制度;第五是奖惩分明;第六学校也可考虑实行专职班主任或专业学科班主任制度。第七实行班主任竞聘上岗制度。
总之,中职教育的发展,教育教学的改革,学管工作的创新。中职学校要求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群策群力,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学生,细化学管理工作职责,鼓励和发挥人的因素,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坚持学生管理服务创新,呼唤每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去探索、去创新、去思考学管工作,才能开创学管工作新局面。
曹如合,男,湖北十堰市职业技术(集团)学校高职大专部教务科,讲师,主要从事机械设计、机械类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
教育创新论文篇九
摘要: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在发展传承结构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只有保障教育管理结构贴合时代需求,才能进一步确保教育管理模型向着健康且正确的方向行进。该文从人本管理、效能管理两个方面分析教育管理创新的基本构架,并集中分析了教育管理创新的文化特征,最后简要阐释了教育管理创新和文化制度创新的融合机制,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管理;创新;文化特征;文化制度
教育理念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需要一定的社会基础和文化基础,只有保证具备相应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基础,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管理的实际价值。另外,在教育管理理念形成的过程中,评判管理价值的唯一标准就是教育管理理念的传承性和社会认可度。也就是说,在满足社会文化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育管理理念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教育价值,要求教育管理创新结构具有较为突出的文化特征。
1教育管理创新概述
1.1通过人本管理实现教育管理创新
在教育管理落实过程中,要从多元化角度对教育管理结构进行深度分析和解构。人本管理过程是教育管理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石,能借助人本教育管理充分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并且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从而创新发展并积极落实教育理念。另外,在运行人本管理框架的过程中,教师能在管理模式中实现教育教学水平的高效提升,确保文化传播和继承之间形成有效的平衡关系。第一,发挥教育的主观能动性,给予教师充分信任。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教育管理的实际价值,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具备更加贴合教育理念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这就需要学校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育环境,并且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科研项目落实,深度实施教学改革项目,从而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管理的优化创新[1]。第二,及时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学校要给予教师充分的关心,不仅仅是教育措施和教育方法,也要集中关注教师的实际需求,利用有效的奖励机制提升教育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开展教育研究项目以及创新教学模式。在满足教师实际需求的过程中,不仅要给予教师物质方面的奖励,也要为教师提供培训和专业能力提升的机会,从思想意识层面为教师提供优化的路径,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教育创新的可能性。第三,积极落实教育管理的服务措施。教师要积极落实行政管理条款,确保行政运行结构和行政管控项目之间建立有效的平衡关系。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建立教育管理创新模型的过程中,人本管理要保证个人管理和群体管理双管齐下。
1.2通过效能管理实现教育管理创新
效能管理是带有工业特征的管理模型,需要教师借助高效管理结构和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效果以及教学质量,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借助更加灵活多样的创新手段,才能进一步达到效能管理的实际目的。第一,创建贴合学校实际发展的教育管理模型。在教育管理创新项目建立和健全的过程中,要逐渐淡化垂直管理模型,有效提升管理策略的水平,并且将指导协助作为基本的管理层级,真正强化信息动力、精神动力以及物质动力的多维度融合。例如,一些学校已经将管理决策权下移至年级组,真正落实了年级组责任制。第二,强化学校的规划性建设力度。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要确保制度建设中权责分明,在原有的管理机构层级上进行有效调整,确保相应岗位人员能清晰地认知到自身的职责和权限,充分发挥导向和诊断审计的功效[2]。第三,深度贯彻落实学校内部管控模型。目前,要实现教育管理创新,就要积极落实中层干部竞选上岗和教职员工竞争上岗的制度,并且在岗位管理过程中深度贯彻岗位责任制,以保证学校内部在有效制度管控下实现管理优化[3]。
2教育管理创新的文化特征分析
2.1教育管理创新的文化相对性
从文化结构分析教育管理创新,也就是说教育管理创新需要借助文化发展模型作为蓝本,提升管理措施的时效性,也要顺应文化运行的基本趋势。文化背景意味着创新发展的整体走向,只有保证教育管理创新贴合文化结构和基本参数,才能真正优化管理教育创新的管控层级。没有文化背景的教育管理创新会略显空洞和低效能,这就需要教育管理创新结构充分融合文化要义,实现并行管理模式[4]。
2.2教育管理创新的文化自主性
教育管理创新式自主管理结构的运行,是一项自主活动,而并不是带着功利心的行为,这就需要教育管理创新负责人员在实际管理模型建立过程中规避盲目推崇和强行实施特殊文化,在教育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型升级的过程中,要时刻秉持教育和文化的独立性。自觉自主的教育管理创新才能真正发挥其实际效果,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在达到教育目标的同时,保证教育结构的自主性和管理价值。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教育管理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文化的自主性[5]。
2.3教育管理创新的文化品位性
教育管理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要保持文化的品味和基本价值,只有提升文化传播的时代意义,才能真正发挥文化品味的基本含义。也就是说,教育实践和科研活动要贴合时代发展进程中文化的基本特征,实现高标准的文化优化。
2.4教育管理创新的文化本土性
在教育管理创新结构中引进有效的管理技术和管理制度,需要贴合实际需求和本土教育理念,确保制度是在原有结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的,并且要对整体结构进行优化和再设计。在管理模型和文化理念磨合的过程中,实现管理创新结构的逐步完善和优化。总之,在文化层面上选择性发展,是教育管理创新的必经过程。
