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通过文字表达对所读内容的看法、感受和体验,它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在写读后感时,要注意统筹全文结构,使其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小编筛选了一些读后感的精彩片段,希望能够鼓励大家勇敢地分享自己的读书体验。
永寂雪国读后感篇一
《雪国》:极致的美,极致的悲哀,极致的虚无。
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是因为它曾在196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可以说是我与这本书邂逅的真实写照。匆匆读罢,所有的感受只不过是惋惜于岛川与驹子那段可悲的恋情而已。我想,初次阅读这本书的读者至此大都是一头雾水,对待优秀的作品,只有反复咀嚼才能理解其中深意,因此我决定再一次认真地阅读这本著作。
想要了解一本书,就要了解创作背景。在维基百科的《雪国》词条中,故事中的“雪国”实际上是一个名叫汤泽町的地方,川端先生在创作《雪国》期间多次去那里旅游。故事女主角驹子也是有原型的,是一位名叫松荣的艺妓。如果说文学作品取自生活,我们也可以略微窥见川端先生与这位女子之间的缘份。另外,叶子是否也有人物原型呢?我认为是没有的,也许就如同雪国那个美丽的梦境一样,那个洁净到极点的人物也多半出于虚构,就像“雪国”这个再普通不过的温泉村在作者笔下也带上了虚构的梦幻色彩。首先开篇第一句话便是:“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包含了许多深意。要到达“雪国”就要穿过长长的隧道,仿佛要将“雪国”与世隔绝一般,可望而不可即。正如李安导演那句经典的话:“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每个喜爱川端先生笔下文字的人,想必心中也都有一座雪国吧!那个雪国是从没有人到达,从不为人所知,只属于你,只存在于我们心中的遥远国度。雪国,本质上其实就像是一个永远也无法到达的温柔乡,是主人公岛村心中的梦境,也是川端先生心中的梦境。
接着来看剧情,本作的主线剧情便是驹子和岛村的情感纠葛。驹子是一个出身贫寒、举目无亲而沦为歌妓的女子。岛村到了雪国后爱上了驹子,并称赞她“每个脚趾弯处都是干净的”。驹子本来定有未婚夫,(未婚夫是师傅的儿子,应该是为了报答师傅的恩情而一直照顾他)但未婚夫患上绝症,为了挣钱她只有委身为歌妓,在旅馆与饭局之间应酬。她与别的歌妓是不同的,她向往自由的生活,想要追求幸福,但她的努力在那个尴尬的时代是那么的无力、渺小,而且竟显得有些可笑。驹子热爱生活,坚持写日记,不论什么都不加隐瞒地如实记载下来。
“日记?你记日记?”
“嗯。翻阅旧日记是我的乐趣啊。”……。
“把感想都写下来了吗?”
“我写不了什么感想,只是记记标题、作者和书中人物,以及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
“光记这些有什么意思呢?完全是一种徒劳嘛。”
从这一节中岛村的性格便可见一斑。岛村是个虚无主义者,他没有正当的职业,靠祖辈留下的财产过着悠闲慵懒的日子,精神极度空虚,没什么追求和人生目标。他研究西洋舞蹈,搜集西洋舞蹈方面的书籍和照片,想方设法从国外搜求海报和节目单,但他研究西洋舞蹈却从来不看西洋人跳的舞蹈,也从来不看日本人表演的西洋舞,“他所欣赏的,并不是舞蹈家灵活的肉体所表演的舞蹈艺术,而是根据西方的文字和照片所虚幻出来的舞蹈,就如同迷恋一位不曾见过面的女人一样。”人的思想决定人的行为,正因为他内心认为做什么事情都是徒劳的、虚无的,所以才对虚幻的、非真实的舞蹈感兴趣。不仅如此,他甚至觉得生存本身也是徒劳的、虚无的、毫无意义的(摘自:百度百科)。所以他才认为驹子是那么的纯洁,即使知道一切都是徒劳,却依然热爱生活。他把驹子当做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异性朋友,不敢与她发生朋友以上的情感。驹子早已知晓他们的结局,但她仍然陪在岛村身边,与他一起散步,为他弹琴,小心而细腻地呵护着这份感情。她知道岛村是个有家有室的游人,只是每年定期来这里渡假的过客,她也知道岛村只是想维持现状,而绝非像自己一样对所爱进行大胆而热烈的追求,就是这种永远也无法有结局却尽力维系的感情更使人感到悲哀。让我感触最深的一节是:岛村待在雪国的最后一天,马上就要坐上火车离去,驹子正在为岛村送行,这时叶子匆匆找到驹子说行男(驹子的未婚夫)快不行了,希望驹子回去见最后一面,但是驹子拒绝了。一开始我认为这是驹子无情,后来我认为这种想法是错的,这正是她爱的深沉的体现,别人生死关她何事?她只是想要多看一眼心里的那个男人!
本作除了着重描写岛村和驹子的情感之外,还刻画了叶子这个人物。川端康成先生并未对叶子的面貌进行太多的细节刻画,但在行文中读者可以隐约地感受到叶子那种若有若无的游离美感。文章以叶子为开头,又以叶子的死为结尾,仿佛一切都是虚无。
情情爱爱究竟是什么没人说得清,但我相信读过《雪国》以后的你会更加冷静,透过虚无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爱情。
永寂雪国读后感篇二
人活着,终究是一种对生命的关照,而‘美’恰好承载了这份关照的精神气质。
雪国是至美的,洁净的没有一丝杂质,雪国是至哀的,连人的眼神都是冷凄凄的;雪国是至郁的,人生的所有意义都是徒劳的。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
然后这所有的一切,幻化成屋顶上的融雪,从那枯萎了的菊花篱笆上,一声声滴落下来,那种隐忍的悲哀美,连眼泪也束手无策。
人总是只能看清自己的影子,而无法直视自身真实的存在,于是沉浸在虚幻缥缈的梦中,不愿醒来,接着,就通向了一条‘虚无’的路。
‘虚无’不停的发酵,它要求极致的纯洁,可是,除了‘死亡’,所有的`极致都是谎言,只有极致的纯洁和死亡的结合才能呼唤出深刻的存在事实,所以叶子必须死亡,以死亡换取极致的纯洁。
《雪国》里多角度地阐述了日式独有的‘闲寂美’。
闲寂之美是哀之空漠,悲之忧郁,只能在永恒的孤绝精神中产生,这种孤绝诞生于‘徒劳’,发展于‘失落’,消逝于‘决绝’。
那便是驹子之徒劳,岛村之失落,叶子之决绝,人和美是不可能感同身受的,除非有那样一个节点,二者的血液融合在了一起,痛楚在发酵,神经在张烈,两个个体终于得以圆融,这个节点只能是死亡。
所以,奔溃和热烈的交汇处才是美的临界点,奔溃的边缘才有艺术神圣的光芒。
虚无,是美的结构,而徒然是虚无的回归,所以,为了美,必须忍受生的虚无。美则是极致的损毁,是恶的代言,是善的终结,是虚无的预兆,是一切稍纵即逝、捉摸不定的东西在现世的映现,而这种映现又只能通过悲剧的痛苦来展示。
他必须忧郁,以腑肺之思忍受生之痛苦,然后挣扎着走向艺术崩溃的边缘,直到以身殉美,最后成就永恒。不被人理解,是一种骄傲,为了这种骄傲,选择毁灭自己。
永寂雪国读后感篇三
我读日本文学是在初中时候。当初语文老师给我介绍了日本小说家星新一,于是从图书馆借来有关他的小说,一读之下,觉得日本小说和国内的小说并无隔阂。之后,我陆续找来日本小说来看,发现自己有点入迷,但真的让我觉得感动的不多。直到借来了川端康成的《雪国》,我才知道真正好的小说是什么样的小说。
我还记得我借来的那本书的样子:它属于二十世纪外国现当代文学丛书里的一本,书的封面上画的是日本风景画。书不厚,除了译者不长的前言外,就是小说,还有川端康成获得诺奖后的那篇著名的演讲。如今他的小说重印,但很少加上这篇文章,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那是打开川端康成艺术世界的一把钥匙。的确是。
从打开他小说的一霎那,我就被小说优美哀伤的语言所吸引,特别是开头那一句:“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这句话我不知道看了多少遍。每次看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怎么给震撼住了。这句子干脆洗练,意境悠远,仿佛一把刀子一样在一瞬间劈开了我对现实世界的距离。直到许多年后,我再回头看自己看过的不少外国小说,真的达到这样境界的还真不多,除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之外。
而这部小说不是仅仅停留在这样的描写上,更重要的是对爱情的描写。主人公岛村到了雪国之后,遇到了驹子,感觉到了她对他的依恋之情。这在小说里断断续续的细节描写里表现了出来。但岛村似乎没有接受,唯一能接受的仿佛是他自己的感觉。他自己在意的并不是外界给他带来的种种困恼,而是在寻求某种属于他自己的安宁。这却是驹子所不能给予的。因此岛村的态度显得比较游移。他一边要想要对自己的妻子负责,一边又要不辜负驹子的感情,更重要的是他之所以到雪国,是希望自己能够在宽阔无比的大自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灵魂栖息地,但这地方给予他了吗?小说没有给出答案。自然这也不必要有答案。
倒是小说另一位女人叶子之死,给整篇小说蒙上了一层无以言说的哀伤。叶子在这篇小说里,占的比重不多,可是她的出现,似乎寄托了作者希望所在。她会照顾好自己身边的人。小说开头对她的描写很细密,讲到了她在照顾一个像她丈夫的人,但到后来就有点淡化了,在小说里若隐若现,直到她自焚身亡,才知道她悲剧为什么出现,但已经于事无补了。而这时作者才点明这是他自己的想法:“人生是徒劳的。”不过小说结尾没有这么说,却是这样写的:“待岛村站稳了脚跟,抬头望去,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向他的心坎倾泻了下来。”句子显得很沉静,仿佛一切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但让看明白的人,一下子眼泪就流了出来。好的小说就是这样子的!
