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管理学中的运用论文(汇总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4 20:23:19
心理学在管理学中的运用论文(汇总18篇)
时间:2023-11-04 20:23:19     小编:念青松

每个人都需要总结,因为它是我们成长的见证,也是我们前进的基石。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全面而准确的回顾。不断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总结经验,找到提高的方法。

心理学在管理学中的运用论文篇一

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并不会是单独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彼此產生一定的制约,一般来说,生理的变化和心理的变化的改变是先后进行的,生理的变化必然产生一定的心理变化,而由于心理作用的影响,生理也会随之产生不同的反应。从客观上来说,色彩是对人的一种刺激和象征,从主观上来讲,色彩又会使人产生一定的反应和行为。色彩心理学即是对这种客观和主观上的因果关系进行探讨,明白当人们受到什么样的色彩刺激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比如,通过研究发现,红色能够使脉搏加快,血压升高,进而导致心理上拥有温暖的感觉。而将色彩心理学应用到家居上,一定能够更好的、更合理的搭配出家居的色彩,从而使居住者从生理和心理上更加舒适。

一、家装设计中对色彩心理的基本要求。

在进行家装设计时,家居本身的室内环境和居住者自身的性格都被考虑在内,居住者对不同色彩的不同受激反应也会被考虑在内。在不同的方位上,不同的时间上,室内的色彩会因着自然光线的改变而不同,色调冷暖也不同,自然给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有经验的家装设计师会将空间和时间的影响相结合,极尽所能的去调整室内的色彩,以期创造最好的居住环境。例如,使用空间的对象不同,他们对色彩的要求就会不同;根据居住者在室内活动时间的长短不同,就会对视线条件的规格提出不同的要求;再者,色彩和环境的关系尤为密切,色彩的反射会影响其他颜色,从而对居住环境和居住者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研究由色彩的变化引起的情感的变化,对于家居装饰的设计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1.色彩的搭配问题。正如梵高所说:没有不好的颜色,只有不好的搭配。家装亦是如此。不同颜色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着色彩的效果,而同一颜色在不同的条件下也有可能呈现处不同的视觉效果。在家装色彩的搭配中,色彩之间要有主次关系,特别是针对不同的房间布局,色彩的主色调也应有所不同。色彩搭配时要考虑背景色、主题色以及强调色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背景色决定主体色,而主体色又决定了强调色。为了达到更好的装饰效果,可以更好的利用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色彩的统一和变化,得到更适合居住者的家装风格与环境。

2.不同的场合应该具有不同的色彩心理。对于居住者来说,不同的空间,例如客厅、餐厅、卧室及书房场合的不同,具备着不同的功能,在家居设计时,设计者应该根据不同的功能,充分利用色彩对于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影响。例如,客厅一般使会客和家庭聚会的场所,在设计时,最好采用暖色,带给客人和主人以亲切感。客厅色彩的色调应该是以明亮而又舒适为主,并且具有较大的色彩跳跃度,将突出的重点放在装饰部位,显示主人高贵典雅的气派。

3.色彩明暗度的对比要适中。在如今的家居装饰设计中很容易产生的一个问题是明度和暗度之间的调和不合理,及色彩的明暗对比度没有达到一个舒适的状态,要么过强,要么过弱。设计师应该明白,所有的色彩都可以归纳为不同的系列色,同一种系列色也会有不同的色彩上的深浅差异,而不同的系列色之间也会有不同的明暗上的差异,因此在室内的色彩应用上,应该更加注重色彩明暗度的不同所带来的视觉以及心理的变化,从而合理的利用色彩明暗度的不同空间关系更好的调和。

4.忽视了色彩的色性在家装中的作用。色彩的冷暖属性即为色彩的色性。不同的颜色都有自己不同的色性,色性不同,带给人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黄色色系和红色色系能够带给人温暖的感觉,这种能够带给人温暖感受的色系属于暖色系。而蓝色色系属于冷色系,一般带给人冰冷的感觉。现如今的家装设计中,往往忽视了色彩带给人的冷暖感受,而仅仅是追求视觉上的冲击感,对色彩进行随意的搭配,却忽视了彩色色性的重要作用,居住者通过家装,期望得到的效果是自己的居住环境变得更加适合居住,更加令人心情舒畅,而不仅仅是色彩的渲染,仅仅追求视觉上的震撼,却忽略了家装原本的目的是“宜居”。

物质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日益提升,对室内环境的质量和个性的要求也随着人们生活品味的提升而增高。色彩心理学在家装设计之中的应用便应运而生。在将色彩心理学应用在家装设计时,我们需要考虑居住者的年龄层次、个性爱好、生活环境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不同的性格不同年龄的人对于色彩的审美也不尽相同。在进行家装设计时,我们还应该考虑所服务对象的生理以及心理特性,以便搭配出更好的,更令人满意的家居色彩。

参考文献:

[3]曾文可.关于家装设计中的色彩运用问题的研究[j].智富时代,(01).

心理学在管理学中的运用论文篇二

要想将视觉心理学更加有效的运用到幼师美术教育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培养幼师的综合能力;注重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培养;课程设计上多融合心理学范畴。

1.培养幼师的综合能力。

视觉心理学运用到幼师美术教育教学中,毕竟是较为新的'尝试,融合了心理学范畴,这就要求我们的幼师必须有较高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去接受新的教学方法。为此,我们的学校要重视起来,制定方案计划,分步实施,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基本功训练为重点,开展幼儿美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使教师的业务素质有一个较大的提升,理解美术行为的整体教育价值,明确美术教育是思维与知觉发展最有利的媒介形势之一。

2.注重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培养。

视觉心理学本身就较为抽象,另外美术教育也较为枯燥,如果课堂中一味的只是知识的传输,我们的幼师就会失去兴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堂氛围,培养师生的良好关系。在讲解好视觉心理学的基础上,多采用具体的实例对幼师进行教学,让他们感受到该教学方法的乐趣,同时要多鼓励幼师专业的学生表达自己对于美术方面的看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这样,融洽的课堂气氛,才能将知识有效地传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程设计上多融合心理学范畴。

视觉心理学侧重于从心理方面进行传输。所以课程设计上要多融合心理学范畴。在美术教育学科基础课中增加视觉心理学的学习,将美术教育不能简单的看作是艺术或只是审美,因为它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是感知与思维发展的重要媒介课程,是儿童心智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只有这样,在课程设计上融合了心理学范畴,才能更加的将视觉心理学运用到幼师美术教育中。

总之,幼师专业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行业,而美术教育更是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所以发展幼师美术教育意义重大。本文重点讲解了视觉心理学在幼师美术教育中的运用。通过运用视觉心理学,可以有效的提升幼师美术教育教学质量。在以后的幼师美术教育教学中,要更加突出视觉心理学的作用,以此来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

心理学在管理学中的运用论文篇三

3.1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媒介作用:第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感知情感并作为领悟,信息技术可将音像视频以形象、活泼的动态影像来营造生活情境,让学生能置身于情感的天地中。例如在作为同学彼此间应团结友爱的宣传教育时,倘若教师只是单纯的说教,易引起学生逆反心理。如果教师能以信息技术,寻找部分同学之间产生矛盾的视频。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学生能够以客观公允的立场来认识对错,以此来引发学生们进行公开讨论辨别是非曲直。以较好的帮助学生建立优良的道德品质。其次,运用信息技术缩短时空距离,拓展德育空间。德育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如早上是否向老师同学打招呼,课间活动是否追跑打闹等,教师都可以选取典型片断,及时用数码相机记录下来,利用班会时间播放给学生看。学生看到自己的行为被拍成录像,既能受到激励又会接受督促。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的时空优势,让学生走进“聊天室”,在班会课的时间段,实现班与班之间的“主题对话”,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在同一网络时空里各抒己见、博采众长,促进各个班级都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最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达成家庭德育的目标,在将现代信息技术也导入到德育教育当中。有助于在教师和家长之间进行良好的交流,教师能够以网络将学生相关的音视频信息传送予家长知晓,让家长能形象的观看到孩子的成长与进步。进而能够更好的对教师取得信任感,并对孩子更具有信心。另外,教师还能应用网络来构建起家庭与学校的联络沟通平台,并在校园网的主页面上增设链接,家长只需输入学生的学号即可进入到平台。能够使自己了解孩子的生活表现和学习成绩,对孩子在班级中进行课内外活动,能够和班主任名任课教学、学生自己作为沟通与交流,促进家校的紧密联系及互动交流,让校园德育教育的有序推进。

3.2有效营造丰富多彩德育环境:首先,建立班级网页,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竞争意识。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校园网建立班级网页,发挥集体协作的精神,以集体的智慧来增强集体意识。各班级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思想动态,灵活地设置栏目,如班级展示、德育目标、学习园地、知识窗、团员之友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而且通过班级网页评比,又能增强竞争意识。在制作过程中不断地扬长避短,使内容更丰富、页面更新颖,不但能使访问者耳目一新,更能使制作者在技术上得到很大提高。其次,构建个人网页,让学生具有学习的自信心,在校园网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自己的个人网页,学生按照自己的思想动态和知晓的计算机技术,创建有着自我格调的个性化网页,能够增设德育教育档案、学习心得、人生格言等分项栏,在网页上彰显自我才艺,提升认知度月,并促进自我的分析及辨识能力,进行个人最佳网页评选。以提升网页技术含量,完美的达到艺术性与教育性的统一,不仅培育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又促进其内心的充实与愉悦。最后,创设跨时空的交流互动平台,实现心灵的沟通。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的特点往往导致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困难,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网络解决这一问题。此外,还可以收集与学校德育相关的问题,利用网上测试、调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实现行为自律的德育目标。总而言之,作为德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以信息技术为支持,把现代德育教学思想充分灌输到德育教育中去。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到德育教育中去,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

作者:黄鑫单位:新城区胜利街小学。

参考文献:。

[1]勾华.对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些思考[j].才智,2013,14:174.。

[2]廖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新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心理学在管理学中的运用论文篇四

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并不会是单独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彼此產生一定的制约,一般来说,生理的变化和心理的变化的改变是先后进行的,生理的变化必然产生一定的心理变化,而由于心理作用的影响,生理也会随之产生不同的反应。从客观上来说,色彩是对人的一种刺激和象征,从主观上来讲,色彩又会使人产生一定的反应和行为。色彩心理学即是对这种客观和主观上的因果关系进行探讨,明白当人们受到什么样的色彩刺激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比如,通过研究发现,红色能够使脉搏加快,血压升高,进而导致心理上拥有温暖的感觉。而将色彩心理学应用到家居上,一定能够更好的、更合理的搭配出家居的色彩,从而使居住者从生理和心理上更加舒适。

