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论文(通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4 22:19:17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论文(通用17篇)
时间:2023-11-04 22:19:17     小编:GZ才子

总结是一个机会,一个机会去审视自己,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不足。总结应该具备客观、准确、简洁、有深度的特点。总结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对他人总结作品的学习和借鉴,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论文篇一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兴趣。

摘要:通用技术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精神而开设的学科。而要想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精神,抓住学生的兴趣是个关键。针对怎样激发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兴趣,结合课程特点,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做了一些探究:立足实践,在实践中体验技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提高教师技术素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让学生亲历设计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把信息技术引入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手段。

关键词:立足实践;技术素养;设计;引入。

一、立足实践,在实践中体验技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要想让学生喜欢上通用技术课程,就要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感。

兴趣,体验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基础,在体验过程中学生会意识到这门课程是有意义的。因此,要想培养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兴趣就必须立足于实践,它既是通用技术课程的特点,是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目前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过多地依赖纯粹的课堂展示、案例分析。案例过多、缺乏实践操作,使技术课程教学变得空泛而无实质内容。比如,《流程设计》中,学生没有经历相应的实践,流程设计的教学只能浮在表面,不能对具体的流程设计措施方案。如果把通用技术课程当成简单的课堂理论教学,不但违背了立足实践,培养技术素养的课程理念,时间长了学生对理论知识乃至技术学习也会失去新鲜感。布鲁纳曾说过,要使学生喜欢一门课程,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这门课对自己是有意义、值得学习的。能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技术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动手动脑能力,在完成一项特定的实践任务等活动获得丰富的体验,进而获得技术能力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能感觉到自己在通用技术课程学习过程中有收获,能在某些方面得到锻炼并且有所提高,因此,学生会认为这门课对自己是有意义的,是值得学习的。另外,技术实践活动也是学生非常愿意做的一件事,在每天面对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非常愿意参加实践活动。当教师把一项技术活动任务交给他时,他会非常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生的心中就会充满成就感和满足感。正是这些心理因素,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科认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教师技术素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就要在任教科目上具有广博而深厚的知识。通用技术是新课改后增加的一门必修课,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

在学生眼里,通用技术老师是精通技术,甚至是工程师,学生的这种期望,往往成为其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的技术素养成为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师的知识和经验越丰富,就越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就越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通用技术老师不仅要掌握教材的知识,还要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通过高超的技术给学生传授知识。这样,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

三、让学生亲历设计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导者、主要实施者,而学生是被动接受者。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通用技术是一门以立足实践为基础的科学,让学生亲身经历设计过程本身就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亲历设计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强调方案构思就是开始构想自己的设计方案。学生应该自己动手开始构思方案参与作品的设计,并对构思方案进行不断地改进,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亲历整个教学过程,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技术活动,并且在学生完成作品设计方案之后,让他们自己对方案进行客观公正的点评,从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保持了对技术问题的强烈兴趣。

四、把信息技术引入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之中是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的有力手段。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加深了学生对结构的集中分类的理解。在领略世界各国建筑风情的同时体验着建筑的魅力。

总之,在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努力提高教师技术素质和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就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国家培养新一代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云兵。新课程理念下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通用技术教学初探。中国校外教育,(01)。

[2]石勇。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5)。

(作者单位广东省龙川县第一中学)。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论文篇二

教师在继续保持基础英语课,重视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培养的同时,融入情感教育,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把学生的求知激情、创新能力和语言潜力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的讲授。

1.1基础英语课应重视语言知识的讲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

(1)语音知识的掌握是专业英语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语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听力水平、口语水平以及阅读速度和理解效率的提高。“人们发出的音,其传递的过程就是接收者听的过程。没有良好的语音基础,就无法把单词的音和义联系起来,就会严重影响听力水平的提高。因此,学好语音,是提高听力的基础,对最终提高听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郭瑞芝,)而基础英语又是听、说、读、写、译的综合学习与提高,所以语音知识的讲授对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重音的掌握。一些单词由于重音不同,词性、词义就会发生变化。语音、语调的准确度也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准确程度。

(2)语法是语言学家对语言本身规律的系统化的归纳总结。教师教授语法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该门语言内在规律的学习和掌握过程。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语法知识运用到阅读和写作之中,达到巩固和熟练的程度。在基础英语课上,教师更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说出、写出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

(3)英语专业一、二年级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而基础英语则是词汇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基础英语课的重点内容之一。中学阶段,学生虽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词汇,但词汇意义比较单一。上大学以后,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要想在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就必须扩大词汇量,丰富词汇知识。

1.2基础英语课应融入文化知识的讲授和学习。

语言本身是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一种载体,一种外壳,其内在富含着很多内容,包罗万象。其中有百科知识、社会文化,更有着人们对生活的哲理和智慧,这就要求基础英语课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要融入文化知识的讲授与学习。语言的'内涵是知识与文化,而语言是不能离开知识与文化的;离开了内容,运载工具是没有意义的,是空的。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基础英语课堂中情感教育的融入。

(1)教师利用课文内容进行情感教育。笔者所在的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所用的基础英语课本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大学英语精度》。现就第一册的第二课为例,对利用课文内容进行情感教育进行分析。

第二课(goinghome)教师在分析完全文后可让学生对文章主题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在熟悉文章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很容易就会总结出“forgiveness”是通篇的主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的谅解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人能够快乐生活的一项重要法则。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那四个热心的年轻人进行分析,得出人与人之间应该存有信任和热情。进而,引申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用一颗善良的心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学会包容和原谅别人的错误。

(2)教师用自身的眼神、表情及课堂用语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情绪是调动语言交际的有利手段。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友好、宽松、自由的表达氛围,就会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轻松的气氛能开启人的左脑(主管语言)和嘴唇”。加之教师带有启发性的提问和鼓励性的眼神、表情更会使学生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学习状态中,从而敢于表达、愿意表达。

(3)大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期,对呆板、教条的教学模式充满了排斥。教师可结合所讲授的内容合理的加入“对话表演”、“游戏”、“辩论”、“唱歌”、“自由谈话”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新鲜感和愉悦感,从而减少中国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矜持”和“被动”,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这样会更有利于开启学生的表达能力,调动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在继续保持基础英语课,重视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培养的同时,融入情感教育,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把学生的求知激情、创新能力和语言潜力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多媒体的应用。

