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备的一环。在写总结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主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思考它们背后的深层次思考。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论文篇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c.身心发展开始晚、速度慢且达到的水平低d.身心发展开始早但达到的水平低。
a.枪、刀、拳击袋、锤子。
b.它可以获得对儿童较为全面的分析c.它比较科学化和标准化。
d.它能够通过一问一答来获得所要得到的信息。
23.对榜样的作用十分重视的理论是()a.经典条件反射c.认知行为矫正理论。
24.行为矫正技术中最基本的方法是()a.正强化法。
b.与正常儿童交往的机会,体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b.活动小组、非固定活动小组d.配对关系、非固定活动小组。
29.简述智力落后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
30.何谓“多动症”?多动症儿童的主要类别有哪些?
31.什么是游戏治疗?游戏和游戏治疗的关系是什么?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32.试分析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33.结合学前特殊儿童的实际,分析影响学前儿童语言障碍形成的心理和环境因素。
四、应用题(本大题共9分)。
35.联系学前特殊教育的实际,请从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两个方面,谈谈如何对学前超常儿童采取有效的幼儿园教育策略。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主要表现为智力落后和学习困难的特殊儿童是()a.脑瘫儿童c.病弱儿童。
2.全纳性一体化融合教育是指()。
4.下列哪种情况不能认定为视觉障碍?()..。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流畅度异常?()...a.首音难发,语音连续重复。
5.下面符合智力落后儿童的注意特征的描述是()。
6.智力落后儿童的生理需要和较高层次需要的发展特征是()。
7.对学前智力落后儿童的交流能力培养的任务分解过程不包括()...9.自闭症儿童机械模仿别人的“鹦鹉式语言”属于()。
10.传统的语言障碍研究中,音质、流利和清晰度方面的障碍属于()。
11.缺乏交会性注意是孤独症儿童的一大行为特征,这是指()。
c.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论。
b.稳定性。
d.变通性b.创造性思维。
d.注意力b.心理治疗。
d.环境控制治疗b.身因论d.多因素论13.关于孤独症的发病原因,精神分析学派观点支持的是()。
15.“头脑风暴法”主要有助于发展儿童的()。
b.加速学习d.内容新颖化b.智力。
d.领导能力。
17.《瑞文推理测验》主要用于鉴别儿童的()。
a.前者是不自由的,后者是有限制的c.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a.教师在进行语言矫治时,使用真实物体与真实情境。
b.行为主义学派d.人道主义思想。
19.游戏与游戏治疗在儿童参与动机上的区别是()。
b.前者是有限制的,后者是自由的d.前者是被动的,后者是主动的。
20.下列哪一项体现了当今语言矫治重视儿童生活经验的趋势?()。
中。教师采用的是()a.消退法c.隔离法。
这指的是()a.现场模仿c.电视模仿a.分组教学形式c.个别辅导的形式。
a.设立专门的个别辅导教室。
29.简述智力落后儿童的语言特点。
d.在集体教学中重点关注的形式。
b.代币制。
d.塑造法b.个别化指导原则d.可行性原则b.操作性强化物d.拥有性强化物22.在实施强化的过程中,看电影、看画册、过生日、郊游等属于()。
23.当儿童表现出不良行为时,教师及时暂停其正在享用的正强化物,并把其移到正强化物较少的情境之24.“让幼儿一方面观察示范者的言行,一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参与活动,实施演练有关动作的方法”,25.在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环境中,教育的主要方式是()。
31.什么是艺术型超常儿童?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32.试论述教师在幼儿园语言治疗中应承担的具体任务。
33.试论述精神分析学派游戏治疗的基本观点。
34.试论述学前儿童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四、应用题(本大题9分)35.应用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对学前听觉障碍儿童实施早期干预。
全国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c.其教育和训练主要由教师来进行a.语言发展c.思维发展。
10.所有语言障碍中出现率最高的是()a.发声异常c.语言发展异常。
a.一般的口吃是正常心理现象。
b.其脑瘫发生在儿童出生时。
a.前者是自由的,后者是有限制的b.前者是有限制的,后者是自由的。
d.治疗者要让儿童感觉到能自由表达自己的全部感情。
24.固定比例强化、可变比例强化等属于()a.间歇强化。
b.正强化b.智力落后儿童d.情绪与行为问题儿童b.过度保护。
d.婴幼儿和少年时期b.语言发展异常儿童d.智力落后儿童。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28.简述哮喘儿童的发病特征。
29.何为“代币制”行为矫正方法?
30.学前超常儿童早期教育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31.精神分析学派游戏治疗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32.试述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对社会文明进步的意义。
33.如何诊断与矫治儿童的构音异常?