3教育管理创新和文化制度创新的有效融合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教育管理创新活动和文化制度之间的贴合度,就要积极探索当地民族和地区文化在运行过程中是如何影响人们价值观形成的,也就是说,教育管理创新更加注重交流和沟通,文化结构和管理层级的变革,需要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6]。教育管理创新和文化之间具有非常重要的关联作用,教育管理模型的改变也要紧紧围绕学校的校园文化,确保组织和制度结构之间形成有效的平衡态关系。教育管理创新的组织结构以及制度模型要和运行环境相适应,学校的管理理念和教育追求要和国家的文化价值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和实施教育管理的优化创新。
4结语
总而言之,在教育管理创新的过程中,文化特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要建立适合学生能力提升的最有效管控结构,确保整体管理模型贴合学校的实际发展需求,在不违背文化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提高人本管理和效能管理的实际价值。只有保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教育管理创新模式,才能真正推动我国教育管理的优化发展,为教育管理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3]郭振宇,方芳.高等学校资助管理体系优化研究——以“六个结合”推进受资助学生的后期教育管理创新[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xx,19(1):97-99.
教育创新论文篇十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为此,我把班级管理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粗浅探索。
我认为“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基于以上认识,在班级的管理上适当调整思路,在管理措施方面予以正确的导向,使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
传统教育旨在强调行为的统一性,使学生在校生活停留在遵守纪律的层面,使管住学生成为班级管理得法的唯一标准。强调“唯师是从”,学生时刻听从命令,而创新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潜能,着重培养他们开拓、创新的精神,促使学生自我发展,使引导学生发展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对于长期生活在鲜花和光环中内心变得特别敏感和脆弱的学生,可以采用善意的“挫折”创新教育去锻炼他们的意志和心理承受能力。师爱如春雨,润物细无声,班主任只有释放关爱的情感,才能做学生的知心人,学生只有爱你、信任你,才能和你一道成长。
1.我在班级管理与教学过程中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最终目的这一教育目标,让学生与老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各种教育活动。在纪律、劳动、卫生等方面基本做到了学生主动参与,全体参与和全程参与,提倡学生做班级的主人。例如,制定班规班约,首先在班内充分展开讨论,广泛征求意见,然后我与班干部共同商议起草,在交全班讨论,修改,最终定稿,力求使班规班约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得到绝大多数学生认可。班内出现什么问题,我先不急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开展讨论,透彻的分析原因,深刻认识其影响,集体提出处理意见,这样做,既强化了学生自我教育的效果,同时也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对学生思想水平和能力的提高都大有好处。再如,班委的建立和改组,评先评优工作都严格遵守民主程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积极创设创新氛围。创新教育是以师生合作为基础的不断优化教育环境的民主型教育。所以,我以平等、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学生,让学生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培养学生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自信心,获得创新成就的勇气,积极鼓励学生探索,选择新途径新方法处理问题,激发了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
3.鼓励学生质疑。提出一个疑问,就是创造的开始。在班级中我提倡学生质疑,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尊重老师,又不迷信老师的敢想敢说的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同时使他们成为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我在班级管理中主要做了三点:
(1)鼓励学生对管理质疑,激活学生的生活热情和内在潜能。
(2)鼓励学生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以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本质特点就是独创性。
(3)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标“新”立“异”,敢于用前所未有的方法去解决遇到的问题,真诚地去尊重课任教师,充分地全方位地搞好创新教育。通过与各任课教师的共同研究、探讨,摸索出一套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方法,例如:教学工具带的全、上课时认真、积极、主动参与者可采取奖励小红旗等方法,期末的评优工作也把此项加进去。我的工作主旨是:用人格感染学生;用诚心去爱学生;用智慧去启迪学生。使我的学生不仅有知识更要有思想;不仅有文化各要有品位;不仅有个性更要有魅力;不仅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懂得怎样做人。“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讲坛上挥洒汗水,讲坛下勤奋耕耘。品尝着教书育人的甘苦,享受着教学相长的快乐,收获着进取创新的硕果。爱心与责任相伴,执着与使命相拥,我相信:未来的日子,我会用执着的爱写就那份对教育的爱的执着:“春风化雨三十载,三尺讲台系情怀;清贫劳苦浑不怕,只求满野群芳开。”
总之,只要是能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锻炼,我都在试着尝试。
教育创新论文篇十一
在当前新型的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对企业来说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决策了企业的运转,由此可见财务管理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形势下的重要性。我国与20xx 年出行的财务管理守则对我国的财务管理系统做出了宏观的调控界定,而这也说明了国家对于财务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就要培养动手能力强、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那么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各个高校都应该针对财务管理专业制定更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体系。在当前财务管理体系中,要对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改善,明确培养的财务管理人才目标,研究新型的财务管理教育体系,从而培养出新型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财务管理综合型多样化人才。
