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是一种重要的文体类型,它既要有逻辑严密的论证,又要有独特的观点和立场。在总结中可以提出问题和挑战,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思考和解决方法。以下是一些经过认真筛选的总结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与大学生朋友们心得篇一
这本书讲述了2019年7月初至7月底,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中央等地工作,从1983年12月开始,与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和心灵交流。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从《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这本书里,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成长的殷殷期望和青年对自身发展的高标准、严要求。在与青年大学生交流中,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勉励青年一代扎根基层、“自找苦吃”,让我获益匪浅。如果能够认真思考和总结总书记的这些工作方法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相信对于每个青年来说,都有借鉴意义。
我就职于一家建筑施工企业——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我们也被亲切地称作“扎根基层的青年工程人”。拓荒凿隧,铺路架桥,我们一直工作在祖国建设的第一线,初心如磐、使命如山,誓把祖国建设的一张张蓝图建造成一个个精品工程。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干好基层工作要有兴趣、有热情,要有韧性、有耐力,要有一点儿组织能力,要有一股豁出去的干劲儿。只有肯吃苦,心怀奉献精神,才能把工作干好。
尤其在年初疫情迅速蔓延的紧要关头,中建三局用十多天时间分别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央企效率”和“央企速度”的奇迹。奇迹的背后,正是每一个建设者扎根一线、吃苦耐劳,用汗水和智慧凝聚起来的磅礴力量。这种伟大的抗疫精神也在感染着我、激励着我,让我在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都会有直面挫折的勇气和无畏。
作为一名基层建设者,今后我会将自己的青春与祖国的建设事业统一起来,勇于扎根基层,不断锤炼自我,伏案钻研、躬身实践,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真正做到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最近一直在学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专题报道,既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群体的关爱,更是结合自己的青春经历去思考总书记的教诲。我感触最深的是,总书记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
我是一名青年志愿者,从18岁到38岁,20年的志愿生活中,参与志愿服务时长1.1万余小时,参与组织志愿服务活动超100万人次,募集公益款项2000余万元,面向600多万人次开展文明宣讲。
20年来,经常有人说我是自找苦吃,因为做好本职学习和工作的同时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确实有很多的“苦”要去面对和克服。但我用我的经历告诉所有人,自找“苦”吃,不是真的“苦”,而是在“苦”中服务他人、磨砺自己,这种苦最终淬炼成了青春的甜。
苦在坚持不懈。2000年,18岁的我第一次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我来到了南昌市福利院,帮扶一个叫福铁婵的残疾小女孩。送点小礼物、陪她聊聊天、写写作业,当两个小时的志愿服务结束我准备离开时,她突然抓住我的衣角问:哥哥,你下次还会不会再来啊?看着铁婵期待的眼神,我才知道,原来志愿服务的意义不在于一次活动,而是长久的坚持。就这样,我坚持结对帮扶福利院的残疾群体一直到现在。
苦在迎难而上。2008年汶川地震后,江西省对口援建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7月,南昌市要招募两名志愿者先行奔赴灾区开展实地调研。我第一个报名,在灾区每天都有无数次的余震,还碰到了落石和塌方,还要和高原反应作斗争……但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我必须迎难而上,为灾后重建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2010年江西发生洪水灾害,我又参加到了南昌市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中,在河堤一线参与险情巡查处置、慰问困难群众等工作。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我连续43天坚守在南昌市同乐社区的防疫卡点,参与防疫志愿服务。
苦在精益求精。2019年,我先后加入了团中央青年讲师团、志愿服务青年讲师团等。为了达到宣讲效果,一篇宣讲稿,可能要改几十甚至上百遍。一次宣讲,也要彩排几次或者十几次。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感动和影响观众。
我为什么20年都在“自找苦吃”呢?因为这些苦其实并不是真的苦,而是非常难得的接触社会、走进群众的机会。青年人,应该在吃苦的过程中去历练自己,在“苦”中淬炼出自己青春的“甜”。
12月3日,贵州大学举行《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学习座谈会。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李建军,贵州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出席座谈会,该校各职能部门、各学院负责人以及校学生会、校研究生会、青马工程培训班优秀学员等100余人参加。
该校通信工程专业大四学生、全国学联二十七大代表周佳艺认真研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后,开始思考:我们这一代用什么勇立潮头,回馈伟大时代?她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让我找到了答案:‘明志’与‘务实’。志即初心,务实是使命。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学联二十七大贺信中的勉励,争做与祖国同步、与时代共鸣的贵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石博晗是一名学生干部,他读了本书后,感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要做那些可能做、可以做的事,要忌‘急’,不能急于求成”给了他启示。“当我转换视角,将看似繁琐的工作放到组织凝聚青年、服务联系青年的大局中看,这些可能做、可以做的小事,就是用自己的力量,为当代青年作一分贡献。”
该校大三学生、青马工程培训班优秀学员吴明硕说,来到贵州后他就立定志愿,“要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我的地方去。”吴明硕说,“大学3年来,我积极响应校团委、学生会号召,3次带队参加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经验告诉我,只有真正下到基层,才能亲身感受乡村的深刻变化,深刻认识脱贫攻坚一线工作人员的可爱,真切体会到祖国强大给我们带来的自豪感。”
李建军总结说,同学们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也是贵州大学建设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希望同学们要与国逐梦、厚植理想,要不畏将来、不负现在,要勇担使命、知行合一,为多彩贵州增添青春色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与大学生朋友们心得篇二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今年是五四运动的100周年。忆往昔,五四先驱们满怀崇高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为探索救亡中国之路奉献了一代人的青春;看今朝,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青年一代,应继承革命先辈遗志,高举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大旗,树立远大理想、锤炼品德修为、练就过硬本领,砥砺奋进担当作为。
新时代,中国青年应树立远大理想。理性信念是行动的指南,青年的理想信念更是关乎国家的前途未来,只有青年一代志存高远,国家和民族才有无坚不摧的进步动力。无论是“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毛泽东,还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都在少年时代树立了远大理想。青年一代应向先辈们看齐,树立远大理想、制定切实目标,把自己的人生目标融入到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时代进步的奉献之中,更好地实现个人理想、开拓人生境界。
新时代,中国青年应锤炼品德修为。“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品德是个人立身之本,是青年人发展自身、评价他人、融入社会的基础。只有增强锤炼品德修为,才能具备更加持久、深沉的精神力量,筑牢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根基。青年一代要树立道德意识、涵养道德品质、强化道德实践,明辨是非、抵住诱惑、饮水思源,在道德理论学习与具体践行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修身明德。
新时代,中国青年应练就过硬本领。充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代,社会分工细化、知识更新迅速,对青年一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终身学习作为追求,不断掌握新技能、增强过硬本领至关重要。青年要珍惜韶华,善于利用开放的学习大环境,掌握必备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工作生活技能,用开拓的视野、先进的观念、更高的知识水平武装自己,为推动时代发展、民族复兴贡献新一代人的青春力量!
