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虎爬山教案范文(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7 05:25:16
小老虎爬山教案范文(17篇)
时间:2023-11-07 05:25:16     小编:MJ笔神

教案的编写要注重任务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编写教案时要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方便教师进行教学操作。下面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的优秀教案,希望能为您的备课提供帮助。

小老虎爬山教案篇一

课文分析叶圣陶是如何修改作文稿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正是很好教导学生对学业要认真对待,不可马虎。

2课时

1、初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件什么时候的事。

2、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

3、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

一、激情导入

1、 出示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 这篇文章是1992年为 纪念叶圣陶先生诞辰100周年而写的,而那时叶圣陶先生已去世20多年了。让我们带着那份怀念一起读读课题,让我们再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2、 反馈:同学们你们读得真投入呀,把你最受感动的和大家分享

3、 概括地说到底是哪两件事让作者念念不忘?(修改作文,邀请做客)

4、 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习“修改作文”这件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1-5)

三、研读“忘不了”

提问:默读1-5自然段,找一找,是什么让作者忘不了??

(一)抓“密密麻麻”的修改符号,体会“忘不了”的情意

1、出示句子: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2、细细地读,你感受到什么?(密密麻麻,到处:细致、认真、一丝不苟)把你的感受带入文字(当读——指名——齐)

3、让我们身临其境地看看这篇叶圣陶爷爷修改的作文稿(出示)哪一处,哪一个细节给你的印象最深刻?(标点、错字、句子的顺序、不通顺、长句改短句)

引读:怪不得作者看到自己的作文被如此认真修改,愣住了——

怪不得至今还清楚的记得:叶老把原来的作文题“一张画像”改成了“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在我的句子中删掉了“包”这个动词,使句子更——(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且“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了)

4、可是叶老只是一篇这么改吗?只是二十篇吗?(引入叶圣陶的介绍:叶圣陶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看了介绍你想说什么?)

引读:他是一位大作家,大编辑,每天都有一大堆的作品等着他修改,等着出版。如此忙碌的叶老却为我这么认真细致地修改作文,我怎能不一下子——愣住了!

(二)抓“春风拂面”的作文评语,体会“忘不了”的情意

1、出示句子:我虽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2、如果你就是作者,从没见过面的大作家帮你改作文,你有什么感觉?(温暖,激动,高兴,兴奋)带着这种感觉读。

叶老先生给我的感觉正如作者写的“如春风拂面”(板书:忘不了)

3、不仅对文章做了修改,让我们吃惊的是还有这样一则鼓舞人的短评,肖复兴最后也成为了一名大作家,老师在备课时候无意中找到了作者当时写下的一段感受。

(出示:那时,我才十五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只鸟儿纷纷抖着翅膀。)(与短评一起出现)

看似简单的几个字,看似简短的一则评语,作家叶圣陶给肖复兴留下了什么?

4、他回想起20年前的事,由衷的感叹说——(引读)

小结:作者的自信、勇气、希望来源于叶老先生认真、平和和温暖(课件出示)

四、真情写话

1、此时此刻,我们一定被一份感动所包围,把我们的感动化作文字。用“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句式写出作者的记忆。

2、交流

忘不了的还有很多,下节课学习。

五.课外拓展:

要求大家对自己的一篇作文也做细致的修改,下次带回交流。

小老虎爬山教案篇二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孔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通过词句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交流图片、认识爬山虎

1.组织学生交流观看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爬山虎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画面上爬山虎的样子,并说一说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2.鼓励学生介绍爬山虎,并说一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朗读课文、认字解词

1.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阅工具书解决。

2.交流学习成果,指名读幻灯片上的字词。

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题,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默读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讨论解决部分疑问,再梳理问题。

(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它的叶尖为什么一顺朝下?

(2)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写了几部分内容?

说一说,画一画爬山虎脚的样子。

1.读相关段落,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语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脚的样子。

2.根据自己的理解动手画一画,看看谁画得最正确。

3.同桌互相看看画得是不是像课文所写的那样。

4.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齐读第4自然段,并练习背诵。

引导学生把课文背诵下来,有意识地进行语言的积累。

课后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学校的爬山虎,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导入:

上节课老师要求大家观察爬山虎并作记录,下面就请几位同学读一读自己的观察记录。

1.读记录并说一说和作者的观察有何相同和不同。

2.对比作者的描写,集体评议大家的描写。

体会词语、品读句子、演说特点

句子一:(爬山虎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的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

1.反复朗读,找出能展现爬山虎叶子特点的词语。

2.讲一讲自己有什么感受,并说一说这些词为什么用得恰当。

3.带着理解和感悟仔细品读。

句子二:(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的方,反面伸出六七根枝状的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1.讨论回答:这三句介绍了爬山虎的脚哪几方面的特点。

2.从叶柄、六七根等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观察仔细认真,描写准确生动。)

3.以我是爬山虎的脚为题,向大家演示自己的特征。

画一画、演一演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1.边读边画出描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并试着换一换这些词语,然后集体评议、对比优劣。

2.指名在班上说一说,可以边说边在黑板上图示。

3.同位之间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按顺序说一说,感悟作者是怎样把意思写清楚的。

听读思考

1.听老师范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后回答。

爬山虎的脚在触墙前后有什么变化?爬山虎的生长与墙有什么关系?

2.小组交流探讨。

读阅读链接

读一读阅读链接,说说自己的体会。

谈启示、说方法

1.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从这一课中受到的启发。

(可提示学生从作者的观察顺序、作者的观察方法、文章围绕一方法和时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这些方面去谈。)

小练笔

1.观察一种植物,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小老虎爬山教案篇三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反复读课文,结合挂图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师准备(包括媒体):准备教学挂图,将读文与看图结合起来。

学生准备:做好预习:

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提出质疑

一、自读探究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段,找出描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2、检查反馈:

(1)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收获?

