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经营管理论文(专业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6 06:01:08
媒介经营管理论文(专业13篇)
时间:2023-11-06 06:01:08     小编:碧墨

美食是一种享受和交流的方式,我喜欢尝试各种不同的美食文化。总结要注意用词准确,句子通顺,语言简洁明了。下面是一些成功创业的经验和教训,供大家借鉴和学习。

媒介经营管理论文篇一

近年来,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森林公园建设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大埔”的总目标,充分利用森林多功能性为人们提供精神和物质服务,大力加强森林公园建设、管理和旅游开发,使森林公园的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取得了一定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截至2013年底,大埔县森林公园已发展至18个,总面积10400hm2,其中省级4个、面积6900hm2,市(县)级共14个,面积3500hm2,是全省唯一建立了4个省级森林公园的县。

2大埔县森林公园建设内涵。

2.1规划设计的科学性。

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要有科学性,功能区划科学,布局合理,有地方特色,能满足群众生态休闲游憩、体育健身、文化娱乐和宣传教育等多种需求。例如:大埔县的广东五虎山省级森林公园以虎山公园为核心区,以西岭中国书法公园为发展区,其基础设施已初步完成,亭阁及周边景区步行道基本建成。现已建成的景区道路有五虎山庄——五虎山顶——虎山亭登山道长0.95km,路面宽1.2~3.5m;书法公园——埔福楼登山道长2.7km,路面宽1.5m;文武阁——华峰亭登山道长1.1km,路面宽3.5m;书法公园——埔福楼简易车行道长1.8km,路面宽3.5m;公园内有乡道、大埔大道、环城大道等多条车行道经过,公园范围内车行道长度约为9.54km,路面宽3.5~5.5m。作为环绕县城的省级森林公园,极大地丰富了县城居民的文化生活,也吸引不少外地旅客前来观光旅游。

2.2森林资源开发的自然性。

森林公园大约有山岳型、湖泊型、沙漠型,林草型、冰川型等10余种。在森林公园的经营中,一定要注重所在区域的气候和环境的四季变化,按环境气候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旅游观光景点。以大埔县为例,森林公园主要以林草型为主,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必须围绕生态来做文章,吸引更多的城市人来参观。例如,大埔丰溪省级森林公园,境内峰峦迭嶂,景色迷人,区内的七里溪、暂背溪,两条山溪清澈见底,拖延而来,蜿蜒流去,汇入汀江,给丰溪这块“绿宝石”增添了不少迷人的风韵。保护区内群峰峻秀、怪石嶙峋、溪谷清幽,飞瀑急倾,高峡平湖、玉带明珠、翠竹欲滴,构成一幅幅宁静优美、自然流畅的风景画卷。同时森林覆盖率高,使这里一片茫茫林海,生态环境质量佳,是天然的植物园,植被垂直带分布较为明显,繁茂的植被使丰溪孕育了数处山泉、溪流,再加上陡峭的山势,形成壮丽的瀑布,动感十足,更为丰溪增添了灵气和活力。

在森林公园的经营中,应当突出森林风景资源的自然特性、文化内涵、地方特色;充分展示和传播生态文化知识,增强公众生态文明道德意识;便于森林生态旅游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以及公众对自然与环境的充分体验;以自然景观为主,严格控制人造景点。

媒介经营管理论文篇二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建筑企业在获取更高经济效益的同时,确保建筑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因素;对策。

0引言。

为了使建筑企业拥有更强市场竞争力,建筑工程管理作为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内容,对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对策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1建筑工程管理的特点。

第一,建筑工程管理具有复杂性、固定性特点。由于建筑工程建设周期普遍较长,是涉及建设项目较多并具有流动性的工程,因此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固定性特点,促使贯穿落实建筑工程中的相关管理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固定性。虽然,当前建筑设计技术较为先进,可以实现建筑物的整体建设位移。但是也属于在一定范围内的建设工程,而围绕一个工程开展的管理体制其固定性可见一斑。与此同时,从建设项目确立之后,通过工程设计、规划、调查研究、施工组织及工程竣工,均需要得到各方面工作人员、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及建筑工艺的支持。为了使建筑工程各个环节顺利进行,建筑工程管理必须事无巨细、全面周到,因此具有复杂性特点[1]。第二,建筑工程管理具有针对性。虽然,建筑工程管理贯穿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并负责整个工程质量,为了使工程建设各个项目、内容、工艺等均发挥最大功效,就需要有针对性的制订相应建筑工程管理制度,使建筑工程在施工中有的放矢。第三,建筑工程管理具有一定的时代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促使建筑工程管理做出必要调整,使得建筑工程管理可保持与时代发展同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工艺不断进步。建筑工艺的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结合工艺的创新发展做出相应调整。第四,建筑工程管理具有积极性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想要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均采取加大建筑投入的方式,期待获取更多利益。建筑工程具有建设周期长、建设项目多等特点。为了使建筑工程在高风险、高投资的客观环境下,获取更高经济效益,相关建筑单位必须充分发挥建筑工程管理的管控特性,并结合较长的建筑工期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及时调整,促使建设环境、工程质量以及安全目标协调统一。

2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

2.1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主观意识问题。

管理者作为建筑工程的核心人物,若存在管理意识不健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管理质量。例如,有些建筑工程由于建筑项目较多,会采用一些工程外包的方式,确保工程建设可在工期内按时竣工。有些建筑工程管理者缺乏统一管理意识,造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混乱、争议不断及安全隐患等问题,并无法达到工程管理与按时竣工要求。

2.2工程监理监管力度不够。

工程监理单位是建筑工程管理中至关重要的部门,从建筑工程设计开始到工程竣工质量验收,监理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均以强大的监管力度为建筑工程质量保驾护航。然而,当今建筑工程却存在工程监理监管力度不够的问题。例如,有些建筑工程忽视监理体系的积极作用,且为了缩减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投入,通常情况下会采用工程建设项目经理兼职监理工作,而工程项目建设本就有很多内容需要协调处理,导致兼职监理经常出现无法兼顾监管工作的现象,以至于监理力度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3建筑工程管理技术落后。

在改革开放以及城市化发展进程下,我国建筑工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是受经济条件客观制约,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技术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滞后性。此外,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缺乏创新、研究意识,也是造成管理技术以及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的客观原因。

3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对策探究。

3.1完善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

为了使建筑工程管理能够有效落实并发挥积极作用,建立健全具有竞争、激励、约束及监督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做到监督机制在符合工程建设整体目标基础上,可以有效保障工程质量,建筑企业应从两方面进行探究:一是提高建筑工程管理者监督管理意识。建筑工程管理者作为企业发展的“领头羊”,为了带领企业获取更高经济收益,应将建筑工程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情况,施工工艺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制定具有监管特性的管理机制。促使员工在施工过程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并在具有激励、约束性管理机制下,明确在工程中何为可行、何为不可行,确保工程可保质保量按期竣工;二是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监督机制的宣传教育。由于当今建筑工程中大多数为农民工或学历不高的打工者,因此企业应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断组织现场施工制度管理学习。从而树立员工服从管理意识,依据管理内容约束自身行为,达到管理机制得以有效落实目的`。

