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人才培养方案(模板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6 10:17:12
银行人才培养方案(模板14篇)
时间:2023-11-06 10:17:12     小编:笔尘

在工作或学习中,方案是一个可以指导我们行动的详细计划。一个好的方案应该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制定方案之前,可以先找一些类似的方案进行借鉴和分析。

银行人才培养方案篇一

高校要培养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却应考虑如何培养中国金融市场真正需要的金融工程人才。金融工程是一门新兴综合学科,它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领域,综合运用各种工程技术设计、开发和实施新的金融产品,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金融问题。自20xx年以来,中国有几十所高校开设了金融工程专业,这其中金融工程专业,有的归于金融学院,有的归于管理学院,有的归于数学学院等等,专业课程设置不同,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模式迥然不同。究其原因就在于金融工程本身就是一门交叉学科,没有明确的学科归属,因此不同的学校根据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去把握方向,从而学校之间在金融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作为高等院校,应该结合自身的优势,构建发挥自身特色的金融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一)金融工程专业的特点。

20世纪90年代末期,金融工程思想传入中国,为中国还处于初级发展状态的金融市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一般而言,金融工程包括新型金融工具和方法的设计、开发与实施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难题的方法(finnerty,1988)。金融工程融入了经济学、工程学、金融学、数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最新理论,并结合了现实经济运行体制中的会计、税收、法律体系。金融工程专业偏重于实际运用,属于职业导向型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要求较低。高校定位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并不要求学生掌握数学或统计学的高深知识,但他们有丰富的案例教学和实训经验,毕业后可以较好的适应金融机构的相关工作。

(二)中国高等院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特色与目标。

1.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特色。中国高等院校应该发挥自己的特长,强调职业导向型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应用能力。从金融工程专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支持金融工程的理论基础首先是金融理论,再依托一门外语、现代经济学理论、数学理论、统计学理论、会计学理论、法学理论和税收理论等。因此金融经济学是金融工程的核心,高等院校打造自己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具有较强的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和管理学理论功底的投资策划型高素质复合人才,把握现有金融工具的定价和运用,甚至拥有金融工具的开发能力,为客户提供风险管理服务。

2.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目标。金融工程专业打造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但结合中国等高等院校的现实情况,培养目标应该有明确的定位。对于金融工程人才,首先应该是具备扎实的经济金融基本基础,具有一定的数理知识背景,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构建模型的技术人才。这个目标包括两重含义。首先,我们培养的是金融人才,主要把握金融工程中经常运用的数学方法,强调数理方法在金融领域的运用。其次,我们培养的是金融技术人才,金融工程专业拥有较高技术含金量,学生应该学习和领会建模技巧及金融数据分析能力。

(一)设置复合型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高等院校金融工程课程体系设置要反映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突出特色,围绕投资理财和风险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高等院校金融工程专业的建设应该以金融经济学为基础,信息技术、数学、统计为支持手段,为资本市场、金融中介和公司财务的发展提供创新服务。课程设置要体现高等院校的长处,既要开设金融经济学、国际金融、货币经济学等偏宏观的课程,更要重视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商业银行管理、投资学等课程的学习。同时由于金融工程专业的难度很大,很少有人同时成为多个领域的资深专家,应该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大量的相关选修课程,学生应该根据个人的特长和兴趣选择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高等院校可以在金融工程专业上聚集力量,在某一个领域做精做专,创建高等院校的自主品牌。

(二)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是一直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授课模式,它强调老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高等院校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科特性,要特别重视实践的特性,应对实验教学内容给予高度关注。为了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既需要由大量模拟仿真的实验,又不仅仅停留在模拟实验上,还增加了综合交叉的、具有研究性、创业性特点的实验内容。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基础上,需要重视金融工程专业的实验内容。实验内容对于培养金融工程至关重要的“创造性”思维是非常有用的,而实验教学在国内的金融工程教育中是薄弱环节。成功的实验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和考虑公司实践的讨论与分析,所用于实验教学模拟软件尽可能多地来自于实际运用的软件,这些软件如eviews、spss、sas等,并及时更新实验教学的相关硬件设施和相关教学软件。老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去解决问题,学生必须培养三个能力包括金融建模能力、金融数据的分析能力。

银行人才培养方案篇二

经过建设,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建设定位。

(一)法学专业办学指导思想

根据法学专业人才规格要求和专业特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思路。一方面,重视部门法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无论是法律应用人才还是法学教育、法学研究人才,均要求有实践环节,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结合专业特点,加强专业实习基地和教学法庭的建设,把实践能力培养落实在教学环节中,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形成自己的培养模式和特色。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随着高等法学教育的发展以及国家法治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重大改革,并结合我校实际等,我校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当定位为:以法律职业需求为导向,为社会培养运用法律的各种专业人才即应用型法律人才,将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 。

( 三 ) 人才培养途径与方式

法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法学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法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 掌握法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

3. 了解法学的理论前沿和法制建设的趋势;

4. 熟悉我国的法律、政策和国际社会主要法律;

5. 具有运用法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目前已采用 : 建立法律援助机构形式的校内专业技能培训基地 , 设置作为诉讼法课程实践环节的模拟审判活动课程 , 建立各寒暑假期不同单位专业见习制度等方式 , 全面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 ,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法学理论知识的能力 。

( 四 )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针对现行法学教育存在培养出来的法学人才知识结构陈旧、实际动手能力弱,与人才市场对法学人才的要求严重脱节的问题,抓住“应用型人才”这个解决问题的关键进行研究和实践,自 20xx 年法学专业成为学校综合教改专业以来,即确立了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改革、教学环节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教改模式,并以此构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体系,充分体现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0xx 年获学校特优强建设项目以来,继续加大并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地表现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为此,我们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增设了实践教学环节与专门的实验课程,并督促落实;与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多家司法实务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建设实习基地;新建教学法庭,为每位学生提供模拟司法场所;等等。

课题组坚持边研究边实践的方式,在 20xx 级、 20xx 级法学本科专业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教学实践,实践结果初步表明学生基本能达到其培养目标,能独立从事法律工作。

银行人才培养方案篇三

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农(林)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农(林)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在各类农(林)业企业、教育科研单位和各级政府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行政管理、金融财会、政策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本理论以及相关的农(林)业科学基本知识,受到调查、策划、技术经济分析、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政策研究、三农问题分析和解决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2.掌握农业经济、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经济核算、社会调查等基本方法;

5.熟悉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农(林)业经济科学的理论前沿和农(林)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动态;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经济学、管理学

银行人才培养方案篇四

我校高度重视本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自今年8月29日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启动20__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以来,学校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讲解并布置20__版人培方案制定工作。

在10月10日的全校教职工大会详细解读了20__版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学校和各二级学院分别组织相关负责人到政府机关、同类院校、企业进行调研及召开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座谈会、研讨会40多场次,下发各类学习文件30多份。

2、《20__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意义及总体要求?

