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指个人能够自我约束和管理自己的行为,它是成就成功的重要品质之一。4、合理运用逻辑推理和论证的方法可以使总结更加有力。以下是一些专家总结的经验分享,希望能对大家的总结写作有所帮助。
外国文化的论文篇一
第一章:原始、古代美术(从史前到古代罗马三万年)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古罗马人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古罗马人的艺术才能在建筑中得到充分体现.古代希腊和罗马艺术奠定了西方古典艺术传统的基础,也达到了古代美术史的巅峰。
第一节:原始美术
三:新时期时代美术:巨石建筑。英格兰南部的圆形巨石拦“斯通亨治”。以其雄伟的环形结构、嘴角的庄严肃穆和悲剧性的壮美而引人瞩目。
第二节:古代两河流域美术
指在近伊拉克境内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直到公元前538年被并入波斯帝国为止。分为四个时期: 苏美尔--阿卡德时期。古巴比伦时期:汉莫拉比法典 亚述时期。新巴比伦时期。
第三节:古代埃及美术 一:美术特点:
埃及是古代奴隶制专制国家的典型代表金字塔的社会结构。法老、大臣、平民、奴隶。埃及艺术是为法老和少数贵族服务的,作用是歌颂王权,巩固奴隶主国家的政权,强调等级制度。特点为规模宏伟。宗教对埃及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艺术大多为死者服务。埃及艺术形式在3000年间基本稳定不变。总的说是壮丽、宏伟、明确、稳定、有严格的规范,又具有写实基础上的美化————地理位置封闭。与外界隔绝造成了文化发展上的单一状况。二:古王国美术:
第四节:爱琴美术,古代希腊美术
一、爱琴美术
二、古代希腊美术
菲迪亚斯:《命运三女神》。他设计了雅典卫城建筑。创作了卫城中的大量雕刻和装饰浮雕。发展了米隆的成就,在写实方面达到了更高的境地。他追求的是一种理想风格,其作品创造了典雅、肃穆的形象,是古典雕刻的理想典范。
波留克列特斯:《持矛者》
普拉克希特列斯:《赫尔墨斯与小酒神》 4希腊化时期
《萨摩色雷斯的胜利女神》。《拉奥孔》
第五节:古代罗马美术
罗马人是希腊艺术的崇拜者和模仿者 希腊艺术主要用于敬神,围绕神庙和祭祀、纪念活动进行创作,带有理想化的色彩。罗马人的艺术则大多数是以给帝王歌功颂德、满足罗马贵族奢侈的生活需要为目的的。
总之,希腊艺术是理想主义的,简朴的、强调共性的,典雅精致的。罗马艺术是实用主义的,享乐的,强调个性的、宏伟壮丽的。
罗马美术的主要成就是建筑。斯洛西姆竞技场。代表了罗马建筑的顶峰。凯旋门是古罗马的主要建筑。
第二章 :欧洲中世纪美术(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这段时间成为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为了反对宗教神权统治,推崇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并认为从罗马帝国覆灭之后到文艺复兴之间的历史是野蛮黑暗的时代,是处于文明与复兴之间的时代,故称”中世纪”。基督教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
第一节:早期基督教美术
第二节:拜占庭美术。(公元5世纪到15世纪)君士坦丁大帝迁都拜占庭
第三节:蛮夷艺术和加洛林美术 第四节:罗马式美术
第五节:哥特式美术(意大利文艺复兴学者把12到15世纪之间的艺术称为哥特式艺术。)是中世纪艺术发展的一个顶点。
建筑:最著名的法国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米兰教堂(最大的哥特式教堂)
巴黎圣母院
米兰教堂
第一节: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 一:开端
温布里亚画派
帕都亚画派
三:兴盛期(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叶)
四:威尼斯画派:
贝利尼:被认为是威尼斯画派的创始人。乔尔乔涅 提香
五:样式主义(是16世纪初出现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艺术风格,后发展到欧洲其他地区,上承文艺复兴下启17世纪的巴洛克艺术。主要流行于16世纪20年代至16世纪末)艺术特点是技巧十分精湛,但追求的是其一刺激的效果,而不是宁静与和谐。样式主义往往采用不符合常理的幻想式构图,喜欢表现裸体。人比例常常是夸张变形的。画面人物众多,但姿势扭曲,迷恋于是用透视法。色彩往往也像画面内容一样光怪陆离,更多地是表现情绪而非只是的自然。主体有时晦涩难明,只有内行的观众才能看得懂。
第二节: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一、15世纪尼德兰绘画
康宾与杨.凡.艾克是尼德兰画派的主要奠基人。
二、15、16世纪之交的尼德兰绘画 三:16世纪的尼德兰绘画
第三节: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第四节: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一:14至15世纪的西班牙美术
西班牙文艺复兴的总的面貌是:不同于意大利,他缺乏雄厚的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不能再西班牙扎根的原因,在于西班牙的王权、贵族和教会势力太大,资本主义发展却又先天不足。由于宗教裁判所的干预,美术中很少有裸体形象,特别是对女性裸体的描绘。从绘画方面看,由于受艺术品订货人所支配,令创作题材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歌颂国王、贵族和帝国历史;二是描绘宗教故事。
第五节: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美术、枫丹白露画派:卡隆。古赞父子
第四章:
17、18世纪欧洲美术
第一节:17.18世纪意大利美术。
一:17世纪意大利学院派美术
由于过分强调法则,所以学院派的画家比较保守,缺乏创新精神。他们的作品的题材也比较狭窄,大都是描绘宗教或者神话,而对世俗生活的题材往往不感兴趣。在技法上比较偏重于素描而轻视色彩,以上这些特点都为古典主义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卡拉瓦乔与地方画派
卡拉瓦乔把目光对准下层,专门画那些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形象。二是他对自己所处的社会抱有批判和怀疑态度,而他这种怀疑与批判被一些人看做是叛逆的表现,所以人们把他看做是“不合群的人”
三:巴洛克美术的形成与发展
巴洛克艺术虽然不是教会发明的,但他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教会是他最强力的支柱。特点:
1.他有豪华的特点。服务对象主要是上次人物和贵族。2.他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3.他具有运动感。运动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4.他的表现语言具有综合性。5.他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巴洛克艺术大师贝尼尼 《阿波罗与达芙妮》
四:意大利18世纪的美术
第二节 17世纪佛兰德斯美术
鲁本斯《亚马孙之战》《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
他成功的将宏伟豪华的巴洛克风格与尼德兰传统的艺术风格融合起来,形成了装饰性很强的,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画风:造型粗犷豪放,色彩炫丽响亮,笔触自由奔放,画面往往有一股澎湃的动势和热血运动的激情。
鲁本斯是以为宫廷画家,也绘有许多宗教题材的作品,主要是面向上层社会的。但综观其艺术生涯,最为可贵的人文主义思想和世俗精神贯穿始终,作品洋溢着感人的生命力,热情讴歌了人的伟大力量和壮美永恒的大自然。他的艺术风格和成就对后世好几代艺术家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三节 17世纪荷兰美术
哈尔斯:是荷兰现实主义画派的奠基人《吉普赛女郎》 伦勃朗:《夜巡》
三:荷兰小画派
1.作品的画幅偏小,适宜于市民阶层悬挂室内以装饰之用。
2.不表现重大的社会题材,特别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迎合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画面上多表现妇女梳妆打扮、弹琴唱歌、读书写信或做轻微的家务劳动,表现荷兰艺术在蓬勃发展过程中的局限性。格拉尔德.特鲍赫 皮特。德。霍赫 约翰内斯。维米尔。
四:荷兰风景画与静物画的艺术成就
米德尔哈尼斯的道路(并木林道)迈因德特。霍贝玛
第四节 17.18世纪西班牙美术
三、18世纪西班牙绘画
戈雅的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现代性和世纪的历史感。他的民族性表现在深深扎根在西班牙的土地上,有着西班牙画家刚毅的气质。同时,他直接集成了17世纪现实主义艺术的优秀传统。他的现代性表现在画家总是跟着时代前进,用直接独特的艺术语言传达时代的音符。戈雅艺术中的实际历史感表现在他把事实的历史展示给人们看。在描绘社会和历史事件的过程中,他总是爱憎分明,充满了战斗的热情。戈雅是一位战斗的画家,正像有人说的那样:“戈雅他醉心于新的思想,但他又无法逃避这一个病魔的世界。”的确,他的一生都在向这个病魔世界进行斗争。
雕塑 当时西班牙雕刻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以巴利亚多利德为中心,南派以塞尔维亚为中心。北派代表:乔治。费尔南德斯 《哀悼基督》 南派:胡。马。蒙塔涅斯。
第五节 17.18世纪法国美术
普桑《诗人的灵感》《萨宾妇女被掠》《摩西遇救》 勒布伦在造就法国统一艺术风格方面的作用是无人能比的。
18世纪的法国绘画
被称为罗可可的艳情艺术主宰了18世纪前半期。华托 布歇 佛拉戈纳尔
夏尔丹在万事崇尚奢华的路易十五时代,他沉穆凝重的静物画愈显纯美动人。
第五章 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
第一节 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
安格尔 大卫的学生 《大宫女》《泉》《小提琴家帕格尼尼》
第二节 法国浪漫主义美术 籍里科 《梅杜萨之筏》 德拉克罗瓦 《自由领导人民》
第三节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美术
1848年至1870年是现实主义大放光彩的时候。宗教对于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无能无力和科学技术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使人们对进步充满石刻的信念,渴望在艺术中看到宗教生活的时代。
库尔贝《奥尔南的葬礼》《画室》 巴比松画派
卢梭《橡树林》为印象派的出现开辟的道路 杜比尼
马奈 《苦艾酒的嗜好者》《草地上的午餐》
莫奈 《日出印象》《草垛》《鲁昂教堂》组画《睡莲》 雷若阿 德加 西斯莱 毕沙罗
二 新印象主义(点彩派)修拉 西涅克 三 后印象主义
后印象主义画家们的艺术探索和追求从本质上说是对印象主义的否定。塞尚 梵高
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到哪里去?》
第五节 19、20世纪初的法国雕塑
吕德《马赛曲》
罗丹《加莱义民》《地狱之门》《巴尔扎克纪念碑》
第六节 19世纪德国美术
一、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美术 佛里德里希 拿撒勒派
二、19世纪德国现实主义美术 门采尔
三、19世纪德国其他流派 象征主义 外光派
第七节 19世纪瑞典丹麦比利时美术
第八节 18、19世纪英国美术
一、18世纪的英国美术 荷加斯《文明婚姻》 雷诺兹 庚斯博罗
二、英国浪漫主义绘画 弗赛里 布莱克
三、英国风景画 四 拉斐尔前派
第九节 19世纪美国美术
第十节 18、19世纪俄罗斯美术
三、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美术 巡回展览画派
这是19十九世纪下半叶最主要的进步艺术团体,这是名称为“巡回艺术展览协会”,简称巡回画派。巡回画派遵循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美学主张,在俄国各地举办了近50次巡回展览。画家们站在民主主义的立场上,反映人民生活、历史事件和俄罗斯美丽的大自然。列宾、苏里科夫、瓦斯涅佐夫、谢罗夫成为巡回画派的中坚力量。
第六章 20世纪美术
第一节 西方美术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西方现代美术思潮与流派
立体主义是富有理念的艺术流派。他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他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明暗、光线、空气、氛围表现的趣味让位于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