3.2创新理念的发展。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对建筑工程管理来讲亦是如此。建筑工程应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建设能力及社会客观发展现况对管理理念实现创新。例如,建筑企业可引进先进智能管理软件,对施工现场实施安全、质量、工艺等方面的管理,促进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发展。

3.3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水平。

管理人员要具有较高管理素质和工作能力,按照工程发展需求、结合市场动态与实际问题,将管理内容全面具体的贯彻落实在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促使工程在高效、科学以及完善的管理制度下保障工程质量。

3.4引进或者研发先进的管理方法。

为了促使建筑工程管理研发中可以得到巨大进步,除了企业、社会应给予大力支持外,相关教育机构也应以加强培养专业管理人才的力度,并积极引进先进管理制度、管理人才,为研发管理制度提供坚实人才基础。

3.5加强安全施工管理。

安全是建筑工程中最为重要的施工原则,保障施工人员与工程建筑的安全,是确保工程质量以及施工氛围和谐稳定的前提条件。因此,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管理讲座、培养员工处理安全紧急事故能力等各个方面,从而达到企业安全施工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们对建筑质量要求地不断提高,促使建筑工程应在明确企业发展目标基础上,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拥有激励、约束、竞争的监督机制管理下,创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以及工作水平。在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同时,达到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满足人们对居住的新需求、获取更高经济收益及确保建筑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媒介经营管理论文篇三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不论是在工作效率、信息安全还是在经营管理决策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所以,企业想要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实现稳定发展,就必须要有所对策。本文通过对大数据的相关概念的论述入手,在揭示大数据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基础上,为企业提出的应对策略,以期促进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大数据;经营管理;影响研究。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悄然来临,在这样的背景下,各行各业都深受其影响,也包括企业的经营管理。可以说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与数据处理能力都在很大的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所以,只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大数据的发展相适应,企业才可以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1.大数据的概念。

对于大数据的概念有很多种解释,麦肯锡认为,大数据的规模程度已经远超过于以往数据量的尺度,强调大数据是不能够被量化的,并且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也就是说,即便是运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或软件也不能够对大数据进行收集与管理或处理。李国杰指出,大数据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以往数据技术所不能对其进行的感知,获取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总的来说,“大数据”就是传统信息技术所无法处理的,同时又很复杂多变的一种数据集合。但不可否认的是,大数据已经深入到各个行业中,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不断的在经济中显示其发展的优越性,成了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就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信息的海量性,即大数据会随着时间不断地增加或改变。其次,种类的多样性,这主要表现在大数据具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两种结构方式,并以文字或图片、视频等多种类型表现出来。再次,处理的高速性,大数据尽管拥有海量的数据,但也正是因为其蕴含着海量的数据,所以决定了其在数据的获取与处理上具有超快的速度。最后,价值性,大数据所储存的大量数据信息具有非常的价值,值得我们对其挖掘和利用。

2.企业经营管理中利用大数据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络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悄然来临,并影响着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随着互联网络的广泛推广,使得信息数据资源在互相传播中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加之相关的网络平台、云技术等的兴起,全球范围内的数据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进行积累、互容和增长,而这正是大数据时代到来的具体表现。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很大的额程度上依托于对这些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利用。当然,企业的经营管理也需要收集各方的数据,并进行处理,这是一件极其烦琐而又必要的工作。企业想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要在加强自身经营管理与相关的数据分析技术的最大限度的结合,使得在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时能有技术的支持,从而更好地发掘这些数据的深层价值,发挥数据的最大价值,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效。但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的经营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以面对大数据时代下的各种挑战,企业应该加强其对各种风险的识别能力,做好相应的防御措施,以保证企业的安全与发展。

1.工作效率方面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这就决定了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处理量或是数据的类型较以往都复杂了很多,想要解决这些难题,就需要企业自身能够提高对信息数据方面的处理效率,如果对数据的搜集、处理和管理的不及时,数据的价值也就无法发挥出来。目前,尽管数据库技术已经不断提高,但是在数据的处理与管理方面的问题还有待发展与进步。因此,企业应该还需要在数据的进一步应用方面做努力,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2.服务质量方面的影响。

在传统的企业营销中,或者是在线客服都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这种传统的营销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些企业服务问题,但是这些方式毕竟过于单一,互动性不强,企业的服务人员与客户之间缺乏及时的沟通与反馈。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企业的服务提供了丰富的平台,如微信、微博等。这些多元化的沟通渠道拉近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距离,使企业能够及时地掌握客户的信息反馈,了解客户的需要,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众所周知,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行为都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因素的干扰。大数据在企业与客户的互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相关工作人员通过与客户的沟通来引导消费者的消费,既增加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程度,同时又保证了售后服务,满足了消费者的消费需要。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数据信息了解企业的。营销情况与竞争情况,掌握销售动态,及时的转变经营管理策略,树立企业形象,培养忠实的消费群体。

3.安全方面的影响。

大数据在信息共享的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隐患就是信息的安全问题,在近些年的数据发展过程中,信息安全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在企业的视角来看,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活动,既是一个数据的收集处理活动,同时也是一个数据的再生的过程,这些再生数据也同样呈现着复杂的特点,但其中也包含着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核心数据,是绝对不能够泄露的。所以,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想要生存发展,发挥自身数据信息的最大价值,就必须做好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采取适当的手段,如防火墙或信息备份等,以避免商业泄密的发生。

4.决策方面的影响。

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在对数据的处理上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数据信息的处理以及管理上都存在着很大的进步空间,缺乏对已有数据间关系的掌握,这使得企业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不能以整体的、全面的角度进行决策,导致这些决策或者缺乏科学性或者主观片面。所以,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要注重分析和掌握好数据间的关联,进而制定出科学的、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战略决策。

1.以数据为依托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企业需要加强在对内部数据信息的整合和管理能力,使企业的各项业务工作都能以真实的数据作为依据。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建立一个系统化和结构化的平台以辅助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也就是说企业要在连接自身与网络技术,通过社交软件平台的搭建深入挖掘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需要的数据信息,以实现对数据的分析和掌握。同时,企业还应该加强在对数据的收集力度和广度,为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数据基础。

2.培养专业数据管理人才。

无论所处任何时代,人才都是企业发展的必然基础,同样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基础。然而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的经营管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在另一方面也对企业内的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作为企业要不断地培养与数据技术相关的专业人才,提高相关人员对数据的敏感度与分析、预见能力,以适应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对外注重吸收人才,对内建立健全奖惩制度与考核机制,从而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新思路。

