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的草原教案(专业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7 01:17:09
吉林省的草原教案(专业18篇)
时间:2023-11-07 01:17:09     小编:书香墨

教案的撰写应注重逻辑严密和表达准确,以保证教学安排的有效性。教案的编写需要与同行教师进行交流和分享,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使用教案范文时,教师应该根据自身教学需要进行适度调整和改进,以符合实际情况。

吉林省的草原教案篇一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体会描写草原风景美、人情美的语句。

2、理解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情背诵第一自然段。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认识保护草原资源,防止沙漠化的重要性。

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并能把阅读中的理解和感受说出来。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风景美和人情美所构成的草原风情画。

2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带情入境。

2、同学们有到过或者见过大草原吗?草原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过度:今天,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看看在作者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2、 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况?

板:风景美人情美

过度:草原的风光和人情都这么美好,那么就构成了一幅草原风情画。

板:草原风情画

3、 默读课文,对全文质疑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过度:指导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作者在写草原美景的同时,还

2、 自由读,边读边划抒发了自己的感情的句子。

3、 学生汇报。

4、 找出句子,抓对比。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 指导朗读。

(2) 理解“高歌”和“低吟”两种不同的情调。

(3) 理解“奇丽”,为什么他要吟这么一首诗?

提示:“高歌”和“低吟”都是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往往都会受到外界的影响,那作者看到了什么,使他产生了这种情感,而要用这种方式表达?(讨论)

6、 学生汇报。

点拨1:我们归纳一下,作者一开始看到了草原的什么?它的整体给人什么感受?(出示图)

板:开阔

点拨2:1)他当时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

2)指导朗读

3)换词理解“清鲜”、“明朗”。

过度:接下来他看到了草原的什么?(部分)那他的感情起了什么变化?

指导朗读,读出草原的柔美。

点拨3:注意作者第二次写景的部分,他先总的说了一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里这样说呢?感情朗读。

点拨4:接下来分了两部分来写,先写了(草原的颜色),再写了(小丘的线条)。

指导朗读:(1)先读这两部分,然后选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

句1:“四面都有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随机出示图:绿草衬白羊,多么雅致、清丽。指导朗读。

这里把_____ 比作________,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句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随机出示图、出示两种风格的国画,理解“勾勒”、“渲染”。

指导朗读。

7、 自由读第二次写景的部分,读出柔美的感觉,把自己读沉醉。

四、 总结:作者情景交融的描绘,我们看到了蒙古族同胞生活在风景如画的草原上,使人向往,令人感受到无限的乐趣。

1、 看图,听音乐。

2、 口语训练:做小导游,向你的朋友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如画美景。

五、 布置作业

1、 向你的爸爸、妈妈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自然风光。

2、 背诵第一自然段。

7 草原

第二课时

教者:钱素珍

1.让学生从网络图片的感知中学习、理解课文1、2两个自然段的内容;

2.使学生懂得草原景色的特点,了解蒙族同胞的热情;

3.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语言美,体会草原的景色美。

掌握1、2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归纳出草原景色的特点。

从课文的句里行间体会蒙古人的热情。

大课文小黑板

一、复习旧知检查预习情况

1.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生字词,并说说生字词的意思。

2.请学生展示网上下载的有关内蒙古草原的图片和资料,并说说自己对草原的初步认识和印象。

二、学习新知感知草原的景色之美、人之热情。

1.激发兴趣:你们眼中的草原和老舍先生所写的草原是否相同?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景色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课文,走进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

(2)再读课文,体会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景色。

(3)朗读课文,欣赏草原的美丽景色。

(4)组织讨论,说说草原景色的特点。

课文哪些句子生动地描写了草原的景色?

草原的景色有哪些特点?

这些特点是通过哪些修辞手法表现出来的?

(5)读文、板书、归纳:

特点:广阔辽远一碧千里柔美和谐

手法:比喻拟人反复

(6)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读课文,在读中归纳自然段的意思,体会草原的景色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组织学生自学课文,提疑释难。

(2)启发学生读文思考:

在草原上行车有什么特点?

作者看到的河像什么?这一句为什么加上感叹号?

蒙古族是怎样迎接客人的?

(3)放手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4)指导朗读课文,体会句里行间所体现出的蒙族同胞的热情。

(5)小结自然段内容。

三、巩固知识,反馈练习。

1.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再指出它们各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的。

2.在下面的句子中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清新,天空是()明朗。

(2)这种境界,()使人惊叹,()叫人舒服;()愿久立四望,()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3)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唱的是什么,听者()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四、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及训练情况。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读课文,思考:蒙族同胞是怎样接待客人的?

吉林省的草原教案篇二

1. 理清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 把握小说中的艺术形象,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合作探讨小说主题。

3. 了解蒙古草原狼的生活习性,感受动物身上的精神魅力。教学重点

1. 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概括的能力。

2. 通过深入品味、鉴赏精彩语句来把握小说中的艺术形象。

理解动物身上表现的“人性”。

3课时

提到狼,人们总会想到它那犀利的目光和滴着涎液的大嘴巴。成语世界中的狼,如狼狈为奸、狼心狗肺、狼子野心,更是道尽了狼的凶残、贪婪。长久以来固有的认识限定了我们对狼的评价,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蒙古草原狼》也许会带给我们全新的阅读体验。

1. 阅读课文。

给学生自由的阅读空间,小说情节本身就极富魅力,学生会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欲罢不能。

2. 交流初读体验。

此环节,教师尽量不做引导不做过多评价,给学生创设原汁原味地思考与交流的空间,保留学生最初的阅读体验。

1. 整理字词。

蛮荒 战栗 千钧一发 睿智 肃杀

2. 梳理内容。

组织学生复述课文。(在学生复述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指导明确小说情节。)

情节安排:

开端:陈阵忘记老人的叮嘱从小路返回大队,危险迫近。

发展:单人匹马遭遇狼群,强作镇定企图迷惑群狼。

高潮:面对草原狼的狡猾,陈阵急中生智击打马镫吓退狼群。

结局:狼群井然有序的撤退令人瞠目结舌。

“文似看山不喜平”,场面宏大而神奇,情节奇谲而神秘,该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读文读到心潮澎湃,有身临其境之感,该是阅读的一种至高境界。

1. 深入阅读课文。

2. 找出小说主要塑造的形象,并作批注式阅读。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好文章就能给人带来这样的感受。路途的凶险、陈阵的困境、青马的警觉仍牵引着我们的神经,惊心动魄的场面让人欲罢不能,这节课老师和大家继续进行这次精神之旅。

1. 好的文章总是有很强的感染力,它会让你或欢喜或悲哀,或惊惧或镇定。那么阅读本文,通过描写陈阵遇狼、退狼的经历,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结合文中描写陈阵的语句加以赏析。

精彩语句赏析:

“陈阵在那一瞬其实已经失去任何知觉。他记忆中的最后感觉是头顶迸出一缕轻微但极其恐怖的声音,像是口吹足色银元发出的那种细微震颤的铮铮声。”