语言知识的学习是多种形式下的语言信息的传入。教师可通过多种感官,用多种信息形式向学生提供信息。多媒体技术正是具有这种能力的一种技术。

首先,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现阶段的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虽然已经逐渐摆脱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但大部分基础英语教师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课堂模式。(教师以各种形式,从课文中列出语言点、重点、难点句子,通过讲解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语言点,弄懂句子,理解文章中心。学生课后则困在记单词、词组和语法规则的学习任务里。结果是老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乏味。)学习最终成了苦差事,学生也就失去了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媒体的介入,改变了这种尴尬的境地,让一节课有多个兴奋点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兴趣。通过多媒体,可以给学生提供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视听并用的语言素材(如时代背景、角色、形象、心理活动等),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尤其是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更容易理解消化所学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加大课容量。基础英语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信息输入量大。多媒体教学大大加大了课堂信息量的输入,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如果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就可以将以前需要在黑板上抄写的大量教学内容实现做在课件上,上课时鼠标轻轻一动,教学内容就立刻出现在屏幕上,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从而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师也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其它内容的讲解上,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

4结语。

基础英语课程在英语专业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其教学模式必须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一步步改进、完善。也只有在不懈的实践中,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基础英语课教学任务的目标,最终促使英语学习者英语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论文篇三

摘要:大数据时代,信息化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而作为信息化技术的核心――计算机技术的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成为教育教学的核心课程。

因此,伴随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这一门课地位的提升,其教学改革也迫在眉睫。

本文就此与同仁分享笔者的一些经验与体会。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论文篇四

摘要:中学生为什么必须开设美术学科,基础素描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中学阶段基础素描教学的目标是什么?需要完成哪些教学任务?这些都是在教学一线的中学美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美术;美术教育;素描教育

一、美术教育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相适合,基础素描教学要适时出现

学生由儿童时代步入青少年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的发展,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理解能力也逐步增强,这时候的美术课程学习也应由易到难,逐步递进。在初中到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阶段,基础素描适时地加入了美术课程。从儿童时期的想象绘画、自由发挥、天马行空毫无约束的涂鸦创作,到通过科学的观察,理智地表现客观事物,这也是一个学生身心成长的过程。此时的基础素描课,是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相适应的。个别课外美术辅导班,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就开始进行基础素描教学,这种做法是让人担忧的。首先这一做法违背了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再者,素描学习相对儿童的多彩世界是单色的,不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兴趣,甚至使得学生对于绘画一筹莫展,从此不再喜欢绘画。这会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及形象思维能力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限制学生今后的发展。

二、为什么要进行素描教学

美术教学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它要遵循人类身心发展的规律,也要遵循艺术发展的规律和从古至今的文化脉络传承。人类的进步需要摄取知识和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语言、文字、图形、影像、表情、动作等多种媒介方式获得的。美术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认知能力,对于学生审美能力、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都起着重要的影响。素质教育中没有重点学科和非重点学科的区别,所有开设的课程都是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知识能力的积累而服务的。我们的孩子会观察、能表现,懂得什么是美、怎样欣赏美、怎样创造美,我们民族的未来才会更加美好,这样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通过素描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表现方法,为今后涉猎更加广阔的艺术空间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素描本身也是一门艺术,素描之美在于它利用单色线条、块面在平面的二维空间中创造出可视的、具有质感、量感、体积感、空间感、光感的客观形象,它是人们观察能力、表现能力、空间能力、艺术表现能力的集中体现。一张好的素描,同样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许多大师的素描作品被后世不断地欣赏、传承、摹写,堪称优秀艺术作品的典范。

三、素描教学的方法

(一)入门很重要,固有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要改变,方向决定速度

对于学生来说,基础素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各个艺术门类的基础,可见其重要性。素描教学要有严格的理论支撑,其中涉及透视知识、明暗知识、结构知识,这些理论知识难免枯燥,但是必须要学,还要学扎实。这就需要教师的情感渲染,教学中力求方法灵活、机智,语言风趣幽默,范画和讲解相结合,有声有色,给枯燥的知识以声情并茂的表现,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和学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中学生在教师的素描辅导过程中,逐步学习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感受用基础素描语言去表现所感知的物象。尤其要注重整体观察方法的培养,从物象的结构、空间、黑白灰关系、动态、体积,以及画面中上下、左右、前后的视觉关系等入手,变盲目的观察表现(甚至照抄黑白灰)到有法可循且准确生动的表现。

(二)素描没有捷径,基础决定高度

在素描基础教学中,既要给学生绘画的法度、规律性知识,以及素描本题语言的掌握。比如教师经常讲的注意轮廓,轮廓是物象的外形,更是物象与周围环境的空间边缘,它不是平面的,更不是一条简单的线,它是有空间的。这些必须让学生通过感觉和触觉实实在在去理解。再如,明暗交界线是什么?它是物象受光与背光即亮部和暗部两个面的分界线,根据物象形体的变化及空间前后的变化,明暗交界线也产生着深浅、虚实、强弱的变化。还有基本的透视知识,物象前后距离的远近,在素描中表现为透视关系,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种种变化。这些变化通过掌握素描的本体语言去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在二维空间的素描纸上塑造具有三维空间的物象视觉效果。

(三)临摹是提高基础素描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这里所说的临摹不是简单的摹写,更不是对一幅作品的简单黑白灰的照抄。它是一种带着观察、带着思考的临摹。首先教师要选择最适合学生学习阶段的、最适合每个学生基础水平的、最适合各个学生素描特点的,并且是最能够针对学生的素描问题的优秀的范画作品。这样的临摹才不盲目,更能对学生素描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多问些个为什么,“这幅作品为什么要这么画呢?”“黑白灰的.对比关系是怎么处理的?”“画面的空间关系是怎么拉开的呢?”“为什么范画的形体很结实而我却画得很松散很平呢?”这样,从起稿到铺大关系,再到进一步深入刻画和整体调整,用观察、思考、整体、结构、空间等带动着临摹活动,这样的临摹会让学生受益匪浅。经过适当的临摹、写实、再临摹、再写生,反反复复,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带动学生基础素描的不断进步。

(四)基础素描也要注重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对素描的感觉能力各有不同,加以有针对性的引导。由于教师在课堂上作范画时,容易使学生产生模仿,而误入素描教学的标准化,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尊重多元化,不搞“一刀切”。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素描感受及对素描语言的感知能力,从其对特定素描语言的偏爱和侧重加以辅导,开发学生素描语言的潜能。基础素描教学属于视觉传达造型领域,教师做范画时不能光动手不讲解,还要将自身感受到的结构关系、视觉效果以及如何去观察、物像的远近大小、黑白灰关系对比、强弱虚实等因素在画中加以解说,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培养感知能力。根据每个学生对物像感知能力的侧重,有的擅长写实表现,有的对物像在光照下的光影对于形体的表现更感兴趣,有的更注重画面整体的粗旷效果,有的更加细腻。这都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加以相应的辅导,并根据学生素描学习的进度,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分组做范画,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让学生既能够掌握科学的素描方法又保持自己的个性。甚至在给学生提供临摹范画的时候,范画的选择也要有针对性,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中外大师的作品,教师再加以分析和辅导。