一、家装设计中对色彩心理的基本要求。

在进行家装设计时,家居本身的室内环境和居住者自身的性格都被考虑在内,居住者对不同色彩的不同受激反应也会被考虑在内。在不同的方位上,不同的时间上,室内的色彩会因着自然光线的改变而不同,色调冷暖也不同,自然给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有经验的家装设计师会将空间和时间的影响相结合,极尽所能的去调整室内的色彩,以期创造最好的居住环境。例如,使用空间的对象不同,他们对色彩的要求就会不同;根据居住者在室内活动时间的长短不同,就会对视线条件的规格提出不同的要求;再者,色彩和环境的关系尤为密切,色彩的反射会影响其他颜色,从而对居住环境和居住者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研究由色彩的变化引起的情感的变化,对于家居装饰的设计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1.色彩的搭配问题。正如梵高所说:没有不好的颜色,只有不好的搭配。家装亦是如此。不同颜色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着色彩的效果,而同一颜色在不同的条件下也有可能呈现处不同的视觉效果。在家装色彩的搭配中,色彩之间要有主次关系,特别是针对不同的房间布局,色彩的主色调也应有所不同。色彩搭配时要考虑背景色、主题色以及强调色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背景色决定主体色,而主体色又决定了强调色。为了达到更好的装饰效果,可以更好的利用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色彩的统一和变化,得到更适合居住者的家装风格与环境。

2.不同的场合应该具有不同的色彩心理。对于居住者来说,不同的'空间,例如客厅、餐厅、卧室及书房场合的不同,具备着不同的功能,在家居设计时,设计者应该根据不同的功能,充分利用色彩对于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影响。例如,客厅一般使会客和家庭聚会的场所,在设计时,最好采用暖色,带给客人和主人以亲切感。客厅色彩的色调应该是以明亮而又舒适为主,并且具有较大的色彩跳跃度,将突出的重点放在装饰部位,显示主人高贵典雅的气派。

3.色彩明暗度的对比要适中。在如今的家居装饰设计中很容易产生的一个问题是明度和暗度之间的调和不合理,及色彩的明暗对比度没有达到一个舒适的状态,要么过强,要么过弱。设计师应该明白,所有的色彩都可以归纳为不同的系列色,同一种系列色也会有不同的色彩上的深浅差异,而不同的系列色之间也会有不同的明暗上的差异,因此在室内的色彩应用上,应该更加注重色彩明暗度的不同所带来的视觉以及心理的变化,从而合理的利用色彩明暗度的不同空间关系更好的调和。

4.忽视了色彩的色性在家装中的作用。色彩的冷暖属性即为色彩的色性。不同的颜色都有自己不同的色性,色性不同,带给人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黄色色系和红色色系能够带给人温暖的感觉,这种能够带给人温暖感受的色系属于暖色系。而蓝色色系属于冷色系,一般带给人冰冷的感觉。现如今的家装设计中,往往忽视了色彩带给人的冷暖感受,而仅仅是追求视觉上的冲击感,对色彩进行随意的搭配,却忽视了彩色色性的重要作用,居住者通过家装,期望得到的效果是自己的居住环境变得更加适合居住,更加令人心情舒畅,而不仅仅是色彩的渲染,仅仅追求视觉上的震撼,却忽略了家装原本的目的是“宜居”。

物质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日益提升,对室内环境的质量和个性的要求也随着人们生活品味的提升而增高。色彩心理学在家装设计之中的应用便应运而生。在将色彩心理学应用在家装设计时,我们需要考虑居住者的年龄层次、个性爱好、生活环境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不同的性格不同年龄的人对于色彩的审美也不尽相同。在进行家装设计时,我们还应该考虑所服务对象的生理以及心理特性,以便搭配出更好的,更令人满意的家居色彩。

心理学在管理学中的运用论文篇五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90后,家庭情况富裕,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性格上多以自己为中心,遇事不考虑别人,只考虑自己,生活在新时代,自尊意识极强,遇事不妥协,喜欢为自己辩护,针对这些情况,辅导员在日常教育中要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使得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自己去改正,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当代大学生多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性格多以自我为中心,在学校住宿的环境下经常会与同学产生各种问题,如人际交往问题、恋爱问题、自我同一性问题、职业生涯规划迷茫等问题,但由于当代学生自尊意识强,以往的说教可能并不能有效处理问题,因此辅导员也应该与时俱进,多用心理学的技术教育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温暖的环境中不自觉地接受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地效果。

一、大学生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一)人际关系问题。

当代大学生多以自我为中心,在家里父母都依着自己,然而来到学校,进入学校宿舍,宿舍里有来自各个地方的人,大家性格都不一,也不可能都依着某个人,所以经常会出现各种人际关系问题,在出现问题时还经常钻牛角尖,想不开,出现要求调整宿舍或请假回家等逃避的现象,人际关系问题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大问题。

(二)情感问题。

大学生一般会在进入大学不久就在别人的影响下谈恋爱,这时的学生多是思想不够成熟,对于恋爱的真谛不明白,更多的同学是看到别人恋爱自己也去找对象谈恋爱,但由于自己的个性问题,在相处时间久了之后就经常出现各种恋爱的问题,两人开始吵架,也有导致分手,在吵架和分手后,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失去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感情,认为分手后自己一文不值,因此会出现抑郁甚至有自杀轻生等想法,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三)无职业生涯规划,对未来迷茫。

有很多同学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时目的就是考进大学,在进入大学后就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在受到周围同学上网玩游戏等不良影响,有很多同学就随着上网逃课,整日无所事事,对于未来不曾考虑,偶尔想起自己整天迷茫度日,会有焦灼感,但过后又开始沉迷于以前的生活中不能自拔,形成恶性循环,最终浪费时间,荒废自己的大学生活。

二、用心理学技术引导学生。

(一)及时与学生谈心,建立好的师生关系。

90后的学生多高傲,所以老师要积极地放低自己,站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以朋友的心态去相处,平时就要多开展一些教育,如人际交往教育、恋爱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讲座,让学生起码在意识上理解自己的问题,在出现问题时能够知道自己要寻求帮助,这就要求学生与老师之间要建立好的师生关系。

(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开学初期对学生进行了学习目标认识的班会教育,帮助学生分析了在毕业后面临的现状,让学生认真考虑了毕业后自己想要从事的工作,如考研继续深造,考公务员,继续招生留校,亦或走出校门找工作(考虑找什么样的`工作,是技术性的还是销售类的),根据自己的意向考虑现在的自己应该干些什么,如考研则要努力学习,特别是英语数学,如销售类工作可以抓住学校的创业机会,在学校安排好自己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创业或销售的尝试,并以今年暑假参加机电大赛的事情为契机,鼓励学生自己组队多参加大赛,获得名次后不管对于找工作还是考研都有非常大的优势,提高学生积极性,达到学习氛围良好的局面。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通过学习来培养大学生情绪智力。

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博士在《情绪智力》中提出,情绪智力可以习得,学校应当对之进行系统的教学。但学校往往会忽略了这一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点放在问题学生身上,以解决实际矛盾来疏导学生的情绪。

高校可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开设“社会情感学习”、“情绪选择性团体辅导”等活动,引导学生如何与他人合作、调节自己的情绪及建设性地解决问题,能够帮助他们提升心理和行为健康水平,使他们以更好的姿态迎接包括学业在内的种种挑战,营造更加积极、和谐的校园环境[1]。

(四)理解和信任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理解和信任是初级共情技巧的运用,是将谈话重点放在学生个人身上,是尊重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以平等的关系相待,以真诚的面孔相对,关注学生情绪变化,让学生体会到辅导员的真心,建立信任关系[2]。

(五)加大普及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关注自己的心理问题。

同时在迎新期间、考试周、毕业季、求职就业等关键节点,开设专门的讲座,开展针对性强的心理辅导;宣传内容的设计应更加贴近学生心理需求,避免呆板、生硬[3]。

心理学在管理学中的运用论文篇六

作为中职班主任应该让学生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和生活,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从而让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进而更加促进学生在积极的氛围内养成自身的个性、创造力,以达到更佳的学习效果,取得最佳的绩效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一、中职学生心理现状。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生活在单亲家庭或是离异家庭,父母双亲都在的家庭只占少数。心理存在或多或少的阴影,根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比较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在满足了“生存需要”以后,就会产生“安全”“爱与归属”“尊重”的需要,否则,心理就容易失衡,无法健康发展。马斯洛还说:“在幼年时期就得到安全感、变得坚强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无论遇到何种威胁,往往仍能保持安全感和坚强性格。”结合部分中职学生的家庭情况可以看到,这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缺少温暖、关爱、理解和谅解,而与之相反,如果学生的生活环境是再争吵、冷漠、责骂、苛刻甚至是带有家暴的情况下,就会使他们的心理层面留下负面的甚至是仇恨的情绪,对他们的情绪影响是极其直接和不利的。因此,当学生来到学校,融入到一个新的集体致歉,内心是对新鲜事物充满的希望的,希望可以得到老师和身边人的认可和关爱,从而使自己孤独的内心得到安抚。因此,我们中职班主任若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自己的工作相结合,在培养学生知识理论的同时注重心理引导,不断发现和挖掘学生的积极品质,激发其潜能,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定能全面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格、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呼唤积极心理学。

众所周知,中职班主任的工作是千头万绪的,许多班主任每天处于学生的迟到、旷课、作业不交、上课违纪、说脏话、打架等等琐碎管理之中,这样的教学理念往往是治标不治本,并且班主任的工作量大、辛苦。由此得出的一个问题值得深思:把注意力放在问题与不足上,真的可以使我们教育成功、学生改头换面吗?这种做法从表象上看的确有帮助,但无法从深层次上解决问题根本。如何能够驾轻就熟、从繁杂的事务中理出头绪,做到四两拨千斤,从源头上改善这种现状,相信这是每个中职班主任想要得到的理想境界。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将学生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激发学生自身的积极品质、力量,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导向。中职学生是一个极具挫败感的群体,作为中职班主任,我们对学生的关注不能只停留在问题的发现、解决这种消极方式上,而是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帮助学生发现和挖掘自身存在的积极美德和潜能,从心灵深处引导培养学生。使其对自己、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乐观,有生活目标,体验成功和成长的快乐与价值感,获得和激发积极力量克服现实中的诱惑和困难。所以,在中职班主任工作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的,如此,定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中职班主任如何在工作中渗透积极心理学。