四、应用题(本大题9分)35.以某一多动症儿童为例,说明设计对某一多动症儿童进行教育干预的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原则及主要内容。
浙江省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b.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70年代。
b.努力寻找治疗的“秘方”、积极解决孩子在交流等方面的问题、正视孩子耳聋的现实。
b.视网膜脱离。
d.辐射性眼外伤b.一级重听d.一级聋。
d.期望值偏低、缺乏自我尊重意识、缺乏交往的需要。
12.下列属于孤独症儿童特征的是()a.鹦鹉学舌、刻板性行为、缺乏交会性注意。
14.下列属于超常儿童的典型特征的是()a.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若干癖好。
d.有若干癖好、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掌握欲极强。
a.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c.一般目标和特殊目标。
()。
b.独立学习项目d.加强班。
b.作业能力与交往能力d.机械操作能力与思维能力。
d.治疗者不必要迅速承认并反馈儿童表达的感情。
b.行为塑造法d.代币制。
d.一般发展目标、个别发展目标、集体活动目标。
29.简述听障儿童语言训练的内容。
31.简述学前儿童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并作简要说明。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32.试分析新的观念背景下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念的含义。
33.试论述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对孤独症儿童可以采取的教育措施。
34.结合学前特殊教育的实际,试论学前特殊儿童语言矫治工作的指导原则。
四、应用题(本大题9分)。
35.结合实际,分析学前特殊儿童游戏治疗的几个基础理论的游戏治疗观点。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论文篇二
1、儿童学前教育的介绍
1.1什么是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目,是我国对儿童智力开发的重点基础教育。儿童的学前教育主要依靠家长及教师的引导,通过科学系统的教学,促进儿童大脑各部位功能逐渐完善。由于学龄前儿童正处在人生中智力发展的初级阶段,同时也是智力发展最快的阶段,因此,科学的教学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及家长运用正确的教学手段,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儿童的学习模仿能力,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然而学龄前儿童也同样处于心智极不成熟的时期,这时家长及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出现些许差错,都将影响孩子的日后发展,因此只有谨慎对待孩子的学前教育,才能确保孩子心智的正常发展。
1.2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
学前教育主要针对3-7周岁孩子进行的保育和教育,其思想最早由德国教育家提出并推广,到现在为止,学前教育的思想已被大部分人所接受,我国也开始了学前教育体系的构建。然而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较晚,国内缺乏专业系统的幼师培训学校,导致我国现有大部分幼师文化素养不足,无法满足儿童在智力发育时期的教育指导需求,不利于儿童的智力发育,也阻碍了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2、我国儿童学前教育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2.1学前教育机构缺乏专业的教师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对孩子的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作为我国重点的基础教育,由于其发展的时间较晚,而且国内没有系统的专业培训机构,导致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缓慢。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学前教育缺乏系统的管理体系,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自身文化素养不足,只能根据教师自身情况安排教学内容,课程过于单一,且缺乏趣味性,降低了儿童对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儿童的智力开发。此外,由于我国教育体系为应试体系,因此,国内学前教育机构难免将重心放在儿童的学习成绩上,一味的填鸭式教授儿童书本上刻板的知识,忽略了对儿童想象力及创新力的培养,导致大部分儿童缺乏了自主学习能力,对儿童日后的学习发展造成了极大影响。
2.2学前教育过于偏重智育教学
学前教育作为对儿童智力开发的一门基础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将教学重心放在智育教学上,从而忽略了对儿童心理的培养。儿童处在一个心智极不成熟,却最易塑造与发展的敏感时期,过度的智育教学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儿童的智力,却限制了儿童自身的发展,容易扭曲儿童的学习观,导致儿童为学习而学习,丧失了学习的创新能力,造成儿童日后自身综合素质修养不足,不利于我国的稳定发展。
2.3缺乏优良的学前教育环境
由于我国学前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国内缺乏对幼师专业系统能的教学机构,导致国内高品质幼师少之又少,现有多数幼师文化素养不足,而高品质幼师往往被经济实力较强的学前机构聘用,这些机构拥有较好的学习环境,雄厚的师资力量,但入学费用过高,只有一小部分人群能够承担起这些费用,而其他学前教育机构,由于缺乏资金,无法为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教授课程也过于单一,忽略了对儿童学前的心理教育,限制了儿童心智的发育,不利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3、我国家长对学前教育认知的误区
3.1过于关注孩子的知识储备。
忽略孩子的学习能力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在日后拥有更大的竞争实力,不在学习的起跑线上落后别人,往往会选择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而由于我国应试教育思想已经根深蒂固,故而家长及幼师在对儿童进行引导教学时,也将重点放在应试方面上,限制儿童喜好玩乐的天性,将儿童禁锢在枯燥的书本中,一味的教授孩子上学的基础知识,忽视了儿童自身的感受,同时也忽略了学习过程中实践的重要性,过度的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儿童在心智发育期只接受填鸭式教育,磨灭了孩子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对知识只能做到死记硬背,无法做到融汇贯通,影响儿童日后学习与发展。
3.2为孩子制定过高的标准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目光放在教学事业上,这也就造成家长之间的攀比心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是我国家长的普遍心理,而学前教育恰恰满足了家长的这一心理。因此大部分家长为了自己的心愿,不顾孩子的意愿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同时家长也忽略了儿童的心智水平以及学习能力,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为孩子制定过高的标准,导致儿童进行学前教育时,学习压力过大,反而阻碍了儿童的智力发展。
3.3国内学前机构大多按小学模式教学
学前教育时我国的基础教育,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在上学前发展心智水平,让孩子能更好的接受日后的教育。然而国内多数学前机构曲解了学前教育的涵义,将学前教育理解为小学教学的预备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设立的课程也多与小学课程相关,过度的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对孩子心智发展的培养,导致孩子心智发育缓慢,对孩子日后求学造成一定的阻碍,失去了学前教育的意义,对我国教育事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4、结语
