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论文范文(2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7 02:10:12
玉米的论文范文(22篇)
时间:2023-11-07 02:10:12     小编:雨中梧

总结是一种自我反思和成长的方式,可以加深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和培养艺术素养对于丰富个人生活非常重要。这是一份精心挑选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玉米的论文篇一

(一)断梢(包括断干)。

在马尾松受到冻害之后,断梢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主要的现象:马尾松树冠承受了过多的雪的重量,而导致去树梢、树干达到了本身负荷的极限程度,到导致断裂。

(二)弯斜。

由于马尾松的树木、树枝承受了过多的雪的重量,但是并未超出所承受的极限,由于马尾松本身具有弹性,使得其向下完全导致形成弓形。

(三)倒地。

马尾松的受害率比较高,和上面介绍的弯斜较为相似,倒地也是由于其雪量的承受重量过大,在雪的不断压力之下,逐渐被压倒在地面上。

(四)翻蔸。

此类马尾松的受害率,主要是在陡坡以及较为稀薄的地方容易出现,马尾松因为雪压,而使得出现头重脚轻的形成,导致其被连根拔起或者出现了根系严重扯断。

二、冻害后,马尾松林的管理技术措施。

(一)受灾林木需要及时的进行处理。

1、多数弯斜的马尾松在积雪融化了之后,还是能够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而且不影响其正常的发育,可以保留,所以在雪灾发生期间,需要及时、随时的对树冠上面的积雪进行处理。

2、倒地的马尾松,如果其根没有西开地面,或者仅仅是根系受到了轻度的损伤,也能够在雪融化过后,逐渐的恢复生长,也能予以保留。所在在积雪过程中,需要及时的清楚积雪,在融化之后,立即予以扶正、培土等有关处理。如果根系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损伤或者是被扯断,不能够恢复生长,则需要将其拔出。

3、而对于断梢、翻蔸的马尾松,已经不存在恢复、存活的希望,在雪灾之后则需要立即拔出,并将其运用到其他部分。

(二)清山抚育。

在雪灾之后,气温得到了回升,在受灾的马尾松林钟进行选取锯截、扶持、清除等方式对断枝、倒伏、枯枝等等进行处理。

(三)停止采脂。

对于受灾的马尾松林,需要停止对于松脂的采割,以便马尾松的长势恢复。

(四)中幼林林分恢复措施。

1、培土复壮。

对于只遭受到了轻度雪压的马尾松的倾斜以及倒地等,在积雪融化之后,依然可以恢复生产的小马尾松树,怎需要在根颈处进行培土,一般来说,其培土的厚度介于20~30em之间;需要注意的是,从树干的基部50cm左右地方取用土培,将出现了松动以及倾斜的马尾松进行扶正处理、踏实处理,避免根系出现悬空等现象,在必要的时候,则需要进行捆扎支架支撑。

2、补植补造。

在受灾只有50%以下的马尾松林,可以在清理之后,选取一样或者相当规格的树苗来进行人工的补植,而在补植的时候,尽量选择阔叶树的补植,从而利用混合林,来增强其抵抗雪灾的能力。

3、重新造林。

在损害程度达到了50%以上的马尾松林,怎需要重新进行建造。如杉木、木兰科、壳斗科等阔叶树的重造,或者是将马尾松与枫香、马褂木、木荷等阔叶树对其运用2:1的比例进行营林重造。而在重造的时候,也需要对于原生植被进行保护,提高其林地植被的整体覆盖度。

(五)成熟林地恢复措施。

对于个别受灾面积过大的林地,可以选取木荷、枫香等具有耐荫的阔叶树,从而形成混交性针阔业型林地,提高其抗冻能力。在清理了受灾过后的马尾松,需要及时的进行保护或者补播树苗、补植及抚育以及等相关有效措施,从而加大其森林的恢复速度。

三、马尾松毛虫危害因素分析。

(一)影响的主要原因。

1、食料。

松毛虫是否能够快速的生长、发育、繁殖都与食料是否丰富有着很大的关系。在食料充足的情况下,幼虫能够得到迅速的增长;反之,松毛虫就会出现大量的死亡。在松毛虫生长时,当幼虫还没有成素,其松针就已经出现了被吃光的现象,就会使得其提早化蛹,但是这一过程就容易导致其死亡,从而使得其产量也会大幅度减少。

2、气候。

气候则是对松毛虫最为直接的影响,其温度、湿度则是最重要的因素,同时寄生性植物以及天敌等都会影响其群中的变化,所以,气候对于松毛虫的影响的因素是具有综合性的。

a温度。

对于松毛虫的幼虫来说,温度在越冬的时候影响最为明显。在越冬的时候,如果气温不是突然的变化,其死亡率不会有多大的增幅,但是如果遇到了气温的急剧变化,就会影响幼虫体内脂肪的积累;温度还能够对其发育期产生影响,越到冬天越低,所需要的发育时间也就越长,而夏季所需要的繁殖时间则比较长。

b湿度。

对于松毛虫的幼小阶段,如果湿度在75%以下,就会影响其幼虫的生长。而干旱影响了空气中的湿度,就会促进松毛虫幼虫的生长,但是过于干旱也会导致其死亡。

(这里,可以针对你们哪里的'实际气候进行下补充,毕竟我对您那里不够了解。)。

3、林型。

各种的混交林也具备一定的虫害的防止作用,如果是纯松林,那么其虫害的密度将会过大,会影响到马尾松林得成长,而且其天敌也不容易生存。反之,混交林的使用,则使得其虫害的密度较小,天敌寄生率高,也能有效的避免松毛虫的灾害。

4、地形。

a常发区。

指的是虫害发生过于频繁,其马尾松林一般为人工纯林、中幼林,植被只有60%以下的覆盖率,天敌的种类、数量低于平均值,管理松散、人为破坏因素严重。

b偶发区。

松毛虫的出现属于偶然现象,一般在两到三年才会发生一次,其马尾松林中的数量以及种类高于其平均值,管理得当、人为破坏因素较轻。

c安全区。

在自然的调控之下,松毛虫对该林区造不成损害,林分状况。

(这段主要是考虑到您们当地的海拔、气候,依据地形、林分因子和历年虫情,进行阐述!也需要您的补充。)。

(二)对于马尾松毛虫防控。

1、准确掌握虫情。

在松毛虫的幼虫的活动,每一年至少需要三次以上的检测,对其范围、数量、危害等等进行详细的调查,从而能偶确定出具体的时段与地方,将虫害防范于未然。对于严重区域,应设立出标准的天敌寄生率、虫子密度以及种群数量。

2、针对分类施策。

a常灾区。

b偶发区。

加强虫情监测,严密监视虫源,定期调查松毛虫发生密度。采取以预防为主、重点除治为辅的策略。加强封山育林及管护力度,培育混交林,保护利用天敌,稳定虫口密度,提高林分自控能力,逐步实现由偶发区向安全区转化。对偶发区进行大面积的治理时主要采用招引益鸟、施放白僵菌、释放(招引)寄生蜂等预防性措施;必要时,使用无公害药剂,以压低虫口密度。

c安全区。

由于此区域的虫害较少,则主要是对其进行保护以及进行合理的利用,在防止现有的生态不被破坏的前提下,不轻易添加药剂,从而保证其生态环境的完善,当然,监控也是必不可少的。

3、技术措施。

a营造混交林。

在虫灾常发生、偶发的宜种植马尾松林得区域,应当选取适合于植树造林原则的混交林;而疏残林,则需要针对其原有的植被进行适当的保护,在保护的区域上补植阔叶树。一般来说,在树种的选择上,都是选择栎、栗等壳斗科植物,以及樟、木荷、檫、枫香等。

b封山育林。

对林木过于稀疏、下木相对较多的成片林地,需要针对环境进行封山育林,禁止采伐或者是放牧,并培育阔叶树种,逐步的改变、完善其林分结构,保护冠下植被不被破坏,并且将森林生物群落予以进一步的丰富,创造有利于松毛虫天敌栖息的生态环境。

c抚育、补植、改造。

针对郁闭度较大的马尾松林,需要进一步加强其抚育的有效管理,在抚育的同时,选择恰当的时间进行间伐,以此来保证阔叶树木和其他植被。逐步将现有的马尾松的纯林带、残林带、疏林带扩充、补植能够快速生长的阔叶树木,以确保混交林的快速形成。

总之,待遇与马尾松病虫害防控及增强抗冻性的措施,笔者只是针对自身经验提出了一些微薄的见解,以希望各位林业专家的指点。

玉米的论文篇二

2.1.1农作物种植条件。在进行农作物生产前,应对相应的种植条件进行必要的控制,以保证农作物能够正常生长。

首先,对作物品种和种子进行筛选。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类型,选择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保证其在正常气候条件下进行生长,同时考虑市场因素,使其经济价值能够得到有效发挥[2]。另外,在选择种子时,先要对其抗性进行评估,尽可能选用对当地的病虫害等胁迫条件有较强抗性的品种。然后,选择具有良好生活力的种子,保证成活率。例如,水稻、玉米、小麦等大田农作物,其成活率是控制群体特征与产量因素的基本条件;对于果树类作物,其单株生活力也是作物管理的重点。

