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精选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6 13:20:16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精选15篇)
时间:2023-11-06 13:20:16     小编:文轩

一份好的教案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有序,学生学习更加有效。编写教案前,要仔细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下面是一份详细的教案示例,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流程。

第一段:

流程1:基本练习。

课件出示下面一组题。

师:请看屏幕,请大家看算式,直接写出得数。(暂停)。

课件出示得数。

师:你都算对了吗?最后一组算式,你是怎样算的?

第二段:

流程2:教学不退位减法的口算和退位减法的口算。

1、不退位减法口算。

课件出示例题场景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暂停)。

师:根据要求的问题,怎样列式?

板书:38—25=44—25=。

师:这两道算式都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我们已经学过了,今天我们用口算的方法算得数。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篇二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乘除法(开火车)。

20×480÷47×30210÷7。

87≈63≈81÷8≈122÷4≈。

(2)20、50、120、150里面分别有几个十?

二、新课教学:

1、出示主题图(课件)。

(2)问:谁愿意把题目完整地读给同学们听?(指名学生读)。

(3)问: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你会列式吗?(指名学生说)。

(学生说了后,师板书:80÷20=)。

(4)问:你为什么会想到用除法呢?(指名学生说)。

(5)师总结: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就是看80里面包含了几个20,就可分给几个班。符合除法的'意义。

2、探索口算方法。

(1)问:这道题是两个什么样的数相除呢?(指名学生说)(引导学生说出:整十数除整十数)。

(2)问:应该怎样计算呢?(同学之间交流、讨论,然后指名学生说)。

(3)师总结:方法一:想乘法做除法。

即4个20是80。

20×4=80。

80÷20=4。

方法二:想表内除法做除法。

8个十除以2个十得到4个1,就是4。

8÷2=4。

80÷20=4。

3、探索估算方法。

(1)师:同学们,学了整十数除以整十数后,小猴子也来凑热闹了,你看,他带来了什么问题?(指名学生列式,老师板书:83÷20≈)。

(2)问:哪个同学会解这题呢?(指名学生说)。

80。

4、巩固练习:(课件演示)。

【此环节充分利用复习效应,让学生知道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

5、探索几百几十除以整十的口算方法。

(1)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为了校运会开得更热烈些,福娃手工小组也来到了现场,你们看,他们制作了120面彩旗,每班分30面,又可以分给几个班呢?(指名学生列式:120÷30=)。

(2)问:根据前面的学习,你会怎样思考?(指名学生说)。

(3)师总结:根据前面的学习可知。

方法一:想乘法做除法。

即4个30是120。

30×4=120。

120÷30=4。

方法二:想表内除法做除法。

120里面有12个十。

12个十除以3个十得到4个1,就是4。

12÷3=4。

120÷30=4。

6、再探估算:122÷30≈120÷28≈。

(指名学生说)。

三、过关练习:每生半张练习当堂检测及课件。

[设计过关检测的意图是通过随堂检测,了解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师总结。

(1)口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先想被除数里面有几个十,除数是几个十,再根据乘法口诀,得出结果。

(2)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结果。

五、阅读书本p78~p79,说说你的收获。

【此设计的意图是通过练习,强化本节课所学的新知】。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80÷20=4(个)120÷30=4(个)。

(1)想乘法做除法。

(2)想表内除法做除法。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篇三

提倡和鼓励算法多样化,是数学新课程倡导的主要理念之一,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更是实现学生学习个性化的重要途径。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从这两方面入手,让学生充分体验方法多样化:在学生交流不同口算方法的`过程中,及时肯定、鼓励学生的不同想法,引导学生在比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通过对教材的再度开发和深入挖掘,让学生在解决乘船问题中,对估一估,一艘船做得下吗?大约需要几条船?两个班坐一条船,可以怎么安排?这几个问题的探讨,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重视比较归纳,实现优化。

