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并且合理安排教学步骤,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顺利。在编写教案时,要注意确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通过学习这些教案范例,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教学要点。
课文搭石的教案篇一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教材的开放性表现在教材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要课内外结合,要学用结合。作为教师要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应该做教材的主人。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是课改的核心,作为教师,教学中不是为教案负责,而要时时处处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每个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真正使每一个孩子得到了发展。
课文搭石的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在河北兴隆县,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有清波漾漾的小溪,更有那让作家魂牵梦萦,恋恋不舍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21课,继续去感受那平凡而又美丽的搭石.
二.感知课文。
1.在上一节课老师留了一道作业,(1。什么是搭石?2。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样过小溪?)。
指名回答。
三,品读文本。
三、引导质疑,自主寻美。
1.作者在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读出来.
2.师: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
师:请大家用心默读2-4自然段,寻找文中的美丽风景,将相关的语句勾画出来。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精读第三自然段〉。
1.谁来说说他找到的风景?
你找到的是这道风景〈出示第三自然段〉。
2.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美?
3.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看“协调有序“就是指--------。
(1)现在让我们加入走搭石的人群中一起去走走搭石,感受感受协调有序,好不好?
(2)搭石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进水中,有信心吗?______那让我们。
合作,来读一读(大屏幕出示)这边两组走前面,这边两组走后面。
5.同学们体会的真好,你们还从那些词语感受到了美.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6.(生描绘)。
8.读的真好,还有没有人想读?.我们一起来美美的读读这两个词。
9.柔波在轻舞,我们的心也随之舞蹈.真美呀,这既象是一幅美丽的画,又象是一首清丽的诗,你们看:
(变文为诗)。
10.同学们先在下面自由练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等会男女生分组比赛读,好不好?
(男女生比赛读)。
11.一行人协调有序过搭石,清波人影两相和,这看的见的景物美的确是家乡的---。
〈三.品读第四自然段〉。
1.体会谦让之美。
师:同学们体会的真好,在文中你还感受到了哪些美的风景。
女生读。(出示“如果有两个人……”)。
师:从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真了不起,你读懂了文字中含着的美。同学们一起来感受这份美(齐读)。
2、体会“尊老”
师;除此之外,你们还找到了哪道风景?
师:这个句子读一遍是不够的。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
师:哪个词语打动了你们。
师:伏字好在哪里,我们能不能用站,或蹲来替换这个伏字?
(请四个同学来表演,师解说)。
师:(扶起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因为(指课件文字)--。
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
师:因为--。
师: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
:透过一个又一个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师:那也就是说,这已经积淀成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品读第二自然段〉。
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听一听,想一想,再和同学议一议: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从哪那可以看出来?(生自由发言)。
3.摆石人如此善良,细心,如果你有幸走在这搭石上,你想说什么?
4.这一组同学起立,把你们对老人的尊敬,感激之情读出来?
5.他们读的好吗?(分组读)。
6.搭石无声,搭石人有爱,这爱也是家乡的------。
四.深入,总结。
搭石,是一道别样的风景,透过一排排搭石,我们看到了家乡人们的---。所以说搭石不仅联结着---也联结着------让我们用最美的音,最真的情,齐声赞美搭石,赞美家乡的人们吧(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
(大屏幕出示,鼓励生大胆说出生活中的美)。
课文搭石的教案篇三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搭石》课件、搭石道具
先回忆一下分段教师简写段意,然后老师播放配有音乐的美丽画面,同时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让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在头脑中浮现课文讲述的画面,将学生快速带入美境中。
接着就让学生说一说,在刚才听读课文时,你的头脑中浮现了哪些画面?揭示景物——美(板书)
课文中不但有优美的景物,还有我们用眼睛看不见的美,让我们再默读课文,去发现课文中的美。让学生边读边画出认为美的地方,并思考:你为什么觉得这儿写得美?并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想。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结合一个你们认为写得美的自然节谈谈文章哪些词句写得美?使学生运用读、找、画、议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通过小组讨论,畅所欲言,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时,师巡视指导,让自主学习落实到实处)
小组汇报:
依照学生的汇报次序,教师顺次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评读、研读,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以读代讲,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3、这第四段虽然文字朴实,但是简单的事情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出融融的暖意、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理解“理所当然的事”、
联系生活举例说说你眼中的“理所当然的事”都有些什么事、
让学生充分感受那种谦让和尊老之美,有感情的朗读。
本文作者是一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人,他把平常的一件摆搭石,过搭石的事儿介绍得这么具体,这么美。谁愿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给配乐,听的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地方画下来。并让学生把喜欢的部分抄下来。
最后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否也曾留心观察身边的“美”呢谈一谈吧!
