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所做工作的回顾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写总结时要注重审题,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遵循写作规范和要求,做到准确、简洁、明了。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写总结,不妨先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找到启发。
医学与人文的论文篇一
队别学员旅五队。
专业。
学号3012009xxx。
姓名xx。
16k打印。
医乃仁术,大医有魂(标题小二号)医学人文,是一门医学和人文学的交叉学科。正如其名,是研究医学与人文关系及从人文观念角度出发对各种医学现象,事件进行思考,总结的学科。
自文明创始以来,人类对于生命,健康的思考从未停止过,因此有关于医学人文的思想言论自古即有,但较早时期医学人文只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一般是由长期或曾经从事医学工作人员自主思考总结得出的一些结论或心得,医学人文长期处于无正式定义阶段。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于医学其人文性的思考越来越多,对于生命的思考也越来越深刻,这为医学人文的诞生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理论基础;随着医学工作者整体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医学工作者对于工作的思考与总结也日益增多,其质量也日益提高,这为医学人文的诞生提供了很重要的学术基础。
医学与人文的论文篇二
医学中的人文内涵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影响下,现代医护工作者必须从“只关心病、不关心人”向“既关心病、又关心人”转变。因此培养出具有更高人文精神和良好人文素养的医学人才是当代医学教育的真谛所在。教育部、卫生部印发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一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教高]9号)指出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是为卫生保健机构培养完成医学基本训练,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其中“终生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蕴含着医学生的基本人文素质要求。并规定心理学是“行为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医学伦理学课程”模块中的一门必修课程。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科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既是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临床应用学科。医学心理学涉及了几乎所有心理学科中各个分支学科以及人类学、社会学等众多人文学科领域的相关知识,蕴涵丰富人文知识。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1.1医学人文课程设置不足。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学时占专业总学时的比例低,我国的医学院校大约占总课时的8%,美国、德国为20%~25%,英国、法国、日本为10%~15%。基于我国人文教育的现状,人文教育在“渗透”上下功夫,挖掘授课内容中蕴含的人文素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人文精神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医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蕴涵丰富人文知识的医学心理学课程是弥补医学人文课程设置不足的有效途径。
1.2知识结构单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国医学院校学生主要以理科生为主,理科知识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占绝对优势;另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历来注重医学专业教育,人文类课程多作为辅助课程或者选修课程开设。从而导致医学生总体人文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单表现为道德修养欠缺、沟通协调能力和心理承受力较差等。而医学心理学包含丰富的人文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对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有助于医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状态、良好的人际沟通和社会适应能力。
当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仍单纯以讲授式为主,理论和实践相脱节,不利于大学生素质的拓展及各种人文知识的培养。医学心理学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种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如案例分析、心理剧表演、现场心理咨询、心理学专题讲座、心理学影视赏析、团体心理咨询等方法向学生传授心理学和人文知识,弥补其他人文素质教育的不足。
2.医学心理学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2.1医学心理学基础知识对医学生人格的影响学习心理学知识有利于医学生确立辩证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心理现象是人世间最复杂的现象之一,心理学科学地揭示了这种现象的生理机制,探讨了大脑反映客观世界的各种形式,并揭示了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列宁曾经提出:心理学提供的一些原理已使人们不得不拒绝主观主义而接受唯物主义。心理学对于心理现象的研究,对于意识的起源、发生和发展的研究,对于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的研究,都能进一步和具体地论证意识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的产物,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等哲学命题,从而有助于我们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因此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通过心理学理论的学习,首先可以帮助医学生正确地认识心理现象和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次有助于医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如对心理学基础理论和心理测量的学习,可以帮助医学生了解自己的人格特点,有利于他们辩证地看待人生,进而使他们能够有的放矢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2.2心理学基本理论中包含丰富人文精神。
心理学的—些理论体系本身具有很强的人文精神,如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等心理学派强调对人本性的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实现人的自身潜能、关怀人的现实生活等思想行为反映了人文精神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达这方面的知识,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和谐、沟通的师生关系,在开放、平等参与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发挥其能力的自由环境,让学生体验到人文关怀;二是在教学中通过介绍有关心理学理论流派知识、进行案例分析以及组织心理学电影赏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心理学中的人文精神,并与生活实践、心理咨询治疗和医学临床相结合,让学生切实感悟到人文精神的内涵,并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提高其人文素养。
2.3医学心理学有利于增进医学生对病人的人文关怀。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不仅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但是由于我们受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迄今为止,大多临床医护人员都还没有把人文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与人的健康和疾病联系在一起,在临床上往往是把人当作一个有生命的机器,只见病、不见人,缺乏人文关怀。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通过对医学生进行有关现代医学模式、心理健康、心理应激和心身疾病等方面知识的学习,结合实际病例和疾病进行讲解,使学生们真正了解到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为今后走向临床实践后,能够从多角度综合考虑影响病人的人文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增加对病人的人文关怀打下基础。
2.4医学心理学有助于提高医学生人际关系的能力。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患关系中的医患沟通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而作为将来的医务工作者的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人际关系可以说是人的人文素质和心理行为的综合表现,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学业的成功。因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医学生的人生重要课题,也是医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处理好医疗工作中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但有关调查显示医学生的人际关系不容乐观,人际困扰的检出率较综合院校大学生高3。医学心理学课程具有丰富的人际关系教学的知识,如在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的教学中,可以将“医患关系”进行扩展,由特殊到一般,以换位思考的方式,由体验病人心理到体验人际交往中一般人的心理,向学生系统介绍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
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过学习心理咨询过程中人际沟通的一些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有关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使他们学会有效的人际沟通,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5医学心理学有助于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在医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医学职业的特殊性又使医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相关研究表明,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我国医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人际交往障碍、情绪控制力差、学习障碍、生理与心理成熟不协调、社会适应能力差、自我意识不健全。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包括德育等人文素质的培养,应能够帮助医学生全面地认识自己,学会积极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充分发掘自身的潜能,培养乐观进取、不畏艰难、自信自律、诚实守信、友善合群、开拓创新的健全人格。