与大学生朋友们心得篇三
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对大学毕业生从事基层行政工作,尽快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现实意义。
大学毕业生做好基层工作首先要培养“忍耐力”“直觉力”和“行政力”;其次还要具备“三种精神”,一是牺牲精神,不畏艰险、不怕犯错误,该豁出去的时候不能犹豫。二是奉献精神,要务实实干,实事求是为百姓干事,为人民服务,乐于奉献。三是创造精神,不囿于传统性和习惯性思维,敢想敢做,创造性提出解决疑难工作的新思维、新方法。
最后还要注重调查研究。基层工作离群众最近,刚毕业的大学生从事基层工作更要“接地气、懂民心、办实事”,通过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发现现象和问题背后的原因和机理,养成实干、坚韧、科学、求真的调研作风,把调研作为常态化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坚实的依据和基础。
与大学生朋友们心得篇四
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寄语青年,并提出六点期望,可谓催人奋进,备受鼓舞。新时代中国青年要肩负责任,成就事业,实现梦想,须有时代感,使命感,紧迫感。
一百年前,这场由青年学生为主掀起的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门,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青年的力量。一百年后,中国青年仍然用奋斗诠释着青春的定义,始终铭记着习总书记所说的,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英勇奋斗来实现。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有人说,一个不爱自己国家,不尊重自己国家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对于青年来说,更是题中应有之意,爱国主义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更流淌在每一位中国青年的心中生生不息。纵观古今,无数仁人志士都是在青年时期就崭露锋芒,用行动书写着青年奋斗史诗。现在,或许不需要每个青年“征战沙场”去爱国,但在别有用心的分裂挑唆和辱华事件面前,我们的青年要一如往昔般英勇无畏,团结一致,敢于跳出来和敌对分裂势力说不,守卫自己的国家,捍卫中国的尊严。中国青年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无论身在何处,心中都应飘扬着爱国主义壮歌。
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对青年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但唯一不变的是“永久奋斗”的信念。在当下,青年更应该做到同人民一起奋斗,同人民一起前进,同人民一起梦想,用一生来践行跟党走的理想追求。牢记总书记提出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爱国、励志、求真、力行”16字箴言,真正让奋斗成为青春底色,练就过硬的本领,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不退缩,迎难而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每个青年都应在自己的岗位上,用自己的方式去爱惜羽毛,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有的青年代表国家走向国际,展示青年形象;有的青年在平凡岗位上,用辛勤和汗水实现价值;有的青年执着科研创造,不断提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国科技水平......这些都是中国青年的模样。
作为青年,我们要始终感情充沛、精神振奋地去发展去创造,我们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而是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定信念,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独一无二的青年力量。
与大学生朋友们心得篇五
习近平总书记说“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19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不论风吹雨打,不怕千难万险,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
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我们以弘扬五四精神,续写我们的青春。我们何其有幸,生活在一个如此和平和幸福的时代,可以拥有公平的机会,可以实现人生的信仰与理想。青春因奋斗而美丽,我们都是不断奋进,不断努力的追梦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青春的岁月里,虽然我们经历了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彷徨和一次次失败,但五四精神始终鼓舞着我们不放弃、不抛弃,以昂扬的斗志迎接每一次挑战与困难,以坚定的信仰铸就每一次成功与辉煌。
我们跋山涉水,抵达的不是远方,而是内心最初出发的地方。人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享受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要以高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为民族复兴树立青春理想,践行五四精神。习总书记曾说,新时代是年轻人的时代,当代青年一代是与新时代同行的一代,要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担在肩上。他曾寄语青年人忠于祖国不负时代,勉励青年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放飞青春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要牢牢铭记习总书记的殷殷期望,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坚定信仰,砥砺品德,珍惜时光,勤奋学习,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我们青年一代的智慧和力量。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时代的青年人,不应止于诗和远方,更应有梦和家国。让我们继续弘扬五四精神,续写我们无悔的青春华章!
与大学生朋友们心得篇六
“从正定到厦门,从宁德到福州,从浙江、上海再到中央,不管在什么岗位上,不管工作多么忙碌,习近平同志始终高度关心青年成长进步。”“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出席青年活动,与青年谈心,给青年回信,为青年鼓劲,真正成为了广大青年学习的榜样、人生的导师。”
5月4日以来,《中国青年报》刊发《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专题报道。团中央直属机关年轻干部主动结合自身实际,逐篇研读,交流感想。大家纷纷表示,通过研读系列报道,更加深刻地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要认真向总书记学习,不断从总书记与大学生朋友们的生动故事中,汲取政治营养,凝聚前进力量;要将学习系列报道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寄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结合起来,领悟内涵实质,激发奋斗精神,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共青团改革发展的思想成果和实践成果。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以身报党报国的家国情怀和心系人民的高尚风范,始终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投身强国伟业。
团中央宣传部徐兴邦表示:“系列报道生动地还原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实际工作情况,让我们了解到,总书记当年从政的初心就是要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总书记扎根基层,以身许党许国,为国家兴盛、人民幸福,义无反顾走进基层,身体力行投身实践,体现了浓浓的赤子情怀。总书记心系广大青年,倾听青年呼声,帮助青年成长,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新时代的团干部,我必须向总书记学习,在团的岗位上坚守跟党初心,牢记青春使命,让理想主义的旗帜永远在心中高高飘扬。”
全国学联驻会执行主席、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胡静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放在心上,在繁忙的治国理政之中,总能抽出时间给我们回信、与我们谈心,高瞻远瞩,语重心长。作为备受总书记期待的青年学生,我们必将牢记总书记的教导,在求学问、做实践、返家乡、赴基层的过程中,勇于‘自找苦吃’,做信念坚定的守望者、赤诚丹心的爱国者、勤学储能的践行者、奋发有为的追梦者,以青春之朝气,青春之热血,青春之梦想,投身于祖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洪流。”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扎根基层、融入群众、求真务实、严格自律的工作作风,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锤炼优良作风,矢志艰苦奋斗。
团中央少年部刘岩表示:“专题报道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都能够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一以贯之的关心和关怀,都能深刻反映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这一要求的生动诠释,都为我们开展青年群众工作树立了标杆,提供了根本遵循。”
团中央基层建设部邓广宇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干好基层工作要做到四点,一是要有兴趣、有热情,二是要有韧性、有耐力,三是要有一点儿组织能力,四是要有一股豁出去的干劲。因此,作为年轻团干部,干好团的基层建设和工作,必须要对基层有兴趣、对青年有热情,‘老老实实做小学生’,坚决洗掉小布尔乔亚习气,克服‘脱离生产者’的毛病;必须要对困难有韧性、对干事有耐性,展现衣食无忧而不忘艰苦、岁月静好而不丢奋斗的青春风貌;必须要在团内团外有组织能力,既靠理想主义、理论素养、理性务实、理直气壮在同龄人中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必须要对改革创新有一股干劲,在团员先进性建设、基层改革综合试点、创新组织形态等攻坚中风风火火、兢兢业业,一扫马马虎虎、浑浑噩噩的暮气。”
团中央机关党委张炯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的交流,不管是书信来往,还是面对面谈心,往往都能够带来思想的启迪和灵魂的震撼。许多大学生正是由于总书记的思想引导,或长期扎根基层,或坚持调查研究,但都培养了强烈的家国情怀。习近平的战略眼光、深厚积累和群众工作方式方法都让大学生朋友们感受到了震撼与钦佩。作为年轻干部,我也要努力学习、注重积累,在实际工作中切实练就过硬本领,做好青年群众工作。”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肩负起、完成好党赋予的光荣职责。
团中央办公厅刘钊表示:“中青报的系列文章,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总书记关于服务青年成长的‘两点论’,一方面指出‘压力是青年成长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强调‘要关注青年所思、所忧、所盼’。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就是要像总书记那样,从这些所思、所忧、所盼出发,学会用科学理论的真理力量去感染青年的思想认知,用富有活力、灵活多样的组织形态去适应青年的分布特征,用让人有获得感的工作举措去精准服务青年的现实需求。”
团中央青年发展部阚宝奎表示:“专题报道中的许多故事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相关,从与大学生谈调研思路、到鼓励大学生返家乡搞调研、再到用调研成果指导地方生产,一个又一个故事,一个又一个细节,让我深深感动、深受触动。通过这些故事,我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群体长期以来的亲切关心、对实践教育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作为共青团实践教育工作者,我感到工作的意义和肩上的责任十分重大。我们必须反复学习研究,以此指导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广泛组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策划实施好常态化实践教育项目。”
中央团校郑伦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用实际行动深刻指出了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道路,指明了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和前进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认真学习、掌握要义,学以致用、身体力行,把学习成果体现在团干部培训课堂和青年工作研究中,落实到干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上。”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张娇凤表示:“作为一名在中国青基会工作的年轻干部,《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专题报道进一步坚定了我做好青年工作的决心,我将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寄语希望工程精神,坚守助学育人、为党育人的初心使命,帮助困难家庭青少年实现既要‘有学上’、更要‘上好学’的新期待,助力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