课文搭石的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2,小组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课前准备一套生字词卡片。
(2)组内互相检查,字字落实。
4.重点指导。
“涨”和“间”是多音字。
5.要求写的字,学生先自己字形,然后临写,比较。纠正。
6.教师根据学生写字时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你觉得哪些词写出了老人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行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3.指导学生想象画面。
(1)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表情、动作又会怎么样?
(2)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3)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4.学生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
5.指导感情朗读。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学习课文3、4、5自然段。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2)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的?
“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3)引导体会“构成了家乡的地道风景”。
2.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思考:作者写了哪两个事例?
(3)指导回答。
(4)交流: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直到溪边……”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这两个事例中,我们不但能看到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也能够感受到画面中人物的美好心灵。
3.学习第5自然段。
让学生结合前文畅谈对这段话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赞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个性美。
三.指导朗读全文。
四.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
五.小组交流。
六.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课文搭石的教案篇五
1.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11个字。
2.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录音机、小黑板、
一、出示课题:
21搭石。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在什么地方搭石头?为什么要搭石头等相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主要问题。
二、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或者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指名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
2.谁来读一读你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如果学生读到一自然段,相机指导学生勾画并读一读写搭石的句子。
三、出示挂图“看,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踩踏的搭石。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
1.小黑板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
“上了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上了年岁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抓住重点词语“无论只要一定踏几个来回直到”)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来。)。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师归纳:对,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和小组同学演一演。
四、乡亲们有什么样的美好情感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感受到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同学们在上一堂课还在其他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做了记号,今天咱们继续学习课文,把你还没读懂的地方提出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体会景之美。)。
二、就在这美丽的山村,清澈的小溪中那一块块,一排排的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到处都洋溢着美好的情感,你们看,一个承诺也温暖了许许多多面临重重困难的人们,请大家自己读一读小黑板上出示的短文《一个承诺》。“这是美国东部的—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推销员克雷斯的汽车坏在了冰天雪地的山区,野地四处无人,克雷斯焦急万分,因为如果不能离开这里,他就只能活活冻死。这时,一个骑马的中午男子路过此地,他二活没说,就用马将克雷斯的小车拉出雪地,拉到一个小镇上。当克雷斯拿出钱对这个陌生人表示感谢时,中年男子说:“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也尽力去帮助他。”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多人,并且将那位中年男子对他的要求同样告诉了他所帮助的每一个人。6年后,克雷斯被一次骤然发生的洪水围困在一个小岛上,一位少年帮助了他。当他要感谢时,少年竟然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话,“我不要求回报,但是我要求你一个承诺……”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流。”
三、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然后抄下来。(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四、各学习小组自学生字,对容易出错的字相互提醒。
课文搭石的教案篇六
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齐读第段)我们还知道了——(齐读最后一道)。
2、简简单单的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你想说些什么?
