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记者节感言篇一
青春如帜,理想不灭……十年从业坚守,犹如西西弗斯推石上山,因为热爱,而把没有尽头的苦役变成了诗意的栖居。
数年前,应恩师憬波所邀,穿越小城德江的巷陌,前去他寄居的小木屋清聊。我们一边津津有味吃着清汤白菜,一边饶有兴趣谈论文事。时空轮换,我吃过了好多美味佳肴,然而,时常忆及那顿菜根香,皆每有新得。
当年,我是从大山深处进城读书求学的穷学生,恩师憬波则是充满书卷气的清贫公务员。因为文字,我们颇为投缘。他把读书与写作因果,比喻为春蚕和桑叶的关系:吃得多,则吐得多;消化得好,则吐得好!彼时,我对此懵懵懂懂,而今,自己做记者多年,已算经风历雨,每每解析老师的教诲,皆大有裨益。
那时,因工作亦写新闻的恩师憬波告诫我:“写新闻一定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能胡编乱造,做人要有良知,要有做事的底线!”这些年以之为圭臬,我竭尽全力实践新闻理想,从最基层的通讯员成长为党报记者,从没有把新闻写作看成谋生的一种手段,而是一份圣神的事业;直面“理想美满,现实骨感”的社会肌肤,我如同手执利刃的剑客有过沉默,亦有过退却,还有过无奈,可从没有特意去文过饰非,力求做一个有思想的.媒体人。
文字本身没有温度,有温度的是文字后面的记者!尽管,我不能“仗剑走天涯”,然而,守望良知已刻录于心:“有可以不说的真话,决不说假话。”
“牢记时代,勿忘人民”是已故的新闻界泰斗、新华社原社长穆青的座右铭,这亦是采编人员的“金科玉律”。在记者节之际,我重温此言,期待与同仁共勉,期翼与同仁戮力同心,不辱使命。
今天,我们记录历史;
明天,历史记录我们!
记者节感言篇二
这天是第xx个记者节,汴梁晚报全体修改记者最想说的一句话是:感谢您,亲爱的读者。
《汴梁晚报》在探索中成长,如今已走过了16年的风雨历程。16年来,我们和您水乳交融,休戚与共。是您给了我们智慧与才思,是您给了我们信心和力量,是您让我们一路向前。有您的支持,我们无惧无畏;有您的认可,我们才会成为“无冕”。
每一天都是新的。所以,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和记录者,记者不仅仅是一项荣誉,更是一种职责。
每一天都是新的。所以记者要与社会共前进,与百姓同冷暖,做老百姓的“贴身小棉袄”。这是记者的义务。
每一天都是新的。所以,记者要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激情是记者的职业生命。――刘阳
做一名热线记者,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生百态。两年时间里,我跑遍了开封的大街小巷,初步了解了开封,也正逐步融入到这个城市之中。下一步,我期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好,能够在跑新闻的同时学会思考,“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采写出更多鲜活的、有价值的作品来。
记者节感言篇三
记者节又到了,每年的这个日子,作为记者的我都在忙碌着。来不及好好回味,来不及好好庆祝。其实,不仅这个日子,一年到头,我都在忙碌,忙找新闻线索,忙采访,忙写稿。因为忙碌,我常常被家人埋怨;因为忙碌,我常常扫了好友的兴致。十年了,从事记者这一行整整十年了,“忙碌”与我相伴。然而,我却深深地爱着这种“忙碌”。因为这种“忙碌”,我的生活缤纷而多彩;因为这种“忙碌”,我的人生充实而快乐。
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我们忙碌的身影。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百年奥运,神七升空,冰雪、地震之灾,三聚氰胺事件……每一个重大事件,我们的记者都战斗在一线。虽然这些事件现场离我们云浮很遥远,但是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依然“忙碌”。我们已经数不清多少次采访归来连夜赶稿,多少次加班;为了一句话、一张图片、一个版面、一个创意,我们采编人员反复琢磨、反复讨论。永远无法忘记“5・12”这个沉痛的日子。灾情发生后,全国各地都有记者奔赴现场,战斗在第一线。虽然我没有去现场采访,但我们也在本地忙碌地采访报道有关这个事件的新闻。难忘5月20日晚上8点我市举行的赈灾义演募捐晚会,天空突然下起了雨,雨越下越大,可我们记者仍然坚守在现场采访,把最感人的故事与场景记录下来。晚会结束后已经10点多了,我们来不及回家换淋湿的衣服就加班加点赶稿。忙完已经是凌晨了。这种“忙碌”是辛苦的。可当我们把最感人的事迹写出来刊登在报纸上,当读者深受感动而主动到红十字会捐款捐物时,再辛苦的“忙碌”也是幸福的。
中国经济时报》名记王克勤曾说过“扎扎实实的调查采访永远是记者之第一要务,好作品是跑出来的。”“跑”不仅意味着付出体力,担当风险,还要牺牲许多休息与玩乐的时间去思考、去写作。别人在家吃饭的时候,我常常还在单位的电脑前敲打着键盘;当我回到家吃饭时,常常是别人优哉游哉散步或在灯红酒绿前轻歌曼舞了。当人们进入梦乡时,我常常还在挑灯夜战,有时为了赶稿常常熬到三更半夜,甚至通宵达旦。
有一句话说得好――“当你看不到我们的时候,我和新闻在路上;当你看到我们的时候,我和新闻在纸上。”路上奔波的疲惫之苦算得了什么?路上担当的风险又算得了什么?选择记者工作,就是选择奔波;选择了记者,就选择了忙碌。
我深深地爱着这种“忙碌”。无论前方的路有多少荆棘,我都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记者节感言篇四
记者节感言――在追梦的路上今天是第14个中国记者节,也是我踏入这一行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记者节。虽说进入宣传部已两年有余,大多都是干着和新闻沾边的工作,也算是半个“业余记者”(之前我一直这样自称),可是却一直不敢对外说自己的职业是“记者”。
4月19日,由于部内人事变动,我被任命为白银日报驻白银区记者站负责人,尽管这是一个没有级别的头衔,尽管记者站只有我一个人,尽管还是干着以前的日常工作……可是,至少在我心里,从那一刻起,我觉得自己才真正踏入了记者这一行业。
坦诚地说,在进入宣传部之前,我对“记者”这一行业的概念完全是陌生的。最直观地感受就是央视媒体的几个较喜欢的记者兼主持人。如白岩松、柴静、鲁健等。那个时候觉得记者这个职业很是风光。进入宣传部后,我接触的最多的就是我们白银区广电中心的一帮兄弟姊妹。他们在白银区就算是记者,阿杜就是这个圈里的名记。除了广电一群人,我工作上的伙伴还是就是《白银日报》的一群真正记者。刚开始跟领导活动,只要别人提“记者”我的第一反应都不是指我们,而是指报社和市电视台的人。
慢慢地在这个行业干得时间长了,大家都熟络起来,圈子也在渐渐扩大。对记者这个行业也有了更深地了解和感触。他们发现并颂扬人间的真善美,他们鄙弃并揭露社会的假恶丑;他们不能像其他上班族一样朝九晚五规律作息,他们经常是在和朋友聚会的饭桌上亦或是周末陪家人休闲时被通知立刻赶往采访现场;他们很少拥有鲜花和掌声,甚至有时候会被泼冷水、拒之门外……但是不管怎样,他们是一群为了梦想而不断追求、不停奔跑的'人。如阿杜所说“因为热爱、所以奔跑;因为奔跑、更加热爱!”
“可以近距离地感受平民的感动、思想的跳动、时代的脉动,近得可以听到一朵花开的声响,近得可以看到涟漪泛起的花纹”之于记者,这已足够!
“不是在下乡采访,就是在下乡的路上。”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在追梦的路上!
