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科学课鱼类教案中班范文(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4 06:03:04
最热科学课鱼类教案中班范文(14篇)
时间:2023-11-04 06:03:04     小编:灵魂曲

教案的编写不仅关注学科内容的有机整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教案编写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科,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案例。

科学课鱼类教案中班篇一

幼儿好奇、好问,乐于动手尝试,喜欢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但是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优越,网络、电视等虚拟的世界使他们渐渐失去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在生活中,很多幼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很少自己动手参加劳动。此活动,幼儿能够通过动手种植,在观察、实践操作、交流分享中,掌握种植的要领及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既可以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激发起幼儿的责任感,又能让幼儿体验到劳动带来的快乐。

1、参观幼儿园的种植园,了解一些植物的名称及特征。

2、了解种植的过程与种子生长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3、尝试自己参与种植,体验种植的乐趣。

4、爱护植物,尊重劳动成果。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2、活动前准备观看种子发芽的录像

3、活动前请家长引导幼儿了解种植的方法。

1、请幼儿观看种子发芽的录像,引发幼儿兴趣。

提问:小朋友,种子是怎么长大的?你觉得神奇吗?你们想不想参观一下我们的种植园的植物,看看种子它们长大没有?(教师积极鼓励幼儿进行回答,并及时的给予表扬)

2、参观幼儿园的各类植物请幼儿观察,并了解其名称以及特征。

a.你知道这些植物的名称吗?

b.教师为幼儿介绍各类植物的名称以及特征。

4、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幼儿一起讨论种植的方法。

5、教师和幼儿共同梳理经验,明确种植方法。 种植过程: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种子不能放得太多),再用细土将种子完 全覆盖,最后给种子浇适量的水(水要将容器内的土壤全部润透)。

6、幼儿分组到盥洗室或适宜的场所进行种植活动,教师进行重点指导。

(1)教师引导幼儿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种植。

(2)教师引导幼儿在种植的过程当中思考:种子种在土壤的什么位置最合适?为什么?”(种子不能太深,太深发不了芽;也不能太浅,太浅会干死)

7、分享交流——亲亲我们种植园的宝贝。

教师组织幼儿分享参观后的感受。

8、教育幼儿要爱护植物,知道植物来之不易,懂得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进行种植活动的同时,感受到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绘画《咱们一起来种植》。

2、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记录。

科学课鱼类教案中班篇二

1、明白蜜蜂与蜂蜜的关系。

2、了解蜂蜜的味道及其在生活中的用处。

3、认识养蜂行业。

1、《养蜂人家》。

2、挂图《蜂蜜是怎样来的》。

3、蜂蜜、可做果汁的蔬果,如胡萝卜、黄瓜等。

一、将蜂蜜放在碟子里,请幼儿尝尝味道,然后猜一猜:

1、这是什么?

2、你们明白它是哪里来的吗?

二、观察挂图《蜂蜜是怎样来的》,介绍蜂蜜的由来。

1、蜂箱是养蜂场里养蜂的地方。

2、收蜜时,采蜜人先戴好面罩打开蜂箱盖;然后用喷烟器喷一喷,让蜜蜂飞走。

3、再取出一片片蜂巢。

4、用刷子刷下还留在蜂巢上的蜜蜂。

5、最终将一片片蜂巢放到机器上旋转,把蜂蜜甩出来。。

6、流出来的蜂蜜,经过处理,就能够装瓶上市了!

三、大家一齐来榨果汁啦!

请幼儿选择一中事先准备好的蔬果,放入果汁机,加入适量的水,盖好盖子,开始榨果汁。

四、品尝果汁,并进行比较。

1、把榨好的果汁倒出来,请幼儿品尝,说说是什么味道。

2、加入蜂蜜后再请幼儿品尝,并说说又是什么味道;加蜂蜜前后哪一种更好喝。

3、大家一齐享用好喝的蜂蜜果汁。

科学课鱼类教案中班篇三

1、让幼儿经过实验操作发现盐溶解于水会增加水的浮力的现象。

2、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杯子若干,盐,小苏打,白醋,搅拌棒,土豆片。

一、自由探索。

1、出示一个土豆。

教师:这是什么?

