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一种通过设计和构造建筑物来满足人们居住和工作需求的活动。总结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不要过多抄袭他人。这里有一些经验丰富的人士总结的范文,值得一读。
名中医跟师心得篇一
第一段:介绍中医妇科的重要性和现状(200字)。
中医妇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妇女的生殖健康和女性特有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普及,女性的生活压力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妇科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医妇科的研究和应用促进了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然而,当前中医妇科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知识的结合不够紧密,医生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跟师。
第二段:跟师过程中的成长和收获(300字)。
在跟师的过程中,我通过模仿师傅的诊断技巧和治疗方法,学习了很多妇科疾病的治疗经验。师傅教给我如何观察妇科常见病的症状和体征,并且教会了我如何选择合理的中药进行治疗。通过师傅的指导,我逐渐摸索到了自己的诊治方法,虽然一开始可能不是很准确和熟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能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各种妇科疾病。同时,跟师的过程也让我明白了中医妇科的独特之处,它注重调理和平衡整个身体,而不仅仅关注病灶的治疗。这使得中医妇科在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上有着独到的优势。
第三段:对中医妇科的看法和贡献(300字)。
中医妇科以其独特的治疗方法和理论体系,为妇科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中医注重整体的观察和辨证施治,通过调整女性身体的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治疗方式与西医注重病灶治疗的方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外,中医妇科在调理月经周期,预防更年期综合症等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总的来说,中医妇科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为妇科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思路和方法,为女性的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四段:中医妇科发展的挑战与机遇(200字)。
虽然中医妇科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潜力,但是其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知识的结合还不够紧密,中医妇科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其次,由于中医妇科的专业性较强,医生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然而,随着中医学的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这些问题将逐渐得到解决。中医妇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持续的学习和跟师,中医妇科将为妇女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段:自己在中医妇科领域的追求和展望(200字)。
作为一名中医妇科的学员,我将继续加强对中医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同时,我也将积极参与中医妇科的实践和研究,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诊治方法。我希望能够将中医妇科的理论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为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做出贡献。在未来,我希望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妇科医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为妇女的健康保驾护航。
名中医跟师心得篇二
一个月的儿科实习阶段转眼即逝,时间从指缝中悄然溜走,抓不住的光阴,犹如白驹过隙。
一个实习的结束同时又是另一个实习阶段的开始,准备着实习阶段又一个接力。
进入儿科科室,我从带教老师那儿了解到,儿科是个综合性很强的科室,涵盖了内科、外科的各种疾病情况。但儿童疾病的种类与成人大不同:起病急,来势凶,变化快。
因此,我们护理人员要根据其疾病特点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护理措施。由于儿童自身的特点以及年龄小不会或不能准确描述病情,不懂得与医护人员配合,所以儿科护理工作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除基础护理,疾病护理外,还有大量的生活护理和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应细微敏锐,发现变化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救治。
了解了儿科护理工作的基本情况后,我开始投身实习工作中。在临床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下,我不断汲取和探索专业知识,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也许这些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只是浩瀚大海中的水珠一滴;无垠沙漠中的沙砾一颗,但对我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财富,就好像在广阔的沙滩上,一阵浪打来,留下无数闪闪发光的贝壳,点点滴滴都值得我去珍藏和回忆。也许这些收获相对而言是微小的,但我相信,成功是积累在每一个小小的进步之上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经过一个月的儿科实习,我又成长了许多,渐渐摆脱了学校的那份稚气,走向成熟。在“阵地”上,我学会的不止是一个护士最基本的技术,疾病的护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与病人家属沟通。