记者节感言篇五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回首自己六年多的新闻工作,首先从脑海里蹦出来的就是陆游这副对联。
二零零五年三月,我结束十六年的教育工作,投身新闻事业。当上记者,伴随强烈新鲜感的是知识面狭窄的窘迫。想要干好一项工作,务必有必须的知识储备。没有准备的行动必然导致手忙脚乱。我的第一次采访虽然事后在领导帮忙下完成了这篇通讯报道,但写作过程磕磕绊绊,苦不堪言。总结教训,是自己采访前案头准备不足。那位企业家的背景、企业产品及其在全市产业中的位置、企业文化等等一概没搞清楚,贸然采访,只能一头雾水。
稿件写好了,发表了,看着报纸上那署了自己名字的一千多字,心头涌上一丝甜、一丝苦、一丝酸。真是“事非经过不知难”啊。有时候,做足了采访前的案头准备,可真正采访时却发现准备的东西派不上用场,甚至采访对象与资料都得临时调整。这时候只能“急中生智”,高速开动脑筋,找准新闻点,设计问题,完成采访。采访完成不代表稿件构成,往往是采访后觉得自己已经取得了充足的素材,但回来写作时才发现还是有些问题没搞清。即使找准了新闻点,取得了充足的素材,解决了“写什么”,构思成文的时候还会遇到“怎样写”的问题。
为拿出一篇稿件的框架思考一两个小时,为求得一个适宜的句子、恰当的词语推敲十多分钟,那都是常事。“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那时候,感觉自己真的能和古人想通。《仪征信息》的记者跟其他平面媒体的记者不一样,我们既是文字记者又是摄影记者。这对liuxue86.记者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在报道重要领导领导活动时,记者同时操作照相机、录音笔、笔记本,兼顾文字与图片而能不顾此失彼,确非易事。做记者的时候,我多负责重要领导活动的报道,其中的甘苦比别人体会得更深。此刻,我做修改,轻易不枪毙记者的稿件,稿件质量但是关,哪怕让记者一改再改。新闻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没有干过,真的不能深切体会其中的艰辛。
从一线记者退居幕后做修改,工作节奏放缓了,大脑神经却绷得更紧。修改工作最可怕的敌人是“熟视无睹”。周日到周五,每一天看稿、改稿、校对,视线里通常都是熟悉的地名、人名、职务、企业、项目熟悉的东西看多了,大脑便会抑制神经兴奋,把似是而非的东西误读成正确的东西,一些错误就“莫名其妙”地产生了。中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前些时候把温家宝总理的名字弄成了“温家室”,我想,做过修改的人恐怕都能“理解”这样的错误。修改工作的每一天,除了安排好版面、处理好大是大非方面的问题,我就一向强迫自己始终以陌生的眼光审视稿件的每一个词句、标点,留意翼翼地绕过一个个“熟视无睹”的陷阱。记者节到了,作为一名新闻从业人员多少有些感触,对自己这份工作取得的成绩多少有些自豪。
但是,想一想范长江、邹韬奋这些前辈,比较当今为和平、发展、民生而奔走甚而血洒战场的杰出同仁,我们才算什么用“忝列其中”描述我与新闻记者行业的关系是恰当的,这绝不是谦虚。
记者节感言篇六
今天是第22个记者节,和护士节、教师节一样,在中国作为行业性的节日好象只有这么三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有幸过节,我在很忙然中度过了今天———记者节。
从业这些年,经历了风风雨雨,苦辣酸甜……心里一直想要说些什么?100多年前,马克·吐温曾这样评价新闻业:“这是由一群无知、自以为是、头脑简单的`人制造的舆论,这些连挖沟、修鞋都不够资格的人,为了生存走上了记者之路。”
这有点像当下中国新闻记者的写照。
曾被誉为“无冕”的这个群体,正在尴尬地饱受声誉危机。更可怕的是,即使是记者自身,也常常陷入自我怀疑与否定之中。
一个机会,一考就考进了新闻单位,一个本没有多少文化的人就吃起了文化这碗饭,敢说我是尽了全力地做记者,那种痴迷,那种敬业回想起来连自己都不堪回首,参与创办经济台、交通台,耕耘、收获、艰辛、汗水、鲜花、荣誉,苦乐尽在其中……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民鼓,为民呼,为社会进步助推一把,忠于职守,我无愧地说,我做到了。
记者节只是一个尊重记者的形式和符号,记者要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更好地融入社会,褒扬正义,鞭笞xx,为社会进步和文明贡献力量。
记者节,一个虽然没有假期但是令人心动的节日!
记者节感言篇七
我是xx电视台的记者xx,这天十分荣幸在第十一个记者节即将到来之际,代表十佳优秀记者在此发言。首先请允许我在那里向所有记者同仁们表示祝福,同时向关心和支持我们广电事业的所有领导、各界朋友送上最诚挚的谢意,因为你们的鼓舞与鞭策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从第一次稿件被要求重写时的羞愧到此刻得心应手的写稿……这一路,布满了太多的坎坷和荆刺,凝结了太多的辛酸和汗水。
是精彩的。因为你在读懂别人的时候,也在检阅和丰富自己,很多时候,你采访的
还是为自己前途苦苦纠结的辛酸,这些让我震撼。这期间我采访了一位从小丧父,家庭贫困的的优秀学子张少亮。今年他以618分的好成绩考上了武汉大学。有一天我意外的受到他一条信息,信息资料是这样的:xx,来武汉一个月了,大学生活很精彩,这些都就应感谢你。短短几句话,让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满足。其实我就应感谢他们,是他们给了我无限的勇气和力量,是他们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记者肩负的职责和使命。
除了这些,还有不向死神低头白血病少女李怡晓,还有为弱势群体用心奔走的xx义工……他们让我在奔忙的生活中感受生命的精彩。
很有幸,能成为xx广电大家庭中的一员,生活在这个大家庭,让我倍感荣耀,广电前辈给我们新人做出了榜样,他们对电视的执着,对新闻工作的一丝不苟,为我们树立起了标杆,能够说在xx每寸土地,每个角落都留下了xx广电人的汗水。
经济工作会议期间,精彩鲜明的新闻报道,深刻有力系列专题,吹响了xx快速
发展的集结号。
特大洪灾中,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我们一线记者的身影,他们用形象的画面生动的文字奏响了xx众志成城,抗洪抢险的最强音。
建立省级卫生城市,我们记者穿梭在每个街头巷尾,每个基层单位,一个又一个的催人奋进创卫报道,一篇又一篇鞭辟入里的监督檄文,他们用青春的汗水和火热的激情浇注这个城市最美的一抹绿色。
这天是记者节,是个承载着记者职业光荣与梦想的节日,作为电视台记者,我和我的同仁无比自豪和骄傲,同时也感到的职责重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用心坚持正确导向,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创新思维,用我们的笔去描绘xx发展的美景,用我们的镜头记录xx发展变化的每一刻;用我们的心去感受xx前进的脉搏。用行动向党和人民,向各级领导,向xx万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记者节感言篇八
首先,我们小记者人人都要明白,做小记者要报道真实性,有新鲜感,保证让大家第一时间了解新闻事实真相,要勇敢地记载新闻价值,拒绝一切假报道,确保群众不会被误导。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也是层出不穷。对于想做小记者的同学来说,除了良好的写作水平之外,还要向各大媒体的新闻工作者学习,学习他们平常怎么利用它来为新闻采写服务。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抛开顾虑和畏难情绪,大胆地提问,实在不知怎么问,可以先看别人是怎样做采访,到会采访了,就该有自己的思路。要采访好一个人或一件事,只有平时多注意培养,看到什么感人的事就拿起笔来写,久而久之,就会熟能生巧,逐渐掌握采访的技巧。如果自己不主动提问,别人是不会告诉真相,也等于白搭。
我不但要做个有用的小记者,而且还要做个大公无私的记者,为实现我的美好理想努力拼搏。
记者节感言篇九
与护士节、教师节、医生节和中国农民丰收节一样,记者节是中国仅有的五个工业节日之一。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今天是第七个记者节,和护士节、教师节一样,在中国作为行业性的节日好象只有这么三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有幸过节,我在很忙然中度过了今天---记者节。
从业这些年,经历了风风雨雨,苦辣酸甜……心里一直想要说些什么?
100多年前,马克·吐温曾这样评价新闻业:“这是由一群无知、自以为是、头脑简单的人制造的舆论,这些连挖沟、修鞋都不够资格的人,为了生存走上了记者之路。”
这有点像当下中国新闻记者的写照。
曾被誉为“无冕”的这个群体,正在尴尬地饱受声誉危机。更可怕的是,即使是记者自身,也常常陷入自我怀疑与否定之中。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民鼓,为民呼,为社会进步助推一把,忠于职守,我无愧地说,我做到了。
记者节只是一个尊重记者的形式和符号,记者要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更好地融入社会,褒扬正义,鞭笞*,为社会进步和文明贡献力量。
记者节,一个虽然没有假期但是令人心动的节日!
