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工作总结(优秀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7 06:17:23
地方文献工作总结(优秀20篇)
时间:2023-11-07 06:17:23     小编:JQ文豪

写总结的目的在于归纳总结经验,总结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以便今后更好地改进和发展。在总结中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错误和虚假的信息。总结范文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地方文献工作总结篇一

管委会地方志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县志办指导关心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履行职责,推动地方志修编等各项工作的开展,现将20xx年地方志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推进。为保证工业集中区地方志工作的顺利开展,管委会成立地方志工作领导小组,由副主任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具体分管地方志工作,各股、室为成员的地方志组织机构。

(二)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业务水平。为使地方志工作进一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提高地方志工作干部队伍素质和业务水平,我单位积极开展政治理论学习,认真研读相关工作条例,拓宽视野、掌握扎实的编纂知识、方法和技能,使编纂出来的资料既能准确放映历史的真实面貌,又能体现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特点。

(三)落实专人,做好编撰工作。编撰工作由综合室负责,资料编撰工作的基石,做好资料收集工作是保证编撰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编撰工作顺利完成的关键所在。对于所涉及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数量、企业规模、企业收入等,通过查阅、走访、搜集大量档案资料,保证了文稿的质量,做到图文并茂,为编撰工作提供良好素材。按要求完成年鉴的编写和上报工作。

20xx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虽然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有许多问题和困难。

(一)无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目前我单位没有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很多档案整理不规范,影响档案查阅和利用。

(二)办公设备不完善。由于没有规范的档案室,对于档案的存放存在较大问题,无法进行规范化管理。

(三)干部认识不到位。地方志资料收集任务艰巨,工作量大,需要全体干部协助收集,提供图片资料,但由于干部认识不到位,对工作开展不够重视,导致工作开展难度大。

在20xx年的工作中,注意资料收集与撰写的转接,数据修编和档案建立同步进行,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信息沟通,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加快地方志工作进度,从而有效推动地方志事业的发展,客观公正的将工业集中区经济发展计入史册。

地方文献工作总结篇二

上半年,我始终以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工作热情投身于地方志工作,工作中获取了不少成功的喜悦。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我充分认识到,若想成为一名地方志优秀工作者,岗位的锻炼都是很基础的和必要的。半年来的所学、所感、所悟将指导我一生受用!

思想方面,政治立场坚定,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思想及“八荣八耻”的内容。能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关心社会热点时政,尤其关注局、办的《档案资政参考》,关于佛山市相关政治动向、政策法规等较为熟悉,使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对待岗位工作,我严格遵守单位规定,认真履行自身岗位职责;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踏实工作,积极主动,尽责尽责。“认真、务实、创新、激情”这是我自己定下的岗位关键词。这半年来,我以具体的工作绩效来诠释这些词汇的真正内涵,突出表现为:配合“创文”工作,协助市档案局制作《足印——佛山发展历程档案选展》;参与《佛山陶瓷纵览》与《从国内主媒体看佛山》的编辑出版工作;编写了《浅谈新时势地方志工作的思路》和《与时俱进,服务大局,以创新思想开拓方志工作——“十二五”时期我市地方志事业发展计划》等文章;协助编写《佛山历史人物述评》中邓培和陈铁军两大著名人物;协助民革佛山市委会,参与佛山辛亥革命人物、事件及其场所的调研工作,并撰写调研报告;辑录《佛山市大事记》以及能保质保量高效完成上级领导交待给我的每一项工作任务。

纵观这半年,抱着不断进取的求知信念,我并没有放弃学习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凭着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做到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在提高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努力把自己变成一个掌握现代信息和职业技能的人才。在牢固掌握了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之上,做到广泛猎取其他学科的知识,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不少文章,其中文章《缓解佛山市交通拥堵的思考》获得了“中国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创新成果”一等奖,刊登于《学习天地》2011年第三期。也在工作之余的时间中,报考了全国成人高考,现于广州大学汉语言文学(秘书)专业的业余学习。

当然,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年轻难免心浮气躁,但充满激情的我,在心里暗自鼓劲,我能在竞争中站稳脚步,再创佳绩。正确认识自身工作价值,正确处理苦与乐、得与失、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用真诚和感恩的心对待岗位工作,不辜负领导对的我期望!

地方文献工作总结篇三

本论文在xx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构思和内容,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四年的本科学习和生活期间,也始终感受着导师的精心指导和无私的关怀,我受益匪浅。在此向各位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这次做论文的经历也会使我终身受益,我感受到做论文是要真真正正用心去做的一件事情,是真正的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研究的过程,没有学习就不可能有研究的能力,没有自己的研究,就不会有所突破,那也就不叫论文了。希望这次的经历能让我在以后学习中激励我继续进步。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本设计能够顺利的完成,也归功于各位任课老师的认真负责,使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正是有了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才使我的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在此向xx大学,金融系的全体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

地方文献工作总结篇四

地方文献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较全面地反映了某一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地方文献的典型特征表现为文种多样,文献内容复杂不同,各民族间文献交流融合特征显著等。

内蒙古地方文献是指有关内蒙古地区的具有参考价值的各种文献,文种上主要包括蒙文文献和汉文文献两部分。内蒙古地方文献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地域性特征,蒙文文献更是独树一帜。内蒙古地区地处北边,历来民族活动频繁,语言文字复杂,这使得其地方文献发展与内地汉文化长期单一影响下的地方文献相比较,显得更加纷繁复杂,多姿多彩,因而也具有与内地地方文献迥然不同的特点。

从文化交流角度来看,内蒙古地方文献并非只具有单纯的地域概念,而是更多体现出民族意义。可以说,自从内蒙古地区有文字记载以来,该地区民族间的交流也便自始至终地被记述下来。在这种历史环境下产生的地方文献,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民族融合的印记,这从内蒙古地方文献的文种上能得到充分表明。内蒙古地方文献的文种从北魏时期起便一直纷纭多样,有汉文文献、蒙文文献、满蒙合璧、藏蒙合璧,甚至还有梵文文献。具有明显多文种并存的文献现象是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地方文献的主要差异,而象内蒙古地方文献这样涵括了中国数个主要文种,则表现出该地区多民族互为影响、融合的激烈程度。单看汉文文献,它集中反映了汉族与少数民族在内蒙古地区的交流史。最早在战国时,汉族人民即在该地垦务戍边,到清朝统一蒙古部落,大批汉人来到塞外,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解放后,汉族与蒙、达斡尔等少数民族平等相处,共同为内蒙古的经济文化繁荣而努力,汉族的活动使汉文文献从古至今都是内蒙古地方文献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汉文文献不仅是历史过程的反映、记录,同时也担负了传播汉族先进文化科学知识的重任。没有汉文文献的介入,蒙文文献不会有今天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再从蒙文文献来看,它不仅仅是为满足内蒙一地蒙古一族的.自身需要,它也担负着内蒙古地方文化向外辐射的功能,如保持邻近八省区蒙古族聚居的民族文化的整体性,又如国际研究蒙古学的需求。蒙古族文学艺术、医药等方面的文明贡献也正是通过蒙文文献的传播得以在整个中华文明中占据一席之地。内蒙古地方文献中的语言工具书,也是出于民族文化交流的需要而产生出诸如蒙汉会话、满蒙会话、蒙文文法等书籍,它们可以说是内蒙古地方民族文化传播交融的见证。对于内蒙古地区来说,它的历史发展总是伴随着多民族交融的过程,因为它的文献也总是超越了地区意义。从这个角度,笔者在理清该地区地方文献发展脉络时,尽力更多地从民族交往、文化融合上把握。事实上,这种划分也正反映了内蒙古地方文献“更多表现出民族交融的文化意义”这个重要特征。

2内蒙古地方文献发展更多是中华文明整体带动的结果。

从内蒙古地方文献自身来看,由于经济文化长期较为落后,内蒙古地方文献的发展自动力不足,其发展更多的是中华文明整体带动的结果。从脉络上看,内蒙古地方文献史有着较清晰的发端(清以前)、初兴(清末、民国)、发展(建国以来)的阶段性特征。由于文化底蕴不足,其发展并非随蒙古族武力全盛而带来文治大兴,元朝时蒙古族虽拥有四海,内蒙古地方文献也有一定数量的增加,但与同时期的内地相比,只不过是涓涓细流。真正的兴起集中于近代,尤其是建国之后,在经济发展、与内地交流频繁的基础上,党和政府积极发展内蒙古文化事业,出版了大量文献,带来了当地文献事业的繁荣。这充分表明,纳入国家整体文化发展、协作的轨道,内蒙古地方文献得到了巨大的推动力。

3内蒙古地方文化的发展起始于地方文献的繁荣。

从地方文化开发角度来看,一般而言,是整体文化发展促进了地方文献发展。但在内蒙古,习惯以游牧为生产、生活方式,它的文化发展是缓慢而单纯的,不可能在短期内靠自身的力量立即达到多层面的现代文明高度。这样,浓缩了大量现代信息的图书、报刊文献便成为摆脱地区落后的重要工具。当地区文化普及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又为地方文献的产生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在内蒙古的许多地区,地方文献的发展就是经过了这么一个先由文献带动文化发展,然后又由文化促进文献发展的阶段,这种地方文化起始于地方文献的繁荣的发展过程,是我国早期文化发达地区的地方文献所没有经过的。

〔出处〕内蒙古科技与经济(3)。

地方文献工作总结篇五

交了17年的小学美术,现在的我好像才真切的领悟到美术教育的真谛……。

现在回忆起17年前,初入美术课堂,只会照书传授,师生间有的也只是一问一答似的交流……随着教龄的增长,我虽不敢说自己现在到达什么程度,但至少是通过多年的努力、经历、有了一些或多或少的体会:

1、美术课堂需要传授的知识点内容虽然很少,但作为教师还要在灵活的、准确的传授知识的同时想办法联系生活实际传授美术知识,便于学生领悟美术知识。

2、课堂中学生绘画实践过程很关键。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要及时反馈学生创作的成果,针对他们的美术作品做出及时调整,明确给学生个正确的指向,便于学生明晰努力方向!

