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与大陆论文(通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5 11:32:09
台湾与大陆论文(通用15篇)
时间:2023-11-05 11:32:09     小编:FS文字使者

年终到了,这是我们总结一年来工作成果的最佳时机。怎样写一篇简明扼要但富有亮点的总结?最重要的是,总结范文只是帮助和启发,真正的总结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完成。

台湾与大陆论文篇一

台湾,古老而崭新,历尽沧桑而风华正茂。七十年前,这位游子回到母亲的怀抱。现在繁华大都市是他,经济发达地区是他。《马关条约》的败落,新中国的`兴起,它见证了太多太多。

望乡石与梅花树依然在对望,郑成功的英魂依然没有散去。回首遥望,台湾已成了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梦,是什么?中国梦,又是什么?习主席提出的这个词,又有多少人真正明白它的含义?

“建设祖国,抵御外敌。”想必这是大多数人的答案。但这里面还少了非常重要的一条——祖国统一。只有这三个连起来,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中国梦。

三国、晋代、隋朝、唐朝、宋朝······台湾何时不是中国的地盘?台湾是中国人胸中的热血,是中国人不屈的信念,是中国人奋发的精神。他化作腾飞的火箭,探索未知的世界;化作独立的金鸡的脚爪,支撑起整个中国。

鲜红的国旗冉冉升起,我们的心中也汹涌澎湃。太阳旗的落下,五星红旗的升起,标志着台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成就了一个崭新的未来。

过去,台湾是曾沦陷。但现在,在新中国的帮助下,台湾虽不如上海的富饶与香港的“不夜之城”,但也越发繁华。日月潭水散发着点点耀人的金光,“东方明珠”召唤着旭日东升的力量。海峡可以将我们的人隔开,可永远不能将我们的心隔开。我们是同胞,我们是一家人!

台湾与大陆论文篇二

你自古就和大陆隔海相望,浅浅的一湾海峡就不知阻挡了多少思乡之情,而那“五十年的政治”,似乎更为残酷,因为,“五十年的政治”过后,你和大陆更加生疏了。在海峡之上,似乎又长出了一座无形的大山,把你和大陆似乎已经彻底隔绝了,因为那座无形的大山太高太大了,让你,也让大陆总是翻不过那座大山。

浅浅的一湾海峡,高高的无形之山,你可曾知道,因为有你的存在,不知有多少的亲情、友情、思乡情被你扼杀。我深深地记得,曾经有一位小孩,因为先天性残疾而被抛弃在你的身上。时光流逝,终于他长大了,于是,他便立誓要找到自己的亲人,所以,他开始了自己的寻亲旅程。他跋山涉水,长途奔波,最终以失败的结局告终。直至垂暮之年,他的思乡之情仍未改变,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翻越那座经“五十年的政治”而浮出海峡的大山,回到祖**亲的怀抱。

远在宝岛之上的爷爷、奶奶们,你们可曾想过一家团聚的欢乐?有着灿烂青春年华的同胞们,你们可曾想过:那蜿蜒盘旋在崇山之上的万里长城,还有那时刻咆哮着的母亲河?我相信你们的答案是肯定的,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们将飞跃这座无形之山,回到大陆母亲的怀抱,而且这一天不会太远、太远。

你,自古就是中**亲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只是由于经历“五十年的政治”,导致今天的结局,但祖国统一的大势是不可阻挡的。那座高高的无形之山必将被削平,生活在你身上的人民必将踏过无形之山,回到祖**亲的'怀抱,鲜艳的五星红旗,一定会在你的上空飘扬,回归后的你必将更加美丽,祖国也必将更加繁荣富强!