学前教育是我国重点的基础教育,受教人群为学龄儿童。由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心脑智力发育极不成熟,在进行学前教育时,需要老师及家长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最大限度的开发孩子的智力,达到学前教育的目的。然而我国目前学前教育机构并不十分完善,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知也过于狭隘,往往造成孩子接受学前教育后,并没有心智上的发展,这不仅造成了家长经济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妨碍了孩子的智力发展,对其日后求学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只有纠正人们对学前教育认知的错误观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才能进一步发展,进而促进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论文篇三
摘要:特殊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其发展经历了萌芽、诞生和发展等阶段。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特殊教育在我国取得了长足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民主化的推进,更应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为障碍者和残疾者提供满足其需要的教育。
关键词:中国 特殊教育 演进历程 启示
特殊教育的内涵与理念
特殊儿童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规律的科学,又称特殊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由于对特殊儿童有两种理解,特殊儿童教育学也就有两种界定。广义的特殊教育是指:正常儿童之外的所有儿童的教育学,即超常(天才)、低常(智力落后)、有品德缺陷(问题儿童)、器官缺陷(盲、聋、肢残)、儿童精神病和病弱等各种儿童的教育学。狭义的特殊教育是指:身心有缺陷儿童的教育学,即盲、聋、弱视、重听、智力落后、言语障碍、肢残、病弱等缺陷儿童的教育学。美、日、苏、联邦德国等许多国家从法律或学术上把特殊儿童教育规定为缺陷儿童教育;广义的特殊儿童教育学又分为盲童(视觉障碍)教育学、聋童(听觉障碍)教育学、智力落后儿童教育学、言语矫正学、天才儿童教育学、问题儿童教育学、多种缺陷儿童教育学等。本文主要是指广义上的特殊儿童和特殊儿童教育。
方向性;“爱”则蕴藏着人性之本,爱心;这反映了特殊教育的理念为“爱而有教”与“教而有方”的融合。
特殊教育的演进历程
从世界教育史来看,特殊教育实践活动古而有之。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只有200多年历史。其显著特点是文理渗透、医教融合,它的发展既有赖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治开明,也有赖于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自身的认识发展水平。我国特殊教育按其发展阶段划分,大致经历了准备阶段、早期阶段和发展阶段三个时期。
特殊教育准备阶段:古代特殊教育思想的萌芽
我国古代文献中,很早就有关于残疾人的记载和对其原因的探究。如《左传》卷六记载着“耳不听无声之和为聋,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同时,春秋时期有人将残疾分为失明、聩、暗、瘸、驼、痴、癫和狂疾等不同类型。此外,还对残疾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的说法;《吕氏春秋·尽数》中有“轻水所多,秃与瘿人”;我国最早的中医学著作《黄帝内经》指出,“颠病”是“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颠疾也”。由此可见,古代特殊教育从医学和教育两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述,对特殊教育的认识具有朴素唯物论思想。
超常儿童的记载,尽管方中永的早慧因为教育失误和他自身骄傲而使其成为一个平庸者,但从另一侧面反映出特殊教育在特殊儿童一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古代有开明的残疾人政策。夏商周时期有减免残疾人税收的规定,《周礼·地官·大司徒》记载:“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日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日恤贫,五日宽疾,六曰安福”。这种政策到春秋时就有了问疾、养疾(收而养之,官之衣食)之举。从秦汉到明清,开明统治者都设置了专门机构去关注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对残疾者赐谷、设“悲田制”、“福田制”和“养济院”等。我国古代在用人机制上对残疾人一视同仁,周代就有盲人担任乐师和相应官职,孙膑和司马迁是肢体残疾者,受刑后仍被重用。
特殊教育的早期阶段:现代特殊学校的产生
漫长的封建社会,特殊教育发展异常缓慢甚至停滞。直到1874年,苏格兰教会人士穆威廉在北京建立“瞽叟通文馆”(现北京市盲人学校)、1887年美国传教士梅尔斯夫妇(在山东登州(蓬莱)建立了“启喑学馆”(烟台市聋哑中心学校)。20世纪初,张骞、周跃先等人率先创办特殊学校。1921年江苏省立第三师范附小为弱智儿童开设的“特殊学级”,揭开了中国特殊教育各领域发展的新纪元。
中国近代制度化的特殊教育源于学习西方,1922年“新学制”的“附则”中提出应注意特种教育,这是我国学制史上的特殊教育。陈鹤琴于1934年7月至1935年3月间出席了国际幼儿教育会议,并到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丹麦、前苏联、波兰、奥地利、意大利和瑞士等11国进行了教育考察后,于1935年8月10日在《对于儿童年实施后的宏愿》中提出:“愿全国盲哑及其他残废儿童,都能享受到特殊教育,尽量地发展他天赋的才能,成为社会上有用的分子,同时使他们本身能够享受到人类应有的幸福”。这标志着我国教育研究者将研究对象从健康儿童转向特殊儿童,这是教育民主化和人类进步的体现。具有现代意义的特殊教育学校正是在中国这一特定矛盾的文化氛围,低经济水平和动荡的社会环境中艰难地发展。
早期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特殊教育学校,承担起了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及培训任务,致力于通过办学来建构特殊教育体系。刘先骥于1916年在湖南创办的导盲学校,是我国早期创办的特殊学校之一,1921年又增设了师范部,培养特殊教育师资。实业家张骞也于1916年创办了南通盲哑学校。陈鹤琴(1892—1982)从致力于中国教育科学化和民主化角度出发,十分关爱特殊儿童,是站在中国儿童教育发展高度将幼稚教育、国民教育和特殊教育并列为儿童教育的第一人,充分认识到发展特殊教育对社会进步的价值,积极呼吁社会关应注特殊儿童教育和发展。他认为,只有关注特殊儿童心理的教育才是科学的教育。他在上海国立幼稚师范专修科讲授儿童研究课程时,专章讲述了低能儿童问题:特殊教育不仅要关注他们的身体缺陷,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因为特殊儿童具有许多不同于正常儿童的特殊心理,特殊教育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他还对耳聋儿童、口吃儿童和低能儿童的心理进行了研究。
特殊教育的发展阶段:现代特殊教育体系的形成
到新中国成立前,共有42所盲聋学校,2380名在校生。旧中国的特殊教育学校仅仅局限于盲聋两类儿童的教育,且盲、聋学校多为私立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于1951年签署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规定设置聋哑、盲人等特种学校,标志着特殊教育成为新中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殊教育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尤其是1988年,第一次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在我国特殊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新中国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特殊教育学校一直是我国大陆实施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从1954年到文革前,前苏联留学生在北京和上海曾进行了弱智教育实验。1979年开始,北京创办了弱智儿童特殊教育班,1983年开始建立首批培智学校。