“陈阵觉得自己正在穿越一张巨大的狼口,上面是锋利的狼牙,下面也是锋利的狼牙,没准他正走到上下狼牙之间,狼口便咔嚓一声合拢了。”这两句将陈阵遭遇狼群时的恐惧心理刻画到极致,用通感、比喻把大脑因害怕而产生的感觉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突然,老阿爸的一句话从天而降,像疾雷一样地轰进他的鼓膜:狼最怕枪、套马杆和铁器。枪和套马杆,他没有。铁器他有没有呢?他脚底下一热,有!他脚下蹬着的就是一副硕大的钢镫。他的脚狂喜地颤抖起来。”

“从天而降”“疾雷”“轰”“一热”“狂喜”无不表现出陈阵灵光一闪获得脱身之法的惊喜,不由自主地“颤抖”更是将这种惊喜描写到了极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陈阵心理的变化(边整理边板书):

恐惧——镇定——绝望——惊喜——震惊

2. 人狼的对峙不是在技术上的比拼,而是在心理上的较量。陈阵的心理变化来自于狼的种种表现,结合文中描写狼的语句分析狼的特点。

精彩语句赏析:

“竟然出现了一大群金毛灿灿、杀气腾腾的蒙古狼。全部正面或侧头瞪着他,一片锥子般的目光飕飕飞来,几乎把他射成了刺猬。”描写了陈阵对狼群的最初印象,用语不多却可见其阵容与气势。用比喻、夸张把狼咄咄逼人的杀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十几条蹲坐在雪地上的大狼忽地一下全部站立起来,长尾统统平翘,像一把把即将出鞘的军刀,一副箭在弦上、居高临下、准备扑杀的架势。”本句用“即将出鞘的军刀”来比喻群狼跃跃欲试、迅速投入战备状态的样子,可见狼的敏捷、凶残。

“狼群中一头被大狼们簇拥着的白狼王,它的脖子、前胸和腹部大片的灰白毛发出白金般的光亮,耀眼夺目,射散出一股凶傲的虎狼之威。”浓墨重彩地推出狼王,通过毛色的描写突出狼王的与众不同,用“簇拥”来表现狼王高高在上的地位,也可见狼群的团结。

“狼王正在伸长脖子向他身后的山坡瞭望,群狼都把尖碗形的长耳,像雷达一样朝着狼王张望的方向。所有的杀手都在静候狼王下令。”狼群向山坡集体回望的描写把草原狼谨慎多疑的特点表现得一览无余,群狼“尖碗形的长耳”像精准的“雷达”突出了形势严峻,群狼“静候狼王下令”可见狼王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及团队的纪律严明。

“陈阵敲出第一声,就把整个狼群吓得集体一哆嗦。他再猛击几下,狼群在狼王的率领下,全体大回转,倒背耳朵,缩起脖子像一阵黄风一样,忽地向山里奔逃而去。”“一阵黄风”“忽地”等词语的准确运用突出狼群的行动敏捷。

“狼群撤得井然有序,急奔中的狼群仍然保持着草原狼军团的古老建制和队形,猛狼冲锋,狼王靠前,巨狼断后,完全没有鸟兽散的混乱。”本句出现在文章的最后,着重描写狼群有序撤退的情形,急而不乱阵脚,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即使是撤退,这一强大的团体仍然保持着它们的霸气与风范,不得不令人驻足惊叹。

教师启发引导,在学生赏析的同时总结狼的特点(边整理边板书):

凶残——多疑——狡猾——谨慎——团结

狼所表现出的特点正好与陈阵的心理变化相一致,人、狼是针锋相对的。

3. 教师小结。

狼是孤独的英雄,在奔驰中展现自己生命的热情。千百年来,狼能够以傲人的雄姿驰骋在优胜劣汰的动物世界中,面对困难的冷静、坚忍、团结想来该是整个团队得以生存繁衍的主因,看来我们也要以强悍的姿态做一匹“野性、团结、激情、坚忍、机警”的狼。

1. 人狼对峙,险象迭生。狼口逃生,实非易事。请结合全文分析陈阵脱险的原因。

明确:

从陈阵方面分析:克服恐惧心理,关键时刻镇静沉着,能找准对方弱点,抓住有利时机。

从狼方面分析:性格凶残却多疑,尚不饥饿,忙于开会。

从大青马方面分析:训练有素,经验充足,临危不乱,从容镇定。在与狼对峙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给陈阵以信心与定力。(此处可找出描写大青马的语句同上赏析。如:“大青马突然异常镇静。它装着没有看见狼群,或是一副无意冲搅狼们聚会的样子,仍然踏着赶路过客的步伐缓缓前行。它挺着胆子,控着蹄子,既不挣扎摆动,也不夺路狂奔,而是极力稳稳地驮正鞍子上的临时主人,像一个头上顶着高耸的玻璃杯叠架盘的杂技高手,在陈阵身下灵敏地调整马步,小心翼翼地控制着陈阵脊椎中轴的垂直,不让他重心倾斜失去平衡,一头栽进狼阵。”作者用细致的笔法刻画了大青马的一连串动作:“踏”“缓缓前行”“挺着胆子”“控着蹄子”……可见大青马于危难之中仍能临危不乱、从容镇定,表现出少见的勇气与智慧。)

2. 探讨主旨。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研讨小说主题,教师适时点拨,激发学生思维,鼓励个性化的见解。)

生 1:我认为本文以《蒙古草原狼》为题,就是借陈阵的视角来表现狼群的团结协作、团队的井然有序。狼群初现的凶猛气势、狼王的凶傲之威、群狼的机警谨慎无一不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合上书本回想,仍觉心惊胆战。而且本文选自于《狼图腾》一书,这是一部以狼,确切讲是以蒙古草原狼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它以几十个狼故事为主体。狼在小说中一改过去我们熟知的形象,成为英勇、义气、智慧、具有团队精神和献身精神、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人类的老师和图腾。它们伏击马群和黄羊群所表现出来的超乎寻常的侦察、布阵、奇袭的高超战术,它们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它们单独攻击抢掠羔羊、马驹的敏捷利落,它们在袭击敌人时所表现出来的惊人的忍耐力和洞察力,它们对于小狼的炽烈感情及保护等等,都彻底颠覆了我们对狼的所有认识。所以我认为本文主旨还是对狼的塑造与颂扬上。

生 2:我认为本文虽然有大量篇幅在写狼,也表现了狼的团队精神,但中心人物还是陈阵,他经历了心理上的成长,从惧怕退缩到镇定斗争,最后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吓退狼群,这也是需要智慧和胆魄的。而且在人与动物的对峙中,我一直坚信人的智慧可以胜过一切。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无论结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否认本文中狼的英勇与团结,人临阵时的镇定与智慧,马的充足经验。成长需要历练,更需要学习。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 找出其他文章中描写狼的精彩语句并进行赏析性解读,比较与本文语言的不同。

2. 搜集与狼有关的知识、文章,多方面了解,准备一期以“狼”为专题的手抄报。

蒙古草原狼

姜 戎

人:恐惧——镇定——绝望——惊喜——震惊

狼:凶残——多疑——狡猾——谨慎——团结

吉林省的草原教案篇三

教学内容16

第2课时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的神奇而美丽的景象。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3、感受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教具:电脑课件板书:

野草

广阔美丽:

湖水

野花

16

欢腾的世界: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及设计意图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细读课文(一)一、二自然段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6课,齐读课题。下面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到大草原去欣赏那独特的风光。

1.