(五)开拓眼界,多读画多思考,素描的高度源于整体素质的提高

即使是在学习基础素描阶段的美术生,也不能闭关在狭隘的画室空间里,遇有好的展览,素描的、油画的等都要去学习观摩,更多地了解优秀的素描或其他绘画作品。如果没有好的展览,就需要教师搜集图片、照片等资源,制作幻灯片,定期给学生上鉴赏课,这样能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延展学生的知识结构,给学生更广阔的绘画空间去选择,让他们的思维在更广阔的艺术领域驰骋。经过欣赏和分析后,看得多了想得多了,学生难免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教师不要怕学生提出一些还有些幼稚的问题,更不要紧张学生会提出超出范围的、甚至跟教师意见相反的看法或意见,任何的问题都说明了学生的思考,这正是欣赏课要达到的目的。教师要耐心解释,用绘画语言、手段去阐述他们的问题,形成教学相长的学习氛围。这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的氛围,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互动力。教师不可以搞“一言堂”,不能硬性地规定学生就这样画、那样画,这样不但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严重影响学生判断能力的形成,还会让学生对绘画失去兴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础素描虽是“基础”,但是绝不简单,教师要充分重视基础素描教学对于学生绘画生涯的重要影响和作用,扎实这个基础,为学生艺术大厦的构建打好第一夯,这是一个负责任的美术教师必须完成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武彦君.浅谈初中美术课堂创新教学的有效方法[j].美术教育研究,2013,(6).

[2]石荣艳.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j].考试周刊,2013,(27).

[3]田建锋.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能力培养策略[j].成才之路,2013,(32).

[4]李小钒.美术教育与审美教育[d].华南师范大学,2004.

[5]杨爱霞.初中美术课堂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2016,(2).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论文篇五

对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而言,必须进行一定的调研,主要原因在于,计算机课程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为了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我国的高职院校学生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必须要进行系统的调研,对全局的情况有一个良好的掌控,这样才能在改革的过程中,倍添助力。

本文认为,应该分不同专业调研各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提出各专业实现计算机应用能力目标的课程体系,实现各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其他计算机课程无缝连接,把专业应用案例嵌入到本课程的教学案例中,据此制定各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程标准。

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效果。

在我国的发达城市和地区,之所以高职院校能够成为全国的标杆,并且一直久居高位,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能够进行系统的调研,对全局的情况都一个较好的把握。

在现今的情况下,只有掌握全局,才能改革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论文篇六

摘要:通用技术融合了科学、人文、技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目前的通用教师队伍是由其他专业的教师组成,专业化程度低。依据通用技术课程的性质、内容与通用教师队伍的现状,可通过一些途径与措施来培养通用技术教师。

关键词:通用技术;教师队伍;技术实践能力。

伴随着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新课程的改革,诞生了一门有别于传统学科的新课程——通用技术。

一、通用技术课程性质与内容。

通用技术不是劳动技术课,也不是某一专业技术课。它涉及科学、设计、制作、技术试验、技术产品的使用与维护等内容,是一门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开设这门课,重点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而不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

《普通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学生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通用技术课程立足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

通用技术课程设置了9个模块,必修模块2个: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选修模块7个:电子控制技术、建筑及其设计、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服装及其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

二、通用技术教师队伍现状。

由于通用技术是一门刚刚产生不久的新兴学科,而目前的师范院校又没有开设通用技术教育专业,没有专业的教师培养,所以专门的师资力量欠缺。

目前的通用技术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低,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以“转业”或兼职的方式构成的。这些不同专业的教师可能具有原来所教学科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很好的教学能力及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但他们没有经历过系统的技术学习,技术素养有所欠缺。通用技术课程需要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宽广的视野以及很强的实践能力,要“能讲”更要“会做”.特别是7个选修模块,教师不具备相关的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就无法胜任该模块的教学工作。这就决定了广大通用技术教师需要培养!

三、培养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通用技术教师的'一些途径与措施。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通用技术教师如何在本专业茁壮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通用技术课程目标?我认为可以通过下面一些途径和措施:

1.自学与相互学习。

通用技术课程不仅综合了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地理、历史、艺术、数学等学科知识,还融入了审美、环保、经济、伦理、法律、心理等意识。这就要求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通用技术教师自己努力学习各科知识,掌握渊博的知识,开阔视野。

课程中的设计与制作会涉及木工、金工、焊工等工艺。通用技术教师要“能说会做”,只会“纸上谈兵”是不行的!只有自己先学会了一些工艺,才能去示范、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加工材料,制作技术产品。

同行之间相互学习,开展相互听课、评课,取长补短。进行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设计方案,实现共同提高,共同成长!涉及其他学科的问题,虚心向该学科的教师请教。

2.通用技术培训。

(1)教材教学的培训。

通用技术教师要主动积极地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提高教学水平。例如,我们参加了省教育厅通用技术教师培训,听取了编订教材的专家对教材的分析。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展示了他们丰富、宝贵的教学经验,我们受益匪浅!

(2)技术实践能力的培训。

目前,工科出身的通用技术教师屈指可数,大部分通用技术教师欠缺技术实践能力。相关部门应创造条件,加强通用技术教师技术实践能力的培训。比如,木工、金工、焊工等常见工艺的培训。他们的技术实践能力提高了,才有能力去提高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

3.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通用技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教育教学实践既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也是教师被教育的过程。通用技术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总结经验教训、得失利弊,克服不足,发扬长处,才能不断进步、茁壮成长!

