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职工讣告(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3 23:31:09
最新大学职工讣告(三篇)
时间:2022-12-23 23:31:09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职工讣告篇一

中国共产党党员、xx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李,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xx年11月19日上午11时06分在逝世,享年74岁。

李xx教授于1940年10月出生于朝鲜,归国华侨。1965年毕业于xx大学化学系并留校任教直至退休。李教授近50年来在教学、科研和社会工作方面均有突出的建树,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李教授早年参加胰岛素晶体结构测定工作,为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他的多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及国家教委科技一等奖、二等奖。

李教授热爱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人正直,秉公直言,教书育人,无私奉献。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良师益友而万分悲痛。李教授的治学精神和音容笑貌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兹定于20xx年11月21日上午10时30分在海淀医院告别室(医院西楼后太平间旁)举行李xx教授遗体告别仪式,以缅怀李教授的业绩,寄托我们的哀思。

李xx教授千古!

xx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xx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

20xx年11月19日

大学职工讣告篇二

中国共产党党员、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xx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彭世彰同志在工作中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于20xx年12月15日下午6时50分不幸在南京逝世,享年54岁。

彭世彰教授生于1959年10月20日,上海市人,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7月参加工作,在江苏省丹阳县界牌乡任干事。1978年10月至1982年7月就读于华东水利学院农田水利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1982年7月至1985年6月就读于华东水利学院农田水利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85年6月毕业留校工作至今;1996年9月至20xx年7月就读于xx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3年7月晋升副教授,1999年11月晋升教授,20xx年6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xx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副院长、xx大学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务。兼任全国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水利水电科技进展》主编,《水利学报》、《水资源保护》、《农业工程学报》、《xx大学学报》、《灌溉排水学报》等期刊的编委。

彭世彰教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热爱祖国,忠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学术造诣精深、业务能力突出、教学水平卓著,深受师生爱戴。他勤于研究、甘于奉献、善于管理,在团队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卓越成效,为水利科学研究及xx大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彭世彰教授一生致力于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节水灌溉理论、灌溉排水新技术及其农田生态效应等方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他提出了以“水稻控制灌溉”为代表的节水灌溉新理论,先后在全国近10个省市区的水稻灌区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负责和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以及部省级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等50余项;发表了学术论文22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79篇;因其在农业节水领域的杰出贡献,作为全球唯一获奖者获得20xx年icid国际节水技术奖;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主编和参编著作教材10部及全国规范2部;被评为江苏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水利部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彭世彰教授的因公殉职,是xx大学的重大损失,亦是我国农田水利界的重大损失。他的英年早逝,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党员、敬业的良师。他勇于开拓、忠于职守、严格要求的敬业精神和为人正直、光明磊落、不计名利的高尚品格将永远激励着xx大学广大师生。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为学校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彭世彰教授安息吧!

中共xx大学委员会

x大 学

x年xx月xx日

大学职工讣告篇三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信息论研究的奠基人、通信理论的学术泰斗、通信网络理论的开拓者、德高望重广受爱戴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周炯盘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xx年12月6日8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周炯盘先生1921年1月5日生于浙江省上虞县崧厦镇,1948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应用科学系学习,以全优的成绩获得理学硕士学位。时值新中国诞生前夕,强烈的爱国之心促使周炯盘先生毅然放弃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经香港回到祖国。由此,开始了长达60余载的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生涯。

周炯盘先生于1949年至1952年先后担任上海新安电机厂和天津新安电机厂的总工程师和厂长,兼任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电信系教授。1952年起专任天津大学电信系教授。1954年根据国家政务院的命令和邮电部的安排,他参与了新中国第一个邮电高等学府北京邮电学院的筹建工作,是学院创办人之一。1955年任北京邮电学院教授,1959年成为我国第一批研究生导师,任第三、四届北京邮电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他是新中国第一套教学电视台的主要研制者和指导者,是我国通信理论、信息论、通信网理论众望所归的带头人,曾任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信息论分会主任委员,在我国首创信息工程专业,为我国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周炯盘先生历任北京市政协第二至第六届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信息与电子学学科评议组第一和第二届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评议组第一、第二和第三届成员。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中国通信学会常务理事、通信学报主编。编著的《信息理论基础》获得全国优秀教材特等奖、编著的《通信网理论基础》获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被授予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1991年被评为邮电部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7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炯盘先生一生高风亮节,淡泊名利,把毕生的精力用在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事业上。他在学校第一个将自己获得的教育部优秀教材特等奖奖金全部捐献设立“信息工程特别奖学金”,以此鼓励学生好学上进,脱颖而出。在病重期间,周炯盘先生留下遗嘱:将自己的全部存款捐献出来作为学校的教育基金。周炯盘先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他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周炯盘先生是一座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的丰碑。

周炯盘先生的逝世,是北京邮电大学的巨大损失,也是中国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的巨大损失,我们沉痛悼念周炯盘先生,深切缅怀周炯盘先生。

学校于十二月八日至十二月九日治丧期间在科学会堂北厅设置灵堂(吊唁时间为每日8:00—20:00)、在校主页设置追思吊唁空间()供各界人士、生前友好及广大师生校友缅怀吊唁。

周炯盘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十二月十日上午十时整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竹厅举行。

特此讣告。

周炯盘先生治丧委员会

x年xx月xx日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72917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