要做好中职的班主任,当好中职学生的引路人,我想首先中职班主任要懂得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其次中职班主任要会善用“期望”的理论;还要学会巧妙利用“破窗”效应。

(一)惯用“赏识”。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将积极心理学的开放、欣赏的方法作为教学内的常态做法,以“赏识”眼光的看待每一个学生和其所具有的积极力量。中职生是一个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缺乏自信心,逆反消极心理强烈的群体。既没有幸福感,也没有成就感,把前途看得一团漆黑。如果中职班主任再用传统的教育方式,难免只能重蹈覆辙。

(二)善用“期望”。中职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我们的中职生绝大多数并不是有智力问题而学习不好,相反他们其实相当聪明。他们之所以沦为差生是在初中乃至小学阶段受到了太多的反面的信息和心理暗示,中职学生往往认为自己的智力不如别人,几乎没有对实物成功的自信心,对学习更是提不起任何兴趣,成绩的好坏有时候学生抱着一种听之任之的态度。那么教师对后进生的态度冷漠,学生自然而然的对教师也会更加疏远,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表面貌似坚强的他们都有着一颗极其脆弱的心灵,教师如果再工作中能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和赞扬,把自己的期待态度让学生可以明确的感知的到,那么学生在感受到这种期待的通知,自然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正如英国教育家车尼斯所说:“只要教师对学生抱有希望,仅此一点,就可以使学生的智商提高二十五分。”

(三)巧用“破窗”。面对中职生这一特殊群体,如果班主任不能及时预防、干预、修复,那么对学生来说就是“破窗效应”,破罐子破摔。也就是说,只有在“破窗”没有得到及时修复的时候,“破窗理论”才会应验。所以中职班主任要巧用“破窗”,要运用科学的心理学理论,对学生的教育做到耐心细致,尤其是对于一些心灵相对脆弱的后进生,那么就能将“破窗”遏制在萌芽状态,进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心理学在管理学中的运用论文篇七

合理运用管理学原理可以提高酒店管理实务的管理质量,在管理学原理中,科学地选择几个管理学原理并渗透到酒店具体的管理实务中,可以过更好地实现酒店的管理目标,并且不断提升员工的智能,挖掘每个员工的潜力,最终实现富有弹性的酒店实务管理。

本文针对几个管理学原理来具体展开论述。

日常生活中的管理工作都离不开管理学的管理原理,违背了管理原理的管理工作是一种不科学的、低效率的管理模式。

对于酒店管理实务来说,也应该要以管理学原理为管理工作的核心思想,在管理学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和探索,这样,酒店管理实务工作才能够做的更好。

一、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是管理学原理的一个重要原理,为实现最佳管理模式,我们首先要对系统进行分析,并且在分析的基础上,要抓住系统的三个重要环节,即目的性、层次性、全局性。

首先,目的性。

即我们要明确某一个系统下的管理目的最终要实现怎么样的管理效果。

有目的地去进行管理,才能够更好地组织系统中的各层关系,发挥组织中每个个体的最大能力,最终达到最佳管理效果。

其次,层次性。

要求对系统进行科学的分层,分层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酒店管理实务的内容繁多,没有进行必要的分层管理,很难将各个层面兼顾得很好。

将酒店实务管理进行分层。

另外也可以根据酒店的前台服务、房间服务等等来进行分层管理。

在一定的层次下,酒店实务管理工作的条理性会更强,管理质量会更高。

最后,全局性。

酒店的实务管理是一个大的整体,因此,具体的实务管理工作都应该要符合整体性要求,要以全局为工作基准,这样,酒店的实务管理工作才能够满足全局性要求。

二、整分合原理。

根据管理学原理要求,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建立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地综合,这样才能够头实现管理的高效性。

因此,整分合原理要求酒店实务管理要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明确的分工安排,并且在各个工作范围内,设立一个核心管理职位来对员工进行综合管理。

整分合的管理模式下,员工之间的所属关系明确,哪个员工属于哪个部门或者管理单位去管理是很清楚的。

整分合原理运用在酒店实务管理中是十分有效的,因为酒店实务繁杂,没有进行划分管理难以面面俱到。

三、反馈原理。

在对酒店实务进行管理时,要应该做到信息的反馈及时等要求。

反馈原理即要求在管理过程中,面对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管理工作必须满足及时、灵敏、准确、的反馈要求。

反馈原理运用得当,才能够提高酒店实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保障酒店的管理工作有序地进行下去。

四、能级原理。

能级原理主要针对员工分配来讲。

如何将每个人安排在适合的岗位是十分重要的。

能级原理要求将不同的个人,根据其能力大小,分别安排在适当层次的组织机构中,以满足人尽其才,能者多劳的工作需求。

摆正每个人的位置,才能够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做好酒店的实务管理工作。

五、弹性原理。

酒店的实务管理工作相对繁杂,而且工作中碰到突发事件的几率也较高,因此,酒店实务管理必须保持充分的弹性,这样才能够适应各种可能的变化,最终实现酒店实务管理的动态管理。

弹性原理运用到酒店实务管理工作中,有利于帮助酒店在客观环境下,在动态管理过程中,实现酒店的管理目标。

酒店实务管理具有弹性,酒店才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总的来说,运用管理学原理来对酒店实务进行科学管理,有助于提高酒店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酒店的管理应该要以服务为基本点,而做好服务工作最重要是要对酒店大小实务进行合理的、有秩序的管理。

要合理组织酒店实务管理中的各方因素,充分发挥每个职工的特长和能力,并且对管理层级进行科学的划分,这样,酒店的实务管理工作才能够真正实现高质量、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效果。

[1]雷小生.谈《管理学原理》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管理学原理》说课脚本[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2]宋明璐.基于管理需求下的酒店设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

心理学在管理学中的运用论文篇八

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革新步伐进行了促进,在这样的形势下,小学教育也不在只是局限在基础知识的学习,心理学在教育教学的体系中得到融入。但是由于小学教学领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主要是對西方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进行借鉴运用,这导致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较大的问题,这种形势下要求相关教育部门对小学阶段的教育心理学运用实践力度进行加强,促进小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一、小学阶段进行教育心理学运用的意义。

首先,小学生由于年级较少,处于教育和学习的初级阶段,未形成一个成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和价值观,在小学阶段教学中对教育心理学进行运用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学生的消极心理和情绪进行消除和引导,对其成长和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其次,在小学初级教育阶段进行教育心理学的运用可以使教师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心理,以此为基础进行针对式的教学和课堂设计,可以使学生更为积极的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从而得到课堂的优化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最后,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的心理进行一定的了解,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的身心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各个方面发展进行有效的促进,并且对于教育心理学的运用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引,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以下针对教育心理学的分析及应用进行思考。

二、小学阶段教育心理学应用分析。

(一)小学生品德发展特征分析及品德道德认知培养教育。

从对小学阶段学生对情境和道德观念的判断来分析,不同学年段的学生自身的道德观念的发展情况存在差异。在儿童阶段,对于一些简单词汇进行混淆,例如:友谊和包庇、英雄行为和勇敢,从这些都可以看出,小学生的思想和道德是需要进行引导的,通过相关的资料数据调查发现,小学生从他律和自律、律他和律己以及片面到全面将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可以对教育心理学进行有效的应用,对学生进行引导。

在进行教育心理学运用时,可以通过讨论来分辨是正确还是错误,例如,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针对某件事情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具有一致的态度,不可以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使学生养成自身的辨别对错意识,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对各种观念所存在的含义进行分清;另外可以通过经典的预言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狼来了”,使学生意识到说谎的危害;同样也可以举办相应的活动,通过自身的感受,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意识到不良行为和习惯所可能产生的危害,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使其在心理和道德观念上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小学生心理差异分析及教学设计优化。

差异心理一直都是教育心理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之间所存在的差异较为明显。这就使得小学阶段的心理差异教育相关研究变得重要,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使学生的初级学习阶段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培养。目前,我国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差异实施个性化和全面化的发展培养,从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以及发展的倾向和特点出发,进行因材施教,从而实现小学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首先,是对心理差异研究内容的分析。在对心理上的差别性以及共同性进行遵循的原则之上,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差异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综合发展水平所存在的不同,例如言语、智力和学科学习的水平和能力差异;发展特点所存在的差异则为认知风格、自身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的特点等;而针对发展的倾向差异而言,则主要有心理水平的降低以及提高的可能倾向,或者是心理特点所可能发生的发展倾向等,这三方面的差异是相互依存的,彼此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

其次,小学学生心理差异分析的应用,对教学计划的优化意义重大,是进行因材施教的基础起始点,为针对性教育和特殊性教育提供了主要的依据。通过进行相关活动的举办,对学生的各方面差异进行分析。例如,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和词语重组训练对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词语表达能力进行试探;也可以通过故事分析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风格进行分析,也可以通过心理学的相关测试对学生的发展倾向进行相应预测,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实现了对学生心理差异的鉴别和诊断,从而更好的进行教学计划的设计和优化,这对于小学阶段基础教育而言意义重大。

结束语:

小学阶段教育中极大的促进助力就是教育心理学的运用,在教学的过程中,相关教育部门以及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重视,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与此同时,对我国心理教育学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对小学基础教育阶段教育心理学所发挥出的重要性进行明确,对外国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吸取和借鉴,创建适合我国小学学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基础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心理学在管理学中的运用论文篇九

摘要: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为小学生创造了新的教育环境。本文从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及信息技术给小学德育教育带来的机遇入手,重点探讨了信息技术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网络信息技术为小学德育教育提供了大量的可用资源,且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在空间和实践方面的限制,能够实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有机结合,并有效地开拓了小学德育教育空间与时间方面的范围,实现了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信息实时共享。因此,德育教育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在传统德育教育的模式上,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新的小学德育教育方式。