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你从哪里感受到是广阔美丽的?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然后出声读一读。

读课题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草原是广阔、美丽、欢腾的世界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2、同桌互读。找到感受最深的语句。

从整体角度留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

渗透段落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及设计意图

(二)学习3、4自然段

2、指名汇报:

3问: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是广阔美丽的?4.指导背诵:多美的草原啊!那一碧千里的美景,那清澈透亮的湖水,那星星点点的野花。你们想不想把这样美的景色记在心里,自己试着背诵第二自然段,愿意背哪句就背哪句。

2.出示填空练习:草原上有()、()、()、()、()和()。

3.为什么有了他们就把草原变成了欢腾的世界?提出自学要求

(1)

分组讨论;(2)

每组同学找到一种或两种动物或人物,通过有语气的朗读感受到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3)

同学认真听,并给予评价。(4)

以小组的形式汇报。

4.悠扬的乐曲回荡在草原上空,咱们看看这首歌完整吗?(出示歌词)下面请同学们联系上文把这首歌续写完整。

美丽的草原宽广无边,热闹的草原充满生机,让我们一起来歌唱草原,一起欣赏草原那迷人的美景,跟着歌曲来唱一唱你们续写的歌词。

学生汇报自学结果:1、读句子谈体会:第一句:通过看图片让学生感受到草原广阔。第二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站起来,体会草有多高。第三句:看图:想象一下这句话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第四、五句:师读第四句,生读第五句。

学生自由诵读1、2自然段,亲身感悟草原的广阔美丽

指名回答。

小组学习讨论朗读用不同的形式汇报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生续写歌词

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首歌,学生跟着唱。

电脑演示辽阔的草原的图片

湖水图片

野花图片

联系生活实际

整体感知独立思考

渗透给段分层

亲身感悟草原的广阔美丽

填空

在同学之间的交流中形成互动,促进对文章的理解。

集体续编歌词

播放录象

吉林省的草原教案篇四

2.会按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图画,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春天大草原美的风光。

生字卡片、计算机。

第一课时

一、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出课题

2.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印象最深的美景。

3.草原上的音乐悦耳动听,草原上的景色更是美丽迷人。想去看看吗?

二、引导看图,教学部分生字词

1.看图听配乐朗诵。

边听边思考:

(1)从图上看,你觉得草原怎么样?从哪儿看出它们很美,很大?

(2)图上有什么?

(3)牧民们在干什么?

(4)羊儿怎么样?

2.讨论上述思考题,相机进行词语教学

无边:形容很大,没有边际。(看图理解)

铺满:看图理解。

牧民:专门从事放牧的人。

三、自读课文

1.要求:碰到不认识的字多拼读几遍,把难读的句子画下来,多练几遍,一直到读通顺为止。

2.检查自读情况。

(2)指名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领读几个长句子。提醒学生注意停顿的地方。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想象。

2.学生自由说好象看到了什么?

3.学生读第一段课文:请小朋友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把第一自然段读一读,比一比谁读的草原最美!

4.指名读,其余的同学做评委。

5.指导读好铺满新绿。让学生用画笔画出铺满新绿的画面,再读。

6.充分诵读第一自然段。

五、自学生字,指导书写

处、远是做下包右上的字。教学处的偏旁夂,为折文。原是左上包右下的字。

引导着重分析田字格里的字,要求把结构写匀称。

六、布置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强调读准民、处)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播放图片,学生观察羊儿和牧民心情如何。(欢快,高兴)

3、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哪些词最能表现出羊儿和牧民的欢快,用不同的标记标出。

4、学生说,师板书。

羊儿

涌出

牧民

跨上

追赶

5、观看图片,理解无边的意思。

6、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读出草原的热闹广阔,牧羊人的愉快心情,羊儿的欢快活泼。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羊儿越跑越远,远远望去,草原的早晨是什么样的呢?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远处有什么?(板书:像白云)课文中把沿儿比成了什么?课文中的飘动是什么意思?

4、这么美的歌声被风吹着,传到很远的地方去,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得到呢!书上有个词叫(板书:回荡)

5、指导读书,比一比,看谁的读书声像牧羊人的歌声那么美,那么响亮。

四、总结课文,指导背诵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指导背诵。

五、播放音乐,学生尽情表演

学生听着蒙古乐曲,有的翩翩起舞,有的表现扬鞭催马,有的表现骏马飞奔,有的表现河边遛马,有的表现牧羊人放羊按自己的想象尽情地创造。

六、拓展练习

尝试说一说《学校的早晨》

吉林省的草原教案篇五

《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他把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情实感告诉读者。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美、地美、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热情好客,歌颂了民族大团结。学习课文,就是要让学生理解这些美,并从中受到美的教育,从小争做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人。基于此,我教学本文,采取读的方式。

上课伊始,我便播放草原的课件,让学生看到优美的画面,听到动听的音乐,把他们带入辽阔美丽的大草原。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欣赏着蓝天白云,碧草盈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一幅高远素雅的美丽图画。精读时,透过课文优美的语言,抓住重点词句,启发揣摩、品味语言美,从而让学生理解这些优美的语言描绘的图画美,受到美的陶冶。在研读草原景色部分时,我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感受到草原的美丽、辽阔。例如:各种形式的读,个人读、自由读、默读、教师引读、集体诵读、配乐朗读等,通过读加强学生读的能力的培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落实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如,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草原的辽阔壮美以及自己的喜爱之情。想象先生笔下草原的天“比别处更可爱”,什么地方更可爱呢?此时引导学生仔细品读,并闭目遐想,甚至深深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让学生的感受与作者有相同的美感。让学生悟出“我”赞美草原美的方式是“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此时有学生追问:“为什么想高歌一曲呢?”我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明白:作者受到美的感染,决意用歌声来赞美草原。充分理解了作者的感受: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句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惊叹的是什么?为什么会觉得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诗为什么?分层次去理解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惊叹的是那从未见过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大草原,舒服的是草原浩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视野开阔,心胸豁达,令人心旷神怡;愿久立是因为草原景色迷人,想坐下是因为眼底美景沁润着心田,引发起激情,要抒发,要表达。然后拓展学生的思维,如果你就在老舍身边,你将怎样抒发你此时的心情?使学生深层次体会到草原的美。

教学热情待客那一段时,当我绘声绘色地读道:“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人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切,一点也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敬酒,七旬老翁敬酒。举杯,举杯,回敬再回敬……”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嗬!蒙古包里待客真热闹!”“多新鲜啊,吃的,喝的全是奶制品,都是我爱吃的东西。”说完,还响响地咂咂嘴。“还有手抓羊肉,我从没见过。”更新鲜的是吃饭时,“还有戴尖尖帽的姑娘唱歌”……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同学们纷纷表示:“放暑假,我动员爸妈一起去草原旅游,亲口尝一尝那些我没见过的食品。”“我呀,想去穿上蒙古袍子在蒙古包前留个影。”“我要去学摔跤,蓝天碧草地,摔跤多有意思!即使摔倒在草地上,肯定不会疼。”……同学们在追求美的向往中陶醉了。