3.挖掘数据背后的深层价值。

大数据时代下,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的需要。不难发现,在企业的未来发展中,个性化和差异化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动力。对于企业的个性化建设来说,必须要利用大数据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以大数据作为其发展的基础,充分的掌握用户的特点,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动力源泉。而在企业追求个性化的建设过程中,势必会需要加强在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上,加强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对数据信息技术的使用,继而从复杂、多样的数据中挖掘更多的深层价值。总之,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发展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转变自身发展观念,抓住机遇与挑战,以大数据的思维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升对数据信息的处理与分析能力,建设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队伍,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进而实现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1]姚飞飞,王淑芹,李玉红。“互联网+”背景下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商场现代化20xx(08)。

[2]王蕾高云庆。“互联网+”对企业管理的影响[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xx(11)。

[3]陈挺。互联网众包潮流对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及效应[j].商场现代化,20xx(07)。

[4]刘志高。大数据环境下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xx(s1)。

媒介经营管理论文篇四

目前,普遍存在一些高校对后勤社会化改革认识不足的现象。对食堂经营管理模式老停留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习惯了以自主经营、自我服务为中心的经营管理模式。该经营管理模式基本上只注重个体经营的利益,不为服务质量作长远考虑。另外,还存在一些高校在实施后勤社会化改革后,没有取得成功的效果,如出现食物中毒的状况,因此造成了食堂发展滞后的现象。

(二)以社会招标、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管理模式。

目前各大高校的经营管理模式是以社会招标、个体经营为主。此经营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力与物力资源,并为高校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但是,也存在一部分高校不对中标者进行实质性考察,造就了经营资质、信用承诺以及经营力度存在很大隐患。

二、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刻意保留传统的自主经营模式。

目前,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便是刻意保留传统的自主经营模式。虽然自主经营模式给领导、教师提供了方便,并保证了食品的安全;但是从学生角度上分析,该模式存在很大的缺陷性。例如:食品样式很难有所改观,在早餐、午餐以及晚餐上,样式总是一成不变,没有给学生提供多样性的用餐。另外,饭菜的质量、服务的质量以及食堂设施的更新也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这便不利于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而影响了高校的整体发展。

(二)个体经营过于盲目追求经济效益。

个体经营过于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会呈现食堂管理混乱、卫生不具合格性以及食品具有安全性等状况的发生。首先,普遍存在部分个体经营者只考虑个体经营自身利益,不充分创造卫生条件,在购进卫生设施上表现的尤为不重视。例如:对于像防虫蝇与餐具保洁等重要卫生设施完全没有购进的意向。其次,一些个体经营者完全没有实施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存在食品从业人员素质低下、食品卫生意识不高以及食品卫生知识匮乏等现象,这便让食品的卫生性与安全性大大地降低了[3]。最后,高校食堂监管显得尤为困难。有些中标者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而忽略了食堂的服务价值观与公益价值观。普遍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例如:经过一些不合理途径购进劣质的食品来充当优质的食品,以此糊弄广大师生。以上一系列的隐患将无法保证高校食品的卫生与安全,进而影响了高校的整体发展。

三、优化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的有效对策。

(一)实行公开招标、择优引进方式。

对高校食堂实行公开招标发包,运用企业化的运作模式,其中要体现出租承包经营的特点,这样便充分避免了传统经营管理模式所存在的缺陷。实行公开招标的时候还尤为注重审核投标方的资质信用、资金能力、技术水平以及管理水平。

(二)规范管理,充分保证饮食的卫生性与安全性。

实现高校食堂规范管理需要做好很多方面的工作。例如:制度规范约束、用严谨的措施保证饮食的安全、严格把关主食的采购与储存工作以及充分做好卫生预防工作等。另外,强化对高校食堂饮食从业者进行教育与培训工作也非常重要。因此,便需要对饮食从业者实施定期的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技能培训,以此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让他们成为高校食堂中的高素质人才。鉴于此,规范管理,充分保证饮食的卫生性与安全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让高校食堂的经营管理模式得到优化。

(三)以公平竞争为原则,建立竞争机制。

想要让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得到充分有效的优化,以公平竞争为原则,建立竞争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做好该方面的工作,可以把高校食堂的承包权分散开来,分散给3到5个承包商进行经营管理,这样便有效防范了独个承包商垄断高校食堂的状况。从另一个角度,也可看出将食堂经营管理承包权分散开来,有利于激励经营管理商之间的竞争,并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激烈竞争中保证食堂饮食的卫生与安全,让广大师生以及经营者自己能够受到巨大的利益。

(四)统一购置设施,合理分配利润。

对高校食堂的基础设施进行统一化的购置,例如食堂饭桌、椅子以及餐用碗筷等。其中,也不能忽略了厨房设施的统一化购置。做好食堂基础设施与厨房设施的统一化购进才能够实现整体化的购置方针。另一方面,合理分配利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承包商应该主动承担相关费用,需要根据高校用餐的数量进而分析预测承包费用。高校管理层应该将承包商的利润控制在20%以内。并且从这20%的利润中抽取40%作为高校上缴利润[4]。这40%的利润可用来作为学生饮食上的补贴以及提供给食堂作为改进的经费。这样,便能够让高校、学生以及承包商三方都得到受益。

通过本课题的探究,充分认识到目前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刻意保留传统的自主经营模式、以社会招标、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管理模式等。面对所存在的问题,便需要实行公开招标、择优引进方式;规范管理,充分保证饮食的卫生性与安全性;以公平竞争为原则,建立竞争机制以及统一购置设施,合理分配利润。相信做到这些,将能够让我国高校食堂的经营管理模式得到优化,进而为高校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高校的整体发展。

媒介经营管理论文篇五

摘要:连锁经营管理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其课程改革需要依据课程的基本特点,结合当前时代背景,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开发与训练,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与素养,提高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连锁经营作为零售行业经营的一种新型模式,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其经营模式具有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等特点,能将复杂的业务活动在职能分工的基础上实现相对的简单化,当前业已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首选途径之一。随着连锁经营领域的逐渐扩大,经营业态的不断丰富,新的经营模式日益涌现,特别是互联网思维、大数据的广泛应用,连锁经营在业务领域、经营范围、管理模式等方面呈现出巨大变化。连锁经营管理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需要适应时代背景的变化:不断转换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技、完善考核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提升学生在实践、创造、就业和创业等方面的能力。本文将从培养和锻炼学生能力的视角出发,提出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与建议。

一、教学内容:夯实基础,重视实践,突出实用。

(一)夯实理论基础。

连锁经营管理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课程密切相关:如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营销、品牌管理、消费者行为学、战略管理等。因此,在教授理论时,一方面需要掌握连锁经营管理自身所特有的一些理论知识体系,同时还需要纳入一些其他相关研究领域的理论,如连锁经营管理的经济学基础包括规模经济理论、区位选择理论等,管理学基础包括市场营销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等。因此,在理论教学时,需要尽量体现出基础性与通用性,夯实连锁经营管理的理论基础。