其次,土地作为农作物生长的基本环境,为其提供必要的养分,而且土壤的水气比影响着农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我国土壤类型众多,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应于不同农作物的生长。以玉米为例,其生长需要相对干燥的土壤环境,耐旱而不耐涝,所以不适合在低洼地、黏土等土壤环境中种植,如果必须进行种植操作,应适当对土壤条件进行改良,并根据具体情况更换玉米品种。另外,为了促进农作物更好地生长,还需要调整土壤中的养分含量,通过施用有机肥料、生物肥料等来提高土壤肥力。并利用深翻、旋耕、平整地等方法,对土壤结构进行调整。

2.1.2种植方式管理。我国有着悠久的农业种植历史,总结出了丰富的经验和方法,其中很多种植方式都有很高的應用价值。以轮作为例,这种种植方式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果同一地块连续多年种植同一种农作物,会导致土壤缺乏该种作物所需的微量元素,而且这种缺失很难通过施用化肥来弥补,并会明显增加种植成本,对其正常生长十分不利。所以,适当采取轮作方式,可以通过不同作物之间养分需求的差异,减少某些养分的损耗,使种植者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但在进行轮作操作时,要注意前茬作物所施用的农药,避免造成药害。

随着生态农业与立体农业的发展,间作、混作、动植物生态养殖等方式不断发展起来,在丰富农业技术的同时,也为农作物的种植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必须全面发挥技术管理优势,进行有效、可靠的管理[3]。

2.1.3水肥控制。农作物在不同生长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因此,要根据其不同的生理特点,兼顾单株与群体的表现进行合理控制。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经常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方法,对肥料的成分和用量进行控制,并在农作物的生理生长、生殖生长等不同时期,使用含有不同元素的化肥,促进作物健壮生长。另外,在生物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得到了不断堆广应用,大大增强了施肥的灵活性。

水分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条件,因作物种类的不同,其需求量也存在差异,但是普遍在萌芽期、生长期、授粉期需要足量供应。

2.1.4收获与储存。农作物在收获完成后,不能立即实现经济价值与市场价值的转换,必须通过储藏、运输等手段进行调配。首先,一些农业病虫害会在储藏过程中进行传播和感染,因此,必须对完成收获的农作物产品进行筛选,将存在病虫害风险的成品筛选出来,防止对群体造成传染,影响整体质量。其次,在价值转换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必须发挥管理作用,延长农产品的保质时限,使其市场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所以,要对储存环境的'温度、湿度进行严格控制,将作物产品置于干燥、阴凉的环境下进行储存和运输,防止其产生病变。

2.2生物创新方法。

2.2.1育种方面。利用生物技术手段,保留作物中的优势基因,通过遗传学方法进行繁育,培养出产量表现好、针对性强的品种,在区域的胁迫条件下,发挥出品种自身的遗传优势,对外界病虫害、旱涝情况、土地盐碱性、自然灾害等条件进行抵御,展现出更高的经济价值,是农作物种植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时,对于果树、花卉等采取嫁接方法,也可以使其具备良好的经济性状,使其在产量水平、质量标准上都获得市场的认可,让农户得到切实的经济利益[4]。

2.2.2激素类物质的应用。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这类激素类物质,对作物的生长特殊时期进行控制,使其发挥出更突出的生长优势,并在产量上获得突出表现,一般常见的生长调节剂有赤霉素、乙烯等。另外,在应用生物激素时,还会涉及无子果实培育、果实催熟等,使培育出的作物能满足市场需求,在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提升作物品质。

2.2.3作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在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日趋增强的今天,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可以使作物的生长环境更为健康,同时提升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经济价值。例如,采用转基因技术、诱变育种操作、生物习性驱虫、引入自然天敌驱虫等一系列生物措施,对于农作物的无公害生产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3智能控制应用。

农作物的生产管理,应充分吸收信息化时代的先进技术手段,不断完善现有的技术。例如,利用高科技手段建立的反馈式作物管理系统,就是智能化农业应用的最好佐证。使用者可以利用移动手机客户端,配合田间成像技术与配套管理设施,对作物的生长过程进行实时管理,使作物在生长的关键时期得到及时管理。通过有效控制光、温、水、气和土这一系列植物生长所需的资源,为作物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在解放劳动力的同时大大提高农作物种植管理的科学性。

但是,基于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情况,这一方法仍处在试验阶段,尚未进行全面有效的推广。然而作为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需要更多的关注,将大量的技术人员、资金引入农作物智能管理上,不仅会获得相应的经济收益,也是促进方法升级的重要途径。

3结语。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农作物的种植管理工作应做到与时俱进,充分与相关的智能化技术结合,使农业生产和作物管理在技术和方法上实现创新。同时,在完善常规栽培技术、生物方法创新的辅助作用下,实现农作物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帮助农业生产实现转型升级,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2]王超,赵润鹏.河北地区农作物涝灾后应急管理技术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58.

[4]吴国强.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创新与发展思路探讨[j].种子科技,2016(10):45,47.

玉米的论文篇三

1.玉米施肥技术氮肥:幼苗期占2.1%,虽然需求量较小,但作用很大,此期严重缺氮,将不形成果穗而造成空秆,轻度缺氮发生老苗现象,产量显著下降.拔节至抽雄开花的穗期占51.2%,此期如氮肥不足,影响花粉发育不能正常授粉结实,百粒重下降.后期占46.7%,缺氮会造成严重减产.

作者:李强刘永超宋洪斌作者单位:李强,刘永超(镇赉县水稻生产办公室)。

宋洪斌(镇赉县土地局)。

刊名:吉林农业英文刊名:jilinnongye年,卷(期):“”(10)分类号:s4关键词:

玉米的论文篇四

3.1田间管理技术玉米种植应充分重视前期的整地环节,比如秋季适合深耕,耕地深度最好为25cm,在耕地过程中应适当混合有机肥料。播种时间应与季节及耕地状态相适应。播种时,应根据面积合理配置播种量,最好同时进行施肥,保证肥料与种子间的间隔,防止肥料对种子造成破坏。

玉米在早期的生长中易出现枯死情况,出现早期枯死的症状表现为叶片枯黄、苞叶呈散开下垂状、最底部的枝干软化易折断,这种情况的直接后果是玉米减产。因此,要提高对玉米前期生长的关注,有效的措施是施钾肥与磷肥。

当玉米处于3~4叶期时要进行间苗,当玉米处于5~6叶期时定苗。在这一过程中,尽量使叶子的方向和垄垂直。平时还要及时对玉米地进行除草,保持土壤疏松,以利于玉米根的生长。

3.2隔行去雄技术提高玉米产量的一个有效方法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并在授粉后进行隔行去雄。隔行去雄能有效减少玉米生长中的营养浪费情况。应注意,当雄穗长出1/3时,授粉处于关键期。应在盛散粉期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在散粉结束后还需将雄穗剪除,这种技术有利于玉米的生长。

3.3防倒伏技术玉米苗种植密度过大,如果生长过程中没有进行合理施肥,就容易造成玉米倒伏。因此,在玉米留苗时应疏密适当,整地时也应深耕,合理施肥,增加种植土壤的营养;在中耕环节要培土,以利于玉米根茎的扎地生长;在后期施肥时,合理运用钾肥和磷肥。同时,维持玉米密度的适当性,避免出现玉米生长缺乏阳光的问题,充足的阳光与营养是防止玉米倒伏的必要条件。另外,还可以采用药物方式,在玉米达到6~11片时,喷洒玉米矮壮素,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玉米倒伏。

3.4防虫害技术玉米螟是玉米种植的主要虫害之一,要在大喇叭口期喷洒杀螟药剂;还可以采用饲养赤眼蜂防治技术,这一技术有利于减少农药的利用。玉米粘虫是玉米生长的又一个虫害,可以采用喷洒除虫粉和速灭杀丁乳油喷雾的方式。玉米种植最常出现的另一病害是根须腐朽,解决这一病害的最好方式是耕地轮作,在日常种植中还可以适量使用时氯化钾喷雾进行防治。

4结语。

玉米种植既能满足人们的食用需求,又被广泛运用于医药、化工等行业,玉米种植者对优质品种、高产栽培模式和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应不断优化种植技术,在提升玉米产量的同时,也应充分保障玉米的品质,实现高产优质玉米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2]杨虎.20世纪中国玉米种业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玉米的论文篇五

摘要: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使用,使得在山区种植玉米出现高产高质的显著成果。基于此,以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山区的使用情况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对它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对相关的技术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讨。

关键词:

关键词: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农业生产在本地区占据着主导地位,其中玉米产量的多少对于农民收入和农业水平有着较为直观的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受到多方位关系的影响,不但包括各种自然因素,还包括人员配置、技术限制等方面的因素。在进行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生产时,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探讨与分析,提高本地区的玉米产量与质量。