立体主义被人们看做现代主义的“分水岭”。他的出现是因为艺术受到了现代哲学、科学和机械工程学的刺激,也受到了塞尚晚期绘画中抽象视觉分析的影响,还受到非洲面具造型的启发。
主将是毕加索、布拉克。毕加索创作于1907年的《亚威农少女》被认为是第一件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
未来主义 意大利 领导者为诗人马里内蒂发表《未来主义宣言》,以浮夸的文字宣告传统艺术的死亡,号召创造与新的生存条件相适应的艺术形式,宣告未来主义的诞生。
表现主义
主要活动基地在德国。是从后印象主义演变发展而来。是对印象主义忠实地描绘现实的叛逆。他继承了中古以来德国艺术中重个性、重感情色彩、重主观表现的特点。在塑造上追求强烈的对比,追去扭曲和变形的美。
成员:基希纳、诺尔德、黑克尔、佩希施泰因、米勒
a、他的抽象艺术实践开辟了西方抽象艺术的先河,把表现主义推向成熟阶段。b、他的抽象主义理论集中在著作《关于形式问题》、《点线面》、《论艺术的精神》中。内容涉及到抽象形式的法则和美感、绘画的音乐性、创作中的偶然性等问题,值得人们思考和研究。
c、强调绘画的自律性;强调色彩的独立表现价值;主张画家的心灵体验和创造,通过非具象的形式传达世界的内在声音。
达达主义 杜尚《泉》《l.h.o.o.q》。达达主义的目的不在于创造,而在于破坏和挑战。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艺术流派。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
超现实主义
抽象表现主义
托比受中国书法和艺术影响 德。库。宁
克兰也受地方书法影响
波洛克抽象表现主义运动中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
背景: 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是对抽象表现主义倾向的反动。将大众传媒和商业化作为艺术创作主题和动机,将艺术创作和商业图像混为一体。在创造中大量运用现成的物品,如热狗、馅饼、服装、画报、公路标志、罐头等。特点: a、利用在生活环境中接触的材料和媒介来制造大众所能理解的形象,以使艺术和工业文明相结合,并利用大众传媒(广播电视报纸印刷品)加以普及。
b、这些大众通俗的艺术中有新奇活泼富有性感的内容来吸引观众注意力,刺激消费欲望。
c、波普艺术精神:能准确捕捉大众文化的内涵,用何种表现形式艺术家有广泛的自由。d、波普艺术把生活中现有的实物挪动位置、改变环境赋予新的含义,也被称为“新达达主义”。
代表人物:汉密尔顿、安迪。沃霍尔、利希腾斯坦
4、后现代主义
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后来逐渐扩展到美术等其他领域。后现代主义以艺术的大众性反对艺术的精英性,以粗俗、生活化反对精雅的艺术趣味;主张艺术各门类、艺术与生活之间界限的消失,艺术品不仅要作用于视觉,而且应该作用于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美学主张,以及艺术的目的是制造“整体情景”等等。较有影响的流派有:环境艺术派、大地艺术派等。
外国文化的论文篇二
教育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学科,能提供各种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和统计计算结果的解释。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统计学已成为理工类专业的必修课,教育统计学在教育学、学前教育学等文科类专业开设多年。对学前教育专科学生开设教育统计学进行一些探讨。
统计学是研究统计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具体地说,它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反映事物总体信息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原理和方法。教育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由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等途径所获得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从而揭示蕴涵在教育现象中的客观规律。
一、统计学的发展现状。
从世界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都比较重视统计学和统计学教育。6月,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统计学国际论坛”。美国依利诺依大学何旭明教授讲:“美国的高等院校几乎都开设《统计方法》选修课,而且学生中选《统计方法》课程的人数要多于选修《微积分》课程的人数,因为他们觉得统计更有用。”另外,从最近的英国、美国、日本以及港、台地区的中学教材来看,统计学与概率都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教材每个年级都有统计内容。
在国内,统计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993年12月,贺铿、袁卫两位教授提出的“大统计”的理念,在统计学界从认识上正趋于统一。9月,教育部在将504个本科专业调整为249个的情况下,统计学从原来的二级学科反而被调整为理学类一级学科。在本科师范院校,统计学也越来越受到文科类专业的重视。心理学、教育学、学前教育学等专业在一年级分别开设《心理统计学》、《教育心理统计学》、《教育统计学》必修课。中学数学也安排两至三章概率初步认识和统计学的简单应用的内容。小学数学的多数教材中每个年级都有统计内容。
综合国内外对统计学和统计学教育的重视程度来看,我国学前教育专科学生开设《教育统计学》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
二、学习《教育统计学》的具体意义。
教育统计学除了是教育科研的工具之外,对广大学生(包含教育工作者)来说,学习它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具体意义。
因为有些科研报告是用统计方法来表述、说明、解释其研究成果的。如果我们不了解统计学的术语及其所代表的统计过程和意义,就无法领会其中的含义。比如用-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表格中的数据和专业术语,掌握教育统计学的学生就能够顺利地阅读此类文章,而不了解教育统计学相关内容的学生就很难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
(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高职高专的学生大多数毕业后就直接参加工作,但是也会有极少数的学生会接受继续教育,而且就业的学生多数也会在工作稳定之后参加继续教育。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专科生来说他们在接受继续教育时还得学习《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等学科。从狭义角度来说,教育测量就是研究标准化测验的编制原理、步骤、技术和方法。在标准化测验编制过程中,测题的筛选、测验信度和效度的鉴定、常模的计算、量表的编制等,都运用到教育统计方法。在教育评价中,对评价质量的检查、评价信息的估计、效度的鉴定、评价结果的整理和分析,也会用到大量的教育统计方法,所以学习教育统计学为学习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打下了基础。另外,教育科研常用的统计工具spss、sas及excel的高级应用都涉及到教育统计学的内容,因此教育统计学的学习为日后从事教育科研工作人员继续学习spss、sas和excel数据统计内容的学习打下了重要基础。
学前教育专科学生开设《教育统计学》的可行性分析。
三、学前教育专科学生开设《教育统计学》的可行性分析。
(一)已有数学经验上继续学习的延拓。
中学数学已开设概率初步认识和统计的简单应用的内容,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教育统计学》,不仅能更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的内容,而且更注重了统计学在教育科研中的实用性。因此学前教育专科的学生是有能力学习《教育统计学》这门课程。
(二)从事幼教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我国现行教育制度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参与科研,体现了教师即研究者。学前教育专科学生主要的就业岗位是幼儿园教师,所以他们也要参与教育科研。幼儿教师如果将幼儿在园的日常行为表现、心理状态、学习特点、五大领域的学习等等凡涉及到幼儿的各种事情,利用自然观察法每日详细记录,形成最有价值的第一手数据材料,利用教育统计学的知识处理数据可以准确地总结出幼儿的特点,形成有价值的教育理论。不仅有利于幼儿教师自身的成长,同时也为学前教育改革与研究提供最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
四、我校开设教育统计学的意义。
依据我校的办学理念是:“立足基础,发展特色,开拓未来”,笔者认为在我校开设教育统计学课程具有卓越的意义。
(一)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语文、数学、英语是我国教育中最基本的基础知识,而教育统计学的学习是在中学数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无形中可以促进学生继续学习数学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但是今天我国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已明确将数学划归到科学领域,然而数学的思维对孩子的影响依旧非常重要。学前儿童的数学素养、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实际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都能为日后学习数学课程奠定基础。因此,幼儿教师要具有扎实的数学功底和数学表达、传授和运用能力。
(二)突出办学特色。
我校的特色专业是学前教育专业,目前其开设的八个不同的方向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课程。突破以往的唱唱、跳跳、画画等传统的“艺术为特色”层面,增设更为适用的特设学科,但多数方向的`就业方向大多是幼儿园。而我校学前高专的学生经过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阶段的学习,已具有较强的理解力和迁移能力,如果我们能够突出学生的这种能力,在校期间加强对学生全面的培养,毕业生在幼儿园里不仅有传统幼儿师范具备的艺术特长,还能做有意义的实验研究、搞有特色的科研课题、撰写有价值的科研论文、开展特色教学。从而形成我校学生独特的能力,突出展示我校学生在工作岗位上适应性强的特点。
(三)引领未来。
从世界各国幼儿园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幼儿教师的学历标准都在提高,幼儿教师大多是本科、专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高职高专主要培养学前教育专业方面的应用型人才,学前教育专业所培养的幼儿教师在普通文化素养、专业基础技能、专业能力及教育科研素养方面都要有较强的能力,以适应未来幼儿园的工作。
五、我校开设教育统计学的构想。
(一)课程设置。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从未开设过《教育统计学》这门课程,可以从学生自愿选修试着开设此门课程。如果学生反馈效果好、工作生活中能够用到本课程的内容,可以尝试全面开设教育统计学课程。
(二)师资队伍。
目前我校数学师资力量较强,曾担任《概率与数理统计》的老师都能够胜任《教育统计学》,其他数学老师通过自学也能够胜任此门课程的教学。
(三)学科整合。
教育统计学在我校可以将教育科研方法和计算机进行整合教学,达到学以致用。
外国文化的论文篇三
摘要:
在高等教育不断得到普及的背景下,高校文化建设的良好开展,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推动高校得到良好的进步,由此可见,做好高校文化建设至关重要。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容方面融合了儒、道、释等多家优秀的思想精华,而在形式方面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具备养生、修身、礼让等多种社会功能,因此,将茶文化应用于高校文化建设中是符合整体发展趋势的。本文针对茶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的作用及开展途径进行相关方面的探讨和研究,以提供借鉴。
关键词:
茶文化;高校;文化建设;开展途径