最近一直在学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专题报道,既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群体的关爱,更是结合自己的青春经历去思考总书记的教诲。我感触最深的是,总书记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
我是一名青年志愿者,从18岁到38岁,20年的志愿生活中,参与志愿服务时长1.1万余小时,参与组织志愿服务活动超100万人次,募集公益款项2000余万元,面向600多万人次开展文明宣讲。
20年来,经常有人说我是自找苦吃,因为做好本职学习和工作的同时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确实有很多的“苦”要去面对和克服。但我用我的经历告诉所有人,自找“苦”吃,不是真的“苦”,而是在“苦”中服务他人、磨砺自己,这种苦最终淬炼成了青春的甜。
苦在坚持不懈。2000年,18岁的我第一次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我来到了南昌市福利院,帮扶一个叫福铁婵的残疾小女孩。送点小礼物、陪她聊聊天、写写作业,当两个小时的志愿服务结束我准备离开时,她突然抓住我的衣角问:哥哥,你下次还会不会再来啊?看着铁婵期待的眼神,我才知道,原来志愿服务的意义不在于一次活动,而是长久的坚持。就这样,我坚持结对帮扶福利院的残疾群体一直到现在。
苦在迎难而上。2008年汶川地震后,江西省对口援建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7月,南昌市要招募两名志愿者先行奔赴灾区开展实地调研。我第一个报名,在灾区每天都有无数次的余震,还碰到了落石和塌方,还要和高原反应作斗争……但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我必须迎难而上,为灾后重建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2010年江西发生洪水灾害,我又参加到了南昌市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中,在河堤一线参与险情巡查处置、慰问困难群众等工作。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我连续43天坚守在南昌市同乐社区的防疫卡点,参与防疫志愿服务。
苦在精益求精。2019年,我先后加入了团中央青年讲师团、志愿服务青年讲师团等。为了达到宣讲效果,一篇宣讲稿,可能要改几十甚至上百遍。一次宣讲,也要彩排几次或者十几次。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感动和影响观众。
我为什么20年都在“自找苦吃”呢?因为这些苦其实并不是真的苦,而是非常难得的接触社会、走进群众的机会。青年人,应该在吃苦的过程中去历练自己,在“苦”中淬炼出自己青春的“甜”。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时,充分肯定广大青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深情称赞“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殷切嘱托新时代青年“迎难而上、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其言谆谆、其情切切。新时代的青年人用事实和行动证明,他们没有“掉链子”、不是“娇滴滴的一代”,而是堪当大任,能够与人民齐开拓、同祖国共奋进的一代。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用“理想信念”彰显青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有自己的梦想,她时刻指引着我们青年一代在任何时刻都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勇于开拓,顽强拼搏。十九大号召青年以“奋斗的青春”谱人生华章,以“灵魂的归巢”追中国梦想,在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决战脱贫攻坚蹄疾步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新时代的青年唯有坚定理想、坚守初心,将激情青春融入伟大时代的生动实践中,才能“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只有坚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理想信念,才能迎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理想境界。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用“拼搏奋斗”收获青春成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任何一个美好的愿望,想要变成现实,都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七十一载春华秋实,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这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的接续奋斗、凯歌前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这万山红遍的新时代,要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奋斗姿态,主动投身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的大潮中去,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当实干家,用奋斗把青春梦想耕种于祖国沃土,在火热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收获青春成长。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用“坚守奉献”诠释青春担当。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说,“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面对艰难险阻,唯有迎难而上,坚守奉献。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坚守奉献,这些曾经父母眼中的孩子,已然长大,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在自己所学领域中突破创新,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在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90后”、甚至“00后”占整个队伍的三分之一左右,身为新一代的青年,他们在自身“努力后”“奋斗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不管前路多艰,始终坚守奉献在抗疫的最前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青春的责任与担当。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基层青年工作者,唯有脚踏实地,把信仰与奋斗写在前行的征途上,经过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扎根基层,建功田埂,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198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张宏樑的毕业纪念册上亲笔题写了“志存高远行循自然”八个字;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内蒙古大学留校学生时,再次寄语青年大学生,“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行循自然,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跨越34年的时间长河,“行循自然”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殷嘱托中始终不变的核心“关键词”,是总书记送给不同时代青年的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成长箴言与人生信条,对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循何自然?如何循自然?《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的故事在大量真实而生动的细节中给了我们答案。
“行循自然”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告诉我们要“行”,要积极投身实践,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大学生朋友们交流时一直倡导的:扎根基层,深入实践。另一层含义是提醒我们“循自然而行”,“行”固然重要,但是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即循“自然”,如何“循自然而行”?必须要对“自然”的含义有一个准确深刻的理解。“自然”可以从中国传统哲学中找到脉络。在传统思想中,“自然”一词源自《道德经》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代表了一种天然的,自由发展的状态。“行循自然”恰恰契合接续了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表达出了“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内涵。道家所讲的“无为”并不代表行事无所作为,而是应当遵循自然之理,顺应自然之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正定主政时所告诫大学生的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么,我们一开步是迈左脚还是迈右脚?我们不知道现状,不掌握实际,就没有办法迈。”迈步前进是必要的,但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在了解现状,顺应自然后的“谋定而后动”,这就是“行循自然”的生动体现。
“行循自然”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自然”,与马克思主义中的“规律”相呼应,即物质运动中固定的、本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强调“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行循自然”正是尊重客观规律的体现。只有对客观规律认识足够深刻,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深刻的感知自然,理解自然之道,才能在实践中如鱼得水。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中系统学习感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真理性,认识“自然”,把握“自然”;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感受“自然”,理解“自然”,方能“行循自然”。
“行循自然”,要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了解事物发展的自然状态。
实践体验区别于知识习得,更为真实、可靠、深刻。“循自然”不能只学习来自书本的“自然”,更要亲身实践,在真实的个人体验中触碰“自然”。正如总书记所说:“要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才能得到知识‘干货’”,“只有和群众实践结合,才能把‘水分’挤掉”。
“行循自然”,要在实践中探机理、炼真知。无论在何处,习近平总书记时时强调实践和调研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多参加实践和调研,深入基层。在仰朝黄土的知青岁月里,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活的无字书中思悟了什么是真实的中国社会,明悟了关于群众、实际的“真知”。习近平总书记刚到正定县任县委书记时,3个月里跑遍各乡各村,进村入户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真正了解问题,然后再开会决策。“只有理论而不付诸实践的智慧,犹如重瓣玫瑰,其色赏心悦目,凋谢了却没有种子。”青年唯有置身在实践中“服水土”,方能全面真实把握社会发展情况,了解事物发展自然状态,而后方能探求机理、淬炼真知。
“行循自然”,要在实践中找苦吃、勇创新。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古语有云:“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最真实的体验,要从最基层的一线中来,要从思考与创新中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师范大学的同学们讲:“志存高远的青年一代,立志要高,但起步要低,一定要脚踏实地,在基层摸爬滚打后,终会脱颖而出。”习近平总书记还鼓励大学生“要争做自主创新的‘排头兵’,充分激发自身蕴藏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潜力,以敢为人先的勇气、革故鼎新的锐气,立足岗位,大胆创新,在各条战线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习近平总书记用他“找苦吃”的经历给大学生提供了鲜活的学习范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往“实”里走、往“苦”里走,树立“掀开锅”的实践与创新精神,在“自找苦吃”中努力掌握科学知识与方法,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在“人在一线、志在一线、心在一线、干在一线”的实践中求真知、寻规律。