台湾与大陆论文篇三

台湾辅仁大学刚刚结束的本科生招生,形势大好,超出了预计招生名额,辅仁大学成为20台湾在大陆招生大学的最大赢家,随即台湾辅仁大学又启动了20研究生招生工作,可见台湾辅仁大学非常重视在大陆的招生工作。本次研招会台湾辅仁大学阵势强大,由台湾辅仁大学校长黎建球带领台湾辅仁大学教务长刘兆明共同宣讲辅仁大学的年研究生招生情况,黎建球校长将发表“台湾高等教育的质量特色与对全球的贡献”主题演讲,刘兆明教授将公布:“2012年台湾招收大陆研究生的.最新政策与申请策略”,本次活动将于10月15日下午2点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教学楼2102教室举行,活动吸引了关注辅仁大学研究生招生的本科生的高度关注。

据台湾辅仁大学刘兆明教授透露:2012年台湾辅仁大学研究生招生将不公布招生院系名额,由报名人数决定招生名额,由报名人数及学生素质决定录取名额,同时取消了去年一校一志愿的规定,而采取与本科生招生一致的做法,学生可以至多报五个志愿,而且可以集中报一个学校,这是台湾辅仁大学的最新政策,对学生来讲是一个最大的吸引。

据了解,台湾辅仁大学2012年在大陆招收的研究生一共24个系所,并且没有名额限制,校方将根据报名人数和学生素质而定录取名额,像民生学院、传播学院、心理学等受到学生极大的关注。

台湾与大陆论文篇四

海峡两岸一家亲美丽又富饶的中国大陆,与四季如春的'台湾岛,隔着一条长若蜿蜒的水龙,清得能见到海底沙石的台湾海峡。

有一天,一只来自台湾的小鱼,身着金光闪闪的漂亮的衣服,几经波折,靠着小小的身躯,跃过了无数汹涌澎的大潮、跃过了白浪翻滚的大海,终于游到了这里。它扭扭沾满泥土的身子,东瞧瞧、西看看,似乎是在寻找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的同伴。它向东边望去——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大海;它向西看——啊,有一只可爱的小鱼,正在欢快地嬉戏。它的尾巴摇来摇去,荡起了阵阵涟漪。台湾的小鱼游了过去,它轻声细语的说道:“小鱼,请问你是来自大陆的吗?”那只可爱的小鱼停止了嬉戏,亲切地回答“哦,是的!你看样子不像是‘本地鱼’嘛!”“是的,我来自台湾!”说完,两只小鱼伸出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本地鱼”和颜悦色地说:“你知道吗,每当人们从沙滩上走过时,总会抬头眺望海峡彼岸,似乎在祈盼祖国统一,描绘蓝图。”“是吗?其实,当大陆同胞到台湾时,乡民们都会热情好客、盛情款待,”台湾小鱼也说道,“对了,你叫什么名字呢?”本地鱼说:“我叫友友,你呢?”“我是好好。”“真希望两岸同胞能友好、和平共处。

就拿不久在厦门中山路举行的‘两岸洽谈会’来说吧,那时,两岸人们一起分享各地风俗、特产,一同交谈,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两岸人民更亲近了!“友友回忆道好好也说:“嗯,我们台湾同胞也经常献爱心,帮助你们。那种大爱,使世人感动,能让即将凋零的生命之花,再次绽放。”“我们回去,同人们分享吧!”友友说。“好,再见!”两位同伴回到家乡,与人们分享。不久后,两岸人民真的实现了和平统一的心愿,如愿经偿。“叮叮叮,叮叮叮”我被闹钟声惊醒,原来,一切都是梦啊。不过,我希望能美梦成真,两岸人民血脉相连,一脉相承,早日实现“海峡同心圆,两岸齐腾飞”的心愿。

台湾与大陆论文篇五

在祖国的东海有一座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岛上盛产大米、水果、庶糖等,住着汉族、高山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风光秀美,四季如春,是典型的海洋型气候。它与大陆由台湾海峡相隔,两岸同望一轮明月,两岸同胞同是炎黄子孙,同信仰马祖,是情如手足的一家人。

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领土,可就在这近四百年来曾两次被外国侵略者强占。第一次是1642年,荷兰侵略者侵入台湾,使台湾成为荷兰人的殖民地,后来,郑成功率领部队打败了荷兰入侵者,收复了台湾。第二次是1895年,日本帝国主义再次强占了台湾,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945年,中国人民一同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台湾又回归了祖国。可是1949年,蒋介石国民党败退台湾,到现在台湾一直与祖国大陆分离。