方法是多样的,但也有巧方法和笨方法之分。在提倡和鼓励口算方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同时,更应该让学生通过对各种方法进行分析、讨论、比较、归纳,吸取各种方法中的精华,悟出最佳方法;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过程中,更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选择最合理,最优化的方案。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2、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的解题方法,会这个解题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能从具体情景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60+30=。

10+50=。

30+20=。

50+20。

2、提问。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2、教学例3。

教师:老师有40个黄色乒乓球(出示4盒黄色乒乓球),还有30个红色乒乓球(出示3盒红色乒乓球)。

注意教师在出示40个黄色乒乓球和30个红色乒乓球时每盒要一一对应。

教师:看看黑板上的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如果提:一共有多少个?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36页的乒乓球比较图,现在两种颜色的乒乓球谁多谁少呢?让学生说出黄乒乓球多,红乒乓球少。

引导学生说出减法表示。

请同学们写出一个算式来表示。

教师:会计算出结果吗?请同学们计算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学生计算后,抽学生回答40-30的计算方法是想4-3=1,所以40-30=10。

教师:请你你刚才学的方法,填写好数学书36页上的题。学生看书,并填写好,集体订正。

教师:翻到书37页,看看课堂活动第3题。

你能看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地提出问题。

列式并把这道题解答出来。

学生解答,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学生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四、课堂练习。

教科书第38页练习七第4--10题。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篇五

教材91页、92页。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的加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境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1、多媒体课件。

2、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开火车的形式进行一组口算练习,课件显示出结果。

(2)教师在2行中各挑一道让学生说口算方法。

(3)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行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第二行是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

二、明确算理,学习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91页情境图。

(1)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说,教师用课件展示)。

(2)问:限乘68人表示什么意思?(不能超过68人、可以正好是68人、还能少于68人)。

(3)超过68人可能会发生什么?看来为了安全,我们不管是乘车还是乘船,都要遵守规章制度。

2、估算:一条船能坐下四个班的同学吗?说说你的理由。

3、猜测:至少要几条船四个班的同学才能坐下?

4、计算:二(1)班、二(2)班合乘一条船,能坐下吗?

(1)读题。

(2)问: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只要把二(1)班和二(2)班的人数加起来,和68人比较就可以了。)。

(3)列算式:23+31=(教师板书)。

(4)讨论算法。

(5)交流汇报,教师有选择的板书学生的算法。

(6)要求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

(7)完善该题。

5、二(3)班、二(4)班合乘一条船,能坐下吗?

(1)把这道题写在练习本上,并写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2)学生汇报,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3)完善该题。

6、观察:这2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7、这四个班怎样搭配两条船就够了?

三、拓展练习。

1、口算练习(比比谁是计算小能手)。

练习方法:让学生先在口算卡片上面做,然后开火车的方法公布答案,最后选几个学生挑自己喜欢的算式说说口算方法。

2、判断。

练习方法: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自己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3、跷跷板游戏。

练习方法:根据两只小动物下面的算式结果,说出哪只动物在上面,哪只动物在下面,比说说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4、解决问题。

(1)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踢足球的有54人,打篮球的有26人)。

(2)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3)列算式、说结果并说口算的方法。

5、解决问题。

(1)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列算式?

(2)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列算式?说说你的口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是前几册100以内口算的延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生活中能解决问题,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由情境图引入这节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学生比较有兴趣,而且在计算之前,让学生先估一估、猜一猜,渗透了估算的意识。在实际的计算中让学生体会到了算法的多样性,鼓励学生从同一道算式中发现不同的口算方法,再通过比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最后让学生为四个班的同学找最合适的搭配方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为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做了较好的铺垫。

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还有很多需要改善和学习的地方,整个课的设计如果再新颖一些,可能会更多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特别是练习课的设计,不是特别符合低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在知识点的引导上,教师如果能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及时的追问、总结,可能会更大程度地开发孩子的思维,比如:学生在拿68和54或71进行比较时,问一问为什么要这样比较,对于跟的比较慢的孩子来说可能就会更清楚一些,另外孩子在说完四个班的搭配方法之后,如果能引导孩子发现其中的规律,效果会更好。整个教学过程中儿童化的语言体现的不明显,课堂就显得不是那么完美了。

一节公开课上完之后,感觉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以后抓住每一次听课的机会,多汲取别人的优点。平时利用空闲时间要多看书,不断地充实自己,力争每一节课都趋于完美。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篇六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24÷230÷360÷6。

48÷484÷480÷290÷3。

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十数两种类型让学生任选一题说口算过程.。

3.口算的8道小题的被除数末尾各加一个0,继续让学生口算.。

二、探究新知.。

(一)导入.。

1.42÷2你是怎样口算的?