4.师范院校应尽快开设通用技术专业。

以专业的、专门的职能部门来培养和培训通用技术教师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等优势,希望不久的将来,会有一批批优秀的通用技术专业毕业生补充到各个中学的教师队伍中来。

5.创造一个有利于通用技术教师专业成长的环境。

相关部门、学校的领导要充分认识通用技术课程的价值以及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为该课程的顺利开展配备好师资、设备、课时,解决好通用技术教师的待遇问题,避免把这一学科及该学科教师边缘化。

总之,技术发展推动了经济、社会、人类的发展!技术发展离不开技术人才,技术人才的产生需要教育与培养!要产生“中国的乔布斯”就必须重视技术教育,从技术的基础教育抓起,重视通用技术教育,加强通用技术教师的培养!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论文篇七

工程技术基础课程是我们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我对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增强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而且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以下是我对工程技术基础课程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在工程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中,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在课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而且还进行了许多实际操作。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我对许多工程技术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例如,在电路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各种电路的设计和实验方法,这一方面,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我们对电路原理的理解。

与此同时,工程技术基础课程还让我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在课程中,我们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实验,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的科学探究意识。在每个实验之前,我们都会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前的预备工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会进行严密的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这样的科学态度,我们不仅提高了实验的效率,还避免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工程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帮助我们对工程技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不仅学习了各种基础知识,还了解了工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我们学习了各种工程技术的发展历史,也学习了一些成功的工程实例。这样的学习让我们对工程技术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也激发了我们对工程技术的兴趣。

另外,工程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还让我明白了工程技术的学习需要不断追求创新和进步。在现代社会中,工程技术发展迅速,每天都有新的技术突破和创新出现。因此,作为工程技术的学习者,我们不能止步于书本知识,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通过工程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也明白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需要不断学习和追求进步。

总结起来,工程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培养实践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我对工程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我也明白了工程技术的学习需要不断追求创新和进步。我相信,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将为将来的工程技术学习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论文篇八

在当今时代,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格外重要。熟练操作计算机已成为如今大学生步入社会的必备技能。高等教育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此门课程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占95%以上。它的目标是使大学生成为既能掌握本专业知识,又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随着全国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普及,大部分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一些来自偏远地区或信息技术教育不发达地区的学生,接触计算机比较少,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了解有限。因此,学生基础能力参差不齐。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除了与教师的教学有关外,还与使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有关,它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当前部分高校使用的教材,内容大多陈旧。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不仅包括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制作软件),还包括一些计算机的核心内容,比如计算机的数制与编码、数制之间的转换、ip地址、域名等。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繁琐,知识更新快,课本的内容更新没有跟上发展。

二、课程学习情况。

大多数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的学生,仍然对计算机基础操作不熟练,比如:硬件软件安装能力差,打字速度慢,文字排版不熟练,excel操作缺乏技巧等。这都说明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训练还不够。学生都明白,计算机已成为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学习和办公设备,熟练计算机基础操作是毕业生必备技能之一。但在学习计算机课程当中,很多学生上课只是为了拿学分或应付等级考试拿证书,并未花更多心思练习计算机基础操作。部分高校教师在教学中还是采用讲授法,只是把老式的授课方式“黑板+粉笔”变成了现代多媒体技术“ppt+投影仪”教学。高校教师因科研项目多,教学任务重,课后没有太多的时间同学生交流。部分教师也忽视了“知识”与“能力”的区别,忽视了信息化教学设计,而信息化教学设计恰恰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困难。比如:学生个人差异明显,起点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个人差异又要力求学生全体发展,教学任务较为艰巨;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更新快,教材教学内容滞后,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学习体系无法及时补充完善;教学资源主要为教材文字描述,配合图片和相应教材教辅上的内容,表现形式单一,优质的教学资源较少;计算机课程学习时间短,学习内容多、任务量大,没有太多时间去练习操作。改革创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当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将课程分2个学期教学。第一学期以学习计算机基础操作、计算机网络安全等基础知识为主,同时鼓励学生加强计算机基础操作的训练,为第二个学期学习办公软件打下基础。第二学期主要学习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工具。

2.考核方式。从“理论+上机”考核,变成各个章节的综合操作。每一章节设计好题库,学生只有把每一章节要求的相关题目成功完成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才算顺利通过。考核内容应与社会实际需求接轨,比如员工工资表、企业产品登记表、销售表、企业ppt简介、word的字体编排等。

3.采用目标教学法。根据工作岗位要求的目标进行案例设计,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进行分析和探索,最后对知识、技能进行归纳总结。

四、结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这样可以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论文篇九

本文针对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分层次教学、教学方法等几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方法,主要是完善教学内容、实行分模块教学、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改进考核方式、加强师资培训等.

作者:杨波许海成作者单位:红河学院云南蒙自661100刊名:新西部(下半月)英文刊名:newwest年,卷(期):“”(12)分类号:g64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论文篇十

现代信息技术在持续飞速的发展,使得我国开始致力于建设信息化、科技化的素质教育,在中职卫校中强化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教学,是促进中职卫校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必要途径。所以,在中职卫校中强化计算机有效应用基础性课程教学是必然之路,在逐渐增强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的同时,还有助于学生能够以较强的实力和竞争优势面对就业竞争。

中职卫校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在现代化的社会中,中职卫校对于人才的培养已经不能单单局限于对于专业技术的培养,要着重于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针对于我国目前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革,最为关键的就是要了解现阶段我国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现状,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

计算机技术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门应用型的学科,想要全面的掌握教学内容,教师就要引导并且督促学生进行多加练习以及实践操作,熟悉计算机的操作步骤以及流程,不能单纯的将教学内容局限于理论以及形式的层面上。部分学校由于计算机的设施不够齐全,使得为学生安排的实训课时不够,或者是多个学生共用一台计算机设备,轮流进行操作练习,导致学生缺少实际操作练习,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1.2计算机教学没有兼顾学生的多样性。

目前,一部分学生从初中甚至小学就开始逐渐接触计算机的使用,简单的了解并且熟悉计算机的使用操作流程,因此这部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比较熟悉;但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综合性考虑到另一少部分学生的入学前教育情况、学生自身的素质以及生源地的教学质量等原因致使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相对较为薄弱。针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教师要循序善诱的引导并且加以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学的实施有着直接性影响。当然,针对于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适当性的拓展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之外进一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创造能力。

1.3中职卫校的教学课程相对较为死板。

我国的中职卫校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内容较为陈旧,没有创新内容,计算机教学软件没有及时性的`更新,一些office系列的计算机软件仍然采用2003版本。但是,由于计算机软件在更新时会直接增添一些新型的功能以及应用,由于计算机软件的版本相对较低,就会直接导致学生的实践知识相对落后,学生在工作以后运用新版本的计算机软件,对于一些没有接触过的知识还要进行重新学习,使得在学校中的学习失去了意义。计算机教材过于陈旧也会造成这样的问题,一些计算机操作在新版本的软件中能够实现,但是由于学生学习的却是旧版本的知识。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论文篇十一

摘要:随着互联网新时代经济的发展,中职院校的经济基础课程,也需要随之发生转变,中职院校想要有效的提升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不仅需要转变的教学方式,加强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探讨,还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不断的改善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方法,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教育;教学探讨;中职经济;学基础课程。