篇二
新闻工作是紧张的,新闻工作者的神经永远紧绷着。
新闻工作是艰苦的,只要有新闻,新闻工作者总是在第一时间冲在第一线。
新闻工作是危险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非军事职业中,矿工是最危险的,其次就是记者。
新闻工作要为别人做嫁,编辑、校对、美编等许多新闻工作者永远工作在热点新闻的背后。
……
我想,那是因为新闻工作苦中有乐,新闻事业的大乐远大于新闻人个体的小苦,真正的新闻工作者总能够体尝那至苦至难之后的至甜,总能够享受那汗水、泪水和血水之后的工作乐趣。
新闻工作快乐因为她职责神圣。从近代报纸开始,新闻工作就具有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早在1849年,马克思在针对《新莱茵报》的审判法庭上,就曾明确指出:“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中国第一位留学西方研习新闻学的徐宝璜在其《新闻学》中称:“新闻记者,对于社会,负有重大之责任。彼以颠倒是非,博官猎贿,或专以致富为目的而办新闻纸者,乃新闻事业之罪人”。选择了记者,就肩负起了历史使命,就拥有了奋斗的航标,就承担起了社会发展观察者、记录者和守望者的历史责任。
新闻工作快乐因为她情系大众。从中共中央第一份机关刊物《向导》诞生之日起,中国*人在80多年奋斗不止的革命实践中,始终强调新闻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邵飘萍有一句名言:新闻的灵魂应“冷静活跃于理智之世界,而耕耘于世人感情之田亩。”40多年前,一位报社领导曾经向邓拓请教怎样办好晚报,他毫不迟疑地说:“要站在群众之中办报。人民群众是报纸的服务对象,是报纸的真正主人”。新闻工作者的笔是大众交给的,新闻工作的责任是社会赋予的,新闻工作与千百万大众同喜同悲、密切关联。
新闻工作快乐因为她薪火相传。从唐玄宗时期最早发行的“开元杂报”到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从黄远生、邵飘萍、邹韬奋到邓拓、穆青、郭超人,从只有报章记者到多媒体全方位记者的涌起,一代代新闻人耕耘奋斗,一代代新闻人用鲜血和汗水铸就了新闻事业的辉煌。今天,传媒发展的新环境,信息传递的新技术,信息开放的新政策,使新闻事业走上了立体化发展的高速路,近百万新闻工作大军战斗在新闻事业的第一线,全国近600所院校开设了新闻系,我们的队伍日益壮大,在社会发展的舞台上新闻工作不可或缺。
新闻工作快乐因为她永远年轻。新闻工作者永远处在进行时,我们不知道今天将要报道什么,我们只知道要满怀激情地关注新的、更新的新闻事件。一位记者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我感到自己选择了一个多么年轻的职业。就像这个时代从来没有给我一丝苍老的感觉。
新闻工作快乐还因为很多很多……
但是,我还想说,新闻工作快乐还因为她充满幸福。一位希腊人对“圆满幸福”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在宽广无限的人生舞台上,尽情施展才能,而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那就是幸福。如果这是幸福,那么新闻工作者幸福的境界远高于它。新闻工作者的幸福不仅体现在驰骋冲锋于宽广无垠的社会舞台上,更在于能够整合社会力量,参与和推动社会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正是新闻工作的魅力和神奇之所在。在社会发展,自有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事业以来,社会进步的重大历程背后都离不开新闻力量的推动,远的不说,从改革开放之初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到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从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讲话到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变,哪一项重大事件背后没有新闻工作者的鼓与呼?为什么当我们以记者的身份出现时,素不相识的人们向我们敞开了心扉?为什么我们的触角可以上至领导的重大决策下至普通百姓的家长里短?为什么一个平民百姓的疾苦通过记者的报道,就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唤起各界的爱心?为什么一些社会痼疾、陈腐观念,经新闻媒体痛陈暴光后,就失去了附着的根基,并进而引起制度的变革?因为,我们不仅代表自己,更代表社会的良心,我们的一次小采访有可能推动社会前进一大步。
看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在报纸上;看不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在路上。作为新闻记者,活跃在人民群众之中,穿梭于社会万象之间,传播党的声音,反映民生民意,抓到新闻“活鱼”,我们一向在路上。我们用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载着“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发展的每一个脚印,书写着聊城的光荣与梦想,勾画出永不褪色的缤纷画面。
记者节,以职业为节,为了记者的光荣,也为了光荣之后,脚步更从容。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成长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正在发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在建设“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建设生态礼貌市、加快打造山东“东引”、“西拓”桥头堡的宏伟实践中,我们满怀热忱、用心记录,共同参与了这座城市的改革发展,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
辛苦中感受职责,笔触下守望道义。在我们的节日里,蓦然回首,多少风雨,多少汗水,多少困难与危险,都化为点点思绪出此刻脑海里。
时政报道不仅仅是地市党报发挥政治优势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提升报纸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央、省领导相继前来视察,市里的重大活动也比较多,时政报道任务十分繁重。应对人员少、任务重、压力大的实际,我们与市委市政府持续高度一致,及时、准确、圆满地完成了报道任务,将党的声音传到达千家万户,得到市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做一名真正合格的新闻记者,不光要有敏锐的目光,还要有过硬的文笔,更重要的是能把握群众脉搏,捕捉群众喜闻乐见的好新闻。我们行走在田间地头、大街小巷,用心记录历史,传递感动。于是,一批重要人物典型:白云、王峰、陈春龙、牧琳爱等陆续推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于是,每年都有一大批新闻佳作获得国家、省、市新闻奖。
512汶川大地震,已成为中国人2008年的群众记忆。而我们,用笔、用镜头永远定格了这记忆中的聊城旋律。大地震后,本报3名记者先后奔赴北川灾区采访。
刚刚过去的第十一届全运会,聊城赛区承担承办男子篮球小组赛的重要任务,这也是我市有史以来承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家级正式比赛。我们的采访进行了精心策划。在每一天一个综合消息的前提下,每一天撰写一篇评论,比较赛状况进行较为专业的分析。
关注民生民情,解决百姓疑难,搭建普通百姓与党委政府相互沟通的平台,是开办党报民生热线专栏的宗旨。我们把握栏目宗旨,关注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接听热线,耐心解答群众的各种疑难。
这一天,我们为自己是一名记者感到骄傲和自豪,又为我们身负的重任而时时自省自警,告诫自己:勿忘神圣职责,勿忘铁肩道义。
3年前,当我第一次以记者的身份,体验这个节日所带来的荣耀与快慰时,对新闻工作的激情与执著便悄然注入笔端,融入生命中的每一天。
11月8日,这一天,我们为自己是一名记者感到骄傲和自豪,又为我们身负的重任而时时自省自警,告诫自己:勿忘职责,勿忘铁肩道义。
很多人被这样一段文字感动:
“没有什么可以把人轻易打动,除了真实。人们有理想但也有幻想,人们得到过安慰也蒙受过羞辱,人们曾经不再相信别人也不再相信自己。好在岁月让我们深知“真”的宝贵——真实、真情、真理,它让我们认清了虚伪和欺骗。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正义的号角。当你面对蒙冤无助的弱者,当你面对专横跋扈的恶人,当你面对足以影响人们一生的社会不公,你就明白正义需要多少代价,正义需要多少勇气。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内心的爱。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前进的脚步……”
这段话让我们明白记者所承担的历史使命,记者对于一个时代意味着什么……
“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记者手中的笔,重似千钧。
为了记者的那份职责,我们要以最快的速度传递讯息,只为让微弱的声音变得响亮,让真切的声音传得更远。
为了记者的那份职责,我们要以最近的距离讲述细节,只为让模糊的画面变得清晰,让生动的画面传得更远。
为了记者的那份职责,我们要以持续的激情逼近真相,只为让缺失的公正变得充实,让公开的阳光照亮世界。
为了记者的那份职责,我们要以悲悯的情怀表达同情,只为让人际的冷漠变得温暖,让温暖的情感充溢心间。
在采访中,我们或许会碰到险滩、暗礁,前行的每一步或许都会步履维艰,但我们更要坚定步伐,因为我们不能愧对“记者”这一称呼。
记者节,我们新闻工作者的新起点和加油站。记者的事业永远追逐时代,没有终点。
今天是第七个记者节,和护士节、教师节一样,在中国作为行业性的节日好象只有这么三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有幸过节,我在很忙然中度过了今天---记者节。
从业这些年,经历了风风雨雨,苦辣酸甜……心里一直想要说些什么?
100多年前,马克·吐温曾这样评价新闻业:“这是由一群无知、自以为是、头脑简单的人制造的舆论,这些连挖沟、修鞋都不够资格的人,为了生存走上了记者之路。”
这有点像当下中国新闻记者的写照。
曾被誉为“无冕”的这个群体,正在尴尬地饱受声誉危机。更可怕的是,即使是记者自身,也常常陷入自我怀疑与否定之中。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民鼓,为民呼,为社会进步助推一把,忠于职守,我无愧地说,我做到了。
记者节只是一个尊重记者的形式和符号,记者要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更好地融入社会,褒扬正义,鞭笞*,为社会进步和文明贡献力量。
记者节,一个虽然没有假期但是令人心动的节日!
今天是第七个记者节,和护士节、教师节一样,在中国作为行业性的节日好象只有这么三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有幸过节,我在很忙然中度过了今天---记者节。
从业这些年,经历了风风雨雨,苦辣酸甜……心里一直想要说些什么?