(二)重视经营实践。

连锁经营管理是一门要求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课程。因此,需要特别注重实践性,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每章授课前可以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引导,使学生通过引导案例的学习进入相关教学内容;针对连锁企业日常经营中的典型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认知,一方面可以聘请连锁企业领导或员工进入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可以安排学生到连锁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与实地调研等。

(三)突出实用内容。

围绕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与安排上着力突出与连锁经营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市场定位、营销策略、门店布局、店铺设计、商品陈列、物流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等基本环节或流程。针对具体实际操作问题进行深入阐述,并配合视频演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并结合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相关要求,确定出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突显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二、实现教学方技形式多元、灵活运用、注重实效。

连锁经营管理具有覆盖范围广,涉及层面多,理论性与实践性强等特点,决定了课程教学方技的选择与使用,不能局限于一两种教学方技,应力求形式多元,灵活运用,注重实效。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合理利用。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式,可以选用多种教学方技协调使用,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形式多元。

根据国内外教学改革经验,在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1)翻转课堂。转变以往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方式,重新配置课堂内外学习时间,将学习决定权由教师转移给学生。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教师则采用讲授法或协作法来满足学生需要以及促成个体学习。

(2)换位思考。教师通过教学情境设计,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其中,并转换研究问题的角度,从不同的角度深入观察和思考,通过问题的不断提出,激发学生思维活力,牢固掌握与灵活运用专业知识。

(3)案例教学。教学案例一般源于企业的经营实践。对案例的分析也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学习和,大多可分为课堂教学案例和专题性案例等类型。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与学习,学生提出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学习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个人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相应锻炼。

(4)角色扮演。依据某个教学情景随机选择数名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演示结束后由学生指出各个角色的演示所反映的问题,并提出如何预防或解决的方案或措施,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视频演示。在进行专题讨论或介绍连锁企业经营实践时,选择国内外知名连锁企业进行视频演示,以加深学生对连锁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深入理解。

(6)模拟软件。通过引入连锁企业经营管理软件,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流程的认知,如组织结构、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等。

(7)参观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等社会资源,通过实习和其他社会实践环节,积累实际的经营管理经验。

(8)引入实践导师。聘请连锁企业领导或员工成为学生的实践导师,对连锁企业的实践操作现身说法,增加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

(二)方技灵活运用。

从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每种方技都有着自身的优点,同时由于课程性质、进度安排,教材选择等的不同,也会影响到各种方技的实际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认清各种方技的优点,结合重点与难点,以及具体教学情景,因势利导,灵活运用。如翻转课堂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为真实的学习,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等,既可以对课程整体教学,也可以对某些具体章节采用;换位思考是一种参与式教学方式,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客观分析问题。教师通过问题的不断提出和深入,激发学生的思想活力,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形成新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在服务失败与补救、商品陈列与布局等方面采用;角色扮演法可以应用于门店的营销策略和店铺管理的教学中,让学生以经营者、招聘者、应聘者等身份现场演示;视频演示可以选择国内外知名企业整体运作流程,也可以通过剪辑合成知识点碎片,使学生对一些抽象概念、管理流程、问题处理等进行认知;经营模拟软件需与教学情景进行契合。当前可以选用“商道”、“流通大师”等软件,可以针对某个教学知识点,也可以针对整个企业运作流程进行模拟;实践教学基地可以使学生通过实地调查,专家访谈等对连锁企业实践操作获得直观认知,如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商品陈列等。

(三)注重综合实效。

在上述教学方法应用过程中,更需要注重各种教学方式、方法或手段的综合实效。提高综合实效需要考虑如下方面:一方面是连锁经营领域和范围的转变。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思想的推行,使得连锁经营的涵盖范围、经营模式与管理模式等都在不断变化;二是学生的学习模式的转变。以往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填鸭的传统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今教育发展需要。碎片化学习、思考型学习、研究型学习以及实践探索型学习等被不断提出。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连锁经营的发展态势和趋势,掌握连锁门店经营管理原理,获取实战操作经验,需要通过案例教学、视频演示、经营模拟软件等各种教学方技协同,因材施教、因学施教、因势利导,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三、考核体系:方式多样,注重过程,弱化考试。

连锁经营管理课程考核可以实行考核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生学习的综合表现,能反映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考核贯穿于教学的全部过程;加大对实践教学部分的考核,弱化考试的作用。对于连锁经营管理课程考核,可采用期末考试、调查报告、课程论文、比赛获奖等形式,具体考核方式可以采用小组考核或个人考核、单独评定或综合评定等。例如在综合评定中,学生成绩可以由平时成绩(70%或60%)和期末考试成绩(30%或40%)两部分构成(具体权重可由教师决定):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课堂提问、模拟实训、出勤情况等,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平时作业考核学生完成课后作业以及调查报告等的质量;模拟实训考查学生参与各项实训活动的表现;课堂提问考查学生课堂陈述的质量;课堂出勤考核学生遵守纪律的情况;期末考试以理论笔试为主,主要是针对知识点的系统梳理,以及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和创新的能力。由于期末考试考评指标单一,效果具有短期性,可以弱化考试作用。

四、结论。

连锁经营管理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其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依据课程的基本特点,结合当前时代背景,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开发与训练,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与素养,提高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因此,本文从培养和锻炼学生能力的视角出发,提出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与建议:一是转换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重视理论教学,夯实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理论分析能力/重视经营实践,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增强学生实践认知/突出实用性,满足学生创业与就业需要;二是创新教学方技。主要体现在教学形式多元化,如翻转课堂、角色扮演、模拟软件等、/针对教学设计情景以及各种方技优点,灵活选择合适教学方技/同时还需要协同教学方技,因材施教,提高综合实效;三是完善考核体系。考核方式多样化选择,如可采用期末考试、调查报告、课程论文、比赛获奖等形式。同时注重过程考核,弱化考试作用,以促进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媒介经营管理论文篇六

可以提高人的综合能力。媒介融合,数字化技术是主要的支撑技术,在媒介融合时代,人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字化技术,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媒介融合可以实现跨媒体的人才培养,媒体行业的发展,媒体人的专业化水平、能力将得到较大的提升。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社会的快节奏发展,新闻信息量的不断增加等,都影响着人们的消费需求,为了适应社会和媒介融合的发展,需要满足人们的需求,新闻信息需要吸引受众。媒介融合后新闻媒体间的竞争规模扩大,为了提高竞争优势,获取更多的受众,就需要满足受众的需求。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即时报道、传播等功能,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实现新闻的传播,实现人媒结合。媒介融合是在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的,媒介融合发展,让人们感受到了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在媒介融合时代,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间的融合,促进了新闻媒体的发展,当前在媒体融合时代下,新闻产生经营管理模式和方法发生着转变,本文针对媒介融合时代媒体新闻经营、管理方法以及模式的转变进行研究。