医学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科,涉及的心理学内容非常广泛,但大部分内容都与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关。研究显示,在《医学心理学》的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成效的。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开始上课前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授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结合医学心理学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教授心理健康知识,传授调节和维护心理健康的原理和方法;课后可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将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相结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总之,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医学心理学课堂教学,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其实用性,又提高了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能力、改善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综上所述,医学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充分发掘本课程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并切实转化到医学心理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是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医学与人文的论文篇三
1.1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据美国医学院协会统计,被调查的125所医学院校中,有106所开设了人文学课程,至少59所将某种形式的文学或叙事医学作为必修课,北美大部分高校已把叙事医学纳入医学院的核心课程,文学研讨班课、医学交谈课、医学写作课、医患关系等课程进入众多医学院的课程体系。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关联性和实用性,紧密结合医学知识,相互渗透,注重对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现培养具有人道主义的医生这一目标上富有成效。但国内绝大多数医学院校讲究实用主义,许多学校的英语教学只停留在基础阶段和国家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上。且文学课程的设置随意性大,无系统性和连贯性。“重中轻英”现象严重,优先考虑中国文学、无视英语文学。以笔者所在的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后面简称遵医)为例,开设的文学课程仅《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欣赏》,后以学时紧张,学生不缺学分为由已被取消。此外,多数学校只着眼于独立课程的开设,缺乏综合课程或跨学科课程;教学内容未能与医学专业融合;重理论轻行为,对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效果甚微。
1.2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效果,美国医学院校的课上采取讨论、问题、案例、阅读、写作、情景表演等教学方法,形式灵活多样。考核方式也多样化,主要有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反观我国,教学方法单一,仍以讲授和灌输为主。老师讲授大量的理论,学生被动做笔记;教学模式机械、难以调动学生主动性,效果差强人意,无法达到教学目的。考核方式也单一,主要是理论考试。
1.3师资队伍。
根据美国的经验,学校一般会选派知识结构全面的教师担任文学课程的主讲讲师,既要掌握医学知识,又要具备文学修养。在被一条大街劈为两半的印第安纳大学校园里,人文学者和医生倡导“过街”(crossingthestreet)精神,既穿越街道进行跨学科交流,它是医学和人文学科横断性的隐喻。国内医学院校教师大多知识结构单一:医学专业教师的文学知识欠缺、文学教师的医学知识浅薄。加上对人文社会科学的轻视,学校资金投入往往不足,不能有针对性地聘用和培养教师,多数学校都是根据现有师资开设课程,老师能讲什么就开什么,而不是根据开什么课程选什么老师,这就往往无法保证教育质量。
1.4校园人文环境。
美国高校一贯重视校园文化熏陶对于学生培养的不可替代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或第二课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人文素质。在哈佛医学院,无论走在哪里,人与人都是亲切点头示意或面带微笑打招呼,气氛轻松自然。纽约大学医学院的文学、艺术与医学素材库是一个集散文、诗歌、电影、视频和艺术于一体的多媒体资源库,为该校的人文教育提供便利和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也帮助师生提高自我素质如文学修养提供重要资源。在中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环境一向不够浓厚,以遵医为例,由于重医轻文导致该校图书馆的人文资源成为严重缺口,46.8%的学生认为学校在英语书籍和资料方面比较稀缺;48.7%的学生希望学校提供更多英语文学方面的书籍和报纸杂志;51.3%的学生回答他们所在的学校每学年举办英语文学讲座0次,78.9%的学生在校内听过关于英语文学的讲座0次;46.5%的.学生希望学校邀请英语文学方面的专家来做讲座;虽然该校每年举办的第二课堂活动有配音、演讲等比赛,但内容与医学结合甚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
2.对我国医学院校英语文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2.1转变教育理念。
英语文学教育能否在医学院校人文教育中占一足之地,关键在于教育理念。在我国,从事医学专业教育的教师多是在“重医轻文”理念的熏陶下培养出来的,本身对人文素质欠缺足够重视,可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学校应上至领导管理层,下至一线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充分认识文学在实现医学生人才培养目标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摒弃传统的片面追求专业教育的培养方式,以“英语文学和医学融通”的教育理念为核心,加强学生文学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2.2设置综合通识课程和教学内容。
21世纪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开始走向综合,通识课程不仅是各种非专业课程,而且是有目的地将专业知识和通识课程有机结合,形成综合化的通识课程,实现学科交叉和融合,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调查结果发现,在医学与文学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上,66%的学生认为它可以提高综合能力,45.3%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专业技能,31.7%的学生认为可以改善医患关系,31.4%的学生觉得可以提高医德水平,并且66.2%的学生希望开设英语文学尤其是医学文学方面的课程。这一认识在访谈中得到高年级学生的进一步证实。因此在借鉴美国通识教育模式上,根据我国地方医学院校培养目标的要求,采取综合通识课程模式,把文学知识与医学教育融为一体,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2.3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在调查中,64.7%的学生认为首当其冲要改革教学方式,以使课堂气氛更轻松,讲课内容更易于接受,所以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手段应该多种,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写论文、课外阅读、学术研讨、甚至参与教学等。尤其借鉴pbl(学习基于问题)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中提出一个临床主题,然后围绕它展开相关的阅读、讨论、表演或写作。如美国石溪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和西北大学医学院请一年级的学生写出有关他们的“第一位病人”设想生活的记叙文或关于尸体解剖的记叙文。这样不仅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临床的能力,而且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驱动力,由此促进教学相长,形成良性循环。摒弃以理论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对于医学生来说,学习英语文学的主要目的不是掌握该门课程的相关理论,而是侧重学会将学到的文学知识与医学实践结合起来用英语表达出来,达到提高个人的整体素质。改革考试或考核方式以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这也是相当部分学生的期望。成绩考核通过一篇3000字左右的小论文来进行,再综合考虑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作最终的评定。
2.4重视“复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综合通识课程教学的成败密切相关,既懂英语又懂医学和文学的复合型人才能更好满足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复合型英语教师——英语专业知识(英美文学)+教学知识+相关医学专业背景(跨学科知识),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医学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当学习印第安纳大学的学者与医生的“过街”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本着节约成本的原则,采取引进、送出去培养、自主学习和定期集中培训的四大途径,各途径可独立也可结合,互为补充互为促进。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属于通识教育的隐形课程,文化氛围浓厚对培养和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借鉴美国经验,我们从下面几个渠道来改善:一是增加图书馆在英语文学方面的资源,尤其是提供与医学或医生有关的文学作品的书籍、报刊、杂志及影视资源,有效满足师生的需求。二是举办英语文学专题讲座,对医学人文中人们关注和具有时代价值的问题进行探讨,在深层次上实现不同学科间的迁移和深化。如医患关系、医生形象、对生命、衰老、死亡的体验和领悟、对疾病如艾滋病、抑郁症、精神病、癌症等的认识。三是成立读书小组或阅读俱乐部,成员定期集会讨论他们所选读的文学作品。透过经典阅读来启发生命价值观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不仅促进医学生自我反省能力,还促进他们体验病患和家属的经验与感受。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通过校广播站的英语文学频道、校报的英语文学作品等激发医学生对英语和文学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具有医学特色的英语活动如演讲比赛、配音大赛、朗读比赛、微电影大赛和情景表演等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医学与人文的论文篇四
摘要:基于执业医师资格素质要求的角度,通过对随机样本的问卷调查,探讨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提高其人文素养的对策。研究认为,改善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核心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要同时转变观念;完善人文知识传播路径;加强人文知识在医学课程中的渗透;加强非人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渗透作用。