中职教学最终的目的是面向未来社会的需求,近年来,由于学生和社会对于中职学校教育认识的偏差,导致中职学校入学生源质量严重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职经济学基础教学课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经济学基础课程作为中职经济学教学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经济的基础与桥梁,夯实基础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可谓是至关重要。

1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基础环节薄弱,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中职学校经济学专业的学生生源,大多数一些中考成绩不理想,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一部分学生。经济学基础课程本身而言,是一门理论与实际想结合的课程,不仅考验学生的洞察力,更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对于基础本身就相对薄弱的中职学生而言,经济学基础的学习可谓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经济学基础课程的开设时间,一般是学生进校的第一个学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对于经济知之甚少,更何况是富有逻辑的财经知识呢?传统的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以教师的讲解、传授为主,学生往往作为被动的角色,负责接收和转化。这样的教学氛围是比较枯燥和单一的,大量的理论知识的堆积,也让学生感觉无从下手,无论是教师的提问还是互动,对于学生而言也难以提起兴趣,点滴积累,学生也就逐渐的丧失掉对于经济课程学习的兴趣了。

1.2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手段单一。经济学基础的教学内容,主要的还是以概念和理论知识为主,目前中职院校主要的教学手段还是以教师的板书和讲解为主,虽然有许多教师的理论知识和经验都非常丰富,但是长久以往的传统的教学思维的浸入,也让教师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面,难以有所突破。21世纪是个互联网经济时代,虽然随着互联的普及,学校也开始逐步的引进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教师们的使用却还是以简单的操作和展示为主,并不会通过多媒体设备作为辅助,为学生知识点。即便是采用多媒体设备,由于经济学基础教学中存在的大量计算内容时,教师们往往也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传统的板书教学法中,试想本身就枯燥的经济学,再加之学生浅薄的基础、教师单一的讲解,这样如何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水准和质量呢?教师“一言堂”学生“满堂灌”,这样的教学现象是现如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忽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及时的建立沟通和交流,枯燥的概念抽象的理论,让学生对教学内容难以兴趣,教师想要转变这样的境遇,还需要不断的转变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参与力度,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论文篇十二

摘要: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求,分析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现状,提出了面向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思路,并对该课程体系下的教学内容做了简单描述。希望以此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的融合,为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方法。

1概述。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校除计算机专业外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不再是只学会办公软件的使用就可以,而应学会更多的计算使用技能。目前大多教学改革都在原有的以office为主的课程体系下一种调整,难以解决现在教学中所遇到的困难。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建立一种面向学生所学专业,有益于学生职业生涯的计算机教育。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将来可能利用计算机进行各学科研究和创新。面对现在大数据的形势,传统的实验手段比如观察预测和人工处理数据等显得力不从心,如果能利用计算机来辅助处理效率和准确率都会大大提高。要想利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领域问题,需要从大学开始培养计算思维。

1)学生已经储备办公软件的使用技能。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加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相关内容虽浅显但也都已经涉及。大学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看似在重复,课程内容受质疑,学生热情不高,教学效果欠佳。2)教材内容跟不上新技术。教材内容需紧跟技术发展,学生学到的知识才能较好得到应用。事实上,计算机教材中许多内容的滞后于计算机技术。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可能已经是过时的知识。3)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强,独立思考意识不强。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首先应该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其次注重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在教学实际过程中,一般都是教师说什么,学生做什么。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就更困难了。4)课程设置没有专业区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教学模式、内容设置、课程体系等方面都没有强调专业区分。然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工作不一样,对计算机技术的使用程度和要求会不同,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本专业的问题能力培养。现在计算机通识教育占90%,仅10%是和专业挂钩且是教师主动发挥的。虽然有丰富的案例供大家选择参考,但专业区分度并不大。5)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对学生所学专业不了解。需要调研、思考、研究,并与专业教师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学生专业领域计算机的应用情况及用计算机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逐步实现计算机作为工具服务于专业学习的教学理念。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论文篇十三

论文摘要:实施针对艺术类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白皮书》和高等学校文科《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下,我院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概述。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本科一年级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是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理解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基本掌握典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计算机的操作及常用软件的使用,具有一定的信息系统安全与社会责任意识,为后继计算机技术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我院计算机课程设置采用三层次原则,即第一学年开设《计算机基础》大公共课必修课程;从第二学年起开设计算机小公共课程按学科进行分类和分层教学,例如《非线性编辑》在我院不同系均有开设;以必修课、院级选修课不同形式开设《计算机音乐技术》、《数据库管理》等计算机专业课程。

作为计算机大公共课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在知识点设置时要求具有一定的广度,涵盖更多的计算机领域,同时考虑作为其它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先导课程,知识点设置时要求具有一定的深度,例如针对计算机中的常用编码,多媒体技术,二进制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不同专业应具有不同的培养类型,例如,我院舞蹈系的学生受集训、排练、文艺活动的影响,课后时间相对紧张,要求所有的`知识点都必须在课堂内被消化并相对减少课后作业的数量。

我院自20开始组织学生参加cct考试以来,由于首次参加规范考试的陌生性,加之教师、教材、大纲、备考辅导等方面准备不足,因而初考结果不尽理想,总结前几届考试组织及教学复习指导的正反经验,以级本科学生为主参加cct考试成绩获得显著提高,及格率较上届提高了48个百分点,通过近几年的努力,cct考试成绩总体逐年呈上升趋势,部分院系本科学生的cct过级率已达到了96%-98%。以下就该门课程教学结合cct考试谈一些教学体会。

(一)更新教学内容,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根据我院计算机课程体系的具体安排,从培养目标出发,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具体部署: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结合考试大纲,讲授教学内容时强调基本性,注重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避免简单性,由于教学内容涵盖范围较大,如果面面俱到,看似什么都教了,实际什么都没学会;讲授内容应有侧重点,根据不同专业,求同存异;坚持系统性和动态性,由于计算机知识不断发展,后续课程知识点可能需要调整。这就要求后续课程知识点与“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必须有效衔接,动态调整,不断迭代优化。

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xp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多媒体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网页制作初步、计算机应用信息技术。依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分为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教学时数为72课时(即理论课36学时,实践课36学时)。

(二)强化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2]。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围绕学生开展。为了促进学生计算机的认知水平和操作能力的提高,在授课过程中强化师生的互动,从而使学生参与教学,达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目的。