读懂课文,使学生从中受到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应在课文第二部分重点体现。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概括出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迎客、相见、款待、话别几个方面,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草原的景美,人更美。以突破教学重点。课程结束,以一曲《美丽的草原我的歌》来结束今天的学习,让学生在回过头来美美的聆听那草原的赞歌,再次受到美的熏陶。

吉林省的草原教案篇六

这学期我们让幼儿知道中国有许多少数民族,了解了他们的特征,讲到蒙古人擅长骑马,蒙古族独特的音乐风格以及蒙古舞蹈。让幼儿通过音乐来感受其特点,并留下深刻的印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的告诉我们在幼儿音乐欣赏教学中要从孩子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年龄特点出发,循循善诱,让幼儿通过自己耳朵听、身体动、手指画、嘴巴讲,来主动学习与探索,更好的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从音乐中获得快乐及发展。所以我设计了这节课帮助幼儿更好的学习音乐。

1、感受蒙古音乐的特点,了解其热烈、欢快的音乐性质。

2、能创造性的表现赛马的情景、动作,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

《美丽的草原》《赛马》乐曲、ppt图片、录像、尾巴等

开始部分:

导入: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手持尾巴随《美丽的草原》音乐入场,热身,感受音乐的柔美。(热身后,把尾巴装入口袋。)

基本部分:

(一)分段欣赏感受音乐。

提问:我们随着音乐来到了美丽的草原,看,那个人在干嘛呀?

1、观察图片,初步了解骑马和赛马。

提问:你们看看他在干嘛呀?.

提问:你们知道赛马和骑马有什么不同?

小结:骑马是一个人静静的骑马,赛马是很多人进行比赛。

提问:想不想看看赛马什么样子?

2、观看录像、图片,进一步了解骑马和赛马。

(1)提问:看到了什么?听到的音乐旋律是什么样的?(热烈欢快的)

听到热烈欢快的音乐,你想做什么?(想骑马)

(2)请孩子们演示骑马动作。并随音乐表演骑马,老师善于抓住孩子骑马动作一起模仿。

(3)出示骑马图片,让孩子观察人是拉缰绳骑马的。

讲解缰绳,随音乐做拉缰绳骑马动作。

提问:音乐快还是慢?(快)

赛马比赛的什么?(马儿跑的速度)

除了拉住缰绳让马跑得快,还有什么办法?(扬马鞭)

(4)出示扬马鞭图片,孩子学习扬马鞭(尾巴)动作。随音乐扬马鞭。

提问:扬了几次鞭?

随音乐再次感受扬鞭次数。

(5)出示图片,观察马儿休息。提问:马儿累了,有什么方法让它休息一下?

孩子们随音乐表演抚摸马儿的动作。

小结:抚摸马儿的音乐是由慢变快的。

3、集体完整感受表演赛马。

教师小结幼儿表现:策马扬鞭4次――快速骑马――温柔抚摸马儿。

4、赛马后的传递游戏。

(1)出示游戏队型图(半圆)提问:怎样变成圆形?

教师出示箭头帮孩子理解变圆形的方法。

(2)孩子们自己调整变成圆形。

(3)教师哼唱旋律,由慢变快集体玩传递尾巴游戏。

随音乐,再次玩游戏。

二、随音乐完整表演赛马。

1、策马扬鞭――快速骑马――温柔抚摸马儿――传递游戏。

师:你听,草原上赛马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都是勇敢的小骑手,让我们骑上大马,握紧缰绳,扬起马鞭,准备出发了。

2、教给孩子邀请别人的方式,让孩子邀请客人老师玩游戏。

吉林省的草原教案篇七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和舞蹈,并对其产生兴趣。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们在体验、探究、模仿、合作、综合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舞蹈。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为歌曲创编不同的动作

一、感受大草原

1、师:小朋友们,愉快的音乐课开始了。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瞧!(出示小红马画面)它来自辽阔的大草原,今天特意来请我们到它的家乡做客呢!想不想去?(想)那好,全体起立,我们拉好缰绳,摆好姿势,跟着小红马出发吧!

2、律动:随《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做骑马动作

二、走进大草原

1、欣赏草原风光

2、学跳筷子舞

师:(出示筷子)咦?这是什么?(筷子)你可别小瞧它,在蒙古人民的眼里它可是跳舞的好道具呢!老师看到有些小朋友似乎有些怀疑,那让老师给你们跳一段吧!

(1) 师示范动作

手位:简单的筷子交叉敲击动作 脚位:前蹲、后仰

(2)师:怎么样?信了吧!谁学会了?

3、变化筷子舞节奏

(2) 师示范

在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的最后一小节加入xx x

(3)学生说——练习xx x

4、师:小朋友的眼睛可真亮啊!(出示节奏谱)变变变,你们瞧!这个新节奏变到这儿来了,老师用红色的符号表示,还变了一个动作在这儿呢!(师示范)

(1) 师念前面节奏,生念后面

(2) 念前面节奏,生敲后面

(3) 师:敲的这么好,我也想加入你们的队伍,我来敲前面的节奏吧,你们还是敲后面的部分(师敲前面节奏,生敲后面)

(4) 师:用你们的节奏告诉老师它的节奏,让筷子发出声音吧!(学生完整敲击歌曲节奏)

(5) 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生随音乐齐跳

(6) 师:这么厉害,看来难不倒你们,如果让你们加入脚步来跳,会吗?

6、加入脚步师生齐跳

7、师生随音乐齐跳筷子舞

三、歌唱大草原

2、聆听范唱《我是草原小牧民》

2、 随琴哼唱:你觉得小牧民在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跟着老师的琴声高兴的唱起来吧!

4、指导缺点:

“草儿青青羊儿肥”————青青的草儿跳起来了,肥壮的羊儿扭起来了!(休止符、前倚音)

5、随老师琴声再唱

6、师生用欢快的歌声对唱:听到小牧民唱的这么自豪,老师也想来当一回神气的小牧民,让我们来比一比,谁唱得更神气?(师生随琴接龙唱)

9、拓展

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在草原上度过了快乐的一节音乐课,我们一起骑马、唱歌,最高兴的是一起学习了筷子舞。其实呀,筷子舞只是蒙古舞蹈中的一种,聪明的蒙古人民还能用许多生活中的东西跳出一段一段好看的舞蹈呢。你瞧(出示蒙古族各种舞蹈画面)

四、告别大草原

1、师:蒙古的舞蹈多姿多彩,蒙古的人民热情好客。瞧!小红马又来了,让我们骑上小红马跟大草原告别吧!