1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

1.1道德教育素质:众所周知,由于年龄关系,小学生在心理、价值理念等诸多方面都显得有些幼稚,而这也正是一个人进行学习的最好时期。作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教育的关键所在,指导小学生认同和遵守社会公德,培育起讲文明的良好意识,建立起优良的品质及坚毅的意志,小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还涵盖学习,生活的习惯,行为方式等。

1.2思想素质:小学生要初步具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热爱学习,关心集体,培养小主人的意识。另外,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创造幸福的美好生活。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不畏险不畏难的精神,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周围发生的事和人,树立正确的处事观念。

1.3心理素质:诚实守信作为教育当中尤其关键之处,必须教导学生讲诚信。另外,还应养成学生正直勇敢,不惧艰难困苦的精神意志,帮助其锻炼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勤于任事,主动学习,关心他人,德育教育工作者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让学生具备创意拓展能力的发展,促进自我道德素养的提高。

2信息技术对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新机遇。

2.1为小学德育教育提供了技术基础:网络信息具有较强的可选择性,人们能够自主选择网络信息的形式与内容,避免传统德育教育的枯燥乏味性,使小学德育教育变得趣味性更强,形式更加多样、灵活,内容更加丰富形象。网络技术为人们提供的多媒体信息,更加具有感官多种刺激性,有助于深化人们对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2有助于小学德育教育理念的更新: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覆盖领域逐渐扩展。师生之间应突破固有的`教学身份的限定,渐进为具有平等意识及相对独立的地位。由于学生的动脑动手力较强,更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小学德育教师应在引入网络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对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尊重,启发学生发挥其学习主动性。网络信息自身具有易得性、可选性和多源性等基本特征,学生和教师均能够较为简便地从中获取所需信息,从而削弱课堂教学的肃穆感,提高教学过程的生动性,而对于小学德育教师而言,由于其在网络技术应用方面不占据优势,因而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

心理学在管理学中的运用论文篇十

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可以说优秀的教师同时也是一位心理学者。但在现阶段,相当一部分教育教学工作者不能够充分重视这一点,其中也包含一些教学教育水平比较高的教师,这些教师往往很少花费时间和精力对教育心理学进行深入分析,也就不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实践工作中。目前,很多教师为了达到具体的教学目标,将大量精力和时间用于研究本课程的专业领域,以此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这当然是值得鼓励的事,但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也需要对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入探讨,只有正确认识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及规律,教师才能适时调整教育教学方式,真正实现教育目标。

(一)充分运用鼓励的语言。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有意无意间的言语和行为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可能从此会以消极态度对待教师,甚至讨厌这门课程,这将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此外,积极的言语和行为对学生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班级上有个学生性格比较内向,胆子小,课堂上不敢发言,经过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诱导,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其渐渐敢于发言,并逐渐和同学讨论问题,学生成绩不断提高,后来还担任了班干部。这说明,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运用鼓励的言语,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有很大的影响,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二)合理把握“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期望效应”,主要指的是暗示从本质上而言,会使人的观念和情感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自己信任、喜欢、崇拜的人的暗示与影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期望是一种潜力十足的力量,如果学生从教师的表情或行为中感觉不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往往也会以消极的情绪对待教师,尤其是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的一次不良态度,有可能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深刻的影响,最后导致学生成绩下降,品行也随之变坏,可见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十分重要。例如,班级上的学生非常希望自己能够担任班干部,理由是和其他学生相比,教师比较偏爱班干部、关心班干部,这就是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积极期望;但有一次班主任没有经过全体学生投票选举,便直接指定一个学生担任班干部,这使班级上有些同学很不服气,认为教师偏心,就这件事而言教师没有树立好公正公平的形象,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消极态度,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合理把握“期望效应”,积极鼓励和关心学生,给予每个学生积极的期望,使性格内向或学习困难的学生克服自卑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合理运用关爱心理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认为,驱使学生学习的动机有主要两种:社会交往动机和荣誉动机。前者表现在:学生愿意为自己喜欢的教师而努力学习,从而取得教师的信任与关怀;后者表现在:希望自己在取得优秀成绩的同时,得到他人的赞扬和肯定等。这两个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十分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要注意多花时间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切实帮助学生处理学习或生活中的难题,并适时给予学生表扬,使学生从心理上感觉到自己获得老师的信任与关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由于当前家长对孩子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学生的压力和负担普遍较重,其中有很多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其在家里处于中心地位,在学习里如果不能获得教师的关心和重视,心理上会产生很大的落差。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班主任更要以人为本,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关心学生,主动帮助、爱护学生,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得到教师的关爱后,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校中去。

四、结束语。

总之,充分认识教育心理学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合理科学地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曹嘉芮.浅析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15(08):59.

心理学在管理学中的运用论文篇十一

论文摘要: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受来感受周围的事物。”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大推进了多媒体课件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发展,给幼儿园教育活动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多媒体教学课件就是各种教育资源之一,它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从而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有效的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相互结合。它特有的直观、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极大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有效的提高幼儿在五大领域方面的认知、技能、情感、理解能力。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人才的需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唤起幼儿进行创造活动的兴趣和愿望,有利于幼儿进行观察思考,促进教育教学的整合作用。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运用电脑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陶冶幼儿情操,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质量。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美术教育幼儿。

我们认为,幼儿园多媒体课件是一种采用多媒体技术交互式、综合处理文、图、等信息媒体,来整合教学信息、表现教学内容的教学系统。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创设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多媒体课件是帮助幼儿系统地建构知识及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桥梁与工具。

一、幼儿园多媒体课件的类型。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课件设计中最重要的东西,并非在软件的应用上,而是在教学内容的表达上,在我们对课件设计的理解以及设计制作的水平上,在于我们自身的美感以及对教材的把握上。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美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优势。

(一)、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孩子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使他们思维积极,想象丰富,调动了学习兴趣,从而促使他们全面和谐发展。

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教师出示范例-讲解范例-幼儿模仿-教师讲评,对幼儿来说,枯燥的形式缺少审美的感知,幼儿的作品往往千篇一律,依样画葫芦,而多媒体声色并茂、动静结合、高度智能化等强大的技术,使传统教学中无法或难以表达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幼儿的面前,幼儿在其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获得满足,激发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

(二)、发散性思维,培养创造力。

当今的社会日新月异,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会模仿,不懂创新的人要被淘汰,多媒体教学在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利用多媒体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一特征,制作一个动画课件,通过声音的感受和图象的清晰,为幼儿提供创设了形象、直观的和谐情境,使幼儿思路开阔,想象丰富了,创造力也随之调动了。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广阔的前景,只要我们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根据美术教学的要求,精心设计课件,适当运用,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运用电脑多媒体教学,对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陶冶幼儿情操,以及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一)、引发幼儿创造的兴趣和愿望。

幼儿的注意力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稳定,特别是小班的孩子,易受情感支配,很容易分散。小班的孩子刚进入幼儿园,什么都是以激发兴趣为主,教他们画画,就要让他们感受画画的乐趣,喜欢画画,愿意画画。而且小班的孩子对色彩鲜艳,动态的画面更感兴趣。因此,在很多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我都采用多美媒体课件地方法指导孩子画画。

例如:在教孩子如何画直线条,和弯曲的线条是,我选用了现有的课件《扭扭宝宝》。这个课件动态的演示了直线条变成了绳子,变成了蚯蚓,又变成了波浪,小鱼在海里游。形象而又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和画画的兴趣。调动了孩子的主动性。

又如:小班美术《盖棉被》活动目标是在情景中感受冬天的景象,并乐意用棉签蘸上颜料顺着一个方向来回涂色。在这个活动中我设计了两个ppt.第一个ppt的运用起导入的作用。老师将各种冬天的景象如:下雪,圣诞节的气氛做成ppt.引入话题:老师说:冬天了,我们给小动物设计一些暖暖的棉被吧!怎么设计呢?”接着播放第二个ppt.出示几幅棉被的图片,让孩子说说你喜欢哪一条。教师在电脑上演示怎样均匀的涂色。在电脑上画的好处是能让每个孩子看清楚,而且节约时间。

(二)、帮助有效的进行主题整合。

孩子喜欢的美术教育活动,不仅仅是教会孩子一些技能,更多的是知识的丰富和积累。二期课改的理念体现了各学科的整合,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达到这一目的。做到知识的整合,各学科领域间的整合。

如中班的主题《我爱我家》的二级主题中《画妈妈》这个活动的目标是通过说说画画妈妈,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关心妈妈,爱妈妈。可见,这个活动不仅仅是让孩子会画妈妈,更多的是爱的情感的激发。

因此在活动的准备中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将妈妈和宝宝的的照片做成ppt让孩子直观的看到了妈妈。让孩子说说自己的妈妈长得什么样?有的孩子说:“我妈妈的脸瘦瘦的,有的说我的妈妈胖胖的。”

孩子还观察到了妈妈的发型,有的孩子说:“我的妈妈是长头发,我的妈妈头发是卷的而且是染发的。”孩子边说我边将妈妈的基本特征画下来。在画的同时有的孩子会说:我的妈妈也是这样的。”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再现不在身边的妈妈变的具体形象了。一个原本枯燥乏味的活动变的生动并且富裕了情感的寄托。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主题《秋天里》有一个活动是美丽的菊花。目标是让孩子感受秋天的美,认识一些常见的花。并尝试用线条进行绘画。现有的资源来看没有那么多品种的菊花。于是,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在网上收集各种有代表性的菊花做成ppt.让孩子欣赏。在欣赏过程中孩子会发出惊叹声:哇,好漂亮呀,像烟花,像妈妈卷头发。这是什么花呀?在孩子们的疑问中我告诉他们这些都是菊花,而且有着不同的名字。在介绍完一些尝试之后,老师就演示如何用线条画出美丽的菊花。孩子饶有兴趣的看着,当他们一幅幅美丽的作品完成之后,我马上拍摄下来并从电脑上播放出来。看到自己的作品在电脑里播放出来时,别提有多开心了。

现在的美术活动不只是一节单纯的美术活动,渗透了主题目标中的许多的知识经验。如:中班主题《在动物园里》就要求幼儿画一画动物。动物虽然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但是由于动物里孩子的生活较疏远,如何表现动物的肢体动作,把动物的基本特征表现出来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具体活动中,多媒体的运用是不可缺少的。