财务管理学科是一门集多种学科种类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其中囊括了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众多种类,而财务管理学科所具备的政策性、理论性以及实践性都较强,因此在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不仅只是基础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能够通过实践操作解决企业财务管理中所遇到的难题,提出解决策略。但是目前绝大多数高校还没有达到这一要求,在财务教学体系上还存在一定的弊端,而这些不足之处的存在正是对财务管理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1.综合应用型人才概念缺乏明确的定位
在当前很多高校中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的概念都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绝大多数高校都将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的目标定位在了专业性强的高级人才的培养上。但是这一目标定位在高校的具体专业学科教育过程中,已经脱离了目前教育现状。因此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教育目标必须进行明确的定位,以培养综合的专业技术强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教学目标,从而将这一目标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过程中。但是当前绝大多数高校对于这一目标都是持模棱两可的态度,不知道应用型人才的真正定位。而正是这一定位模糊导致了高校的财务管理系统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无法制定针对新的教育体系,从根本上对培养综合性应用人才进行了制约。
2.教师定位根深蒂固,教学枯燥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进行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的教学方法基本都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为教学主体,通过教师讲授为主。而教师进行教课的过程中多采用教学工具都是以黑板、粉笔以及ppt幻灯片为主,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在教育模式上没有根本性的突破,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对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过于看重。正是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师生之间没有过多的沟通,教师一味的进行理论知识灌输,学生在此过程中没有学习主动性,缺失积极性,只能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的死记硬背,从而致使学生失去了针对财务管理的创新型思想及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国的绝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开设财务管理的实践课程,对于实验课的开展大都处于探究阶段,没有实际应用于当前的财务管理教育体系中去。而这些不足之处正是导致我国的财务管理教学理论与实践脱离,学生在学习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枯燥无味,缺失专业的实际操作管理能力。
针对企业的盈利、亏损、筹资以及利润的分配等多个方面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多样化人才所负责的工作内容为管理企业价值以及综合性管理企业经济。因此在财务管理职位进行招聘的过程中,大多招收专业能力强综合水平高的多样化人才。能够对财务管理的知识熟练掌握并且运用,对财务管理专业所涉及的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综合掌握,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所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在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的过程中必须要在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之前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企业财务管理职位的主要核心是要求工作人员的主要决策能力,对企业的投资以及利润划分方面进行合理的决策分配,这些方面没有设置特定的程序制度,但是都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判断的能力。与此同时财务管理人才还必须顺应社会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要求,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财务管理。
1.明确培养目标,转变教学模式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因此高校的财务管理培养目标应该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型多样化为教学目标,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多样化财务管理人才。在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层面,综合性财务管理人才必须要具备一定程度的知识基础,因为财务管理学科涉及较广,在操作实践方面,综合型财务管理人才必须有很强的动手能力,熟练运用其专业知识,与此同时还要具备创新能力,在专业素质这一方面,综合型财务管理人才应该具备高效的专业知识素养。因此高校在财务管理教学体系改革过程中应该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明确,进而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重新塑造教学观念,让学生在熟练掌握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能够对综合素质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有全面的提升,促使学生具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理安排教学课程,分版块教学