仅以内容上看,《雪国》不过是简单的言情故事而已。换了一般作家,肯定沉迷在怎样表现两个女人怎样争风吃醋上,怎样把鸡毛蒜皮的小事无限放大。在语言上啰嗦陈腐,表达言不及意。这样的小说不值得人读第二遍。
而川端康成已经远远超过这些作家。他运用了当时最流行的表现手法:意识流,蒙太奇等方法,把小说散文化,碎片化,将一个普通的故事化腐朽为神奇,让人像读诗歌一样意味无穷。我想这才是真正的作家才能做到的,最重要的是这属于生命写作。川端康成用心血凝结的巨著,使我深深感动。
天地洁净,唯情最美!因此这本书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名著。我将永远读下去,读下去。
永寂雪国读后感篇四
有些书就留下这样的气息,引人一再重返,流连不已。
《雪国》、《千羽鹤》、《古都》的合集,以文学成就而言,《古都》最是单纯清浅,恍若以京都四季风物作背景的莫扎特的音乐;《千羽鹤》的编织承转亲密而微妙,近乎不着痕迹,以超然的叙述技巧蜿蜒探入内心的幽深世界;相比之下,《雪国》则与两部作品都极不一样,透过那样秉赋强烈、棱角鲜明的虚构,摊开一帧按捺不住却无以寄托的精神映像。
从火车穿过隧道的那一刻开始,就处处看见两相映照的风景:岛村眼睛里的两个女子,驹子徒劳而认真的生,与叶子悲凄而凛冽的死之间,构成亮色与冷色、浓烈与柔敛、渐悟与顿悟的对照,实与虚、动与静、续与断的反诘,如霞光对雪色,如镜里照现的妖娆红颜与窗上浮映的迷离秋水;并非对比,亦非张爱玲所偏好的"参差的对照",而是一体之两面,是生命在抵达死亡以前所兼具的美丽与虚幻,因为不断的消逝,涌出不竭的眷恋。岛村并不仅仅是叙述的取角,也是风景的一部分:叶子与行男之死别,正照应驹子与岛村之生离;而叶子对于死的决然归赴,像透过一粒沙所洞察的世界,照亮了岛村对于生的`惝恍缱绻。
永寂雪国读后感篇五
雪国读后感,川端康成的巅峰之作,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雪国读后感,欢迎阅读!
在我印象中,日本是一个漫天飘着雪花的国度。
在冬天,每一座房子的屋顶,每一座山上,每一片田地里,都应该有厚厚的雪,因为冬天的日本应该是属于白色的。
我之所以读《雪国》这本小说,就是在看到前面的简介时说作者川端康成在这本小说中有很多描写雪国的绝美片段,这大概也是吸引我这本小说的动力吧。
川端康成,对于我是一个不陌生的日本作家,他的《伊豆舞女》和《千只鹤》都为大家所熟知。
他是一位新感觉派作家、著名的小说家。
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后因祖父母和姐姐相继死去,自己有飘无定所,心情忧郁成疾,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在后来的创作中就形成了一种阴郁的特色。
在他早期的作品里,主要是反映一些社会想象,但是由于后来受日本古典文学和禅宗思想的影响,逐渐脱离现实,而头脑中的封建主义思想开始有所发展。
《雪国》这部小说被认为是他前后期思想的分水岭。
《雪国》一书主要写的是主角岛村与驹子之间的故事,以及对雪国那里奇特美景的描写。
主要人物岛村是一个研究欧洲舞蹈的富家子弟,他在去雪国是遇上了年轻美丽的艺妓驹子,驹子是一个很出色的艺妓,不仅会舞蹈,三弦,而且还有记日记的好习惯。
在岛村的眼里,他们的关系只是艺妓与恩客的关系,驹子却仰慕者有才华的岛村。
在明白岛村的心意后,只能央求他:一年来一次就好,带夫人来也欢迎,这样才持久。
在岛村第二次来雪国时,他遇见了叶子。
叶子在他眼里是一个完美的女人,他多次向驹子问起叶子的情况,但驹子都含糊其辞,不愿多说。
在岛村第三次来雪国时,叶子为了救剧场里的孩子从二楼掉了下来死了,但是岛村对于叶子也只是表以同情,并没有什么其他表现。
倒是驹子,抱着叶子的尸体发疯的叫喊。
在这部小说中,我觉得驹子是一个很矛盾的人物。
在面对岛村时,是一个温柔的女人,一个痴心希望能等到爱情的女人,但是在面对叶子及行男时,她又是一个似乎很无情的人。
她对于岛村的痴情书中有这样一段内容:“你在数什么?”他问过之后,女子仍旧默默地屈指数了好一阵子。
“那是五月二十三日。”“是吗,你是在数日子呐?七、八月连着都是大月嘛。”“哦,第一百九十九天。正好是第一百九十九天。”“你怎能记得那么清楚是五月二十三日呢?”。
这里讲述的是驹子在岛村第二次来雪国时,向他说他离开这里有多久了她还记得。
从这段话中我们似乎可以体会到驹子对于岛村离开那么久所表现出来的幽怨之情。
但是在行男快要死的时候,她却宁愿在候车室送岛村,也不想回去见行男最后一面。
驹子为什么不回去见行男,据她自己所说是害怕看到死人。
其实在我看来驹子在这部小说中是一个挺悲剧的角色。
她为了师傅家的儿子去当了艺妓,在无奈和无趣的艺妓生活中,她遇到了岛村这样一个具有才华的男人。
在她爱上岛村后换来的却是一年来一次的央求。
在等待中,她发现自己都快疯了。
在小说中还有一个穿梭其间的人物——叶子。
作者似乎没有用多少笔墨来写叶子,但是我却能在很多地方感觉到叶子的存在。
岛村对叶子好奇的询问,旅馆老板娘对叶子的评价,还有叶子经常去行男的墓地,她在整个小说中似乎是一个很完美的人物。
连最后她的死也是那么凄美。
显然在现实生活中这样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这个人物形象很可能是作者想象出来的。
回头看看叶子短暂的一生,在行男患病时无微不至的照顾她,让旁观的岛村都认为他们是夫妻。
再是后来行男快死的时候,驹子又不肯回去看他,向岛村苦苦哀求的场景令人同情。
最后就是叶子为了救失了火的剧场里的孩子而从二楼摔下来的场景让人起敬。
她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我只护理过一个人,而我再也不要做护士了。
她因为自己照顾的第一个病人死去而把责任归咎在自己身上,而且经常去行男的墓地为他上坟,并且下定决心不再当护士了,如此善良的人,最后的结果却是在救人过程中死去了,实在让人感到惋惜。
在几个主角中我最不看好的就是岛村先生了。
原因有好几个。
首先,在我看这部小说之前,我看过关于这篇本书的简介和人物分析。
在众多的简介中都说岛村先生是一个坐吃祖业而且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弟,虽然他也研究欧洲舞蹈,但是不足以说明他是一个积极上进的人物。
随后在阅读这本小说时我也发现岛村是一个个性不怎么让我喜欢的人。
在岛村第一次来雪国时就让驹子去帮他找艺妓,而且在驹子说找不到艺妓时,岛村一脸的死缠烂打,一定要她帮他找。
在岛村第二次去雪国的路上,他遇见了叶子,明显岛村又对叶子产生了好感,在后来他经常向驹子打听叶子的事。
他知道驹子很喜欢她,但是他还向驹子打听另外一个女人的事情,这是存心让驹子伤心。
在岛村第二次来雪国时,当他看到驹子穿着艺妓的衣服时,他自语道:她还是当了艺妓了。
这种语句在我读来就有那么一些看不起的情绪在里面。
就算岛村对驹子以前就没有好感,那对叶子他是有好感的,但是在叶子从二楼摔下来的时候他却只是感到同情,仅此而已。
这就直接表明了岛村这个人的薄情。
在与外面的女人寻欢时,无所不至,在回到家时,又摆出一副好好先生的嘴脸,对妻子孩子感到愧疚。
让我感到他很虚伪。
在我看完小说后,我又看了电影版的《雪国》。
在电影中故事有一些不同,表现的方式更加的直白。
在读小说时我对于小说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有一些不理解,但是看过后,我就对这个故事有了更近一步的理解。
驹子和岛村的关系中,驹子是很喜欢岛村先生的,由于他的性格,由于他的才华。
但是岛村只视驹子为雪国的玩乐伴侣,他们之间不可能有爱情。
在小说的结尾没有交代人和人的归宿,但是我们都可以猜出这两个人是不可能有结果的。
在岛村和叶子的关系中,他们总是若即若离的关系。
岛村对叶子有好感,但是有没有更进一步的追求,只是会有时问问驹子关于叶子的事情。
在驹子含糊其辞时他也没有怎么去深究。
在叶子为了救人而从二楼摔下来时他也只是看着驹子和叶子抱在一起,对叶子感到同情,没有什么太多情绪流露。
显然岛村对于叶子只是有一些好感而已。