二、学习2-4段。
1、认真读2-4段,从哪些字里行间能读懂简简单单的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交流:
(1)前面的……后面的紧跟上去……像轻快的'音乐……。
a、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b、师出示“每当上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仔细读读,肯定能读出……自由读——指名读(2人)。
c、现在读出来了吗?搭石怎样成为一道风景。
d、“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没有理解好)如果你的脑海里出现了这副画,你肯定能把这幅画读好。指名读。齐读。
e、“协调有序”,从这段话你能找出协调有序吗?(前面的……后的的……)谁能把这种协调有序的感觉带给大家?指名读——配乐读。(这里如果师引领学生发出有节奏的啪啪声,更能直观感受“轻快的音乐”“协调有序”)。
(2)如果有两个人……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a、指名读,齐读。
c、不止这些人会这样,假如有谁走搭石,家乡人又会怎么做呢?想象,小练笔:
假如(如果),,大伙儿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d、交流作品。(小朋友过搭石、残疾人过搭石、小动物……)。
(3)如果别处都有搭石……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a、很重视搭石、像他们的朋友。这是**的感受,你再去读读这段话,看看有什么新的感受。
b、你读懂了什么?(搭石很重要,在人们眼里都已经是风景)。
c、师引读。还读懂了什么?(注重别人安全。……)。
e、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4)读着读着,你觉得这一块块搭石还仅仅是一些天然的石块吗?(齐读最后一段)。
在我们眼里,这一块块搭石就像一首善良的歌;这一块块搭石就像像一曲协调的……;这一块块搭石就像一篇谦让的诗;这一块块搭石就像一幅尊老的画。
写写你的格言:美丽的风景是创造的。
美好的心灵创造。
课文搭石的教案篇七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脱鞋绾裤、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的意思。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
理解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一)谈话导入,引出美。
师:说到风景,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那些环境优美的地方,在这样的风景中,我们的眼睛能真切地看到其中的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搭石》给我们展示的却是一道特殊的风景,不仅需要我们用眼睛去看,更多的是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
(二)提出目标、
(1)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不懂的字词,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加以理解。
(2)学习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懒惰、山洪暴发、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等词语。
(3)自由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
(4)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我会读生字。(小组成员轮流读,相互纠正。)。
(2)我会正确读写“懒惰、山洪暴发、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等词语。(有的读,有的到小黑板上书写展示)。
(3)我理解理解“脱鞋绾裤、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等词语的意思。
(二)学文悟情展示。
1、我会读(读重点句或段)。
生1:“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我体会到这是一位负责任的老人,我感受到了他的善良。
生2:“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段话中我体会到家乡的人们走搭石十分默契,动作十分协调,看着很整齐,很美。
生3:这几句话我知道了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作者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现在让我们走到那一行人当中去吧。
生4:这样协调有序的画面,真是让我们久久沉醉,请大家闭上眼睛(范读),你似乎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体会两个比喻:“像轻快的音乐”、“画一般的美感”)。
生5:“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我感到人们很谦让,他们总是让对方先走。
2、我知道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
3、我知道课文哪几自然段写出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道风景?
4、我知道:正是因为有了人们的“搭”,两岸普通的石头才能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搭石,它们构成一条“路”,架起了一座“桥”,联结了两岸的小村庄,也联结了乡亲们的生活。美读佳句,背诵积累。
师:作者深情地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布满和谐的风景。
搭石是一件事情,为什么会是家乡一道风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伟大的人性美。
2、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我们反复咏叹了这句话——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小组内自由朗读)。
2、提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3)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写成一个片段全班交流展示。
1、我能从“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句话中体会到淳朴乡风,丰满人物形象:看见上了年岁的老人还如此善良,我觉得中年人也会这么做,一身风霜的中年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真是——淳朴乡风,代代相传啊!
生1: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写满善良的风景。
2、我能从这句话中“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是一道布满和谐的风景。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3、我能自由读课文,寻找“美”。生一边读一边画出最能体现搭石美丽,是一道风景的句子或段落。
4、我能美读佳句,背诵积累。
5、我能从生活中知道哪些事是理所当然的。比如:穿衣服自己穿;一日三餐自己吃;每天自己上学等等。
6、我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我知道“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什么样子?
生1:小溪潺潺地流着,人的影子在摇晃。
生2:清澈的溪水在荡漾,倒映在水里的人影在晃动,看不大清楚。
生3:我能读得让溪水动起来,让心中有清波在荡漾,有人影在晃动。
师:欣赏了搭石上的一幅幅朴实动人的画面,相信同学们的心里一定播下了美的种子。
1、我收集雕塑大师罗丹的名言:“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2、我能说说身边平凡事物的美。
3、美无处不在,我能把发现的身边的美写下来,把“美”留住。
4、一块搭石,就是一曲善良的歌,曲调优美;一块搭石,就是一段谐调的舞,姿态婀娜;一块搭石,就是一首谦让的诗,娓娓动听;一块搭石,就是一幅尊老的画,赏心悦目。然而,这些美好的行为,在乡亲们的眼里,是那么的——:理所当然,而在我们眼里,却构成了最美的风景,这就是——搭石。
5、我自创了一首诗:美是潺潺的溪流,滋润着万物的成长;美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美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美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让我们拾起这颗颗夺目的珍珠吧,去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吧!
6、我也写了一首小诗,送给大家:
溪水潺潺。
走上故乡的搭石。
脚步轻快清波荡漾。
…
6、作者刘章也说:生活是泥,我是树,生活是水,我是鱼。
师:并不起眼的搭石分布在无名小溪之上,不知为多少人服务过!它们默默地让人走,让人踏。在这寻常的小路上也不知留下了多少让家乡人引以为豪的故事。他们是那么勤劳、无私,那样的谦让、互助,更是那么的尊老、敬老!