在开展财务管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提前进行专业知识的备课,研究哪部分知识内容应该作为主讲知识内容,从而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理论知识章节重复的现象。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在授课的过程中,打破教材的章节限制,建立有规律性的特色授课节奏。从知识的上升层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们对所学知识具有熟练的掌握程度,组织学生进行预习复习的授课过程。针对教学大纲中的不同教材,可以采用板块划分的教学模式,分为基础知识、重点应用型、拓展应用型这三种板块。通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必讲的理论内容进行讲述,保障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而对实际应用中会采用的重点知识进行讲解,以及最后的拓展型应用板块可以根据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具体吸收情况酌情而定。通过板块划分式教学让学生们在财务管理的学习过程中理清学习思路,增强学习的成效。
3.增加实践课程,锻炼学生动手操作
在财务管理的教学课程中,要增设一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实践课程,顺应社会需求,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多样化财务管理人才可以通过在教学体系中开设实践环节来达到社会企业所要求的具体工作经验,从而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与此同时,高校在开展实践课程的过程中,应该顺应理论内容,保证两者相统一;积极开拓校外实训,与各企业取得联系,争得实践机会,从而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让学生能够在校期间就接触相关财务管理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便于培养多样化的财务管理人才。因此,财务管理教育创新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
教育创新论文篇十二
浅谈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创新教育是我们这具时代教育的主旋律。创新教育对教育者来说有两层含义:一是教育方法的创新。墨守陈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永远也不会有奇迹发生。要敢于打破常规,尤其是对于有特长的学生,绝不能“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即使使其“与常马等”也不足取,一般的教育者,他培养的只能是一般的人才;高明的教育者,他培养的是英才、是天才,因为他有创新的教育方法。二是教育学生要学会创新。如果教师教的学生只是一个知识的储存器,那他只完成了教育任务的一少半,教育学生不但能掌握知识,而且还能够大胆思考,存同求异,发展创新,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课堂气氛是课堂的一种综合心理状态。每个课堂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气氛;有的拘谨而呆板,有的积极而活跃;有的冷淡而紧张;有的温暖而融洽。积极的课堂气氛会使课堂纪律良好,师生关系和谐,学生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反应敏捷,课堂中会呈现出有张有弛,热烈活跃与恬静,严谨有机结合的喜人景色。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以爱心、耐心、责任心及童心为主旨与学生接触交流,有助于学生对你的了解,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与尊重,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体现良好的协作意识,出现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达到探索问题的最佳情景,让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涌动,让学生主动接受汲取,形成敢疑、敢问的良好习惯。要在课堂教学上有其一定的艺术性,上课有节奏感,语音语调抑扬顿挫,赋有激情,引人入胜;上课时尽可能将讲授内容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的教学中来。
教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教师顺利的完成教学知识的传授,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及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教师应以“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是思维出发点提出问题,创设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在知与不知的矛盾面前产和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激发认知的需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采取提倡发现问题集体解题,以及重视讨论已经成为调动学生学习主运动性与积极性的重要途径。教师善于营造一种愉悦的环境,诱发学习浓厚的学习兴趣,召唤学生主动而积极地接受知识的熏陶。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一定创新萌发时,教师要抓住契机,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去品尝很少人能享受到的成功的滋味。一般来说,学生的疑问一般有审题不清,产生疑问,知识点不清,产生疑问,解题方法和思维方式的疑问,求异创新的疑问,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千万不能回避或制止,而是可以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适当给以补充和提高,对于一些有创新意义的疑问,还可以介绍给更多的学生一起探讨,形成一种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教师在教学中坚持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测、质疑等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1.对于数学问题的解答,教师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2.打破常规,发现问题,进行转化,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联想,大胆猜测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对现有问题进行推广引申,从而解决问题,获取更多的知识。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首先在教学方法中有所创新,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思维的环境,创造性的激情,更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发现、去创造,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以提高,思维才能发展,才能从被动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主动学习,去接受问题的挑战,去探索知识的奥秘,使蕴藏在头脑中智慧的种子发芽、开花、结果。
教育创新论文篇十三
——教师应适时改变与创新
东王村小学
赵曼
摘要:孟子云:“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而今“天下英才”则聚集在学校之中,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规范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具体问题,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教师,学生,创新,改变,师生关系。