1985年,很多地区为节约经费,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采取了在普通学校中设置特殊教育班的形式;北京、上海等地基于回归主流的教育理念,开始实验普通班级吸纳残疾儿童学习的形式,即后来成为“随班就读”。随着《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及《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的实施,发展特殊教育的任务迫在眉睫。1990年开始,为了使农村的弱智孩子能接受教育,在农村也出现了随班就读的安置形式,这种新形式与国际后来提出的融合教育或全纳教育相吻合。之后,中国形成了以大量的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多种办学形式。
启示
1.理性地看待特殊教育
理性地对待特殊教育理念的发展历程,形成科学的特殊儿童教育观,保障残疾儿童平等的受教育权和发展权,恢复、治疗其身心功能,使之在最大程度上接近于正常人的生理或心理机能,这是其获得真正发展的途径。
加强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与合作,通过家校之间合作来提高社会融合质量;使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帮助和教育。在普通教育班级中进行个别化教育,将特殊教育技术运用于普通教育课程,儿童需求的多样性被最大限度地容纳在普通教育课程中。
2.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
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产生虽然迟于欧洲,但对残疾人的认识却具有朴素的唯物论色彩和人道主义倾向,其发展变化有着自己独特的形式和特殊的文化底蕴。特殊教育实践活动与尊重、保护人的基本权利紧密联系在一起。
公平、人道地对待残疾儿童,尊重其个性与人格发展需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是衡量我国综合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而特殊教育法规是促进特殊教育发展水平的有力保障,因此完善特殊教育法规尤为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了系列相关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规,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特殊教育条例》、《特殊学校暂行规程》等,推动了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法制化进程。但现行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规难以适应其发展,表现出某些条款滞后于特殊教育实践,操作性不强,执法的力度不够。因此,应将现代特殊教育理念引入特殊教育法,明确权利与义务的强制性。
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而我国受过专业训练的特殊教育师资严重缺乏,我国在1989—2000年的11年时间里下达的特殊教育专项补助款仅为2亿人民币。为此,应当尽可能增加对特殊教育经费的投入,使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同步发展,致力于为障碍者和天才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提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让他们拥有高质量的生活。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论文篇四
对特殊儿童进行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孩子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学前期是孩子的性格、情绪、情感、行为习惯、社会性和认知等的发展的最重要和关键时期,如果孩子能够在该时期得到合理、科学的引导、教育,将对孩子的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越早进行教育就越容易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学前教育对特殊儿童个体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从特殊儿童的残损和障碍程度来看。对特殊儿童进行学前教育,有利于他们的早期干预、早期康复。我们都知道,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残疾儿童,其治疗效果就越好,通过早期干预能够降低一些残疾儿童的残损程度,甚至使他们康复,发展成正常儿童一样的水平。同样的,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也是越早越好。进行学前教育,可以通过训练、教育等方法对特殊儿童进行缺陷补偿和康复,从而使残疾幼儿的损害不至于造成更大的残疾和障碍。比如,英国有项研究表明,通过早期语言训练,幼儿园中母语为英语的有阅读困难的孩子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到小学一年级时降低为二十分之一;母语不是英语的儿童有阅读困难的占总数的五分之二,到小学一年级降到百分之九。而我国的一些语言训练机构的教育经验也表明,越早对聋童进行语言训练,其语言发展效果就越好。所以,有效的早期干预和教育能够帮助减少残疾儿童残疾损害程度,使他们的缺陷得到最大限度的矫正和补偿。
2.从特殊儿童的认知发展来看。有研究表明,0~6岁是个体认知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学前教育作为人生最重要的启蒙阶段,能够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如果没有对特殊儿童实施科学、有效的学前引导和教育,再加上他们自身的缺陷和障碍,会对他们将来对主流社会的认知发展有很大的阻碍。而通过一些教育手段,比如交际情境创设,能够极大地促进特殊儿童思维、想象、语言、记忆、感知能力等认知能力的良性发展。
3.从特殊儿童的社会化方面来看。学前阶段是后天因素初始对儿童产生影响的阶段,也就是儿童社会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有效的后天教育和环境刺激,在与周围人产生互动的过程中,幼儿会逐渐获得初始的对人、事、物感知的态度、情感,也会初步形成个体性格情绪、行为习惯、人格品质等。所以,学前教育时期是幼儿个体从自我认知向社会化过度的重要时期。进行科学的学期教育,能够使特殊儿童获得应有的初步社会感知、交往交际等能力和喜怒哀乐等情绪,为残疾儿童将来很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一个特殊儿童接受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这个特殊儿童家庭的生活模式也会为了适应其发展特点二发生转变,学前教育对特殊儿童家庭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首先,学前教育能够帮助减轻特殊儿童家庭负担。残疾儿童缺陷的补偿和矫正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非常沉重的负担。如果特殊儿童进行学前教育,就能由学校对孩子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这样就减轻了家庭的经济压力。同时还能够减少家长照顾孩子的工作量,减少家长的压力,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正常的工作中,从而挣取到更多的经济收入;其次进行学前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家庭稳定,促进家庭情感的和谐,进而使得特殊儿童家庭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最后学前特殊教育机构为特殊儿童提供专业的、科学的早期干预、引导和教育的知识,能够使得家长从心理和能力上给特殊儿童更科学的照顾和教育,使家庭氛围更加融洽、和谐。
三、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对对社会的重要性。
1.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表现了教育的'公平性。目前我国的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入学情况远不如正常儿童乐观,为残疾儿童提供学前教育的特殊教育机构严重匾乏,远不能满足残疾儿童的入学需求。如果特殊儿童没有接受科学的学前教育,将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也会使得家庭和社会面临更沉重的负担。“每个幼儿都有权利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这一理念显示了每个幼儿在人格和人权上都是平等的,即使是特殊儿童,他们也应该享受和正常儿童同样的受教育权利。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拥有平等的教育机会,是实现教育公平的起点。所以,大力发展特殊儿童学前教育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