本次人培方案制定是大改,不是在原来基础上修修补补,要为转设后新的广州理工学院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各部门、各二级学院在制定20__版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把“三全育人”的要求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与学校提出的培养“基础知识较扎实,信息化素养较高,实践创新能力较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

3、《20__版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和课程体系是如何设置的?

其中通识课分为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由教务处和通识教育学院研究后统一安排;

专业课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三部分;

拓展课是由学生参加本专业或本学院或跨学科的教师工作室、学科专业竞赛、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或选修全校开设的其他课程获得学分。

4、《20__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实施工作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在“对标”方面:要把20__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作为本次人培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据,但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和课程设置上要结合学校实际,切忌生搬硬套。

本次“指导意见”对思政课安排了一定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将与通识学院一同落实好实践环节的具体实施方案及考核方式。

在教学大纲制定及教材选用方面,要求各部门、各二级学院改变以往根据教材写大纲的做法,严格按照“确定知识点—设置课程—编写大纲—编写讲义(制作课件)—选用教材(指定教学参考书)”的步骤实施。

在课程考核方面,要结合课程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

在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要明确设置各专业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校外实践环节,并将各项实践环节落到实处。

鼓励各课程结合自身特点开展项目式分组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团队方式完成项目调研或工程(专业)实践,撰写调研报告或项目总结并制作ppt予以汇报,把项目的实施过程、总结汇报及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

5、对于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20__版人才培养方案》有哪些新的举措?

新版人培方案在第六学期安排了4周专业实习时间,学生可以在企业连续实习二个半月左右;第七学期后半段安排了8周时间,用于各类考证培训、实习、专业综合训练、创新创业活动及毕业论文开题等环节。两个集中时间段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造了条件。

学校计划从下学期开始,在第11周设置“三全育人”活动周,用于学生各类素质教育的开展,由教学与学术事务部、学生工作部负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银行人才培养方案篇五

摘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学生管理一直是高校教育管理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由于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特殊性,对该专业的学生管理模式也应有所不同。本文以南京林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服务外包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与其他专业在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上的差别,提出了一些培养管理该专业学生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管理模式

基金项目:南京林业大学20xx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题“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学生管理模式研究”(20xxzx06)

作者简介:韩自存(1974-),女(汉族),安徽六安人,南京林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

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应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深化教学改革。20xx年9月,南京被国家工信部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软件名城”称号,南京以“一谷两园”(中国软件谷、江苏软件园和南京软件园)为核心,打造以“软件产业集聚区”为特色的世界软件名城。南京凭借着地域优势,拥有众多软件领军企业如中兴通讯、华为、亚信联创等知名软件公司,集中了数10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科教优势明显。

20xx年,教育部、商务部联合发文(《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5号),号召全国高校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20xx年,开始在江苏省、浙江省开展服务外包人才试点工作(《教育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在江苏、浙江两省开展地方高校计算机学院培养服务外包人才试点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34号)。为推进江苏省地方高校计算机学院转型,深化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培养服务外包人才,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江苏省在部分地方高校开展计算机学院培养服务外包人才试点。20xx年,南京林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正式作为江苏省首批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高校之一,并于20xx年9月正式开始首届招生。

20xx年6月,由南京市人民政府、江苏省商务厅、江苏省教育厅共同主办的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合作大会现代服务外包人才战略研讨会上,江苏省教育厅就江苏省高校进一步做好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工作是江苏省南京市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高起点、高标准谋划与推进现代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举措。它旨在通过政府组织,高校、企业和培训机构共同参与,构建“四位一体”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制,拓展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思路及模式,努力实现服务外包人才的无缝对接,促进服务外包产业的新一轮发展。对各服务外包试点高校提出的三点要求:(1)进一步重视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工作,提高高等学校服务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能力;(2)进一步密切校企合作,积极推进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3)专兼结合,进一步加强高水平的服务外包师资队伍建设。

二、高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服务外包在我国属于新兴的产业,在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高等教育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高等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积压许久。高等院校是为国家培养和教育人才的主要阵地,但由于多种原因,比如市场发展速度远远高于高校知识结构调整速度。与企业运营相比,高校在专业结构调整、知识结构更新等方面要滞后于市场节奏,高校更多关注的是基础理论铺排和专业知识架构,加之高校对老师的考核机制倾向于科学研究,而科研管理者所谓的科研均习惯于论文数量、质量,科研项目等容易管理的量化指标,使得高校老师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关心教学,不可避免地就出现了“重论文轻工程”,“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如此,高校和企业之间在人才培养和人才需要方面无疑就产生了缝隙。()伴随着上世纪90年代的高校扩招,也使高校的师资力量和有限的教学资源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经过近20年的累积,出现了今天的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具体表现如下:(1)校企脱节问题。高校与服务外包企业、服务外包培训机构的接触较少,不了解产业和行业的发展状况,无法和外包企业零距离对接。(2)专业知识跨度大,难以驾驭。由于服务外包业务的知识涵盖计算机、管理、金融、物流、外语等多个专业领域,专业跨度大、内容庞杂。(3)校企缺乏长久合作机制。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需要“校培合作”“校企合作”,但大多数培训机构和学校的合作缺乏共同的利益点和长久的合作机制,导致合作关系很脆弱。而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只是停留在提供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实习等方面,合作不够深入。(4)服务外包师资缺乏。许多学校的教师、学习工作经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外包企业中工作的经历,只能讲授空洞的理论,缺乏实际操作能力。(5)外语障碍,跨文化交际能力差。除了学生自身业务素质较弱外,语言和交流障碍也不容忽视。作为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包方的国家一般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日本等国,由于语言与思维方式的不同使得我国企业很难与发包方沟通,获得大订单的机会很少。

以上问题虽然没法在短时间内解决,但企业需要的人才不仅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有良好的工作经验、较高的学习能力和具有团队合作的精神,而后面几点都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从学生管理工作方面,介绍我们的几点管理经验。

三、我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管理模式的研究

传统的本科生管理模式中,负责学生工作的主要由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和副主任(可以由研究生或高年级的品学兼优学生担任)组成,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评奖评优、违纪处理、勤工助学、社团管理、社会实践、发展入党、推荐就业等。而专业教师负责专业授课、专业指导、学科竞赛、学术报告、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申请与指导等。由于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不同,工作过程中,虽然偶尔也有需要协调,但多是各行其道,缺乏沟通。在某些具体工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短接,甚至“两不管”的问题。本课题中倡导学工与教学密切配合,以教学副院长、党委副书记为首,以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学生干部为辅,实现针对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目标的新的管理模式。