媒介融合带来的变化,不仅体现在新闻报道的形式、观念上,还体现在新闻的经营、管理上。在媒介融合时代下,媒体的新闻经营方式发生着转变,由传统的新闻报道,转变为媒介融合时代下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在新闻经营中,信息资源的开发主要是对信息的产生、搜索、整理、储存、转化、传播等进行信息的重新开发。媒介融合下的新闻经营分为不同的形态:

第一,品牌下新闻信息资源的开发经营。随着网络技术、新闻传播技术、媒介的发展,传统媒体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新媒体技术,进行品牌下的新闻信息资源开发经营,增强品牌新闻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如,纽约时报公司针对《纽约时报》的新闻信息进行开发,形成数据库,结合新媒体技术向网络上延伸。

第二,人力资源下的新闻资源开发经营。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下,通过网络掌握新闻信息的深度和定向研究,在新闻资源的开发经营中有重要的作用。利用人力资源和网络终端,针对新闻经济运行的数据信息进行监控,并构建数据库、管理系统、交易系统等,为新闻信息资源的开发经营提供帮助。

第三,提供个性化新闻信息服务。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对生活中的各种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之一,新闻媒体需要从个性化服务上入手,为人们提供个性化新闻信息服务。媒介融合是一种新的运行模式,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中,新闻媒体进行新闻信息资源的开发经营,需要开发服务市场,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新闻信息服务,促进新闻媒体经营实力的提升。

第四,在用户信息的基础上开发数据库。在用户信息的基础上,开发受众数据库并将数据库作为一种营销、盈利的手段,对用户自身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在用户信息的基础上开发数据库的经营模式,有四种类型分别为为广告客户制定精准的广告投放方案和策略、为广告客户以及潜在客户提供营销服务、构筑用户体验式网络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智力服务等。新闻媒体技术性能的提升以及市场竞争力的增加,促进了新闻媒体经营模式的转变和发展。媒介融合可以取长补短,实现新闻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可以结合新媒体的优势,对新闻信息进行多方式的传播等等,在媒介融合时代下新闻媒体只有转变经营模式、管理方法,才可以取得显著的发展成绩,进行创新发展。

媒介融合发展,对传统媒体的管理和发展,是一种挑战。媒介融合时代,新闻的管理将从编辑中心发展为集成管理,新闻媒体也将实现跨平台、媒介的合作,进行多媒体新闻交流,实现新闻信息的重组和整合等。从新闻媒体管理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其转变创新主要体现在:

第一,制定新闻信息资源整合策略。从新闻媒体管理的角度,媒介融合下的新闻媒体管理,采用的管理方法有很多种,对新闻信息实施资源整合,需要将传统新闻媒体管理中的局限性打破,以媒体为中心,对新闻信息进行报道、传播,这个过程中,充分地考虑到媒体的特点和优劣势,对新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全方位的进行梳理,制定新闻信息资源整合策略,促进新闻信息的提取、传输。使用新媒体等,对新闻信息资源管理战略、管理技术、资源整合、影响因素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第二,制定新闻信息管理标准。为了在媒介融合时代可以对新闻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需要根据新闻信息的特点、新闻信息的质量等,制定新闻信息管理标准,为新闻信息资源的整合管理提供一个制度保障。在新闻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按照新闻信息的特点,从数据标准、信息分类标准、用户视图标准等,将日常新闻信息管理的'规范、准则等完善,在这些制度、准则的基础上,对信息资源进行准确的控制、划分,实现新闻信息资源的整合管理。

第三,对新闻信息进行组织集成管理。基于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管理,可以实施组织集成管理,按照新闻信息资源的不同目标,进行媒体组织间的信息资源沟通。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新闻信息的采集、整理等过程中,进行新闻信息资源开发,进行新闻信息的深度挖掘。媒介融合时代,各种信息的管理,都需要有一定的管理策略,所以传统的新闻管理需要发展为多元化的管理,组织集成管理,按照新闻信息资源的不同目标进行管理,为新闻媒体行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第四,新闻内容多元化管理。在媒介融合时代新闻管理,需要对新闻内容自身出发,对新闻内容实施多元化、多重开发,提高新闻信息的管理质量,以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在数字化技术支持的媒介融合时代,新闻管理也需要有数字化技术作为支持,借助数字化技术,对新闻内容进行创建、保存、分析等多元化的管理,提高信息资源管理中的经济价值。

第五,实施服务管理。从传统媒体的发展上进行分析,传统媒体的管理以控制型管理为主,在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信息管理,需要从控制型转变为服务型。实施服务管理,实现新闻媒体的服务管理,促进新闻媒体的开发管理,还加强新闻管理与外部管理的结合。当前新媒体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媒介环境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促进了新闻媒体的发展,也为新闻的管理方法转变和创新,提供了条件,实施服务管理,便于提高新闻质量和新闻管理质量,也促进媒介融合的发展。媒介融合时代,新闻生产经营管理,面临着挑战,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进行新闻经营管理方法的转变和创新。新闻经营管理方法、模式的转变,对新闻信息进行多元化的管理以及经营,促进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并提高新闻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管理,为媒介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

媒介经营管理论文篇七

市场经济化,高校体育不仅是一种运动或技能,实现其商业化经营已获得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这对于高校体育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实现都具有积极影响。文章强调这一模式形成的必要性,并基于这一特点对高校体育商业化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

高校体育的商业化发展途径应立足学校,向其周边发展。开展具有高校特色的体育活动十分重要。根据现代化的运营管理理念,对高校体育工作进行指导,实现其产业化,提高高校体育的附加作用。

首先,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决定了全民体育具有必然性。这使得高校的体育教学任务发生变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发展。商业化经营能够促进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商业比赛等方式为体育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商业化体育模式事实上在我国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使我国由体育不发达逐渐发展为体育强国。但高校体育产业化和商业化运营始终受到限制,这与多种因素有关。但近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了商业化经营的必然性。其次,商业化的模式满足现代体育教师团队的需求,使高校体育改革进程加快。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思想首先应进行更新,注重效益的获得。对高校体育工作重新布置,对体育发展中的商业因素进行提取。现代教师的先进理念为体育商业化提供了基础。不可否认,这种创新存在一定的困难,包括如何提高教师团队的商业化能力,如何正确设置商业化时代体育教学项目和教学方法,如何将高校体育推向课外等。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校面临新的挑战。在这一过程中,商业化的作用在于与经济大方向发展保持了一致。

(一)促进体育产业化发展。

实践已经证明了体育产业形成的必然性。体育产业的形成是其商业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商业化的管理促进了我国体育的产业化,这是体育商业化管理最主要的作用。也是我国高校体育正确进入市场的全过程。目前,我国处于世界经济浪潮中,如何实现教育与经济的结合将减少体育发展的投入,并使其具有实用性。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终身培养的特点使得其与经济背景发展之间相吻合,这也是商业化体育管理的作用之所在。