2.板书:42÷2=21(40÷2=20,2÷2=1,20+1=21)。

3.师:如果我们把除数2改成3,42÷3等于多少呢?

同学用刚才的`方法试算.。

问: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这时会发现被除数十位上的4不能被除数3整除.。

教师板书部分课题:一位数除两位数。

(二)教学例1,口算:42÷3(演示课件“口算除法”)。

1.教师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

同学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同桌互相讨论,初步理解算理.。

3.引导学生说说是怎么分的?(先分3捆,把3捆平均分成3份,每份得到1整捆,剩下的一捆平均分成3份,不能得到整捆.再把剩下的一捆拆开是10根,和2根合在一起是12根,12根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根.)。

师:实际上,我们是分几次来分的?先分什么?再分什么?(把42根分两次分,先分30根,再分12根.)。

4.教师边继续演示课件“口算除法”边说明.。

板书:30÷3=10,12÷3=4,10+4=14。

6.反馈练习:

32÷2=48÷3=60÷5=。

同桌互相说口算过程,然后直接写得数,订正时,指名说口算过程.。

(三)教学例2,口算:420÷3(继续演示课件“口算除法”)。

1.导入.。

板书部分课题:除整百整十数。

2.我们会计算42÷3了,那么420÷3应该怎样想?大家讨论一下.大家经过讨论交流:

(学生会有不同的思考方法,无论哪种方法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学会利用知识的迁移,很容易解决新问题,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讨论,自己发现口算的方法.)。

中国大学网。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篇七

把25分成20和5,64加0等于84,再加上5,等于89.。

方法三.。

把64分成60和4,60加上25等于85,再加上4等于89.。

方法四.。

把25分成20和5,64先加上5等于69,69加上20等于89.。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总结.。

4.练一练。

先独立写出结果,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28+3734+3236+4237+25。

32+4654+3845+1915+65。

完成上面练习后重点交流28+37的算法.。

28+37=65把28假设成30加上37。

(30+37-2=65)后再把多加的2减去.。

(三)学习例2。

1.出示例258-26=72-49=。

第一题分小组后交流算的方法,重点研究第二题72-49的计算方法.。

(1)学生尝试做.。

(2)学生汇报解题的方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篇八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2、“想想算算”,练习一第4~6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会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下面各题。

2、学生做第4题复习题,然后口答,老师板书。

3、口算下面各题。

32+2546+1327+32。

37+2546+1727+23。

4、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第(1)题。

(3)提问:把43分成40和3以后,要从96里怎样来减?

(4)请小朋友按照刚才的.口算方法把第4页上例2的第(1)题算一算,在方框里填上数。

2、教学例2第(2)题。(同上)。

3、提问:根据上面两题的计算,你能说说两位数减两位数要怎样算吗?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算算”第1题。

(1)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在书上。

(2)检查订正。

(3)指出:两位数减两位数,实际上就是用连减的方法,先减几十,再减几,算出得数。

2、做“想想算算”第2题。

3、做练习一第4题。

(1)指名4人板演,一组一组算,其余学生分两组,每人做两组(4道)题。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要怎样算?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一第5、6题。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篇九

教科书第41,42页的内容.

[教材简介]。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以及千以内笔算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题仍以两位数加两位数中购买玩具火车和玩具汽车为题材,让学生通过求两件玩具的价格差引入新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比较退位减与不退位减在算法上的异同,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算法.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算法的发现过程,并在合作与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比较合理的口算方法.