教育活动这一行为。自人类诞生之初的原始社会就存在,最初是在生产过程和生活过程中进行的,教育方法单一,仅限于动作示范、观察模仿、口耳相传和耳濡目染等。而今,20世纪以后,教育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全球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具有科学性。这一系列新特点,让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而应与时俱进、适时创新,教育方法应因人而异,改革而变新。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在改与变之中创新呢?笔者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首先,不同学科教师的引导方法的共性与异性。
共性:教师必须首先坚持教学民主,在课堂内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充满信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无所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闲暇出智慧。”心理学原理也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由此可见,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创造力。
异性:语文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的感性思维,更多的是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综合能力。小学语文课堂要广泛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开放的、多元的,而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他们通过独立的学习活动,面对同样的问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产生各种各样的结果,正如“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讨论、交流机会,在互动、互助、沟通的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创作的火花。
数学课堂上,则注重引导学生的理性思维。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多启发、多引导,给学生以创新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训练,使他们在处理问题时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培养他们思维的流畅性和独创性。基础知识的掌握与智力发展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抓好学生思维训练,小学数学教师应立足课堂,更新教育观念,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进行思维训练,达到举一反三的训练效果。
(二)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意思是说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受教育。换言之,就是学生与学生是不同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论语·阳货篇》中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后来之所以有较大的差别,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特性,要求教师在教育中因材施教和教法上因人而异。
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气质、性格、智力和特长等方面不相同。所以。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要做到这点,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的特点,适时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把学生当做一个自主的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具有巨大潜能的人,和平对待。因此,学生们有发问的权利,有说“不”的权利,有不同于他人的权利,有保留不同观点的权利。并且经常给学生创造“钻空子”的机会,时刻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最大限度地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
(三)在教育活动中,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由来已久。而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单通道的授受关系,呈现出“我讲你听”的专制型倾向,其必然结果就是学生的被动和消极,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在现在的教育活动中,要建立师生间朋友式的有好帮助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师生关系和谐,学习效率高。而民主性师生关系是理想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作为教师,建立一定的威信是必要的,这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但在某种程度上,学生更希望能与教师更为深入地接触,相互之间能像朋友那样坦诚相待。在学习之余的生活中,和学生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言以蔽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学会在原有教学方式上的创新改变,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
教育创新论文篇十四
初中学校的办学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技术型人才,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国家对初中教育越来越重视。要想提升初中学校的教学管理质量,需要创新其管理理念,探索出一套顺应时代潮流和符合自身情况的发展战略。解决初中教育教学管理问题,需要发扬其长处改善其短处,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原则,以科技发展为依托,在管理工作模式上进行改革。
初中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现如今,有的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效果较为低下,课堂时间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学生在课堂中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古代教育学家孔子曾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教学主张,以及“以人为本”的教学主张。通过近些年的实践研究,下文将针对如何提高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有效性作出如下的探讨。