1.实现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联合管理。在信息学院院党委及分团委领导下,在学院职业发展协会中成立一个活动部,专门配合服务外包专业进行教学管理工作。形成由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的管理团队,不定期地向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或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汇报工作。如此,可达到学生工作部门与教学部门互相联合,互通消息,取长补短、密切联系。

2.加强学院与校企合作单位的联系。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近年来注重加强和企业的合作,信息学院已先后与深圳怡化电脑有限公司、江苏省高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加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18家单位签订了就业实训、社会实践基地协议。

专门针对服务外包专业学生,在加强与合作企业的联系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邀请一些知名企业家、项目经理、资深工程师、项目培训师等走进大学校园,把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安排到企业实训,感知企业文化和企业运行流程,分年级分层次开展工作:

针对大学一年级的新生,主要通过入学专业介绍、导师指导及副班主任交流,增加对专业的认知,提高专业兴趣;通过安排暑期社会实践专业实践类团队,让大一新生提前感知企业文化和了解企业运作流程,为后期的自我专业定位打下良好的基础;从20xx年起,我院正式建立软件工程(嵌入式培养)本科专业,该专业与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niit)合作培养,采用niit的课程体系,培养软件服务外包类人才。安排印度籍外教rupali来我校授课,开设编程逻辑与技术(plt)、sql数据库、java、c#等四门课程及相应的实训项目。

针对二、三年级的同学,通过举办计算机专业技术类讲座,如“it沙龙”系列讲座等,加深学生对专业前沿的认知和了解,培养学习能力;通过与专业教师的联动,通过“以赛促学”的竞争机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内的各类专业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及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我院已和niit(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我校签订本科软件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每年寒暑假安排二、三年级的学生去niit进行实训,学生反映效果很好。

针对四年级同学,通过政治学习、主题班会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加强对应聘技巧、就业安全的教育,同时配合系组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为帮助学生顺利毕业打下良好基础。

3.通过“传、帮、带”进行专业引导。通过专业竞赛团队的组建,将研究生、专业竞赛获奖选手、专业技能过硬的学长介绍给低年级同学,通过“朋辈”的示范作用,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自身的不足,激发学习的动力。同时,院里还通过“青春演播室”、优秀校友报告会、座谈会、课程设计辅导及专业实习实训辅导等形式,为他们沟通搭建平台,实现“传、帮、带”。

4.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实现“奖”、“惩”一起抓。为了巩固优良院风、学风,院里在进行评奖评优、推荐入党、推荐社团主要干部、推免研究生时,除了考虑学生的学分绩点排名外,还优先考虑那些在全国、省内专业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并在院里进行大力表彰。同时对那些成绩差、经常旷课的同学,在推荐入党及社团职务调整过程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在院里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银行人才培养方案篇六

根据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专业学科门类划分标准,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结合我校教育教学资源,参照其他兄弟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情况,制定我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创新能力、较高综合素质和旅游营销与管理特长,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及其他行业从事管理和技术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通过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掌握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初步具备从事旅游管理、教学和研究的能力,具体如下:

1.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有关旅游管理问题研究的方法

3.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能够进行基本的会话和写作

6.掌握文献检索、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旅游学概论、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旅游地理学、饭店管理原理、会展概论、景区管理、会计学原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统计学、旅游心理学等。

本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实行学年学分制

本专业学生毕业应该达到的最低总学分为177学分,授予管理学学士

银行人才培养方案篇七

论文摘要:以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为例,阐述了我国工程类高等院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构建具有行业适用性和针对性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应用型人才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宽广的专业理论知识,受到工程技术和工程实践的训练,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综合素质高,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需求。

论文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特征。在这个时期,迫切需要大量能够满足现代工程技术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本科应用型人才。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才需求与人才供给两者之间正处于一个强烈的磨合期。因此,要求工程类本科院校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适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主动探索和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以保证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本文结合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就应用型人才培养谈几点认识。

人才培养层次的正确定位直接关系到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准确定位人才培养层次,明确培养目标是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人才培养目标一般包括人才的层次和人才的规格定位两方面内容。

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一般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类。学术型人才是指从事研究客观规律、发现科学原理的人才,主要任务是致力于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客观规律转化为科学原理。应用型人才是指利用科学原理为社会创造直接利益的人才,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或新知识应用于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领域。在我国,重点高校(985或211类)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而一般本科院校则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

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基本规格可以用知识、能力、素质三要素来描述。一般本科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规格:在知识方面,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以及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进一步发展所需的知识平台;在能力方面,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适应能力,它集中体现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工程技术与工程实践四个方面的运用能力,所以工程类本科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要从这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在素质方面,应用型人才不仅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也要有思想政治、人文科学、职业身心等非专业方面的素养[2]。

沈阳工程学院作为工程类一般本科院校,准确评估自身的办学实力,主动适应区域发展环境,将学校的人才培养、师资状况、办学规模、历史传统等要素合理配置。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为:以电力行业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面向社会、面向电气工程领域;明确服务于东北三省区域经济;以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有相应的课程体系作依托。应用型人才必须突出工程应用能力,紧随社会需求发展步伐,强调行业和产业所需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重组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具有较强行业适用性和针对性的课程体系,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需求。

沈阳工程学院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课程重组与整合,以专业主要课程建设为核心,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注重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与实用性。注意课程衔接,加强课程间的统筹协调,避免脱节和不必要的重复,改变课程内容陈旧的状况,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程度。构建了“平台+模块”的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以理论课程、实践实验课程、综合素质课程为三大平台,课程设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通识教育课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五个课程模块。调整后的课程设置体现了“强化两头,优化中间”的思想,即强化基础理论课程、强化实践环节、优化专业课程的思想。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每个课程模块又设置了核心课程。突出核心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中心地位。所谓核心课程是指把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与人的生存与发展密切联系的知识与经验体系,通过核心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更为宽阔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走向社会所必需的素质与能力。

(1)公共基础课课程模块。设置21门公共基础课,共计948学时、55学分。其核心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和大学外语。通过公共基础课教学,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较好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2)专业基础课课程模块。根据专业的知识结构特点设置11门专业基础课程,共计476学时、29学分。其核心课程包括电路、电子技术、电机学及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内容遵循“合理选择,梯度深化,有机结合”的原则,重点设置一批专业基础课。