“医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是人,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文、理、医渗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把医德和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强综合素质培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广义的医学人文素质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本研究基于执业医师资格素质要求的角度,通过对随机样本的问卷调查,探讨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对策。
1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大二、大三、大四共三个年段的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共发放专题调查问卷330份,收回问卷330份,回收率100%,合格问卷319份,合格率96.7%。其中,大二110份、大三116份、大四93份。
2结果。
对于医学生的人文素养,认为比较重要的占34.8%,非常重要的占62.1%,仅有3.1%的认为不重要或者无所谓。人文知识获取的途径主要是书籍和刊物(占50.78%),其次是网络新媒体(占23.82%)、电视广播(占16.61%),教师教授仅占7.84%。“对学校老师在教学中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评价”认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合计占52.1%,认为不满意和一般的占47.9%。“对学校目前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设置情况的评价”认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合计占44.8%,认为不满意和一般的占55.2%。如果仅从医学心理、医学伦理、卫生法规三个学科范畴,对于自身具备的人文知识,47.4%认为满意和比较满意,52.6%的学生认为一般和不满意;47%的学生对于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表示不满意;96.2%的学生认为“良好的沟通能力在处理医患关系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19.1%的学生认为“制约人文素养提升的最主要因素”是“课业负担较重”,15.4%的学生认为“学校措施乏力无法吸引学生”,55.5%的认为“社会主流导向忽视人文提升”。
3讨论。
有研究[1]表明,整体而言,我国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只占总学时的8%左右。在医学人文课程设置方面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对学科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不足,出现内容重复、知识脱节等现象,相当一部分医学人文课程没有独立的教研室,或将课程设在其他教研室中,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和学科的育人功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医学生不仅要懂得医学专业知识,也要懂得运用人文知识,掌握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够很好地运用现代医学领域的高新技术为社会服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师的角色也由单纯医疗保健的提供者,转换为医疗保健的提供者、保健方案决策者、健康知识传播者、社区健康倡导者、健康资源管理者。这些改变对医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重视医学知识传输的同时,要积极弘扬医学人文精神,强化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4改进措施。
通过调查分析认为,改善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核心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4.1人人重视,转变观念。
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要同时转变观念。首当其冲的是,医学院校各级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转变只重视医学知识和技能的思想,树立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培养目标中去。
4.2完善人文知识传播路径。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加强和丰富人文学科课程设置,拓宽医学生人文知识获得的路径。人文修养的教育和广博文化知识的滋补有利于医生高尚情操的培养。其次,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传播手段。新媒体、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崛起,为医学人文知识的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渠道。再次,丰富教学方法[2],如pbl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强调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发式教育,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效果。再如,翻转课堂、慕课(mooc)等教学模式在医学人文教学中也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4.3加强人文知识在医学课程中的渗透。
在医学专业课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医务工作是绝大多数医学生毕业后终生的职业,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职业过程。在医学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人文知识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渐染,让学生在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认识到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应当具备的高尚品德,逐渐形成高尚的职业价值观。
教学相长,建立适应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育人。因此,既要充分调动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积极性,更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在教学中增强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的自主意识。
4.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渗透作用。
高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医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医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得到提高[3]。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渗透作用,可以使人文素质教育更为丰富和生动。
参考文献:
医学与人文的论文篇五
2.1医患关系:从狭义上讲,医患关系是指特定医务人员与特定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医治关系。从广义上讲,医患关系是指患者及其家属在就医过程中与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之间发生的一种特定关系。
2.2医患关系现状:根据广东省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服务管理和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医患信任与控制机制探索”调查小组于2009年进行的调查数据表明:在患者就医的医院中,认为医患关系非常和谐占7.1%,认为和谐占48.8%,认为一般占34.5%,认为有点紧张占7.2%,认为非常紧张占1.2%,认为说不清占1.2%。从调查数据上看,绝大多数被调查者都认为医患关系是和谐的,认为医患关系紧张和非常紧张的只占被调查人数的8.4%。但是最近几年来,恶性医疗纠纷案件的不断发生,职业医闹的出现,甚至黑恶势力的加入,媒体的宣传报道,把本该和谐的医患关系推到了风口浪尖上,甚至国家不得不以立法的形式来打击医闹及黑恶势力。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目前的医患关系,找出改善医患关系的方法。
医学与人文的论文篇六
高质量研究生的培养需要有高水平、高素质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临床医学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是提升医学研究生学术水平和育人水平的重要因素。
现阶段,由于研究生的扩招和授予学位的细化,导师队伍也不断扩大,但是,导师队伍的扩大不能以质量下降为代价。
我们的研究生导师遴选制度仍在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也不断健全。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具有正高级职称的导师比例偏低、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比例偏低、导师队伍年龄仍然偏大、学科建设中近亲繁殖现象严重等。
另外,临床研究生导师多集中于大型三甲医院等高一级的医院或高校的附属医院,现阶段医疗制度的缺陷又使这些医院患者愈来愈多,使作为医生的导师疲于应付临床工作,对研究生的指导和教育所分配的时间明显减少。
因此,有必要通过制定更严格的导师队伍建设机制,提高导师遴选门槛,废除导师终身制,扩大导师队伍、提高导师自身的素养,进而建设高水平的导师队伍。
临床医学医学发展医学制度
模块式教学的产生已经展现了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科学性,以及与时俱进的创新性。
为了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全面反映该学科的内涵,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于2009年对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进行了教学改革,充分整合各学科的课程,以模块式教学为架构,强调多学科的交叉、渗透、融合。
首先对教学改革进行了顶层设计,课程体系以器官系统(或问题、病例)为中心,以临床医学问题为切入点,根据各医学院校的特点将基础各学科之间、基础与临床之间进行横向整合和纵向衔接,改变以往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模式,打破传统的医学前-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三段式课程结构,整体设置长学制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
整个课程设置强调整体性,各阶段既有侧重,又互相联接和交错。
整个课程体系注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注重医学与人文、生理与心理、预防与治疗的有机结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医学人文贯穿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不断线,相互交错融合,几次反复,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注意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并重。
第二部分是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整合课程,整合了部分基础医学课程如诊断、影像等和临床医学的内容,包括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八个模块。