(一)教学实效较低
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是一种师生双方互动、并且相互联系的教学活动。在初中教育中,学生普遍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大多变现为学习成绩较差,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较弱,没有学习动力,学习方法不合适等多种原因。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在教育教学课堂上,往往会导致教师失去作为教师的教学热情,以其敷衍的态度来应付教学任务,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学习的厌恶感,从而导致初中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大幅降低。
(二)教学效果较差
教师是课堂中重要的一个角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样的学生,如果让不同的教师教学,教学效果往往会是不同的。例如:有的教师缺乏课堂教学的教学能力,无法真实把握学生的需求,教师无法真正的了解学生,从而无法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得初中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变低。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如何努力让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有效性达到最大化,如何使得课堂时间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并且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保障课堂高效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效能。
1.防止学生做无关于课堂的事情。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得学生更加积极的投身于课堂教学学习活动中去。教师应该正面引导学生,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向上,并且通过教学中自身语调的变化来调节课堂气氛,使得学生更加关注于课堂。或者通过进行分阶层教学以及分工合作完成任务的方式来让学生真正在教学过程中感受自身的存在感,真正做到有事可做。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课堂的高效极大原因取决于教师对课堂的安排设计,因此要求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精心的编排并且减少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低效无用的教学内容。在上课前教师应该心中有数,随机应变,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高效的课堂。
将课上好是教师针对课堂而言的不可推却的重要责任之一。任何事情只要是用心做的都会有很好的结果,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最为饱满的热情、最充分的准备来迎接每一节课。面对学生应该用心对待,同时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于战胜困难,以一个榜样的形象来激励学生前行。懒惰是人类成功最大的敌人,懒惰的思想将导致懒惰的行为,懒惰的行为将带来极坏的结果。参与初中教育的学生往往素质各有长短,在面对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耐心教导,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用心的教师,教师应该从自身角度出发,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一个教师的职责。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务必具备以下五种能力,即1.掌握并运用教材的能力,2.言谈的能力,3.了解学生以及其学习情况的能力,4.组织管理能力,5.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教师能力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除此以外,教师务必注意以下两点。
1.提升课堂讲课能力。教师讲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的目标是将枯燥乏味的课本内容变得更加的生动形象,以便于学生接受。在此之前,教师务必对教材内容有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取决于教师自身语言的运用是否恰当得体。
2.注重教育教学方式。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共同参与的过程,其本质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不应该主观的评断任何学生,应该积极与同学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内心的需求。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将学生视为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个体,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施教。传统的教学观念上将教师视为课堂的主体,即课堂的主宰者,这样观念是错误的,教师应该转变这种传统观念,从主宰者变为引导者,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生。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
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时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孩子,由于家庭、自身等各种原因,导致每位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也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应该尽量改变这种现状,让每位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让学生来充当小助手,参与班级的管理工作,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又能让学习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愉悦。当然,班级管理工作是整个班集体的工作,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参与其中,在班级中体现自身的重要性,发挥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人们常说这样一句俗语:“跳起来摘苹果。”这句俗语告诉我们,在某些情况中,外界务必施加适当的压力,来使人接受训练,磨练人的意志。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有的学生往往有畏惧心理,面对人群有恐惧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主动的帮助学士走出困境,培养其自信心,促进其性格全面健康的发展。例如:在一些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以任命一些不爱说话的学生担任班委,促使他们去和同学进行交流沟通,逐步培养他们,让学生的性格更加健康。
