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管理学中的运用论文(优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5 16:58:09
心理学在管理学中的运用论文(优质16篇)
时间:2023-11-05 16:58:09     小编:文锋

天道酬勤,努力就会有回报;阅读是拓展知识、增长见识的一种重要方式。以下是总结撰写的一些技巧和要点,供您参考和借鉴。

心理学在管理学中的运用论文篇一

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革新步伐进行了促进,在这样的形势下,小学教育也不在只是局限在基础知识的学习,心理学在教育教学的体系中得到融入。但是由于小学教学领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主要是對西方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进行借鉴运用,这导致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较大的问题,这种形势下要求相关教育部门对小学阶段的教育心理学运用实践力度进行加强,促进小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一、小学阶段进行教育心理学运用的意义。

首先,小学生由于年级较少,处于教育和学习的初级阶段,未形成一个成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和价值观,在小学阶段教学中对教育心理学进行运用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学生的消极心理和情绪进行消除和引导,对其成长和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其次,在小学初级教育阶段进行教育心理学的运用可以使教师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心理,以此为基础进行针对式的教学和课堂设计,可以使学生更为积极的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从而得到课堂的优化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最后,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的心理进行一定的了解,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的身心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各个方面发展进行有效的促进,并且对于教育心理学的运用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引,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以下针对教育心理学的分析及应用进行思考。

二、小学阶段教育心理学应用分析。

(一)小学生品德发展特征分析及品德道德认知培养教育。

从对小学阶段学生对情境和道德观念的判断来分析,不同学年段的学生自身的道德观念的发展情况存在差异。在儿童阶段,对于一些简单词汇进行混淆,例如:友谊和包庇、英雄行为和勇敢,从这些都可以看出,小学生的思想和道德是需要进行引导的,通过相关的资料数据调查发现,小学生从他律和自律、律他和律己以及片面到全面将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可以对教育心理学进行有效的应用,对学生进行引导。

在进行教育心理学运用时,可以通过讨论来分辨是正确还是错误,例如,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针对某件事情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具有一致的态度,不可以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使学生养成自身的辨别对错意识,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对各种观念所存在的含义进行分清;另外可以通过经典的预言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狼来了”,使学生意识到说谎的危害;同样也可以举办相应的活动,通过自身的感受,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意识到不良行为和习惯所可能产生的危害,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使其在心理和道德观念上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小学生心理差异分析及教学设计优化。

差异心理一直都是教育心理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之间所存在的差异较为明显。这就使得小学阶段的心理差异教育相关研究变得重要,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使学生的初级学习阶段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培养。目前,我国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差异实施个性化和全面化的发展培养,从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以及发展的倾向和特点出发,进行因材施教,从而实现小学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首先,是对心理差异研究内容的分析。在对心理上的差别性以及共同性进行遵循的原则之上,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差异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综合发展水平所存在的不同,例如言语、智力和学科学习的水平和能力差异;发展特点所存在的差异则为认知风格、自身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的特点等;而针对发展的倾向差异而言,则主要有心理水平的降低以及提高的可能倾向,或者是心理特点所可能发生的发展倾向等,这三方面的差异是相互依存的,彼此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

其次,小学学生心理差异分析的应用,对教学计划的优化意义重大,是进行因材施教的基础起始点,为针对性教育和特殊性教育提供了主要的依据。通过进行相关活动的举办,对学生的各方面差异进行分析。例如,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和词语重组训练对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词语表达能力进行试探;也可以通过故事分析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风格进行分析,也可以通过心理学的相关测试对学生的发展倾向进行相应预测,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实现了对学生心理差异的鉴别和诊断,从而更好的进行教学计划的设计和优化,这对于小学阶段基础教育而言意义重大。

结束语:

小学阶段教育中极大的促进助力就是教育心理学的运用,在教学的过程中,相关教育部门以及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重视,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与此同时,对我国心理教育学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对小学基础教育阶段教育心理学所发挥出的重要性进行明确,对外国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吸取和借鉴,创建适合我国小学学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基础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心理学在管理学中的运用论文篇二

要想将视觉心理学更加有效的运用到幼师美术教育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培养幼师的综合能力;注重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培养;课程设计上多融合心理学范畴。

1.培养幼师的综合能力。

视觉心理学运用到幼师美术教育教学中,毕竟是较为新的'尝试,融合了心理学范畴,这就要求我们的幼师必须有较高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去接受新的教学方法。为此,我们的学校要重视起来,制定方案计划,分步实施,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基本功训练为重点,开展幼儿美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使教师的业务素质有一个较大的提升,理解美术行为的整体教育价值,明确美术教育是思维与知觉发展最有利的媒介形势之一。

2.注重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培养。

视觉心理学本身就较为抽象,另外美术教育也较为枯燥,如果课堂中一味的只是知识的传输,我们的幼师就会失去兴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堂氛围,培养师生的良好关系。在讲解好视觉心理学的基础上,多采用具体的实例对幼师进行教学,让他们感受到该教学方法的乐趣,同时要多鼓励幼师专业的学生表达自己对于美术方面的看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这样,融洽的课堂气氛,才能将知识有效地传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程设计上多融合心理学范畴。

视觉心理学侧重于从心理方面进行传输。所以课程设计上要多融合心理学范畴。在美术教育学科基础课中增加视觉心理学的学习,将美术教育不能简单的看作是艺术或只是审美,因为它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是感知与思维发展的重要媒介课程,是儿童心智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只有这样,在课程设计上融合了心理学范畴,才能更加的将视觉心理学运用到幼师美术教育中。

总之,幼师专业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行业,而美术教育更是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所以发展幼师美术教育意义重大。本文重点讲解了视觉心理学在幼师美术教育中的运用。通过运用视觉心理学,可以有效的提升幼师美术教育教学质量。在以后的幼师美术教育教学中,要更加突出视觉心理学的作用,以此来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

心理学在管理学中的运用论文篇三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90后,家庭情况富裕,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性格上多以自己为中心,遇事不考虑别人,只考虑自己,生活在新时代,自尊意识极强,遇事不妥协,喜欢为自己辩护,针对这些情况,辅导员在日常教育中要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使得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自己去改正,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当代大学生多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性格多以自我为中心,在学校住宿的环境下经常会与同学产生各种问题,如人际交往问题、恋爱问题、自我同一性问题、职业生涯规划迷茫等问题,但由于当代学生自尊意识强,以往的说教可能并不能有效处理问题,因此辅导员也应该与时俱进,多用心理学的技术教育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温暖的环境中不自觉地接受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地效果。

一、大学生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一)人际关系问题。

当代大学生多以自我为中心,在家里父母都依着自己,然而来到学校,进入学校宿舍,宿舍里有来自各个地方的人,大家性格都不一,也不可能都依着某个人,所以经常会出现各种人际关系问题,在出现问题时还经常钻牛角尖,想不开,出现要求调整宿舍或请假回家等逃避的现象,人际关系问题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大问题。

(二)情感问题。

大学生一般会在进入大学不久就在别人的影响下谈恋爱,这时的学生多是思想不够成熟,对于恋爱的真谛不明白,更多的同学是看到别人恋爱自己也去找对象谈恋爱,但由于自己的个性问题,在相处时间久了之后就经常出现各种恋爱的问题,两人开始吵架,也有导致分手,在吵架和分手后,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失去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感情,认为分手后自己一文不值,因此会出现抑郁甚至有自杀轻生等想法,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三)无职业生涯规划,对未来迷茫。

有很多同学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时目的就是考进大学,在进入大学后就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在受到周围同学上网玩游戏等不良影响,有很多同学就随着上网逃课,整日无所事事,对于未来不曾考虑,偶尔想起自己整天迷茫度日,会有焦灼感,但过后又开始沉迷于以前的生活中不能自拔,形成恶性循环,最终浪费时间,荒废自己的大学生活。

二、用心理学技术引导学生。

(一)及时与学生谈心,建立好的师生关系。

90后的学生多高傲,所以老师要积极地放低自己,站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以朋友的心态去相处,平时就要多开展一些教育,如人际交往教育、恋爱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讲座,让学生起码在意识上理解自己的问题,在出现问题时能够知道自己要寻求帮助,这就要求学生与老师之间要建立好的师生关系。

(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开学初期对学生进行了学习目标认识的班会教育,帮助学生分析了在毕业后面临的现状,让学生认真考虑了毕业后自己想要从事的工作,如考研继续深造,考公务员,继续招生留校,亦或走出校门找工作(考虑找什么样的`工作,是技术性的还是销售类的),根据自己的意向考虑现在的自己应该干些什么,如考研则要努力学习,特别是英语数学,如销售类工作可以抓住学校的创业机会,在学校安排好自己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创业或销售的尝试,并以今年暑假参加机电大赛的事情为契机,鼓励学生自己组队多参加大赛,获得名次后不管对于找工作还是考研都有非常大的优势,提高学生积极性,达到学习氛围良好的局面。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通过学习来培养大学生情绪智力。