100多年前,马克·吐温曾这样评价新闻业:“这是由一群无知、自以为是、头脑简单的人制造的舆论,这些连挖沟、修鞋都不够资格的人,为了生存走上了记者之路。”
这有点像当下中国新闻记者的写照。
曾被誉为“无冕”的这个群体,正在尴尬地饱受声誉危机。更可怕的是,即使是记者自身,也常常陷入自我怀疑与否定之中。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民鼓,为民呼,为社会进步助推一把,忠于职守,我无愧地说,我做到了。
记者节只是一个尊重记者的形式和符号,记者要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更好地融入社会,褒扬正义,鞭笞_,为社会进步和文明贡献力量。
记者节,一个虽然没有假期但是令人心动的节日!
11月8日,是新中国的第十个记者节,一个不放假的节日。我们向你们———所有奔波在路上的新闻记者,致敬!和很多个日子一样,这是平凡的一天。一切都在缓缓改变,一切也都在缓缓地被改变。不变的,是我们的致敬。
这是几名普通新闻人,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名字。他们发自肺腑的话,是我们所有新闻工作者的坚持。让我们并肩前行!
黄叶飘飞的季节,我们迎来了第十个属于自己的节日。
飞天周刊一个年轻的实习记者曾写过让我肃然起敬的一句话:喜欢这分艰辛,尊重这分使命,所以固守这分职责。
而事实证明,她的确没有把这句话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都市新闻人就就应这样,笃信成功的喜悦来自艰辛的采写编,而不是低俗的炒作和无聊的文字游戏。党给了我们使命,不是让我们接到一个热线就急匆匆“打抱不平”,或带着发稿任务满大街找“狗咬人”,更不是让我们居高临下地大喊一通,乱批一顿。为了固守职责,我们务必始终持续冷静、平和与辩证,走进都市生活,体察社会现象,倾听市民声音,继而概括又生动地聚焦我们生活着的都市,让相关部门、相关人甚至感兴趣的相关群体,有所触动,有所思考,有所改善。
———李xx
在新闻这个行业中干了这么多年,我始终认为我干的是一件很重要、很神圣的事情。正因如此,我觉得我始终是战战兢兢的,生怕有什么遗漏或疏忽造成大错,以至于晚上做梦都被吓醒。做什么事情必须得做足功课,不然我会个性不自信,怕别人小看我,更怕读者觉得看我修改的版面、采写的稿件是浪费时间。
———兰xx
匆忙中,一天又结束了。放下手中的笔,细细回味,十多年的修改记者生涯,赋予了我吃苦耐劳、坚忍不屈的性格,造就了我恪尽职守、是非分明的品德,这是我一生的财富。
这会儿,我想说,将荣光与豪情稍稍收起,让我们肩负职责,从容前行!
———裴xx
记者是现实忠实的记录者和守望者。记者的价值,就在于把这种忠实的记录刻录成一段真实的印记。记者就应是现实主义者,以记录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为己任;记者也就应是理想主义者,总要想像着让明天的生活更完美,我们的社会更礼貌、更进步。记者这个职业永远是一种人生状态,你务必在一种状态下,在一种学习的状态下,在跑步的状态下做这样一份工作。
———关x
入行16年,面容已不再年轻,头发已不再浓密,青春已渐渐远去。在还不到回忆的年纪回首这16年的日日夜夜,惟感自豪的是:激情仍在,动力依然,前进的脚步没有停歇!新闻是个充满挑战、需要激情、不怕艰辛、固守职责的行业,选取了它,就意味着要有更多的付出和努力。16年里,有成功、有遗憾、有欢笑、有泪水,但在一个充满朝气、团结如一、力求上进、感动常在的群众里工作,心里是一种别样的温暖。节日来临,应对暖阳,大声说出———我无悔!!!
记者节,我们的节日。
看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在报纸上;看不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在路上。作为新闻记者,活跃在人民群众之中,穿梭于社会万象之间,传播党的声音,反映民生民意,抓到新闻“活鱼”,我们一向在路上。我们用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载着“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发展的每一个脚印,书写着聊城的光荣与梦想,勾画出永不褪色的缤纷画面。
记者节,以职业为节,为了记者的光荣,也为了光荣之后,脚步更从容。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成长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正在发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在建设“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建设生态礼貌市、加快打造山东“东引”、“西拓”桥头堡的宏伟实践中,我们满怀热忱、用心记录,共同参与了这座城市的改革发展,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
辛苦中感受职责,笔触下守望道义。在我们的节日里,蓦然回首,多少风雨,多少汗水,多少困难与危险,都化为点点思绪出此刻脑海里。
时政报道不仅仅是地市党报发挥政治优势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提升报纸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央、省领导相继前来视察,市里的重大活动也比较多,时政报道任务十分繁重。应对人员少、任务重、压力大的实际,我们与市委市政府持续高度一致,及时、准确、圆满地完成了报道任务,将党的声音传到达千家万户,得到市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做一名真正合格的新闻记者,不光要有敏锐的目光,还要有过硬的文笔,更重要的是能把握群众脉搏,捕捉群众喜闻乐见的好新闻。我们行走在田间地头、大街小巷,用心记录历史,传递感动。于是,一批重要人物典型:白云、王峰、陈春龙、牧琳爱等陆续推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于是,每年都有一大批新闻佳作获得国家、省、市新闻奖。
512汶川大地震,已成为中国人2008年的群众记忆。而我们,用笔、用镜头永远定格了这记忆中的聊城旋律。大地震后,本报3名记者先后奔赴北川灾区采访。
刚刚过去的第十一届全运会,聊城赛区承担承办男子篮球小组赛的重要任务,这也是我市有史以来承办的规格、规模的正式比赛。我们的采访进行了精心策划。在每一天一个综合消息的前提下,每一天撰写一篇评论,比较赛状况进行较为专业的分析。
关注民生民情,解决百姓疑难,搭建普通百姓与党委政府相互沟通的平台,是开办党报民生热线专栏的宗旨。我们把握栏目宗旨,关注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接听热线,耐心解答群众的各种疑难。
这一天,我们为自己是一名记者感到骄傲和自豪,又为我们身负的重任而时时自省自警,告诫自己:勿忘神圣职责,勿忘铁肩道义。
会写字的人,不一定就能成为一名好的新闻记者。因为,新闻报道不是信手捻来,也不是花前月下的抒情浪漫,而是对新闻事件的真实反映,是经过对文字的精心锤炼,将思想和观点隐藏在客观事实中的绝妙诠释。
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记者肩负着“天降大任于斯人”的使命,追寻理想、拷问真相、守望良知是新闻记者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因此,新闻记者,不应该是简单的记录者,而应是一个善于交流的访问者,反应敏捷的运动员,思想深邃的哲学家,温厚善良的慈悲者,嫉恶如仇的侠士。
为了成为一名新闻人,我放弃了曾经稳定安逸的工作追寻我的新闻梦想,在新闻这条路上奋力跋涉的过程中,我收获了果实也倍添了自信;在用新闻报道这个武器惩恶扬善时,我树立了党报记者的威信。7年的采写历练,我学会了用嘴与被访者沟通,用眼去观察,用文字去记录,用头脑去思考;成熟的心态和对新闻导向准确把握的能力,让我为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党报记者而备感欣慰。
然而,越做下去,越感觉新闻记者不好当。一位同行对我说,“这一行做得越久,经验越丰富,就越看出自己的水平与顶峰的差距。对自己要求不低的你,有时为了用一个词来准确地形容想表述的内涵,却要绞尽脑汁想大半天;有时候,一个新闻事件,本来用一个很恰当的角度去采写效果会很好,而经验丰富的你却偏偏在策划时无法想到,以至于对写出来的稿件不满意而懊恼。这,也许就是做了多年记者的你所亟待突破的瓶颈吧。”
7年的记者生涯,所流过的汗水和泪水,让我切身地感受到做记者的艰辛与痛苦。所经历的劳累、疲惫、委屈、欣慰,酸甜苦辣全都浸透在一篇篇具有新闻价值的文章中。然而,当一篇篇精心采写的稿件获读者的好评时;当我的新闻作品获得广东新闻奖时;当名字成为文章的金字招牌时,心里骤然涌出的那份收获累累果实的自豪感,便犹如母亲经历了孕育和生育阵痛之后,抱着哭声响亮的孩子时那样甜蜜。
走在新闻的路上,我徘徊在爱与痛的边缘。但我知道,我不会放弃。人的一生,能把职业与理想完美结合起来,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一提到记者,就会想到镜头、文字、声音,他们用这些工具观察、记录时代的`变迁和历史足迹,反映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用笔墨、键盘谱写出精彩纷呈的新闻篇章。
记者是社会的瞭望者,是时代的参与者,又是一个很平常的职业。与其他所有职业一样,当记者的过程就是一个做人的过程。但更重要的是,记者是责任、是重托、是公平、是正义,这一职业考验着我们的良心、爱心和社会责任感。这不仅是职业的要求,更是人民群众对新闻工作者寄予的厚望。也难怪记者这般感慨:记者是青春无悔,是乐此不疲,是激荡的生命,是沸腾的热血,是我们在路上永不停息的事业!