2.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能够促进特殊教育质量的提高。现阶段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一年级的特殊儿童,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其中有的学生缺乏语言基础和基本的生活经验和尝试。特殊学校就只能从最基础的学前教育做起,还需要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来矫正和弥补他们的缺陷。特殊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本来就受到残疾的影响,而因为学前教育的缺乏,他们还要额外学习更多的东西,所以他们的发展水平要比正常儿童的低。如果能够在特殊儿童学龄前对他们进行良好的学前教育,给他们打下日后学习和发展的基础,他们也就不会在义务教育阶段那么吃力,特殊教育的质量也就能得到提高。所以说,进行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能够促进特殊教育质量的提高。
3.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能够帮助社会减轻负担。由上述可知,开展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能够帮助特殊儿童家庭减轻负担,同样的,社会作为一个大的家庭,开展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也能够帮助减轻社会负担。这是因为学前教育在减轻家庭负担的同时能够促进特殊儿童父母安心、积极工作,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如果对特殊儿童进行了特殊教育,那么就会大大减少社会在特殊儿童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投入,间接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增长。
四、结束语。
总之,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对儿童本省、儿童家庭及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重要性,对整个教育事业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国家、社会及民众应该提高对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关注和重视,从各个方面团结力量,促进特殊儿童学前入学率的提升、促进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从而为我国特殊教育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佳颖.加快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
[2]李鑫宇.有关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意义及问题的探讨[j].才智,2011,(22).
[3]冯晓华.浅谈发展农村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j].吉林农业,2011,(7).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论文篇五
xx今年4岁了。这几年也积累了一些育儿心得,以下我就从五方面谈谈自己几年来的育儿心得:
一、先倾听再出主意
孩子会经历很多“危急时刻”,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无忧无虑。不仅要帮孩子走过这段时刻,而且帮助她消化理解害怕、生气、失望、尴尬、伤心这些情绪,对于父母来说是很关键的。先是应该多倾听孩子,确定她的感受,然后再充当军师,这样孩子会学会在困境中和他人沟通,更有自主性。
二、每天都会跟孩子说一次“我爱你”,每天都会给孩子一个拥抱
我跟好好爸爸约定好,每天都要跟好好说一次“我爱你”,无论是什么时候都行,有时候是她刚睡醒,有时候是晚上要睡觉的时候,有时候是去接她放学的路上。这时候,孩子也会笑眯眯的跟我或者她爸爸说“我也爱你”。我们总认为爱是应该用行动来表示的,但是,为了让孩子知道怎样去表达,我们还是应该要常常虚实结合一下。
三、善用表扬和鼓励
由于好好吃饭有包饭的习惯,而且吃一口饭要非常久的时间,以至于吃顿饭要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我每次喂饭都催她要吃快点,不能慢吞吞的,再后来我就只有夸奖她了,她吃进一口我就表扬一下。可是到现在已经夸成了习惯,她也不以为然,无所谓了。所以,家长一定不要滥用表扬,如果把孩子每天正常该做的事(像自己收拾玩具、走路之类)都拿来表扬,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就会把它当做谋取利益的交换条件,或是要挟家长的资本。
好好的胆子不够大,很多时候很多事都不敢尝试。在家的时候什么事都依赖我们给她做,这样什么事都指望我们怎么行呢?我跟我老公就在很多时候试着鼓励她,她平时在家也喜欢画图画剪纸,可她拿着笔又不知怎么画,于是就老叫“妈妈你给我画”,我就把笔拿在她手上,鼓励她说“你一定会画得比妈妈好”就听了这句话,她会很快的画好。现在她已经会拿着笔没事就画,画圆呀,三角形,还会一一把画的图案剪出来。
四、避免批评和指责
过多的批评和指责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没有好处的。特别是当已经有人对某件事向她提出批评的时候,再在旁边横加指责,我认为是非常错误的,那样会很伤孩子的自尊,从而产生逆反心理。这种时候,就应该心平气和地、耐心地教育她,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她自己对故事中的行为进行评判,然后将故事中的行为与他的行为进行对比,让她知道自己的过错,最后表扬一番她的长处,告诉她这件事虽然做错了,但是没关系,只要能改正你还是和以前一样棒,是个大家都喜欢的好孩子。那样不仅使她找回自信,还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一定会改正的。
五、让孩子帮忙做事
平时在家我总是让好好做一些在餐前摆好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力的杂事,有时在我洗东西时,就会让她帮我端只小凳子。这些事可能在我们家长眼里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可就是这种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才能陪养出具有良好习惯的人,只要我们多留心这种小事,就会让孩子收益一生。
以上只是我个人一点初浅的育儿心得,相信各位家长朋友一定有比我更好的育儿方法。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论文篇六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吃苦耐劳的农民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然而最让他们揪心的是离家打工后留在农村的子女教育发展问题。大多数农民工很难将子女带在身边,只能交于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管教。一个新的特殊弱势群体就这样诞生了――留守儿童。目前,已有大量的社会力量和教育工作者将注意力投向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但主要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而对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研究和关注较少。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农村留守学前儿童是指0到6岁的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由父母以外的监护人负责一切生活起居的儿童。
现代教育是一个大系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作为教育的三种基本形态在各自的领域担负着培养人的使命。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是儿童社会化的关键。学校教育是儿童学习的主要场所,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时时刻刻影响着儿童的生活和学习。通过调查分析,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存在的诸多问题正是由于家庭教育缺位、学校教育主导性不强、社会教育的环境不利造成的。
1.家庭教育严重缺位