我把它切成了土豆片,此刻我要把土豆片放到水里去,你们猜猜会怎样?

2、把土豆片放到水里会怎样呢?我们来试一试。

3、我这还有三杯水,我又要把土豆放到水里去,这回会怎样呢?

(幼儿回答教师验证)。

二、引导发现。

1、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土豆片会浮起来呢?

2、教师帮你们准备了一些东西,看看是什么?你是怎样明白的?

3、你们每人拿一个杯子,先放土豆片,再放盒子里的东西,

4、不管你的土豆片有没有浮起来,我们来听听你在实验的时候都发现了什么?

要不你们就不明白到底是什么东西让土豆片浮起来了。

6、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为什么他们也放了盐,可是土豆还是没有浮起来?他放了很多盐,土豆片才能浮起来,你们再去试试。

科学课鱼类教案中班篇四

一、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能不受梯形摆放位置的影响,在各种图形中正确找出梯形。

二、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三、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四、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ppt课件、装有几何图形的信封若干、包含有梯形的几何图形贴画若干、音乐。

一、通过情景,复习以前学过的几何图形,引出梯形。

"小兔子的这座房子是什么样的?""是由什么几何图形组成的?"(提示孩子举手发言)

总结:这是一座特别的房子,都由几何图形组成的,有梯形的房顶,圆形的窗户,正方形的身体,长方形的门和正方形的门,在黑板上一一出示梯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二、观察图形

(一)、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大家仔细看看梯形是什么样子的?""和长方形相比呢?" 总结:原来梯形有四个角、四条边,上下两条边是平平的、不一样长,左右两条边是斜的。

(二)、情景,找一找梯形"小兔子的家周围有梯形吗?有几个?"引导幼儿找一找,数一数。

(三)、认识不同摆放位置的梯形变换梯形的位置,(拿梯形教具演示)让幼儿明白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躺着放、斜着放、随便朝那边放,它还是梯形。(课件展示不同摆放位置的梯形)。

三、游戏操作

(一)、找一找、贴一贴小兔子设计了一条漂亮的几何图形的路,请小朋友帮小兔子把路铺好,从信封里的几何图形中找出梯形,铺在梯形的砖上,要注意有的梯形宝宝是经过变魔术的,其他的图形归类放好,师幼找错纠正。

(二)、走一走小兔子的路铺好了,我们一起去找小兔子郊游吧,大家排好队,踩着梯形的砖铺路,一起去郊游(游戏中结束)。

对于梯形,大多数孩子对他都邮感性的认识,这节课我结合幼儿这种感性认识设计了:给小动物喂饼干,找一找,涂一涂,看一看,拼一拼等环节,强化这种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比较,老师的点拨,把这种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科学课鱼类教案中班篇五

一次,我随手将一面镜子放在窗前的桌上,从窗外透过的阳光照在镜子上,在天花板上形成了一个光斑,这引起了孩子的兴趣,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为了让孩子们对光的反射现象有个初步了解,同时顺应孩子的兴趣,挖掘幼儿兴趣点中的教育价值,于是组织了一次探索光斑的活动。

1、积极主动地探索光斑的形成,初步了解光的反射现象,能将反光的物体归类并概括,知道亮度强的,照人明显的物体,其光斑的亮度也强。

2、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体验探索的乐趣。

3、在探索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1、每人一面平面镜。

2、准备若干可以反光的和不可以反光的物品摆放在活动室周围,如:不锈钢拉链、调羹、茶杯、脸盆、光盘、手表等其他各种表面光亮的.金属或玻璃物品。

3、本活动应在晴朗的天气下进行,室内有户外射进来的阳光。

4、区域中提供:各种电筒和台灯。

2、幼儿拿镜子到外面自由探索。

3、组织幼儿交流:

师:你们用镜子做游戏时,发现了什么?