在看小说是我就一直在想驹子和叶子之间的关系,为什么驹子不愿意提到叶子,对于叶子似乎充满了敌意。
看了电影,我发现驹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岛村对叶子的好感,而不愿与叶子交流。
在驹子从岛村口中得知叶子求岛村好好对待驹子时,相信驹子对叶子的想法也改变了。
这也应该是驹子在明白岛村的心意后发现叶子又从楼上摔下来死去崩溃的原因吧。
在驹子的亲人相继离世后,叶子已经是她最后的亲人了,可是现在连最后一个亲人都要离她而去,这也难怪驹子会崩溃。
在《雪国》这部小说中,如果错过了那些描写风景的文字,就是一种遗憾了。
我们可以来欣赏一下这雪国到底是怎样一个美法。
“这是原野尽头唯一的景色。淡淡的.晚霞把整个山容映成深宝蓝色,轮廓分明地浮现出来。月色虽已渐渐淡去,但余韵无穷,并不使人产生冬夜寒峭的感觉。”,“岛村仿佛坐上了某种非现实的东西,失去了时间和距离的概念,陷入了迷离恍惚之中,徒然地让它载着自己的身躯奔驰。单调的车轮声,开始听的时候像是女子的絮絮话语。”。
这两段话是岛村在火车上看到的雪国风景。
在坐火车时,我会觉得窗外的景色从眼前闪过的时间过快而不去观察,但是作者在描绘雪国风景时感觉是在写一幅静止的画,月落迎晨,寒意料峭,像是失去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一样,迷失在了这种美妙的感觉之中。
在最后一章中也有一段关于景色的描写。
“茫茫的银河悬在眼前,仿佛要以它那赤裸裸的身体拥抱夜色苍茫的大地。
真是美得令人惊叹不已。
岛村觉得自己那小小的身影,反而从地面上映入了银河。
缀满银河的星辰,耀光点点,清晰可见,连一朵朵光亮的云彩,看起来也像粒粒银砂子,明澈极了。”这是岛村在叶子死前看到的景象,美丽的银河,在叶子死时,在他眼前,在他心里倾泻而下,这种壮观的场面,让我们震惊,也为叶子这种无谓的牺牲精神而震惊。
不管外界怎么评价《雪国》这部小说,我认为它在我理解的写作意义下是一部很不错的小说,也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映象。
读完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后,我被他作品中那种独特的美深深吸引住了,所以这些天抽空就把这本《雪国》也看了看。
小说开篇以主人公来到一个白雪飘飘、四野茫茫的静谧雪国为开头,这一点与作者的唯美观是分不开的,川端的作品总是以他独有的那种清清淡淡,含含蓄蓄的情感:或是暗暗的哀伤,或是羞羞涩涩的爱慕,或是淡淡的凄凉,深深地打动着我们,而且这种打动是一点点,一丝丝,静静的,轻轻的,流入我们的心田。
看完《雪国》掩卷沉思,慨叹驹子和叶子命运的不幸。
他们是雪国里悠悠飘零的雪花,在半空,这般冰艳动人,带着寂寥的哀伤让人怜爱不已。
可是雪花永远只能是雪花,他们的身份是艺妓,他们的命运已经定格,纵然努力去摆脱,却也只是徒劳,正如小说里写的:驹子的生命是徒劳的,你只能看着这哀艳美丽的雪花悠悠地飘到你的眼前,于是你忍不住心动,用手去接,然后只能静静地看着她在你手中慢慢地消融,而你却什么也做不了。
《雪国》的名字预示了故事主人公凄冷的宿命。
纵然故事跌宕起伏,世事变迁,但结局还是最初的那片凄冷的景象。
熊熊烈火之中,叶子犹如天际的星星般陨落。
故事结束,银河倾泻而下,黑暗毁灭了一切虚无的暖色与希望,霎那间温存与美好沉落在雪国。
雪国的冰冷依旧寒彻心底,只是变得像废墟一样,了无生机,凄凄惨惨。
这是一个犹如梦境的故事。
岛村在火车上映过玻璃观察叶子,余晖中的叶子让岛村着迷,叶子的出场注定了她人生的悲剧。
黄昏之中,本应充满希望的妙龄女子却与暮景一起流逝,她的人生亦是如此。
活着的时候让人心存怜惜,死亡的意外又带给了人们无法承受的疼痛,小腿在抽搐,苍白的脸在燃烧……这是残忍的结局,它让时间骤然停止,雪国也封存在人们心底。
驹子是故事中唯一的暖色调。
嫩绿的群山中,驹子的脖颈淡淡映上一抹衫林的暗绿;白雪皑皑的清晨,镜中的白雪衬托出她红红的脸。
还有与岛村相视后羞涩低头时绯红的双颊。
这都是让人温暖欣然的。
她的出现,调整了故事的节奏。
急促的谈话,忙碌的生活,安静的等待,让驹子的形象变得鲜活可爱起来。
但她终究与“徒劳”无法分离。
岛村的态度决定了喜悦希望都只是驹子幻想中的假象。
她爱他,但是他却没有。
驹子,这样一个执着且坚强的女孩。
她性格的活泼和快乐只是雪国上空飘过的一阵风,注定不能久留。
她不属于这里,就连她的出现都是“徒劳”。
飘渺的不是叶子而是她。
她仅仅是个配角。
如果说叶子的死去毁灭了岛村心中的幻想,那么驹子的虚无则更让人觉得疼痛。
她注定不属于这样悲凉的世界,她脸上的绯红会褪去,灵魂也会在冰冷中被吞噬。
驹子的无力,让我觉得伤感无奈。
冰冻大地之上,即使有千万的火种也不能燃烧。
驹子的存在就是这样微不足道,在岛村的心里是,在雪国也是。
其实,驹子的形象随着叶子的死去而幻灭,她悲恸的喊叫声意味着最后的挣扎,但却依旧无力。
她——注定不能把那抹绯红留下,雪国的凄冷已成宿命。
当凄冷已成宿命,那团火焰的熄灭或许比死寂更让人疼痛吧。
其实一直以来我对日本的很多东西都是很反感的。
其中的原因自不用说。
但是当我看到日本著名的作家川端康成写的散文临终的眼时,给我极大的震撼。
之后我知道了他的小说雪国。
川端康成自小成为孤儿,历尽人世沧桑和炎凉世态,养成了一种孤独沉默的性格,对于世事采取漠然的态度。
雪国这本书买了后,看了好几遍,看完之后,我问自己,看完后自己有何感觉,我告诉自己,没有感觉。
是的,看完之后,心底没有留下几个特别印象深刻的人物和与之发生的事情。
但是唯一觉得的就是作者细致的景物描写。
犹如,电影画面中那些唯美的影象,人已经不是关键的因素。
他们都是一些带你走如画面的线索而已。
其实,这里边有很多关于日本一些极具地方特色的地方风土人情描写。
反而,让我想起了简爱中,对于那个阴郁的阴天的描写,低矮的旧式城堡,有着阴霾的天,自己一个人躲在小房间窗帘的后面看这书,那个时候看着这一段的时候,只是觉得那个景物和人物的心情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川端康成的《雪国》凝聚着作者十二年的心血,《雪国》中的每一个意象都有着丰富的寓意和象征。
作品中作者着力描写的无声的雪国在作品中是一个重要的自然角色,雪国四季的自然景色魔术般地衬托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雪”的洁白是日本美学观念的体现,日本传统美的象征,而“雪国”则是川端为其营造的最后一块栖身的净土。
雪国的晶莹剔透、丰富多彩也象征着有过灿烂文化的日本;叶子象征着作者的终极理念,在这里体现为日本传统。
和叶子一样,行男也隐喻了传统的日本文化,行男和叶子是一体的。
行男这个名字暗示着作者对渐渐离去的日本传统的哀悼,叶子生命的终结也寓意着作者对日本传统文化可能消亡的命运的深沉担忧。
岛村象征着外来文化对日本文化的窥探和关照,实为西方文明的隐喻。
在驹子火一般的爱情、叶子“内在生命在变形”的死亡、雪国魔力的感动下,他仿佛置身于银河中的灵魂最终受到了深深的浸润,这也象征着日本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感化力量;驹子有着双重的身份,象征着面对外来文化压力时无力的传统维护者,是作者的化身;同时也隐喻作者在接受外来文化时的矛盾和复杂的心情。
作家以富于抒情色彩的优美笔致,描绘年轻艺妓的身姿体态和音容笑貌。
并巧妙地用雪国独特的景致加以烘托,创造出美不胜收的情趣和境界,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
而看雪国的时候,其实,心情是安静的。
因为没有特别大的人物矛盾冲突,所以没有了心情的起伏。
就如同一个人在静静的欣赏着那一方的雪景。
从作品,偷窥作家,直觉告诉我,那一定是一个有着对纯美的东西有种偏执的人。
一个人总是在现实和精神上游走,对于驹子。
他描写了很多,但是印象反而没有对叶子的印象深刻。
虽然,倔强的叶子只是在开头和结尾中出现。
但是第一次的出现如果以纯美来形容的话。
那么,最后一次的从二楼跌落时候,那个场景可以用凄美来形容,但是那一次的跌落就像个慢镜头,段落不多,却给人印象深刻!