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博士在《情绪智力》中提出,情绪智力可以习得,学校应当对之进行系统的教学。但学校往往会忽略了这一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点放在问题学生身上,以解决实际矛盾来疏导学生的情绪。

高校可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开设“社会情感学习”、“情绪选择性团体辅导”等活动,引导学生如何与他人合作、调节自己的情绪及建设性地解决问题,能够帮助他们提升心理和行为健康水平,使他们以更好的姿态迎接包括学业在内的种种挑战,营造更加积极、和谐的校园环境[1]。

(四)理解和信任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理解和信任是初级共情技巧的运用,是将谈话重点放在学生个人身上,是尊重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以平等的关系相待,以真诚的面孔相对,关注学生情绪变化,让学生体会到辅导员的真心,建立信任关系[2]。

(五)加大普及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关注自己的心理问题。

同时在迎新期间、考试周、毕业季、求职就业等关键节点,开设专门的讲座,开展针对性强的心理辅导;宣传内容的设计应更加贴近学生心理需求,避免呆板、生硬[3]。

心理学在管理学中的运用论文篇四

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可以说优秀的教师同时也是一位心理学者。但在现阶段,相当一部分教育教学工作者不能够充分重视这一点,其中也包含一些教学教育水平比较高的教师,这些教师往往很少花费时间和精力对教育心理学进行深入分析,也就不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实践工作中。目前,很多教师为了达到具体的教学目标,将大量精力和时间用于研究本课程的专业领域,以此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这当然是值得鼓励的事,但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也需要对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入探讨,只有正确认识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及规律,教师才能适时调整教育教学方式,真正实现教育目标。

(一)充分运用鼓励的语言。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有意无意间的言语和行为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可能从此会以消极态度对待教师,甚至讨厌这门课程,这将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此外,积极的言语和行为对学生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班级上有个学生性格比较内向,胆子小,课堂上不敢发言,经过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诱导,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其渐渐敢于发言,并逐渐和同学讨论问题,学生成绩不断提高,后来还担任了班干部。这说明,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运用鼓励的言语,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有很大的影响,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二)合理把握“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期望效应”,主要指的是暗示从本质上而言,会使人的观念和情感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自己信任、喜欢、崇拜的人的暗示与影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期望是一种潜力十足的力量,如果学生从教师的表情或行为中感觉不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往往也会以消极的情绪对待教师,尤其是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的一次不良态度,有可能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深刻的影响,最后导致学生成绩下降,品行也随之变坏,可见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十分重要。例如,班级上的学生非常希望自己能够担任班干部,理由是和其他学生相比,教师比较偏爱班干部、关心班干部,这就是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积极期望;但有一次班主任没有经过全体学生投票选举,便直接指定一个学生担任班干部,这使班级上有些同学很不服气,认为教师偏心,就这件事而言教师没有树立好公正公平的形象,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消极态度,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合理把握“期望效应”,积极鼓励和关心学生,给予每个学生积极的期望,使性格内向或学习困难的学生克服自卑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合理运用关爱心理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认为,驱使学生学习的动机有主要两种:社会交往动机和荣誉动机。前者表现在:学生愿意为自己喜欢的教师而努力学习,从而取得教师的信任与关怀;后者表现在:希望自己在取得优秀成绩的同时,得到他人的赞扬和肯定等。这两个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十分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要注意多花时间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切实帮助学生处理学习或生活中的难题,并适时给予学生表扬,使学生从心理上感觉到自己获得老师的信任与关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由于当前家长对孩子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学生的压力和负担普遍较重,其中有很多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其在家里处于中心地位,在学习里如果不能获得教师的关心和重视,心理上会产生很大的落差。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班主任更要以人为本,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关心学生,主动帮助、爱护学生,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得到教师的关爱后,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校中去。

四、结束语。

总之,充分认识教育心理学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合理科学地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曹嘉芮.浅析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15(08):59.

心理学在管理学中的运用论文篇五

作为中职班主任应该让学生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和生活,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从而让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进而更加促进学生在积极的氛围内养成自身的个性、创造力,以达到更佳的学习效果,取得最佳的绩效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一、中职学生心理现状。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生活在单亲家庭或是离异家庭,父母双亲都在的家庭只占少数。心理存在或多或少的阴影,根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比较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在满足了“生存需要”以后,就会产生“安全”“爱与归属”“尊重”的需要,否则,心理就容易失衡,无法健康发展。马斯洛还说:“在幼年时期就得到安全感、变得坚强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无论遇到何种威胁,往往仍能保持安全感和坚强性格。”结合部分中职学生的家庭情况可以看到,这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缺少温暖、关爱、理解和谅解,而与之相反,如果学生的生活环境是再争吵、冷漠、责骂、苛刻甚至是带有家暴的情况下,就会使他们的心理层面留下负面的甚至是仇恨的情绪,对他们的情绪影响是极其直接和不利的。因此,当学生来到学校,融入到一个新的集体致歉,内心是对新鲜事物充满的希望的,希望可以得到老师和身边人的认可和关爱,从而使自己孤独的内心得到安抚。因此,我们中职班主任若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自己的工作相结合,在培养学生知识理论的同时注重心理引导,不断发现和挖掘学生的积极品质,激发其潜能,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定能全面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格、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呼唤积极心理学。

众所周知,中职班主任的工作是千头万绪的,许多班主任每天处于学生的迟到、旷课、作业不交、上课违纪、说脏话、打架等等琐碎管理之中,这样的教学理念往往是治标不治本,并且班主任的工作量大、辛苦。由此得出的一个问题值得深思:把注意力放在问题与不足上,真的可以使我们教育成功、学生改头换面吗?这种做法从表象上看的确有帮助,但无法从深层次上解决问题根本。如何能够驾轻就熟、从繁杂的事务中理出头绪,做到四两拨千斤,从源头上改善这种现状,相信这是每个中职班主任想要得到的理想境界。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将学生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激发学生自身的积极品质、力量,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导向。中职学生是一个极具挫败感的群体,作为中职班主任,我们对学生的关注不能只停留在问题的发现、解决这种消极方式上,而是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帮助学生发现和挖掘自身存在的积极美德和潜能,从心灵深处引导培养学生。使其对自己、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乐观,有生活目标,体验成功和成长的快乐与价值感,获得和激发积极力量克服现实中的诱惑和困难。所以,在中职班主任工作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的,如此,定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中职班主任如何在工作中渗透积极心理学。

要做好中职的班主任,当好中职学生的引路人,我想首先中职班主任要懂得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其次中职班主任要会善用“期望”的理论;还要学会巧妙利用“破窗”效应。

(一)惯用“赏识”。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将积极心理学的开放、欣赏的方法作为教学内的常态做法,以“赏识”眼光的看待每一个学生和其所具有的积极力量。中职生是一个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缺乏自信心,逆反消极心理强烈的群体。既没有幸福感,也没有成就感,把前途看得一团漆黑。如果中职班主任再用传统的教育方式,难免只能重蹈覆辙。

(二)善用“期望”。中职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我们的中职生绝大多数并不是有智力问题而学习不好,相反他们其实相当聪明。他们之所以沦为差生是在初中乃至小学阶段受到了太多的反面的信息和心理暗示,中职学生往往认为自己的智力不如别人,几乎没有对实物成功的自信心,对学习更是提不起任何兴趣,成绩的好坏有时候学生抱着一种听之任之的态度。那么教师对后进生的态度冷漠,学生自然而然的对教师也会更加疏远,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表面貌似坚强的他们都有着一颗极其脆弱的心灵,教师如果再工作中能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和赞扬,把自己的期待态度让学生可以明确的感知的到,那么学生在感受到这种期待的通知,自然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正如英国教育家车尼斯所说:“只要教师对学生抱有希望,仅此一点,就可以使学生的智商提高二十五分。”

(三)巧用“破窗”。面对中职生这一特殊群体,如果班主任不能及时预防、干预、修复,那么对学生来说就是“破窗效应”,破罐子破摔。也就是说,只有在“破窗”没有得到及时修复的时候,“破窗理论”才会应验。所以中职班主任要巧用“破窗”,要运用科学的心理学理论,对学生的教育做到耐心细致,尤其是对于一些心灵相对脆弱的后进生,那么就能将“破窗”遏制在萌芽状态,进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心理学在管理学中的运用论文篇六