幼1:我用镜子一照,发现了亮亮的东西跑到墙上去了。

师:是吗?哪些小朋友发现了这个现象?(幼儿全部举手)。

师:那这个亮亮的东西是什么?(光斑)。

幼2:我还发现我晃动镜子,光斑也会动。

师:那光斑是怎么样形成的呢?

幼3:镜子将光照到墙上去了……。

幼4:不是的,我刚才在走廊上就没有发现。

师:这是为什么呢?

幼4:因为走廓上没有阳光。

师:观察真仔细!

1、引发幼儿回忆、讲述已有经验。

幼1:我发现光碟可以的……。

幼2:我看见我家爸爸的表可以的……。

幼3:我送点心盆时,发现点心盆也可以……。

2、幼儿寻找可以反光的物体。

b:幼儿探索,教师观察和指导。

3、组织幼儿交流。

师:你们找到了哪些?

幼:有自行车铃、光盘、茶杯……。

师:为什么这些东西能够在太阳光下一照就会在墙上形成光斑呢?他们有什么秘密呢?

幼:它们都是亮亮的,都能照见人的……。

1、师:小朋友!你们再去玩一玩镜子和刚才小朋友找出来的东西,你们还会发现什么呢?

2、幼儿再次去探索,教师引导。

3、组织幼儿交流。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1:我发现镜子的光斑很亮……。

幼2:我发现光碟上的字也跑到墙上去了……。

幼3:我发现小小的东西照出的光斑也小……。

幼4:我发现茶杯、脸盆的光斑是一圈一圈的……。

1、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幼:手电筒。

师:那手电筒照在镜子上是不是也会有光斑呢?(幼儿猜测)。

师:这里有手电筒和台灯,你们去试一试吧!

2、幼儿探索和交流。

材料是激发和维持幼儿探索兴趣的最好诱因。因此,我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并以活动的材料为载体,使孩子在与材料的不断互动中层层深入探索。在探索中,他们获得了满足,体验了探索的乐趣。同时在活动中我能够有机渗透安全教育,当发现有个别幼儿故意将光反射到其他幼儿的脸上时,我能及时制止并有机进行安全教育。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本次活动内容源于幼儿的兴趣,因此幼儿在活动中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高。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探索,教师紧扣目标设计了四个不同层次的探索,步步深入,有机引导,并在活动中注意创设宽松的环境,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表达探索的情况。

科学课鱼类教案中班篇六

1.了解冰融化的过程。

2.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从多角度解决问题。

3.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获取经验。

两块大小一样的冰块,托盘,每人一块冰(里面冻有一个小礼物)记录卡每人一张,笔,毛巾,缸子,热水,温水,凉水,棉被,酒精灯,小锤等工具。

1.引发问题,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1)用什么方法能让冰块慢点化?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教师这有一块冰,我不想让这块冰融化,请小朋友们帮教师想想办法。

(2)讨论用一种记号,记录下自我想到的方法。

请小朋友们把你想到的方法记到你的纸上。

幼儿能够展开讨论,互相交流一下自我想到的方法。

2.在操作中去验证自我的猜想。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教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的材料,请你们用这些材料试一试,看看哪个小朋友的冰融化的最慢?并把你使用的方法记录下来。

幼:教师我用被子盖起来它就不化了。

教师我把它放进冰箱里他也不化了。

教师我把它放进了凉水里。

······。

(2)总结哪种材料使冰化的慢一些。

请幼儿比一比剩下的冰,讲讲使用的方法,就明白使用哪种操作材料融化的慢了。

3.提出新问题:用什么方法使冰化的快一点。

(1)师:教师这又有一块冰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怎样使冰化的快一些?请小朋友们用周围的材料试一试。