(二)解决了学校的办学资金问题。

体育在商业化的发展过程为其赢得了大量的资金,这有助于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因此,高校体育商业化模式符合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使体育的附加功能得以实现。而体育经费的这种补偿机制对于体育事业的形成和发展来说无疑具有积极作用。当然,体育商业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得到高校的关注。正确选择商业化的途径,从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高校的发展基础出发,以免出现相反的作用。

(三)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

全球经济时代是目前经济的主要特点,体育的发展因此而获得更广阔的空间。体育项目众多,高校在自主经营过程中需要获得大量的资金,单纯依靠国家扶持容易造成资金缺乏,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而商业化的'发展模式依靠体育自身所获得的既得利益来促进体育的发展,实现了资金来源的丰富,也提高了我国体育的世界影响力,因此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在体育商业化过程中,应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素。

(一)挖掘资源,发挥体育的经济功能。

终身体育观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目的,在这一教育目的的推动下,人们不仅关注体育项目和体育比赛,更愿意加入体育锻炼的队伍,体育市场需求增加。因此,对于高校体育商业化过程来说,应抓住机会,充分挖掘能够被全民接受的资源,从而使其创造出经济价值,发挥体育的经济功能。体育教师在商业化的实现中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教师的技术培训、比赛组织等可以实现高效的体育市场化建立,为其商业化的实现打好基础。

(二)开发“体育俱乐部制”模式。

对于有条件的高校来说,应建立体育俱乐部,以符合现今体育市场的规律。高校体育俱乐部具有自发特征,其娱乐性和竞技性容易被更多的人认可,因此是持续体育活动组织的重要形式。高校体育要实现商业化发展,并维持这种发展的可持续性。根据这一需求,高校应对自身体育发展实施改革,将原本的无偿服务根据服务水平改为有偿服务,并注重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实现其商业化评价,以确保这一模式的形成。

高校体育工作能够促进体育文化价值导向功能的实现。商业化是近年来提出的发展策略,事实证明,这一策略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具有积极作用,并且对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全民体育观念的形成都具有直接影响。为确保体育商业化的实现,首先问题是树立正确的观念。我国体育工作经历了传统的教学时期,因此短期内实现其商业化并不现实,随着国家扶持力度的加大,加之学校的努力,这一模式具有可能性,同时也具有必然性。

[1]蔡立平。职业院校体育场馆的商业化运营策略研究[j].才智,20xx(17)。

[2]何波。高校体育场馆的商业化运营策略[j].高师理科学刊,20xx(01)。

媒介经营管理论文篇八

【】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统计与现代企业管理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业务流程的管理非常复杂,管理方法和手段也越来越多,经营管理难度大大增加。本文阐述了企业统计如何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企业统计;经营管理;服务。

随着中国企业逐渐扩大,统计分析也在不断的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员工素质是企业统计服务的前提条件,要想企业统计更好的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我们首先要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服务。本文是对企业统计如何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进行的探讨。

1.要想要企业统计更好的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我们首先要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提高,首先,具有良好的统计技能人员,能够提高综合素质,更能体现出员工的基本素质,我们就需要这样的有能力的人才。第二,我们要组织学习,并且对知识型企业的统计数据要有个明确的了解,这样方便我们参加统计工作会议的时候不会出现什么都不懂得情况,在组织学习统计后,我们要对学习的人员进行测验,反复的测试,经过这种形式进行培训和教育,能够更好的培训出优秀的人才。2.建立完善的科学指标的统计工作,根据企业的统计数据,更好的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所有的企业由原来稳定的状况,根据统计指标,找到更好的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根据经营管理需要,设计企业的统计数据和指标,以宏伟的项目方法,更好的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在企业统计中包括宏观和微观的两种,我们的服务要求简化、高效、务实。在统计中,如果剩余价值的生产企业,成本核算是完全由大企业决定的,很难满足会计改成分,计算会计在企业中具有良好的统计质量。在具体的建设和改善的指标,我们应按以下原则,对国家进行宏观调控,这也是企业的要求。3.企业统计具有规范性和及时性。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新的企业出现,市场竞争的不断变化,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指标体系,明确统计指标,满足企业的发展。除了上面的两种性能,企业统计还具有客观性。我们对企业统计进行客观有效地评价,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提高经济效益,许多大型企业都存在着市场竞争能力,为了能够更好的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我们根据企业统计的特点进行讨论。4.加强统计分析对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解,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强统计工作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进行统计分析和能力控制,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企业的问题,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及时纠正和预防措施,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统计工作。通过对企业进行统计分析,同时也掌握资源,与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判断,对企业发展进行预测,更好服务企业经营管理,正确的管理和领导决策能够提供可靠依据,统计工作人员,主要任务是及时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为各级统计部门提供咨询和决策建议,充分利用企业的信息资源,为企业的中心工作。我们要及时进行监测和预警,深入分析和评价,这对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统计具有重要的作用,为领导提供综合服务。5.综合分析各种统计信息。一是对信息进行生产进度分析、明确生产规模等;二是综合分析多信息,如生产、产品、市场等。以社会热点、焦点、难点的分析,及时监测、跟踪趋势和问题,经济运行的综合指数必须关注核心的现象,明确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新问题分析,在竞争激烈的领域中,我们对企业经营管理服务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利润,更好的发展条件。6.加快统计信息网络建设,加强企业的统计信息的功能,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在各行各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统计信息技术的优势,是要建立完善的统计信息网络,保证了更新的主要统计数据,加快企业统计部门和统计信息网络直报企业的相关统计信息。

1.全方位服务。统计年度计划,计划生产和管理,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要生存还要发展,因此,必须拥有追求的目标和规划的科学发展。在与这些目标的'一个重要基础是企业统计,而且企业统计数据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每一次新的年度,公司将对企业的作业进行计划以及季度统计调查,广泛收集和充分利用统计数据,根据以往的统计历史数据历史做出准确的规划书。2.参与企业的经济活动,以实现对目标的监控和管理,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提高效率,最终有足够的利润。在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层面中,实行经济运行的监测和跟踪任何责任,进行统计评价和绩效评价,通过利用资源的消耗和对测量结果的分析,确定目标成本,依据“目标=问题”模式,利用总结经验、分析问题、解决冲突的能力,不断完善企业的目标,提高企业效益。3.通过参与企业的统计和经济分析,审查半年经济,每季度一次的企业统计,能够加强内部沟通,以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在经济理论认为企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及时解决。负责公司各部门、各单位的统计咨询服务。从预算、监督、控制和核算,逐步生产企业,从目标、管理、评估服务等,对企业有着严重的影响,企业统计不仅在经济上,有着巨大的作用,还在其他领域有着深渊的影响,但在所有的统计程序中,统计在管理方面的咨询和服务,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危机中日益恶化的今天,无论是信息,技术工作的谈判和签署或捐款的银行,都需要进行各种取证、检查和更换。4.结合企业实际创新的统计工作,我们在以前的研究和统计调查中发现,一些企业的企业管理者的决策作用相对薄弱或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他们考虑较少,不能有效地进行工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因此,由于这个恶性循环的原因,我们认为统计学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是在计划市场经济的完善和服务,是为了企业的任务,承担着不同的统计工作。企业的统计数据,特别是在工作期间的工作总结报告,丰富了管理决策,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根据一些统计指标难以准确统计,并且也很难得到我们正在寻找的所有信息的报告,因此,我们利用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企业管理服务。