一是亲子教育陷入困境。良好的亲子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出身心健康发展的下一代。然而,父母长期在外,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造成亲情淡漠,导致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相对疏远,亲子教育基本从孩子的成长中淡出,亲情教育功能几乎丧失,这种缺乏沟通和亲情的关爱,很容易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二是单亲教育力不从心。单亲监护人因家务负担较重而无暇顾及孩子的情绪与情感变化,对孩子的照料和教育也缺乏耐心。残缺的家庭教育给留守学前儿童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可低估。
2.农村学前教育问题
留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家庭监护堪忧导致留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不利,本应通过学前教育得到一定的弥补,但目前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的严重缺乏、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育缺乏规范等问题造成了留守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得不到有效的引导,教育得不到良好发展。这就需要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但目前农村学前教育的现实状况,他们很难获得相关培训。同时由于幼儿教师工作范围仅限于园内教学,课后缺乏与幼儿监护人之间的沟通,不能起到改变留守学前儿童监护人教育观念、帮助监护人了解孩子的作用。
3.社会教育环境不利
一是户籍制度的缺陷。城乡二元体制使城乡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农民仍然游离在城市体制之外,由此派生出一系列诸如教育、住房及社会保险等政策,形成了强大的阻止农民工及其子女融入城市的制度性障碍。
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是三个相互关联、相互协作的环节,这三个环节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共同给予留守学前儿童关心和帮助才能解决好孩子的教育问题。
1.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多种方式促进留守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留守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教育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从孩子的家庭教育做起。
2.学校应当加强对留守学前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对于留守学前儿童,农村幼儿园应当给予更多地关注和关爱。一是建立农村学前教育规范制度。二是提高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力量,鼓励优秀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到农村幼儿园任教,定期为农村幼儿园教师组织业务培训,教授幼儿心理沟通等方面的知识。三是从制度上加以保障,建立留守学前儿童家长联系制度,可为留守学前儿童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详细记载这些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学习、表现和心理发展情况,及时与其父母沟通。定期与留守学前儿童监护人进行交流,使其了解孩子的学习、个性发展和心理需要。
3.鼓励社会力量关心、支持留守学前儿童,发挥社会教育的积极作用。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形成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氛围。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使留守学前儿童免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对他们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因为父母为了生计在外打工而成为留守儿童的孩子们更需要获得关爱和良好的教育,虽然留守儿童是城乡二元化结构的产物,留守儿童的问题目前还不能得到完全解决,但我们应当正视这一问题,为促进留守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和改善教育环境做出努力。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论文篇七
前一阵子在读一本叫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这本书,虽然还没有读完。但是,现在也有所收获。
根据书中所说和生活中结合,普遍的孩子都是发音从模糊到清晰、词汇量由少到多、语句由简单到复合句、有情境性语言到连贯性语言、先听后说,理解先于表达。那么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能力,所以周围的语言环境对儿童语言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我看来可以说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一方面,不光是对于孩子也同样适用于我们成年人。
不光要孩子在好的语言环境下学习,我们需要提供给孩子们充分操作语言的机会,通过多种形式操作可以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那么要做到这些教师就要在活动中起到主体作用和主导作用,这些是非常重要的`。
想要盖好语言这所大楼那么词汇量必定是这楼的砖瓦。词汇数量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标志之一,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标志之一。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性来给儿童计算词汇量的指标。不要一味的要儿童学习太多,根据个体差异来进行增减。
我们要培养孩子好的倾听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要让他们想说、多说。会说。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效果。要培养他们消除在环境中紧张的因素消除不敢说话的顾虑。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模仿,以免让孩子在学习语言上走上弯路。这样也能进一步避免导致口吃的发生。
慢慢的时间久了,让孩子乐意与人交谈,讲话有礼貌、也注意倾听对方讲话,可以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的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会说普通话。不过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英语也是现在家长关注的语言之一,很多家长由于自己不懂英语,便把孩子送到英语全日制的幼儿园。这也是一种好的方式,首先在语言环境上就已经建立起来了,可以在学校说英语回家说国语。
无论什么方式什么方法,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让他们在学习语言中找到快乐,这对于他们将来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不会厌倦学习。
通过以上的了解,我想总的来说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教师与家长都要与孩子创设良好的亲自交往语言的空间、鼓励儿童言语活动、树立言语榜样。鼓励言语创造性。要让孩子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寻找到乐趣。
网友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读后感”评价
:文章简炼,感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论文篇八
成成上幼儿园了,每天都哭。小朋友们一个月内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只有他仍然还在哭。当然也有不哭的时候,不哭的时候成成就不停地拍手。成成依恋班上的一个老师。老师带小朋友玩的时候他在一边拍手,小朋友上课的时候他坐在老师旁边形影不离,连老师上厕所的时间都不放过。老师走到哪里,成成就跟到哪里。后来,幼儿园的人都习惯了,见到这个老师旁边没有成成,都会问:“怎么你儿子没有跟来呀?”