幼:教师我把它放在热水里,冰变小了。

教师我把它放在暖气上,冰都化了,变成水了。

教师我把它砸碎了,放在水里冰不见了,变成了水。

······。

(2)请幼儿比一比谁的冰最小,讲讲它的融化方法。总结出冰化的快的方法。

(3)经过比较,让幼儿学会几种使冰融化的快的方法及保存冰块的方法,使幼儿学会探索的方法。

4.玩游戏:冰中取物。

师:小朋友们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教师带来了好多的小礼物,藏在冰里了,请小朋友们用你刚才学过的方法,把礼物取出来,看看哪个小朋友最先拿到礼物。

好,预备——开始。

幼儿开始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使用热水以及操作工具时注意安全,如果水洒了提醒幼儿及时地用抹布清理干净。

(幼儿开始了自我的探索,都想第一个把礼物取出了,有的幼儿就很快想到了刚才使用过的方法,有的小朋友把冰放在暖气上,静静的等待冰的融化过程,一点也不羡慕别人,就在专注自我的融化过程。

取到小礼物的小朋友能够互相欣赏一下小礼物,并向小伙伴讲讲自我是怎样取到小礼物的。

5.活动延伸:

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请幼儿讲讲在生活中是怎样储藏冰糕及融化冷冻食品的,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科学课鱼类教案中班篇七

1、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根据动物细部特征来辨别动物。

2、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通过拼图等游戏活动了解动物特征,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3、有积极探索的欲望,能大胆的猜想,并萌发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1、游戏用转盘、森林背景的课件。

2、动物各部分图片、动物拼图、声音素材。

1、教师带领幼儿走进大森林的场景中。引导幼儿观察大森林的场景:“小朋友,我们现在来到了大森林,大家看看大森林里漂亮吗?里面有什么?”让幼儿通过观察,增强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提问:“大森林是谁的家呢?”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已经认识的动物名字,加深幼儿对动物的印象,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并使幼儿了解大森林是小动物的家,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感。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1、游戏:《玩转盘》转盘上是一些幼儿认识的动物的头部、尾部图片。教师出示大转盘,请幼儿自己将转盘的指针转起来,指针指到哪个动物,即说出动物的名字。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初步学习推断的方法,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同时,帮助老师了解幼儿对动物的认识程度。

2、游戏:《辩声音,学姿态》

(1)课件中播放动物的叫声,让幼儿猜是什么动物,并作模仿。猜对的话课件呈现该动物的图片。

(2)一幼儿模仿该动物的走路、活动的姿势体态,让其他幼儿猜测是什么动物,最后一起模仿。

3、游戏:《找动物》请幼儿将老师藏在大森林里的动物部分图片找到,这些动物并不是完整的,有的是动物的身体、有的是动物的脚、有的是动物的头。在找到后,还要推断出它是谁,然后告诉大家自己找到了什么动物。通过幼儿的寻找活动,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以及喜爱科学活动的情感。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位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通过讲述自己找到的动物,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4、将动物的部分卡片送到小动物的家里。教师将动物的完整图片展示出来,让幼儿通过自己手中的部分动物卡片找出相应的动物图片,进行对应摆放,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动物的认识和了解。

——《拼图游戏》请找出相同动物图片的小朋友,合作将动物的各部分拼成一个整体的动物。通过操作活动,能观察到动物的分割部分的特征,并能相互配合进行拼图,将动物图片拼完整。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尝试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各种动物拼图,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内容。

科学课鱼类教案中班篇八

1.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了解其基本特征。

2.比较正方体和正方形、长方体和长方形之间的异同,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ppt《图形找朋友》、正方体、长方体、九宫格操作板

1.创设情境,引导幼儿探索由形到体的变化过程。

小结:6个正方形可以变成一个正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

2.引导幼儿通过比较、探索,得出正方体6个面一样大的特征。

提问:你觉得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吗?你是怎么比较的?