(2)这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脚的?

脚的样子、脚的形状、脚的颜色

(4)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快快学习第四自然段。

3、学生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要求分组学习第四自然段,比一比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哪一些学生学得更快、更好。

(1)找出写爬山虎爬的句子来;(2)找出表示爬的动词;(3)自己试着演示爬的过程。

4、检查提问: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什么?

(1)指名演示爬,问: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你们想知道爬山虎究竟是怎么爬的吗?

(2)学生找出写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读一读。

(3)提问:爬山虎是不是只往上爬?你是怎么知道的?

(4)小结:爬山虎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往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看”。

过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怎么样呢?

5、学生自学第五自然段。

6、检查反馈:

(1)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从“没触着墙的脚不几天就萎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了灰色”知道脚与墙有着密切的关系。

(2)提问: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

第一自然段。

(3)总结提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首尾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

7、试背2、3、4自然段。

二、拓展迁移运用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

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样子:像……像……

颜色:嫩红

触——巴——拉、贴

作业布置

必做【同步达标】:

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抄下来。

选做【创造实践】:

课外练笔。

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援植物,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小老虎爬山教案篇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3、激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持不懈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说说我跟父亲爬山时学到了什么。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出示本课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4)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字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个小组内先互相讨论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出代表发言。

3、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5、划分结构段。

第一自然段(1):父亲在一个夏日的清晨带我去爬山。

第二段(2-7):在上山途中父亲告诉我其实能不能爬上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第三段(8-9):在下山去中,父亲告诉我大自然的没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体会,左后用脑子去思考。

第四段(10)我从青山那里学到沉静,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主要介绍了时间、人物。)

3.你从课文的第一句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十分疼爱我的好父亲。)

4、你知道父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爬山呢?

五、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作者的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疼爱我的好父亲。

六、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2-10自然段;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

5、在爬山过程中,父亲对我说了什么?找出父亲的话。

6、听懂父亲的话吗?找出说明的词语来。(似懂非懂)

7、一起朗读父亲说的话后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8、当登上山顶时,父亲又对我说了什么?我理解父亲说的话了吗?从哪句可以看出?

9、为什么我的脸就像煮熟的鸭子一样红?(因为在这次数学考试中我没有尽力,只考了61分,可我却说已经尽力了,被爸爸识破了。)

10、全班一起朗读我和父亲的对话。

三、学习第三段(8、9)

2、反馈思考情况。

3、父亲告诉我应该怎样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呢?(学生自由发言)

4、读了父亲说的这句话,你知道他的意思吗?

四、学习课文第四段

1、齐读本段内容,自主学习本段。

2、学生质疑。

(1)你认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话要说?

3、反馈学习情况。

4、父亲是怎样带着我走那个黑暗而又宁静的山林的?

5、你是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

五、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2、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尽力去做,并且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美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验,用脑去思考。)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21、爬山

上山-----尽力

爬山

下山-----留心

自然----用眼、用心、用脑

22、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语言运用得恰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会认魅、绅、辰等3个生字,会写魅、丐、牌、绅、衷、辰等6个字。掌握魅力、乞丐、牌子、绅士、无动于衷、良辰美景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语言运用得恰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2课《语言的魅力》。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音、形、义

(音)魅、漆、绅

(形)魅、牌、衷、添、陶、醉、漆、辰、丐、绅

(义)繁华形容兴旺热闹的城镇或街市。

褴褛形容衣服破破烂烂。

陶醉着了迷,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良辰美景天气好风景美。

魅力很能吸引人的的力量。

无动于衷不理睬,毫不关心,不动一点感情。

2、自读课文,做到正确。

三、读熟课文。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

2、再读课文,争取正确流利。

3、同桌互读互查。

4、指名读。

5、自读自查。

四、默读课文,质疑。

五、小组讨论,归纳疑问。

六、全班讨论,归纳疑问。

(为什么添上几个字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七、作业:

抄写生字词,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

2、读课题,说说你对魅力的理解。

3、说说生活中你觉得有什么很有魅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感受语言的魅力。以课题为突破口,理解体会魅力的意思,激发学习课文兴趣。为什么诗人让彼浩勒添上的那几个字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弄清这个问题。

二、新课:

1、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边听边回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说具体在这篇课文中有魅力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教师板书)

2、再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诗人让彼洁勒加上那几个字前后,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重点词句全班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木牌内容变化前后行人的态度、失明老人的感受所发生的变化,来体会加上这几个字的巨大作用。体会有魅力的语言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激发探求魅力所在之处的好奇心。)

3、细读课文,重点研究第六自然段:

(1)自学思考:诗人让彼洁勒加上的那几个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组成学习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自学、小组学习的能力

(2)全班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体会语言的魅力。

三、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3、寓言两则

教学目的:

1、读懂课文,理解寓意,懂得没有真才实学,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的道理。

2、能读、写、默本则寓言中的生字。理解滥竽充数、邯郸学步等词语意思。

3、启发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加上适当的想象复述寓言,培养学生想象,复述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理解寓意。

2、想象、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滥竽充数》

教学过程:

、引入课文,出示课题:

1、(出示竽)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课《寓言三则》中的第一则寓言《滥竽充数》。

板书课题:《滥竽充数》读课题

3、快速阅读,在文中划出一句解释滥竽充数这个词的句子。

4、交流。

5、全班齐读这句话。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读准生字的音,理解词义。

(2)思考:《滥竽充数》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预习情况:

(1)请4个同学分别读四小节。

(2)交流故事。

三、学习课文,提出问题:

1、读了课文以后,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学生质疑。

3、师归纳出示:

(1)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为什么要参加吹竽队充数?

(2)南郭先生怎样在吹竽队里充数的?