永寂雪国读后感篇六
还记得那句“凌晨四点钟,海棠花未眠”吗,那么玲珑剔透的句子像冰凉的泉水一样轻轻地在心里淌过,浑身都透着清冷幽凉。川端康成是一朵奇葩,开放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他用文字诠释了空灵的含义,深刻而动人,比如《雪国》。
川端康成幼失怙恃,历尽了人世的沧桑和世态的炎凉,性格孤独沉静,冷漠寡言。它的早期作品,如《伊豆舞女》和《招魂祭典一景》等,还蕴含着对下层妇女的同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社会现象。但是,由于他后来受日本古典文学和禅宗思想影响很重,逐渐脱离现实,以致原来残留于头脑中的封建主义思想不但未能减弱,而且有所发展。《雪国》这部名著,基本上可以说是他这种前后期思想变化的分水岭。
在文中,川端康成以一种清冷的笔触描写了一段空灵的感情。小说的背景是远离东京的雪国及其温泉旅馆,以那里的艺妓驹子与游客岛村的邂逅为题材,表现了他们的感情发展过程和游览活动。作者的描写手法非常细腻优美,年轻艺妓的身姿体态和音容笑貌都在作者的笔下活灵活现。作者巧妙地用雪国独特的景致来加以烘托,创造出美不胜收的情趣和境界,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恍若置身景中。例如,“列车行驶在皑皑雪原,夜幕开始降落,然而尚未将雪原全部覆盖起来,大地还留着一片模糊的白色”等。
小说主人公岛村是一个具有现代思想的青年,但由于现实的无奈,他沦落为坐食祖产、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弟。
他为了摆脱现实的压力,从东京来到多雪的上越温泉旅馆并在那里结识了年轻貌美、琴艺高超的驹子。虽然他们之间只是买卖关系,但是单纯天真的驹子却对岛村付出了真挚的感情。但岛村生活上的颓靡导致感情的漠然,在他眼里自己只是驹子的一个过客,他们不过是露水姻缘而已。单纯的驹子,没有对岛村要求很多,只是希望他会记得自己,一年来一次也行,甚至带着夫人来也可以,这样干净的思想令人为之动容。
作者并没有一路平淡的写下去,在岛村第二次去雪国的时候,看见了另外一个美貌质朴的女孩,叶子。彼时,叶子正在火车上精心照料一位男青年,行男。叶子闪烁的明眸,精致的容颜让岛村心动。在他眼里,叶子就像一只纯净的雪莲花一样绽放在这广袤的雪原上。但作者并未直接写出叶子的美,只是透过岛村的视角来展现她的美,这样空灵的手法让人遐思不断。
也并未去看望。这样复杂的人物之间充满了爱与恨的交织,他们对现实的无奈,对生活的压抑都填充在这些凄苦美丽的感情里。虽然岛村对叶子很欣赏,但被现实冷却思维的他对于叶子的死也只是略表同情。
雪国的雪是天地间寒冷和美艳的精灵,而寒冷、美艳是川端康成精神世界的精灵。他用这么空灵幽深的意境勾勒出了驹子、叶子不同方面的纯净和悲情,这种空灵幻化成川端康成式的美,就像富士山之巅终年不化的雪,“美,一旦在世界上表现出来,就绝不会泯灭。”《雪国》让空灵成为不朽的美丽,让哀而美变成可能。
永寂雪国读后感篇七
“川端文学”中充满着“虚无的美”和“死亡的气息”。这其中深层次的原因用川端康成自己的话说是“空、虚、否定之肯定”。
所以在川端康成的笔下,便有了许多“如同野草,也如同路旁的小石。要在不得不生的宿命中拼命地生活下去”的人物。《雪国》中的男主人公岛村,女主人公驹子,叶子也是这样一类人。
《雪国》讲述的是以西洋舞蹈研究者身份以自慰的岛村三次从东京到雪国和驹子、叶子交往的故事。依靠父母遗产生活在东京工商业区的岛村先后三次来到雪国,登山,结交女性,目的是为了找回对自然和对自己的真实感。雪国是一个远离东京繁荣都市的北国小村,温泉、滑雪场、雪山、旅馆、艺妓应有尽有。精神极度空虚的岛村终日想追求某种纯洁的美,那种瞬间而逝又一尘不染的爱。在这样的心情下,他偶遇驹子,二人一见钟情。一次,岛村又到雪国去与驹子相会,在火车上被一个正体贴入微照顾一个男人的美貌女子所吸引,那女子优美得近乎悲伤的容貌使岛村久久难以怀。这名女子正是叶子,被叶子照顾的男人是驹子的未婚夫行男。岛村第二次与驹子幽会后,离开雪国时恰逢行男即将去世,他观察到驹子和叶子的内心世界。岛村第三次雪国之行逗留时间最长,对驹子和叶子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小说故事结束于岛村和驹子分手即将离开雪国的一个夜晚的一场火灾,大火烧着了正放电影的蚕房,叶子从蚕房的二楼掉了下来。岛村对叶子的生与死并不在意,而是在这晴朗的夜晚感受到了天河拥抱大地,终于找到自我,得以复生。
一、虚幻与现实对情感与理智的影响。
1、岛村。小说的男主人公岛村生长于东京的闹市区,是个坐吃祖产的有钱子弟,平时写些关于西洋舞蹈方面的文章,而他关于西洋舞蹈的描述仅凭借来的西洋舞蹈书籍和自己的想象。文中写到,“在这里,他发现了新的喜悦”。足以看出岛村对虚幻的喜爱。他没有职业,勉强算一个文人墨客。“他欣赏自己空想的舞蹈幻影,这种欣赏是由西方的文字和图片产生的,仿佛憧憬那不曾见过的爱情一样。”生活的空虚让岛村变得游戏人生和玩世不恭。他认为一切都是徒劳,在人生观念和感情态度上充满了虚无色彩和感伤情调[4]。
生活中,岛村厌倦自己正拥有的生活,对自然有一种极度的渴望,同时又期盼那种惊鸿一瞥而又久久不能忘怀的爱情。在岛村的观念里,现实是丑陋的,而虚幻是美好的。从而导致情感战胜理智。对婚姻由绚烂归于平淡感到不满足的失衡心态,以及爱情凭着直觉和冲动在刹那间引爆,使岛村置家中老小于不顾,从东京风尘仆仆去雪国幽会,追求瞬间一逝的美,刹那间的官能满足[5]。
而在思想感情方面,他又徘徊于叶子的精神美和驹子的肉体美之间。岛村在火车上偶。
遇叶子并为其美丽所打动,但他欣赏的是通过暮色中车窗玻璃这面所谓的镜子浮现出的叶子眼和脸的轮廓,尽管这种美是错觉造成的。这种迷离恍惚、分辨不清的美,使岛村感到幻影中的叶子是何等的美仑美免。当车厢里不太明亮,反光没有了,不象先前那样清晰,岛村反而看人了神,“渐渐地忘却了镜子的存在,只觉得姑娘漂浮在流逝的暮景之中”;又“镜中映象的清晰度不足以掩过窗外的灯火,灯火也没有抹掉映象。灯火就那样从她脸上闪过,但并没有把她的脸照亮。那是一点冰冷的、遥远的灯光。当刹那间灯光映出姑娘小小的眸子的轮廓,姑娘的眼睛与灯火相重合时,那眼睛就如同飘浮在夕阳余晖中的娇艳而美丽的萤火虫。”这段文字令人震撼而迷惑,给人以此曲只应天上有之感。仿佛这种美不是来自这个世界,而是来自遥远的虚无世界。叶子的美是一种虚幻美,而驹子的美则是一种现实美。文中提到“岛村不知怎么的,内心在想:凭着指头感触而记住的女人,与眼睛里闪映的女人,她们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对待驹子,他有几分真诚,有几分教养,能尊重驹子的人格,思想行为高于一般的游客,但他认为,驹子对于自己的感情是徒劳的,最终两人走向了分手。而对于叶子,岛村有的也仅仅是几面之缘,望尘莫及。然而,他却认为这才是他所追求的爱情。固然,岛村喜欢驹子实体的、可触及的美,但他更醉心于自己眼睛所见的虚幻美。所以,在“求”与“不得”之间痛苦挣扎。
最终以徒劳结局。
2、驹子。作品主要从日常生活表现和对待爱情态度这两个方面描写驹子的性格。纯洁的驹子出生于雪国的农村,是一个处在社会底层的、不断挣扎的不幸女子。她身世凄凉,15岁被卖到东京当女侍者,不久被一个爱她的男人赎了身,满以为跳出了苦海,她学习舞蹈,准备当一名舞蹈老师正正经经生活下去。可没多久,爱她的这位男人有病去世了,她再次陷入不幸。后来一位好心的琴师又将她赎出,教她弹三弦,然而命运坎坷,琴师的儿子行男身染重病,迫于生计,驹子当了艺妓。虽然烟花场上,她尝尽了种种不幸,孤寂哀愁,可驹子内心一直向往美好的爱情,想过那种正正经经的生活。