1、前言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从形成到发展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不仅融合了多家优秀的思想精华,而且也具有多方面的功能。由于高校是培养社会所需求人才的主要场地,在高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文化建设这一环节的工作来发挥辅助性的作用,而高校文化建设的有效落实,需要借助茶文化的融合。因此,将茶文化融合到高校文化建设中,发挥茶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的作用,无论是对学生个体的发展还是对高校整体的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茶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的作用分析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在内容方面还是在形式方面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将茶文化应用于高校文化的建设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2.1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茶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的作用,第一个层面表现在不仅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国不仅是生产茶叶的大国,而且也是茶叶的故乡,茶在中国的出现以及发展的历史已经长达千年,由此衍生的茶文化也早已经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需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来予以继承与发展,而茶文化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这三个层次所构成,其内容的组成丰富多样,形式也是千变万化,将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中,让学生充分接触、学习、感受茶文化,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茶文化进行有效的继承和发展。除此之外,茶文化中包含了优秀的儒家、道家等方面的思想精华,在高校文化建设中融合茶文化,让学生在茶文化的学习中逐渐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2.2有利于充分发挥茶文化功能,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茶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的作用,第二个层面表现在有利于充分发挥茶文化各个方面的功能,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茶文化具有多个方面的功能,将茶文化应用到高校文化建设中,有利于充分发挥茶文化各个方面的功能,以此来促进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说,茶文化具有美学功能,以茶德、茶艺、茶礼等方面的熏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又比如说,茶文化具有养生功能,长期饮茶有助于人体健康,将茶文化应用到高校文化建设中,让学生通过接触茶文化来充分提高自身身体各个方面的机能,从而为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茶文化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茶道思想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价值观;二是茶文化精神有利于德育教育的良好开展,推动高校文化建设的发展。
3、发挥茶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作用的措施
3.1完善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
茶文化不仅具有丰富的内容形式,而且具有多层的社会功能,要想将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中,所能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完善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以此来让学生更好地接触茶文化。首先,由于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和锻炼能力的主要场所,因此,高校要从课程设置入手,让茶文化知识的教育走进课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茶文化知识。需要注意的是,设置茶文化相关的课程,高校可以通过必修课或者是选修课的形式来进行合理的设置,同时计入学生的总学分中,以此来推动茶文化课程得到良好的开展。其次,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作用,缺少任何一方的作用,都将难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目标。因此,在高校设置茶文化相关的课程之后,教师一方面要从教学内容安排出发,以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作为落脚点,在讲述必要的茶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讲解一些历史典故、人文趣事等,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茶文化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形式上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将教学场地转换成茶楼、茶室等地方,让学生一边观摩一边学习,身临其境地去充分感受茶文化。通过采取这些形式,在丰富茶文化教育手段和形式的基础上,促进高校文化建设得到良好的开展。
3.2明确茶文化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全面营造茶文化的校园氛围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能力且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重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将茶文化有效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中,促进整体的发展,采取的第二个措施就是明确茶文化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全面营造茶文化的校园氛围。目标是行动的前提,在目标的指示下行动才能合理开展,因此,在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明确茶文化教育的目标和价值,才能让茶文化在高校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达到最令人满意的效果。除此之外,还需要全面营造茶文化的校园氛围,以此来发挥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针对于这一方面所能采取的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在对校园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将茶文化的相关理念融入其中,在理念的指导下建立相关的信息资源库,为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茶文化过程中搜索相关的信息提供便利,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茶文化知识;第二,学生进入高校之后,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自己想参加的活动或者是社团,因此,高校可以定期组织一些与茶文化相关的活动,比如说座谈会、展览、演讲等,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让学生充分学习茶文化知识;第三,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部分的内容,高校可以邀请民间的艺人或者是专家来校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多不同的角度让学生了解茶文化,从而促进高校文化建设得到更好的发展。
3.3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各个方面资源的建设
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衍生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其组成内容呈现着多样化的特点,因此,要想将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中,采取的第三个措施就是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各个方面资源的建设,从而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文化的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因此,在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高校领导层要意识到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将对高校多方面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建立茶文化研究室、茶艺练习室、茶叶审评室等,促使茶文化有效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除此之外,茶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各个方面资源的建设,比如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不仅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而且也要鼓励教师积极地去学习跟茶文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4、结束语
茶文化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将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中,对于高校多方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此为探讨点,进行了上述论点的探讨,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从而促进高校文化建设的发展。
外国文化的论文篇四
用面包把食物弄到叉子上,要把面包撕开吃,而不是直接咬,不吃时,面包要放在桌子上而不是盘子里。
要把手放在桌子上而不是膝盖上。
不要分摊费用,要么全付,要么别人请客。
葡萄牙。
如果桌上没有,不要要盐,会被认为是对大厨调味技能的冒犯。
要给消费,10%左右。
印度。
得吃光,要不然显得没礼貌。
饭前饭后得洗手,尤其是指甲。
不要吃得太快或太慢。
要用右手而不是左手。(左撇子肿么办?)。
意大利。
饭后喝浓咖啡,而不是牛奶饮料。
要为杰出的服务多付费。
如果没提供,别要求加奶酪。
意大利。
意大利人习惯本国传统餐饮,晚餐时间就比较长,用餐时往往边喝酒,边聊天,一顿饭要吃二个多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他们比较推崇慢餐运动,认为这是真正的饮食文化。
尼泊尔。
韩国。
最近国内到韩国旅游越来越方便,很多小伙伴们会选择去韩国旅游消费,如果受邀到韩国人家里吃饭,千万不要赶时间!因为即使迟到半小时都不算失礼,进门之前要脱鞋,在饭桌上,都是先给家里的年长者盛饭,这也表示可以开饭了!吃米饭、炖菜和汤时,要用勺子,其它饭菜用筷子,记住不要用筷子指人,也不要用它戳食物,碗里不剩饭菜才是礼貌的。
泰国。
泰国人常常是坐在地上吃饭的,但是注意千万不要把自己的脚底冲着他人,在菩萨和国王像前要低头!如果你带礼物去泰国人家的话,应该把礼物包装一下,并使人能看到价签,因为主人可能会回赠你礼物,如果回赠品的价值比你的礼物低的话,主人会很尴尬,这点跟国内很不一样呢!