(3)专业课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是根据专业特点设置的课程。它以深广适度的公共基础和较宽厚的专业基础课程群为基础,为满足电力行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设置“适用对口且高新技术含量高”的专业课体系。专业课模块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1)专业必修课。优化专业课程,对课程门数重新整合,压缩总学时,注重工程应用能力培养。设置6门专业必修课,共计322学时、20学分。专业必修核心课程包括电力系统分析、电气设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高电压技术。学生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掌握走向社会所必需的素质与能力。2)专业选修课。为了突出专业特色,反映专业、学科发展前沿(智能电网、新能源发电技术、数字化变电站应用技术、直流输电与facts技术等),设置16门专业选修课,共计144学时、10学分。整个课程模块注重新知识与新设备的掌握与应用,进一步拓宽了学生专业知识面。

(4)通识教育课课程模块。为提升应用型人才的人文科学、职业身心等非工科专业方面的综合素养,充分体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科学理念,通识教育课课程模块设置9门通识教育课,共计172学时、7.5学分。通识教育课程是面向全院开设,要求学生必须在每类课程中选修一定的学分。

(5)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课程模块。按照系统性、层次性与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构建由基本技能(计算机实训、工程制图与cad实训、金工实习、电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专项能力(电机检修实习、电缆施工工艺实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习、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实习、专业课程设计)、综合能力(变电站仿真实习、电厂仿真实习)和应用能力(变电站设备装配实习、电气运行实习、毕业设计)多阶段、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集中实践教学体系。设置22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共计40周、40学分。其核心实践环节包括变电站设备装配调试实习、电气运行实习、电厂仿真机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

学生在进入大三开始,加大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力度。通过实验课、实训教学环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把学生培养成能动脑、会实践、懂设计、精操作、有系统概念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现代电子科学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渗透到传统的电工学科的各个领域,使电工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作为工程类本科院校应该准确把握人才培养定位,积极地探索适合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构建具有较强行业适用性和针对性的课程体系,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需求,迎接新时代对我国工程教育的挑战。

银行人才培养方案篇八

在现代高校教学中,在金融人才的培养上,还存在着较大的缺陷,这严重影响了在新市场上的社会管理。为满足现代社会的金融管理成长模式,针对高素质、高级能、应用型的金融人才培养进行以下的培养方案设计。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高素质金融人才培养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我国现阶段的招生模式来看,在金融人才的培养上,有着广大的受众,其推广面积已经达到了各类型的不同院校中。但是也正因为不断的扩招,其学生的招收标准也进行下调,与此同时,在课程教学的实践上,却并没有真地做到多面化教学。从而导致了在20xx年以后的.就业率极度下降问题。就现阶段毕业生就业能力来看,主要存在这些问题的因素就在于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滞后。课程的设计,主要是对知识点的考察,这样缺乏了对实际环境的应用,导致在教学中大量的内容出现重复,学生缺乏实际的操作能力。同时反复的课程教学,与实际不符合,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2.教学方式太过单一。在我国的课堂教学中,以课堂讲授为主,案例分析为辅。在理念上虽然满足了对信息的考察分析,但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学生基数大,案例典型年代久远,与现实的社会金融信息联系比较远,从而无法真正做到信息的实时性。

3.教学实践机会少。由于现阶段的教学中,仍以理论教学为主,而这些院校每年招收的学生又过于庞大,从而导致了在工作实践上,缺乏认知,就导致了在实际操作工作中,无法及时进行积极的实践调整,这就极大影响了学生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4.教学特色非主力。就现阶段的高校教学形式来看,我国大多数高校办学特点并非是金融人才,而草草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课程上的安排,都极大地影响了其教学的质量。导致大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的半瓶水,遇到实际问题不知道如何应用。

1.在知识技能的熟练操作问题方面。为适应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应当加强学生在学习中对实际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能力,通过有效的课程设计,并与相关单位进行实习培训结合,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课程中,学习到相关的管理技能知识,并熟练的进行操作应用。做好对选修课程的体制改革,并完成在模块化课程体系上的改良,通过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从而实现对学生专业性知识的认知掌握,并通过对传统的金融形势认识,最终完成对技能上的全面掌握。

2.培养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工作管理方面,就出现了不断的改革,因此为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现阶段的工作环境,就应当让其能够在多方面能力上全面发展。只有在实际的环境适应中存活,才能够确保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细节化的常态发展,并以此来适应今后的工作环境。

3.职业道德素质。不论在哪个行业,职业道德素质,都是对一个人才的最终评定标准。只有具备了职业上的道德素质,这个人才算得上一个合格的人才。否则在金利诱惑下而导致对社会的负责,从而引发大面积的金融事故,那么就很可能扰乱市场,扰乱社会生产秩序。因此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对学生在职业道德的素养培训进行全面改革,并增加对工作态度的市场经济调研,通过全面化的设施发展,从而完成对业务内部的新形式建设,从而完成对金融行业内部的可持续建设发展营造一个健康的氛围。

4.多实践。在进行人才的培养上,并非是为了教导一个应试教育的高分机器,因此在进行新的教学改革中,就应当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从中学习到对今后工作的技能操作,并模拟其中的场景,进行提前认识。实践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目标,从而在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能够通过自我的评定完成跨学科的知识认知体系建设。

在进行现代的社会改革中,伴随着经济体系的不断扩张,在金融管理型人才的培养上,还欠缺着诸多的问题,为满足这一社会生产条件,就需要针对这一系列的社会发展模式进行全面的贯彻,通过有机的社会生产结构体系标准,进行全面化的教育改革,实现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全面化培养。

银行人才培养方案篇九

(一)学术界对法务会计的学科属性争议较大

法务会计作为为法律服务的会计,融会计学、审计学、法学、证据学、侦查学、鉴定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于一身,属于边缘性学科,其学科属性在法律界和会计界存在很大争议。在我国,法学界较早介入法务会计研究,并已举办了两届法务会计专题研究会。他们认为,司法会计包含法务会计,司法会计是法学的一个分支,司法会计活动是一种诉讼活动;会计界吸收国外观点认为,法务会计包含司法会计,司法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李若山、盖地等),司法会计活动实质是会计在司法活动中的应用。激烈的门户之争成为制约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的瓶颈。

(二)法务会计专业未被官方认可,教育模式散乱,开设院校少

根据我国现行教育管理体制的要求,高等院校各层次学历教育的专业设置由国家教育部认可,并列入专业目录,法务会计属新生事物,未被正式列入国民教育专业目录,尚处于高校自由开展时期。近来,笔者通过文献搜索、上网搜集等方法得出如下结论:目前我国已有一批致力于法务会计教学的政法院校、综合性大学和财经类院校在本科或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开展了法务会计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仍属空白,开设方式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七种类型:

1.在法学专业本科教育中开设法务会计课程。如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均将司法会计课程设为本科生教育的必修课。

2.在会计学专业或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教育中设立“法务(司法)会计专业或方向”。如云南财经大学、云南财贸学院在会计学专业中增设司法会计专业方向,云南财大将其改为法务会计方向;渤海大学开始在财务管理专业下设法务会计方向;9月,河北职业技术学院试办了首届会计学法务会计专业。