现实之于驹子较之岛村,简直是天壤之别。一个是游戏人间的富二代,一个是命运坎坷的艺妓。而且,二人在对待生活和感情的态度上却截然相反。
生活中,尽管艰辛,但驹子就如同“野草”“小石”顽强的活着。在日常生活表现方面,着重写她坚持记日记、喜欢读小说、刻苦练三弦等几个细节。驹子的日记从到东京当侍女之前不久写起,一直坚持下来。刚开始时手头不方便,买不起日记本,就写在两三分钱的杂记本上,“用尺量着,画出细格子,把铅笔削得尖尖的,画出整整齐齐的线”。平日陪酒回家,换上睡衣就写起来,“大概因为每次回来得都很晚,所以现在翻看起来还能发现有些地方写到半途中就睡着了”。对于记日记这件事情,驹子是认真细致的,并且表现出了超强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驹子从十五六岁的时候起就喜欢读小说,对于读小说,驹子也是认真细致的,她把读过的每本书都记录下来。当然,驹子读的不是高尚的文学作品,更不是经典的名著,她所读的都是些普通的妇女杂志或在旅馆客厅摆着的小说、杂志之类,她所记录下来的也不过是些作品的题目、作者及人物名字和相互关系等等。从记日记和读小说这两件事就可以证明,驹子不是一般的艺妓,不愿意随波逐流,表现出超强的求知欲望和顽强的毅力。驹子弹三弦的技巧比当地一般艺妓高出一筹,这是她平日刻苦练习的结果。她不但用普通琴书练习,而且还钻研比较高深的乐谱。虽然驹子苦练三弦也是职业的需要,但是贯穿于其中的顽强毅力是不可否认的[6]。现实的重担在这位年轻的艺妓的肩头,她选择了给困难迎头一击。她不能像岛村那样挥挥衣袖游戏生活。行男是她的责任,无论爱与不爱,要报答艺师的恩情,她都得挑起这个担子。之于自己,,她也曾说过“只要环境许可,我还是想生活得干净些”。
呢。那样做多可怜啊!我用不着顾及谁而撒谎呀!”对现实的不满,渴望挣脱现实的约束。在对待爱情态度方面,,即与岛村交往方面,她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感情,全身心地投入。并且初次见面主动委身于岛村,在她看来岛村虽然是个游客(嫖客),却跟一般游客对自己的态度不同,岛村比他们有教养些,有感情些,有良心些。驹子强烈地爱着岛村,她明白自己的爱恋不会有结果。但她还是为这场爱情付出了青春和贞操。文中岛村与驹子有这样一段对话:岛村问驹子“既然不喜欢,又有什么好为难的呢?”驹子说“不能那么说啊。”岛村问,“结婚还有那样的魅力吗?”驹子回答道“不是这样。我这人日常生活安排得妥妥帖帖,是安不下心来的。”所以,只要岛村不喜欢了,无论是对工作、家庭,还是对驹子的感情,他都会潇洒走人,而不顾自己肩负的责任。而驹子,对她并不喜欢的行男,她选择沦为艺妓来赚钱替他治病;对于她爱的岛村,明知无果,她还是飞蛾扑火般的投入。正如文中描述的那样,驹子说:“你这个人呀,挥霍无度,大大咧咧。你是不会了解我的。”转而又说道:“我很伤心啊。我太傻了。你明天就回去吧。”
对生活的现实态度,促使驹子努力的活着。无论是“努力地”,还是“不得不生的宿命中拼命地生活下去”。驹子曾告诉岛村,“人嘛,都是脆弱的。据说从高处摔下来,就会粉身碎骨。可是,熊什么的,从更高的岩石山上摔下来,也不损毫毛。”“我是很爱惜自己的身体的”。
然而这个用尽全力去活着,去爱的女人,最终也以徒劳结局。驹子实质上有某种观念化的暗示意义:“人生不过是一场徒劳。”替行男治病是徒劳,订婚也是徒劳,写日记是徒劳,对岛村的思恋更是徒劳。
3、叶子。叶子代表的是灵魂之美,纯洁虚幻。作为小说的另一女主人公叶子,川端康成为她设计了一种既悲且美的结局。其实她开始出场就带有缥缈的虚幻色彩,仿佛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使。在整个《雪国》中,对她的描写共有25处,这些描写主要集中于她的声音,川端康成用同一笔调描写了叶子的声音。“叶子近乎悲戚的优美的声音,仿佛是某座雪山的回音,至今仍然在岛村的耳边萦绕。”“这是清澈得近乎悲戚的优美的声音。像是从什么地方传来的一种回响。”除了声音,留给读者另一深刻印象的就是叶子那美丽而冷峻的眼睛———“从映在车窗玻璃上的、一束从远方投来的寒光,模模糊糊地照亮了她眼睛周围”的神秘与缥缈,到后来“她只尖利地瞅了岛村一眼,就一声不吭地走过了土间。那双眼神依然在他眼睛里闪耀,宛如远处的灯光,冷凄凄的”川端康成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或语调来描写叶子的声音和严肃的眼神[7]。小说结尾处,作者设计了“雪中火场”让本不属于人间的叶子在火化中飞舞,升回了天国。叶子从放电影的蚕房二楼落下来,“地上洁白的雪景,天空灿烂的银河,衬托着火花的飞舞,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忽然浮现出一个女人的身体,正往下落,僵直的身体从空中落下仿佛很柔软,但又像木偶一样没有挣扎,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犹如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叶子仰面掉落下来的。衣服的下摆掀到一只膝头上。落到地面时,只有腿肚子痉挛,整个人仍然处在昏迷状态。„„叶子紧闭着那双迷人的美丽的眼睛”。文中岛村对于叶子的死,具有与众不同的看法“他似乎没有立即感到危险和恐惧,就还想那事非现实世界的幻影...她那副样子却似玩偶似的毫无反抗,由于失去生命而显得自由了。在这瞬间,生与死仿佛都停息了。”
叶子一心一意爱着行男,沉浸在行男梦幻般的爱情之中,行男死后,天使般纯洁的叶子在绝望中生活,精神已濒临崩溃,但依然坚持天天给行男上坟。行男的死去也意味着叶子最终将追随行男而去。
叶子是文中虚幻的典型代表。通过岛村的眼睛,我们了解到一个虚幻绝美的叶子,她在文中本身就以一种虚无的状态存在,沉浸在对行男的虚幻的爱情当中。作为虚化美的化身,最终以死亡结局。
二、虚实及情理与徒劳的关系。
岛村无论在生活中,工作上,还是对待感情上,总是对现实的报以不满的态度,认为现实美是无法忍受的,终会消逝。而虚无美才是心仪的,永恒的。为了平衡子现实与虚幻的落差,在虚实间,他选择了回避现实,追求虚无。导致在情理上,感性战胜理性。最终发现一切都是徒劳。
驹子尽管也有对生活的不满,但她还是用力的去生活,去爱岛村。想要挣脱生活的重负,想通过做一些“越轨”的事,来平衡现实与理想的落差所造成的失落。奋斗中,挣扎中,冲撞中,叶子成为了徒劳的观念化的一种代表。
叶子本以一种虚幻的形象存在,对行男至死不渝的爱似梦似幻,最终在雪中火场中香消玉殒。以死亡作为结局。
小说的开头写道“穿过县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雪国一个有故事的虚幻之地。小说的结尾,“雪中火场”最终带走了虚无象征的叶子。
现实中,三人都有各自的压力与烦恼,现实对于三人而言都是不顺的,残酷的。三人都渴望挣脱这种枷锁,追求自己幻想的,渴望的理想生活。最终情感超越理智,在“求”与“不得”间陷入更深的痛苦中,然后一切以徒劳或死亡来结局。
一切虚无的东西,都会走向死亡。
三、对现世的启迪。
当今社会,许许多多这样的岛村、驹子,渴望改变现状,追求自己想过的生活,在现实与梦想间纠结徘徊,想要做一些与越雷池的事情。有些人永远停留在想的阶段;有些人付诸实践,却换来如岛村、驹子那样徒劳的结局;有些人做了,生命也得以怒放。我们谁也无法教会谁该怎样过自己的生活,该拥有怎样的人生。
至少从《雪国》中,我们明白了,无论现实多残酷,多丑陋,无论虚幻多美丽,多诱人,请一定要学会用理智思考,不要感情用事;请一定要学会面对现实的困境,不要推脱自己的责任;请一定要学会把持自己,不要逾越道德和人格的底线。否则就算放下,也不会轻松,换来的只是更深的迷茫与徒劳,甚至是死亡。