2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原理。

2.1地膜不透气、不透水在将地膜进行覆盖后,要保证土壤和大气之间分隔开来,避免水分的蒸发和流失,促进地膜内部循环,保持内部的土壤湿润。当外部的水分进入时地膜可以对内部环境进行保护。

2.2保持土壤水分在使用地膜之后,温度得到极好的控制,也能够使得覆膜内部土壤湿润,利于种子的根部发展。地膜覆盖之后容易出现缺水的情况,所以,要把握好浇水的时机,避免因为缺水导致产量减少。

2.3改善土壤结构使用地膜进行覆盖后,地膜内部的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迅速,农作物更好地吸收营养,所以,营养使用比较充分。地膜也避免了土壤板结的情况出现,所以,不会因为雨水冲刷而导致盐碱地的出现。

2.4提高光合效率使用地膜覆盖技术之后,农作物吸收的光亮比使用前高最少3~4倍,中下部的叶子吸收的反射光要多12.00%~14.00%,光合作用强度增加13.50%~46.80%,农作物的叶绿素含量也要多5.00%以上,由此看来,地膜覆盖技术可以极大的提高光合效率,提高农作物产量。

2.5加速玉米生长发育进程使用覆膜技术之后,玉米出苗早,成熟快,根系比较发达,覆膜下的根长度增加8.34%,有效穗数增加16.00%,穗粒数增加110粒,千粒质量增加41.1g,穗长增加2.3cm,所以产量有着大幅度的提升。

2.6抑制杂草使用地膜之后,内部温度在晴天时往往可以达到50℃,一些杂草会直接枯掉,所以,再配合除草剂可以大大的降低杂草的生长。

3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3.1播前准备使用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时,在播种前首先要对地域进行选择,土层较深,土壤较肥沃、富含各种有机物质的缓坡是最好的玉米种植基地。土壤要进行精耕细作,深耕土地,将石子挑拣出来,一些杂草可以作为营养元素,将土壤进行粉碎,将土地表面进行平整操作。其次,选择优质的种子,其中杂交的玉米种子是第一选择,它们的生产潜力比较大,生长周期长,所以使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时可以实现产量的提升。在播种之前要将种子在太阳下晒2~3d,将种子中的水分进行蒸发,促进种子中酶的活力。最后,对地膜的质量进行严格管控,要保证地膜的增温、保墒、保肥的效果。

3.2播种覆膜昭阳区山区玉米种植时往往是带状方式进行,制定切实可行的种植方式。在播种时,要严格注意播种的时刻,播种的密度和深度进行严格控制。在玉米地膜覆盖栽培中,一方面要对种子发芽的`温度进行监管;另一方面,要对土壤进行调查分析,确保温度和水分都符合种子的发芽需求。玉米种子的品种不同,密度也各不相同,一般是使用平口耙将一些杂草树枝或者是石块进行排除,并且要将垄面填平,对种子喷洒除草剂,然后将地膜覆盖在上面。覆盖时,不管是采用人工覆膜还是机械覆膜,必须注意将膜拉紧,密封四周,膜面距离最少为35.0cm,保证地膜内部的温度和光照符合标准。昭阳区的降雨量比较大,大多数时候都是阴雨天,必须做好沟渠的排水工作,避免因为积水而导致地膜破裂。

玉米的论文篇六

摘要:玉米是一种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活到工业生产,对玉米的需求量都比较大。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玉米种植者面临来自国内外的激烈竞争,如何提高玉米的质量与产量,成为当前玉米种植者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对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进行综合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

关键词:优质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1种植品种的选择。

玉米品种的选择应根据种植地的气候与土壤特征,选择合适且优良的玉米品种。同时,应及时分析市场需求,对玉米品种的习性与经济效益综合考量。为有效提高种植质量,还应进行播种前晒种,且事先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在购买种子时,一定要选择证件齐全的大型农业公司,购买合格的玉米种子。购买数量也要适合,以免数量不够或造成浪费,一般的播种量标准为667m2约2.5kg。

2种植方式分析。

2.1混种栽培混种栽培的模式是,在同一耕地上进行多个品种的种植,一般会采用科学的比例将多个玉米品种进行混杂栽种,这种种植方式减少同品种玉米间的串粉情况,实现产量的增加。

混种栽培技术在运用时,要合理选择种植地,保证土壤特性适宜玉米生长,对混种玉米品种的选择,应以特性相近为原则,且拥有一定的抗逆性。另外,玉米品种的颜色要相近,多个颜色混杂的玉米不利于销售,不利于实现经济效益目标。

2.2适度密植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较大。一般以种植3500~4000株/667m2为宜;个别特殊的品种,如植株较小或叶子较少,可达到4000~5000株/667m2。每株玉米的种植深度为4cm。在玉米种子出苗后要及时定苗,3~4叶期最好,每个穴内定苗3株,这种技术不仅有利于适当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也能保证良好通风,保障玉米产量。

2.3比空栽培比空栽培技术的操作模式是根据科学合理的比例在玉米间留出一定的`空行,这种种植方法的优势在于为玉米的生长留出足够的空间,玉米可以进行良好的通风与光合作用,能有效提高种植产量。

玉米的论文篇七

1.1前期处理。

选择耕层深厚且有机质充足、容重1.1-1.3g/cm3、ph值6.5-7.0的土壤,适合玉米生长条件。播种前做好深耕工作,耕深18-22cm,确保土壤无坷垃无根茬。深耕可改善物理性状,使之疏松通气,促进土壤熟化,加强保水保肥能力。若上次种植时采用有色地膜铺设覆盖除草技术,则收获时应注重清除残留地膜,防止薄膜阻碍根系生长。选用抗病性或耐病性玉米品种,通过正规官方渠道购买,落实晒种、浸种工作。

1.2播种时间。

播种时间应结合葫芦岛市当地天气条件、玉米品种特性、栽培方法等多方面因素决定。例如春播时,地温需稳定在11℃以上。若温度较低,可采取温室育苗或者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提高植株成活率和发芽率。对于早中晚熟期不同品种玉米,可采取分期播种的方法,避免某一时段玉米产量过少。这可充分利用土地、人力资源,创造更高经济价值。

1.3苗期管理。

苗期中应注重查苗定苗工作,去除弱苗、病苗,也可适当喷洒植物生长剂,确保植株密度合理,防止根系生长空间过小或者资源利用率低的两极化极端现象。不同品种玉米对于植株密度要求不同,举例来说,糯玉米属于紧凑型植株,一般种植密度为6.75-7.50万株/hm2,而甜玉米属于平展型植株,种植密度以5.25万株/hm2为最佳。间苗工作宜在3-4叶开展,定苗工作宜在5-6叶开展,遵循就近多留苗、浸种催苗、做水补种的三大原则。出苗期,可用40%阿特拉津胶悬剂3500ml/hm2,或50%乙酸胺乳油,兑水750kg均匀喷洒在土壤表面,有效防治地下害虫。拔节期,应及时除去基部生长的分蘖,并做好中耕除草工作。在授粉期,去雄措施应在雄穗尚未散粉时进行,剪雄措施应在散粉期后及时进行。若遭遇高温干旱天气,应及时开展人工授粉工作,在大部分花粉开放时进行,视实际授粉情况决定具体次数。

1.4肥水管理。

施加肥料时,应适当减少长效化学化肥的使用,提倡生物防治措施和有机肥料;选择质量有保障、官方渠道购买的肥料,确保氮、钾、磷等大量元素和铁、铜、锰等微量元素都达到所需含量,避免养料不均衡。氮、磷、钾的比例应为10:4:5,避免偏施氮肥。有机肥可选择微生物肥料或者腐殖酸类肥料。若采用地膜覆盖,应适当加大有机肥施用量,确保植株营养供给。

1.5病虫害防治。

玉米易发的病虫害种类较多,常见防治方法分为毒土播撒和喷洒农药两类。玉米苗期易发矮花叶病和地老虎、蝼蛄、粘虫、蚜虫等虫害,可用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150ml,兑水750kg,进行叶面喷雾;或用杀虫剂制成毒土,顺垄均匀适量播撒。中后期易发大斑病,小斑病,黑粉病,可用50%多菌灵750-1120kg/hm2,每隔7-8天喷洒一次。对于玉米螟,可在害虫产卵期采用赤眼蜂生物防治,在心叶期用米乐儿颗粒剂拌细沙展开灌心防治。另外,及时清除残留病株,防治病害传播。开花期后,使用化肥必须注意残留期,使用残效期20d以上的长效农药原则上不许使用。

1.6收获时间。

收获常在玉米蜡熟期开展。判断方法为:剥开果穗苞叶后,用手指轻掐果穗,有少量浆液流出;或者玉米籽粒饱满变硬变亮,苞叶松散。采收时应带苞叶收获,糯玉米的采收以授粉后23-24天为宜,而甜玉米以授粉后20-22天为宜。

2、结论。

本文通过对辽宁省葫芦岛市玉米种植的基本情况调查,了解造成玉米减产的因素,并指出了玉米栽种技术上的.不足之处,其中有科技水平、种子管理的客观原因,也有农民素质参差不齐的主观原因。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从技术层面提出了一些科学、简便的改良措施,希望能为玉米产业的健康成长提供有效帮助。玉米产业的发展不仅仅决定于科学技术水平,也决定于政府农业政策和农业部门实际措施。玉米产业的发展,需要规范的科研机构、种子市场、农药市场等多方面的改良;同时,对当地农民展开技术培训,加强土地保护意识和科学意识,鼓励合理施肥和适时种植,做到玉米技术的优质、高效、节能、安全发展。

玉米的论文篇八

1.玉米施肥技术氮肥:幼苗期占2.1%,虽然需求量较小,但作用很大,此期严重缺氮,将不形成果穗而造成空秆,轻度缺氮发生老苗现象,产量显著下降.拔节至抽雄开花的穗期占51.2%,此期如氮肥不足,影响花粉发育不能正常授粉结实,百粒重下降.后期占46.7%,缺氮会造成严重减产.