日本。
在外国人看来,日本的餐桌礼仪是十分讲究的,但吃面条的时候似乎是个例外!日本人吃汤面时毫不掩饰声响,而且一定会发出响亮的吸溜声。游客最好也入乡随俗,以表示感谢主人的盛情款待,另外在吃米饭或喝汤时,一定要把碗端起来,让碗口冲着自己。
在法国,如果饭菜还没尝就加调味品的话,厨师是会很不高兴的。而且,客人在吃饭前一定要关闭手机,以免就餐被打断。这里很少用点心盘来盛面包,所以直接把面包放在桌布上就可以。只有在你希望添酒时,把杯子里的酒一饮而尽,否则最好剩一些。
外国文化的论文篇五
提要:
文本理论在当代西方文论中具有重要影响。其代表人物克里斯特瓦借鉴本维尼斯特的话语理论和巴赫金的对话主义,提出“文本就是生产性”,这既是对结构主义文论的颠覆,也是对“文学性”问题的一种新的思考,推动了文学理论从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乃至解构主义的转变。
关键词:
作为在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文论的影响下所产生的重要理论,文本理论影响甚巨,而论及文本理论时,自然会想到罗兰巴特、德里达等理论家。但是,当我们跟随这些理论家在“从作品到文本”的转换中尽情地享受文本所带来的快乐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理解文本理论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朱利娅克里斯特瓦。作为一位丰产的理论家,克里斯特瓦关注的领域甚广,从符号学到文学理论,从女性主义理论到精神分析学说,均有不同程度的理论贡献。而就文学理论而言,她借鉴新兴的话语研究和符号学研究,为二十世纪文论“引入了新的景观”,在推动文学理论从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乃至解构主义的转变时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即是对其“文本”理论的理论渊源、生成语境及基本内涵和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和解读。
一、从语言到话语。
有学者将克里斯特瓦同其前人理论的差别归结为三点:
1.致力于严格而复杂的学科间性的研究;2.将“文本”视为一个深受其他文本影响的动态过程,这些文本从前被认为是在文学作品边界之外的;3.理论的自觉性,即,承认批评话语研究对象的意蕴。
很明显,这里所谓的“前人”主要是指结构主义者。进入20世纪之后,文学学科的独立性、科学性成为文学研究的理论诉求。自文学理论的“语言学转向”之后,力图借鉴语言学并使之成为文学科学的理论研究模式是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以及结构主义等流派自觉的理论实践。雅各布森的“文学性”理论,以语言学为理论基础,以语言的诗性功能为旨归,这一问题域奠定了其后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并形成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在结构主义文论这里,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构成了它的理论前提和研究模式。比如,索绪尔所提出的“语言/言语”模式就构成了一种解释框架,具体的文学作品位于“言语”层面,而文学理论则应处在“语言”层面,它研究的是文学的“语法规则”。结构主义文论家托多洛夫就明确指出,结构主义诗学的目标“不再是描述特定的文本,凸现特定文本的意义,而是要建立这一特定文本所产生的一般规则……因此这一科学不再关注现实的文学,而是可能的文学。换言之,它所关注的是构成文学现象的抽象特质:文学性。”也就是说,结构主义诗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具体的文学作品,而是“文学”这一特殊话语的基本特性和抽象规则,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抽象结构的一种具体体现。因此,在结构主义文论中,主体、历史都已被剔除得干干净净,也就不可能有什么意蕴存在,结构主义叙述学就是它的直接体现。这种研究固然使文学研究更为深入和细化,更具有科学性和专业性,但同时却也使结构主义的文学研究日益封闭、狭隘,除了孤零零的结构,什么都不指涉。而这在罗兰巴特、德里达等后结构主义者看来是不可接受的。但是问题在于,他们又接受了索绪尔提出的“能指”和“所指”之间关系的任意性原则。这一原则赋予语言系统以独立性和自足性,使语言从复杂的历史、文化关联中剥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分析对象和系统。所以,如何才能超越结构主义那种思维模式和框架而又不损害到语言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呢?来自东欧的克里斯特瓦生逢其时。
本维尼斯特的话语理论认为,索绪尔所说的“语言/言语”中的“语言”,其自身并不存在,它只是规则系统和交流手段,而话语才是语言的具体运用,才是活生生的.、真实的语言。因此,语言学应该研究的是具有生命力的话语,而不是抽象而又僵化的“语言”。显然,这就不再承认索绪尔的“语言/言语”的区分,而是提出了“语言/话语”这样一种新的区分,或者也可以说,这种研究实际上注重的不再是对语言的类型和层次的区分,不再关心规则和秩序的建立,而注重的是将研究深入到话语之内。话语不仅可以表示一种语言行为,也可以表示语言的结果,既包括语言的生产行为,也包括语言的策略、方式,以及语境等诸多要素,根据这种理解,语言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结构体系,而是被言说着的陈述主体以及各种意义所缠绕,“正是在语言之中并且通过语言,人类才将自我建构成为主体(subject),因为在存在(being)的现实中,只有语言才能确立‘自我’(ego)的概念”,因之,语言是主体隐匿之所在,有关语言的见解只有基于真实的、言说着的话语才有意义。
如果说本维尼斯特从语言学的角度为超越结构主义思维模式提供了思想资源的话,那么,巴赫金的超语言学和对话理论则适应了文论创新的需要。超语言学一方面针对的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另一方面针对的也是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它不是“在语言体系中研究语言,也不是在脱离开对话交际的‘篇章’中研究语言;它恰恰是在这种对话交际之中,亦即在语言的真实生命之中来研究语言。”语言不是一个僵死的事物,而是处于总在变化、运动着的对话交际的语境,是有生命力的语言,“我们所说的语言,不是抽象的语法范畴构成的体系,而是有思想内容的语言,是作为世界观的语言,甚至是作为具体意见的语言;它在一切思想领域里能保证达到起码的相互了解。”这就是话语,是活生生的应用中的语言。巴赫金强调话语具有内在的对话性,“话语在同一语言范围内与他人表述之间(这里是话语本来就有的对话性),在同一民族语范围内与其他‘社会语言’之间,最后在同一文化、同一社会思想观念范围内与其他民族语言之间,都有着对话性。”超语言学强调话语的对话性,既批判了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又提出了一种对话主义。从这一角度来看就不难理解巴赫金为何会提出复调小说的理论。
无论是本威尼斯特的语言学理论,还是巴赫金的“超语言学”,都强调话语的对话性。显然,这种理解是对语言问题的一种新的理解。而“文学毫无疑问是一个享有特权的领域,语言在其中被运作,被净化,被改造”,换言之,文学已经成为话语运作的特殊方式和场所,而文本理论的提出正是这一思想自然地延伸。
二、文本及其生成。
在本维尼斯特和巴赫金等的影响下,克里斯特瓦将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和结构主义诗学对“文学性”问题的理解转换成了对“文本性”的理解。与结构主义那种抽象、静态、一元的文学性不同,文本性着重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生命力,她说:
文本就是生产性,这意味着:首先,文本同其所处语言的关系是一种(破坏--建设性的)再分配关系,因此,最好通过逻辑范畴而不是语言学范畴对其进行研究;其次,它是文本之间的置换,是一种互文本性(intertextuality,也译为“文本间性”――引者注):在具体的文本空间中,取自其他文本的若干陈述彼此交汇、互相消解。
作为一种“方法论领域”,文本理论的提出也同刚刚兴起的符号学研究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正如克里斯特瓦自己所言:“既然社会实践(经济、习俗、艺术,等等)被视为一个‘象语言一样有结构的’意指系统,那么,任何实践都可以作为同自然语言相关的次级模式而被科学地研究,它以这种语言为模式,转而又成为一种模式或范式。”[16]这种符号学研究将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对象从具体的实践中抽离出来,并将其作为符号体系而研究,文学是其中一种特别的符号学实践。罗兰巴特强调过,符号学就是语言学的解体过程,因此,符号分析也就是符号消散的过程,显然,这也就是克里斯特瓦所强调的文本对语言的再分配关系。所以,在克里斯特瓦看来,文学文本的这种生产过程就是意指过程,它是在“语言中(通过符号学和符号配置的异质性)所作的工作,是它使得一部文本显示出言语交流和表述中没有说出来的东西。”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一问题,克里斯特瓦提出了“意指实践”(signifyingpractice)的概念:我把意指实践称为符号体系的建立和抵消。建立符号体系要求社会结构内的言说主体的同一性,主体承认这一社会结构是同一性的基础。抵消符号体系是通过使主体经历烦乱、狐疑的过程而实现的;这间接地挑战了先前已经获得他认同的社会结构,因此,同时发生的就是社会中多次的断裂、复兴或者革命。
所以,不存在本质上的文学性,只有绝对的写作实践,写作只是一种能指的踪迹。文本就是语言的可能性的一种开放状态,无论作家的创作还是读者的阅读,都是写作。克里斯特瓦也认为,文学问题已经转化成为写作问题。她认为,新型的文学研究要面对的不再是结构主义的文学性问题,而是新的特殊主题,它需要靠超语言学、生物学、不可预测的社会交际、不确定的符码等等来发现语言的规律,这些因素并不能依靠有限的逻辑演绎和理性判断,而仅仅是言语主题自身的规律。“这一特殊主题--既不是沉思,也不是索绪尔的语言,而是文本,它或者破碎或者连贯,通过一种无法预知的必要性而获得(自身存在的)合法性――这一“主题”正好就是巴特在文学中要寻找的对象,它就是写作。”
所以,在这里克里斯特瓦将“文本”同“写作”结合起来,文本就是写作。每一个文本都镶嵌在文本交汇的意义之网中,文本的写作就是对语言的潜能的释放。对她而言,这种新的写作观念是伴随着莫里斯布朗肖、马拉美、卡夫卡、普鲁斯特等现代作家的写作而出现的,这种写作放弃了对迷宫般的绝对精神的思辨以及对语言本质的思考。它综合了虚构的、政治性的、新闻体的话语(也即是罗兰巴特在《零度写作》中所倡导的“新闻体”的“零度写作”),还有新小说派以及“泰凯尔”派,同时还有社会主义(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和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和结构主义以及文学先锋派的理论,因而呈现出一种杂糅状态。
不难看出,这些问题体现的正是文本理论的悖论。文本论的提出,使原本被结构主义者视为只是一个语言结构的文学作品变得生意盎然。语言是有生命力的,文本的生产性就是对这种生命力的解放。它通过对语言的破坏、重建来重新分配语言内部的关系。文本走出了单一、封闭、狭隘的分析模式,以语言为工具,穿越了文本之间的广阔空间,没有什么纯粹的文本,文本就是意义生产本身,这打破了意义单一性的局限,赋予文本以无限的意义。“文本就是生产性”不仅意味着对语言的解放,也意味着对文学的解放。