台湾人的饮食和文化与祖国大陆相连。桌上最常见的面条、小笼包、米饭、豆浆、豆腐等,还有吃饭时也常用筷子。台湾人也过春节、端午节、元宵节等,不论是春节舞龙舞狮,还是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都洋溢着浓浓的中国文化。走在台湾的大街小巷上,都能看到熟悉的汉字,听到熟悉的汉语。台湾也有孔子庙,庙里奉祀我国古代的圣贤。这更加说明两岸同胞文化同根,血脉相连,生活同宗,是任何力量也分割不了的一家人。

在党中央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岸人民从隔绝到交流,从陌生走向熟悉。最近,两岸海会达成了“三通”协议,两岸人民的交往将会迈向新的阶段。

台湾与大陆论文篇六

台湾“教育部长”曾志朗10月9日上午透露,“教育部”已汇整并研议开放采认中国大陆73所大学校院,他说:“因为这是必然要做的`事,时机上也到了该面对的时候了!”

对于前“教育部长”吴京任内就已草拟的方案,曾志朗主张采取渐进方式,先从重点学校开始进行采认后,再逐步慢慢开放。

曾志朗表示,目前台湾已有不少学生前往大陆念书,并且在毕业后回到台湾就业,在当局研议开放两岸三通的议题下,大陆学历采认问题,是到了该面对的时候,“教育部”也将尽快与“陆委会”进行研商。

曾志朗透露,吴京在任时曾评估过的73所重点大学校院,“教育部”已作为目前研议的基础,并将进一步审慎评估这些学校良窳,以渐进方式逐步开放。

摘自:大洋网。

台湾与大陆论文篇七

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的。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县左镇乡发现了迄今为止台湾最早的人类化石,被命名为“左镇人”。考古学家认为,“左镇人”是在3万年前从大陆到台湾的,与福建考古发现的“清流人”、“东山人”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南部地区的晚期智人,有着共同的起源,都继承了中国直立人的一些特性。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属于尼格利陀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现今台湾少数民族的祖先。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隋唐时期(公元589—6)称台湾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据史籍记载,6(隋大业六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到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汉人开拓澎湖以后,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明朝后期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当局和郑芝龙集团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

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迅速发展,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乘明末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明政府处境艰难之时,侵入台湾。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后于1642年被荷兰人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荷兰殖民者实行强制统治,把土地据为已有,强迫人民缴纳各种租税,掠夺台湾的米、糖,把其收购到的中国生丝、糖和瓷器经台湾转口运往各国,牟取高额利润。荷兰殖民者的统治,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反抗。1652年9月,农民领袖郭怀一领导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这次武装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它表明荷兰的殖民统治已经出现危机。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权。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郑成功在进军台湾时,向荷兰殖民者表示,台湾“一向属于中国”,台湾和澎湖这两个“岛屿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和耕种这一土地”,荷兰“自应把它归还原主。”经过激烈战斗和围困,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成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广大人民的敬仰。

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至1811。

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移民大量开垦荒地,使台湾成为一个新兴的农业区域,并向大陆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陆输入的日用消费品和建筑材料等,使台湾的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这个时期,台湾与福建、广东的来往十分密切,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

由于西方列强向中国边疆侵逼,中国出现了边疆危机。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遭刘铭传率军重创,到1885年6月《中法新约》签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

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清理田赋,增加财政收入,购买轮船,架设电报线,设立邮电总局,建造铁路;购买军舰,增设炮台,设立机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务局,安装新式采煤机器;设立兴市公司,建街造路;创立西学堂、电报学堂,培养建设人才。刘铭传把众多新式事业集中于一省,使台湾成为当时中国的先进省份之一。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了5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

台湾人民从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日据初期,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进行了长达的斗争。后来,文化协会、民众党、共产党等还组织领导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民族抵抗运动。

1937年7月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少台湾同胞回到祖国参加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台湾的光复作出了贡献。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出《中国对日宣战布告》,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湾。台湾同胞欢天喜地,庆祝回归祖国。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台湾与大陆论文篇八