作者:李强刘永超宋洪斌作者单位:李强,刘永超(镇赉县水稻生产办公室)。

宋洪斌(镇赉县土地局)。

刊名:吉林农业英文刊名:jilinnongye年,卷(期):2009“”(10)分类号:s4关键词:

玉米的论文篇九

摘要:玉米作为我国主产粮食之一,不但有着良好的经济价值,更是有着较高的使用价值。为此,对提高玉米高产种植栽培管理技术,应给予足够重视。本研究意在从基础做起,分析研究玉米的高产种植栽培管理技术,希望能够对我国玉米高产增收作出贡献。

关键词:玉米种植;高产;栽培管理。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它含有很多人类必备的营养元素,比如膳食纤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等,对人类身体机能正常运转必不可少。除此之外,玉米、玉米秸秆分别在医药领域、燃料化工领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所以研究如何让玉米高产的种植栽培技术,对人类生存和能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选地整地。

大多数农作物都是来自土壤的栽培,从土壤当中吸取养分,毋庸置疑,土壤是直接关系玉米产量高低的重要一环。只有夯实基础,才能继续发展。所以,首要任务是选择土地并整地。土地要求土质疏松、土层肥厚且养分充足,玉米种植在具备这些条件的土壤中,才能高产。土地最好是在较为平坦的地方,易耕种,方便大型农业机器作业。要在秋天进行深层松土(简称深松),距离为30cm最佳。在深松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在将犁底层打破的基础上,不要将土壤的耕作层打乱,要保持土壤层平整,对较为异常的凹陷或凸起部分要给予科学处理。

2施用基肥。

在玉米播种环节前,施用基肥必不可少。基肥的选取主要是有机肥料,最常见的是牲畜和人的粪便,或者是杂草堆肥。对基肥的用量也要有所把握,一般的情况下,基肥要占总肥料一半以上,最好是六成到七成。若基肥量不足,可以小面积沟施或穴施;若是基肥量充裕,可以大面积撒施。集中施肥,促进玉米对养分的吸收,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植物肥料中的.氮磷钾肥也是种植玉米时要用到的肥料,施肥的用量大致在667m230~40kg。由于玉米属于夏播作物,早播种对高产极其重要。为进一步稳固玉米的吸收效果,可与有机肥料一起施用。

3玉米播种。

3.1选择种子在播种阶段,选择种子是最重要的一环。一定要注意种子的质量,选择产量高且抗病性强的优良种子,确保玉米苗的成活率。

3.2何时播种各个地区的环境和气候都不同,玉米的种植时间各不相同。不能从日期上来界定,但可以从温度的角度来界定。一般种植的时候气温在10~12℃最佳。所以,大部分地区都可以选在阳历4月下旬播种。

3.3控制播种质量播种质量的控制也不容忽视。为提高玉米将来的产量,要严格控制种子的行距、种子颗粒的大小、土沟的深度、覆盖土壤的厚度等。现在较为常见的土壤播种深度是4~5cm,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若是土壤湿润,可适当减小播种深度,相反,若土壤干燥,可加大播种深度。

4管理肥水。

幼苗期对养分的要求不是很高,基肥充足,可以不追肥,只需要注意对长势较弱的幼苗进行合理灌溉、追肥,使其能在下一生长阶段与其他正常幼苗拥有相同的状态即可。除非遇到特殊的干旱天气,不然补水也是可省略。幼苗长至大喇叭口时期即可追肥,一次性施肥完毕后,把肥料用土覆盖,再集中进行一次补水灌溉。

5田间管理。

5.1适时补苗唯有利用好肥料、水分、光照等等诸多外在条件才能使玉米幼苗健康成长。在幼苗成长过程中,需定期观测幼苗情况,第一时间发现漏苗并补苗。要特别注意补苗不可在阳光下,要选择一个无强烈光照的阴天,且最好是将原有的根部土壤一起移植,有利于被移植苗的成活。

5.2间苗定苗有过种植经验的人都知道,植物个体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会影响彼此的光照和养分吸收。所以,这个阶段要注意对玉米苗进行间苗,在3叶期的时候开始实施间苗,4、5叶期定苗,开始优胜劣汰,把弱苗和受到虫害的幼苗除去,留下长势优良的幼苗。

5.3中耕防草在所有的种植中,防治杂草十分关键。为芟除杂草,疏松土壤,中耕除草势在必行。幼苗期间,中耕次数为2~3次。首次主要为疏松土壤,中耕深度为3~6cm;拔节期之前进行第2次中耕,此时加深中耕深度至10cm。准备除草剂除杂草,但注意不要让化学药剂污染幼苗的叶子。

5.4防治病虫除杂草后,最大的问题便是虫害。在幼苗期间,有很多害虫需要防治,如瓢虫、地老虎、蛴螬和玉米螟等,可使用种衣剂进行包裹,防治虫害。

为提高玉米产量,在玉米生长的各个阶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的产量受诸多因素影响,如地理位置、种子优劣、播种时间、播种质量、肥料水分、田间管理及病虫防治。在现实生活中种植时,要注意多方综合这些因素,优化种植技术,保证玉米健康成长、高产。

参考文献。

[2]黎克毅.玉米高产种植栽培管理技术研究.农家科技:下旬刊,2013,(10):57.

玉米的论文篇十

摘要: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均有种植,特别是近些年来,玉米价格持续走高,市场销路一直看好,更推动了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但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对玉米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对高温干旱条件下的玉米高产稳产技术进行分析,希望对于玉米生产有所帮助。

玉米植株高大,叶展较宽,对于水分是十分敏感的,在每个生长阶段水分的供应都十分重要,一旦缺水就会影响其生长,导致发育不良,造成减产。东北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较大,而基本又是十年九旱,如何抗高温、防干旱是玉米种植过程中始终要面对的问题,下面就此对生产中的一些措施和技术进行分析。

1足施底肥。

根据土壤的肥力酌情足施底肥,主要是以农家肥为主,农家肥是比较理想的肥料,在施用前要经过完全腐熟。施用结合整地进行,或均匀撒在地块表面连同翻耕均匀混于土壤之中,或进行条施,施用原垄沟中,在破台起垄时覆于垄下。农家肥富含有机质及微量元素,同时还有微生物,对于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起到保墒的效果,对于提高玉米的长势增强抗高温、搞干旱有明显的作用。

2科学中耕。

中耕能起到疏松土壤的作用,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利用水分渗透,破坏土壤板结及形成的毛细管,避免水分蒸发,起到保墒的作用,另外中耕培土能使玉米根系发育加强,达到壮苗的作,提高玉米植株的抗性,也能破坏地下害虫的生活环境,杀灭害虫及一部分杂草。中耕主要是进行趟地,东北地区多数是进行2趟,第1次是苗过膝,第2次是苗及腰,但如果苗过腰再进行趟地中耕就无法进行,因为机械高低有限会产生打苗现象,这时如果遇干旱天气,可以进行1次铲地,起到保墒的作用。对于受旱导致发育延迟的田块,及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提高结实率。生长后期通过放秋垄、拔大草、割空株、打底叶等措施,提高通风透光能力,减少水分竞争,减轻病害侵染,确保灌浆饱满。

3及时除草。

杂草在耐高温、耐干旱及生长方面都要优于作物,过旺生长的杂草在水分、养分、阳光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同时也会使田间的透风性降低,不利于作物的生长,要及时除草。除草要本着“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现在多采用除草剂进行除草,使用时要注意用法和用量,特别是要注意田间的杂草类型,采取针对性的除草剂,避免使用不当而产生药害。