儿科的护理对象是小孩,对于每个父母来说,最珍贵的莫过于子女了,家属以及医护人员都是本着为小孩着想的理念。除了要有精湛的输液技术,将病人的痛苦减至最轻之外,还要向病人家属做宣教,方面涉及很广,比如:饮食教育,环境,衣着,心理护理等。向家属宣教完之后,他们对我表示非常感谢,我自己心里也觉得特别欣慰,劳动成果得到赏识。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儿科护士,光有技术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充分体现出“护士”这一角色的价值,而不是像机器一样工作,更多的是要充当健康教育者和病儿知心者。我在儿科就深有体会,比如科室里比较多的血液系统疾病和肿瘤,首选化疗治疗。除了一些常规的'操作外,我们还应该做好对症护理。感冒的症状是发热、咳嗽、甚至全身症状,那么我们应该做到对症护理,注意室内环境,饮食清淡,休息等一系列的宣教。如痰液较多,还应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给于吸痰和拍背,雾化吸入等。同时要多与家属沟通,向其介绍有关知识,如病因,主要表现等。教会家长正确拍背协助排痰的方法,指导家长正确用药,出院时做好健康指导,如合理喂养,加强体格锻炼等。在平时的实习工作中,我也经常看到带教老师向家长做宣教,这就需要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是护理工作比较高的境界,只有转述给病人家属,才说明自己真正了解书本知识,并能融会贯通,对医患双方都是有利的两周的历练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对护士这一角色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护士不光是护理活动的执行者,还是健康捍卫者和宣教者。我们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交际能力,将自身所学灵活应用到工作中去,同时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我们用双手给病人送去温暖,每一个操作都赋予病人康复的希望,让他们看到黎明的曙光。也许我们只是送去了微不足道的关怀,但这些积累起来,就是帮助病人度过难关的诺亚方舟。
作为一名实习护士,我所能做到的也许是微不足道,但我正确认识了“护士”这一角色,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在往后的工作中将能力发挥到淋漓尽致,力求更好。
“工作”这座大山等待我无畏地攀爬
名中医跟师心得篇三
中医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其中的经典难以被现代人理解,只有经过严格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奥秘。为了更好地深入学习中医知识,我选择了到中医院跟师学习中医理论和实践。
第二段:修身齐家
在中医院跟师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学员不仅要学习中医经典,还要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以及中医文化的价值。我们要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同时也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只有修身齐家,才能让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医文化。
第三段:切身体会
在中医院跟师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学习理论,还要临床实践。中医的临床经验主要来自于医生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对患者病情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总结。跟师学习,我们有机会亲身参与到中医临床实践中,感受医生们的经验和技能,也能更好地理解中医的医疗方式。
第四段:传承和发扬
中医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承和发扬中医文化就成为了我们这一代中医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跟师学习,我们要不断总结和提高自己的中医知识和技能,让中医不止于传统,更是与时俱进地与时代融合,走向全球。
第五段:结语
总之,跟师学习是每个中医学员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从中医专家手中学到更加深入和实践的中医知识,亲身感受中医实践和研究的重要性。这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医,也能更好地发扬中医文化的瑰宝,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
名中医跟师心得篇四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二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胡剑波老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在临床实践中,胡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从胡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
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胡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师从胡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而今,跟从胡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胡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作为一位中医,胡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正是由于胡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胡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胡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名中医跟师心得篇五
通过一年的跟师学习,我方明白老师陈明副主任医师默默地为我铺垫了一条开悟中医之路,当时自已并未明白,只是在刻苦钻研中医学。
跟师学习患者比较多,常常白天跟老师看病,晚上自己钻研,坐公交车回到家已是九点多钟,看着满街的夜灯闪烁,川流不息的车辆,匆匆行走的路人,想着家中焦急等着吃饭的爱人,心中不免感叹,但一想到这一天跟师学习中我又明白了一个中医的道理,见识了一个新的疾病,加深了以前浅薄的看法,纠正了过去错误的认识,心中的欢喜及对老师的由衷感谢无以言表。