3.1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媒介作用:第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感知情感并作为领悟,信息技术可将音像视频以形象、活泼的动态影像来营造生活情境,让学生能置身于情感的天地中。例如在作为同学彼此间应团结友爱的宣传教育时,倘若教师只是单纯的说教,易引起学生逆反心理。如果教师能以信息技术,寻找部分同学之间产生矛盾的视频。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学生能够以客观公允的立场来认识对错,以此来引发学生们进行公开讨论辨别是非曲直。以较好的帮助学生建立优良的道德品质。其次,运用信息技术缩短时空距离,拓展德育空间。德育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如早上是否向老师同学打招呼,课间活动是否追跑打闹等,教师都可以选取典型片断,及时用数码相机记录下来,利用班会时间播放给学生看。学生看到自己的行为被拍成录像,既能受到激励又会接受督促。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的时空优势,让学生走进“聊天室”,在班会课的时间段,实现班与班之间的“主题对话”,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在同一网络时空里各抒己见、博采众长,促进各个班级都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最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达成家庭德育的目标,在将现代信息技术也导入到德育教育当中。有助于在教师和家长之间进行良好的交流,教师能够以网络将学生相关的音视频信息传送予家长知晓,让家长能形象的观看到孩子的成长与进步。进而能够更好的对教师取得信任感,并对孩子更具有信心。另外,教师还能应用网络来构建起家庭与学校的联络沟通平台,并在校园网的主页面上增设链接,家长只需输入学生的学号即可进入到平台。能够使自己了解孩子的生活表现和学习成绩,对孩子在班级中进行课内外活动,能够和班主任名任课教学、学生自己作为沟通与交流,促进家校的紧密联系及互动交流,让校园德育教育的有序推进。

3.2有效营造丰富多彩德育环境:首先,建立班级网页,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竞争意识。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校园网建立班级网页,发挥集体协作的精神,以集体的智慧来增强集体意识。各班级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思想动态,灵活地设置栏目,如班级展示、德育目标、学习园地、知识窗、团员之友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而且通过班级网页评比,又能增强竞争意识。在制作过程中不断地扬长避短,使内容更丰富、页面更新颖,不但能使访问者耳目一新,更能使制作者在技术上得到很大提高。其次,构建个人网页,让学生具有学习的自信心,在校园网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自己的个人网页,学生按照自己的思想动态和知晓的计算机技术,创建有着自我格调的个性化网页,能够增设德育教育档案、学习心得、人生格言等分项栏,在网页上彰显自我才艺,提升认知度月,并促进自我的分析及辨识能力,进行个人最佳网页评选。以提升网页技术含量,完美的达到艺术性与教育性的统一,不仅培育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又促进其内心的充实与愉悦。最后,创设跨时空的交流互动平台,实现心灵的沟通。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的特点往往导致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困难,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网络解决这一问题。此外,还可以收集与学校德育相关的问题,利用网上测试、调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实现行为自律的德育目标。总而言之,作为德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以信息技术为支持,把现代德育教学思想充分灌输到德育教育中去。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到德育教育中去,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

作者:黄鑫单位:新城区胜利街小学。

参考文献:。

[1]勾华.对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些思考[j].才智,2013,14:174.。

[2]廖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新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心理学在管理学中的运用论文篇七

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并不会是单独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彼此產生一定的制约,一般来说,生理的变化和心理的变化的改变是先后进行的,生理的变化必然产生一定的心理变化,而由于心理作用的影响,生理也会随之产生不同的反应。从客观上来说,色彩是对人的一种刺激和象征,从主观上来讲,色彩又会使人产生一定的反应和行为。色彩心理学即是对这种客观和主观上的因果关系进行探讨,明白当人们受到什么样的色彩刺激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比如,通过研究发现,红色能够使脉搏加快,血压升高,进而导致心理上拥有温暖的感觉。而将色彩心理学应用到家居上,一定能够更好的、更合理的搭配出家居的色彩,从而使居住者从生理和心理上更加舒适。

一、家装设计中对色彩心理的基本要求。

在进行家装设计时,家居本身的室内环境和居住者自身的性格都被考虑在内,居住者对不同色彩的不同受激反应也会被考虑在内。在不同的方位上,不同的时间上,室内的色彩会因着自然光线的改变而不同,色调冷暖也不同,自然给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有经验的家装设计师会将空间和时间的影响相结合,极尽所能的去调整室内的色彩,以期创造最好的居住环境。例如,使用空间的对象不同,他们对色彩的要求就会不同;根据居住者在室内活动时间的长短不同,就会对视线条件的规格提出不同的要求;再者,色彩和环境的关系尤为密切,色彩的反射会影响其他颜色,从而对居住环境和居住者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研究由色彩的变化引起的情感的变化,对于家居装饰的设计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1.色彩的搭配问题。正如梵高所说:没有不好的颜色,只有不好的搭配。家装亦是如此。不同颜色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着色彩的效果,而同一颜色在不同的条件下也有可能呈现处不同的视觉效果。在家装色彩的搭配中,色彩之间要有主次关系,特别是针对不同的房间布局,色彩的主色调也应有所不同。色彩搭配时要考虑背景色、主题色以及强调色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背景色决定主体色,而主体色又决定了强调色。为了达到更好的装饰效果,可以更好的利用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色彩的统一和变化,得到更适合居住者的家装风格与环境。

2.不同的场合应该具有不同的色彩心理。对于居住者来说,不同的'空间,例如客厅、餐厅、卧室及书房场合的不同,具备着不同的功能,在家居设计时,设计者应该根据不同的功能,充分利用色彩对于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影响。例如,客厅一般使会客和家庭聚会的场所,在设计时,最好采用暖色,带给客人和主人以亲切感。客厅色彩的色调应该是以明亮而又舒适为主,并且具有较大的色彩跳跃度,将突出的重点放在装饰部位,显示主人高贵典雅的气派。

3.色彩明暗度的对比要适中。在如今的家居装饰设计中很容易产生的一个问题是明度和暗度之间的调和不合理,及色彩的明暗对比度没有达到一个舒适的状态,要么过强,要么过弱。设计师应该明白,所有的色彩都可以归纳为不同的系列色,同一种系列色也会有不同的色彩上的深浅差异,而不同的系列色之间也会有不同的明暗上的差异,因此在室内的色彩应用上,应该更加注重色彩明暗度的不同所带来的视觉以及心理的变化,从而合理的利用色彩明暗度的不同空间关系更好的调和。

4.忽视了色彩的色性在家装中的作用。色彩的冷暖属性即为色彩的色性。不同的颜色都有自己不同的色性,色性不同,带给人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黄色色系和红色色系能够带给人温暖的感觉,这种能够带给人温暖感受的色系属于暖色系。而蓝色色系属于冷色系,一般带给人冰冷的感觉。现如今的家装设计中,往往忽视了色彩带给人的冷暖感受,而仅仅是追求视觉上的冲击感,对色彩进行随意的搭配,却忽视了彩色色性的重要作用,居住者通过家装,期望得到的效果是自己的居住环境变得更加适合居住,更加令人心情舒畅,而不仅仅是色彩的渲染,仅仅追求视觉上的震撼,却忽略了家装原本的目的是“宜居”。

物质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日益提升,对室内环境的质量和个性的要求也随着人们生活品味的提升而增高。色彩心理学在家装设计之中的应用便应运而生。在将色彩心理学应用在家装设计时,我们需要考虑居住者的年龄层次、个性爱好、生活环境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不同的性格不同年龄的人对于色彩的审美也不尽相同。在进行家装设计时,我们还应该考虑所服务对象的生理以及心理特性,以便搭配出更好的,更令人满意的家居色彩。

心理学在管理学中的运用论文篇八

论文摘要: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受来感受周围的事物。”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大推进了多媒体课件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发展,给幼儿园教育活动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多媒体教学课件就是各种教育资源之一,它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从而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有效的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相互结合。它特有的直观、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极大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有效的提高幼儿在五大领域方面的认知、技能、情感、理解能力。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人才的需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唤起幼儿进行创造活动的兴趣和愿望,有利于幼儿进行观察思考,促进教育教学的整合作用。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运用电脑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陶冶幼儿情操,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质量。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美术教育幼儿。

我们认为,幼儿园多媒体课件是一种采用多媒体技术交互式、综合处理文、图、等信息媒体,来整合教学信息、表现教学内容的教学系统。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创设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多媒体课件是帮助幼儿系统地建构知识及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桥梁与工具。

一、幼儿园多媒体课件的类型。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课件设计中最重要的东西,并非在软件的应用上,而是在教学内容的表达上,在我们对课件设计的理解以及设计制作的水平上,在于我们自身的美感以及对教材的把握上。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美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优势。

(一)、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孩子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使他们思维积极,想象丰富,调动了学习兴趣,从而促使他们全面和谐发展。

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教师出示范例-讲解范例-幼儿模仿-教师讲评,对幼儿来说,枯燥的形式缺少审美的感知,幼儿的作品往往千篇一律,依样画葫芦,而多媒体声色并茂、动静结合、高度智能化等强大的技术,使传统教学中无法或难以表达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幼儿的面前,幼儿在其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获得满足,激发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

(二)、发散性思维,培养创造力。

当今的社会日新月异,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会模仿,不懂创新的人要被淘汰,多媒体教学在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利用多媒体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一特征,制作一个动画课件,通过声音的感受和图象的清晰,为幼儿提供创设了形象、直观的和谐情境,使幼儿思路开阔,想象丰富了,创造力也随之调动了。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广阔的前景,只要我们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根据美术教学的要求,精心设计课件,适当运用,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运用电脑多媒体教学,对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陶冶幼儿情操,以及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一)、引发幼儿创造的兴趣和愿望。