4肥水管理。

4.1合理灌溉。

根据玉米的长势和墒情,及时采取灌溉措施,进行造墒保苗,对于水源要科学合理利用,避免浪费,要优先保证高产田和缺水临界期的田块水分供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小水浅浇的方式,维持植株的正常生长,如有条件可采取滴灌、喷灌等节水方式,尽量不要大水漫灌,使有限的水量尽可能灌溉最大的有效面积。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则也要采取节水的灌溉方式,如错时垄灌、隔垄交替灌等方式,减少水量浪费,降低田间温度,把干旱损失降到最低。

4.2科学追肥。

科学施肥保证玉米的生长养分所需,壮秆肥、攻穗肥、攻粒肥追施要及时到位,同时要喷洒叶面肥,补充玉米的微肥需求。玉米的肥料主要以氮磷钾3种元素为主,但是氮肥在控施,不要过多,避免植株徒长,穗粒肥要结灌水追施,以尿素为主,每667m2用20kg左右,要开沟施用,在植株根侧深施,主要是为了促进根系发育,增强养分及水分的吸收能力,提高抗旱性能。灌浆后期要喷洒植生长调节剂,起到降温增湿的作用,增加玉米穗部及叶片水分,促进灌浆成熟。叶面喷施硼、锌微量元素叶面肥提高玉米抗旱性,螯合态的硼、锌微肥1:1混合物以2000倍水溶液喷施到玉米叶片上,一般于下午5:00以后喷施,浓度不能过大,防止烧苗。施用旱地龙,抗旱剂1号等玉米抗旱保水剂,增加玉米抗旱能力。

5防病防虫防风。

遇到高温干旱气候条件,玉米的自身生长会受到影响,抗病力减弱,这也给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条件,所以要加强预警监测,密切关注玉米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苗头,同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控,高温条件特别适合玉米螟、3代粘虫、蚜虫及叶斑病等病虫害发生,要适时开展应急防治和通防统治。科学选用防治药剂,掌握合理用药时机和剂量,适当增加施药次数,降低用药浓度,提高防治效果。叶斑类病害先摘除底部1~2片病叶集中销毁,再喷洒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500~800倍液喷雾防治。玉米螟在雌穗吐丝盛期后1周,用4.5%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或2.5%功夫1500~2000倍液喷雾。粘虫可用灭幼脲或4.5%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等喷雾防治。也要注意对雷雨、大风、局地强对流天气对玉米的不利影响,采取措施防范。

玉米的论文篇十一

摘要:本文立足于邹平县玉米栽培技术现状,分析探究高产栽培技术实际应用问题,从而提出改进方案。

1土地的改造和利用。

早在邹平县就创建了玉米高产活动,根据山东省邹平县农业局的实际考察研究,邹平县的土地中有机质含量为2.61%,且碱解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较高。玉米种子对土壤的要求一般,但是不同土壤机制和状况对玉米最终的产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在种植玉米时期,最好选用土地较为平坦的区域,而且要保证土壤能达到一定的疏松程度和空气流通性,根据当地土壤土质,适当增加玉米所需的肥料,同时要保证土壤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以此提高对玉米的灌溉效率和保证土壤具有一定的排水能力,防止田地出现积水现象而对玉米生长造成伤害。

2种子的选取和处理。

2.1种子的选取。

根据实际调查可以发现,种植玉米的农户中即使管理栽培技术几乎相同,但是在玉米收获时,玉米产量之间仍然存在差异,追查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玉米种子选取的类型不同。众所周知,玉米种子是决定玉米长势、产量、质量看的.关键性因素,没有适合优质的玉米种子作为种植基础,很难凭借在玉米种植期间,提高玉米的管理栽培技术这种方式来使得玉米产量发生大幅度的提高,往往只能保证玉米不会出现较大的减产现象发生。在玉米种子选择时,要先要选择具有高产性的种子,要尽量降低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要选取不易出现空杆、倒伏、突尖等问题的种子。对于防止倒伏现象来说,主要是根倒和茎倒两种情况,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玉米株高、根系、茎杆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种植户可以选取具有高抗倒伏、倒折的矮杆玉米种子,例如京科389是具有耐密抗倒性质的高产量玉米杂交种子。此外,针对这种情况,还可以对土地进行适当的深耕,以此促进玉米的根系发展进程,使玉米根系能更加深入土壤,增加根部稳定性。另外,要注意选用具有抗病性和抗逆性的种子,一些种植户有时候会从上季收成中选取合适的玉米种子,这样虽然对玉米种子的品种质量有一定的保证,但是往往会引起同亩病虫害的再次出现,产量也会较之前有一定程度上的降低,因此玉米种子还需要及时进行品种更换,此外,在玉米种子选择期间,也可以咨询相关专业学者,根据他们提出的专业建议,选取更为合适的优质种子[1]。

2.2种子的处理。

在种子选择完成后,还要进行一定的专业处理,才能保证种子的发芽率和成长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玉米种子的处理过程主要为晒种、包衣、浸泡。晒种是指通过将挑选出来的种子进行暴晒的方式进行杀菌消毒,浸泡是指将种子放在温度适宜的温水中,使种子充分吸收水分后在晾晒,包衣则是指对经过浸晒处理后的种子利用药剂将种子完全包裹起来,以便在种子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除虫防止的作用。出去对种子的专业性处理,还要清除破碎、霉变的种子,尽量保证玉米种子的大小一致。

3掌握合适的播种时机。

玉米适宜的播种温度一般为地表温度的10~12℃之间,因此,春玉米一般选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这一期间进行播种,8月下旬基本就可以进行收获,而秋玉米最迟的播种时间是在7月中旬,一般10月中下旬可以收获,但是在玉米的播种过程中,如果外界条件允许,可以适当的提前播种时间,从而使玉米种子可以更好的适应土壤环境,在玉米生长期间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对于同一块土地播种的玉米,时间差异要控制在十天之内,以此预防同间田地的玉米生长状况出现较大差异,影响玉米授粉和最终的产量。在播种前,还要根据田地的播种范围,对种子之间的距离做出适合的划分,保证其行距、开沟深浅、土壤覆盖程度基本一致,此外,要结合当地土壤状况,对播种的密度进行相应的调整[2]。

4注意施肥和清除杂草。

4.1玉米种植期间要注意控制施肥。

玉米在生殖期间,需要较多的肥料为其提高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因此,肥料也是决定玉米产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在是非管理方面,要做到控制玉米的施肥量、做到科学合理施肥、保证施肥次数和施肥深度这3点。在一定程度上,玉米的产量与施肥的多少是成正比的,施肥量越多玉米的产量也就越多,但是当玉米所需要的生长元素已经达到饱和后,如果继续施肥,会出现烧苗的情况,这样,过多的肥料不仅不能促进玉米的生长,反而会损害玉米,降低玉米产量,在过量施肥的情况下,发生较多的是氮肥过量,氮肥作为无机盐的一种,是植物体内氨基酸和蛋白质的不可替代的组成成分之一,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起决定作用的叶绿素的组成部分。氮还能帮助作物分殖,施用氮肥不仅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还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但是一旦氮肥过多会造成玉米的抗倒性下降,滋生大量病虫,使玉米产量不增反降,大大降低了施肥的经济效益,此外,大量的氮肥损失,会经过土壤的分解分化,扩散到空气环境中,从而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现象发生。因此在施肥期间,一定要考虑玉米的预测产量和生长水平,结合玉米种植土壤的供肥能力确定玉米的施肥量,此外,玉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肥料的含量要求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例如,苗期是玉米汲取养分的临界期,这一阶段玉米对肥量需要不多但是对肥料含量非常敏感,一旦有成分缺失很难再玉米以后的生长过程中弥补回来,拔节期和开花期则是对肥料需求量最大的时期,这一阶段是玉米的主要生长阶段。另外,在选用复合肥料的时候要主要对微量元素的补充,在施肥技术方面也要与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灌溉技术合理结合。肥料深施可以保证对玉米对肥料的充分利用,尤其是对于移动性能差的磷肥,只有在与土壤充分进行接触后,才能给使玉米更好的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从而保证玉米产量[3]。

4.2及时清除杂草和病虫。

在玉米种植期间,由于土壤营养含量均衡全面,且地势平整规范,很容易造成杂草的大面积生长,杂草生命力旺盛,不仅会与玉米争夺生长发育所必须的阳光、营养元素、水分,而且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远远低于玉米,因此,杂草的存在会对玉米的生长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而且杂草的根系与玉米距离过近,还会造成根系不稳,发生倒伏现象。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除草方式一般是人工清楚和借助化学药剂两种方式,对于种植面积较小的玉米可以选取人工拔除,人工拔除可以保证彻底清理杂草,但是费时费力,而且很容易损失玉米的根系,在选用化学除草的时候,要根据玉米田的需要严格选取合适的化学药剂,掌握最佳用药期,精准控制药物用量,避免对玉米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此外,虫害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病虫一般会在玉米成长期啃食玉米心或玉米根部,使玉米失去结穗的能力,甚至彻底枯萎,啃食玉米的茎叶也会对玉米的光合作用和养分提供造成极大的恶劣影响,使玉米处于无法正常生长,因此,对害虫进行防治,是保证玉米生长,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举措。在对害虫进行防治过程中,可以选用诱杀与药物处理的方式进行,值得一提的是,在玉米种子选取阶段,选择具有抗病性的玉米种子,也是有效防治害虫的一种方法。