3、教师对学生作业评价也很关键,它是孩子们继续努力的'加油站!适时适当的鼓励会让不同绘画程度的孩子有信心,有愿望努力完成下一个绘画梦想!

我实践我快乐!一名小学美术教师,三尺讲台,一只粉笔,一块大*幕完不成什么宏伟大业,但我可以在我的小天地里帮助每一个喜欢绘画的孩子完成绘画的梦想,足矣!

我做为美术年组长工作已有9年了,这期间的酸甜苦辣我自知。多一份经历就多一份锻炼!我承认做组长工作锻炼了我的能力!锻炼了我的胸怀!也锻炼了我的涵养!而通过组内新近发生的事情,也让我感悟到:有些人你对她谦让,她明事理!而又些人年轻人你越谦让她,她越视你为软弱,无能!她会更肆无忌惮!所以,做组长工作十年,让我更正了一个为人处事原则:人要分类对待,慈悲心不适合分配给每一个人!

其中,为迎接省教育强区检查,美术教师先是在学校精选学生书画作品,后又分赴玉皇商城选画框、去打印社做精明标签、给各画种画框照图片、建邮箱、让家长进邮箱一一对照画种选画框、真可谓安排缜密,因此学校走廊展出了那么多上档次的学生书画作品,很直观的反映出二小学子美术、书法的高超艺术水*!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们,可以骄傲的说艺术教育在二小蓬勃发展!

往墙上钉画框对于美术组这些娘子军来说可真是难题了!虽然有高师傅打孔,但还需要至少2个人的举画框,(画框多数都是实木框,加上玻璃面很沉的)我们还要经常在楼上楼下抬画框、调配画种等……这种超强度的劳动真不是女同志干的活!几天下来,我原有旧伤的右脚踝肿起来了,那几日走路都有些不敢吃劲、_病低血压也关顾了我!美术组姐妹都反映一回到家就想呼呼大睡、什么孩子、老公都不想管。我们为抢在省检查团来之前把走廊布置完美,贾雪、孟琪陪我最后一天加班到6点多……这是一帮铁娘子军!我们在劳动中同甘苦,在劳动中建立起深厚的姐妹情谊!

既然人生不过是路过,便用心享受路途中的风景吧!一路前行,一路品味享受个中的滋味,在不悦时想想快乐,快乐时忆苦楚,始终保持心情的*和,生命才会充满温暖柔和的色彩!

—————送给一路前行的我。

地方文献工作总结篇六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我们把服务民生、统筹城乡作为首要任务,把抓好项目、搞好运输作为根本途径,把加强党建、转变作风作为重要保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抢抓机遇、攻坚克难、迎难而上,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稳步推进。

20xx年,我们按照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要求,努力克服项目融资、土地、拆迁等困难,不断推进交通重点项目建设,抓好交通面上工程和农村联网公路建设,着力构建“外联内通”市域交通网络,全年共完成投资113890万元(不含农村联网公路)。在重点工程建设方面,古乍线河姆渡段9月底完工通车;大道主车道春节前完工通车;梁周线拓宽改造一期工程完成高铁立交桥至329国道段路基工程和立交桥基础工程;余梁公路北延工程完成路基6公里,桥梁3座,华家山隧道双洞贯通;浒溪线(车岗头至奉化段)拓宽改造二期工程和梁朱线改造工程开工建设;陆丈线一期工程(杭甬高速陆埠互通)征地拆迁等政策处理工作全面启动。在交通面上工程方面:完成浒溪线新华段路面中修、古乍线桥头接坡及部分路面维修、袁毛线中修、寺慈线路面大修和东溪线路面改造等工程。在农村联网公路建设方面:列入20xx年度计划的61个项目计87.24公里的公路全部在年内完成建设。

(二)公交优先战略取得历史性突破。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20xx年上半年,我们全面实施并完成农村客运班车公交化改造。在短短三个多月时间里,分5批依法终止了6家客运企业70条市境内农村客运班线的经营权。在接受适当的经济补偿和奖励后,254辆市境内客运班车全部退出经营,129辆毗邻县市客运班车中的101辆自愿退出经营。与此同时,我们组建成立了城乡公交公司,在全市相继开通61条公交线路,投放公交车192辆。其中,城区至乡镇的`干线公交实行2元一票制,乡镇区域内的支线公交实行1元一票制。打破了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二元分割局面,基本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使广大农村居民在自己的家门口第一次享受到了安全、便捷、优质、经济的公共交通服务。

为提高城乡公交服务水平,20xx年下半年,我们又对城乡公交线路、站点、班次和营运时间进行优化调整。共优化公交线路12条、调整公交站点21个,新增站点136个,新开通公交线路11条,调整了70条公交的运营时间。到20xx年底,全市共开通城乡公交线路72条,投放公交车320辆,其中6条公交线路与公交线路实现无缝对接。同时,春节前城区204路和206路公交分别延伸到了郭相桥村和双龙村,203路公交更新投放了15辆新车。

(三)交通行政执法工作取得新成效。

20xx年,我们组织开展了“打非治违”、“天网四号”和“亮剑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大力查处非法营运、超限运输等各种交通违法行为,全年共办结行政处罚案件3483件,其中简易程序1216件,一般程序1267件。查处违法超限运输车辆1372辆,卸载货物27361吨;查获涉嫌非法营运的“黑车”60辆,处罚结案29辆;检查旅游包车235辆车次,查处涉嫌违章车辆18辆次;检查出租车5220辆次,现场纠违260辆次,处罚172辆次,单扣分60辆次,批评教育80辆次;检查公交车2120辆次,现场纠违190辆。有效遏制了货运车辆超限运输行为,保护了公路和桥梁,维护了道路客货市场秩序,提升了客货运行业服务水平。另外,还组织开展了主要公路两侧环境整治,拆除违章建筑755平方米,整治马路市场85个,清理公路堆积物7475立方米,拆除非公路标志牌737块。

(四)交通行业安全监管得到新加强。

20xx年,我们按照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要求,层层分解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进一步落实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了交通从业人员安全考核培训,加大了对客货站场、运输企业和建设工地的安全生产检查力度。特别是“3.8事故”发生后,以人、车、站为重点,对全市客运行业开展了地毯式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并及时整治消除各种安全生产隐患。加强了对中长途客运车辆、旅游包车和危险品运输车辆的安全监管,三类以上班线的班车全部安装了gps视频监控。对汽车西站长途班线发车区域封闭式改造和管理。对部分公路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进行了更新、补缺和完善,并完成了事故多发点路的整治。全市三级(含)以上旅客运输单位和四级(含)以上货物运输单位(不含出租车)的营运车辆,省内责任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数,均控制在上级下达的安全指标范围内。

(五)收费公路撤站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收费公路面临的社会舆论压力越来越大,要求撤销普通收费公路的呼声越来越高。由港舜交通开发有限公司经营收费的我市329国道、61省道和梁周公路等三条收费公路,外方占有60%的股权,批准收费年限为25年,收费时间还不到一半。在全面分析普通收费公路面临的新形势、利弊得失基础上,经前期艰苦谈判,20xx年,我们与香港招商国际有限公司成功签订外方股权回购协议,并融资4.5亿元分三期在年底前完成了股权回购。三条公路顺利转变为政府投资还贷性质的收费公路。为下步撤销收费站点,并最终取消收费公路,争取上级国省道改造补助资金,提升公路路况打下了扎实基础。在此前提下,去年上半年,我们撤销了三七市和陆埠两个收费站点。

(四)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20xx年,我们以“践行三思三创,实施五大行动”为主题,扎实开展了“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行业先锋、交通先行”为主题,继续精心打造机关党建品牌。组织开展了党员争先创优、争做“文明崇德人”、向“交通英模”吴斌同志学习及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观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继续组织开展了文明单位、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岗、星级驾驶员、文明出租车队、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等创建活动。以虚促实,虚实结合,既提高了干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和行业社会形象,也有力地推进了交通中心工作开展。

20xx年,我们还加强了车辆维修行业规范化建设,引导培育交通物流有序发展,进一步调整理顺了出租车运价结构,对客货运企业、驾校和维修企业开展了信用考核,加强了港航管理工作,扎实推进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加强了公路养护和绿化养护,强化了桥梁检查检测和危桥抢险改造工作,加强了对农村公路的养护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较好地完成了雨雪冰冻天气和台风期间的公路应急抢险抢通任务,组建成立了市交通质量安全监督站。

地方文献工作总结篇七

要毕业了,面临人生的第二个毕业,我显的特别失落,幼儿园毕业的时候没有心中没有这么复杂。

现在小学要毕业了,我真的非常不舍得,一次又一次的哭了出来.毕竟一起学习、生活了五年了,我们曾经一起在操场上玩耍,曾经一起在电脑房打游戏,做小报,曾经一起在食堂吃饭。曾经在一间教室里面学习。