与此同时,巴赫金曾经强调,话语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折射,每一个语言符号都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显示存在,它还折射着另一个现实--意识形态的领域,所以巴赫金强调“符号的意义属于整个意识形态。”但是,在克里斯特瓦这里,文本内部话语的意识形态性这一问题事实上被搁置了。所以,文本的无限敞开,是文本内部之间的互相敞开,还是向社会和历史敞开呢?对于以上这些问题,克里斯特瓦的答案并不尽如人意。
事实上,文本理论对社会、历史因素采取了一种拒绝的态度,而这与结构主义文论也是一致的。如果说在巴赫金那里,小说之中是多种声音的对话,在话语内部反映了意识形态的话,那么在文本理论中,无论是克里斯特瓦还是后来的罗兰巴特和德里达都没有深入这一点。对他们而言,文本只是语言互相指涉的游戏,是与所指没有任何关系的能指的游戏。所谓的“互文本性”也是文本与文本之间、文本内部各种声音的对话。可以看出,结构主义看重的是“语言/言语”的模式,而文本理论则更看重“能指/所指”的模式。换一种说法,我们可以说,无论是社会文化历史结构还是各种语言的所指,都是被纳入到文本之中的符号意义上的存在,它们延异在文本的无限互相指涉之中,成为失去了所指的能指的游戏。所以,罗兰巴特强调的“文本的快乐”以及德里达所说的“文本之外别无他物”,同克里斯特瓦的“文本即是生产性”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当只剩下绝对的写作和互文本性时,文史哲体裁的界限消失了,作家、读者的身份界限消失了,语言的可能性也就被耗尽了,而从纯粹语言学的角度――无论是语言还是话语――来理解文学、理解文学性势必会在耗尽语言可能性的同时也耗尽了文学的可能性。
外国文化的论文篇六
单选题
1.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a.夏
b.商
c.周
d.秦
2.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
b.断手、刖、劓、宫、大辟
c.墨、劓、刖、宫、大辟
d.醢、脯、劓、墨、大辟
3.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
a.质剂
b.傅别
c.合同
d.券书
4.春秋时期法律制度的重大改革就是各诸侯国公布了成文法,这些成文法的中心内容是()
a.保护私有财产
b.保护公有财产
c.保护工商业
d.保护周王的土地所有权
5.商鞅变法时期,为改变秦国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旧习俗,颁布了()
a.《垦草令》
b.《为田开阡陌令》
c.《分户令》
d.连坐法
6.秦朝的法律形式有()
a.律、令、比、式
b.律、令、科、比
c.律、令、式、课、程
d.律、令、格、式
7.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兴律》和()
a.《具律》
b.《盗律》
c.《杂律》
d.《厩律》
8.曹丕称帝时,以书中监、令为长官,始设()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尚书台
9.《晋律》颁行后,张斐、杜预两大律学家为之作注,经朝廷批准颁行天下,称为()
a.《法律答问》
b.《大杜律》
c.《小杜律》
d.《张杜律》
10.将《新律》之《刑名》篇分为《刑名》与《法例》两篇的律典是()
a.《九章律》
b.《晋律》
c.《北魏律》
d.《北齐律》
11.南朝规模最大的.一次立法活动是()
a.宋对律、令、科的修撰
b.齐对律、令、科的修撰
c.梁对律、令、科的修撰
d.陈对律、令、科的修撰
12.以“法令明审,科条简要”而著称的律典是()
a.《新律》
b.《泰始律》
c.《北齐律》
d.《大律》
13.首创流刑五等之制,并为后世所沿用的律典是()
a.《新律》
b.《泰始律》
c.《大律》
d.《北魏律》
14.隋朝的律有《开皇律》和()
a.《大律》
b.《泰始律》
c.《武德律》
d.《大业律》
15.唐律中大致相当于现今刑法总则篇的是()
a.《名例》
b.《刑名》
c.《法例》
d.《具律》
外国文化的论文篇七
近期通过查阅国外学前教育装备供应商的网站和供应目录,发现国外供应商资源信息量很大,与前几年有较大变化。近年来,国外学前教育装备的供应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前教育装备与课程高度融合。
现今国外的学前教育装备供应商网站一改过去仅仅销售玩教具和设备设施的情况,增加了很多幼儿园教师使用玩教具的教案。教案中有详尽的教育活动目标、需要的玩教具材料、可下载的教学图片集、教育活动建议等。供应商为幼儿教师组织俱乐部活动,还为教师设有工作坊,制作教学需要的用具。供应商还在门店为幼儿举办活动,并为活动提供免费的工艺材料。
供应商网站上不仅为教师供应幼儿园的设备设施、玩教具,也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组织社区活动,向家长提供幼儿在家庭中使用的玩教具和游戏材料。
2强调玩教具的安全性能。
国外的学前教育装备供应商非常注意玩教具的安全卫生问题,如为幼儿提供安全帽,为婴儿提供的地毯标明符合环保标准和消防要求,幼儿玩的沙子标明符合astmd4236标准,玩教具还标明材质和清洗、保养要求。
在幼儿园设备设施安全方面,某家幼儿园大型运动器械供应商在网站上承诺所销售设施设备的安全性能达到多国的安全标准,可以确保幼儿的安全。幼儿园可以在网站上告知供应商本园运动场地的数据信息,提供他们需要的运动器械主题(城堡、自然、航海),需要的运动器械种类(钻爬、攀登、秋千、滑梯),提出自己喜欢的设计方案。这样,供应商就可以帮助幼儿园设计运动器械在场地中的位置、各个器械的距离、场地中地面的材质和排水系统。供应商确保维修和应急车辆可以直接进入幼儿园的游戏场地,保证教师的视线可以观察到运动场中的每一个幼儿,让运动区有适宜的日照,器械上也有适当的遮挡,防止幼儿在运动时过度晒伤。
3装备服务全程化、全面化。
服务内容全面、要求周到便捷、专业化国外的学前教育装备供应商不仅注重产品售前宣传、选购、寻价,还注重产品售后的维护、保养,装备服务全程化。供应商在与幼儿园的合同条款和保修证书中特别申明:确保在产品售后定期对所售产品进行维护、检查,做好检查和维护的记录,奉送维修套件。供应商还为幼儿园制订个性化的设备维修计划,如幼儿如果在幼儿园购买的运动器械上做了涂鸦,供应商负责重新油漆,并做好零件的更换,保证运动器械的安全性能。供应商还对幼儿园公用设施,如天然气、水电线路、休息区的长凳、野餐桌、厕所等设计提供帮助。供应商的服务内容还包括帮助幼儿园控制支出、简化申报事项、实现“绿色幼儿园”目标、在线订单跟踪和管理、安全快速安装设备设施等。
赵媛、张鹏在调查中发现,在我国,很多户外大型玩具生产经销商“没有参与到相关售后服务过程中,既没有对教师进行安全培训,也没有对玩具进行定期维护,导致玩具经常出现损坏情况。幼儿园希望能与相关生产经销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保证定期交流沟通,共同维护,有效延长户外大型玩具的使用寿命”。幼儿园在购买装备时,应在销售合同中引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要求供应商达到这些标准的要求,如引用《无动力类游乐设施儿童滑梯》(gb/t27689-)、《无动力类游乐设施秋千》(gb/t28711-)标准,真正发挥标准作用。合同中可以要求供应商按照标准要求定期检查装备的质量,并做好修缮工作,这样可以使幼儿园的利益得到保护,并保障幼儿的安全。装备部门也应向国外的供应商学习,从招标采购开始做装备的全程化管理,帮助幼儿园做好装备的维护工作。
装备中信息技术内容增加国外的供应商供货目录中,有一些专门为幼儿园设计的信息化设备、软件等,如为幼儿设计的计算机显示器,色彩和外形更符合幼儿需要,软件的设计也适于幼儿操作。
供应商还有移动互联网服务,幼儿教师可以方便地用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安装免费的应用程序,访问供应商的网站,网上有为幼儿园教师做的专栏,教师注册为会员后,可以为教师提供专业的服务。
注重幼儿园环境的整体设计国外的供应商网站有专门为幼儿园提供的整体环境设计。教室的环境设计色彩柔和,色系的选择也更适于幼儿。相比于我国的幼儿园环境设计方面,一些幼儿园的环境色彩炫目、纷乱,色彩饱和度较高,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心绪不宁,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
国外供应商为不同年龄的幼儿提供不同教室的环境设计,如有婴儿教室、学步期婴幼儿教室、自然教室、特殊教育教室等专业教室的3d效果设计图,有专业的设计师根据幼儿园预算做活动室墙壁、地面的色彩设计,地毯、家具设计,以及专用设备的设计。家具设计有供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或混龄幼儿共同使用的家具,家具的左端是低龄幼儿的矮桌、矮椅,中部是正常幼儿的桌椅,而右端的桌子为特殊儿童轮椅高度设计,这样的设计可以满足不同的幼儿在同一班级活动的需要。
我国幼儿园中家具的配备存在幼儿桌椅尺寸普遍不适合的情况,很多幼儿园的家具配备没有达到我国《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gb28007)要求。在这方面,国外供应商提供了多种家具设计方案,以期让班级中的幼儿有更多交流机会,而且不会发生碰撞事故,我国幼儿园家具的配备方案较少。对比我们应予重视,改进幼儿园的家具配备,为幼儿配备适合的家具。
个性化标签制作服务,方便教师使用国外的学前教育装备供应商还为教师设计了网页上自助制作标签的服务。标签有幼儿名签、活动区标识、玩具材料收纳标识、角色标识等多种。幼儿教师可以在网上自己制作幼儿名签,贴在幼儿衣柜、床、饭盒、水杯架等处。活动区标签、玩具材料标签可以贴在幼儿活动区和教室墙壁,教师的工作更轻松,标识更整齐、美观,由于标签图案组合多样,教师可以用这些图案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室环境。
供应商网页上为幼儿制作了一些幼儿角色标签:喂鱼员、领队员、气象观察员、升旗员、新闻报道员、餐厅服务员、清洁员、睡眠室小助手(帮助老师和小朋友搬床)、小园丁、灯光师(帮助小朋友开灯)、守门员(帮助小朋友出门时拉住大门)、邮递员、宠物饲养员、玩具发放员、图书管理员。这些标签就像幼儿头饰一样,可以帮助幼儿时刻记住自己的职责,培养他们的角色意识,标签也方便教师和其他幼儿督促承担“工作”幼儿,完成好自己的任务。
4全纳教育理念下的学前教育装备供应。
学前教育的范围从3~6岁扩展到现在的0~6岁,国外学前教育装备供应商目录中加入了低幼和特教内容。相关内容有专门为婴儿设计的软垫、镜子,适合特殊儿童使用的玩教具和设备都加上了特别的标记。供特殊儿童使用的设备设施不仅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便利,还增加了心理治疗的内容,帮助他们融入社会生活,如在轮椅上增加发球的设备,可以让一个残疾儿童坐在轮椅上和几个正常儿童打球。有供幼儿游戏时使用的人偶,还有让正常儿童体验盲童感觉的蒙眼游戏等,这样可以培养残疾儿童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残疾儿童的自信,让正常儿童更好地关爱特殊儿童,以及培养正常儿童对残疾儿童的包容。
国外学前教育装备供应商网站专门为特殊儿童或是有特别需要的儿童,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自闭症儿童、发育迟缓儿童、诵读困难儿童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供应商还设置专门的版面为这些儿童的家长提供他们随班就读的学习策略。