5掌握合理的种植技术。

改进玉米种植技术也是有效提高玉米产量的栽培技术之一。玉米在生长期间,空杆、倒伏都是难以避免的现象。玉米空杆主要分为先天不育空杆和不稳定性空杆,其中,先天不育空杆主要是由种子自身的问题造成,但是不稳定性空杆造成的原因则可能是栽培过密而导致通风、透光不良,或者是干旱、雨水过的等。因此在种植期间,要合理定苗,保证玉米具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性,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选用宽窄行种植技术。对于玉米倒伏现象,可以对玉米进行合理密植,根据玉米品种特性和种植要求来确定玉米的种植密度,避免为追求产量而盲目增加种植密度,同时要注意的是,晚熟的玉米品种、收敛型的玉米品种和大面积的种植面积更加适合密植技术的应用,另外,还可以通过改变玉米垄向,使玉米充分利用光照从而提高光能利用率应用玉米高光效种植技术从而实现玉米高产。

参考文献。

[3]胡秀芝.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5(06):202.

玉米的论文篇十二

通过引进推广多功能的整地机械,可以保证秸秆的粉碎程度比较细,便于均匀覆盖;通过引进能够进行精密播种的机具,可以解决在有大型秸秆覆盖下的农作物的施肥播种问题。同时为了控制在农药喷洒过程中的环境污染,要积极推广高效低污染喷雾剂等。

3.2提高农机具质量保证,并对从业人员开展技术培训。

在农机具的生产过程当中,注意严把质量关,加大监管力度,规范相关市场,保证农机具的高品质;对于相关农机具的从业人员,要进行相关技术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素质;对农民进行相关技术和知识的普及使其能够使用先进的农机具,充分发挥农机具的效率。

3.3加强政府支持,推动示范推广。

为促进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要努力争取政府的支持,将该技术纳入到相关的经济发展战略中;要加强该项技术与专家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通过进行产研结合,解决遇到的技术难题;要加强玉米机械化技术的示范点效应,以项目带动周边,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玉米全程机械化进程。

4结语。

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的推广与应用,政府与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积极推进技术的发展,并推动配套的宣传和推广,加强产研结合,注重相关种植经验的积累和分享。提高玉米种植和收获的机械化对于提高我国玉米乃至更多农作物的综合生产能力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生活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3]张晓山。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集成推广应用效益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4(20):224.

玉米的论文篇十三

桑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家蚕的'生长发育,除了桑田的肥培管理外,与桑园周围大气的清洁程度、污染状况等有关.而在众多的大气污染中,氟化物对家蚕危害最大.

作者:徐林生周峰邹建芬作者单位:徐林生,周峰(江苏省苏州市浒关蚕种场,江苏,浒关,214100)。

邹建芬(苏州大学图书馆,江苏,苏州,214150)。

刊名:四川蚕业英文刊名:sichuancanye年,卷(期):37(1)分类号:s8关键词:

玉米的论文篇十四

1.1典型症状。

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是先在叶片上发小的病斑,然后快速发展成为梭形大病斑,长度一般达到2~5cm,严重发病的也有长度达到10cm以上的。有时多个病斑互相扩展连在一起,形成大斑。初发时病斑呈水浸样,后逐渐变成青黄色,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病斑呈灰黑色霉状物,就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玉米小斑病的典型症状是,与大斑病相比是病斑较小,一般病斑的长度多在1cm以下,其宽度往往受到叶脉限制,接近椭圆形。病斑边缘颜色为赤褐色,病斑的数量一般比较多。

1.2发病条件。

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是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发生的重要外界条件。玉米大斑病病菌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的最适温是在20~25℃之间,而小斑病菌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最适温度是20~32℃之间。所以,在降雨量大、湿度高的年份,易造成玉米大小斑病的流行。

1.3防治方法。

作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需要的的3个因素是:要有大面积种植的感病品种存在;要有大量的具有感染活性的病原菌存在;要存在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因此,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也应从这3方面入手。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的最为基本的也是随最为有效的手段。选用高抗大、小斑病的玉米品种可以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加强田间管理可有效控制病害发生、发展。采取轮作倒茬深翻可大幅减少田间病原菌数量,减少初侵染源。在发病初期,将底部4个病叶打掉,可以减轻发病程度。适当的提早播种时间,有规避病害的作用。适当加强肥水管理,可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减轻病害发生;采取药剂防治、预防和控制病害发生、发展。一般玉米心叶期至抽雄灌浆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此期间采取药剂防治效果较好。一般采用的药剂有:500倍液的50%可湿性敌菌灵、800倍液的50%可湿性退菌特、500倍液的可湿性多菌灵、500倍液的70%甲基托布津、65%代森锌500倍液等。一般在拔节后开始第1次喷药,以后每隔7~10d喷1次,共喷2~3次为好。

2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在东北地区发生较为严重,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和雄穗,一旦发病就会造成全株绝收,严重影响产量形成。该病在东北地区俗称“灰包”或“乌米”。

2.1主要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是系统性病害,病原菌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抽雄后表现出明显症状。一般病穗较正常穗短粗,顶部尖,一般不会有花丝抽出。后期有的一侧苞叶开裂,散出黑色粉末,但孢子不易飞散,因其中混有维管束的残留物,呈现丝状。若雄穗发病,一般无花穗生出,顶端形成黑色孢子堆,有时熊穗生成类似叶状物。

2.2发病条件。

头一年病原菌的厚垣孢子在土中、粪肥或种子等越冬。翌年,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病原厚垣孢子萌发并且通过玉米植株芽鞘侵入幼苗,后菌丝进入生长点,并随植株生长,蔓延至雌雄穗,形成孢子堆,1a1次的侵染循环。土壤温度低、干燥,玉米出苗时间较长,病原菌侵染机会增加,发病率较高。因此,在东北地区气候冷凉,丝黑穗病发生就重。

2.3防治方法。

2.3.1选用抗病品种可有效防除玉米丝黑穗病采用高抗玉米丝黑穗病的玉米品种是目前生产中最为有效的防病方法。

2.3.2实行轮作可以有效控制病害发生实行3a以上的轮作方式,可以有效躲避病原菌的.侵害。

2.3.3采用药剂预防,构建防病屏障预防玉米丝黑穗病应采取药剂拌种或种衣剂包衣的方法效果较好。采用25%的粉锈宁或羟锈宁,稀释成0.3%的溶液拌种,防治效果较好。利用含有戊唑醇、烯唑醇等有效成分的种衣剂包衣也可达到良好的防病效果。

3玉米病毒病。

在东北地区发生在玉米上的病毒性病害主要有玉米粗缩病和玉米矮花叶病。

3.1典型症状。

玉米矮花叶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能发生。如苗期发病,从心叶基部出现花叶,呈退绿条点状;逐渐蔓延到全叶,叶肉变黄而叶脉绿色,故呈明显的黄绿相间的条纹状花纹。玉米粗缩病的典型症状是整个植株矮化,整个植株呈现暗绿色,叶片肥厚挺直,有的心叶呈卷状,呈弓状弯曲,似鞭状苗。

3.2发病条件。

玉米矮花叶病可以通过汁液传播,可以通过叶片互相摩擦接种,但是其主要传播途径是蚜虫。该病的病毒除了危害玉米以外还可侵染高粱、谷子等禾本科作物。玉米粗缩病毒一般主要由灰飞虱传播,其为持久性传毒。

3.3防治方法。

3.3.1选用高抗病抗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最为简洁、有效的手段。

3.3.2发病早期应预防蚜虫和灰飞虱迁飞至玉米地造成大面积传播。在野生寄主上采用3000倍液的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喷雾或者40%氧化快乐果3000倍液喷雾。如蚜虫和灰飞虱已经迁飞,在玉米田内灭虫,可以用40%乐果乳剂5~6倍液,在被害玉米的茎基部涂抹,可通过内吸杀灭害虫。对已经感病的玉米植株,可在发病早期使用抗病毒病制剂如宁南霉素等进行喷雾,可对控制和治疗病性有一定的效果。

玉米的论文篇十五

一是能够充分发挥作物的生产潜力。无土育苗可以为玉米种子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营养元素,同时还可以满足光照、水分、温度等环境因素的要求,使种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够健壮生长,抗病能力强,为玉米丰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栽培程序简化。无土育苗不依托土地,不需要翻、耕地,既省时又省力。由于受人工控制,浇水、施肥等操作管理更加趋向自动化、现代化,管理十分方便。