如今3年的跟师学习结束,自始至终,我认为跟师学习并不在于老师一字一句的教,而是在无形中潜移默化中徒弟感受老师的思维和智慧的火花,思之又思再思,三思之后仍无法明白,我找其他同事探讨,仍无答案,找一合适机会请教于老师,此时老师字字是真言,无数次跟师学习中是病人的询问,老师的回答使我顿悟,回答病人的问题时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而非专业术语,病人明白了道理同时也学到了一些保健治病的常识,这一点使我受益终生。下面我把自己3年来跟师学医积累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名中医跟师心得篇六
从事中医妇科专业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妇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临床疗效显著。主张治病务求其本,以调脏腑之气为重,而调肝由为首要。认为妇科病多隐微,必须详问细察、诊断确切,则用药无不中的。
从跟师的第一天起,老师就教导我:跟师不能仅仅抄抄方,不能只学会看跟师时见过的病,最重要的是学会临证思维,一定要“学我,像我,超过我”。在中医学界,业师有“活字典”之称,他认为只有融古贯今、溯本求源才能发展中医;反复强调中医学不是古董,而是实用的科学,只有切实解决病人的疾苦,才是中医学发展的根本。如何才能解决病人的疾苦?必须学会勤读、泛读、精读古今医书,博采众家之长,才能触类旁通,拓宽临证思路,提高临床疗效。并认为经典是中医这门学问的基础。
中医四诊是医者调查、分析、研究疾病所出现的各种信息升华成的四种大法,搜集的信息在综合归纳时应四诊合参。对妇科病及其他病证舌诊脉诊非常重要,必要时亦有舍脉从证和舍证从脉之法。跟师后体会到要认识症候准确,才能提高疗效,在黄院长指点下对舌诊、脉诊有了更精确的认识。
老师常说,高超的医术来自人的聪颖和勤奋,但更重要的是来自高尚的品德和情操。要提高医术主要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第二、对人体和疾病要有全盘的把握度,诊断要明确,问诊要详尽;第三、熟练运用中医妇科专业技术;第五、学习知识,运用技术,提高水平,升华境界,不断进步。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二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胡剑波老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
在临床实践中,胡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从胡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胡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师从胡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
而今,跟从胡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胡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作为一位中医,胡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正是由于胡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胡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胡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名中医跟师心得篇七
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跟师的第一天,陈明老师和蔼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方面知识。由于陈明老师是中医科班出身,因此推荐我们背诵《医学三字经》,教导我们一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记硬背,这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
在制定了学习计划后,老师又带着我游览了整个医院,耐心的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
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因此在跟师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必须要记忆更多的理论知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
这个月又可以参加外科医师讨论会了,大家都分成了小组,在每个小组里大家除了可以一起学习外,也可以一起探讨临床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在处理疾病中的不同见解。在大家的交流中能了解更多人的想法,也学会从不同方面去理解同一个问题,也锻炼了我们的表达能力。因此希望这种制度能够延续下去,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古语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用心去和老师相处,相互尊重,提倡一些传统的好行为,日久自会见真情,老师定会将学问倾囊相授的。
名中医跟师心得篇八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跟师心得。
计划后,老师又带着我游览了整个医院,耐心的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这个月又可以参加外科医师讨论会了,大家都分成了小组,在每个小组里大家除了可以一起学习外,也可以一起探讨临床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在处理疾病中的不同见解。在大家的交流中能了解更多人的想法,也学会从不同方面去理解同一个问题,也锻炼了我们的表达能力。因此希望这种制度能够延续下去,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古语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用心去和老师相处,相互尊重,提倡一些传统的好行为,日久自会见真情,老师定会将学问倾囊相授的。
学生:胡美锋。
胡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胡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胡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学生:胡美锋。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名老中医尹华荣教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