(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4、小组讨论问题。

四、交流思考题:

问题1:

1、指名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板书:300人一齐吹

2、指导朗读。问题2:

1、指名交流:

2、出示:

比较:

(1)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

(2)每逢吹竽,他也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

a:读这两句话,这两句话区别在哪里?

b:那么,哪一个词概括了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队伍里充数的?

c:他这样装的目的是什么呢?

e)指导朗读:个别读、全班读。

3、过渡:南郭先生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出过毛病,后来为什么要逃走呢?

问题3:

1、指名回答。

2、看图:你们看,他逃走时是偷偷地

3、仔细观察一下图,看看南郭先生逃走时的样子,揣摩一下他当时的心情,用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为开头,说一段话。

4、交流。

5、师归纳。

五、寓意:

1、学了寓言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学生交流。

3、出示寓意:没有真才实学,靠蒙混、欺骗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六、复述课文:

谁能看着板书,加上刚才我们的想象说话,把课文复述一下。

七、总结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邯郸学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寓言《滥竽充数》,谁来说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邯郸学步》

3、板书课题,齐读。

二、读课文,初步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课文读一读,想想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互讲故事。

三、深入领会课文内容。

1、读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疑问?

(1)这人为什么要学走路?

(2)这样学走路有必要吗?

2、解释词语:优雅、一扭一摆。

3、对这一扭一摆的走路动作,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你说他做得对吗?

5、他学了几天后,有什么结果?他又做了哪些决定?

7、现在,你认为他对吗?为什么?

8、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9、同桌交流。

四、总结。

1、同学们,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

五、作业。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有机可乘:齐宣王300个一起吹

滥竽充数装腔作势:没出什么事

真相暴露:齐泯王喜欢听独奏

嫌姿势不好看

学邯郸人走路

邯郸学步忘原来的走机械(要不得)

仿抬胯摆扭

爬走法全忘掉

24

米芾学书

教学目的: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2.让学生了解学好书法的窍门。

3.会认琢、枉等2个生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引导学生从题目质疑激发阅读兴趣

看到题目后,你都想了解哪些内容呀?(米芾是怎样学书法的;他有什么好的方法;他是怎样练习书法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初读课文。

自学提示:

(1)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完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一会在小组中解决。

2指名读课文。目的:检查自学情况,纠正生字读音。

3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那你们觉得米芾小的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呀?(刻苦、认真)

四、默读课文,深入理解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米芾是个刻苦练字的孩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米芾刻苦练字的语句,并读一读。可以在旁边写简要批注。

1学生自己按要求默读思考。

2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

3大声朗读画出的语句。

五、谈收获,总结全文。

2指名再读秀才说的练字的窍门的一段话。

3谈谈对秀才说的话的看法和理解。

六、拓展延伸

作业:

1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完课问候的体会,可以写一写读后感。

2运用秀才说的窍门练习写一写今天学的这两个生字。

板书:

米芾学书

刻苦

不只动笔,还要动心;

不但观形,而且悟神。

语文百花园六

教学目的:

1、通过形近字的学习和积累,熟练掌握汉字知识。

2、通过读读背背,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3、让学生了解说话、语言的的艺术。

4、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能力和想象、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

能说会道应该怎么办。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语海畅游和读读背背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1、出示文字。

2、认真读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内讨论、交流。

4、学生反馈学习情况。

5、出示板有多义字的句子。

6、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

(1)相互校对,反馈学习情况。

(2)出示课外联系题目。

这次的旅游,我们家花了很多钱。

奶奶的头发花白了。

这朵花真好看。

(3)学习做练习,教师检查反馈。

二、积少成多读读背背友谊格言。

1、出示句子。

2、全班齐读,同桌相互抽查,熟读成诵。

3、展示我的采集本中自己收集的有关友谊的格言。

4、全班评价,看谁收集的资料最好。

三、总结

1、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2、读读你喜欢的关于友谊的格言。

四、布置作业。

背诵格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平台和能说会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背诵并默写友谊格言。

二、阅读平台《我向奶奶学语言》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

2、你读懂了什么?

3、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告诉我们什么?

4、自读短文,每个自然段都在讲些什么?

第一段:写我学了不少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

第二段:介绍了我自认为文化水平比奶奶高,语言一定比奶奶好。

第三段:写奶奶说的杨柳爆青让我觉得奶奶的词用得准,用得好。

第四段:写了奶奶说的句子,让我觉得奶奶的语言用得生动。

第五段:我有新发现。

5、你喜欢奶奶的语言吗?

6、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7、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对大家说的吗?

三、能说会道应该怎么办。

1、教师读题目要求。

2、本次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展示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

4、各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各个小组进行评比是否讲清晰了,是否语句通顺,是否达到本次练习的要求。

具体要求:

(1)说说你使别人受到委屈的一件事,请同学帮你想想办法。

(2)大家交流一下,当自己受到委屈或者别人受到委屈时,应该怎么办?

(3)大家评一评,那些同学的想法有趣又讲得好。

小老虎爬山教案篇五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读通课文,感知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爬山虎。

3、读懂第一部分,了解爬山虎的生长位置及它的叶子。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爬山虎叶子的。

一、 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一) 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

3、对课题质疑。

(二)提出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5、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情感。(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6、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至少约束8分钟)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1、这节课我学会了:均匀、重叠等词语,明白了均匀、痕迹、牢固、休想等词语的意思。

2、我会用"均匀、休想等词语说一句话。

3、我会流利读课文(单独读、合作读、分自然段读等)

4、我会自主完成课后思考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2、我会悟。

(1)悟文本

生1:从第一自然段中,使我知道了爬山虎喜欢在墙上生长。

生2: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中,我明白了"一顺儿"是指同一个方向和顺序。这两句话概括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绿、整齐。

生3:我知道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的变化:刚开始是嫩红的,后来变成嫩绿的。

生4:我知道"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是静态描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是动态描写。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作者是通过细心观察的,所以才能看见"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三) 创作性展示

1、小组声情并茂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2、小组展示自己仿写的一段话。

3、小组展示自己在课外找到有关写植物叶子的文章。

三、激发知识冲突(约5分钟)

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

四、知识拓展延伸(约2分钟)

仿照第二自然的写法写一种植物的叶子。

教学目标:

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4、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3--5自然段。

2、提出学习目标

(1) 把课文通顺,了解第三至五自然段主要讲了些什么?