本课程教学(讲授,实验)过程均在实验室完成,通过投影教学,学生实践来完成相应教学内容,如何合理组织教学,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即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培养能力,强调自力,思路创新,应用为本”的原则,从自学能力的培养开始,做足课堂100分钟有限时间的“文章”,教师“精”于引导,学生“勤”于实践。学生有事可“做”,自然兴趣注意便会由“负”转“正”,课堂学习氛围及学习效果因此大为好转。同时集中所有软硬件资源,力争在有限学时内实施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针对性教学。

(三)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几年来,由任课教师自行开发软件、并配套建立的各类客观试题,无纸化民、汉界面实践训练试题,任课教师利用教学资源指导教学,行课答疑,使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这些基础性积累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产生了十分具体的教学效率。

(四)建立教学反馈系统,做到因材施教。

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在注重课堂教学时,更应重视教学反馈的重要作用。

针对目前本科学生计算机基础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建立教学反馈系统,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等基本情况,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使得教学具有更好的针对性;建立教学反馈系统有助于教师在授课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反馈系统还可以对收集学生意见、形成常见问题、对改进教学效果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

例如:我们分别对本科一年级的开课班级在学期初和学期末进行一次网上调查,可以看到学生上大学之前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了解占到42%,课堂希望有更多师生互动,例如问答,同学讨论,报告等占到36%,建议增加团队合作课题,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51%,喜欢比较简单而且要求明确的实验题目占到76%,对于本学期所完成的实验练习中,觉得练习的难易程度还可以占到84%,认为该门课程实用占到81%,认为该门课程实用,喜欢学占到60%,认为教材中网络和windowsxp章节需要修改和补充占到34%,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生对该门课程能够认可,同时我们根据调查结果,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四、结束语。

针对艺术类学生实施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整个工作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努力使学生掌握更多、更新、更实用的知识和技术。对于该门课程的教学还有很多可探讨的地方。因此,需要我们集思广益,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肖晓强,祝恩,柳靖,何鸿君.关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8):1.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论文篇十四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一门通用基础课程,其项目化改革成果得到了学院的高度肯定,被评定为优秀,并被誉为学院同类课程改革的标杆,其改革经验也先后几次在学院推介。本门课程的改革起始于学院1月4日召开全院课改培训会议之后,当时,本门课程早已错过了学院第一期的课改申报工作,陷入了改与不改的尴尬境地,老师们从思想上都没有引起重视,更缺乏课改经验与认识,加上系部的撤消、专业的停招,大家士气十分低弥,课改条件非常不理想。但是在现教中心的强力推动下,9位老师还是艰难地走到了一起。他们牺牲了一个春节、一个暑假,挤占了若十个双休日和夜晚,经过多少回重新再来,经历了多少次面红耳赤的争执之后,终于在一年之后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并在不断继续前行。

2课改过程。

第一,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传统知识体系式教学无法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纯理论教学难理解难应用,传统知识体系式教学无法让学生亲身实践。

第三,winxp,office已成过去,新的教学内容要求进行配套项目化改革。教育部考试文件规定:计算机国家一级考试内容确定为win7,office2010。目前,市面上充斥着winxp,office2003教材,但对于新内容的教材却很少,项目式教学的相关教材还没发现。

2.2课改中教师情况分析。

第一,受传统知识体系的影响,团队成员意见不统一,甚至严重分歧。

第二,大部分教师没有课改经验,甚至希望借助于网络资源完成课改。

第三,目标高,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反反复复讨论、修改让课改成员一时难以接受。

2.3课改的进行过程简述。

面对以上师生状况,现教中心不断鼓励课改小组不要退缩,迎难而上,坚定不移地着手改革。

在中心的鼓励与指导下,课改小组制定了进度表,签订了责任书,商讨了项目设计标准,并和成员们一一交流思想,在20前便下达了24个项目中的9个项目作为第一轮课改任务。

在qq、电话的反复督促下,课改小组春节都没有放松,正月初为_就开始交初稿,正月初八便集体进行了逐个点评。在这次点评中,成员们就课改工作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甚至发生了尖锐的争执。但不辩不明,不破不立,通过辩论,课改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意见也越来越统一。这样又经过四次交流后,第一轮设计才获得通过,成员们都很振奋。

接着,课改小组又逐一展开了第二轮8个项目、第三轮7个项目的课改工作。每一轮的任务都历经了设计论证、精心设计组织、设计制作等环节的反复推敲和揣摩,历经了多次的反复返工和重来,历经了多次的争执和辩论,执着的追求让课改项目设计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完善。

经过三轮任务,课改小组终于将计算机应用基础传统知识点全部融入到了精心设计的24个项目之中,融入到了师生们喜闻乐见的真实情景之中,终于顺利完成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彻底颠覆传统式的重大革新。课改项目不仅成功在学院立项,而且顺利通过了学院第一轮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的验收,并于上学期在9个护理大专班进行课改实施,获得了优秀的验收结果。

同时,课改教材也于206月正式出版,课改小组又积极投身于资源库的建设之中,建立了包括课改网站及空间在内的两个并行资源库,为学生课后学习提供了方便,并在一直积极探索和尝试应用空间完善教学,目前,也已取得一些进展。

3课改设计。

3.1课改设计理念。

课改小组针对传统教学重知识点讲授、轻实践性教学的特点,紧紧抓住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特征和兴趣导向,将知识点项目化,将枯燥的讲授变为生动的体验,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施情景式一般意义上的知识点应用的情景,而是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真实情景)项目教学改革设计。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计算机应用基础》四大内容模块为项目体系框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场景为载体,以office2010为设计基础,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以及今后工作中常用的计算机实际应用巧妙地将传统知识点融入到精心设计的24个项目之中,集体创意,逐个设计,反复研讨,最后形成成果。

32课改设计构架。

课改小组将课程分为四大模块24例项目,包括:。

第一大模块“我的p海导航”——计算机基础知识与网络应用模块,包含:项目一迷入的计算机世界——认识计算机,项目二配置属于自己的计算机—微机软硬件基础,项目三管理我的个人文件——windowsxp的基本操作,项目四畅游网络世界—网络应用基础,项目为——玩转常用工具软件—常用工具软件操作,共5个项目。

第二大模块“我的大学生活”——玩转文字处理软件word模块,包含:2010基本操作,项目七篮球大赛活动海报制作——word文档图文混排,项目八竟聘简历制作——word文档版面设计与简单表格制作,项目九竟聘演讲成绩汇总——word表格处理与复杂表格创建,项目同学聚会邀请函制作——word邮件合并,项目十一毕、iv论文的版面设计——word长文档版面设计,项目十二毕业论文的整体优化—word长文档整体优化,项目十三职教新十线学生个人空间基本建设——学生个人空间基本建设,项目十四职教新十线学生个人空间管理应用——学生个人空间管理应用,共9个项目。