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正方体是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

3.创设情境,引导幼儿探索长方体的组成

(1)正方体的朋友,需要找到6个密码才能出现。请你记住九宫格里闪动的图形和它的位置,找出密码。

(2)提问:密码是什么?一共有几个图形?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请你们拼出新朋友。

(3)认识新朋友---长方体。

提问:长方体的身体里藏着哪些图形?

小结:有4个面是长方形,2个面是正方形的形体是长方体。

(4)认识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长方体。

小结: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形体也是长方体。

4.游戏《送朋友回家》,巩固认识正方体和正方形、长方体和长方形之间的异同。

正方体和正方形、长方体和长方形朋友找不到家了,请按照地图上的位置帮它们找到家。(教师用语言引导幼儿将各种形、体摆放在幼儿操作板上)

5.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正方体和长方体,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科学课鱼类教案中班篇九

1、幼儿用手指与手掌同时挤压气球两侧。

2、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3、说一说我的发现。

(1)用手指压的地方深深地凹进去。

(2)用手掌压的地方没有变化。

小鸡要过河,可是它的脚太尖,刚下河就把冰踩碎了,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小鸡过河?

1、给冰上铺上 薄板,让小鸡踩着板过河。

2、给小鸡做一双大鞋,让它穿着大底鞋过河。

上下两张纸都能留下深深的字迹。

科学课鱼类教案中班篇十

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磁铁的特性。2、能大胆交流,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1、磁铁、磁性动物教具、回形针、硬币若干。2、树叶、钥匙、花布、毛线、积木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老师:小朋友们好,这节课我们一起进入科学的世界来进行探索吧!首先老师要给小朋友们表演一个魔术,大家看好啦!

(进行魔术表演,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初步感受磁铁的奥秘。)

比如说:在一张纸上放一个有磁铁的玩具,侧面遮住,手拿磁铁在纸上来回移动。

老师:小朋友们看看,东西在上面怎么了啊?

(幼儿回答)

老师:猜猜我是用什么方法让它移动的呢?

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二、基本部分。

1、老师展示磁铁.

老师: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哦,原来纸的下面有个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幼儿回答)

老师:对啦,这个是磁铁,你们知道磁铁还能吸什么吗?

(幼儿思考)

2、幼儿通过实验认识磁铁,进一步感受、了解磁铁的特性。

老师:刚刚有的小朋友说了自己的看法,那现在请你们看看桌上的东西,先猜猜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起来,哪些不能?然后再用磁铁一个个的实验。

(幼儿用磁铁进行试验,老师观察并给予帮助。)

3、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引导幼儿根据实验总结磁铁的特性。

老师总结:磁铁有吸铁的特性。

(迁移幼儿生活经验,说说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

老师:你们发现我们周围哪里有磁铁的东西?我们大家上街的时候也可以看看问问,这样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哦。好了,现在我们来看看练习吧!

指导幼儿进行课后练习。

四、活动结束。

科学课鱼类教案中班篇十一

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并了解水位高度与水柱喷射距离间的关系。

2.启发幼儿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

3.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准备:

1.可乐瓶若干,根据需要在每只瓶子上钻洞并用胶布封住,然后装上水。

2.小红旗和小黄旗每人各一面,蓝、红三角形若干。

3.用于加水的桶和杯子各一只,胶布若干。

4.用来测量水位高度的绳若干。

过程:

1.小朋友都喜欢玩水。今天我准备了一些瓶子,我们一起来玩喷水的游戏,好吗?

1、你们的桌子上都有两个瓶子,这两个瓶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请

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

2、我听到大家都说得很好,现在请你们用胶布把洞口封住,然后加水到黑

色的线上。

3、果同时撕去洞上的胶布,你们猜一猜是黄色的水喷得远,还是蓝色的水

喷得远呢?在你认为喷得远的瓶子后面插上小黄旗,如果你认为它们喷得一样远,就在两只瓶子中间插上小黄旗。

4、(都做完了)现在请两位小朋友把瓶子放好,洞口朝前,用力把胶布撕开,然后把两个瓶子放在一起,仔细观察,在喷得远的瓶子后插上小红旗表示实验结果,观察自己的猜测与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5、提问:怎么样?猜想结果与实验结果一样吗?那你们发现

了什么?为什么喷出的水会一样远呢?