幼儿的注意力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稳定,特别是小班的孩子,易受情感支配,很容易分散。小班的孩子刚进入幼儿园,什么都是以激发兴趣为主,教他们画画,就要让他们感受画画的乐趣,喜欢画画,愿意画画。而且小班的孩子对色彩鲜艳,动态的画面更感兴趣。因此,在很多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我都采用多美媒体课件地方法指导孩子画画。

例如:在教孩子如何画直线条,和弯曲的线条是,我选用了现有的课件《扭扭宝宝》。这个课件动态的演示了直线条变成了绳子,变成了蚯蚓,又变成了波浪,小鱼在海里游。形象而又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和画画的兴趣。调动了孩子的主动性。

又如:小班美术《盖棉被》活动目标是在情景中感受冬天的景象,并乐意用棉签蘸上颜料顺着一个方向来回涂色。在这个活动中我设计了两个ppt.第一个ppt的运用起导入的作用。老师将各种冬天的景象如:下雪,圣诞节的气氛做成ppt.引入话题:老师说:冬天了,我们给小动物设计一些暖暖的棉被吧!怎么设计呢?”接着播放第二个ppt.出示几幅棉被的图片,让孩子说说你喜欢哪一条。教师在电脑上演示怎样均匀的涂色。在电脑上画的好处是能让每个孩子看清楚,而且节约时间。

(二)、帮助有效的进行主题整合。

孩子喜欢的美术教育活动,不仅仅是教会孩子一些技能,更多的是知识的丰富和积累。二期课改的理念体现了各学科的整合,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达到这一目的。做到知识的整合,各学科领域间的整合。

如中班的主题《我爱我家》的二级主题中《画妈妈》这个活动的目标是通过说说画画妈妈,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关心妈妈,爱妈妈。可见,这个活动不仅仅是让孩子会画妈妈,更多的是爱的情感的激发。

因此在活动的准备中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将妈妈和宝宝的的照片做成ppt让孩子直观的看到了妈妈。让孩子说说自己的妈妈长得什么样?有的孩子说:“我妈妈的脸瘦瘦的,有的说我的妈妈胖胖的。”

孩子还观察到了妈妈的发型,有的孩子说:“我的妈妈是长头发,我的妈妈头发是卷的而且是染发的。”孩子边说我边将妈妈的基本特征画下来。在画的同时有的孩子会说:我的妈妈也是这样的。”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再现不在身边的妈妈变的具体形象了。一个原本枯燥乏味的活动变的生动并且富裕了情感的寄托。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主题《秋天里》有一个活动是美丽的菊花。目标是让孩子感受秋天的美,认识一些常见的花。并尝试用线条进行绘画。现有的资源来看没有那么多品种的菊花。于是,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在网上收集各种有代表性的菊花做成ppt.让孩子欣赏。在欣赏过程中孩子会发出惊叹声:哇,好漂亮呀,像烟花,像妈妈卷头发。这是什么花呀?在孩子们的疑问中我告诉他们这些都是菊花,而且有着不同的名字。在介绍完一些尝试之后,老师就演示如何用线条画出美丽的菊花。孩子饶有兴趣的看着,当他们一幅幅美丽的作品完成之后,我马上拍摄下来并从电脑上播放出来。看到自己的作品在电脑里播放出来时,别提有多开心了。

现在的美术活动不只是一节单纯的美术活动,渗透了主题目标中的许多的知识经验。如:中班主题《在动物园里》就要求幼儿画一画动物。动物虽然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但是由于动物里孩子的生活较疏远,如何表现动物的肢体动作,把动物的基本特征表现出来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具体活动中,多媒体的运用是不可缺少的。

如:美术活动《调皮的猴子》这个活动。

我先收索关于猴子生活的视频,包扩猴子爬树,又是怎么睡觉的,猴子有什么本领等。先让孩子看看猴子们在干什么?孩子们说:“它们在爬树,它们趴着睡觉,它们蹲着吃香蕉。”当孩子们对小猴满怀着热情时,我将如何画小猴利用投影仪掩饰了一下。当孩子们看到活泼可爱的小猴用简单的几笔画出来时,个个都很兴奋,他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试一试了。就这样神态各异的小猴在孩子们的笔下诞生了。

《可爱的熊猫》,熊猫是我们四川特有的珍稀动物,但是在我们阆中还是无法和熊猫近距离的接触,于是我们设计了一个课件,有各种姿态的熊猫,有各种精美的图片,有各种熊猫的优秀美术作品,幼儿可以大开眼界,轻松地掌握熊猫的外形特征,使孩子兴趣大增,画出了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的图画。真是栩栩如生,充满童趣。多媒体课件就是这样能使活动变的开心,有乐趣。

(三)、积累感性经验,提高审美意识。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除了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还应设法帮助幼儿扩展经验,包括组织幼儿参加有趣的文体活动和外出游览,广泛收集与主题有关的图片、录像、动画、美术作品等。通过欣赏、观察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加深对绘画表现力的认知和理解,为幼儿积累丰富的想象创造条件,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比如:大班的美术活动《有趣的大树》,要求每组幼儿通过合作,利用多种材料制作四棵大树,从树上要体现出四季的变化。由于幼儿感知水平较低,对于四季变化很难理解,而且对已过去的季节特征已经淡忘,因此这次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若只凭教师口头描述四季特征及树的变化,必然会枯燥无味,引不起幼儿的兴趣,教学效果也不会很好,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好多了,我们利用多媒体把四季轮换制作成动画形式:春天,天气转暖大树开始慢慢的从枝头冒出小芽,并逐渐长成绿叶,绿叶很快长大,到了夏天枝叶茂盛。秋天,树叶颜色慢慢变黄,并从枝头一片一片飘落下来。冬天来了,树上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天空撒下片片雪花,在枝头积了许多白雪……同时加上教师的.贴切优美的讲解,使幼儿在几分钟之内就感受到了四季轮换及明显特征,丰富了关于四季树木的感性经验,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意识,为最终的创作做好铺垫和准备,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各种方法和各种材料创作出了不同季节的大树,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使美术活动更具游戏化,生活化。

我们不能把美术活动局限为画画,手工制作,剪纸贴画都是美术活动。孩子把美术活动看成是游戏,那么我们就应当像游戏那样去教学,教他们观察,启发他们想象,鼓励他们勇敢地用自己的语言画出所看、所想、所爱。

《蔬菜娃娃》是利用各种蔬菜的形状的特征装饰成有趣的动物。怎样引导孩子们大胆的想象,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思想,多媒体的运用实现了这个想法。

制作好的蔬菜娃娃不能防止太久,否则会变形,因此必须在活动中让孩子欣赏怎样制作。但是教师现场制作蔬菜娃娃看我定需要较多的时间,而且只能欣赏到一种作品的制作过程我就实现将制作的过程拍下来,剪辑好。并将制作完成的作品制作成幻灯这样幼儿可以直观的看到形态逼真的蔬菜娃娃。

最后,孩子们悬着需要的材料制作蔬菜娃娃。教师也将幼儿的作品拍摄下播放出来,一起享受着成功的喜悦,我门还进行了一次最佳创意奖的颁奖呢!

(五)、提高教学的灵活性、随意性。

传统的美术教学,教师示范往往是通过手绘,这种示范存在图像小,速度慢,教师背对幼儿易挡住幼儿视线等缺点。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演示,能较好的解决以上问题,图像大而清晰,色彩鲜艳。教师能直接与幼儿进行面对面的共同沟通交流,并及时掌握幼儿反馈的信息。幼儿看得清楚,听得仔细。如果幼儿有疑问,计算机可以再次演示,强化示范步骤,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并且节约示范用的时间,使孩子有了更多的练习时间。

以前在讲评幼儿作品时,特别是泥工作品,由于体积较小,教师在结合作品评价时,一些细节问题幼儿很难看清楚,但有了多媒体中的大屏幕,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美术活动泥工《螃蟹大联欢》,我事先从网上搜索了一些可爱的小螃蟹动画,制作成一个小小的动画片,上课时播放给孩子看,孩子们看到后非常兴奋,纷纷的说:“这些小螃蟹真可爱;它们在跳舞,他们在唱歌,他们在做游戏。”我这样告诉小朋友:“小朋友说得对,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天气越来越暖和,这些小螃蟹为了欢迎春姑娘的到来,正在开联欢会呢!你看,他们又是唱,又是跳,玩得可开心啦!小螃蟹还邀请小朋友也去呢,我们每人做一只小螃蟹送他们去开联欢会好吗?”小朋友带着满怀的热情,积极地用他们手上的材料制作着,孩子们深深地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动脑筋想办法,每个孩子做出的小螃蟹都是最出色的作品,因为这是他们用心做出来的,里面有他们的智慧和心血。我非常珍惜地把它们摆在桌子中间,让孩子们参观学习。最后,孩子们拿着自己的小螃蟹在教室里手足舞蹈,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多媒体手段带给我们许多的便利,但带给孩子更多的是知识、信息,我将会更加努力探索,让孩子受益更多,让孩子在信息化时代接受更多的信息化教育!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践运用中,还使我深深体会: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制作教学软件,必须掌握动画制作软件或多媒体写作工具软件的运用,能较熟练地制作动画、填色、配音,建立交互。同时,由于制作软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在反复实践反复修改下软件才会趋向完善,所以教师只有敬业爱岗才能顺利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