第三大模块“我的大学班级”—玩转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模块,包含:项目——建立班级成员基本信息表——exce12010基本操作,项目十六管理班级成员的基本信息——excel基本数据处理,项目十七班级成绩的统计与分析——excel公式与函数的运用,项目十八班级之间比一比——excel图表的应用,项目十九班级理财——excel高级数据处理5个项目。

第四大模块“我的`大学专业”—玩转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模块,包含:项目二十我的专业演示文稿制作—powerpoint2010基本操作,项目二十一我的专业演示文稿美化—powerpoint演示文稿美化操作,项目二十二:专业知识讲座——powerpoint演示文稿切换方式与动画设置,项目二十三毕业论文答辩演示文稿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放映操作,项目二十四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题型分析与指导—课程考核指导5个项目。

3.3课改设计示例。

以项目十《同学聚会邀请函制作》为例,课改成员这样进行了设计:首先通过叙述同学聚会的情景,勾起学生对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同学的思念之情,并引发聚会的冲动,从而引起学生对同学聚会邀请函这一项目的关注。然后巧妙地将word邮件合并的知识点融入到了邀请函制作、信封制作的任务中,并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完成任务,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然后又通过超市的标签制作进行应用拓展,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将知识应用到其他领域。最后,以成绩通知书作为创新作业,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吸收。通过该项目教学,从课堂效果反馈来看,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非常喜欢,既愿意参与,又容易理解,教师也教得更加轻松,思路也更加清晰。

4课改特点。

总的来说,本门课改课程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立意新。课程团队巧妙地将课程知识点融入到了学生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不仅选择了学生感兴趣易接受的事件作为场景,还结合实际操作形成了一个个生动的项目,做到了趣味、通俗、实用的高度统一,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相当适用。

第二,内容实。这门课程不仅融合了该课程的知识点,还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诸如,知识点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应用,如何搜索网络资源,如何运用科技文献,如何建立个人空间,如何面对相关考试等等知识和技能,在课程中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第三,起点高。课程以office2010作为基础,对课程进行了全新构建,对office新功能讲授较为适应市场需求,让学生更为受益。而且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函[]29号文件规定:计算机国家一级考试内容确定为win7,office2010。目前,office2010教材并不多见,而真正意义上的项目化教学教材还没有,我们的研究将弥补这个空缺,开发既采用基于师生互动真实情景的项目教学又符合新考证要求两者相结合的项目体系用书。

第四,形式好。该课程的知识点化作了24个项目,由教师和学生一同完成,知识点化为无形,不再枯燥单调,也不再抽象难懂,项目完成,学生在做的课程中就轻松理解了知识点及其适应领域。

5课改效果。

课改教学收获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本门课程改革得到了学院课改领导小组和教学督导团的领导及专家的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这门课改方向是对的,课改是成功的。

第一,按项目开展教学,规范了老师们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第二,项目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幅提高,厌学情绪得到了缓解。

第三,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运用能力显著增强。

第四,课堂容量更大,“立体化”的教学资源丰富,为不同层次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空间,得到了师生的好评。

6后续方向。

课改工作还在继续,道路还很漫长,提升空间还很大,课改小组一定会持之以恒,不断向前,将这门课程建设得更好,使学生终身受益。课改小组今后继续前进的方向:。

第一,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适时对教材予以修订。针对情景设置的合理性、知识点结合的紧密性、实践操作的有效性等方面,在教学之中不断发现间题、研讨.间题、解决间题,适时予以修订。

第二,进一步完善课改成果,尽快建设好各类配套资源库。创作、精选出大量配套资源供学生练习和实践,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其正确理解和吸收。

第三,进一步创新课改思维,大力开展教学及特色教材建设交流和比赛。鼓励中心所有老师创新思维,针对不同专业对于计算机课程的不同要求,尝试特色教材的编写与开发,从而更好地为全院各专业提供支持与服务。

第四,充分利用空间教学与交流。这也是最重要的后续方向之一。广泛地利用空间教学,更好地实现其作业布置、作业打分、考核评价等内容,能更好地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强化技能,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论文篇十五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如何提高学习效果的办法,提出了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途径。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生产生活无处不与计算机息息相关,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也就成为了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入门课。

本文在分析该门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设想。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适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呢?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分析中职学生特点、教材特点、课程知识结构特点等,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充分地激发出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学、轻松地学,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教师要大胆对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陈旧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转变观念,着力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培育活力课堂。

按照基于学生、调动学生、激励学生、教会学生、发展学生的原则,打造活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大力推行以项目特别是真实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学习和工作任务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一体化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而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其应用计算机能力培养要求也不尽相同。

对汽修、机电、服装等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课程内容以提高计算机使用水平为出发点,结合本省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键盘、鼠标等硬件的操作使用,word2003文字处理软件、excel2003电子表格软件的操作使用,windowsxp的操作使用等基本知识和概念,以及因特网、浏览器的使用方法等,教学重点定位在计算机常识的普及和生活技能的培养上。

而对于计算机专业或与计算机关联程度高的专业的学生,教学要求除了掌握上述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获取“双证书”需求外,还要学习计算机常见的软件、硬件应用知识,重点应定位在工作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上。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教学模式,调整内容以及教学课时。

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推行运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上机实操训练,强化技能培养。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强调实用性和操作性,强化上机操作训练,是学生提高技能的重要条件。

为了提高上机实操训练教学的效率,教师针对实训任务,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认真设计实习步骤、程序、方法,按综合实训的要求上机,并及时对学生进行提问、辅导、答疑,注意检查每一个学生的操作情况及对项目技能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上机报告。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放手让他们钻研下去,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能力。

在实操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当教师发现具有创意的作业时,应通过多媒体演示给学生;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示范、讲解,并请其他同学进行评论、提出改进意见,以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平台。

可将电子教案、各模块习题及答案、模拟试卷及答案、上机实验案例及素材、在线测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试题等教学资源存放在网络上,供学生自主下载,进行学习和练习。

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需要,也不适应企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必须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理念,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真正让学生愿意学、学得好、学得轻松愉快,让学生毕业后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一线技术人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论文篇十六

近几年,高职院校对各专业培养计划、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等践行了不同于以往传统学科结构系统化体系的设置,以基于能力本位的项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达利女装学院作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二级学院,与国内丝绸女装行业的领军企业达利公司合作办学,积极探索高职教育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的方法及途径。该学院自开设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以来,与达利针织中心密切合作,开展了对毛衫课程体系的深入建设与改革,现就《横机工艺基础》课程(以下简称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作一探讨。