许多人小时候,就很羡慕屏幕上那些手持话筒的人。尤其是新闻专业的学生,都会视当一名记者为最初的梦想与憧憬,喜欢他们的从容不迫,喜欢他们的潇洒大方。到后来,才懂得了,“记者的生活是铁脚马眼神仙肚”。在美丽光环的背后,记者也有鲜为人知的艰辛和苦衷。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动人的场景是他们用汗水,甚至是生命谱就的诗篇。实际上,记者并不是那么自由自在、风光无限。作为“靠头脑吃饭的群体”,他们也有辛酸、无奈。
作为记者,注定了要餐风沐雨、饱受煎熬。他们将最真实的场景传至千里之外,又将最温暖的祝福带到需要安慰的人身边。他们是一群忠实于生活、贴近生活的人,一群为了使命不知疲倦,为了工作不畏艰险的人。
时代历来对记者寄予厚望。李大钊指出:“现在的新闻,就是将来的历史。”记者首先要像一名真正的记者那样去崇尚真实、信仰真理、热恋真诚,忠于新闻事实。记者见证历史,但并不单单记录历史。记者的称号蕴含一种动力,向生活学,向实际学,向群众学。在生活中发现新闻作品思想上的震撼力,在实际中挖掘新闻作品艺术上的感染力,在群众中探究新闻作品审美观赏的愉悦性。记者要以自己的良知和社会责任心,倾听民声,反映民意,对上负责,对下负责,不因盲从和麻木而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是记者的道德。
记者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范长江、穆青等老一辈杰出新闻工作者是当代记者的楷模。作为一名记者,必须在提高政治素质的同时,更多地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有敬业精神,有修养,还要有骨气。古人说得好,无欲则刚。我对那些东西不感兴趣,你还能把我怎么样?有这么一首诗,记不清楚是谁写的了:“真理在胸笔在手,无私无畏即自由。时光如淘荡泥土,砥柱触天立中流。”一旦进入此般境界,记者就会心胸磊落,坦坦荡荡。
记者凭敏锐洞察社会,将激情融入笔端。每一名记者都是纪实作家,每一名记者都是歌颂生活的诗人。我们赞美记者,我们欢庆记者节。记者节是加油站,是记者们最美丽的回忆,最温馨的家。
就在此刻,依然有很多记者执著于自己的新闻理想,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谨向所有的记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祝大家记者节快乐!
记者节感言篇十
记者节,我们的节日。
看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在报纸上;看不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在路上。作为新闻记者,活跃在人民群众之中,穿梭于社会万象之间,传播党的声音,反映民生民意,抓到新闻“活鱼”,我们一向在路上。我们用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载着“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发展的每一个脚印,书写着聊城的光荣与梦想,勾画出永不褪色的缤纷画面。
记者节,以职业为节,为了记者的光荣,也为了光荣之后,脚步更从容。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成长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正在发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在建设“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建设生态礼貌市、加快打造山东“东引”、“西拓”桥头堡的宏伟实践中,我们满怀热忱、用心记录,共同参与了这座城市的改革发展,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
辛苦中感受职责,笔触下守望道义。在我们的节日里,蓦然回首,多少风雨,多少汗水,多少困难与危险,都化为点点思绪出此刻脑海里。
时政报道不仅仅是地市党报发挥政治优势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提升报纸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央、省领导相继前来视察,市里的重大活动也比较多,时政报道任务十分繁重。应对人员少、任务重、压力大的实际,我们与市委市政府持续高度一致,及时、准确、圆满地完成了报道任务,将党的声音传到达千家万户,得到市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做一名真正合格的新闻记者,不光要有敏锐的目光,还要有过硬的文笔,更重要的是能把握群众脉搏,捕捉群众喜闻乐见的好新闻。我们行走在田间地头、大街小巷,用心记录历史,传递感动。于是,一批重要人物典型:白云、王峰、陈春龙、牧琳爱等陆续推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于是,每年都有一大批新闻佳作获得国家、省、市新闻奖。
512汶川大地震,已成为中国人2008年的群众记忆。而我们,用笔、用镜头永远定格了这记忆中的聊城旋律。大地震后,本报3名记者先后奔赴北川灾区采访。
刚刚过去的第十一届全运会,聊城赛区承担承办男子篮球小组赛的重要任务,这也是我市有史以来承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家级正式比赛。我们的采访进行了精心策划。在每一天一个综合消息的前提下,每一天撰写一篇评论,比较赛状况进行较为专业的分析。
关注民生民情,解决百姓疑难,搭建普通百姓与党委政府相互沟通的平台,是开办党报民生热线专栏的宗旨。我们把握栏目宗旨,关注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接听热线,耐心解答群众的各种疑难。
这一天,我们为自己是一名记者感到骄傲和自豪,又为我们身负的重任而时时自省自警,告诫自己:勿忘神圣职责,勿忘铁肩道义。
记者节感言篇十一
广州日报媒体记者:
你们好!相信你们还记得广州天河区岑村西街龙翕山2至4号几户弱势群体,两年前,即年8月22日,开发商无视国法指使暴徒绑架我们弱势群体,动用推土机将我们房屋摧毁夷为平地,我们无家可归,一无所有.是你们广州日报媒体记者曹思郡同志8月22日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实地采访,媒体及时向社会报道此事,贵报记者陈成同志又于8月23日和9月5日先后两次亲临实地跟踪采访,媒体又向社会报道此事的进展,大撑了我们弱势群体的腰脊,使我们精神上得到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媒体记者尽力关心、同情、帮助我们,我们永志不忘,今借网上之地,特向广州日报媒体记者深表感谢。
然而,8.22事件发生后多天,有关部门只来现场叫被害者登记被埋在摧毁房屋底下的财物,但我们当务之急是需要解决衣、食、住、行,可是政府人员对此却置之不理,我们在自己被摧毁的房屋地搭建窝棚悲惨地居住生活。但开发商仍不甘休,于年3月16日晚上八时半再次将我们绑架致伤,用摧土机将窝棚摧毁,把所有财物洗劫一空,我们向政府及多家媒体记者求助,政府不闻不问,媒体记者也不敢进行采访报导,大伙对政府很气愤,亦甚理解媒体记者受到某些官员的干预而不敢轻举的苦衷,由于此事得不到媒体记者为我们伸张正义,致使违法的开发商至今未受到任何法律制裁,我们遭受的侵害至今还未得到任何补偿。
纵观破解民间冤屈事,历来皆由媒体鸣锣点引,舆-论加温促政府重视而成之,况且采访报道乃新闻媒体之天职。因此,我们呼吁政府本着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思想,不要干预阻挠媒体正常报道,好让其去揭发我们社会中的阴暗面,压制邪气,宏扬正气,使每个公民,特别弱势群体在社会上的政治地位及合法权益,充分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达到人人平等、社会和-谐。
祝广州日报全体同仁
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事业辉煌!
广州市天河区岑村西街龙翕山弱势群体户
xx年9月5日
给记者的表扬信格式
各位新闻届的朋友们:
您们好!
首先我谨以个人的名誉向您们近日来对我院和我本人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您们的辛勤工作表示由衷的敬意!我们都在为着保护、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遗产而不懈努力。昨天,由xx市文化局、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xx市文物局主办,市考古研究所、市博物馆承办的“中华匾额珍品年展”首展在您们的支持宣传下也顺利开幕了。全体力明人感谢您们!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浩如烟的文坛中,匾文化是其中的一枝绚丽的奇葩。匾额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产物,集文学、书法、雕刻、装饰艺术于一体,生动反应了当时的民俗风情,其语言精炼,深藏哲理,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和文学艺术感染力,被广泛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但在历次社会变革中,匾额的破坏程度惊人,更未得到应有的保护和重视.作为匾额主流的木质牌匾,历经风吹日晒,火灾战乱和人为破坏,流传至今的晚清民-国之物已不多见,清乾隆以前保存完好的几近绝迹。面对匾额文化濒危的窘境,我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来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历时十一年,我几乎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收集历程的艰辛可想而知。在苏、浙、皖、湘、鄂、赣、粤、桂、闽、豫、鲁、京、晋等10余个省市,从民间征集各种木匾共七大类约1300多块,经初步整理,最早的为明代戊午年(1618),最晚的为民-国38年(1949),最大的为3.1米*0.85米,最小的仅0.30*0.16米。之中不乏书法大家和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在得知此事后,市文化局、教育局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到现场指导工作,并决定举办这次“年展”,以供世人参观展览,将祖国传统宝贵的文化展现给大家。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建立“齐鲁匾藏博物馆”或“网上匾额博物馆”,成立“齐鲁匾文化研究会”,将进一步收集、保护这些珍贵文物,并深入研究这些匾额的历史价值,为祖国的文化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并请您们继续支持我院的工作!