统计信息及时与否,与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关系十分密切。作为综合统计人员,除了应领导和管理部门的要求提供及时的统计服务外,更应该树立主动参与企业管理的意识。虽然统计工作反映的是上期经营的状况,但它更是企业今后经营决策的依据,是各项计划的前提条件。统计人员只要从意识上参与管理,从点滴的小事做起,就能为全院的管理工作提供及时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方便。例如,我们为了配合节能减排工作,统计人员每个月月末,都贴出一张用电情况公告,对用电量急升的基层单位用红色提示,及时发出警告,请相关人员及时查找出原因。因此,作为统计人员首先要设身处地从领导角度考虑,根据工作的周期性特点及当前中心工作,确定在什么时间需要什么数据,是历史数据、现实数据还是预测数据,要做哪些方面的分析对比等等。从而主动、及时地提供统计数据。在遇到上级检查工作、外出汇报交流、专项工作及突发事件时,要主动同领导和有关人员沟通,提供相关数据,并提出分析咨询建议。坚持主动参与,就可逐渐成为领导工作的得力助手和专业管理部门的参谋,在企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得到领导的重视和同事们的信任。综上所述,企业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广泛收集信息,加快信息处理、传递和反馈速度,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统计信息的传输速度,并在统计中应用。目前,我们的统计工作还比较薄弱,统计分析水平也不高,因此,统计队伍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我们还缺乏善于经商,拥有踏实的作风的高素质人才。所以,我们必须保持危机意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更好的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

[1]萧树阳.县供电企业管理创新与策略[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xx(2)。

[2]张春卉.浅议提升供电企业优质服务水平的必要性[j].电子制作,20xx(07)。

[3]焦士影.基于平衡计分卡构建服务型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j].经营管理者,20xx(31)。

[4]刘宁俊.印刷企业向现代服务型企业转型任重道远[j].中国印刷,20xx(4).

媒介经营管理论文篇九

总之,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在企业发展中是相当重要的,一成不变的管理理念会制约企业的发展,只有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改进,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掌握先进的技术,才能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难题,促使企业得到良性的发展。

媒介经营管理论文篇十

餐饮业生产涉及到从原料采购、保存、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目前,我国餐饮业监管也属多个部门共同管理,存在着交叉监管的情况。从目前的监管机制来看,食品原料“从农田到餐桌”都有责任部门,都有监管部门,而且各部门都有一套完整的标准和要求,应该说各部门在监管过程中能够层层把关,保证食品安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外在因素影响较多,真正出了问题以后又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现象,难以形成监管合力。

媒介经营管理论文篇十一

我国企业目前情况下的管理创新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思想和成熟的经验,来研究我国企业遇到的问题,旨在构建符合我国情况的创新理论体系,由此推进我国企业的改革创新。企业管理创新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矛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不断产生矛盾,如果想要避免淘汰,企业就必须进一步加快创新步伐,从根本上解决矛盾。其次,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必须与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相结合。再次,创新重在坚持,只有不断的创新才不会被淘汰,要在创新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创新之路。最后,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必须走民族化以及国际化道路,立足根本,面向世界。

媒介经营管理论文篇十二

现阶段,一大批企业已经纷纷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在管理上仍然凭借企业主个人的经验来进行市场判断和经营决策与管理,依旧停留在创业初的水平上。这样的情况大大的损害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增加了运营风险,甚至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媒介经营管理论文篇十三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工作的关键。《旅行社经营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中高职衔接的典型代表。本文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对该课程进行了解构和重构,确立了高职学段的课程定位和内容,体现了高职学段课程的高等性,对于中高职课程衔接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中高职衔接;课程改革;实施。

(一)中高职衔接的宏观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2011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中高职衔接,特别是“课程衔接、培养目标衔接、专业设置衔接、学习制度衔接”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再次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巩固提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从国家出台的系列政策文件看,中高职衔接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中高职衔接的现实需要。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中高职衔接能否有效推进,关键取决于课程的衔接。但从实际操作层面上看,中职与高职学校缺乏沟通,各自构建课程体系,造成专业课内容重复、文化基础课脱节,教育资源浪费[1]。例如广东省于2010年在部分院校开展中高职三二分段培养试点工作,旅游管理专业也被列入其中。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自2012年起来开始对中职院校生源实行单独招生,两年来,通过追踪调查,学生普遍反映一些专业课程的知识点、技能点重复,学习兴趣不浓,纯粹为了学历而被动学习。任课教师也感觉到中职来的学生不好教,教学活动难以开展。《旅行社经营管理》作为和旅行社行业对接最紧密的一门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广东省内的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里基本都有开设,是中高职衔接课程的典型代表。为了进一步适应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工作,亟需加快课程特别是核心课程的衔接改革与实施。作者以《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为例,探讨该课程衔接改革与实施,以期对其他专业课程提供一定借鉴。

(一)厘清旅游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区别。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其区别在于:前者主要“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而后者的人才培养,则定位于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虽都是技能型人才,中职教育培养的是经验层面的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策略层面的技能型人才[2]。旅游管理专业培养面向旅行社、旅游景区等行业(企业)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根据中职和高职的层次区别,中职学段应培养具备导游服务、旅行社业务操作、景区服务等职业能力,具有继续学习能力的初、中级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职学段应培养具备导游服务、旅行社经营管理、景区经营管理等职业能力,在旅游服务与经营管理第一线的中、高级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能人才。

(二)对应职业成长路径区分并选择课程内容。

在中高职衔接背景下,必须了解旅行社等旅游企业人员的职业生涯路径,将实际工作中的岗位层级与人才培养的层次相对接。依据岗位定位的高低,来区分中高职培养目标的高低[3],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中职和高职培养的人才在就业中的竞争与冲突,例如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都培养导游人才,在求职时,中职和高职学生没有明显的层次差别,甚至出现中职生动手能力更强的现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进一步适应旅游行业发展转型升级的需要。随着《旅游法》、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法律和政策的出台,对旅游服务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必然提升了旅游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因此,在构建高职课程体系时,不仅要遵循认知学习规律,考虑前导、后续和平行课程的设置及关系[4],还要遵循一定的职业成长规律,考虑学生毕业后及未来5-10年的职业生涯。

(三)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序化课程结构。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层次是断层的,由于缺乏对职业教育的整体思考,以致同样一个专业,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甚至还不如中职学校的学生掌握得好[5]。在中高职衔接课程内容的序化上,应当做到知识与技能由浅入深,逐渐提高,在课程开发中以高职教师为主体,中职教师和行业企业充分参与,采取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设计,设置难度较高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实现经验技能到策略技能的转变,实现中、高职对技能人才培养的衔接,进行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联手中职院校,广泛调研行业企业。