1、不在走廊、大走廊及上下楼梯时奔跑、打球及玩追逐游戏。

2、不攀爬走廊花台及女儿墙。

3、遵守规定不在校园禁区内游戏。

4、不任意触碰电动铁卷门开关或其他电源开关。

5、不从楼上丢弃物品到楼下。

6、不带危险物品(弹弓、bb枪、瑞士刀、甩炮、水鸳鸯、爆竹等具有危险性物品)到学校玩。

7、除非发生紧急状况(火灾),不任意触碰消防灭火器。

8、下楼梯不争先恐后、照顺序从楼梯右侧下楼。

9、自然教室的实验器材遵照老师的指导做实验,不随意碰触,以免发生危险。

10、不在教室内或走廊上打球、丢掷飞盘或从事其他激烈的运动。

11、在校上学期间不任意出校购买东西。

12、不接近校园内设有施工围篱的施工场所,也不在这些地方游戏。

13、学校的游戏器材区为一至三年级同学使用,高年级同学礼让给较低年级同学使用。

14、遵守学校规定的时间上学,不早到也不迟到。

15、在校园或班上看到陌生人提醒老师注意。

16、不任意攀爬篮球架。

17、上课钟声响,准时进教室,不在外面逗留。

18、遇有校外不明人士到班级推销物品或杂志,立即告诉老师或到学务处报告。

19、爱惜学校公物,不随意破坏;若有损坏学校公物情形,照价赔偿。

二、校外安全。

1、上下学遵守交通规则,遵照学校规定的'上下学路线行进、遵从交通规则、导护老师及义工的指挥,不任意穿越马路。

2、放学准时回家,跟上路队,不落队,不落单,不买零食边走边吃,不在不正当的场所逗留。

3、不使用脚踏车、滑板车作为上下学的交通工具。

4、上下学途中遇有紧急状况运用附近的导护商店寻求援助。

5、遵守学校的规定,在学校规定的接送区等候家长。

6、上下学途中不逗弄路上的野狗或精神异常的人,也不接受陌生人的任何礼物。

7、上下学途中遇有断落的电线,不去碰触,并即时告诉老师或家长。

8、上下学途中遇有施工路段,遵守工地指挥人员的引导安全的通过。

9、无论校内或校外,都不对同学恶作剧,以免造成危险或意外伤害。

台湾与大陆论文篇九

3.老夫犹作伏枥吟(中药名二)——答案:白头翁,远志。

4.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中药名二)——答案:冰片,双花。

5.九州天下同庆贺(中药名二)——答案:大黄,合欢。

6.深谙杯中曲·白头格(打一酒名)——答案:董酒。

7.了·卷帘格(打三字口语)——答案:一下子。

8.一缕青丝成白头(打俗语四字)——答案:发生变化。

9.一曲梨园飞宝岛(打俗语四字)——答案:唱对台戏。

10.一身夹袄(打俗语七字)——答案:只重衣衫不重人。

11.一言值千斤(打俗语四字)——答案:贵在表现。

12.一再说书好(打俗语七字)——答案:三句话不离本行。

13.爬山比赛第一名(打一成语)——答案:捷足先登。

14.做人一生低调点(打一字)——答案:太。

15.一个人练台词(打一成语)——答案:自言自语。

16.一物不知请君卜(打六字口语)——答案:你算什么东西。

17.元旦休假(打二字银行用语)——答案:年息。

18.无色无味,平如镜动如跃。(打一物)——答案:水。

19.反方向的激烈斗争(打一电影)——答案:逆战。

20.似曾相识(打一摄影词语)——答案:视觉形象。

台湾与大陆论文篇十

今年寒假,我和父母怀着激动和向往的心情来到了宝岛台湾。

车很快就到了台北故宫,我迫不及待地冲出车门,终于可以亲眼目睹台北故宫的宝贝了!我紧随导游其后,里面人山人海。我左看右看,只见一群人正围在一个展柜前议论着什么。我拨开人群,伸长脖子,顿时,我眼前一亮。原来这就是那颗价值连城的翠玉白菜啊!那颗翠玉白菜静静地倚在架子上。叶子上面爬着一只知了,停着一只蝗虫,而且栩栩如生。菜帮洁白剔透,菜叶水绿水绿的,我真想扑上去咬一口。导游告诉我们:这颗翠玉白菜是珍妃的陪嫁品。绿叶和白色的菜帮象征着新娘纯洁清白之身;知了和蝗虫希望新人今后的生活富裕、多子多福。紧接着,我又看到了毛公鼎、似肉石、汝窑的瓷器……我真为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手艺感叹不已。