课文搭石的教案篇八
一、谈话导课:
(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认识搭石寻找美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指生读词语。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听明白了吗?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3分多钟)
师同学们读书都很认真,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谁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
你找得很准确。同学们,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又是怎么过小溪呢?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这个“绾”是一个生字,什么意思呢?绾裤是什么意思?
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绾裤
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绾裤
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绾裤
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绾裤
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脱鞋绾裤
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齐读“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了解了什么是搭石。读了课文以后,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你们说得都不错,和作家刘章爷爷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也有一句话,写搭石很美,找找看。
是的,普普通通的搭石不仅仅是家乡人过小溪的一种方式,而且还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相机板书)
想不想一块儿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去走走搭石吧。
请大家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找一找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开始吧。
(生静静地默读、圈划,2分钟左右)
三、重点精读品味美
家乡的人们是怎么走搭石的呢,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哪位同学读一读你画的句子。
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
师:这是从字面上理解。
师:你联系下文理解了。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
师:(指这组问)我问问你们,你们现在走在哪?
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进水里,有没有信心?
好,从这儿开始。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
后面的
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像
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这边的同学走在前面,这边的同学走在后面。
前面的
后面的'
(速度渐快,引读三遍)
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体会得多好啊。再看这两个句子,你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
是吗?“绰”是生字,课前大家查了字典吗?
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这是学习的好习惯。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想一想,在“人影绰绰”中,它是第几种意思?
不错,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是吗?你知道“绰绰有余”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微笑地):老师告诉你,“绰绰有余”不是“很宽”,而是“很宽裕,用不完”的意思?
理解了吗?(生点头)好的,咱们回到这两个词语上来,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
你体会得真形象,这是在用想像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值得大家学习。
你还想来描绘一下,说吧。
你体会到了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真不错,像画一样(打开手势)请读读这两个词语。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有感觉。你的朗读把我带到了画前,谁能把大家带进画里?
你来读。这样吧,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画面。
生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身临其境吧?(生点头)
还有想读的,全班一齐读。
(全班读)
水波是在轻轻地荡漾呀,再读。
(全班再读)
是的!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
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谁能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
生读
(生齐读)
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是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
(生再次融情朗读)
师: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
找得很准。能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吗?
我觉得家乡的人能够互相地谦让)。
好一个谦让啊,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全班同学,让我们一起再感受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美。
(齐读“如果有两个人……”)
四、扣词激情升华美
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这个句子,这幅画面,只读一遍是不够的。你们再读读,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
(生自由地读几遍)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有你的读书体会,还有其他的吗?
是的,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读书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伏”,“伏”是什么意思?
现在我就是那位老人,谁来当那年轻人?
请你做做“伏”的动作
(男生深深地弯下身子)
(手搭生的肩)你真是年轻人的知音,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扶起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为什么?
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为什么?
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指课件文字)
因为(指课件文字)
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其他的年轻人
生:伏下身子背他
因为
透过这个“伏”字,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答:敬老
说得多好啊!敬老。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指板书)
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这就是家乡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
让我们捧起书,再一次感受走搭石的美。
(这是一行人走搭石的画面,起:
这是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情景,起:
这是老人和年轻人来走搭石:
(生读课文的3、4自然段。)
师:展开你们的想象,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怀抱着宝宝的妈妈来走搭石假如
指三生答。
师:是的,还有很多的假如……人们总会怎么做,人们也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呢?(放乐)发挥你的想象,先想一想,待会儿咱们再说说。
(生发挥想像想)
师:咱们来交流交流。
生1:
师:你的想像真丰富,还用上了文中“假如……总会……”的关联词,这真是一道令人难忘的风景!
生2:
师:是的。淳朴的民风已经在你心中播下了种子,这真是一道感人的风景!