3.在法学专业本科教育中开设“司法(法务)会计方向”教育。如西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渤海大学等。

4.在法学专业开设法务会计专业硕士学历教育。如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从起招收法务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

5.在法学专业或会计学专业开设法务会计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如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首都经贸大学会计学院、吉林大学、华东政法学院、复旦大学、渤海大学等。

6.在会计专业硕士中开设法务会计专业教育。复旦大学在招收的首批mpacc(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学员中,在全国高校首次开设了“舞弊审计与法务会计”专业,中国人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也在mpacc中相继开设了法务会计专业。

7.开展法务会计职业培训。如中国政法大学已开展面向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评估师、会计师、审计师、内部审计人员、各类商务调查事务所从业人员、在校的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方向的大学生与研究生的法务会计培训。

(三)课程设置五花八门,尚未形成科学、系统、完善的法务会计学科知识体系

由于学科属性未定、专业非正规化,导致法务会计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和课程设置的不统一。笔者通过上网搜查,得到了部分院校法务会计方向教学计划信息,表1列示了较具有代表性的云南财经大学、渤海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法务会计课程设置情况。

仔细阅读表中资料可以发现,虽然上述三所院校法务会计所属专业有别,课程名称各异,但开设的法务会计课程仍呈现如下共同点:1.涉及学科领域广,几乎涉及到了会计学、审计学、法学三大领域,并主要以会计学课程和法学课程为主,可以体现出法务会计人才知识结构应具有的特点。2.课程门数繁多,学生很难通过本科段或短期培训予以领会和掌握,应用水平值得怀疑。3.法务会计课程几乎是会计学和法学课程的叠加,是一个集会计学、审计学和法学课程的大集合,没有实现交叉学科知识间的整合,更没有实现交叉学科间知识的融合,到头来,可能会导致既没有培养出合格的会计师,也没有培养出合格的律师,更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法务会计师的结果。这也正是法务会计学科属性未定、专业设置不规范等因素的突出表现。

(四)合格的专业教师匮乏

合格的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关键。目前,在开设法务会计课程或专业教育的院校中,承担法务会计教学任务的教师或是会计专业教师,或是法学专业教师,既精通会计学、审计学理论,又精通证据学和法学理论与实务的跨学科复合型教师基本没有。

(一)明确界定法务会计的本质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本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来表达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我国学者对法务会计的界定呈多元化态势,有运用型学科、会计行为、会计职业、交叉学科等多种观点,总体上呈“层林”状态。笔者认为:法务会计应是接受委托的法务会计师,为帮助委托人解决在经济生活中遇到的法律事件,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会计资料为凭据,以会计理论、审计理论和证据学理论为基础,以会计方法、审计方法和司法鉴定方法为手段,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对涉事会计资料进行调查、取证、论证,并发表专家性意见或提供诉讼支持的一种法律性会计专业技术服务活动,旨在为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和执法公正、公平提供专业证据,发表专家证词和证言,或进行法庭辩论。

(二)理性认识法务会计的学科属性

法务会计工作可以被看作是将会计语言记录的会计事实翻译成法律语言表述的案件事实,既能够提供诉讼支持服务,也能够提供会计调查服务,或是专家咨询服务,其服务具有法律服务性、法律事项性、调查取证性、价值量化性、报告排他性等特点,是一个会计技术和法律技术并重的服务项目,这正是人们将法务会计列入交叉学科的根本原因。鉴于此,将法务会计界定为双重属性的学科,分别在会计学科和法学学科下设法务会计专业,将有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理清法务会计与注册会计师和律师的关系

法务会计应经济活动中发生的法律事件而产生,本质属于具有法律性质的会计专业技术服务活动,法务会计信息表现为表达专家意见和鉴定结论的书面报告,无疑使得其工作性质与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律师的调查、取证与法庭辩护联系在一起,但是,法务会计并不是注册会计师和律师的简单相加,而是二者的完全融合。因为从大量的会计信息中查找会计法律事实,不具备律师资格的注册会计师是不能胜任的,而证实舞弊、虚假陈述等过错行为是否存在,确认过错与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计量损失额,又是不具备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律师难以完成的。因此,可以理解为:法务会计师是具有律师资格的注册会计师,或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律师。

(四)科学定位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目标是行为的导向,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是成功的关键。法务会计作为一门新型的复合型边缘学科,需要综合素质的人才。美国会计学家贝洛各尼曾这样描述法务会计人,他说一名称职的法务会计人的构成应是1/3的商人、1/3的调查人员和1/3的会计人员。这种描述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因而,借鉴国外经验,综合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笔者认为,我国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育应重点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为实战领域输送人才;博士研究生教育应重点培养研究型复合人才,为教学、科研领域输送人才。

(一)尽快批办法务会计专业,大力推广法务会计学历教育

在明确了法务会计学科属性的基础上,为推动法务会计人才培养,教育部应当尽快批准设立法务会计专业。具体方案设计如下:

1.本科学历教育阶段,分别在会计学和法学两大学科下设置独立的法务会计专业,涉及全日制本科和双学位、继续教育和自学考试三种形式。

2.硕士研究生学历教育阶段,分别在会计学和法学两大学科下增设法务会计专业,涉及全日制和同等学历教育两种形式,招收对象必须是会计学专业、审计学专业和法学专业的本科生,高校会计、审计和法律专业教师,以及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会计师和律师。

3.开创法务会计本硕连读制。具体方案为:吸收大学本科二年级成绩优秀,并对法务会计感兴趣的会计学、审计学和法学专业学生,实行六年制的法务会计专业本硕连读制度。

4.积极鼓励在法务会计硕士教育有成功经验的院校,开展法务会计专业博士教育,填补我国法务会计专业博士教育的空白。

(二)构建科学的法务会计学科知识体系

在设计法务会计课程体系时,应当避免会计课程和法学课程的简单叠加,坚持会计学、审计学和法学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为先导,会、法知识融合课程为主流,按照学历教育层次层层递进的原则进行,可以将专业课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两大课程组群,具体设计方案见表2。

(三)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展法务会计双向职业培训

职业培养是专业人才速成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职业法务会计师还是凤毛麟角,接受法务会计委托的人群主要是注册会计师和律师,他们往往因为知识和技能的单一性而深感力不从心,迫切需要充电,他们的实战经验和感受会对高等学历教育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而,应当鼓励已有一定法务会计教学经验的院校积极开展面向注册会计师、律师以及在校大学生和硕士研究会的法务会计职业双向培训。即采取高校专业教师和参与培训的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和律师同时授课的培训方式,一方面通过高校专业教师授课,丰富注册会计师和律师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注册会计师和律师对亲身经历的典型案例的介绍和解剖,使专业教师及在校学生感受实战现场和获取临战经验,这是法务会计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通道,更是培养高水平法务会计教师和法务会计师的有效途径。目前,中国政法大学开展的法务会计职业培训已形成一定规模,其经验很值得推广。