我国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要求:“鼓励农村残疾儿童就近接受教育。积极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个残疾儿童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国外的这些理念和做法给我们积极的启示,应进一步加大装备服务力度,帮助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健全我国的关爱服务体系。
5供应商为幼儿提供种类多样,安全、卫生、环保的游戏材料。
半成品材料增多近年来,国外学前教育装备供应目录中半成品材料增多,方便幼儿教师使用。供应商提供没有上色的纸灯笼、纸制面具、裁切好的彩纸、纸条、木质相框、纸盒、纸质花盆、制作布偶的简易棉布口袋、装羽毛球的纸筒等。有些材料很有创意,如有一种塑料棍,棍的一端有螺纹的设计,教师可以把大可乐瓶切掉一半,把棍子有螺纹的一端拧在大可乐瓶口上,棍子和可乐瓶就可以组合起来,做成打球的小型运动器械。与我国不同的是,国外供应商提供的半成品材料有一部分是工厂的半成品,没有使用过,如胶带上的纸芯、卫生纸的纸筒等。我国的自制玩教具是教师、家长捡来用过的废旧物品,与我国的自制玩教具材料相比,国外的半成品材料更清洁,更符合卫生、环保标准,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劳动。
有研究表明:我国农村由于缺少玩教具,教师经常自制玩教具供幼儿使用。农村幼儿园自制玩教具使用购置材料的占52.1%,使用废旧材料的占37.5%,使用自然材料的占10.4%。据调查,城市中幼儿教师、园长购买的材料也很多。这些材料的来源多是小商品市场,质量不好保证,有些难以达到安全卫生的要求,而零星的购买费时费力又不经济。装备供应部门应当借鉴国外供应商的做法,为幼儿园组织招标采购专门定制的半成品材料,经过检测合格后,批量供应给幼儿园使用。
感知材料种类丰富国外供应商为幼儿提供的感知觉材料种类丰富。为了让幼儿感知多种材质,有木质、竹质、塑料、聚氨酯、纸质等多种材质的积木,有多种材质的画笔,纸张的种类也特别丰富,手工纸有各种木材、动物皮毛、羽毛、石头、树皮等多种纹样,这些材料为幼儿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感知体验。
多元文化材料多为了让幼儿了解多样文化,与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小朋友友好相处,国外的供应商专门制作了多种皮肤颜色(白、黄、褐、黑)的纸张、多种人体肤色的棉布料,有多种肤色的偶人供幼儿游戏时使用,还提供多种文化背景人物的服装。我国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利用民间游戏、传统节日等,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和世界其它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理解人们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友好相处。”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地、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也应开发一些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元文化材料,供幼儿教育活动使用。
生态教育材料多样为了让幼儿走向大自然,感受不同的生态环境,供应商设计了不同生态环境的材料包,为幼儿提供不同生态环境的图片、材料、工具,供幼儿在户外自然活动时使用,如捕捉昆虫的网、昆虫盒、蝴蝶笼箱、镊子、观察镜等。所有的材料包都有详细的使用说明书,说明书中有教学活动案例、制作标本步骤、注意事项等信息,教师不用备课就可以使用。
目前,我国幼儿园正在贯彻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且正值学前教育装备的配备高峰,国内供应商应当汲取国外供应商的经验,围绕幼儿教师、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需求为幼儿提供游戏活动材料,达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要求,做到安全、卫生、环保,确保做好学前教育装备工作。
外国文化的论文篇八
2、转型时期我国金融结构优化研究
3、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4、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5、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长效供给研究
6、中国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不均衡问题研究
7、发展文化事业促进文化产业政策研究
8、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研究
9、中国金融业税收政策研究
10、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研究
11、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12、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13、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科学化管理研究
14、我国税收立法权配置问题研究
15、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16、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北京市政府投融资研究
17、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研究
18、我国地方政府债券运行机制研究
19、转型时期中国居民消费分析及宏观政策研究
20、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研究
21、我国准公共品多元化供给研究
22、云南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证研究
23、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研究
24、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25、转型时期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政策研究
26、实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研究
27、中国现行土地财政模式转型研究
28、促进我国二氧化碳减排的碳税政策研究
29、中国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30、环境规制的经济效应研究
31、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32、我国老年公寓发展问题研究
33、社会保障筹资机制改革研究
34、公共财政视角下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研究
35、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
36、城镇基本住房保障体系研究
37、财政信息公开机制研究
38、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供给研究
39、中国财政民生支出规模与结构的优化研究
40、财税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研究
41、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
42、中等收入阶段中国减贫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
43、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
44、中国地区间税收与税源非均衡性问题对策研究
45、中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机理及效应研究
46、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研究
47、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财政政策研究
48、中国增值税制度深化改革研究
49、我国不动产课税制度研究
50、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政策建议
51、房地产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税负效应分析
52、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中的政府角色定位
53、中央财政环境保护预算支出政策优化研究
54、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集聚效应
55、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56、现阶段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
57、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58、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研究
59、我国农村商业性金融发展研究
60、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财税政策研究
61、环境政策研究
62、关于促进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及相关税政管理体制研究
63、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
64、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研究
65、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政府角色转变研究
66、农民专业合作社效率研究
67、南欧主权债务危机研究
68、我国国防财政政策研究
69、支持物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70、中国公共卫生支出理论与实证分析
71、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我国环境税有关问题研究
72、转移支付、财力均衡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73、我国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74、住房保障税收政策研究
75、城乡卫生医疗服务均等化研究
76、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分析与改革路径研究