医学论坛推荐:《实用放射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
自创刊以来,以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为主题,坚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读"的理念。
实用放射学杂志内容详实、观点新颖、文章可读性强、信息量大,众多的栏目设置,实用放射学杂志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
实用放射学杂志并获中国优秀期刊奖,现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对于科学型研究生,由于社会资源的分配并不一致,今后从事科研为主的职业和临床医生之间的收入存在一定差别,绝大多数招收为科学型的研究生,今后的人生计划还是以做临床医生为主。
很多进入临床医学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因为专业型学位有指标数量限制,是被动地被招收为科学型研究生,其目的是“曲线”进入临床,而不是真正地喜欢基础研究,拿到研究生学位就业时,即转入临床岗位,因此在校学习期间,用于科研实验和临床工作的时间有所偏倚,多数研究生希望更多地在临床工作中接受锻炼。
这样就造成临床医学研究生用于实验的时间偏少,科研素质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为了使科学型的临床医学研究生能踏实地进行科研工作,国家也出台了科学型研究生不能以该学历报考执业医师的规定,然而这一规定并不能限制具有本科临床医学学位的研究生报考,反而会使科学型研究生更加不重视研究生期间的教育,从而将研究生学习作为跳板,而不是踏踏实实地专心于科学研究。
研究生的培养要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考核制度,加强培养过程中的科研管理,这就需要一些科学严谨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指标。
考核指标可有很多项目,例如文献阅读和综述、外文水平、科研能力和工作量等方面。
科研能力和工作量是考核研究生的主要内容,它表现形式有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
由于毕业论文的弹性很大,所以目前各院校往往制定一些政策,要求学生必须发表1~2篇论文,甚或必须发表在sci收录的期刊,才能毕业并拿到毕业证书。
发表论文是经过期刊编辑部、审稿专家审阅,同时要面对广大读者和科研工作者的评判,故而这一指标较毕业论文更为客观。
这一考核指标无疑对导师和研究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提高了导师和学生对科研的重视程度。
医学院校中,尤其是临床科室的导师忙于临床工作,能直接参与实验的时间有限,研究生是实验研究的主力军,对研究生毕业设立这样的硬指标,无疑会提高导师的科研成绩和产出量。
同时,科研实力是高校之间的评比和竞争的重要一项。
很多院校也乐此不疲,出台相应的政策和制度,通过对研究生毕业发表的论文增加砝码,来增加学校总体的科研产量,进而提高学校的软实力。
科研活动有其严谨性和科学性,不能搞急功近利和浮夸。
尤其是医学科学研究,临床观察和随访需要有一定的周期,基础研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进行选题、实施。
如果不能科学地制定研究生质量的评判指标,单纯地以发表论文作为毕业的条件,反而会出现不利影响。
研究生为了毕业,把精力放在写论文上,而不能专注于具有实际意义的科研活动上。
临床医学研究生由于需要临床实习,实验时间多在一年左右,时间较短,难以完成高水平的课题。
要么采取短平快的办法,寻找一些较小的、先进性不足的课题;要么只能拼凑一些数据,难以形成深入、重要的医学成果,写出的论文质量也不高,只好找一些质量低劣的期刊来发表文章滥竽充数,实际上造成国家财力和人力的浪费。
最初大学生的扩招,有很大成分是为了缓解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将高等教育作为“就业蓄水池”;研究生扩招,也有将研究生教育作为大学本科生“就业蓄水池”的考量。
硕士研究生的报考人数从1999年的31.9万人上升到2010年的140万,录取人数从1999年的6.5万人扩充到2010年的46.5万人,十二年期间翻了七倍多。
研究生人数的增加一方面促进了整个国家科研水平的提高,为国家的发展储备了大量的人才;另一方面,研究生人数的增加也对研究生教育制度与管理以及教学等方面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我国的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每年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面对如此庞大的毕业生群体仍显不足,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加,报考研究生的考生数量随之增加,很多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甚至博士学位不是因为他们喜爱科学研究,而是希望通过研究生学习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学习不认真、不刻苦,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国家教育资源。
有高素质的生源,才能有好的研究成果。
由于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一些高校为了完成招生任务而降低录取分数线,招收一些基础薄弱、学科知识不扎实的学生,也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科研人才。
按照整合的'"代谢与能量"课程模块的要求,我校制订了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打破学科间的界限,注重学科间的有机联系,加强学科间的合作。
在讲解糖代谢这一部分时,我们以体温调节为切入点,引出维持体温的关键物质基础-血糖,通过血糖来源-代谢-去路三部分将基础代谢、生理病理等知识点串联统一。
血糖来源中结合激素调节,代谢中讲解氧化供能和无氧酵解的具体过程,去路中强调与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物质的相互联系,将代谢的三大物质有机整合。
并随时抛出相关病例,请学生思考其中涉及哪些代谢与能量方面的知识,从能量与物质代谢的宏观角度把握各病例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教学中,我们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并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准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评价学生是否参与互动教学、翻译与讨论课成绩3个部分组成。
将学生的积极互动和主动参与在成绩考核中体现出来,不仅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肯定,更能激发学生在课上认真思考,自愿配合的愿望。
在理论课上,教师对学生参与互动教学情况进行评分。
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对参与较少的学生以提问的方式使其加入互动教学过程。
在课程结束时,发给同学一些英文资料并进行翻译,使学生掌握专业词汇和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始终与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接轨。
设置小班讨论课,讨论课上要求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查阅准备材料并根据知识点回答问题。
理论试卷的题型包括单选题、结构式、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不仅考核知识覆盖面,还要考核学生对内容理解的深度和综合分析能力。
为加强理论联系实践,我们授课时采用了实践-理论-实践的总分总模式,先以医学实例为切入点,串联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讨论新的案例,既能吸引学习的兴趣,又能使学生掌握怎样在实践中运用理论。
讨论课的开展使学生能敏锐的发现问题,自主的查阅材料,全面深入的分析问题,在不断重复复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了解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
代谢与能量模块式教学方式实施以来,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反应素质教育培养综合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频繁,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取得可喜的成果。
但目前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有待深入和完善。
整个《代谢与能量》模块的课时数为27,授课内容包括酶和维生素、糖代谢、脂类代谢、生物氧化、蛋白质分解与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物质代谢调节、体温调节与发热以及讨论课。
课时数与传统的生化课程相比较,被极大地压缩,导致上课时进度过快,很多重要的内容没有时间进行讲解,例如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的维生素仅有不到1课时的学时进行讲解,而能量代谢中的基本内容——生物氧化一方面由于《从细胞到人体》模块对它进行详细的介绍,另一方面由于课时数的原因《代谢与能量》模块几乎没有进行讲解;同时由于课时数的原因,在课堂上很难对于授课内容进行知识的延伸与拓展。
成绩优异,进展迅速,正快速替代传统章节式教学,成为目前应用广泛的先进教学模式。
但与之配套的教材建设进展迟缓,学生还只能通过教师的课上降解和课件进行学习和复习,却无法完成课前的预习任务。
因此加快相应的教材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医学与人文的论文篇七
摘要:目前医学生的队伍愈加庞大,他们是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储备军。医学生的素质直接影响未来的医疗局势和医患关系。有关调查显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教育。
人文素质蕴涵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是指由知识、能力、情感、观念、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为了更好履行未来医疗工作的职业需要,从客观上要求医学生具有比其他专业的大学生更高标准的品质素养和全面的素质结构[2]。
近几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医学生人文素质水平不尽人意。一项调查显示:医学生对“以人为本”内涵表示知道、深入研究过其内涵的只有7.8%,高达63.2%的学生不完全知道18.3%的学生不太了解,3.7%的学生根本不知道。对专业课外的人文、法学、社会学、哲学课程非常缺乏的学生占15%,比较缺乏的占35.6%,一般缺乏的占31%,不太缺乏的占7%;关于职业操守认识方面,30%的学生认可医生收红包,只有19%的学生坚决反对,而44%的学生选择虽表反感,但不表露,自己从医就不会收[3]。关于对实习期间医学生的调查显示:与患者碰面不打招呼的占52.6%,问病史语气生硬的占52.6%,能与患者愉快顺利沟通的仅占27.1%,体格检查中动作欠轻柔的高达61.3%,用冷手及听诊器胸件直接体检的占55.7%,体检时未为患者保暖的56.3%,体检不注意保护患者身体隐私的53.2%,在办公室讨论结束后学生常常不将用过的`纸张收起,不摆好座椅就走人[4]。另一项对上海地区医学生调查显示,部分学生基础文化知识较贫乏,课外阅读的知识面较窄,课业负担较重,无暇参加更多的校园文化生活和社团活动,大部分学生期待人文课程的改革[2]。