生3
师:这真是一道联结人们美好情感的风景!还有很多的假如……假如……咱们回去写一写吧。
师: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地消失了,但是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美,却会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齐说心头)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教学板书:
搭石
家乡的一道风景
课文搭石的教案篇九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培养学生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能力。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探究体验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1、学生准备:工具书(字典)、文具(钢笔、铅笔)、生字本、练习簿等。
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常规课堂布置。
3、教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仪等。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生据题质疑。
【设计意图:思维从疑问始,读题质疑,以疑促思。】。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讨论商定自学方法。
2、学生自学。
3、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深入局部,探究体验。
该环节是本课时的中心环节,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安排教学,有效引导,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本环节将采用朗读、默读、圈划、思考、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研读内容预设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顺序将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视学情和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处理。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研读重点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交流感受,引导学会抓住“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关联词语感悟家乡老人可亲可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学会朗读的轻重音变化,读出感情。
2、生感情朗读。
课文搭石的教案篇十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第一课时。
师:我的家乡在一个小山村,那儿流水潺潺,炊烟袅袅;那儿的人们善良淳朴,互敬互爱。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小溪中的那一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为我们带来了多少方便,多少欢乐。瞧!这放在小溪里用来帮助人们踩踏过河的石块就是搭石。
板书课题,读题。
1、师:这些小小的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睁大双眼去发现美,欣赏美。
第二课时。
1、考察生字。
2、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搭石》这篇课文,什么是搭石呢?
板书句子:秋天、乡亲们,根据水的深浅…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请两位同学上来,一个解说搭石是什么,另一个动手来搭一下石,把纸石块搭到黑板上。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搭石的简图。
3、师过渡:石头搭得平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风景渗透着无限的美感。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搭石。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仔细听,在书上圈画你认为最能体现美的词句。
2、说说你从课文中感受到怎样的美,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重点体会“平整方正”、“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中体现出来的乡亲们心中有他人的美德。随机在石头上板书:善良。
3、指导朗读。
2、3、4自然段师:美丽的画面还有很多,你们想不想来欣赏欣赏?
1、学生从2、3、4自然段中选择最喜欢的一段以学习小组或个人为单位欣赏,体会其中流淌着的美。
2、推荐几种学习方式,自己有更好的方式也可以。
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其中,从中发现有创意的学习方式。
4、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评议。例:一生读(课文片段):“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生:这样做可以使后来的人走起来方便。
生:他们是为了后来的人。
生:因为他知道自己还要经过这搭石,如果这次不搭好,等他回来的时候,可能更不好走了。
师:你的意思是,他这样做,既帮助了自己,又给了别人方便,对吗?
生:对。
师:老师想起一个故事,以前可能跟大家讲过:《盲人点灯》。
生:没讲过。
生:他是为别人照路。
生:虽然他看不见灯光,但别人能看得见。这样他走路的时候,别人就能看见他,就不会撞着他。
师:真是这样!他给别人照亮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学习好的同学给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讲解习题,帮助了同学的同时,自己也锻炼了思维,发展了语言;同桌互相批改生字词,你批、改、再批的过程中,已经悄悄地复习巩固了字词。就让我们多学学搭石的人,学学提灯笼的盲人吧。
5、在交流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体会到的美。说明:个人感受不同,不强求统一的答案。随机板书:勤劳、和谐、谦让、尊老。
6、随机指导各种形式的朗读,以求达到品品读读、以读促悟的效果。说明:读书是师生对话,尤其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组织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目的。
1、思考: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齐读最后一段。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搭石和乡亲们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体会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2、艺术家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的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中寻找美。
随机板书:友善美、团结美、奉献美、无私美、敬业美……。
1、师:老师送大家几句话。板书:有德则乐乐则能久不朽之名誉独存于德言行在于美不在于多学生朗读这三句话,老师解释句子意思。要求学生记背。
2、播放《爱的奉献》歌曲,结束。说明:“美”作为全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学生们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板书设计:搭石助人为乐美,协调有序美,默默无闻互相谦让美,无私奉献尊老爱幼美。
课文搭石的教案篇十一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初步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汇报预习收获。
1、汇报一类字词。
2、汇报二类字词。
3、重点指导:
涨和间是多音字。
4、交流识字方法。
5、教师指导书写:
暴衡,学生临写,比较。纠正。
三、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思考:什么是搭石?边读书边找到答案。
五、课堂练习。
【课后反思】。
《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一课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
1、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
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2、在课堂上,教师注重双基教学,把它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地引领学生学习生字词。
3、注重学习情况的反馈,一系列有梯度的练习,检测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教研员评课】。
1、双基教学扎实。
2、练习题有梯度,但注意题的难易程度。
3、当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不知如何归纳时,老师缺少指导。应注重授之以渔的教学。
课文搭石的教案篇十二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引导质疑,自主寻美。
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质疑。
2.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
3.交流所寻风景,相机板书:整走让背……过……。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1.一行人“走”石图。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读通句子,正音。
(2)引导学生用、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小结学法。
(3)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尝试学习,体会“走石图”的美。
(4)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