幼儿园对于成成来说,是陌生的环境。特殊儿童对于陌生环境的反应首先是因安全感的缺失而产生的紧张。由于离开了妈妈的保护,对于独立要面对的一切,孩子木知所措。,安全感的缺失使得他每天不停地哭泣。班上老师成了妈妈的祷身。因此,对于准备入园的特殊儿童来说,帮助孩子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重要前提。这种思想准备包括对环境的熟悉和对老师的适应。事先带领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能有小区内熟悉的孩子一起入园就更好了。对于老师的适应就是需要老师对他们给予心理上的保护,保护他们的安全感,以宽容的态度去接纳他们,像成成的老师一样,给他们比其他孩子更多的时间去适应。
现在成成已经上幼儿园一年了,像变了一个人。老师也换了,上课的时候他不再坐在老师的旁边听课,而是和小朋友坐在一起。户外活动的时候,主动和小朋友一起拍球、眺绳、做操,已经找不到成成过去的影子。虽然成成仍然还有成成的特点,但是他已经和班里的小朋友融为一体。实践证明,特殊儿童是可以适应普通环境的,关键是要给他们时间与机会,宽容地对待他们与信任他们。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论文篇九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小学化误区,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明显,这种趋势不利于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也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正确定位学前教育,避免学前教育的小学化,成为当下学前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展开讨论分析,并提出一些措施,以期对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对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青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幼儿时期的学前教育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重要影响。学前教育作为青少年教育的第一个阶段,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论文篇十
寒假里,我翻阅了张明红编著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一书,它共分为三大篇,分别是:语言功能篇、语言发生发展篇、语言教育实践篇。最后的语言教育实践篇,我认为与自身的幼教工作有着很大的联系,因此我进行了重点阅读此篇。本书通篇行文流畅优美,清新明快,富有理论联系实践的指导意义,让人有一饮而尽的渴望和酣畅淋漓的期盼。
在这一书中,作者以饱满的激情、独特的视角,大量阐述了语言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语言教育的方法与途径、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等另类思考。阅后让人久久不能释怀,情不自禁地陶醉在他所描绘的语境里。透过文字,我在共鸣的同时进一步感悟着作者的心灵,为之打动。站在教育的圈子里,看整个世界,我们心怀教育者的真诚,担负教育者的责任,世界在我们眼里,缩成了一道风景。为了这美丽的风景,我们才对教育如此痴迷、寄予厚望。
书中阐述了许多理论知识,提升了我的理论学习。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这段时期幼儿的相应语言能力将得到怎样的发展,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幼儿掌握语言的关键,幼儿的一切活动都是教育,作为老师必须抓住一切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因此必须从小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语言,注重对幼儿的语言教育,使其语言能力在良好语言训练和培养中健康成长。
幼儿的日常生活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基础,幼儿生活的各方面与幼儿的语言教育息息相关。贯穿幼儿一切活动都是教育这个理念,因此我们不光着重集体语言教育活动,而应将语言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在幼儿来园、饭前、饭后等分散时间,或者区域活动中,利用与幼儿接触的一切时机,和幼儿进行交谈。鼓励幼儿多和小朋友交流,多和家长联系,多带孩子外出郊游,丰富孩子的视野,也就是丰富了孩子的语言基础。
此外,教师应善于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语言培养。例如:在进餐时,教幼儿说出菜谱的名称,读书时简单说出故事、进区活动说出内容等。教师还应利用师生间交往,有意提供示范,通过动画让幼儿观察、学习、模仿。通过师生间、小朋友间交往,不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幼儿教育中的语言教育在幼儿时期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我们应从幼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教育是一门陶醉的艺术;教育是一曲激昂的乐章;教育是打开心智之门的金钥匙;教育是塑造灵魂之窍的雕刻刀。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高尚的人在对话,读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一书,完全有此功效,在书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如何去进行语言教育。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论文篇十一
柯尔文手势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且准确地理解基本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解决唱不准音的问题,同时也能为学生未来的幼儿园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二、柯尔文手势的特点概述
1.柯尔文手势的特点
“柯尔文手势”是19世纪70年代由约翰柯尔文(johncurwen,1816-1880)首创,它借助七种不同的手势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音阶唱名,在视觉空间上把音的高低关系具体表现出来,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音高概念。
2.柯尔文手势的动作细则
柯尔文手势利用从腰腹部到头顶这样一个跨度,将八度音阶合理安排,其具体动作如下图所示。
三、柯尔文手势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于柯尔文手势的运用,首先应体现在帮助学生建立唱名、音高和对应手势的练习上,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
1.即兴单音练习
教师可以即兴做出一些单音的手势,学生则看着手势演唱出该音,如do音:即教师在钢琴上弹出该音后,学生边唱,边作出do的手势并放于腰部,以此类推进行其余各音的练习,或是由教师在钢琴上任意弹奏一个音,随即让学生唱出此音并做出相应的手势,这些都需要学生“眼疾嘴快”。
2.音阶练习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用手势辅助练习,提示学生把音唱得连贯,不能因为做手势就把音乐感觉破坏了,在适当的时候更要注意换气。除此之外,教师还能运用柯达伊手势对“跑调”的学生进行提示。
3.即兴的卡农(轮唱)练习
具体步骤如下:教师伴随着手势即兴慢唱旋律,学生在教师歌唱拍后模仿,即二声部卡农,锻炼音乐记忆。实际上,教师也可以安排学生互相做接唱练习:由一部分学生边做手势,边唱歌曲的前一个小节,另一部分学生则注意力高度集中,紧接着唱下一小节,这样的轮唱练习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注意力。
四、柯尔文手势用于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必要性
有人曾做过一项针对已毕业幼师专业学生的在职问卷调查,证实柯达伊教学法与柯尔文手势的重要性。调查显示,有57.1%的幼儿园教师认为柯达伊教学法适用于幼儿音乐课教学,而关于柯达伊教学法与普通音乐教学法在音乐欣赏课教学效果方面的比较中,前者更以56.6%优势取胜,获得广泛青睐。
五、小结
柯尔文手势不仅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同时也更易于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操作,这种教学手段简便易行、生动有趣,是值得推广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各个年龄阶层的学生建立音高概念和内心听觉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作者:刘惠敏单位:广东省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朱玲玲.幼师专业视唱教学中“柯尔文手势”的妙用[j].音乐大观,2013(10).