医患关系近几年来日益紧张,由此引起的医疗纠纷也在逐年上升。医患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在医患沟通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势必会影响到医患关系。重诊疗轻人文的现象使医学严重背离了其本质,造成医院与社会、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不和谐也制约了医学科学的良性发展[4]。新的医学模式突出了医学社会性这一特点,作为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救治生命,更要体悟生命、尊重生命。比起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对于一个医生更重要[6]。高等医学教育应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为己任,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提高未来医务人员道德水平的客观要求。国际医学教育组织在《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中将医学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的要求列为整个标准体系之首,强调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医学虽然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科学,但在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掌握多学科多层次的知识对于医学生的思维发展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扎实的人文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精神可以为创新能力提供广博的文化底蕴,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可以为解决问题提供新思路。人文教育对于医学生今后的发展、医患关系的和谐、医务人员之间的配合乃至医疗系统整体的完善是极为有益的。
参考文献:。
医学与人文的论文篇八
要写好一篇sci医学论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标题必须是有吸引力的,明确的概括和美丽的地图。这三个是决定sci论文命运的关键。事实上,大多数的评论,评论的方法是在sci文章标题咋一看,抽象的图,如果这三个不满意,本文主要在这。必须让人的心情!不要挑战他的心情!因为这些评论家大多是很忙的人,你让他感到累了,你的文章将不会有好结果的`。
2、标题是简单的,明确的和强大的。尽量不出现新的,新的和其他的话,从逻辑的角度来看,目标是写科学论文报告了新的进展,如果不是新的,那么它也不必要。从人的角度来看,他首先不是因为你写一个新的文章,你会觉得没有什么新的,有时甚至是适得反,使人认为你挑战他的经验和智慧,使人努力找到你的文章并不是新的地方。中国杂志上经常出现探针的初步研究等词,这些都不是文章发表在sci。
3、在没有充斥着数字摘要。因为大多数人敏感的数字不是抽象的,需要的是逻辑思维清晰,必须是结构化的。
4、表的选择。我可以尝试使用图,图,包括各种图表。更直观的图,表是数字的,它是很难理解的。如果一篇文章让人看起来不舒服,那么结果可以想象。此外,近年来,由于主张图结合在一起,这也更容易理解。图还包含足够的信息不快出来的地图,图的文章是不是更好,因为布局图太多。
5、参考文献,资料必须标准化。最好的文献管理软件编辑,不费力的手工制作的,而不是请。所有来稿,所有引用的重新发现,并用软件生成,确保不使各种小错误。
6、标题必须准确的拼写。不推荐使用的一个词,并提出用一个短语或句子。
7、避免长段落。通常一段3—5句适当,不追求连贯的感觉,堆放在一起,经常一大张纸使任何人阅读焦虑。要让文章看起来简单清新。
8、图表不应掩盖。在一般的评论相图和文本是分开的,它必须是高质量的,必须有足够高的分辨率。
9、按照常规科学写作要领。技术写作是有自己的规则,规则不说话,只允许评论者认为你是一个新手或非正规军,拒绝期高到几乎没有心理压力。
10、论文格式遵守规则。通常,双倍行距,段落之间留下了一个空白行,引用来区分文本字体。
11、完成了在国外后,最好先找个中国人花费几年的时间来修改第一,如书面纠正明显的错误和表达,并了解你的写作的意义,然后找一个英语为母语的人修改,最好是一个医学生,所以能够正确的一些小错误习惯的表达。最终的目标是,甚至排斥不是因为语言问题。修改完成注意文章中回答致谢。
医学与人文的论文篇九
在医学院校学生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中,生物化学属于基础课,主要研究构成人体主要物质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的代谢、相互联系及其调控[1].学好生物化学不仅可以理解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以及这些物质的代谢与联系,更为以后学习相关专业课程打好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课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课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理解理论课所讲授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如果在此过程中加以适当引导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与协作意识[2].目前,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主要以传授基本理论、学习基本知识为主.学生往往会觉得生物化学抽象、难以理解、学起来费时费力[3],但是实际上生物化学实验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如果我们能从“实用性”角度出发,改变教学思维,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兴趣,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该课程教学特征及各专业学生特点,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实用性”思维改革,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良好的实验习惯,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1生物化学实验课“实用性”教学优化。
1.1“生活实用性”优化。
“生活实用性”即贴近生活.生物化学实验贴近生活的典型例子为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该实验取材为新鲜的蔬菜水果,我们选择大家熟悉的橘子为实验原料.在实际实验中每组只需少量橘子就可以提取足够量的维生素c,该实验原料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选用学生非常熟悉的实验原料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对维生素的来源以及理化性质等留下深刻印象.与此类似的是胡萝卜素柱层析分离实验,该实验原料我们选用炒干的红辣椒,在研磨后提取胡萝卜素.在该实验的讲解中,要提示胡萝卜素为脂溶性维生素,因此,炒过的干辣椒要保持干燥研磨,并加入有机溶剂去提取.通过该实验,学生加深理解了理论课所讲解的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为颜色鲜艳的水果蔬菜这一特点.分光光度法与层析法都是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技术.如果单纯讲解技术原理,或者只是重点讲解测定方法等都会让学生觉得兴趣不大.我们通过在实验中选择贴近生活的实验材料,同时在讲解中适度引导,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该实验.另外,在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中,所使用的酶是学生通过口中含水做咀嚼运动后产生的口腔淀粉酶,学生测定的是不同因素(如温度、时间等)对自己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同样在尿淀粉酶活性测定中,使用的也是学生自己的尿液样本;在提取全基因组dna实验中,则要求学生用棉棒取得自己的口腔黏膜细胞.在这些实验设计中,通过使用学生自己的'“原料”,而提高了学生对该实验的兴趣.
1.2“与时俱进实用性”优化。
社会在发展进步,随着我国经济的空前繁荣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一些与代谢有关的疾病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我们根据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血糖仪使用逐渐普及的特点,在血糖浓度的测定实验课教学中不仅加入尿糖试纸定量检测,还加入血糖仪的使用.我们发现,学生对应用血糖仪实时检测血糖兴趣非常大.通过亲自动手测量血糖,使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糖代谢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对糖尿病的尿糖定性检测、血糖监测等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4].而我们对世界糖尿病日的介绍等也使学生对我国糖尿病的严峻现状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
1.3“职业实用性”优化。
“职业实用性”,即该门课程与临床的密切联系.医学生从进入医学院校开始,就会不断从思想上自我加强职业感.入校后的“医学生誓言”宣誓等具有强烈仪式感的活动更会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感,这会使医学生对有关临床的东西更感兴趣.利用医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在生物化学教学中适当联系讲解临床知识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们在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实验中,往往会讲解有关清蛋白与水肿症状,清蛋白与肝脏、肾脏疾病的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此类似的为血清三酰甘油的含量测定,在该实验中,联系目前中国高血脂患者增多,适当讲解生活方式与肥胖、肥胖与高血脂的关系,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往往也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临床专业还可以应用案例教学法[5],加入简单的病例探讨,从生物化学的物质代谢角度来认识这些疾病,这些都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该门课程知识.
1.4“后续实用性”优化。
“后续实用性”,即科研思维、科研习惯以及协作精神等的养成.医学本科教育不仅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疗人才,也是医学科研人才培养的第一阶段[6].那么,科研思维、科研习惯的培养就必须贯穿始终.科研习惯与科研思维的养成需要从点点滴滴积累,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我们要把每次实验课都当成是一次科研习惯培养的好机会.例如:在第一次实验课中,在讲到实验室规则中的实验课必须穿白大褂这个简单要求时,往往会将实验室分级、实验室污染区、半污染区等概念,甚至实验的无菌操作等做简单介绍,让学生认识到实验的严谨性,能够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每次实验,同时对生物污染与安全有足够的警觉意识;而我们在微量移液器的使用讲解中,往往会系统介绍微量移液器的类型及适用范围,枪头的选用规则等,都为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奠定了良好基础.实验课重要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施实验的能力.尽管实验室开放日、大学生实验基金等为部分学生提供了熟悉、了解实验设计以及独立设计实验的机会[7],我们依然会要求在每次实验课前预习[8],体会该实验设计的优缺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实验设计的重要性,有意识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同时在实验中以具体实例给学生讲明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如每个实验设计中必须设置对照等;而在实验课中则给予学生独立操作的机会,在讲明实验基本原理与仪器使用规则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实施,发现问题后也要求学生先自己解决;实验课中和课后,通过检查实验记录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记录习惯[9].所有这些良好的实验习惯都将使学生受益终身,要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既需要学生的自我努力,也需要教师有计划、有意识、有选择的恰当引导.另外,要强调协作精神与集体意识的养成.当今社会知识信息量极其庞大,每个人都难以掌握所有知识与技能.在这种情况下,协作变得越来越重要,现代社会每一项重大的发明、发现都离不开良好的协作.而无论个人之间、团队之间的协作,都需要有集体意识,共赢意识.我们在生物化学实验课中的小组内合作、小组间协作对于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都是很重要的.作为教师,要学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引导大家养成集体意识.