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尹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师从尹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而今,跟从尹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尹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作为一位名老中医,尹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他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对于现代医学,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正是由于尹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成为医学界经久不衰的长青树,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尹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尹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王新。
名中医跟师心得篇九
“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 活动总结 为全面继承传统医药精华,提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医药人员的理论素养,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给人民群众提供“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巷道卫生院自去年在全院实施“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活动以来,坚持把这项工作作为提高全院中医药人员综合素质、技能水平和增强运用中医药防治疾病业务技能及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的一项重大举措常抓不懈。现将一年来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今年年初我院制定了详细的“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学习、培训、考核等计划,要求中医专业人员广泛开展自学经典、背诵经典活动,适时邀请上级医院的业务尖子对我院进行集中培训和专题辅导。中医医师人员每月对西医专业人员组织一次《中医学》集中授课,系统讲解中医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医院对全院各类医务人员授予相应的院内考核学分。除了每月对学习培训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外,还对规定的学习内容统一考试。
并得了良好成效,极大地调动了我院职工的积极性,为下一步的学习培训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自活动实施以来,我院一直把学习运用中医经典,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医药临床疗效作为首要工作目标来抓,通过自学经典、撰写笔记、集中授课、专题辅导、考试考核等多种培训方式,进一步强化了中医药基础理论,提高了业务技能操作水平,营造了讲学习、钻业务、练技术和比水平的浓厚学术氛围,推进了全院业务建设,提升了中医建设的综合竞争力,更好地推动了全院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各科室认真组织了全体医护开展读书活动,按照规定内容积极开展了自学。每人了选择1-2门课程学习,并参加了“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和“甘肃中医药在线”远程教育项目,并通过互联网方式学习了省厅推荐的远程教育课件。
各科室主要把临床检验丰富的中医人员做为指导老师,指导学历偏底的医务人员,特别是新分配毕业大学生,形成结对辅导,不断提高了中医药理论素养和业务技能。学习期间,学员做了学习笔记,院领导还随时抽查。学习结束后,学员积极撰写了学习总结,并由卫生院组织统一进行了考试。结对辅导老师并写出评语,全院达到合格。
卫生院并认真做好了参加县上集中举办的“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集中培训活动和专业知识培训班并进行了基础理论讲座。卫生院还结合实际,积极采取各种形式举办了“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培训班,培训结束后,按照我院医务人员掌握的程度给与相应的评分,全员达到合格。
生院还广泛组织开展“识药材、辨药性”、背诵“汤头诀”和“四大经典”知识竞赛等技术比武活动,并鼓励和督促全体学员,每人撰写1篇以上学习小结或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充分调动全院人员学习的积极性,掀起学中医、用中医的工作热情。
卫生院开展学习活动与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紧密结合,在学习培训中积极开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应用,使全院人员掌握了十五项中医适宜技术,村级医务人员掌握了八项中医适宜技术,并积极应用与临床实践。
“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是个新生事物,我们也没有这方面更多和更好的经验,我们将共同努力把这项工作作好,同时也希望我院通过学习有更大的、新的收获。
名中医跟师心得篇十
中医规培跟师,是广大中医爱好者学习中医的一种方式。跟师学习是传统中医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突出了师徒文化,以师传徒、徒弟继承的方式进行教学。中医是我国独特的医学体系,不能简单地通过课本学习掌握,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师傅的临床经验正是通过跟师的形式进行传承,中医规培跟师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段:中医规培跟师学习的优势
中医规培跟师学习的最大优势在于实践基础,通过与师傅一起进入临床实践,学生不仅可以紧密接触到医患之间的真实情况,学会如何用中医思维来面对疾病问题,而且还能在日常实践中借鉴到师傅的临床经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三段:中医规培跟师学习的挑战
与中西医结合的现代医学相比,中医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其知识点繁多、庞杂,要想全面掌握非常困难。而许多中医老师教学方法古板、单调,可能难以满足学生教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加之医患关系复杂,所以在中医规培跟师教学过程中,学生要面对的困难也不少,需要有足够的毅力和耐心,不懈地刻苦学习。
第四段:中医规培跟师学习的方法