参考文献:
[1]叶谓渠.冷艳文士川端康成传.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p309,310.[2]叶渭渠主编.川端康成文集.雪国.古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川端康成.独影自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4]叶谓渠.川端康成谈创作.三联书店.1992年版.[5]侯越明.从《雪国》中经典女性形象看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女性美[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8(3):66.[6]叶渭渠.东方美得探索者———川端康成评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7张石.川端康成与东方古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永寂雪国读后感篇八
川端康成一直被我认为是亚洲最好的作家之一。川端康成纤细透明的心成就了伟大的《雪国》,当然,《雪国》也成就了川端康成成为了日本第一个、亚洲第二个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作为他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作品,《雪国》无疑是让我十分痴迷的。不过我却没有勇气再读第二遍,一直隔了半年之久。
第二次读《雪国》是上个星期,原本今天还想读第三遍不过行健学院没借到这本书。如果不是因为要考研究生,恐怕我读第二遍的机会小很多。《雪国》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稀稀拉拉的结构,让人感觉没有什么故事情节。川端康成是一个不怎么关心政治的作家。那时候日本的政治十分混乱,但是他一直都能保持着一颗纤细透明、孱弱的心灵,去描述《雪国》里的爱情,这是我很喜欢《雪国》的原因之一。我一直非常不喜欢文学作品和政治理念还有国家等一系列问题扯上关系,那样就不能称之为纯文学。这样的文学在社会意义上无疑是出彩的,但作为一部反映作者的内心世界,他们输得一败涂地。
小说开篇以主人公来到一个白雪飘飘、四野茫茫的静谧雪国为开头,这一点与作者的唯美观是分不开的,川端的作品总是以他独有的那种清清淡淡,含含蓄蓄的情感:或是暗暗的哀伤,或是羞羞涩涩的爱慕,或是淡淡的凄凉,深深地打动着我们,而且这种打动是一点点,一丝丝,静静的,轻轻的,流入我们的心田。看完《雪国》掩卷沉思,慨叹驹子和叶子命运的不幸。
他们是雪国里悠悠飘零的雪花,在半空,这般冰艳动人,带着寂寥的哀伤让人怜爱不已。可是雪花永远只能是雪花,他们的身份是艺妓,他们的命运已经定格,纵然努力去摆脱,却也只是徒劳,正如小说里写的:驹子的生命是徒劳的,你只能看着这哀艳美丽的雪花悠悠地飘到你的眼前,于是你忍不住心动,用手去接,然后只能静静地看着她在你手中慢慢地消融,而你却什么也做不了。
《雪国》的名字预示了故事主人公凄冷的宿命。纵然故事跌宕起伏,世事变迁,但结局还是最初的那片凄冷的景象。熊熊烈火之中,叶子犹如天际的星星般陨落。故事结束,银河倾泻而下,黑暗毁灭了一切虚无的暖色与希望,霎那间温存与美好沉落在雪国。雪国的冰冷依旧寒彻心底,只是变得像废墟一样,了无生机,凄凄惨惨。
这是一个犹如梦境的故事。岛村在火车上映过玻璃观察叶子,余晖中的叶子让岛村着迷,叶子的出场注定了她人生的悲剧。黄昏之中,本应充满希望的妙龄女子却与暮景一起流逝,她的人生亦是如此。活着的时候让人心存怜惜,死亡的意外又带给了人们无法承受的疼痛,小腿在抽搐,苍白的脸在燃烧……这是残忍的结局,它让时间骤然停止,雪国也封存在人们心底。
永寂雪国读后感篇九
川端康成是日本现实主义文学的一员,他的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特质。其作品《雪国》是一本讲述日本寻常人家在一段旅行中发生的普通平常的事。通过这样的故事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微妙的关系和复杂的内心情感世界。
在《雪国》这部作品中,描述了一位自由撰稿的舞蹈研究家岛村在一次机遇中认识了当地的一位艺妓后的情景,那时所谓的艺妓就是平时在家里做些平凡的家事,过着极为普通的生活,待到被召唤时就立刻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地道的艺妓,有的时候她们在客人的旅馆内一起歇宿,大家坐在火盆旁闲聊一些家常,很自然地同客人们熟悉起来,而后,当她们看到男人们穿着棉睡衣就寝或起床时便会给予精心的料理,驹子就是这种地方艺妓中普通的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逐渐的熟悉起来,并且经常见面。
这部小说重点在于其文字的感染力的成功。通过岛村和驹子之间的对话及其之间的关系的演变,极其丰富的表现了其文字的浸透力。在这样普通的生活场景中,充分的显现了日本的民族特色文化,将这些特殊的食物连接起来,组成了一个个唯美的画面,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力,甚至还会有情感的共鸣。
作者通过“雪”这样的事物,来表达在日本所说的美学的体现。从这些文字中我可以看出作者的一种平静的心情。人物中岛村对于叶子的印象比驹子还要深刻。叶子的出现和逝去,那是一种从静美的状态跌落到凄美的情景。
永寂雪国读后感篇十
叶子是仰脸掉落下来的衣服的下摆掀到一只膝头上。落到地面时,只有腿肚子痉挛,整个人仍然处在昏迷状态。不知为什么,岛村总觉得叶子并没有死。她内在的生命在变形,变成另一种东西。
这是《雪国》结尾时对叶子的自杀描写,在川端康成的描写下,似乎自杀死亡都是美的,那么悲戚那么柔软,我们会自动的进入那个纯洁无暇的雪国,进行我们的旅行。
你说世界是多么辽阔。
渺小的我们拥有什么。
风吹入我心中。
我站在树林边望着天空。
岛村,小说的男主,性格懦弱自私,还有他骨子里的孤独悲伤,这导致他对所有的事都不在乎,面对事情都不作为。他是一个虚无主义者,会对自己追求的产生迷恋到极致的情感。驹子、叶子,两个既相像又完全不同的女子,他都爱慕,却都选择回避。我认为他和驹子是真心相爱,“驹子撞上了一堵虚无的墙壁,那回声都如同雪花撞在他的心坎上”但他也不会主动,甚至离开也不会告诉驹子说是否会再来。这一切一切都注定了他的这一生都是孤独的。后来读了很多遍,一点点明白,驹子叶子都被岛村所幻化,他爱的只是驹子叶子各自的一部分。驹子是热情勇敢的化身,为了报答师傅,为了救青梅竹马,她义无反顾的选择艺伎,即使知道这个身份会被人诋毁看不起。面对喜欢的男子,她爱的轰轰烈烈!“它还记得你呢”,第二次见到岛村,她如此说,表达她的情感,但明白了这段感情的不可能时,她又说:“等你走之后,我就要认认真真的生活了”可怜我最爱的驹子。而叶子,在作者细腻的笔触下,她就是理想的化身,一个动作一句话都是美的,但她与驹子不同,她是冷的,对大部分都不感兴趣,只看重自己看中的小世界,对她爱的行男不离不弃,呵护有加。最后行男还是去世了,叶子就仿佛失去了世界,压抑郁闷,最终都导致了她的离开。但理想化的她就连从楼上降落都是美的。幻化中的驹子和叶子,美丽的让人欲罢不能,但当回到现实,一切都不再如此。悲戚动人的故事中那孤单的岛村、飞蛾扑火的驹子,清冷无助的叶子可怜又可叹。