参考文献:

1、候令:《美术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西南示范大学出版社.1月。

2、刘成:《美学基本原理》上海民出版社1992年版。

3、《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心理学在管理学中的运用论文篇九

摘要: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为小学生创造了新的教育环境。本文从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及信息技术给小学德育教育带来的机遇入手,重点探讨了信息技术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网络信息技术为小学德育教育提供了大量的可用资源,且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在空间和实践方面的限制,能够实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有机结合,并有效地开拓了小学德育教育空间与时间方面的范围,实现了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信息实时共享。因此,德育教育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在传统德育教育的模式上,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新的小学德育教育方式。

1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

1.1道德教育素质:众所周知,由于年龄关系,小学生在心理、价值理念等诸多方面都显得有些幼稚,而这也正是一个人进行学习的最好时期。作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教育的关键所在,指导小学生认同和遵守社会公德,培育起讲文明的良好意识,建立起优良的品质及坚毅的意志,小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还涵盖学习,生活的习惯,行为方式等。

1.2思想素质:小学生要初步具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热爱学习,关心集体,培养小主人的意识。另外,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创造幸福的美好生活。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不畏险不畏难的精神,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周围发生的事和人,树立正确的处事观念。

1.3心理素质:诚实守信作为教育当中尤其关键之处,必须教导学生讲诚信。另外,还应养成学生正直勇敢,不惧艰难困苦的精神意志,帮助其锻炼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勤于任事,主动学习,关心他人,德育教育工作者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让学生具备创意拓展能力的发展,促进自我道德素养的提高。

2信息技术对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新机遇。

2.1为小学德育教育提供了技术基础:网络信息具有较强的可选择性,人们能够自主选择网络信息的形式与内容,避免传统德育教育的枯燥乏味性,使小学德育教育变得趣味性更强,形式更加多样、灵活,内容更加丰富形象。网络技术为人们提供的多媒体信息,更加具有感官多种刺激性,有助于深化人们对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2有助于小学德育教育理念的更新: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覆盖领域逐渐扩展。师生之间应突破固有的`教学身份的限定,渐进为具有平等意识及相对独立的地位。由于学生的动脑动手力较强,更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小学德育教师应在引入网络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对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尊重,启发学生发挥其学习主动性。网络信息自身具有易得性、可选性和多源性等基本特征,学生和教师均能够较为简便地从中获取所需信息,从而削弱课堂教学的肃穆感,提高教学过程的生动性,而对于小学德育教师而言,由于其在网络技术应用方面不占据优势,因而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

心理学在管理学中的运用论文篇十

近年来,心理学在监管工作中逐步得到了重视和应用,有效推动了监管工作的科学发展。从根本上掌握住在押人员的思想动态,进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用遏制危害思想产生的方法杜绝危害行为的发生,对于确保监所安全,高效完成监管使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进行心理干预的背景和成因。

心理干预是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关怀和帮助的一种方式,国外有时亦称为情绪急救。具体而言,就是指当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遇,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时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通过适当有效的心理干预,帮助其学会新的技巧,使其心理恢复平衡甚至超过危机前的功能水平。看守所的在押人员由普通工作生活状态进入到被羁押状态,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往往会对其心理造成影响,如果不适时引导,可能会导致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

二、创建心理干预机构,制定相应规章制度。

对在押人员进行心理干预,要创建心理干预机构,具体包括心理咨询室、心理治疗室和多功能会议厅。

心理咨询室,可以帮助咨询师营造出相对宽松、豁达、真实、合作的心理氛围。

心理治疗室,从改善人体心率变异性入手,教授在押人员日常生活中应对压力和调控情绪的技巧,从而缓解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负面情绪。要配备箱庭,创造从无意识到意识,从内心世界到外在世界,从精神到物质,从非语言到语言的桥梁,让在押人员退回到过去的体验,促进康复和整合。

多功能会议厅,主要用于心理健康主题讲座和在押人员的团体心理辅导,真正做到心理咨询与法律教育相结合,个别咨询与集体咨询相结合,面谈咨询与健康讲座相结合。

同时,还应该制定一些具体的规章制度,如《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守则》、《来访者须知》、《心理咨询简介》等等,以此来保证心理干预的有序开展。

在押人员通过科学的治疗、合理的宣泄,摆脱负面情绪和压力,身心得到放松,才能发自内心的服从管理,接受教育,坦然面对接下来的各种刑事诉讼活动。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看守所应该每季度进行一次心理健康讲座,针对在押人员的具体情况开设不同的课程,大体方向上应该以心理健康、情绪管理、情感培养、自我认知为主。让在押人员认真记录、撰写心得,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和积极处理心理冲突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以接纳自我,重塑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四、运用心理测评技术,建立在押人员心理档案。

与在押人员进行摄入性会谈后,要进行调查问卷和心理测评,以此来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咨询方案、实施心理干预。测评时,根据在押人员特殊的个性心理和心理状况,建议使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16pf)、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mmpi)、心理卫生评定量表(scl-90)。

心理档案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押人员的认知过程、智能状况、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做出鉴定和评价的记录;是系统地收集资料与证据的`过程;是对在押人员的心理进行描述、分类的过程。建立在押人员心理档案,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和了解在押人员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现状,进而为咨询师科学制定方案提供心理学依据。

对在押人员的心里咨询情况汇总和量表评估应该每月进行一次,坚持一人一档,专人管理。

五、实施定期心理咨询,疏导情绪矫治行为。

每周用一天时间全天候开放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治疗室,对存在各种心理问题的在押人员进行个案咨询,可以达到疏导情绪,矫治行为的目的。以我所的在押人员刘某为例,刘某几年前患有白血病,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并欠下巨额债务,某日因琐事与邻居争吵起来,因邻居指责他是家里的累赘,刘某大打出手,最终将邻居打死,后投案自首,属激情犯罪。入所后,刘某心理异常复杂,觉得父母为了给他治病付出了太多,自己还没报答,却犯下如此滔天大罪,若判死刑,就再也见不到父母,即使被判死缓,刑满出狱后父母也可能都不在了,无法尽孝。过度的自责使他产生了严重的心因性精神障碍。生理方面:头昏耳鸣,睡眠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理方面:情绪低落,自卑孤僻;意志行为方面:创伤性体验反复重现,有自杀倾向。量表测试结果:敏感,感情用事;忧虑抑郁,烦恼;知识面窄,依附性较强。这是一例创伤后应激障碍,咨询师通过五次咨询完成了五个步骤:(1)快速收集有关信息,倾听、安慰、共情、支持;(2)采用行为训练方法:用深呼吸缓解其恐惧紧张情绪;(3)“正常化”技术使当事人慢慢恢复理性;(4)回忆事发当天的情景,帮助宣泄负性情绪。(5)采用催眠技术,通过父母的来信使他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在押人员由于外部生活方式的单一,注意力会更加集中于自我的内心体验,会因为一封家信而产生强烈的内心感受,这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感体验是在社会上不太容易出现的。当他心情激动走出了抑郁状态时,此次心理危机干预也取得了成功。

六、因人施教、因事施教、寓教于乐。

在押人员是一个特殊群体,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且对监管民警存有不同程度的阻抗心理,采取传统的心理咨询模式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效果往往不甚理想。如何能够更好的对在押人员实施心理干预,这就要求咨询师掌握科学的方法。有人建议将团体咨询中的游戏概念引入心理咨询的过程当中,“因人施教、因事施教、寓教于乐”。心理游戏由于其趣味性强、灵活性高、个性化突出、形象化逼真等特征,起到了辅助和弥补心理咨询中不足的作用,在解决问题时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意想效果,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对在押人员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管理自己的情绪,拥有积极、阳光、向善的心态,宽容、谦让、关怀的人格,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小结。

利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对在押人员进行心理分析、正确引导和相应的心理治疗,转变其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确保监所安全,高效完成监管使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在管理学中的运用论文篇十一

中国新浪网推出一款名为“微博”的内测版微博自此微博走进网民的视野之中随后微博、搜狐微博和网易微博也陆续面世。发展至今各大网站的微博用户都飞速增长微博正式在各大互联网平台中站稳脚步。微博除了是广大网民用来休闲娱乐、人际交往的工具同时还是新闻发布传播的平台。在微博上发布新闻能很快地引起微博用户的热烈回应并且很多网友还会转发发表自己的看法新闻消息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可见对发布新闻消息来说微博一定会发展成必不可少的工具。