在规培跟师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需要有自己的计划和目标,自我总结和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积极探寻自己的失误和不足,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此外,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师傅需要给予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完善,从而掌握更多的中医知识和技巧。
第五段:结论
中医规培跟师教育不仅积累了我国悠久的中医文化,更能够让中医爱好者深入探究中医知识与技术,了解中医的精髓所在。但是,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风雨兼程,披荆斩棘,在充分学习贯通并实践奉献中医的道路上,愿每位中医爱好者不断坚定信念,砥砺前行,为中医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名中医跟师心得篇十一
8月开始,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先后有7名同志分别参加了北京市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以及海淀区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的学习,跟师至今,已近一年时间。通过这一年的学习,中医科的医生无论是在基础理论、临床技能还是医德、医风上,都深深受到了带教老师一言一行的影响,颇有感触与体会。
我的老师吕培文主任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原外科主任,她1969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于70年代分配到北京中医医院外科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中医启蒙于外科名老中医赵炳南、房芝萱等老中医,在中医外科治疗各类疮疡、乳房疾病及周围血管病,如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大动脉炎等疾病中,受到各名家老师的教诲,医术上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要学无止境。1991年国家为了抢救祖国医学遗产,使传统医学后继有人,吕培文主任成为王玉章老教授的学术继承人,继承了王老行医50年的绝技,如对乳房疾病的辨证论治、对慢性溃疡的阴阳辨证及一些传统外用药的制作与用法等。
吕老师已从医40年,临床经验非常丰富,而我有幸成为了她的学生,跟随她学习中医外科学的知识。作为一名社区中医全科医师的我,刚刚参加临床工作近3年,临床经验的绝对不足,既往中医外科知识的零接触,那么这三年的学习将对我本人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和过程。
学习中医外科以来,我的临床思维更为开阔了。中医内科和中医外科虽同属于祖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但是有很多理念又有所不同。从中医内科来说,常用的辨证思维侧重于脏腑辨证,在于病人的整体,往往忽视了病人的局部;而吕老认为作为一名中医外科大夫,临床辨证除了整体辨证之外,局部辨证也显得非常重要,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要相结合。因为外科疾患最显著的特征就在于局部病灶的存在,一般都有比较明显的外在表现。主要包括红肿、发热、疼痛、成脓、麻木、溃疡、结节、肿块、瘙痒、功能障碍以及皮肤部位的各种损害等。由于局部病灶存在的直观性,能够有效地提供了临床辨证的客观依据。
也有某些全身疾病,其病灶反映却在局部。但由于疾病的病因不同,程度各异,因而转归顺逆相差甚远。因此,外科辨证虽多从局部病变着手,以局部症状为重点,但也绝不能孤立地以局部症状为依据,只有从整体观念出发,局部与全身辨证相结合,外在表现与五脏六腑病变相结合,辨证求因,全面分析疾病的性质,综合起来进行辨证,抓住证候的主要致病因素,才能为施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另外,吕老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辩证相结合,临床要注重临床体格检查,在辨证施药的同时也要巩固西医基础知识。吕老在临床上除了中医四诊“望、闻、问、切”,还很注重临床的体格检查,并有着深厚的西医临床功底。凡是有需要的病人,不管是初诊还是复诊,她都一个一个地耐心检查,仔细询问及触诊。外科病患比较特殊,像糖尿病足、乳痈等有创伤的疾病,局部创面的流脓、恶臭,有的病人自己都受不了,但吕老师不怕脏和累,亲力亲为,认真细致的检查,对于病患的西医检查报告也是仔细的查看,就病情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讲解,使病患对自己疾病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深得病人的感谢与感激。吕老师这种敬业和专业的精神,与病人之间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醒我们年轻一辈的医生,应该好好学习西医基础知识,注重临床最为基本的体格检查,不要老是依赖各种辅助检查,同时要与病患进行良好的沟通,为病人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
一年的跟师学习转瞬即逝,虽然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于外科疾患如乳腺增生、周围血管疾病、湿疹等疾病的西医诊断及中医药治疗有了初步的认知和体会,但仅仅这些是不够的,自己离老师预想的阶段、与上级部门提出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将继续努力,珍惜余下2年的跟师学习,在中医药继承和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不辜负院领导、同事们以及老师的期望,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社区中医师,做好社区居民健康的守护者。
名中医跟师心得篇十二
xx从事中医妇科专业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妇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临床疗效显著。主张治病务求其本,以调脏腑之气为重,而调肝由为首要。认为妇科病多隐微,必须详问细察、诊断确切,则用药无不中的。
从跟师的第一天起,老师就教导我:跟师不能仅仅抄抄方,不能只学会看跟师时见过的病,最重要的是学会临证思维,一定要“学我,像我,超过我”。在中医学界,业师有“活字典”之称,他认为只有融古贯今、溯本求源才能发展中医;反复强调中医学不是古董,而是实用的科学,只有切实解决病人的疾苦,才是中医学发展的根本。如何才能解决病人的疾苦?必须学会勤读、泛读、精读古今医书,博采众家之长,才能触类旁通,拓宽临证思路,提高临床疗效。并认为经典是中医这门学问的基础。