台北故宫虽然没有北京故宫的规模庞大,但它里面却陈列着9000多件珍宝,令我流连往返。

台湾与大陆论文篇十一

早就听说台湾有很多夜市,这次我和妈妈来到了台湾就终于见识到了台湾的夜市之多。

在前不久我和妈妈一起来台湾玩,可是在我们来到台湾玩的这十天,有十餐不包括在内。这十餐咋么解决呢?当然在夜市里解决了。台湾什么都不多,就夜市最多,在台湾的这几天我们是过足了瘾。

没到一个景点都有一个夜市,在大街上走一圈就能遇到夜市一条街。第一天我们就来到了台北的士林夜市,在这里我们尝到了,香喷喷的“豪大大鸡排”外脆内嫩美味无比,还有香气四溢的“士林大香肠”,大肠包小肠,简直就是人间美味。

还有基隆庙口夜市,是我的最爱,有浓浓奶油香和蟹香的奶油螃蟹,和看起来平凡无奇,却美味无比的营养三明治。

在台湾的这十天,玩,玩的不是很好,但是却是过足了我的口福,台湾什么都比不上大陆但是台湾的夜市的确比大陆的要好的多,在台湾我是第一次过了口上的瘾了。

台湾与大陆论文篇十二

上个星期我和姥姥、姥爷还有妈妈、小姨一起去台湾旅游。美丽的宝岛台湾有很多著名的景点,我们沿着海岸公路一路来到了日月潭、阿里山、西子湾、垦丁度假村、猫鼻头公园、太鲁阁国家公园,景色美极了!我们还参观了世界第二高楼101大楼,它高509米,在大楼上我们乘坐了世界第二快的电梯,它只用了37秒就把我们从5楼带到了89楼。我们一路上经过了北回归线纪念碑,它是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我还在巴士海峡和太平洋游泳,开心极了!

台湾的美食也很有名,我在台湾吃到了炸鸡排、胡椒饼、烤鸡翅、芒果冰和木瓜牛奶,我现在想一想都还直流口水呢。

同学们有没有羡慕我呢,希望大家有机会都到台湾转一转。

台湾与大陆论文篇十三

台湾问题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退守台湾,至今所衍生出来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早在50年代,中国政府就曾设想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自70年代末开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与此同时,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殷切期望两岸携手合作,共同振兴中华。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政府出于对整个国家民族利益与前途的考虑,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中国政府一直努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近年两岸关系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从1988年台湾开放大陆同胞赴台探亲,到1997年两岸启动直航,再到2005年两党领导人举行首次会晤,最后到08年两岸实行海、空运直航,都标志着两岸关系跨越性的进步。而近期发生的,关于两岸关系的大事当属台湾大选。国民党籍的马英九继续连任,在政治方面,马英九承认“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无疑是有利于两岸关系在和平的氛围中逐步解决。对于未来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统一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作为一名大学生,对于台湾问题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台湾政府是否存在?很多大陆人都认为台湾是属于中国的一个省,他们对台湾政府采取的态度是“不承认,不存在”,我认为这样是不理智的。如果台湾政府不存在,那么这么多年来我们谈“三通”问题是跟谁谈的?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台湾与大陆政权分离的这个事实,承认台湾已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政治、经济等体制的事实,承认台湾政府。我们不能够回避这个问题,况且承认台湾政府并不等于承认台独,因为这里面的关键是你对于这个政府性质的看法和态度,而不是是否承认台湾政府。我之所以强调我们首先应该承认台湾政府,是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明白两岸关系的现状,和它问题的根源,明白到与我们一起解决这个问题的究竟是谁,怎样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种任人宰割的痛苦经历,台湾人民一直盼望当家作主。而现在台湾实行的“总统”直选满足了他们多年的愿望,所以大部分台湾民众不希望改变现状。其次,现实原因。台湾的一些“台独分子”,在感觉到“政治台独”是死胡同后,就试图走“文化台独”这条路,采取以“台语”取代汉语,削减教科书中有关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内容等手段,影响岛内二、三代青年台胞,以割断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联系的纽带,进而削弱和淡化青年台胞对祖国文化的认同和历史认同。从大陆看,我们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之而来的一些腐败现象,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等所造成的一些台商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等问题,也会有一些负面影响,使台胞对统一后的前景心存疑虑、持观望态度。