特别鸣谢: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大众报业集团、齐鲁晚报、生活日报、济南日报、济南时报、都市女报、济南商报、济南报业集团等全国各地67家平面媒体。
网络媒体:人民网、新华网、光明日报电子版、搜狐网、新浪网、雅虎中国、网易、腾迅网、tom娱乐网、奇虎网、搜狗新闻搜索网、大众网、中国书画网、中国书法网、中国艺术品网、中国经济网、中国轻工业信息网等102家网络媒体。
由衷地感谢大家的关注与支持!
此致
敬礼
xxxxx
xxxxxx年x月
给记者的表扬信范文
xx日报媒体记者:
你们好!相信你们还记得xxxx区xx街xx山2至4号几户弱势群体,两年前,即年8月22日,开发商无视国法指使暴徒绑架我们弱势群体,动用推土机将我们房屋摧毁夷为平地,我们无家可归,一无所有.是你们xx日报媒体记者曹思郡同志8月22日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实地采访,媒体及时向社会报道此事,贵报记者陈成同志又于8月23日和9月5日先后两次亲临实地跟踪采访,媒体又向社会报道此事的进展,大撑了我们弱势群体的腰脊,使我们精神上得到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媒体记者尽力关心、同情、帮助我们,我们永志不忘,今借网上之地,特向xx日报媒体记者深表感谢。
然而,8.22事件发生后多天,有关部门只来现场叫被害者登记被埋在摧毁房屋底下的财物,但我们当务之急是需要解决衣、食、住、行,可是政府人员对此却置之不理,我们在自己被摧毁的房屋地搭建窝棚悲惨地居住生活。但开发商仍不甘休,于年3月16日晚上八时半再次将我们绑架致伤,用摧土机将窝棚摧毁,把所有财物洗劫一空,我们向政府及多家媒体记者求助,政府不闻不问,媒体记者也不敢进行采访报导,大伙对政府很气愤,亦甚理解媒体记者受到某些官员的干预而不敢轻举的苦衷,由于此事得不到媒体记者为我们伸张正义,致使违法的开发商至今未受到任何法律制裁,我们遭受的侵害至今还未得到任何补偿。
纵观破解民间冤屈事,历来皆由媒体鸣锣点引,舆-论加温促政府重视而成之,况且采访报道乃新闻媒体之天职。因此,我们呼吁政府本着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思想,不要干预阻挠媒体正常报道,好让其去揭发我们社会中的阴暗面,压制邪气,宏扬正气,使每个公民,特别弱势群体在社会上的政治地位及合法权益,充分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达到人人平等、社会和-谐。
祝xx日报全体同仁
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事业辉煌!
xx市xx区xx街xx山弱势群体户
年9月5日
表扬信相关
记者节感言篇十二
11月8日,是新中国的第十个记者节,一个不放假的节日。我们向你们———所有奔波在路上的新闻记者,致敬!和很多个日子一样,这是平凡的一天。一切都在缓缓改变,一切也都在缓缓地被改变。不变的,是我们的致敬。
这是几名普通新闻人,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名字。他们发自肺腑的话,是我们所有新闻工作者的坚持。让我们并肩前行!
黄叶飘飞的季节,我们迎来了第十个属于自己的节日。
飞天周刊一个年轻的实习记者曾写过让我肃然起敬的一句话:喜欢这分艰辛,尊重这分使命,所以固守这分职责。
而事实证明,她的确没有把这句话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都市新闻人就就应这样,笃信成功的喜悦来自艰辛的采写编,而不是低俗的炒作和无聊的文字游戏。党给了我们使命,不是让我们接到一个热线就急匆匆“打抱不平”,或带着发稿任务满大街找“狗咬人”,更不是让我们居高临下地大喊一通,乱批一顿。为了固守职责,我们务必始终持续冷静、平和与辩证,走进都市生活,体察社会现象,倾听市民声音,继而概括又生动地聚焦我们生活着的都市,让相关部门、相关人甚至感兴趣的相关群体,有所触动,有所思考,有所改善。
———李
在新闻这个行业中干了这么多年,我始终认为我干的是一件很重要、很神圣的事情。正因如此,我觉得我始终是战战兢兢的,生怕有什么遗漏或疏忽造成大错,以至于晚上做梦都被吓醒。做什么事情必须得做足功课,不然我会个性不自信,怕别人小看我,更怕读者觉得看我修改的版面、采写的稿件是浪费时间。
———兰
匆忙中,一天又结束了。放下手中的笔,细细回味,十多年的修改记者生涯,赋予了我吃苦耐劳、坚忍不屈的性格,造就了我恪尽职守、是非分明的品德,这是我一生的财富。
这会儿,我想说,将荣光与豪情稍稍收起,让我们肩负职责,从容前行!
———裴
记者是现实忠实的记录者和守望者。记者的价值,就在于把这种忠实的记录刻录成一段真实的印记。记者就应是现实主义者,以记录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为己任;记者也就应是理想主义者,总要想像着让明天的生活更完美,我们的社会更礼貌、更进步。记者这个职业永远是一种人生状态,你务必在一种状态下,在一种学习的状态下,在跑步的状态下做这样一份工作。
———关x
入行16年,面容已不再年轻,头发已不再浓密,青春已渐渐远去。在还不到回忆的年纪回首这16年的日日夜夜,惟感自豪的是:激情仍在,动力依然,前进的脚步没有停歇!新闻是个充满挑战、需要激情、不怕艰辛、固守职责的行业,选取了它,就意味着要有更多的付出和努力。16年里,有成功、有遗憾、有欢笑、有泪水,但在一个充满朝气、团结如一、力求上进、感动常在的群众里工作,心里是一种别样的温暖。节日来临,应对暖阳,大声说出———我无悔!