曾经一起在音乐室里唱歌。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我们之间可能有过许多不愉快,可是我们都度过了,而真的如果要分开了,我还是很难过的。还记得刚进这个学校的时候吗,大家还不认识,但是经过了五年的时间,大家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可是转眼就要分开了,平时每天都能看见,还不觉得什么,但是真的要离别了,心里面就觉得特别得空虚。

现在才知道,我们之间是真正的友谊,如果以前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让我们都忘了把。以后,我们要各自走各自的路,还记得我们曾经男女对战过吗,还记得我们在运动会中的团体精神吗。

让我们一起向天空中呐喊把,一起约定把。

地方文献工作总结篇八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158、162两个理科班和159、161、165三个文科班共五个班级的化学教学工作。本学期主要的教学任务是文科班完成“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的教学任务,而理科班要完成“选修模块四—化学反应原理”,它是继必修课程《化学1》、《化学2》之后的选修课程,从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引导学生研究化学反应现象,探索化学反应规律。对于这个模块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来展开教学的,这一个学期高二的教学中的确面临了很大的压力和问题,同时又是一个收获的学期,下面我对本学期的教学做以下几点的总结:

1、能认真完成学期初制定的教学,完成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在每一次上课前能认真备好课,在课堂上能上好每一堂课。因为高二的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而化学反应原理又比较,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改变自己的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教学的效果和目的。

2、这一个学期的教学虽然是一个选修模块的教学,但是从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中,知道这一部分在高考中属于必考的内容,而且占的比重也是比较大,所以在高二年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向高三年的老师借了相关的资料和考试大纲,再结合我们教学大纲,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能在原有教材的教学上补充了高考所要求的内容。

3、有时间我就去听同组老师的课,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及时纠正了自己教学上的`不足之处。作为一个老师和方法非常重要,在平时教学中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提高自己,不能有所怠慢,学生的问题不能忽视,他们的问题提出,不仅体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另一个方面也是对我的提高。

5、在本学期高二基础年段的教学中,我能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的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设置了一系列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1、新教材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很高,尤其在高考中还有大型探究实验,由于学校实验条件和规模还达不到新课程改革要求。尽管想尽,动足,但还是遗憾多多。

2、练习的训练量还是多了些,由于学生生源的原因,基础差的学生多,教学进度总是滞后,要做到段段清,节节过关就显得前宽后紧的局面。

1、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2、加强守纪方面的,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3、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以真诚的心去换取学生的信任,真正做到将心比心,不仅让学生敬畏你更要亲近你。

地方文献工作总结篇九

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不仅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还在业务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这半年的教学历程,是忙碌的半年;是充满艰辛的半年;这也是收获喜悦的一学期。现将有关方面总结如下:

1、热爱并忠诚于人民的教学事业,教学态度认真,教风扎实,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2、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3、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课数学课。

4、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启发式教学,坚持向45分钟要质量。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教学过程重视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精神。

6、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份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辛勤的汗水和真挚的泪水,但同时我也收获了充实与快乐。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用心去教诲我的学生,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使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地方文献工作总结篇十

信息资源这一术语最早是由奥罗尔科在他的论文《加拿大的信息资源》(informationresourcesincanada)中提出的。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国内外有不少的信息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资源的概念进行研究讨论,形成了信息文献说、信息活动说、内容加技术说、创造财富说等多种说法。同样,国内对信息资源的含义也有不同的理解。邱均平教授总结了国内有关信息资源的定义,认为学术界对信息资源的含义的理解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一是狭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就是指文献资源或数据资源,抑或各种媒介和形式的信息的.集合,包括文字、声像、印刷品、电子信息、数据库等。这都是限于信息的本身。二是广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这既包含了信息本身,也包括了与信息相关的人员、设备、技术和资金等各种资源。本文采用狭义的理解。笔者在此采用代跟兴和周晓燕在《信息资源概念研究》中提出的信息资源的定义,即信息资源是经过人类选取、组织、序化的有用信息的集合。由此可见信息资源的内涵是:(1)信息资源是信息的集体;(2)信息资源是经过人类选择、获取的有用信息的集合;(3)信息资源是经过人类组织序化的信息的集合。

资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来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形式存在。无论是自然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还是信息资源都是具有一定积累的客观存在形式。“孤木难成林”,一条信息或几条信息构不成信息资源。只有当信息资源达到一定的丰富度和凝聚度时,才能成为信息资源。

(1)内容广泛。地方文献的内容涉及一个地区的历史、现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历史遗留等各个方面。上自天文、下及地理,旁至社会、人文诸事物的历史与现状,地方文献都无所不包。(2)数据众多。我国地方文献的发展历史可以推溯到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和东周。作为地方文献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地方志的编纂和修订历来都受到各个朝代的重视。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现有地方志7,413种,其中宋代的有28种,元代的有11种,明代的有860种,清代的有6,514。可见我国地方文献的数量之多。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各省都积极修订新的地方文献,又出版不少的地方文献。

3.3地方文献是经过人类选择、获取的有用信息的集合。

有用性是信息资源的本质属性。地方文献一般是出自当地名人手笔,是经过调查、采访或统计整理、有分析有选择的实录。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地方文献是一种有用的信息资源。地方文献的有用性主要表现在其经济价值、文化教育价值、学术价值上。

3.3.1地方文献的经济价值。要实现地区经济振兴,就必须结合本地区的现实状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这种规划和决策依赖于各种各类的信息作保证。地方文献可以起到这方面的作用。桂林文华大饭店为开设“四美园”,就多次派人到桂林图书馆查阅复印有关瑶妃、绿珠、杨贵妃、洪宣娇以及古代家具、建筑、服饰、宫廷菜谱等资料。现在“四美园”已开业,园内有仿秦、唐、明、清四馆及四美人故居,集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名人文化、仿古文化、道教文化及文学艺术、风俗民情、山水风光为一体,吸引了中外游客,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了桂林旅游业的发展。

3.3.2地方文献的文化教育价值。地方文献的文化价值表现在:"地方文献不仅能满足群众文化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地方文献在继承和发扬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艺术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地方文献工作者积极抢救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地方文献,并通过采访、收集、整理和研究,编撰出不少的地方文化志、文化年鉴等地方文献6如《中国浙菜》等7,这些资料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形式的发扬、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人们能以这些地方文献作为素材进行再创作,并且已经产生了不少的文学艺术作品。从而丰富各地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推动了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例如潇湘电影制片厂和湖南省话剧团通过查阅《湖南文史》、《三湘英烈》等资料,找到了李立三、郭亮、张子清等英雄人物的肖像,经过艺术的加工,使他们栩栩如生地站在舞台上,重现了英雄们的伟大形象。#地方文献反映了一个地区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人们能够通过其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基本情况、知名人士、自然风光、名胜景点,能够激起人们对伟大祖国大好山河和悠久历史文化的热爱,激起人们尤其是海外侨胞们的一颗真诚的爱国心。我们认为地方文献是培养青少年爱国爱家乡的生动教材,是激起人们热爱祖国的具体教材。同时地方文献中记载的历代工农运动和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史实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优秀题材。

3.3.3地方文献的学术价值。首先,地方文献的学术价值表现在为科学研究提供情报资料。清代顾炎武就是根据一千多部地方志写成了著名的历史地理著作―――《肇域书》。又如,当代著名的气象学家和地理学家竺可桢通过整理地方志中有关植物分布、花开花落的变化、大河冰冻的记载,找出了物候变化的规律,写成了著名的论文《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其次,地方文献是今天修志编史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修史人员就是利用桂林图书馆的地方文献编写了《恭城县志》、《平乐县志》、《龙胜县志》、《都安瑶族自治县县志》等等。这些地方志很好地反映了这些地区的历史文化等情况。再次,对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理论的研究,有利于图书馆工作的开展,丰富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3.4地方文献是经过人类组织序化的信息的集合。

与其他信息相比,信息资源最显著的特征是有序性。无序的信息不仅无法利用,还会造成信息通道“栓塞”,阻碍信息的传播、交流、开发和利用,甚至会造成不必要的重要损失。地方文献是有序信息的集合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编著地方文献的时候,编著者对相关信息的组织、整理。如志书,一般是依据档案、私人著述、金石文物以及社会调查等资料编撰而成,同时修志者在材料的选择和编撰的方法上都比较讲究科学性和准确性。二是后人对地方的有序化工作。地方文献形成后,后人对其进行整理、研究,编制书目、索引等二次文献和专题资料、研究综述等三次文献,从而使地方文献所含的信息进一步有序化,以便人们更好地利用地方文献和发挥地方文献的作用。如甘肃省图书馆自建国以来编有3-个专题的书目索引,其中《甘肃省所藏西藏和藏学档案史料目录》、《丝绸之路文献叙录》、《黄河书目索引》颇有影响。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如下的结论:地方文献是信息资源,并且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