(2) 抓住重点词、句、段来体会其中的意思。

(3) 课外资料收集展示。

(4) 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至少约束8分钟)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1、我学会了叶柄、触角等词语的意思。

2、我会用某个词语说一句话。(如:叶柄、触角、痕迹等)

3、我会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三至五自然段。

4、我会做每课一练中的题目。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第三至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这三个自然段主要介绍了爬山虎脚的特点分三个方面,先讲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再讲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最后讲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巴住墙的不同结果。

2、从重点词句中体会它的含义。

生1: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三句话介绍了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形状和颜色是怎样的。以蜗牛的比喻每根细丝的形状,写得非常逼真。)

生2: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咬龙的爪子。(作者准确地用上“触、变、巴、拉、贴、爬”这六个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细节,爬得那样科学合理,那样姿势优美,那样柔韧有力。

生3: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这两句话是用对比的方法,写出爬山虎与墙的关系:它的脚要是没触着墙就会枯萎,碰着墙便茂盛地生长。)

生4:我知道爬山虎往上爬的动作有:变、巴、弯、拉、贴等。(师板书)

(三) 创作性展示

1、小组声情并茂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2、小组展示自己仿写的一段话。

3、小组展示自己在课外找到有关草本植物的文章。

三、激发知识冲突(约5分钟)

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

四、知识拓展延伸(约2分钟)

按照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写一则连续观察日记。

小老虎爬山教案篇六

1、认识12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0个生词。

2、朗读课文,背诵第2至第4自然段。

过程、方法

用读读画画说说的方法,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说明白的.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准备爬山虎图片

一、 创设条件 激发兴趣师:

同学们拿出准备的爬山虎实物,进行观察,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你对爬山虎了解多少?可以给大家深入介绍一下。(教师指出什么是爬山虎的脚)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爬山虎的脚的秘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一)整体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各自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愿意站起来朗读吗?用比一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站起来分段朗读课文。

3还想读吗?这次我们拿起笔来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试着自己概括一下写在旁边。

(二)细读感悟

1、同学们通过默读课文,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不想去看看那些可爱的爬山虎?来我们一起欣赏。(放录像)。

2、喜欢爬山虎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

3、下面我们就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深入学习,看谁收获最大。(学生分组活动,喜欢相同部分的在一起学习)

(1)喜欢爬山虎的叶子的同学可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叶子的美展示出来。

(2)想研究爬山虎的脚的同学可以画一画的学习方法。

(3)想研究爬山虎会爬墙的秘密的同学可以采用读一读、想一想、演一演的学习方法。

4、刚才,同学们学习很投入,愿意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吗?

(1)当学生交流叶子部分时:

a请他给同学们读一遍。(课件出示叶子画面)学生评价。

b交流: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

c指导朗读:爬山虎的叶子绿得如此新鲜,排列如此均匀,不仅静止的时候很美,动起来就更美了。请看(课件演示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的画面)让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用怎样的感情朗读这段?指名读。评价。

(2)哪位同学画出了爬山虎的脚?愿意展示一下吗?

a一生展示自己的画。

b请同学们读一遍第三自然段,对照课文的描写评一评他画得怎么样。

(3)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呢?谁来为大家揭开这个秘密?

a一生读第四自然段

b哪位同学能够一边介绍一边用手代替爬山虎的脚表演一下?

c自读第四自然段,用笔全圈出作者用了哪几个表示动作的词?

d边读课文,边用手在桌子上做做这几个动作,体会体会。

(三)学生质疑课件演示爬山虎的脚是怎能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交流收获,课堂评价: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爬山虎的脚。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会让你有无穷无尽的收获。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善于观察的孩子。

1、积累文章中你最喜欢的句段.

2、选择一种植物,仔细观察它最有特点的的部分,再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巩固练习

1、自学生字词。

2、指导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1、本课教学以自读自悟为主,并体现综合学习的特点,如读读、画画、说说、写写等。拓展练习 仔细观察一种植物,抓住它的特点写一写。

2、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否则会流于形式,学无所获。

小老虎爬山教案篇七

课文记叙了26年前父亲带着十岁的我沿着又弯又窄的山路去爬山,在爬山的过程中父亲告诉我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力了,在下山途中又告诉我要用心欣赏沿途的美景的事情。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从大山的身上学到了沉静。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3、激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持不懈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说说我跟父亲爬山时学到了什么。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多媒体课件。

第周

2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新课。

二、 检查预习情况。

1、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

2、 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 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1) 指名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 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4) 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字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三、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 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 个小组内先互相讨论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出代表发言。

3、 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 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5、 划分结构段。

第一自然段(1):父亲在一个夏日的清晨带我去爬山。

第二段(2-7):在上山途中父亲告诉我其实能不能爬上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第三段(8-9):在下山去中,父亲告诉我大自然的没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体会,左后用脑子去思考。

第四段(10)我从青山那里学到沉静,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

四、 学习课文第一段

1、 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

2、 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内先互相交流,互相纠正。)

反馈学习情况:

主要介绍了时间、人物。

3、 你从课文的第一句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十分疼爱我的好父亲。)

4、 你知道父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爬山呢?(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围绕课文内容都可以)

五、 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作者的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疼爱我的好父亲。

六、 作业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写生字词。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2-10自然段;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背诵最后以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新课。

二、 学习课文第二段。

1、 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

2、 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 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4、 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

5、 在爬山过程中,父亲对我说了什么?找出父亲的话。

6、 听懂父亲的话吗?找出说明的词语来。(似懂非懂)

7、 一起朗读父亲说的话后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8、 当登上山顶时,父亲又对我说了什么?我理解父亲说的话了吗?从哪句可以看出?