记者节感言篇十三
虽然在现在的媒体环境中,独家与抢先的报道已经是非常的不易与偶然,但这样的报道体验带给人的兴奋感和成就感仍然无可替代。所以今年几次阴差阳错的独家与抢先报道的经验,留给我很多的感受和思考。
今年在我的报道领域中称得上独家与抢先报道的有,《国资委首批指定产交所名单确定京津沪吐纳数万亿中央国资》、《奥运项目建设经受钢价震荡考验》、《钢价暴跌急召40余家企业进京安抚》、《国资委管人年龄设限央企负责人60岁退休》、《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紧急待批》、《率先投融资改革“北京模式”亮相》、《国资委:肯定方向检查国企改制》与《价格联动倒计时煤电宿怨得解?》。
这些报道大约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区别分析:
第一类是《国资委确定产交所》、《央企负责人60岁退休》、《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与《煤电联动》这几篇。
这类报道是属于那种大家都一直非常关注它的进展、在等待它的结果,而我们先于别人得到了结果或者更核心的内容,然后掌握主动权抢先报道的事件。在这一类报道中,我觉得做得比较成功的是《国资委确定产交所》的稿子,而其他几篇都不尽如人意。
国资委终于确定三家指定产交所的消息,是我非常偶然、非常凑巧在一次去国资委新闻处长的办公室时获知的,当时已经是星期四的.下午。我赶回报社跟主任、编辑商量后,赶紧开始联络采访。虽然时间非常紧迫,但得益于一直以来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和追踪(因为早在去年底国资委就称会优选几家作为央企国资转让的指定交易场所)、以及对国有资产产权交易这一领域与产权交易所的现状和问题的了解,使我在采访时非常的顺利和高效,很方便就完成了对几个相关方的电话采访,尤其是对这一事件一直抱否定态度的业内人士和专家的观点和理由。所以连夜就完成了针对这一大家都拭目以待的重大事件的一篇既有独家的新闻事实、又有分析和解读的近4000字的深度报道。
次周,很多相关媒体都随后报道了这一消息,但我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是以我们这篇报道为消息源与素材来源而做的,并没有更多更新的东西,因为直到最后,国资委都没有公开发布这个消息,也没有公布那两份相关的文件,只直接下发给三家产交所而已。所以我们的报道就成为最圆满的一篇,既抢到了第一时间,又在第一时间将这个事件报道的足够完备和充分。
这篇报道在报社获得了认可,也为我日后在产交所、产权领域的报道工作赢得了许多便利。直到很久以后,我还在不同场合听到产交所的人、以及其他媒体同行对我们这篇报道的赞扬。
但我们在《央企负责人60岁退休》、《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与《煤电价格联动》这几篇同类型的报道上,都有很大的缺憾。这三件事情当时都是正处风口浪尖的舆论焦点:国资委突然连续罢免了包括三九老总赵新先在内的几家大型知名国企的一把手;夏季将近,媒体爆出电监会已经向国务院上报了一份今夏全国出现大面积停电的《应急预案》,正等待批准;发改委高官很早就承诺,年内一定会完成对煤电价格的改革方案。
这几件事情无疑都是我们的报道领域之内非常重大的新闻事件,也都是业内瞩目的焦点。主任在这时的意见非常明确:我们应该努力获得更多更核心的信息来做这几件事情的报道,如果我们的报道不能提供比别家媒体更多的信息,如果我们不能获知国资委罢免高官的真实考虑、如果我们不知道《应急预案》和《煤电价格联动方案》的具体内容,我们就不必要做这个报道了,因为那样即使勉强做出来,也只会湮没在其他类似的连篇累牍的报道里面,对读者而言毫无价值。所以当时我的工作重点首要放在争取获得选题的核心事实和内容上。
结果我们也确实获得了这些东西。我在国资委的内部会议上无意中得到了《央企负责人的管理办法》,这就是他们近来罢免高官的依据;我们还从电监会得到了《应急预案》与《煤电价格联动》的具体文件。
但是我们后来的报道却并没有做得很好,最后完成的稿子都有两个很大的缺点:一个是文章写的枯燥干涩,很不好看;一个是文章并没有凸现出我们获得的独家信息的价值,我们千辛万苦获得的核心材料都是支离破碎的呈现在文章当中的。
记者节感言篇十四
做一名新闻记者,对我来说曾经是多么美好的。可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没有职业道德的小报记者的加入,记者这一职业的权威和公正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很多人已经不愿意再相信记者,也不愿意再去当记者。我在思考了很长时间之后,我还是当了记者。我想只要自己做的好,就不要去管别人。就是抱着这个信念,我这记者一当就是几年。
到20__年末,我走上了工作岗位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尤其是在去年我成为《城市快报》经济部的一名正式记者,让我深感到了工作的压力与艰苦,光荣与责任。近半年来,我更尝到了作为一名记者的酸甜苦辣,同时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充满机会,充满挫折,同时又充满满足感的过程,通过它,我认识到:
一、注重积累,博采众长,才能积淀自身的能量
我深刻地认识到,新闻记者最可贵、也是最重要的素质就是敏锐。新闻拼体力,拼智力,拼反应速度。反应速度的基础有三个:一是扎实的基础,二是丰富的经验,三是正确科学的方法。作为从业时间不长的新记者,我着重从方法上下功夫:每接一个选题,我都要求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选准切入点,对较熟悉的领域,我多学多问,多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深思慎取;对比较陌生的范围,我采用上网查询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背景资料,迅速扫清障碍。20__年7月8、9两天连续发表的《英恐怖连环爆炸对经济影响系列》一组稿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有一定深度的新闻稿就是在这种基础上写成的,获得了报社的好稿奖。
二、吃苦耐劳,坚韧顽强,才能有所进步
金融新闻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近一个多月来,我通过对本市各家银行行长的采访以及写稿,我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努力拼搏,变压力为动力,坚持不懈才能锻炼自己的水平、磨练自己的意志力和能力,努力、坚韧就一定会有收获,采访对象的一些优点也是自己增长能量的一种养分。
三、基础扎实,视野开阔,才能够获得好的新闻角度
在今年的日常工作中,我对本市各大媒体的经济栏目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摸准了我所跑银行的定位,同时我也意识到:我必需努力学习,争取能够以一名专业人士的视角来审视新闻。厚积才能薄发,我通过业余时间恶补专业课程,同时阅读大量专业性报纸,观察优秀记者独特的视角、新闻切入点,同时认真阅读经济部同事的新闻报道。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认识到:好的经济记者必须具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必须具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新闻的敏感性是建立在广泛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的)。为了尽快达到这个目标,我做了大量的工作。第一,我坚持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的经济节目,从中了解金融基础知识和重点热点经济问题。第二,我努力做一个有心人,注意身边人们谈论各类话题中有价值的东西,以备不时之需。记得在去年年初,我作为一个新记者,工作初期开展银行的新闻采写异常艰难,我通过阅读和观察,找到了一些颇具特色的新闻点,完成了20__年年初的一些理财稿件。
一年以来的每篇报道完成之后,我都有很多的思考和总结,以上是体会最深切的一些感受。我觉得我在今年的工作中确实解决了一些去年工作中一直感觉困惑的问题,但同时,新的工作状态又给我带来了新的困惑和难题,我仍然面临很多迫切需要再次突围解决的问题。我想明年的工作中,我除了继续在自己的几个报道领域做耐心、扎实的积累之外,要如何让自己已经储备的一些资源在我的报道里体现出优势和最大的价值,是我特别需要找到答案的一个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相信我是可以做的更好的,在不断的前进中找到更好的方向,是我一直以来都在不断的努力的。很多现实情况就是这样,做记者并不是很难,不过做好记者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以后()的路子还有很长,我相信我会在记者的道路上走的更远的,我可以做的更好!
记者节感言篇十五
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去年此时写年终工作总结时,我的心情有多么沮丧和沉重。如果说去年年终我能总结的更多是工作中失败的教训的话,我回想今年的工作,总算是有些成功的经验可以总结了。就我个人而言,今年工作中感受最深、思考最多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题的来源
虽然在现在的媒体环境中,独家与抢先的报道已经是非常的不易与偶然,但这样的报道体验带给人的兴奋感和成就感仍然无可替代。所以今年几次阴差阳错的独家与抢先报道的经验,留给我很多的感受和思考。
今年在我的报道领域中称得上独家与抢先报道的有,《国资委首批指定产交所名单确定京津沪吐纳数万亿中央国资》、《奥运项目建设经受钢价震荡考验》、《钢价暴跌急召40余家企业进京安抚》、《国资委管人年龄设限央企负责人60岁退休》、《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紧急待批》、《率先投融资改革“北京模式”亮相》、《国资委:肯定方向检查国企改制》与《价格联动倒计时煤电宿怨得解?》。
这些报道大约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区别分析:
第一类是《国资委确定产交所》、《央企负责人60岁退休》、《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与《煤电联动》这几篇。