三是栽培地点选择多。在现代社会,可耕作土地资源无疑是宝贵而有限的,采取利用有效空间产出最多的产品十分必要的。无土育苗技术是人工设置生长所需的环境,不需要耕地,而且还可以向空间发展。所以这项技术的应用在大量栽培的同时还可使用了土地和空间资源。

总体上来说,无土育苗移栽可以减少病虫害对玉米的侵害,操作管理简洁方便,而且育苗过程不需要耕地资源,还可以利用空间资源,是保护地区集结设施栽培实现高产、高效的有效措施之一。

1.选择适宜当地播种的优良品种。选择适合当地栽培优良杂交玉米品种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不同玉的米品种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同,若品种选择不当,很可能使玉米优势得不到发挥,造成玉米生长不良而减产,所以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优良品种对提高玉米产量十分重要。选育成熟较晚的玉米品种时,育苗及早移栽有利于充分发挥该类品种的增产潜力。

2.培育壮苗。由于无土育苗使玉米种子脱离了土壤,不需要农药拌种或包衣来预防病虫害。但是,播种前应精选种子,做好种子分级工作,尽量选择饱满、均匀的种子,培育出的幼苗生长均匀。育苗基质中要含有丰富的营养并保证能够被种子很好的吸收利用,这样才能培育出茁壮、健壮的幼苗。茁壮、健壮的幼苗是玉米高产的基础。

3.适时移栽。合理安排移栽时间,要保证移栽时幼苗能够在新环境下健壮生长。在栽培前期要揭摸炼苗,使苗适应外部的生存环境,移栽后成活率高且生长效果好。据有关试验结果显示,幼苗3叶一心移栽是最佳时期。

4.查苗补苗。将幼苗从栽培基质移栽到土壤中后,部分幼苗可能会不适应新的生长环境而病弱甚至枯死,导致玉米植株减少,玉米减产。为了保正较高的产量,幼苗移栽后需定期观察,发现病苗、弱苗、死苗要及时处理,并补齐苗数。

5.合理密植。不同的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有显著差异的,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还要尽量提高玉米的产量。玉米的产量与植株的密度在一定范围内是成正比的,植株密度越高,结穗率越高,产量也就越高。但是当植株密度超出一定范围后,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光照等不能满足所有植株的生长所需,导致植株的生长相互抑制,玉米籽粒、千粒重降低,玉米整体产量下降等。所以,必须要合理密植,才能达到高产的效果。

6.配方施肥。要使玉米达到高产,必须提供充足的养分。在一些土地贫瘠的地区,土壤中的养分并不能够满足玉米生长,这就需要施足底肥并及时施配方肥来补充。玉米在不同生长时期所需要的养分是不同的,针对各生长期需肥的不同,增施所需的肥料,如玉米籽粒需施加较多的氮、磷、钾肥、锌肥等,要保证肥效供给。特别在苗期和拔节时需及时追施尿素等。合理施肥是玉米增产的物质基础。

7.防虫除草。夏季多雨,气温高,是害虫复苏、繁殖盛期。在这个时期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此外,及时中耕除草。这样既能保证产量,又能达到丰收的效果。

玉米的论文篇十六

随着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扩大了玉米的种植面积,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农业技术的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关系。现阶段,我国的玉米生产已经在整地、播种和田间管理等种植环节上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是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出现了高龄和低龄化两极化的趋势,同时自然环境、种植方式和品种等都存在着不衔接的情况,妨碍了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路线,基于此本文提出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推广与应用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内容。

1.1播种施肥技术。

现阶段推广的两种播种施肥技术包括免耕直播技术和相应的配套技术。免耕直播技术是一种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技术特点是在农作物收获之后,进行秸秆处理,然后进行播种施肥,并注意播种深度保持一致,播籽均匀,保证所选用种子的纯净度,并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药剂搅拌或者浸泡。播种施肥配套技术主要选用了气吸式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可以实现种子的单粒播种,节省劳动力。同时兼顾使用施肥器,保证播种的同时保证肥料的供给。

1.2除草技术。

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要抓住两个除草的关键时期。一是玉米播种后、出苗前要喷洒与杂草种类和数目相关的除草剂进行灭草;二是在玉米形成喇叭口时期,采用自动或者手动的植保机械,进行药物喷洒,在防治杂草的同时防治各种病虫害。

1.3联合收获技术。

玉米联合收割机主要分为自走式、背负式和牵引式三种,可以一次性完成玉米的收摘、捡拾、脱皮和玉米秸秆的处理。若实施秸秆还田应注意在玉米籽完全成熟3~5天的时间再进行收割,因为此时的玉米粒比较饱满并且秸秆的水分含量比较低,利于秸秆的粉碎。

2实行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效益分析。

2.1经济效益。

实行全面的玉米机械化进程会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劳动力,提高各项作业的效率,也减少了生产资料的浪费,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便于相关耕种人员实行管理,为实现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可能,实现了农业的增收、增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的.生活水平。

2.2社会效益。

实行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我国粮食问题中的饲料粮问题,更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粮食生产的自给自足,也保障了粮食的安全生产问题。同时实行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节省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利于我国实现支柱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提高了国际竞争地位,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益。

2.3环境效益。

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将大量玉米秸秆进行还田处理,避免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并通过秸秆覆盖,减少了农田中扬尘的形成;玉米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以为土壤中的微生物、霉菌等提供营养物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的肥力。通过使用玉米机械化的播种和收获技术,可以增加土壤的孔隙率,增强蓄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所以实行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可产生巨大的环境效益。

玉米的论文篇十七

凤仙花的种子比较细小,将种子慢慢洒在培养土上,再在种子上方覆盖一层约0.2公分土壤,切记种子不要埋入太深,否则会使种子萌芽困难。种植好种子后,在土壤上喷洒适量的水,并使用塑料纸盖在花盆上,这样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花盆最好放置在通风的阴处,并每天打开塑料纸半小时透气。一般一个星期后种子就会发芽,在这期间,隔一天浇一次水,一定不要大勺大勺浇水,最好用较细的喷头均匀喷洒。

2.栽培后。

凤仙花的种子长苗后,为了防止杂草争夺水分,要定期松土除草,最好3个月左右除一次草。当幼苗高度达到30cm的时候,可把茎下部的老叶去掉,摘去顶尖,促其多分枝。为了让凤仙花的每一朵花都健康成长,要经常转动花盆,使凤仙花的各个角度都接受到阳光照射。在出芽期间,需要保持土壤湿润,出芽后就要保持土壤的干燥,浇水最后挑选早上,因为这时温度适宜、阳光温和。浇水时四周多浇一些,植株附近不要浇太多,否则容易将幼苗淹死。栽培凤仙花的后期很容易出现病虫灾害,可以用药剂消毒盆土,并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另外凤仙花结果后,可以进行种子的收集,但采集种子要注意凤仙花的果实轻轻一碰就会爆裂,一定要做好准备措施。

玉米的论文篇十八

由于平菇的栽培周期较长,因而受自然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且给病菌害虫的入侵提供了较多的机会.为此,要充分强化各种生态控制的'管理手段,减少平菇栽培过程中的病虫来源,排除诱发病虫害发生的各种因素.尽量推迟病虫发生的时间,减轻病虫危害的程度.只要病虫不造成大的危害,一般不使用农药,尤其是产菇阶段,要避免对菇体直接施药,才能做到无公害生产.

作者:闫成皋作者单位:河南省滑县第一职业中专,种植技术教研室刊名:农民科技培训英文刊名:nongminkejipeixun年,卷(期):“”(4)分类号:s4关键词:

玉米的论文篇十九

土壤蒸发对于旱地来说是夺取水源的一大问题。有效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让玉米吸收更多的水分生长是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一大特点。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运用完全地膜覆盖的种植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带来的不利因素。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中的土壤水分抑蒸应用不仅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土壤深层的水分,让玉米根系能吸收到周围任何利于生长的水分。大量的试验数据显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对于抗旱有着明显的效果,而且还能增加玉米的单位产量。

1.2太阳辐射增温。

宁夏武威地处于西北部,温差大是其农业的一大特点,也是影响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采用全地膜覆盖的种植方式,这就相当于给种植的玉米搭起了袖珍的保温大棚。这样地膜强有力的透光效果可以有效地把热量传递给地膜里面生长的玉米,让玉米吸收更多的热量;因为地膜的保温效果,到了夜间温度低的时候,剩余的热量也不会轻易散发。

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利益空间非常小,随着农业投资成本的不断增加,甚至呈现负增长的趋势。但是对以农业为生的农民来说,农业是主要收入,即使收入非常微薄人们也愿意耕种。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给人们带来了旱地种植玉米的技术革新,但是旱地种植玉米的成本不会增加。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采用的地膜使用年限是两年,这样就减少了地膜的成本投入,而且可以让覆盖在地膜下面的.土壤水分不蒸发。此外,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还可以减少宁夏武威春天沙尘暴带来的风化和沙化,从而让土壤保持最好的状态,迎接新一季的耕种。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一项技术创新,对于旱地农业来说,可以有效地保收增产。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不仅可以解决旱地因为水分和温度达不到玉米生长所带来的问题,而且还可以通过地膜全覆盖的方式减少玉米种植中出现的病虫害问题。从生态环境上来看,干旱地区面临着严重的耕地沙化、风化的情况,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中的全膜覆盖可以有效保持土壤的水分,而且在面临大风的时候可以防止土壤风化。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值得旱地玉米种植推广的技术,希望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可以给更多地方的玉米种植带来效益和利益的双丰收。