9、 为什么我的脸就像煮熟的鸭子一样红?

(因为在这次数学考试中我没有尽力,只考了61分,可我却说已经尽力了,被爸爸识破了。)

10、 全班一起朗读我和父亲的对话。

三、 学习第三段(8、9)

2、 反馈思考情况。

3、 父亲告诉我应该怎样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呢?(学生自由发言)

4、 读了父亲说的这句话,你知道他的意思吗?

(不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用心来体会,用脑去思考。)

四、 学习课文第四段

1、 齐读本段内容,自主学习本段。

2、 学生质疑。

(1) 你认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话要说?

3、 反馈学习情况。

4、 父亲是怎样带着我走那个黑暗而又宁静的山林的?

5、 你是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

五、 总结全文

1、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学生自由发言)

2、 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尽力去做,并且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美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验,用脑去思考。)

六、 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21、爬山

上山-----尽力

爬山 下山-----留心

自然----用眼、用心、用脑

教学后记:

小老虎爬山教案篇八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莫名其妙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懂得学作文应先学作人。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课前准备

1、搜集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推荐阅读《爬山虎的脚》生字生词卡片。生字课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师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两位作家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通过读课文来了解。

3、板书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4、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试读课文,自学生宇新词

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教师相机出示卡片,正音巩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结合积累,运用多种方法记住字形。

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

黄昏客厅余晖蕴含摇曳莫名其妙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读词语和生字卡片。

4、重点指导书写:篇、翻、糊,几部分要写紧凑(课件演示)。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组织朗读比赛,要读得正确、流利。

小老虎爬山教案篇九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推荐、愣住、春风拂面”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研读课文第一至第五自然段,初步体会叶老对文的认真负责,对人的平和真诚,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感激之情。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初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出示多媒体画面(一墙绿绿的爬山虎)

2、引导学生欣赏叶圣陶先生的《爬山虎的脚》(片断)

3、根据课题,猜测内容,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读课文的要求:(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能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2、检查词语的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一)

(一篇、推荐、眼帘、删掉、动词、规范、燥热、握手、融洽、黄昏、客厅、余晖、

楷模、模模糊糊、)

指名学生朗读并重点理解“推荐”。

3、理清层次。

课文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为我修改作文并邀请我到他家做客这样两件事。

(三)学习第一部分,体会作文修改之道,感受叶圣陶先生的人品。

1、默读课文1——5自然段。思考:从叶老先生的批改中,作者肖复兴的感受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认真、平和、温暖

2、从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地方让“我”感受到了叶老先生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呢?

理解“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感受叶老先生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

3、讨论:从哪两个词中特别让我们感受到叶老批改的认真?我为什么一下子愣住了?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叶老帮我的作文做具体改动的句子。

(2)叶老帮肖复兴的作文修改了题目,还修改了词句。你能不能从中也学到一些关于文章写作的知识呢?(板书:1、用词要准确,2、简洁,不啰嗦,3、长句改短)

(3)出示经过叶老修改的肖复兴的作文,以证实叶老对作文修改的精细,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慑。

(4)叶老是怎样评价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评语并谈感受

读着这样的评语会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春风拂面)

(5)理解“春风拂面”

春风拂面是什么样的感觉?(舒适、柔和、暖洋洋、温暖)这种感觉仅仅是拂在脸上吗?

(6)练习写话,肖复兴拿着叶老修改的作文,回家看了一遍又一遍,看着,看着,他仿佛看到了——;看着,看着,他又仿佛听到了叶老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说,他看到了什么?他又听到了什么?在横线上各写一个句子。

(四)质疑课题,小结激趣

为什么这篇写人的文章却用爬山虎来作为课题?肖复兴与叶老的交往中到底学到了什么呢?咱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读背学过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小老虎爬山教案篇十

幼儿能根据指令变化手指动作,锻炼小手的灵活性与快速反应能力。

小猴子图片

一、激发兴趣

1、谁来了?(出示小猴子图片)

2、伸出小手和小猴一起做游戏。比一比谁找到的朋友最最多好吗?

二、游戏玩法

小猴子爬山坡(幼儿伸出小手,用食指与中指扮演小猴子,从自己的小脚背开始往上爬山坡。)

爬到膝盖等一等(手指在幼儿膝盖上停顿并轻挠。)

爬到腰上扭一扭(双手叉腰,并扭动身体。)

爬到肩膀停一停(手指在幼儿膝盖上停顿并轻挠。)

爬到耳朵听一听五个兄弟爬上山(手指在幼儿耳朵上停顿并轻拉耳朵。)

爬到头顶转一圈(手指在幼儿头顶上做走路动作。)

叽里咕噜滚下来(从幼儿头顶开始从上往下挠)

游戏重复进行。

三、观察指导重点。

1、幼儿能否根据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2、幼儿能否积极得参与集体游戏,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小老虎爬山教案篇十一

课前谈话: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什么来了?

生:爬山虎

师:出示图片,猜一猜

生……

师:大人小孩儿?

生:大人。

师:到底是哪个大人啊?

生:孙老师。

师:这就是我,我来自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

(出示录像)

师:我们在课间游戏呢。

(出示小学生的画面,让老师当大使)

(有个小学生介绍北京小吃)

师:南昌有什么好吃的?