一、分析新闻传播运用微博的意义。

(一)丰富新闻传播的形式。

网络语言都是直接、简单、易理解的,微博上发布的新闻信息也是也是使用的网络语言,这使得阅读者能够一眼判断新闻是否值得关注。因此,在微博上发布新闻就考验新闻发布者编辑简短且突出重点信息的能力。例如,209月初,微博上最先曝光了一件新闻大事件,接着传统媒体才得到消息,这个新闻就是当时谷歌中华区总裁李开复离职一事,因为李开复当天11时17分在微博上更新了微博“再见,谷歌”,接着,网友都猜测李开复是否会加入idealab,随后李开复就发微博表示,他在自己创业,下周将公布创办公司的具体情况。随后,李开复离职的消息就迅速传播到各大新闻媒体和新闻网站上去了。李开复简单的一则微博,就揭示了一件重大的新闻事件,对互联网用户来说,即时消息更加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在了解即时消息之后,网友们也会进一步的跟进事态的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新闻传播能够保持持续性和连贯性。微博为闻传播提供了简短、精炼的新闻形式,这是一种全新的形式,但是却能收获更多的价值。

(二)推动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转变。

借助微博这个平台,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在转变,不仅传统上的新闻媒体工作人是传播者,而且每一个网民都可以成为突发事件的报道者,同时,他们也是新闻信息的接收者和传播者。因此,网民角色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变。例如,年12月19日,台湾花莲海域发生地震,最先是台湾的一名女孩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关于发生地震的消息,报道出这件新闻。而专业的媒体报道这则新闻则是在该女孩之后的十分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新闻传播不再是专业媒体的职责,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传播者的角色,甚至广大的网民也可以发现并传播一些新闻媒体未能采集到的信息。

(三)增加所传播新闻的价值。

当一件大新闻事件传播之后,会吸引世界各地的微博客们参加讨论、发表意见,可能其中很多人的言论是零碎的、片面的、没有任何意义的,但是更多的是有许多亲历者和分析者参与讨论,他们能够对新闻加以补充,也有一些会提供支持性的图片或者视频充实新闻,因而能够使新闻的传播更加具有价值。例如,8月12日23时30分左右,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发生特大危险物品爆炸事件,在该新闻事件期间,微博的广大用户都对此次灾难表示深切的同情,社会各界也发布了有关灾区捐款款项的微博,同时,还有许多灾区人民或者天津人民参与谈论,表达他们的感谢之情以及灾难发生时的感受,如此一来,既加深网民对灾区的情况的了解,更为新闻赋予了一定情感价值。

二、研究新闻传播运用微博的优势。

(一)微博能简化新闻传播的方法。

使用微博发布新闻消息,只需要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实现,在微博上发布新闻也不需要长篇大作,咬文嚼字,发布新闻消息时可以随心所欲,看到了什么有价值的事件,有想分享的欲望,就可以在微博上发布。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基本人人都有手机,而在手机上就可以浏览微博,发布微博。因此,新闻在微博上的传播不受时间限制,也不受地点限制,对于传统的新闻发布方式来说,微博简化了新闻传播的方法。

(二)微博能高效快速提供新闻资源。

微博用户汇聚了世界各地的网民,可以说各个地方都有微博客们,当有新闻发生的时候,总是会有很多的现场人员,这些现场人员是第一个获取信息的人,传统的新闻传播可能只能等待新闻媒体来报道,现在这些目击者就可以直接在微博上报道新闻,在第一时间内发布新闻消息。在微博这个平台上,任何一个互联网用户都可以使用微博传播新闻,也可以为新闻媒体提供新闻资源。例如,在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当国内的记者没有达到灾难现场时,就有在灾难附近的微博网友,把地震的情况通过图文的形式,在微博上发布出来,为新闻媒体的进一步报道提供了宝贵的新闻资源。

(三)新闻在微博上呈现网状传播。

在微博上,微博客会有许多的同学、朋友和同事的关注,同时也会有许多五湖四海内陌生人的关注,当微博用户报道新闻或者是转发新闻时,关注博主的微博用户就都可以看到博主的微博,有价值的新闻他们也会转发,把新闻传递给更多的网民。同时,微博上还设置有热门微博、热门话题等,可以提高微博用户对其的关注度。因此,新闻传播在微博上呈现网状传播,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其次,微博对新闻的即时性起到了保障作用,而这也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

(四)新闻在微博上传播具备号召力。

微博发展到今天,对于广大网络用户来说已经得到了普及,各阶层的社会成员都会使用微博,这对新闻的传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微博的功能已经发生转变,不再是简单实事新闻的发布与转发,而是对于社会性新闻具备很强的号召力。例如,201月25日,于建嵘教授在微博上开通了“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微博,引起了全国网民和公安部门的关注,短短几天微博粉丝已有9663人,网友街拍的照片达224张,这个微博不仅帮助了许多丢失孩子的父母找到孩子,并且引起公安部门的重视,促使他们开始对强迫未成年人乞讨行为进行立案调查。在后来的采访中,于建嵘教授说,他开通寻找丢失或被拐卖的孩子微博是因为在年1月17日,有家长给他写信求助,说孩子走失了,后来通过网友的照片发现,他的孩子双腿已被弄成残疾,在沿街乞讨。这说明,社会性新闻在微博上传播,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可以号召广大网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这对于需要的人来说就如甘霖。

三、结束语。

微博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和广阔的平台,传统新闻媒体若是能够将微博有效并且灵活地利用起来,对新闻媒体来说,不仅能促进其自身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发布新闻的习惯。同时,微博自身的优势给新闻媒体提供一种获取新闻来源的方式,也给新闻媒体带来了新的新闻形式和新的采访方式。因此,微博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必然的趋势,传统新闻媒体发布新闻应该以现代信息化的思想,发展的眼光使用微博。

心理学在管理学中的运用论文篇十二

艺术心理学认为美感体验是人类情感体验的核心,而人的情感体验与周围环境是有很大关系的。环境心理学在对环境艺术的探讨中得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随着创作思想的转变,设计师们也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观念,由此引入茶馆环境设计的心理学。

1.1茶馆环境艺术设计概要。

茶馆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必须顾及方方面面。首先,茶馆的内部空间要适宜,过大会显得冷清空旷,过小则易感觉沉闷。茶馆的内部布局应当是明亮、整洁、美观的。茶馆中采用“围”“挡”的组合划分空间。例如,利用屏风、桌椅、大型植物等围出小片天地,营造别有洞天的效果,或者采用柜、台、门帘在大空间中构造不同的空间区域分隔出相应的活动区,这样使得整片空间依然畅通却井然有序;其次,应当注意的是茶馆内部的墙面和地面。墙面除了考虑经济因素和加工条件外,还要综合考虑光线、质地,使之与空间色彩协调。而地面的特点就当是稳固自然、柔和又弹性。在地面的图形设计上,多采用几何图形能增添茶馆的'活力。矩形给人阳刚之感,圆形则使人觉得柔和美丽。

1.2环境心理学概要。

环境心理学属于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主要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它是从工程心理学、工效学发展而来。环境包括噪音、温度、空气质量、建筑设计和个人空间,噪音是环境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3环境艺术设计与环境心理的内在联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追求美对身边事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要,设计者采用以人为本的观念对艺术创作进行了改变。由此,环境艺术设计和环境心理学在社会实践中被汇合运用到一起。环境心理学着重从心理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表明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环境艺术设计影响环境心理。而在具体实践中环境心理又能对环境艺术设计起指导作用。在此过程中,人既能影响环境又能被环境所影响。例如,在茶馆的设计中,环境心理学能影响茶馆内的环境设计。但是反之,茶馆内的装饰、摆设、陈列等又深刻影响喝茶者的心情,即人的心理动态。从这个角度看,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全的关系。因此,在茶馆的室内设计中既要注重环境心理学,又要关注环境艺术设计。

心理学在管理学中的运用论文篇十三

现代茶馆设计不仅提倡外部环境美,更追求室内的整洁美观。优美的室内环境给人以愉悦的体验,因此,茶馆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同时也格外注重将茶馆设置更具古典美。

2.1古朴典雅的艺术气氛。

陈列是空间设计的灵魂,也是会说话的艺术。现代茶馆古朴典雅的艺术气氛是通过陈列营造的,不同的陈列营造不同的氛围。现代茶馆精心运用从外部环境中获得的多种植物。如红叶、绿竹等都被运用到茶馆设计当中,营造了古朴典雅的艺术气氛。除此之外,根据茶馆的设计风格设计者也在茶室内摆放不同的瓷器、盆景。传统的木雕、石雕、壁雕营造出古朴的空间氛围,给人高雅、舒心之感。茶馆内多运用藤条类的家具,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是触手生凉。室内设计得恰到好处,无论是幽寂的山林之美、朴实的田园之美,还是优雅的都市之美都能在茶馆设计中体会出来,满心烦躁的人走到这样的环境中也能静静梳理自己的情绪调整心情。