这类报道是属于那种大家都一直非常关注它的进展、在等待它的结果,而我们先于别人得到了结果或者更核心的内容,然后掌握主动权抢先报道的事件。在这一类报道中,我觉得做得比较成功的是《国资委确定产交所》的稿子,而其他几篇都不尽如人意。
国资委终于确定三家指定产交所的消息,是我非常偶然、非常凑巧在一次去国资委新闻处长的办公室时获知的,当时已经是星期四的下午。我赶回报社跟主任、编辑商量后,赶紧开始联络采访。虽然时间非常紧迫,但得益于一直以来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和追踪(因为早在去年底国资委就称会优选几家作为央企国资转让的指定交易场所)、以及对国有资产产权交易这一领域与产权交易所的现状和问题的了解,使我在采访时非常的顺利和高效,很方便就完成了对几个相关方的电话采访,尤其是对这一事件一直抱否定态度的业内人士和专家的观点和理由。所以连夜就完成了针对这一大家都拭目以待的重大事件的一篇既有独家的新闻事实、又有分析和解读的近4000字的深度报道。
次周,很多相关媒体都随后报道了这一消息,但我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是以我们这篇报道为消息源与素材来源而做的,并没有更多更新的东西,因为直到最后,国资委都没有公开发布这个消息,也没有公布那两份相关的文件,只直接下发给三家产交所而已。所以我们的报道就成为最圆满的一篇,既抢到了第一时间,又在第一时间将这个事件报道的足够完备和充分。
这篇报道在报社获得了认可,也为我日后在产交所、产权领域的报道工作赢得了许多便利。直到很久以后,我还在不同场合听到产交所的人、以及其他媒体同行对我们这篇报道的赞扬。
但我们在《央企负责人60岁退休》、《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与《煤电价格联动》这几篇同类型的报道上,都有很大的缺憾。这三件事情当时都是正处风口浪尖的舆论焦点:国资委突然连续罢免了包括三九老总赵新先在内的几家大型知名国企的一把手;夏季将近,媒体爆出电监会已经向国务院上报了一份今夏全国出现大面积停电的《应急预案》,正等待批准;发改委高官很早就承诺,年内一定会完成对煤电价格的改革方案。
这几件事情无疑都是我们的报道领域之内非常重大的新闻事件,也都是业内瞩目的焦点。主任在这时的意见非常明确:我们应该努力获得更多更核心的信息来做这几件事情的报道,如果我们的报道不能提供比别家媒体更多的信息,如果我们不能获知国资委罢免高官的真实考虑、如果我们不知道《应急预案》和《煤电价格联动方案》的`具体内容,我们就不必要做这个报道了,因为那样即使勉强做出来,也只会湮没在其他类似的连篇累牍的报道里面,对读者而言毫无价值。所以当时我的工作重点首要放在争取获得选题的核心事实和内容上。
结果我们也确实获得了这些东西。我在国资委的内部会议上无意中得到了《央企负责人的管理办法》,这就是他们近来罢免高官的依据;我们还从电监会得到了《应急预案》与《煤电价格联动》的具体文件。
但是我们后来的报道却并没有做得很好,最后完成的稿子都有两个很大的缺点:一个是文章写的枯燥干涩,很不好看;一个是文章并没有凸现出我们获得的独家信息的价值,我们千辛万苦获得的核心材料都是支离破碎的呈现在文章当中的。
我总结造成这种结果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因为我们在这样的报道中,都要非常注意保护为我们提供机密信息的人。既不能透露信息来源,又不能在稿子中显出我们已经看到重要文件的事实,我们只能在稿子中装出我们也只是无意中从知情人处获知了只言片语的信息而已,这样我们稿子的价值就被大打折扣了;其次是因为,我们在这几件事情所涉及领域的深入程度、了解程度都非常不够,所以我们即使获知了这些领域的重大事件,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对这些事件有通盘与准确的认识和把握,这就造成我们在联络一些采访时的低效率,因为之前没有累积起码的采访资源,也造成我们写稿时的窘迫和勉强。于是就使得文章最后成为一篇非常不如意的稿子,虽然其实我们为这篇稿子付出了非常艰难的努力、虽然我们原本是掌握了更多报道的信息优势的,但全都没在我们的报道体现出来。非常让人懊恼,非常让人遗憾,因为这样能获得一些独家信息的机会非常非常少。
这几篇报道虽然都在报社内部被批评,但事后也获得了一些与这几件事情密切相关的人的认可,比如,《央企负责人60岁退休》的稿子,我接到陌生读者的电话,问能否从我这儿获得更多的信息,说他和他的很多关心此事的朋友沟通,觉得我的报道还隐含了很多的信息。而《煤电价格联动》的稿子,以我们报社内部的标准认为写的非常不好看。但次周我们看到《华尔街日报》、《新京报》、《21世纪经济报道》都做了这个报道,但他们都没有提供更多的信息,也都没有写的更好,而且他们的报道中还有从我的稿子里获取信息的影子。可见,从报社内部的标准而言,我们的自我要求非常高,这样的报道并不能令我们满意,但追求核心信息的目标使得我们的报道较之其他媒体还是更优些的。
第二类也属我们独家报道的有《奥运项目经受钢价震荡》、《钢价暴跌急召安抚》与《投融资体制改革“北京模式”》的稿子。这些话题虽然都不在当时的舆论中心,但其实是非常重要重大却还未被媒体广泛关注的事件,我们于是在无意获知后优先做了报道。我认为其中比较成功的是《钢价暴跌》的稿子,非常糟糕的是《投融资体制改革“北京模式”》。
到之前一段时间的钢价飚升,致使奥运项目的承包商成本大增向政府叫苦,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因此专门前去钢铁工业协会请求帮助的消息,于是次周我们就做了《奥运项目经受钢价震荡》的稿子,同时又是在这个报道的采访中,我听说了钢价在宏观调控中价格从之前的暴涨突然转为暴跌的形势、以及国务院授意钢铁工业协会出面安抚钢铁企业的紧急会议。于是我们就刚好非常及时地独家抢先做了报道,而且因为之前在煤电油运、钢铁、宏观调控等方面的报道积累和采访资源的储备,都使得这个报道在我们得知消息后很短的时间内能做的比较充分。
而《投融资体制改革“北京模式”》的报道,我们也是在其他的采访中顺带获知的非常有价值的信息,但因为对这一牵扯很多因素的庞杂改革的认识不够透彻,也使得我们虽然占有先机,但最后成稿的效果却不甚理想。
所以,总结《国资委确定产交所》、《钢价暴跌》的成功,与其他几篇同类报道的失败,以及报社的要求与读者的评价,我觉得在独家选题的来源、以及这类报道的操作上给我们了几个很重要的启示:
首先,我想独家和抢先的报道对一份周报而言虽然不易,却并非完全不可能,它仍然是个非常值得追求、也有可能实现的目标,而我觉得今年的这些报道经验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保持高数量的采访是获得高数量与高质量选题的前提。
虽然我们获得独家的消息更多都是出于阴差阳错的偶然,也并不是大量的采访就一定能收获独家的新闻。但记者如果不走出去、在各种场合、跟各种人交流沟通,而是仅仅坐在办公室通过网络了解世界的话,就只能做网络或者其他媒体的者,而不是一个自己独立发现真相、获知详情、然后及时准确的报道者。只有大量的采访才能提供给记者丰富的信息和选题,只有大量的采访才能提高记者获得独家消息的几率。所以,我觉得记者每周都应该争取和安排更多的与业内人士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即使并不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正式严肃的采访。这样才能保证与你的报道领域的接近和熟悉程度、才能保证你的信息储备的不断积累和更新。虽然很多这样的采访都不能立即做出报道,但对长远的工作确实大有裨益。
其次就是,记者在自己的几个报道领域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做持久而深入的关注和累积。因为宏观经济一些领域的报道,我觉得都有一定的门槛,就是说如果你在这个行业没有一定的积累、没有足够的认识,你在获知一些消息后,在很短的时间内是很难搞明白很多复杂的关系和逻辑的,甚至都很难去争取到采访。
我们在《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与《煤电价格联动》上的失败报道都是因为如此,因为这些事件都涉及复杂的行业背景与专业知识,没有对这个行业的深入和准确的理解,不仅采访会非常的艰难和低效,而且写稿时保证最起码的准确、清晰地讲明白事情原由都会非常困难,更不必说要写成文字漂亮的稿子。
比如上周四我正在准备《煤电价格联动》稿子的时候,看到文件里决定上涨工业、商业电价平均7厘6。而当时的选题会上就有同事说,“不是已经有媒体报出来电价要上涨1毛2么?”我也看过了中国经济时报的那条新闻,我就觉得它的报道不对劲,至少跟我报道的不是同一件事。因为他的报道里说,是电监会与亚洲开发银行共同举办的一个论坛上面传出消息说,电监会与亚洲开发银行的人说电价要上涨1毛2。而只要稍微对电力行业、电力体制、电力改革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电价的上调和下调,电监会是没有发言权的,电价的定价权在发改委。结果今天我就看到新闻说电监会专门出来辟谣,说那篇报道是失实报道。
我想主要就是因为这个记者编辑对电力行业缺乏基本的了解,而一般不了解电力行业的人都可能犯这样的错误,包括我们报社其他部门的同事不是也搞不清楚状况么。但作为负责这一领域报道的记者,是不能不越过这个门槛,保证报道起码准确的最低要求的。
还有我所从事的国资改革方面的报道也是如此,它牵扯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太复杂太庞杂了。获知一点信息后写篇日报用的消息很容易,但要写一篇周报需要的深度报道,就一定需要对这个领域有清晰透彻的理解和认知,否则你的报道就很容易犯下牵强附会、自以为是、甚至基本概念都混淆的种种错误。周放生不是都说,研究国企改革的专家有大把,但真正头脑清楚理解这项改革的人其实屈指可数。确实是有个挺高的门槛在的。
所以对报道领域的持久而专注的积累,才能保证记者跨过报道领域的门槛、获得源源不断的选题与丰富的采访资源、才能保证报道的准确与深度、才能保证我们在偶尔获得一些珍贵的独家信息的时候,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比较充分完备的报道。
二,报道时机和角度的选择
除了一些偶然的独家新闻之外,今年在三部法律修订方面的报道也给我留下了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就是《外贸法重修能否消解中国企业专利之痛?》、《新破产法呼之欲出国企‘政策性破产’何时终结?》与《新公司法破题‘国有独资公司’去留存疑》这三篇报道。
三部法律都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修订阶段,也是与我国的经济活动关系非常密切的几部法律,所以备受各方瞩目,一直以来媒体的相关报道从来都没间断过。我们也一直都在关注这些法律的修订进展,比如《破产法》我们从去年就曾考虑做报道,但最终因为觉得没有更新更丰富的信息而作罢。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8815332.html】