如:美术活动《调皮的猴子》这个活动。

我先收索关于猴子生活的视频,包扩猴子爬树,又是怎么睡觉的,猴子有什么本领等。先让孩子看看猴子们在干什么?孩子们说:“它们在爬树,它们趴着睡觉,它们蹲着吃香蕉。”当孩子们对小猴满怀着热情时,我将如何画小猴利用投影仪掩饰了一下。当孩子们看到活泼可爱的小猴用简单的几笔画出来时,个个都很兴奋,他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试一试了。就这样神态各异的小猴在孩子们的笔下诞生了。

《可爱的熊猫》,熊猫是我们四川特有的珍稀动物,但是在我们阆中还是无法和熊猫近距离的接触,于是我们设计了一个课件,有各种姿态的熊猫,有各种精美的图片,有各种熊猫的优秀美术作品,幼儿可以大开眼界,轻松地掌握熊猫的外形特征,使孩子兴趣大增,画出了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的图画。真是栩栩如生,充满童趣。多媒体课件就是这样能使活动变的开心,有乐趣。

(三)、积累感性经验,提高审美意识。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除了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还应设法帮助幼儿扩展经验,包括组织幼儿参加有趣的文体活动和外出游览,广泛收集与主题有关的图片、录像、动画、美术作品等。通过欣赏、观察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加深对绘画表现力的认知和理解,为幼儿积累丰富的想象创造条件,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比如:大班的美术活动《有趣的大树》,要求每组幼儿通过合作,利用多种材料制作四棵大树,从树上要体现出四季的变化。由于幼儿感知水平较低,对于四季变化很难理解,而且对已过去的季节特征已经淡忘,因此这次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若只凭教师口头描述四季特征及树的变化,必然会枯燥无味,引不起幼儿的兴趣,教学效果也不会很好,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好多了,我们利用多媒体把四季轮换制作成动画形式:春天,天气转暖大树开始慢慢的从枝头冒出小芽,并逐渐长成绿叶,绿叶很快长大,到了夏天枝叶茂盛。秋天,树叶颜色慢慢变黄,并从枝头一片一片飘落下来。冬天来了,树上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天空撒下片片雪花,在枝头积了许多白雪……同时加上教师的.贴切优美的讲解,使幼儿在几分钟之内就感受到了四季轮换及明显特征,丰富了关于四季树木的感性经验,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意识,为最终的创作做好铺垫和准备,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各种方法和各种材料创作出了不同季节的大树,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使美术活动更具游戏化,生活化。

我们不能把美术活动局限为画画,手工制作,剪纸贴画都是美术活动。孩子把美术活动看成是游戏,那么我们就应当像游戏那样去教学,教他们观察,启发他们想象,鼓励他们勇敢地用自己的语言画出所看、所想、所爱。

《蔬菜娃娃》是利用各种蔬菜的形状的特征装饰成有趣的动物。怎样引导孩子们大胆的想象,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思想,多媒体的运用实现了这个想法。

制作好的蔬菜娃娃不能防止太久,否则会变形,因此必须在活动中让孩子欣赏怎样制作。但是教师现场制作蔬菜娃娃看我定需要较多的时间,而且只能欣赏到一种作品的制作过程我就实现将制作的过程拍下来,剪辑好。并将制作完成的作品制作成幻灯这样幼儿可以直观的看到形态逼真的蔬菜娃娃。

最后,孩子们悬着需要的材料制作蔬菜娃娃。教师也将幼儿的作品拍摄下播放出来,一起享受着成功的喜悦,我门还进行了一次最佳创意奖的颁奖呢!

(五)、提高教学的灵活性、随意性。

传统的美术教学,教师示范往往是通过手绘,这种示范存在图像小,速度慢,教师背对幼儿易挡住幼儿视线等缺点。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演示,能较好的解决以上问题,图像大而清晰,色彩鲜艳。教师能直接与幼儿进行面对面的共同沟通交流,并及时掌握幼儿反馈的信息。幼儿看得清楚,听得仔细。如果幼儿有疑问,计算机可以再次演示,强化示范步骤,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并且节约示范用的时间,使孩子有了更多的练习时间。

以前在讲评幼儿作品时,特别是泥工作品,由于体积较小,教师在结合作品评价时,一些细节问题幼儿很难看清楚,但有了多媒体中的大屏幕,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美术活动泥工《螃蟹大联欢》,我事先从网上搜索了一些可爱的小螃蟹动画,制作成一个小小的动画片,上课时播放给孩子看,孩子们看到后非常兴奋,纷纷的说:“这些小螃蟹真可爱;它们在跳舞,他们在唱歌,他们在做游戏。”我这样告诉小朋友:“小朋友说得对,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天气越来越暖和,这些小螃蟹为了欢迎春姑娘的到来,正在开联欢会呢!你看,他们又是唱,又是跳,玩得可开心啦!小螃蟹还邀请小朋友也去呢,我们每人做一只小螃蟹送他们去开联欢会好吗?”小朋友带着满怀的热情,积极地用他们手上的材料制作着,孩子们深深地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动脑筋想办法,每个孩子做出的小螃蟹都是最出色的作品,因为这是他们用心做出来的,里面有他们的智慧和心血。我非常珍惜地把它们摆在桌子中间,让孩子们参观学习。最后,孩子们拿着自己的小螃蟹在教室里手足舞蹈,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多媒体手段带给我们许多的便利,但带给孩子更多的是知识、信息,我将会更加努力探索,让孩子受益更多,让孩子在信息化时代接受更多的信息化教育!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践运用中,还使我深深体会: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制作教学软件,必须掌握动画制作软件或多媒体写作工具软件的运用,能较熟练地制作动画、填色、配音,建立交互。同时,由于制作软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在反复实践反复修改下软件才会趋向完善,所以教师只有敬业爱岗才能顺利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

参考文献:

1、候令:《美术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西南示范大学出版社.1月。

2、刘成:《美学基本原理》上海民出版社1992年版。

3、《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心理学在管理学中的运用论文篇十二

长期以来,在我们国家的舞蹈教学过程中,高度关注舞蹈技能的教育,却忽视了舞蹈心理的发展。舞蹈艺术所具有的艺术特点,便明确了舞蹈是以抒情为中心的艺术体现方式,然而舞蹈在人们感情表达里面所具有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心理学是能够解读人类感情的最适宜的领域。心理学领域的快速发展,不但使学科内部的理论框架更加完整严密,其应用价值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在舞蹈教学中,有很多能让心理学理论发挥的地方。舞蹈教育是教育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它所传递的知识往往以动作为载体表现出来,舞蹈教学既蕴含了教育中的普遍心理规律,也具有其特异性的心理规律。本研究旨在分析舞蹈教学中的现有问题,用心理学的理论加以解决,以丰富舞蹈教育领域的理论基础。

二、心理学与舞蹈教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具体含义。

心理学是一个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较大关联同时备受关注的学科。20世纪80年代,心理学家对于心理学做出了具体的概括:“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理论和实践层面研究成果逐渐涌现,其在制造、教育以及商业等其他层面有着大量的运用。心理学汲取了非常多有关学科知识的核心内容,同时为有关学科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心理学与舞蹈教学的关联。

舞蹈教学是一个双向性的教育行为,其需老师和学生之间共同实施相关舞蹈动作的统一和规范,其间涵盖了主要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等。因此由心理学层面来分析舞蹈教学行为,便能够得知,舞蹈教学是一种持续、立体以及流动的心理活动环节,具备相应的系统、架构以及规律等。在舞蹈教育架构里面,心理学往往会对舞蹈教学的具体目标与相应的任务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其间涵盖了普通技能的培育、舞蹈专业技巧以及舞蹈创新思维拓展的影响等,均非常重要。

三、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状。

(一)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效率低。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舞蹈教学都是以老师讲授和演示,学生接受和模仿实现的。这种方式主要有两个弊端。首先,教学方法偏于枯燥而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资源无法集中,自然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理想。其次,讲授的内容抽象难懂,只靠动作的演示又难以让尚未达到专业水平的学生体会到动作的要领,导致学生动作不规范,而且难以记忆复杂的动作。因此,目前单一的教学方式致使舞蹈课堂的效率不高。

(二)只关注教学的内容,忽略学生心理状况。

传统的舞蹈教学中只关注动作的传授,往往忽略了学习这个以学生为主导的主动过程,而学习过程又是与学生的人格特征和学习时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的。不同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适用于不同的教学方法,单调的奖励与惩罚措施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如果教与学的特点不相匹配,不但无法达到好的效果,还容易影响到学生的兴趣、自我效能感等心理变量,影响学生日后的发展。

(三)训练机械化,不注重创造性的培养。

舞蹈是一种审美文化活动,而非简单的动作模仿。好的舞蹈离不开舞蹈编导家们的艺术熔铸,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支撑这些非物质材料转化为舞蹈动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创造力。然而,当今的舞蹈教学中没有注重此类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变成了单纯的舞者,而非能够通过肢体表达动作的舞蹈家,这有悖于舞蹈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四、文化心理对于舞蹈教学造成的影响。

(一)舞蹈教学偏离正确轨道。

在目前舞蹈文化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之下,造成民族舞蹈文化的逐渐消失,导致了舞蹈教学偏离了正确的发展轨道。在最近几年时间内,舞蹈领域存在着否认民族舞蹈文化的状况。其高举“发展”的旗帜,民族舞蹈文化被糟蹋的一塌糊涂。中国所独有的民族舞蹈文化与西方的舞蹈文化是完全不一样的,其是在农耕背景下所形成的舞蹈文化,是和农耕背景下所产生的各式各样的文化因素相互关联、具备“和谐”社会作用的舞蹈文化。然而西方国家的舞蹈文化是以宗教为基础而创建起来的,是西方文化史非常好的展示。将中国的民族舞蹈逐渐向其靠近,必定会由于不一样的文化基石而形成较大的矛盾,最终便是形成一个“异类”。

(二)产生异化民族舞蹈的心理。

对于西方国家所具有的审美标准的认可,从而形成了异化民族舞蹈的心理。此观点指出:西方国家的`舞蹈是比较先进的,其他地区的民族舞蹈都是比较滞后、原始以及荒蛮的,因此,把民族舞蹈文化摆在需要被改造的位置处。从事实层面而言,各个国家、各个民主以及各个区域的舞蹈文化均具备其独有的展示形式,并没有优与劣的去呗。部分舞蹈人员对于民族舞蹈的发展,仅仅是对于外部的、西方舞蹈效仿。如此便导致西方的学不好,还丢失了属于自己本土的东西,最后的结果便是“四不像”。