"想想做做"先安排了一些基本练习,帮助学生及时巩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然后让学生通过题组比较,进一步完善算法,并重视通过估算促进口算能力的提高.再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和掌握比较合理的口算方法.

[教学目标]。

2,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例题情境图)。

根据学生的提问出示以下三个问题:。

1,玩具汽车比玩具轿车贵多少元。

2,玩具火车比玩具轿车贵多少元。

3,玩具汽车比玩具火车便宜多少元。

请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板书:。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2)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

(3)把自己的算法和其他小朋友的算法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种算法。

(2)小组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出不同的口算方法:。

……。

3,对比小结.

4,试一试.

(2)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小朋友们通过合作得出了好几种不同的算法,也通过比较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老师祝贺你们!

三,巩固深化,运用拓展。

(一)巩固口算,加强估算。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把题目做成一张张精致的蘑菇卡片,学生口算.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并把蘑菇卡片作为奖品送给说得好的小朋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要求按竖行做.做完后进行交流,说说每组题的联系.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比一比每组题的联系后独立进行计算,订正时说说算法.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先估算得数是几十多,交流时说说估算方法,最后独立计算并订正.

(二)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引导学生看懂统计表后独立算一算,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指导学生从情境图上获取信息,并根据信息先估计一下哪种球最贵交流时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最后算一算,看看结果和估计的是否一致.

3,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订正时说说解题过程.

四,评价鼓励,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开动了脑筋,通过和其他小朋友的合作,又掌握了一样新本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谁愿意把你的收获再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篇十

上完这节课,感触很多,关于学生的、自身的和新课程标准的,好的或者不好的。简单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生活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感知事物、获取知识、追求和探索新问题、发展思维的强大内驱力,而对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最好的激发是诱发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这节课上,通过创设一个完整的情境——小浪底之旅,用新鲜的话题,美丽的风景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为学生的学习研究搭建良好的平台。

关于范老师提到的此类情景创设有欺骗学生之嫌的问题,在设计课时,我也考虑到了,但只是觉得这样创设情境不太合适,并没有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这样的情境对于天真、爱幻想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勉强奏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的增加,会渐渐对此类假设性的情境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这一点也是有待于改进的地方。

一节课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是永恒的主题。在课改过程中,我们既要体现改革的基本思想,也要继承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这节课中,展开部分主要采用算用结合,以用促算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如:首先电脑出示学生去小浪底游玩的热闹场景,给出每个班的人数和船的限乘人数,引出本节课内容,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算法多样化”是课改倡导的新理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很多的想法,所以课前我把学生可能会用的口算方法列出来,这样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引导。如在教学“37+38”的口算方法时,由于学生方法比较单一,我又补充一种我自己认为比较有价值的方法“37+40-2”,学生又类推出了“40+40=802+3=580-5=75”的方法,这对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还有一些问题是我没有预想到的,如:在计算一年级两个班、二年级两班的总数之后,得出此方案不可行,我设问:那我们该怎么乘船呢?我以为学生会重新设计方案,但一部分学生马上说从二年级的75人中抽3人和一年级坐同一条船。学生能想到这种方法有点出乎意料,我觉得提出这种方法的学生比较善于动脑思考问题。

这节课上除了以上这些情况外,还有一些问题,如:没有根据学生的思维及时调整教学预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学习、研究等。我觉得这些与自身素质有关,有待于今后继续努力,不断提高。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篇十一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联系口算过程中能理解到竖式计算时的学法,虽说前面内容的基础打的很好,但也存在很多不足:

1、数位不能对齐,造成计算错误。

2、横式上的得数不写。

3、有的学生在写竖式时,总是把数字或符号抄错。

4、有的学生竖式时写对了,但在具体计算时把减法当加法在做,或把加法当做减法在做。

5、有的学生口算后把答案写在竖式上,还有的`学生先在横式上口算答案,再列竖式计算,造成横式和竖式两种答案。

6、有的学生当个位算好后,忘了进1或退1,造成十位计算错误。

7、还有一部分学生20以内的加减法不过关,造成笔算结果错误,如12—9等于1,4+9等于15。

反思我的教学行为,有经验也有失误:

1、我觉得规范学生的书写时非常重要的,小到竖式从哪个位置开始写起,画横线用直尺画,都要严格要求,为此,学生的竖式写法规范、整洁。

2、在计算时,很多学生受口算方法的影响,从十位算起,通过具体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练习,逐步使学生明白,笔算加减法时,从个位算起比较简单。

3、与两位数加两位数相比,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对学生来说更难些,所以小棒的操作不能忽视,只有借助摆小棒,拆小棒这一系列的直观操作,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退位的算例,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笔算,可是由于学具(小棒)学生准备不齐,我临时采用了在黑板上画小棒,给学生理解从十位退1到个位做10的算理造成难度,在学生笔算退位减法时,很多学生退位后十位上计算错误。

改进措施:

1、加强平时练习,使学生熟能生巧。

2、规范竖式的写法,严格按要求去做,写进位点,退位点。

3、对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加强联系,减少错误。

4、逐步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做到数字搬家不出错,数学教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放手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

这几节课,让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篇十二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前的漫长岁月中,口算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是:能正确、迅速地口算,掌握一定的速算技巧,具备一定的口算能力。而评价的标准也很简单,即检验一个学生的口算能力就是看他一分钟时间内能口算多少道题。学生只是机械地按照老师所传授地方法进行口算,老师并没有真正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而算法多样化却能很好地解决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的问题。

诚然,算法多样化是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最易引起争议的焦点问题。而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按照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交流,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愉悦,而且能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如对于计算23+31的问题,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以下列举的方法都应当受到鼓励。

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又如,解决“在开家长会时,每张长凳最多坐5人,33位家长至少需要准备几张长凳”这个问题时,学生的思考方法可能是多样的'。有的学生借助学具,用小棒代表长凳,用圆片代表家长,在操作中得出至少应准备7张长凳,有的学生通过计算33÷5,判断至少应准备7张长凳;有的学生则用乘法,5×7=35,35>33,而5×6=3030<33,因此至少要准备7张长凳。对于这些方法,教师都应该加以鼓励,并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教师应经常要求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你是怎样想的?刚才你是怎么做的?如果……怎么样?出现什么错误了?你认为哪个办法更好?……以此来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再以口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为例,让我们一道去探索算法多样化对于发掘学生潜能的“神奇功效”吧!

学生1:不够,因为470元接近500元,而500+250=750元,所以我断定不够。

学生2:不够,因为470元接近500元,而500+200=700元,显然700元整是不够的。

学生3:不够,因为250元接近300元,而300+470=770元,所以700元是不够的。

学生4:我看差不多,因为470看作500来算时多加了30,所以700元也差不多。

……。

主动猜测,多种算法。在教学口算250+470=?时,让学生想办法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尝试解决问题。提供自主思考学习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他们的想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

下面是一个相关内容的较为成功的教学片段:

教师:那么到底够不够,你能不能口算出它的准确得数。

出示算式250+470=?让学生小组讨论怎样口算。

全班交流总结。

学生1:因为250+400=650,所以650+70=720。

学生3:因为25+47=72,所以250+470=720。

……。

验证猜想,探究算法。任何猜想都要经过证明,才能确定其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验证猜想。验证猜想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探究的过程。促使学生以一个创造者、发明者的身份去探索知识,让学生在体验满足感、成功感的同时,获得一种科学方法的启蒙教育。

下面是另一个相关内容的较为成功的教学片段:

教师:你对这些方法有什么不同意见?