生……

生:小小旅行家,北京有长城

生:黄山

介绍学校

师:出示校园一角,板书爬山虎,对叶圣陶有什么了解吗?

生:童话作家。

上课。

(齐读课题)

师:绿绿的充满生机,再读课题。

师:想知道这篇文章里写了什么吗?那就打开课文来读,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表扬学生的读书姿势。)(大约5分钟)

师:谁坐好了就说明已经读完了。

(生继续读)

师:孙老师认为你们读得特别认真,再读读课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

(生读)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读得特棒。

(出示词语卡:推荐、融洽、删掉、规范、春风拂面……)

生读

生:(读)推荐、融洽、删掉、规范、春风拂面、

师:春风拂面,轻轻的拂过,再读一遍。

(生读)

师:映入眼帘的是什么样的?

(出示:翻到我的那篇作文……)

学生读

(出示:曲线的“曲”“曲”两个字音的释义选项。)

师:选哪一种解释。

生选择并说出理由。

出示:两组句子。

师:第一组是写谁的?第二组是写谁的?

生:叶圣陶 肖复兴

师:肖复兴是一位作家,当时还是一个中学生,和你们差不多。

师:《爬山虎的脚》《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都带有爬山虎,那篇是写植物的,这篇还是吗?

师:这篇课文是写哪两件事?在哪里可以分为两部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

师:可以交流交流。

生:1—5自然段写叶圣陶爷爷帮我修改文章,

师:我们简单的概括,修改文章,修改作文可以吗?

生:6—10自然段写叶圣陶爷爷邀请我去他家做客。

师:概括一下。

生:邀请做客。

师:大家跟他意见一样吗?

师:看课文的第一部分,自学这部分,一会儿交流。用笔画一画,一会儿出声的读一读划的句子。

(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学)

师:出声的读读你划的句子。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生:看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

(出示句子:翻到我的那篇……)

师:你从哪里看到的?

生:密密麻麻

师:“密密麻麻”什么样啊?看看叶老先生修改的。

(出示修改的文章的图片)

师:我们应该怎样画曲线直线啊,你自己读一读。

(出示:翻到我的那篇作文……)

(生读)

师:听到你的读,我仿佛看到“密密麻麻”。

生:从一张画像,一幅画像,我体会到用词的准确。

师:有什么不同呢?一起体会体会。

生:“幅”字用在画像上就更准确了。

师:我们平时说一幅画像,这样用字就更准确了。

板书

师:叶老先生曾经说过,你们再看看叶老的修改,还看到了什么?

(学生说了一大段话……)

(出示:怎么你把包……)

师:要想写好,注意什么?

(生说)

师:删改前的字和删改后的字有什么不一样啊?自己读读,试一试

生:书皮换成包书纸更确切了。

师:你用的是课本上的话。

师:叶老这个大作家为我这个初中生修改,你感受到什么?

生:认真

师:谁能在课文中找到呢?

(生读文中句子)

师:我感到这春风不仅吹到脸上了,还吹到心里了,应该怎么读啊?自己试试。

(生读)

师:这篇文章一千五百字,可是修改了一百多处呢,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生读)

(出示修改文字)

师:配乐,叶老是教育部副部长……可忙了,但是还为我这样的学生修改文章,读——

(生读)

师:当时的叶老已经七十多岁了,牵挂着我们的成长,所以——

(生读)

师:叶老先生此时在你心里仅仅是一个认真的老人吗?

生:温柔

生:慈祥

师:叶老是一位教育家。

生:给我们关爱。

师:给予每一个学生关爱。

师:叶老后面还写了一段评语。不仅告诉肖复兴,还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写好作文的?

(生读)

师:怎样写好作文?

生:具体事实。

师:看第二句话,还有什么具体要求吗?写好作文——

(生读句子)

师:你读出什么来了?

生:在这件事上深受感动。

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师:修改了一百多处呢?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生提出来)

师:快读读第五自然段。

生:那段简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好作文的信心。

(板书)

师:走上了文学之路,成了一位大作家。他不能忘记,我们也跟随他一起,

出示: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

生填写内容,汇报。

出示:句子

师:读前面的句子,生读。

师:今天我们感受到叶老的平和,也学习了修改作文的方法,修改一下学习卡片上的话,看看怎么修改啊?(下课铃响)

(学生修改)

师:用上这两个修改符号。能说说怎么修改吗?

生回答。

师:还有其他地方吗?

生回答。

师:看到课题……

下课。

小老虎爬山教案篇十二

1、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增加幼儿对折纸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学习折纸:猴子爬山。

1、猴子爬山的折纸范例一份。

2、手工材料人手一份,剪刀一把。

1、教师边念儿歌,边操作折纸范例,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小猴子,真可爱,花果山下来爬山,爬爬爬,爬上山后笑哈哈。

2、引导幼儿分析制作方法。

3、教师讲解示范折纸步骤:

(1)正方形纸,对边折。

(2)一角向下折,一角向面折。

(3)将手插进中间层撑开成锥形,两腰向内压,成正方形。

(4)剪下上面一角,画上猴头。两面下角沿虚线折,露出中间层。

(5)将画有猴头的小三角形夹在中层上。

(6)用双手各拉住中层下角,上下两角贴紧轻轻拉动,猴子即可爬山了

4、发下材料,让幼儿自由动手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5、作业完后,互相欣赏作业。

小老虎爬山教案篇十三

文本解读: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生长经历,表示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3.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文中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3课时

1. 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认读词语。

3. 分节读课文。

了解课文大意。课文写了哪几件事?(修改作文。做客)

1.找出课文中“修改作文”和“做客”的段落。

2.同座互读这两个内容。

1.誊写生字·词语。

1. 自读课文3----5自然段,同学质疑。

2. 指读3---5自然段,考虑:

(1)叶老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

(2)“我”有什么感受?