[2]胡文娜.运用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音高概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3).
[3]邱金玉.柯达伊教学法在我国幼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山东地区为例[d].哈尔滨师范大学论文,2014.
[4]潘晶晶.浅谈“柯尔文手势”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ol],2014.
[学前心理健康教育意义]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论文篇十二
(1)家长对孩子的压力。面对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许多家长认为知识就是财富,没有知识就没有同别人竞争的力量和底气。所以家长总想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逼迫其努力学习,不能有一丝松懈。家长们的观点并不是完全错误,但是他们这种极端的做法并不可取,一味把知识灌输给孩子,希望孩子顺利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期望,在无形之中给教育者和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越高,学校对孩子们的管理要求越严格,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
(2)幼儿园本身的压力。幼儿教育是孩子们的第一教育阶段。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就在于开发孩子潜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幼儿教育对培养孩子们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方式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教会孩子们如何快乐学习、积极创造、健康生活,为孩子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是一些幼儿园不能对孩子的学习做出准确定位,他们认为开展小学化的教育,提前让幼儿学到更多的知识不仅可以让小学教师省心,还可以让家长满意,于是这些幼儿园就开始违背教育规律,提前为孩子们灌输一些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幼儿园的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顺应了一些家长的要求,于是纷纷把孩子送到这种幼儿园中进行学习,这样就导致没有开展小学化教育的幼儿园生源减少甚至面临倒闭风险。鉴于此种情况,越来越多的幼儿园为了生存,也相继开展小学化的幼儿教育。
(3)来自小学的压力。幼儿教育同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一直困扰着教育工作者,但是却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现在大部分幼儿园工作者们就开始把教育工作向小学教育靠拢。但是小学教学却没有考虑孩子的入学前状况,不能主动实现与幼儿教育的有效衔接。大部分学校在招收新生时仅仅考虑孩子的读写算能力,认为读写算能力强的孩子素质较高。受到这些方面影响,家长们就失去正确的评判标准,认为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孩子们识字算数才是正规的教育,而那些带孩子做游戏的幼儿园就不能得到家长的认可。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论文篇十三
刘xx,女孩,4周岁,据父母讲孩子诊断为自闭症,我们姑且称之为有自闭倾向。她见到老师、小朋友不打招呼,即使在家长提醒后问好或说再见也并不看老师。该幼儿喜欢玩某样东西,就会反复操作,持续3、4个小时也不厌烦(可能时间允许的话还要长)。喜欢爬到窗台上看风景(我害怕极了)。每逢幼儿园离园时间,乘老师不小心出了教室门就往外跑。喜欢玩蹦蹦床、飞机,跳多长时间都不累,在飞机上成站立姿势任由飞机旋转,一点也不晕,怀疑前庭迟钝。喜欢吃的东西,别的东西被人拿走不在乎,吃的东西不行。脾气有点儿躁,有时会莫名其妙的对着镜子发脾气。但她对音乐歌曲敏感,喜欢唱《想唱就唱》。学歌曲时,常常是班里的孩子还在学唱,她已经先学会了。她记住的东西,即使是20种不同的蔬菜名称,也会按照原来的顺序背给你听。
这个姑娘是比较特殊的,我首次接触,感觉很棘手。我上网查询,没有什么有效方法;咨询专家,专家告诉我要有长久的耐心。没有办法,我就只能观察。我发现有个别幼儿去骚扰她,抱一下推一下的,她居然正眼看着他们跟他们说些简单的话。我就没有制止,发动一些孩子跟她玩。后来的情况很好的,时间不长她就能和4、5个小女孩玩了,而且成了经常性的玩伴。我给她表演唱歌的机会,她也能做的大有进步。但是又过了一段时间,出现反复了。几个小伙伴失去了对她的新鲜感,而她的进步相对于别人又太慢。她开始回到原来那种独来独往的状态中去了。但她喜欢户外活动,我延长活动时间,多提供给她与伙伴交流的机会,以后的情况有所好转。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7844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