银行人才培养方案篇十

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工程的意见”》(教高[20xx]6号)和《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xx]1号)等文件为指导思想,以深化校企合作为主攻点,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相互交流探讨,利用人才培养基地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政策,打破原有的管理框架和模式,率先探索、尝试一些改革措施,推动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使基地真正成为学校具有品牌效应和示范、辐射作用的高级创新性人才培养基地,带动相关学科的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提高和发展。

遵循“立足湖南、贡献地方,联合培养、优势互补,形式多样、注重实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建设原则,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坚持以培养药学行业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健全的制度体系和精简的组织结构为基础,以实践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师资队伍建设、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建设、实训中心建设、网络建设为支撑,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强化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完备、运行灵活、资源共享,且相对稳定的集教学、培训、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长沙医学院抓住学院的专业办学特点优势乃至长沙市经济快速发展、省级示范性院校项目建设两大机遇,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通过体制和制度创新,搭建制度框架下的校企深度合作平台。以此为基础,建立教学质量标准和柔性化管理体系,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建立在共建、共享、共赢基础上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改革创新,建设以应用型能力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校企共同打造品牌优势较强的重点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建设一支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结构“双师”教学团队;构建具有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集生产实训、虚拟仿真为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

学校管理: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教务处、学生处、科研处、基建后勤处等)组成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我校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学校出台相关政策和制度规范校企合作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指导示范基地的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管理办法与规章制度的制定及实施监督。

院系管理:校企合作项目由长沙医学院药学院负责管理,成立“校企合作项目管理中心”。管理中心由药学院指定一名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全面工作。配备1~2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主要负责基地的具体建设规划及落实,抓队伍建设,抓任务分解以及目标管理。下设教学管理人员1名、学生工作管理1名。主要负责校内外实践教学活动的管理、执行及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思想工作教育。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

基地管理:基地成立学生工作管理小组,由企业承担相关教学管理职责,学校选派教师协助进行管理,为基地建设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和环境。

以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以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通过校企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和专业教学团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完善,努力建设一支结构优化、专兼结合、高素质的结构型“双师”教学团队。

1、根据重点专业及所带动专业群建设的需要,引进专业带头人1~2人,培养专业带头人1~2人;引进骨干教师1~3人,培养骨干教师10余人;选派5~10名左右专业课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或授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2、加强师资队伍的校企合作,互通有无。校企双方创造条件,一方面学校为企业员工提供系统学习的机会,通过组织培训等工作,提高主要岗位人员的理论与业务水平。同时,合理安排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教师参与企业的扩建与改建及相关技改工作。另一方面学校聘请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保证实践技能课程有一定比例由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能工巧匠讲授和指导。

3、聘请国内的知名专家、学者、校长等专业人士来院讲学,引导教师学习理解研究新的教育理论,明确努力方向,自觉实践,不断提升内在素质;选派学校专家、学者、骨干教师进行校企、校际间的交流合作。

4、继续加强校企科研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长沙医学院高学历专业技术人才和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以及湖南九典制药有限公司在药物制剂研发的管理和生产经验,不仅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而且能达到培养师资人才队伍,提升整体技术研发实力的目的。合作采取“校企合作联合申报科研课题”,“企业委托学校研究开发”,学校科研成果进行“技术转让”或“联合开发”等多种形式。本年度,将继续推进正在合作开展的4项科研项目:“氯波必利生物黏附性缓释片的应用基础研究”、“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克霉唑阴道片”、“吡喹酮长循环纳米脂质体及其抗血吸虫的应用基础研究”。同时,扩展双方在其他科研项目上的合作,实现互惠互利,优势互补。

(三)

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研究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共同研究开发培养人才的教材,共同选定培养人才的师资,共同实施培养人才的计划,逐步实现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零距离、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提高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构建新的药学、药物制剂、生物技术、市场营销等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框架。依据专业定位,校企双方在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合作开发出针对性强、适用性强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彰显我校专业建设的特色。

2、初步构建实践教学研究和实践教学改革平台框架。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市场调研,进行岗位技能需求、专业建设、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模式等研究,努力实现培养目标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

基础上,总结成功经验,逐步推进建设具有生产性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平台。

4、加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逐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该实践体系的构成由实验教学(公共基础课实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验)、见习、实习、课外实践(社会实践/调查、学生创新性实验和研究性学习项目)等组成。前期、中期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和技能,后期结合校企合作基地进行见习和实习、毕业论文和科学研究等,重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创新性实验和研究性学习项目,让学生提前接触科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实习使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直接掌握服务于社会的知识,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岗位技能。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根据企业生产进度和要求,适当安排学生进行定岗实习。

加大软硬件设施投入,建设具备先进教学条件设施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实训平台。

1、组建一个集先进性、综合性、生产性、虚拟仿真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中心。其中,重新筹建校内2个实训室,改造升级示范基地5个实训室,使药物制剂、药学等实训中心达到省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购买一套虚拟仿真教学系统,搭建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创新的实践教学育人环境平台。为提高学生基本技能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积极实践的学习氛围创造条件。

2、建立网络实践教学资源库。拟建立体现本基地特色的、开放式、多元性的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拟分为教师模块和学生模块。教师模块提供教师在备课和制作课件时所需要的多种资源, 如教学中用到的各类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素材,教学所需软件、教案、教学案例等。学生模块提供关于学生在课后自学和复习以及进行知识扩展方面的学习资源, 包括题库、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教学单元知识以及与学科有关的网络课程。本年度规划建设好3门以上网络课程。

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必然要求在教学制度、教学运行机制和教学管理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更,优化创新人才成长环境,使其能适应培养学生具有较强药学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要求。各项制度包括《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实训教师管理制度》、《实训学生管理制度》、《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实训室管理制度》、《实训基地考核制度》、《安全制度》等。

四、

1、基地硬件建设由公司根据自身生产与培训需要,投入建设并管理。

2、基地制度建设共性部分由双方共同制定,厂区实训相关安全等管理制度由公司制定,学生日常管理由校方制定。

3、培养方案、实习大纲、计划等由学校教学院系或专业教研室负责,企业组织相关人员参与制定。

4、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采用互补的模式,企业实习指导教师由学校委派教师到企业通过理论授课、专题讲座等方式,传授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学校指导教师则通过到企业进岗锻炼的模式,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5、资金运作与管理方面,遵循企业硬件企业负责,校内硬件校内负责,软件建设与学生实习运行费用学校主体负责的原则。