学生:我认为第二种方法比较好,因为他都是整十整百数相加。计算比较简便,比较容易理解。

学生:我认为第四种比较好,它就象我们平时买东西,先多付30元,然后售货员再找回来,也就是先付250+500=750元,再减去30元,也就是找回30元。

学生:我认为第三种有点弊端,因为这样做,有时会忘记写0。

教师:你们提的观点都是非常好的,这些方法也都是正确的,在以后你认为怎样算又快又对就怎样算。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应该培养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口算时可以先加强学生的估算的练习,这样有助于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口算的准确性,促进学生对口算的理解和应用。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面对算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无论哪个学生,凡是以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特点,以自己的步调进行学习,都是有效的。学生的学习总是在自己已有知识基础上的自我建构,学生的心灵深处不仅有求异和创新的需要,而且完全有创造的潜力。这样通过一道题的有效学习比训练几张口算卡来得收获更大。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对于学生思维成果的评价,并非是老师的专利。因此对学生各种各样的口算方法,教师不要急于评价优劣,应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并对各种算法进行质疑、剖析。让学生自己来评价,自己来反思。“为什么结果要减去30呢?”“对××同学的算法,你想发表什么意见?”“还有不同意见吗?”等等,特别是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的思路进行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同学们用多种方法去口算,尽管大家的思考方法不同,但有一种相同的思路,想一想,这一基本的思路是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发现,都是在想方设法“凑整”。如果学生原来的“凑整”是处于无意识状态,那么,通过对自己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就增强了用“凑整”思路来解决实际情境中的各种计算问题的意识。不仅使结论得到进一步的凝练和升华,而且有助于学生建立初步的数学价值观。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篇十三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是在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所用的口算思路可以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也可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由于学生脑海中对笔算的思路比较熟悉,所以本课首先要帮助学生跳出单一的笔算思路,激活学生潜意识中两位数加整十数口算的那根弦,打开口算的思路便成为上好本课的关键之一。为此,我设计时充分运用迁移规律,在出示例题口算43+21前,有意复习口算43+20,让学生在43+21与43+20的比较中,把学生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相关经验充分激活,同时把这样的方法迁移到口算43+21中。

但从本节课的实施情况与设计预案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本堂课的原意是让学生在已经能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上,掌握一种新的口算方法,即把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看做“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两种情况的组合,并且在口算过程中体会其优越性,能很好地掌握并使用这一方法。但教学下来,学生似乎对这一新方法并不感兴趣,仍然执著地使用笔算这一方法,哪怕我在课前已预料到这种情况的发生,因此在新方法上花了相对较多的时间。或许笔算的方法在学生头脑中已根深蒂固,大家已习惯于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计算。

本节课在体现算法多样的同时,最大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种新的口算方法,逐步提升数学思维水平,但理解和掌握一种新的算法并非轻而易举的事。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算”,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以为学生凭一已之力很难达到算法的多样化,显然高估了学生的能力。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往往感性地认为自己熟悉的、已掌握的算法是最好的,并喜欢使用这些方法计算。看来,预设再充分,也绝不可能考虑到教学生成的全部内容,因此,老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培养教学机智,能迅速、灵活、高效地判断和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引领学生的思维。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正确计算。

2、提高学生的口算方法和估算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探索、乐于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难点:学生自我探索算法和估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学生的提问出示以下三个问题:

1、玩具汽车比玩具轿车贵多少元?

2、玩具火车比玩具轿车贵多少元?

3、玩具汽车比玩具火车便宜多少元?

学生根据问题口头列式,教师板书:

38—25=。

44—25=。

44—38=。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你能口算出得数吗?你是怎样算的?小组里相互交流。

2、反馈:指名交流口算方法,看看哪组的口算方法多?

(教师肯定学生的任何一种口算方法,只要合理即可)。

3、再次交流,选择你自己喜欢的算法。

4、提问:上面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小组讨论交流,并指名学生说说。

5、讨论小结:第一道算式相减时不需要退位,第二和第三道算式相减时需要退位。

三、巩固深化,运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做第1组。让学生口算出得数,再说说是怎样算的。

再做第2组。同上。

再做第3组。看学生掌握情况。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做第1组。让学生口算出得数,并说说这几题之间有何联系。