对此,一方面,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台湾同胞的工作。据统计,目前在大陆的台商及其家属、技术人员达40多万人,来大陆求学的台湾学生有3500多名,在大陆定居的台胞有3万多人。两岸日益密切的广泛交流为我们争取台湾人民的支持提供了空前的机会。台湾与大陆有着五千年中国文化传统,两岸文化同根、同宗、同源、同脉,其根深蒂固的影响维系了台湾同胞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因此,我们要按照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指示精神,解放思想,增强信心,继续做好台湾同胞的工作。不论什么阶层、什么党派、什么团体、什么人,只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拥护祖国统一,我们都坚持同他们的联系,达到瓦解“台独”势力、争取“观望”民众、扩大“统一”力量,实现早日解决台湾问题的目的。

我们要坚定贯彻落实“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是指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实行长期共存,共同发展。我之所以强调要坚定贯彻落实这个方针,是因为我时常能在网络上、同学中间看到听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有少部分人希望中国政府能动用武力尽早收复台湾。纵观现在的局势,两岸关系走到了历史的最高点,大陆和台湾都在为两岸的发展不断努力着,如果现在中国政府贸贸然对台动武,肯定会引起国内、外社会的不满,更重要的是引起台湾人们的不满,显然武力解决问题是最不得人心的。另外也有不少人不太同意“一国两制”,他们认为只要台湾回归就应该改变社会制度,和大陆一样实行社会主义。正如上一段我所阐述的一样,我们首先得承认台湾作为一个与大陆分离的独立体已经很多年了,而且一直发展良好。在将来回归后,台湾只有保持自己的社会制度,才是对台湾最有好处的,香港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知识分子,我们一定要坚定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维护两岸人们的利益。同时要深刻理解“一国两制”的内涵,清楚一旦日后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应该给予台湾怎样的待遇,怎样更好地维持两岸关系。

虽然两岸和平统一的道路还会有坎坷和曲折,但是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把握总的方向和原则,根据现实条件的变化,提出灵活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把握、引导、创造导向事业成功的有利因素,通过完成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最终实现两岸统一是完全可能的。我相信,只要全国人民和台湾人民共同努力,台湾问题迟早会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实现中华的统一。

台湾与大陆论文篇十四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寻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条件下,面对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党和国家的几代领导人都提出了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的建设性意见。这些对台政策有效地缓和了台海之间的紧张局势,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健康发展,为加速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改革开放两岸关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改革开放以来,台湾问题更是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重大关切的问题之一,台海局势时时刻刻牵动着我国政府的敏感神经,可以说能不能解决好台湾问题不仅关系着国家的领土完整与国防安全,更关乎政府的公信力与政权的稳定。因此,本文就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时期所提出来的对台政策作一梳理,以帮助人们加深了解大陆对台的方针政策演变的历史背景和两岸关系的曲折历程,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一、改革开放前大陆对台政策与台海关系的缓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了祖国统一大业进行了不懈努力。建国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中共中央制定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战略方针。但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加上美国派兵入侵台湾海峡,延缓了解放台湾的历史进程。朝鲜战争结束后,远东局势出现了缓和的局面,我国的综合国力也在不断增强,这些主客观条件既为“武力解放台湾”奠定了基础,又为和平地解放台湾提供了前提。于是,中共中央在坚持“武力解放台湾”战略方针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新途径,1955年2月3日,国务院周恩来在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提出:“只要美军撤退,台湾可以和平解放。”这是建国后国家领导人首次发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信号。同年4月23日,周恩来又代表中国政府在万隆国际会议上发表声明: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缓和远东局势问题,特别是缓和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