2教学效果。
2.1“实用性”教学优化效果调查。
我们将该文所提出的“实用性”教学优化应用于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并于2016年9月到2017年1月随机抽取临床医学专业上过该实验课的学生共230人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30份,当堂回收23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问卷共设计8个问题,其中第一二个问题主要考查通过该教学优化,学生对该门课的兴趣是否增加;第三四五个问题主要考查该优化措施是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化学理论课知识,同时考察学生对该课的主观评价;第六七八个问题则主要考查该优化措施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科研兴趣与科研思维.问题答案采取5级记分:1分为完全不符合,2分为基本不符合,3分为不确定,4分为基本符合,5分为完全符合[10].所有结果采用excel表录入,并采用graphpdpism6ar软件分析.
2.2“实用性”教学优化调查结果。
“实用性”教学优化调查结果,由我们的调查问卷设计可知,得分越高说明该“实用性”优化措施效果越好.第一二项得分均超过3分,说明该“实用性”优化措施实施后,学生对该实验课的兴趣比较浓厚;第三四五个问题中第三与第五个问题得分均高于3分,说明“实用性”优化措施的应用可以更好地达到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目的,第四个问题得分为2.37,说明学生依然觉得生物化学比较抽象难懂;第六七八个问题得分均高于3分,说明通过在生物化学实验课中应用“实用性”教学优化措施,初步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兴趣.
3讨论。
“实用性”教学优化中,“生活实用性”与“与时俱进”实用性措施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如表1中所示,教学中应用该措施,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的兴趣,同时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理论课所讲内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中“职业实用性”与“后续实用性”优化措施的应用,则可以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总之,兴趣是最重要的教师.提高学生兴趣,深度挖掘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潜力是教师的职责所在[11g13].“实用性”教学思维改革实质为站在学生的立场[14],根据学生的需要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思维及教学内容所做的深度调整.该“实用性”思维改革首先拉近了生物化学与学生的距离,使生物化学走进了学生生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其次,学生通过该实验课所学到的科研思维、科研能力甚至科研习惯,为其今后职业或者深造打下了良好基础;最为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通过我们适当引导所培养的协作精神、集体意识等优良品格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查锡良,药立波.生物化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
[4]武瑞兵,扈瑞平,叶纪诚,等.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当代医药:医药教育版,2014,21(28):150g151.
作者:郭慧芳李红波胡雪林陈晨单位:西安医学院基础医学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医学与人文的论文篇十
你好!回首四年的校园生活,有喜有愁,有成功也有失败,我孜孜不倦,在努力的充实自己,坚持刻苦努力学习,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在生活中。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中,我掌握了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系统的法医学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谙透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学及法医学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受到医学及法医学的基本技能训练。熟悉与法医学有关的我国的各项法律以及法医工作的政策和规程,了解法医学的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具有法医学检案和鉴定的初步能力。
回首四年的校园生活,有喜有愁,有成功也有失败,我孜孜不倦,在努力的充实自己,坚持刻苦努力学习,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在生活中。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丰富的.校院生活和良好的学习气氛,使我得到多方面不同程度的锻炼。正直是我的做人原则;努力是我的座右铭;沉着和冷静是我的遇事态度。
爱好广泛使我非常充实;我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我能够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
医学与人文的论文篇十一
有医学论文发表吗?答案是否定的。不仅没有而且收取审稿费和版面费,医学期刊没有政府补贴的绝大部分,承接各种生产成本独立,这些成本来自于信息时代,期刊种类和感兴趣的杂志的读者,不愿意支付订阅作为医学职称的刚性指标评价,自然传播到我们的医疗医生头上的医疗出版物的成本。
一般论文发表或按页面收费,或按单篇收费。另外还会有的费用,也就是审稿费。审稿费收稿即收,不论刊发与否。而且大多数习惯是:只有收讫了审稿费后,稿件才可以开始走审稿流程。很多学报在稿件被正式刊发录用后,还会以“稿费”的名义退还或部分退还审稿费。同时,会有部分如cnki等数据库、情报文献中心等,少量购买学报或可网络发售的电子版,大约一年会给3k到2w不等。(2w是需要你独家授权不能卖别家才能给到的费用)还有极少数会适当刊载一个到两个页面的广告。这些广告的年费,大约也就是5k.以上这些,构成了绝大多数学报的全部对外收入。
那么为什么论文不是获取稿费反而倒贴钱呢?学报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即便按2块钱一公斤出售,也不会有发行量的。所以,与普通的社会性杂志不同,学报即不可能、也不允许追求发行量。同时会有大量“被索取”(各高校图书馆、国家级图书馆、相关系统单位、常务编委……)等等等等。
这其间,学报需要付出的费用构成分为:
2、编辑校改论文格式、排版、与作者沟通、办理各项费用及印刷的日常工作人工成本;
3、与作者沟通的网络费用、电话费用、邮寄费用;
4、办公场所的各类年费租费水费电费邮资费(独立信箱是要给邮局付费的);
5、版面印刷费用;
6、应对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协等各类年审、申报、doi码等购买、每年编辑学习、考试费用等等等等其他费用。
相比之下,超过一半的一年的盈利花费超过了一年的盈利。这是由在中国印刷管理与学术期刊的收集确定低维权成本高。因此,大多数数学报纸都隶属于一些单位,以便于生存。高校学报是比较容易的,因为他们是由我们的老师处理。他们速度快,价格低,更容易出版。
筹集公共资金和社会资金维护学术出版是国际惯例标准。即使现在的习惯是,只要最后的手稿将立即发送到最后,提前网上公布,该文件印刷版完成后,重新排卷数量的问题…只是为了早点拿到钱。尤其是在社会资本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进入学术出版业,在中国的公共资金的流通极为狭窄,对该杂志的选择是更小。
医学与人文的论文篇十二
徐经世,男,1933年1月28日生。安徽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徽省委保健委专家组成员。曾历任安徽中医学院成人教育部主任、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院长、党委书记等职。为医之道惟德惟术,有济人之术,必有济人之心者,方可为苍生良医。故医者宜存仁心以济世,存仁术以济人。徐经世乐善好施,谦恭好学,精勤不倦,淡泊名利,堪称一代儒医。从其所走过的路,让人足以看出他的成长历程是怎样得影响了一代名老中医的造就。
徐经世[1-2]祖籍巢湖,安徽巢湖市黄麓军徐村人,是解放前有名的文化村,距离张治中将军家乡3里路。抗战前全家定居肥东,生于肥东湖滨徐骆村。此村也是文化村,比邻巢湖长江,河中木船运输,此种商船来往,大宗商业临河而出,村里有钱绅士创办朝霞学社。张治中曾资助创办黄麓师范学校,1946起,徐经世在其附小读书,因距家有10余里路,来往不便,即住校学习。在肥东成长,后来合肥,业已60个春秋。
徐经世生活之地,隶属今之合肥,位于安徽省中部,因东淝河与南淝河汇合于此而得名。历史上属古之庐州,又名庐阳,是昔日的“淮右首郡,吴楚要冲”,现为安徽省省会,列中国城市五十强之一。合肥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素以“三国旧地”闻名于世,当年魏将张辽大败孙权十万大军,威震逍遥津;到了南北朝,合肥依然是南北军事前沿阵地;北宋时,又变成抗金前沿;而明末,张献忠领导的起义军曾智取合肥;及到清末,太平天国李玉成与曾国藩指挥的湘军在此会战,取得了三河镇大捷;大大小小的战役不断证明着合肥曾是名副其实的“淮右襟喉、江南唇齿”。