做完其余题目。

3、“想想做做”第3题。

说说用什么方法算。

填表并交流。

4、“想想做做”第4题。

先口算出得数,再让学生说说想法。

5、“想想做做”第5题。

先估计得数,再口算出得数。

6、“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估计,再分组交流,最后用算算来检查。

7、“想想做做”第7题。

帮助学生审清题意。

四、评价鼓励,全课小结。

今天这堂课小朋友们都开动了脑筋,学到了很多本领,表现真不。

错。谁愿意把你的收获谈一谈,和大家一起分享。

五、课堂作业。

做“想想做做”第7题。

板书设计:

先算个位上的数的相减,再算十位上的数的相减。

38—25=13(元)。

44—25=19(元)。

44—38=6(元)。

课前思考: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同时引导学生在练习中由一百几十减几十的口算类推出一千几百减几百的口算。此外,还适当要求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本课仍旧以购买玩具火车和玩具汽车为题材,通过求两件玩具的价格差引入新的学习内容,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来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因为有了学生原先的口算经验,学生主动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是有一定基础的,并且刚刚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学生可以根据知识的相似性进行迁移,并在多种算法中得到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当然,对于学生而言,退位减的口算还需要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正确率。

课后反思:

由于学生在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时已经熟悉了例题中的场景,教学时,我要求学生直接从图中选出两件玩具并求出它们的接个相差多少元,然后鼓励学生根据列出的算式分别进行口算。通过组织交流,学生能够思考并选择出比较合理的、适合于自己的方法来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在学生初步掌握口算方法之后,再通过不需要退位和需要退位这两种情况的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相关口算方法的理解。

课后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以及千以内笔算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比较退位减与不退位减在算法上的异同,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算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发现不同的算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喜欢的方法计算,并引导他们比较退位与不退位,能在以后的计算过程中正确的判断,区分出他们的异同,完善自己的计算方法。

课后反思:

这节课教学的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基于学生们昨天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在估算方面跟昨天的学习比较类似,所以学生一下子就能估算出,而且还能选择比较好的估算方法,我让他们比较同一组的两题或三题在计算时的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很快的说到了这节课的重点,整节课很轻松的解决了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在练习中不断的巩固,使学生掌握的更加好。

听课随感:

今天听了小顾老师上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上课整体效果还不错,主要原因是:学生一头有了昨天知识的铺垫,学生能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所以比较顺利;教师一头,有了几节课的上课经验,小顾老师在自己的不断反思中成长,累积了一点教学经验。上完课后,和小顾老师交流了这节课的一些想法,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时刻提醒一些不认真的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教师要作出合理的判断,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能比较清楚地明确知识的正误。如果要进行课堂的总结,这时候要把机会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进行总结,教师可以适当进行补充。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             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2、             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法:讲解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索。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1、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0 ( )                 20 ()              30()                60()。

70()                30()             70 ()              20()。

2、             看谁都能算正确。

35+30=            64+5=。

48+30=            79+4=。

53+40=            66+8=。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生: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35+30=65。

5     30。

60。

生:我想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整十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64+5=69。

60 4。

9

二、    新知讲授。

课件出示“海宝”介绍上海世博会的资料。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观察主题图,找到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师: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师:如果你是每个年级的领队老师,首先要考虑什么?

预设:应该考虑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指名提问题。

2、         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教学例1。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汇报交流。

35+34=69          35+34=69。

64                             65。

30+30=60。

5+4=9。

60+9=69。

(2)教学例2。

选择学生提出的“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的问题,针对学生列出的算式39+44=?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口算。

汇报交流。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9+44=83          39+44=83。

74                             79。

30+40=70。

9+4=13。

70+13=83。

(3)观察对比。

师:刚才学习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引导:这两个算式的两个加数的十位上的数与和十位上的数比较,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也就是35+34是不进位加法,39+44是进位加法。

个位相加满十,一定要向十位进1.

三、    知识应用。

1、         填一填(判断十位上的数)。

师:你能利用口算的方法很快填出方框里的数吗?

2、         先说一说,再计算。

23+46=                63+17=。

3、         请你利用主题图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题目,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四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4、         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我和爸爸一共要花多少钱?

四、    小结。

师:大家今天一定有很多收获吧,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835703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