每读一遍感受都不同,折服于作者那写作风格,细腻的笔触。《雪国》是川端康成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这本书是典型的新感觉派,运用意识流的写作手法。他有着完整生动的故事和人物,但更独特的是,他追求细节到极致,人物的动作语言,甚至是一处景物,都很细致。而且整本书的情调都是悲戚的,典型的虚无主义。结尾处,他这样写道:“她在空中是平躺着的,岛村顿时怔住了,但猝然之间,并没有感到危险和恐怖。简直像非现实世界里的幻影。僵直的身体从空中落下来,显得很柔软,但那姿势,像木偶一样没有挣扎,没有生命,无拘无束的,似乎超乎生死之外。”死亡似乎不再让人恐惧而是平淡正常的,这就是典型的虚无。也正是这种虚无让这部作品与众不同,成为经典。
其实读到现在,也没法真的清楚这部作品的蕴意。川端康成用着朴实平淡却又准确细腻的语言打造了这个虚无的雪国,“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第一句话便勾勒出了这个世界,与俗世不同,他干净远离凡世,就像是《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一样,或是日本常说的以太,都是人们心中美好的代名词,理想之地。
真正的经典总是会让我们沉醉其中,他里面的深意内涵需要我们细细品读琢磨。读万里书行万里路,书里的世界是作者精心打造的。读《雪国》时,我就好像置身于故事中,看着主人公的喜怒哀乐,那种悲伤一直压抑在我的胸腔,难以释放,但读到叶子的死亡,似乎又释然了。这就是《雪国》的力量,他值得所有人品味。
永寂雪国读后感篇十一
读完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后,我被他作品中那种独特的美深深吸引住了,所以这些天抽空就把这本《雪国》也看了看。
小说开篇以主人公来到一个白雪飘飘、四野茫茫的静谧雪国为开头,这一点与作者的唯美观是分不开的,川端的作品总是以他独有的那种清清淡淡,含含蓄蓄的情感:或是暗暗的哀伤,或是羞羞涩涩的爱慕,或是淡淡的凄凉,深深地打动着我们,而且这种打动是一点点,一丝丝,静静的,轻轻的,流入我们的心田。看完《雪国》掩卷沉思,慨叹驹子和叶子命运的不幸。
他们是雪国里悠悠飘零的雪花,在半空,这般冰艳动人,带着寂寥的哀伤让人怜爱不已。可是雪花永远只能是雪花,他们的身份是艺妓,他们的命运已经定格,纵然努力去摆脱,却也只是徒劳,正如小说里写的:驹子的生命是徒劳的,你只能看着这哀艳美丽的雪花悠悠地飘到你的眼前,于是你忍不住心动,用手去接,然后只能静静地看着她在你手中慢慢地消融,而你却什么也做不了。
《雪国》的名字预示了故事主人公凄冷的宿命。纵然故事跌宕起伏,世事变迁,但结局还是最初的那片凄冷的景象。熊熊烈火之中,叶子犹如天际的星星般陨落。故事结束,银河倾泻而下,黑暗毁灭了一切虚无的暖色与希望,霎那间温存与美好沉落在雪国。雪国的冰冷依旧寒彻心底,只是变得像废墟一样,了无生机,凄凄惨惨。
这是一个犹如梦境的故事。岛村在火车上映过玻璃观察叶子,余晖中的叶子让岛村着迷,叶子的出场注定了她人生的悲剧。黄昏之中,本应充满希望的妙龄女子却与暮景一起流逝,她的人生亦是如此。活着的'时候让人心存怜惜,死亡的意外又带给了人们无法承受的疼痛,小腿在抽搐,苍白的脸在燃烧……这是残忍的结局,它让时间骤然停止,雪国也封存在人们心底。
驹子是故事中唯一的暖色调。嫩绿的群山中,驹子的脖颈淡淡映上一抹衫林的暗绿;白雪皑皑的清晨,镜中的白雪衬托出她红红的脸。还有与岛村相视后羞涩低头时绯红的双颊。这都是让人温暖欣然的。她的出现,调整了故事的节奏。急促的谈话,忙碌的生活,安静的等待,让驹子的形象变得鲜活可爱起来。但她终究与“徒劳”无法分离。岛村的态度决定了喜悦希望都只是驹子幻想中的假象。她爱他,但是他却没有。驹子,这样一个执着且坚强的女孩。她性格的活泼和快乐只是雪国上空飘过的一阵风,注定不能久留。她不属于这里,就连她的出现都是“徒劳”。飘渺的不是叶子而是她。她仅仅是个配角。如果说叶子的死去毁灭了岛村心中的幻想,那么驹子的虚无则更让人觉得疼痛。她注定不属于这样悲凉的世界,她脸上的绯红会褪去,灵魂也会在冰冷中被吞噬。
驹子的无力,让我觉得伤感无奈。冰冻大地之上,即使有千万的火种也不能燃烧。驹子的存在就是这样微不足道,在岛村的心里是,在雪国也是。其实,驹子的形象随着叶子的死去而幻灭,她悲恸的喊叫声意味着最后的挣扎,但却依旧无力。她——注定不能把那抹绯红留下,雪国的凄冷已成宿命。
当凄冷已成宿命,那团火焰的熄灭或许比死寂更让人疼痛吧。
永寂雪国读后感篇十二
有些书就留下这样的气息,引人一再重返,流连不已,川端康成《雪国》读后感。
《雪国》、《千羽鹤》、《古都》的合集,以文学成就而言,《古都》最是单纯清浅,恍若以京都四季风物作背景的莫扎特的音乐;《千羽鹤》的编织承转亲密而微妙,近乎不着痕迹,以超然的叙述技巧蜿蜒探入内心的幽深世界;相比之下,《雪国》则与两部作品都极不一样,透过那样秉赋强烈、棱角鲜明的虚构,摊开一帧按捺不住却无以寄托的精神映像。
从火车穿过隧道的那一刻开始,就处处看见两相映照的风景:岛村眼睛里的两个女子,驹子徒劳而认真的生,与叶子悲凄而凛冽的死之间,构成亮色与冷色、浓烈与柔敛、渐悟与顿悟的对照,实与虚、动与静、续与断的反诘,如霞光对雪色,如镜里照现的妖娆红颜与窗上浮映的迷离秋水;并非对比,亦非张爱玲所偏好的"参差的.对照",而是一体之两面,是生命在抵达死亡以前所兼具的美丽与虚幻,因为不断的消逝,涌出不竭的眷恋,读后感《川端康成《雪国》读后感》。岛村并不仅仅是叙述的取角,也是风景的一部分:叶子与行男之死别,正照应驹子与岛村之生离;而叶子对于死的决然归赴,像透过一粒沙所洞察的世界,照亮了岛村对于生的惝恍缱绻。
永寂雪国读后感篇十三
“不管怎么说,这个女子总是个良家闺秀,即使他想女人,也不至有求于这个女子。这种事,他满可以毫不作孽地轻易了结它。她过于洁净了。初见之下,他就把这种事同她区分开来了。”川端康成在《雪国》中这样说。
第一次读川端康成的作品是在初中,当时好奇地捧着姐姐的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课本看《伊豆的舞女》。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时又看了好几遍,这应该是我看过的最多遍的课文了。当时我还没有喜欢上文学,却喜欢上了那段飘着缕缕悲伤的文字。
《雪国》是在我高三毕业那个暑假看的。那时刚开始看书,不知道该看些什么书,因为想起了那篇《伊豆的舞女》,所以找来了川端康成的这本《雪国》。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看完《雪国》后的心情。那是一股浓浓的惆怅,还有不知所谓的悲伤,整个人恍恍惚惚,难受至极,想拨开心中那片阴霾,却不知道这份悲伤惆怅从何而来,虚无缥缈的感觉让人不知所措。可它又确确实实缠绕着我,让我坐不是,站不是,总觉得失去了什么,追悔什么。
就像开头我写的那段话,“她过于洁净了。”这是与村上春树的作品完全不一样的纯洁。你能想象一个妖艳、甚至有些放荡(当然我不喜欢这样评价驹子)的舞妓从未与男主人公发生过那方面的事情。
“她过于洁净了。初见之下,他就把这种事同她区分开来了。”
就是这样,整本书都没有发生过。虽然他们两的举动是那么亲昵,也常常一起过夜,但最终还是相敬如宾。
晚上又看了遍《雪国》。上次那种悲戚的心情还余音未了,所以我不敢太认真的深入故事。看书的过程中,一会儿上个厕所,一会儿去隔壁串个门,一会儿吃颗桃子。基本上,我是在这种三心二意中看完小说的。有时候真的很害怕,那种悲伤的心情是很难消除的,经历多了,渐渐害怕那种心情。于是乎,渐渐害怕看书。
在这种故意的三心二意下,看完《雪国》后心里只是感叹:哦,原来是这样!