(一)采用多感官通道的方法教学。

为了弥补单一教学方法的不足,我们可以采用多感官通道的教学方法,将视觉、听觉、触觉等结合运用于舞蹈教学当中。这种方法有两个优点。首先,新颖的刺激呈现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进化心理学认为,人倾向于将注意资源投射到新异的刺激之上,那么,采取一些学生可能感兴趣的教学材料,例如多媒体,就可以很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另外,多通道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动作记忆的形成。好的方式是,教师不但讲授舞蹈动作的内容,演示动作,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触觉感受某个动作形成时的肌肉状态,甚至用不同的味道比拟不同的动作。总之,善用各种感觉器官可以让舞蹈动作在学生记忆中的表征更加立体、完整,以至于印象深刻,熟练掌握。

(二)针对学生的人格特征因材施教。

人格是个体行为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需要、情绪、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性格、气质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使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不同人格特征的学生适用于不同的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应该在课前对学生进行测评,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观察,以确定学生的人格特点。例如,从气质的角度讲,胆汁质的学生需要重点培养对舞蹈中的耐心与沉着精神,不宜用强硬的手段督促学生;而抑郁质的学生则应多进行鼓励,增加其开放性,减少直接批评避免伤害其自尊。把握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才能使教学更加有效。

(三)善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帮助学生构建信心。

“心理暗示”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家乔治洛扎洛夫首先应用到教学中,这一概念指学生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情绪、观念、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心理暗示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运用心理暗示时,首先要注重学生情绪的控制,情绪可以体现在表情和体态当中,如果发现学生情绪的某些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加以转变;第二要加强表象的训练,即在心理暗示的指导下,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舞蹈动作的心理表象,以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第三是通过心理暗示指导学生目标的设置和完成,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让其在适宜的目标中能够良好发挥,从而对自己再度建立积极的心理暗示以达成下一阶段的目标,形成良性循环。大量研究表明,“心理暗示”的运用有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舞蹈中的个体意识的自由性,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协调师生关系,提高舞蹈课堂的教学效率等作用,应该在舞蹈教学当中更好地普及这种方式。

六、结论。

总而言之,伴随艺术教育的逐渐进步,人们自身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作用逐渐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在舞蹈教学环节里,往往会发生非常多的问题,作为一名舞蹈教育者需要把握更加多的与心理学相关的理论知识,科学运用情绪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将其灵活的应用于教学实际之中,使得老师与学生均可以沉浸在欢快的情绪里面,以推动舞蹈教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平心.舞蹈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董玉辉.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舞蹈教学[j].艺术教育,2008(5).

[3]徐裴.心理暗示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

[4]刘天峥.积极心理学在体育舞蹈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

[5]韩洛怡.试析如何运用心理学中“动作技能”的理论来指导舞蹈教学[j].教育理论,.

[6]李鑫.对舞蹈训练“科学性”的再思考[j].舞蹈科学研究,2015.

心理学在管理学中的运用论文篇十三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了情感培养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创设和谐、愉悦、充满求知激情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情感教学情感心理情感体验数学兴趣。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

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数学学科特点出发,巧妙利用好情感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学中求乐、学中求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能引起师生间的思维共鸣,其教学效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动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教育工作是一种极富有情感色彩的工作,教师的丰富感情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和源泉。平日,教师本身的感情状态,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数学教师,首先必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数学,以高度的责任感、义务感、使命感、自豪感对待数学教学,以满腔的热情,富有情感地讲授每一堂课、每一章节。因为富有情感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课堂上出现相应的心理气氛,形成协调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内容。我们常常看到一名优秀并有威望的数学教师的思想品质、教学形象、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内容给他的学生往往留下非常深刻的痕迹,不仅能熏陶学生优良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而且还会促成学生学业上的造就。这种言传身教的“遗传因素”会在他的学生的身上得到延续和回报。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非常注意自我的思想品质修养,并身体力行,为学生作出良好的表率;次之,数学教师还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性格,不能满足现有的知识,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扩大知识面。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胸有成竹地处理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教学中善与人处,与人为善,学生为教师的和蔼而严肃的态度所感染,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二)运用情感的感染和迁移功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所谓情感的感染功能就是指一个人的情感具有对他人情感施予影响的效能,情感的迁移功能就是指一个人对其它对象的情感会影响他与之有关的其它对象的情感。简单地说,当学生对教师有感情时,那么对他所交的朋友、对他经常使用过的东西都会产生好感,教师所教的这门学科就更不用说了。首先要求教师要有一个最重要、最主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感人、育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足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动情、晓理、端行。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上课时以精练、幽默、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师要思路清晰,深入浅出,学生易学易记,针对性强。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好吗”之类的言语,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

(三)运用情感的动力功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要渗透德育教育。初中数学教材中反映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内容很多,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不时引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另外,勾股定理、赵州桥等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祖冲之、华罗庚等数学家的故事能够唤起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从而产生一种内驱力。通过数学史教育,著名数学家介绍提高学生爱国热情,激发学生责任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献身精神。通过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胸怀眼界,使他们感到学数学是无穷尽的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学到做人的道理窥视世界乃至宇宙的奥秘。

(四)运用情感的调节功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适当的情感对人的认知过程具有积极的组织效能,而不适当的情感会产生消极的瓦解作用。这里所讲的“适当”与“不适当”,首先反应在情绪的极性上。一般说,诸如快乐、兴趣、喜悦之类的正情绪有助于促进认知过程,而诸如恐惧、愤怒、厌烦之类的负情绪会抑制或干扰认知过程。根据这一规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端正和加强其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让理智支配情感。其次,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要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在教学中,对许多知识难点的分化,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非但不感到艰涩、困苦,而且还能够饱尝成功学习的欢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教师必须善于探索,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寓学法训练于教学之中。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激增的今天,“一支粉笔,一张嘴巴”的课堂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信息量大接触面广的当代学生的要求,教师必须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之相适应。多媒体是一种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录像,实物投影于一体,提供文字、音响、图形、动画等多种信息的现代化设备,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充分调动人体的各种器官,扩大信息接收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增大教学容量,增强学生的新鲜感,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形象化、具体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思维,培养兴趣,从中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学科间的综合能力,开创课堂教学的新局面。

(五)运用情感的强化功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所谓强化一般是指影响有机体在活动过程中产生某种反应可能性的力量。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前者以它的呈现来增加反应重复的可能性,其强化物常与奖励、表扬相联系;后者则以其排除来增加反应重复的可能性,其强化物常与处罚、批评相联系。盖杰和伯纳在“教学心理学”中指出:“对教师来讲,表扬是最易使用和最自然的,有效的形成动机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表扬按随着某种行为的`频率增加”。过多的批评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挫伤学习的自信心。学生经努力成绩仍不好,此时须得到老师理解,不能乱加指责,而要给鼓励,关心,帮助,这是人遭到失败挫折时的一种情感需要。通过个别谈心,家访,把握时机,帮助他们找总是挫折原因,并给于及时的个别辅导,从事物发展积极面入手,对学生取得点滴进步,特别是大多数同学老师均以为差的学生给于热情鼓励,给以及时肯定表扬,换取了学生心理上亲近,感情上融洽,他们把老师作为知心人,肯讲心里话,提高了学习劲头,终于达到了合格并取得良好的成绩。任何对学生的讽刺,挖苦,歧视,冷落,都会挫伤他们自尊心,窒息刚燃起的求知之火,直至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立,所以我在教学中始终坚持这一点,从事物发展积极面入手。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享受成功喜悦,稳定自身须要。学生的抽象思维有局限的,若超越了,会使学生对自己以往努力产生怀疑,降低兴趣,反之,思考性不强,难理解或须分析的知识点不高又缺少直观实验相配合内容,使学生感到乏味,所以备课不能脱离学生实际要“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要运用典型范例,指导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重视课堂环境的情感渲染,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上进心。

我们知道,教学过程的整体功能决定了课堂活动为双边活动。数学教学中更应重视学生心理特征,创设情境,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以极大热情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对回答正确的,要及时予以肯定,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对回答错误的要以耐心、平和的态度纠正其错误,让学生懂得自己的观点讲出来,让大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充分说理,取长补短,印象就深刻了。同时,课堂上设疑要注意技巧,因人设疑,让那些学习差的学生也能享受“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乐趣,使他们在情感上感受到老师并没有歧视他们,只要努力,自己也可以啃下数学这块难啃的骨头,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这句话一点不假。有了兴趣、爱好,反过来就能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七)展示数学美,陶冶学生情操。

数学美感很强,数学学科本身知识结构的内在美,数与形特征的表象美,数学思想方法独特奇异的美,教学中表现出数学语言符号,图象信息简洁形象的美,课堂教学中探索思路解题过程美,点拨启发思维艺术的美,作用美等。这都给学生以美感,因此,教师要依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精心提炼数学中蕴含的数学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学习情趣。

如黄金分割教学过程中,通过向学生揭示舞台上报幕员站的最佳位置;女青年腰带扎的最理想的位置;黄金分割用于优选法及建筑、绘画、舞台艺术设计等各种实际应用等,使学生感受到黄金分割的形态美及应用价值,学生兴趣浓,就表现出积极的学习动机。

(八)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热情。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要依赖于教师对教学系统的设计,教师的学识水平,口头表达能力,是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等。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对学好当前的课程,而且还对学生一生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如:在平面几何《解直角三角形》一章的引入时,我不是照课本中的引例(“铺设水管”)讲解,而是将其改成生活实际的设计问题(求水管的铅直高度),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样一下就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开始讨论,制定方案,有的作全等三角形,有的用相似三角形等方法,我充分肯定这些解法是不错的,但有一些在实际中是不可行的。那么是否还有简单易行的办法呢?此时学生沉默了,这时教师再点拨,学生仿佛有豁然开朗之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于是这一节课学生的兴趣很浓,也为后续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九)夸奖式的评价,增强学习信心。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适时给予夸奖式于评价之中,会更加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讨论问题就会更加激烈,课堂情绪就会始终高涨。

如在上述问题中有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抢先回答。听了这个答案后,同学们都笑了,此时,作为教师,若加以批评或否定,无形就给这位学生,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以沉重的打击,同时也对后来发言的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于是我并没有直接否定他的答案,只是用很幽默的语言从侧面点拨他,此时他也觉察到了答案中的错误,紧接着我还表扬了他积极勇敢发言。之后,同学们的讨论更加激烈,解法越来越多,新课的引入非常顺利。后来,这位学生上课发言依然很积极,而且学习成绩也在逐步提高。