中医四诊是医者调查、分析、研究疾病所出现的各种信息升华成的四种大法,搜集的信息在综合归纳时应四诊合参。对妇科病及其他病证舌诊脉诊非常重要,必要时亦有舍脉从证和舍证从脉之法。跟师后体会到要认识症候准确,才能提高疗效,在黄院长指点下对舌诊、脉诊有了更精确的`认识。
老师常说,高超的医术来自人的聪颖和勤奋,但更重要的是来自高尚的品德和情操。要提高医术主要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第二、对人体和疾病要有全盘的把握度,诊断要明确,问诊要详尽;第三、熟练运用中医妇科专业技术;第五、学习知识,运用技术,提高水平,升华境界,不断进步。
名中医跟师心得篇十三
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础上,而如今在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使学习完全理论化,太过于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知识更加扎实。
在1月来的跟师过程中,得到了孙德霖老师在学习中医方面的谆谆教导。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跟师的第一天,孙德霖老师和蔼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方面知识。由于孙德霖老师是家传名老中医,因此推荐我们背诵《医学三字经》,教导我们一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记硬背,这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在制定了学习计划后,老师又带着我游览了整个医院,耐心的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
的成功。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因此在跟师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必须要记忆更多的理论知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
这个月又可以参加骨伤科医师讨论会了,大家都分成了小组,在每个小组里大家除了可以一起学习外,也可以一起探讨临床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在处理疾病中的不同见解。在大家的交流中能了解更多人的想法,也学会从不同方面去理解同一个问题,也锻炼了我们的表达能力。因此希望这种制度能够延续下去,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古语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用心去和老师相处,相互尊重,提倡一些传统的好行为,日久自会见真情,老师定会将学问倾囊相授的。
名中医跟师心得篇十四
中医临床学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如何把自己所学的理 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并很好的掌握,是每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学生 期盼达到的。但是学生进入临床后发现临床学习与理论学习有很大的差别,一时很难掌握,总有每天看病抄方匆匆忙忙但收获甚微的感觉。跟师学习这么多天,下面结合我的学习经验谈谈在临床中如何跟师。
中医的动手能力,即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的锻炼。中医的四诊绝对不是简单地一照、一查,就可以取代的“高级技术”。必须把过去的知识,与当下的病症结合起来;与患者即时、随机地进行交流才能获得。同时,能够被准确表达,记载于书本上的“明知识”只是一小部分,人类更多的知识,是那些只可意会而难于言传的东西。俗语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通过跟师学习,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才会掌握中医的精髓。在望诊上尤其重视望舌,临床实践证明,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舌的变化迅速而又鲜明,它犹如内脏的一面镜子,凡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病情的浅深、预后的好坏,都能较为客观地从舌象上反映出来,成为医生诊病的重要依据。若见淡白舌,多是气血两虚或者阳虚;若见红舌,多是热证。若见紫舌多是血行不畅。临床需仔细观察,以便获取准确信息。再如“治小儿外感热病,看舌之后必察咽喉”,咽喉为“至阴之地”,对于鉴别寒热虚实有重要意义,如咽喉红肿,为有实火;红而干,为阴虚;不红不肿,为阳虚;咽喉剧痛而不红不肿,为真寒假热,咽喉红肿疼痛却全身表现为寒证,则为真热假寒等等。问诊应讲究技巧,跟师学习就要学会老师问诊的方法和技巧,这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
初上临床时往往按西医询问病史的方法求全求细,可是问过之后头脑中却一片茫然,后来不断地模仿老师问诊才有所体会。中医问诊有主有次,有取有舍,全凭医生的理论水平和临床功底。问诊主要是确诊某病某证或排除某病某证。至于脉诊,首先要掌握脉象特征。如浮脉的脉象特征是脉位表浅,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如水漂木。反映的是疾病的病位在表。沉脉的脉象特征是脉位较深,轻取不应,重按使得,如石沉水底。反映的是疾病的病位在里。掌握了脉象特征之后再在临床中细细体会,最好在切脉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指导下进行,先从浮、沉、迟、数、弦、细、洪脉等几种常见的、简单的脉象入手。其次要经常体会。学习切脉好比打球,强调“手感”,必须持之以恒,经常有意识地训练,久而久之,必有所悟。我第一次跟着老师上门诊时,老师指着一位高血压的老人要我诊脉,看是什么脉象,书本上的二十几种病理脉象的脉象特征我都能脱口而出,《濒湖脉学》我也熟读过,可是一旦上临床就“心中了了,指下难明”,怯怯地说“脉好硬,像绷紧的绳子一样”,老师笑着说“像绷紧的绳子不就是弦紧脉吗?”我才恍然大悟,弦脉不就是“端直以长,如按琴弦”吗?从此以后对于弦脉就不陌生了,而且体会到见到中老年人弦脉,特别是左关脉弦劲有力,直上寸口,多半是肝阳上亢,甚至肝风欲动的前兆,必须大剂量平肝潜阳、镇肝熄风之品方可防患于未然。
每天跟师出门诊都做好病案记录,记录的原则是能详则详,包括舌脉,以备以后查阅。一些常见病可以简单记录,对于疑难病、罕见病则要详细记录,包括老师药物用法都要详细记录。
认真做好病案记录是收集原始资料最好的途径,每当我临床遇到棘手的疾病时,总把以前记录的病案重温几遍,往往茅塞顿开,找到一些好的解决办法。
为什么要这样用等等。有时候老师特殊的用方用药,或者特殊剂量则更要仔细揣摩。
视患者如亲人,体贴患者,这样患者才会更好的配合你,让你做检查,回答你提出的问题。最后,要“用心读书,用心看病,用心总结,用心做人”。这些读书、临证、做人的经验是我们在课堂以及书本上很难学到的。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7797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