综上所述,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是初中教育教学出路的未来发展的趋势,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应根据就业需要重点教学。而提升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有效性主要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认真用心的进行教学活动。只要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提升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有效性,才能最好最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最好的就业率。
教育创新论文篇十五
信息化时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大量优秀人才的培养和输送,离不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了许多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中职教育与普通的高等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中职教育的生源往往以初中毕业生为主,所接受的教育教学以普通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的教学内容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形式为主,侧重于教授学生与就业相关的技能,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大量的教学案例表明,许多人对中职院校的观念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中职教育一直属于较为“低端”的教育;其次,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中职教师对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和职业认知水平的提高不够重视,导致日常教学仍然通过枯燥乏味、单一机械的教学套路来实现,无法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再次,学校领导及管理层对信息化教育管理的实践程度不够重视,网络化管理平台相对欠缺或尚不完善,高效、便捷、准确、系统性教育管理机制无法充分发挥有效性,信息化教育管理水平存在很大程度的提升空间。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理念的核心和灵魂,这一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在中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应积极贯彻、渗透和有效实践。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处于中职教育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尚不够成熟,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也较为主观和片面。信息化教学氛围的营造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接触到更丰富、具体的社会化信息,对学生的日常学习以及今后的就业、择业都大有裨益。另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校可以为教师构建更多元化的教学平台,如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等,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增强教育教学的趣味性,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范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开发离不开信息化教育体制的构建,多角度、多层次管理理念的实现同样离不开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创设。首先,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有机的个体,有着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通过信息手段的应用可以为学生营造更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真正实现情感化教育;其次,将多种教育理念变为教育模式进行实践,可以促进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并且切实提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职教育教学的质量;再次,信息手段与教育管理的有机结合,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中职教育管理的开发性、系统性和高效性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覆盖来有效解决。网络平台可以快速、准确地定位和搜索相关的管理信息,可以将现有的教育管理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优化管理机构的同时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多的信息获取渠道。例如,学生的学籍管理方面实现信息化,将使工作更加准确、透明、全面,尤其可以为学生学籍信息的查找省去许多不必要的环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料库下载相关信息,也可以将学习资料有选择性地保存于个人信息账户中,便于日后巩固、复习;教师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采集更加鲜活、生动的素材作为实例进行课堂讲解,也可以通过网络渠道接触到新的教学理念,开发新的教学思路,创设更适宜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通过网络平台建立教学评价体系,学生将自身的课堂学习感受和体验通过信息化平台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及时进行教学调整、改进,教师自身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参与教学评价过程,与其他教师相互交流、探讨,分享教学心得,以评价和反馈的信息为依据进行教学反思和剖析,合理引导、调节、激励教育管理工作进程。
信息化技术的合理应用,在中职院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方面收获了良好的效果和评价,为整个教育体制的完善带来了有利机遇,但信息泛滥、信息误差等现实问题也给中职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中职院校的领导、相关管理层以及教师应该充分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价值和意义,不断更新教学、教育及管理观念,提高自身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促进教学革新,强化信息化教育意识,协调统一各教育管理环节,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7240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