为了有效推进中高职课程衔接工作,中职与高职对接、专业与行业对接必不可少。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的指导下,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广州市旅游商贸学校、广东省旅游协会等省内20多家旅游院校和单位,对全省62家旅行社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工作。一方面了解中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职业生涯路径,另一方面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及其岗位设置和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

(二)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我们对全省受访旅行社提供的信息进行了归类,社内岗位设置有24种,其中,导游、计调、销售时出现频率最高的岗位。结合学生就业主要方向,我们将旅行社的业务岗位划分为导游(含领队)、计调(含票务、签证、策划)、销售(含前台、团队销售和电子商务)和客服四大类,并同时对每一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能力要求、知识要求、素养要求进行了具体分析。例如,旅行社中的计调岗位分析情况如表1。

(三)确定岗位分级。

一般来说,行业企业对于中高职学生的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都是一样的,但有不同的层次需求。根据行业专家的意见,中职和高职学生在岗位发展路径及职业能力的学习水平有一定的差距,职业院校应该据此为中、高职学生设置内容有所不同、层次有所差别的课程内容。因此,我们根据岗位工作难易程度的递进关系以及同类岗位从业人员职业生涯发展路径进行了岗位层级分析,得到i级至vi六个层级,并与相应的学历层次要求、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相对应。以旅行社中的销售岗位为例,见表2。

(四)职业能力分析。

为了进一步厘清旅行社岗位任务和具体的职业能力要求,我们通过头脑风暴法让行业专家各抒己见,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最终按照“工作项目———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的结构形成系统的职业能力分析表。以旅行社计调岗位的“设计旅游产品”这一工作项目为例,其对应的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及学习水平如表3所示。

(五)确立典型工作任务,完成课程转换。

以上步骤可以说是对课程内容的解构,接下来就是需要将职业能力转化为教学单元,将相关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具体的学习目标,实现课程内容的重构。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法,并根据旅行社各岗位的工作难易程度的递进关系,结合上述的职业能力分析表,我们将高职学段的《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确定为“模拟组建旅行社”、“设计旅行社产品”、“计调业务管理”、“客服业务与管理”、“提升导游质量”、“旅行社员工招聘与绩效管理”六个基本项目,并将每一项目需要完成的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一一对应,制定相应的教学单元、课程标准和教学标准,既明确了高职学段学生的学习目标,又体现了与中职学段的层次差别,促进了课程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我们仍以“设计旅行社产品”这一工作项目为例,共设计了三个学习情境,在比较中逐步教会学生从最简单的产品设计直到要求最高的主题旅游产品的设计。

课程教学评价不仅为教师授课提供一定的参考,也是用于检验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标准。《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学评价可由平时考核(60%)和期末考试(40%)两部分构成。平时考核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项目考核等。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考试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其中,项目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项目过程和项目结果。本课程共6个项目,每学习完一个项目均进行相应项目的考核,各项目考核成绩加权累计为学生平时成绩,各项目权重见表5。项目考核评价由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组成,以“项目二设计旅行社产品”为例,其具体考核内容和标准见表6。

通过以上工作步骤,重新构建了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旅行社经营管理》较之衔接前的课程方案也发生了变化。

(一)课程性质的变化。

该课程在中职学段由原来的专业核心课程成为专业方向课程,在高职学段仍是专业核心课程,突出了高职院校在专业核心课程衔接中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定位的变化。

该课程在中职学段以培养客服助理及客服员、实习导游及初级导游、销售助理及销售员、计调助理为主,在高职学段以培养客服主管、中级导游或领队、资深销售、计调员为主,突出了培养目标的差别和层次。

(三)课程内容的变化。

该课程在中职学段侧重于一线岗位的基础性服务操作内容,在高职学段侧重于一线岗位的综合业务操作内容和基本管理,体现了该课程在不同学段的能力要求差别,例如在中职,学生只需熟悉旅行社产品,并知道针对目标市场怎样进行推介销售,这是属于“怎样做”的技能;而高职学生则需要针对目标市场设计旅行社产品,并制定营销推广计划,这是属于“怎样做更好”的技能。这些变化恰好体现了中职与高职课程的区别,也有利于教师在课程教授中明确教学目的和内容,避免中高职衔接后课程资源的重复与浪费。

(一)共建中高职衔接平台———旅游职教集团。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注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广东的中职和高职院校在这方面都有各自比较显著的成绩,但在中高职衔接问题上,双方交流甚少,甚至互不来往。中高职衔接工作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也是未来广东省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课程衔接更需要一个长效平台,有力推进。构建以高职院校为龙头、中职院校和旅游行业企业广泛参与的旅游职教集团,对于促进中高职课程衔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还有利于促进双方在招生、专业建设、师资培训、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等方面的交流并使其常态化。与此同时,旅游职教集团还可以成为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融合的平台,成为旅游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有效途径。

(二)开发中高职衔接教材。

从现行的《旅行社经营管理》教材来看,主要存在两种现象。一是编写体例上,仍是按照传统的知识结构和学科框架模式,如“旅行社导论”、“旅行社产品”等章节内容,与普通中等或高等教育教材几乎一样,未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二是一些教材虽已按照工作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架构教学内容,但未针对中高职衔接问题进行一体化课程建设,没有层级和梯度的区分,体现不出知识和岗位能力的渐进、深化与提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师授课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建议以高职院校为主,联合中职院校和企业人员,根据课程标准共同开发针对性强、实用率高的教材资源。

(三)调整教师心态,努力完善自我。

长期以来,受中国教育政策和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处于普通中等学校之后,升入高职院校的中职生源素质落后于普通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生源。作为高职院校教师,应该具有正确的认知能力,调整心态,提高教学效能感。首先,不能有歧视心理,认为中职生低人一等,反而应该树立信心,认识到他们是来自中职院校的精英,有着良好的专业技能基础;其次,要掌握学情,不能一下课就走人,而是要走到学生中去,加强沟通和交流;最后,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加强与中职院校教师的沟通交流,学习他们在学生管理、专业教学方面的成功经验,发挥自身的个人魅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四)建立课程衔接的评价机制。

广东省中高职衔接工作开展以来,在全省众多中高职院校产生了较大影响,第一批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工作已基本结束,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理论上,这些科研成果应作为教学标准依照执行。但在实施中,由于受各校政策和教师个体教学风格的影响,这些成果能否有效转为教学实用工具,一来需要靠时间证明,二来更需要通过教育部门或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课程衔接的评价机制,用来检验实施效果。

[1]孟源北。中高职衔接关键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4).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徐国庆。高职课程的职业性与高等性[j].职教论坛,2007(22).

[4]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

[5]姜大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基本问题[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2).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820769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