6、师操作,验证结果。

7、请幼儿用绳测量喷水的洞口离水面的高度。

8、发现了什么?

9、师再次操作,验证结果。

10、出示总表,小结:水位一样高,洞口一样高,一样大,它所受的压力就一样,所以,喷出的水就一样远。

1、师:看,这个瓶子有两个洞,如果同时撕去洞上的胶布,你们猜一猜哪个洞的水喷得远呢?在你认为喷得远的洞旁边贴上蓝色的三角形,如果你认为它们喷得一样远,就在两个洞中间贴上蓝色的三角形。

2、都做完了)现在请小朋友把瓶子放好,洞口朝前,用力把胶布撕开,仔

细观察,在喷得远的瓶子旁贴上红色的三角形表示实验结果,观察自己的猜测与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3、提问:怎么样?猜想结果与实验结果一样吗?那你们发现了什么?

4、师操作,验证结果。

5、为什么下面的洞水喷得远?

6、小结:虽然,洞口一样大,但下面的洞比上面的洞低,下面的水就多,

压力就大,所以,下面的水就会喷得远。

1、出示洞口一样高,一样大,但水位高度不一样的瓶子进行比较。

2、出示水位、洞口一样高,但大小不一样大的瓶子比较。

延伸:

出示洞口一样高一样大,但水位不同,并盖紧盖子的两只瓶子,请幼儿回

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实验,看哪只瓶子喷得水远?

科学课鱼类教案中班篇十二

1、知道风的形成是由于空气的流动。

2、通过操作,知道风能产生动力、风的大小能影响物体移动的速度这些特性。

3、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乐于尝试。

1、牛奶纸盒和泥工板人手一份。

2、风车、自制彩带、纸制青蛙若干。

3、事先对于空气的知识有一些了解相关视频。

1、通过感受扇子扇在脸上的感觉了解风的形成

t:为什么你会觉得身上凉凉的呢?风是怎么来的呢?

小结:空气动起来了,风就来了。

t:现在,我再用扇子扇一扇你们,看看,有了风,把你身上的什么地方吹的动起来了?

2、了解风的特性

(1)风能产生动力(出示风车、纸制青蛙、彩带)

t: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让空气动起来?(出示辅助材料)先请个别幼儿尝试。

t:我这里有一些玩具,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玩具?现在他们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我们怎么样想办法请风来帮忙让他们动起来?(提示幼儿可以交换玩)

t:你是怎么让他们动起来的?

小结:跑一跑,扇一扇,吹一吹都能变出风来,有了风,就能让一些东西动起来。

(2)风的大小影响物体移动的速度(出示牛奶盒子、泥工板)

t:跟风玩游戏开心吗?还想不想继续来跟风玩一玩游戏?(出示泥工板和牛奶盒子)我这里有泥工板和牛奶盒子,谁来试一试,用泥工板让牛奶盒跑起来。

小结:我们可以用泥工板靠近牛奶盒子的底部朝着一个方向扇一扇,牛奶盒子就能向前跑了。(两人一组找空地方比一比)

t:(请几个幼儿到前面来比一比)刚刚谁的牛奶盒先到达,谁的晚到,为什么会这样的?