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在国际上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体现了我国对台政策的重大转变。总体说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共中央是进一步凸显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主题;六十年代,党和国家继续完善“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并且在1963年,周提出了“一纲四目”;七十年代,党和国家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了外交斡旋的手段以孤立台湾当局。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胜利,台湾当局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但由于受““””的影响,台海局势出现了反复,两岸同胞仍然亲情阻隔,咫尺天涯。尽管如此,建国后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对台政策调整,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台海地区的战争危机,缓和了海峡两岸的紧张局势,为新时期“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实施和两岸关系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制定与实施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开创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新时期。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又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条件。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经济建设需要和国际形势变化的客观要求,开始调整对台政策,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这一构想经过邓小平的精辟论述和改革开放的长期实践,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同胞直接接触,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工艺观摩……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振兴中华民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成为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新起点,为结束两岸军事对峙和实现双方的交往与接触创造了前提条件,也为我国对台政策的历史性转变奠定了基础。

其次,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系列讲话丰富和发展了“一国两制”的内涵。1979年1月20日,邓小平访问美国时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我们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从而初步勾画出“一国两制”的雏形。1983年6月25日,邓小平接见美国西东大学杨力宇教授时,进一步阐述了和平统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设想(即邓六条)。

“邓六条”进一步丰富了“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思想内涵,使我国对台方针日趋成熟。1984年2月12日,邓小平会见美国乔治城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代表团时又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必须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同年10月,邓小平又加以理论概括,简称为“一国两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系列讲话,不但使“一国两制”有了完整的科学表述,而且有了丰富的政治内涵,成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再次,在“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导下,海峡两岸关系出现了缓和与发展的良好势头。进入80年代后,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需求迅速扩大,而台湾经济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增长之后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局面,海峡两岸经济互补性日益显现。于是,众多的台商通过第三地辗转大陆投资办厂,两岸三地的转口贸易日益扩大。尽管台湾当局仍然人为地阻隔两岸交往,但两岸的经贸交流与人员交往已经势不可挡。1989年9月30日,叶剑英委员长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国的对台政策,勾勒了“祖国和平统一”的宏伟蓝图,2010年第3期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通四流”(通商、通邮、通航和经济、文化、科技、体育交流)。这一建议得到大陆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内外华人华侨的拥护和支持,也为海峡两岸交流与交往的进一步扩大奠定了基础。

三、新时期党和国家的对台政策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出现多极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大陆成为台湾商品和资本的主要输出地,从而为海峡两岸的经贸交流与人员往来创造了条件。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把握发展两岸关系的历史机遇,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改善台海紧张局势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

党的十四大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1992年10月12日,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提出:“我们坚定不移地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积极促进祖国统一。”“再次重申,中国共产党愿意同中国国民党尽早接触,以便创造条件,就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进行谈判。”为促进海峡两岸关系的健康发展,江泽民还提出了富有新意的“八项主张”。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海峡两岸经贸交流迅速发展,人员往来也不断扩大,加速了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

进入21世纪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特别是民进党取得了执政地位之后,频频掀起“去中国化”、“台湾正名”、“公投制宪”、“一边一国”等“渐进式台独活动”,导致已经缓和的台海局势出现了反复。以胡锦涛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遏制了“台独”势力的发展,继续推进了两岸关系的向前发展。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提出:“在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并郑重承诺:“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对维护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2008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讲话中,站在总结历史的高度上,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了“六点意见”。这既体现了大陆方面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善意和诚意,也表明了将继续引领两岸关系朝着积极、正确方向发展的决心,对于我们紧紧抓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势头,全方位地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经过三十多年的艰难努力,从探亲访友为起点,到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卫生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全面交往与交流,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终于步入了健康务实的轨道。据2008年底统计,海峡两岸的贸易额已达1292亿美元,人员往来突破了500万人次。由此可见,建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台方针政策的调整与转变,既有效地缓和了台海地区的紧张局势,化解了国共两党意识形态的严重对立,又促进了海峡两岸交流与交往。历史再次证明,祖国和平统一大势所趋,历史潮流不可阻挡。相信经过包括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一定会早日完成,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也定会实现。