(5)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6)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配乐情境引读。
(7)解疑,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背老人“过”石图。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指名读。正音:伏。
(2)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
(3)指导朗读,运用字理、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4)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五、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1.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总是,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2.写话交流。
3.升华情感,又一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六、总结并预告下节课学习内容。
摆
整21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走协调有序理所当然。
让
背……过。
课文搭石的教案篇十三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课文搭石的教案篇十四
李吉林老师曾说,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学生掌握好语言文字的工具,因为他要用一辈子。但是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掌握工具的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还要给孩子人文的熏陶感染,使他的道德、情感、智慧都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培养。而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关注写法、迁移运用就是守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准“间隔、懒惰、俗语、清波漾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现美、欣赏美,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纯朴的民风,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者难忘的乡情。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品读语言,感悟优美语句中包蕴的美好心灵,美丽画面。学习作者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扫清生字障碍,正确认读7个生字,识记“暴、惰、衡”字形。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搭石”,体会搭石在人们生活中的总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
刘章爷爷是当代诗人,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对搭石的印象非常深刻。三十年前,刘章爷爷来到大城市工作,当他看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1980年,他写出了散文《搭石》,把他心中长留的那份景、那份情传达给我们。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疏通生字障碍。
1、生自由练习读文,读准生字词。
2、生词学生认读。指导暴、惰、衡的写法。
3、指名轮读课文,师随时正音。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了解搭石。
1、默读课文,简要地说一说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摆放”搭石的画面、“调整”搭石的画面、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2、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老师同学听。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搭石。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孩子们,如果你是刘章的乡亲,你能不能用书中的话语告诉大家什么是搭石?
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抓住“方正、二尺左右”体会人们精心选择搭石,细心摆放搭石。
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日常生活会怎样?
扣住“脱鞋绾裤”反复朗读去感受。
3指导感情读第一自然段。
五、作业设计:
练习有感情地读文。抄写生词3遍。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
采用“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教学本课,继续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刻体会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结合板书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出搭石的美的。
课时目标:
1、抓住关键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说搭石。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谁来为大家读一读什么是搭石。
二、细读文本,品搭石。
(一)品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搭石,文章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话写出了搭石很美,谁能找出来?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细读课文,边读边想,搭石构成了怎样的风景呢?你看到了怎样的风景?边想边画出相应的句子,如果有感受及时写出来。
2、学生读出找到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在你们的理解中,“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
(2)文中的“协调有序”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我们自由地再读一读这两句话。
(速度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速度再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踏踏的声音,像——。
3、你还可以从什么词中感受到走搭石的美?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1)绰字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
a宽裕,缓 b舒缓柔美 c外号
(2)读一读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溪水,溪水中怎样的人影?
(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我们可以由词联想到画面同样可以由画面联想到词:
出示画面:杨柳( )白雪( )明月( )
4、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同时想象:你还看到什么?还听到了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脑海中出现的画面。蓝天、白云、晚霞、绿树、青草、红叶、夕阳……人们的欢笑的声音,谈话的声音,孩子歌唱的声音……)
5、配乐美读这几句话。
(二)品味: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统观全文,文中还怎样评价了搭石?
(1)、学生读出这样的句子。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你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到了这样的情感吗?你从哪儿体会到的呢?画一画句子,想一想感受以备交流。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表达,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从“总会”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招手示意、说家常话是一种习惯;乡亲们谦让的品格、和睦的情感。)
(3)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a、这里描写年轻人动作的的词“伏”。这个字的意思是:趴,脸向下,体前屈
学生站起身做一下这个动作,师:你伏下身子准备做什么?你伏下身子时是什么心情?(尊敬老人)你为什么要背老人过搭石?你期待老人感激你吗?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b、假如你是一位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你还愿意帮助谁,并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这里你又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尊老爱幼)
引读: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如果——
假如——
三、关注写法,总结拓展
结合板书引导:
作者写出了看得见的美:一道风景;
看不见的美:美好的情感
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搭石上传递。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像搭石上发生的那样平平常常的小事。它们虽小,却时时温暖着我们。今天,老师走进我们四年级学生中间,看到同学们一张张笑脸,你们非常热情地欢迎我这个陌生的老师,让老师的心情放松了许多。这是一种美。有一天下课时,老师又看到两个女同学弯着腰睁大眼睛,仔细认真地帮一位小妹妹找她丢失的一个发卡,就像是在干一件什么大事。这也是一种美……这样的美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也睁大发现的眼睛,找找身边的美吧!