2.2精美简约的室内装潢。

与奢华的装修不同,茶馆的室内装潢更加简约、大方。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家具发展的黄金时期,当代的茶馆中桌、椅、板、凳、屏风多是沿用了明清风格。茶馆室内的柜台、桌椅多是木质,线条流畅古色古香体现了与茶叶的和谐统一。茶馆的墙面素雅洁净,采用木质装饰简单而有触感。地面多用大理石、水磨石做底,主色调为灰、绿色,舒适统一。在照明设计上茶馆采用的是多种灯具相结合的方式,这些灯具或美丽雅致、或婉约清新,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使灯具组合熠熠生辉。更有茶馆设计独具特色,在室内营造假山、开辟花池,宛若一幅亭台楼榭的优美画卷。置身这样的美好景色里,再多的烦恼也会被遗忘,茶客在这样的环境里静心品茗、陶冶身心。

2.3厚重的传统文化气息。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室内环境设计中茶馆对传统文化的运用也是不余遗力。大气滂沱的写意画,朦胧优美的山水画,精巧细致的写意画没有什么是不能被茶馆搬上墙的。这些古画用自身的艺术魅力点缀着茶馆,烘托着茶室的魅力。除此之外,陶器、剪纸也被运用到茶馆的设计当中成为美轮美奂的装饰物。最具代表的作品是刺绣、花鸟鱼虫,这些能在画家笔下出现的东西也能在绣娘的针下变得活灵活现。无论是高雅的花卉、调皮的鸟雀还是挺拔的劲松,这些看似平凡的事物在绣娘的针下被灌输了活跃的生命力,给宁静的茶室带来一丝生机。

心理学在管理学中的运用论文篇十四

(一)新媒体新闻从业人员数量及专业背景。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拥有的网络编辑从业人员近300万,传统媒体的所有的记者编辑仅75万,从规模上和数量上看,新媒体从业人员已超过传统媒体。从专业素质层面上看,新媒体从业人员的主力军已从具有计算机背景的技术编辑发展到拥有新闻、文、史、哲、经、情报、出版等多专业背景的文字内容编辑,呈现出学科背景多元化,不同专业与行业相互渗透的现象。

(二)新媒体新闻节目的困境和挑战。

然而,我们也要同时看到目前我国新媒体的新闻采编写仍存在众多不足。这就包括:首先,新闻内容单薄,原创作品极度缺乏。由于我国的新媒体不具有正式的新闻采访权,使新闻编辑在采集内容时不得不重度依赖传统媒体。即使是一些站,其所刊载的新闻信息仍是从报刊杂志或者电视上截取下来。这就造成同一新闻事件重复报道,观点杂乱,使阅读者往往陷入不知所云的状态。而针对这一现象,美国学者就指出:“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在信息社会里不再构成资源,相反,它会成为信息工作者的敌人。”其次,在新闻持续报道跟踪方面极其落后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在新闻最初发布时往往能占得先机,但随着新闻事件的不断深入,仍然需要传统媒体的报道评论,使其成为社会热点。第三,缺少极具深度和厚度的评论和解读。本文认为,无论在何种媒体的语境下,新闻的本源仍然是客观性和真实性。人们选择运用何种媒体来关注新闻仍然取决于该媒体在报道解读此事件的态度和视角是否端正客观。因而报道新闻事实固然重要,媒体所持的观点也同样受人关注。在这样的前提下,新媒体的这一大劣势也就不能不被相关从业人员所重视。

(一)新媒体的新闻精神。

(二)传统媒体“把关人”制度借鉴。

我们先来分析传统媒体在新闻采编写过程中如何实现社会公信力和权威性的?由于多年的积累,报刊杂志和电视等传统媒体,其新闻从业人员已具有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对新闻事件的解读和判断也往往能做到一语中的。使得他们一出场,就能立刻获得受众的信任。其次,在信息引导上,传统媒体由于具备了一套成熟的编辑过滤机制,在信息把关上要比新媒体更严格。第三,传统媒体拥有较强专业素养的采编人员,保障了其信息质量的高度。

鉴于传统媒体所拥有的这些优势,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发:。

第一,采编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对于网络等新媒体来说,一方面是接触到的信息是纷繁复杂,良莠不齐,另一方面由于不具有采访权,无法到达新闻现场掌握第一手材料,作为新媒体新闻的把关人,编辑人员就要坚持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把关好社会热点的舆论导向,在众多信息中过滤到无关或有害信息,选择有正确舆论导向的新闻,使新媒体的公信力能够在此过程中培养起来。

第二,坚持新闻报道的迅速。时效性强是新媒体所具有,而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一大法宝。而对于视时间为生命的新闻来说,许多新闻事件的图片和视频可以迅速通过新媒体技术传播给大众,无形中也增加了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第三,做好新闻内容的集大成者,以达到“内容为王”。尼葛洛庞帝在其着作《数字化生存》中曾做过这样的比喻:他形容新媒体的出现使受众在接受信息的方式上由原来的“推”演变成“拉”,也就是说传统媒体是将新闻节目简化并打包成一本畅销书抛给不同的'受众,而新媒体则更像是新闻超级市场,将与新闻事件相关的所有资讯都罗列出来供观众自由选择。这一区别也为新媒体的新闻编辑带来了一个新课题,如何从繁杂的信息中搜索到相关信息,并将其重新整合推向市场。这一过程既保障内容的丰富性、观点的专业性、解读的深度化又不失整体的和谐性。

第四,语言处理上更需平民化。随着互联网、手机用户数量的不断提高,新媒体所面对的受众占据着社会的各个阶层,而新媒体互动性和参与性的特点又要求编辑人员在语言处理上,需要更通俗化和平民化,具体来说为深刻主题浅显表达;刚性主题柔性表达;抽象主题具象表达。

第五,专业知识的充足。新媒体的新闻编辑不首先仍要掌握传统媒体所要求的采编写能力,例如敏锐的新闻嗅觉,敏捷的策划能力,扎实的文字功底,广博的知识结构,不仅能够完成写稿编辑新闻事实,还要学会如何对新闻进行更深入的评论和解读。此外,无论是互联网还是数字电视,都具备了图文并茂,声影皆有的功能,以及通过点击传播新闻内容的方式。因而作为新闻编辑,还需要掌握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对现有的图像、图片和视频进行加工处理,使其能够在第一时间引起受众的注意,并实现新闻传播,久而久之在市场中获得较强的竞争力。

三、结束语。

总之,无论媒体的形式和体制如何发生变化,对于新闻来说,高品质的新闻内容仍将是新媒体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具备了一个精品似的灵魂,媒体作为一种产业经济才能在市场上发展壮大。

心理学在管理学中的运用论文篇十五

社会在向前发展,时代也在不断进步,人类的脚步越走越快,心灵的重压也越来越大。如何让正处于人生黄金年华的中学生既学到丰富的知识,又具有健康的心理,成了教育工作者积极研究的课题。针对政治学科的特点,笔者对自己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心理学知识的运用做了初步总结,望抛砖引玉。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刚上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的学生在描述政治学科的特点时,往往使用“枯燥”、“假”、“抽象”、“无聊”、“说教”、“没用”等具有负面意义的词汇。而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阶段的政治学科较初中阶段理论性更强,对逻辑性思维的要求也较高,并且涵盖的社会生活范围也更广。如果学生以这种心态来学习,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改变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偏见,树立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的政治课良好的形象,是当务之急。这就为“首因效应”的应用提供了契机。

所谓“首因效应”,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个体会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任何信息对于事物整体印象产生的作用都强。因此,上好第一堂政治课极为重要。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在第一堂课上我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学习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的政治课的意义是什么?学生进行了热烈讨论后,我总结道:“就六个字,安身立命之道。”何意?学生不禁会问。我分析道:“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的政治课主要由《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构成。通过对《哲学生活》与《文化生活》的学习,同学们对如何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了初步的认识;初步探索了人生的意义,开始了对人生的思考。此即安定身心之学。《经济生活》介绍了社会的经济体系,教给同学们生存的`基本知识;《政治生活》能让同学们了解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必备常识,使同学们上可以匡世救国、下可以维持生存。此即立命之学。故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的政治课的意义由此可见。”如此一来,第一堂课就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政治课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事实上,每一学期的第一堂课、每一堂课的第一阶段,都是运用“首因效应”的良好时机。因此可以说,用好“首因效应”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