1、建成一支以教学理念先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高素质的“双师”教学团队。

2、构建新的药学、药物制剂、生物技术、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初步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与工作岗位相衔接的高素质药学类专业人才。

构建一个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平台,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平台,组建一个集先进性、综合性、生产性、虚拟仿真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中心。

4、建立体现本基地特色的、开放式、多元性的网络实践教学资源库。

5、建立产学研合作科研平台。校企双方将在产品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对外开发和交流、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合作,并达到一定的目标。

6、通过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建立一套基地实践教学管理与考核体系和有效的运行管理模式。

7、建设具备先进的教学条件设施,在深化实习实训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等方面可以起到示范辐射作用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具体目标为:

1、 构建示范基地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形成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管理办法和运行机制,切实提高管理效果和教学质量。

2、建立一支教学理念先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3、构建先进的实践教学条件和设施,初步形成科学、先进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符合我省“四化两型”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

银行人才培养方案篇十一

各学院:

我校留学生学历教育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为了进一步做好留学生学历教育工作,现就留学生学历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及教学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各学院参照执行。

1、我校留学生学历教育培养方案的修订应按照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联合发布的《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20xx] 9号令(见附件,以下简称第9号令)的要求执行。

2、留学生来我校接受的是学历教育,在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要求后将颁发江苏师范大学的学历和学位证书,为了既体现国际教育特点又保证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在不违背第9号令要求的前提下,要尽可能与我校开设的相应专业的培养方案相同,总学分应在140学分以上。

3、根据第9号令第五章“教学管理”第二十三条“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学校统一的教学计划安排外国留学生的学习,并结合外国留学生的心理和文化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调整外国留学生的必修和选修课程”的要求,可根据留学生的特点,对必修和选修课程做适当调整。

4、根据第9号令第五章“教学管理”第二十四条“汉语和中国概况应当作为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的必修课;政治理论应当作为学习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类专业的外国留学生的必修课,其他专业的外国留学生可以申请免修”的要求,对非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类专业留学生,可将政治理论课程改为中国历史、汉语语言、中国概况、中国人文类课程等。

1、外国学历教育留学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内容、获得规定的学分和学分绩点才可获得相应的学历、学位证书。

2、根据专业,留学生的教学管理纳入到相应学院、专业管理。统一编入专业班级、统一编号,与中国学生享有同等学习权利和义务。

3。 根据第9号令要求,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专业学院根据外国学历生特点和实际学习情况,对留学生的课程学业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考核。为了便于后续工作,各学院要为留学生建立教学档案,教学档案由各学院整理、存放。各学院要在学期末将留学生每学期的学习成绩、考勤、综合表现等报送国际学院教务办公室备案。

请各学院在3月30日下班前,将修订好的培养方案纸本文件

和电子文档交国际学院教务办公室。

联系人:国际学院教务办公室樊老师;联系电话:3329

教务处、国际学院

二零xx年三月二十七日

银行人才培养方案篇十二

随着三本院校近几年的发展,无论是办学目标还是人才培养目标都和二本、一本有着显著的区别,各个三本院校都逐渐深入变革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更改其教学方式、方法,转换教学理念,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同时具有熟练的操作能力及深厚的专业知识。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在学校办学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依托行业背景,打造其专业特色;具有竞争力强的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特色,坚持“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和“学长制”大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模式。在20xx年成为湖北省教育厅批准的首批开展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的本科高校。

在本次转型发展中重点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本次改革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适应行业发展,教学内容与时俱进,重点突出知识与能力的复合,人才特点的实用性和服务面向的区域性等角度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本文围绕应用型三本人才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分别阐述理论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并提出具体实施策略。

英日应用型人才既有一般人才应具有的理论知识,同时又必须有较强的理论技能,既要掌握明晰的科学知识,又要熟练掌握隐性知识,即技能。

本次改革对各专业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整合,打破传统按学科范畴设计课程的旧框架,有机整合主干理论课,在总体上设计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发展要求以后,对各种课程进行大胆的整合和内容的更新,设计、组织并开设全新的课程,在课程结构上逐步形成“基础+专业”的平台化架构、“专业主干课程+跨专业任选课程”的模块化纵向化的培养体系。如:原来的日语听力和口语课程统一合并为听说课程,避免了单一的口语或听力。同时在课堂上可以更好地增加学生听说的实际操作性。保证了人才的基本规格、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

本次课程改革主要重视应用、实践性的能力。围绕着社会对人才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需要构建从课堂内系统的、综合性的实践技能训练,到课外的自助式开放实验、贯穿校内学习全过程的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培养体系,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与钻研的好奇心。利用校内、校外的实践基地进行与市场发展平行甚至超前的教学,让实践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设置英语口译,阅读技巧与方法,听说技巧与方法,写作基础知识,商务应用翻译,同声听写,西方翻译理论等课程。

由于学科专业知识直接反映当前岗位的工作需求,在实际工作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一般是综合的、可能涉及诸多因素,如日资企业商务方向就需要具备良好的外语阅读能力,具有和外国同事交流的口语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具备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增加了商务礼仪等课程。

文秘岗位要求系统学习基础写作和秘书写作的基本理论和文体知识,具备良好的外语翻译、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对中、英美及日本等国文学、科技、政治、文化史方面,有开阔的视野,具备相当的知识,有阅读古籍的初步能力。因此开设了应用文写作、日本概况、英美概况等课程。

素质拓展体系包括社会综合能力的训练和专业外延的训练,推动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与课内教学的结合,规范和加强课外教育管理工作。注重人文教育对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作用,注重科学精神的启蒙对成人、成才、创新创业精神的涵育。校内素质拓展训练包括指导鼓励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习与研究积极性;建议学生通过专业英语四级、八级,口译需具备catti二级、naati(四级以上)水平、日语n2级等各类专业证书。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特别是促使本科生尽早介入科研活动。设置第二课堂学分,公选课程,包括例如:office课程设计,海外短期学习,社团、文体活动,科研成果,自主创业等课程。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武汉市。九省通衢的地理环境使得武汉的经济贸易飞速发展。同时,东方日产、东风本田等汽车产业迅猛发展,同时理研、昭和等一批知名日资汽车零部件企业也加速入驻武汉开发区。目前,沌口开发区有日资企业30余家,武汉东湖开发区也汇集了40多家从事通信、光电子、汽车电子产业的日资企业。日本的it产业在全世界都名列前茅。从“地方性”的角度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旅游日语、it日语、汽车日语等专业特长课程,来满足现有的市场需求。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部英日双语方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根据日语方向企业培养方案制定反馈意见,增设了会展英语,英语外贸函电,汽车日语,旅游日语,it日语等特色课程,针对日语所最需要的人才,制定课程设计和人才培养方案,并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企业所需人次,产学结合,并开设海外短期学习和海外实习,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做出最贴近实际情况的指导。同时引进双师型人才,注重师资培养。