2、播放歌曲,生随音乐唱起歌,边跳边出教室。

吉林省的草原教案篇八

1、 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2、能自编动作表演。

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能自编动作表演

电子琴、录音机

1、听音乐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唱一唱,动一动。

4、复习上节课内容。

1、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1)在完整地聆听感受中熟悉歌曲的音调。

(2)轻声随范唱录音哼唱旋律。

(3)听着录音有感情地读歌词。

(4)分小组编创动作,请小组内一名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有感情地唱歌。

2、编创与活动:

(1)组合一组汽车、轮船的音响录音或用琴模仿这些音响,让学生听辨、模仿。

(3)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

吉林省的草原教案篇九

1、会认写10 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中蕴涵着的思想感情。

4、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藏北草原的景美,人美,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感受藏北草原的景美,人美,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品味藏北草原之“美”,体会作者对藏北草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课时安排:2课时

师生双方教学活动方案预

一、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藏北草原。

2、你们对“藏北草原”了解多少?

3、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收集的相关信息。

4、再让同学们谈体会。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给我们介绍了些什么?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

3、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4、整体感知,师相机板书。

5、请你根据板书给课文分段。

6、指名回答:

7、师小结:第1自然段、2——6自然段、7——8自然段。

三、深入学习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第一段,体会情感。

2、指名读,师相机指导。

3、采取多样的读书方式要读,读中进行体会。重点句子“这就是我的故乡,我深深爱着的藏北草原”。

四、练习本课生字,进行书写。

师生双方教学活动方案预

一、通过朗读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师:“我深深爱着藏北草原”,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藏北草原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请只有读课文,把你最喜欢的地方划下来。

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1、指名读2——6自然段,思考:这几个自然段集中写了藏北草原的什么特点?

2、再读,把能表现草原“温柔之美”的语句和词语圈出来,并批注自己的感受。

3、同座位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4、指名反馈。

5、指导朗读“阳光下,绿绿的草地闪着迷人的色彩。最吸引人的是那雪白的羊群……吃着嫩草。”

“绿色是大自然的生命,在这绿的生命中……在草地上飞舞。”

再引导读重点语句。

6、小结:是啊,这绿绿的草地,雪白的羊群,飘香的酥油茶构成了这藏北草原独有的美景。难怪作者不禁心中赞叹“美啊!实在令人兴奋”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读。

7、师:“我欢呼、我兴奋、为故乡,为我的藏北草原”藏北草原不但自然风光美,草原上的人们更美。他们勤劳好客、勇敢善良,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师和同学们齐读7——8自然段。

吉林省的草原教案篇十

2、蒙古舞蹈基本动作。

3、综合练习:双声部节奏练习和双响筒和多种伴奏乐器。

4、音乐游戏“赛马会”、大型粘贴图画创作。

本课根据音乐新课标的要求提倡音乐与姊妹艺术综合为指导思想,将音乐与舞蹈、美术等姊妹艺术形式的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从小朋友的兴趣为动身点,培养同学的即兴创作能力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的意识。

1、通过对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学习,指导同学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即兴的为歌曲创编动作扮演。和对不同音乐意境的感受。培养同学的音乐审美情趣。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掌握有关蒙古舞的基本动作,和对音响的探索能力。

3、通过“意境”的教学方式,让同学学唱、聆听、感受,培养同学的思维能力,激发同学的想象力。

1、体会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情绪,并能有表情的演唱并能用舞蹈动作扮演。

2、通过对草原赛马情景的表示,对的马蹄声,和加油声的模仿,掌握双声部的节奏。

教学难点:“赛马会”音乐游戏的挖掘,和游戏中小朋友们的合作,配合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1、放“马跑”的律动的音乐。

同学:随“骑马”律动进入教室。

老师:小朋友们,看!我们骑着马儿来到哪里了?

同学:大草原!

老师介绍大草原。

老师:对,我们来到了一片广阔的大草原,它像一幅巨大的绿毯铺在地上。美极了!

1、老师舞蹈引入(背景音乐《草原就是我的家》)。

老师:有没有谁知道老师跳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同学:蒙古族。

老师:(出课件)介绍蒙古族族的衣着服饰、蒙古包。

老师:(出课件)非常正确,看这就是蒙古族的小朋友。蒙古族是我国的56个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在常年草原上生活,喜欢穿美丽的色彩鲜艳的长袍,漂亮的马靴。他们最常的打扮是在头上栓一条美丽的头带,非常的神气。

老师:(出蒙古包图)看这是什么?这是他们的房屋,由于他们常年在草原上生活,他们的房子不是用砖瓦盖成的,而是用木制的圆形的墙壁上面加一个伞型的顶组合成的帐顶的四周用厚厚的毛毡子覆盖着用毛绳固定。房屋可以移动。这就是蒙古包。

2、学习几个蒙古舞蹈动作,一边学习一边考虑蒙古人的生活。

老师做蒙古舞的马跑步,挤奶,雄鹰展翅的动作介绍蒙古族的生活。

同学学习蒙古舞基本动作。

1、老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同学念一次歌词。

a、为歌词加上动作。

b、小朋友们一起扮演,选出一个做得特别好的小朋友再带着大家做一遍。老师请一个小朋友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来一次。

3、听。

a、老师范唱。

b、同学听磁带。

c、同学跟琴有感情的演唱,老师做提示让小朋友唱得更有感情。

d、用动作扮演歌曲。

1、表示欢乐的草原。

a、老师提供彩纸和小朋友们一起把自身打扮成蒙古人。

老师:(出赛马图)。

老师拿出两样乐器,问哪一个发出的声音更象马蹄声。(演示双响筒,和手串铃)。

同学:双响筒。

b、老师将乐器发给一些同学,拿到手串铃的小朋友想想怎样用它为赛马的选手加油,拿到双响筒的小朋友用他来模仿马蹄声。

没拿到乐器的小朋友,动动脑筋想一想还可以用身边的音响来模仿马蹄声。或用怎样的动作表情来加油!

c、将小朋友们分成两组,一组加油,一组模仿马蹄声。(各队选一个拉拉队长。)。

2、一起跟着音乐制造热烈的赛马局面。(请几个小朋友扮演赛马的局面。)。

3、粘贴图画。

a、老师放变奏的《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乐。

同学: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自身的感受。

b、老师拿出为小朋友们准备好的粘贴画,让小朋友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创作图画表示美丽的大草原。

吉林省的草原教案篇十一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

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勤劳。

:光盘、录音歌曲、生字卡片。

听!悠悠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板书:草原)(放录音歌曲)

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去美丽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早晨是什么样的。(补充课题:的早晨)

齐读课题。

看!(播放光盘)

你喜欢草原吗?你喜欢草原的早晨吗?

1.那就翻开书,自己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2.能把课文再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吗?

要求:请拼音小博士帮好你的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好朋友仔细听好,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然后两人再交换进行,开始!

3.练读了几遍课文,那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来表示。

1.谁来先读好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

评价,指导:你读得很流利。

好象鞭声还不够响亮,谁再试试。

黎明时,草原还没有苏醒,是很静很静的。读好:宁静。

眼前,你看到了怎样的草原?读好:铺满新绿。

谁愿意当一回牧民,甩起鞭子将草原唤醒。

草原还没彻底醒来,再来一遍。

齐读

2.此时,草原开始热闹起来,欢乐起来!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学生评价: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还不够?从朗读中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谁来读好它。谁能超过他。

喜欢羊儿出圈,喜欢跨马追赶的同学一起来读吧!