“行循自然”,要在实践中明志向、勇担当。“志存高远”是“行循自然”的先决条件与方向指引,“脚踏实地”是“行循自然”的表现内容和具体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告诫青年:“年轻一代应该结合中国的特点把握好自己的路,否则只能牢骚满腹、空悲叹。”新时代在赋予了当代青年全新的际遇的同时也给青年带来了挑战,新青年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树立高远志向,担当时代责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力”和“三精神”,锤炼坚韧的忍耐力、精准的直觉力、果断的行动力,在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的养成中找准“循自然”的方向,将个人理想同国家命运、人民群众需要联系起来,把青春的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中,让青春于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焕发绚丽色彩。
“行循自然”,既是对客观规律的尊重,也体现了一种“顺势而为”“自然而然”的淡然洒脱人生态度。阅读《习近平和大学生朋友们》,品味25篇访谈稿,我们能够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自身无论身处任何境地都始终从容不迫的人格魅力,也可以看到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大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始终怀有的耐心引导与悉心关怀,可以看到了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人以“行循自然”生活态度找准人生定位的殷切希望。
“行循自然”中的“自然”体现在人生的全过程,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于广大青年大学生而言,“行循自然”绝非不作为、懈怠、沉沦、随波逐流,它所强调的是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内心的迷茫能够始终坚定内心,在孜孜不倦学习、静心钻研理论、积极掌握技能、竭力提升素养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中认识规律,从而最大限度合乎规律,认识事物本质,妥当解决问题,达到期望目标。总书记说:“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行循自然”的生活态度,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选择、全力拼搏、竭力付出后的“争其必然、得之坦然”,是在实践中收获成长、在辛勤中获得提升、在过程里寻觅青春无限可能、享受过程而无惧失败的“失之淡然、顺其自然”。
“行循自然”中的“自然”体现在生活的困境与逆境之中,是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中,总书记提起自己下乡经历中的“过五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回忆起自己冬天起粪的经历:“起粪的时候弄得满身既有汗水又有粪尿,混在一起,又湿又臭,冷风一吹,全身冰凉。粪池里不仅脏,还散发许多恶臭的有害气体,令人窒息,越到后面越难受,既考验体力也考验毅力。”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境地,无论面对多么恶劣的环境,总书记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他不惧怕苦难,反而把苦难当作促进成长的宝贵财富,强调要“自找苦吃”“要有韧性、有耐力,要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书中6次提到了总书记的“温和”,总书记的笑容与温和是历经沧桑风霜的处变不惊,是始终坚持的待人和善、遇事沉着、踏实稳重的人格魅力,如春风般涤荡人心。在总书记的教导下,福建闽清籍无双臂残疾学生黄道亮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学业;米玛次仁克服恶劣的气候和自然条件,牢记习主席的殷殷嘱托,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立志扎根西藏,四次驻村吃“苦”。他们把困苦当作平常,乐观面对苦难,从容不迫生活,展现了无惧风雨的“自然”生活态度,树立了逆境中奋起搏击的青年奋斗者榜样。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中华民族的接力棒传递到了青年手中。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应当牢记总书记“行循自然”的嘱托,在“学知识、长才干、明真理”之“行”中“循自然”,在“循自然”的哲学感召中以青春之“行”、坚毅之“行”成长成才,直面人生曲折,笑对风雨坎坷,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彰显青春力量、实现个人价值,让青春之光照亮伟大复兴梦想的前进道路。
这两天重读结集出版的《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眼前似乎又重现了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内蒙古大学考察、深情寄语青年学子的场景,“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行循自然”的嘱托言犹在耳,不仅是对青年学子的更高要求,也是对高校工作者的更高期许。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每一次与高校青年的互动与交流中,习近平总书记总是将当代青年与中华文明的繁荣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鼓励他们将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这也让我对自己高校教师的身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更深入的思考:身处于新时代的我们,正在塑造新时代建设者、接班人的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站在接触青年大学生的第一线,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都值得我们在立德树人的全过程中去全情投入、孜孜以求,用陪伴去点亮潜藏于青年学子内心的主人翁意识,用真心去唤醒厚植于他们脊梁中的家国情怀,汇聚磅礴的青春正能量,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是一本鲜活的读本,认真研读能有助于深入了解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切实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高度重视、深切关怀、充分信任与殷切希望;亦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进一步探索用有温度、有深度、有获得感、有存在感的方式去引导、助力当代青年成长、成才。
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党的队伍中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精神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百年风雨而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用极大力量做好青年工作,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深入阐述做好青年工作的重大意义,深刻阐明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对做好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做好青年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
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就要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青年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对实现人生发展有着强烈渴望。这种青春天性赋予青年活力、激情、想象力和创造力,应该充分肯定。同时,青年人阅历不广,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难免给他们带来局限性。这是青年成长的规律,我们要尊重这个规律。”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就要尊重青年天性,照顾青年特点,经常到青年中去,同青年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倾听他们对社会问题和现象的看法,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即便听到了尖锐的甚至是偏颇的批评,也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成为青年愿意讲真话、交真心、诉真情的知心朋友。
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就要真情关心青年、关爱青年。青年处于人生道路的起步阶段,在学习、工作、生活方面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和苦恼,需要社会及时伸出援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当代青年遇到了很多我们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困难。压力是青年成长的动力,而在青年成长的关键处、要紧时拉一把、帮一下,则可能是青年顶过压力、发展成才的重要支点。”我们要关注青年所思、所忧、所盼,帮助青年解决好他们在毕业求职、创新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老人赡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努力为青年创造良好发展条件,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就在身边、关怀就在眼前。
做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就要悉心教育青年、引导青年。“当青年思想认识陷入困惑彷徨、人生抉择处于十字路口时要鼓励他们振奋精神、勇往直前,当青年在工作上取得进步时要给予他们热情鼓励,当青年在事业上遇到困难时要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当青年犯了错误、做了错事时要及时指出并帮助他们纠正,对一些青年思想上的一时冲动或偏激要多教育引导,能包容要包容,多给他们一点提高自我认识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过于苛责。”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话语揭示了做好青年工作的真谛。只要我们坚持关心厚爱和严格要求相统一、尊重规律和积极引领相统一,既理解青年所思所想,为他们驰骋思想打开浩瀚天空,也积极教育引导青年,推动他们脚踏实地走上大有作为的广阔舞台,为青年创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发展条件,新时代中国青年就能乘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
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年。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做好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新时代中国青年就一定能更加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12月3日,贵州大学举行《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学习座谈会。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李建军,贵州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出席座谈会,该校各职能部门、各学院负责人以及校学生会、校研究生会、青马工程培训班优秀学员等100余人参加。
该校通信工程专业大四学生、全国学联二十七大代表周佳艺认真研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后,开始思考:我们这一代用什么勇立潮头,回馈伟大时代?她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让我找到了答案:‘明志’与‘务实’。志即初心,务实是使命。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学联二十七大贺信中的勉励,争做与祖国同步、与时代共鸣的贵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石博晗是一名学生干部,他读了本书后,感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要做那些可能做、可以做的事,要忌‘急’,不能急于求成”给了他启示。“当我转换视角,将看似繁琐的工作放到组织凝聚青年、服务联系青年的大局中看,这些可能做、可以做的小事,就是用自己的力量,为当代青年作一分贡献。”
该校大三学生、青马工程培训班优秀学员吴明硕说,来到贵州后他就立定志愿,“要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我的地方去。”吴明硕说,“大学3年来,我积极响应校团委、学生会号召,3次带队参加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经验告诉我,只有真正下到基层,才能亲身感受乡村的深刻变化,深刻认识脱贫攻坚一线工作人员的可爱,真切体会到祖国强大给我们带来的自豪感。”