银行人才培养方案篇十三

各相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__﹞4号)、《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__﹞13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__〕61号)等文件精神 ,对接国家教学标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育质量,决定开展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题培训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内容

1.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2.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专题解读。

3.“1+x”证书制度与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介绍;扩招100万背景下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介绍。

4.研讨交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制工作。

二、参加人员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相关领导,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相关领导,各省(区、市)职教行政、教研机构负责人及学科教研员,中、高职业院校校领导、教务处与专业负责人等。

三、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承办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四、时间、地点

1.时间:20__年10月28日至31日(28日报到,31日离会)。

2.报到地点:南京珍宝假日酒店(江宁店)(南京市江宁区双龙大道1706号),南京水晶蓝湾公寓酒店(南京市江宁区双龙大道1568号)。

3.会议地点:南京珍宝假日酒店(江宁店)(南京市江宁区双龙大道1706号)。

五、其他

1.本次活动收取会务费900元/人(由上海程津会务会展服务有限公司开具发票),住宿费470元/天/间(标准间合住235元/天/人,单住470元/天/人)。住宿统一安排,会务费、住宿费、往返差旅费由参加人员所在单位承担。

2.培训证书:活动结束后,由教育部职教所培训中心统一颁发证书,培训学时计入教师继续教育学时。

动不提供接送站(机),请自行前往。

4.会议报名及联系方式:

高职院校及其他与会人员:会议报名及联系方式详见附件1。

中职学校及地市行政(教研机构):会议报名及联系方式详见附件2。

附件:

1.高职院校及其他与会人员报名方式及会议联系人信息

2.中职学校及地市行政(教研机构)报名方式及会议联系人信息

3.乘车线路及交通示意图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20__年9月20日

银行人才培养方案篇十四

:生物技术产业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之一,为生物技术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生物工程专业是近年来各高校大力发展的专业之一。在众多的生物产业中,需要大批具有专业理论并能够在第一线岗位上熟练控制生产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生物工程;人才;改革。

从人才培养的行业要求方面看,作为生物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在知识的储备方面,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宽广的人文社会知识,较强的实践管理知识以及相关的其它知识;在实际能力培养方面,应该具备较强的社会生存适应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工程管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素质要求方面,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原培养方案的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人文社科及生命科学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本专业的基本训练,能够在生物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工作和设计、生产、管理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同时也为研究生培养输送合格人才。新培养方案的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生物工程基本理论和知识能力,掌握发酵工程、酶工程、生物质工程及其产业化工程技术,能够在生物、医药、食品等行业,从事与生物工程领域有关的设计、生产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相比较,新的培养目标更加具体,简练,确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从而为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建立指明了方向。对于学生培养的基本规格与素质要求,原培养方案比较宽泛的列举了10条,而经过集体讨论,精简为3条,非常明确:(1)拥有宽厚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2)掌握生物学和工程技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工为本,生物新理论为支撑,为专业素质培养打下深厚的理工基础。(3)能比较系统的掌握发酵工程,酶工程和生物质工程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熟悉国家大政方针,具备在生物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

建立符合人才培养规格和社会发展要求的课程体系,通过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教研室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生物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建设核心课程为主线,以突出化学、生物、工程系列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特点。生物工程专业本身就确定了其归属的主干学科必然是生物学和工程技术学2大学科,具体偏重要根据所在学校的层次,所在地区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专业核心课的设定上。原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工原理、酶工程、发酵工程、淀粉制品工艺学。经过讨论,确定用细胞工程代替细胞生物学,用生化工程代替分子生物学的核心地位,用工程识图与制图代替淀粉制品工艺学。这个变化增加了3个工程技术学的课程作为核心课程,改变了原版培养方案过度突出生物学学科的失误。新的核心课程为:细胞工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酶工程、发酵工程、生化工程、工程识图与制图。

以“注重素质、强化基础、拓宽口径、增强能力、开拓创新”为教学指导思想,遵循“横向拓宽,纵向理顺,加强基础,调整结构,更新内容,精简学时,突出实践”的原则,充分讨论,调整了课程框架和学分的分配。从学分分配中的变化看,主要体现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的大幅度减少,这不是不重视基础教育,而是纠正过度强调基础教育,把结余下来的时间突出专业教育,为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服务。第二个特点是增加了实践教学学分。第三个特点是总学分下降了21.5分,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发展空间,减轻学业负担。精简学时主要体现在删除一些相关性不高的课程和进行了课程的有机整合。删除的课程主要有植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普通生物学、淀粉制品工艺学、天然产物化学、细胞与免疫学技术。课程的有机整合非常重要,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生物工程作为生物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学科,工艺生产及应用的教学是其独特的内容之一,因此,应将生物学原理和技术相结合,并融人到工程学原理中在课程体系中,开设上游技术和下游加工过程等课程,并且要多增加实践性强的课程门类。高等数学开设学时较多的高等数学b,物理化学也选择了b级别,增加了工程识图与制图,并且开设了细胞工程、生化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等生物工程行业的五大工程课程,强化了工程学基础。

学校必须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自身办学条件,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自身特色的生物工程本科人才教育模式,才能使高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生物工程产业的发展相一致[8]。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立足吉林省的地域特点,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以农产品生物转化与生物发酵为特色。本专业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吉林省粮食大省的优势,以生物物理学理学硕士点和生物工程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为依托,以吉林省主要农作物为研究材料,凝练出农产品生物转化与生物发酵为特色的研究方向,为生物经济和生物产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工程师。为突出这一特色,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精心安排。开设了微生物学、发酵工程、生物工程、微生物遗传育种、发酵设备、生物工程综合实验、生物工程下游技术、酿造工艺学、酒精与啤酒工艺学、生物工程分析、氨基酸与有机酸发酵工艺学、生物试验设计、发酵工厂设计等相关课程,从发酵学的基础到具体的专业应用,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注重实践教学,在原有实习学时的基础上增加了4周的实践教学,主要有金工实习、化工原理实习、发酵设备实习、生物工程综合实习,尤其是生物工程综合实习开设5周,系统的完成有关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项技术工艺。

[3]赵辉,凌宏志,王葳,韩晓云,吴国峰.高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以黑龙江大学生物工程省级重点专业为例[j].黑河学刊,20xx(01):149-150.

[5]王陶,李文,陈宏伟,刘全德,高兆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j].安徽农业科学,20xx(03):1724-1725+1728.

[8]马波,王羽,李广靖,林杨.生物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xx(02):65-68.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829427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