注释:

参考文献:

[1]蔡天新:《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对台政策的历史转变与两岸关系发展》,载《南京邮电大学学报》,09年9月。

[2]张仕荣:《新时期对台工作的主要思路》,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第15期。

[3]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第2期。

[4]《台湾问题与中国统一白皮书》,载《人民日报》,1993年8月1日。

[5]《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版。

台湾与大陆论文篇十五

-一、招生专业及人数。

2012年我校共有100个专业(其中全日制专业硕士或领域14个)招收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本招生简章专业目录中所列“招生人数”为预计招生计划,实际招生计划(含非定向、定向、委托培养、自筹经费计划)以当年国家下达的文件为准,且各专业的招生数将根据考生报考及上线情况而有所变动。

二、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学术型研究生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5.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可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6.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的报考条件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非法学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不得报考)。

2.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法学专业的(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方可报考)。

3.报名参加我校专业硕士中的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教育中的教育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第1、2、3、4、5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4.报名参加我校除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教育中的教育管理外的其他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5.被我校接收的推免生须在国家规定的报名时间内到报考点办理报名确认手续,亦不得再参加统考。2012年我校除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教育中的教育管理外,其他各学术型专业和专业学位均可接受推免生。

三、报名及考试办法。

2.复试由我校组织安排,实行差额复试,全面考察考生素质,择优录取。初试和复试科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办法将适时另行通知。

四、我校硕士生的有关待遇。

1.同等条件下,第一志愿考生优先录取、优先使用公费指标。

2.为吸引更多的优秀本科毕业生报考我校,凡第一志愿录取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新生(包括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定向生和委培生除外)将获得相当额度的新生奖学金:(1)“985工程”或“211工程”所属院校国家计划内统招本科毕业考生;(2)其他院校国家计划内统招且入学考试成绩优异的考生。

3.符合条件的硕士生,还可享受我校设立的普通奖学金、优秀奖学金、单项奖学金、捐赠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待遇。

4.学校为研究生设立曹光彪学生科研奖,奖金额度最高达10000元人民币。

5.在校研究生可申请学校学生科研创新计划(srip)课题、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得到不同程度的资助。

6.委托培养硕士生、自筹经费硕士生的培养费收费标准为7000元/人年;非定向培养硕士生、定向培养硕士生免交培养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也有较高比例的公费指标,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生的培养费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确定。

7.通过cet6(470分及以上)的考生可在入学后申请英语公共课免修,cet6合格分数的时效为2年。

8.我校为研究生提供勤工俭学机会。

9.家庭经济困难且在本科期间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完成学业的自筹经费研究生可申请助学贷款。

10.住宿费按照我校有关宿舍(含公寓)收费标准缴纳。

五、其他注意事项。

1.若发生考生与原单位因报考研究生产生的问题而造成考生不能报名、考试、录取就读的后果,我校不承担责任。

2.在审查考生网上报名信息后,对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发放准考证。我校将在复试时对考生学历证书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再次审查,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

3.考生在网上报名时提交的所有材料应清晰、详细、真实;对于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即取消其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4.我校研究生院(筹)受理招生政策的咨询,不办理购买参考书业务,有关历年业务课试卷的获得办法可点击查看宁波大学研究生院(筹)网站的相关信息。

5.本简章中如有内容与教育部最新政策相冲突,我校将按照教育部最新政策执行。

6.有关招生信息请随时留意我校研究生院(筹)的网页,如有变动,以我校网页公布的报名办法、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及相关信息为准。

有关报考专业的具体问题及购买参考书目等事宜,可直接与相关招生学院联系(详细联系方式见“硕士学位点介绍”)。

联系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宁波大学研究生院(筹)。

学校代码:11646。

邮政编码:315211。

网址:/。

中国大学网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782940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