合肥尚是全国卫生城市,有著名的逍遥古津、教弩梵钟、蜀山春晓、包河秀色、李鸿章故居景点;有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浩淼的八百里巢湖包公文化旅游区、徽园、西郊风景区,并将昔日只在府苑别墅里才有的亭台楼阁、水榭回廊搬上街头,建成似翡翠项链般的环城公园,营造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亮丽景观。
合肥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因北宋清官包拯生于此、长眠于此而有着“包公故里”之美称。合肥历史上的名人还有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缔造者杨行密,清末名相李鸿章,台湾第一巡抚刘铭传,爱国将领聂士成。到了现代,则有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杨振宁,旅美女词人、知名学者阚家等。
徐经世依托的安徽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创建于1959年,2004年增挂安徽省中医院机构名称,是一所集医、教、研、防保与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甲中医医院,是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确定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目前拥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65人,有传统疗法治疗中心、体检中心、名医堂等11个诊疗服务中心和52个专病特色门诊。附院承华佗神韵,继新安衣钵,发挥名老中医的传帮带作用,造就了一批部级名老中医和江淮名中医。近年依托名医堂,启动老中医工作室工作,年轻中医在继承中汲取学术精华,在实践中创新理论,一大批中青年专家脱颖而出,形成了层次分明、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的学术梯队。徐经世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和文化环境下成长并发挥着作用的.。
徐经世曾祖父母,均为当地私塾先生,曾祖乃晚清秀才;祖父徐恕甫,在清朝废科举后,也从私塾,1956年调入安徽省中医进修学校,任《伤寒论》教员;1957年任安徽省中医研究所研究员,在1959年成立中医学院和安徽省第一康复医院时,是接纳治疗抗美援朝伤病员的中医顾问,后仙逝。
父亲徐少甫,姊妹4人,2个妹妹均不幸夭折;姐姐80多去世,家在肥东。少甫后因署瘟高热英年早逝,时30岁,学业刚成,惜乎憾哉。徐经世时年4岁;11岁时母亲也因急性心肌梗塞撒手人寰。以后唯赖祖父母抚育,并潜心读书。经世尚有2个妹妹,幼时也均由祖父母抚养,小2岁者现康居上海,小3岁者康居巢湖。徐经世后与童氏女结婚,相依为命,现为合肥市无线电一厂退休职工。徐经世膝下有1子3女,学业皆有建树,惜无后代从医。
名师出高徒。徐经世幼年从研读《四书》、《五经》开始,逐渐旁至诸子百家,为其以后学习中医理论,打下良好的古文字基础。后由祖父徐恕甫言传身教,从背诵《药性赋》、《汤头歌》、《濒湖脉学》等开始,然后精读四大经典,反复研读《医学心悟》、《临证指南医案》等临床医著,深刻领会祖父辨证思维和处方用药技巧。
曾受省中医管理局委托,2000年开始徐经世偕门弟数名对祖父遗存手稿进行抢救性整理。先是列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此为安徽省对老中医的发掘整理研究立项开创了先河。随后多年,影响诸多老中医项目成为本省科研项目。徐经世结合昔学,参阅祖父遗留的医案、医话和临证心得手稿,进行精心整理,出版了专著《中医临床家--徐恕甫》,2003年还获得安徽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
徐经世尚私淑历代诸多名家,如理脾宗东垣,和胃效天士;崇尚丹溪滋阴学说,提出了许多弘扬医理的独特观点。中医教育的历史,历来虽以师徒传授为主,但不排斥正规化中医教育。早在南北朝即有政府开设专门的医学教育机构。目前,我国有30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和50多所中等中医药学校,为国家培养约27万中医人才。院校教育为中医教育建立了正规专业的学校办学体制,不仅实现中医教育的大规模、高效率办学,培养大量中医专业人才,而且促进了中医学科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既保存中医特色,又融入现代的科学指导思想,同时加速了中医与世界的接轨。徐恕甫于1956年任安徽省中医研究所研究员,一边临床,一边在安徽中医学院前身--安徽中医进修学校任教员,自行编撰《伤寒浅解》教材4册,为全省招收的进修学员讲授经典课程。徐经世先随祖父调动举荐到学校深造,毕业后任安徽中医学院内科教授,为学生以及附属医院实习生讲授临床课程,同样以临床依托,理论指导临床,再从临床升华理论,两者结合,反复经临床、教学和实践的历练。应该肯定的是,现代院校教育基本实现了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规模化、标准化和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较好地完成了与现代教育制度的接轨。假若能在此基础上注重中医学术本身特点的传承,正确引导,发挥学员能动性,那么,造就成批的中医药优秀临床人才是完全可能的,相信应该比单纯的师带徒占有明显成才优势。徐经世先后被遴选为全国第2、3、4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以此方法培养了多名优秀继承人,如陶永、卓思源、樊巧云等。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下发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管理办法文件,给每期500名老中医每人选配1-2名中青年业务骨干之继承人,采取师承方式进行培养,以达到继承、整理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员之目的。遴选的继承人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批后,报人事部、卫生部备案。可见现代意义上的师承教育包括院校中研究生的教育均属于高层次的政府指令性师承教育,是在专业基础教育及实践之后的继续医学教育。
1999年12月及2004年,安徽省中医管理局先后下发文件,由政府指令性要求培养安徽省跨世纪中医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和江淮名中医,先由国家中医管理局及安徽省人民政府相关领导出面主持拜师仪式,随后实施3年的培养计划,每年进行20余项指标之考查或考核。徐老也是这项工作的指导老师,且拜师学生最多,如李泽庚、王化猛、韩宁林、张国梁等均是其中高层次门第。鉴于徐经世培养人才的成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在2006年授予他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予以表彰。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余靖等出席颁奖仪式,并在“传承中医,弘扬国粹”巨型签名卷轴上签名;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授予徐经世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光荣称号。
国家和各省发展中医药条例,均提出要重视和支持中医文献的收集、保护、整理以及有独特疗效中医诊疗技术的发掘和利用。2007年7月18日,安徽中医附院也专门下文成立了徐经世名老中医研究室,配备助手和必要的硬件设施,进行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的总结。
徐经世自1951年正式跟随祖父侍诊;1956年安徽省中医进修学校进修,1957年留校从医、任教工作,并一边临床,一边继续深造,时光飞逝,迄今有近60年从医历史。历代名医中他推崇和崇拜诸多,如李东垣、朱丹溪、叶天士等。从这些医家学术中,他汲取充足必要的养分,使自己临床中能够游刃而有余。如今可说他已是“病家满天下”、“桃李满天下”了。
古老的中医学,多年来通过一代代学术经验传承,才使其可以发扬光大。徐经世主要受业于徐恕甫,他又传授给了诸多门徒。
2.1徐恕甫授徒
共5人。徐少甫,30余岁学成之时,英年早逝。徐经世,部级名老中医。郭幸福,舒城人,为嗣超公子,1965年安徽中医学院首届本科毕业,乃安徽省著名中医临床家,现为安徽中医学院国医堂主任医师,曾以75岁高龄,参加国务院颁布的《中医条例》政策竞赛,荣获三等奖,可喜可敬。吴德庆,曾在徐恕甫先生调离家乡来肥后,旋即在巢湖肥东一带名气大振。2009年去世。罗申道,学徒,中途因家事退出。
2.2徐经世授徒