4.1地方文献开发利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国家历来都比较重视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早在1982年12月,文化部颁布了“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条例”第一章的总则的“第二条”就规定了各省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四)搜集、整理与保存文化典籍和地方文献”,并且在“第二章藏书与目录”中,指出各省馆要“通过多种途径,有计划、有重点地补充馆藏,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适合当地读者需要的藏书。”8月,在浙江宁波召开的全国地方志颁奖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李铁映强调:要研究和开拓志书的应用工作,要积极探索志书使用的新经验,要在图书馆设志书室。由此可见我国对地方文献以及地方文献工作的重视。各地区都比较重视对地方文献的收集、加工、存储,对其开发利用也是硕果累累。以湖南省图书馆为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总共收集地方志410种,1,090多部,10,000多册,家谱1,316种,1,457部,4,215册,给广大用户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源。

在看到成绩的时候,同时应该注意我们存在的问题。经过分析,笔者认为,我们在开发地方文献这种信息资源时主要存在下面两个问题:

(1)对地方文献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的意识不强。我们不可否认在某些地区对地方文献的作用价值的认识充分,对其的开发利用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在整体上来说,我们还未充分认识到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深化改革和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得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尚处在初级阶段,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地方文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地方文献收集不系统、不全面。地方文献自身的地域性分布广,受到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大,是难以收集全面的客观原因。而对收集的不重视,收集渠道的不畅通,收集方法不当等是该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其次是服务形式的单一。绝大多数的图书馆仅仅提供书目服务,这是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的。再次是某些图书馆员素质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由于上述的原因,用户很难获得满意的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没有使用的积极性。由于没有顾客,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就失去了直接动力。

(1)提高对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的意识。信息意识的提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就图书馆方面而言,主要是加大宣传力度。古人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卖出酒就必须自己吆喝。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展讲座、举办展览、出版书目等形式加大宣传,提高自身形象。这样,当用户有了需求就会求助于地方文献,而不会胡乱投医。有了顾客,地方文献的开发就有了动力,就能不断向前发展。

(2)提高地方文献工作的质量。收集要尽量全面。提供多样的具有个性特点的服务,提高馆员的素质,进行顾客培训。总之是要使用户能够及时、经济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3)加大地方文献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进程。要充分开发地方文献资源,电子化网络化是必经之路。种种迹象表明,网络正在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地方文献资源上网,将为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开辟一个全新的天地。

〔出处〕图书馆学刊(4)。

地方文献工作总结篇十一

地方文献是记录地域知识或报道地域人们活动信息的各种载体的集合。凡内容涉及地域及其人物的图书、报刊、工具书刊、抄本、手稿、拓片、碑帖、地图、图片、音像资料、光盘、数据库、网上信息等均属地方文献。从地方文献的概念内涵和它产生、发展的形态可以看出,地方文献具有如下特点:

.地域性记录、报道、研究、述评、重组一个行政区域的全部知识信息。内容只涉及某个区域,以是否涉及区域为限。就是限定地域之内发生的事物为其记录对象。这是地方文献的核心:

.百科性:内容涉及地域的任何方面,是地域内所有学科知识的综合。

.资料性:是提供地域全貌的信使。可供任何地域知识的重组和信息的开发参考。

.时代性:既蕴含历史的地域知识,又更多的提供现实的和动态的地方信息。

.连续性:提供跨越时空的地域信息脉络。

这些特点揭示了地方文献的本质属件和结构形态,为开发、利用、重组和研究地方文献勾划出立体的学科框架。

地方文献学是研究地方文献及地方文献业的产生、发展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有其研究对象方能成立。地方文献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地方文献及地方文献业,就是地方文献及其生产、序化、重组、流通、利用、管理、控制的全部活动。

学科体系是一门学科内涵和外延的集合,是科学内容纵向和横向的网络构化,既揭示学科的本质,又反映学科的概貌。

.理论地方文献学:研究地方文献的属性、功能、效应、发展形态、运动规律等。研究地方文献业的发展特征和运行规律。阐述地方文献学研究对象、学科属性、研究方法、学科价值及影响等理论。

.地方文献业发展史:从学科史角度,研究地方文献产生、发展、活化的全过程,及未来发展趋势。从地方文献学角度研究各专业领域的学术史。例如福建目录学史、福建藏书史、福建图书分类史、福建刻书史等等。

.地方文献工作体系:研究地方文献收集、序化、重组,开发及其现代化;从业人员的智能结构、优化和培养;工作运行系统的标准化、规范化和自动化。

.地方文献信息学:从信息科学角度研究地方文献的信息内涵、外延和功能,以及地方文献信息的开发、智化、传递和现代化。这是地方文献学研究的理论深化,也是文献信息学的延伸和外化。

.地方文献分类学:分析研究地方文献的属性、内容、形式、功能、特征等要素,排比、归纳、构建地方文献的属、亚属的纵向和横向的类属体系,揭示其生长和应用规律。设计检索语言,研究地方文献的标引和检索规律。

.地方文献编纂学:研究地方文献的生产原因、方法、规律,作者、编者与读者之间的共生关系。

.地方文献社会学:研究地方文献在不同历史时期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以及作为间接生产力的特征,尤其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社会价值。

.地方文献文化学:从文化学角度,研究地方文献的文化功能及其在构筑人文环境中的效应。

.应用地方文献学:研究现代技术在地方文献工作中的应用:地方文献学的横向学科关系;相关学科原理、方法的应用规律。

.方志学:研究地方志的产生、发展、智化的运动规律。即地方史志学。地方志是史志体地方文献,是经浓缩、智化的地方文献。方志学是地方文献学的分支。方志学是地方文献学最早形成的学科。研究方志学是研究地方文献学及其学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人学:依据地方人士著述、传记、回忆录、年谱、谱牒及有关研究资料,研究地方名人群体(包括姓氏人物群体、学界人物群体)智能特征,产生名人的人文环境、地缘优势和名人效应,探索地方人物的成长规律。

地方文献学学科体系是开放性的智能系统,它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中,在地方文献业的繁荣、扩展和提升的过程中,随着自身研究行为的深入、活化,不断充实、丰富和完善。

一门学科的兴起和发展,就是在不断吸纳、消化、应用、渗透、磨合相关学科的原理、方法、价值、规律的过程。地方文献学自然也要遵循这一规律来发展。其相关学科主要有地域学、编撰学、信息科学、文献学、图书馆学、档案学。史料学、目录学、网络学。

例如地域学,是研究地域内各种现象(例如社会、经济、人文、自然等现象)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地域学是地方文献学的本体。地方文献学是从文献学角度研究的地域学,它融合了地域学和文献学的原理和方法论。

史料学,是研究史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方法的学科。地方史料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史科学研究的基础。地方史料的搜集、序化、智化都需要运用史料学的理论和方法。

网络学,是研究网络要素、功能、建构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网络化是社会、经济、人文、自然等各种现象的运行规律。网络化是地方文献的收集、序化、重组、智化、利用的现代化,是地方文献学研究中日益重要的领域。

这些相关学科和地方文献学的学科体系相互关联、渗透、融合,不论是学科原理或是方法论都是密不可分的。

从地方文献学的角度来研究、引进、应用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目的在于丰富和拓展地方文献学的内涵和外延,提升学科的层面,以便从更广的视野来指导、推进地方文献业的发展和繁荣。

至于地方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哲学思维方法、调查法、演绎法、比较法,以及区域分析法、引文分析法、图像分析法等等。

2地方性报刊的开发利用。

地方性报刊是指一个地区出版的报纸、杂志及连续出版物。地方性报刊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域的角度看,它们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信息集中。例如地方报纸,除了报道公共新闻、信息(如全国性新闻)之外,其他约三分之二或五分之四是属于地方新闻、信息。这说明地域性的动态信息主要集中在地方性报刊。

二是内容广泛。地方性报刊所包容的地方信息是全方位的,涉及地区的方方面面,从地方大事到点滴消息,无所不包。

三是覆盖面广。省、地、市、县都有出版地方报刊,报道每一个角落的信息,成了地方的'生活脉搏。这是其他任何文献所无法替代的。

此外,地方性报刊中的专业、学科性报刊,虽然大部分报道的只是学科或专业研究成果,但可以反映出当地科研的学术水平、进展、特点和趋势。同样是其他文献所无法替代的。

由此可见,地方性报刊是十分重要的地方信息资源。应根据当地社会发展的热点和重点,结合中长期发展目标,作重点开发、利用。

地方性报刊的开发利用是多方面的。例如编某种报纸的索引(如《福建日报索引》),专题资料汇编,专题信息(如行业信息、改革动态、政策法规)、专题文摘、专题数据库(如人物、经贸、投资、旅游),等等,其协作运作方式如下:

一是汇集全部地区所出报刊资源,统筹规划实施开发利用。建立地方报刊的调查、汇集、开发利用的协调机制和运作机制,统筹地方报刊信息库(或信息网络)的建设。

二是设计检索语言,编制地域性主题词表。其功能是归类和主题标引,能囊括地方报刊中所报道的各门类、各方面的地方知识信息。

三是省、地、市、县图书馆协作分工,采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统一标准,各自负责处理当地出版的报刊,数据上网,实现地方报刊信息资源共享。

美国一些州的公共图书馆对地方性报刊的开发利用,大致如此运作。

地方性报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建立地方特色数据库奠定了基础。数据库是信息网络化的必备设施。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和信息化,建立局域网,关键要实现地方文献的数据化和电子化。地方特色数据库,是地域知识信息的活化,也是地域知识信息的特色化。地方特色数据库所智化的信息,既是地域知识的浓缩又是地域知识的集合,是地区的优势也是地区的特色,即使在因特网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无以替代的。