1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在对毛衫行业岗位调研及分析的基础上,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确定了毛衫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为“横机工艺师”,从而形成以横机工艺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在学生三年的学习中,横机工艺始终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的始末。而且,基于学生对毛衫专业课程认知掌握的特点以及顺应当下毛衫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将本科和高职院校针织专业开设的传统课程《羊毛衫设计与生产》课程内容进行了大胆、细致的梳理与改革。最终形成横机工艺基础(专业平台课程,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毛衫工艺技术,电脑横机工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开设)。毛衫工艺单编制、毛衫组织开发、首样开发是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相当一部分学生就业后从事“横机工艺师”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而基础课程的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熟练掌握针织手摇横机编织工作原理和横机基本操作;能熟练运用手摇横机进行毛衫织物组织编织;能熟练阅读毛衫编织工艺单,并按照工艺单的工艺要求进行达利典型款套衫的编织。这些都是毛衫工艺技术相关工作任务实施中所需的最基本知识与技能,而且也是后继课程毛衫工艺技术、电脑横机工艺技术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因此,基础课程是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在课程体系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2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引导式教学设置。

2.1课程总体目标定位。

学完基础课程后,学生能熟练运用手摇横机按照企业操作规范进行各种织物组织的编织,能读懂达利典型套衫编织工艺单并独立进行编织、套口缝合、后整理。

2.2项目内容选取。

基础课程以达利企业为代表的毛衫行业专家对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工作领域的任务和技能分析以及学生所面对的“横机工艺师助理”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为依据,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实用性的四大项目“认知横机、横机的基本操作、横机常用织物组织编织、达利典型款套衫的生产工艺”作为教学载体,并且按照认知规律、职业成长规律及学习领域的难易程度,从小到大,从单项到综合循序渐进地实施项目设计。

2.3工作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基础课程与达利针织中心达成共建协议,达利公司的专家团队、技能要求、产品标准、操作标准等都可以作为丰富的课程资源。“认知横机、横机的基本操作、横机常用织物组织编织、达利典型款套衫的生产工艺”这四个大的能力训练项目,从横机机器结构、工作原理认知、横机机器的运用、横机织物小样的编织、达利典型款套衫的编织逐步递进,并贯穿基础课程能力目标。基础课程能力训练项目又由若干个任务支撑,企业真实而典型的工作任务归纳、整合、优化为19项学习性任务引入教学,在理论知识“够用”的原则下,将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融入到每个任务中。每个任务包括任务描述、任务引入、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反馈、工作总结整个过程。教学中做到“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新型学习模式[1]。每个任务的学习工作过程看似是重复的,但实际上工作任务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项目实施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对职业基本工作内容的了解与掌握,养成遵循标准和规则完成日常的和周期性工作任务的职业习惯,初步树立职业认同感,初步建立质量意识。表1是基础课程项目及工作任务的具体展开。

3教学设计多元化。

3.1教。

工作任务引入阶段,教师在传授基础理论的基础上,主要以工作任务分析,演示操作为主。并且在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所中,配合先进的录播视频系统,反复循环播放技能操作,规范作业标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在工作任务实施的其他阶段,教师发挥个别辅导、个别示范、监督检查作用,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此外,还将动画flash、样片组织观摩等融入具体工作任务中,从不同角度理解横机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培养学生对样片编织的感官认识及操作兴趣。

3.2学与做。

《横机工艺基础》四大项目的完成,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所以在保证以每个学生为单位,人手一台手摇横机的前提下,以分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小组成员相互之间可以进行沟通、交流、观摩,但每位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任务。注重培养学生在工作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和协调沟通能力,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项工作任务都有相对应的小组讨论记录表和任务书,全程记录、跟踪、反馈小组成员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任务书包含对工作任务理论知识点、实践操作成果的内容,大大增强了学习效果的可视化。此外,将达利企业车间的技能比赛穿插在工作任务的实施中,采取竞赛方式,比测横机操作速度,引导学生注重操作方法的效率性、正确性,并调动学生在比较中思考、改进并实践操作方法的主动性。

3.3评。

基础课程操作性强,平时的学习过程很重要,配合项目教学,能力训练贯穿始终。所以考核以平时课堂表现、课内外训练为主,具体比例见表2:过程评价方案(认知横机、横机的基本操作、横机常用织物组织编织3个项目的平时作业考核)见表3。

4意义。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达利女装学院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已在09级、10级、11级实施了基于工作任务的《横机工艺基础》项目课程,并在课程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使该门课程建设日臻完善合理。该项目课程中“教学做”皆围绕着工作任务展开,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显著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习惯、质量意识得以培养与构建,为专业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基础,同时为专业毛衫方向培养目标“横机工艺师”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大二学年第一学期安排职业资格考证课程,针对“横机工艺师”进行职业考证,学生通过校企双重考核后,将获得学院和达利企业联合颁发的“横机工艺师”证书以及取得相应学分(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达利女装学院历年职业考证平均通过率在96.7%)。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论文篇十七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工程技术基础课程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工程技术基础课程对于我们的职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培养工程思维、提高专业素养、拓宽学科知识、加强实践能力和培养科学精神等五个方面,抒发我对这门课程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首先,工程技术基础课程培养了我们工程思维。这门课程注重培养我们在解决工程问题时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学习中,我们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锻炼了自己遇到问题时的解决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活动,也提高了我们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些都为未来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工程技术基础课程提高了我们的专业素养。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工程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等。通过听讲座、阅读文献和实践操作,我们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课程还注重培养我们的信息检索和分析能力,使我们能够独立承担工程技术项目,并获得多方位的数据和信息,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

第三,工程技术基础课程拓宽了我们的学科知识。这门课程不仅涉及到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还介绍了与我们专业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了解到了工程技术与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等学科的交叉融合。这让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为我们未来的工程实践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和视野。

第四,工程技术基础课程加强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实践是工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提高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这门课程中,我们不仅进行了实验操作与实验报告的编写,还进行了行业实践与项目实践的活动。这些实践活动相辅相成,既锻炼了我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最后,工程技术基础课程培养了我们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包括对真理的探求、对事物的客观认识和对研究问题的严谨态度等。这门课程通过引导我们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让我们养成了积极思考,勇于探究的习惯。同时,课程中也注重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我们能够在工程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工程技术基础课程在我们的职业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培养工程思维、提高专业素养、拓宽学科知识、加强实践能力和培养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学习与实践,我们不仅获得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培养了我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我们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在未来的工作和实践中,我将继续努力,将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应用到实际生产和设计中,为推动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756310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