李建军总结说,同学们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也是贵州大学建设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希望同学们要与国逐梦、厚植理想,要不畏将来、不负现在,要勇担使命、知行合一,为多彩贵州增添青春色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12月3日,贵州大学举行《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学习座谈会。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李建军,贵州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出席座谈会,该校各职能部门、各学院负责人以及校学生会、校研究生会、青马工程培训班优秀学员等100余人参加。
该校通信工程专业大四学生、全国学联二十七大代表周佳艺认真研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后,开始思考:我们这一代用什么勇立潮头,回馈伟大时代?她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让我找到了答案:‘明志’与‘务实’。志即初心,务实是使命。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学联二十七大贺信中的勉励,争做与祖国同步、与时代共鸣的贵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石博晗是一名学生干部,他读了本书后,感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要做那些可能做、可以做的事,要忌‘急’,不能急于求成”给了他启示。“当我转换视角,将看似繁琐的工作放到组织凝聚青年、服务联系青年的大局中看,这些可能做、可以做的小事,就是用自己的力量,为当代青年作一分贡献。”
该校大三学生、青马工程培训班优秀学员吴明硕说,来到贵州后他就立定志愿,“要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我的地方去。”吴明硕说,“大学3年来,我积极响应校团委、学生会号召,3次带队参加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经验告诉我,只有真正下到基层,才能亲身感受乡村的深刻变化,深刻认识脱贫攻坚一线工作人员的可爱,真切体会到祖国强大给我们带来的自豪感。”
李建军总结说,同学们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也是贵州大学建设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希望同学们要与国逐梦、厚植理想,要不畏将来、不负现在,要勇担使命、知行合一,为多彩贵州增添青春色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长期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青年成长、始终关注青年发展、亲身指导青年工作。《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一书生动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和到中央工作以来,与大学生们交往、交流、交心的故事,真实记录了他对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始终如一的关注、关心、关爱。该书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在一起时的温和亲切,关怀大学生成长发展的真挚感情,对大学生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美好期待,是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最直接最鲜活的生动教材。
动真情,找准青年成长的基点。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学生一以贯之的关心和关怀,多次出席青年大学生活动,与青年谈心,给青年回信,为我们开展青年工作树立了标杆,提供了根本遵循。书中,许多受访者饱含深情地回忆起习近平同志当时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等细节,折射出习近平同志和大学生在一起时的真情,正是这份没有远近距离、高低差距的情谊,给大家留下了温暖而难忘的记忆。习近平同志和大学生交流交往,每一次都是发乎内心、出自本色。无论身在什么地方、身处什么岗位,他总希望找各种机会和青年人在一起,总想着和青年人多交流。在厦门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对张宏樑说:“我刚来厦门,认识的人也不多。你周末没事欢迎过来聊一聊,我很想了解你们大学生都在学什么、想什么、做什么。”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习近平同志在校园刊物《闽东大学生》上,深情寄语在祖国各地学习的闽东大学生。这些和青年人交流的习惯和方式,习近平同志一直坚持到现在。
我们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一是要感知青年温度。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在物理距离上走近青年,更要在心理距离上贴近青年,努力把自身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融入到青年工作中,和青年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吃苦在一起,做广大青年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贴心人。二是要注重关怀节点。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在青年思想认识陷入困惑彷徨、人生抉择处于十字路口时,工作上取得进步时,事业上遇到困难时,犯了错误、做了错事时,给予鼓励、帮助、指导,讲到了青年的心坎上,点明了工作的紧要处,以“真情”换“真心”,才能真正当好青年的引路人。三是要做好党的助手。借助离青年最近、最亲的优势,把准真实情况,倾听青年呼声,把青年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把青年的思想动态、行为方式等最真实、最准确、最及时地反映给党,为党回应青年关切、密切与青年的联系提供科学可行的决策参考。
解真题,把握青年成长的焦点。习近平同志和大学生朋友们在一起时,聊的最多的主题就是青年大学生如何成长成才。阅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字里行间流露着习近平同志对青年成长与发展的关注和重视,对青年所思所想的了解和思考。习近平同志始终把帮助青年解决真正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青年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可能遇到的考验,总是毫不避讳、直言相告。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针对“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问题,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要求大学生们带着强烈的现实关怀和问题意识,联系实际、知行合一,积极主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在实践锻炼中逐步成长为真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与社会实践团座谈中,习近平同志强调“年轻一代应该结合中国的特点把握好自己的路,否则只能牢骚满腹、空悲叹。”他语重心长地告诉同学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提炼自己狂热、浪漫的想法”。
我们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一是要把握时代脉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青年工作者要关注好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中的新的环境条件和建功立业中的困难挑战,引导青年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二是加强调查研究。当代青年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条件实现了质的提升,但我们也要看到,随着经济社会深刻变革,青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压力不断增大,他们在毕业求职、创新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老人赡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也日益凸显,只有加强对青年群体的调查研究,才能发现真问题,找到新焦点。三是坚持需求导向。更好联系服务青年,需要的是眼睛向下,面向基层,不断扩大了解青年需求侧和问题覆盖面。以青年成长成才、权益维护、就业创业以及各种特殊困难的需求为导向,才能明确服务方向,真正实现做好青年工作的实效化和长效化。
传真经,破解青年成长的难点。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的指导并不是泛泛而谈的大道理,无论是与学生座谈,还是寄语回信,始终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他向青年学生传授的人生成长处事之道,既源于他对理论学习、社会阅历的深刻把握和总结,也是对他个人成长经验的系统归纳。他教导大学生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行循自然、自找苦吃,学习时要学会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工作时“不要把基层当大车店”。他用奥运会的举重冠军的事例,启发大学生“成才之路,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它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鼓励大家“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这对青年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以亲身经历劝年轻人不要老熬夜;他安慰有些彷徨的青年“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这些金句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笃行的人生信条和自觉行动。
我们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一是聚焦思想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就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先后提出了“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的“五点希望”,“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八字真经”,“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的“十六字诀”,“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四点要求”,搭建起青年个人奋斗和“中国梦”两者之间的逻辑桥梁,为新时代青年工作的目标方向提供了根本指引。二是善于战略谋划。从习近平总书记和青年大学生们的交谈可见,他是把青年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审视、思考和把握,是从讲政治的高度,以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重视青年工作、解决青年问题。新时代做好青年工作,就是要以战略全局的高度和视野,推动形成全社会支持青年工作的强大合力,破解青年成长的“难点”,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三是实施精准指导。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认知多元多样,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化需求,习近平同志对青年的引导与启迪,只给方向、不给画框,只给提示、不给答案,在调研、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析事明理,遵循青年工作的基本规律,结合不同群体的需求特点循循启发、精准指导,疏解青年的思想纠结。始终牵住“牛鼻子”,切实从思想深处打动青年、赢得青年。
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党的队伍中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精神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百年风雨而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用极大力量做好青年工作,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深入阐述做好青年工作的重大意义,深刻阐明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对做好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做好青年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