我也不知道这样感叹的原因,也许是为故事感叹,也许是为看完故事的自己感叹。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这股悲伤就像晚点的列车,虽然会迟到,但永远都不会不来。于是,我又坐在了电脑前,想着故事里的那个驹子,那个爱的竟似癫狂的舞妓。
驹子的心该有多矛盾?不停嚷着走,却又舍不得挪步,明明热烈的喜欢岛村,亲密接触后却又护住胸口,还喊着:这是什么玩意,什么玩意。明明想留下来过夜,又怕被人发现……,可问题是,她有着与这可爱的`羞缅完全不符的身份,舞妓。要是别的舞妓,这样定会让人觉得虚伪、做作。可正因为她是驹子,正因为她是舞妓,这份羞缅却让人倍加珍惜了。驹子有股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纯洁,我从不怀疑。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我只想说,这真是病态。一种病态的纯洁。
有人说,川端康成一直在拯救可怜的驹子,这到没错,起先,我以为驹子会混乱到自杀,到后来,我发现,原来的那个令人心疼的驹子变坚强了。岛村看见的那幅幻境,驹子成了别人的老婆,为别人生下了孩子。这应该是驹子最后的结局。可我却觉得,自始至终,最可怜的还是驹子,比那个叶子还要可怜。一个人在山村中等待心爱的人,可是他却“应该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回来了。”是被抛弃了吗?还是该理解成海角天涯?想想她一个女人独自等待在一个偏僻山村就难过,更何况等来的还是失落。
驹子是个与菊勇姐有着相同命运的人,我觉得。不管怎么说,她们都没有得到所爱的人的最后眷顾。同样悲剧的还有叶子,只是最后叶子死了。如果驹子同叶子一样死去的话,悲伤是不是会减少很多?至少我不会为日后孤独的驹子感到难过。
我不仅仅是被他们那份洁净的爱恋所感动,驹子那种为爱痴狂也深深地吸引着我。似乎很少见到像驹子这样敢爱的女子。而岛村对驹子的态度让我觉得也许真是“只有女人才能真心的喜欢一个人”。驹子的热烈与岛村的逐渐冷漠一同灼伤了我。
也许驹子一开始就明白岛村一定会离开自己吧。所以每天的早晨半夜都会去找岛村。所以在岛村探访完附近几个村子回来时会毅然跳上车子,像抓住最后一根稻草,又像留恋最后一抹夕阳。虽有叹息,虽骂薄情,但依旧热爱如初。仿佛是个无知的少女,只懂一响贪欢。
永寂雪国读后感篇十四
总觉得川端康成的作品写得太过干净,尤其是《伊豆舞女》。干净的让人觉得一切都是幻想,在如今这样一个复杂,充满利和欲的世界,那样纯粹、干净、真挚的情感体现着人类最简单原始的珍贵性情,令人神往、倾心,却又不忍心打破这份悸动。
《雪国》是以白雪的世界为背景,雪是世界上最干净、圣洁,同时也是最美丽、飘渺近似虚幻的东西。通文都流露着一种淡淡的苦闷、愁思、悲哀的情绪。
岛村,既是故事的男主角,又是个旁观者。对于这个人物,我并不喜欢。他是消极的,面对驹子对自己的'痴迷,他觉得一切都是徒劳而已,他无法带给驹子想要的安心。甚至于,他觉得自己所做的,对于驹子艳丽的美和叶子空灵、清澈的美的贪恋、追寻都是徒劳的。他看着驹子为生活奔波,为感情压抑,同情她、怜悯她,时而给予她一丝安慰过后又冷静地告诉对方一切都是徒劳。
当然岛村这个看客做的也很吃力,他一直在追寻中想象中的美丽,他渴求的清冷、干净的叶子始终不正眼看他,而让他矛盾纠结的驹子确是一味地等着他。还时刻担心着自己的心思被驹子看穿,想要躲着又期待着接近。
相反我很欣赏驹子,虽然付出得不到回报,依然率性而积极地生活着,渴望,执着爱情,读后感《《雪国》读后感600字》。喜欢、憎恶,每一种情绪都表现得真实、坦然,丝毫不做作。
永寂雪国读后感篇十五
《雪国》故事写的是东京一位名叫岛村的舞蹈艺术研究家,三次前往雪国的温泉旅馆,与当地一位名叫驹子的`艺妓、一位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之间发生的感情纠葛:岛村是一个有着妻室儿女的中年男子,坐食遗产,无所事事,偶尔通过照片和文字资料研究、评论西洋舞蹈。他来到雪国的温泉旅馆,邂逅了艺妓驹子,并被她的清丽和单纯所吸引,甚至觉得她的“每个脚趾弯处都是很干净的”,后来又两度到雪国和驹子相会。
小说就是从岛村第二次来雪国开始的。驹子的三弦琴师傅的儿子行男患了肺结核,叶子陪同他从东京乘火车返回汤泽,正好坐在第二次去会驹子的岛村对面。岛村透过车窗欣赏黄昏的雪景,却看到映现在车窗上的美丽的叶子,不禁喜欢上了这个美少女。因而在他和驹子、叶子之间,构成了一种微妙的情感关系。小说最终以叶子的意外去世而告终。
永寂雪国读后感篇十六
其实第一次是看不懂,或许是这么美的雪国演绎的一场无声无息的杯具的缘故吧。尽有一种说不出的心酸迫使我再去看一遍,我不明白人真正的想法是什么,我不明白一个年轻的艺伎对于一个有妻室儿女的中年男人意味着什么,也许荀子梦幻般的感情在岛村看来只是徒劳一场吧。
婀娜的荀子,一个很异常的女人。她很勇敢,能够应对这个注定没有结局的感情故事,能够勇敢应对这段失败的感情里卑微又脆弱的自我。又或许她天真的以为相爱了就能在一齐。在开始,在这样美的雪国我是没有勇气应对她的。心太痛了,在遥远的雪国温泉,荀子梦幻的美丽感情我还是忘不掉。一个爱读小说的,写了数十个本子日记少女,一个对着空旷的山谷寂寞的练习三弦的艺伎,一个为治疗恩人家少爷而从事花柳巷一人工作的女子,一个不细心爱上有妇之夫上的可怜女子。
小说从头到尾就是很让人心痛,或许杯具就在于这个憧憬感情的女子还要假装无所谓的应对她的情人岛村说她记日记完全是一种徒劳,其实一向以来我是很怕徒劳这个词的,徒劳,这个词真的可怕,可怕到可能会让一个心智不成熟的人放弃自我,甚至会忘记最初的自我。
可是在那个美丽的雪国荀子不仅仅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让人心痛的感情故事之外。她带给了我另一种力量。尽管她不加隐瞒的记录日记,甚至连自我读起来都觉得为难情,但我欣赏与她对生活的这种豪情与真实。毫无保留的把自我写在日记里。那需要一个多大的勇气。尽管她对三弦的执着,只是应对寂寞如许,但我敬佩于她这样驱散孤寂的手段。把自我对于生活与感情的梦幻,寄托于三弦,歌声缭绕在这空旷的雪国里,不为别人只为自我。尽管荀子这么炽热的感情遇到岛村,丝毫没有得到回报。但我感动于她对自我以及感情这个词的尊重。感情本该这么纯粹,爱上了就是爱上了。这只是自我的事。不关乎与于别人。之后真的才恍然大悟。所有在岛村看来的徒劳真的不配说给活的这么认真的荀子,荀子的生活才真正是活给自我看的。他无保留不的记日记只是期望多年以后自我还有那么一段记忆可回忆。她勤奋的练习三弦只是在这重复的生活中寻找另一种欢乐的方式。她对岛村不求回报的爱只是对自我内心尊重与选择。
或许荀子很简单,她并没有抱怨着生活,也没有对这段没有结局的感情感到遗憾。她或许只想对每一个相遇过的人都发自内心的说一句多谢。多谢陪她走过的风景,经历的点滴。
永寂雪国读后感篇十七
总觉得川端康成的作品写得太过干净,尤其是《伊豆舞女》。干净的让人觉得一切都是幻想,在如今这样一个复杂,充满利和欲的世界,那样纯粹、干净、真挚的情感体现着人类最简单原始的珍贵性情,令人神往、倾心,却又不忍心打破这份悸动。
《雪国》是以白雪的世界为背景,雪是世界上最干净、圣洁,同时也是最美丽、飘渺近似虚幻的东西。通文都流露着一种淡淡的苦闷、愁思、悲哀的情绪。
岛村,既是故事的男主角,又是个旁观者。对于这个人物,我并不喜欢。他是消极的`,面对驹子对自己的痴迷,他觉得一切都是徒劳而已,他无法带给驹子想要的安心。甚至于,他觉得自己所做的,对于驹子艳丽的美和叶子空灵、清澈的美的贪恋、追寻都是徒劳的。他看着驹子为生活奔波,为感情压抑,同情她、怜悯她,时而给予她一丝安慰过后又冷静地告诉对方一切都是徒劳。
当然岛村这个看客做的也很吃力,他一直在追寻中想象中的美丽,他渴求的清冷、干净的叶子始终不正眼看他,而让他矛盾纠结的驹子确是一味地等着他。还时刻担心着自己的心思被驹子看穿,想要躲着又期待着接近。
相反我很欣赏驹子,虽然付出得不到回报,依然率性而积极地生活着,渴望爱情,执着爱情。喜欢、憎恶,每一种情绪都表现得真实、坦然,丝毫不做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永寂雪国读后感篇十八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名为《雪国狼王》的书,整本书由几个故事组成。我最喜欢其中《梅里山鹰》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母鹰金蔷薇产下两只蛋,丈夫蓝嘴钩在一次抓小狼崽时遭到母狼攻击而亡。按照梅里山鹰的生活习性,金追和蓝灿中只有强者可以存活。金蔷薇不愿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她努力觅食,公平的喂食金追和蓝灿。多次阻止两只小鹰间的打斗,不断教育它俩要互敬互爱,友好相处。金蔷薇的努力没有白费,她创造了奇迹,让金追和蓝灿都存活了下来,并友好相处。兄弟俩用智慧共同抵御了双尾蝮蛇的入侵,并在首飞时成功抓获了双尾蝮蛇,作为首次捕猎的战利品。
这篇故事告诉我们,母爱是伟大的!母爱可以改变生存法则,让兄弟间并肩作战,共同抵御外敌,和睦相处。我向同学们推荐这本书,相信你们也一定喜欢。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7746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