玉米的论文篇二十

摘要:6月25日至10月22日,课题组在江西省宜春市进行了秋玉米种植试验,得出了秋玉米适宜的播期,研究了秋玉米与各气象因子的关系等。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04.017。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选取的甜糯玉米品种是广西研究所研发的“玉美头601”。

1.2秋玉米试验田块说明。

秋玉米试验田块说明:位于宜春学院大门左侧艺术楼前,方位西南。地势平坦,面积为0.13公顷,是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的校内教学实习基地。砂壤土,酸性,肥力上等,产量水平上等。

1.3仪器设备说明。

观测记录簿、照相机、卷尺、皮尺等。考种设备:电子秤(0~50公斤)、天平、干燥机,有关气象要素资料使用宜春市气象台观测资料。

1.4试验方法。

播种:秋玉米分6期播种,每隔10天一期,即6月25日、7月5日、7月15日、7月25日、8月4日、8月14日。秋玉米采取直播,每期种植56株,每株间距20厘米,行距50厘米。施0.7公斤复合肥做基肥,结算每亩91公斤。管理记录:各试验地管理一致,不能存在差别。然后对种植的玉米进行认真观察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玉米的各个物候期,如开花期、成熟期。期间收集了秋玉米选育、繁殖、生长过程中的气象指标。考种:玉米成熟时进行考种,在每期实验地里选取长势均匀的15株作样本求平均数。各经济性状考种内容有:株高、叶片数、结棒高度、玉米棒(棒长、棒直径、玉米行数、每行粒数)、鲜重和缺粒情况等。分析:最后比较各不同播种期在这些参数上存在的差异,得出“玉美头601”玉米在宜春市的种植气候标准,确定了秋季最佳播种时间。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播期与物候期比较。

从表1结果可看出,甜玉米营养生长期天数随播期延迟呈递减趋势;生殖生长期天数随播期延迟减少。相对于营养生长来说,生殖生长随播期的延迟变化不大;全生育天数随播期延迟而减少。经济产量随播期延迟明显降低。秋季甜玉米全生育期85天左右。秋玉米生长期间,气温由高向低,雨量少,因而苗期发育快,营养生长时间短,干物质积累少,果穗较小。营养生长期受播期延迟最大相差14天,生殖生长期受播期延迟最大相差6天,全生育天数受播期延迟最大相差20天,而经济产量最大相差39.9克。随播期延迟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全生育天数、经济产量都呈降低趋势。随播期延迟全生育天数主要受营养生长期的变化影响较大,经济产量变化也很大。经济总产量的提高取决于营养生长期的良好长势,所以在苗期的栽培管理上要引起重视,营养生长期生长得好才有高产量。各项指标显示:只有6月25日为秋季甜玉米最适宜播期。

由表2可知:营养生长期的有效积温在994.5℃~825.6℃之间,相差168.9℃。随播期的延迟在营养生长期中,有效积温随营养天数的减少而明显降低;生殖生长期的有效积温在482.1℃~336.8℃之间,相差145.3℃,温差加大,对经济产量影响也较大。全生育期的有效积温随全生育天数的降低而降低。6个播期的全育期的有效积温在1476.6℃~1162.4℃之间,相差了314.2℃。生殖生长期和全生育期的有效积温受播期延迟的影响更大,营养生长期受播期的影响较小,而全生育期主要受生殖生长期的影响,故播期应对生殖生长期的有效积温进行有效控制。在营养生长期,当有效积温达到994.5℃时,玉米开始开花。在生殖生长期,有效积温达到401.5时,玉米开始成熟。全生育期的有效积温达到1375.0℃时,玉米可以采收。秋玉米种植开花在8月中旬或9月上旬、中旬,高温季节开花,玉米花粉在高温环境条件下,花药失水而不开裂,使花药内花粉不能弹出来或者出来较少,因而玉米棒秃顶缺粒,影响产量。秋季甜玉米在营养期有效积温达到994.5℃,生殖生长期有效积温达到482.1℃,全生育期有效积温达到1476.6℃时经济产量最高。即6月25日为最佳播期。

由表3可知:在6期的营养生长期中,营养生长期的光照时数随营养生长天数的减少而逐渐减少,变化规律不明显;在生殖生长期光照时数随生殖生长天数的减少逐渐减少;在全生育期的光照时数随生殖生长天数的减少逐渐减少,这与季节变化导致天气变化有关;随播期的延迟,生殖生长期和全生育期的光照时数受的影响更大,营养生长期受的影响较小,而全生育期主要是受营养生长期的影响,故应在营养生长期的光照时数进行有效控制。且在营养生长期,当光照时数达到288.5小时,玉米开始开花,在生殖生长期光照时数达到200.7小时玉米开始成熟,全生育期的光照时数达到541.0小时玉米可以采收。当在营养期光照时数达到288.5小时,生殖生长期光照时数达到252.5小时,全生育期光照时数达到541.0小时经济产量最高。即6月25日为最佳播期。

由表4可知:在6期的营养生长期中,降水量在289.8毫米~143.7毫米之间,相差了146.1毫米,秋季甜玉米播期的延迟使营养生长期降水量随着营养天数的'降低呈现下降的趋势;生殖生长期中,降水量在109.1毫米~62.2毫米之间,仅相差了46.9毫米,在生殖生长期中降水量随着生殖生长天数的减少呈现不明显规律性,这与6、7月宜春进入降水集中期有关,7月10日左右汛期结束,降雨量又逐渐减少;全生育期中的降水量在398.9毫米~205.9毫米之间,相差了193.0毫米,在全生育期中降水量随全生育天数的减少而减少。随播期的延迟营养生长期受降水量影响更大,生殖生长期受降水量影响较小,而全生育期主要是受营养生长期的影响,故应在营养生长期中对降水量进行有效控制。且营养生长期降水量达到289.8毫米时玉米开始开花,生殖生长期降水量达到76.6毫米时玉米开始成熟,全生育期中降水量达到235.7毫米时玉米可以采收。当在营养期降水量达到289.9毫米,生殖生长期降水量达到109.1毫米,全生育期降水量达到398.9毫米时经济产量最高。即6月25日为最佳播期。

3总结与讨论。

秋季甜玉米试验从206月25日到8月14日每隔10天共进行6次播期试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将种植密度、施肥量等控制不变,播期时间做唯一变量。综合总结:秋季甜玉米在宜春市的最适宜播期为6月25日。秋播全生育期85天左右,采收鲜食青果穗75天左右。由表1可得:播期不同对植物营养生长期的影响较大,而经济总产量的高低又取决于营养生长期的长势,在第1播期中营养生长和总产量都是最好的。由表2、表3、表4可得:当全生育期有效积温达到1476.6℃,光照时数达到541.0小时,降水量达到398.9毫米时经济产量最高,即得出在6月25日是宜春市秋季甜玉米最适宜播期。此次试验在室外种植,在生长过程中可能有些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对每期的玉米生长有一定影响,各种气候因素无法控制,从而不同程度影响本试验数据的科学性。还存在不足之处是土地面积及人员有限,面积偏少而限制了试验玉米数量,数据的偏少缺少说服力,可能导致规律性不强。

玉米的论文篇二十一

集文本、图形、动画、声音、影视等各种交流媒介于一体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21世纪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本文综述了多媒体技术的概念,探讨了多媒体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和计算机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两个方面,同时对多媒体技术网络化的发展作了展望。

随者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突飞猛进,多媒体凭借着自身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它的出现已经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对人类社会的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概述。

1.多媒体的概念。

所谓多媒体,就是融合了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媒体,其使用的媒体包括文字(text)、图像(image)、图形(graph)、动画(animation)、音频(audio)、视频(video)。

各种媒体表现形式各不同。

但都为数字化形式存在,即计算机二进制数字文件。

2.多媒体的内容。

多媒体包括:

玉米的论文篇二十二

玉米是凌海市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70%左右.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多年来玉米单产始终徘徊不前,高产地块产量为12000kg/hm2左右,低产田产量只有6000kg/hm2左右,有的甚至更低.近年来,由于玉米价格的相对稳定,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逐年高涨,对玉米新品种、新的栽培模式及相关技术的需求更加迫切.我们通过对玉米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模式的研究,以便使玉米生产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冷静李君作者单位:冷静(辽宁省凌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21200)。

李君(辽宁省凌海市金城原种场,121200)。

刊名:现代农村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nongcunkeji年,卷(期):“”(4)分类号:s5关键词: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861638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