3.让我们眺望远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草原的远处十分迷人。谁来读。为什么这样读?

悠悠的感觉读得真棒!学他的样子一起来读。

4.草原真是太美了,这样美的地方,这样美的课文,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起读了。

(齐读)你觉得草原怎么样,草原的早晨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小朋友把课文读得这么棒,相信课文中的生字你也能学得很棒。

1.认读生字卡片

小火车开起来(带拼音,去拼音)

2.这堂课我们学习两个生字“动、牧“

自学笔顺表,掌握笔顺。学生书空笔顺。

自己分析字型结构,左右等宽。结合学习新偏旁。

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注意写字姿势。

1.

出示生字词: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2.

指名认读,介绍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1.各自朗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练习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来了。

(2)()羊儿()圈门,()奔向()。牧民们(),追赶那()。

(3)()羊儿像()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2.结合口头填空,理清文章结构。

3.读了课文,我们又懂得了什么?

4.练习背诵。

1.出示生字:无打处民原新

2.指名认读。

3.仔细看光盘上生字书写笔顺,比较每个生字的结构安排。

指导:“无、民”都是独体字。“无”最后一笔是竖弯钩,沿竖中线往下写,“民”的最后一笔是斜钩,幅度较大。

“处、原”是半包围结构。“处”第三笔是平撇,“原”里面是“白、小”。

1.练习描红。

2.各自练习书写生字,觉得难写难记的多写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背诵课文。

吉林省的草原教案篇十二

1、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美)

2、你认为《草原》中什么美?引导学生归纳出“景色美,人情美”

1、自由

朗读课文,你最喜欢哪些景色?为什么?

2、学生自由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当安排朗读指导与训练。

草原的美景让我们流连忘返,还有什么也让我们不愿离去的吗?(人)

1、小组讨论:从什么地方可以体会到“人情美”

2、汇报交流,随机朗读

3、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4、你还知道关于蒙古这个民族的风俗吗?

如果你是一名导游,怎样向游客们介绍蒙古草原呢?

吉林省的草原教案篇十三

1、会认10个字,会写8个字。

2、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1、学会本课生字。

2、学习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指导学生感受热爱家乡的情感,背诵课文。

识字卡片、有关草原的风光片或图片。

2课时。

(一)观看草原的录像,激趣导入。

你去过草原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二)指导读课题,读出喜爱之情。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读准字音。

2、拼读会认字,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内检查生字词读音的掌握情况。

4、教师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

(1)读一读这些生字词,指名读、齐读“枣红马、百灵鸟、忘记、因为、这里、最鲜艳、壮、不管”。

(2)开展拼读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词语接龙朗读,看哪一组读得又快又准。

(3)让学生质疑:哪个词不懂?理解“壮”:在文中找一找带有这个字的句子读一读,(这里的牛儿最壮)学生自己说一说“壮”字在这句话中的意思。

(4)自己小声读文,看看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请老师和同学帮助。

5、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标画自然段。

(四)朗读感悟。

1、分小组指名读文,思考:课文写了谁喜欢草原?

2、指名回答,老师贴图。(枣红马、百灵鸟、小作者)

3、学习“百”。

(1)这个字怎样记?(白加一横)

(2)教师板书,学生注意观察占格。

(3)学生们练习书写,注意把第一笔横写长点儿。

4、学习课文内容。

提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喜欢草原?读文找答案。

5、自己读文,找答案。谁找到了就告诉大家,自愿选择汇报。(学生说哪部分内容,教师就和学生共同学习哪一小节)

6、学习第一小节。

(1)师生配合读文。

(2)学生汇报,其他同学补充:“为什么马儿喜欢草原?”

(3)出示练习:草儿( )牛儿( )羊儿( )

(4)指导朗读“最鲜、最壮、最欢”。读出草原的美丽和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7、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百灵鸟为什么喜欢大草原?

(1)谁能从文中找到答案?请读出来。

(2)指导朗读。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喜爱之情?请

你试一试,读一读。

8、学习第三小节

作者为什么喜欢大草原?可以结合前边所学习的内容说一说,齐读最后一句话。

(五)总结。

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你喜欢草原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口语交际练习。(根据学生情况任选其一)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家乡或祖国)吗?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1、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可爱的家,因为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可爱的家乡,因为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因为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业

背诵课文。

(一)开课导入

(二)背诵课文

采取多种形式练习背诵。

(三)学习生字词

1、复习“什、抓、把、地”的读音。

2、观察“朋、什、抓、挂、打、把、地”这几个会字的结构特点(都是左右结构)。

3、记忆字形。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先自己记一记,然后小组交流记字方法,最后集体反馈(以旧带新)。

4、练习巩固字形

(1)看偏旁组字组词。

(2)给熟字加偏旁组成新字

月—( ) 十—( ) 巴—( ) 也—( )

5、指导书写,注意把字写匀称。

(1)指导“朋”字的占格,左右相同。

(2)观察其余几个字的结构特点是什么。(都是左窄右宽)

请学生注意:在书写时右边部分占了左半格一点。

(3)练习写字

先描一描,再自己写,注意把字写端正,写漂亮。

吉林省的草原教案篇十四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那么……那……”“既……又……”造句。

3。背诵课文第一段。

4。初步掌握文章中描写事物与环境联系变化的关系。

理解课文中情景交融即事物与环境的相互联系。

录音机一架、幻灯机一台、自录配乐朗读磁带一盒、幻灯片若干。

三课时。

学生自学课文,总体感知课文内容,扫除字词障碍。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你在图画里见到的草原是怎样的?草原上的牧民有什么风俗习惯?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者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情境之中,油然而生了特殊的感受,目睹了草原的蒙族人民接人待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了,让我们一起随着录音去参观访问。

二、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三、学生自学课文

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懂的字、词查字典解决。

四、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节写发生了什么事,同时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第一节: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

绿毯 勾勒 骏马 奇丽 柔美

渲染 回味 茫茫 一碧千里

翠色流

第二节: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

疾驰 迂回 洒脱 襟飘带舞

第三节: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

第四节: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

拘束 羞涩 鄂温克

第五节:斜阳下的话别。

天涯 斜阳

五、质疑

还有什么不懂的字词?

六、作业

1。练习作业第1题。

2。熟读第一自然段。

讲读第一、二自然段,初步了解事物与环境的联系。

一、讲读第一节

1。默读、分层次。

2。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看到的天空景色是怎样的?(板书:“那么清鲜,那么明朗”)

3。“那么……那么……”表示什么意思?谁能够用上它说一句话?