可见,夸奖式评价,学生对教师会产生亲切感,师生感情融洽,课堂情绪就很愉快轻松,学生学习兴趣浓,教学效果也很好。

(十)教法变换更新,调节学习情绪。

教师上课犹如演戏,既是编剧,又是导演、演员,因此,要使表现扣人心弦,耐人寻味,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总体设计要科学,每节课型的教学方法要精心策划,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适时创造性地不断变换教学手段。

如:讲《垂径定理》一课时,我采用“试验观察法”,要求课前学生用纸片剪一个小圆,课堂上通过“动手画”、“动手叠”、“用眼看”、“动脑想”,即通过“试验—观察—猜想—论证”的教学模式教学。整堂课的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学效果很好。

又如:讲《解直角三角形》一课时,我又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先让学生讨论解直角三角形的各种类型,学生说出了9种类型,我再要求学生用化归思想,将这9种类型归为几大类,最后,由学生出题,学生讨论,学生制定解决方案,最终在诸多方案中评选最优方案,这样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所学的知识在讨论中掌握,并且这一节课没有留课外作业,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这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课前还可以进行小测试,课中开展小竞赛,课后参与数学活动课等,这些都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做到质“优”减“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自始至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暴露思维过程为核心,强化反馈,针对实际,讲求实效,重视情感教育,便能更有效地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卢家楣著:《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7月。

卢家楣主编:《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教学实践应用》,上海教育出版社月。

3、卢家楣主编:《以情优教——理论与实证研究》,年12月。

4、吴增强主编:《现代学校心理辅导》,12月。

心理学在管理学中的运用论文篇十四

摘要:茶馆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值得仔细研究的课题。茶文化融合了百家文化之精华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茶文化中蕴含的情感空间是一个艺术化了的空间环境。因此,在茶馆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既要注重传统茶文化的融入又要合理运用心理学,以求带给顾客更好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茶文化;心理学;茶馆设计。

同商务空间设计不同,茶馆的室内环境设计更加注重空间划分、平面布局以及茶具造型。茶馆室内环境的营造是需要意境的。因此,在对环境的渲染过程中往往需要依托多种中国风的元素。文化底蕴深厚的屏风、隔扇、灯笼、架、格就很合适,此外诸如葫芦、竹子、国画等可以寄托情思的物品,也在茶馆室内的环境艺术设计中格外欢迎。

心理学在管理学中的运用论文篇十五

(一)新媒体新闻从业人员数量及专业背景。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拥有的网络编辑从业人员近300万,传统媒体的所有的记者编辑仅75万,从规模上和数量上看,新媒体从业人员已超过传统媒体。从专业素质层面上看,新媒体从业人员的主力军已从具有计算机背景的技术编辑发展到拥有新闻、文、史、哲、经、情报、出版等多专业背景的文字内容编辑,呈现出学科背景多元化,不同专业与行业相互渗透的现象。

(二)新媒体新闻节目的困境和挑战。

然而,我们也要同时看到目前我国新媒体的新闻采编写仍存在众多不足。这就包括:首先,新闻内容单薄,原创作品极度缺乏。由于我国的新媒体不具有正式的新闻采访权,使新闻编辑在采集内容时不得不重度依赖传统媒体。即使是一些站,其所刊载的新闻信息仍是从报刊杂志或者电视上截取下来。这就造成同一新闻事件重复报道,观点杂乱,使阅读者往往陷入不知所云的状态。而针对这一现象,美国学者就指出:“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在信息社会里不再构成资源,相反,它会成为信息工作者的敌人。”其次,在新闻持续报道跟踪方面极其落后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在新闻最初发布时往往能占得先机,但随着新闻事件的不断深入,仍然需要传统媒体的报道评论,使其成为社会热点。第三,缺少极具深度和厚度的评论和解读。本文认为,无论在何种媒体的语境下,新闻的本源仍然是客观性和真实性。人们选择运用何种媒体来关注新闻仍然取决于该媒体在报道解读此事件的态度和视角是否端正客观。因而报道新闻事实固然重要,媒体所持的观点也同样受人关注。在这样的前提下,新媒体的这一大劣势也就不能不被相关从业人员所重视。

(一)新媒体的新闻精神。

(二)传统媒体“把关人”制度借鉴。

我们先来分析传统媒体在新闻采编写过程中如何实现社会公信力和权威性的?由于多年的积累,报刊杂志和电视等传统媒体,其新闻从业人员已具有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对新闻事件的解读和判断也往往能做到一语中的。使得他们一出场,就能立刻获得受众的信任。其次,在信息引导上,传统媒体由于具备了一套成熟的编辑过滤机制,在信息把关上要比新媒体更严格。第三,传统媒体拥有较强专业素养的采编人员,保障了其信息质量的高度。

鉴于传统媒体所拥有的这些优势,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发:。

第一,采编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对于网络等新媒体来说,一方面是接触到的信息是纷繁复杂,良莠不齐,另一方面由于不具有采访权,无法到达新闻现场掌握第一手材料,作为新媒体新闻的把关人,编辑人员就要坚持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把关好社会热点的舆论导向,在众多信息中过滤到无关或有害信息,选择有正确舆论导向的新闻,使新媒体的公信力能够在此过程中培养起来。

第二,坚持新闻报道的迅速。时效性强是新媒体所具有,而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一大法宝。而对于视时间为生命的新闻来说,许多新闻事件的图片和视频可以迅速通过新媒体技术传播给大众,无形中也增加了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第三,做好新闻内容的集大成者,以达到“内容为王”。尼葛洛庞帝在其着作《数字化生存》中曾做过这样的比喻:他形容新媒体的出现使受众在接受信息的方式上由原来的“推”演变成“拉”,也就是说传统媒体是将新闻节目简化并打包成一本畅销书抛给不同的'受众,而新媒体则更像是新闻超级市场,将与新闻事件相关的所有资讯都罗列出来供观众自由选择。这一区别也为新媒体的新闻编辑带来了一个新课题,如何从繁杂的信息中搜索到相关信息,并将其重新整合推向市场。这一过程既保障内容的丰富性、观点的专业性、解读的深度化又不失整体的和谐性。

第四,语言处理上更需平民化。随着互联网、手机用户数量的不断提高,新媒体所面对的受众占据着社会的各个阶层,而新媒体互动性和参与性的特点又要求编辑人员在语言处理上,需要更通俗化和平民化,具体来说为深刻主题浅显表达;刚性主题柔性表达;抽象主题具象表达。

第五,专业知识的充足。新媒体的新闻编辑不首先仍要掌握传统媒体所要求的采编写能力,例如敏锐的新闻嗅觉,敏捷的策划能力,扎实的文字功底,广博的知识结构,不仅能够完成写稿编辑新闻事实,还要学会如何对新闻进行更深入的评论和解读。此外,无论是互联网还是数字电视,都具备了图文并茂,声影皆有的功能,以及通过点击传播新闻内容的方式。因而作为新闻编辑,还需要掌握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对现有的图像、图片和视频进行加工处理,使其能够在第一时间引起受众的注意,并实现新闻传播,久而久之在市场中获得较强的竞争力。

三、结束语。

总之,无论媒体的形式和体制如何发生变化,对于新闻来说,高品质的新闻内容仍将是新媒体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具备了一个精品似的灵魂,媒体作为一种产业经济才能在市场上发展壮大。

心理学在管理学中的运用论文篇十六

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心理活动的科学,它在实践中产生同时也服务于实践,新闻采访的实践性很强,记者在采访活动中,掌握好采访时机和手段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应付的很好。因此心理学与新闻采访的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记者主动调节锻炼自身的心理活动,对采访具有很重要意义。

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始终包含着一定的心理成分,都是靠一种心理动机的推动,人们对自己所遇到的情况进行一系列的分析设想,估计会遇到的问题,因此会产生一定的情感和情绪,有时候这会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有的时候会适得其反。因此,要想使自己的情感和情绪符合自己的目的,就要学会心理上的自我调节和锻炼。

1.2记者对所接受群众的研究能够使自己的采访更加具有针对性。

通过对这一群体的了解研究,主要是明白他们的需要和兴趣,因为所接受的群众层次不尽相同。性别上的差异决定了男女所承担的不同,因此对新闻的选择也是不同的。而年龄上的差异,也折射出了他们不同的兴趣。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这三类所关心的新闻内容是不同的因此选择新闻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除了这些还有文化程度、职业的不同等等多个方面的差异,这些都需要我们新闻工作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了解了他们的心理才能在新闻选择上就有了准绳,也就能有的放矢地发现到有价值的新闻。

1.3新闻工作者对所采访对象的心理分析是采访中及其重要的环节。

由于每个人所生活的年代、社会经历不同,再加上毎个人有每个人的性格,同样的一件事物每个人有着每个人的看法和情感动机。这些也在影响着我们记者此次采访是不是能够成功。我们在采访中要仔细观察被采访者的表情变化,审时度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采访,才能收到最好的采访效果。

2.采访是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之间的互动涉及到多个方面。

2.1采访前充分了解被采访对象,先形成一定的心理认识。

采访前的准备主要是查阅相关的资料对被采访对象形成初步了解,这主要是记住自我认知的过程的形成,通过对被采访对象的.资料分析,思考,加工确定采访步骤以及适合的采访方式,以便在后边的采访中可以得心应手。但是也有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是,之前我们通过过被采访者的资料分析在心理形成了一种先入为主的认识,这一认识在一定程度上能缩小记者和被采访者的距离,但是,其消极方面也是存在的,自己了解的信息还是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我们在准备的时候要尽量搜集多个方面的内容,在采访的过程中,时刻保持对新闻的敏感,以发现新的线素。

2.2初次见面与被采访者拉近心理距离。

键入采访阶段以后,记者的有些变现会对被采访者地心理产生一定的效应。所以,记者在开始的短时间内对被采访者的形象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形象可以帮助双方建立相对融洽的气氛,采访过程中,通过对被访者的心理,言行,动作的分析,充分了解他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沟通状态,达到最好的效果。

2.3采访被采访者敏感问题的心理状态。

2.4利用心理学上的“共情”