四、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写一写你发现的生活中的美。
板书设计:
搭石
一道风景: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美好的情感:为他人着想 谦让和睦 尊老爱幼
课文搭石的教案篇十五
1、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乡村人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
2、体会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善于从生活细节发现情感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乡亲的情怀。
能从生活平常的事物里发现不平常的美。
一、复习导入
请学生介绍搭石。
二、品读重点句,质疑自悟
1、出示课文重点句。
2、请学生反复朗读,并提出心中的疑问。
三、模块教学,体悟情感
模块一:修搭石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回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情境对话。
2、指导想象朗读:
模块二:走搭石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请大家细细读读上面的这几句话,品一品其中的词语,说说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美。
1、抓住重点词协调有序,感受配合默契的美。
2、抓住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感受节奏的美。
3、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感受诗意的美。
模块三:搭石上的故事
1、读句子,谈感受。
2、抓住重点词理所当然品味。
模块四:回归整体
1、看板书小结。
2、读课文。
四、书写美
1、发现美:
出示:
美就在那平凡的小事中:
美是瑟瑟秋风中,伏下身子背老人走搭石。
美是 , 。
美还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练笔。
3、交流小结。
五、名言结课
1、一个不为别人奉献的人,无权要求别人为他奉献。
2、如果每个人都愿意做一块铺路的小砖,未来的道路就会多添一些平坦。
课文搭石的教案篇十六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感知美
1、在一个小山村,那儿流水潺潺,炊烟袅袅;那儿的人们善良淳朴,互敬互爱。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小溪中的那一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为我们带来了多少方便,多少欢乐。
3、瞧!这放在小溪里用来帮助人们踩踏过河的石块就是搭石。
2、板书课题,读题。
3、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步感知——寻找美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或者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名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
3、谁来读一读你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4、(出示图)看,这就是人们过小溪踩踏的搭石。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
4、细细地读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感到课文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
5、说说你仿佛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精心摆放搭石 老人调整石块 一行人走搭石
同时过溪,招手礼让 偶遇老人,背负过溪
6、读自己感受深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感受到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就在这美丽的山村,清澈的小溪中那一块块,一排排的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二、品读体味——欣赏美
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搭石。
(一)例段指导(第一自然段)
1、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仔细听,在书上圈画你认为最能体现美的词句。
2、说说你从课文中感受到怎样的美,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重点体会“平整方正”、“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中体现出来的乡亲们心中有他人的美德。
3、指导朗读。
(二)自主学习2、3、4自然段。
美丽的画面还有很多,你们想不想来欣赏欣赏?
1、学生从2、3、4自然段中选择最喜欢的一段以学习小组或个人为单位欣赏,体会其中流淌着的美。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其中,从中发现有创意的学习方式。
3、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评议。
4、在交流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体会到的美。(个人感受不同,不强求统一的答案。)
随机板书:勤劳、协调、谦让、尊老。
5、 随机指导朗读,以求达到品品读读、以读促悟的效果。
(三)学习中心段。(最后一段)
1、课件再次出示几幅画面。思考: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齐读最后一段。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搭石和乡亲们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体会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三、 走向生活——发现美
四、超越文本——传播美
1、 听故事:《一个承诺》
2、 谈感受。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
3、 升华情感;
美是一把雨中的小伞;美是一句风中的问候;美是一个关怀的眼神;美是一片温暖的阳光……让我们将真善美撒播到每一个角落,让世界因我们而充满爱。
课文搭石的教案篇十七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初步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一、激趣导入
二、汇报预习收获
1、汇报一类字词。
2、汇报二类字词。
3、重点指导:
涨和间是多音字。
4、交流识字方法。
5、教师指导书写:
暴衡,学生临写,比较。纠正。
三、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思考:什么是搭石?边读书边找到答案。
五、课堂练习
《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一课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
1、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
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2、在课堂上,教师注重双基教学,把它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地引领学生学习生字词。
3、注重学习情况的反馈,一系列有梯度的练习,检测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1、双基教学扎实。
2、练习题有梯度,但注意题的难易程度。
3、当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不知如何归纳时,老师缺少指导。应注重授之以渔的教学。
课文搭石的教案篇十八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俗语”、“平衡”、“清波漾漾”5个词语,并理解“绾”、“协调有序”、“人影绰绰”等词语。
2.重点通过第一和第三自然段的学习,知道搭石的作用,感受乡亲们走搭石的音乐美和画面美,从中积累语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农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农村,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也在农村。请看屏幕!(幻灯片)那里有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有绿意葱茏的树林,有连绵起伏的山峦。可是每每他回忆起家乡,还是觉得家乡的搭石最美。那就让我们随着刘章爷爷一起走进这平凡而美丽的(板书课题)——《搭石》。
二、检查课文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
(1)读词:课件出示重点词语,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写字:学生找容易写错的字,老师板书指导。(序、暴)
2.检查课文朗读
小组开火车分段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落实重点
(一)第一自然段
1.在大家读的时候我找到了这样一句话:“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
2.诵读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3.理解“搭石”。
可是读了这么长时间,我还没有明白“搭石”到底是什么呢?