二、构建顺畅的沟通渠道。

社会物质财富的累积、资讯传媒的发展、家长对独生子女的宠爱,使得这一代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生有着强烈的平等意识和维权观念,他们不再接受刻板的说教,也不再唯书、唯上。他们有着明显的优越感,自信中带着自负;他们的个人活动能力较强,喜欢我行我素;他们的学习热情随情绪起落,经不起挫折;对于学习成绩,他们有的很在乎,有的无所谓。对这样年轻又老成、简单又复杂的一代人,传统的权威型教育模式的弊端显而易见。如何在全新的情境中既教书又育人呢?我们不得不重新来定位师生之间的关系。

作为一个教育者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那么如何以学生为本呢?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它们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与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据此,重新定位师生之间的关系,可从以下两方面人手。

1建设理想家园,合力共促发展。

中国的国情使得学生每天在学校的时间长达八至十二个小时,和他们在家里的时间几乎一样多。学校是他们重要的生活空间,同学是他们重要的生活伙伴。建设好班集体、构建学生的心灵家园,其意义可见一斑。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走进学生,把自己看作是他们中的一员,同他们荣辱与共、同喜共悲,通过各种形式融入他们中间。在课堂教学中,也应经常使用诸如“我们”、“大家”、“咱们”、“一起”、“共同”等具有平等性色彩的课堂用语,尽量少用诸如“你们”、“给我”等易产生分离性的词语。在课堂举例中,可以多举一些通过学生共同努力取得荣誉的事例。如:学习“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内容时,将校运会及歌咏比赛等集体性活动做为事例都比较适合。教师只有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形成集体归属感,才能排除外界干扰,使学生将学习作为主要任务,专心致志,努力学习。

2展现人格魅力,力促心想事成。

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在一次演讲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这就是有名的“蝴蝶效应”。在生活中,初始条件下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层层放大,就会对未来事物形成巨大的影响。政治教师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会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教学的意义所在。政治课自身的特点使得其教学理论既是理论教育的内容,又是进行理论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如果政治教师安于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就会导致学生认知的混乱,甚至是人格的扭曲。更何况,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思想多元化时代下的青少年面临着信仰危机,政治教师必须在生活中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知行统一,方能正人正己。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教学和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凡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人性的本真和做人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对其人格产生强烈的影响,从而达到感化、教育学生的目的。

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我说,教师是太阳,使人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摩西奶奶75岁以后开始作画,80岁举行首次个人画展,直至人生暮年才找到并实现自己的理想,可喜亦可叹。时代的发展使得一切都具有可能性,怎能让时间空空而过?在政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呢?这需要教师恰当展示自己的“弱点”,在教学中巧妙“留白”。在教学设计时尽可能放开手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对课题、节题、框题的阅读,自己探索、归纳本课的思路,寻找恰当的学习方法,论证各种理论、教学观点,总结重难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仅仅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要让学生去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发掘自己的潜能。例如,在学习“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内容之前,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理想的文章(篇幅长短、体裁可不限,文尽其意就好)。教师在讲课前可任选数篇,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文章,讨论、归纳、论证本节的内容,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新学内容的认识,又能使其甄别错误观点,发现自己的潜能。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就是进行自我创新、自我定位的一个过程;教师则好比是“催化剂”与“助产士”,应从各个方面帮助学生不断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真正的教育是对“人”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心理学化。政治课教学更应该遵循心理学规律,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与学生进行灵魂的对话与碰撞,真正实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心理学在管理学中的运用论文篇十六

最新的教育改革提出,中小学生的日常培养,除了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习音乐、绘画等人文学科,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我国音乐新课程标准亦指出,广大音乐教师应丰富教学手段,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和内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律动教学”作为一种可将抽象的音乐内涵与趣味性、形象性的肢体动作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可大大提升学生的课堂兴趣,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想象能力及创新能力,符合新课标的目的和要求。广大音乐教师应深刻理解律动教学的内涵,积极探索、尝试、创新律动教学的措施,切实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把握音乐的抽象内涵。

音乐所承载的感情和内涵较为抽象,单纯视觉、听觉上的学习效果较为有限,从而阻碍了学生理解、掌握音乐的程度和进度。针对这一问题,放眼国外的音乐教育体系,无论是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学还是奥尔夫的节奏教学,都强调用身体动作去理解、再现音乐的情感和内涵。著名的音乐学家柯达伊亦认为,任何音乐理念都可与身体律动相互转化。律动教学作为一种可将抽象的音乐内涵与具体的肢体动作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可实现抽象音乐内涵与具体肢体动作间的转化,让学生在简单、直接的舞动当中,更深入地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从而提升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二)营造轻松、趣味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课堂环境氛围是影响学生音乐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达到预期的、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教学目标,必须在施教的过程中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律动是一种轻松、活泼的娱乐方式,也是学生表达对音乐理解和感悟的最直接的方法,加之儿童青少年对于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较强,因而深受广大学子的热衷和喜爱。因此,充分运用律动教学法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提升学生的活跃度、参与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广大音乐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律动的机会,充分利用其活泼好动的天性,使抽象、困难的音乐学习转化为轻松、趣味性的肢体语言的探索和表达,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互动,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和理解。

二、律动教学法的内涵。

律动教学法是体态律动教学法的简称,是由瑞士的达尔克罗兹提出的一种提升音乐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的基本内涵是让学生在聆听旋律、体验节奏的过程中,引导、促进其视觉、听觉、情感、运动及思维的内在联动,使学生在简单、直观的肢体律动体验中表达自身对于音乐内涵的理解,感受音乐的魅力和活力,从而达到培养其表现能力及创造能力的目的。由于体态律动教学法较为简单、直观,符合少年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能够营造良好的、活跃的课堂气氛,已被广泛应用于音乐教学当中。广大音乐教师应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深入理解、挖掘律动教学法的内涵,丰富肢体动作的设计方式,为切实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奠定基础。

三、增强律动教学法实效性的措施。

(一)动作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在实施律动教学法的过程中,肢体动作的设计必须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方面,学生对于简单肢体动作的学习速度较快,可收到整齐的反应和理想的效果,简单肢体动作阶段形成的成就感可提升学生对于高难度肢体动作的接受、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对于部分肢体协调能力存在一定欠缺的学生,高难度的肢体动作实施起来较为困难,可能会拉低整体的'学习进度,还容易导致挫败心理的产生,影响后续的学习和进步。总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思路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是广大音乐教师必须牢记和坚持的一大原则。

(二)注重从生活实际中吸取素材。

音乐本身即是一种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因此,在运用律动教学法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亦必须注重从实际生活中吸取素材。一般来说,音乐教学中的律动多是根据歌曲的内容,对于人物动作或者动物形象的模仿组合,如人物轻快的步伐,喜悦的表情,或者白鹅走路时左摇右摆的形象等。对于来自生活的律动素材,由于学生具有一定的亲身体验经历或者拥有一定的见闻积累,因而更容易把握和领会。比如由于学生亲身体验过划船游玩的乐趣,因而在演绎《划船歌》时会更加得心应手。这也启示广大音乐教师,律动教学法的顺利推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对于生活的细致观察。因此,平时要注意要求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事先对可能涉及的模仿形象形成一定的意象积累,从而为提升律动教学法的成效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促进学生对于歌曲内涵、感情的深入理解和挖掘。

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音乐,包含的情感、内涵不同,涉及的模仿形象亦存在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学生表现模仿形象的能力以其对于音乐内涵及情感的理解为基础。学生对于音乐内涵的理解和挖掘越是深入,表现模仿形象的拿捏就越是精准和恰到好处。比如对于《月之故乡》这首歌曲,如果学生能够深入地挖掘到歌词背后饱含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就可能产生深深地共鸣感,从而在展现肢体动作的过程中更精准到位地把控自身的动作和表情。因此,广大音乐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歌曲中包含的情感,为律动环节的高效、顺利进行铺就情感上的基垫。

(四)时刻以培养学生的表现欲及创新能力为目的。

虽然音乐教学中的律动多是根据歌曲的内容,对于人物动作或者动物形象的模仿组合,但目的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在模仿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及整合、创新的能力。因此,不管学生模仿人物动作或者动物形象的能力达到何种程度,只要尚未练就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都不能算作律动教学的成功。当然,在某种程度上,整合、创新能力的形成以对形象的精准模仿为基础。广大音乐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使其在参与、体验律动的过程中,提升模仿形象的水平,为练就融会贯通的创新能力做好积累和铺垫。

(五)避免误区,正确运用律动教学法。

律动教学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已被广泛应于音乐教学当中。但当前存在几处应用误区。一是很多教师认为律动教学法具有活跃课堂氛围的功效,于是频繁地应用,结果课堂是热闹了,但教学目标未达成,导致与律动教学法的应用初衷相违背;二是很多教师混淆了舞蹈与律动的概念,认为律动就是舞蹈。实质上,律动是对于音乐本质的一种外化和体现,与舞蹈的性质存在一定的区别。广大音乐教师应明确律动教学法仅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必须配合教学目标妥善应用;充分认清律动的本质和内涵,避免与舞蹈混为一谈。从而避免误区,正确地运用和发挥律动教学法的功效。

参考文献。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794187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