所谓“共情”就是我们能充分体会到被采访者的处境,及其他的精神境界,能够明白他的切身感受。全身心地听被采访者的表达,达到一种不是为了采访而采访,而是为了去倾听的一种目的。对于被采访者的表达不做任何判断,仅仅是去倾听,倾听对方的语言,倾听对方的感受,让被采访者充分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这样的采访不仅能够顺利地完成采访任务,而且还可能会和被采访者结下深厚的友谊。

2.5注意观察被采访的细微变化,相应给予肯定和积极引导。

在采访之中,记者对被采访者表情以及动作的观察是很有必要的。真正的“察言观色”,并且被采访者所表现的不同随机应变地改变采访策略。被采访者的表情还有动作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非语言信息,但是这种信息也包含了很大的信息量。记者在采访中知道这些才能掌握较大的采访主动权。当看到被采访者表现紧张的神态或动作时,记者这时候应该适当的说笑等来降低被采访者的紧张感,使气氛轻松下来。因此,记者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适当判断对方的意思。

这一类事件不管是在视觉还是在听觉上都会给人很大的冲击,所以这也要求记者在去采访这一事件时必须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随时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对于任何一种的状态都能平和但是又恨紧迫的心理状态去做好采访。在这一事件中部分人的精深也收到了很大的冲击,因此我们在采访他们的时候,要掌握好他们的心理状态,做问的问题以及方式,能够被他们接受保证这一事件的采访顺利。

3.结论。

新闻采访需要记者记者具备多方面的素质,不仅需要广泛的知识面,更需要记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心理学在新闻采访中的运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记者自身的心理调整,以及在采访中,积极引导被访者的心理调整都是获得新闻采访成功的重要步骤。上文就新闻采访和心理学的关系以及在新闻采访中心理学运用应注意的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希望对以后的新闻采访有所帮助。

心理学在管理学中的运用论文篇十七

一、书法教育的“萌芽期”(学前班年龄段)。

这一年龄阶段为学前年龄心理学反应阶段。这时幼儿学习书法的态度取决于外界的因素较多,家庭影响、社会影响(书法的社会表演活动、电视节目中看到的书法活动等)都可能成为幼儿学习书法的发起点。因为幼儿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书法书写的运动节奏规律表演特征,正好符合了这个年龄阶段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天生的好动,与取悦于家长的表现特征是这一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这些表现是学书法的良好苗头,即书法教育的萌芽期。这时期“小芽”极其脆弱,家长和老师少许的教育失误即会使之“夭折”。所以这一阶段的教学原则,应该是以表扬鼓励为主,正确引导,多用适当的符合实际的激励性语言和运用带有情感色彩的动作语言(赞许的目光、肯定的微笑)或给与适当的奖励。因为这时期孩子的学习特征主要是希望与家长的感情交流,期待对教师的情感对话,表现了孩子寻找自我定位的最原初的状态。所以在这经不起风雨的艺术萌芽阶段,我们家长和教师的着眼点应该是细心地呵护与精心地培养。在这一时期教师和家长一定以鼓励表扬为主要教育形式。

二、书法教育“幼苗期”(一、二年级年龄阶段)。

书法教育中,这一年龄阶段主要心理特征表现在8至10岁的学生身上,他们的学习兴趣已经初步建立,真正的学习目的尚且模糊,可理解为“幼苗期”心理状态。在这一时期各种矛盾已经开始出现,如学生的欣赏水平的提高和自己表现能力的滞后(即眼高手低)等。这一时期学生总是看自己所写的字“不顺眼”,这说明儿童的心理发展已经从以别人表扬为主,逐步地具有了自己的主体意识,因为他们更多地注意别人书法作业中的优点,而忽视自己的长处。在这一时期,教育者的做法应该是:正确分析作业中的优劣处,逐步去缩小“眼”与“手”之间的距离。在“幼苗期”阶段,教师的做法应该是真实的表扬,耐心的辅导,在心理上给孩子增强学习书法的自信心。逐步培养他们在书法学习中不断进取的顽强品格。

三、书法教育的中级阶段(三、四年级年龄阶段)。

这一阶段的孩子在学习上已经获得了书写的最基本方法,如“中锋运笔”、“笔性知识”、汉字初步的结体能力等,有的儿童也可能在实践活动中获得“鼓励奖”。这一时期儿童在心理上容易产生“傲气”。具体表现为“反技法心理”:明知技法的要求却不去遵守,开始出现了许多自己的“发挥”。教师应该从挖掘笔法的美学原理和结体美学原理入手,深入浅出地比较“随意性”与“技法表现性”的截然不同的审美效果,为学生能够顺利进入高级阶段进行必须的心理准备与技能储备。这一阶段的教学应以防止浮躁、骄傲为立足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笔法”、“结构”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少许渗透笔法意象、结体意象的知识与感受,为高级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书法教育的高级阶段(五、六年级阶段)。

在这阶段学习的少年儿童,学习心理已经相对成熟。具体表现是“技法”基本成熟,能根据临摹积累和想象写出一些书法作品,并自我感觉良好。这一阶段的孩子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稳定。在心理上对自己有客观的自我评价,不会因为得奖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也不会因为同学不恰当的评论而气馁。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学生书法作品的创作上,着眼点放在作品整体意象的和谐统一和形式的丰富变化上。重视书法作品的整体气势的完整和表现形态的明朗,锤炼学生的书法艺术的审美感受。根据实际,适当参加社会书法艺术活动,拓宽眼界,提高书法欣赏水平。使学生在心理上具备不断进取的精神。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受书法艺术的精深与博大。热爱中华民族所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人文精神基础。

要老师、家长以及社会的三位一体的有力配合,才能顺利完成书法教育基础期的培养。才能为学生成年后书法艺术的长远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坚实的基础。

法艺术教育,必将迈进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天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艺术一定会发扬光大,成为炎黄子孙美好的精神家园。

心理学在管理学中的运用论文篇十八

中国目前已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新闻传播活动逐渐在社会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影响正常的社会生活。从90年代中期到现在的十几年间,新闻界不仅提出了很多关于新闻采编策划的理论研究,并且也加大了实践应用的力度。做好新闻的采编及策划工作,可以提高新闻媒体的产品质量,可以使广大观众读者受益匪浅,可以创新新闻媒体界的传统模式。

新闻采编工作是对新闻信息进行确定、采集、处理、制作的过程,包括采访和编辑两部分。有如下特点:立场明确;信息量大;处理果断;传递迅速。

新闻策划工作是新闻报道的主体在遵从新闻规律的前提下,确定好准确的目标,对已掌握的信息进行去糟粕取精华、去伪存真、由外及内地探索和分析,发掘已知、把握现在、期冀未来,做出应对措施,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其关键点是:寻找最佳切入点;选择科学分销路;借机提高知名度。

采编工作是从新闻的事实出发,获取足够多的新闻线索和素材。新闻采编工作不但关系到新闻的内容和丰富程度,也关系到新闻是否能够满足时效性和真实性。新闻工作者要加强重视采编工作。新闻采编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

1)新闻采编工作与新闻内容的丰富度、全面性、真实度息息相关;

3)新闻采编工作是新闻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决定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新闻策划工作是选取典型的、有新闻价值的、真实的新闻事实案例展开角度独特、选材典型、立意标新、品位深层的报道,能够深入反映事物的社会价值,揭示真正的思想内涵和本质特征,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扩大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从而发挥良好的舆论导向作用。据经验总结,良好的策划对于新闻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加大深度,保障了报道质量;

2)切中要点,增强了渲染效果;

3)把握方向,引领了社会舆论;

4)优化资源,升华了媒体特色。

3)新闻采编需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新闻采编工作要求采访和编辑人员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能够从众多基础素材中提炼出典型、价值的新闻事件。

3.2新闻策划工作存在的问题。

4)新闻策划逐渐倾向于低端产品。现阶段整个社会的风气逐渐浮躁,很多家媒体创造了许多比较低端的产品以迎合消费群众,这样对提高新闻策划产品的层次水平产生了消极和负面影响,阻碍了新闻策划工作的长远发展。

4如何做好新闻采编策划工作。

4.1做好采编工作的具体措施。

3)新闻采编工作要大力创建人才培养和储备机制。我们应该加大对专业化高素质人才的培训力度。结合自身情况,积极探索高效的人才储备和培养机制,完善采编的人才机构,提高采编工作的质量,使采编工作增添无限活力。

4.2做好策划工作的具体措施。

1)新闻策划要求工作人员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策划能力。新闻报道因其具有受众广泛、手段先进、竞争激烈等特点,故要求新闻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素质以及扎实的基础功底,新闻工作者要全面掌握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向以及科技文化的潮流动态,尤其要十分明确新闻报道的对象及本质。总之,新闻工作者要有开放、灵活、变通的思维能力,要有独特的联想能力,要有深层剖析事物本质的能力。

2)新闻策划要求新闻工作者具有超前的创新意识及判断能力。无论在任何领域和任何行业,工作人员都应具备的一项素质是创新能力,新闻工作者也不例外。创新在新闻策划中主要表现在:新闻制作、新闻摄制、新闻采访防范、新闻报道角度、新闻选题等方面。新闻策划的创新就是报道别人尚未关注的新闻事件、发表别人尚未挖掘的新闻动态。新闻策划人员要时刻擦亮双眼、激活头脑,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抢做新闻报道的先锋。

3)新闻策划要具有竞争意识。市场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的最大差别就体现在竞争性,因此各家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是十分激烈的。我们进行新闻策划的根本目的是获得效益。现阶段新闻媒体数量越来越多,很多家媒体争相抢夺同一个新闻事件,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强烈的竞争心,在别人动作之前快速出手,保证新闻策划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5结论。

新闻采编工作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相关因素,掌握必备的技巧,并按照具体流程,完成整个采编工作。新闻策划是媒体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手段,成为新闻界的关注热点。良好的新闻采编策划,可以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可以引导社会舆论的方向,可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要求,可以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我们要正确进行新闻的采编及策划工作,使新闻媒体的传播作用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姚伟.电视新闻策划的原则与创新发展策略[j].华章magnificentwriting,(16):255.

[2]陈新华.艾丰的新闻策划观:如何寻找共同利益、“趋利避害”[j].新闻知识,(10).

[3]类延旭,林元跃.论高校报纸新闻策划的创新性原则[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8):79.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752168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