小结:原来风大,东西就跑的快,风小,东西就跑的慢。

3、延伸

t:那到底风大好呢,还是风小点好呢?(观看视频)

1、学习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很高,接受的也很快,但似乎老师的期望值太高,孩子们一直答不出来,这时老师的主导性就加强了,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思考空间,答案会不可思议的。

2、事先对幼儿的已有经验了解不够,导致课堂上有些被动。

3、师幼配合的相当默契,但是一再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样孩子的思维有些局限。

4、科学课要求老师的语言组织要相当严谨,流程之间的衔接要过渡自然,今后上课我会多注意。

5、提醒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完整句的表达。

6、科学课重在让孩子操作,教师的及时总结,帮助孩子清楚地理解这一现象,如果重新上,我会多准备些材料,让大家自主分组讨论操作,然后师幼共同验证,只有孩子亲自操作才会把实验结论清楚地记住。

科学课鱼类教案中班篇十三

1、引起幼儿对落体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初步尝试记录。

1、羽毛、塑料积木、纸条、树叶、自制降落伞若干。

2、记录表。

一、引起幼儿兴趣

让幼儿观察各种材料。

二、摆弄落体进行感性探索

1、请幼儿选择一样物体玩一玩

观察这个物体落下来的情景。

2、进行讨论

请个别幼儿描述自己所玩的物体落下来的样子,并用动作表示。

三、落体的方法记录

1、请一位幼儿选择一样物体,先观察它落下来的样子,再尝试用画画的方法记录。

2、让幼儿自己玩玩、试试其余物体,观察不同物体下落时的有趣观象,并尝试用画画的方法记录。

3、逐一出示记录表,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记录的样子是怎样的。

四、集体交流。

玩一些落体游戏,如“托气球游戏”“吹鸡毛游戏”等,启发幼儿观察落体运动现象,

并想办法吹起下落的鸡毛,托起下落的气球。

科学课鱼类教案中班篇十四

1.了解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用途。

2.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3.愿意养蚕和关心蚕宝宝,萌发对小动物的爱。

各个生长阶段的蚕宝宝图;蚕生长过程图片;班里饲养的蚕宝宝以及其照片;人手一片桑叶。

一、谈话引出主题

最近我们班的自然角来了一些小客人,他们在我们的照顾下慢慢长大了,你们知道是谁吗?(蚕宝宝)

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蚕宝宝爱吃什么?

二、通过讨论、观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1.提问并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1)蚕宝宝是由什么变成的?(蚕卵)蚕卵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先说一说,再出示图片)

(2)蚕卵怎么样能孵出蚕宝宝来?蚕卵孵出来的幼蚕像什么?叫什么?

师小结: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我们可以用棉花把蚕卵包起来晒晒太阳就能孵出蚕宝宝来了。(迁移小蝌蚪的成长)幼蚕很小,像蚂蚁一样,它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蚁蚕。

(3)蚕宝宝吃了很多桑叶,一天天地长大,它又有哪些变化?又变成什么样子?(依次出示图片让幼儿了解蚕宝宝在各个阶段的特征)

2.幼儿分批观察班里的蚕宝宝,等待的幼儿和小伙伴说一说蚕宝宝是怎么样慢慢变化的。

3.出示蚕宝宝的一生循环图,帮助幼儿理顺蚕宝宝的生长过程。

师小结: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刚孵出来的幼蚕,身体黑色很小,像蚂蚁,叫蚁蚕。蚁蚕吃了很多桑叶,慢慢地长大,经过四次蜕皮,身体一次比一次变白、变大。最后,蚕开始吐丝作茧,在茧里,蚕再蜕一次皮,变成蛹,由蛹变成蛾,然后咬破茧爬出来,蚕蛾灰白色,有翅膀,雌蛾产卵后不久就死去。

三、了解桑叶以及蚕的用途

1.蚕宝宝喜欢吃什么?(桑叶)桑叶是什么样子的?(桑叶人手一片观察)

2.饲养蚕有什么用?

蚕屎可做枕芯,有药用价值;蚕茧能抽丝纺织成丝绸,可做面料和服装

3.师:蚕对我们的用处很大,我们在饲养时,应注意些什么?

勤换桑叶,让蚕宝宝吃饱;帮蚕宝宝清理便便,注意卫生;蚕结茧时,不要移动等。

四、联系生活,情感迁移

1.出示我们班养的蚕宝宝照片,激发幼儿去关爱蚕宝宝的意识。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734742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