3. 指读3自然段。

(1)找出叶老为我修改作文的语句,读一读。

(2)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什么?(叶老修改多·修改细。态度认真)

(3)“愣住”何意?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生想象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

4. 指读4自然段。

(1)这段话中哪些是写叶老为我修改作文的?

(2)哪些是写作者的感受的?(生读相关句子)

(3)从“仔细”一词你体会到什么?

(4)指读写叶老修改作文的句子,逐句体会修改作文的方法。

(5)从叶老的修改中你学到哪些方法?(逐句阅读体会,要求结合自身的作文实际来体会)

(6)齐读叶老修改作文的句子,感悟修改方法,结合实际谈自身的习作体会。

(7)看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他又是怎样的体会呢?(指读相关句子)

(8)齐读4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引导体会。

(9)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作者此刻的心情吗?(生表述作者的内心世界)

5. 指读5自然段。

(1)叶先生对我作文的评语是怎样的?(生找出读)

(2)齐读叶先生的评语。叶先生的评语中交给了我作文方法,你知道吗?(作文事实具体。亲切)结合自身作文实际谈谈。

(3)作者看了评语之后,是怎样的感受呢?(读最后一句)

(4)此刻,作者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想象表述作者的内心世界)

(1)课文在写做客的内容中几次写到了爬山虎?请把它们找出来。

(2)指读相关的句子。

三. 细读课文,突破难点,引导理解感悟作者去叶老家里“做客”的内容。

1.出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一):

(1)读句子。

(2)引导体会:这里为什么要写爬山虎?(写景抒情)

(3)“迷离”何意?为什么“像温柔的小精灵”?(兴奋、紧张、期待)

(4)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这种心情吗?(生想象表述)

(5)感情朗读这个句子。(师引读、指读、齐读)

2. 出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二):

(1)读句子,这是什么时候的爬山虎?

(2)理解词语:沉郁、摇曳、虎虎。

(3)引导比较句子一、二中的比喻句,体会心情。为什么此时的爬山虎“像一片浓浓的湖水”呢?(心情平静,兴奋,充溢信心,期待)(4)读句子。用自身的话表述此刻的心情。(生想象表述心情)

(5)感情朗读句子。

3. 出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三):读句子,这是什么时候的爬山虎?

4. 指读第10自然段。

(1)这段话有几句?

(2)读第一句。“堪称楷模”何意?从中体会到什么?(作者很庆幸)体会读句子。再联系第6自然段朗读体会惊喜意外之情。(3)指读第二句话。理解词语:懂得、模模糊糊。既然“懂得“了,又为什么还”模模糊糊“呢?(作者很年幼)“作家就是这样做的”,“这样”是哪样?(结合8—9自然段相关内容)“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这么”是哪样?(结合修改作文内容理解)

(4)到叶老家做客后,作者又怎样的的感受?(读最后一句)

(5)这里写的是爬山虎,实际上是写自身的内心世界。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吗?(6)请结合上文用自身的话说说作者的内心世界。

1. 自由读文,此刻你想说点什么?

2. 讨论课文的命题。课文是写事的,请你重新给它拟题。

3. 教师小结:一个人一生中能够遇到良师益友,那是三生有幸!叶老的激励和教诲令肖复兴刻骨铭心。一天又一天,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一年又一年,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4. 师引读,凸显课题,升华认识。春天,在我的眼前,总有-------;夏天,在我的眼前,总有-------;秋天,在我的眼前,总有-------;冬天,在我的眼前,总有-------。

5. 教师小结: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从春绿到秋,从下绿到冬,那种刻骨铭心的激励和教诲令肖复兴也成了一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一流的大作家。

介绍肖复兴和叶至善

1.积累:背诵自身喜欢的语段。

2.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修改作文 认真 (作品)

堪称楷模

做 客 亲切 (人品)

小老虎爬山教案篇十四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1.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儿的?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山虎的脚的?指名读。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讨论:

(1)用铅笔画出课文中描写爬山虎脚的词句。

(2)这一段讲了爬山虎脚的几个特点?每个特点是什么?

(3)从哪一句可以发现作者是注意观察的?

1.指名读。思考: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它能够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看到了爬山虎的脚,想到了什么?

3.小结:

作者抓住了爬山虎的叶子、脚会爬的特点,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满墙的爬山虎。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主要意思是什么?

明确:(1)触着墙的爬山虎才能生存;(2)爬山虎的脚能牢固地巴在墙上。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后思考: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能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

1.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并逐段背诵。

2.指名背诵。

这篇课文采用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向我们描绘了爬山虎会爬的秘密。

1.用舒服、均匀造句。

2.课后3、4题。

25

爬山虎的脚

小老虎爬山教案篇十五

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2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学习25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情况

二、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

2.填空:

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 、 。

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 、 、 、 。

3.看插图,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

4.朗读指导:读出美感来。

三、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引言: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自学第三自然段,边默读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句子。

1.屏幕显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学生说说每句话讲了什么,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2.让全班学生选择适当的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爬山虎的脚。

3.对照课文有关内容,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4.观察实物,再一次默读课文有关内容,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位置、样子、颜色。

5.结合板书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对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样子、颜色才了解得这么仔细,那么它是怎么爬的呢?请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一、了解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

1.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圈出写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触巴拉贴

3.学生自主探究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注意“变”“弯”与“贴””的因果关系的理解。

4.小结:作者正是准确地运用这些动词,把爬山虎的脚怎么爬的过程写得很具体。作者正是按照爬山虎生长的顺序来观察的,所以写得才这么有序。

5.观察电脑演示的爬山虎的脚爬墙的过程,用课文语句来解说这一过程。

6.重点理解什么叫“一脚一脚”往上爬。

(1)假设黑板就是一堵墙,这是爬山虎的一根茎(老师用彩色粉笔画),这是嫩叶(画叶)。让学生上台用手演示爬山虎的脚,用动作演示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2)评议学生在黑板上的演示对不对。

(3)再让学生上台演示爬山虎往高处爬的情景。

(4)教师小结:原来爬山虎可不像动物那样只有几只脚交替着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再巴住墙,一直往上长,必须不断长出新脚。所以,叶圣陶爷爷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电脑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爬山虎不只往上爬,还往左边、右边爬,茎紧贴在墙上,爬满整个墙。所以课文第二自然段才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7.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爬山虎触着墙的脚是怎么爬的,那么没触着墙的脚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对比学习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没触着墙:(板书)萎了

触着墙:(板书)牢固

2.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怎样?