地方特色是地方信息数据库的核心。应根据当前地方数据库建设的现状和数据通讯局的规划、协调,来远规范地方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从宏观上着重开发地方概览式数据库、地方法规数据库、地方百科数据库、地方行业数据库、地方报刊数据库、地方文献研究数据库等等。以福建省为例,地方特色数据库可作如下类属设计,建构选择。

文史类数据库。

.福建文史数据库(以福建省各级政协的“文史资料”为基础)。

.福建研究数据库(历史、现状、人文、风俗等,以研究性论文为主)。

.人物研究数据库(历史地方特色人物研究)。

.地方志数据库(包括本省全部史志)。

.旅游资源数据库(本省旅游区及待开发旅游区)。

.易学研究数据库(以福建省图书馆馆藏易学文献和福建易学研究所为依托)。

.闽学(福建朱子学)研究数据库。

.姓氏渊源数据库(姓氏播迁繁衍、闽台渊源、寻根谒祖等)。

.谱牒多媒体数据库。

.客家研究数据库。

.“闽西革命”数据库(闽西革命根据地与苏区建设等)。

综合类数据库。

.福建“万事通”数据库(福建百科知识)。

.当代福建数据库(省、市、县社会、经济、人文现状,投资环境、政策法规、开发区、土地利用、地方特色等)。

商情类数据库。

行业动态数据库(本省热门、重点行业,包括政策、动态、市场、投资、趋势)。

.福建企业名录数据库。

.资源开发数据库(本省待开发资源,包括资源开发、投资、市场、趋势)。

地方特色是地域内涵,因地而异。地方特色数据库可题录型、数据型、文摘型、全文型、信息型,可单独,又可交叉混用。通过局域网、广域网、因特网互联,形成全方位的检索和利用网络。

综上所述,地方文献是有独特功能的信息资源,它的生产、流通和利用已日益社会化。从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地方文献和地方文献业,将使地方文献研究更加理论化、科学化,推动地方文献学更深入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濮玲爱略论期刊工作学科化建设的成因与研究方法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3)。

2、朱建亮文献信息学引论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7。

3、河南省周口地区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地方志编纂手册,1984。

4、中国地方志大辞典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7。

地方文献工作总结篇十二

一、领导重视,重点明确。

按照上级部门的通知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图书馆积极行动,召开了专门宣传工作安排会议,明确今年的宣传主题。并制定了“临夏州图书馆20**年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计划和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馆长任组长、副馆长任副组长、各部室主任为成员的服务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同时,积极协调临夏市红园广场、临夏州民族报社、州广播电台、州电视台等媒体和部门共同参与,为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围绕主题,开展图书馆服务宣传活动。

本次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以“充分发挥公益性电子阅览室作用,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为主题,由馆领导带队组织业务骨干35人(次),在临夏市西关办事处河弯社区、红园广场制作悬挂宣传横幅,展出部分藏书,对临夏州图书馆阅览部、地方文献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临夏州图书馆地(市)级支中心电子阅览室等部门的服务项目及电子阅览室开展免费阅览、培训、爱国主义主旋律影片展映等公益性服务项目内容进行了宣传。活动期间,邀请部分读者参观州图书馆期刊、报纸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向大家介绍了未成年人“绿色网吧”、“安全阅览”平台,以及未成年人上网的各项服务制度、管理方法。

为使广大读者更进一步的了解临夏州图书馆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州图书馆还印制了6000份介绍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管理制度、征订期刊目录、地方文献目录等内容的宣传材料,在宣传周期间,向全社会进行宣传发放,其中部分传单在电子阅览室、阅览部以前来阅览的读者为媒介向社会进行宣传。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创新宣传形式,扩大宣传内容等方式,与当地新闻媒体保持密切联系,并及时向媒体通报活动开展情况、提供相关新闻线索与采访素材,5月26日,临夏州广播电台、电视台对临夏州图书馆开展20**年度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情况做了详实的宣传报道,同日,《民族报》也对开展活动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近年来,只要是图书馆开展的各项读者活动,我们都与媒体取得联系并争取得到重视进而开展对外宣传。媒体的宣传报道为引导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起到了积极的宣传效应。

三、积极努力,务求实效。

本次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的开展,读者反响好,参与热情极高,活动开展顺利,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临夏州图书馆通过开展宣传周活动这个平台,借助全民读书的热情,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积极参与图书馆举办的各种读书活动;提高开展免费服务后来馆借阅、阅读、浏览网络资源、查询资料的读者数量,以不断优化临夏州图书馆阅读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引导公众文明健康上网,举办更多形式的读书活动,让更多读者走进图书馆,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地方文献工作总结篇十三

建立系统的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有利于地方文献工作的自动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2)便于读者快捷、准确地检索地方文献,使地方文献得到更充分的研究和利用,促进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发展;(3)有利于图书馆比较全面、准确地掌握馆藏地方文献资源的收藏情况,有的放矢地完善地方文献的藏书体系;(4)为建立地区性地方文献联合书目数据库,实现地方文献资源网络建设和资源共享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无论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是集中入藏,还是分散入藏,都应把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建设放在首位,在制作新入藏地方文献书目数据的同时,也开展对所藏地方文献进行回溯编目,建立系统、规范的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

地方文献工作总结篇十四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各个地方都有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料。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今天,如何充分发掘、利用这些资料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我们图书馆工作者的职责。目前,随着全国地方志编纂工作的开展,地方文献书目的编制工作愈来愈频繁,不少图书馆编制了各种类型的地方文献书目、索引,提供社会使用,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有些馆也打算着手编制,因为某些技术问题而尚未动手。本文试就地方文献书目的编制问题,作些简要论述。

地方文献书目是反映有关地方全面情况的材料,包括该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各方面情况的各种图书资料目录。它是图书馆一种重要的目录,对地方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有很大参考价值,其具体作用有三:

1、为研究地方沿革发展提供历史资料。研究一个地方的沿革变化,弄清它的发展规律,必须参考有关该地方的大量历史文献资料。而这些资料只有地方文献书目收录最为全面。它从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角度把有关该地方的历史史料尽可能详尽的揭示出来,反映它的全貌,使其收录的资料起到历史见证人的作用。

2、为研究地方某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提供档案资料。研究一个地方的某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情况,除参考历史文献外,还要参考有关档案资料。而地方文献书目中,就收录有相当数量的地方档案资料。这些资料是十分珍贵难得的,大都散见于有关书刊或实物之中,有些甚至是“断简残篇”,“只字片言”。如有关地方政府和组织的通令、文告、公牍以及流散在民间的私人信扎、手迹、照片等等。它们对研究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以作为某一时期,某一事件史实的说明及旁证材料。

3、为开发地方经济提供技术资料。规划地方经济建设蓝图,开发某一重大资源或进行某一项重大施工,需要参考有关历史文献,查考原始技术资料和数据,掌握发展情况,以便正确进行设计和施工。地方文献书目在这一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它收录地方各行业有关的原始技术资料、数据、图象等资料,忠实反映各个时期地方的生产斗争情况。给科学工作者提供详细的具有地方特征的科学技术资料。

因此,可以说地方文献书目是探索地方奥秘的指南针、打开地方资源宝库的钥匙,它在为地方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收录范围问题。

目前,关于地方文献书目的收录范围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书目收录的范围不应太泛。主张只收以书刊为主的史料,对于实物、照片之类则不在收录之列。认为一切尽收,有失“书目”的意义,而成为大杂烩。另一种意见认为,地方文献书目不同于其它目录,其特征是,收录的文献内容具有鲜明的地方性质,专指程度较强。内容应包括有关本地方的一切资料,如图书、期刊、图册、照片、影片、拓本、传单、表格、文告、手稿、印模等等。即凡有关地方历史价值的,哪怕是断简零篇,都在收录之列。笔者持后一种意见,其理由是,作为反映某一地方文献的书目,应详细收录有关该地方的一切文献,充分揭示这些文献,包括文字的和实物的文献。当然,不是一切实物都在收录之列。这里是指具有史料价值的实物。诸如某地区曾经发行过的货币、邮票、证券以及有关某一事件的信扎、照片、传单、印模等等。就是说,地方文献书目的收录范围应包括:地方史料、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的著述和有关地方的实物资料。

2、编目应不限于馆藏。

编制地方文献书目应以馆藏为主,但又不应仅限于馆藏。只有这样才能较为全面的反映一地的地方文献资料,提高书目的质量和使用效果。如果只局限于收集本馆资料、往往挂一漏十,降低书目质量。因为一馆藏书是有限的,不可将有关该地的文献资料收藏无遗,往往因为种种原因,一些文献资料流散在其它地方,只有设法把这些资料线索集中起来,收录书目之中,以提供资料线索。必要时可通过馆际互借,复制,或派人前往借阅等方法来解决查阅问题。有些馆在编制地方文献书目时,广泛利用各馆馆藏书目,查找有关该地方资料、来充实书目内容,提供资料线索,对修志人员帮助很大。他们根据书目中提供的线索,派人或去函联系借阅、复制、解决了一些问题。这种方法值得借鉴。