生回答。(师预设表扬:你真会读书!原来答案就在书上。)(第一自然段幻灯片)大家一起再告诉我一遍。(预设表扬:你们很热心。谢谢你们!你们的回答让我明白了什么叫“搭石”。)
4.学写生字。(点击幻灯片3出现第一自然段的前一部分,再点生字变色)
这里有五个字请大家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你觉得写的时候哪个字的哪个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师示范书写“暴”。 学生用食指跟着我写一遍。(再点三个词语变色)读词。
5.句子训练,感受搭石的重要。
同学们,如果没有搭石,村中的人们会怎样过小溪的?(点击幻灯片,出现句子训练: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绾裤。如果没有搭石,人们 ,就必须 。(写4个))想一想还有谁要做什么,用这样的句子说一说。
师:从这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不方便,麻烦)
回到原句再读读。
(二)第三自然段
1.紧扣“风景”,谈话,激疑:
是的,搭石,就是放在小溪中的几块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为方便小溪两岸人们行走的石头。只是,读到这里,老师心中又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能被称之为风景的,应该是美的,而大多是非常有名的景物,如我们杭州西湖。可这么几块平平常常的石头,怎么能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先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深入到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中去,找找那片独特的风景。(生读——找)
2.生字书写:学写“衡”。请同学上来写。
3.学习重点句
随机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出示三个词语:
师:这里有几个生词呢(点击屏幕,“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三个词语变红色),谁来读?男同学读一遍。(注意读正确读整齐)(女同学读。)
(2)理解“协调有序”,感受动作美
师:“协调有序”是一种怎样的动作呀?这样吧,让我们一起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
师:(指这组问)我先问问你们,你们现在走在哪?
生:搭石上。
师: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
生:有。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
生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2:紧跟上去
师:(速度渐快)前面的——
生3: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4:紧跟上去
师:(速度再渐快)前面的——
生5: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6:紧跟上去
生齐:轻快的音乐。
师: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这边的同学走前面,这边的同学走后面。
师:前面的——
生(组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组2):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引读三遍)
生:协调有序。
师:体会得真好啊!
(3)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再来看“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绰”是生字,大家查字典。
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绰:a宽;不狭窄 b宽裕;富裕 c形容姿态柔美)在“人影绰绰”中的“绰”是哪一种意思呢?(姿态柔美)
师:有一个成语叫“绰绰有余”,这个“绰”又是什么意思?
(预设表扬:你体会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像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你体会到了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真不错,像画一样——(打开手势))
师:能读读吗?
师:有感觉!你的朗读把我带到了画前,谁能把大家带进画里呢?
师:(指举手的生)你来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画面。
师:还有想读的,全班一齐读。(全班读)
师:叠词读来给人一种韵律感。像这样的词语你收集了几个呢?(作业纸)(同时叫学生上来写)
全班读写在上面的词语。最后再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多有韵味呀!“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又像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
每当上工、下工,
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
后面的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轻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生:一道风景。
四、质疑结课
师:搭石仅仅是构成了这样一道风景吗?你还看到了怎样风景呢?它又体现了一种什么美?不,请大家看书本课后习考题二中。这堂课,我们只是感受到了看得见的具体的“美”,它暗示我们还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呢。这“美”究竟藏在哪里呢?等待下一堂语文课我们细细品味。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7987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