77、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政府投入管理制度研究
78、中国部门预算改革研究
79、中国财政投融资资金运用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80、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约束机制研究
81、中国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公共物品供给研究
82、财政扶贫资金绩效管理改革研究
83、中国房地产税收制度改革研究
84、财政分权下的政府行为与环境污染研究
85、基于差度理论基础的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分层研究
86、我国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贡献研究
87、在我国推行绩效预算的理论与实践思考
88、政府部门预算支出绩效管理研究
89、地方政府融资及其风险分担机制研究
90、公共预算权力配置问题研究
91、股票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92、我国公共财政支出可持续性研究
93、财政制度、经济增长与国家治理
94、论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
95、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制度研究
96、公众节能行为的经济分析及政策引导研究
97、我国个人所得税税率问题研究
98、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99、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研究
100、中央企业境外投资风险控制研究
外国文化的论文篇九
选题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论假新闻的成因危害及甄别防范假新闻
·“限广令”对电视行业的影响-湖南tv的多元化
·浅谈限娱令对播音主持行业的影响
·主持人传情达意在电视谈话类节目的运用
·民生新闻的娱乐构成分析及发展浅议
·从“网络哥姐”现象谈网民媒介素养
·微博对网络新闻评论的影响
·新闻传播学视角下的手机媒体
·新闻学论文:南方人物周刊的媒介经营探析
·电视在公共外交领域的传播价值和策略
外国文化的论文篇十
摘要:自人类文明诞生之日起,人文精神就成了伴随人类文明演进的一个永恒话题。外国文学著作中涵盖的人文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本文以美国文学巨匠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为例,简要分析其中所折射出的纯朴人文精神以及在面对生存、发展中的阻碍表现出来的不放弃的进取精神。同时主人公对人生目标执着追求的奋斗精神、不畏艰险敢于拼搏的牺牲精神和作者对构筑理想社会的深刻观点也值得我们探讨与借鉴。
关键词:外国文学人文精神《老人与海》
一、人文主义的发展及内涵
回顾历史,欧洲人文主义精神发展的鼎盛时期,人文主义精神以“提倡以人为核心而不是以神为核心”的观点与封建宗教神学思想水火不容。至十七、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出现,人文主义精神发展更趋理性,但与封建宗教神权依然是冰火两重天。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人文精神渐渐被视为国家文化的核心部分,各国纷纷倡导“以人文本”的治国理念。人文精神始终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话题,其本源的一面体现了人类以实现自我价值为目标的自我关怀、关爱并尊重生命、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然而究竟何为人文精神?至今仍未有定论。这里本文简要将人文精神概括如下:首先提倡人性、尊重人(包括其价值和任何尊严);其次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后建立人类与未来发展的良好关系,构筑自己内心的理想世界。
人文主义精神对于充实人的精神品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类文明发展都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为此,人文主义也成为了被许多社会责任感强烈的文学家们进行文学探索的目标。外国文学作品中,人文主义思想体会较为深刻的有文艺复兴时的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和二十世纪初的美国文学巨匠海明威。其中海明威笔下的人文精神更趋向理性思考,面临困难重重的环境仍保持最初的信念不被摧毁,面对他人的不屑与冷落依旧坚持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这种纯挚的人文品质在今天依旧值得我们去探讨与学习。
二、海明威笔下的人文主义
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人文主义是始终以人的精神为主体,具有社会科学性并且倾向于对人们现实生活和人类社会命运的一种反思与理性思考。就社会科学性而言,人类是有思想有大脑的高级动物,他们有追求真理的权利和能力。海明威在其小说《老人与海》中就充分地彰显了主人公的这种真挚理性下的人文主义品质,正是这种精神品质让其成为了最终的赢家。尽管海明威和莎士比亚所生活的历史时期不同,两人对人文精神的思考都各持己见,但对于人的价值则有许多相同的见解。《老人与海》中老人桑迪亚哥将捕鱼视为自己此生的信念。每次出海都并非只为生存,更多的是在为信念、为自己的存在价值而拼搏奋战。面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毫不退缩,并且坚信,只有不放弃才会获得成功。印象最深的画面是在与海鲨进行了整整三天的殊死搏斗依旧毫无结果时,老人非但没有丝毫气馁,而且依然乐观地说,“人宁可被毁灭,也不能被打败。”正是这句简单而又纯朴的话语塑造了老人坚毅伟岸的形象。整部作品都是围绕老人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不屈不挠、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和坚毅果敢的性格开展,除了这些外,海明威向我们呈现的还有其在追求创造完美文学艺术的无限想象力与创造力。本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面对艰险毫不动摇,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始终坚定自己的信仰顽强拼搏永不言弃,对美好未来始终保持一份热枕。
三、《老人与海》作品中折射出的人文精神
(一)越挫越勇,始终坚持的进取精神
面对失败,永不言弃始终是一个人通往成功殿堂的金钥匙。小说一开始,桑迪亚哥就是一个憔悴不堪、伤痕累累、已经八十余天连一个鱼子儿都没收获的“失败者”,甚至他连吃饭都要靠男孩救济,而他始终没有为霉运而退缩反而越挫越勇,依然坚持黎明到来前撑起桅杆决心向胜利的曙光驶进。在遇到真正的大鱼时,尽管熟知自己的力量大不如对方,他依旧不肯甘愿认输并以“我跟你奉陪到死”的态度与大马林鱼展开殊死搏斗。待鲨鱼再度袭来,他仍然是尽己所能地去与其战斗,鱼叉丢了用小刀桨把,刀子断了用短棒,短棒丢了他便直接用舵。到最后所有的鱼肉都被鲨鱼吃尽但老人顽强拼搏的坚韧意志却更加坚定。支撑他不惜一切去战斗的就是他的信念和他证实自己能力的决心,出海打鱼只是他证明自己生命力的一种方式。所以他才不会被前八十多次的失败而击垮,而是去下一次的尝试和战斗。他明白,生命的路途上困难重重,也许更大的困难和失败还在后面,而自己要做的就是绝不放弃拼尽全力博取胜利。如作品中言“他的希望和信心从来没有消失过,现在又像微风初起的时候那样清新了。”主人公桑迪亚哥的品质与精神不仅是海明威自身人格的外显,更是此时美国社会的社会精神所在:不言弃、不认输、坚持到底。
(二)正视自己、勇于挑战自我的斗争精神
《老人与海》中所有的人物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硬汉”形象,如果生命是一张任自己去挥写的画板,那么他们的画作应该名为奋斗,他们毕生都在与海鲨与暴风骤雨甚至大海不屈不饶地战斗着,并以此向社会展示其活着的价值。他们大都有着令人敬仰的过去,但却并没为此在这些曾经的丰功伟绩上流连,而是更加勇猛,更加器重,始终活在奋斗中的自己。小说中主人公桑迪亚哥一面因八十余天未捕到鱼而遭受同行的冷嘲热讽甚至连小孩子也无奈最终失望地离他而去;另一方面,他年事已高,精力有限,体力不足在精神上还顶着几十次失败带来的巨大压力,生活环境可谓是内忧外患。对此,他只有两个选择:放弃或者坚持奋斗。放弃就是认输,从此在众人的讥讽下生活;坚持奋斗或许会成功并赢回尊严,但也可能会一直失败,最终在别人的羞辱中死去。两个选择对此时的桑迪亚哥而言都近乎绝境,但只要有一丝希望他都勇于挑战自己的极限和力量,毫无疑问,他选择后者。作品中老人这种敢于向自己发出挑战的斗争精神是当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元素,仍然值得我们去学习。
(三)顽强拼搏,不畏强敌的牺牲精神
整部小说除了对敌对双方力量严重不平衡的展示外,还有主人公敢于斗争的勇气与精神气节让我们为之动容。首先,广袤无垠的碧海蓝天下,消瘦不堪的老人撑着一艘破败的小船与体形是他几十倍的马林鱼和“每一颗牙齿都比其手指还长”的鲨鱼群较量,这是老人英勇气概的体现。其次,先是被嘲讽的对象最后却成为受人敬仰的大英雄,这一变化正是整个社会人文气息所在。一个有信念有理想并且不为通往理想和信念之路的艰难险阻所屈服的人,一个立足当下努力活出自我价值、永不言弃的人,一个放眼未来内心充满希望的人,无论其最终的成败如何,他都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可以说,主人公桑迪亚哥身上所折射出的饱含了人类的自信、自尊、自强的精神品质是千百年来人类在危机前的鲜活写照。另外,需要清楚的是,海明威笔下的老人勇敢顽强,敢于斗争,但他并不是一个只晓得去拼杀的人物形象。智慧、平和、遇事不急不躁,处理问题井井有条也是其人格魅力所在。小说借助老人的形象与事迹告诉我们,无论是个人目标的达成还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演进,除了具有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勇于挑战、顽强拼搏、不畏牺牲的精神品质外,还要保持积极向上、健康平稳的心态。作品中老人在出海捕鱼之前总是“宁肯把什么都安排得分毫不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会错过时刻都可能降临的好运气;在与马林鱼抗争中他坚信“一个人在海上决不会孤单”,并最终靠着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取胜;和鲨鱼抗衡时,老人怀揣希望全力拼杀,并在鱼群来袭时明白“斗也不会赢了”这一事实。面对败绩,老人首先从自身找原因,只怪“走得太远”。成功总结经验、失败反思自己,老人始终对未来抱有希望。坚毅的人文精神与桑迪亚哥乐观平稳的心理品质是分不开的。现实生活中的作者亦是如此,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处理生活中的事情是我们当学习并具备的'良好性格品质之一。
结语
参考文献
[1]欧内斯特海明威.老人与海[m].黄源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xx.