3、缺藏文献利用问题。

编制地方文献书目,既然不限于馆藏,就往往涉及到有关甲地的`文献,甲地缺藏,而乙地收藏。如何有效使用,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些馆对本地区的需要,提供资料时毫无保留,但对外地的需要及求索则采取控制,保密或借口资料珍贵不能借阅和复制而拒绝提供。有的馆甚至收取提供资料费。这些做法是不妥的。编制地方文献书目的目的,是积极挖掘地方文化遗产,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为地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应当做到广泛宣传、广泛交流,互相利用。宣传是为了向广大读者进行书目服务,让他们熟悉,利用书目,利用藏书为地方生产建设作贡献;交流则是为了提高地方文献的利用率,使地方文献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和资源,更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不应有本地和外地之别,而应采取社会主义协作原则,互相提供方便。

1、编制地方文献书目的基本要求。

编制地方文献书目的基本要求,大体有以下几点:

(1)、根据社会的需要。在编制书目时应首先考虑到这一点,即必须密切配合党的中心工作,配合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做到有的放矢。如目前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地方志编纂工作,急需参考大量的地方文献,编制地方文献书目,则可以及时提供资料线索,减少编纂人员查找资料的时间,加快编纂速度。

(2)、根据特定的用途。地方文献书目的主要任务,是系统全面的揭示地方文献,提供各个方面研究参考。而社会的需要是各种各样的,可以根据某些特定的用途灵活编制综合性或专题性,历史的或现实的各种书目,以满足需要。如编纂一个市的市志,除了有总志外,还有各行业的分志,其参考材料要求类别专一,资料详尽。这种情况,编制专题书目较为合适。

(3)、书目结构要明晰清楚。书目的结构应十分完整。首先,著录要准确、明了、一致,不应前后不统一。其次是收录书目中的文献资料依分类或依时代排列,应有逻辑顺序,便于读者了解书目内容。再次,应编有索引,便于读者据此查找资料。

2、编制方法。

(1)、拟订计划。编制地方文献书目之先,应当拟订一个编制计划,确定收录的范围和重点,体例与类型。也就是根据需要与可能来决定收录文献的年代和文献。并对所收文献数量有一个初步估计,以决定编制书目的工作量和完成任务的时间,组织相应的人力等。

(2)、调查文献。明确编辑任务后,应着手进行文献调查工作。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料,逐步扩大资料来源。一般有两种方法,即直接调查与间接调查。直接调查是从本馆馆藏入手,查阅本馆的分类目录和著者目录或直接到书库调查,从中选录。间接调查是利用各种有关工具书,广泛查阅书目索引,如《中国地方志综录》、《中国丛书综录》、《全国报刊索引》等。除此之外,还应查阅各馆编印的馆藏目录,从中查找线索。

(3)、著录款目。调查所得的文献和索引应随时著录下来,最好是用卡片,因为它比较灵活,能适应编排的需要。著录事项应包括书名(篇名),作者,编写出版年月(必要时还应作简要说明),资料出处和资料收藏单位。对于散见于书刊之中的零星资料,应运用分析著录的方法把它们揭示出来,编入书目之中。

(4)、编排卡片。卡片编排的方法,各馆不尽一致。通常的方法是按专题排列,将反映一地总概况的文献与各方面的文献区分开来,分为总志与分志。如是全省范围的文献书目,则分总志,地方志、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人物等。地方志下分专区,专区下再分县、市。如是一个市的文献书目,则分总志、分志,总志包括历史、地理,分志下再分经济、交通、文化、教育、艺术等行业志。这些卡片最好做两部分排列,前面排本馆入藏的文献,后面排未入藏的文献,以方便使用。

还有一种方法是按时代排列,把所有文献依历史发展顺序区别开来。加以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线,分开排列,以反映所收文献的时间和性质。

(5)、编写索引、附录。

一部好的地方文献书目,往往编有辅助索引,供读者从各种不同角度去检索所需文献,以扩大检索深度和广度。有的还编有书名(篇名)索引或著者索引,这可视实际需要而定。

(6)、书目的校阅与装饰。

完成上述工作之后,最后就是校阅和装饰。校阅是付印前的最后一道工序。这项工作可由编者和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担任。为了构成一个完整的出版物,还应注意书目的装饰,设计封面与书名页,标明编者及出版单位,年月等项目。

〔出处〕湖北高校图书馆1984(1)。

地方文献工作总结篇十五

编制地方文献综目,既方便自己,也方便读者。但有鉴于一般中小城市公共图书馆,还没有把这一项工作摆到自己的日程上来,因此就这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任何一个地方公共图书馆,或多或少收藏一些有关本地方的文献资料。如何发挥馆藏地方文献资料的作用就成为图书馆工作的内容之一。编制一套适应自己馆藏情况的综合性目录:

首先,图书馆可以获得一种完善的工具。地方公共图书馆要有目的、有计划的收集地方文献资料,它必须对馆藏心中有数,以便及时补足自己的缺门,力求照顾到各个方面。同时,图书馆也应尽一切可能满足读者检索地方文献资料的需要,能够做到有问必答,在极短的时间向读者提供所需的资料。所有这一切,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馆藏地方文献资料的目录供应用,是无法做得到的。

其次,由于历史科学的发展,区域史和地方史的研究也已提到工作日程上来。它们的资料来源都离不开图书馆。图书馆也应切实地把这一任务担当起来,主动地介绍资料。如果图书馆对自己馆藏地方文献处于依稀模糊的状态,那是不能够成为修志编史资料的重要来源的。

再次,我们要建设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地方是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都需要根据自己的特点以及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行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这里就有一个摸清地方情况(包括现状和历史)的任务。图书馆要为地方社会主义建设充分提供资料,以作制订计划,落实措施的参考。没有自己馆藏目录,是难以进行工作的。

何谓地方文献?顾名思义,凡是用文字记载下来的有关本地区的自然情况和社会情况(包括历史和现状)都属于地方文献的范畴。就自然情况说,举凡地质、土壤、水文、山脉、水系、资源、气象、灾害等等文字记载的资料都在收集之列。就社会情况说,则社会生活的各个部门,如经济、政治、文化、军事乃至于知名人物的交往活动等等都是应该注意收集的。这些资料可能当时并不一定引人注意,但它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显示其重要性。我国在封建时代,历代皇朝都注意编纂地方志,清朝雍正以后更明定每隔六十年修一次,把六十年中各方面的情况记录下来。近来,区域的历史,地方的历史,作为历史科学的一分支正在吸引人的兴趣。要开展区域或地方史的研究,离不开史料。因此,很有可能,当时无心收集并不予以多大注意的一些文字资料,过后往往会成为被人珍重的重要史料。

再就时间范围来说,地方文献也是没有任何限制的。上自神话传说,下至我们生活的当前时代,都应该引为我们所说的范围以内。历史是已经发生了的社会现象。因此在一定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内发生的现象,都属历史。当然,作为一定行政区划,它的历史有长有短,在历史的地位、作用也是各自相异的,图书馆在收集地方文献的时候,可以自定重点,但这个并不排斥重点范围以外文献资料的收集。

由于地方文献包括的对象是多方面的,范围是很宽广的。因此编制这样的目录必然是多科性的、综合性的。我们之所以把地方文献的目录定名为综目,其目的就是为了这个。

地方文献的种类。

确立了地方文献的对象和范围,则目录所应包括的种类,大别言之,可分析如下:

(一)历代地方志书:包括县志、镇志,里志以及其它志书,都是研究地方历史的主要参考资料,在目录中应该放在首要的地位。无锡市图书馆藏有自元至清末历代县志,这个极为可贵,当前不仅要保管好,还应系统反映,让读者了解图书馆库藏情况,以便利读者应用。

(二)政府机关的公报,团体或个人编辑的年鉴以及其它类似性质的手册等等。公报、年鉴、手册都载有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具体资料,对于研究地方历史和地方志具有同等价值。

(三)当地定期或不定期的各类出版物,包括报纸、期刊、丛刊等等。报纸大都各有其政治背景,在重大社会问题上所发言论,可以使我们了解当时阶级、阶层的动态。期刊、丛刊等也是如此。

(四)某些宗族,特别是地方大宗或有实力的家族集团的家乘、谱牒。还包括某些地方人物的年谱、传记等,也是主要的类型。有历史研究经验的人都能理解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人事业的成败,都有其社会背景。我们可以透过这类文献资料窥测到某些历史的动向。

(五)私家的文集、笔记、不论是刻本还是手稿,都是收集的对象。如尤袤的《遂初堂书目》、顾宪成的《顾端文公遗集》、高攀龙的《高子遗书》、薛福成的《庸厂文编》等等。除此之外,对于现代或者当代人的结集或未结集的著作,只要有可能,也应列入我们的收集范围之内。这些著作在当前看起来,似乎与地方史的关系不大,但过了若干年,就有可能成为极其有用的资料。历史学家为了研究某一历史人物一时苦于材料缺乏,到其家乡设法是常有的事情。我们今天做好这项工作,可以说为后世造了无穷之福。

(六)有保存价值的私人日记,书信等等。所谓有保存价值,那并不是完全看日记主人或笔记作者的社会地位,即使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如果所记内容有社会意义,有历史价值,那同样要收集。

(七)其它涉及地方历史的资料。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是有关各类碑刻的拓片。碑刻的种类很多,有的现在还存在,有的碑刻已遭毁坏,但有拓本。碑刻的保存是博物馆的职责范围,但拓本的收集,应是图书馆的责任。譬如近来发现的一些碑刻可以使我们看到明清以来各类商人如广东帮、山西帮、江西帮、安徽帮、浙江帮商人的业务活动,从中看到封建社会末期商业资本的动态,对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是极为重要的。