4。如果你置身于这样一种清鲜、辽阔的环境之中,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呢?作者的感受又是怎样的?(板书:“总想高歌一曲”)

5。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录音,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听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想象回到作者的描写,板书)

天底下 一碧千里

平地 绿

小丘 线条柔美翠欲流

羊群 白色的大花

6。出示幻灯图景。重点理解“茫茫、翠色流、渲染、勾勒”同时进行朗读训练。

7。如果你置身于这番美景之中,又会产生如何的感受呢?作者又是怎样的感受呢?(板书:惊叹、舒服)

9。最后一句话写出谁的感受?为什么这样写?(骏马、大牛衬托景色的美丽)

10。小结:这节写作者初到草原看到的景象,从天空写到地面,置身于美丽的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作者产生了特有的感受,情景交融。祖国的草原是这么美丽,让我们看这图景,听着草原音乐,把课文内容回味一遍,争取背下来。

(学生看图听音乐,教师随着音乐指点图景,即兴诵读)

11。指名试背。

二、讲读第二节

默读课文第二节并在练习题上填写表一,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填写。

2。“马疾驰,襟飘带舞”是何意思?

3。为什么说“象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4。小结:作者初入草原,看不见什么东西,听不见一点声音,处在这种环境,使人产生一种辽阔、静寂的感受,接着作者快到公社时,看到了牛羊成群,主人迎客,听到了各种声响,自然引起了一种兴旺、热闹的感受。作者的感受由静到动,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在变化的结果,这说明,环境变了,事物也在变化。

三、作业:

1。背诵第一节。

2。练习作业第2题、第3题。

讲读三、四、五自然段,领会中心,点明写作特色。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课后词语。

2。指名背诵第一小节。

二、讲读第三、四、五小节

1。出示课后题(3)

主客是怎样见面的?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我们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2。围绕以上问题,默读三至五小节,找出有关动词,填写在表(2)中,(指名将找到的动词填在黑板上。)

3。主客见面,作者写出了热情洋溢的气氛,主客之间是怎样握手的?(引读)怎样笑的?(引读)怎样说的?(引读)。你体会到此时大家的心情怎样?(高兴、欢乐、热情)有感情地朗读。

5。饭后,在草原上又举行了联欢告别仪式,让我们一起分享这蒙汉情深的欢乐吧。

(出示幻灯图景,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

7。作者的诗句充分表达了这种心情。说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诗意。

8。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节。

9。这三节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三、总结全文

1。从全文看,前面两节主要是写什么的?

后面三节主要是写什么的?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3。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略)

四、作业

课堂练习作业第4题。

《草原》课堂练习题

表(1)

表(2)(填写有关动词)

一、抄写词语:

柔美( )( ) 奇丽( )( )

骏马( )( ) 回味( )( )

洒脱( )( ) 拘束( )( )

绿毯( )( ) 斜阳( )( )

一碧千里( )( ) 翠欲流( )( )

二、填空: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_______,空气是_______,天空是_______,使我总想_______,表示我的_______。在天底下,_______,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_______,小丘也是_______。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_______绣上了_______。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__,就像只用_______,不用_______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

三、造句:

1。那么……那么……

2。既……又……

四、根据理解填空:

1。课文前两小节主要赞美________________

课文后三小节主要赞美__________________

:《草原》一文是作家老舍先生访问内蒙古草原后写的一篇访问记。作者对祖国草原的美丽景色赞叹不已,同时又热情地赞颂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意。文章文句优美,语言流畅,不愧为语言大师、散文名家之大作。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懂得事物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难点是理解课文第一段对草原美景的描述。关于这篇文章谈两点教学设计。

首先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情境教学。学生对草原没有什么直接的感受,因而对第一段的理解比较困难。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特点,我确定了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的方法。准备了自己录制的配乐朗诵磁带和幻灯图片。用表现草原风景的幻灯图片,学生所熟悉的草原音乐,教师的感情朗诵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这种形声效果,充分进行想象,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当学生所谈内容与课文描写大体相近时,说明学生对文章已经有了较好的认识,教师则在一旁稍加指点,使学生的认识与课文内容达到统一。采用这种方法教学,从情境到认识,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与“事物与环境”这一阅读训练重点的理解也是一致的,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美的教育。

其次,采用多种练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阅读训练。在课堂上要扎扎实实地给学生进行读、写、说的训练,实实在在地教给学生知识和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篇课文分三教时完成。第一教时着重是预习,整体感知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质疑问难;第二教时是讲读第一、二段,体会事物与环境的联系和草原美景;第三教时讲读后面三段,进一步掌握了物与环境的联系,体会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感情。预习、讲读和作业均在课堂内完成。

草原美景的理解光靠情境渲染是不够的,情境创设只能给学生增加感性认识。要真正理解草原的美景,还要从理解字词入手,同时加强读和写的练习。默读、听录音朗读、引读、齐读、诵读贯串在教学过程之中。讲读完了,用笔填写第一段中的重要词语,以巩固加深理解。在教学第二段的时候,根据阅读训练重点设计了表格让学生填写。这一练习有一定难度,学生通过认真自学、填写、可以增加对事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同时让全体学生得到了一次训练。整节课应把主要时间给学生进行读、说、写的训练。

吉林省的草原教案篇十五

1、培养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旋律特色,掌握3、5、6三音。

3、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协调能力。

1、完整演唱小学课文《草原上》。

2、唱准3、5、6三音的音高,并进行创编。掌握四分音符及二分音符。

3、初步听唱《我是草原小牧民》,把握节奏、情绪,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基础。

完整演唱小学课文《草原上》

以3、5、6为基础音的旋律创编

五、教学准备:

琴、光盘、打击乐器(碰铃、双响筒、三角铁、响板等)头巾等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情境想象,导入主题

1、教师以语言及身体语言导入

……——揭示“草原”图画,放小学课文《草原上》的音乐,教师表演蒙古舞的基本动作。

2、揭示课题,简单介绍蒙古民族的风俗

师:我们这是到了什么地方啊?——出示地图

(三)学习歌曲小学课文《草原上》

1、学习歌谱

(1)聆听歌曲,模唱曲调——放小学课文《草原上》的音乐

师……用“la”来演唱歌谱。

(2)教学3、5、6的唱名,掌握音高

师:“听到同学们动听的歌声,草原上的牧羊人们也想一显身手,……。——(黑板上两个大圆圈)

……

——放小学课文《草原上》的音乐

2、有节奏地念歌曲词

(1)教师按照节奏念歌词边做动作,学生聆听

师……出示歌词

(2)学生跟着老师念歌词,老师注意把握节奏

师:“同学们愿意一起念念吗?”(教师带领学生边念,边做动作)

3、完整地演唱歌曲

(1)听音乐,按乐句填词入曲

师……

(2)完整地演唱全曲

4、艺术处理

(1)师:……生回答)

……钢琴伴奏

……——放小学课文《草原上》的歌曲

(2)认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

……

b、实践练习

师:……

c、再唱歌曲

……放小学课文《草原上》的歌曲

(四)课外延伸,创作表现

1、听赏《我是草原小牧民》

……

2、分小组合作创编

师……(生回答)

2、请部分小组表演两段音乐

(五)课堂小结

师:……

谢谢,最后……

吉林省的草原教案篇十六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搜集草原风景的图片、资料。

第一学时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

3、理清课文的线索(练习列小标题):