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就要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青年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对实现人生发展有着强烈渴望。这种青春天性赋予青年活力、激情、想象力和创造力,应该充分肯定。同时,青年人阅历不广,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难免给他们带来局限性。这是青年成长的规律,我们要尊重这个规律。”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就要尊重青年天性,照顾青年特点,经常到青年中去,同青年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倾听他们对社会问题和现象的看法,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即便听到了尖锐的甚至是偏颇的批评,也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成为青年愿意讲真话、交真心、诉真情的知心朋友。
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就要真情关心青年、关爱青年。青年处于人生道路的起步阶段,在学习、工作、生活方面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和苦恼,需要社会及时伸出援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当代青年遇到了很多我们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困难。压力是青年成长的动力,而在青年成长的关键处、要紧时拉一把、帮一下,则可能是青年顶过压力、发展成才的重要支点。”我们要关注青年所思、所忧、所盼,帮助青年解决好他们在毕业求职、创新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老人赡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努力为青年创造良好发展条件,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就在身边、关怀就在眼前。
做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就要悉心教育青年、引导青年。“当青年思想认识陷入困惑彷徨、人生抉择处于十字路口时要鼓励他们振奋精神、勇往直前,当青年在工作上取得进步时要给予他们热情鼓励,当青年在事业上遇到困难时要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当青年犯了错误、做了错事时要及时指出并帮助他们纠正,对一些青年思想上的一时冲动或偏激要多教育引导,能包容要包容,多给他们一点提高自我认识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过于苛责。”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话语揭示了做好青年工作的真谛。只要我们坚持关心厚爱和严格要求相统一、尊重规律和积极引领相统一,既理解青年所思所想,为他们驰骋思想打开浩瀚天空,也积极教育引导青年,推动他们脚踏实地走上大有作为的广阔舞台,为青年创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发展条件,新时代中国青年就能乘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
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年。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做好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新时代中国青年就一定能更加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从正定到厦门,从宁德到福州,从浙江、上海再到中央,不管在什么岗位上,不管工作多么忙碌,习近平同志始终高度关心青年成长进步。”“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出席青年活动,与青年谈心,给青年回信,为青年鼓劲,真正成为了广大青年学习的榜样、人生的导师。”
5月4日以来,《中国青年报》刊发《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专题报道。团中央直属机关年轻干部主动结合自身实际,逐篇研读,交流感想。大家纷纷表示,通过研读系列报道,更加深刻地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要认真向总书记学习,不断从总书记与大学生朋友们的生动故事中,汲取政治营养,凝聚前进力量;要将学习系列报道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寄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结合起来,领悟内涵实质,激发奋斗精神,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共青团改革发展的思想成果和实践成果。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以身报党报国的家国情怀和心系人民的高尚风范,始终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投身强国伟业。
团中央宣传部徐兴邦表示:“系列报道生动地还原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实际工作情况,让我们了解到,总书记当年从政的初心就是要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总书记扎根基层,以身许党许国,为国家兴盛、人民幸福,义无反顾走进基层,身体力行投身实践,体现了浓浓的赤子情怀。总书记心系广大青年,倾听青年呼声,帮助青年成长,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新时代的团干部,我必须向总书记学习,在团的岗位上坚守跟党初心,牢记青春使命,让理想主义的旗帜永远在心中高高飘扬。”
全国学联驻会执行主席、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胡静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放在心上,在繁忙的治国理政之中,总能抽出时间给我们回信、与我们谈心,高瞻远瞩,语重心长。作为备受总书记期待的青年学生,我们必将牢记总书记的教导,在求学问、做实践、返家乡、赴基层的过程中,勇于‘自找苦吃’,做信念坚定的守望者、赤诚丹心的爱国者、勤学储能的践行者、奋发有为的追梦者,以青春之朝气,青春之热血,青春之梦想,投身于祖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洪流。”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扎根基层、融入群众、求真务实、严格自律的工作作风,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锤炼优良作风,矢志艰苦奋斗。
团中央少年部刘岩表示:“专题报道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都能够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一以贯之的关心和关怀,都能深刻反映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这一要求的生动诠释,都为我们开展青年群众工作树立了标杆,提供了根本遵循。”
团中央基层建设部邓广宇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干好基层工作要做到四点,一是要有兴趣、有热情,二是要有韧性、有耐力,三是要有一点儿组织能力,四是要有一股豁出去的干劲。因此,作为年轻团干部,干好团的基层建设和工作,必须要对基层有兴趣、对青年有热情,‘老老实实做小学生’,坚决洗掉小布尔乔亚习气,克服‘脱离生产者’的毛病;必须要对困难有韧性、对干事有耐性,展现衣食无忧而不忘艰苦、岁月静好而不丢奋斗的青春风貌;必须要在团内团外有组织能力,既靠理想主义、理论素养、理性务实、理直气壮在同龄人中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必须要对改革创新有一股干劲,在团员先进性建设、基层改革综合试点、创新组织形态等攻坚中风风火火、兢兢业业,一扫马马虎虎、浑浑噩噩的暮气。”
团中央机关党委张炯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的交流,不管是书信来往,还是面对面谈心,往往都能够带来思想的启迪和灵魂的震撼。许多大学生正是由于总书记的思想引导,或长期扎根基层,或坚持调查研究,但都培养了强烈的家国情怀。习近平的战略眼光、深厚积累和群众工作方式方法都让大学生朋友们感受到了震撼与钦佩。作为年轻干部,我也要努力学习、注重积累,在实际工作中切实练就过硬本领,做好青年群众工作。”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肩负起、完成好党赋予的光荣职责。
团中央办公厅刘钊表示:“中青报的系列文章,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总书记关于服务青年成长的‘两点论’,一方面指出‘压力是青年成长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强调‘要关注青年所思、所忧、所盼’。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就是要像总书记那样,从这些所思、所忧、所盼出发,学会用科学理论的真理力量去感染青年的思想认知,用富有活力、灵活多样的组织形态去适应青年的分布特征,用让人有获得感的工作举措去精准服务青年的现实需求。”
团中央青年发展部阚宝奎表示:“专题报道中的许多故事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相关,从与大学生谈调研思路、到鼓励大学生返家乡搞调研、再到用调研成果指导地方生产,一个又一个故事,一个又一个细节,让我深深感动、深受触动。通过这些故事,我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群体长期以来的亲切关心、对实践教育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作为共青团实践教育工作者,我感到工作的意义和肩上的责任十分重大。我们必须反复学习研究,以此指导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广泛组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策划实施好常态化实践教育项目。”
中央团校郑伦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用实际行动深刻指出了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道路,指明了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和前进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认真学习、掌握要义,学以致用、身体力行,把学习成果体现在团干部培训课堂和青年工作研究中,落实到干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上。”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张娇凤表示:“作为一名在中国青基会工作的年轻干部,《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专题报道进一步坚定了我做好青年工作的决心,我将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寄语希望工程精神,坚守助学育人、为党育人的初心使命,帮助困难家庭青少年实现既要‘有学上’、更要‘上好学’的新期待,助力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
198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张宏樑的毕业纪念册上亲笔题写了“志存高远行循自然”八个字;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内蒙古大学留校学生时,再次寄语青年大学生,“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行循自然,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跨越34年的时间长河,“行循自然”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殷嘱托中始终不变的核心“关键词”,是总书记送给不同时代青年的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成长箴言与人生信条,对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循何自然?如何循自然?《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的故事在大量真实而生动的细节中给了我们答案。
“行循自然”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告诉我们要“行”,要积极投身实践,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大学生朋友们交流时一直倡导的:扎根基层,深入实践。另一层含义是提醒我们“循自然而行”,“行”固然重要,但是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即循“自然”,如何“循自然而行”?必须要对“自然”的含义有一个准确深刻的理解。“自然”可以从中国传统哲学中找到脉络。在传统思想中,“自然”一词源自《道德经》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代表了一种天然的,自由发展的状态。“行循自然”恰恰契合接续了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表达出了“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内涵。道家所讲的“无为”并不代表行事无所作为,而是应当遵循自然之理,顺应自然之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正定主政时所告诫大学生的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么,我们一开步是迈左脚还是迈右脚?我们不知道现状,不掌握实际,就没有办法迈。”迈步前进是必要的,但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在了解现状,顺应自然后的“谋定而后动”,这就是“行循自然”的生动体现。