凡20余人。目前较有影响的有:一、陶永,1957年生,浙江绍兴人。1983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为徐经世全国第2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大弟子,率先研究徐经世学术经验,先后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主持承担老师临床课题3项。二、王化猛,1963年生。1986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现为涡阳县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科教科科长。是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的全国基层优秀名中医,安徽省卫生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卫生厅中医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亳州市政府首批、第2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政协委员。8次分获省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青年科技奖;主编《中国道家医学文化研究》1部;发表老师中医学术经验论文20余篇。传承方面似有神悟之处,被徐老誉为最得意门生之一。重点协助老师完成2部专著,整理部分医案,撰写发表老师一些重要论文。传承方面,如徐经世注重未病研究,王化猛则承其学术,有所发扬,在国内创造性提出“慢性肝炎无证可辨型”新理论,并进行系列探讨,日本业内曾介绍[4]该项成果;再如,徐经世注重中州胆胃调理,王化猛则系统总结徐经世该专题,并付诸临床,尚对其消化复宁汤进行文献追根式研究,与脾胃、胆胃升降理论有机结合,研究得以充实。三、张国梁,1961年生。1984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中医附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感染科主任。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手足口病、艾滋病临床专家组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专业委员会委员、防治艾滋病分会常务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肝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主持国家、省、厅级科研项目8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专著编写3部。对徐经世的消化复宁汤进行实验研究,用现代方法对老师用药特点进行数据分析,是难得的现代化中医临床研究型人才。四、韩宁林,1960年生,1984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急诊科主任。是安徽省医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委员、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急症专业委员会委员。五、卓思源,中医内科研究生,副主任医师,是徐经世全国第4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现为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发表老师学术思想
医学与人文的论文篇十三
如何发现实习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正确的措施加强实习教学,是培养合格和高素质检验人员的基础。
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方法、手段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其实践性很强。
医院的`实习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将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过渡阶段。
实习医院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步入正式岗位后的工作态度和能力。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飞速发展以及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实习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文就目前检验专业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习单位的教学模式作一定的探讨。
1.1学生。
1.1.1学历。
检验专业学历层次较复杂,其中检验专科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专科生理论知识欠缺,实践动手能力不突出。
专科生对理论的理解能力较差,学生在校的很多基本课程没有学习到位。
导致在实习和以后的工作中对操作的理解较欠缺。
检验本科生较检验专科生在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上稍显优势。
但由于高校招生人数不断扩大,本科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导致本科生的素质也没能挖掘出来。
1.1.2实习态度。
第一,随着检验仪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多数实习同学认为实习很单调,觉得实习只是一些简单的机械操作,大学学习的理论没有用上。
实习同学刚到某个专业组或者某个科室就想老师直接传授很多深入的知识。
而实习单位安排的工作(如:标本签收、标本离心、信息录入)往往是简单而枯燥的。
这样导致学生对医院、对科室、对老师的抱怨,于是情绪低落、消极怠工。
第二,现阶段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承担责任的意识。
也导致老师不愿意将一些重要工作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同学。
第三,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
很少有同学主动抽出休息时间去做专业组安排的基本工作之外的工作,也不会思考如何将日常工作做得更快、更好。
现代电子产品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实习同学获取和学习专业知识提供了便利。
但实际上,大部分实习同学利用电子产品和网络来娱乐而不是学习,比如,打游戏、玩微信、微博、qq等,极大地浪费了有利的学习资源。
1.1.3考试和就业。
实习的最终目的是就业,大部分实习同学在医院实习的后半期就心神不定,一方面参加各种类型的考试,如事业单位入职考试、研究生考试和国家公务员考试等。
另一方面参加各种类型的双选会以及招聘会。
由于备战考试及考试时间均处于实习阶段,同学将会花上很多时间复习和参加各种辅导班,这些都耽误了大量的实习时间。
甚至根本就无心实习,严重影响了实习教学工作质量[1]。
1.2教师。
1.2.1师资人员缺乏。
由于全国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人数的剧增,导致临床实习资源匮乏。
实习医院有资质的带教老师较少,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
常常是同学带教同学,严重影响了实习质量及实习计划的顺利完成。
1.2.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许多实习基地的带教老师在学历结构上参差不齐[2]。
医院检验科高学历人员较少,大部分人的学历是本科、专科,甚至中专或非检验专业毕业。
多数基地的带教老师一般不从事在校生的理论教学,带教老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就很难得到提升。
带教老师没接受过正规的教师资格培训,缺乏正确引导实习同学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也缺乏激发实习同学学习热情的方法。
1.2.3教师的责任心。
大部分临床检验工作人员带教的意识非常薄弱,他们认为将常规检验工作完成是他们主要的职责。
他们只顾埋头工作,不注重传道、授业、解惑,把带教工作当成了一种负担,降低了教学质量。
带教老师没有深刻体会到教学相长的道理。
其实教师在带教的过程中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自身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往往是讲得越多就懂得越多,懂得越多就有更多的东西给同学讲,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过程。
1.3实习生管理。
实习同学进入实习单位应由实习单位主管部门(如医教科、教育培训部)、实习科室以及学校共同对实习过程进行管理。
但实际情况是,一方面实习同学一旦离开学校,学校对实习同学管理的责任似乎全部交给了实习单位,学校对实习同学的实习过程只是例行检查或不检查,平时几乎失去联系。
另一方面很多实习单位往往只重视医疗和科研,忽视了临床教学。
再者实习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一般的检验科没有配备专职的实习管理人员。
一般的管理人员都要参加临床工作,这样对实习生管理的各个环节肯定掌控不到位。
实习同学在每个专业组的实习时间较短,由于时间短,有些专业组认为实习同学对临床工作无帮助,可有可无就疏于管理,管理不严格就会呈现出实习同学的懒散、消极。
2教学探讨。
2.1培养人文素质。
实习期间加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同时,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显得非常重要[3]。
由于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必须重视包括医学检验在内的一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增强同学对患者的服务意识,提高同学在实习期间就能树立“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基本医德[4]。
培养实习同学爱岗敬业的精神,使同学正确认识检验科人员工作的重要性,只有热爱自己的岗位,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感情和成绩。
医院或者科室层面可定期组织讲座培训实习同学的人文素养。
2.2提供就业信息。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8189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