外国文化的论文篇十一
作为一种思潮,唯美主义历史悠久。往上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而即便是今天,唯美主义也仍旧在启发着当代艺术思潮。
在古希腊时期,卡利马科斯曾创造出一种亚历山大里亚诗体,被认为是西方唯美主义思潮的最早起源。在后来的古罗马晚期诗歌和文学中,得到进一步发展。18世纪,康德首先提出审美活动的独立性,这是从理论上论证唯美主义的开端。康德之后,莱辛、歌德、席勒等人也对唯美主义进行探讨,而19世纪戈蒂耶为艺术而艺术(artforartssake)的口号推动了唯美思想明确理论体系的建立。美国诗人、作家爱伦坡在《诗的原理》中响应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英国的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亦积极回应戈蒂耶的主张。在19世纪的英国,唯美主义两次达到高潮,王尔德是这一思想的中坚代表,是继承者亦是实践者。
唯美主义者反抗社会功利、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强调超然于生活的艺术纯粹、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他们尖锐批判物质社会,倡导应享受美的形式,充分享受个性。作为欧洲文艺思潮中有深远影响的艺术流派,对唯美主义的研究从来是艺术理论探讨的重点话题。
唯美主义的特征在于超现实、超道德和无目的性,所谓超现实是指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艺术高于生活,正如王尔德所说,生活模仿了艺术,远甚于艺术模仿生活;艺术可以反映道德,但艺术是纯粹的,仅受艺术家道德观念的影响,艺术本身并无道德与不道德之分;而所有的艺术都是无用的(allartsisquiteuseless),不应该被利用来获得任何经济或社会效益,或者巩固道德的地位。
唯美主义与功利主义观点相对,不仅开拓了题材,也建构新的文化价值体系外国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论文。(王柯童,曾海珠,,p68)。但对唯美主义理论的批评也不少见,比如有学者认为唯美主义反对为教义而艺术,这是进步的,但是他们矫枉过正,宣扬艺术并非来源于生活,力图以艺术来美化生活,颠倒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并是艺术脱离现实,这又注定是行不通的;并且由于过分强调超道德而陷入感性崇拜,反而使美庸俗化。最新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最新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张莉、刘晓茜,2015,p38-39)。
唯美主义对中国文学界影响也很深远。20世纪初,随着林纾等人译介的西方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在中国问世,唯美主义思想传入中国本土。
周作人对王尔德童话《快乐王子》的译介是唯美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开端,随后陈独秀对王尔德喜剧《莎乐美》的介绍,及代表五四新文化的《新青年》、《新潮》杂志对王尔德作品及其生平介绍,使中国现代文坛出现一股王尔德热潮,还有朱维基翻译的《谎言与颓败》,林语堂翻译的《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以及梁实秋的《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等等,将王尔德唯美主义文艺思想的译介和初步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20世纪90年代,唯美主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又受到中国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的重视,认为唯美主义虽然唯心,却明确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辩证关系;虽然极端,却构建了真、善、美相结合的审美观;虽然片面,却主张艺术与现实的关联,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本选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选题撰写框架。
拟参考的书目。
专著:
[1]王佩兰.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龚翰熊.欧洲小说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3]徐葆耕.西方文学之旅[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
外国文化的论文篇十二
作为一种思潮,唯美主义历史悠久。往上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而即便是今天,唯美主义也仍旧在启发着当代艺术思潮。
在古希腊时期,卡利马科斯曾创造出一种 亚历山大里亚诗体 ,被认为是西方唯美主义思潮的最早起源。在后来的古罗马晚期诗歌和文学中,得到进一步发展。18世纪,康德首先提出审美活动的独立性,这是从理论上论证唯美主义的开端。康德之后,莱辛、歌德、席勒等人也对唯美主义进行探讨,而19世纪戈蒂耶 为艺术而艺术 (art for art s sake)的口号推动了唯美思想明确理论体系的建立。美国诗人、作家爱伦坡在《诗的原理》中响应 为艺术而艺术 的口号,英国的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亦积极回应戈蒂耶的主张。在19世纪的英国,唯美主义两次达到高潮,王尔德是这一思想的中坚代表,是继承者亦是实践者。
唯美主义者反抗社会功利、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强调超然于生活的艺术纯粹、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他们尖锐批判物质社会,倡导应享受美的形式,充分享受个性。作为欧洲文艺思潮中有深远影响的艺术流派,对唯美主义的研究从来是艺术理论探讨的重点话题。
唯美主义的特征在于 超现实、超道德和无目的性 ,所谓超现实是指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艺术高于生活 ,正如王尔德所说, 生活模仿了艺术,远甚于艺术模仿生活 ;艺术可以反映道德,但艺术是纯粹的,仅受艺术家道德观念的影响,艺术本身并无道德与不道德之分;而 所有的艺术都是无用的 (all arts is quite useless),不应该被利用来获得任何经济或社会效益,或者巩固道德的地位。
唯美主义与功利主义观点相对,不仅开拓了题材,也建构新的文化价值体系。(王柯童,曾海珠,2015,p68)。但对唯美主义理论的批评也不少见,比如有学者认为唯美主义 反对为教义而艺术,这是进步的,但是他们矫枉过正,宣扬艺术并非来源于生活,力图以艺术来美化生活,颠倒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并是艺术脱离现实,这又注定是行不通的 ;并且 由于过分强调超道德而陷入感性崇拜,反而使美庸俗化 。最新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最新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张莉、刘晓茜,2015,p38-39)
唯美主义对中国文学界影响也很深远。20世纪初,随着林纾等人译介的西方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在中国问世,唯美主义思想传入中国本土。周作人对王尔德童话《快乐王子》的译介是唯美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开端,随后陈独秀对王尔德喜剧《莎乐美》的介绍,及代表五四新文化的《新青年》、《新潮》杂志对王尔德作品及其生平介绍,使中国现代文坛出现一股 王尔德热潮 ,还有朱维基翻译的《谎言与颓败》,林语堂翻译的《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以及梁实秋的《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等等,将王尔德唯美主义文艺思想的译介和初步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20世纪90年代,唯美主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又受到中国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的重视,认为唯美主义虽然 唯心 ,却明确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辩证关系;虽然 极端 ,却构建了真、善、美相结合的审美观;虽然 片面 ,却主张艺术与现实的关联,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本选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选题撰写框架
拟参考的书目
专著:
[1] 王佩兰. 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m] .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2] 龚翰熊. 欧洲小说史[m] .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
[3] 徐葆耕. 西方文学之旅[m] .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5年。
外国文化的论文篇十三
《美丽新世界》是二十世纪最经典的反乌托邦文学之一,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书,在国内外思想界影响深远。反乌托邦主题描绘的是反面的理想。《美丽的新世界》矛头主要指向所谓的科学主义,描绘了科学主义的乌托邦。其中乌托邦种种不合理的制度,是对现代人类发展趋势的反讽。赫胥黎通过三个层面的人物经历揭示了乌托邦文明的虚伪,成功地瓦解了乌托邦的神话。该书不仅在思想上反映了赫胥黎对人类发展趋势深刻独到的见解,在艺术上也突破了传统乌托邦流于说教的弊病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长期以来,对于《美丽新世界》的评价有许多。无论是从作品结构、主题、创作手法、语言特点都有很多相关的评论。在这部小说发表之初,各方就对其反应不一。威尔斯认为这部作品是对科学的背叛,赫胥黎没有权利背叛未来。还有一些评论者认为这部作品缺乏想象力,赫胥黎是在借小说发泄对社会的不满。他说:美丽新世界是赫胥黎先生的老的原理的颠倒。厌恶今天的世界,他想象了一个遥远未来的科学的完美的世界,并且发现它同样令人不快。与许多评论者对这部小说失望的观点相反,维斯特看到《美丽新世界》在政治上的讽刺意义。她认为这部小说是对苏俄和美国社会的讽刺,同时她认识到这部小说的人道主义主题。虽然评论家对这部小说褒贬不一,作为一部优秀的反乌托邦题材的小说,还是很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本文主要通过乌托邦文学和反乌托邦文学的理论基础,对该书进行深刻的分析。
在该书的情节构筑上,介入了三种不同价值层面的文化:以印第安部落为代表的原始文化,以约翰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和以乌托邦为代表的未来文化。这三种文化在相互交叉,相互对立的矛盾冲突中,逐渐使乌托邦的神话瓦解,实现了对现代文化的反讽,树立了该书的反乌托邦的主题。本文的冲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在琳达脱离了乌托邦社会闯入野人居住区之后。乌托邦的价值观念被置于原始价值层面上接受检查。另一个就是约翰的出生方式就是对乌托邦文明的一个挑战。经过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发现未来的新世界并不美妙,而一步步构筑这个未来的现实也不容乐观。读者在对乌托邦感到失望的同时能熬不费力地发现现实世界正以多快的速度向这个乌图邦演变。而作者在100多年前的预言在今天有些已经成为了现实。通过这部作品看当今社会不得不引发我们对高科技日益成熟的今天的深刻思考。
本文主要从社会背景,作者生平,以及人物几个方面分析,揭示人在高科技面前自然属性消失人的理性泯灭和人造世界替代自然界所产生的严重后果。由此我们可以预见当今人类物质享乐至上,盲目崇拜科学技术,精神生活匮乏的处境与走向。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社会背景、作者生平、具体情节,深层挖掘人们内心深处渴望回归自然的愿望以及人们现在的处境。使得分析更全面、透彻。虽然在此书中新世界所带给人们的是失去自我,完全受控于高科技技术,但是现实生活中证明了现代科学技术是自由的推动者而不是枷锁。在这一点上赫胥黎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科学技术给社会结构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对社会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
曹莉。《永远的乌托邦:西方文学名著导读》。北京:清华大学出版,1997。
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黄胜强,许铭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
赫胥黎。《美妙的新世界》。孙法理,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xx。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张峰,吕世平,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王小波,《代价论》、乌托邦与圣贤,《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杂文随笔全选》。北京:中国年出版社,1997。
张隆溪。《乌托邦、世俗理念与中国传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1997。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7348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