以上不过列举几个重要的方面,实际上远不止此。问题在于我们一要有地方的观念,二要有历史的`眼光,做一个编制地方文献综目的有心人,热心人,我们收集的种类还可以不断扩展开去。

地方文献的收集问题。

明确地方文献的对象,范围和种类,我们对于地方文献来源方面的一些特点,也就不难索解了。地方文献的来源大体上有这样三个特点:一,多种渠道。地方文献不象一般的出版物,可以直接采购,因其内容和种类的多样性,它收集的渠道也是多样性的。它有的可以从书店购得,有的可以来自公私方面的馈赠,有的则还要工作人员实地采访收集。二,多种层次。地方文献可以是关于地方历史的专门著作,如上面所介绍的,那就是直接性的。但也有间接的,它夹杂在其它著作中间,甚至不是有关历史的著作中间,如一个外地人来本地旅游的记述。这就需要我们细心加以抉择。三,多种学科。我们今天研究地方历史,着眼在发现社会的规律,只要有助于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探讨发展的规律性的资料,都在我们收集的范围以内。地方人士的文学作品固然要注意,其它学科的著述、论文也应同等注意。今天,科学进展很快,每一门科学都在不断出现分支,地方文献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样化了。

因为综目的质和量,是以收集的质和量为基础的。一个能够为地方史研究充分利用的综合性目录必需要在大量收集地方文献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下列几个方面是收集的主要途径。

二、从报刊、期刊以及其它出版物上收集。做这方面的工作,不仅要高度的敏感,而且要熟悉写作者,心里有一份相关的人名录,最少限度对一些著名人士要心中有数。否则资料到了眼前也很容易从眼皮底下溜过。当然有些不知名的或初露头角的人物,它们的著作容易忽略过去,但一旦知道了,就应该记入自己的人名录中。要做到这点,地方公共图书馆非设立专门机构,设置专职人员负责不可。

在掌握并熟悉作者和作品的基础上,可以和作者建立经常的通信联系,要求他们出于关心故乡建设的热诚,随时将自己的著述赠送图书馆。除此之外还可以走群众路线,把读者广泛动员起来,让他们把自己所知道的作者和作品随时告诉图书馆。这样由作者和读者与图书馆三个方面结成了一个广泛的联络网,地方文献资料定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步积累,逐步丰富,至少大部分重要的作家作品不会遗漏。

编制地方文献综目的要求和方法。

最后,谈一谈有关地方文献编制的要求和方法问题。关于编制地方文献综目的要求,原则地说来,应该做到这样四个字:“集中”和“便利”。集中是为了使得这些辛苦收集得来的资料能够提高利用的效益。便利是为工作人员提取资料考虑,也为读者便于了解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料库藏情况提供条件。

著录地方文献必然要涉及到资料的分类问题。地方文献资料是多科性的,必须参照今天通行的几种图书分类法。但考虑到地方文献虽然属于多科性,然而决不会包罗所有当今的各类学科,因此根据图书分类加以增删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地方情况有差异,地方公共图书馆的规模,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其它等等条件也各有差异,分类的详略,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视其需要和可能自定分寸。总之详略要适宜。

大城市和中小城市、新兴的和一般的城市都应有分别。即使同是以工商业发达的城市来说也应视其各自特点,在详略和侧重方面有差别。

分类的详略,可视其具体情况而定,但著录的项目必需齐全,以保证读者可以通过各种线索了解地方文献的库藏情况,保证读者可以在极短的时间中间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使目录真正起到导引、提示的作用。为此,如下一些要求都是一定要做到的。

一、地方文献资料的著录,除了书名(篇名)、作者或译者、出版者、出版年月以外,还应加进(1)作者传略;(2)内容提要;(3)资料来源三个项目。因为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可以帮助研究者鉴别资料的可信程度,断定资料的利用价值。这对于新作者、和单篇作品尤其需要。因为前者可能不为大家所熟悉,后者来自报纸、期刊,如不注明来源,使用者就难以利用。

二、地方文献综目,还应附有详细的作者、书名(篇名)的索引,如果人力有可能,要按笔划检索,按音序检索,按四角号码检索,三者俱全,可以让每一个读者挑选自己所熟悉的检索方法。

三、如果是从别的书籍中分析而出的资料,那么不仅要详细交代来源,而且特别要交代清楚章节起迄和页码。以及资料所在书籍的本图书馆索取号码,这些项目如果做得不够格,那么读者即使清楚了资料来源,索检原书也会发生困难。

做地方文献资料的著录,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不妨这样说,在著录上多化费一些工夫,检索时就可以少化些工夫,两者是成反比例的,但如果没有严肃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是做不到的。

编制地方文献综目,在大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已做出了很好的成绩,但在一般中小城市,还未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动手做起来,可能还会遇到“开头难”,但应该坚信,只有大家认真对待这项工作,又善于学习前人经验,即使最初编制的目录不够完善,不够理想,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是会一步一步提高的。

〔出处〕江苏图书馆工作1983(4)。

地方文献工作总结篇十六

完整系统的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其内容涵盖不同学科、不同载体的古今地方文献,全面反映某一地区科学文化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概貌,它是一个总书目数据库。在构建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时,可根据文献类型、专题内容、读者需要或时限等标准划分成多个分支书目数据库。总库与分支库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备的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体系。这样,既可更充分地体现馆藏的特色和优势,也可满足从总库或分支库的角度对地方文献的多方位检索要求。例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正在利用丹诚软件构建的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是由按时限划分的图书书目数据库、期刊书目数据库、报纸书目数据库、缩微书目数据库、地图书目数据库、图片数据库等多个分支库组成,并建立了孙中山文献专藏书目数据库、广东作家签名本书目数据库、广东家谱书目数据库、广东地方志书目数据库等一批专题库。

地方文献工作总结篇十七

2.1零散地方文献资料是编修地方史志,编辑地方工具书的重要资料来源。如:甘肃人民出版社的《西北灾荒史》引用文献达685种;《当代湖南人名辞典》收录海内外湘籍人士和长期在湘工作的外籍人士2652人,这部工具书是湖南图书馆在创办湖南名人资料中心的过程中积累的人物资料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

兰州人事制度、法令方面的资料共800余件,经复印整序、装订成册,编辑成《国民政府有关人事方面的部分法规及办法(1942-1947)》、《宋、元、明、清兰州所辖区职官及有关资料》、《清末甘肃实业机构章程及公文》等8个专题文献。丰富了馆藏,方便了读者。

地方文献工作总结篇十八

世界正向知识经济、知识社会和智能革命的时代发展。信息、信息意识和信息化已经渗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种氛围和变化中,地方性的知识、信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渐上升,使地方文献的生产、流通、利用日益社会化,成为一项事业,一种行业。其主要表现为:

地方文献的编纂出版已深入到各个社会领域,普遍建立机构,专事编撰出版发行,形成社会化生产。例如各级地方志、行业志、学科志、专业志编纂办公室,各级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及办公室,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地方性资料编纂机构,各级地方资料编纂机构,企事业单位的行业资料编纂机构,地方性群众或学术团体所属地方资料编纂机构等等,形成地方特色的网络生产体系。例如“年鉴”就有省、市、县各级编纂出版发行机构。如《福建年鉴》、《福州年鉴》、《宁化年鉴》的编辑机构。

地方文献内容广泛,涉及一个地域的各个方面。从时代性看,有历史地方文献,有现实地方文献、动态地方文献。例如地方性报刊,报道全方位的地方信息,提供多层面的地方知识,是地域的一面镜子。从工具书看,有地方百科全书,地方知识词典,地方性年鉴、手册、名录,地方性表谱、图录,还有书目、索引等等。所以人们称地方文献为地方“百科全书”,是横向综合性的知识信息系统。

随着地方文献业的兴起和发展,地方文献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正日益被广泛、深层的开发利用,产生无可替代的效应,例如宏观上的决策、规划、战略,微观上的建设、投资、经贸、旅游、教育等等,凡涉及地域的,都需广泛应用地方文献。同时,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序化、重组、智化地方文献,建立不同类型、不同用途的地方特色专题数据库,形成信息网络,提供社会利用。

地方文献的这种发展变化,为地方文献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构筑了丰富的学术氛围。

地方文献工作总结篇十九

作为全馆藏书体系中的特色专题书目数据库,与其他文献的回溯建库相比,地方文献回溯建库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的基础上构建,回溯编目的要求也就更高、难度更大。这是由地方文献内容特点、文献管理和利用的规律等决定的。

(1)地方文献藏量丰富、内容繁杂、学科覆盖面广、载体形式多样。

(2)地方文献收藏和管理方式各异,有的图书馆是集中入藏,以独立的目录组织体系进行管理,有的图书馆是分散入藏,比较普遍的是解放后出版的地方文献入专藏,古旧地方文献分藏各书库,需通过回溯建库将分散入藏的地方文献集中揭示和反映。

(3)地方文献回溯建库是以原始编目为主,套录编目为辅。网络环境的形成,使普通中西文图书的回溯建库,可以通过网络联机、光盘等多种方式获取标准、规范的机读书目信息,其套录编目的比例较大。而反观内容具有地域性、文献类型多种多样的地方文献,其中的古旧文献以及占据相当大比例的非正式出版物,多是各馆特有的,因而在实际的回溯建库过程中,能够实现套录编目的文献数量非常有限,大量的地方文献需要依据文献源进行原始编目。