“行循自然”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自然”,与马克思主义中的“规律”相呼应,即物质运动中固定的、本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强调“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行循自然”正是尊重客观规律的体现。只有对客观规律认识足够深刻,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深刻的感知自然,理解自然之道,才能在实践中如鱼得水。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中系统学习感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真理性,认识“自然”,把握“自然”;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感受“自然”,理解“自然”,方能“行循自然”。
“行循自然”,要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了解事物发展的自然状态。
实践体验区别于知识习得,更为真实、可靠、深刻。“循自然”不能只学习来自书本的“自然”,更要亲身实践,在真实的个人体验中触碰“自然”。正如总书记所说:“要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才能得到知识‘干货’”,“只有和群众实践结合,才能把‘水分’挤掉”。
“行循自然”,要在实践中探机理、炼真知。无论在何处,习近平总书记时时强调实践和调研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多参加实践和调研,深入基层。在仰朝黄土的知青岁月里,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活的无字书中思悟了什么是真实的中国社会,明悟了关于群众、实际的“真知”。习近平总书记刚到正定县任县委书记时,3个月里跑遍各乡各村,进村入户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真正了解问题,然后再开会决策。“只有理论而不付诸实践的智慧,犹如重瓣玫瑰,其色赏心悦目,凋谢了却没有种子。”青年唯有置身在实践中“服水土”,方能全面真实把握社会发展情况,了解事物发展自然状态,而后方能探求机理、淬炼真知。
“行循自然”,要在实践中找苦吃、勇创新。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古语有云:“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最真实的体验,要从最基层的一线中来,要从思考与创新中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师范大学的同学们讲:“志存高远的青年一代,立志要高,但起步要低,一定要脚踏实地,在基层摸爬滚打后,终会脱颖而出。”习近平总书记还鼓励大学生“要争做自主创新的‘排头兵’,充分激发自身蕴藏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潜力,以敢为人先的勇气、革故鼎新的锐气,立足岗位,大胆创新,在各条战线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习近平总书记用他“找苦吃”的经历给大学生提供了鲜活的学习范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往“实”里走、往“苦”里走,树立“掀开锅”的实践与创新精神,在“自找苦吃”中努力掌握科学知识与方法,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在“人在一线、志在一线、心在一线、干在一线”的实践中求真知、寻规律。
“行循自然”,要在实践中明志向、勇担当。“志存高远”是“行循自然”的先决条件与方向指引,“脚踏实地”是“行循自然”的表现内容和具体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告诫青年:“年轻一代应该结合中国的特点把握好自己的路,否则只能牢骚满腹、空悲叹。”新时代在赋予了当代青年全新的际遇的同时也给青年带来了挑战,新青年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树立高远志向,担当时代责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力”和“三精神”,锤炼坚韧的忍耐力、精准的直觉力、果断的行动力,在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的养成中找准“循自然”的方向,将个人理想同国家命运、人民群众需要联系起来,把青春的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中,让青春于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焕发绚丽色彩。
“行循自然”,既是对客观规律的尊重,也体现了一种“顺势而为”“自然而然”的淡然洒脱人生态度。阅读《习近平和大学生朋友们》,品味25篇访谈稿,我们能够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自身无论身处任何境地都始终从容不迫的人格魅力,也可以看到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大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始终怀有的耐心引导与悉心关怀,可以看到了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人以“行循自然”生活态度找准人生定位的殷切希望。
“行循自然”中的“自然”体现在人生的全过程,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于广大青年大学生而言,“行循自然”绝非不作为、懈怠、沉沦、随波逐流,它所强调的是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内心的迷茫能够始终坚定内心,在孜孜不倦学习、静心钻研理论、积极掌握技能、竭力提升素养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中认识规律,从而最大限度合乎规律,认识事物本质,妥当解决问题,达到期望目标。总书记说:“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行循自然”的生活态度,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选择、全力拼搏、竭力付出后的“争其必然、得之坦然”,是在实践中收获成长、在辛勤中获得提升、在过程里寻觅青春无限可能、享受过程而无惧失败的“失之淡然、顺其自然”。
与大学生朋友们心得篇七
今天,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有幸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100年前“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怒吼已然淡定,但“振兴中华”的青春壮歌却一脉相传,回响不绝。我们是幸运者,面对新世纪,我们责任更重大。
学习五四精神,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灵魂,是力量之源,是前进之灯。面对多元思想交织、各种利益诱惑,青年要牢记心中理想信念,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以理论上的清醒保持理想信念上的坚定,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用五四精神激励自己前行。
学习五四精神,要练就过硬的基本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本领过硬,才能真正担当起重任,推进各项事业。对于青年而言,必须要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勤加修炼,坚持把根扎深扎实,练就过硬的本领,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弘扬五四精神。
学习五四精神,要追求进步和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青年积极进取、追求进步的精神状态。深刻理解创新精神,奋力投身创新实践,改革才会有新突破,发展才会有新思路,各项工作才能出“新招”。当代青年既要选择自己的兴趣,激活自己的思维,发掘自己的潜能,促进自己的个性发展,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做到这些,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才能形成,我们也才能够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五四精神不仅推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而且闪烁着时代的光芒。五四运动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其精神仍在影响着我们。我们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要继续弘扬五四精神,激扬奋斗青春。
与大学生朋友们心得篇八
劳动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小朋友们的成长过程中,参与劳动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团队意识和创造力等品质。下面就让我们听听小朋友们对自己参与劳动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第二段:劳动中的快乐与成长。
参与劳动让小朋友们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小朋友们在植树活动中,亲手动土,种植了许多绿树。看着树苗茁壮成长,小朋友们倍感成就感。同时,劳动中他们学会了团队合作,彼此协助,共同完成任务,增强了彼此之间的友谊。通过劳动,小朋友们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技能,像是扎麻花辫、做手工艺品等。这些技能也让他们更加自信,为自己的成长增添了色彩。
第三段:劳动中的困难与挑战。
虽然劳动带来了许多成长和快乐,但也面临着困难与挑战。劳动需要耐心和毅力,这对小朋友们来说并不容易。他们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任务。同时,劳动中还存在一些辛劳和危险。小朋友们可能会感到疲累和不安全,但他们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指导,学会了如何面对这些困难,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第四段:劳动收获的启示。
通过参与劳动,小朋友们懂得了付出与奉献的重要性。他们明白了劳动并非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成长和获得的机会。同时,小朋友们也认识到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劳动不仅仅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更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劳动让小朋友们学会了感恩,懂得了珍惜他们所拥有的一切。
第五段:对未来劳动的展望。
通过劳动,小朋友们初步认识到了劳动的重要性,对未来也有了更多的期待。他们希望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能够参与更多的劳动活动,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将来做出更大的贡献,实现自己的梦想。劳动让小朋友们明白了只有通过付出才能有所收获,而这种收获将伴随他们整个人生的旅程。
总结:
通过劳动,小朋友们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与成长,也经历了困难与挑战。他们从中明白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并对未来劳动有了更多的期待。劳动让小朋友们学会了责任、团队合作和创造力等品质,不仅培养了他们的个人素质,也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做好了准备。劳动,是小朋友们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也是实现他们理想未来的一项重要支撑。
与大学生朋友们心得篇九
”。作为一名河北农业大学的本科生,我会牢记***总书记对青少年的嘱托,向曹兵海学长学习——实实在在、迈稳步子、夯实根基,面向未来,踏实前行。
知行合一前途可期。
河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大一学生刘美萍。
***总书记邀请河北农大正定籍学子暑期回乡搞社会调研,鼓励广大青年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指出学东西要学无止境,所有学到的东西都是有用武之地的。学习的同时要想办法应用,在应用中再总结,再用于学习。
21世纪的国际竞争,人才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是真正的人才。我校李保国教授扎根太行山35年,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书写在太行山上,造福一方百姓,激励万千学子。作为新时代接班人,我们应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将自身力量融入中华民族复兴的洪流中,脚踏实地,前途可期。
一枝一叶总关情。
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一学生张怡。
《***与大学生朋友们》一书中,习总书记对青年的亲切和热情始终令我难忘。1983年,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在为河北农业大学进行农村调研的同学们做完动员指导后请大家吃了顿肉包子。在去往饭店的路上,他与大家聊得十分融洽;席间,他更是一点架子也没有,热情招呼大家,细心关照每一位同学。