(1)草原美景;(2)欢迎远客;(3)亲切相见;(4)热情款待;(5)联欢话别。

(或:初见草原—迎客—相见—待客—话别;初见草原——进入草原——蒙古包外——蒙古包里——联欢话别;……)

4、反复默读第一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能讲的`讲,不能讲的可以读。

如:(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说一说为什么作者想高歌一曲?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类似的感受——草原上空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格外开阔,空气清鲜,使人感到特别愉快,所以想无拘无束地放声歌唱。(可能唱什么歌?)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可以闭上眼睛去想象:草原绿得无边无际,由于天气晴朗,远处也是那么一派清清楚楚的青绿色。(为什么说“并不茫茫”?——在作者心中一直以为是“天苍苍,野茫茫……”)

(3)“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的大花,指的是白色的羊群。

(4)“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观看一幅中国画,明白“渲染”就是用颜色涂抹,“勾勒”是用线条勾边儿。“不用墨线勾勒”,指的是小丘柔缓得没有明显的界限。“翠色 欲流”,是说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绿颜色浓厚,就像要流下来一样。“欲”,是“将要”的意思。流到哪里去呢?“轻轻流入云际”。这里是说,绿色的草原一望无际,与天相接,仿佛翠绿的颜色流入了天边。(与“万古长青”、“一碧千里”区别。)

(5)“这种境界……”这一句是说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心境。“惊叹”,是因为第一次看到草原,处处感到新奇,对满眼的翠绿,感到惊讶。“久立四望”,是留恋草原景色,总是看不够;“低吟小诗”,是想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可能吟什么诗)

(6)“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大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类似的感受。比如人心情好时,会觉得小鸟在向人歌唱,树枝摆动是为人鼓掌。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能背的背诵。

6、质疑。

7、建议课后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感受草原,或赞美草原、关注草原的实践活动(如画、写诗或文、配乐朗诵、编歌、找图片、搜集描写草原的诗歌、办手抄报……)。

第二学时

1、课文不仅写了草原的景美,还写出了内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人情美)。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如“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许多人“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客人;他们盛情款待来客:“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姑娘们为客人唱歌、跳舞,小伙子表演套马、摔跤等等。)

2、据课文的描述,分角色表演欢迎远客、盛情款待、联欢话别等场面。

3、课文的结尾“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点题之句,读后体会其中的含义及表达的感情。

(这一句进一步点明了让作者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是草原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

4、课文中还用了不少比喻句,来描绘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画出来体会体会。

(如用“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来比喻草原上的羊群;用“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来比喻小丘;用“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来比喻河;用“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比喻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的蒙族同胞。这些比喻的特点是恰当、生动,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仿佛我们亲眼见到了一般。)

5、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课文的语言特点。

(全文要用欢快、喜悦、赞叹的语气来读。)

6、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解和课文中的语言组织在一起,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向同学介绍内蒙古风光和风情。说之前可引导学生将说的内容列成提纲,然后围绕提纲介绍,介绍时尽量用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7、质疑

8、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 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吉林省的草原教案篇十七

1、设计制作一幅以“美丽的草原”为主题的美术作品,手工粘贴、绘画等形式不限。

2、创作时要构图饱满、要有疏密远近之分来体现草原的美丽。

3、人景结合,处理好人景关系。

播放背景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或马头琴曲。小组合作时要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合理的使用时间。运用大胆创新的理念,设计出与众不同的美术作品。培养孩子们将创新的理念融入到美术创作当中。

1、自评

2、互评

3、师评

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以及在实践中遇到困难和收获。评价他人作品的作品,找出优点,纳为己用。对创意新颖的作业进行重点点评。培养孩子们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作品的好习惯。

美丽的草原 (天堂)

近景 人物 主色 深绿 浅绿 黄绿 挂图

中景 毡房 篝火 浅蓝 天蓝

远景 羊群

背景 草地 蓝天

本课是以“美丽的草原”为主题的教学内容,从小学语文版到音乐版,已经有很多年了,到了今天的美术版终于出炉了。回头看来,似乎这道“美丽的草原”是这样酿成的。

一、主料---育人

本课通过欣赏草原导入新课、赞美草原探究新知、设计草原才艺创新、评价草原各抒己见这四大板块突出一个字,那就是“爱”,用美术教育人,通过手工粘贴、线描画、水彩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美丽的大草原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学习的热爱,对美术的热爱。

二、配料---审美+创新

美术是视觉艺术,我力求把这道菜制成视觉大餐。

从欣赏视频草原美景,到我的板书,以及孩子们在黑板上的即兴作画,欣赏颜色鲜艳的同龄人的范品,每一步都为孩子们提供着视觉美感和心灵的震撼,目的是为了激发孩子们想象和创作能力。在艺术实践过程中孩子们享受这着老师为他们提供的视觉大餐,激发内心与众不同的创意,小组合作的如此默契,将孩子们的创造性表现的淋漓尽致,作品构图合理,主题突出,颜色搭配的符合自然常理,又有与众不同的创意,达到了将创新的理念融入到艺术实践当中。

三、调料---趣味

一节成功的美术课,恐怕离不开“趣味”做调剂,无趣无法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情,实践证明,只有让孩子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在本课中,通过欣赏草原、赞美草原、设计草原、评价草原这几个大的环节,设计出各种各样与草原有关的美术作品,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欲望,使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享受美术带给他们的乐趣。

也许这道丰盛的“美丽的草原”大餐的分量还不足,只要能给孩子们带来一丝回忆,对于我来讲已经足够。我将继续努力,为孩子们烹制一道道美术佳肴。

吉林省的草原教案篇十八

1.知识、技能:通过观察及表现百灵鸟的外部形态,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基本形概括的方法表现物象的造型能力。

2.过程、方法:通过观察想象表现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通过色彩艳丽的百灵鸟的形象,让学生体验色彩搭配的美感。

3.情感、态度: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保护鸟的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习百灵灵鸟。

2.了解分析的百灵鸟特点及认识更多百灵鸟

(1).师:你们见过百灵鸟吗?那老师考考你,那只是百灵鸟?(课件) (2).现在让我们认识更多的百灵鸟(课件)

a沙百灵:是国内观赏笼鸟之一,草原名贵鸟,生活在河北省北部,青海东。

b云雀:全世界大约75种,羽毛颜色像泥土。

c角百灵:颊部白色并有黑色宽阔胸带,尾暗褐色,后爪长而弯曲。 d斑百灵:一般腿粗壮而尾短,嘴厚。

(1)我们对百灵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你们猜猜百灵鸟会在做什么呢?

师:百灵鸟不仅有特点的外形和优美的歌声,再看看百灵鸟身上有哪些图案、花纹、线条?

5.师:根据百灵鸟的特点,老师现在也想用多种图案和线条画一只漂亮的百灵鸟,你们想看吗?(师范画)

你们能运用多种线条、图案、色彩为今天的森林舞会送上漂亮的百灵鸟吗?(出示作业要求)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859995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