(4)地方文献的读者是以研究型、高层次的读者群为主体,他们对文献的需求有一定的专深度和广度,因此,回溯编目必须根据地方文献的内容特点,通过增加文献著录信息、加大文献标引的深度,全面、深入地揭示地方文献所具有的特征和文献价值,以满足地方文献特殊用户的检索需求。

由于各馆情况不同,不可能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建库模式.鉴于地方文献回溯编目的要求高,最为理想的模式是以文献源本身为依据回溯建库,一次性全面进行。但工作量大,速度慢,在目前回溯建库条件有限,特别是大多数图书馆的地方文献编目人员只能应付新入藏地方文献编目的情况下,如果拘泥于此,书目数据库的建成势必旷日持久。我们认为,回溯建库可以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达到高质高效的建库目的。

初级书目数据库是以清点后的卡片目录或本馆原有的书目数据为基础,建立基本体现馆藏的书目数据库。

4.1.1建库步骤。

回溯建库以独立的藏书体系的'卡片目录为依据。它要完成以下三部分内容:(1)对藏书的清点与整理。选择著录项目最为完整、典藏记录最为可靠的公务分类卡片目录,以卡对书,清点的内容只是从索书号角度核查一遍,做到书卡相符(包括复本数),有效地避免回溯书目数据与馆藏不符的情况发生。对著录项目、著录格式、分类、主题等方面存在的非标准、规范的问题暂时不进行审校、补充。(2)输入数据。以卡片目录为数据源进行数据录入,利用外来书目数据或本馆原有书目数据进行查重,有记录的进行套录、修改,无记录的则将卡片目录转换成机读数据。(3)数据质量把关。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录入人员对著录规则和机读格式理解不同造成的格式错误和其他文字和标识符的疏误。

4.1.2建库成效。

它作为一种过渡性的书目数据库,回溯建库更为简便快速,建库成效也可以较快反映出来:(1)完成地方文献书目数据的采集,建成独立的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2)简化读者查阅地方文献的方法,增加文献检索途径,提高检索效率;(3)地方文献集中入藏的图书馆,新入藏的地方文献可直接利用计算机编目,保证文献标引的一致性、系统性,避免手工查重的繁杂程序。

4.2回溯建库的第二阶段:高级书目数据库。

高级书目数据库是在初级书目数据库的基础上,以文献本身为数据源,进一步提高书目数据的质量,建立起完整的、标准的、体现地方特色的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

数据质量的优劣,直接制约着数据库功能的发挥。由于初级书目数据库主要依据卡片目录或本馆原有的书目数据进行回溯建库,书目数据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质量和内容揭示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形成于不同时期、按照不同的著录规则著录的卡片目录,其著录内容、标引规范、详简级次等方面存在差异,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如:著录项目不全;多卷书、丛书集中与分散的处理不一致;书刊、报刊界限不明所致的误分、重分、出版沿革不清等。另一方面,这些数据没有根据地方文献的特点,深层次地揭示文献的地方特性。因而需要在条件成熟时,根据文献利用情况或以时限和文献类型等确定建库的先后顺序,按现行国家标准进行审校、补充,并将文献内容揭示得更充分,更能体现地方特点,最终实现书目数据的更新、升级。

4.2.1.1实现书目数据标准化。

书目数据标准化是合作编目、联机编目、共享书目数据资源的前提。书目数据标准化主要包括文献著录、文献标引、机读目录格式的标准化及其编目工作规范化控制等。严格按照《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中国机读目录格式》(cnmarc)等标准,并结合使用《中文图书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汉语文古籍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进行文献著录。采用《中图法》(各种版本)、《汉语主题词表》等标准进行文献标引。这些都是总的、主要的编目原则,各馆还应根据地方文献的藏书特点、服务对象及检索系统的类型等具体情况,在执行标准的过程中制定出本馆的编目细则。

4.2.1.2统一分类体系,深化分类检索功能。

(1)开发先进的分类导航系统是实现文献族性检索的前提。一条高质量的书目数据应该是功能齐备,能考虑到各种读者的检索需求。分类标引作为一种文献的整序手段,在图书馆业务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为读者提供学科族性检索的最佳途径,其对专业读者的学科系统性研究有重要的作用。但分类检索的功能正在萎缩,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图书馆联机公共检索目录(opac)均未建立有效的文献分类导航系统,对不少读者而言,分类标识符变成了一堆难解的密码。而开发先进的分类导航系统,其族性检索的功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2)统一分类体系,便于建立统一的分类导航系统。目前,各馆地方文献的分类体系不一,有的馆内也是多种分类体系并用,这些都给书目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带来难题。笔者认为,可以统一采用《中图法》(系列)类分地方文献,虽然《中图法》按学科属性设类,对所属学科的地方性内容没有明确的归类说明,但可以在《中图法》的基础上,根据地方文献的特点和读者的检索习惯,通过对有关类目进行适当的细分、扩充,使之更加适应地方文献的分类要求,提高分类法科学性和实用性。

4.2.1.3建立地方文献规范文档。

由于种种原因,规范的词表不可能收入很多地方人名、团体名、地名及其他地方性词汇,加之名称的非单一性(如笔名、别名、历史地名、全称、简称等),如果没有进行规范控制或规范文档不够详细、全面的话,就有可能导致对同一名称、主题的标引不一致,影响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规范数据库包括名称规范(个人名称、区域地理名称、团体会议名称、家族名称、统一题名等)、普通主题规范。目前,规范控制主要依据国家图书馆的规范数据库,但只有少数图书馆的系统软件实现了规范数据库与书目数据库的连接,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使用效果看,规范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检索词汇的各种关系的自动显示功能,而自动转换的功能尚未完善,即无法将采用多个不同标识的同一个事物(主题)文献一并检索出来,有待今后解决。此外,国家图书馆的规范数据量不足,且缺乏有关地方性名称和主题的规范数据,只能在地方文献的编目实践中积累、补充,才能形成有较高覆盖面,并对地方文献主题标引有一定规范控制能力的规范文档。

数十年来,各地公共图书馆编制了大量的地方文献专题性书目、索引、文摘、题录,这些文献开发成果,对有关文献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揭示,也发现和纠正了原卡片目录在著录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各馆在《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中国家谱总目》、《中国期刊词典》等大型联合目录的编制过程中,均发现大量原有书目著录不准确之处,但对形成于不同时期的卡片目录中并未作相应的修改。回溯编目时,充分利用现有的高质量的文献开发成果,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回溯编目的速度和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文献著录的质量,编制出高质量的机读书目数据。

4.2.2深层次揭示文献内容,体现书目数据库的地方特点。

目前,馆藏地方文献数字化的呼声日高,但数字化的成本太高,要将所有馆藏地方文献数字化尚需时日,因此,书目数据库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依然是文献涵盖面最广、读者使用最频繁的数据库,我们可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文献进行深层次著录,加大文献标引的深度,使书目数据更能体现地方特点,为读者提供高质高效的信息查询服务。

4.2.2.1深层次著录,增加书目的信息量。

深层次著录地方文献是体现地方特色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们认为,应尽可能著录图书目次信息、内容提要、责任者简介和重要的插图资料,把更多、更重要的地方性信息内容揭示出来,方便读者选择所需文献。如地方文献图书的目次和重要插图,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史料性,地方信息密度较大,可作为书目数据一个可重复字段加以描述,网络环境下,在提供“任意一致”的编目软件系统中,这些目次信息和插图资料可以提供检索,即读者通过键入一个主题词或关键词,可同时命中与检索词相关的书目信息和图书的目次信息。

4.2.2.2提高主题标引的深度,建立具有地方特点的主题检索系统。

主题标引的深度关系到标引的质量和查全率能否提高,文献中有价值的信息能否被充分利用。由于地方文献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对某一地域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客观描述,它所表现出的地域性、史料性和专指性极为明显,也就是说地方文献所论述的内容往往是包含某一特定的地域、事件、时间、个人或团体等因素,读者的检索习惯也往往从地域、事件、人物等入手,具有较深的专指度,因此,必须提高地方文献的标引深度,不仅要进行学科主题的标引,还要采用人名、团体名、地名、事件名称等地方性专有名称主题的标引;不仅要采用规范的主题词标引,还要采用专指性较高的地方性关键词进行标引,建立具有地方特点的主题检索系统,最大限度地挖掘地方文献资源的潜力。如各地政协文史委编辑的“文史资料”,内容涉及近百年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机构等,撰述者多为当事人或目击者。不仅要对整体内容进行学科主题分析和标引,还要对每篇文章的丰富内容深入分析和标引。

总之,构建地方文献回溯书目数据库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只有深入研究地方文献内容、文献管理和使用的特点,有计划、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才能建立高质量的、体现地方特色的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

〔出处〕图书馆论坛(4)。

地方文献工作总结篇二十

地方文献资源是人类文献资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各地各级公共图书馆中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源,它在当今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环境下,也如同其他信息资源一样,需要进一步深度开发和加工整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环境的要求。因此,用统一标准来处理各地地方文献信息的问题已经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关于地方文献分类思想的相关论述,可参见韩朴先生的《地方文献分类思想研究》一文,文章中,针对地方文献的基本性质,对编制适合地方文献特点的专门分类表的思想认识做了详细的阐述。本文仅就具体的地方文献分类法及类目设置等问题进行论述与分析,以期与同行进行探讨。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870201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