这段采访中***总书记的亲切令我很有感触,“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总书记以身作则,心系百姓,贴近百姓,以真情服务人民,用真心打动民心,生动地诠释了“近民、爱民、为民、敬民”8个大字。
培养战略眼光、科学精神。
河北农业大学经理管理学院大一学生蔡鑫。
青春于大学生来说,充满着朝气与希望、拼搏与干劲,在确立人生目标之际,难免会有些迷茫。在阅读了《***与大学生朋友们》一书后,我心中有了明确的答案。我们当代大学生若想跟上时代的浪潮,必须培养战略眼光、科学精神,练就坚韧品格。特别是大学求知之程,要脚踏实地,对知识、对学术不懈追求,将个人命运融入祖国未来蓝图中。
回头看向前进精神代代传。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大一学生李美慧。
回头看,精神良开端。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邀请曹兵海等大学生做农村调研,指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正是我们大学生应该借鉴学习的。
向前进,精神代代传。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更要传承求实求真、冲锋陷阵的进取精神,在今后的日子里,放飞梦想,书写青春,做时代前列的开拓者。
与大学生朋友们心得篇十
每个人从小到大都需要经历各种劳动,因为它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尽管小朋友们可能觉得劳动有些繁重或枯燥,但参与劳动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篇文章中,小朋友们将分享他们参与劳动的体会和心得。
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发现了很多有趣和有意义的事情。他们学会了如何种植花草和蔬菜,并亲自动手去浇水、除草,看着它们逐渐长大,自豪感油然而生。还有的小朋友们参与了社区清洁行动,他们认识到保持环境整洁对于我们的生活是多么重要,于是主动拿起扫把、捡拾垃圾。通过这些劳动,小朋友们深刻体会到了自己可以给周围的世界带来正能量。
劳动不仅仅是完成一项任务,更是对小朋友的一次成长过程。在劳动中,他们通过实践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协调分工以及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例如,在社区清洁行动中,小朋友们需要相互协作,分工合作才能完成任务。通过这个过程,他们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意见,接受并尊重他人的决策,同时也学会了自己提出自己的建议并与团队一起解决问题。这些经历不仅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团队成员,也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参与劳动,小朋友们也体会到了艰辛和收获。他们深刻感受到了劳动的价值,学会了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他们认识到辛勤劳动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让他们更加热爱生活并珍惜时间。参与劳动还让小朋友们明白了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这些体验让小朋友们更加自信和坚定地前行,他们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通过参与劳动,小朋友们也有了新的感悟。他们明白了劳动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珍惜生活中的一切。小朋友们表示,以后他们会继续参与劳动,为社区和家人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为自己的成长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智慧。最后,小朋友们鼓励其他的小伙伴也加入到劳动中来,一起共同成长,共同努力。
通过劳动,小朋友们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品质和能力。他们通过亲身经历理解到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体验到团队合作和自主解决问题的乐趣。未来,他们将继续坚持劳动,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和自己的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与大学生朋友们心得篇十一
1991年,***在与大学生交流时,谆谆告诫同学们“社会最需要、最欢迎有实干精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而最不欢迎夸夸其谈、眼高手低的‘客里空’”。我体会颇深,也深刻认识到要落脚在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做好“六有”大学生。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习总书记特别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深入实际,向实践学习。当我了解到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长江江豚,野生数量仅1012头,比国宝大熊猫还要稀有时,我决心加入南通大学长江微笑工作室,成为志愿保护的一分子。3年多的时间我一直用实际行动为保护长江江豚、保护濒危物种、保护生态环境作贡献,开展主题宣讲120余场,组织夏令营、冬令营,让江豚牢刻在群众心里。
作为地理师范生,在4年的专业学习之后,我“实干家”的规划也更加清晰:加入“第24届南通大学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到西部去,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我将时刻铭记总书记“以知促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的殷切期盼,用自己的专业为祖国作贡献。
---------------。
宁德师范学院团委书记、宁德市青联副**应少明。
校团委要紧密围绕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关心同学们的思想动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做同学们的知心人;要推进建设“实践育人”体系,引导同学们做到知行合一;要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共青团在高校“大思政”工作格局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努力做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陪伴者和引路人。
宁德师范学院“青马工程”学员代表陈丽君。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不应该有得过且过的心态,我要不断加强思想建设,提升道德修养,树立“先飞”的意志,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努力为闽东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公安局青年民警陈明辉。
我们年轻人要牢记***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谆谆告诫,把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每一道难关、遇到的每一条沟坎都当成自己成长路上的“梁家河”。健康成长,多读书,把好书“厚的读薄,薄的读厚”。学会吃苦,到最平凡的岗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寻找到属于我们这代年轻人成长路上的“梁家河”。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兖州工务段班长周长哲。
作为一名新时代铁路青年,我们应当积极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洪流中去,树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培养攻坚克难的魄力;锤炼百折不挠的品格,正确看待一时得失,真正实现人生价值。
南昌大学旅游学院龙思宇。
国家回馈社会,努力做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2020级市营2班刘玉婷。
青年要牢记***总书记所说的“志存高远的青年一代,立志要高,但起步要低,一定要脚踏实地,在基层摸爬滚打后,终会脱颖而出”的道理,立足每一个平凡岗位,干好每一件具体工作,切实克服“激情有余、韧性不足”的问题。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20级直博生游志纯。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党员青年,我一定不忘昨日的苦难辉煌,感激今天的美好生活,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学习***总书记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的精神和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原著做到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在不断的学习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用马克思主义厚植自己的志气、骨气、底气,永远做党可以信赖的新时代青年!
与大学生朋友们心得篇十二
我是一名从事金融工作的90后基层青年员工,看到报道后,有许多感悟想与青年朋友们分享。
第一感觉就是如果能够认真思考和总结这些工作方法并运用到实际中去,对于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的解决就一定大有裨益。我的感悟可概括为“四二一”。
“四”是指做好基层工作的四个要点:一是有兴趣、有热情;二是要有韧性、有耐力;三是要具备组织能力,协调合适的人去干合适的事;四是要勇担使命。在工作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用旧办法解决不了的新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是视而不见还是锐意改革,总书记给了我们答案:要敢于负责,大胆创新,不要怕丢官。
“二”是指做好基层工作的两种重要方法:一是重视调研,习近平刚到正定县的时候连着三个月班子成员没怎么见到他,在这期间他跑遍了正定的各乡各村,进村入户进行调研。二是重视人才,在基层工作中有许多专业的岗位需要专业的人才,重视人才其实就是重视知识。工作中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等等都需要专业的人才、专业的知识来实现。
“一”是指在基层工作中要守护的一颗初心。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报道中可以看出习近平从到正定县时起就已经在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
与大学生朋友们心得篇十三
旅游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可以让人们拓宽眼界、放松身心,增长知识和见闻。而当你带着小朋友一起旅行时,你会体会到更多的快乐和感动。不过如果不注意一些细节和问题,这次旅行可能会变得十分疲惫和困难。因此,在带小朋友们旅游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些心得和体会。分享给大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二段: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带小朋友旅游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途中会面对各种意外情况。比如说,购买旅游保险、预订交通工具和住宿、考虑天气等问题。同时,为了避免孩子在旅游过程中生病或者受伤,必须带上儿童用药和急救包,并且学会一些基本的紧急处理技能。最重要的是,对于小朋友的安全一定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预防和管控。
第三段:选择适合孩子的目的地
带孩子去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很关键。一些适合成人的景点、活动可能并不适合小孩子。所以,你需要在选择目的地时好好考虑孩子的年龄、性格、爱好等因素。如海边、主题公园和动物园等大多数孩子都非常喜欢的地方;又比如游戏机厅、剧场和博物馆等教育和文化场所也可以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知识素养。选择好目的地,孩子会更加感兴趣,也会使旅行更具愉悦性。
第四段:在旅途中,注重陪伴和教育
将孩子带到外地旅游,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一些外界的刺激和经验,更为重要的是和他们的亲密互动,培养情感。教会孩子一些旅行的技巧和安全意识,让他们对周围的美好事物感到愉悦。在旅途中,注重与孩子沟通,听取他们的想法,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和被理解的。同时,可以教孩子拍照、制作记录册,让他们自己记录每个环节中的精彩瞬间,不仅可以增强记忆力,也能让他们练习图像处理成品的技巧。
第五段:结语
旅游是一种有意义、有益的活动,带孩子去旅游,可以开拓他们的眼界,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但是,注意安全、选择适合的目的地、在旅途中陪伴教育孩子是同样需要注意的。在旅途中与孩子共同成长和体验,会让孩子和你之间的情感得到显著的提升和加强。最后,愿我们的旅游之旅带来更多的欢乐和收获!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7528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