3.课文哪个自然段也告诉我们这个意思?

三、总结

1.学生归纳2、3、4、5自然段各讲的是什么内容。

2.复习3、4、5这几段,讲讲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3.了解作者在观察方面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4.总结:这篇课文重点围绕“爬山虎的脚”来写,为了说清楚这个意思,作者进行细心而有序地观察,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使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老虎爬山教案篇十六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

[设计意图:拿自己和作者对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

2、检查交流:

(1)请认为自己是学习最认真的一个同学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2)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三、自主探究,理解一二段

1、读第一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

3、欣赏爬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

四、布置作业,重视语言积累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3、4自然段。

小老虎爬山教案篇十七

绘本《兔子兔子爬山喽》,看这本书的封面,我们大家都以为故事讲的应该是描述兔子去爬山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但是大家往后看,才发现他是一本描述妈妈和宝宝之间的温馨的情感的书。活动的开展希望孩子们能够领悟到与妈妈共同游戏带来的快乐和温馨。在活动中孩子们都很大胆的猜测:故事里的山是高高耸立的,看书后才知道原来是宝宝的后背;草是绿绿的,看后才知道原来是宝宝的头发等等。一张一张形象逼真的图像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开拓了幼儿的思路,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引发了幼儿语言表达的动机,提高孩子们的看图讲述画面的能力,培养具有大胆表述与创意想象能力。最后游戏部分邀请妈妈跟孩子们互动,让孩子知道故事中的游戏的具体玩法,妈妈们的参与这种感情就很间接,孩子们也不仅在意识上理解妈妈和宝宝的感情,更丰富了肢体的具体感觉。

1.初步理解画面内容,大胆猜测故事情节。

2.体验绘本故事带来的乐趣,愿意共同讲述画面内容。

3.感受和妈妈一起游戏带来的快乐。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1.幼儿人手一本绘本

2.兔子手偶每人一个

3.《兔子兔子爬上喽》

4.邀请妈妈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播放欢快的音乐)

1.教师和幼儿一起戴上手偶兔子,跟随音乐跳舞,感受快乐。

师:今天天气可真好,戴上你的兔宝宝一起出去做游戏吧!

(指导策略:音乐是最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的,手偶教具的出现不仅更孩子一个更直观形象的刺激,更活跃了气氛,为下面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跟着音乐跳舞,使孩子很快就融入了这愉快的气氛中。)

二、集体阅读:

今天小兔子和我们跳舞感到非常开心,他要给小朋友分享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出示绘本书,采用提问的形式,引起幼儿观看兴趣。

三、播放ppt,理解绘本内容。

(指导策略:动静结合,模仿兔子爬山的动作,让幼儿自己感受一下“嘿哟嘿哟“的感觉,充分满足幼儿的表演欲望。)

(3)出示ppt4,兔子大口大口吃草喽,,咦,草为什么是黑色的呀?

(指导策略:引导幼儿观察宝宝头发的颜色,让幼儿大胆说出:兔子吃的不是草,是宝宝的头发。引导幼儿模仿兔子吃草的动作和声音,很有趣,让孩子在角色表演中感受绘本故事带来的快乐。)

(4)出示ppt5,师:小草吃起来是什么味道的?为什么?幼儿:好香呀,一定是宝宝很讲卫生,经常洗头。(指导策略:这是宝宝的答案,好香呀,顺其自然地过渡到卫生教育,教育宝宝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5)出示ppt6,兔子兔子下山喽,他是怎样下山的?

幼儿:像滑滑梯一样,(指导策略:引导幼儿用小手在肚子上感受一下“哧溜哧溜”的感觉鼓励幼儿学会关心别人“下山要小心哦,慢点。”)

(6)出示ppt7,跳跳跳,真软,小兔子为什么觉得这座山很软呀?(指导策略:引导幼儿摸摸自己的肚皮或同伴之间相互摸摸,感受软软的感觉,体验和同伴共同游戏带来的快乐。)

(7)出示ppt8,兔子兔子回家喽,怎么有块大石头,大石头会是什么呢?

(8)出示ppt9,哈哈,原来是宝宝的小脚丫啊,(鼓励幼儿互动)

(10)出示ppt11,画面中出现了谁?宝宝在哪里?小兔子呢?引导幼儿发现小兔子是套在妈妈手山的玩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宝宝、妈妈、兔子的表情,感受他们之间的相亲相爱,温馨和快乐。

(指导策略:第二环节通过多媒体教学,把绘本里的内容一张张的展现在多媒体的大屏幕上,使图象更加清晰、清楚,内容显示形象逼真,引起了孩子们猜测的欲望,开拓了幼儿的思路,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引发了幼儿语言表达的动机。)三、完整欣赏1.引导幼儿自主阅读。(每人一本绘本)(指导策略:引导幼儿一页一页翻阅,手指着画面边看边讲,爱护图书。)2。邀请妈妈上台和宝宝一起表演请妈妈戴上手偶小兔子,宝宝坐在妈妈身上一起边表演边讲述故事。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868325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